時間:2023-03-28 15:05:03
序論:在您撰寫經濟現象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盜版現象,盜版品的生產價值,盜版品的消費價值,經濟福利,盜版成本,反盜版成本,適度的反盜版策略
一、引子
盜版現象由來已久。盡管各國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盜版措施,以對盜版進行打擊,但時至今日,盜版現象不僅沒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還有日益漫延之勢。那么,為什么會出現盜版呢?盜版品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政府為什么要打擊盜版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盜版現象累禁不止呢?政府應該采取怎樣的反盜版策略呢?筆者擬用微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為了分析上的方便,我定義本文討論的盜版現象為“一切生產、銷售和使用包括諸如計算機軟件,音像制品、書籍等的非法復制品以牟取利益的行為”。[1]這些非法復制品統稱為盜版產品,與之對應則為正版產品。
二、盜版存在的市場基礎
任何經濟現象的存在都有其市場基礎,這種市場基礎既包括市場需求基礎,又包括市場供給基礎。盜版現象的存在也具有它深厚的市場基礎。
1、盜版存在的需求基礎。盡管“盜版”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它絕非一個好東西,應該消滅,但是在一片喊打聲的同時,消費者卻在行動上給予了實際的支持,這就是盜版現象的市場需求基礎。在盜版市場上,存在市場需求是其最根本的基礎。
在明知商品真假的條件下,理性或有限理性的消費者之所以更多的選擇盜版品而不是正版品,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盜版產品的消費價值高于正版品的消費價值。什么是商品的消費價值呢?我們知道,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要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價格,一個是質量。如果某個商品的質量太差,即使價格很低,可能也不會有人問津;反之,如果某件商品的價格太高,即使質量很高,恐怕買主也是寥寥無幾;但是,如果某件商品的價格很低,而其質量又比較好,購買者肯定會很多。顯然,購買者并不是單獨地看待價格的高低和質量的好壞,而是綜合的分析價格與質量的關系,即質量—價格比,它可以作為消費者所考慮的商品價值。因此,可以這樣說,消費者購買盜版品的直接原因在于盜版品的質量—價格比遠高于正版品的質量—價格比。在消費者看來,雖然盜版品的質量比正版品低,但是相差的程度非常有限,比如說,人們一般使用的MicrosoftOffice2000辦公軟件,除去普通老百姓一般很少使用的一些功能外,盜版品與正版品在質量或使用價值上幾乎沒有什么差異。但是,盜版產品的價格遠低于正版產品,比如,在成都市場上,正版的MicrosoftOffice2000辦公軟件的銷售價格超過6000元人民幣,而它的盜版品只需要不到10元人民幣。盜版品與正版品的價格比是1比600,盜版品的價格優勢絕對讓人心動。
消費者更多的“投票”盜版品,從根本原因上看在于這種選擇能夠給他帶來最大效用。為了簡化分析,我在此對正版品與盜版品的質量差異不作考慮,二者的唯一差別在于價格,即正版品的價格高于盜版品的價格。下圖說明了消費者的理性選擇行為。在圖中,消費者消費某種商品X,正版的X價格為P1,盜版的X價格為P2.(P2低于P1),除了X之外的其他商品為Y,價格為P。如果買主消費正版X,他只能選擇B(X’,Y”)才能達到最大效用,最大效用為U*;如果買主選擇盜版的X,他可以購買A(X”,Y”)組合實現最大效用U”。顯然,X*小于X**,從而U’也小于U”。[2]也就是說,在消費者的購買預算不變的條件下,對消費者來說,使用盜版品的總效用比使用正版品的總效用大。
2、、盜版存在的市場供給基礎。盡管盜版的存在從根本上在于有市場需求基礎,但是盜版品畢竟是有廠商生產出來的。對于廠商來說,并不是有市場需要就會有市場供給。就某種產品來說,廠商之所以選擇生產盜版品而不是正版品,除了它在生產正版品上的所受的諸多限制之外,可能關鍵在于盜版品的生產價值大于正版品的生產價值。什么是商品的生產價值呢?對廠商來說,那種商品值得生產,不能只看它的價格高低,也不能只看成本大小,要看產品的價格與成本的差(即利潤),或者看價格—成本比。如果一種商品的價格很高,但是生產成本也很高,從而生產無利可圖,價格—成本比小于1,沒有哪家企業會主動去生產它;反之,即使一種商品的價格很低,但是它的生產成本也很低,以至于生產利潤相當可觀,價格—成本比大于1,“擋不住的誘惑”,廠商無需政府動員也會趨之若鶩,甚至政府想堵也堵不住。樹欲靜而風不止嘛!因此,利潤或價格—成本比可以用來反映商品的生產價值。下面分三個方面來說明:
首先,技術和制度限制使得許多企業不能生產正版品。在盜版或正版中,“版”者版權也!在市場經濟中,為了激勵人們創新,政府運用專利法或版權法對版權進行保護。政府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對“版”進行保護,這無疑是非常應該的,但是這種保護會形成市場上的行政壟斷和法律壟斷,從而限制了許多廠商以合法的身份生產正版品。
其次,生產正版品的價格或收益怪圈導致了盜版品的大量產生。在正版品生產的壟斷條件下,源于其壟斷價格的巨大壟斷利潤對其他企業是一個巨大的誘惑,這種誘惑使資源有向該產品聚集的趨勢。然而,在過高的版權費用和制度硬壁的雙重阻攔下,這種趨勢就轉化為生產盜版品。在盜版品的強烈沖擊下,生產正版品的成本因加強防偽等原因而大大提高,而價格卻在盜版品的競爭中不斷下降,從而正版品的價值大大降低,這又進一步強化了盜版品的生產和供給。
再次,盜版品生產價值還集中的體現在它的生產成本優勢上。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項生產活動的成本包括直接生產費用和版權費用。與正版品的生產相比,盜版品在直接生產費用上存在一定的優勢,這是因為盜版者可以根據市場的實際需要,使用更加便宜的原材料,采用更加簡捷的生產工序,使得產品成本大大降低。比如,用光盤刻錄長達30集的電視劇,直接的生產費用(包括刻錄機的折舊費、白盤費、刻錄軟件分攤費、人工費等)不會超過50元。不僅如此,盜版活動的低成本還體現在盜版商免費使用了別人的諸如專利權,著作權等權利。在實際生活中,版權費用在專利保護產品的生產成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最后,盜版產品的供給還與廠商從事盜版所面臨的風險的大小和對待風險的態度有關。由于盜版的違法性,因此就有被查處并被懲罰的不確定因素存在。盜版在給廠商帶來較高的預期收益的同時,也帶來較大的風險。對風險與收益的選擇,將影響盜版品供給的多少。假定廠商在投資時有兩種選擇,一是在安全資產上的投資即從事正版品生產,一是風險資產上的投資即從事盜版產品的供給,前者的預期收益為無風險的收益R1,R1,較為固定但通常也較小,風險或損失可能為0,后者的預期收益R2,R2的變動較大但在數量上也更大,可能損失為R0,盜版品的供給就取決于廠商對不同投資的效用評價。對于風險偏好型的廠商來說,較高預期收益帶給它的效用大于損失時的負效用,他傾向于進行盜版產品的供給,當然,可能損失的大小會改變廠商對待風險的態度等,如此說當被查處的可能性增大,一些本來愛好風險的廠商將變為厭惡風險,從而減少盜版產品的供給。但是,由于現行制度規定的缺陷,市場的人為分割,地方或部門出于自身利益的保護,以及執法者的尋租和麻木等多種原因,使得從事盜版活動的人非常容易逃避檢查或逃避處罰,盜版的實際風險極低。
三、盜版現象的經濟福利效應
在經濟學上,對一種經濟現象的評價,可以通過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和社會總福利來說明。同樣,對盜版也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分析它的經濟效應。
1、從消費者剩余來看,盜版活動在長期和短期的影響是不同的。在短期,由于盜版品的存在,原來不能購買或沒有購買某種商品的消費者能夠購買一定數量的盜版品,從而增加消費者福利;原來使用正版品的消費者改為使用盜版品,因盜版品的低價格而給買主帶來更大的消費者剩余;即使是對使用正版品癡心不改的消費者,也能夠在盜版品的沖擊下以更低的價格購買正版品,并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長期,盜版對消費者福利的影響依情況而有所不同。如果政府和正品生產企業對盜版不采取任何防范和打擊措施,讓盜版品的泛濫成災,正版品的生產完全無利可圖,不僅已有的正版品被完全擠出市場,而且不會有新的正版品產生,那么盜版品將會走到無“版”可盜的地步,此時消費者的福利會受到很大的損失。如果在長期中,通過市場競爭和各種治理措施的實施,正版品的價格不斷下降,逐漸逼近盜版品的價格,從而正版品的市場空間日益擴大,最終完全擠占盜版品市場,那么消費者也會從中獲得不少好處。
2、盜版活動對生產者剩余的影響是復雜而多面的。詳細的分析將另文闡述,本文在此只作簡單的分析。就盜版品生產企業而言,由于他把更多的資源用在盜版品的生產上是一種理性的行為,因此他的經濟效率會提高,從而在盜版活動中會增加他的生產者剩余。就正版品生產企業而言,如果盜版廠商的剩余的獲得僅僅是正版廠商剩余的一種轉移,那么正版品企業必然會損失剩余;如果由于盜版競爭的存在,促使正版企業進一步改進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擴大銷售量,即使其產品的銷售價格降低了,正版企業的剩余也完全可能增加。
3、社會福利來可以用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的和來表示,因而盜版對社會福利的影響就直接取決與買賣雙方剩余的綜合變化。從上述對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的變化分析,我們知道盜版現象存在有利和不利兩反面的影響,因而它可能增加社會福利響,也可能減少社會福利。從人們的內心感情和一般認識上看,通常認為盜版活動對社會是沒有好處的。盜者偷也!僅僅一個“盜”字就十分清楚的表明了這一點。其實,盜版活動會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是無可置疑的,這是因為市場上盜版產品的多少將影響到正版商下期的研發投入。因為盜版產品的數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使正版商的預期收益為零,甚至為負時,正版商將停止對新產品新技術的投入,這將影響到社會技術的進步和發明創造,進而造成對總產出的影響。盜版的存在對社會的損失可以通過技術進步對GDP增長的貢獻加以粗略估計,如果上期GDP增長100億美元,技術進步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0.1,本期GDP增長110億美元,且因盜版而使技術進步的貢獻率降為0.08,則盜版導致的社會損失為1.2億美元(100×0.1億美元-110×0.08億美元)。但是,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足夠的事實證明盜版活動的負面影響大于其正面影響,也就不能得出盜版一定要損害社會安定福利的結論??磥恚诒I版對?緇岣@撓跋焐峽贍艽嬖諶鮮段笄?/P>
四、政府的反盜版策略選擇管見
上面的分析已經表明,由于在時期的長短、競爭的最后趨勢和反盜版的嚴厲程度等上的差異,盜版既可能增加經濟福利,也可能會損害經濟福利。盜版對經濟福利的損害為政府的反盜版提供了理由?,F在的問題是,政府應該如何選擇反盜版策略呢?在政府的反盜版策略上,理論和實踐上的論述都不少,在此主要就其中還存在問題的幾個問題作簡單的說明。
1、政府不能完全杜絕盜版活動,因而徹底解決盜版不應該成為反盜版的實際目標。一方面,只要盜版現象產生的市場基礎存在,盜版是不可能人為取消的,另一方面,盜版活動復雜多樣的影響,也決定了完全杜絕盜版行為本身也就同時消除了它可能帶來的好處。正如人們不能在倒洗澡水時把娃娃一起倒掉一樣,我們也不能消除盜版的負效應時把他的正效應也一起消除。因此,政府的反盜版僅僅是為了抑制盜版活動,減少盜版數量,把盜版的負效應控制在最低水平。
2、政府的反盜版行動應該適度,過度嚴厲和過分寬容都是不理性的。如上所述,盜版可能會給社會帶來各種負效應,這種負效應就是盜版的使社會付出的代價,簡稱盜版成本。不僅如此,政府或社會的反盜版行動也會給社會帶來成本。政府的反盜版貫穿產品生產、銷售和消費的全過程,從有關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饋,研究,到相關法規的制定、監督機構的設立和人員配置,再到對盜版行為的處罰或判罪。政府在反盜版過程中所必然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等全部費用就構成反盜版成本。一般而言,我們可以預期,當政府實施采取比較嚴格的反盜版措施時,反盜版成本會上升,而盜版成本則會下降,反之,當政府實施采取比較寬松的反盜版措施時,反盜版成本會下降,而盜版成本則會上升。也就是說,反盜版的成本是隨著反盜版程度的增加而上升的,而盜版成則隨著即反盜版力度的加強而下降。[3]顯然,反盜版行動就存在一個度,社會究竟應該對盜版行為采取什么程度的反盜版行動,必須進行相關成本與收益的比較分析。一項理性的反盜版行動應該使盜版成本和反盜版成本之和達到最小??梢姡姆幢I版并非愈嚴格愈好,也不是愈寬松愈好。
3、修改過時規章制度是被政府反盜版行動所遺忘了的重要手段。誠然,執法不力是導致盜版泛濫的重要因素,其實,不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保護版權的規章制度也是罪魁禍首之一。這些過時的制度規定,助長了市場壟斷,甚至是過度的壟斷,高額的壟斷利潤衍生出大量的盜版。比如說,在信息時代的今天,長達16年的專利保護—美國專利法的規定—就顯得太長,日益嚴重的盜版不能說與此沒有關系。對此,我們很多人尤其政府從感情上是難于接受的,在政府實際的反盜版行動中也是很難見到的。
4、更多的運用市場機制來反盜版,可能會成為政府反盜版的現實取向。如果說壟斷產生盜版,那么從這種意義上講,反盜版就是要反壟斷勢力。運用市場競爭來反壟斷已經是大勢所趨,因而用競爭來反盜版也可能成為政府的優選策略。為此,我國政府可以借加入WTO的機會,借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機會,通過改革和開放來引入和加強競爭,有效的防止盜版行為。
主要參考文獻:
1、(美)斯蒂格利茨《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美)威廉姆斯《反托拉斯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一)農民工的概念
對農民工這個概念,目前還沒有一個很權威的解釋,在中國的現代社會詞典上,“農民工”是指“擁有農業戶口、被雇用從事非農業活動的農村人口”。因此這主要也體現出來農民工主要具有幾個特點:一是要有農村戶口,并且在城市或者鄉鎮的單位工作;二是工作地不穩定,具有很大程度的流動性。因此農民工也可以說是農村身份的城市勞動者,這也是一種特殊的身份標識,是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產物。
(二)農民工對我國經濟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1)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
農民工的外出打工創造了很多經濟價值,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在我國有大量剩余勞動力的情況下,轉移一部分人從事二、三產業,不僅不會影響農業大發展,而且有利于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同時有助于國民經濟的增長,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2)拉動內需
大量的農民工存在于城市中,拉動了城市的消費,不僅對住房、醫療等基礎設施有需求,而且使城市的消費規模得到了擴大。
(3)推動了城市化的發展
據相關的數據統計,我國從第一次人口普查開始到第四次,我國鄉村人口在凈增加,然而自從第四次人口普查后,農村人口開始減少,這說明農村人口流向了城市,加劇了我國城市化進程。
二、民工荒的出現及民工荒現象的原因
由于現在經濟的發展,對工人的要求不僅僅是有勞動力,不僅僅是只知道用力氣干活,蠻干,而是要求工人有一定的能力,因此原來那些“有工就打”的農民工因此就使去了市場競爭力,大部分農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因此“民工荒”并不是真的勞動力荒。本文分析了民工荒出現的原因有以下三點分別是:
(一)技術能力缺乏
在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過分依靠我國的廉價勞動力,忽視了在企業技術和管理上的創新,但是企業改革就需要技術,然而大量的農民工并不能在短時間內變成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技術工人,他們整體素質不是特別高,沒有專業的技能,沒有經驗難以勝任工作,因此也就出現“民工荒”,然而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勞動力荒,而是“技工荒”。
(二)待遇低于社會保障
根據調查顯示,農民工短缺和工資過低也有一定的關系,近年來農民工維權意識覺醒,很多農民工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條件很是不滿,很多小企業的工資普遍低于全國新員工的平均工資水平,因此依靠廉價勞動力的許多企業面臨短缺工人的現象。
(三)民工教育程度低
在“民工荒”現象中,其實主要缺乏的還是技術型人才,因此也體現出來很多工人的教育程度不足,因此這也是“教育荒”。在知識經濟的現代社會,由于企業技術改革,管理革新,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很多企業進行技術型生產,也就要求工人擁有相應的技術或者經驗,這也就迫切要求工人提高自己的受教育程度,全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質以應對當今社會的技術職位。
三、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分析
(一)國內經濟快速增長拉動農民工需求
正如我們所知,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好,但是實際上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依靠大量低價的勞動力,低價格的出口。雖然有美國等不斷地進行反傾銷和貿易制裁,可是因為我國的勞動力很廉價,產品的性價比高,企業的訂單甚多,需要大批量的勞動力,產品的成本是由原材料成本、能源消耗、固定資產折扣和勞動力成本幾部分構成的,前三者世界范圍內都差不多,然而在勞動力成本方面我國則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加大,相應地就會增加勞動力的需求。
(二)外商投資的區域轉移
外商投資雖然仍然集中在東部亞海地區,但是投資重點有所轉移,由于華東、華北市場的輻射能力比華南地區有較強的優勢,外商更改了原來投資福建、廣東的局面,開始面向長江三角洲和華北地區投資,由于外商投資區域的轉移,為中西部地區的大量剩余的農村勞動力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因此在珠江三角洲等南部沿海地區的勞動力開始外流,農民工短缺嚴重,受此影響很多南方的企業出現“民工荒”。
四、民工荒的影響和對策
(一)影響
(1)對勞動力
部分企業的工資水平低于平均工資水平,盡管在過去很長時間政府也通過許多手段進行改善,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問題的存在。“民工荒”的出現也使得企業重新審視民工的待遇工作環境的問題,使得企業正視農民工的訴求,通過改善用工環境、增加工資吸引勞動力。這樣一來農民工的權益受到了保障,那些侵害民工權利的老板也避而遠之。這是民工的勝利,使得民工在社會中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工資待遇有了重新的保障。
(2)對企業
長期以來,企業面對日漸嚴重的“民工荒”現象,不得不提高農民工的工資,提高期待遇,同時企業也需要提高農民工的素質,定期安排他們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從而改造農民工,因此企業雖在工資待遇方面多支出一部分資金,但是保持了一定數量的技術工人,保障其正常生產,形成競爭力。長期以來有助于企業轉型,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形成企業文化,全面提升整個地區的經濟的發展。
(3)對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從事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來獲取利益,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廉價勞動力也是我國的一種優勢。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單純依靠廉價勞動力去取得市場的競爭優勢,是不現實的。因此這也促進了企業的轉型,沿海地區應該考慮從低工資、低技術、低勞動生產率向高工資、高福利、高產出的戰略轉型,從而實現經濟穩定發展。但是對于一些內地省份來說,依靠勞動力發展還是不可動搖的。
(二)對策
(1)提高勞動力工資水平
當前情況下很多農民工的工資遠遠低于他們的勞動力價值,月工資扣除一些基本開銷后所剩無幾,有時候甚至入不敷出,在這種情況下更別說就醫、參加培訓提高自己的能力、撫養小孩、贍養老人了,使得很多農民工離城返鄉,謀取生計。作為勞資雙方都應該理性看待這個問題,特別是資方。出現“民工荒”現象之后,為了吸引更多的農民工參加生產,多地政府陸續調整了工資的最低標準,從而保障農民工的最低生活。這一舉措不僅能保障緩解“民工荒”現象。而且也能提高農民工的生活質量,調動農民工參與社會生產的積極性。
(2)加強農民工能力的培養
“民工荒”現象中主要短缺的還是技術型工人,這也凸顯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滯后,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職業技能的培訓,提高工人的質量和能力,這也是解決“民工荒”現象的一條重要的途徑。我國現狀是人口多,勞動力多,特別是農民多,就業就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要解決就業問題,就必須讓更多的農民具有工作能力,需要發展職業教育,提高農民的能力和素質,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更多的農民能夠參加工作,緩解“民工荒”,實際上也是緩解“技工荒”,更加能促進企業的轉型發展。
(3)更改發展模式,引進設備調節對勞動力的需求
我國在國際分工中,主要依靠廉價的勞動力獲取國際優勢,這種優勢其實所包含的技術含量很低,要靠大量廉價的勞動力才能支撐生產,從而推動經濟的增長。這種模式早已被西方發達國家所拋棄,這也迫切的促成了我國企業的技術更新,企業改革。這樣可以調節企業對大量廉價勞動力的需求,緩解“民工荒”,企業也必須提高農民工的工資,才能吸引更多的工人就業,促使企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提高了產品的價值,這樣也可以彌補農民工工資提高帶來的多投入。
五、結語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期間,我國逐漸成為一個貿易大國而非強國,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僅2013年我國進出口商品的貿易總額高達25.83萬億元人民幣,使得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名至實歸。
盡管如此,當前我國依然不能擺脫“貿易大國、定價小國”的困擾,在全球價值鏈體系的影響之下,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占據研發、品牌銷售渠道等高端環節,而把一些高密地的勞動產業轉移給我國,導致了我國高價進口原材料和低價輸出產品,使得國際貿易中的利潤轉移,由此可見,這種國際貿易中的大國壟斷現象惡化了我國貿易條件,不利于我國向貿易強國的邁進。
同樣的,從2013年國際貿易規模和份額來看,雖然我國已經穩居世界第一的位置,但這種貿易大國地位不但沒有為我國的國際貿易帶來利潤分配增長點,更甚者加重了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摩擦。所以,大國壟斷的結果為表面上顯示的是中國的順差,實則是國外在享受著豐厚的貿易利潤。以資源的進出口為例,我國的稀土出口量占據了市場份額的百分八十以上,具備了大國壟斷的明顯特征,但在實際貿易過程中,稀土價格隨著出口量的增加急劇下降,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石油等產品是我國大量進口的貿易商品之一,價格卻非降反升。
造成我國經濟貿易中的大國壟斷問題的原因很多,從外部國際環境來看,我國的國際貿易還受制于舊的經濟秩序,缺乏有效競爭影響了國際貿易的正常秩序,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當中依然具有優勢地位;從國內環境來看,我國企業缺乏一定的規則意識、溝通協調和國際貿易運作經驗,比如行業混亂、交易缺乏誠信、企業之間互相拆臺,這些都成為國際市場逐漸萎縮的重要原因。
二、在國際貿易中提高應對大國壟斷現象的思考
我國的對外貿易正植根于經濟全球化的浪潮當中,不斷向前發展的國際貿易已經讓中國邁向更大的國際舞臺。因此,面對著我國貿易中的“大國”事實,更多的是要進行一種冷靜理性的思考,從而為實現貿易強國開辟新的貿易通道,具體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對大國壟斷現象進行清晰準確地認識,這對于充分利用我國“大國”的身份開展國際貿易有著積極影響。自從我國加入WTO以來,在國際貿易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但是我國作為國際貿易市場上的新興力量,對于已經形成的國際貿易體系,還不具備對抗賣方大國壟斷的能力,甚至還要受制于壟斷勢力的經濟壓迫,并且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一些重要戰略商品,還會引發一些政治問題。
其次,要完善我國的貿易體制機制。雖然我國一直致力于國際貿易法律政策的制定與研究,為進行國際貿易營造了良好的國內環境,但依然要重視我國對外貿易中所存在的各種不正當競爭問題,通過完善我國國際貿易的機制來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從而克服國際貿易中審批難、稅收重、成本高的缺陷。只有構建一套既符合中國特色,又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貿易投資體系,才可以為我國的“大國壟斷”獲得更多的利益分配。
最后,要依靠創新來增加我國進行外貿競爭的砝碼。一方面,要運用現代技術,增加我國勞動密集型的商品的科技含量,使得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贏得國際市場的認可,這樣在反壟斷、反傾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在對外加工模式方面要加以創新,取消一些對有悖于環保理念的外貿項目的扶持優惠政策,促進對外加工業務的轉型升級,保證我國在對外貿易過程中擁有自主品牌研發能力和活力。
三、結束語
原來主要向農民提前產中環節技術、農資服務,延伸到產后儲運、加工、市場銷售等多環節服務;由原來主要涉及種植養殖業領域,延伸到流通、建工、農機、土地等多領域。服務區域不斷擴大。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拓,部分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已從以本村為主轉向跨村、跨鄉鎮、跨縣域發展。第三,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增強產品質量品牌意識。五常市水稻種植合作社引進推廣新品種,聘請東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單位的專家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2009、2010年該合作社向社員發放農產業技術資料10000多份,組織社員參加技術講座50多次,參訓農民達到上萬人次,顯著提高了農民生產技術水平,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存在的問題
哈爾濱市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一點成效,但總體上還處于加快發展的初級階段。第一,發展不平衡、經濟發達的地區合作社比較多,欠發達的地區少。第二,發展規模小。一般只能帶動和輻射本村范圍內的農戶,能夠發揮區域性帶動作用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還不多。有一些是資金不足,公共積累少,制約了其應有作用的發揮;有一些還只是在種植、養殖、傳統收購銷售等產前產中產后常規服務的層面和技術信息咨詢層次,利益聯系不緊密,涉及現代物流、精深加工方面少,合作經濟組織應有優勢還沒顯現。第三,管理還須規范。已建立的農民合作組織中不同程度存在組織管理松散、規章制度不規范、組織機構部健全的問題。第四,發展環境還不夠寬松。一些地方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財稅、信貸、用水、用電、用地、商標注冊、產品認證等諸方面,具體有效的支持還不夠,已有的政策措施沒有完全落實到位。
1.風險導向審計模型實施程序
風險導向審計的主要程序主要包括風險評估和控制測試以及實質性的測試三個方面。其中,風險評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加強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掌握,從而有效的明確企業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風險;②對于已經識別的風險進行等級劃分,并加強重大風險與特別風險的監督;③有效的依據風險評估報告進行制定下一步的審計工作??刂茰y試主要是檢查與評估被審計單位在內部控制方面的有效性,并依據其檢查結果進行提出合理、針對性強的建議,進一步的明確實質性測試的關鍵點。實質性測試的目的是有效發現重大問題,主要是對各類的重大事件進行實質性的測試,并從其中進行獲取具有針對性強、結果可靠的審計證據。
2.實施風險導向審計的意義
風險導向審計主要是從企業經營中風險進行入手分析,并全面的將審計單位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剖析,從而有效的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審計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益。在經濟責任審計中應用風險導向審計還能夠有效的提高內審審計工作人員發現問題與報告問題能力,使得風險降低到最小,從而更好的幫助內審部門進行審計的內部控制。同時,風險導向審計與傳統的審計風險控制相比具有以下幾個優點:①有效的將工作重點前移。這種模式主要是從審計測試逐漸到風險評估轉變,重點在于審計測試,從而有效的彌補傳統工作中的不足,更好的避免審計過量或者審計不足等情況發生;②風險評估更直接。這種模式與傳統的審計風險控制模式相比,二者對于評估重大錯報的幾率也不一樣。風險導向審計主要是從經營風險進行入手分析,更好的反應出經營狀況,從而提高評估效果。
二、風險導向審計在實際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的應用
1.經濟責任審計中經營管理風險的關鍵風險點
目前電力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體現的風險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對于國家法律法規的違反,主要有收入、成本、損益不真實,導致資產流失和偷逃稅費;違反電價政策,對國家宏觀調控的產業讓利銷售、不征少征差別電價收入和政府性基金,在業擴環節多收費等;通過關聯交易轉移經濟利益到多經、集體企業。二是對公司內部管理制度的不遵循,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實行集團化和集約化管理,對投資、擔保、貸款、資金管理、招投標等諸多放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規定,劃分了各個層級的權責,但仍存在違反規定制度的現象,如:超越權限的重大投資項目不按規定報批;違反上級規定出借資金給無投資關系企業,為無投資關系企業提供擔保和委托貸款。三是內控控制不力形成經營風險,主要有決策管理制度不健全;預算管理和考核制度不健全;關鍵業務管理不到位等。
2.風險導向審計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在經濟責任審計中使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應把握住風險導向的核心內容:一是從宏觀上把握審計所面臨的風險,注重對被審計單位經營環境、經營風險和戰略管理進行分析;二是注重運用分析程序,綜合分析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三是擴大審計證據的外延,審計證據不僅應包括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所獲得證據,還應包括了解企業及其環境所取得的證據。隨著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不斷應用,從而有效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強化風險綜合性評估
傳統的審計風險控制常常存在風險評估不到位的情況,使得未能夠有效的發現經濟責任人在風險領域中的舞弊情況,從而很容易造成審計失效。而風險導向審計的應用,將工作的重點轉移,并且依據單位的發展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風險走向,重點強調了風險的綜合性評估。同時,緊密的與評估程序、測試程序進行密切聯系,從而達到的提高工作人員對審計風險的認識。例如,風險導向審計重點是對任期內的被審計單位中的某幾項工程投資情況和工程量表以及工程相關財務報表與賬簿進行綜合的分析,并且對于資金量比較大,且變動異常的項目進行重點的分析,從而更好的評估風險狀況。
2.2明確控制風險的范圍、內容及重點
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主要是有效的深入客戶進行發現存在的重大錯報情況,重點的了解客戶與風險的評估,并依此進行評估電力企業的內部控制設計存在的風險問題。其中,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控制環境和控制程序以及控制制度等,體現在組織結構是否合理、規章制度是否合法和各種制度的修訂與完善以及職位的職責等。而風險導向審計進一步的明確評審程序的重點,加強領導干部任期內的內部控制合理性與執行情況,從而有效的督促被審計單位進一步的完善相關指導,提高整體管理水平。由于整個模式加強了內部控制的調研和分析以及評估,從而更好的找出內部控制的風險弱點,使得控制風險的范圍、內容及重點更加明確,從而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質量。
2.3降低經濟責任審計中的風險
風險導向審計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科學程序,從而有效的避免電力企業中的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其中,電力企業經濟責任審計中的風險主要是指審計工作人員在審計工作中收集的資料不全面、不可靠和不真實等,未能夠精準的了解單位的具體情況而作出錯誤的評估,從而引起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主要分為3個階段,加強初級審計,對企業的審計工作有所了解,并分析企業在創造價值方面的優勢與劣勢,評估經營風險。然后進行審計測試,除了對固有的風險進行評估之外,還對其他的引起重點錯報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更全面的了解內部控制情況。有效的依據評估的狀況,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控制措施,由此的降低控制風險。例如,在經濟責任審計的報告中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并利用使用的政策與法規進行繼續審計,從而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初級審計意見進行適當調整,有效的避免控制風險。
2.4解決“先離職后審計”的難題
傳統的審計風險控制模式的時間比較長,且形式也比較單一,在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前任領導和接任領導對工作都不管的情況,從而導致工作質量下降。目前,多數的電力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存在“先離任后審計”的重大問題,使得整個工作的開展受阻,并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情況嚴重的會導致國民經濟受損。而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主要采取審計人員“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相互結合方法,并準確的對財務報表與責任風險進行專業的風險評估和預期的判斷。首先,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從企業的戰略管理進行入手,有效的了解戰略風險與經營風險的導向性,并逐漸的落實審計的工作范疇與重點,然后進一步的明確審計工作的程序與達到的目的。最后,依據審計的測試進行判斷正確性,依據“自下而上”的模式進行規整財務報表中的風險,并統一意見。由于整個過程均涉及到各個工作人員之間的協調,有效的將各個經營部門與經濟責任人緊密聯系,避免了相互扯皮和推脫的情況發生。
三、總結
在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吉祥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傳統吉祥文化的產生與發展與中華民族傳統習俗和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其大多承載著中國人追求幸福、平安、美好的強烈愿望。傳統文化以文字、圖形、符號等藝術形式體現著吉祥意識,滲透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歷史的積累和變遷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中國傳統吉祥文化。吉祥文化最初的藝術雛形是象征著神祗的遠古圖騰,這些古老的圖騰是一個民族最初凝聚力的象征。隨后,人類對自然的崇拜漸漸延伸至動植物、天體等,對人類社會的美好希冀擴展到長壽、團圓、品格等。傳統吉祥文化的內涵和形式也愈加豐富,從天文,生物到人時令,凡是人們認為好的事物都會體現在吉祥文化之中。如龍圖騰,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復合虛構的形象,組合了多種動物的不同身體部位,寓意尊貴祥瑞,作為幾千年來中國人恒定認同的民族象征流傳至今。
二、傳統吉祥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方式
傳統吉祥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很多應用都是簡單地將傳統吉祥文化元素照搬,很難與現代環境相協調,給人以刻板的印象。由于傳統吉祥文化具有獨特性和隱性語言,因此需要研究傳統吉祥文化的組成元素,需要深入挖掘傳傳統吉祥文化的內涵,將其隱藏的文化思想和審美思想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指導思想,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和諧自然地相融合。
(一)圖形的重構
傳統吉祥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是圖形、紋飾和符號?,F代環境藝術設計需要以創新性的形式運用吉祥圖案元素,重新構圖整合成新的圖形,以融入時代特性。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吉祥圖案的主要手法有分解轉化、打散再構和變形。分解轉化是指,根據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主題,將吉祥圖案進行分解、提煉,創造出新的圖案;打散再構是對吉祥圖案的原型進行分解、移動、切割、變換位置,重新構成圖案;變形是指,運用現代審美觀對圖案進行整體或局部改造。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將傳統吉祥圖案按照現代審美要求,對其進行重構,以滿足現代設計的使用需求和審美需求。如家居設計中最常見的玄關,通常采用回紋以起到裝飾、分隔空間的?;丶y在中國傳統吉祥文化中代表富貴不斷。玄關中的回紋經過了放大變形,以減少材料使用,同時滿足玄關的功能要求,并且富貴不斷的寓意也表達了主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融合吉祥思想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在運用吉祥圖案的同時也需要傳承傳統吉祥文化,從文化的角度出發,傳承吉祥文化中的價值觀、哲學思想和審美。吉祥思想融合現代藝術設計主要有兩個方向:與整體環境的融合和吉祥色彩的應用。吉祥思想與整體環境融合時,應當避免大量運用吉祥圖案元素,而是將吉祥思想融入到設計當中,如建筑環境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符合建筑風水理論,被人們視為吉祥。如北京香山飯店,巧妙地融入吉祥思想,堪稱傳統與現代緊密融合的典范。室內引入江南水鄉設計理念,建有庭院、假山,種有綠植,透明屋頂,整個環境很好地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吉祥理念,讓人們在封閉的室內空間中,享受大自然的妙趣。顏色是能夠帶來強烈視覺感受的元素,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傳統吉祥文化中,黑白代表樸素莊重、紅色代表喜慶、紫色代表清麗脫俗等。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顏色仍表現出其獨特的吉祥文化內涵。如黃色代表土地,經常被用于室內地板的顏色,讓居者感覺回到了大地的懷抱,感受到安寧和放松。
三、結語
在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吉祥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傳統吉祥文化的產生與發展與中華民族傳統習俗和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其大多承載著中國人追求幸福、平安、美好的強烈愿望。傳統文化以文字、圖形、符號等藝術形式體現著吉祥意識,滲透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歷史的積累和變遷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中國傳統吉祥文化。吉祥文化最初的藝術雛形是象征著神祗的遠古圖騰,這些古老的圖騰是一個民族最初凝聚力的象征。隨后,人類對自然的崇拜漸漸延伸至動植物、天體等,對人類社會的美好希冀擴展到長壽、團圓、品格等。傳統吉祥文化的內涵和形式也愈加豐富,從天文,生物到人時令,凡是人們認為好的事物都會體現在吉祥文化之中。如龍圖騰,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復合虛構的形象,組合了多種動物的不同身體部位,寓意尊貴祥瑞,作為幾千年來中國人恒定認同的民族象征流傳至今。
二、傳統吉祥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方式
傳統吉祥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很多應用都是簡單地將傳統吉祥文化元素照搬,很難與現代環境相協調,給人以刻板的印象。由于傳統吉祥文化具有獨特性和隱性語言,因此需要研究傳統吉祥文化的組成元素,需要深入挖掘傳傳統吉祥文化的內涵,將其隱藏的文化思想和審美思想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指導思想,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和諧自然地相融合。
(一)圖形的重構
傳統吉祥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是圖形、紋飾和符號。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需要以創新性的形式運用吉祥圖案元素,重新構圖整合成新的圖形,以融入時代特性。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吉祥圖案的主要手法有分解轉化、打散再構和變形。分解轉化是指,根據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主題,將吉祥圖案進行分解、提煉,創造出新的圖案;打散再構是對吉祥圖案的原型進行分解、移動、切割、變換位置,重新構成圖案;變形是指,運用現代審美觀對圖案進行整體或局部改造。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將傳統吉祥圖案按照現代審美要求,對其進行重構,以滿足現代設計的使用需求和審美需求。如家居設計中最常見的玄關,通常采用回紋以起到裝飾、分隔空間的?;丶y在中國傳統吉祥文化中代表富貴不斷。玄關中的回紋經過了放大變形,以減少材料使用,同時滿足玄關的功能要求,并且富貴不斷的寓意也表達了主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融合吉祥思想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在運用吉祥圖案的同時也需要傳承傳統吉祥文化,從文化的角度出發,傳承吉祥文化中的價值觀、哲學思想和審美。吉祥思想融合現代藝術設計主要有兩個方向:與整體環境的融合和吉祥色彩的應用。吉祥思想與整體環境融合時,應當避免大量運用吉祥圖案元素,而是將吉祥思想融入到設計當中,如建筑環境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符合建筑風水理論,被人們視為吉祥。如北京香山飯店,巧妙地融入吉祥思想,堪稱傳統與現代緊密融合的典范。室內引入江南水鄉設計理念,建有庭院、假山,種有綠植,透明屋頂,整個環境很好地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吉祥理念,讓人們在封閉的室內空間中,享受大自然的妙趣。顏色是能夠帶來強烈視覺感受的元素,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傳統吉祥文化中,黑白代表樸素莊重、紅色代表喜慶、紫色代表清麗脫俗等。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顏色仍表現出其獨特的吉祥文化內涵。如黃色代表土地,經常被用于室內地板的顏色,讓居者感覺回到了大地的懷抱,感受到安寧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