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5:01
序論:在您撰寫專業基礎課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通過對最近幾年的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研究與實踐,認為我國普遍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1教學內容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開設的面向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比較少,教學內容亟需更新。在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多媒體等應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學內容相對陳舊,不能及時更新,也未能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授課內容沒有結合各專業的特點來展開,可能會忽略計算機在各專業領域內的應用性。
1.2教學模式問題。
在我國高校中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教學效率不高和教學與實踐嚴重脫節的問題,教學環境也亟需改善。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還采用課堂教學和相關實驗結合的方式,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這種模式不能給學生主動實踐的機會,也無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存在的多方面的個體差異,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影響教學的開展,教學效果整體比較差。
1.3教學手段問題。
目前,高校在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大多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課堂上課和實驗教學,不但顧及不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也無法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導致學生不能全面理解教學內容,學習目的不明確,積極性不高,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1.4考核方式問題。
目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考試多采用筆試或上機考試的方式。無論是筆試還是上機考試,考試成績受到批改老師的主觀影響較大。尤其是上機考試,每次考試都要復制上千張軟盤,由于軟盤質量問題,每次考試總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出現軟盤打不開的現象,影響學生的考試心情和考試進度。
2.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建議
2.1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逐年上升,可以賦予學生選擇相關課程的自由度。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程可以根據知識深度分成3個層次:基礎層,應用層和深化層。這三個層次分別對應計算機基礎課程、計算機應用課程和計算機深化課程的學習。
2.2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
高校應該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重視教與學兩個部分。可以運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多種媒體,將教學信息組織超文本化。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發現式”學習能力,是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2.3完善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制定“精講多練、重在實驗指導”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構建自主學習平臺,促進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和考試方式的改革。高校還可以成立公共計算機基礎教學與研究中心,構建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實驗、軟件開發為一體的基礎教學與科研的重要基地。
2.4改進考核方法。
增加平時上機實驗中的考核環節,隨時掌握學生學習程度,訓練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若有創新,就可以得到高分。
3.結論
關鍵詞 公共管理專業 畢業論文(設計)教學 制約因素 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Reform
WANG Guanqun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 Current college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has the problems of targeting inaccurate, teacher staffing unreasonable lack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lagging behin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public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university should be clear thesis (design) teaching objectives, optimizing curriculum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mproved professional updating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constraints; path analysis
作為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也是本科教育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節,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目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因素阻礙了公共管理專業的發展。深入分析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的對策,對培養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需要的公共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存在的制約因素
相對于其他專業,公共管理專業設置較晚,加之自身具有的獨特性(專業學科的交叉性、中外文化的差異性以及學科的實踐性等)造成了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嚴重制約著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質量。
1.1 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教育主管部門明文規定: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畢業生在畢業之前,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撰寫的具有學術價值的論文,它是高等學校的學生完成學業的標志性作業,也是對學習成果的綜合檢驗。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過程要在堅持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生培養的特點和實際需要。
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是制約當前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水平提高的根本因素。就目前而言,國內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定位不準確。甚至部分高校的教學大綱將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定位專業選修課,這導致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在課時的安排,教師人員的配置,教學設施的配備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
對教師而言,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嚴重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部分高校將畢業論文(設計)定位為一門選修課,而畢業論文(設計)這門課程所講授的論文選題、論文寫作的方法、格式和規范,參考文獻選擇、外文文獻翻譯等等需要花費教師和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于相應的課時安排和重視程度都不到保障,教師在論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只能側重對于空洞的書面講授,忽視了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強調實踐性和參與性強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直接參與和動手寫作的能力,不僅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質量大打折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顯得力不從心。
對學生而言,教學目標的不準確使得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產生了兩點誤區。首先,盡管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但由于本科生課程安排相對緊湊,學生用于開展科研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大多數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夠。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培養和考查的恰恰是學生的科研能力,但由于課程的安排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無法將所學的有限的知識與課程有機結合起來。
其次,由于大多數高校將畢業論文(設計)設置為選修課,學生對這門課程重視程度不夠。作為選修課,學生本能地認為畢業論文(設計)就是一門普通的增長知識的課程,只要求理解就可以,無需深入掌握。這就直接造成了學生普遍對畢業論文(設計)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結果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相關的問題層出不窮,學生沒有能力將畢業論好。雖然部分學生論文寫作達不到規定的標準,但是學生又得畢業,最終結果就只有在執行的標準上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培養。
1.2 教師人員安排不合理
盡管我國相關教學大綱規定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應當由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項規定執行過程中遇到困難。目前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高級職稱的教師都在畢業論文(設計)教學過程中面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于青年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挑戰。首先,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對教師知識的儲備和運用要求非常高,青年教師由于工作不久,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時間較短,在科研和教學方面都與老教師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諸多困難。其次,部分高校對于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定位選修課,學校以及學院對課程教學的投入的精力和關注度都不夠,更不可能為青年教師提供專項的進修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惡性循環。
對于高級職稱的教師特別是教授而言,時間和精力的缺乏成為制約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而且還必須具備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教學工作。由于高級職稱的教師特別是教授或是承擔著較為繁重的科研工作,或者擔負著行政領導職務,常常無法保證或投入過多的精力進行教學工作,特別是畢業論文設計還是一門選修課,教學的質量往往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1.3 相關專業教材缺乏
教材作為承擔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到教學水平的提高。目前,就全國范圍內而言,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就相關教材數量而言,專門針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材可謂鳳毛麟角。由于公共管理專業在國內開設較晚,加之相關高校對課程的定位偏差,直接導致了國內從事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編訂的人員有限。由于缺乏相應的教材,許多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教材往往采用政治學或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教學資料,其內容缺乏公共管理專業所需的專業性、實用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其次,就僅有的幾部教材而言,教材內容普遍存在滯后性和非針對性。在這些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中,有的教材側重于經濟類管理,缺少針對性;有的側重于政治學,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有的教材內容嚴重滯后,不能隨國內外公共管理專業的迅速發展而不斷更新,許多方法和事例難以滿足當前公共管理專業的本科教學要求。
1.4 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滯后
目前,相對滯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直接影響著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
第一,教學方法缺乏創新?,F階段,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仍未擺脫普通課程教學的窠臼,缺乏針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自身特點的教學創新。教師的教學方法局限于知識點的講授,并沒有注重通過將知識點的理論與現實社會的實踐有機結合,而是空洞的說教,一旦遇到具體的寫作,學生就無從入手。因此,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僅僅停留和局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已經很難適應時展的需要。
第二,教學手段單一僵化。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應該結合公共管理專業和本科論文寫作的雙重特點,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科研意識。而現在的教學仍然停滯在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依舊單一僵化。教學、教材和課件依然是主要的教學手段,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被動地依賴教師,部分學生需要教師的亦步亦趨的督促式指導,不能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 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提升的路徑探析
2.1 明確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目標
設置公共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應當依據教育部對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有關規定,結合各自學校自身公共管理專業發展的情況制定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目標。就目前而言,應當突出強調它在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必修課地位,引起師生們的重視。
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總目標應定位為:“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要求,結合顧客——學生的要求和用人單位的要求,建立畢業論文 (設計) 各環節的質量目標, 達到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和滿足學生個性的發展,最終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初步科研能力、高水平的知識運用、技能的培養和創新精神、開拓創新能力和學術道德的培養”。①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具體目標主要包括:在教師的教授和幫助下,通過學習了解畢業論文的基本屬性和特點,逐步掌握如何進行論文選題、如何撰寫開題報告、資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檢索、論文的結構和撰寫規范,論文的修改和論文的答辯等相關問題,最終確保學生能夠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2.2 優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針對當前公共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的構成的現狀,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來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
其一,針對教學和科研相對欠缺的青年教師而言。未來公共管理專業的青年將逐步實現高學歷,科研能力將成為青年教師的強項,教學經驗的不足可以通過逐步的教學實踐得以彌補。因此,未來青年教師無疑將成為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學的主力。而就現階段而言,首先,高校有關部門應當積極為青年教師提供一個鍛煉和學習的機會。教師作為特殊的職業,其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恰恰需要平時的摸索和鍛煉。其次,學校、學院可以聘請校內外一些學歷較高、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通過這些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不僅可以減輕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壓力,而且培養和鍛煉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其二,針對具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老教師而言。老教師科研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他們參與到畢業論文(設計)課程中來,對于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水平和質量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就現階段而言,由于老教師承擔著相對繁重的科研任務或行政任務,而畢業論文(設計)課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部分學校強制讓這些教師承擔這門課程,其教學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目前最優的解決路徑是老教師和青年教師共同參與畢業論文課程的教學工作,老教師更多的是對青年教師提供必要的指導,而青年教師直接參與到教學的第一線,形成多層次和多元化的教學梯隊,既達到了鍛煉教師隊伍的目的,又擴大了學生與教師在學術、科研、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交流的空間,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深遠的影響。
2.3 更新專業教材內容
當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材的針對性、時代性和實踐性不強,教材多側重于經濟管理類或政治學類教學,脫離了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教學要求。為了改變目前教學的現狀,相關部門應聯系開設公共管理專業的高校,組織本領域的專家學者根據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編寫不同公共管理專業領域的教材,提高專業教材內容的適用性。教材應當服務于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目標:首先,在理論層次方面上,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必須明確作為本科畢業論文的共性特征和作為專業學科的個性特征。教材必須明確畢業論文在公共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地位和目標,并為教師的教授提供一個可以參考和借鑒的教科書,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學習論文寫作的教材。其次,在實踐能力方面上,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熟練掌論文的選題、開題報告的撰寫、資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檢索、論文的撰寫規范,論文的修改和論文的答辯等相關問題。并且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實現將四年所學知識與實踐問題有機結合,鍛煉和培養自己的學術科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
2.4 改進教學方法
公共管理專業教學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服務于社會實踐。因此,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必須將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運用有機結合,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以學生實踐為核心的現代教學模式,取代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首先,對于教師而言,在授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覺參與課堂討論,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實踐意識,使得教學活動逐步由“receptive”向“creative”轉變。專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然后指導學生為解決問題進行文獻檢索,相關論文閱讀,思考分析,并將問題解決方案以小論文形式提交等。這一過程既是培養學生的論文意識,提高寫作能力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能力的過程?!雹谄浯?,學校教務部門和相關學院應當定期組織專業教師進行類似教學比賽性質的交流活動,不僅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質量,而且可以及時解決教學難題,總結教學經驗,不斷為專業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針對公共管理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學校應當全力支持和鼓勵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走出課堂,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注重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最終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質量。
注釋
哲學基礎
哲學認為,社會是由人構成的一個有機統一體,人和社會相互依賴、共同存在。因此只有當人和社會處于相互融合、彼此協調的狀態下,人和社會才能實現共同發展。這就要求教育既要有利于人的發展,又要有利于社會的發展。首先是立足于人的發展。近年來,人性化教育的提出是相對于制器化教育而言的,它站在社會發展的高度去關注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以人的發展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仔細審視我國的高等教育教學,由于受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的影響,在強調基礎性的同時,也逐漸強調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實用性而注重促進學生職業定向性發展,這在有意無意中已經弱化了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致使培養出的學生被有些用人單位稱為“跛足人”“半個人”,這與教育的終極目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背道而馳。因此,專業課程教學關注社會與關注個人并重,并將關注個人置于前提才能真正促進個人和社會的和諧、共同發展。
科技和人文是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互聯系著的領域,代表著人類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表現出兩種不同的精神。二者雖然研究對象不同,所用方法也有差異,但他們在追求真理、對未知世界孜孜探求的精神方面是一致的,都要求客觀、公正、真善美統一。人們要探求包括技術和人文兩種因素在內的整個社會生活,就必須從不同角度和層次來進行。對于正在為社會生活作準備而受著專業教育的學生更是如此,缺少了“技術”的教育稱不上是專業教育,沒有“技術”的學生也不是專業教育下的合格學生;而缺少“人文”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缺乏“人文”的學生更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專業教育中專業課程的對象是由科學技術轉換成的另一種形式――專業知識與技能,教育教學的對象是人,當以科學技術為對象的專業課程作用于以人為目標的教育教學時,專業課程就應成為一種育人的精神文化、一種富有人性的有助于人的發展的載體及其現實表現。因此,專業課程中的人文意蘊與教育教學的人文本質共同決定了人文精神與學科課程的結合成為必然。
哲學認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那么,在教育教學中同樣如此。教育,面對的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有精神世界的人,不是材料,不是動物,更不是機器人。無論何種教育,它的基本功能就在于構建人的精神世界,它的最終目標就在于“成人”。大學中的專業教育也必須復歸于“育人”這一本位:只能是“育人”,絕不是“制器”[1],絕不是一切形式的只重視做事的急功近利。也就是說,專業教育教學應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讓關心人、尊重人、重視人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其中,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發揮和創造的空間,充分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心理學基礎
心理學的一個最基本、最核心的原理就是要從人的心理實際出發,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心理積極性。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50~6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心理學的“第三勢力”,以馬斯洛、羅杰斯等人為代表,人本主義心理學既不贊成精神分析心理學把人當作精神病患者來研究,也不同意行為主義把人當作動物或機器任憑外在環境的左右,它扭轉了心理學的非人化的傾向,研究健康人的需求、情感與理想、價值與尊嚴、潛能與創造性、自我實現等。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成長源于個體自我實現的需要。所謂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人對于自我發揮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種使他的潛能得以實現的傾向”,通俗地說,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一個人能夠成為什么,他就必須成為什么,他必須忠于自己的本性”[2]。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實現的需要,才使得有機體的潛能得以實現、保持和增強。人和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這種自我的壓力,“人按照他自己的本性(自我實現的需要)表明,有指向越來越完善的存在,有指向越來越努力實現這種完善的趨向”[3]。人格發展的關鍵在于形成和發展自我,自我的正常發展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無條件的尊重和自尊。將這種要求貫徹到教育教學中,就是把學生看作一個有目的的能夠選擇和塑造自己行為并從中得到滿足的人,而不是看作機械的刺激――反應聯結的總和。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潛能是自我實現的,而不是教育的作用使然,因此,在環境和教育的作用問題上,他們認為,雖然“人的本能需要一個慈善的文化來孕育它們,使它們出現,以便表現或滿足自己”,但是歸根到底,“文化、環境、教育只是陽光、食物和水,但不是種子” [4],自我潛能才是人性的種子。他們認為,教育的作用只在于提供一個安全、自由、充滿人情味的心理環境,使人類固有的優異潛能自主地得以實現。
由此可見,人本主義心理學在研究對象上強調對人類自身、人的本性的研究,其理論體系體現著強烈的人文精神。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其實就是堅實地建立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上的,是其理論和方法的具體貫徹和應用。更進一步說,人本主義心理學作為教育教學的理論基礎,從教學方法的角度來看,它昭示著教師在構建教學方法時,要立足于整體的人,立足于人是一個知、情、意并重的生命個體,從而弘揚人的價值,捍衛人的尊嚴,實現人的潛能。
教育學基礎
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學基礎是人本主義教育。人本主義教育是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直接影響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這一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發展人的潛能和樹立自我實現觀念,主張教育是為了培養心理健康、具有創造性的人,并使每個學習者達到具有滿足感與成就感的最佳狀態。具體可以歸納如下:
第一,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前提是承認人的價值。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培養人的活動是教育的基本活動。毋庸置疑,教育者首先要樹立教中有人,為人而教,因人施教的理念,把每一個學習者都當作具有他自己感情的獨特的人看待,而不是作為給予某些東西的物體。學習者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應該是服務于生命與生活的,所以教育必須促使“完美人性的形成”和“人的潛能的充分發展”,即人的“自我實現”。如果教育“目中無人”,認為學生是教育的工具,是被動“盛裝”知識、填充技能的“容器”,這就違反了教育學的原理。
第二,人本主義教育思想下的教育目的觀是“人格心靈的喚醒,學習如何學習”。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是一種強調以自我為核心、強調人的自我實現的教育理論。它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等人格心靈“喚醒”,使教育真正回到原本意義上去,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目標不是知識淵博的人,而是具有獨立判斷、具有獨特個性的人,因此,要重視學習如何學習,即對學習過程的學習。
第三,人本主義教育思想下的教育內容觀是“有價值的知識”。人本主義教育認為,最重要的學習內容是對人有價值、有益的技能和概念的學習,是對人發展有用的知識的學習,是有意義經驗的掌握。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體現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尊重學生自我實現的要求,選擇學什么及如何去學。
第四,人本主義教育在教學方法上側重情意的發展、創造力的培養、經驗的學習及感受性的訓練,倡導創建一種積極的充滿人情味的師生關系和校園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展露個性、發展人性。那么,在實踐中,具體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旨在促進情知協調發展的方法――合成教育;旨在促進道德觀念形成的方法――價值澄清法[5];旨在培養人際交往技巧的方法――人際關系調適等。
社會學基礎
教學過程具有顯而易見的社會性[6]。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從教學的形態起源來看,教學起源于人類的交往活動;從教學的形態存在看,教學是一種特殊的交往形式,它有著特殊的交往目的即學生的發展、特殊的交往內容即經過選擇的人類文化精華、特殊的交往主體即教師和學生、特殊的交往方式即教材這一文化中介;教學這種特殊的交往以對話的形式表現出來即成了師生間的“我――你”關系[7]。也就是說,師生交往,它以知識的傳播和思想、情感的交流為基礎,以師生之間發生依賴性為特點,以對師生雙方及他們之間的關系產生一定影響為結果。
在社會發展和教育理論的不斷發展下,教師角色和學生角色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給予重新定位。應該承認,今天的教師作為“學者”其品質在弱化,作為“引導者”其品質在加強[8],他們的重要任務是使學生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引導學生把目光延伸到社會和自然?!耙龑д摺钡亩ㄎ?,要求教師運用技巧和策略給予學生人文關懷,將學生作為平等的個體來看待。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而學生的角色可定位于“自主學習者”,在教師的引導和關懷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而存在,形成屬于“自我”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學習者。這樣定位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真誠的交往、對話和溝通,這其中,情感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若教師以自己理智的愛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學生就視教師如同自己的父母,教師和學生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引導學生的進步創造了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這種基礎向專業課程教師展示了一條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實施途徑,每一個專業課程教師都應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的使命,為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而盡心盡力。
參考文獻:
[1]李軼芳.盛則俱盛 衰則俱衰――訪楊叔子院士.劉獻君 主編.專業教學中的人文教育[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3:6.
[2]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北京:華夏出版社, 1987:53.
[3]馬斯洛.存在心理學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4] 馮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易莉.西方德育“價值澄清法”之借鑒[J].思想教育研究, 2004(3).
[6]李秉德主編.教學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1):26.
【關鍵詞】雙語教學;教材模式;專業基礎課;英文簡讀教材
A mode of English simplified teaching material for bilingual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in university
LV Cui-ping, JIANG Xiao-hua, TIAN Yan-xia, GAO Jun-li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A mode of English simplified teaching material assisted by Chinese book is suggested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teaching material for university bilingual teaching, the features of course and students at elementary stage of university. The principle of compiling the English simplified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source material are discussed. The purpose of this mode is to promote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y.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 mod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English simplified teaching material
素質教育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英語相關教育尤其緊急。在實際中運用是掌握一種語言的最好途徑,雙語教育即是在運用的同時學習語言的方式,學生可以得到三個層面的收獲[1]:最基本的收獲是學科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直接的收獲是外文專業詞匯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層次的收獲是引入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
1 高校雙語教學教材現狀
雙語教育效果在不同的地區,學院和學科有很大的不同。對中國東北高校雙語教育目前的狀態,效果和問題的調查中[2],發現學生對教材的滿意度最低,教材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主要外因之一,選用合適的教材需重點關注。
教材是非常關鍵的教學資源,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各高校在雙語教學的教材選取方面,按照英語所占的比例,有原版教材、改編版的國外教材、英漢對照教材和中文教材四種形式。選用何種教材或教材組合,看法各異,劉曉慈[3]等認為采用外文教材,而且只有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才能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但[4]原版教材學科目標與學生實際語言能力之間的不協調,以及原版教材與學生的思維方式、知識體系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依靠原版教材建立學生扎實的學科理論體系在整體上不符合我國國情。改編版教材雖選取了原著的精華,但無法加入原著沒有的內容。英漢對照教材由于所有的英文內容都有對應的中文翻譯,易產生對母語的依賴。以上四種教材各有利弊,均不能完美的滿足中國國情下雙語教學的要求。21世紀人才培養,需要[5]大量文獻資料信息的強有力的支撐,需要各種現代媒體技術,教材不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主教材和輔助教材的有機結合,是教材群,教材庫。
2 以英文簡讀教材為高校專業基礎課雙語教學的核心教材
如何選用教材,或教材組合,應以“需求分析”及“理解性輸入”為準則,結合本校和本專業的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擇優選用。對于普通高等學校專業基礎課雙語教學而言,英文簡讀教材作為核心必備教材,輔以中文教材是提高雙語教學效果的合適,有效教材應用模式。
2.1中國學生的雙語狀態,決定了書面雙語的重要性。
雙語教育面向的必定是雙語者,對單語人群無法進行雙語教學。雙語者[6]僅僅意味著擁有兩種語言,不考慮對兩種語言擁有程度的不同。以聽,說,讀和寫四方面能力來評價雙語者的雙語程度,對每種語言的其中任何一種能力都不是同水平的。例如,一個英漢雙語者,可能寫英語強于寫漢語,同時,說漢語強于說英語。一個雙語者,可能兩種語言均與母語無區別,也可能剛開始獲得第二語言。閱讀外文書籍或聽外語的水平,包括三個階段[3]:將先將外文心譯為中文,再用中文理解;直接通過外文理解;用外語思維。達到直接用外文理解的階段,才有可能聽懂外語口語講授。達到用外語思維的階段,才能談得上用外語口語表達。
目前雙語教學的對象,中國大學生多數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教育環境及用語基本為漢語,聽說讀寫均是漢語強于英語。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能力中,讀的能力強于聽、說和寫。進入大學,開始接觸外文專業書籍,閱讀尚很困難,需要心譯為中文再理解,要完全聽懂外語講授新課,是不現實的。如應用漢語教材,講授為雙語,或英語,利用其弱項(聽),可能沒聽懂,也可能當時似乎聽明白了,馬上忘記了,無法復習與強化。學生與教材的接觸比與教師接觸的多。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均需接觸教材,閱讀是專業學習掌握專業知識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能力在學生應具備的能力中是第一位的,也是中國雙語學生的英語強項,要充分利用,逐步提高學生的雙語應用水平。因此,學生必須有英文教材可讀,雙語教學必用英文教材,只有如此,方能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楊儒貴[7]在“談談雙語教學的課程和教材建設”一文中提到,他在美國大學工作時,經常聽到很多中國留學生反映,一開始聽課效率很低,幸虧有書可以閱讀。留學生尚且如此,對國內大學生來說,英語教材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中國的雙語教材建設落后于課堂教學,使雙語教學進展艱難,效果難以達到預期。雙語教學,學生必須有英文教材可讀,重視課堂的口語雙語,克服啞巴英語的同時,一定要重視雙語教學的書面雙語,以培養弱勢語言。這是取長補短,在雙語教學中掌握專業知識和提高英語水平的必須選擇。
2.2普通高校專業基礎課課程和學生特點,決定英文簡讀教材的核心位置
克拉申(Krashen)的“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假設認為人們通過理解稍超出于現有水平的輸入而習得語言。如果理解性輸入有足夠的量,習慣就會自動發生。高校雙語教材應依據“理解性輸入”這一原則,根據學生實際的專業水平,尤其是語言知識水平來選用編寫教材。同時以國外語言專家(Hutchinson and Waters)提出[8]的“需求分析”作為評價所選,所編寫教材的標準,圍繞學生這個學習主體,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目的和學習興趣。
專業基礎課,開設于大學一、二年級,學生處于學業和社會的轉折期,至關重要。專業基礎課[9]牽涉面廣、涉及學生多,影響力大;學時少,內容多。同期開設課程多,學生[9]課業負擔重;習慣中學的學習方法,學習被動;心理不穩定;外語不過關,實際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普遍較低。此階段學生必須跨越中學和離開家庭等方面的障礙,努力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接受主動學習的現實。應及早培養學生閱讀英文資料的能力與興趣。
鑒于專業基礎課所處的階段和學生的特點,主要解決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的銜接問題,解決對英語語言(包括專業詞匯)的掌握和對西方文化的認知理解問題。遵循“需求分析”及“理解性輸入”的準則,英文教材必須簡,側重于語言能力、專業詞匯,體現出語言教學的特點,滿足語言教學的要求,服務于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水平雙語教學目的。專業深度可配套成熟的漢語教材解決,少數精英學生可自行配備原版教材。形成以英文簡讀教材為核心教材,配套中文教材的教材選用模式。
3 英文簡讀教材的編寫設計原則
首先,英文簡讀教材中英文以簡練,準確,實用為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目的等需求,與學科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語言課堂的可操作性相銜接。與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吻合,學生通過閱讀此外語教材能獲取信息,在課堂上聽懂教師用英語講解,完成作業和考試。正如蘇玉成[4]在《英漢雙語教材模式的探討》一文中提到的幾個如果:如果教材中的英文句式更簡練一些,如果教材中的非專業用詞更常見一些,如果教材中的關鍵詞和知識點都有中文注釋,如果……。這些“如果”旨在簡化英文教材,降低閱讀難度,適應課程特點,適應學生的理解水平及需求。
其次,靈活編排體例,更新教育理念。教材不僅為了專業而專業,為了英語而英語,教材的編排要有利于更新教育理念,體現自主,開放,達到專業,英語,文化三方面的教學目的,要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意識,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如教材采用活頁形式,留空白,方便學生記錄思考補充。學生參與教材的補充、完善和改革,關注教材的應用性,多樣性和創新性,是以人為本、教學相長的具體實踐,是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動力。
再次,教材內容和和章節順序按照我國的教學基本要求和教學大綱來組織。教材內容要系統,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完整地表達專業知識;精挑細選,深度適宜、數量恰當;方便教和學的可操作性。教材內容要“留有余地”,點到為止,為學生留下主動思考的空間。激發學生用外語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材內容還要反映學科間交叉融合以及學科的綜合化趨勢,為學生接受新的、各個交叉領域的更為專業的知識設下“接口”[10]。
最后,強調兩點:一是學科專業術語及表達法要統一,便于學科知識的學習與交流。專業性較強的行業(如醫學,藥學),專業術語要給出正確的音標。以書面雙語為起始,同時厚積薄發,培養口語雙語。二是雙語教學,不拋棄中文。雙語教學[11]要求對專業內容的兩種語言的認知。注重專業術語和專有名詞的中外雙語的掌握和應用。英文簡讀教材中需給出專業術語及名詞的中文解釋(如以腳注或旁注的形式)。
4 英文簡讀教材的素材來源
雙語教師教案可作為編寫英文簡讀教材的基石[12]。雙語教師教案的編寫是對原版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取舍、實踐雙語教學理論的最基本的載體。雙語教師的教學理念、課堂設計、教學內容等都體現在教案的編寫中。中國雙語教學已經實施多年,雙語教案已具備,以此為著力點展開對英文簡讀教材編寫,將事半而功倍。同時,信奉“拿來主義”充分利用網絡,書籍,期刊,選用原汁原味的簡潔語言表達,最大限度減少英語語言問題。
5 結束語
英文簡讀教材作為普通高校專業基礎課程的核心教材,配套中文教材,符合專業階段及學生水平,適合學生的需求。集外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之精華,以簡練為特色。采用活頁形式,發動學生的力量,不斷精簡完善教材,是教學改革教材建設的進步。在保證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順利完成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的銜接,從學英語轉到用英語學,活化思維,培養主動學習能力,從實質上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英文簡讀教材以教師教案為基礎,充分利用“拿來主義”,能極大的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與學生共同完善,提煉教材,使教材,教學充滿活力。此種教材選用模式,應用模式及教材群教材活化的意識適合普通高校專業基礎階段的雙語教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朱秋華,洪霞,劉艷山,等.論學科英文教材在雙語教學中的作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8(6):611-612.
[2]Yaoxiang Li,Lihai Wang. A Survey on Bilingual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J].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10,1(4):353-357.
[3]劉曉慈,張福恒.試論雙語教學的核心是外文原版教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2):207-272.
[4]蘇玉成.英漢雙語教材模式的探討[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6(2):182-184.
[5]吳紹春.教材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_美國林肯內州大學教師運用教材的特色和啟示[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07,5(2):57-60,70.
[6]Baoren Su.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Reform in China: A Look into Sino-U.S Bilingual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2011,1(2):264-268.
[7]楊儒貴.談談雙語教學的課程和教材建設[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2):278-279.
[8]史希平.研究生雙語教學的教材選用與建設[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70-71.
[9]江捷.一種新型的雙語教材建設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29(5):63-65.
[10]劉永安.從素質教育看雙語教材的編寫[J].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60-61.
[11]韓勝飛.我國高校本科雙語教學的目的、雙語的診釋及其教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7:98-100.
[12]趙海燕,吳瑾瑾.對高校雙語教學教材建設的思考[J].世紀橋,2007,(7):115-116.
作者簡介:
論文格式寫作要求:
1.論文題目為三號黑體加粗居中
2.一級標題應該設置為黑體三號加粗居中(即每一章節的標題如第一章)
3.二級標題應該設置為黑體四號加粗,對齊方式為左對齊(即每一章節的下一級標題如:1.1)
4.三級標題應該設置為黑體小四加粗,對齊方式為左對齊(二級標題下的小標題如1.1.1)
5.中文“摘要”兩個字應該是三號黑體加粗居中,應該設置為一級標題。
6.中文摘要內容字體應該為宋體小四,兩端對齊,行間距為1.5倍或是20磅。
7.英文摘要(abstract)應該是羅馬(TimesNewRoman)三號加粗居中,應該設置為一級標題
8.英文摘要內容字體應該是羅馬(TimesNewRoman)字號為小四,兩端對齊,行間距為1.5倍或是20磅。
9.“關鍵詞”三個字應該是黑體小四,其后為關鍵詞(宋體小四),關鍵詞數量為4~6個,每一個關鍵詞之間要用逗號分開,最后一個關鍵詞后不打標點符號
10.“目錄”兩個字應該設置為黑體三號加粗居中
11.文章正文應該是宋體小四
12.文章正文段落行間距應該是1.5倍行間距或是20磅,首行要空兩格。
13.文章正文段落格式應該設置為兩端對齊
14.文章中出現的圖片,其位置應該是居中,且圖片下方要有中英文對照的說明文字。其中中文說明文字應該為楷體五號,英文說明文字應該是羅馬(TimesNewRoman)五號字體,中英文說明文字位置均為居中。圖片及其中英文說明文字應該位于同一頁。
15.文章中出現的表格,其位置應該是居中,且表格上方要有中英文對照的說明文字。其中中文說明文字應該為楷體五號,英文說明文字應該是羅馬(TimesNewRoman)五號字體,中英文說明文字位置均為居中。且文中表格的風格要保持一致,表格內容的字體,字號設置要統一。表格的寬度不應該超過正文的寬度。表格如果轉頁的話,在隨后的頁面上應表明如:表一(續)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范例欣賞:
【摘要】隨著社會中各行各業的競爭力度不斷增加,大學生就業成為了社會重點難題。特別是計算機行業,近年來的計算機領域快速發展,各高校向社會輸送的計算機人才也日漸提升,同時也加大了就業競爭力度。所以,學生掌握一種制約芯片的電路設計,并且熟練使用一種編程語言,不僅能夠提高競爭實力,也可以增強自身的技術水平。本文中通過面向技能抽考的單片機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技能抽考單片機教學多元化單片機
單片機是一種微型計算機的分支,以體積小、功能全、性價比高等特點著稱,被運用到工業制約、通信設備、信息處理、電器等諸多領域。單片機技術在整個課程中處于核心位置,是電子信息、機電、自動化等專業學科必備技術,也是工科學生就業的一個基本保障。
一、單片機教學目前狀況
單片機教學中,教師以匯編語言版本和C語言版本為編程工具的單片機為學習對象,這種學習策略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單片機指令系統的操作,也可以對單片機軟、硬結合的特點做深一步的單片機原理理解[1]。
“單片機”是一門專業課程,基于電工學、電子學、計算機組成原理學、接口原理及匯編語言學基礎上的一門課程。以上課程是單片機課程的基礎,對單片機的學習能夠起到推動作用,加強學生對相關課程的理解。對于學生而言,單獨的學習單片機課程,沒有專業背景和知識結構的因素影響,將會很難入門[2]。
二、單片機教學的理由
2.1單片機教學的實驗設備單一
教學中使用的實驗設備通常是學校為學生準備好的包含十幾種實驗內容的實驗包,學生對實驗包里的設備進行試驗并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是,通過這種實驗包學習產生的理由是無法提供更高層次的動手實驗,實驗包里的實驗項目硬件已經連接完畢,學生只需要通過簡單的連線就可以使用,導致了學生動手和動腦的機會少,線路已經固定,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設計轉變線路,在實驗中產生一定的局限性。
2.2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不符
學校的教學策略中,基本以理論為主,造成設計效率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大、理論性過強、語句不易理解等理由,另外由于編程的代碼結構復雜,學生對硬件結構的依賴性比較大,不能夠完全在不同種類之間相互移植。
三、技能抽考在單片機教學中的作用
3.1技能抽考的理論
技能抽考是根據教育學的要求,依照專業特點對學生掌握的專業技能進行標準化的考核,需要通過理論和實踐的雙重考核。具體做法分為三種:制定統一的抽考標準;制作抽考標準的試題庫;根據專業學習的人數,采取隨機籌錢的方式進行學生的獨立抽考。
這種技能上的抽考相當于一種技能競賽,專業技能競賽相比職業技能競賽的方面更為廣闊、參與的學生也比較多、比賽的內容全面,抵制了一直以來的“重技能輕綜合”的不足[5]。
3.2技能抽考在單片機教學中的作用
技能抽考運用到教學模式中,能夠重新建構教學模式,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專業能力、增強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等,使學習中實現車間與教室、教師與師傅、學生與學徒、作業與產品、理論與實踐、教學與比賽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改革,推動學校教育水平的發展。
3.3技能抽考重建教學模式
技能抽考是以學生的綜合實力為評價標準,在學習范圍的完成情況來進行對專業能力的衡量,對能力、策略等進行務實、高效的教學目標。因此,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轉變。從原有的教學方式轉向行動教學方式,讓課堂從理論性教學轉向實踐性教學,以“教學工廠”為實訓教學模式,使車間和教室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
四、結論
單片機原理和教學中的自主研發、開放性和創新性,比較容易符合新世紀人才的培養,符合高校的教育規律。在教學中加快改革步伐,加強基礎、培養能力、開拓思維、注重創新、提高素質為教學中心思想,以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素質和動手能里為教學目標,將教學層次加深,全面展開單片機教學的最新模式,為電子信息行業培養大批量專業知識強又掌握應用技術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牛驍.單片機和C語言的教學探討[J].江蘇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01,04:136-138
[2]陳華珍,夏國清.基于單片機系統開發的C程序設計教學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1,03(09):143-144
[3]張金果,寧亞媛,姜睞.基于Proteus和Keil的單片機教學改革的探討[J].華章,2013,12(23):263+366
摘 要:南開大學調整和完善政策導向,生命科學學院制定相關規定,激勵并要求教授必須為本科生講課,而且要求教授以不同形式參加本科實驗教學,既保證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也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深受學生的歡迎。
關鍵詞:教授;本科生;實驗教學
近年來,有些大學教授特別是名教授,把主要精力用于爭項目、找經費、作科研,出現無暇顧及本科教學的現象。學生沖著教授聲望入校求學,但在講臺上或實驗室中卻難以看到教授特別是名教授的身影,引起了“大學教授為什么不給學生教課?不教課算什么教授!”的公眾討論與社會關注。針對這種情況,南開大學調整和完善政策導向,生命科學學院制定相關規定,激勵并要求教授必須為本科生講課,而且要求教授以不同形式參加本科實驗教學,既保證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也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深受學生的歡迎。
一、激勵并要求教授參加本科實驗課教學
為保證教學的中心地位,提高教學質量,南開大學在相關文件中,明確規定“教學和科研五個同樣對待”,即:要將教學帶頭人與學術帶頭人同樣對待,教學成果獎與科技成果獎同樣對待,教研論文與科研論文同樣對待,教研項目與科研項目同樣對待,教材與專著同樣對待。根據文件精神,生命科學學院制定了“關于教授為本科生上課的有關規定”。其中明確規定:
1.教授必須給本科生講基礎必修課、專業必修課或專業選修課。
2.教授除為本科生講授理論課外,還應以不同形式參加本科實驗課教學。
3.院長、副院長、系主任、重點實驗室主任等主要業務領導以及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世紀杰出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南開大學特聘教授要帶頭參加本科實驗教學。
該規定為教授以不同形式參加本科實驗課教學起了保證與推動作用。
二、組織教授以不同形式參加本科實驗教學
生物實驗教學中心除擁有一支長期從事本科實驗教學、相對穩定的中青年教授實驗隊伍外,還組織一批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和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以及包括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世紀杰出人才等在內的名教授,以組織編寫實驗教材、主持實驗教學研究項目、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內容、開設新實驗課、指導部分實驗內容、指導學生科研創新項目、生物實驗新技術新方法系列講座、實驗課責任人等八種不同形式,參加本科實驗課教學。
1.教授組織編寫實驗教材
近幾年來,由教授組織編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等正式出版的實驗教材五本。其中《生理學實驗》、《現代生物學技術》兩本實驗教材納入“十一五”國家級教材選題計劃。2001年,楊文博教授參加并由多所高校共同完成的“普通生物學多媒體教學軟件研制與應用”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他參編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微生物學》榮獲教育部優秀教材成果二等獎。他主持翻譯出版了美國優秀教材《Brocks微生物生物學》,組織編寫出版了內容豐富新穎的《微生物學實驗》教材。另有多名教授承擔了南開大學教材建設立項,待出版實驗教材五本。
2.教授主持實驗教學研究項目
近幾年來,生物實驗教學中心組織教授主持天津市實驗教學改革項目3項,天津市精品課建設1門,國家級教學改革項目2項。刁虎欣教授非常重視實驗教學改革,努力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2000―2003年,主持完成了“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生物學本科實驗教學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實踐”國家級教改項目,在全國高校較早創立了本科“科研創新開放實驗”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起多層次、多形式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他參加完成的“構建學生科研平臺,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2005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主持完成的“生命科學本科實驗教學改革與建設”獲天津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3.教授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
依靠科研優勢和人才優勢,教授們不斷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疤K云金芽孢桿菌殺蟲晶體蛋白(ICP)基因的檢測”、"PCR擴增少根根霉6-脂肪酸脫氫酶基因”、“長春花愈傷組織的誘導及吲哚生物堿的提取測定”、“衣藻遺傳轉化”、“植物根莖維管組織過渡區的研究”、“微生物胞外多糖一黃原膠的搖瓶發酵和提取”等15項實驗內容皆由科研成果轉化而來。教授們將這些科研成果融入實驗教學,既拓展了學生們的學術視野,又將學生引到生物科學發展的前沿,顯著提高了實驗課教學質量和水平。
4.教授開設新實驗課和更新實驗項目
近幾年,從國外學成歸來的中青年教授不僅將科研成果和科研內容納入實驗教學,而且還主動開設新實驗課。白鋼教授,將科研成果編制成“綠色熒光蛋白(GFP)的轉化表達及免疫印記檢測”和“干擾素(IFN)基因的轉化表達及雙抗體夾心法檢測”兩個高水平綜合性實驗,為學生開設出1學分36學時的“免疫學實驗”。陳德富教授,將谷光甘肽酶基因研究成果,作為外源轉化表達基因,為學生開設了一門2學分64學時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必修課。宋存江教授為學生新開設“發酵工程實驗”,并把“聚羥基脂肪酸酯的研究”科研項目內容,納入“發酵工程實驗”,開成研究式實驗課。與2000年相比,新開設實驗項目40多項,其中15項由科研成果轉化而來,實驗內容更新顯著。
5.教授親自指導1~2個實驗內容
生科院院長卜文俊教授以身作則,帶頭參加本科生動物學實驗,他一進實驗室就受到學生的掌聲歡迎。他對節肢動物體形特征生動、形象的講授,對學生實驗一絲不茍的指導,深受學生好評。在院長的帶動下,多名系主任進實驗室,親自指導學生1~2個實驗。
6.教授親自指導學生作科研創新項目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生物實驗教學中心為本科生創立了多種形式的科研創新活動。教授們認為:高等院校應努力轉變人才培養觀念,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在教育內容上,要引進新的研究成果;在教育方式上,引導學生及早進入科學研究的過程,使學校培養的學生既具前瞻性的視野,又具有主動的創新能力。在這種先進的育人理念的指導下,包括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世紀杰出人才在內的多名教授主動將自己的實驗室向學生開放,歡迎、接納、指導學生作科研創新項目,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
7.教授為學生作生物實驗新技術、新方法系列講座
生物實驗教學中心組織院內知名教授為學生作系列講座。原南開大學教務長張自立教授的“創新教育與人才培養”講座;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董金堂博士的“實驗課與生物學相關領域的職業”講座;新世紀杰出人才王寧寧教授、朱旭東教授、孔德領教授的“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真菌學是一門大科學”、“心血管學組織工程”等講座以及分子病毒學教授耿運琪的“病毒――朋友還是敵人?”講座;開闊了學生們的眼界。
8.教授作實驗課責任人
實驗教學中心聘請基礎課主講教授,兼任實驗課程責任人。李翠鳳教授多年主講“生物化學”,是天津市“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責任人,同時兼任“生物化學實驗”課程責任人,負責生物化學實驗內容的改革和建設。生物實驗中心主任張金紅教授,主講“普通生物學”基礎課,同時兼任“普通生物學實驗”課程責任人,并兼任“研究創新型實驗課”責任人。生物實驗教學中心共聘請7位基礎課主講教授兼任實驗課程責任人。
目前已有30多名教授,皆以不同形式參加本科實驗課教學,占生科院教授總人數的80%以上,深受學生歡迎。教授們以精湛的學術造詣,豐富的教學經驗,嚴謹的教學風范,高尚的師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對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起到重要作用。
三、教授以不同形式參加實驗教學的成果和效果
1.多項實驗教學成果獲獎
“普通生物學多媒體教學軟件的研制與應用”2001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構建學生科研平臺,努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2005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免疫學綜合實驗課程的設計和實踐”2006年榮獲天津市優秀教學論文二等獎;
“植物生物學實驗改革與探討――形態與解剖部分”2006年獲天津市優秀教學論文二等獎。
2.出版或修訂再版實驗教材6本
《生理學實驗》(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生態學實驗與實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生物化學習題及實驗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年;《微生物學實驗》,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年;《現代生物學技術》(第三版),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年;《現代分子生物學實驗原理與技術》,科學出版社,2006年。
3.學生的創新能力明顯提高
(一)要有深具專業影響力、團隊凝聚力的團隊帶頭人
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學團隊帶頭人應該具備以下條件:首先,一定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有實踐經驗,在本行業內有較強的影響力。其次,能善于整合與利用社會資源,并通過有效的團隊管理,形成強大的團隊凝聚力和創造力。第三,要有一定的高校教學經驗,能及時跟蹤行業發展趨勢和行業動態,準確把握室內設計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方向,保持本專業建設在當地高職院校中的領先水平。第四,能結合校企實際情況、針對專業發展方向,制訂切實可行的團隊建設規劃和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實現本專業教學團隊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完善專兼結合的制度保障
通過校企合作雙方共同擬定的協議,明確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以及雙方的責任、權利。形成一定的制度,來保障行業企業相關兼職教師的來源、數量和質量。根據校企合作協議,學校專任教師和青年教師最好每學期輪流赴合作企業頂崗工作,使專職教師的企業實踐實現經常化和有效性。根據人才培養需要,學院專任教師和合作企業兼職教師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各自優勢,分工協作,這樣才能型成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一般而言,專業基礎性課程及教學設計主要由專任教師完成,實踐技能課程的項目和內容由雙方共同協商設置,并主要由具有企業選派具備高技能水平、經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講授。
(三)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學團隊要成為校企合作的紐帶,將學院教學管理覆蓋到學生培養的全過程,與企業共同保障學生半年至一年的頂崗實習的效果。通過學院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教學與生產勞動及社會實踐的結合,實現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在教學過程中,把設計師請進來,讓高職學生走出去。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有效的形成以資深企業為依托的實訓體系,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有利資源,建立對內、對外藝術設計專業學員的實訓基地。努力建設具有創新性、實用性的人才培養模式為落實實訓與就業一體的實訓機制。
(四)大力建設校內實訓基地
爭取條件,大力建設校內實訓基地,至少在學校內部場所建立一些基本的技能實踐場所。例如:
①室內裝飾材料實驗室,陳列數百種常用裝飾材料和數十種施工機具、設備,使學生在校期間對常用裝飾材料的品種、物理性能、加工方法、應用范圍等有直觀了解,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
②建成室內裝飾施工工藝流程實訓室若干個,將常用裝飾施工構造按照工藝流程順序進行開放展示,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室內裝飾施工的技術和驗收標準,提高學生繪制施工圖和從事施工管理的能力。
③建成計算機輔助設計為主體的CAD、3DMAX實訓基地一所,主要進行項目實訓、CAD工程制圖、3DMAX效果圖制作以及后期渲染、修圖的實訓教學。
④建立制度化的科學管理模式,要不斷完善教學、實訓、技能操作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做到教學有教案,實訓有手冊,操作有制度。
(五)具有較強的社會服務能力
依托團隊人力資源和技術優勢,鼓勵本專業專職教師多參與室內設計項目的設計和招標工作,這樣不僅積累了實踐經驗,而且為合作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使校企合作更深入、更穩定,真正形成了互利雙贏的合作模式。同時利用行業協會的資源,設立室內設計專業學會學生入會、培訓、考核、認證體制,打造良好的培訓、考核平臺。
(六)建立以科研保證教學團隊專業素質的模式
在教學上,定期組織教師聽課,開展教案、教學心得交流會議,不斷完善教學方式,與時俱進。在實訓上,強調校內教師與企業設計師深入交流。以研討會、觀摩會、文字總結等方式進行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歷練教師的一線設計能力,培養設計師的實際教學能力。鼓勵教學團隊成員以專業論文、教學論文、專業展覽比賽、精品課程、課題的形式反映、體現教學心得與成果。
二、關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
學校和企業分別承但本專業的基礎課、實踐課的教學任務,并進行合理、有效的穿插,將理論講解和實踐操作緊密聯系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資源,提高教學的效率。在教學計劃制定、課時安排、實訓內容、頂崗實習等環節,充分考慮用人單位的實際工作需求,與合作企業共同協商確定實施方案。
①在實際教學中,把一線設計師請進課堂,結合校內實訓基地開展實訓教學工作。
②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通過已經建立的設計企業為平臺,輻射不同需求、不同層次的用人單位,讓學生走進企業,走入市場,培養實踐技能。
③把學院的學術氣息帶進企業,幫助企業提升專業層次,突破設計瓶頸,既為企業的設計師在專業理論、專業素養方面進行繼續培訓,又拓展了學院的辦學理念及方式。
④把一線設計師請進校園,為高職教育提供了實際、具體、可行的教學方向,在專業課程設置上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⑤廣泛與省內外相關企業、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推薦學生就業。
三、教學革新總結
①減少理論課教學課時、加強實訓教學力度。
②在基礎課教學階段注重課程銜接和應用引導,明確學習目的和任務。
③引入案例教學法和項目同步教學法,提高教學質量。
④建設裝飾材料實驗室,彌補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不足。
⑤建設校內實踐場所,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到施工的工藝、方法和程序以及各種常用材料的性能。
⑥引導、帶領學生積極參加行業協會舉辦的各種學術活動和競賽,使學生開闊眼界、提前接觸行業環境,增強就業的適應能力。
⑦工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期間與市場、一線設計師有較深入的接觸。
⑧在校期間對學生進行從業資格認證的培訓,學生就業率顯著提高。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