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4:15
序論:在您撰寫初三歷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物理;教學
物理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掌握基本規律以及應用于實踐生活的一門自然科學。物理在初中階段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在幾年的物理教學中.我不斷探索,研究、歸納、總結,對于初三的物理教學略有心得,下面我就如何更好地完成初三物理教學任氖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1.注重課堂教學.強調基礎學習
課堂教學是向學生傳播知識的主要途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更深層的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做好如下幾步:
1.1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教學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傳授知識時,應采取多種形式、巧妙地提出各種問題。如在講授“摩擦力的方向”時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人走路時.摩擦力的方向如何?這些問題和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為他們天天在走路,而這個問題的提出無疑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啟發他們去探究。
同樣,通過演示實驗,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講授“摩擦力與什么因素有關時,我自制了一根1米長的鐵棒,一端用細繩緊密纏繞,另一端很光滑,讓一男生與一女生相互“拔河比賽”結果可想而知,出乎很多學生的意料.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原因”,創設了積極而良好的課堂氛圍。
1.2提供感性認識,掌握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
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并使學生認識能力在形式概念、掌握規律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在此方面我采用了:運用實驗展示有關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已掌握的物理知識相結合的方法,實實在在地讓學生自己真正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如在講授”慣性”時,首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小實驗“打棋子”、“錘頭松動時,撞硬物后變緊”等。其次,引導學生分析、綜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規律,從而解決學生對“慣性“概念理解的問題,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
1.3培養學生充分運用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驗問題的能力。
學習物理知識的目的在于運用,我在課堂上注重組織學生運用知識的練習。如在講授”重力勢能“和”動能”概念運用時,提出問題:甲球質量大于乙球質量,甲球靜止在水平面上,而乙球在水平面上滾動,則這兩個球的動能哪個大?重力勢能又是哪個大?提出這樣的問題,能幫助和引導學生在練習的基礎上逐步總結出在解決問題時的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思路和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我格外注重了這幾年重要環節的運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初三物理教學中對尖子生的培養尤為重要,培養出好的尖子生會起到帶動一片的作用
新版物理課本,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所減小,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有“吃不飽”的感覺。如何培養這些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學有所長,成為尖子生,得到更好地發展呢?
2.1課堂注重拔高,對于那些尖子生,提出一些”稍高”的問題例如:講到”浮力沉浮條件”時,我用一個玻璃球放入水中沉底。放一個乒乓球,則上浮至漂浮,而特制一個空心鋁球讓其懸?。藭r我適時地問尖子生:空心鋁球受到哪幾個力?從密度角度分析,鋁球密度大于水為什么會這樣?從中可以得到什么結論?利用這些題先吸引住他們,激活他們的思維.對此類問題做更深層次地理解,通過對這些“額外”知識的探究,使學生明白“物體的沉浮條件”的真正意義所在,讓他們真正做到“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2.2靈活安排課外活動,體會物理更深層次的意義。
我充分利用課外活動,讓學生物理水平由直覺興趣向因果興趣發展.如在課外活動中,我領導學生進行“自制潛水艇”、“自制彈簧測力計”、“自制杠桿”、“自制簡易密度計”、”簡易家電維修”等活動.這些活動拓寬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廣度.加深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深度,為學生更深入地學習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
2.3在尖子生的培養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輔導及時.持之以恒.
對學生要求嚴格,培養他們多聯系實際.多提出問題,重視學生自我總結和自我調整,此外對尖子生的培養還需要其他老師的配合,學生的努力只有師生向著共同的目標奮斗,才能培養出尖子生,并讓他們帶動其他的學生,收到帶動一片的良好效果。
3.初三物理教學中,還要深挖物理命題標準,擺正教學中的方向,引導學生正確地思維.以適應多變的中考試題
現在的中考試題難易程度在逐步降低,但具有較高的靈活程度,這使我在研究中考命題上格外注意以下幾點:
3.1綜合分析謀標中的要求,領會課標精神。
所謂“主導—主體—主線”三維教學模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對新知識、授課內容、思維方式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同時教學內容設計及授課模式都是緊緊貼合學生實際,圍繞學生的自身認知水平所展開。最后在學生的自身認知水平之上,教師要合理跟隨學生的思維主線,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間。這種“主導—主體—主線”三維教學模式不僅充分響應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還充分給予了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
二、“主導—主體—主線”三維初中地理教學模式分析
1.體現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及考核標準一定要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自身認知水平展開教學內容。將學生分為各個小組,讓學生討論、相互分享生活中能量的傳遞,生態鏈的循環,各個家庭空調裝置的方向及位置等。并互相分享自我見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探究精神,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2.突出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給予適當引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體現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輔助設施,如FLASH、多媒體、影視片段等,將抽象的教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動畫效果,讓學生從根本上發現及認識地球面貌的形成過程。并在學生逐漸建立的認知能力上,及時提問,深化知識結構,反饋教學效果。從而逐漸優化教學模式。
3.遵循學生自身認知水平的主線地位
在習題講解過程中,對于學生已經建立的認知水平,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鼓勵他們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索,并圍繞他們的思維主線進行輔助指導。教師可以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之上將學生進行分組負責此題目中的某一個問題,并進行討論解決,充分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空間。那么,學生在已有的認知水平之上必然會投入討論,探索出不同的解題方法。那么教師就要遵循他們的思維主線進行輔的指導,并尊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三、總結
關鍵詞: 動態問題 三重生態 理論引用 嘗試教學 初中數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思維品質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三重生態”理論中得到的啟發運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探析初中數學動態問題的教學策略,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一、“三重生態”理論的闡釋及對教學的啟發
在“三重生態”理論闡釋中,其主要包含三個動態因素,即自然生態、類生態及內生態。所謂自然生態就是維持每個人生存的物質資料,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所謂類生態就是人們生活和發展的社會環境,內生態則指的是每個人內心得以棲息的居所。專家認為:每一個不同的生命體都處于三重生態的相互作用中。綜合來看,自然生態和類生態最終反映內生態,并通過內生態表現出來。其實,課堂教學也在三重生態關系的作用下呈現不同面貌,取得的教學效果也是各異的。
“三重生態”理論應用于幾何數學則表現為用運動的觀點看圖形的變化,具體特征為探索點、線段、面或幾何圖形運動中的規律,這些元素在變化過程中相互轉化,最終實現有機統一,科學闡釋數學問題由“變”到“不變”、由特殊到一般及變繁為簡的辯證法思想。這種理論涉及數學領域的概率論、幾何等眾多知識,并蘊含數形結合、函數方程、有效轉化等極其重要的數學思想,因而此類問題更具綜合性和開放性。由于此類包含動態思想的問題符合新課改的課程要求,因此數學問題中設置動態問題是數學考試中考查學生數學思維的重點。素質教育崇尚學生自主性的發揮,上述提到的初中數學中的動態問題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出較高要求。本文將以“三重生態”理論為基礎,多角度闡釋解決上述問題的科學方法,進而研究這類問題的有效教學策略,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找準教學方向,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較高的解題素養。
二、利用“三重生態”理論嘗試解決初中數學動態問題的教學策略
從長期課堂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對解決動態性數學問題沒有比較成熟的思路,考試中這類題目的得分情況不是很樂觀。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此類題目本身難度系數較高,二是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三重生態”理論沒有得到恰到好處地應用,在師生中沒有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自然生態元素作用不明顯。
數學動態性問題重在描述題目中涉及的基本元素的變化和運動過程,為了讓學生能直觀清晰地理解各項元素的變化規律,我們需要在學生腦海中創設具體的情境。
2.類生態元素作用不明顯。
在解決動態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通常會陷入一種固定的、單一的模式,即對學生的思想培養缺乏一定的關注,從而導致學生形成思維惰性,習慣按照同一種思維方式思考問題。長此以往,如果學生接觸的題型種類有限,這種思維定勢將更明顯,當遇到新題型時,思維轉換速度和敏感度都將急劇下降。尤其對于一些需用新方法解決的“舊問題“,學生通常會根據以往習慣和模式解決問題,以至于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并且懶于深究問題背后的原理。類生態元素未發揮良好作用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即學生并未用心體會點的運動和變化規律,也沒有認真分析動態數學問題的實質,從而只能按照既有經驗思考和解決問題。
3.內生態因素作用不明顯。
內生態因素主要表現為學生覺得所學內容很有難度,且沒有實際意義。因為學生所做的習題往往是一大堆字母、圖形、數字的組合,很難讓學生產生興趣,所以教師應在設置題目時,選擇趣味性敘述方式,并盡量讓學生在解題中體會成就感,讓其意識到所學內容是很有意義的。
三、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1.深入理解動態型問題,發揮自然生態元素的作用。
盡管動態型問題復雜多變,但有其自身規律,總結來看,主要有以下兩大規律。
(1)無變量條件:無變量元素的問題基本都是較簡單的幾何問題,運動變化形式基本圍繞點、線、面展開,主要考察運動中的規律性。例如,在解決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等問題時,在無變量的前提下,解題方法都相對簡單和固定,主要采用相似或全等等規律。
(2)有變量條件:如下圖:P在等邊三角形ABC的AC邊上運動,AC=6,P從點A向點C運動,Q是CB延長線上的一點,以同樣速度由B向CB方向運動,過P作PEAB于E,連接PQ交AB于D。當∠BQD=30°時,求AP的長。
此題主要運用到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點,根據題目已有條件,易判斷出∠QPC是直角。根據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當∠BQD=30°時,QC=2PC,設AP=x,則可以得出方程:6+x=2(6-x),解方程即可。可以看出引入變量元素后,題目變成綜合型。綜合型問題通常包含函數、幾何等多個知識點,因而難度系數較前者大,考生在解決此類問題時應具備綜合型思維。
深入解讀題干要求,合理分析圖形,應成為學生解決動態數學問題的必要步驟,這是對“三重生態”中自然生態元素的科學注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題目要求,并從中探索出一般的規律性東西。學生需要重點理解的因素有:圖形中運動的元素、運動的特殊點,進而將其轉化為一個點的特殊運動過程。
2.引導學生體會解題思路和數學思想,發揮類生態作用。
在具體指導學生時,要確保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避免“背答案”。只有學生真正掌握解題思路和數學思想,才能徹底掌握這一題型。
如初中數學動態型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提高內在修養及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主要表現為“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兩方面的能力。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多尋找一些需要運用到這些能力的題目,開展針對性訓練。
如下圖,在正方形ABCD中,AB長度為6厘米,M點從A點出發以單位速度沿直線向B點運動,與此同時,點N也從A點開始運動,運動路線為AD―DC―CB,速度為6cm/s。設AMN的面積為y(cm■),運動時間為x(秒),則y與x的函數關系式是(?搖?搖?搖?搖)
許多學生見到這種問題就覺得無從下手,其實運用“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兩種方法是很容易解決這一問題的,由題目易知,從N點正好能走完折線AD―DC―CB,根據分類討論思想,可將AMN的面積計算情況分為,在AD、DC、CB三條線上的三種情況,并根據數形結合的思想,寫出每種情況下AMN的面積計算公式,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3.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發揮內生態元素作用。
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使他們感受到動態問題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能夠解決具體問題的。
如這道題我用兩個小蟲子代替P、Q點,這道題立馬變得有意思:兩個小蟲子小P和小Q同時發現了A點的實物,此時,他們與食物的位置呈三角形ABC,小P離食物的距離是20cm,小Q離食物的距離是12cm,已知小P的速度是3cm,小Q的速度是2cm,請問兩個小蟲子立即沿最短路徑奔向食物,問:小P和小Q何時與食物成等腰三角形。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使得整個題目令學生眼前一亮,解題過程變得趣味化,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得學生意識到所學的內容是能夠解決具體問題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活動應將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作為重要考量,而不是單純地說教?!叭厣鷳B”理論中內生態元素是其他兩種元素的落腳點和歸宿點,意味著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最后都是以服務學生、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為出發點的。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明白教師擔負的職責是多么重大,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并獲得前所未有的獨特體驗是多么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水輪發電機組;振動;擺度
0 引言
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十三陵蓄能電廠,機組運行已將近20年,隨著機組運行年限的增加,機組振動擺度較大的問題日趨顯著,給機組安全穩定運行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1]。振動擺度過大將造成嚴重的后果,主要體現在:
1)引起機組零部件金屬和焊縫中疲勞破壞區的形成和擴大,從而使之發生裂紋,甚至損壞而報廢。
2)使機組各部位緊密連接部件松動,不僅會導致這些緊固件本身的斷裂,而且加劇了被其連接部分的振動,使它們迅速損壞。
3)加速機組轉動部分的相互磨損,如大軸的劇烈擺動可使軸與軸瓦的溫度升高,使軸承燒毀;發電機轉子的過大振動會增加滑環與電刷的磨損程度,并使電刷冒火花。
4)尾水管中的水流脈動壓力可使尾水管壁產生裂縫,嚴重的可使整塊鋼板剝落。
5)共振所引起的后果更嚴重,如機組設備和廠房的共振可使整個設備和廠房毀壞。
1 軸線狀態分析
1.1 分析目的和評價方法
機組在停機過程中的低速運行時的擺度數據不受勵磁、水力和質量不平衡的影響,基本上反映大軸的原始軸線靜態彎曲。因此通過對機組停機過程中低速運行的數據進行特征提取,即可計算獲取機組軸線靜態彎曲數據。
1.2 軸線靜態彎曲特征數據列表
1.3 分析結論
通過分析機組低轉速下的數據,機組軸線存在一定的靜態,主要影響上導擺度的轉頻成分,停機前上導擺度值約為162um,下導擺度值約為65um,水導擺度值約為85um。大軸彎曲量125um。
2 質量不平衡分析
2.1 分析目的和評價方法
在整個變轉速過程中,大軸靜態彎曲引起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基本不變,質量不平衡引起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則與轉速平方成正比;在機組低速運行時,質量不平衡不會引起振動擺度,此時振動擺度只是由大軸靜態彎曲引起。因此將機組停機過程中額定轉速下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矢量數據減去低速運行時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矢量數據,即可得到額定轉速下質量不平衡對機組振動擺度的影響,指導機組動平衡。
2.2 質量不平衡對擺度的影響量化參數
質量不平衡對水導擺度影響較大,上導、下導和水導擺度的變化相位基本一致,說明機組存在質量不平衡。
3 磁拉力不平衡分析
3.1 分析目的和評價方法
這一過程中擺度轉頻成分主要是由于磁拉力不平衡引起,通過將機組帶勵磁時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矢量數據減去空轉時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矢量數據后得到的參數,反映了磁拉力不平衡對機組振動擺度的影響。
3.2 磁拉力不平衡對擺度的影響量化參數
通過現地觀察上導擺度和下導擺度基本沒有變化,水導擺度有所變換,但其變化量與勵磁沒有直接關系,說明機組不存在磁拉力不平衡。
4 水力不平衡分析
4.1 分析目的和評價方法
機組在變負荷過程中振動擺度轉頻成分主要是由于水力不平衡引起,通過將機組帶負荷時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矢量數據減去空載時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矢量數據后得到的參數,反映了水力不平衡對機組振動擺度的影響。
4.2 水力不平衡對擺度的影響量化參數
上導擺度和下導擺度基本沒有變化,水導擺度有所變換,但其變化量與負荷沒有直接關系,說明機組不存在水力不平衡。
5 渦帶工況區分析
5.1 分析目的和評價方法
通過擺度、壓力脈動渦帶頻率成分(1/2到1/6轉頻成分)隨負荷變化趨勢評價尾水管偏心渦帶對機組運行的影響程度,掌握渦帶工況區。
5.2 變負荷過程尾水渦帶對擺度和壓力脈動的影響分析
擺度和壓力脈動的低頻成分主要是由于尾水渦帶造成。變負荷過程的擺度和壓力脈動低頻成分和負荷的相關曲線,反映了尾水渦帶對機組的穩定性影響程度隨負荷的變化趨勢,通過進一步分析可掌握機組的渦帶運行工況。最嚴重渦帶工況: 100MW,頻率:0.31倍頻。
6 結論和建議
通過以上試驗及振動擺度數據分析,在抽水工況下,下導擺度相對較大,水導擺度較大,下導擺度相對較大,上導擺度較小,其余各部位振動較小;渦帶工況下水導擺度較大,各部位振動較小。100MW和120MW為明顯渦帶區,150MW以下存在部分渦帶,150MW以上及80MW及以下工況不存在渦帶。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機組軸線存在一定的靜態和質量不平衡,基本不存在磁拉力不平衡和水力不平衡,導致#3機組擺度轉頻成分過大主要質量不平衡占主要成分,而導致渦帶工況下水導擺度過大的主要原因為水力因素造成,只能通過調整水導瓦隙進行處理。建議結合瓦溫情況適當減小水導瓦隙。
參考文獻:
[1]程默.發電機在線振動轉速監測系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
【關鍵詞】創造性;學習方法;個性
“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最重要的是支持創新、勇于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萍紕撔乱言絹碓匠蔀楫斀裆鐣a力的解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庇纱丝梢?,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成為他們的“第二天性”。語文學科有著廣闊的想象空間,是一門創造性極強的學科,中學語文教師要尤為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那么,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呢?概括起來說,是一下三種能力。
1.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1)激發想象力,放飛創新翅膀。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創造離不開想象,創新必須以想象為基礎。只有豐富學生的想象,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心理學上把依照語言的描述或根據圖樣、模型、符號等的描繪在人腦中產生新形象的心理過程稱之為再造想象。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再造想象。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一方法,可把學生帶到野外,在觀察的基礎上鼓起聯想的雙翼,讓學生大膽想象。只有引導學生在觀察過程中進行合理想象,寫出的文章才會形象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2)創設良好的、協調一致的學習氣氛。
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之間知識信息的傳遞,更是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明朗、樂觀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滿生機的激流;而郁郁寡歡、萬馬齊喑的苦悶心情,則抑制人的思維。因而,教師要充分利用情感的力量,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一個自由馳騁、寬松自如的氛圍,讓學生在此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3)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尋根究底。
獨創性是創造活動的最本質特征之一。為發展青少年學生的創造力,必須注意培養他們的獨創精神,鼓勵他們大膽地質疑問難,尋根究底。
“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激發學生的支點。南宋理學家朱熹曾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學生思維,換句話說,就是要善于引導學生生疑、質疑、解疑。
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點、難點,不要糾纏在一些無價值的問題上。教師應指導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深入到篇章之中,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并且創設學生生疑的種種條件,啟發他們積極思維。
其次,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不易產生疑問處質疑。有些課文或課文中有些詞語,學生讀時一晃而過,不覺得有問題,而這些地方又往往是理解課文的關鍵所在或容易產生差錯之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故意設疑,讓學生于無意處發現蘊藏的“真金”,達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再次,教師還要在有疑處加以強化,激發學生認真質疑。教師要在學生有疑點的地方,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質疑,然后因勢利導地分析問題,從而達到增長知識、發展智力的目的。
(4)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有機結合。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而創造性思維又離不開聚合思維,所以,在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中必須抓好這兩種思維方式的培養,尤其是要抓好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發散思維的培養,主要是教會學生去多角度思考問題,以求得多種設想、方案和結論。能否多角度思考,變思維的單向性為多向性,關鍵是看能否打破思維定式,靈活地思考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發展求異思維,書寫自己的獨特感受。
當然,只主張發散而丟棄聚合,是不能提高創造水平的。人的思維發散到一定程度,就要收斂一下,進行比較,尋找較好的解決方案,然后在新的基礎上再進行發散,進而在更高的層次上再收斂。培養學生的聚合思維就是要讓他們能夠對發散思維所得到的多種結果進行比較,從中選擇出一個正確的答案。
2. 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學科門類日益增多,知識周期縮短,那種“一日所學,終身受用”的時代早已過去。當今和未來需要的是具有獨立的學習和工作能力、科學的預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這當中自學能力是前提、是基礎。因此,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學習能力的培養,便成了培養創造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方法。如指導學生自學葉圣陶的小說《夜》,可以設計以下自讀提綱:(1)小說的主人公是誰?有那些主要活動?(引出明線)(2)和主人公有關的還有哪些人物,這些人物各有什么活動?(引出暗線、中間人物及其作用)(3)主人公在得到死訊前后心理有何變化?請具體說明。(分析人物的心理特點、性格及描寫人物的方法)(4)人物、情節、環境是為主題服務的,本文的人物、情節、環境揭示了什么樣的主題?(學習分析小說主題的方法)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歸納出如下兩種分析主題的方法:(a)人物、情節、環境是分析小說主題的前提;(b)寫作背景、寫作意圖與人物、情節、環境結合起來是準確把握主題的必要條件,然后要求學生分析《夜》的主題。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又掌握了依據課文材料評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題的方法,可以說是一舉而多得。
3. 使學生具有創造性的個性
青少年學生創造性的高低不僅跟一個人的知識、智力有關,而且和人的個性品質與特點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獨立、勇敢、勤奮、有恒、謙虛、細致、好探究等均有利于創造性的發展,值得我們去培養。而怠惰、怯懦、自卑、驕傲、粗心、守成規等不良性格則不利于創造力的發展,要注意及時消除和矯正。
“三農”問題就是對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的總稱。具體的講,就是農業的增長與發展;農民現實的收入及其增長、未來的生活、職業等變化及由此帶來的問題;農村發展,包括農村經濟及社會的發展。農業、農村與農民三者之間的聯系是緊密相連而難以分隔的。其中,農民從事生產活動,創造價值,增加收入,改善居住地的生存環境條件,建設新型的農村;農民將所得收入用于增加農業投入,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可見,在這三者關系中,農民是具有主動性的一方,而農業是農民獲取收入的源泉和進行勞動創造收入的對象之一,農村則是在農民通過勞動創造收入后進行改造、改變的對象。因此,三農問題的實質是農民問題。近年來,隨著農副產品價格的普遍下降,農民負擔日益加重,中國農民、農村和農業的困境越來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
一、“三農”問題的癥結
“三農”問題的癥結在于農業人口過剩,農民就業不足。隨著我國農業生產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比重的進一步下降,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需要轉移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還將增加。龐大的農業人口與有限的農業資源的尖銳矛盾,成為我國“三農”問題的癥結所在。
農業人口過多至使農業效率低。在我國,由于傳統農業部門剩余勞動力比較多,勞動力供給是無限的,勞動生產率很低,其邊際勞動生產率接近于零甚至是負數,農民的報酬極低。在剩余勞動力未輸送完之前,農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很難提高,農民的收入將始終處于停滯狀態。
農業人口過多導致農民貧困。農業人口過多從兩方面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一是有限的農業收入由龐大的農業人口分攤,導致人均收入水平低下;二是有限的農業資源由龐大的農業人口分攤,造成農民就業不足。農民收入水平低,又會通過兩個途徑形成農民貧困的惡性循環:收入水平低,人力資本投資不足,農民謀生能力低,收入水平低;收入水平低擴大再生產投資不足,收入水平低。
農業人口過多影響農村穩定。農業人口過多通過兩個方面因素影響農村穩定:一是農民是農村不穩定的經濟根源。當前大多數農民收入處于負增長,這是農村出現不穩定因素的經濟原因。二是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自我保護能力弱,農民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農業人口過多,且經營分散,使農民通過適當的形式組織起來形成利益集團的成本過高,致使農民組織化程度低,造成農民自我保護能力弱。
總之,農業人口過多形成農業、農民與農村問題的惡性循環。農業人口過多既直接作用于農業、農民和農村,又通過三者間的相互影響和制約形成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的惡性循環。因此,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只能是減少農業人口的數量,轉移農村過剩的勞動力,降低農村自然資源的負載率,使農村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的配比逐步趨于合理,增加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人均資源空間。
二、“就地轉移”是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基礎
小城鎮戰略是就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方法之一,即“離土不離鄉”的轉移策略。勺窩鄉是納雍縣八個重點產煤鄉鎮之一,近幾年來大量煤礦企業的迅速發展,已使大部份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全身投入到煤礦企業,這為家庭增收、減輕負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村中勞動力與土地、農民增產與增收之間的矛盾。同時也要看到,這種通常不伴隨身份轉變的轉移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使許多已從土地中轉移出來的農民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這給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很多人仍是在農業與非農產業之間隨時轉變。已轉移的農民仍然把農村作為自己的重點,保留在農村占有的資源。這既便農業在日后成為“業余產業”、“副業”,也不利于土地資源的規模利用。因此,現在必須著眼于農業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農業為基礎大力發展農村的非農產業,通過農村的工業化來帶動(農民發展非農產業,促使農民增收。
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
具有估計,農業的充分發展,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可吸納將近一半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農業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只要我們認真抓好農產品的加工與轉化增值,農業效益的增長大有希望。
鼓勵外出民工回鄉創業
大中城市作為一個開放系統,更容易給農民帶來現代觀念。農民外出打工,不僅增加了現金收入,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生產率,更重要的是不少農民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本事。對這些經受幾年鍛煉,積累了一定資金,學到了一些管理知識,掌握了一定技術的農民工,要動員他們回鄉創業,擴大就業,把他們看作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表彰他們的創業事跡和先富幫后富的奉獻精神,激勵更多的外出農民工回鄉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條件做出更大的貢獻。
積極引進城市資源
解決“三農”問題,不能僅靠農村內部的資源,而是要統籌城鄉資源,跳出長期以來就“三農”解決“三農”問題的傳統思維局限,沖破歷史形成的城鄉分割的格局,引導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到鄉下發展,跨產業、跨區域重組資源,合理配置生產要素,從而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加快農村城鎮化和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步伐。
在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鼓勵農民就地就業,并不是將農民放在自己的家鄉搞發展,而是應更加關注農村的發展,統籌城鄉發展,有效地擴大農村內部的就業容量。
三、“異地轉移”是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關鍵
異地轉移農業剩余勞動力,特別是將這部分勞動力轉移到較發達的大中城市,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出路之一,也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及我國城市化道路的另一種思路。他的最大好處在于可以減輕農村人口對有限自然資源的依賴與壓力,提高農業勞動力的生產效率;同時,他還能通過勞動力的城市遷移形成勞動力市場,在流動中確立勞動力價值,消除勞動力工資扭曲的現象,使全部勞動力在城鄉之間都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
促進大中城市的工業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
目前我鄉的大部分農業人口均屬于剩余勞動力,這些過剩的勞動力大都需要轉移,但由于總體勞動力素質偏低的情況,很大程度上難以在發達地區就業。目前由于我國工業結構應以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為基礎主體,應以農村勞動密集型工業為加速工業化的推力,較快走完勞動密集型為主體的工業化階段。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目前,我國第三產業發展還很落后,在我們這樣的窮鄉僻壤就更加的落后了,據統計數字表明,勺窩鄉第三產業的發展態勢不容樂觀,在勺窩鄉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只占到左右,主要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一或第二產業,而在我國其他地方第三產業的比重就遠遠高于我區達到,而全國的第三產業就業比重也遠遠地低于世界其他發達國家。據相關部門權威數量,全國個人口在百萬以上的特大城市和個人口在萬的大城市中,第三產業可提供的就業機會至少應在萬個以上,再加上其它中、小城市提供的就業機會,就可以大大緩解我國巨大的就業壓力。因此,解決就業問題在第三產業還能找到巨大空間。
鼓勵農民進城創業
大量農民進入城鎮需要大量相應的就業崗位。在當前城鎮就業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農民進城就業的難度就更大。這就需要大力鼓勵農民進城創業,尤其是鼓勵農民在第三產業創業,因為目前我鄉的第三產業相比全國的發展要滯后,而我國的第三產業相對發達國家的發展又要滯后,而該產業又是進入門檻較低、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產業。所以各級政府應當制訂鼓勵農民進城創業的政策,要完善農村的土地流轉制度和貸款制度,比如可以允許農民以土地經營權為抵押取得銀行貸款等,從而增強農民進城創業的信心和能力。
擴大農村對外開放
擴大農村對外開放,開拓市場,有利于彌補農業資源的不足,拓寬農業發展空間和農業勞動力的就業空間,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要積極吸引外面的資金、技術和經驗,改善農業生產要素的配置格局;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農產品的加工投入,先行取消對具有比較有優勢的農產品所征收的農業特產稅,適當加大農產品減稅、免稅的力度,增加農產品需求;在其他地方創辦農業企業,利用外部資源,促進勞動力輸出,發揮勞動力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
一、問題的提出
1.班級管理的現狀
周一回到教室,班長馬上向我匯報上周四,五班級里出現的違反校紀的情況:周四值日生沒有打掃教室,都逃回家了,班級里的衛生是她和衛生委員搞的;周五的體育課有同學乘老師不注意溜到校園外面買零食。她在向我反映情況的同時給了我一長串名字,除了幾個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以外,幾個我以為很守“本分”的學生也在其中。
我當時就火冒三丈,把學生全部叫到辦公室,狠狠地批評了一頓。我還打電話通知了幾個學生家長,好好地告了他們的狀。冷靜下來后,仔細想想,也不能全怪學生,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確有漏洞,讓學生有機可趁。
在平時的班級工作中,我像保姆似的每天早來晚走、兢兢業業、不辭勞苦,結果卻不如人意。學生在老師面前一個樣,老師不在時又是另一個樣子。我付出很多,耗費了時間和精力,到頭來學生沒管理好,自己卻身心疲憊。多數學生缺乏主人翁意識,常處在被動服從的位置,缺乏管理與自我管理的意識與能力。
2.班級管理要實現兩個轉變
(1)學生管理不到位,要培養班干部自主管理班級的能力
在班級中雖然設立了班委,有班長,紀律委員等,但是每個同學的職位形同虛設。在平時一旦有事情發生,總是班主任出面解決問題,這些同學沒有機會去自己處理事情,主體性得不到發揮,他們缺乏鍛煉。一旦沒有了班主任的支持,這些同學就束手無策,如果碰到不服管的同學他們更是六神無主,沒了底氣。
(2)班主任管理策略不健全,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班級管理模式
為了便于管理,我也設立了許多的管理制度,如《班級管理日志》、《班級負責人工作責任制》、《班級衛生承包責任制》、《班級一周情況反饋細則》等等。但是平時班主任雖然掛在嘴邊,但是都沒有真正的落實,學生不知道具體怎樣去做,一旦違反了,也沒有相應的懲罰措施。
二、構建班級“三步三環”管理模式的思考
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傳統的班級管理以知識、計劃、策略為核心,以班主任為權力中心,班主任根據學生能力大小指定班團干部。這種傳統模式雖能穩定班級,但其弊端也顯而易見。部分班主任為了班級任勞任怨,事事親歷親為,但是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揮,民主意識受到壓抑,班級管理長期處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狀態,收效甚微。因此,學生日益多元而富有個性的教育需求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迫切要求改革傳統班級管理模式。
“三步三環”的班級管理模式是對傳統班級管理模式的一種革新。它主要基于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下管理的“一手抓→扶著做→大膽放”三步(但對這三個步驟有一定的革新),以及班級管理“核心環”、“制度環”、“隊伍環”,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和諧班級管理的一種模式。
具體如右圖:
筆者認為“三步三環”的班級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手段。
三、構建班級“三步三環”理模式的探索
(一)理論依據葉圣陶老先生就語文教學說過一句話——“教”是為了“不教”,同理,對班級管理而言——“管”是為了“不管”。作為班主任,關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主管理班集體,使每個學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主體,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因此,如何根據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水平和需要,創建實現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模式,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我們認為,借鑒主體教育論、集體教育論等現代教育理論的理念與成果,建構以“三步(一手抓,扶著做,大膽放),三環”(班級管理核心環,班級管理制度環,班級管理隊伍環”)為主體的班級管理模式,讓學生有意識,有目的的學習和生活,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實現學生自主管理。
(二)“三步三環”管理模式的具體應用
1.“三步模式”的運用于實踐
一般來說,在實施學生自主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經歷三個階段:
(1)班主任主導管理班級——一手抓
班級作為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是一個小集體,管理工作當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才會有頭有緒,集體才會像一架健康的機器有序地運轉。而班級的管理主要靠的是班主任,一開始班主任的管理尤其重要。七年級的學生從小學升到了初中,無論是學習環境和學習進程都發生了改變,到了初中,班主任想要一個步調一致,整齊劃一的班級集體,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班主任雖然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卻特別多、特別細。(班主任 )大至教育教學工作,小至掃把、粉筆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樣樣少不了班主任操心,事事要親歷親為。班主任在為班級奔波的同時,也可以慢慢的務實好班干部的人選,然后通過自薦和選舉,選拔出一批得力的班干部人員,慢慢培養。
(2)師生共同管理班級——扶著做
班級工作千頭萬緒,學校的大部分工作都與班級管理有關。若單純依靠班主任一個人管理、跟蹤,即使一天24小時工作,效果也不好,班主任也沒有這樣的體力和精力。要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來,七年級開始培養的班干部在此時可以發揮作用了,一方面可以減輕班主任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看班干部們管理班級的能力。比如可以讓宣傳委員負責策劃某期黑板報,衛生委員負責一次大掃除人員的安排等等,但是班主任不能完全放手,還需要在幕后做一些收尾工作。記得七年級下學期的一次大掃除,衛生委員把人員安排好后,兩個負責到垃圾的同學有意見,他們嫌臟,死活不肯去倒,衛生委員在一旁傻站著。我了解情況后二話沒說,馬上把垃圾去倒了。這時學生傻眼了,紛紛到辦公室向我道歉,保證以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3)學生自主管理班級——大膽放
班級是一個集體,需要老師和學生一起努力,出謀劃策,要管理好一個班級,就應該最大限度地發揚民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光靠班主任和幾個班干部還是不行的。尤其是在班主任外出時,幾個調皮學生總是要冒出來,做一些離譜的事情。早在十九世紀,英國哲學家斯賓塞就說過:“記住,你管教的目的應該是培養一個會自我管理的人,而不是一個靠別人來管理的人”。一個健康向上的班集體除了團結互助,更重要的是人人是班級的主人,個個是班級的管理者,變外在的約束為內在的自律,自主管理班級。
2.“三環模式”的運用于實踐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除了要處理好三個步驟,還要處理好三個環節:
(1)班級管理核心環,班主任要認清什么是班級管理的核心;
對每個班主任來說,一個嚴肅活潑、積極上進的班集體,是夢寐以求的。盡管班級管理有著不同的方法和途徑。但是有一點至少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一個學生對班級要有責任感。我認為,學生責任感的培養,是班級管理成功的核心。一個學生只有對班級有一種責任,他才會真正為班級著想。所以學生責任感的培養也是班主任的必修課之一,尤其是現在的孩子,總是斜著眼睛看人。
有一段時間,我班學生總是喜歡埋怨別人:上課有人說話,同學自修課講話影響了我的學習,同學喜歡拿我的學習用品等等。其實這些學生都犯了同一個毛?。褐徽f別人,不看自己。為了引導學生自省,我設計了一堂班隊課《個人和集體》,要同學談談個人對集體的重要性。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說:“我考試不及格,就影響全班的平均分”。體育委員說:“我們在隊形隊列比賽時,一個同學走不好,就會影響整個班級的形象”。同學們都發言了,很踴躍。這次活動對學生來說是一次心靈的盤點,課后大家在思考自己的責任心,自己該為班里做點什么?
(2)班級管理制度環,班主任要有一套有效的制度來約束學生;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班級如果沒有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師生就沒有是非觀念,沒有行為規范,或無所適從,或各行其是。因此,班主任必須從班級實際需要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制度,充分發揮班級制度的積極作用。以前我也有一大套制度,制定的初衷想要好好管理班級,但是時間一長,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麻痹了?!栋嗉壒芾砣罩尽?、《班級負責人工作責任制》、《班級衛生承包責任制》、《班級一周情況反饋細則》等形同虛設。這學期我做了一下改變,利用兩節班隊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制定各項制度,等到全部出爐后,學生對各項制度也了解地差不多了,因為親口說的比別人給的容易記住。接下來我就負責把它整理出來,作為班級公約張貼到教室前面的墻上。接下來我的管理工作就比較主動了,一旦誰違反了上面的哪一條,就要受到全班同學的譴責,集體輿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況且有些還是從他自己嘴里說出來的。
(3)班級管理隊伍環,班主任要培養好幾支隊伍來共同管理班級。
一名班主任想要管好一個班級,必須要抓好幾支隊伍的建設。培養和鍛造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隊伍是帶好班集體非常重要的條件。同時各科的科代表隊伍,小組長隊伍,每天值日生的組長隊伍,這些都是班主任要關注的對象。科代表有沒有責任,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和成績。小組長有沒有責任,關系到整個小組同學的作業完成情況以及上交情況。大部分學生放學以后學生都急著回家,值日生工作敷衍了事,班主任安排一個有責任心的組長,她能做好一切后續工作,把教室搞得井井有條,省了班主任不少的心。七年級時,我根據學生名單簡單地安排了值日生和組長,沒有去考慮誰負責誰不負責。但是到了第二天就有值周老師來匯報,要么衛生打掃不徹底,要么包干區沒有打掃,要么飲水機沒有關等等,這種丟三落四的現象經常發生。我慢慢改變了安排值日生的方法,現在我每周安排一位工作負責的女同學來做值日生組長,由她全權負責班級的衛生工作。這樣一來,上述問題就沒有了。
四、有效的農村初中班級管理模式實踐的思考
作為和諧教育、和諧班級建設的追求者,我覺得在這里,還許多值得深入考慮的內容。
1、注意班主任的言傳身教。
班主任和學生接觸最多,幾乎每天都要接受學生的嚴格監督,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無不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這種教育是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終生的。因此,班主任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方方面面做好學生的表率。假如一個班主任天天在教室里強調,要求不要亂扔垃圾,我覺得還不如親自去體驗一次,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把垃圾筒外的垃圾撿進筒內,這樣效果比較好。
2、注意處理好與科任老師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