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45:54
序論:在您撰寫護理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我院兒科收治的176例患兒及在兒科工作的23名護理人員。這23名護理人員的年齡在19~5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歲。其學歷為研究生及以上的護理人員有1名,為本科的護理人員有9名,為大專及以下的護理人員有13名。其中,有護士長2名,護師11名,護士10名。其工齡為6年以下的護理人員有13名,為6~10年的護理人員有7名,為10年以上的護理人員有3名。我們將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間我院兒科收治的88例患兒設為對照組,將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我院兒科收治的88例患兒設為觀察組。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患兒47例,女性患兒41例,他們的年齡在2個月~1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5.7)歲。在觀察組中,有男性患兒53例,女性患兒35例,他們的年齡在3個月~1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6.1)歲。這23名護理人員及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為兩組患兒均進行護理。自2013年3月起,我院對這23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管理。具體的方法是:①定期為其舉辦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班和護理技能培訓班,使護理人員能充分了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②進一步規范護理工作程序和規章制度,細化對各工作環節的要求,進而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③為了體現護理管理的人性化,合理地安排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嚴格交接班制度,避免護理人員超負荷值班。④對護理人員進行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完善護理工作測評制度,做到校績與護理掛鉤。使護理人員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
1.3觀察指標
護理結束后,觀察這些護理人員的護理差錯率及護患糾紛的發生率。通過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此調查問卷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三個標準。
1.4統計學處理
我們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兩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結束后,觀察組護理人員出現的護理差錯率、護患糾紛的發生率、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均好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科室通過開座談會、健康教育、由護理人員為患者認真講解科室發展情況、技術特色、服務內容、病區管理,增進護患情感,有利于密切護患關系。同時科室還開展了定期上門隨訪服務,了解患者出院身體的恢復情況、指導正確用藥,使患者備感關切,護士的自身價值也能夠得到充分體現。讓護士感到在這里有一種安全感,能夠被接受,能夠得到科室的關心和幫助,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她們在這種溫暖的環境里更加大膽細致、真心投入地工作;而且也愿意與科室人員促膝交談,把自己的想法和一些有利于工作的好建議積極交流,成為科室真正當家作主的人,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大大增強。
1.2增強護理集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是至關重要的。團結友愛互助象征著科室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景象,科室優良團隊的合作來自于每一位護士彼此的真誠交流與互幫互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勵。如:利用“5•12”護士節、“七一”黨的生日開展為患者送關愛活動,為患者送鮮花、蒸雞蛋,把“5•12”護士節作為科室每年愛心奉獻日,已堅持開展4個年頭,收效顯著。在這些活動中,護士積極動腦筋、想辦法,以實際行動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使護士在活動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和力量。在為患者送去溫暖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了快樂,護士們深深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中,極大地增強了護理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2強化質量控制,減少差錯事故
2.1護士長是科室護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監督人員,工作中應從嚴從細抓好每一個工作環節,大到護理新技術,小到科室的1張紙,都要親力親為。①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用制度規范一切護理工作。②在執行制度中要督查每位護士有無投機取巧、是否落實護理措施到位,在督查中一方面檢查護士,一方面聽取患者的心聲。③征求醫生的建議,因醫生與護士緊密相連,醫生最能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些護理措施采取的是否到位、及時等。通過三方面的督查,科室每月召開護理質量與缺陷討論會,以此作為量化管理、質化管理,對發現的嚴重問題跟蹤檢查,直到全部整改。如交接班、無菌操作、三查七對、護患溝通、護理告知等,切實杜絕有可能發生的差錯事故。科室利用每天的晨會不斷強調護理安全,對科室重點患者要重點觀察、重點關注,責任到人,必要時實行專人護理,避免護理糾紛。
2.2我院經過2012年等級醫院評審后,科室更加堅持按等級醫院評審標準做好各項工作,以“二甲”為動力扎扎實實抓好工作中的每一細小環節。首先繼續堅持護理業務學習,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討論分析學習,熟練掌握科室開展新技術的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全面掌握科室配置的各種儀器操作,并且定期進行考核,大力營造鉆研業務、努力向上的學習氛圍。其次,良好的溝通不僅能體現護士的道德修養,也能彌補、減少一些護理糾紛的發生。因此,工作中護士應運用靈活有效的溝通技巧,細致入微地為患者認真講解、解釋。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應該多幫助,反復講解,不厭其煩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對于刁鉆古怪的患者,護士應先保持冷靜,認真傾聽患者的各種不滿與發泄,然后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去詳細講解,直到患者完全理解;對于身份高、架子大的患者,護士應不卑不亢從容地與患者溝通,不能因患者的身份高而一味地順從。
3創造發展空間,提供交流平臺
護士長要善于觀察和發現科室護士的特長和潛力,把優秀的、有長處的護士運用到刀刃上,并適時給予展示的機會,如組織晨會交班、開專題會、護理查房,如口才好的護士讓其組織護患座談會、實施健康教育;技術操作靈巧的讓其為疑難患者操作服務;頭腦反應靈活的讓其多護理危重患者??傊?,要利各自所長,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創造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為醫院培養優秀護理人員。
醫院管理年活動推出了一系列的質量評審考核標準,如何借助這一政策,把握好醫院發展的契機,是擺在醫院管理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護理管理者也不例外。在開展醫院管理活動的過程中,各醫療機構要按照評審考試標準,建立建全各種相關制度,規范醫院的管理,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對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合理方面進行嚴格的管理針對存在的問題要進行持續不斷的改進,要充分體現出醫院管理年的“主題”和發展目標。
2醫院管理年活動中,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2.1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缺乏:在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中,就護理工作而言,工作量不斷增大,人員不足,重醫輕護是各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的現象。隨著醫療體制改革和醫院規模的發展,在縣級醫院護理人員在不斷地向醫院的一些崗位分流,如電腦記賬、病案管理、防保、新農村合作醫療賬目核算管理等,造成臨床一線護理人員嚴重缺編。
2.2護理工員整體素質偏低:隨著現代醫療服務市場的快速發展,醫院規范擴大,使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緊缺,為了醫院工作的正常運動,大量地聘用護校畢業的護士以緩解護理人員的不足。由于教育和衛生體制的改革,醫院用人機制受限,護理人員儲蓄長期不足,人員結構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護理人員結構沒有形成梯隊,加之護理學校招生“門坎”低而數量盲目增長,使護理教學和臨床實踐不相匹配。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的現實。
2.3護理管理人員管理水平有限: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科護士長要受院長、護理部、科主任的多重領導,部分護士長對職責認知缺失,工作繁忙,雜事較多,與科主任的溝通受限,有時不能很好地履行護士長的職責,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受限。
3醫院管理年活動中護理管理的思考
3.1建立有效的質量控制管理體系,督促各項制度的落實:護理質量控制與管理是護理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題。護理質量的改善與提高是醫院評審、社會評價護理工作的主要指標。建立有效的質量控制管理體系不僅能提升護士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促使了醫院對工作人員的規范管理,使人力資源得到合理的運用和管理。
3.2及時的督導,協助解決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和管理難題:護理部和護理質控組每月對全院的各項護理工作進行不定期的全面檢查,針對質量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向所在科室的護士長進行現場反饋。在每月的護士長例會上進行質量分析,對有爭議的問題展開討論,通過充分研討和廣泛征求意見,提出持續整改方案,不斷修改完善各項管理措施。
1.1健全的制度
①一級管理為各護理單元的護士長和監控護士,二級管理為護士長組成的消毒隔離質量監控小組,三級管理為護理部。其中一級管理負責檢查和督促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情況,監督和關注與科室相關的醫院感染問題。二級管理負責對各科進行檢查,并嚴格按照消毒隔離的措施和規范進行評分,并及時糾正,對于存在嚴重醫院感染隱患及問題要及時報告護理部,護理部負責對整改情況進行調查。三級管理負責隨時抽查和監督消毒隔離措施的實際落實情況,每月對醫院感染的重點問題進行護士長例會,共同分析和探討,并進行持續質量改進。
②落實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護士長的管理職能,每個科室要對消毒隔離措施有明確的分工,將醫院感染的控制和監督情況落實到人,明確監控護士對每個護理操作和護士的職責,并嚴格控制和及時處理醫療廢棄物,做到通過制度約束人。③加強重點部門的管理:護理部門要根據科室情況和醫院感染的操作控制規范進行早日周到的安排,制定具體的消毒隔離措施,專項專管落實到人,將消毒滅菌關嚴格把控好,加強各環節的監管,確保滅菌物質的合格,同時做好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將護理管理工作擴展到輸液反應、病區感染性疾病的傳播等方面,并及時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控制,加強重點環節和重點部門的質量監控。
④嚴格手衛生制度:提高門診護理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手部衛生是防控醫院感染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最經濟、簡單、有效地防止病原體傳播的措施,但日常工作中由于洗手設施不完善、門診護理人員工作量大等原因導致洗手不及時或缺乏自覺性,往往是操作前洗手比例減少,而且戴手套連續操作后不及時洗手的情況,因此要加強對護理人員手衛生的高效監督和隨機抽檢,以提高護理人員對手衛生的重視。
⑤預防為主:要針對全員所有工作人員和患者進行醫院感染防控教育培訓,在護理工作中,預防耐藥菌株、感染性疾病等在院內傳播的重要手段是采取相應的預防感染措施,是預防為止流行病傳播的重要方式,因此實施標準的預防是控制醫院感染的必要手段。
1.2加強各類物品及藥品的管理
①室內物品管理:為避免室內器械、空氣、裝備、物品等的污染,應嚴格按照醫院感染要求管理室內物品,如對敷料、呼吸機管道、室內空氣等進行消毒和定期通風管理。
②一次性物品管理:要對一次性手套、靜脈留置針、鼻塞等一次性消耗品進行分類處理,使用后分別放入損傷性和感染性垃圾桶,使用一次性物品前要對物品保質期和合格情況進行檢查,一旦發現污染和懷疑污染等情況應停止使用。
③加強病房管理:實行嚴格的“一桌一布,一床一套”制度,定時對室內空氣和病房進行清潔,保持室內濕式清掃,如果發現污染應及時進行消毒和更換枕套、床單等,并在患者出院后進行終末消毒。
④抽出的藥液和無菌液體要標明使用時間,使用不得超過2h,對啟封抽吸的溶酶超出4h要停止使用,對酒精和碘酒等物品要每周滅菌2~3次。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比較3年來感染的環境衛生監測結果合格率及患者感染率情況,顯著性水平a=0.05。
2結果
2.1不同時間環境衛生監測結果合格率:2011年監測平均合格率為91.17%,2012年為94.16%,2013年為98.78%,經比較,3年來平均合格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2.2不同時間醫院感染率比較:2011年醫院感染率為14.25%,2012年為12.26%,2013年為0.51%,經比較,三個時間段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小結
1.1重組并優化急診科病室
首先,對急診科工作開展過程中進程應用到的檢驗、檢查機械設備進行重新整理。將分散在各科室中的急診常用設備集中到急診科,并進行重新組合,為急救工作的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充分利用檢驗結果共享系統、電子病歷管理系統等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促進搶救工作可及時、高效地進行。再次,優化科室綠色專業通道,組建重癥急救隊伍,為患者的急救、住院、護理等提供流程。最后,制定并在科室內張貼急救流程圖表,保證急救工作按流程快速進行,為患者的安全爭取時間。
1.2對護理人員進行急救護理及護理流程培訓
護理培訓具體內容主要為科室規章制度、護理理論知識、護理技能、護患溝通技巧、突發事件處理等。同時定期對接受培訓的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評分,不斷增強護理人員的護理知識及護理能力。根據科室的具體護理管理條件,制定相應的護理流程,并安排業務能力強、臨床經驗豐富的老師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業務及綜合能力培訓。護理流程通常包含意外死亡的處理流程及特殊、常見急重癥搶救流程、有機磷中毒、中暑、急性心肌梗死、藥物過敏等的急救流程。在培訓過程中,可將各種護理內容及護理流程印刷成冊,先發給護理人員學習。然后安排培訓教師對重點護理內容及護理流程進行培訓,并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評分。同時積極組織護理人員對科室特殊病例進行查房,并就護理、急救流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有效的改善措施,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1.3制定和完善護理人員互評制度
護理人員互評制度的包括應該包含急救技能、流程進行、醫護配合、護患溝通、突發事件處理等。定期對護理人員互評結果進行討論,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處理問題,促進護理人員護理能力及護理配合度的不斷提高。
1.4評價方法
定期對培訓后護理人員的急救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護理技能及具體操作等進行考核和評價。詳細記錄2011年、2012年急診科護理糾紛、風險事件、差錯事故等的發生率。對護理質量,患者護理滿意度等進行調查評分。
1.5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以P<0.05作為具有顯著性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護理糾紛、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接受急診診療流程培訓后,觀察組護理人員急救護理理論知識、護理技能、護理操作流程的評分上均明顯高于培訓前,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急診診療流程的應用過程中,對急診科常用設備進行有效整理,并不斷優化其組合,可為急診診療流程的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搶救工作的高效進行。對護理人員進行急診護理培訓,可促進護理人員急救理論知識及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時可增強患者的護理服務意識,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提升其業務水平及意外事故的應變處理能力。將急診診療流程應用于急診護理管理中,必須要重視對護理人員進行急診護理流程培訓,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知識及護理能力,使護理人員將各種知識及技能融會貫通地應用于急救過程中,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急診科可急、重病搶救的成功率,最大限度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將急診診療流程應用于急診科護理管理中,其護理人員的護理理論知識、護理技能等均明顯提高。觀察組護理糾紛、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關鍵詞】自護;臨床護理
[Abstract]Thisarticalintroducesthebasicalcontentaboutthemodeofself-care.Itisframedonthemodeofself-caretomakeresearchesintotheabilityofself-protectionoftheagedandtheself-careofchronicdiseases,rehabilitation,relievingthediscomfort,reducingcomplication,alsointohealtheducationaboutself-carethroughtheclinicalpractice.Itprovidesaguidanceforpracticalnursing.
[Keywords]self-care;clinicalnursing
由于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同時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增加、家庭結構小型化及我國醫療資源人均占有量相對不足等,使人們更加注重增加自我保健知識和提高自理能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因此,隨著整體護理的開展,自我護理模式在國內外得到廣泛重視并在實踐中被大量應用,推動了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豐富了整體護理的內涵。現將其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綜述如下。
1模式
簡介自我護理是人類的個體為保證生存,維持和增進健康與安寧而創造和采取的行為,為健康狀態下的自我護理和疾病狀態下的自我護理[1]。1959年奧瑞姆在《職業護理教育課程設置指南》一書中,指出當人因健康問題無法自我照顧時,就需要他人的幫助,護理是為人提供自我照顧幫助的職業。由此,該觀點就成為奧瑞姆自護理論的雛形。1962年奧瑞姆在護理教育雜志上發表了《護理的希望》一文,闡明了自護概念。1971年出版《護理:實踐的概念》第一版專著,闡明個體的自護、自護需要與自護能力;在1980年第二版中,主要闡明家庭、社區和群體的自護、自護需要與自護能力;1985年第三版將自護模式進一步發展為自護理論、自護不足理論和護理系統理論[2]。后又經兩次再版,并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和護理科研等領域,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和進一步發展。
2自護
模式的基本內容該模式認為人都具有不斷得到他人照顧和照顧他人的需要,以維持人的生存和人際交往,保持人與環境的互動平衡和整體功能,同時人的行為能力在自我照顧、照顧他人和滿足需要中得到鍛煉和提高[3]。其內容主要包括自護理論、自護不足理論和護理系統理論。
2.1自護理論每個人都有自護需要,且因不同的健康狀況和生長發育階段而不同。自護需要包括一般的自護需要、成長發展的自護需要和健康不佳時的自護需要。
2.2自護不足理論自護不足是指人在滿足其自護需要方面,在質或量上出現不足,當自護需要小于或等于自護體的自護能力時,人就能進行自護活動;當自護體的自護能力小于自護需要時,就會出現自護不足[3]。它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個體的自護能力無法滿足自己的自護需要;另一種是照顧者的自護能力無法滿足被照顧者的自護需要。自護不足理論是奧瑞姆自護模式的核心,明確指出了護理的工作范圍。
2.3護理系統理論護理系統是在人出現自護不足時護理活動的體現,是依據患者的自護需要和自護體的自護能力制定的。奧瑞姆自護模式將護理系統分為完全補償系統、部分補償系統和支持-教育系統。
3臨床
實踐與研究奧瑞姆的自護模式已被廣泛地應用于護理科研,研究者根據此模式設計研究工具,如:Denyes的自護能力測量工具和自護實踐測量工具、Maieutic的自護能力維度量表等。同時,以奧瑞姆的自護模式為理論框架對各類慢性病、康復期、手術后患者和老年人的自護能力、自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3.1老年自護研究有研究表明[4],絕大多數老年人(非臥床者)表示不需要護士提供更多的生活護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護理的需要。通過自我護理,老年人以平等的地位主動參與到自己的醫療活動和決策中,不僅可滿足其自尊、自信的需要,體現其自我價值,同時通過自護指導和自護行為,還得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了自身健康。MaryHobbsleenerts等[5]綜合分析了美國、瑞典、芬蘭等國的自護研究,并在對近20年有關社區老年人自護的理論與實踐經驗進行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與老年人的健康促進和完全安適狀態有關的五個方面,即內部和外部環境、自護意愿、教育、自護行為和結果,這五個方面有機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了老年人健康促進自護模型。莫潔玲[6]對79例老年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實施自護,發現這些老年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也能自我維護和促進自理能力,他們渴望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時與醫護人員溝通,患者的煙酒戒除率達100%,無壓瘡、咯血、窒息等并發癥的發生,入院時原有的肺部感染也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促進了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還有學者報道,在老年腦血管病、糖尿病和股骨頸骨折患者護理中應用自護模式,可增強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護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3.2慢性病自護研究宋葆云[7]研究結果表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在心力衰竭穩定期適度地參與自我護理活動,對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和增加運動耐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的意義。王小花等[8]發現運用自護理論能增進新發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減輕了糖尿病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Lorig等對關節炎患者進行自護研究,顯示這些患者就診次數減少殘疾發生率也減低,而且增加了運動及放松實踐和相關知識。羅艷華[9]以Orem自護理論為指導,探討糖尿病患者經健康教育后能否準確計算其進食飲食,結果發現患者認知行為較指導前顯著提高,血糖顯著下降,而不同文化程度、年齡患者對飲食指導理解能力差異有統計學意義。Stover[10]報道了腰背痛自我護理指南,包括藥物治療、鍛煉、體力活動、處理技術和預防發作等。Benjamin[11]研究顯示家庭成員、鄰居、朋友和社區組織的支持對糖尿患者堅持自護行為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認為在制定糖尿病患者的自護計劃時,應加強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
3.3康復自護研究毛秋云等[12]將自護理論應用于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術后3個月自理能力較術后1個月顯著提高,并明顯高于綜合文獻報道的腦出血術后功能恢復情況,降低致殘率,提高生存質量。王青等[13]將208例腦卒中康復期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均給予整體護理和PT治療,觀察組同時運用自護模式,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并發癥、護理意外及院內感染發生率較對照組均明顯下降,而BarthelADL指數較對照組明顯提高。朱建芳[14]應用Orem的自理理論指導腦卒中吞咽障礙的護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丁玉萍[15]運用Orem自護理論指導150例重度燒傷患者的康復護理,發現自護組干預后焦慮、抑郁狀態有顯著改善,再次整復率及致殘率比對照組明顯降低。
3.4減輕疾病不適、減少并發癥研究賀葵等[16]研究102例腎移植術后患者,表明自護組患者的自理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術后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出院時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李松梅[17]在Orem的自護理論指導胃腸引流患者自我口腔護理的可行性研究中發現,自護組患者口腔舒適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心理狀態表現為放松,對康復充滿信心,醫療費用及護理工作時間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吳清香等[18]對368例腹部手術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發現自護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平均住院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故認為在腹部手術患者護理中應用自護模式可降低術后并發癥,促進術后身體康復及縮短平均住院日。與某些學者把自護模式運用于子宮切除、異位妊娠和胃癌根治術患者護理中的研究結論一致。姚愛勤[19]對全喉手術患者護理進行研究,發現應用自護理論可促進術后身體康復及提高患者自護能力,縮短平均住院日。劉群英[20]提出,通過運用自護理論,轉變了護士的工作思維模式,在預防牽引患者并發癥的護理中充分調動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與護士共同處于護理主動地位,確保了各項措施全面有效地施行,有效地減少了牽引患者并發癥的發生。
3.5自我護理的健康教育研究健康教育是自我護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教育使患者掌握疾病知識,為自我防御、自我控制、自我康復提供必要手段。李俊錫[21]將Orem的自護理論與健康教育相結合,靈活有效地運用到產科護理工作中,一方面使孕產婦從護士那里獲得了大量的醫護知識;另一方面調動了孕產婦參與治療和護理的積極性,提高了她們的自護能力,同時還有助于護士把精力投入到護理研究或更有價值的護理工作中。徐惠華[22]根據腦卒中患者不同病情及階段,應用奧瑞姆自護理論不同護理系統、不同健康知識需求,制訂健康教育計劃措施,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王荷[23]在肝硬化患者出院指導中應用自護理論,幫助患者找出自己的不良習慣和生活方式,并通過正確的知識宣教和指導,使患者認識到不良習慣、不適宜的生活方式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性,為患者的自我護理提供支持和援助,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Murata[24]對影響2型非新發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識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中發現,病情穩定、胰島素治療的非新發糖尿病患者最缺乏糖尿病知識,從而也影響到其自護的行為和能力,同時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治療時間、認知功能和抑郁程度均影響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李文化等[25]以Orem自護理論為指導,探討慢性腎病患者經衛生宣教后能否自己記錄出入量及不同性別、不同文化程度患者記錄的差異性,結果顯示不同性別患者記錄無差異性而不同文化程度患者記錄有差異性,同時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病情的自我觀察能力得到了培養與提高。
4展望
此模式經過四十多年的實踐,在分化組合中日益完善,并已被其他學科引用,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尤其在老年醫學和慢性患者保健中,自我護理顯示出無法估計的潛力和實用性。它不僅有利于幫助患者調整其生活行為向健康轉變和疾病狀態下的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質量,而且有利于擴大護士在治療、預防和保健中的作用及提高護士的地位,同時對護理學科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F已成為護理教學、護理實踐和護理科研的主要模式之一,對當前及未來的護理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正如WHO[26]指出:下個世紀,個體、家庭和社會在決定和滿足其他健康需要方面,自我護理的應用將成為一個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計惠民,徐歸燕.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護理.國外醫學•護理分冊,1994,13(6):254.
2袁浩斌.護理理論.護士進修雜志,2004,19(6):483-485.
3袁浩斌.護理理論.護士進修雜志,2004,19(7):579-580.
4王建萍,劉玉春,馬燕蘭.老年護理新觀念及老年人特殊問題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59.
5MaryHobbsLeenerts,CynthiaSTeel,MaryKPendleton.Buildingamodelofself-careforhealthpromotioninaging.JournalofNursingScholarshipIndianapolis:FourthQuarter,2002,34(4):355.
6莫潔玲.Orem的自護學說在老年呼吸系統疾病護理中的應用.現代護理,2001,7(10):21-22.
7宋葆云,楊巧芳.Orem自護理論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護理研究,2005,19(6):1053-1054.
8王小花,石蘭萍,彭衛,等.Orem自護理論在新發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7):11-13.
9羅艷華,鞠家玉,陳紅宇,等.自理理論在培養患者自己計算飲食量中的運用.護理學雜志,2002,17(12):937-938.
10StoverH,Snook.Self-care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nonspecificlowbackpain.JournalofOccupationalRehabilitation,2004,14(4):243-253.
11BenjaminA,ShawPhD,MaryP,etal.Assessingsourcesofsupportfordiabetesself-careinurbanandruralunderservedcommunities.JournalofCommunityHealth,2006,31(5):393-412.
12毛秋云,孫愛芹,寧波.Orem自理理論在腦出血患者術后恢復期的應用.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96-97.
13王青,閆青.Orem自護理論在腦卒中康復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護理雜志,2004,21(3):8-10.
14朱建芳.應用Orem的自理理論指導腦卒中吞咽障礙的護理.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5,8(5):104-105.
15丁玉萍.運用Orem自理理論指導重度燒傷患者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護理雜志,2003,20(10):5-6.
16賀葵,先升萍.Orem自理理論在腎移植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11):963-964.
17李松梅.應用Orem的自理理論指導胃腸引流患者自我口腔護理的可行性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4,19(1):18-19.
18吳清香,丁小容,曹靜.Orem自護理論在腹部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護理學雜志,2004,19(24):23-25.
19姚愛勤.自護理論在全喉切除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護理學雜志,2006,21(10):37-38.
20劉群英.自護理論在預防牽引患者并發癥中的運用.護士進修雜志,2005,20(9):862-863.
21李俊錫.自護理論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在產科護理中的運用.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5,3(6):566-567.
22徐惠華.自護理論在腦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職業與健康,2OO6,22(l6):1323-1324.
23王荷.自我護理理論在肝硬化患者出院指導中的應用.實用肝臟病雜志,2004,7(3):180-181.
24MurataGH,ShahJH,AdamKD,etal.Factorsaffectingdiabetesknowledgeintype2diabeticveterans.Diabetologia,2003,46:1170-1178.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于2012年6月開展至2013年4月結束,入選對象均為在本院急診接受治療的患者,共40例,根據患者治療期間接受的不同管理模式,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20例,其中副主任護士2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6名、護士8名;觀察組20名,其中副主任護士2名、主管護師6名、護師4名、護士8名。對兩組護理人員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急診護理管理方案進行急診管理,指導掌握相關的護理條例及相關技能,并做好定期考核。觀察組采用柔性化管理方案,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了解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并針對其具體特點予以積極的排解,在管理中賦予護理工作人員自利,在急診護理的討論會中鼓勵積極發言,各抒己見,同時有效實現柔性及崗位輪換的激勵制度,以充分發掘工作人員的潛力,激發其工作熱情。做好與護理工作人員的溝通和交流,并指導護理工作人員做好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其滿意度。兩組護理人員均接受2個月的護理管理,隨后采用技能考核、問卷調查和滿意度調查的方式進行效果評價。
1.3統計分析:
對本組研究中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平均數(x±s)表示,分別采用χ2和t檢驗,以α=0.05為檢驗標準,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對照比較,兩組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技能均獲得明顯的提高,對兩組人員進行專業技能的考核和評估,觀察組護理工作人員的平均成績是95.5分,對照組護理人員的平均分數為86.2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觀察組中90%的護理人員心理壓力情況獲得顯著下降,并支持護理管理工作的進行,對照組中60%的護理人員支持護理工作的進行,但也存在消極工作狀態的少數人員,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臨床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為70%,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