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45:44
序論:在您撰寫審美思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旋律是音樂的靈魂,是音樂情感的直接體現。音樂旋律創作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社會現實生活是產生審美的基礎。優美的旋律來源于作曲家豐富的生活積淀及其嫻熟的作曲技巧。由曉光作詞谷建芬作曲的《那就是我》是源于社會生活,又高于社會生活的藝術精品。
旋律是歌曲組成的要素。關于旋律,人們曾有過許多生動的比喻和美好的說法。從旋律的重要性講,說它是“音樂的靈魂”:從欣賞的角度看,說它是“音樂情感的直接體現”。這些不同的說法,概括了旋律的本質特征。所以旋律的創作要符合運用寫作技巧(調性、節奏、速度、力度等)為他所表達歌曲思想整體服務的同時,不能脫離物質性、社會性的生活現象?!岸@種豐富的想象用音樂來表現生活就是審美,就是創作的靈感。音樂創作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生活現象的本質就是產生審美屬性的基礎?!币虼耍瑑灻赖男蓙碓从谧髑邑S富的生活經歷和嫻熟的作曲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寫出作者內心的情感世界。才能寫出感天動地的作品。
谷建芬作曲的《那就是我》,就是她人生的寫照。谷建芬原籍山東威海,生于日本大阪市,童年時從日本歸來,踏上中國的土地時,幼小的心里懂得這才是自己的祖國,才是自己的家。時隔多年,這段生活經歷仍揮之不去。深埋在心里一種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刻骨銘心的情感。歌曲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形象的刻畫出海外游子對祖國母親的思念之情。
樸實形象,意象深刻。動人心弦是曉光歌詞的特點。它是一幅清麗秀婉的水墨畫,一組古樸寧靜的生活卷,通篇洋溢著一股甜蜜溫馨的氣息,給人以巨大的審美享受。給作曲家帶來了創作欲望和豐富的想象力。它的音樂情緒熱切、激情:它雖然也屬于一般創作歌曲風格,但藝術特征較多:它的節拍、速度較自由。旋律的吟誦特點表達出發自內心的獨白,流露出夢魂縈繞的情緒。它的音樂結構容納量較大。運用了對比旋律發展手法和再現統一的三段體結構,中間段的激情和兩端的深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里可以看出作曲家們對歌詞的理解,源于生活內涵的積淀和文化的修養。谷建芬的處理三段體結構,每段都是不規則的啟承轉合結構。整體前后呼應,風格渾然一體。讓人感覺從唱一個音就欲罷不能,需一口氣唱到底才能過癮。這首歌曲大大增強了歌詞的感染力。創作出準確的體現歌詞內在情感的音樂旋律。
基于內容的需要,前奏中滲透大調式與和聲小調式因素。仿佛把我們帶進了異國他鄉,預示著谷老師的國外生活。然后主要采用了我們南方少數民族羽調式寫成了宣敘性的旋律,代表著祖國家鄉。行腔自由,音域較寬,無節奏節拍的拘束,運用了5/4、4/4、3/4、2/4,用一般民族淳樸的鄉土氣息吐露出對祖國家鄉的思念。
第一段旋律音域小字一組d到小字二組d,多級進。開頭由小字一組g到小字二組d純五度音起具有開闊性和中心作用,代表主一屬關系。音樂主題采用一字多音和一字一音相結合的音樂動機構成,形成的拖腔優美動聽。詞曲都體現出一種寧靜、溫馨的格調。
第二段旋律音域由小字一組g到小字二組a之間,開頭采用純八度小字一組g到小字二組g一個十分寬廣的音程來表現樂曲的,顯然是由第一段小字一組g到小字二組d五度音程發展而來,由第一段以屬音為中心發展為以主音為中心,把所有的情感推向。四個“那就是我”的音樂采用摸進手法,使音樂層層遞進,好象真的投進母親的懷抱。整段感情發展到最激動的時候,好似苦苦思戀的聲聲呼喚。很顯然,第二段旋律是第一段旋律派生和發展而來的。其特點就是第二段旋律將第一段旋律的主要音調和節奏特點較多的保持下來,并根據第一段的主題材料進行若干變化發展。第三段再現了第一段,經過第二段對比之后的再現,對確立全曲的主要音樂形象,對統一全曲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音樂美學中,人們對音樂的感受離不開必要的重復。而對比后的重復(即再現)則可能產生質的增值”。
關鍵詞:西域各民族情歌審美思維原始思維
東方各民族很早就進入了文明時代,但發展卻較緩慢。古代人類早期的社會結構、思維方式、倫理習俗、、生產生活方式、審美情趣、藝術表現等,在很大程度上被東方各民族完整地保存下來了。直至近現代,東方各民族的社會心理結構、思維特點以及藝術表現特點,仍在許多方面留下了遠古時代的深刻的歷史痕跡。東方美學思想和藝術表現方法同原始思維和原始藝術結有不解之緣,甚至可以說東方各民族的審美思維是原始思維的自然延伸和發展。剖析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審美思維,我們也不難發現,它的審美思維與原始思維是暗合與重疊的。
一、原始思維的具體性與西域各民族情歌中審美思維的形象化特征暗合與重疊
原始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具體性。所謂“具體性思維”,是指思維對象和內容是個別的、具體的事物的外形,以及事物的整體形態的變化運動。在這種思維過程中,始終不脫離具體的物質形象。并且這種思維還有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把一切抽象的、普遍化的、觀念性的東西都盡力轉化為個別的、感性的形象,并通過直觀的方式來表達。例如,原始初民在尚不能清晰地把握抽象的感情的時候,只能隨主觀心意接納萬物?!靶奈锊环帧保钥陀^物質表現情感。對于原始思維的具體性特點,18世紀意大利思想家維柯在《新科學》中論證到:原始人類就好似“人類的兒童”,原始思維就好似“兒童的思維”。也就是說,原始思維不僅用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材料和手段,而且用“以己度物”的類比表現方式來思維。因此,原始思維的具體性特點決定了早期人類的思維方式只能是用形象來思維,從而也大大激發了原始人類的形象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在西域各民族情歌審美思維中,就保留著大量的具體形象思維的例子,審美思維的形象化特征是西域各民族情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從古到今,愛情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在西域各民族的情歌中,面對復雜、抽象、看不見的、摸不著的、無法用語言來確切表達的愛情,都有一個共同的表達特點,就是通過具體直觀的、可感受的事物來形象化地表達,即把一切抽象的、普遍化的、觀念性的東西都盡力轉化為個別的、感性的形象,并通過直觀的方式來表達。例如,維吾爾族情歌《假如我是一只夜鶯》中:假如我是一只夜鶯/我愿日夜為你歌唱/假如我是一條鯉魚/我情愿投入你的網羅/假如我是一只燕子/我愿在你的檐下作窩。這首情歌把一位姑娘抽象的、看不見的、摸不著的、無法用語言來確切表達的熾熱的愛情,通過具體形象的事物轉化為可直接感知的事物了。再如,塔塔爾情歌:“姑娘像魚兒敏捷/我撒下的網你已看著/為什么你總從我身邊滑過?”這首情歌,表現了一位小伙子對姑娘充滿愛慕與渴望的心情,而姑娘卻對小伙子充滿智慧的拒絕的復雜而美好的情感。這些情感復雜、抽象,無法用語言來確切表達,只可意會很難言傳。而該情歌卻用“魚兒敏捷”“撒下的網”“從我身邊滑過”等這些具體的事物,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只可意會很難言傳的深刻情感。通過上述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原始思維的具體性與西域各民族情歌中審美思維的形象化特征暗合與重疊。
二、原始思維的象征性與西域各民族情歌中審美思維中注重意象的特征暗合與重疊
所謂“象征性思維”,就是借用某一事物來表達具有類似特征的另一事物。象征的本質就是“借喻”,就是借此而言彼。一般說來,象征的事物與被象征的事物之間往往沒有內在的必然的聯系,而只是表面上、形式上的某些特征相符合、類似而已。象征的含義不是從事物的本身看,而是從它所暗示的更深層的意義上看。因此,原始思維的象征性從不追求外部形式的真,或者說從不追求事物的“物理形式”“物理性質”的真實。但追求每一種被象征物所具有的象征意義,這些象征意義都是某一社會群體共同認可的,是集體無意識的表現。可見,原始思維的象征性,是借事物的形象,即運用“象”來間接地表達思想、觀念,即“意”。以“意”為主,以“象”為輔,“象”隨心變,“象”隨“意”動。例如,古代中國人往往從象征性和生殖的意義上看待“石陶”“魚”“棗子”“蓮蓬”之美。象征性思維在對具體可感的形象的依賴方面,在形象和含義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上,在通過形象或符號來表達觀念的間接方法上,都同藝術的審美方式發生了重疊、重合。東方各民族在藝術表現過程中,大量運用象征、擬人、比喻、比興等手法,大量的以大自然擬人,以人比喻自然物,自然物與人相互轉化、幻趣無窮,形成了東方藝術形象即審美意象的特征。這種審美意象是在原始“同情觀”的制約、支配下,運用象征、擬人、比喻、比興等手法,按照主觀的想象和情感的需要所自由創造出來的形象。通俗地說,意象就是用來表達某種意念的具象。比如,中國的“九頭鳥”“人首蛇身像”“千手觀音”等。
西域各民族情歌審美思維中注重意象的特征也與原始思維象征性暗合與重疊。比如,在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經常運用花朵、蘋果、月亮、天鵝等意象來贊美姑娘,用夜鶯、百靈鳥等意象來表現姑娘動聽的聲音或姑娘的聰明伶俐,即用“花朵”“蘋果”“月亮”“天鵝”“夜鶯”“百靈鳥”等“象”,來表達“贊美姑娘”“贊美愛情”等“意”。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象”具有隨意性,不受客觀事物固有狀態和所謂的“物理真實性”的束縛,只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情感表達的真實和審美欣賞中個人情感體驗的真實。比如,維吾爾族情歌:“人人都喜歡紅蘋果/因為果汁是甜的/我心里愛上了一位姑娘/因為她在姑娘中是最聰明的?!?/p>
三、原始思維的情感性與西域各民族情歌審美思維中意象的選擇性暗合與重疊
原始思維的種種特點最早集中地體現在原始宗教觀念中。原始宗教的本質是對外界進行虛幻的猜測、(轉第79頁)(接第73頁)想象和變形,而猜測、想象的核心卻是激情和欲望。在圖騰崇拜活動中,原始人類利用圖騰象征來表達主觀情緒、意念。圖騰形式就成為愿望、企圖、肯定性的情感和欲望的物化表現。這種形式直接喚起激情和欲望,激情和欲望通過圖騰形式得到充分地表現和展示。由于在原始宗教的圖騰崇拜活動中情感貫穿始終,因此,原始思維具有情感性的特征。就是說這種思維形式本身就是以情感傾向作為行動的動力的,以情感傾向去選擇喜愛或憎恨的象征物,從而表達主觀意愿的。原始思維這一特征同其他特征融匯在一起,滲透在思維的全部過程和思維的各個方面。原始思維的情感性對東方審美思維和藝術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圖騰、巫術活動促成了東方各民族敏銳的形式美感。例如,中國八卦陰陽魚形圖、漢墓磚石上雕刻的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媧交尾圖形,富于裝飾意味的蓮花、桃花、梅、蘭、竹、松等形式都反映出了人們對生命力、健康、旺盛、青春、力量和美的追求。
在西域各民族情歌審美思維中,我們發現以下幾種與愛情主題表面關聯不密切的自然事物,都經常被作為審美意象的選擇。比如蘋果、魚、馬、月亮等。蘋果之所以經常被作為審美意象的選擇,是因為蘋果是新疆主產的水果之一,種植歷史非常悠久。一方面,蘋果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容易保存,可供食用半年以上;另一方面,蘋果外皮的漂亮、圓潤的形狀、沁人心脾的芳香都特別的誘人喜愛。以蘋果作為象征物,不僅能反映出健康、旺盛、青春和美,而且也能反映出人們對旺盛生命力的追求。所以,蘋果成為“美好”一詞的象征物,被經常運用于對姑娘的歌詠之中。以蘋果唱姑娘,在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等情歌中都流行通用。在西域各民族情歌中,以魚來比喻姑娘,極為常見。比如,維吾爾情歌:“白魚啊,白魚姑娘,為什么不見你沐浴陽光?嫌我不稱心嗎,比我更稱心的人又在何方?”崇拜魚的風俗及觀念,是整個中亞西亞文化圈的文化現象,是原始動物崇拜的文化沉淀。馬為什么經常被作為審美意象的選擇呢?這與西域民族的經濟生活的特定方式是分不開的。馬在游牧或半農牧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馬是牧民的第二生命。馬在西域各民族的文化觀念中,具有比較固定的含義。一般馬的意象描寫都是為歌詠情人或意中人服務,對于各種各樣的馬以及馬的各種動態的贊頌,都是歌者為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而出現的。比如,塔塔爾情歌:瞎子渴望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騎士渴望有匹奔馳的駿馬/心上的人兒/你是我明亮的眼睛/你是我的駿馬??梢姡枋謱︱E馬意象的選擇,真切地渲染和表現了熱烈的愛情生活。
綜上所述,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審美思維的形象化特征、注重意象的特征,以及意象的選擇性特征,分別與原始思維的具體性、象征性以及情感性特征暗合與重疊,這也充分說明了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審美思維是與原始思維暗合與重疊的。
參考文獻:
[1]邱紫華.東方美學史[M].商務印書館,北京:2003.
[關鍵詞]纖維藝術;纖維材料;美感
纖維藝術的魅力不僅在于圖案美,纖維材料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現力,不同的纖維材料會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隨著現代主義文藝思潮影響與傳播,藝術家們逐漸發現了纖維藝術中使用各種材料可以創造嶄新的藝術形式和樣式,這種手段的運用,從本質上就是突破了傳統藝術形式上材料處于隸屬地位的觀念束縛,在無形之中促進了藝術家對傳統纖維藝術觀念、形式認識上深化,同時也促使纖維藝術家們對現當代纖維藝術獨特語言進行著廣泛的探索、大膽的開拓和試驗,使纖維藝術構成形式呈現出開放的多元化的風貌。
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掛;立體性、裝置性的軟雕塑;環境與纖維藝術互動的陳設性纖維藝術。
無疑都給這門古老的藝術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這一切標志著現代纖維藝術的藝術語言、開拓性的創造思維和自由的試驗性特征與現代、后現代美術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強調了藝術形式的多樣性和多維性、強調了材料和技術的綜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隱藏在視覺形態中的時代特征。雕塑家呂品昌說過:“將技術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豐富品質和潛能充分地發掘出來”。在這方面不乏范例,美國纖維藝術家席拉•??怂沟淖髌肪统錆M了魅力,通過對材料的深刻認識及對其品質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藝,充分發揮纖維素材的自然特質,引想和想象,創作出令人回味的纖維藝術作品。席拉•??怂拐J為:在做纖維藝術作品時,藝術家應該完全自由地創作和表達自己的意圖,不需要臨摹平面繪畫的模式,而應該在編織過程中求開拓、求創新。當她的作品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新異的作品對看慣了墻面壁掛的人來說是非常吃驚的,猜不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來制作的,藝術家的靈感究竟來自何方?其實,??怂共坏樟斯糯佤數木幙椉妓嚩疫€采用了塔斯科印第安人的編織方法,比如:帶子的編織技藝。這使得她作品很好平衡了傳統因素與現代語境的關系。在1967年舉辦的第三屆國際壁掛藝術雙年展上,??怂箙⒄沟囊患趻斓难b飾手法是用包芯經編紗線編織而成的。
該技藝是帕拉卡斯人制作葬禮服采用的技藝(Paracas,帕拉卡斯半島,在今秘魯伊卡省。以帕拉卡斯半島為中心的文化,其年代為南美文化早初生期和早中間期,即公元前900年至公元400年,用精美的刺繡織物包裹尸體或作為隨葬品,織物圖案與納斯卡彩陶有關)。席拉•希克斯由鉆研傳統織物出發,在尋求突破與創新的當代背景下,展開了她對織物蘊含物質與精神的永恒性的深刻思索。香港纖維藝術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運用了很多點狀材料元素。例如我們不太注意到的魚的眼睛、指甲、雞蛋皮等,這些材料都是作為點狀元素出現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興趣和愛好。高中時學習的是中國文學,她的閱讀廣泛而深入,尤其在詩歌寫作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她曾在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學習過服裝、雕塑和繪畫。從1991年起,安琪拉•林舉行了很多個人展和聯展。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繡展”展出14件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來自閱讀挪威神話小說帶來的靈感。每一件作品上邊都繡有她寫的詩。她選擇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氈子作為主要的塑形基礎,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魚的眼睛、指甲、雞蛋皮等,來表現大地的生長與生命的延續。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嬰兒》;第六幅:《戀愛》;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細小的白色的線球和一些雞蛋皮,這件作品中沒有詩,意味著結束和新的開始。這種把文字和纖維作品聯系起來的方式源于中國藝術傳統。美國藝術家蘇金•烏爾《分散記憶》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狀材料進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圍合,形成籃子的形狀。通過單純的色彩,多種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聯的技法,藝術家將自己分散的記憶寄予一個筒狀的作品之中。各件小珠子猶如珍寶一般召喚觀察者去觀察去思考,享受珠子帶來的視覺和觸覺美感,并且其圖像給人以隱喻的聯想。這種珠子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象征的手法從較為深層的角度含蓄地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回味和追憶。
關鍵詞:中學語文 語文教學 審美教育 教學策略
語文審美教育是對以前語文教學的糾偏和完善,語文教學又是中學實施審美教育的優先途徑。語文審美教育是語文文本的審美屬性和語文學科內在需求決定的,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及中學教學現狀決定了語文教學是實施美育的主要渠道。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從詩歌、散文、小說和議論文等方面的教學中就小學語文審美教育進行探討。
一、詩歌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具有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和情趣。中學教材中的古詩詞融語言美、音韻美、情景美、節奏美于一體的具有豐富的審美元素?!霸娛菑娏仪楦械淖匀涣髀??!苯處熓紫纫{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讀出詩歌的感情,然后是感知形象,接著再把握詩歌情感。審美心理的形象感知――體驗情感――抒發創造三個階段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進行古詩詞審美鑒賞的時候,要靈活貫通地把三者的關系處理好,通過科學的方法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趣得到充分培養。首先要從剖題意、辨詞語、補語法、調語序、分析時代背景、品味關鍵字詞等進行感知閱讀與審美理解;其次要在朗讀吟誦中悟情,巧設疑問抓情感基調,明詩人之志知曉詩情以進行情感閱讀與審美體驗;最后要在學生閱讀詩歌時使其沉浸于思考之中,進行審美創造。
二、散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散文是講述人生百態的文學作品,它抒情性強,藝術表現形式多樣,或啟人深思,或達人感情。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教師要抓住散文特點,去發現它獨有的現實美,不同形式的藝術美(形象美、意境美、結構美)。散文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散文的美感作用,從而達到培養中學生“初步具有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的目標,使他們初具藝術審美感和健康高尚的審美觀。首先要尋找審美因素,通過精心設計導語,使學生進人畫境,引入審美階段,再進行富于感情的吟誦,使學生在畫境中感受美。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品味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結構美”;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描摹、抒情、議論的詞句進行分析,感受這些詞句的藝術魅力,從而提高學生“語言美”的審美能力,通過賞析語言使學生充分體會到不同作家作品的表達特色。最后要引導學生突破散文鑒賞的“意境美”。引外還要通過聯想想象,豐富審美形象,以達到入情之后入理,提升學生的審美層次。
三、小說教學的審美教育
小說中蘊藏著豐富的審美因素,小說的人物美、情感美、環境美、故事美都為我們提供了審美的視角。教師能夠充分挖掘各種審美因素,努力帶領學生感悟、品析,學生就一定可以得到美的熏陶和審美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從小說語言入手,提升審美感知力。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課堂的駕馭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充分調動自身的感官,對小說進行審美感知,使他們的審美感知力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其次要從小說要素提升審美理解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美,從小說情節入手促使學生理解情節美,從小說中的社會環境描寫和自然環境描寫方面促使學生理解環境美。最后要從審美參與入手以提升學生審美想象力,從結合現實切入,提升審美創造力??傊?要在小說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特別要重視引導學生多讀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只有多讀,多比較,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四、議論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議論文是在“審美理想十分強烈而急迫的時候,寫作主體常常不再去通過典型人物去反映,而是直接出來闡發和宣傳”[2]的情況下寫成的,這樣就決定了它強于邏輯和思辨的特點。議論文從形式到說理藝術、結構安排、思維特點、理論深度都包含著豐富的審美元素。教師應該在議論文教學中運用各種手段和學生一起開展審美活動。首先明快的節奏和整飭的音韻或結構是議論文的形式美,教師要善于發現它的審美價值。其次,教師要用修辭增強說理的形象性,以引用增強語言的智慧美,巧用設問、反問創造文章的波瀾美。再次要梳理議論文思路,認知結構美。議論文的結構是一門審美的學問,在議論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來加深對結構美的理性認識,在審美中鍛煉抽象、提煉的能力。第四,重視形象性思維,認知形象美。議論文中的形象思維能有力地激發學生開啟理性思維,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理性信息,使學生的理解力得到大的提高。形象思維往往點綴在議論文嚴謹理性的論述中,使文章有了趣味,使文章更具可讀性。在審美活動中,這是容易被忽視的審美因素。最后要體悟議論文論證,認知理性美。理性美主要體現在議論文說理追求言簡意賅,使讀者豁然開朗,認知議論文的理性美是該體裁最高層次的審美活動??傊?議論文教學中的審美內容是豐富的,教師要帶領學生好好利用它,讓學生在議論文的學習中增長思維能力,提升審美品位,成長心智。
鑒于審美教育的極端豐富性,本文無法完全窮盡語文教育聽、說、讀、寫等諸多方面,只能有所側重地選擇中學語文教育中的“閱讀教學”板塊對閱讀教學中常見的審美策略作有選擇性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新形勢 高中語文 記敘文教學
記敘和記敘文的起源在沒有文字之前,從我們的祖先結繩記事、圖畫記事、刻契記事開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可以說記敘文在我們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們早有定論,文學作品的創作都應遵循形象思維的原則,高中階段是學生形象思維既豐富又成熟的階段,記敘文是訓練學生形象思維的很好的手段。同時現在的課改又把記敘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學得更投入更輕松,更能把握課文內容,領略范文的精妙,從而達到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記敘文定義及其突出特點
1.記敘文定義
所謂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記敘文包括的范圍很廣,如記人記事、日記、游記、人物傳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于記敘文的范疇。
2.記敘文突出特點
首先,記敘文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作者歌頌什么,批評什么,贊成什么,反對什么都包含在中心思想里。中心思想有時是直接表達,有時是含蓄間接地表露出來。
其次,記敘文有獨特清晰的思路。圍繞中心思想,安排材料,依據一定線索設計文章脈絡,排列段落順序。記敘文思路分為縱向思路和橫向思路??v向思路的記敘文是以時間先后的順序和事件發展的過程為線索安排材料。
最后,記敘文的語言比較自由,不像詩歌講韻律,但比較形象、生動。另外,記敘文反映的內容還要求真人真事,不像小說那樣可以虛構。
二、新形勢下高中語文記敘文教學的體會
1.加強記敘文訓練提升現代文閱讀能力
記敘文教學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一種訓練文體。這種文體以寫人、記事、描景、狀物為其內容特征,以敘述、描寫為其表達特征,我們可以把它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在閱讀教學中記敘文教學歷來占有很大比重,非記敘類文章中也有記敘成分,鑒賞、評價、感悟是現代文閱讀的一項重要內容,如對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評價,對作品中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初步賞析。教給記敘文文體知識――記敘、議論、抒情、描寫,并指導學生進行這方面的片斷訓練或作文訓練,對學生幫助很大,尤其是描法。按內容主要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等等。從另一個角度還可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及直接描寫、間接描寫,等等。有了對這些手法技巧的熟練運用,再讀記敘類的現代文閱讀學生就有了理論支持。如果不對學生進行記敘文訓練,這些技巧就只能靠老師的灌輸學生的死記硬背,同時學生平時閱讀的文章多以記敘類為主,有了這方面的訓練學生也能學以致用。引導學生學習記敘文的特點,進行記敘文寫作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提高學生理解與運用文字的水平。這在無形中就提高了學生的現代文閱讀水平。尤其是以下幾類現代文閱讀:(1)對人物未知命運的推測,對故事情節的推測和想象等;(2)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句子和段落的含義及作用;(3)鑒賞、感悟文學作品能力;(4)推斷、聯想、想象等創造能力等題型幫助很大。
2.通過記敘文教學培養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
面臨世界范圍內“知識爆炸”、“知識經濟”的新形勢,培養、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了許多教育科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聯想與想象是創新的基石,而通過記敘文的寫作練習,培養、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無疑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現在盡管作文體裁是多方面的,盡管高中作文是文體不限,但學生寫都是以議論文為主,而把話題寫成議論文的路子很窄,立意思路甚至語言往往大同小異,比如寫和挫折、持之以恒等內容的作文,學生往往聯想到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的故事及張海迪的故事,往往概括完故事加幾句議論抒情。所以看學生作文總易給人以似曾相識之感。因為以議論為主要表現方法,對社會生活中的人或事進行分析評論的文章稱為議論文。議論文與學生的思維判斷分析能力關系密切,議論文雖也需聯想和想象,但聯想很多都停留在由此及彼的淺層次上。而記敘文則與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關系密切。記敘文的聯想更豐富多樣,而且記敘文的想象是在聯想基礎上的升華,不管是寫人記敘文還是記事寫景記敘文都需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只有這樣才能讓情節曲折,語言生動形象。聯想和想象都是由此到彼的心理過程。由一點出發,多角度想象,這個“彼”可以是具象直觀的畫面,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哲理。我們在記敘文寫作中經常需要的是由抽象到具體再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每一次專項片斷訓練或整篇作文訓練都是對學生想象力的發掘和提高。
3.尋找審美光點誘發學生審美體驗
審美體驗的本質是一種對象化的自我享受。作為一種審美享受,所欣賞并為之感到愉快的不應該是客觀的對象,而應該是自我的情感。記敘文教學中應誘導激發學生對記敘文作品的審美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產生深刻的審美體驗。為達到這個目的,在教學中可采取設計審美議題和尋找審美光點的方式。
設計審美議題就是指在教學中根據課文的審美特點,從不同的角度確定幾個審美題目,讓學生鑒賞評析時自由選擇。尋找審美光點,美存在于記敘文的構思、情節、故事、景物、人物、技巧之中,如果不善于或者不能尋找出審美光點,就不能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要對美的媒介有美的體驗,必須具有美的審視力。施教者只有重視知識的多層面指導、多角度引導,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巴金的散文《燈》,從“我半夜從噩夢中驚醒”起筆,就以燈為線索,由眼前的“幾點燈光”引起追憶和聯想,寫了一個又一個關于燈的故事。這一個個的故事都離不開黑夜與昏黃色的燈光。這夜是無邊無際的漆黑一片,它是全文的主色,而這主色,也正是對當時國統區的黑暗的真實寫照;昏黃色的燈光雖然朦朧,但在無邊無際的黑色的襯托下,卻又顯得那樣明亮,它無疑給身處黑暗中的人以光明和希望。作者正是運用了黑色和昏黃色所形成的色彩反差,使作品中所寫到的每一個關于燈的故事都得到了升華。在教學中應以這種色彩的描繪作為審美光點,不僅要啟迪學生深入體驗審美創造的流程思路,而且要引導他們深入文章深層的美學世界,掌握表現美、創造美的寫作技法和藝術真諦。
“文無體不立”,學生不了解文體的知識,就等于沒有掌握閱讀和寫作各類文章的技巧。記敘類文章在學生閱讀生活中占很大比重,甚至在人一生的閱讀中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現實的教改背景下,我們必須從新的方位、新的視角來研究記敘文的教學,實踐記敘文教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議論文 閱讀 新課標 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關于現代議論文教學的具體要求是:
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注重個性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提高學生想象能力、思辯能力和批判能力。
針對以上兩段課標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應用、審美和探究質疑的方法,養成應用、審美和探究的良好習慣,在重視過程和方法的同時,挑起兩頭,一頭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一頭是只是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熏陶感染,水到渠成達到目的,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為這次集體備課的理念,我們明確:高中議論文教學中應落實以下教學任務:
1.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整體把握全文,理清全文的思路,弄明白作者說了什么,闡述了什么觀點?
例如《拿來主義》這篇雜文,教學思路上可以追問,什么是拿來主義?為什么要拿來?怎樣拿來?
一般說來,議論文的結構是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明白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承上啟下的過渡段、過渡句和過渡詞語,以便整體把握,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閱讀議論文的內容。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潛心閱讀,精研細思典范文本,學過通過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練習,掌握閱讀方法,培養、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學生應主動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質疑或闡發,悟出新意,悟出感悟,領會文章的哲理美和語言美,學會理性思考和表達見解。
【關鍵詞】議論文 閱讀 新課標 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關于現代議論文教學的具體要求是:
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注重個性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提高學生想象能力、思辯能力和批判能力。
針對以上兩段課標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應用、審美和探究質疑的方法,養成應用、審美和探究的良好習慣,在重視過程和方法的同時,挑起兩頭,一頭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一頭是只是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熏陶感染,水到渠成達到目的,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為這次集體備課的理念,我們明確:高中議論文教學中應落實以下教學任務:
1.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整體把握全文,理清全文的思路,弄明白作者說了什么,闡述了什么觀點?
例如《拿來主義》這篇雜文,教學思路上可以追問,什么是拿來主義?為什么要拿來?怎樣拿來?
一般說來,議論文的結構是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明白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承上啟下的過渡段、過渡句和過渡詞語,以便整體把握,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閱讀議論文的內容。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潛心閱讀,精研細思典范文本,學過通過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練習,掌握閱讀方法,培養、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學生應主動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質疑或闡發,悟出新意,悟出感悟,領會文章的哲理美和語言美,學會理性思考和表達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