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1:25:01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化學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目前迫于高考的壓力,高中化學教學方式仍是以教師為主體,“一言堂”、“填鴨式”授課,教學方法單一、僵硬,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能動性。教師為了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學任務,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把理論知識強加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提問和發言的機會很少,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大多數停留在記憶性和理解性教學,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思維活動普遍地存在著依賴性、單一性、無序性等特點[3]。學生機械的學習教師傳授的知識,知識點掌握的很牢固,但是缺乏運用知識的能力。復習策略不當,忽視學科能力的培養。許多教師采用拉網式訓練的復習備考方式。這種復習方式雖然利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但是不利于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
2.結合時代特征改進教學方法
當今時代是空前發展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是知識和信息的時代。因此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改進教學方法。
2.1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要廣泛收集教學相關信息,增加自己化學知識的儲備,將教學內容清晰、準確的傳授給學生。在如今網絡越來越發達,教師可以將教學中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改編成網絡流行的歌曲如小蘋果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方便學生記憶。
2.2教學與計算機輔助教學有機結合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走進每一個課堂,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圖文合一,動靜相輔,形象直觀。它能夠動態的演示復雜的過程,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如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這一知識點的講解,如果只是靠教師語言描述,學生很難想象和理解,但是借助于多媒體課件可以生動形象地將原子核排布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增加學生的記憶,加深學生的理解。
2.3教學內容與學生自主性學習相結合
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的教學為主,學生很少通過自己的活動學習知識。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查閱相關資料,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學習。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留下時間讓學生思考,提高教學效率。
3.逐漸引導社會一切教育為高考服務的心理
高中化學教學必須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其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當前化學教學較為普遍的存在著單純以應試教育為目標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成績成為課堂位于的價值取向。一切教育為高考服務,忽略了對學生思考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結束語
(一)學生缺乏學習激情
學生是所有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同樣的,化學作為一門基本科學在高中課程,其教學活動圍繞學生而展開的。與其它基礎科學一樣,化學教學更加強調探究性學習,但是高中生不僅要面對各門學科的沉重的負擔,而且還要面對高考的壓力,使得他們更加緊張,而缺乏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我國學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加之對學習緊張,學生對化學學習沒有內在的動力,導致化學的學習效率低下。
(二)教學資料與教材要求不一致
對于新課程標準,很多化學教輔資料中的習題,經常出現表述與問題等方面與教材的內容要求不一致或甚至產生嚴重偏差的情況。而且,很多教師所用的教輔資料編寫草率,質量不過關。有的教輔資料內容與標注不一致,有的是以舊教材為基礎而進行的重組,因此輔助教材中的習題的難度通常非常高,學生解決起來感到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到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高中化學教育的應對策略
(一)改進課堂教學的模式
實際上,高中學生已經具備自我學習高中化學教材中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概念的能力。學生可以在自我學習過程中,通過與同學的互動交流對相關知識點更有效地掌握,而且也可以提升學習樂趣。對于稍顯困難的知識點的教學,就需要教師讓學生生成問題與興趣,再加以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在自學或交流中完成。對于非常深入而專業的知識點,學生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基礎時,一般無法通過自學或與同學交流完成,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要這時候針對所遇問題加以詳細的講解與分析。在教學模式上的改進,是為了將傳統學生在學習中被動接受的方式逐漸轉變為主動吸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大程度的給激發出來,提升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合作意識。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師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與合作,從而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
(二)結合實際生活教學
化學現象以及化學知識的應用在實際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靈活地將生活中相關實例引入課程及相關內容的教學中,體現出化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與實用價值。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對課堂問題設計時,教師可以針對具體問題,結合高中生的階段的特點與生活經驗,設計出創新而符合他們認識規律的問題。有機地將化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結合,表現出教材和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處于青少年階段的高中生對自然現象與生活中未知充滿好奇和求知欲望,生活與教材的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如:“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這樣的問題:古代人們在房屋修建時,常會將木頭柱子的一端燒成黑色埋入泥土中,請問當時的人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將木頭燒黑后有什么作用呢?他們運用了什么原理呢?這一現象表明碳元素有什么樣的化學特性呢?如此,通過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并投入于積極地探求學習。
(三)重視實踐教學
新課改對學生教學中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體驗到實踐教學的樂趣,并從中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提高。實踐教學要掌握相應的方法和技能;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學會觀察、實驗、調查等;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體會到化學知識都是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而來的。例如,當在“燃燒和滅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與認識,收集對自己身邊或新聞中的火災事件作為案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所搜集的案例加以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從而找出火災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而總結出相應的經驗,并就此提出自己就預防火災事故的各項方案與措施。
三、結語
隨著現代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中小學課程改革也日趨向上發展。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更加廣泛地面對全體學生,這樣的改革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成為教育的主人,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應當承認,在全社會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不斷的發展,但同樣也不得不承認,新課程改革中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普通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后,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型,其中必修課程有兩個模塊,而選修課程有六個模塊。但是在必修的課程內容方面和選修的管理方面卻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必修課程內容的基礎性不明顯,二是選修課程的選擇性未充分體現,三是課程標準對內容的表述太抽象。在目前的化學課堂上,雖然存在著一部分生本教育的方式,但這種方式對生本教育的理解也僅僅浮于表面,往往都是教師自己講流程和設置好模式,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得到事先設定好的結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只是個徹徹底底地執行者角色,根本沒有實現自己思路的權利與機會,這種教學方式其實已經背離了生本教育的初衷。
2生本教育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應用的必要性
傳統性的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整個課堂的核心,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歸根結底是改變以往教學模式下形成的高分低能者,打造自主學習者,讓學生在課堂中起著主導地位,而不是按照老師事先制定好的思路來學習,更不是按照教材的思路來獲取知識。當下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將教育主體設定為學生,為了學生的終生發展,教師應該由以往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路者。長久以來,教育的關注點往往在于“怎樣教”的問題,而學生“怎樣學”的指導則相對較為缺乏,被動式的接受是學生的習慣性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導致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的體現,扼殺了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依賴教師,無法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通過調查發現,新課程改革已經實行了很多年,但現在的化學課堂中,仍然以教師講授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學生的任務就是聽講和做筆記,對此,教師的理由是為了高考,學生的反應是“習慣了”。但問題在于這種模式的學習方式,使得基礎知識好的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升學習能力,卻使大部分中等生因部分難點知識造成課堂效率低下,同時這樣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他們發揮應有的主觀能動性,形成高分低能,違背新課程改革初衷,并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3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應用的可行性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頒布標志著化學課程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高度,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學生能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提高全民科學素養,打造知識技能相融合,過程與方法能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強調盡量將書本中的固定知識轉化為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去理解,讓學生親手做實驗,激發學習興趣,強化探究意識,實行另一種新型的學習方案,從而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激發探索的熱情。眾所周知,和生物、物理等理科課程一樣,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實驗過程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是中學生獲取化學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它貫穿于中學化學教學的全過程,尤其是中學教育階段,學生主動探索問題,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對于未來的發展,尤其對于將來有可能步入科研領域的學生們,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墒牵斚聭嚱逃w制下,教學過程中急于求成,很少有老師愿意花費大把大把的珍貴且有限的課堂時間來安排學生自己做實驗,實驗活動變成演示實驗,學生實驗變成課堂上講實驗,甚至隨之產生了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的奇怪現象,忽略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這是目前我國中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從中國當前社會制度發展情況來看,課堂教學目前并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是實施中學教育的主要方式,成功的課堂教學是提高中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當前及未來的化學教學中要注意以“關注學生發展”為核心思想,在教學活動中要更加關注學生們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同時在學習中一定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要有追根溯源的習慣,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上老師所教,課本所寫,而是要敢于通過自己的實驗來驗證那些化學方程式或者化學現象的正確性,敢于質疑已有并且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東西。在生本課堂的實現過程中,教師教育方式的改變也是極其重要的。首先在備課時,就要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怎么學,而不是自己怎么教;在課堂上要時刻提醒自己這里是學生的舞臺,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做學生的組織者和幫助者。當然,這需要通過相關教育部門組織培訓和實踐活動來幫助教師完成角色的轉換,改變自己傳統的教育觀念,形成符合生本教育要求的教師觀和課堂觀,并且通過學習和實踐總結出一套真正可行的生本課堂的教育模式。
4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4.1生本教育在新課程高中化學常規課堂上的應用
生本教育在高中化學中的運用最主要的形式便是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目前高中新編化學教材中的部分內容編排,采用探究性學習的方式來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以“魯科版”高中教材為例,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離子鍵是怎么形成的,高一的化學課本中是先安排鈉與氯氣反應進行化學實驗,先讓學生在宏觀上對此化學現象有個大概的理解,之后通過分析原子的組成結構,他們結合的方式、原理以及結合條件,最終達到讓學生明白離子鍵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產生的靜電作用導致的。對于新編化學基本理論課程中其它的一些理論性的知識,也可以采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來方便學生理解、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為了讓學生盡快理解并將元素周期表爛熟于心,可以從量變和質變這一規律來講述元素周期律的實質,引導學生主動了解元素周期表創始人門捷列夫當時的創作靈感和編排原則,模擬科學家們當初創造發明的情景,讓學生用設身處地的學習方式來學習化學,研究化學問題,打破原先的思維定勢,從而讓學生們帶著興趣和極大的探究熱情來學習化學。
4.2生本教育在新課程高中化學實驗課堂上的運用
1.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提升科學文化素質
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知識、技能與能力之間的關系進行處理。高中化學階段知識與技能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基礎,而能力則是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前提條件,是提升高中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主要因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素質教育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在重視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同時,更要注重概念所蘊含的科學性,甚至要注意每一個化學概念形成的階段性,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進而加深對相關概念的理解與運用。
2.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提升身體心理素質
在高中化學素質教育的引導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能一定程度去克服自卑感,敢于面對困難、挑戰困難,久而久之樹立堅強的意志,讓學生在德育、智育、美育方面全面發展。
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勞動技能素質
素質教育下,實驗教學得到改善,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實驗教學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助于學生形成化學概念,并獲得化學知識與技能。高中化學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必須嚴格遵守實驗教學的規則,保持操作規范、注意安全,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學習方法,進一步激勵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與探索精神。
二、高中化學素質教育的具體策略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
高中學生的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保持積極的情感、學習欲望以及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學好化學知識的主要保障與來源。
1.1充分利用有效資源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與態度
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收集與整理有效的教學資源,并在恰當的時機引入課堂,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加強情感教育。例如:學習“氨氣以及化合物”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20世紀初期,科學家發明的高壓合成氨技術,進而讓世界糧食的產量增長了將近一倍,有30億人口能免于饑餓”等等這類資料講解給學生,這樣幾句話能有效調動學生對科學家的敬佩之情,同時也就激發學生對高中化學學習的熱情。又例如:學習“人類對源自結構認識的演變”的相關知識時,在介紹相關化學史的過程中,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方法與態度,進而認識到科學發展是永無止境的。
1.2實踐活動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手段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功能,尤其是一些實驗現象比較明顯,而且直觀又生動,教師需要對這類實驗進行精心的設計與演示,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金屬鈉與水的反映”相關實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這組實驗,在直觀生動的“浮、游、嘶、熔”等現象,學生能更好的掌握鈉的特性,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安全操作實驗的意識。
2.高中化學科學知識和能力教育是化學素質教育的核心
2.1演示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基本實驗能力
化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化學教師都認為演示實驗是非常麻煩的過程,主觀認為只要將實驗的原理、現象、步驟、安全注意事項等等交代清楚就行了。新課改下,教師必須要改善觀念,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某些實驗污染比較嚴重或者某些條件不準備無法開展實驗,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而且需要在多媒體演示之前設置相關問題,并正確引導學生帶著質疑的態度去觀察實驗。這種模式下學生能充分理解知識,而且還能積累一定的知識,有助于提高實驗能力。
2.2加強實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當前高中化學教材設計了很多有助于學生進行探究的實驗教材,作為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定條件,準備好實驗相關器材,然后精心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感受探究的樂趣。例如:學習“溶液的配置與分析”相關知識時,定容時若俯視或者仰視的情況會給所配溶液物質的質量濃度帶來哪些影響?學生在親自體驗之后,便能觀得知俯視的情況下是“凹液面”,實際上是低于“刻度線”的,進而使其溶液體積減少,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偏大;仰視的情況下則是“凸液面”,實際比刻度線更高,使其溶液的體積偏大,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偏小。
一般而言,高中化學的教學目標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標的制定太過籠統。基于此,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掌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并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等,合理制定教學目標。老師要把化學學習的重點、難點展示給學生,并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做到教學目標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課堂總是以老師為主,老師津津有味的講解化學知識,學生往往是被動的接受老師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不僅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過分的依賴,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影響教學質量。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調整好自己的位置,課堂上,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做學生求知路上指路明燈;老師要針對化學特點,采取可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師生之間要加強交流,進行互動式學習;化學老師要盡量縮短講課的時間,把時間交給學生支配,讓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分析,讓學生通過探討去尋找答案,并讓學生解答,對學生的解答進行點撥,有利于學生明白解答思路的正確和不足之處;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老師要采取一切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之間的討論加以引導,不允許他談論一些和探討問題無關的話題;老師要為學生營造互動的課堂氛圍,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討論中去,加深學生對問題解法的印象,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也恰恰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高中生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對周圍的事物易產生好奇心,更愿意了解這個大千世界。因此,老師要從這一特點出發,設計一些符合學生特性的作業,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化學這個學科與世間萬物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系,老師要設計出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新力的題,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進而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索;高中化學本身具有復雜性和嚴謹性,所以,教師要將化學題與生活緊密相連,并舉一些大家熟悉的生活中的案例進行講解,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的魅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化學實驗
對于高中化學教學而言,實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化學學習中的重點內容,因此,要特別注重實驗的學習。實驗教學就是探究式的學習,化學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探究性問題比較多,實驗的機會更多,容易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老師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突破化學教材的條條框框,老師要運用多媒體教學,先講述理論,然后親自示范實驗的過程,讓學生動手去做,動腦筋對實驗進行設計、分析、推理,激發學生對原理的理解,掌握實驗操作的步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建設開放性實驗室,讓學生隨時可以做實驗,有助于學生通過練習,熟悉掌握實驗流程,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增設探究性的實驗內容,鼓勵學生開展一些課后小實驗,有利于學生掌握實驗的過程,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5.學會反思
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老師批改課后作業的對錯毫不關心,對于存在錯誤的問題不進行反思,不從自身找原因,針對這樣的問題,老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反思,并主動分析錯誤出現的原因,對作業中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行分析,有利于學生自我反思,并加以改正;老師要適時鼓勵學生,激勵他們努力學習,每獲得一個小小進步,都有利于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更加努力學習化學知識,取得好成績。
6.尊重差異,分層次教學
老師要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多和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的心理需求,要多關心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給予學生以鼓勵和幫助;每個學生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老師要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在化學課堂上,老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將學生以學習能力進行劃分,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規劃,每個小目標的實現,都會使學生充滿喜悅,增加自信心,進而有利于學生主動努力學習化學,促進學生化學學習成績穩步上升。
7.觀察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老師要交給學生正確觀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觀察實驗現象,通過仔細的觀察,善于發現不同的問題,在實驗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從不同的視角進行觀察,抓住典型現象,例如:善于發現發光發熱及氣體沉淀的現象,通過觀察,有利于激發想象力;老師要引導學生多思考,多觀察,敢于對化學問題產生質疑,質疑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基礎,有了疑問,才會去觀察,去思考,去積極探索,鼓勵學生敢于突破常規;要經常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對比、類比、反向思考等等,要設計一題多解的習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他們尋找不同的答案,突破思維定勢的局限性,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
8.結語
1.1轉變傳統式的教育理念
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推進化學創新教育,首先就要改變教師的傳統理念。教師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教育并不只是一種灌輸知識的工具,它應該是一種發展認識的手段。因此,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平等、自然的教學環境是每一位老師必須要做到的。素質教育的實施,就改變以往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不再是單向性的交流,而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有利于學生積極的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思維,使課堂的效率得到提升。老師在教學中更多的充當著引導和顧問的作用,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的帶路上自信、自主、自強。
1.2課堂教學,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若是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規律,教學就會陷入茫然、被動。新課標的課堂教學要打破“籠統式”的教學方法,通過相關教學信息的反饋,及時的調整教學方案。因此,教師在中教學計劃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并結合課堂中的每個環節,及時的清楚學生的學習動態,然后對學生針對性的設置教學方案。同時,還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都要呈現出相應的表達方式,從而滿足學生的需要,對于學習化學有濃厚興趣和天賦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積極的引導他們在課余時間繼續專研,從而進一步的挖掘他們的潛能。
2高中化學中創新能例培養的途徑
2.1自主能力的培養
自學能力是建立在觀察、思維、記憶等能力基礎上的一種比較綜合的獨立、主動的學習能力[1]。只有主動的去學習,積極發揮主體的作用,教學才能促使學生更好的發展。
2.1.1為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和機會
化學本身就是一門與社會緊密聯系的學科,然后新教材中更多的與實際中的閱讀教材、選學內容以及學生所感興趣的感性材料所聯系,使得學生對化學大大的增加了興趣。通過這些內容的自主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分析、應變能力。
2.1.2加強創新能力的訓練
創新教育是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積極的引導學生,學生積極的參與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找尋問題的答案,并且還要幫助學生進行獨立的探索和思考,從而養成對新知識的好奇心、渴望求知心,使學生既要學會又要會學。
2.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課堂中往往是教師在上面問,學生在下面答。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階梯式的問題,學生積極的思考,表面上的確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長期這樣,學生就會在被動的學習中漸漸的失去了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善于設障、立疑,使他們在平常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去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化學內容時刻處于有疑問可思,從而促進學生進行聯想,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所發現的問題,教師也應該積極的鼓勵。
2.3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
化學教育上是戰士思維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就是對化學基礎知識以及今本理論的一個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去參與化學規律的揭示以及概念的形成的過程。學生親自去感受、去揣摩、去體會、去試驗、去模擬這個過程,就能領悟知識在形成的過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方法[2];避免了學生囫圇吞棗和死記硬背的壞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只是獲得零碎的知識或者是已得出的結論,更重要的還是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思維的能力,從而獲得探索教學的辦法,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所謂發散思維,即是指解決問題時,要思維靈活,從多角度看問題,從多種途徑尋找答案[3]。加強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使學生從一類現象的結論向該現象中的其他現象進行推論,使學生掌握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1.1教學范圍較大
新課改主要著重于素質教育方面,改變了以往將教學知識排版的模式,更加貼切實際的生活。以較多的話題作為開展教學的切入點。例如,在講解專題2的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時,將海水作為情景介入的話題,并且知識編排的較為松散,學習的范圍主要圍繞著某一條線。但是在化學概念以及理論部分聯系的不夠緊湊,而教師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教學方面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1.2教師占據課堂主體地位
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通常都是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由于化學這門學科涉及大量的實驗,而實驗必須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其中,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將學生被動式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主動學習的方式。
1.3學習氣氛較差
新課改要求化學教學的課堂應該給學生制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但是目前化學教育中的學習氛圍十分沉悶和緊張,使學生對化學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厭惡的情緒,學習化學也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這是因為教學方式的單一,沒有制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效果不理想。
2高中化學新型教育模式
2.1活動教學的方式
進行高中化學教學時必須要積極開展活動教學,教學活動就是學生的活動,教育的形式必須具備教育和實踐以及創造和操作的形式,使學生在進行教學時能夠進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參與和實踐,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化學教學的課堂上,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活動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的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使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掌握了探索的能力。
2.2探究問題的模式
在進行化學教學時,可以采取問題探究的新模式。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將所學過的知識結構以及知識框架探索未知的知識。化學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并解決教學活動中所產生的問題。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指導,然后通過自己的自主的思考從而獲得實踐的知識與經驗。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進一步優化自身所具有的知識機構和框架。以往的教學模式,將教學的結果作為教學的重點,而忽略了教學的過程,而教學的過程就是指獲得結果的過程。在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可以自由的并且主動的發現提出問題,假設問題的答案并進行推測,從而在進行分析和解決的過程中獲取一系列相關的知識,進一步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發現問題的所在,并且對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使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得到提升。
2.3探究合作的教育模式
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取探究合作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給予學生主體地位高度的重視,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將教師作為主體地位的理念。在探究合作這種教育模式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導者,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使學生以探究合作的方式進行自主的學習。而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和學生之間具有良好的互動與交流,從而引導學生積極的探索,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通過合作的形式將發現的問題解決,從而獲取新知識,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也就是學生接受的知識較為被動。進而使學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在講解高中化學必修一中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時,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選出相應的小組組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索這種方式對問題進行討論,每個小組分別針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隨后各小組之間再由組長代表進行合作探究。經過小組內部以及小組之間進行合作探究的問題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與化學教師之間進行合作探究,從而由教師的進一步引導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與思考,并且還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因此,采用這種教育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提高學生化學綜合能力的同時,推進我國化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3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