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1:24:43
序論:在您撰寫中小學繼續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轉向實踐的教師繼續教育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即立足于教學實踐、貫穿于教學實踐、服務于教學實踐。立足于教學實踐是教師繼續教育的出發點,貫穿于教學實踐是教師繼續教育的手段,服務于教學實踐是教師繼續教育的目的和歸宿。立足于教學實踐,指所有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都要從學校實際出發,培訓機構和培訓者對學校教學的實際要有全面準確客觀的把握,繼續教育培訓者要與中小學一線教師一起深入課堂,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計劃,確定繼續教育的內容與形式。貫穿于教學實踐,是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進行離不開教學實踐,教師繼續教育的進行要和教學活動的開展融為一體。這樣,繼續教育培訓者與中小學教師可以一起深入教學現場,共同分析研究存在的問題,并商討解決的辦法,在這樣的氛圍下,培訓者和被培訓者成為一個共同體,他們各自的專業發展可以在理論和實踐的相互促進下得到快速提升。如此,就對繼續教育培訓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繼續教育培訓者要善于學習、與時俱進,掌握豐富扎實的理論知識,在教師反思、研究教學實踐過程中,給他們提供有關的理論材料和操作框架。另一方面,則要求繼續教育培訓者全面把握教學實踐,能夠真正指導、幫助中小學教師創新教學實踐。服務于教學實踐,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要把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改進教學實踐放在第一位,繼續教育的培訓與問題研究要善于從特殊到一般,在培訓中接受的理論學習要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以便有助于教學實踐的改革與創新。也就是說,轉向教學實踐的教師繼續教育不單要指向解決學校存在的實際教學問題,更主要的是要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培養他們對教學實踐的反思研究能力。
2轉向實踐的教師繼續教育的應對策略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與學校教學實際,借鑒當今國外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有益探索,筆者認為轉向實踐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應采取“案例教學與教育行動研究相結合”的模式。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所謂的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教學中既可以通過分析、比較,研究各種各樣的成功和失敗的實踐經驗,從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結論或原理,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來拓寬自己的視野,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使他們“身臨其境”般地直面教學實踐,成為溝通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案例教學的具體方法是多樣的,其中最常采用的是討論法。“在教學過程中,案例以一定的形式被展現,是作為被剖析的對象,教師(此處指培訓者)和學員共同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評價、尋找對策等工作”。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案例教學發揮的作用不可低估。一方面,案例教學將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的傳授融入教學案例中,使學員在分析研討教學案例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獲取了蘊涵在案例中的教學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剖析教學案例的過程對于促進學員反思教學實踐精神,并掌握反思的方法與技能,提高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教育行動研究是在實際教育情景中,由實踐者和研究者共同合作,針對實踐問題提出改進計劃,通過在實踐中實施、驗證、修正而得到研究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育行動研究的理念被引入到繼續教育領域。教育行動研究有不同的類型,其中研究者與實踐者共同進行研究是教育行動研究的較高層次。教育行動研究蘊涵著兩個基本的教育理念。
(1)融學習于實踐中。
教育行動研究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實踐性知識的獲得與對教學實踐的反思批判精神。教師的整個教育行動研究過程是不斷通過教師的實踐、反思、調整,直到使教育教學活動有新的改進的過程。因此,教育行動研究是一個開放的循環的過程,是一個從不會間斷的過程。
(2)實踐者成長為研究者。
教育活動的實踐性和教育對象的豐富性決定著教師教學工作的復雜性、不確定性、獨特性和價值沖突性,而這些復雜的、不確定的、獨特的和價值沖突的情景存在于任何已經產生的理論和技術之外,教學與反思的特質決定了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教師的反思過程與教育研究就更進一步地保持了方法上的一致性。教學過程本身就是研究過程,反思實踐本身就更有研究的韻味。教師能夠對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系統化反思,就已經具備了研究者的基本素質,這個教師就已經從單純的教學實踐者轉變為教學的研究者了。
3結語
1.1高層次培訓惠及面過窄
我縣共有137名中小學體育教師,專職教師89名,兼職教師48名,2014年我縣教育局共組織了兩批次的培訓工作,培訓對象達210人次,也就是說,相當部分教師按受了兩次培訓,這是我縣體育教師培訓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績。然而,由表1可以看出,我縣體育教師“走出”巴馬接受職業培訓者鳳毛麟角,畢竟,縣級以下基層體育老師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課程解讀等方面確實需要專家“批點迷津”,更需要到“外面的世界”去開拓視野,多與同行交流,更多地汲取新思維、新理念。
1.2經費來源單一
目前,我縣中小學體育教師培訓經費來源為區教育廳和縣教育局,主要來源為縣教育局,也就是說,教師的培訓經費全部來源于財政,可見,我縣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經費來源過于單一。
2.巴馬縣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發展的對策
2.1培養濃郁的自主學習氛圍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體育教師的培訓應以此為理念。如同當今政府扶貧一樣,與其發放現金扶貧,不如技術扶貧。在科學技術變革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如果廣大體育教師的思維仍停留在“吃老本”的狀態,那他會在體育教育理念變遷過程中,成為體育教師角色轉換的失敗者。就提高體育教師的從業素質而言,必須要不斷〗更新知識、理念以及新運動項目的學習、技能的提高,所以,與掌握了捕魚技術才不經常有魚可吃,是一樣的道理,廣大體育教師更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會不斷“充電”的方法,才能在教學改革中立于不敗之地。
2.2科學合理的規劃培訓計劃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主要區別在于,體育教學不僅是一個發展學生智力的過程,教學對象在學習過程中生理機能會發生較大變化,主要以身體活動為特征。體育教師的工作也以這一特征為基點,通過身體活動,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健康水平,基于體育教師的工作特點,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既要關注體育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理念、新課標解讀、體育理論、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等方面,還要注重體育教師專業技能、術科教學方法的培訓。如果,條件允許,自助菜單式培訓,肯定會大受體育教師的歡迎。科學合理規劃培訓工作,不僅體現在培訓內容的取舍方面,應該還包括形式的多樣化、與國培、區培相銜接的“市培”、“縣培”以及學校級的教研室培訓的層次化。通過不同形式學習,如現場觀摩、理論學習、技能提升、交流切磋、聽專家報告,可以“按需所取”,既經濟又實用,而通過不同層次的培訓,實現各級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進一步實現體育教師培訓工作的“利益最大化”。
2.3擴大經費來源渠道,為更多體育教師接受繼續教育創造條件
全靠政府財政支持經費額度必定有限,畢竟,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各項事業建設都需要投入,教育投入還不能占GDP比例過大,既使我國GDP連續30年高速增長,但畢竟底子太薄,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很低。所以,相關部門就廣擴經費渠道,吸納更多社會資金進入體育教師培訓系統,如,從體育彩票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支持體育教師的培訓,或者,設立教育名人、體育明星、企業教師培訓基金,用于基層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這都不失為當今現實狀況下的好辦法。筆者有時思考,現今我國有的足球俱樂部動輒花費上千萬歐元引進一位大牌球星,試想這上億元的人民幣足夠數萬,甚至十數萬農村體育教師的培訓經費了。相信,只要全社會都來關注體育教師培訓這個問題,基層體育教師會獲得更多職業提升的培訓機會。
3.結語
1.相當一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師對繼續教育認識不到位
對于農村教師特別是年齡偏大的教師來說,教育教學工作一貫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當然地閉門造車。對于繼續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會。這些新理念和方法畢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實踐所得——集思廣益,只有了解了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進步,也才知道有許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電子白板、需要投影儀才能用。
2.經費問題
西部地區教師普遍待遇低,尤其是農村教師。最近十幾年,西部農村教師的繼續教育經費幾乎都是由教師自己承擔。雖然近幾年來我縣有部分學校對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費用給予報銷,但除了培訓費外,還要承擔數目不小的住宿費、生活費以及其他開支。由于以上原因,許多教師不愿參加繼續教育學習。
二改善彝良縣教師繼續教育問題的措施
1.提高培訓教師自身素質
當前有相當數量的培訓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培訓教師自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參訓教師對待繼續教育的態度:第一,改變以往單一的培訓方式,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用當前比較新的教學方式、教學技巧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第二,對培訓者進行專門集中培訓。在承擔繼續教育任務的單位抽取一定的人員參加由國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單位相關專家學者組織的專門培訓。這些專家學者對我國的中小學教育有較高認識,參與過課改,了解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通過他們對地方培訓者進行培訓,可以整體提高培訓者素質,更好地為地方繼續教育培訓服務。第三,地方繼續教育培訓脫離實際,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訓教師不了解中小學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訓教師每年必須對當前的農村中小學進行一定的調研,走入中小學課堂,及時挖掘中小學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結合農村中小學的具體情況來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培訓中解決教師們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師參加繼續教育、重視繼續教育。
2.培訓形式多樣化
第一,校本培訓模式。以教師任教學校為基地,利用學?,F有的教育資源,探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主要學習內容。它注重在探討中解決教師教學中的具體問題,總結實踐經驗。第二,專家引領教育方式。讓有一定造詣的專家、學者和中小學教師一起參與到繼續教育中去,通過專家們的示范以及在專家提供的新的理論指導下,使教師整體素質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訓模式。這種模式是當前采用最多的一種模式。教師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學校接受一段時間的繼續教育,通過集中培訓,完成培訓科目,最后通過考試而達到目的。第四,送教下鄉模式。由相關部門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讓一些經過培訓的高校教師,定期到農村地區的鄉鎮上對教師進行短期的教育培訓,使當地教師便捷地完成繼續教育培訓。第五,遠程培訓模式。利用網絡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師培訓課程標準,建立一個學習培訓平臺,實現優質教育課程資源的共享。遠程教育培訓對課堂的生成、構建、發展、探索,對新的教育理念的認識、探求,都將是一次革命性的學習方式。
3.增強培訓實效性的改進方案
第一,改進培訓內容,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實際。將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技能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以典型教學案例為載體,創設真實的課堂教學環境,緊密結合學校教育教學一線實際,開展主題鮮明的技能培訓,這樣便于促進培訓成果在教學實踐中的轉化。第二,轉變培訓方式,提升教師參訓實效。針對教師學習特點,強化基于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培訓環節。通過現場診斷和案例教學解決實際問題,采取跟崗培訓和情境體驗改進教學行為,利用行動研究和反思實踐提升教育經驗,確保培訓實效。第三,強化培訓自主性,激發教師參訓動力。嘗試建立教師自主選學機制,為教師創造自主選擇培訓內容、時間、途徑和機構的機會,滿足教師個性化需求。建立試行培訓學分認證制度,學時學分合理轉化。將培訓學分作為教師履職考核的必備條件,激發教師參訓的積極性,促進培訓成果在教學實踐中的轉化。
4.轉變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觀念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教師們的知識、觀念必須更新。無論是老教師或是新教師都必須通過繼續學習來達到教育思想的改變,樹立新的教育觀念。通過繼續教育實現教師自身的專業化。
5.政府應加大繼續教育經費
政府應轉變繼續教育觀念,加大投入,對參加繼續教育的教師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補助,減輕農村教師的經濟負擔。
(一)培養方式有誤
民辦高校在我國的生存環境受到公辦高校的積擠壓,競爭十分激烈。民辦高校急于求成,在人才培養方式上出現了很多的的誤區。學校的定位不準,民辦高校以公辦高校本科教學的標準來衡量自身,用這樣的標準來建設學校,沒有根據學校的現狀、學生的水平來進行繼續教育。普遍采用“批量化生產”方式進行人才培養,教材、教學內容、考核標準都相同。
(二)缺乏特色
民辦高校的教育與公辦高校的教育是有區別的,民辦高校之間缺乏特色也是很大的問題,學歷教育定位與統一的人才培養標準使高校間的繼續教育趨于相同,相互之間只對劣勢進行比較,沒有特色和優勢可比。另外,不同區域的民辦高校也沒有顯示自身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也不一樣,對人才規格的需求結構是各異的,繼續教育沒有體現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之不相適應。
(三)人才培養的時效滯后
社會是在不斷的發展之中,對人才的需求也是變化的。民辦高校繼續教育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的制定,學生對知識的接收都不是實時的,存在一定的周期性。這就導致學生接受的繼續教育的內容可能是一個月或者兩個月之前的市場需求,出現了人才培養的滯后性。學校在設置專業之前,往往只會跟隨社會當前的需要,沒有細致的分析專業的未來走向,不具有前瞻性,學生接受繼續教育完畢后,社會的需求已經發生了改變。
二、民辦高校本科繼續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對策
(一)找準自身定位
要找準繼續教育的定位,民辦高校首先要找到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潮流中自身的發展空間,明確繼續教育在學校教學活動處于什么位置,對繼續教育作出具有前瞻性的規劃,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在處理與社會的關系時,必須堅持自身的定位,培養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
(二)構建繼續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民辦高校必須正視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摒棄落后的人才培養理念。構建一個能夠實現社會與教育之間的交流互動的體系,以培養社會所需求的綜合性人才為目標,以科學發展觀作為原則性的指導。在繼續教育的實踐中,不斷深化體系改革,完善體系內容。
(三)積極創新,發展特色
教育特色是學校的生命力所在,必須打破民辦高校繼續教育的“趨同性”,發展自身的辦學特色,才能在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民辦學校在對繼續教育進行規劃時需要考慮到學校所處的環境、地域因素、學校周邊地區的人口、科學技術水平、文化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如在西部的學校教育方式不能沿襲東部沿海發達城市的辦學特色,必須結合西部的狀況,對教學計劃進行制定與調整。民辦高校應對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才能培養出有專業好、適應性強的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注重理論、實踐與創新的復合發展。
(四)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繼續教育的基礎,教師綜合水平的提高對學校的綜合實力以及繼續教育的成果都有積極作用。學校應當定期組織教師的專業培訓,更新他們的理論知識,提高他們的操作水平,學習完畢后,進行相應的考核。構建一支“雙師型”的教學隊伍對民辦高校十分必要,除了有良好的理論基礎和教學經驗之外,還應對教師的工程技能和實踐操作水平作出要求。比如目前在公辦大學本科教育中,許多教師既在大學中任課,又是相關企業的工程師,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
(五)創造“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方式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語文教學 人才培養 教學改革 主導地位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結構、規格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就要求中等職業教育結合實際在教學思想及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全面改革。語文具有人文性、知識性、基礎性和工具性的特點,中職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實踐能力,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中等職業在培養數量和質量上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現階段我國的中職教育課程結構設置并不合理,由于社會產業結構的迅速調整和職業崗位的不斷變化,許多課程的內容顯得相對陳舊,知識的更新與教材內容滯后的矛盾日漸顯現,課程設置和教材改革滯后于現實需求,專業課程偏重學科建設,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忽視學生綜合能力有培養。這個問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與傳統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之間的矛盾仍很突出,教師仍然是“一支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仍在沿用。教師大都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和簡單的模仿練習,偏重于理論型、知識型邏輯思維訓練,因而學生難以獲得事物具體表象的支撐,語法概念、人文倫理、文體表達方式、語體風格、語文結構在不少學生的頭腦里只是干巴巴的知識條文,缺乏活靈活現的具體形象,更缺乏日后工作中的實際運用能力。由于語文教學的欠缺,使學生對抽象概念出現較多的文言文和一些科技文的理解產生困難,影響了學生全面思維的發展,認知和實踐能力較差。用這種方法培養的學生顯然是“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這不僅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也嚴重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語文教學是一種融知識與能力為一體的工具操作性很強的教學,是科學教學的基礎。弱化了這方面的培養,就會導致學生只強調學技能的職業特點,而忽視個人發展的文化內涵,使他們在掌握從事某種崗位技能的同時卻無法達到與崗位要求相適應的文化程度,在走向工作崗位時,因其專業技能低,文化素質較差,而難以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求。
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主要是指其服務于適應職業社會需要的教育教學質量,即培養具有通專多能實用型、適用型、適需對路的中等職業技術人才,其核心是教育與經濟的結合度,是畢業生的認可程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走向市場后給社會帶來的物質與精神利益的多少,則會成為中等職教生存與發展的制約因素,因而要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研究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上來,使其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促使人才規格質量培養與勞動市場的流向趨于一致。為此,中等職業語文教育尤其重要,作為科學文化學習的基礎學科,與有效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職業素養、自學能力、心理素質等有著密切聯系,在教學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局”的主導地位和事半功倍的效能。
創新教學模式,為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提供平臺。在學生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各種情感、態度、意志、興趣對技能的養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職業教育中作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特點的語文教學,應在選文和教學形式上下功夫,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在職業方面的審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養,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讀職校當工人低人一等”的思想在語文教學中選取一些歌頌當代勞動者的詩歌、散文。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角色互換扮演等形式讓學生經歷審美和情感體驗,正確認識到勞動者的光榮和偉大,找回自信;組織學生聽取有突出貢獻的勞動模范做典型報告,寫出感想認識,語文課上進行評講,使學生了解成功者背后的付出;以語文教學為平臺,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良好的理性思維和分析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經營能力、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語文教學由于自身的特點,其人文性在解決學生各種非智力因素對專業技能形成影響的問題上有著獨特的優勢。一個人的道德和品行的體現,如對人的接納、容忍、理解、尊重關懷和愛護、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行為,體現出極大的社會性和人生價值追尋。作為職業學校的語文課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與專業課教師溝通,互相配合,結合學生專業學習的具體問題,積極探索語文教學的各種新途徑、新方法。通過語文教學不斷地轉變學生的觀念,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動力,強化學生學習和練就專業技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教育,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獲得適應將來就業所必需的專業技能。
實行靈活模塊的教學策略,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教學中把語文課編為文選預讀訓練、寫作訓練、口語交際訓練、文刊板報編輯與排版訓練四個能力模塊。每個模塊分為基礎語文能力訓練和職業語文能力訓練,既重視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基礎知識的提高,又適應和滿足技術專業的需要,從而強化學生今后崗位實踐活動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崗位工作需要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廣泛的語文實踐活動是提高語文教學時效、培養學生把握語文的能力和提高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把教材變為學材,提高以專業為本的教學程度。語文教學不能做簡單的課本執行者,應該做教學方案的編輯,做教學實踐的導演,根據不同專業和不同的學生需求把學校選定的教材改變為“學材”,如針對機電類專業,增設或加強說明文、產品說明書等應用文方面的教學訓練內容;針對土木建筑專業,就增設或加強古今建筑物詩詞、散文和專業技術性文體結構的講解。教學中盡可能地把教學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專業需要,提高以專業為本的教學程度。增強語文教學實踐的專業性和有效性,教師自身具備的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語文課教學范疇內,需要不斷學習開設的所有專業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帶著“任務”進入學習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將語文教學與學生今后崗位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xx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xx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我區共有252名學員參加了“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項目的培訓,包括:組織骨干教師利用暑期時間到教育學院參加集中培訓;教育學院教授來我區送教上門,全區150名小學英教師接受教育學院的教授、專家傳授知識;教育學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來到了漷縣中學,聽取了校長的有關匯報,針對學校
年青老師多、教師隊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礎這一有利條件,跟蹤指導活動結合學校發展,以教師反思為切入點,安排了3次講座。并確定漷縣中學為“綠色耕耘行動計劃”課題研究試驗基地。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通過課堂教學實錄、教育科研論文、調研報告、教學課件、個人成長案例、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技能等一系活動對推動我區新課程改革、提高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師在組織小學英語全員培訓項目上大大強化了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力,參訓學員一致感到此次培訓收獲很大,這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訓結束后,教育學院組織了以區縣為單位開展得教學技能展示活動。我區代表隊經過積極準備、認真訓練,榮獲教育學院組織的“20xx年京郊小學英語技能展示”活動的“教學設計獎”,獲得獎杯和獎狀。
(二)學歷教育
為提高我區教師學歷層次,拓展學科專業知識,20xx年在我開辦學歷教育班16個,共有學員1276人。2006年新招學歷教育班四個,包括中文、教育學、英語本科班,小學藝術教育大專班,共計232人,錄取率在75%。研究生課程班:上半年已經結業5個班,共200人。20xx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進入培訓階段。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xx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顒樱瑤尤珔^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xx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沙掷m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矗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的教學反愧優秀案例評癬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組織了全區中、孝幼、職、成教師繼續教育總結表彰會,認定通州區中、孝幼、職、成學校校本培訓示范校12所,表彰先進個人32名。此項活動對下一階段我區繼續教育工作深入開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xx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在“信息技術教育”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四、20xx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xx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2、培訓的時間長。20xx年暑假培訓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師在進行培訓,時間達到了43天。平時的雙休日也安排了培訓,時間超過了“八五”、“九五”以來的任何時間的培訓。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 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 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 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我區共有252名學員參加了“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項目的培訓,包括:組織骨干教師利用暑期時間到教育學院參加集中培訓;教育學院教授來我區送教上門,全區150名小學英教師接受教育學院的教授、專家傳授知識;教育學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來到了漷縣中學,聽取了校長的有關匯報,針對學校年青老師多、教師隊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礎這一有利條件,跟蹤指導活動結合學校發展,以教師反思為切入點,安排了3次講座。 并確定漷縣中學為“綠色耕耘行動計劃”課題研究試驗基地。 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通過課堂教學實錄、教育科研論文、調研報告、教學課件、個人成長案例、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技能等一系活動對推動我區新課程改革、提高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師在組織小學英語全員培訓項目上大大強化了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力,參訓學員一致感到此次培訓收獲很大,這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訓結束后,教育學院組織了以區縣為單位開展得教學技能展示活動。我區代表隊經過積極準備、認真訓練,榮獲教育學院組織的“20**年京郊小學英語技能展示”活動的“教學設計獎”,獲得獎杯和獎狀。
(二)學歷教育
為提高我區教師學歷層次,拓展學科專業知識,20**年在我開辦學歷教育班16個,共有學員1276人。20**年新招學歷教育班四個,包括中文、教育學、英語本科班,小學藝術教育大專班,共計232人,錄取率在75%。 研究生課程班:上半年已經結業5個班,共200人。20**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 ,目前已進入培訓階段。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校活動,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沙掷m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 的教學反饋、優秀案例評選、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 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 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組織了全區中、小、幼、職、成教師繼續教育總結表彰會,認定通州區中、小、幼、職、成學校校本培訓示范校12所,表彰先進個人32名。此項活動對下一階段我區繼續教育工作深入開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 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 《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 在“信息技術教育” 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五、20**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2、培訓的時間長。20**年暑假培訓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師在進行培訓,時間達到了43天。平時的雙休日也安排了培訓,時間超過了“八五”、“九五”以來的任何時間的培訓。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培訓難度大。一是時間已過半任務卻沒有過半,逼人緊;二是教師培訓大樓建設期間,需要的教學設備不能完全滿足,硬件條件差;在此基礎上要完成培訓任務,難度較大。但是,在區教委和各基層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師的共同努力下,20**年的培訓任務完成了,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