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1:24:39
序論:在您撰寫建筑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內容提要在國際工程項目中,各種工程爭端時有發生。從降低爭端交易成本的角度出發,爭端預防比目前常見的其他爭端事后解決方式更具有優越性,因為它可以有效地避免工程項目爭端的發生,或者減小爭端對工程順利實施的不利影響。本文詳細地闡述了爭端預防的工作程序和常用措施,為實際工程項目的爭端預防工作提供了指導。
關鍵詞國際工程項目工程爭端交易成本爭端預防
一、引言
工程項目建設周期長以及多參與方的特點,使得建筑業成為爭端訴訟最多的行業之一。尤其在國際工程項目中,各參與方來自不同的國家,文化上的差異更容易導致爭端的產生。工程爭端對爭端雙方的影響巨大,如果不及時處理這些爭端,任其積累和擴大,將會破壞雙方的協作關系,影響項目的實施,導致中途停工,甚至終止合同。為了解決工程爭端,爭端雙方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對于雙方經濟目標的實現都產生了極大的障礙。然而長期以來,對爭端問題的研究大多是針對于爭端產生之后如何對其處理進行的,這種被動管理不能從根本上減輕爭端對各參與方造成的危害。只有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降低爭端產生的可能性,減少爭端對各參與方的影響,才是管理爭端的根本對策。
二、工程爭端的分類
(一)國際工程項目中的主要爭端
工程項目爭端的產生是受項目本身、項目環境和工程參與方三方面因素的影響。國際工程項目中常見的主要爭端有:合同缺陷或錯誤爭端、合同范圍不明確爭端、變更引起的爭端、索賠爭端、與款項支付相關的爭端、合同中止和終止引起的爭端、外部條件變化爭端。
(二)工程爭端產生的根源及其分類
1工程爭端產生的根源
工程項目中之所以會出現爭端,本文認為主要是由于工程項目的復雜性和所處環境的不確定性,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問題,而工程參與方的有限理性、認知差別和機會主義的存在使得這些問題的解決容易出現對立和沖突,從而導致爭端的產生,如下圖1所示。
(1)國際工程項目的復雜性。這是工程本身和參與方的特點決定的,國際工程項目一般投資額巨大、建設周期長、空間跨度大、技術要求高、實施過程復雜,經常發生和預期不一樣的事項;另外,國際工程項目全生命期內有多個不同國家的組織參與,且處在動態變化中,各方的文化差異、知識水平不相等,導致各參與方溝通難度加大,沖突可能更為頻繁。
(2)環境的不確定性。國際工程項目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工程實施過程中,自然環境的改變可能造成項目實施的中斷或引發較大的變更;社會環境會隨著經濟和政治變革發生變化,導致索賠、變更等問題;此外,國際工程項目環境的動態性和開放性使得項目風險增大,且難以識別和控制,這些風險極易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
(3)參與方的有限理性、認知差別和機會主義。各參與方是有限理性的,不可能對工程實施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事情進行充分的估計,因此各參與方所簽訂的工程合同不可能是完備的合同,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沖突和分歧。國際工程各參與方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工作經驗等的不同,直接影響到他們對事物的看法,這種認知差別使得各參與方對于即使合同中明確規定的事項,也會產生理解上的差異,而對于未能明確規定的事項,各方的認知差別會更為明顯。盡管各參與方都希望能夠獲得長期的合作機會,但是由于機會主義心理的存在,各參與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對于發生的問題的處理方式就可能存在爭議。
2工程爭端的分類
目前,對于工程爭端還沒有統一的分類標準,本文根據對爭端根源的分析,將引發工程爭端的事件原因和爭端的根源聯系起來,將爭端分為以下四類。
(1)不確定性導致的爭端。由于工程項目的復雜性和外界環境的不確定性導致的爭端都歸入此類,包括地質條件的變化、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法律法規的變化導致的爭端等。
(2)合同缺陷導致的爭端。由于各參與方簽訂的合同不完備,無法對工程項目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詳盡的說明,或者由于合同中的詞語錯誤、歧義、條款規定前后矛盾等原因造成的爭端,都歸入此類。
(3)機會主義導致的爭端。工程各參與方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導致一方可能采取機會主義的行為,希望由此獲利,由此類原因導致的爭端屬于機會主義爭端。
(4)認知差別導致的爭端。文化背景、知識結構、工作經驗等的差別使得工程各參與方對于同一件事情產生不同的認識,這種不同的認識導致的爭端歸入此類。
三、工程爭端的交易成本分析
為了量化工程爭端對項目各參與方造成的影響,Gebken引入爭端交易成本的概念,指的是各參與方在爭端發生后的處理過程中支出的直接、間接或是隱含的費用。本文沿用爭端交易成本的概念,但將其內涵延伸至爭端發生之前尋找預防措施的費用支出,用以說明不同的爭端處理理念對爭端交易成本的影響。
(一)爭端交易成本的構成
目前,各參與方對工程爭端的處理是往往是被動的,即在爭端發生之后,選擇合理的爭端解決方式來解決。常用的解決方式包括協商、調解、裁決、小型審理、DRB/DAB(爭端評審委員會/爭端裁決委員會)、仲裁和訴訟等。這種爭端處理理念下發生的交易成本包括三部分:直接成本,包括為解決爭端聘請相關的律師、索賠咨詢人員、專家等的費用,以及后期的訴訟費、仲裁費等;間接成本,包括支付給處理爭端的公司內部法律人員、管理人員、其他相關人員的薪水和管理費,以及支付給證人的費用;隱含成本,包括是爭端引起的工程質量損失、效率降低、工期延長等。此外,為了彌補爭端對各方關系造成的影響而支付的費用,以及由于關系破壞而帶來的機會損失,也計入隱含成本之中。
如果對工程爭端采取主動預防的理念,即在爭端發生之前采取預防措施,那么爭端發生之前的交易成本包括兩部分:信息搜尋成本,是指各參與方為了發現潛在的爭端事件、分析其原因和后果,安排相應的人員收集信息或者訪問專家,支付給工作人員和專家的費用;確定預防措施成本,是指為了確定相應的預防措施,以及實施措施而發生的費用。
(二)基于交易成本的工程爭端預防
在爭端產生之后,無論采取哪種方式解決代價都比較高。一般情況下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數額就比較大,這是由于支付給律師和咨詢專家的費用往往比較高;而隱含成本的數額則不好確定,因為質量損失、工效降低等計算比較困難,但是根據工程項目的經驗,一般較復雜的爭端事件所引起的隱含成本也比較大。轉貼于中國如果考慮采取主動預防的措施,那么爭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降低,此時發生的交易成本僅僅是信息搜尋成本以及確定預防措施的成本,這兩部分交易成本往往比較小,因為這些工作可以通過其他工作一起進行。即便有些爭端事件依然無法避免,此時盡管增加了預防爭端的交易成本,但是由于事先采取了預防措施,爭端事件發生后的費用也大為減少,從而可能使得爭端交易成本的整體數額依然小于不采用預防措施的情況。
在工程爭端出現的可能性比較低、造成的影響也比較小的情況下,爭端出現之后也比較容易解決,此時采用爭端預防措施可能造成交易成本增加;而國際工程項目一般規模較大、人員構成復雜,爭端出現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且有些爭端對工程項目的影響比較嚴重,此時采用爭端預防措施有利于減小爭端對工程項目的影響,促進項目的順利實施,提高各參與方的經濟效益。爭端預防措施對交易成本的影響如圖2所示。
四、工程爭端的預防程序
為了預防工程爭端的產生,首先需要識別工程項目中可能出現的潛在爭端事件,分析爭端事件的原因,并判斷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影響,然后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預防措施,如圖3所示。
(一)識別潛在爭端
工程項目可能發生的爭端事件非常多,如合同范圍不確定產生的爭端、現場條件變化引起的爭端等。首先需要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分析工程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爭端事件,然后將其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以便有針對性地對每一類爭端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防止這些事件將來轉化為真正的爭端。識別潛在工程爭端的方法較多,常用的是查閱企業和行業協會的歷史數據,另外也可以通過對資深項目經理或領域專家的訪談來識別爭端。
(二)分析爭端原因
根據本文第二部分的討論,爭端分為不確定性導致的爭端、合同缺陷導致的爭端、機會主義導致的爭端和認知差別導致的爭端四類,因此分析爭端發生的原因可以從以上四個方面人手。
(三)分析發生的概率和后果
一般來說,在合同生命周期內,在項目前期,爭端出現的可能性較小,然后隨著項目的進展逐漸增大,在項目接近尾聲時又逐漸減小,如圖4所示。各參與方應從項目開始就對可能出現的爭端進行分析,采取措施降低爭端出現的概率。對爭端影響后果的分析主要是衡量爭端事件如果出現可能導致的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隱含成本,以此來斷定爭端后果是否嚴重。
(四)確定預防措施
識別出可能出現的爭端以及這些爭端出現的原因、概率和可能后果后,就可以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爭端預防措施包括以下四項。
1工程交易方式選擇
工程交易方式又稱工程發包模式,包括傳統模式(DBB)、總承包模式(DB或EPC)、項目管理承包模式(PMC)等。由于不同交易方式下承包商的工作內容不同,風險分擔有所差別,因此各種爭端出現的可能性也不一樣。而且,不同交易方式下工程各方之間的組織關系也有差別,因此由組織關系導致的爭端的可能性便會有所不同。業主應該根據工程項目的性質和特點,選擇適合的工程交易方式。
2伙伴關系協議
傳統的競爭性合同管理方式容易導致各參與方的關系惡化,最終影響合同目標的實現。而伙伴關系團隊成員的合作往往不止一個項目,成員企業如果認為在以后的項目中繼續合作能給企業帶來長遠的利益,可能會與其他成員企業發展戰略合作關系。如果成員企業有這種打算,那么在特定項目中,并不一定會以在此項目中所獲得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而是考慮長期的整體利益,并為實現項目共同目標做出承諾或簽訂協議,各方共同為完成目標而努力?;锇殛P系下的共同目標便于各方在合作的基礎上建立信任關系,可以減少機會主義行為,從而減少了不必要的爭端產生的可能性;而且,伙伴關系下各方建立了工作小組,在爭端產生時,工作小組能夠共同努力及時、迅速地解決爭端,這也有助于避免爭端的進一步擴大。
3合同文件設置
完善、合理的合同文件能夠有效地減少由于合同缺陷問題導致的爭端,有利于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為了使合同文件盡可能地完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采用標準合同范本。標準合同范本在合同條款的完備性、風險分擔的合理性方面相對完善,對于一些關鍵問題的處理程序規定也相對合理,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容易被各方采納。采用標準合同范本的做法在國際上有比較高的認可度,如在國際工程中大多都采用FIDIC、AIA等常用的標準合同范本。
(2)文件之間的一致性。當合同文件包含的內容較多時,應注意保持文件各部分內容之間的一致性,避免出現前后矛盾的情況;在合同中說明各個文件的優先順序也可以較好地解決一致性的問題。
(3)合同范圍的準確性。合同文件中對工作范圍描述應盡可能準確,以減少因各方理解差異或者工程變更帶來的爭議。此外,對于一些涉及各方利益的關鍵條款,如風險分擔、費用支付、變更程序、索賠等應遵循的程序,應盡可能規定得清晰、明確。
(4)合理風險分擔。合理的風險分擔是改進各方關系的基礎,有助于建立信任、合作的工作關系。合理的風險分擔包括在合同條件中盡可能合理地明確各方應該承擔的風險范圍。合理風險分擔減少了因風險問題導致的爭端,從而使合同各方無需使用機會主義行為來補償風險分配不均損失的費用,從而遏制機會主義行為。
(5)設置爭端早期警告制度。早期警告是指合同當事各方一旦察覺可能會影響工程成本、工期和質量以及導致爭端的事件時,均有義務盡早向對方發出警告,并共同協商,采取相應措施以減少損失。利用早期警告思想,可以及時闡明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阻止問題進一步發展,從而減少爭端的發生,減輕爭端對項目的影響。
4項目管理過程控制
加強對項目管理過程的控制也可以減少爭端的出現,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1)風險評價和可建造性評價。在項目開始之前或之初對工程進行風險評價和可建造性評價是降低風險的有效手段。通過風險評價,能夠發現工程項目存在的潛在風險,可以采取諸如保險等風險控制的手段,來減輕由于外界風險導致的爭端。
(2)設置獎懲機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設置獎懲機制,對于促進項目順利進行的行為給予獎勵,使各方合作有更高的熱情;而一旦發現機會主義等自私自利的行為,則對實施方進行懲罰,增加實施機會主義行為的成本,減少機會主義行為。。
(3)充分溝通與反饋。良好的溝通能夠減少由不確定性導致的信息不對稱狀況,增加各方之間的信任;對于一些不確定的問題,也能夠及時澄清,迅速找到解決的辦法。充分的溝通與反饋可以有效地減少因為不確定性、誤解、認知差異等造成的爭端。
(4)提高各方解決問題的能力。各方處理問題的能力越強,爭端處理的成本就越小。提高各方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有效解決由于各方的認知差別造成的爭端。提高各方解決問題能力可以通過組織培訓來實現。
世界各地的建筑業都非常依賴分包程序。分包制度不但被普遍應用,亦可能成為企業經濟體系的一個永久特色。它從傳統的建筑業延伸至其他行業。職業安全專業人士對分包制度如何影響工地安全甚表關注,而其他人士同樣關注環繞分包對品質控制的問題。雖然安全與產品品質有密切關系,但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討工地分包制度對安全的影響,并描述客戶、承建商與法例在改善分包商的安全水平方面所作出的貢獻。要強調的一點是,在任何討論有關分包制度問題中,它是不能獨立考慮的。同樣地,分包商與總承建商的關系及互相配合對工地安全極為重要,承建商與客戶及其代表的關系亦然。因此,探討客戶與總承建商的角色,作為找出如何影響分包商對工地安全所作出的貢獻??蛻簟⒖偝薪ㄉ膛c分包商亦須在社會厘定的法律架構范圍內營運,以防工業意外發生。因此,有必要探討有關分包商的安全標準的充裕程度或在其他情況下所涉及的法律問題。
建造業的分包制度
分包制度有兩種不同的模式,首先是提供專業技能的分包商,它們并非由總承建商提供特殊技術或非其資源所能承擔者,例如升降機安裝承建商、涉及機電設施或搭棚工人。其次,是有慣例將分包工作再分多重轉包。這可能曾發生在專業分包商身上,但最有可能與半技術或非技術性勞工的工作有關。最明確的一點是,分包制度是建造業不可缺少及永久性的特色。減少過度分包是可行及適宜的,但事實上采用分包對建造業的效率及競爭力能作出重大貢獻,任何想將分包制度廢除均不切實際。基于分包制度不會消失,安全專業人員應考慮如何對分包商作出更有效的控制,以期改善工地的安全水平。
分包制度有關的安全問題
首先,是如何可以有效安全管制工地安全。大部分國家的法例都規定總承建商須建立有效監管工地安全的制度及程序。在多重分包制度的情況下,要履行此責任變得難上加難。相關的問題是安全培訓與安全意識方面。這是工地安全策略方面的主要關鍵因素。理想的做法是為工地的所有工人提供安全培訓最基本的標準水平,不論個別工人的雇主是誰。但如有多層分包制度,此實難以達致,而逃避培訓責任機會亦較大。香港許多承建商規定地盤所有工人參加了基本工地安全培訓課程。但這并非一個適用于全球的規定,1999年一個數據顯示(由香港大學史提芬遜博士Dr.Stevenson提供),有14%工地受傷的工人完全沒有接受過培訓。有些工地規定平安訓練卡作為基本培訓的雇傭條件。有很大機會是此等受傷工人可能屬多層分包及趨向低層。
從過多分包導致的安全問題乃工程層層分包,每層都賺取利潤。最后承包者常沒有,甚至全無資源用作安全,即使他們有意識及興趣投資于安全方面。加上這種分包制度鼓勵推行每日支薪制度,這在香港是非常通行的,亦導致工人經常轉工,尤其在勞工短缺時。工地勞工轉工率高層構成對安全培訓、有效管制,以及承諾訂立安全制度及程序方面的問題。這均對希望改善安全水準的承建商及專業安全人士構成難以控制及解決的問題。
下面將提出可使用的方法,其中一些有實踐成功的例子。
客戶扮演的角色
客戶委托承建商進行興建工作并支付工程費用。作為給予承建商報酬,客戶在工地安全問題上是具有權力及影響力,但在許多情況下客戶對這問題漠不關心甚至不知道問題存在,有時候客戶的要求更不利于工地施工的安全標準。這多發生在客戶的首要考慮是工程以最低價格及在最快的時間內完工。這直接導致削減安全基本要求,及對需要盡快完成工程的承建商增加壓力,這同時會危及承建商在考慮安全的基本要求。在此等情況下,總承建商對工程速度的要求及缺乏提供基本安全的資源,均極大影響分包商的表現。
當客戶想改善工地安全的水準,成效可以很顯著。香港多個主要客戶對承建商及分包商采用一系列獎勵,因而工地安全達致及維持在良好的水平。這些客戶的工地意外率在過去十年間,相比私營機構工地持續及顯著地低。他們是怎樣做到的?
過程的關鍵在于投標/承包階段??蛻粼谕稑穗A段擬訂對有關承建商安全標準的要求。這包括承建商必須符合的目標意外率、提供安全資料及競投承建商的歷史,以及明了良好安全表現可獲獎勵,而持續表現欠佳的將面對重罰。在工地展開工程時,承建商知悉在安全表現施行財政上的獎勵計劃,安全制度適當的制訂及有效運作者可以得到獎金。反之,將向其施以財務上的處罰,方式通常是在未來一段時間不能投標。這大力推動承建商確保所有分包商在安全制度下運作,并驅使承建商對工地上的分包商的活動施行更有效的管制。表現佳的客戶亦可推選一些承建商地盤安全標準的經常監管措施,從而建立長遠的承建商資料,有助于厘定批出未來的承包合約。
客戶亦可利用承包條件,以減少分包及多層分包至合理的水平。這并非否定承建商或分包商的法定權益,而是清楚確定多層分包不獲客戶接納。因此,客戶如欲對工地安全水準有一定影響,可透過承建商,利用分包制度之利,發揮最佳功用,減低甚至消除因分包工程而導致的工地安全問題。此等權力乃屬客戶自愿行使者。在下文將討論將客戶納入工地安全法定范圍的論據,并研究有關國家在這方面累積的經驗。
承建商扮演角色之一:確保分包商在工地達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許多承建商在投標/承包階段制定一個安全計劃。而積極進取的客戶要求有一個安全計劃,計劃涵蓋面需詳盡廣泛及直接和承包工程有關。承建商須確保所有工地的分包商對計劃均明了,并預備與計劃所制定的制度及程序配合。承建商須確保透過對分包商在工地上的安全表現的的監察,(通常透過安全主任)分包商實在地將承建商擬訂的安全標準付諸實踐。安全標準及安全意識的培訓及預防地盤意外極其重要的一環,且此亦為承建商的部分責任,以確保分包商工人均訓練有素。有多個承建商認為培訓問題的關鍵在于向分包商的雇員提供適當培訓?;九嘤柨赏高^定期的工地座談去加強,且承建商須確保分包商的工人均參與此重要的推動計劃。地盤安全委員會可以在改善安全方面扮演一角色,委員會的成功,需要有分包商的代表列席會議及聆聽意見。概言之,承建商須透過訂立良好標準監管實施,嚴格執行基本培訓及安全持續訓練,并呼吁所有分包商參與所有相關活動。在香港法例規定下,承建商基本上須負責工地的安全事宜。這責任只能實際地做到如果承建商能依從上述因素去做,即是確保所有分包商確認明了及接受其職責在于和總承建商所訂的制度及程序相配合。
角色之二:評估法律規定,確立安全狀況及管制分包商的活動最重要的一點是法律的規定只是代表監管的最低要求,而多于現行安全慣例的最佳標準。其目的在于確保工地有一個基本安全的水平,并對未能符合基本水平者施以懲罰。在大部分發達國家,安全法例的規定乃低于表現最佳公司所施行的水準。在香港,工地安全法例適用于開展的建筑工程,并與承建商的活動大有關系。目前,法例本身并不涉及客戶及負責建筑進程的設計師。大部分發達國家都采用此策略。歐盟成員國根據歐盟指令的條款立法,將建筑法例的范圍擴展涵蓋包括客戶及設計師。上文提出論據乃客戶對提高及達致工地安全有重大影響,而在香港,我們有有形及數量性證據支持此論據。但目前并無法律規定客戶在任何方面需要涉及建筑工地的安全事務?;诳蛻魠⑴c所累積的正面及有效結果,有足夠的說服力去建議草擬實施此等法例。勞工處必定表明對概念有興趣,但一如大多數法例一樣,問題所涉及的在于時間性多于其是否適宜。
安全法例傳統上不愿意具體地針對分包問題,以及承建商與分包商在工地安全一環的法定關系。一般方法是識別須承擔主要責任的實體,即總承建商。此方法是正確的,主要或總承建商須對工地發生一切負整體責任。法例在界定廣義歸納范圍以外的分包商的職責方面可更具體化。此情況亦發生于歐洲聯盟指令適用于所有會員國,而在英國,指令改為1994年的《建筑(設計及管理)規例》。規例規定分包商須負有特定職責,這包括以下要求:1.與總承建商合作,以期雙方能遵從健康及安全職責。2.向總承建商迅速提供有關可能影響工地工人的健康及安全的資料,而此資料可能須對工地安全計劃作出修訂。例如,分包商攜帶到工地的特別設備,及/或屬有毒或高度易燃性物體。3.遵從總承建商在健康與安全問題方面的指示。4.遵守地盤安全計劃。5.向總承建商提供屬分包商雇員發生的意外、受傷或危險事件的詳情。
可能引起爭論的是,其中一些規定其實在現有法例中雖無明言,但已有暗示這有足夠理據去支持將分包商須承擔的法律責任詳細列出。此點可減少爭議,并有助于協助急于履行法律職責者。
以歐盟為根據的法例亦界定有關總承建商向分包商須付的職責。此等職責包括以下規定:1.總承辦商須采取合理步驟,以確保所有分包商合作及遵從安全法例。2.對進出工地的途徑作有效管制。3.可向分包商發出指引,以確保他們遵從安全標準。4.可以納入其安全計劃規則,以期有效管理工地。
三方長期的伙伴關系
總承建商及分包商必須知道一系列緊扣相連的規定,以確保健康及安全問題應視作在工地上每個人須負的責任,而非單一方面所須承擔??偝薪ㄉ碳胺职倘缒苷J識到對其相互職責與責任在法律上有較明確的定義將有所得益。香港是否希望跟隨這模式,將取決于政府。假如我們希望對與分包有關的安全問題有所進展,則此類法例會有所幫助,并對已自動采取此方法的客戶及承建商提供支援。
最后,再談談客戶、承建商與分包商之間的關系。我們須通過發展三方長期的伙伴關系,而非僅憑單一份承包合約偶然特地靠攏一起,這在質地、成本及安全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均已被確認。承建商,尤其是與專業分包商之間的長期伙伴關系,促使雙方為良好的安全水平努力,制定工作安全的有效方法,以及培養工地的相互職責。其意義在于各合約能否都如此,并加以發揮效用,而非每份新合約從頭開始。但這卻是世界建筑業的一個普遍特色。
WTO一個重要的原則是法制建設和增加法律的透明度。根據烏拉圭回合談判通過的一些協議,使得各成員國政府修改競爭規則變得非常困難,在幾乎每一個涉及貿易環境的領域,成員國尋求多變、歧視性和保護性的政策都將受到世貿組織規則的制約。雖然中國已加入WTO幾年了,但仍需盡快按照國際建筑業的行業規范來管理我國的建筑業市場和建筑企業。其一,要深入了解和準確把握雙邊和多邊貿易條約和協定的有關規則及作用,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開創我國建筑業發展的新局面。要適應WTO規則和我國政府對外承諾的要求,做好有關法律、法規的清理、修改和新的立法方面的工作。其二,中國加入WTO后,一切必須按WTO的規則辦事,如國民待遇、透明度,使我國在立法和行政管理上不能完全自己做主,而要與國際接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政府職能的轉變,企業必須依法經營,增強依法經營觀念。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協定與協議和有關的國際慣例將成為約束和規范中國企業行為的依據和準則。同時,中國應加強建筑業法制建設。強化《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建筑行業法律法規的實施,認真規范國內建筑市場,通過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整體推進、逐步扭轉建筑市場無序的局面。建立公開、公正、平等競爭的市場機制,推動建筑市場進入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建立風險擔保制度,維護承發包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加快推進建筑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初步建立中國建筑業法律體系框架,切實提高與世貿組織的通融性。
二、強化管理機制,構筑中國建筑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新優勢
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有利于建筑企業的發展。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為建筑企業合理利用各種資源,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有利的保證。中國建筑業應把提高競爭力的重心放在管理體系的建立方面,進一步轉換企業的內部機制,強化企業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機制,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加強三項制度改革,建立適應WTO要求的管理體系。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促進了國際間的經濟聯系和合作,經濟競爭也出現了新態勢。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企業,特別是建筑企業的影響將十分明顯。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刀,它既有利于國際范圍內建筑業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從而有利于建筑企業利潤的提高;又將使發展中國家和經濟弱勢國家的建筑業,在競爭中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在國際上,體現建筑業水平的國際認證,主要包括: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OHSMS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目前,在國際市場上,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環保項目應運而生,如污水處理、危險品廢物處理。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項目要求承包商必須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文明施工,減少過去施工工地塵土飛揚的現象并盡量減少噪音污染,同時,在使用的建材方面要符合環保要求,不能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中國建筑業應抓緊三大國際標準認證,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從而提高與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能力。
三、建立信息網絡,及時了解國際建筑市場的發展動態
21世紀是信息時代,將會有更多的建筑工程信息,通過各種渠道廣為傳播。中國建筑業應當及時捕捉和掌握國際承包市場的信息,制定相應對策。建筑企業應及時有效地得到第一手信息。同時,信息要有覆蓋面,這就需要建立自身的信息網絡,要通過海外機制和以世界各地的承包商、商、供應商及駐外使館、經商處等為中心,建立國際信息網絡,同時不斷拓展信息渠道,以便及時準確反映世界建筑市場情況,增加進入國際建筑市場的機會,為中國建筑業開拓國際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創造條件。企業要高度重視國內外的信息,及時捕捉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進行快速科學的經營決策。切實加強建筑企業信息化建設,加快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管理效率。
四、強化科技創新,大力提高中國建筑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科技創新在企業的競爭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004年中國建筑業的從業人員約3600萬人,是美國建筑從業人員的4.5倍,而中國建筑業總產值卻只相當于美國正常年份建筑業總產值20%,中國建筑業勞動生產率相當于日本建筑業的1.25%.我國2004年勞動生產率約2.82萬元/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建筑業雖已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但與國外一流建筑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尚不具備與之抗衡的能力。中國建筑業應加大建筑科技資金投入的力度,提高建筑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勞動生產率。中國建筑企業要適應國際工程項目功能新、體量大、施工難度大的新趨勢,大力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及建設部推廣十項新技術的應用,提高建筑施工技術科學含量。加大建筑企業科技投入,加快設備更新步伐,采用國內外新機械、新設備,淘汰落后的建筑機械設備,減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率,不斷提高建筑隊伍的技術裝備水平和施工能力。要有計劃地推進建筑工業化,制定標準,合理布局,使構件、配件生產標準化、通用化,建筑制品生產專業化、商業化。有條件的建筑企業應建立自己的科研開發中心。建筑企業應大力推廣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收集市場信息,投標報價、施工設計、企業管理、經營決策等方面應普及應用計算機,提高經營決策質量,降低管理成本,國內少數特大集團已開始嘗試建立(博士后流動站),以期更好地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增強企業的國內國際競爭力。
五、構筑人才優勢,建立以人為本的國際化人力資源管理體制
隨著建筑市場的日趨國際化,國外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將沖擊國內的人才管理模式。許多國際跨國建筑集團將進入中國建筑市場,而這些建筑集團推行的是“本地化”策略,即建筑原料采購供應本地化和人才本地化。特別是后者,不僅使外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地人的優勢,也為中國建筑人才提供了充分發揮個人才智的契機和舞臺。而外企豐厚的薪金、良好的福利及較好的發展前途深深吸引了大批國內優秀的建筑人才。因此,對中國建筑業來說,加強用人機制改革已迫在眉睫。中國建筑企業應舍得投入,一方面在學校和社會上招聘一些人才,另一方面對一些有發展潛力的員工進行在職培訓,包括送到國內外高等院校和國際著名建筑企業培訓。有的企業可能認為企業培養人才,一旦成材,就會出現流失的現象,得不償失。不可否認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企業不能因噎廢食,放棄對人才的培養。中國建筑企業應當創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機制和環境,通過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企業競爭力。尊重人才,關心人才,用好人才,這應成為中國建筑業“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六、實施靈活策略,不斷加速中國建筑企業國際化進程
中國建筑企業要想在國際建筑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準確定位,合理制定和實施發展戰略、技術創新戰略和市場開發戰略,并根據建筑市場的不斷變化適時進行調整。中國建筑業應加強與國外著名建筑企業的合作。目前,運用“優勢聯合”,這是近幾年大型國際工程中常用的方式。舉世聞名的英吉利海峽第一條海底隧道工程,參加競爭的承包商,有的是西方發達國家建筑公司之間聯合,也有西方國家建筑企業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建筑公司的聯合,以及第三世界國家的建筑公司的聯合。其目的是發揮資金、技術、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以期在競爭中獲勝。中國建筑業應根據本身特點,適應潮流,加強聯合,在聯合中壯大自己,發展自己。中國建筑業為了適應國內和國際建筑市場競爭的需要,在抓好對外承包勞務這個主業的同時,應走經貿結合,承包勞務與境內興辦實體相結合,對外承包勞務與海外投資相結合的道路,不斷拓寬業務范圍,增強綜合實力,提高效益。中國建筑企業應立足發展大局,接受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和有關協定與協議,改變被動狀態,主動出擊,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活動,在參與多邊貿易基礎上,積極與世貿組織成員國的建筑企業進行合作,提高企業競爭力,加速國際化進程。
七、加大結構調整,加快實施國際集約化發展戰略
目前,國際建筑業宏觀環境呈現出新特點,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世界范圍內的結構調整和產業重組規??涨?。中國建筑企業應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既要面向國內外市場需求,又要充分發揮本地優勢,堅持市場導向和發揮區域優勢緊密結合的原則。以市場為中心,充分發揮市場的引導作用,不斷調整結構模式,不斷優化資源配置。認真研究國內外建筑市場發展規律,挖掘建筑市場發展潛力,找準建筑業結構調整的切入點。區域優勢的發揮,必須以建筑市場為向導,把區域優勢充分發揮起來,提高中國建筑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這樣通過加快中國建筑企業結構調整,推進跨行業、跨地區、跨企業的資產重組和強強結合,形成一批具有綜合總承包能力、融資能力強的大型、特大型建筑企業集團,提高國內外建筑市場的競爭力,加快建設部出臺的建筑企業綜合總包、專業分包、勞務分包三個層次的結構體系的實施步伐。中國建筑業應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發展多元化產權結構的混合經濟,提高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能力,增強建筑企業的發展后勁。當然,中小型建筑企業要在“小而精”、“小而強”的道路上,在專業分包和勞務分包上下功夫,這不僅是市場的需要,而且也是今后很多中小型建筑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上得以生存的良好選擇。中國建筑業應抓住當前的良好時機,通過“激勵機制”規范經營成果的利益分配;通過“監督機制”監控中國建筑企業管理者行為;通過“制約機制”實施有效的控制。通過“三大機制”的運用,不斷優化結構布局,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加快集約化進程。
八、加強經營開拓,努力提高國際建筑市場的占有率
目前,我國已加入WTO,為中國建筑企業大規模進軍國際建筑市場創造了條件,中國建筑企業應當充分用足、用好對外簽約權,實施“外向帶動、輸出興業”的戰略,擴大海外工程承包業務和勞務輸出,努力實施對外承擔設計、房地產開發以及工程咨詢、建筑監理、技術服務等。過去由于我國不是WTO成員國,很多國外的項目我國建筑企業不能承建,只能做當地外資項目,如國際金融機構和外國政府貸款以及部分私人投資項目,并且受到的限制也很多。中國加入WTO后,國外建筑企業可以進入中國建筑市場,同樣,中國建筑企業也可以進入國際建筑市場,這將為中國建筑企業跨國經營創造良好的條件。建筑市場開放后,國內的一些項目將開始按照國際慣例進行招標,將有更多的國外建筑企業參與,我們將可以學到國際上先進的工程管理方法。這樣,可以提高中國建筑業的整體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有利于中國建筑業盡快與國際慣例接軌,為中國建筑企業跨國經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九、加大國家對建筑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財稅和信貸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可考慮設立鼓勵施工行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風險補償基金,基金來源可采取國家財政資金補助、行業統籌等方式設立,主要用于施工企業對外承包工程項目的施工設備和裝備投資補助、貸款貼息、虧損補貼等。二是對由施工企業對外承包工程而帶動的建筑建材類產品的出口實行全額出口退稅政策;對施工行業所獲得的國外收益全部免征和減征企業所得稅等,以增強國內施工行業的綜合競爭能力;三是國內銀行尤其是國家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要逐步加大對施工企業承包國際工程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并按國際慣例提供足額、充分的信用擔保等,切實解決國內施工行業對外承包建設工程的“融資難”和信用擔保難的問題。
十、切實加強國家對施工行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指導和引導
一是國家投資主管部門、商務部門和建設管理部門應努力加強溝通和協作,及時搜集、整理和國外主要國家工程建設市場的相關信息,對施工行業對外工程承包、分包和勞務出口協作活動提供信息指導和引導;二是國內各類駐外機構的工作重點應逐步從過去的“政治外交”向“經濟外交”的轉變,為國內施工行業在所在國的承包建設工程提供從招投標、建設實施、工程結算到施工企業及人員出入境、外部環境協調等全過程的服務。
[摘要]中國建筑業實施國際化的策略,亟待解決以下問題:加強法制建設,提高與世貿組織成員國的國際通融性;強化管理機制,構筑中國建筑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新優勢;建立信息網絡,及時了解國際建筑市場的發展動態;強化科技創新,大力提高中國建筑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構筑人才優勢,建立以人為本的國際化人力資本體系;實施靈活策略,不斷加速中國建筑企業國際化進程,等等。
中國加入WTO后,國內建筑企業面臨來自國際上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的大企業的激烈競爭。中國建筑業與發達國家相比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管理和技術上。中國建筑業必須從根本上轉變粗放型的經營方式,取得管理和技術上的進步,才能抓住入世后的機遇,迎接挑戰。目前國內建筑施工企業一般實行三級管理,即公司下屬分公司或項目管理部,再到項目體。這樣傳統的縱向分層次的管理模式,使組織機構設置龐大復雜,管理效率低下;使企業內部的信息采集、處理和傳遞分散、獨立,無法滿足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下決策分析對信息全面性和集成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高效的管理手段與工具,使管理幅度很難提高,很難實現企業總部對工程項目的“面對面”的管理,對跨地區的工程項目的管理更是“鞭長莫及”。因此,信息系統的建立首先應消除三級管理所帶來的一些弊端,優化資源組合,暢通信息渠道,進而為決策層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
1消除地域分散的缺陷,實現辦公自動化,使信息、政令等暢通
OA系統對建筑施工企業來講,是能在最短的時間里體現網絡優勢和發揮作用的系統。該系統在一般的施工企業里無大的差別,可選擇目前市場上的合適產品。OA系統應與企業內部的郵件系統結合,實現無紙化辦公。OA系統可包括資產行政的管理,即辦公用品的采購、企業資產的管理等。
2有效實施公司對項目的監督、指導、審批、服務等職責建立信息系統
除了及時掌握項目信息外,重要的是有效實施公司的管理職責。工程管理、質量監督等,均是對工程項目而言,其中包括工程進度、物資采購、調撥;機械設備安排與租賃;項目質量、安全情況、工程資金狀況等。在開發相應的系統時,應與項目管理系統開發結合,使項目信息能夠及時傳遞。另一方面應發揮公司統籌的作用,合理調配各種資源(機械設備、周轉材料等)。工程項目從承接到工程竣工,整個過程中都牽涉到合同的簽訂和合同執行情況的反饋與評價。一般公司對合同簽訂都有規定,有的須經公司審核、蓋章簽訂;有的可由法定委托人簽訂,送公司備案等等。其中涉及合同對象(如材料供應商、勞務隊伍等)的選擇、定價、合同條款的起草等,建立系統后,公司應能全面地了解和參與。
3以合同管理為主線,理順系統間的關系
按合同管理這條線進行,因為,任何與工程有關的活動,都是以合同或協議為基礎的。在與業主簽訂總合同的前提下,才能進行一系列的工程分包、勞務分包、材料采購、機械租賃等活動,這些也都以合同或協議方式確定,在工程管理和結算中亦是以合同為基礎的。另一方面,合同管理還與企業的資金狀況有關:業主合同工程款收入情況,分包、采購等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合同支付款情況。合同管理除包括投標管理、合同管理,分包商、分供應商管理,合同履行情況管理外,還應包括合同收付款管理。合同的收付款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該項工程的盈虧狀況。合同管理系統與成本分析系統結合,在分析“量”的比對的同時,再進行“價”的比對。對于工程分包合同,合同履行情況管理、合同收付款管理與工程的進度密切相關:按月上報業主完成工作量,經業主認可后支付工程款,即合同收款,完成工作量即工程的進度狀況;分包合同支付款,即在分包商完成合同規定的工程后的付款,也是以工程進度為依據的。物資管理系統中的材料采購也涉及合同的簽訂、分供商的確定,在物資管理系統中完成采購合同的簽訂,在合同管理系統中應能反映。
4實現靈活的查詢統計功能
對于面向領導層的查詢功能,不僅僅是一些報表的統計,經理查詢應包括對各個子系統的主要數據的查詢和子系統數據分析匯總后的綜合查詢。在經理查詢模塊中,對各子系統的數據分析和匯總較重要,尤其是對企業的一些重要信息,如工程的盈虧狀況和分析、工程質量進度安全等、投標情況、企業的財務資金狀況、各下屬公司的經營情況,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等。
5加強工程項目管理,以成本控制為主線,輔助施工管理為目的
工程項目是企業的成本中心和效益中心,也是原始數據采集點。項目管理注重的是過程控制,以成本控制為主線,以工程預算為基礎,建立各個子系統,但必須注重各系統與公司的系統的聯系,系統設計應全面考慮。項目管理是以成本為主線的,預算系統是基礎。工程項目管理,在成本控制上是以預算和工程進度為控制標準的,材料領用、人工工日的開單是按進度依照預算開的,機械的施工更與進度有關,材料的采購計劃也與進度有關。在成本控制上,工程的進度管理與預算系統結合,用預算的分部分項來表示工程的進度,在人機材等的耗用控制上,以此為標準。工程成本控制,除了構成工程實體的直接費(預算內的和預算外的)外,還有間接費等,如管理費,這些費用也應加入系統中,這樣才是該項工程的真實成本。項目的成本分析分為分部分項成本分析、單位工程成本分析、整個工程的成本分析。成本分析的比較為預算成本、計劃成本、實際成本;對實際成本的分析還可進行預算內消耗和預算外消耗比較。超級秘書網
作為基建行業,宏遠公司建筑、安裝施工點多、面廣、戰線長,各種技術工種多,隊伍流動作業頻繁,人員組織結構復雜,給安全技術培訓帶來一定難度。公司相關部門針對經常變化的職工隊伍主體,創新安全技能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而安全文化建設就為此提供了載體和辦法。公司強制對新上崗工人進行日常安全知識和本工種安全知識的培訓并進行量化考核。不定期開展員工自救互救常識培訓工作,提高廣大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增強員工現場自救互救知識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對項目部負責人、施工員、技術員、專職安全管理員等項目作業人員開展安全知識水平、業務管理能力和安全教育培訓,還對預拌混凝土、塔吊司機、高空作業、井下機電安裝等特殊工種人員進行分類安全培訓。特別是針對同煤新苑項目工程集中施工點塔吊眾多,公司專門制訂了塔吊安全操作規程發放給操作司機,安檢部門還制作了安全操作幻燈片,在施工間隙利用午飯后的一個小時組織塔吊司機進行現場塔吊操作學習。要求員工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實施公司、項目、班組三級安全教育,使每個員工都能熟知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法規、標準、工地的安全制度、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等,做到心中有數、安全生產,使安全培訓從課堂走向了施工現場。同時,職能管理部門加強對開展三級安全教育培訓的檢查和指導,確保安全培訓工作扎實有效,實現安全教育全員、全過程、全覆蓋,激發“人”在安全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為杜絕強制性的灌輸學習,公司有關部門組織人員到施工現場,針對不安全隱患排除,建筑安全操作知識等進行學習指導,啟發員工學習安全技能,使安全技能培訓學習成為員工自覺自愿的行動,提高了學習效果。在生產實踐中,通過開展師帶徒、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多種形式的技能強化活動,切實提高了施工人員的安全操作水平。對關鍵和重點崗位,工長、技術員向工人手把手現場技術交底,確保工人完全掌握操作要領和安全環節。
(二)宣傳貫徹安全文化建設,抓細節、強化責任,注重培養員工安全行為習慣養成。
文化是植根于內心的修養,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規則,是長期形成無需提醒的自覺,是為企業和社會奉獻的責任。確保安全生產,除靠行政命令、制度約束、責任追究等硬性管理外,更需要廣大員工認同并應用安全核心價值觀、安全責任、安全信條、安全自律、安全心理等這些軟性指標,只有軟硬指標相輔相成、同步提高,方能推動企業的安全生產。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習慣。全員安全習慣的培養包含安全理念的入腦入心滲透,安全制度不折不扣地執行,安全行為遵照“只有規定動作,沒有自選動作”履行。安全生產管理中的細節,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細節,讓每一名員工從心理產生安全意識并轉換成自覺的安全習慣,知道什么應該做的,應該怎么去做,這正是安全生產中的關鍵所在。安全文化氛圍如細雨潤無聲地影響著每個人,它的創建既包括硬件設施(如安全文化長廊、牌板等)建設,又包括安全文化的軟環境建設。公司注重加大安全設施投入,在各施工作業單位導入安全標識、安全色、安全形象標識等將安全行為準則符號化、視覺化、標準化,形象地傳達企業的安全理念和標準,激發了員工的安全動力。在施工現場進場口,按照統一要求設置具有安全內容的五牌一圖,在施工區域醒目位置將安全核心理念等制作成標語、牌板廣為宣傳,并根據施工要求在主要施工部位、作業點和危險區域及主要通道口精心設計制作統一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標志,把安全宣傳教育宣貫到實處,有效杜絕重大事故的發生。利用內部刊物開設專欄刊登安全故事、漫畫、案例等下發給各單位,從了解員工最真實的安全需求入手,提煉出誠信、責任、道德等相關內容的安全理念在員工中進行普及,并將之體現在日常行為中,搭建“人人想安全”的工作平臺,從更深的文化層面激發員工“我要安全”的本能意識,精心營造安全文化氛圍。安全責任,重于泰山。責任對于工作崗位中的每個人來說就是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引入人性化管理思想,引導員工把安全責任、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聯系在一起,靠自身的一種規范約束力,用強烈的安全思想支配安全行為,進而達到規范操作之目的。通過班前會、安全事故警示錄、安全演講、安全論文撰寫、安全知識競賽、安全理念宣傳等形式,讓職工在活動中領悟安全之理,強化員工“安全重于一切”的思想理念,使員工進一步對安全理念有了形象的認識。另外,通過樹立正面或反面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導員工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幸福、安全與家庭的關系,進而做到按章作業,正規操作和上標準崗、干標準活。通過在班組中懸掛員工全家福,用濃濃親情提醒員工注意安全,強化全員責任意識,責任是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元素,從而營造關注安全,珍愛生命的氛圍,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提高了員工對安全的認知,并將之貫穿到日常工作和行為中,達到了安全宣傳教育的目的,形成更加良好的安全氛圍,有利于強化安全生產,提高安全水平。
項目部制和項目經理負責制,是建筑業企業普遍推行的一種管理模式。在實際操作實踐中,通常會出現成本管理責任的不明確和核算的不準確。因而要求企業要分清層次,明確各層次的責任,做好公司—項目部—施工隊三級成本管理和核算。
1.公司級的成本管理責任
公司級的成本管理責任應該突出把握企業全局宏觀的生產經營狀態和方向。統管和監控全體項目部并且綜合平衡各項目部的經濟技術指標,通過現場檢查和每個項目部的報表來掌握成本管理的運行情況。公司在參與社會建設單位的招投標活動中,要把握前期成本的發生,投標報價合理、競標讓價適度。中標簽訂合同后,根據公司的計劃安排和發展需要,對項目部提出一個綜合的總體要求,也就是目標成本。公司的成本控制應高屋建瓴,統籌全局。
2.項目部的成本管理責任
項目部上對公司、下對專業施工隊伍,內對各專業技術人員、外對建設甲方,內外兼顧,承上啟下,是對工程進行綜合管理的具體責任部門,是進行全面成本管理的前沿陣地,是項目成敗盈虧的關鍵組織。因此每個項目部都要明確自己的成本管理責任。首先是項目經理和主管工程師應根據施工組織設計,落實成本管理責任制,進行成本分解,建立成本控制網絡,按期組織經濟活動分析,根據日常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制定相應措施。其次是“各大員”要各負其責,及時與公司對應領導部門溝通和互動,避免財務、材料、合同、計劃統計等部門的工作脫節。通過分析及時提出各專業降低成本費用的建議與對策。第三是落實預結算人員的責任。堅持“先算后做”,杜絕“干了后算”或“邊干邊算”的傳統弊病。所以項目部配備的預結算人員非常重要,他們要能夠根據預算隨時進行成本核算和項目經濟分析,提出具體的節超措施供領導參考。
3.施工隊的成本管理責任
各個專業施工作業隊往往成本觀念不是很強,為了有活干,不惜墊資施工,最后拖欠員工工資。施工隊或者分包商也要明確自己的成本意識。對各班組或臨時組織的施工隊伍,建立日核算、旬分析制度,有效控制他們的實物消耗。
二、建筑業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對策
成本管理是一項涉及工程、材料、財務、勞資等方方面面的復合性工作,需要公司、項目部、施工隊層層把關,多個部門相互配合,同心協力實現公司的總體成本目標,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損失。為此,筆者提出如下對策:
1.建立統一的企業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組織的靈魂,是為之堅守并且身體力行的不變信念,是判斷善惡是非的標準和遵循的行為準則。我認為,建筑業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應該建立在正確的質量觀、安全觀、人才觀和行風觀的基礎上。
2.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體制
項目成本核算制是建筑業企業推行項目經理責任制的關鍵和基礎。沒有對建設項目成本的核算、分析、考核、控制和計劃,項目經理責任制就是個有名無實的空中樓閣。公司主管經營核算的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強化成本管理,挖掘內在潛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3.確保成本核算員工作的獨立性
新頒布實施的《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明確增加了對項目部造價員等施工現場管理人員的考核指標。在很多建筑業企業,項目部的成本核算員是由造價員來兼任的。如果造價員的工作業績和工資獎金由項目部考核和發放,勢必影響他們行使職能的獨立性,使工作行為受到限制,造成成本管理弱化。建議對每個項目、每個項目部,都要對應地配備得力的、能夠獨當一面的施工成本管理員,由公司集中管理和統一調配,使工程項目成本核算員切身利益從工程項目部分離出來。企業要重視成本核算人員隊伍的素質建設,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核算工作網絡和管理程序。
4.公司加強對項目部施工成本核算的監督
各工程項目經理要嚴格貫徹執行施工成本控制與核算管理制度,尊重成本核算員的工作,不利用職權干擾成本核算管理的正常程序,對成本核算員行使職權提供必要的保障。公司職能部門應加強對基層成本管理的監督力度,設置項目部核算員的上崗關卡,對業務不熟悉、核算能力差、未按規定持證上崗的人員,要堅決撤換。對在業務上不負責任、弄虛作假者,要嚴肅處理。
5.進度—成本聯合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眾多影響因素,例如自然環境、材料質量、機械設備,但最主要的因素莫過于人的因素。從工程的招標、設計、規劃、施工、驗收與評估等各項環節都不開人的參與。人在工程建設中起決定性的因素。例如建筑工程管理中最主要的環節之一,施工環節,建筑的質量保證以及工人安全保證,都與這個環節的實施與管理緊密相關。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許多問題往往是由于建筑施工人員及管理人員等人的因素引起的,包括建筑施工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與管理理念,都對工程的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
1.1建筑施工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及培訓據2014年5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3年超過22%的農民工從事建筑業,約5900萬人。由于目前我們建筑業施工人員的主要構成是農民工,其主要特點是受教育程度較低,接受專業技能培訓比例較低。據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顯示,如表3,即使是新生低農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水平占66.7%,高中水平占20.5%;另一方面,接受專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只約占30%。施工隊伍受教育程度較低且接受培訓比率較小,這為建筑工程管理帶來巨大的壓力。
1.2我國高校對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養不合理建筑工程管理離不開專業的人才,而工程管理復合型人才的缺乏已成為我國學術及企業界廣泛的共識,這與我們高校關于工程管理人才的培養方式不無關系。本文以我國大陸第一批通過工程管理專業評估的六所高校(重慶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作為調研對象,它們具有代表性和廣泛性。同時,筆者通過文獻調研及閱讀,選取了美國的6所高校作為參照對比。表4和表5分別是我國這6所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學計劃各類課程分配比例以及專業課程設置學時比例,表6是美國6所大學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學時比例。從表4可以分析得出,6所高校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學時安排平均為46.14%,38.48%,13.25%,這表明6所高校在安排公共基礎課程,如計算機、數學、政治和外語等的學時較多。從經驗及常識都可以判定,公共基礎課程比重過大并不是工程管理專業特有的現象,其他專業也面臨相同的情況,同時也可以留意到6所高校就課程分配比例并無太大區別,因此筆者不打算為此討論,而專業課自身的學時比例才是重點。如表5所示,工程技術類學時占比最高,工程管理及工程經濟其次,工程法律最低,其中清華大學的工程技術的占比最高,而工程管理、工程經濟及工程法律的占比均為最低,盡管清華大學提出“致力于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這樣的教學使命,但“重技術輕思想”的觀念還是在課程設置的比例上完全地表現出來。這個現象背后的邏輯是,我們往往認為對于建筑工程來講技術比較重要,施工過程及項目管理都依賴于個人經驗,而輕視了建筑工程管理作為一門工程與管理交叉學科所起的作用。美國在工程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劃分時分成3類,分別是建筑科學、建筑施工及經濟與方法,盡管中美高校在課程劃分方法上不盡相同,但仍不妨礙我們進行較宏觀的對比分析。中美高校兩種課程分配方案的相同點在于工程技術課程明顯多于經濟管理課程,而不同的是美國高校的課程設置更接近實操,例如“建筑施工”課程設置就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整個施工過程的細節。
2對我國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一些建議
2.1加強建筑工人的技能培訓,保障他們的權益盡管建筑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但提高建筑從業人員的素質刻不容緩,建筑工人的素質不僅影響自身的安全,也直接影響工程的進度及建筑的質量。建筑施工工人必須具備專業的知識才能上崗,特別需要對一線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識進行培訓,同時他們還需要具備較強的維權意識,只有當權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他們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建設中去。首先,培訓有利于工人掌握必須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建筑工程中涉及氣候環境、化學材料、機械設備、電力電器等專業知識,如何高效、安全地運用或使用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保障工作人身安全的同時,也提高他們自身素質,掌握更多的技能也有利于他們自身的職業成長與發展。其次,培訓有利于建筑工人團隊的融合。前文中提到了建筑工人大多來自農村,受教育程度較低,且來自不同地區,生活習慣差異較大,文化觀念也不同。必要的培訓有利他們增進感情,相互了解。建筑工程需要把各種崗位的人聚集到一起,一個工程的完全離不開整個團隊的協作,而培訓必將有利于協作更高效地開展。最后,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離不開保障建筑工人的權益。一方面,建筑工人自己需要有較強的維權意識;另一方面,企業及管理者必須尊重和保障建筑工人的權益。正當的權益得到保障,團隊成員才可以各司其職,建筑人工才能在危險復雜的施工現場保持心態平靜、精神集中地工作。
2.2進一步完善我國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建筑工程管理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而人才的供給離不開高校的培養。前文分析討論了我國高校在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的現況及問題,同時對比分析了中美高校在專業課設置上的異同。筆者認為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國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工程管理人才。首先“,重技術、輕思想”的課程設置需要調整與完善。高校在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上必須從思想上轉變過來,工程管理離不開土木工程技術,同樣也離不開管理科學。技術與管理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其次,“理論籠統、缺乏實操”的課程內容需要得到改善。高校在課程內容安排上在重視理論基礎的同時重視實際操作。過硬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都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員不可或缺的因素。
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思維的一些思考建筑工程管理不僅受到人的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隨著我國建筑工程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參與到越來越多的國際工程項目中,帶動了建筑工程信息技能的不斷發展及廣泛應用,并逐步與國際接軌,縮小差距。建筑工程不單純的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同時也是技術密集型行業。不論是工程前期的立項與招標,或者中期的建筑設計、造價與施工,或者后期的項目的評估與驗收,不同階段都越來越依靠信息技術的輔助。建筑工程管理也離開不信息技術,而且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例如,在建筑工程的立項與招標階段中引入計算機技術,可以更方便、更精確地管理各類數據,同時也很便捷地在數據層面對不同項目進行橫向對比。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必將持續應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例如RFID技術,可以更有效地監控施工現場,確?,F場人員的有序流動,預測可能存在的危險。又如虛擬施工技術,可以在實際施工之前,模擬施工現場,收集各方信息,權衡各種利弊,以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隨意綠色建筑觀念的不斷普及,可以預見信息技術將持續地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更多創新而高效的方法。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