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21:27
序論:在您撰寫物業經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同時在“先”與“后”主次分清后,更應該提高學校閑置資產、土地、設施的再生效益,讓有限的資產在學校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盤活資產存量與解決學校經費不足的關系高校校資產如何盤活確實是個難解的命題。在現在高校內部運行中,雖同屬國有資產,但資產的投資和使用上仍是封閉割據。有國家投資,有學校自籌投資,有院系及后勤產業投資。這種復雜的投資結構,造成了資產使用權的相對分離,使得局部很難調平校園資源的統一調配。有的為局部利益而自籌資金盲目投資,不僅造成了局部資源短缺,且偏離了部門職能的主題方向,造成了校園內租賃市場惡性競爭的態勢,引發了校園的不穩定因素。同時重復投資造成了資產閑置率高,校園租賃物業亂象突顯,不同層面出現亂辦、亂租、亂占、亂收費等現象。因此,從學校宏觀上講,應在學校國資部門的統籌下,對租賃物業實行集中歸口管理,避免多頭投資,多頭管理,產生并引發校園規劃和管理上的混亂;在盤活資產存量時,達到校園管理有序的效果;學校整體調控上解決局部性的經費缺口問題。
高校后勤產業租賃物業經營的方式
目前,我高校租賃物業分為校產業和學校后勤的兩個口徑,無論在哪個口徑,租賃物業管理上都存在共性和特點。因此,在租賃物業營運上要具備下列要素。(一)設立專職機構,實行專業化的管理。租賃物業的專職機構里,同時要以管財、管人、管秩序、監管四個方面為主體,細化各部門的職能分工,實行團隊作業。其機構和職能形式描述如下:(二)營運的模式,主要是分類和量化管理。分類主要實行劃片區管理,實行片區責任人制度。量化管理則是依照房屋的出租率和租金的回收率的百分比上量化標準。注:一、考核的合格率分為:優良、合格、不合格。
一、風險控制和內控體系的內涵以及關聯
首先,物業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件,這些事件可能對物業經營行業產生不利或有利的影響。不良事件代表可能阻礙物業管理行業創造價值的風險;事件的有利影響可以抵消物業管理行業的不利影響或機會。風險控制是對風險和機遇的控制,是對物業管理行業從戰略制定到日常運作過程中風險進行把控,能確定一切影響物業經營管理的因素。內部控制體系是為合理保證單位經營活動的效益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規的遵循性,而自行檢查、制約和調整內部業務活動的自律系統。簡單來說,內控體系就是物業經營行業擬定一連串的調整、構造、督促、制約的規章制度和方法來使物業經營行業的經營目標和管理活動能順利實現和進行。大量的實踐證明,風險控制與內控體系構建是當代物業經營管理的兩大不可或缺的兩大工具,構建內控體系與風險控制相依相生。中國的物業管理行業的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將融合內控體系和風險控制。
二、物業經營管理行業實施內控的必要性和內控內容
(一)物業經營管理行業實施內控的必要性
1.能幫助物業經營公司做好財務工作。行業財務良好健康的運行是行業生存發展的基礎,構建內控體系能實現財務內控,使企業能輕松應對各種財務風險,能使企業做好財務的一切工作,像:檢查財務報表,為企業管理層提供實時信息來制定行業的經營計劃,對行業的運行進行記錄和事后評估等等。而且,在內控體系的實施后,行業往往能更好的對公司財務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加強行業各個部門的財務聯系。而且,還能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幫助物業行業及時獲得最新訊息,結合自身實際做出科學可行性高的戰略決策。2.能幫助物業經營管理公司做好資金管理工作。資金管理是物業經營管理行業運行的核心內容。資金缺乏或配置不合理會使行業發展受到阻礙。而內控體系的構建就給行業資金管理提供了保障。它不僅僅可以使行業能合理有效的配置有限資源還能降低行業的經營成本,保證企業盈利。
(二)物業經營管理公司實施內控的主要內容
物業公司的內控制度的建設內容有收入控制、庫存物資和材料控制、費用支出控制三項內容。1.收入控制。收入控制是物業公司內控制度建設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物業公司最重要的內容,是合理規范物業的保障。對資金收入要進行詳細的記載,加強資金的管理,第一要進行資金的完整性控制,即要保證收入單據,發票的完整性,要建立完整的賬單,對收入進行科學的核算,及時做出調整,保證物業業務的進行,第二要進行資金安全性控制,保障資金的安全,可以實施崗位分離制度等,安全控制資金的往來。2.庫存物資控制和材料控制。要有效的對庫存物資進行控制,根據市場情況合理的確定庫存,同時加強采購過程的質量監督工作,由財務部預算得到合理的采購數量,由質量安全部門檢查材料購進的質量問題,對于大型的采購過程要由全企業參與,對于一些重要的采購工作,要由財務部提前預算好,然后由質量安全部,統計部和監督部門三者共同完成采購,對于一些小的采購工作由財務部獨立完成,保證采購原料的質量。3.費用支出控制。費用支出控制包括物業公司的運行支出和代收水電費的支出,而代收水電費的支出是物業公司主要支出的部分,應該做好支出控制,在代收水電費時要開具單據,為財務核算提供依據,要檢查水表電表的運行健康程度,及時更換壞的水表電表,以防造成損失,對每個月的水電費要在月底進行再次審核,核對出現的問題。
三、我國物業經營管理的現狀
我國物業興起是在我國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力度不斷加大使房屋所有權結構發生很大變化的背景下。其屬于一個新興行業,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弊端。下面就介紹了一下我國物業經營管理的現狀。(一)物業經營管理行業普遍盈利少。一個行業只有盈利大于零才能獲得生存和發展,如果其盈利水平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其就會遭受破產倒閉。我國物業經營管理行業剛剛興起,其作為一個服務性行業,其的服務對象為人民大眾。如果人民大眾的經濟水平和生活質量上不去,其獲利就不會暴增,可能只是稍微獲利。所以我國還是應該毫不動搖的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步伐。(二)有關物業經營管理的法制建設不健全,立法滯后。因為物業經營管理在我國是一種新興行業,所以對于它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目前比較規范的法律法規是由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業管理條例》,它于2003年9月1日首次生效,經幾次修訂,于2007年10月1日開始實施。在此之前,我國物業管理法制混亂,不少還依靠物業行業自己制定的有關規則。而且還存在立法因地區而異,與全國性條例不符,不利于我國對物業行業的管理。因此出現:物業經營管理工作不符合要求,服務存在問題;房屋建成之后出現質量問題,使物業無辜擔負了許多開發商應該擔負的責任;而且在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成立運行過程中,環境可能不夠透明公開,存在“作弊”行為,使大部分業益受到損害;業利義務混亂,法律主體各方關系不明,難以追究責任。等現象。自從《物業管理條例出臺以來》頒布以來,《物業管理企業資質管理辦法》、《物業管理招投標管理暫行辦法》、《業主大會規程》、《物業服務收費明碼標價規定》等法律法規也相繼出臺,進一步規范了我國物業經營管理。物業經營管理在不斷成長變化,新的問題情況也會層出不窮,所以有關法律法規應該不斷修訂完善,新的法律法規更應該出臺。(三)物業經營管理缺乏專業化人才。雖然物業管理是一個勞動密集型,技術要求相對較低的服務型行業,但是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要求也越來越高。那種單純修繕服務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要求,人們需要的是更專業化的服務和嚴謹認真的態度。但是由于物業經營管理行業是技術要求較低,勞動要求很高的行業,所以使很多教育素養和專業素養高的人選擇了其它行業。在加上物業經營管理公司對員工的教育培訓不夠,在進行物業作業時很容易與業主發生不愉快,降低業主滿意度,不能滿足業主日益增長的要求。(四)物業經營管理行業規模小,盈利低。當今許多物業經營管理公司是開發商自己成立來管理自己招標的樓盤,這些物業經營管理公司相對于其他物業經營管理公司的規模就小很多,公司的結構也不夠健全,非常不利于盈利。又因在完全競爭性假設的馬歇爾經濟學中可以說利潤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規模,所以盈利過低不利于物業公司規模變大。(五)業主經濟收入偏低,物業收取困難。雖然人們生活普遍有所提高,但是貧富差距還是很大。還是很多人的工資水平低于全國水平。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住房補貼相關政策,一定程度解決了人們的住房問題,但是這部分費用沒有物業管理費用成分,還是使物業管理收費困難。
四、物業經營中的各種風險
(一)物業資金收取困難,造成資金回籠風險。物業在收取資金時,其收取對象或因觀念或者財務情況而不繳、少繳、漏繳相關費用。比如像房屋修繕中水龍頭損壞問題,根據有關規定:物業管理是對業主共有部分的管理,業主的專有部分不是物業管理的對象。而房間的水龍頭不是業主的專有部分所以業主不應該要求物業進行無償修繕,而往往有些業主卻固執的認為這是物業的本職所在,在要求物業修繕以后拒絕向物業付費。而且還存在資金回籠的過程中回籠方式被改變(比如物業公司在向其它公司出售股權之后,本來應該得到錢款,可是可能會被給以價值相當物資)等現象。這些現象在給物業帶來資金回收困難的同時還使物業經營管理行業為了能夠生存下去不得已來削減人員降低服務標準,使其業主得不到很好的服務。這樣一來,無疑使物業和業主掉進了死循環。(二)開發商和設施管理帶來的風險。一般來說,開發商與物業有兩種關系:一是合同關系,開發商是原產權人與物業管理簽訂合同。二是從屬關系,就是物業是開發商的子公司或者分支結構。在合同關系中,往往特別容易出現開發商將商品銷售完之后開發商走人,一旦商品出現任何問題,業主首先找的就是物業不會去找開發商。這時候物業找開發商就比較困難。這樣就致使物業被夾雜在中間,造成經營損失。而且,各種設施的故障,不管是不是有待修繕還是因為自然原因業主都會第一時間找到物業進行質問,如果得不到滿意的結構,業主往往就會不繳納物業費,使物業遭受損失。(三)由于物業不夠專業和業主要求日益提高,給其生存帶來風險。在開發商和物業的第二種關系中,非常不利于物業朝著專業化、科學化發展。物業管理涉及范圍非常之廣,這就要求物業的從業人員有著非常專業的技能來滿足業主所需。不少物業公司為了節約成本,不但管理范圍縮小而且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也不高,再加上業主不斷增強的維意識和服務要求致使這些物業公司生存率降低。當然,這一過程中也使相當一部分員工被解雇。(四)員工安全和治安風險。物業在給業主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員工的安全風險也是相當大。比如:保安在執行工作中可能會被外來人員誤傷,在解決業主之間糾紛過程中易受傷等。一旦事故發生就會給物業帶來不小風險。當今社會入室盜竊和室外偷盜越來越嚴重,物業除了要配合公安機關進行工作以外還要盡力保障業主財務人身安全,一旦業主財產身體出現問題往往就會要求物業進行賠償,無疑給物業帶來財務和法律上的糾紛風險。(五)消防安全風險。在物業企業接管業務時一定要首先做的就是檢查消防安全設施是否設立完整,是否存在消防安全風險,對沒有通過檢查的,物業公司要及時做出相應措施,此外,對于購買者,物業公司要在其進行房屋裝修時檢查其材料是否符合消防規定,使用的器械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物業企業要常常檢查消防設施和容易發生消防安全問題的地方,定期修理更換消防設置,防患未然。(六)停車服務風險。在小區內停車,或者在游玩地方停車,停車場都會有物業公司的負責,而車子在停車場發生被劃等事故時,都會涉及到物業公司的賠償問題,物業公司要做好安全問題,建立合適的停車場管理制度,對于收取了看管費的車輛,要建立合理的賠償制度,而在停車場出現的其他問題,要根據建立的法律制度,必要時通過報警的方式解決。
五、基于物業經營風險的內控體系構建的策略
(一)物業內控體系的總體思路。企業在建立內部控制體系時,必須依據物業管理法律法規制定相應的措施,由內到外建立內控體系。在物業公司內部,要建立專門負責內控體系建立及完善的組織機構,由總經理直接領導,對物業公司實施全局控制,在各部門要設立內控體系實施完善小組,由各部門經理擔任組長,受總經理的領導,對物業公司各部門實行分部控制,在物業公司外部要成立物業考察小組,對社會物業實施環境實時調研考察,做好風險防范工作,使物業公司內部的發展更加安全有效。(二)增強風險控制意識、做好財務內控。進行風險控制的第一步就是要有風險控制意識,由于物業經營的技術要求較低,對勞動力要求較高,這就要求物業行業要在人力和物力方面提高警惕?;诋斍拔飿I生存率不高的的情況,物業應該考慮如何使物業更好的生存。首先物業應該考慮的就是財務問題。在建立財務內控的過程中,物業可以實行當今比較流行的全面預算管理,對物業財務進行“全方位、全員、全面”的管理。物業還需要不斷強化員工的成本意識和專業技能。(三)以物業戰略為導向,建立內控體系。物業經營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物業戰略目標,內控體系就是其實行的保障。所以以物業戰略為導向建立內控體系是一個符合物業特點的戰略。一般來說,一個戰略的實施可以分為三個步驟:戰略控制,管理控制,工作控制。即由物業公司的總經理制定戰略,物業公司的管理部門落實實施,最后由員工進行作業實操。物業公司的戰略目標要根據實時調研進行更改,只有提高了業主滿意度,才能使物業公司健康發展。(四)構建符合內部控制要求的業務管理新制度,做到考核與獎懲相統一。為了更好的進行內控體系的構建,物業行業要以內部控制體系來完善、整合自己的業務流程,加大對員工的業務監督,對各個業務進行風險評估控制。最終考核的時候,應該嚴格按照新的業務管制制度來實行。在新的業務管理制度中,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提高工作質量,有必要定期進行業務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對其進行相應的獎懲,這樣一來就能加強物業公司內部的積極性,在面臨風險時,各部門能夠有效的解決風險所帶來的損害。(五)做好物業公司各部門的協調工作。物業公司的主體是服務中心,要建立起以服務中心為主體的,其他部門圍繞服務中心工作的運營模式,既然是服務業,就要做到服務至上的地步,服務中心做統籌安排,由財務部做好財務預算和月度預算,并將這數據交由人事部對人員安排及各部門工作做相關安排,人員的裁剪,調動等,安全管理部門要時刻巡視小區內的安全隱患,并將主要負責消防安全,做好小區內的財產安全工作,和人員的安全工作,尤其是兒童的身體安全問題,工程維修部要做好小區內的天然氣管道,下水道管道,電氣輸送等維修工作,并和財務部建立起聯系,將信息反饋到服務中心,來為服務中心提升服務質量提供依據。六、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服務品質高,價錢合理的物業公司無疑是人們的不二之選。而如今的物業公司發展較為不易,存在許多的風險和問題,物業公司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做好物業工作,所以這就要求物業能建立內控體系來對其所遇到的各種風險進行控制來使其能為業主更好的服務,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占得一席之地。
作者:趙鵬鵬 單位:京億方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滿孝青.論我國物業管理現狀及對策[C].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3.120-121
[2]廖美容.物業經營風險控制下的內控模式探究[J].財經界,2015,(24):81-82
[3]孔姣良.企業財務內控管理體系的構建策略探討[J].財經界,2014,(2).
根據專家的研究,企業應該退出的業務有十類,一是不符合戰略轉移方向的業務;二是處于衰退產業的業務;三是受資源和能力約束、企業無法經營的業務;四是在產業競爭中、企業經營中無意爭優勢的業務;五是需要獨立分拆發展的業務;六是非主營的、且無意擴張的業務;七是企業出于上市、合并重組等特定目的需要割舍的業務;八是不良資產業務;九是沒有利潤空間的業務;十是不能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業務。JimCollins在《基業常青》一書中通過解剖18家“高瞻遠矚的公司”就此作了闡述。
業務退出的目的是為了專注于培育核心競爭力,形成主營業務,在必要的時候,企業甚至需要作出“壯士斷臂”式的“大撤退”。曾經戰勝過拿破侖進犯的俄國將領庫佐圖夫說:“一次成功撤退的意義不亞于一次成功的進軍”;有時候往往是“退一步、進兩步”。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果斷地關閉了大批成熟產品的流水線,轉向娛樂產品的研制,就是成功的經典案例。到2002年3月31日結束的2001財年中,日本七大電子巨頭中有六家巨額虧損,唯有索尼一枝獨秀。
從多元化經營的局面中退出是比較常見的情況。諾基亞是一個典型,多元經營的困境使其在20世紀90年代末痛下決心退出原來占90%的業務領域,集中精力從事手機生產,幾年后終于成為全球第一手機制造商??逻_又是一個典型,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藥品、日用品、化工產品后,膠卷生產的核心業務受到了沖擊,企業陷入困境,直到新任董事長費舍到任后才立即退出這些領域,終于奪得膠卷行業的桂冠。有的企業本著專業化的原則將其第二主業剝離,如百事可樂公司將餐飲業務剝離出來成立百勝集團,專營肯德基、必勝客等連鎖快餐,從而使專業化程度盡可能提高。
一些大企業,尤其是集團公司,往往比較容易傾向多元化經營,認為可以充分發揮企業的整體效應和綜合效應。有的企業本來就具有前向一體化和后向一體化的優勢,其多元化性質屬于相關多元化,內部的幾種業態可以互為用戶,形成經營鏈,實現“肥水不外流”,做到凡事不求人,對于多元化“利”的方面看得比較清楚和具體,而對于其“弊”的方面考慮不多,猶豫之中使最終的決策向多元化傾斜。同時,由于上市公司受股東及資本市場對公司增值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現有業務不能滿足預期的收益增長水平時,多元化經營就成為替代方案,尤其是通過公司并購,企業可以輕易地進入業務新領域。
企業進入新業務比退出更復雜,由于“上山容易下山難”,在進入新業務前必須有更周到的思考和研究,以免為日后造成麻煩,一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我們參考。
一是選準新興優勢產業,如TCL用8年時間進入電視機行業的三強;用3年時間成為電腦行業主要企業;用2年時間又躋身手機行業三強。
二是抓住局部優勢,在IBM公司確立筆記本電腦的優勢以后,戴爾公司致力于開發長效電池,使筆記本電腦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延長了數倍使用時間,從而后來居上,擊敗了其他對手。
三是跳出主流市場,當IT產業群雄紛爭之時,亞馬遜單獨專營網上書店,成為第一品牌。
四是技術升級,在模擬手機時代,諾基亞靠率先使用數碼技術追上行業老大摩托羅拉。
五是快速應變,北京出現沙塵暴后,海爾很快就推出了針對沙塵暴天氣使用的空調,從而占領了市場。
六是“性價比”優勢,燦坤咖啡壺在同樣性能的前提下、以9900日元的價格優勢將1.68萬元一臺的松下產品從老大位置上趕了下來;格蘭仕微波爐的成功也是同樣道理。
七是節能優勢,日本轎車就是在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中以節能優勢占領國際市場的。
進入經營業務如果涉及屬于從事多元化經營的時候,必須要有謹慎的權衡,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業務的相關性,非相關的多元化無疑是冒險。設想一下,企業在自己原有的經營領域中保持和擴大市場份額已屬艱難,而要進入與己無關的他人地盤談何容易。應該指出,這里的相關性涉及的是資源,而非產品,因為產品相關是比較常見的。多元化業務組合是以資源為基礎,而不是以產品為基礎。
第二個條件是核心技術、核心能力、核心競爭力的共享性,我們不能僅僅以是否屬于相關性作為判別多元化是否合適的標準,而應該進一步研究企業核心技術、核心能力、核心競爭力在多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核心技術、核心能力、核心競爭力是多元經營不可缺少的基礎和平臺,只有使其能為各種行業共享,多元化經營才有可能成功。例如夏普公司就是依靠領先的光電技術開發液晶顯示器,使之應用于幾種電子產品。
第三個條件是良好的成長性,韋爾奇曾說,如果在一個領域不能做到第一或第二的地位,就無法規避風險,就不要進入這個領域。海爾集團也非常明確地規定,凡進不了前三名的堅決放棄,最近就放棄了個人電腦的業務。凡不具成長性、不能名列前茅的多元化項目就不能上馬。
因此,企業最要緊的事是形成核心競爭力,只有具備核心競爭力,才有可能在相關行業中選擇具有成長性的新業務,進入新領域。
那么,什么情況是考慮進入多元化經營的合適時機呢,我認為有以下情況。
一是當企業在主業中已經取得領先優勢、而這個業態已經供大于求、競爭加劇、利潤率明顯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非優勢企業已無力追趕,優勢企業有條件可以實施資本轉移。
二是當一種新經濟、新業態剛出現時,此時市場尚是空白,大家處于同一起跑線,競爭還未開始,在主業中已經有所成就的企業如具備條件可以搶先涉足。
(一)合法性
稅務籌劃是在尊重法律,利用法律規定,結合納稅人實際情況來選擇有利于自己的納稅安排。包括利用法律、法規的漏洞來減輕稅收負擔。稅務籌劃行為的性質是合法的,至少是非違法的,因為他不觸犯法律、法規。
(二)超前性
稅務籌劃必須在經濟業務發生之前,運用稅務知識對經濟業務進行有計劃的規劃、安排尋求未來稅負相對最輕的決策方案,一旦經濟業已發生,應納稅款也就確定,此時如果再利用隱瞞收入、虛列成本等手段去改變結果,最終會因逃稅,受到相應的處罰。
(三)時效性
國家稅收政策是隨著政治、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而變化的。因此,納稅人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必須隨時關注稅收政策的變化,適時地做出相應的變化,注重稅收政策的時效性。
二、稅收籌劃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應用
企業財務制度是指依照國家規定所允許的成本核算方法、費用分攤、利潤分配等一系列規定進行企業內部核算活動。通過有效的稅收籌劃,使成本、費用和利潤達到最佳值,實現減輕稅負的目的。但由于財務政策一旦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故在選擇財務政策上要有遠見性。
(一)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與稅收籌劃
存貨計價方法不同,企業營業成本就不同,從而影響應稅利潤,以及繳納的所得稅。根據現行稅法規定,存貨計價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平均法等不同方法。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納稅的影響是不同的,采用何種方法最佳,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應選擇后進先出法對存貨計價,這種方法符合穩健性原則的要求,可以使期末存貨成本降低,銷貨成本提高,從而減輕企業所得稅負擔;在物價持續下降時,應選擇先進先出法來計價,可以使期末存貨價值較低,銷貨成本增加,從而也可減少應納稅所得,這樣可以達到“節稅”目的;而在物價上下波動的情況下,宜選擇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平均法,避免因各期利潤變動造成企業各期應稅所得上下波動而增加企業安排資金的難度。
(二)折舊方法的選擇與稅收籌劃
由于折舊要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直接關系到企業當期成本、費用的大小,利潤的高低和應納所得稅的多少,因此,折舊方法的選擇、折舊的計算就顯得尤為重要。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對企業有利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來計提折舊,以此達到節稅及企業的其他理財目的。對于處于正常生產經營期且未享有稅收優惠待遇的企業來說,可選擇加速折舊法和工作量法,使企業后期成本費用前移,從而推遲納稅時間,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加速折舊法的企業或固定資產范圍有所受限,具體見《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處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9]81號),企業應及時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備,從而為企業增加一種可以選擇折舊方法的稅收籌劃空間。
(三)費用列支時的稅收籌劃
對費用列支,應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列支當期費、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減少應交所得稅和合法遞延納稅時間來獲得稅收利益。
1、已發生費用及時核銷入帳,如已發生的壞帳、存貨盤虧及毀損的合理部分都應及計入費用,報稅務部門審批核定,以便在稅前按當期實際發生數扣除。
2、能夠合理預計發生額的費用、損失及時入帳,如業務招待費應準確掌握允許列支的限額,將限額以內的部分充分列支,此外在企業內部管理上控制超限額支出。
3、政策規定允許計提的費用,應采用計提方式及時入帳,如職工教育經費、養老保險金、失業金、住房公積金、壞帳準備金等應及時按比例計提列入費用。
4、盡可能地縮短成本費用的攤銷期,例如低值易耗品、待攤費用等的攤銷應選擇最短年限,以增大前幾年的費用,遞延納稅時間,達到節稅目的。
(四)銷售處理時的稅收籌劃
1、結算方式的選擇
在產品銷售活動中,為了達到促銷的目的,有多種折扣方式,不同方式下,銷售者取得的銷售額會有所不同,由此計算交納的增值稅額也有差異。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利用稅法提供的節稅空間,選用適當的方式進行稅收籌劃,以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折扣方式有:折扣銷售、銷售折扣、銷售折讓。稅法對折扣方式的銷售進行了嚴格界定。關于折扣銷售:折扣銷售的折扣是在實現銷售時同時發生的,因此,稅法規定,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余額作為銷售額計算增值稅;如果將折扣額另開發票,不論其在財務上如何處理,均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折扣額。關于銷售折扣:由于銷售折扣發生在銷貨之后,是一種融資性質的理財費用,銷售折扣不得從銷售額中扣除,企業在確定銷售額時應把折扣銷售和銷售折扣嚴格區分開。關于銷售折讓:銷售折讓也是在貨物銷售后發生的,但其實質是銷售額的減少,銷售折讓可以折讓后的貨款為銷售額。從企業稅收負擔考慮,折扣銷售方式優于銷售折扣方式,如果企業面對的是一個信譽良好的客戶,貨款回收風險較小,可通過修改合同,將銷售折扣方式轉換為折扣銷售方式。
2、混合銷售的處理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由于經營手段和銷售方式的多元化,常常會出現,一項銷售行為既涉及增值稅應稅貨物又涉及非應稅勞務。即混合銷售行為?;旌箱N售行為的納稅籌劃,首先要看納稅人是增值稅納稅人還是營業稅納稅人,再通過混合銷售稅負平衡點增值率或稅負平衡點的計算,來分析企業是繳納增值稅還是繳納營業稅合算。這種選擇方式主要是通過考慮是否將混合銷售中的應稅勞務項目進行獨立分立出來,達到選擇納稅方案,并降低稅負的目的。
3、視同銷售與不予抵扣的處理
在新經濟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的發展,市場競爭的激化和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企業經營將被推向新的環境中。銷售額上升,利潤額下降;成本提高,效益降低;風險增多,保險系數減少;經營難度加大,成功率變小。由于經濟全球化,局部競爭的市場變成全球范圍的經營場所,各國的企業都將被逼上同一個擂臺,互爭高低。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總趨勢。在這種嚴酷的經營環境中,形成了企業經營的新特點。
第一,著眼于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研制,熱衷于時尚、獨特、新奇、酷式、魅力產品的開發,追求短周期、高頻度、見效快的產品價值,注重品牌效應和企業誠信度。比如第一批手機新產品的問世時的價格,與現在手機的價格要相差幾倍,甚至十幾倍。這種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是企業出奇制勝的法寶,而通用產品,價值和利潤卻都有限。前幾年曾在日本興起的電子貓“熱”,屬奇特、新穎產品,給企業帶來了可觀的效益。德國的奔馳車,法國的“皮爾·卡丹”服裝,美國的麥當勞,意大利的比薩餅,中國的茅臺酒等都受益于品牌效應。西門子、摩托羅拉、菲利浦、索尼、海爾等均因為企業的知名度和誠信度而使自己的產品暢銷全世界。
第二,通過規模經營,降低成本,加強市場競爭力。企業如果具有—定規模,就可采取批量定貨、批量生產、批量運輸、批量銷售的辦法大幅度降低費用,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會因此而加強。超級市場、連鎖商店、便利店等之所以有競爭力,其中,規模經營是重要原因之一??鐕瘓F公司、大型生產企業是依靠規模經營維持自己的市場地位。最近幾年世界性的知名大企業的合并浪潮,也是出于這種考慮。重組巨型企業的目的是規模經營,產生規模效益,這種傾向會越來越明顯。
第三,充分發揮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施功能整合?,F代企業早已拋棄過去那種自成體系、封閉經營、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做法,注重結盟、聯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每個企業只有在自身專長和“拿手”的方面狠下功夫,精益求精,使有限的技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拿手”永遠處于領先地位,從而保持永恒的競爭力。這也是今后企業經營戰略特點的重要方面。
第四,服務第一,用戶至上。新時代的企業經營方針之一,是“服務第一,用戶至上”。用戶打一個電話,用計算機發一個指令或發一份傳真,企業就立即上門,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務,中途用戶可以查尋、追蹤;在時間方面極力提高速度,為用戶爭取時間。因為在信息化時代,競爭異常激烈,企業都在打“時間差”,強調時間效益,要求快節奏,因此既保持質量,又保持速度的服務,也將是新世紀企業經營的新特點。
第五,信息代替實際操作,減少浪費,節約時間和費用,實現事物的無縫對接。21世紀,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人們越來越嘗到了信息的甜頭。如果實現信息的有效組合,會使這個世界發生“質”的變化,在物流環節中,我們真的可以做到“零庫存”,取消倉庫,只用自動分類、分揀系統就能保證及時供貨。那樣會大大縮短流通時間,節約倉儲費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企業及時捕捉信息,可以最早選擇商機,最先搶占市場,最快組織隊伍,從而實現供應鏈的無縫對接和整合。這些都將是新時代里企業經營的新特點。
第六,強化國民意識,注重環保責任。新時代的新型企業,不僅需要準確進行市場定位,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準,加強人才培養,嚴格成本控制,保持企業盈利,而且需要不斷增強國民意識,履行環保責任。企業生產的產品,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必須保持無噪音、無公害,不給周圍居民造成妨礙和影響。企業不僅要考慮賺錢,也要從為國民創造福利和美化環境的目的出發,盡量為人類社會做貢獻。國外許多知名企業都采取出資在本地區建公園綠地、街心廣場、兒童樂園或向學校損款等方式,努力與周圍居民融為一體,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取得當地居民的信任和好感。這也是一種企業經營之道和時代風尚。
第七,在現代物流上狠下功夫,挖掘“第三利潤”。在新的經濟發展的階段,企業在生產和銷售領域大都已接近極限、很難找到新的發展空間,于是紛紛把目光轉向物流這一塊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力爭在這里尋求出路,創造剩余價值。這種趨勢在21世紀將愈發明朗化。
二、準確把握企業的基本經營思路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出現了大量的現代化新型企業,這些企業善于將國外先進的企業經營管理經驗與國內實際結合,緊跟時代步伐,隨時調整企業結構、產品方向。使小國人飲佩,令外國人驚嘆。然而,有些企業仍然殘存計劃經濟時期的傳統意識,留戀政策傾斜、壟斷地位、特殊照顧等,他們至今還遠遠不適應市場經濟環境和做法,顯露出與新經濟時代的不協調。也有些企業,不把真功夫下在企業自身改造和管理上,總想找路子、鉆空子,偷機取巧,一夜暴發、或搞虛假合資、“包裝”上市,蒙蔽伙伴,哄騙股民。還有些企業造假、摻假、賣假,走私、販私、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什么辦法都想,什么手段都使,就是不上正路。我們應該認識到,在新時代、新經濟社會里,邪的、歪的終歸走不通,更不會長遠,企業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靠降低成本等辦法維持生存,求得發展,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三、物流是當今時代企業發展的新天地
1.當今時代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進入21世紀后,企業的經營環境將顯露出以下特點:一是經濟全球化特點愈發突出。2001年發生“9·11”事件后,美國經濟衰退,不少國家的經濟受到影響,因為這些國家對美國依賴性過強。我國的商品出口貿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這是因為經濟全球化,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貿易關系、生產關系、金融關系、流通關系、資產關系逐步融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彼此連動。貿易壁壘被打破,關稅趨于一致,游戲規則相同,外資企業,跨國公司逐漸自由進出,各國企業共同利用同一個平臺,誰都不特殊,誰也沒有保護,就看各家的真本事。二是世界性的買方市場愈發突出。由于科技進步,生產現代化和經濟發展的結果,商品越來越豐富,銷售越來越困難,市場飽和或超飽和現象越來越普遍,使世界性的買方市場矛盾愈發突出。三是世界經濟在新形勢下大調整、大改組。在國際政局長期基本穩定,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競爭日益尖銳的今天,歐美和日本等工業強國的經濟出現同時衰退現象,必將促使這些經濟大國重新審視世界經濟環境,這些國家的跨國公司、大型企業也會隨之重新調整經營戰略,進行供應鏈重組,瞄準國際市場,發起新一輪的攻勢。世界經濟結構和格局也將會因此而發生巨大變化。四是世界發達國家的經濟已經進入了“物流”發展階段??v觀歐美、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可以說、已從重視生產轉為重視銷售,又由重視銷售轉向重視物流。特別是電子商務興起后,商品的交易活動可以通過現代化的手段來完成。然而,科學再發達,電子商務再好,商品也不可能像電子信號那樣,瞬間飛至身邊。沒有運輸、保管、裝卸、包裝等物流過程,照樣達不到目的。
現代物流企業是指以現代物流理念為指導,采用現代物流的組織方式和現代物流技術,為客戶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F代物流企業在經營理念、運作模式、服務內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術、企業制度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以反應快速化、服務系列化、作業規范化、目標系統化、手段現代化、組織網絡化的顯著特征區別于傳統物流企業。
現代物流企業的經營模式是物流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應用物流功能要素進行生產經營并獲得收益的業務運作方式。經營模式是企業盈利的基礎,只有具備了一個成功的經營模式,企業才可能獲得盈利。物流經營模式是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物流企業經營模式的研究,對于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尋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物流企業經營現狀
隨著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物流市場出現了多種類型的物流企業,傳統運輸、倉儲、貨代企業開始向物流領域拓展,新興物流企業大量涌現。國外物流企業也看好中國的物流市場,加快在中國市場的拓展速度。物流業形成了多種類型物流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但與物流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物流業仍處在發展初期,物流企業發展還很不成熟,主要體現在現代物流理念淡薄,經營觀念落后,缺乏現代物流服務模式的開拓創新。
據有關機構統計,近年來,我國新增物流企業的數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長,目前全國已有70萬家與物流有關的企業和機構,但從網絡、功能、管理、服務、業績等方面綜合評估,真正實力超群的,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卻寥寥無幾。據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和美智管理顧問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規模較小,在調查的50多家企業中沒有一家擁有超過2%的市場份額。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國的物流企業的功能單一,增值服務薄弱,缺乏滿足客戶的個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F代物流的本質是服務,物流企業的目標就是要滿足貨主企業向其客戶提供物流服務的需要,因此無論是在服務能力上,還是在服務質量上都要以貨主滿意為目標。隨著工商企業物流理念的成熟,他們在要求提供運輸、倉儲等一般外,還希望物流企業提供物流網絡設計、庫存管理、訂貨管理、流通加工、定單處理、信息服務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務。然而,國內只有極少數企業可以提供此類物流增值服務。調查數據表明,國內第三方物流企業收益的85%來自基礎,諸如運輸管理和倉儲管理等,增值服務及物流信息服務等的收益只占15%。
從表面上看,物流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服務內容單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過進一步分析不難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物流企業缺乏對現代物流深層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適合客戶需要的經營模式。
二、先進物流企業的經營模式分析
以中遠物流、中外運物流、招商局物流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先進物流企業,積極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和應對國外企業的沖擊,結合自身優勢,在開展現代物流服務的過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經營模式。筆者走訪調研了數十家先進的物流企業,掌握大量企業經營運作方面的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八種具有借鑒意義的模式。
1.物流服務延伸模式
所謂物流服務延伸模式,是指在現有物流服務的基礎上,通過向兩端延伸,向客戶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務,從而提高物流服務的附加價值,滿足客戶高層次物流需求的經營模式。如,倉儲企業利用掌握的貨源,通過購買部分車輛或者整合社會車輛從事配送服務;運輸企業在完成貨物的線路運輸之后,根據客戶的要求從事貨物的臨時保管和配送。這種模式對于從事單一功能物流服務的傳統物流企業來說,不僅可以拓展物流服務的范圍,而且達到提高物流服務層次的目的。
2.行業物流服務模式
行業物流服務模式是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和專業化的經營管理方式,在擁有豐富目標行業經驗和對客戶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礎上,在某一行業領域內,提供全程或部分專業化物流服務的模式。這種經營模式主要特點是將物流服務的對象分為幾個特定的行業領域,然后對這個行業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掌握該行業的物流運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專業服務。行業物流服務模式集企業的經營理念、業務、管理、人才、資金等各方面優勢于一體,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集中體現。
商業運作方式決定著物流服務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標行業或項目的具體特征,才能提供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實際上,行業物流服務模式體現了細分物流市場的特征。物流企業必須不斷研究目標市場行業的物流特點和發展趨勢,成為這些行業的物流服務專家。在全球,也只有極少數企業能進行所有種類物流服務的現代物流企業。絕大多數物流企業都可采用目標集聚戰略,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各有側重地展開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務。
在國內,行業物流服務是近年來我國物流市場發展的一個趨勢,服裝、家電、醫藥、書籍、日用品、汽車、電子產品等行業或領域紛紛釋放物流需求,極大的豐富了物流市場。
3.項目物流服務模式
項目物流是指為具體的項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務的模式。這類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國一些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綜合性的展會、運動會中,如三峽水電站、秦山核電站、國家體育館等基建項目以及奧運會、展覽會等大宗商品的運輸物流服務,實施這種模式的物流企業必須具備豐富的物流運作經驗和強大的企業實力。“中外運物流”在項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績,長期以來,中外運在國內外建設起完善的業務經營網絡,在為國內各大外貿公司提供全面運輸管理服務的同時,為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生產物資實行國際多式聯運,同時為我國大型國際展覽會、博覽會和運動會承擔物品運輸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
4.定制式物流服務模式
定制物流服務是指將物流服務具體到某個客戶,為該客戶提供從原材料采購到產成品銷售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全程物流服務模式,涉及到儲存、運輸、加工、包裝、配送、咨詢等全部業務,甚至還包括訂單管理、庫存管理、供應商協調等在內的其他服務?,F代物流服務強調與客戶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采用定制式服務模式不僅能保證物流企業有穩定的業務,而且能節省企業的運作成本。物流企業可以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為其確定最合適的物流運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務。
北京星網物流中心是由“金鷹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資公司)專門為諾基亞公司興建的物流設施,它坐落在諾基亞星網工業園內,將園區內諾基亞的區域供應商和制造廠商緊密的連接在一起,通過“金鷹公司”提供的無縫隙供應鏈解決方案,降低整個園區內企業的供應鏈成本,實現低成本運營目標。
5.物流咨詢服務模式
物流咨詢服務模式是指利用專業人才優勢,深入到企業內部,為其提供市場調查分析,物流系統規劃、成本控制、企業流程再造等相關服務的經營模式。企業在為客戶提供物流咨詢服務的同時,幫助企業整合業務流程與供應鏈上下游關系,進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決方案。企業通過物流咨詢帶動其他物流服務的銷售,區別于一般倉儲、運輸企業的簡單化服務,有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在具體的業務運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戶經理負責制來實施物流咨詢服務。大客戶經理要針對每個客戶的不同特點,成立獨立的項目組,組織行業專家、大客戶代表、作業管理部門、項目經理等人員,從始至終負責整個項目的銷售、方案設計與服務實施,保證項目的實施效果,提高客戶滿意度。實踐證明,這種站在客戶角度考慮問題,與客戶結成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業務運作模式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6.物流管理輸出模式
物流管理輸出模式是指物流企業在拓展國內企業市場時,強調自己為客戶企業提供物流管理與運作的技術指導,由物流企業接管客戶企業的物流設施或者成立合資公司承擔物流具體運作任務的服務模式。采用管理輸出方式時,可有效減少客戶企業內部物流運作與管理人員的抵制,使雙方更好的開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輸出模式時,可以利用客戶企業原有設備、網絡和人員,大幅減少投資,并迅速獲取運作能力,加快相應市場需求的速度。在運作時,可以有兩種方式
(1)系統接管客戶物流資產:如果客戶在某地區已有車輛、設施、員工等物流資產,而物流企業在該地區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統,則可以全盤買進客戶的物流資產,接管并擁有客戶的物流系統甚至接受客戶的員工。接管后,物流系統可以在為該客戶服務的同時為其它客戶服務,通過資源共享以改進利用率并分擔管理成本。
(2)與客戶合資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業與客戶共建合資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戶保留物流設施的部分產權,并在物流作業中保持參與,以加強對物流過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專業物流公司的資本和技能,使物流企業在物流服務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團與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輸出模式的一個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團通過對青啤發展現狀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結合青啤自身擁有大量物流設施、設備與人員的實際情況,提出與青啤成立合資物流公司,購買或租賃青啤原有物流設施、設備,并接收青啤原有運作和管理人員。這種模式確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夠將其較為先進的現代物流理念、員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漸進地、完整地灌輸到合資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資公司開始運作的三周時間內,青啤原有車輛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僅公路運輸就將為青啤節省物流成本近700萬元。
7.物流連鎖經營模式
物流連鎖經營是指特許者將自己所擁有的商標(包括服務商標)、商號、產品、專利和專有技術、經營方式等以特許經營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許者使用;被特許者按合同的規定,在特許者統一的業務模式下從事經營活動,并向特許者支付相應費用的物流經營形式。物流連鎖經營借鑒了成功的商業模式,可以迅速的擴大企業規模,實現匯集資金、人才、客戶資源的目標,同時在連鎖企業內部,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統,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資源,用以支持管理和業務操作,為客戶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務。
錦程國際物流集團從2000年開始物流連鎖經營的嘗試,將商業中加盟連鎖的經營理念引入到物流業,創造出了以現代網絡技術為支持,以加盟連鎖的形式進行物理網絡擴張的經營模式,使公司迅速匯集了資金、人才和客戶資源,擴大了企業規模。
8.物流戰略聯盟模式
物流聯盟模式是指物流企業為了達到比單獨從事物流服務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間形成互相信任、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關系的經營模式。國內物流企業,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的自身力量薄弱,難以與大型跨國物流企業競爭,因此,中小型物流企業的發展方向是相互之間的橫向或縱向聯盟。這種自發的資源整合方式,經過有效的重組聯合,依靠各自的優勢,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一種合力和核心競爭力。同時在企業規模和信息化建設兩個方面進行提高,形成規模優勢和信息網絡化,實現供應鏈全過程的有機結合,從而使企業在物流服務領域實現質的突破,形成一個高層次、完善的物流網絡體系。在戰略聯盟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將附加價值低的功能虛擬化。虛擬經營能夠在組織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實現企業的精簡高效,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
廣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業戰略聯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優秀的專線運輸公司資產重組后建立的現代化物流企業,在全國擁有376個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統,推出了京廣物流帶、廣滬物流帶、廣渝物流帶等服務區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發展過程中創造的一種新模式,為中小型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借鑒。
三、對物流企業經營模式的幾點思考
1.經營模式是物流企業成功的關鍵
在物流市場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市場以后,進入物流行業的企業數量逐年增多,行業內部的競爭日趨激烈,而且競爭已經由單純的價格競爭開始走向服務質量和服務層次的競爭。此外,我國加入WTO以后,已經陸續開放了部分物流市場,一些跨國物流企業,如馬士基、UPS等相繼進入中國,國內的物流企業面臨著來自跨國物流公司和國外物流資本的挑戰。今后的五至十年,將是我國物流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物流行業將重新洗牌。通過企業之間的競爭將導致相當一部分企業由于缺乏創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經得起市場考驗的企業則會打牢市場根基,確立自身在市場中的地位。通過企業整合、重組,將會在各個地區產生若干家大型的現代物流企業。其中,有的將會成為具有全國性物流網絡,能夠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前面所述的幾種經營模式,便是那些具備勇于開拓創新精神和敏銳市場洞察力的企業成功經驗的總結。這說明,經營模式已經成為影響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經營模式是企業獲得盈利的基礎,同時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傳統儲運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目標就是尋求一種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適合于企業的經營模式,傳統儲運企業才真正完成了轉變。
2.經營模式是現代物流服務理念的體現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顧客需求呈現多樣化和復雜化的趨勢,企業對于物流服務的準時性、及時性、全面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物流企業針對客戶的經營特點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因此,在提供服務時,要仔細分析客戶的需求,了解客戶的經營規律,以便提供精確的物流服務。經營模式體現了物流企業的現代物流服務理念,企業在為顧客提供物流服務的過程中,必須站在客戶的立場上思考物流合理化問題。
行業物流服務模式和項目物流服務模式將物流服務具體到每個行業或具體項目,物流服務是建立在對目標行業或項目深入研究基礎之上的,由于掌握了行業的運作特性和客戶的具體要求,因此,可以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物流連鎖經營模式和物流戰略聯盟模式體現了物流企業間橫向聯合或縱向聯合的經營思想,通過行業內部的整合,實現優勢互補。不同的經營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競爭策略和企業各自的特點,以及資源優勢。但是,無論采用哪種經營模式,目的都是為了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最大限度的滿足顧客需求。
關鍵詞:服務;服務營銷;企業競爭力
1前言
服務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不管是去醫院看病,去教堂接受宗教服務,去我們喜歡的餐館用餐,或者每天在學校學習都包含服務。什么是服務?其定義是:“包括所有產出為非有形產品或構建品的全部經濟活動,通常在生產時被消費,并以便捷、愉悅、省時、舒適或健康的形式提供附加值,這正是其第1購買者必要的關注所在”。越來越多的所謂工業化國家正在發現它們大部分的國民生產總值都是由它們的服務行業所制造的。以美國為例,1999年,美國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80%,所創造的價值至少占全國總產值的78%,幾乎所有的工作數量的絕對增量和工作信息中增長最快的都在服務業。另外,盡管美國的商品貿易仍為赤字,但在2000年卻有810億美元的服務貿易順差。同時,傳統的商品生產者,像汽車、電腦和許多其他商品的制造商現在正在轉向他們業務范圍的服務方面,在市場上建立差異化優勢,同時也為公司開辟新的收入來源。從本質上講,那些習慣于依靠營銷實體商品競爭的公司現在正在把它們的競爭焦點轉向為顧客提供無法匹敵的、舉世無雙的顧客服務上,通過服務營銷來提高企業競爭力。本文通過理論和典型案例論述了服務營銷的概念和興起原因、服務營銷的特點,實施服務營銷對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意義以及企業如何開展服務營銷來增強競爭力。
2服務營銷的概述
2.1服務營銷的概念
服務營銷是企業在充分認識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為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在營銷過程中所采取的1系列活動。它起因于企業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刻認識,是企業市場營銷觀的質的飛躍。服務營銷是企業營銷管理深化的內在要求,也是企業在新的市場形勢下競爭優勢的新要素。
2.2服務營銷的興起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服務業迎來了1個嶄新的時代----“全球服務時代”。審視我國國內市場,供不應求已經成為歷史,微利競爭日趨激烈,消費者正在全方位的確定。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如何牢牢地把握住顧客,使顧客成為企業產品忠誠的消費者,是企業現代市場經濟能否生存的重要因素。而以往的市場營銷策略已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環境的變化,因此,企業需要營銷創新,服務營銷成為主導方向。
2.3服務營銷的特征
與實物產品比較,服務產品具有不可感知性,不可分離性,差異性,不可儲存性,所有權的不可轉讓性等特征,服務產品的特征決定了企業服務營銷具有以下不同于實物產品營銷的種種特點。
2.3.1服務營銷的不可感知性或稱無形性
服務營銷以提供無形服務為目標。因為服務是1種活動或利益,而不是實物,所以我們不能像感覺有形商品那樣來看到、感覺或觸摸到服務。[1]例如,醫療保健服務是由提供者針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的行為(如手術,診斷,檢查,治療),盡管患者可以看到或接觸到服務的某些有形部分(如設備,醫院病房),但實際上,即使1項診斷或手術已經完成,顧客很難描述或評估診斷、檢查、治療的過程和效果,消費者對服務營銷的效果,往往是通過服務質量的實物線索,如地點、人員、設備、溝通工具、價格等來評判,無形性顯示了對服務營銷的挑戰:不僅服務營銷的難度增加,而且對營銷組織者有關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2服務營銷的異質性
由于服務基本上是由人表現出來的1系列行為,那么就沒有兩種服務會完全1致。員工所提供的服務通常是顧客眼中的服務,而且人們的行為可能每天甚至每小時都會有區別。另外,由于沒有兩個顧客會完全1樣,每位顧客都會有獨特的需求,或者以1個獨特的方式來體驗服務,因而會產生異質性。[2]所以不可能存在兩種完全1致的服務。例如,在同1天,1位稅務會計師可能向兩個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這取決于客戶的個人需要,個性以及會計師在會見客戶時,他的精力是否充沛等因素的不同,從而造成向顧客提供的服務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