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21:17
序論:在您撰寫消費社會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作者:梁小莉 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商業健身消費作為一種即時的體驗消費,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需要與教練、會籍顧問、其他消費者等進行社會交往。因此,商業健身消費不僅具有經濟屬性,而且具有社會屬性,無疑是一種社會活動。消費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社會現象和過程的消費[7],為此有必要從消費社會學的視角對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進行深入研究。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研究的意義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研究的意義主要凸顯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理論意義。傳統上,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經濟學的視角,消費社會學的視角則有助于了解影響商業健身消費的社會學因素、認識商業健身消費的社會學特征和社會功能,能夠更加深入地挖掘商業健身消費的本質,從而不斷豐富體育消費的理論體系,并有利于拓寬體育社會學的研究視域,進而有助于促進體育社會學學科建設。其二是應用價值。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的研究能夠從消費社會學的視角為刺激商業健身消費、促進商業健身俱樂部健康發展提供一系列對策建議,如社會階層結構的視角、消費觀念的視角、參照群體的視角等等,這些研究成果同時對于提高體育消費整體水平亦有借鑒價值。
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研究的主要議題
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消費者在商業健身消費方面應該存在一定的差異,家庭類型。不同類型的家庭如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單親家庭、空巢家庭等對消費者的商業健身消費應該具有一定的影響。社會互動。社會互動影響了具體的消費需要,表現為“跟潮效應”、“認同效應”、“示范效應”,同時還影響到抽象消費需要的層次,表現為“反叛效應”和“攀比效應”[7]。社會互動同樣會影響到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的健身消費。社會階層。隨著社會階層結構的不斷變遷,當代中國社會可以劃分為十大社會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業員工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8]。由于各社會階層消費者在資源占有上存在著差異,必然會導致商業健身消費的差別。第五,社會資本。布迪厄認為:“社會資本是實際或者潛在資源的集合,這些資源與由相互默認或承認的關系所組成的持久網絡有關,而且這些關系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認的、而且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9]。社會資本的主要內容包括信任、社會網絡、規范[10]。社會資本不僅對個人,而且對組織、社區等的發展都具有較大程度的影響,勢必也會影響到消費者的健身消費。第六,價值觀念。不同的價值觀念如“消費理性主義、禁欲主義、利他主義、利己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7]等都會影響到人們的消費行為,消費者的健身消費也不例外。消費者健身消費的社會學特征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健身消費的社會學特征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關系消費?!瓣P系消費”(consumptionofrelations)是法國社會學家波德里亞(Baudrillard,2001:25)所提出的一個概念[11]。關系消費其實就是人們為了建立和維持社會關系而進行的消費行為。在注重關系的當代中國社會,關系消費現象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過于請客送禮。商業健身消費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關系消費的特征。筆者曾對中高檔商業健身俱樂部的消費者做過訪談,發現有的消費者將商業健身俱樂部作為建立商業伙伴關系的平臺,有的將其作為維持、鞏固客戶關系、朋友關系的一個手段,而健身消費的本體功能在某種程度上被部分消費者邊緣化了。第二,中上階層消費文化。消費不純粹是滿足生存的生理性和物質性活動,它同時也是一種符號活動、交流活動和表現活動[7]。商業健身消費屬于較高層次的享受型和發展型消費,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商業健身消費表達的是一種健康、時尚、尊貴的中上階層消費文化,象征著一種高品位的生活方式,顯示了消費者具有較富足的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從消費主體來看,商業健身消費與一般的大眾消費存在明顯的區別。第三,消費分層。由于各社會階層資源占有的不同,導致消費觀念、消費水平均存在差異,消費分層現象客觀存在,商業健身消費亦存在分層現象。筆者曾對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調查發現,有的動輒花費數萬元購買私教卡(聘請私人教練)、有的辦理金卡、銀卡,而有的則僅僅辦理一張普通會員卡,還有的只是購買季卡或月卡。在商業健身消費方面,社會上層、中上層、中中層等之間,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等消費者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消費者健身消費的社會功能商業健身消費不僅具有刺激經濟增長、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經濟功能,而且具有一系列社會功能,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促進個體社會資本的增長。一方面,消費者在參與商業健身消費的過程中,通過與私人教練、會籍顧問及其他消費者進行溝通、交流與互動,有助于建立新的社會關系網絡;另一方面,一些消費者將健身消費作為一種“關系消費”,有助于鞏固和建立社會關系網絡,兩方面都有利于促進個體社會資本的不斷增長。第二,有助于促進社會流動。商業健身消費不同于其他物質文化消費,它其實是進行人力資本投資,西方經濟學家將健身消費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一種方式。一方面,商業健身消費有利于促進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另一方面,商業健身消費能夠使消費者積累更多的社會資本,從而有助于促進消費者的社會流動。第三,有助于進行社會控制?,F代社會,風險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問題日益增多,社會張力逐漸膨脹,影響到社會穩定和諧,對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方式參與對社會成員的社會控制[12]。商業健身消費可以使人們釋放壓力、愉悅身心、溝通感情,在滿足健身需要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社會控制的功能。第四,有助于促進社會整合。當代中國,社會分化現象客觀存在,對社會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社會整合即促進社會各系統之間關系的協調,使社會成為一個和諧的有機體,其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至關重要。商業健身消費能夠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使人際關系更加融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社會整合度。消費社會學視角下促進商業健身消費的對策如果從消費社會學的視角研究促進商業健身消費的對策,至少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第一,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形成。當代中國的社會階層結構尚不太合理,底層太大而中上層太小,尤其是中產階層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距離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尚有較大的差距。這種社會階層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為較高層次的健身消費,因為商業健身消費屬于中上階層消費文化,需要一定的經濟和文化資源作為基礎。為此,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形成是促進商業健身消費的重要條件,如何完善社會階層結構需要學術界深入研究。第二,挖掘中產階層健身消費潛力。在西方國家,龐大的中產階層是健身消費的主體,而且引領著消費潮流,在促進健身消費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學者對上海市的研究表明,龐大的社會“中間階層”的預期體育消費投入不足[13],這應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如何努力挖掘中產階層健身消費潛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第三,制定分層營銷策略。不同社會階層消費者有不同的消費偏好、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為此,商業健身俱樂部在制定營銷策略時要充分考慮社會階層的因素,根據不同社會階層的消費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營銷策略。第四,倡導科學的商業健身消費觀念。消費觀念對消費者行為有重要的引導作用,不合理、不科學的觀念將會直接抑制人們的商業健身消費。有必要建立并倡導科學的商業健身消費觀念,使人們認識到商業健身消費不僅是單純的經濟投入,而且是一種人力資本及社會資本投資方式。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課題。第五,發揮參照群體的作用。作為一個社會人總是處于頻繁的社會互動之中,每個人身邊都有許許多多的群體,人們的消費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周邊參照群體的影響。因此,如何有效發揮參照群體在促進商業健身消費方面的作用同樣值得深入研究。
大學生的消費是社會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現代社會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流行時尚的影響下,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往往產生彼此間的相互影響,并形成特有的群體消費心理特征。本文試圖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的分析,提出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教育,以使大學生形成科學的消費觀念。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消費心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與以前相比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們已成為引導消費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情感與符號之間——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
據美國市場營銷學會(AMA)的定義:消費者行為是“感情、認知、行為以及環境因素之間的動態互動過程,是人類履行生活中交換職能的行為基礎”。[1]在大學校園里情感豐富的學子們的消費行為必然有其諸多的表現:
(一)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費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階層,其消費行為體現出追求新潮、時尚、情趣的特點,相對其他群體而言則帶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為他們不僅希望商品能夠在實用性方面滿足人的需要,還希望商品能讓人在使用和觀賞中獲得精神的愉悅與心理的滿足。一般來說,大學生更愿意購買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的商品,他們的消費行為更注重感官的滿足。他們憑著自己敏銳的感官來感知、認識世界,而人的感覺包括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同樣一件商品,只因為顏色稍有差異或包裝稍有不同,大學生消費者可能一眼看中,進而購買,也可能一瞥過后,再不理會。換言之,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更多的是感性認識,當外面的某個事物被他們感知并激發起他們的情感時,他們會如醉如癡地緊緊追隨。因此,他們的消費行為更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更容易跟著感覺走。其次,大學生的自主獨立性逐漸增強,依附和從眾心理不斷減低。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大學生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情感和直覺因素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當情感和理智相撞擊時,一般偏重于情感,容易感情用事。同時,大學生在消費中的情感“兩極性”心理也非常明顯,肯定與否定都比較明確,強度也比較大。某種商品只要符合個人需要和興趣,引起肯定的情感,便會形成對商品的偏愛和追求之心;反之,就會產生一種否定和抵觸的情感,對商品厭惡、拒絕。
(二)無法抗拒的符號消費
法國的社會學家讓·波德里亞認為,商品除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以外,還具有另外一種價值屬性,那就是符號價值。一件商品,它所具有的彰顯社會等級和進行社會區分的功能就是它的符號價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夠體現消費者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聲望,越是能夠將消費者與其他人區別開來,它的符號價值也就越高。這種“重視商品所傳達的社會和個人信息的消費行為,就叫做符號消費”。[2]于是,人們選擇和消費的產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現、體現個性的工具,成為社會群體文化的符號象征,成了人與人之間相互認同獲取分的標記。因此,符號消費又可以劃分為兩種符號表現形式:一是“趨同”,二是“示異”。所謂“趨同”,就是借助消費來表現與自己所認同的某個社會層或小團體的相同、一致和統一。表現為消費者看到別人購買某種物品時,這一物品自己并不需要,但也隨大流去購買?!百徺I”的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保持與社會群體的所謂一致性。同學穿耐克鞋,我也要穿耐克鞋,別人有斯沃奇表,我也要戴斯沃奇表。趨同性的時尚消費讓大學生獲得了一種“群體成員感”,就如同獲得了邁入“時髦社會圈”的入場券,從而擺脫了“落伍”的詬病。所謂“示異”,就是借消費顯示自己與別人的差異和不同。你用傳呼機的時候,我已用上了手機;你剛用上3000元的手機,我卻早已用上5000元的甚至1萬元的,以此來顯示我的與眾不同。
(三)“行不由衷”的形象消費
“消費者在現代社會中代表著什么?什么都不代表。他能成為什么?一切,或者幾乎是一切。因為他孤獨地處在上百萬孤獨者身邊,他受到一切利益的擺布?!盵3]
今天的莘莘學子們已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儒生,他們追求新穎,需求多樣,引領消費時尚;他們活潑感性,率性而為,消費卻不免沖動。在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里,在表現自我,彰顯個性的今天,他們比任何一個群體,比過去的任何一個時候更重視、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為此不惜代價。護膚品、美白祛斑用品、修眉、潔牙、豐乳用品、美體保健用品、減肥用品等等方面的消費,在她們眼中已是司空見慣了。一些人甚至不惜昂貴代價來實現“人造美女”“人造帥哥”夢。正如吉登斯所說的:“我們的身體越來越成為自我審視、反思、規劃和改造的對象”。此外,我們還應該看到,人力資源的過剩和就業壓力的加大,也是大學生們重視形象消費的原因之一。在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一些用人企業和單位采取“年齡歧視”和“相貌歧視”的用人政策。例如,在許多公司和單位的招聘廣告中,公開宣布不招35歲以上的應聘者,有的連身高和長相也有苛刻的、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限制。于是,為了延緩衰老、掩蓋形象缺點、增加形象魅力,身在象牙塔和即將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們不得不重視形象消費。
二、躁動的需求——消費行為的心理成因
現在的大學生年齡大都在20歲左右,不少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生活在較舒適的環境、條件下,心理應變及承受能力都較差,外界的變化會對其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大學生消費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下進行的。
(一)消費心理、消費行為與大學生
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心理活動是指消費者在購買行為全過程中發生的系列心理活動,它是消費者對客觀消費對象與其自身主觀消費需求的綜合反應,[4]是消費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人的心理是非常復雜的,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情感、意志等等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是影響或決定消費者行為的關鍵因素,但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地發揮作用,它們之間實際上存在一種交互作用的關系,其中任何一種因素的變化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變化,任何一個因素也同時被其他因素影響或決定。消費行為就是這些因素之間交互作用的過程。在某一時點上,又可以看作是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比如消費者的某種感情反應狀態(如生氣或驚喜),某種認知反應狀態(如對某個品牌的認知度或評價),某種行為反應(如對某種品牌的消費),都是上述因素之間交互作用的結果。而且這些因素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其中任何一個關鍵因素的變化都可能導致整個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也就是說,不同的消費者個體或群體,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產品或服務,都可能產生不同的消費行為。雖然消費者消費心理(消費的決策過程)是未知的,但消費者外現的消費行為不僅反映了外部環境對其消費行為的影響,而且反映了對購買決策起決定作用的自身特點,如文化教養、心理素質等。大學生所受教育的經歷和所處的特殊的校園環境,使得他們成為社會上一個比較特殊的消費群體,產生了與其他消費者不同的消費需求,具有比較特殊的消費心理,外現為不同的消費行為。
(二)心理特征指引下的獨特消費心理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青年時期,這一階段的消費心理又有其自身的心理發展特征和發展規律。在青年期,隨著身體的發育,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感知能力、對環境的認識和適應能力均獲得了較大發展,個性基本形成。與這些心理發展狀況相適應,青年大學生的消費心理也獨具特點:由于自身廣博的知識面,因而在消費時追求知識性;由于對新鮮事物的熱衷,在消費時會追求時尚性、潮流化,強調美觀大方;由于個性強烈,在消費時會情緒行動,即興即買,沖動性購買往往多于計劃性購買;由于富有創造性,也會在消費時注重個性,追求與眾不同。
雖然大學生經濟尚未獨立,但他們已具有獨立的購買能力,在購物時自身意志力較差,只要兜里有錢就會迫不及待地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些特點反映在消費心理和購買行為上,就是:1、追求新奇。大學生雖身在校園,卻有很多的社會接觸、社會實踐時間,有了一定的社會能力,也能自主的對一些事情進行決策,同時又沒有中學生高考的壓力,沒有成年人較重的工作、社會、家庭壓力,真正可以放開束縛隨心所欲的進行一些消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新奇的產品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有些學生達到了不奇不要,無奇不買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異商品的階段。2、強調“美感”。即要求商品的美學價值能與自己的審美觀點相一致。但大學生所講的美感與傳統美學所講的美感并不完全一致。在他們的眼中,也許殘缺是美的,不對稱也可以使美的……只要“我”覺得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選“它”沒有理由。3、追逐時尚。生理與心理的漸趨成熟使得大學生開始追逐成年人的社會游戲,而時尚活動莫過于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時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廣泛關注,又正好契合大學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時尚,不僅是各種不同類型社會成員的消費特征,也同樣符合大學生的心理需求。
三、個性與文明——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
在大學生消費問題上,我們已不能再像從前一樣,用簡單的對或錯來作為評價標準,更無法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以期達到抑制大學生的個性消費。我們應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教育,這樣才能使大學生自覺自愿地做到科學適度消費。
第一,發展個性消費
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個性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因為個性的不同,所以不同的消費者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消費行為也迥然不同。更何況是處于彰顯個性時期的大學生們。美國社會學家戴慧思認為:“高速的商業化進程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余地,提高了物質生活水平,而且打破了國家對社會生活的壟斷?!盵5]在倡導以人為本的今天,對大學生的消費,也應以學生為本,遵循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發展特征,尊重大學生的個性選擇,因此,我們不宜壓抑大學生的正常消費,相反,在購買力允許的前提下,我們應該發展其個性消費。
第二,消除不良消費
消費所追求的內心滿足是永無止境的。正如叔本華所說的:“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盵6]一種欲望滿足了,又會生出新的欲望,如此層出不窮,永無終止??捎行┐髮W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滿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顧目前個人和家庭的經濟承擔能力去趕時髦、追新潮,這不僅會助長講名牌、好攀比、愛虛榮等不健康的消費觀念,而且還會出現過度消費的情況,帶來不必要的浪費。在消費過程中,大學生們往往從感情、心情出發,喜怒哀樂都能成為他們消費的理由。他們往往有消費的沖動卻缺乏消費的理性,他們有著消費的隨意卻缺乏消費的算計。因此,應該在大學生中倡導一種文明行為,加強自身修養,抵制畸形消費,消除不良消費。
第三,提倡適度消費
適度消費是指在保證大學生的自然生理需要的基礎上,在不超出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進行的消費。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從小把孩子視為家庭生活重要的照顧對象,對自己子女的消費基本上實行滿足供應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而對于遠離家長過獨立生活的他們,基本上都沒有理財的經驗。這就造成有些學生追求高消費,盲目追求檔次、品牌,存在攀比心理,形成了一種不健康的消費方式,甚至個別學生不能體諒家庭的困難,以各樣的借口欺騙家人寄錢用于自己不必要的消費。這些不健康的現象,與學生家長對子女的嬌慣與縱容,使學生養成了亂花錢的毛病關系重大。因而,倡導適度消費,必須對大學生進行國情、校情、家情教育。學校與家長都要對學生的消費加以科學的指導,以使大學生的消費步入健康的軌道。
第四,倡導消費文明
消費文明即強調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反對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費;強調綠色消費,反對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消費行為;強調智力性、發展性消費,反對只重視娛樂性、消費性消費,提高消費結構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實現最大的消費效益等等。通過倡導消費文明,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增加知識與技能。因而,通過倡導消費文明,使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消費價值觀,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適度的、健康的消費;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費,從而正確地評價和選擇自己的消費行為。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的意義上說,消費心理、消費意向、消費意識、消費嗜好、消費行為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體現。所以,應該在大學校園里形成良好的消費輿論,幫助大學生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科學正確的消費觀。
參考文獻:
[1]甘碧群.消費者行為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5頁.
[2]王寧.消費的欲望[M].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頁.
[3][法]讓·波德里亞.消費社會[M].引合作者日報[N].1965年.
[4]施應玲.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調查及分析[N].華東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版,(4):48.
關鍵詞:大學生;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消費者社會化理論
文化消費是人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需求而在文化產品或文化服務方面進行的消費,主要囊括教育、社交娛樂、旅游觀光等領域。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尤其對于正在汲取知識、儲備能量的高校大學生而言,切實把握他們在文化消費方面的現狀,明晰他們的文化消費觀念、掌握影響他們消費行為的因素,對更好地引導其開展文化消費具有深刻的實際意義。
一、研究框架與研究假設
根據消費者社會化理論中的家庭、同伴、大眾媒體等外在變量因素對消費者進行的消費行為起著重要作用,結合大學生消費者自身性別、年級、價值觀念等內在變量,筆者提出本文研究模型(圖1)。
目前我國大學生文化消費的主要特點在于淺層化、消遣化、娛樂化,因此本研究中提出的一系列假設均圍繞影響大學生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行為進行展開。
H1:當前大學生文化消費淺層化、娛樂化傾向明顯
H2:男性大學生會更傾向于進行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
圖1:本文研究模型
H3:高年級大學生更傾向于進行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
H4:理工科學生更傾向于進行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
H5:211高校學生更傾向于進行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
H6a:與父母的溝通頻率越高,大學生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比例越高。
H6b:大學生在從事文化消費時受父母影響程度越高,他們從事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的比例越高。
H7a:大學生接觸媒體的時間與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呈負相關關系。
H7b:大學生對媒體的認可程度與與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呈負相關關系。
H8:同伴的信息作用越明顯,“90后”大學生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比例越高。
二、研究方案設計
此次研究在于分析當前我國大學生在文化消費過程中是否呈現出淺層化、消遣化傾向,同時探索主要的影響因素。對于大學生文化消費現狀,研究采用了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 ELES 模型)進行研究。
關于家庭影響變量的設置,我們采用了Viswanathan,Childers&Moore等人使用的調查問卷,選取其中部分題目,每個題目均以李克特五分法為基礎,但為了避免中國人中庸思想的作祟,選項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設置了6項,分別賦值為1-6。
對同伴影響的調查,研究則借鑒了Bearden 等人(1989)設計的“同齡人影響”問卷,從信息作用方面選取部分題目,每個題目也均以六分法衡量。
關于媒體使用時間的測量,由于當代大學生主要接觸網絡等新媒體,甚少接觸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所以在調查中僅調查每天使用網絡時間,每天使用時間分為6級,即0-0.5個小時,0.5-1個小時,1-2個小時,2-3個小時,3-4.5個小時,4.5個小時以上,分別賦值1-6。
對媒體的接受程度,借鑒了劉暉(2008)在消費社會化研究中所使用的變量,并結合文化消費的特殊性,對這些題項予以情景化,精選部分題目,以六分法來衡量。
在問卷設計完成后, 筆者以江蘇省南京市某高校的學生為對象開展了一次預調查。隨后,對此次預調查進行了初步的信度、效度及一致性的檢驗,剔除了Cronbach α值小于0.6的部分題項,并根據試調研的結果對問卷中最終題項的表達、題項排列順序等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最終的問卷調查于2013 年9月至2014年6月。我們選取了江蘇省五所不同類型高校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簡單隨機抽樣和分層抽樣相結合的辦法,發放了調查問卷。此次的問卷調查過程中,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問卷956份,回收率達95.6%。剔除因選項難以識別及審題問題造成的廢卷,實際有效問卷876份,實際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7.6%。運用SPSS統計軟件和EXCEL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處理、統計分析。
三、數據分析
表1是此次調查中的樣本人口統計變量分布情況。從這張表中,我們不難發現樣本具有以下特征:(1)男女比例、年級比例均基本持平,便于驗證相關因素對文化消費的影響;(2)從高校類型及專業類型的比例分布來看,與此次調查中總體選取的高校實際情況基本相似。
表1:樣本人口統計變量分布表
(一)大學生文化消費結構分析。根據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的相關計算公式,我們使用SPSS統計軟件求得模型參數α、β,及各類消費項目的基本需求支出PiXi和總需求支出Ei(見表2)。
經過分析我們發現當前江蘇省大學生的文化消費邊際傾向為0.394。而在三大類文化消費項目的邊際傾向中,娛樂消遣型消費最高(0.216),實用發展型消費最低(0.063);在八種具體分類中,文化耐用品消費(0.115)、旅游觀光消費(0.092)、娛樂衍生品消費(0.053)等居于前列,都基本驗證了當前大學生文化消費呈現淺層化、娛樂化的狀態。
表2:江蘇省大學生文化消費ELES模型參數估計值
當然,盡管培訓班消費及實用類書報的基本需求支出指數以41.19元和10.18元排在各類文化消費的第一與第三位,但這兩者的邊際消費傾向卻呈現出較低水平,也從另一個方面讓我們了解,當前“是否實用發展”雖然已成為大學生選擇文化消費時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學生對于實用發展型消費卻更多地存在著“必需品”的不當觀點,認為只要自身能達到一般水平就會心滿意足,不會因自身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去主動增多此類型文化消費的數量。換言之,假設H1成立。
(二)大學生個人因素的相關性檢驗。為更好地檢驗上文中提出的各項假設,此次研究將“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文化消費總額”作為被解釋變量反映大學生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情況。同時,對各項因素包含的變量取均值后進行相關性分析。
經檢驗分析,性別變量在當前大學生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中影響效果并不顯著,因此H2不成立。
年級變量在當前大學生文化消費的過程中對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影響效果也不顯著,H3也不成立??赡艿脑蛟谟谑茉L對象大多出生于90~94年間,基本具有相同的價值取向,很少受到年級不同造成的影響;同時,年級變量與其他影響變量可能存在較強相關性,從而導致年級與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間的相關性變得不是十分顯著。
另外,專業類型及高校類型與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間均存在顯著相關性,因此假設H4和H5成立。
(三)家庭因素的相關性檢驗。經分析發現,與父母溝通頻率、受父母影響程度均和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存在顯著正相關性。結合訪談調查數據,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1)與父母進行適度溝通會使大學生消費者感到被關注、被重視,這樣會使他們自身更為關注自己的未來與發展,從而會更多地選擇進行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2)當代大學生的父母大多為60后,思想較為開明,在與子女溝通時較為注重方法,所以,大學生更為愿意接受來自父母的一些指導意見。因此,假設H6a、H6b成立。
(四)媒體因素的相關性檢驗。在0.05水平下進行雙側檢
驗,媒體接觸時間變量的Pearson系數為-0.440,并呈顯著水平。因此,該變量與因變量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假設H7a成立。但根據表4.7的數據,我們也發現媒體認可程度變量與因變量間不存在顯著負關系,假設H7b不成立,甚至與原有假設相反。結合與相關受訪者的交談,原因可總結如下:(1)目前,大學生一般利用網絡媒體進行娛樂活動或休閑游戲,所以媒體接觸時間越長,越易占用大學生進行其他文化消費的時間,尤其是從事課外培訓、或閱讀課外專業書籍的時間,從而導致他們在實用發展型消費上減少投入;(2)在提出這部分模型假設時,我們預想網絡上投放的廣告大多為淺層化、娛樂化的廣告,而據部分調查者反映這一理論基礎本身就有錯誤,因此造成假設和實際檢驗出現偏差。
(五)媒體因素的相關性檢驗。經檢驗,同伴的信息效應與大學生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見表3),即大學生越傾向于接受所在群體提供的與文化消費相關的信息, 其從事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的可能性就越高。
表3:同伴及環境因素變量與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的相關性
注:*表示相關系數在0.05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四、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主要結論。當代大學生在進行文化消費時,盡管會將“實用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但在實際消費時,淺層化、娛樂化的文化消費依然占據主流。尤其在生活費充裕的情形下,“90后”大學生更加傾向于娛樂休閑型的文化消費。
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問題,研究針對影響“90后”大學生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的因素變得極為有意義。通過相關性檢驗,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
經檢驗,性別、年級變量在大學生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中影響效果并不顯著,主要原因在于樣本年齡分布過于集中在90至94年之間,樣本間年級差異本身不是特別明顯,或可能有其他強相關性變量。
專業類型、高校類型變量在大學生文化消費的過程中對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影響較為顯著,為幫助大學生形成更為理性與務實的消費觀念,提供了極具針對性的參考意見。
家庭因素與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存在顯著正相關性。父母與子女適度的溝通會使大學生消費者感到被關注、被重視,并且現代的父母思想較為開明,在與子女溝通時極為注重方法,使得大學生在選擇文化消費行為時更愿意接受來自父母的一些指導意見。
媒體接觸時間越長,越易占用大學生進行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的時間。因此,媒體接觸時間與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存在顯著負相關性。但媒體認可程度變量與因變量間則不存在顯著負關系,甚至與原有假設相反。這主要是因為,在提出這部分模型假設時,我們預想網絡上投放的廣告大多為淺層化、娛樂化的廣告,而據部分調查者反映這一理論基礎本身可能存在一定錯誤,從而造成偏差。
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觀察模仿、從眾心理不斷發生,并對消費行為產生深刻影響。同伴的信息效應與大學生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大學生越傾向于接受所在群體提供的與文化消費相關的信息,其從事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的可能性就越高。
(二)對策與建議。目前,受到外來文化沖擊,很多“90后”大學生形成了享樂、攀比的文化消費觀念,將追求享受、從事無聊庸俗的低層次文化消費作為自己主要的文化消費行為。據此,對于當代大學生自身而言,我們建議其需要樹立正確的文化消費觀念,培養勤儉節約、艱苦務實的消費習慣。同時,建議當今大學生能減少使用網絡進行游戲、娛樂的時間,而是將這些時間更多地花在與身邊同伴的交流活動中來。在這樣的交流互動中,大學生會得到足夠多的信息。
父母在子女的消費行為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適度的家庭交流與合理的引導方法,將會引導大學生選擇更為務實有益的文化消費行為。我們建議父母要積極與自己的大學生子女進行交流,對他們在文化消費中存在的困惑進行答疑解難。
對于社會方面,我們建議媒體在廣告中多進行一些實用發展型文化消費的宣傳。盡管在本次研究中,沒有直接證明媒體態度與“90后大學生實用發展型消費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但我們亦不能忽視目前各類廣告還是以娛樂休閑型文化消費及文化耐用品消費的宣傳為主。所以,媒體應注重廣告的播放內容,肩負起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 張永勝.大學生精神文化消費現狀及對策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239-240.
[2] 朱偉.大學生文化消費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2(17):115-118.
性 別:
民 族: 漢族
政治面貌: 團員
出生日期: 1985年11月
戶 口: 蘭州
婚姻狀況: 未婚
學 歷: 本科
畢業院校: 蘭州大學
畢業時間: 2008年07月
所學專業: 社會學
外語水平: 英語 (CET-4)
電腦水平: 熟練
聯系方式: 求職意向 工作類型: 全職
單位性質: 不限
期望行業: 批發、零售(商場、專賣店、百貨、超市)、紡織品業(服飾鞋帽、家紡用品、皮具)、市場、廣告、公關
期望職位: 業務拓展專員/助理、客戶服務專員/助理、市場專員/助理、市場調研與分析、業務跟單
工作地點: 杭州市
期望月薪: 2000-4000 教育經歷 [2004年9月至2008年6月] 蘭州大學社會政治類社會學專業:培養社會學理論體系、科學方法和實證研究三大領域有機結合的應用型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有:社會學概論、西方社會學原理、社會調查方法、經濟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環境社會學、網絡社會學等。就業方向:適合在企業從事人事管理、市場營銷、策劃等工作。 培訓經歷 2008/7--2008/8:在浙江錦陽人力資源發展有限公司接受人力資源相關業務的專業培訓。 工作經驗 2008/7---2008/11:在浙江錦陽人力資源發展有限公司上班,先后擔任項目部專員職務,熟悉相關業務流程,能獨立操作相關業務。 2007/6--2007/9: 畢業實習 | 組織實施了蘭州大學2004級畢業生社會學專業畢業實習項目《社會學視角下的西北地區高中生家庭陪讀現象研究》
2007/5--2007/6: 市場調研 | 策劃并組織了《蘭州大學學生收入與消費狀況調查》項目
2006/6--2006/8: 暑期實踐 | 申請策劃并具體負責實施了蘭州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計劃《西北鄉村家庭中子代夫妻關系對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 專業技能 熟悉spss社會統計分析軟件的操作
能熟練操作word.wps.ppt等專業辦公文件
熟練掌握了office.excel等專業辦公軟件 工作業績 2006/6--2006/10 申請策劃并具體負責實施了蘭州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計劃《西北鄉村家庭中子代夫妻關系對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獨立完成了該項目的調查報告,獲得了學校2000元的資助獎勵金,而后撰寫的調查論文被收入學院的優秀學術論文集
2007/6--2007/9:組織實施了蘭州大學2004級畢業生實習計劃社會學專業畢業實習項目《社會學視角下的西北地區高中生家庭陪讀現象研究》,獨立撰寫了實習報告,被評為本學院優秀實習報告畢業論文 自我評價 1、品行端正,吃苦耐勞,適應能力強,具備良好的團隊溝通協作能力,能及時完成組織規定的目標任務;
性 別: 男
民 族: 漢族
政治面貌: 團員
出生日期: 1985年11月
戶 口: 蘭州
婚姻狀況: 未婚
學 歷: 本科
畢業院校: 蘭州大學
畢業時間: 20xx年07月
所學專業: 社會學
外語水平: 英語 (CET-4)
電腦水平: 熟練
聯系方式:
求職意向
工作類型: 全職
單位性質: 不限
期望行業: 批發、零售(商場、專賣店、百貨、超市)、紡織品業(服飾鞋帽、家紡用品、皮具)、市場、廣告、公關
期望職位: 業務拓展專員/助理、客戶服務專員/助理、市場專員/助理、市場調研與分析、業務跟單
工作地點: 杭州市
期望月薪: 20xx-4000
教育經歷
[20xx年9月至20xx年6月] 蘭州大學 社會政治類 社會學專業:培養社會學理論體系、科學方法和實證研究三大領域有機結合的應用型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有:社會學概論、西方社會學原理、社會調查方法、經濟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環境社會學、網絡社會學等。就業方向:適合在企業從事人事管理、市場營銷、策劃等工作。
培訓經歷
20xx/7--20xx/8:在浙江錦陽人力資源發展有限公司接受人力資源相關業務的專業培訓。
工作經驗
20xx/7---20xx/11:在浙江錦陽人力資源發展有限公司上班,先后擔任項目部專員職務,熟悉相關業務流程,能獨立操作相關業務。
20xx/10--20xx/3: 愛心活動 | 長期輔助孤寡老人;組織“心靈有約”獻愛心活動;策劃并參與了“師生共建哲社林”大型植樹活動
20xx/6--20xx/9: 畢業實習 | 組織實施了蘭州大學20xx級畢業生社會學專業畢業實習項目——《社會學視角下的西北地區高中生家庭陪讀現象研究》
20xx/5--20xx/6: 市場調研 | 策劃并組織了《蘭州大學學生收入與消費狀況調查》項目
20xx/6--20xx/8: 暑期實踐 | 申請策劃并具體負責實施了蘭州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計劃——《西北鄉村家庭中子代夫妻關系對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
專業技能
熟悉spss社會統計分析軟件的操作
能熟練操作word.wps.ppt等專業辦公文件
熟練掌握了office.excel等專業辦公軟件
工作業績
20xx/6--20xx/10 申請策劃并具體負責實施了蘭州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計劃——《西北鄉村家庭中子代夫妻關系對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獨立完成了該項目的調查報告,獲得了學校20xx元的資助獎勵金,而后撰寫的調查論文被收入學院的優秀學術論文集
20xx/6--20xx/9: 組織實施了蘭州大學20xx級畢業生實習計劃社會學專業畢業實習項目——《社會學視角下的西北地區高中生家庭陪讀現象研究》,獨立撰寫了實習報告,被評為本學院優秀實習報告
20xx/11--20xx/5 自己獨立設計并獨立完成的蘭州大學畢業生論文被評為全校優秀畢業論文
自我評價
1、品行端正,吃苦耐勞,適應能力強,具備良好的團隊溝通協作能力,能及時完成組織規定的目標任務;
書之前,曾遂今就已經于1997年出版了引音樂學界紛紛關注的《音樂社會學概論》。而自《音樂社會學概論》面世以后,社會發生了變化。在音樂領域,市場經濟所導致的音樂商品化進程,消費社會所帶來的音樂消費新方式,大眾文化所引發的音樂審美新趣味,網絡技術所產生的音樂傳播新方式……這一切都要求人們要對當前的社會音樂進行實時的觀察與思考。在這樣的背景下,著者在《音樂社會學概論》一書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刪減,并補充入最新的音樂社會學觀點和大量的富含闡釋意義的圖片,于2004年出版了《音樂社會學》一書。該書一經出版,便在國內音樂社會學界引起了較大反響,凡寫音樂社會學、音樂傳播學等相關學科的學術論文,幾乎都直接或間接從該書中引用相關理論;而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眾多藝術類、音樂類專業院校,則更是將其作為指定教材。
筆者重點就該書的體系完整性、理論創新性和形式生動性等方面談一些讀后感。
一、體系完整
作為中國音樂社會學的奠基之作,體系完整是首要條件。全書思維開闊、邏輯嚴密、敘事宏大。從古今中外的音樂社會觀描述到比較國外音樂社會學研究之異同,作者都在緒論以及第一章“音樂社會學的學科認識”中詳加闡述。
接著,作者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學科職能、學科結構四個方面詳細地論述了他對中國音樂社會學的學科建設之思考,這些思考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緊緊圍繞“中國當前的社會音樂”這個主題展開。在筆者看來,與其他音樂學科如音樂史學相比較而言,音樂社會學是一門“當前”重于“過去”的學科。因此,曾遂今的這本專著,在內容與時代的結合度上的確是具有真切的“與時俱進”的品格的;而其中的學科建設論層次之分明,邏輯之嚴明,操作之簡易,更為當前中國音樂社會學的研究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體系框架。
曾遂今采取了根據社會音樂活動要素來分解剖析的方法。這些主要的要素亦即章節的分類為:一、社會音樂活動的主體構成――人,這里包括“音樂聽眾”和“音樂職業”人員等兩大主體;二、社會音樂活動的客體構成――物,這里的物專指音樂,而在當前中國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這里的音樂主要以“音樂商品”的形式呈現;三、社會音樂系統的內部運動機制構成――從社會音樂生產到音樂傳播再到音樂流行最后到音樂批評,系統觀始終貫穿于全書的體系構成。本書在體系上做到了宏觀與微觀結合,本土化與系統化的結合,為我國音樂社會學的研究在整個體系結構上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和規范。
二、理論創新
1.大眾旅游的社會學批判
2.旅游、現代性與懷舊——旅游社會學的理論探索
3.西方旅游社會學研究進展
4.迪恩·麥肯奈爾旅游社會學思想解讀——兼評《旅游者:休閑階層新論》
5.STS視角下的旅游社會學——旅游行為的多維分析
6.旅游社會學研究初探
7.國外旅游社會學研究管窺
8.旅游、現代性與“好惡交織”——旅游社會學的理論探索
9.旅游社會學研究的理論流派
10.關于旅游社會學學科地位的思考
11.發展與啟示:近二十年國內旅游社會學研究綜述
12.旅游、現代性與懷舊——旅游社會學的理論探索
13.建構論旅游社會學研究述評
14.旅游社會學的建構思考
15.社會學視野下的東西方跨文化旅游交互習性研究
16.對西方旅游社會學研究中新迪爾凱姆學說的分析與思考
17.教改:當前“工匠”職業化教育形態下,旅游社會學教學改革新的著力點
18.對城市旅游景點無障礙環境問題的社會學思考——以成都市為例
19.網絡:旅游系統研究的新經濟社會學轉向
20.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旅游社會學》課程設置及其體系構建
21.旅游文化的社會學探討
22.旅游社會學:方法、問題和研究成果
23.皮影文化遺產旅游開發四種關系研究——基于社會學視角
24.基于社會學視野的黃山市湯口鎮旅游城市化特征和機制研究
25.旅游社會學簡論
26.旅游學研究方法論體系研究——一種社會學視角的探討
27.論宗教旅游的社會學研究
28.本真性理論在旅游研究中的應用
29.古鎮旅游群體的社會學研究——以朱家角為例
30.國內體育旅游興起動因的社會學探析
31.近地遁世旅游社會學詮釋及文化小城鎮供給
32.旅游社會學視角下對草原人文景觀開發與保護關系的探討——以元上都遺址為例
33.社會學視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及其建構
34.中國體育旅游迅速發展的社會學思考
35.旅游社會學科建設的基本理論問題研究
36.社會學視角下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的文化價值——對旅游社會文化影響的案例研究
37.從社會學理論的發展看旅游研究范式的確立
38.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社會學分析
39.西南民族地區發展體育旅游的社會學思考
40.社會學視角下的旅游文化現象
41.解釋社會學范式:旅游研究的一種理論范式基礎
42.社會區隔:旅游活動的文化社會學本質——一種基于布迪厄文化資本理論的解讀
43.旅游消費的社會學解釋:傳統與前沿
44.城市發展事件旅游的社會學思考
45.微觀社會學視角下民族旅游研究方法的再審視
46.旅游學研究的新框架:對非慣常環境下消費者行為和現象的研究
47.人類學與社會學視野中的旅游:對話與思辨
48.休閑旅游之社會學范式研究
49.從社會學角度談旅游的概念和本質特征
50.現代旅游與社會學的關系鄒議
51.文化社會學視角下的宗教旅游淺析
52.現代性:社會學切入旅游研究的重要視角——兼論現代性條件下人們對旅游的情感糾葛
53.民族旅游消費不可持續性問題成因的社會學探析——來自貴州民族旅游開發地區的調查與思考
54.論建構旅游社會學的綱領性要素
55.文化社會學視角下的宗教旅游淺析
56.社會區隔:旅游活動的文化社會學本質——一種基于布迪厄文化資本理論的解讀
57.體育旅游的社會學理論分析
58.旅游景觀的文本化與神圣化——符號學與社會學的雙重視野
59.科研:社會學視角下旅游行業的新挑戰
60.民族旅游的文化社會學分析
61.社會學框架下的旅游學學科屬性定位分析
62.論旅游標準化的本質——基于現象學社會學的視角
63.南京旅游國際化發展戰略研究——基于旅游社會學的考察
64.旅游院校學生體育鍛煉的動機、特征及社會學分析
65.消費社會學下我國高端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研究
66.通過發展旅游保護農業文化遺產的社會學探析——以浙田“稻魚共生”系統為例
67.基于社會學視角的導游沖突問題研究
68.從社會學和旅游管理體制雙角度解析旅游中的社區參與——以貴州西江千戶苗寨為例
69.旅游活動:社會疏離緩解的新視角
70.樂山入境旅游的社會學分析
71.發展黑龍江省對俄旅游的社會學思考
72.旅游的社會效用及其機制:回歸正常生活的視角
73.我國旅游消費異化的社會學分析
74.虛擬旅游產生的社會學原因分析與思考
75.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業的特征及社會影響——以旅游消費社會學的理論為研究視角
76.人類學與社會學視野中的旅游:對話與思辨
77.明確旅游學的社會學學科定位
78.論個體化社會與體育旅游發展的社會學分析
79.陽朔旅游文化中的英語世界
80.旅游活動:社會疏離緩解的新視角
81.社會學視野下的當代中國宗教旅游開發研究——現實表現、社會成因與基本思路
82.近年來國內游客凝視理論應用的回顧與展望
83.基于社會學的旅游消費異化探究
84.社會學視覺下看民族旅游開發對少數民族婦女的影響——以貞豐縣布依族為例
85.旅游本真性概念的發展
86.四川鄉村旅游的社會學分析——基于城鄉統籌融合理論的視角
87.發展與啟示:近二十年國內旅游社會學研究綜述
88.基于個體視角下的旅游地居民感知與態度研究——以九寨溝為例
89.鄉村旅游開發的社會學思考——以貞豐縣納孔村為例
90.經驗與發展:中國旅游人類學研究二十年
91.社會學視域下我國旅游城市體育人口研究——以安徽省黃山市為調查個案
92.我國高端體育旅游消費群體特征分析
93.社會學視角下的宗教旅游開發與共贏理路——以中國佛教旅游開發為例
94.試論旅游地居民感知的研究體系及其對古村落旅游發展的啟示
95.鄉村旅游批判——基于社會學的視角
96.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新出路——社會學的分析思路及解決方案
97.俄羅斯來華旅游者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
98.旅游發展研究院
99.中國女性旅游快速發展的社會學分析
100.大眾旅游的社會學批判
101.關于旅游社會學學科地位的思考
102.旅游學研究方法論體系研究——一種社會學視角的探討
103.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旅游社會學》課程設置及其體系構建
104.從旅游社會學看漢陽
105.STS視角下的旅游社會學——旅游行為的多維分析
106.近地遁世旅游社會學詮釋及文化小城鎮供給
107.論宗教旅游的社會學研究
108.國內體育旅游興起動因的社會學探析
109.休閑旅游之社會學范式研究
110.從社會學角度談旅游的概念和本質特征
111.體育旅游的社會學理論分析
112.旅游文化的社會學探討
113.發展黑龍江省對俄旅游的社會學思考
114.旅游消費的社會學解釋:傳統與前沿
115.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新出路——社會學的分析思路及解決方案
116.樂山入境旅游的社會學分析
117.古鎮旅游群體的社會學研究——以朱家角為例
118.虛擬旅游產生的社會學原因分析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