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20:50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生物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學校、老師對實驗課的重視度不高
大多數生物教師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認為生物實驗教學只是生物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而存在,沒有理論課來的重要.這就導致許多學校的實驗課基本上是講解、背誦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結果,考試時也僅僅是粗略地考查實驗,片面強調實驗操作的熟練化,注重實驗的結果,輕視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分析看到的實驗現象,實驗課淪為一種簡單的實驗技能訓練,而研究方法的探尋不被重視,它的重要科學價值被抹殺.常此以往學生不僅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更會變成只會機械背誦,應付考試的機器,創新精神的缺失將更加嚴重.生物學的教學形式迫切需要變革,生物實驗教學急需改進,一定要將生物實驗教學落到實處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新時代學生.另一方面,實驗室利用率很低,大都閑置著.大部分學校都有單獨的生物實驗室,但平均利用率很低.學校在進行課程安排時將大部分的時間安排在理論課教學上,學生的實驗課時間被大大壓縮,理論與實踐存在脫節的現象.
2.學校的硬件設施沒有跟上
學校硬件設施的配備與學校對生物實驗的重視程度,學校所在地的經濟文化的發展程度有著極其密切的關聯.總體而言,當前大多數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都可以滿足基本的硬件設施配備需要,只要學校更加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加大一定的投入,基本的實驗器材還是可以滿足的.但生物學實驗受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較大.客觀條件的限制是實驗課開設度不高的重要影響因素.有一些生物學實驗需要用到較為先進的觀察儀器,但這些儀器的價格高昂,大多數學校很難拿出足夠的經費引進.另一些實驗需要用到活體,像家兔,小白鼠,蟾蜍等,這些實驗材料的儲存需要找專人看管,投入的人力物力較大.其次,在一些偏遠地區或者比較偏遠的農村,想達到和大城市學校一樣的實驗配備在現有的經濟條件下是不允許的,許多農村中學缺乏實驗課程必備實驗器材,開設實驗課困難重重.
3.缺乏實驗研究意識
當前學校開設的一些生物學實驗,僅僅是從書本中選取一些操作相對簡便,耗費的人力物力相對較少,沒有危險性的最基本的實驗,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課程的需要.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當前的生物學教學中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需要加強.
二、提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水平的舉措
1.增強學校和老師對于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視
生物教師和學生都應當充分地認識到,上實驗課不是一種上課的新形式,重要的是通過實驗能使學生更愿意動手操作、與他人展開合作和積極探索科學.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為著相同的實驗目的進行相互分工合作,在合作中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合作的重要性;親身參與實驗的每一個步驟,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得到培養;實驗的失敗與成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失敗的痛苦,成功的喜悅教會學生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不畏失敗,堅持不懈,克服艱難、勇于探索,積極進?。@些實驗可以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和老師要從根本上真正認識到實驗課的重要性,協調好實驗課與理論課的比重,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生物實驗教學中來.
2.完善學校的實驗設備
高中生物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門高中學科,在理科高考中占據一定的地位.生物課的教學成果差的話,將影響學生的整個高中生活.高中生物的很多知識都需要一些實驗來證明,例如細胞分裂等實驗.這些實驗如果不能讓學生實地得去操作,那么對于學生來說,并不能深入地理解這些實驗所講述的原理.所以學校引進優良的生物實驗設備是十分必要的,學??梢韵蛘暾堃欢铐梺碇匦峦晟茖嶒炇以O備或者向社會的慈善的人士求助,幫助學校修葺生物實驗室,讓學生能夠在設備完善的實驗室里學習,提升學生的生物成績,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愛上這個這門學科.
3.提升學生對實驗研究的重視
生物學的發展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僅僅依靠機械背誦是不能牢固掌握生物學知識的內核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有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逐步對生物學科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實驗是人類認識和研究生物科學的一種直觀的重要的手段,也是老師進行生物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師指導學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藥品,儀器設備,按照指定的內容去進行一系列生物實踐活動是實驗課的主要形式.通過生物學實驗,學生獲得一些對生物界的感性認識,學生學習生物的基本技能得到鍛煉.由認識,分析,掌握,到綜合運用生物學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被生動有趣的生物學實驗大大激發,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秉持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綜上所述可見,要完成高中生物學的教學任務必須提高實驗課的質量,要提高整個學科的綜合成績,也必須重視實驗課.對此,提出以下舉措:學校要從長遠出發,積極開展一些生物實驗型研究性學習,生物界繽紛多彩的,可以拿來進行研究的課題也層出不窮.引進一些具有較強帶領學生進行實驗研究的骨干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科學研究,
三、對高中生物的實驗教學的展望
構建模型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于生物課堂的模型類型也多種多樣.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模型的種類以及模型的構建方式,這樣才能夠讓模型構建對課堂教學發揮輔助效用.生物課程中有著許多需要學生理解與體會的概念,很多概念對于初次接觸的學生而言,理解上會存在一定的障礙.對于這一類教學知識點,教師可以嘗試概念模型構建的方式來化解這些核心概念理解上的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與體會這些教學內容.在借助概念模型的構建來進行概念教學時,教師要讓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地展開,模型的構建不能過于復雜,這樣學生不僅接受起來障礙較大,也容易將相關聯的概念混淆.合理地利用概念模型,才能夠增進學生對于概念的體會,進而為知識教學提供輔助.例如,在講“血糖調節”時,筆者介紹胰島、胰島A細胞和胰島B細胞及分泌的激素、作用后,和學生一起通過模型建構理解“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調節血糖平衡的過程”.首先我請一組學生利用事先做好的“糖卡、胰島素卡、胰高血糖素卡”示范,接著全班學生分組活動,依次探究飯后半小時及運動時機體是怎樣恢復正常血糖水平的,并用卡片進行演示.通過構建動態的物理模型,學生根據活動中的體驗,構建出了圖解式概念模型,并且通過各組代表間的相互交流,最后將這幾個核心概念歸納成圖.對于很多關聯概念以及理論性較強的概念而言,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透過概念模型的構建來化解知識點理解上的難度.這種教學方法,更容易被學生理解與接受,透過靈活應用這些概念模型后,學生對于概念的記憶會更加牢固,對于這部分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也會更加深刻.
二、數學模型的構建
數學模型看似和生物課程間沒有任何聯系,學生也很難想象數學模型的構建對于生物教學的輔助效果.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師對于課本知識的挖掘不夠深入,對于數學模型的應用缺乏靈活性.對于生物課本中的有些知識點,數學模型的構建能夠發揮積極的教學輔助功效,能夠增進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體會.高中生物課程中涉及一些并不復雜的運算,對于這類知識點數學計算并不是難點,然而,找到正確的數學模型卻是問題解決的突破口.因此,在知識講解以及日常訓練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數學模型構建能力,要讓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有更透徹的體會,并且能夠熟練地應用數學模型來解答實際問題.高中生物課程中的很多難點知識都可通過數學模型來化解,如酵母菌呼吸作用過程中隨氧濃度變化所釋放的CO2與吸收的O2之間的變化特點、恒定溫度條件下測某植物隨光照強度變化所釋放或吸收的CO2、種群的“J”型增長與“S”型增長、單因子因素與多因子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構建數學模型,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也使學生認識到在生物學中有許多現象和規律可以用數學語言來表示,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善于借助具體問題的講解來培養學生的模型構建能力,這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這也是讓學生更好地應對各種難點問題的一種能力訓練.
三、物理模型的構建
物理模型的構建是生物教學中一種有效的模型構建形式.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就是以圖畫或者圖表的形式來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讓學生意識到相關知識點間的聯系,并且讓學生形成更為完善的知識架構.物理模型的構建適用于較為復雜、知識點密集的教學內容.這樣的內容通常是教學中的難點,而物理模型的構建則能夠很大程度幫助教師突破這些教學難點,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知識點間的關聯.以圖畫形式構建物理模型相當普遍,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轉錄與翻譯、噬菌體侵染細菌等過程模型,各種細胞器結構的靜態模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等.通過多次模型的構建,學生養成了一種思維習慣,凡遇抽象的結構或過程,都會嘗試用簡易的圖畫幫助理解、思考.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識圖能力極為重要.圖表是生物科學研究成果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所以在生物高考中經常會看到考查學生讀圖、識圖、析圖和繪圖能力的各種試題.正是因為如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深化對于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這不僅能夠為知識教學提供輔助,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四、結語
新時期的高中教學,強調生本理念,即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多地關注學生,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落實新課改理念就需要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參與進來。情境教學就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方法,通過在生物學科教學的過程中貫穿生物科學史,能夠使課堂教學更豐富,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比如,在講授伴性遺傳時,我們教師就可以從血友病的發展史來激發學生興趣。血友病是因為身體缺乏某類凝血因子而導致患者產生嚴重凝血障礙的遺傳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發病,但絕大部分患者為男性。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為常見,出血是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這種病癥最早叫做“皇家病”,之所以這么說是應為這類病最早發現在歐洲王室,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夫婦身體健康,本育有兩兒四女,大兒子因為血友病而病逝,次子繼承王位;他們的兩個女兒和健康男人結婚后分別生下一名外孫女,一個外孫女與沙皇尼古拉二世婚配,另一個嫁到西班牙王室,但是都生下一個患血友病曾外孫。從此,血友病通過英國與歐洲各大王室之間的通婚而傳播到德國、俄羅斯和西班牙,從而出現了“皇家病”事件。在教學前,我們把這個知識講給學生,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在生物教學實踐中,注意將生物科學史與教材中的科學探究欄目相結合
在生物教材中,為了增加課堂知識容量,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所以教材中就出現了很多關于教學研究的內容。但是,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因為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更多的教師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了知識的講授上,這樣就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新課程的理念是基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切實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這就意味著新課改下的生物學科教學要關注學生的能力和素養,這就需要了解學科的發展及其本質,生物科學史就能夠滿足這方面的要求。例如,在關于細胞學說的建立和細胞學說的發展中,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些重要的思想。人類在探索細胞的三百多年的歷史中,經歷了許多挑戰、困難與困惑以及在探究過程的中收獲與喜悅。正是細胞學說的建立與發現,使人類對生命本質的認識上,有了巨大的飛躍。因此,恩格斯曾把能量轉換與守恒、進化論、細胞學說,并列為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所有這些,對于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無疑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在生物教學實踐中,注意將生物科學史與生物科學的價值觀相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又是科學教育的基本目標。在生物科學史的教育中,應注意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機,創造出切實可行的,能對學生進行科學價值觀培養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例如,在有關酶的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酶的發現,研究及在有關酶的研究活動所取得的進展中,充分貫徹科學價值觀的思想。酶的發現,最早源于十九世紀歐洲的釀酒業的發展。在十九世紀未,歐洲盛行的葡萄酒工業中,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葡萄酒工業的發展,那就是當時釀出的葡萄酒,常常莫名奇妙地變質發酸。當時的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巴斯德提出,葡萄酒變質發酸,是由于所釀出的葡萄酒中,酵母菌的存在,在沒有活細胞的參與下,葡萄酒中的糖類,是不可能變成酒精的,也正是酵母菌的存在,使酒精進一步氧化生成了乙酸,因而使釀出的葡萄酒,在較長時間的存放后,會變質發酸。然而,李比希卻堅持認為,引起發酵的,并不是酵母菌,而是由其分泌的某些物質,并且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菌細胞死亡后,才能發揮作用。這兩種觀點,曾在當時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最終結束這種爭論的,是畢希納。他從酵母菌細胞中成功地提取了一種液體,并且發現,他從酵母菌細胞中提取的這種液體,能夠像活的酵母菌細胞一樣,完成發酵任務,畢希納把從酵母菌細胞中提取的這種液體稱為釀酶。因為畢希納的這一成就,他榮獲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然而,酶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在當時,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又過了將近二十余年,薩姆納與諾思羅普分別提取了一系列酶,并證明它們都是蛋白質。1946年,二人因為在研究酶的本質上的巨大貢獻,而共享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四、結語
(一)情境的創設
我把學習放在現實的情景、相似的情景中去學習,為了學生能夠解決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在教學設計時,從教學的目標考慮,還要注意情景的創設,在教學設計方面,這是重要的一個內容。而教學環境,是指把在課堂中的師生關系、生活質量以及社會氣氛等聯系起來,成為課堂的情境。
(二)引入的設計
引入的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注意問題以及激發其學習的興趣,這所形成的教學活動方式是具有學習的動機、明確的目標,是建立了知識間的聯系。對于新課的引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打動學生的心,以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的引入是必須的,使得學生的思維、方向有了保障,因此,每節課的引入顯得很重要。我們所引入的方法,往往是按照教學的任務和內容來設計,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設計時要靈活。
(三)設計問題要精心
對于教學情境的創造,以及教學的探究,是從學生的意識開始培養,問題是思維的一種形式,對于所有的探究、發現、創新,往往都是從問題開始的。能夠提問題是重要的,比解決問題更有說服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往往以問題的探索為主,對于設置問題,可以選擇角度多、方法多來解決。把問題用多種方法解決,即打開思路,促進思維的發散和培養。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主要是讓學生的思維展開。對學生進行有效、優化地提問,對于提問要求是能夠去思考,而藝術性地提問,是具有層次性、整體性。所以,為了突破教學的難點時,在設計問題時,從簡單開始到比較繁索、從小問題到大問題、有表面及內部,通過一層一層遞進、一步一步深入,從而,攻破難點。而探究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是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并給于學生適當的幫助,使得學生通過鼓勵解決問題,以及通過其想象力和能動性進行思考、探索,從而提出自己認為的觀點、思路、方法。學生要有良好的態度、精神,在訓練學生做題時,注意培養其歸納、綜合、抽象等能力,從而養成探究問題的能力。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學會控制實驗的因素,記錄實驗的現象以及數據的收集,對于每一步的過程,他們能夠科學地去發現奧秘,為了提高學生探究問題能力。
二、實驗的重要性
通過實驗探究,使得學生把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概括,總結,而總結出初使的結論,接著,學生對初始的結論產生疑問,通過檢查、思考、探究等過程,為了方案更加嚴密,證據更加周密以及結論更加科學,再通過原有的知識、實驗來進行探究解決所存在的疑問,最后,得出準確的結論,同時以“文字、圖象、公式”等形式給予表達。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來說,在提問題時應做到具有探索的性質,在設置問題時,學生按照各個角度、方法來思考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把思路打開,使得學生的思維具有發散、靈活的特點。在進行實驗時,把學生的操作作為主要的來抓,教師的任務是和每位學生進行交流。在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中,在課堂效果上達到良好的互動。
三、課堂教學氣氛的互動
1.在教學時,通過交互合作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體會、分析、討論
在其基礎上找出內在的矛盾,把其中的矛盾進行研究,從而,明確有待研究的問題。
2.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所謂學生的質疑,是指在教師所講內容、知識以及課外的知識基礎上所產生的疑問,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3.尊重學生差異。
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不同的家庭狀況、不同的社會關系等等。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是平等的,機會是平等的,但是應該給差生更多的關愛和機會。在課堂提問時,注意那些學習差的、長相普通的、身材不高的、性格內向的學生的提問,對于課堂上的關注,考慮到每一個學生。
4.培養學生的發展意識和責任感。
1.高中生物動態課堂的概念
動態課堂的解釋,往往從兩方面依次展開.一方面,從構成課堂的各個要素來看,都是動態的.一般是學生在課堂上動手、腦、口,教師也和學生相互互動.同時在動態課堂中,教具也應該隨著教師和學生而動.其共同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能力、構建學生知識結構.另一方面,這些課堂要素構成一個動態體系.參與課程活動是維系生物課堂動態結構的主要形式,解決問題是這個動態體系的主要任務.在其動態互動中,需要實現多個要素的最適發展.
2.高中生物動態課堂的基本特征
(1)重視教學的創造性與變化性.
動態課堂重視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變化,將教學作為不斷發展的過程.注重教學過程的創造性,不僅僅局限于預期的目標設計.而是要促進資源利用和生成,要求動態和開放的設計,將師生的思路進一步打開.教師要重視資源的生成,提倡生生、師生互動帶來的課堂動態發展,反對過度精細的目標設計.同時,生物教師也要結合教材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引領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能力,并在資源積累的基礎之上,排除并吸納相關的信息,進而變換自身預定的設計,將偶然性、復雜性或不確定性的滲透到教學具體過程中.
(2)重視提倡多元化和個性.
重視師生主體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進一步發展動態教學.教學不僅有教學思維的多元化、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性,也有學生在學習意義理解程度上的個性及多元化.高中生物動態課堂的實踐研究,從開放的設計開始,對具體的認識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其開端不一定從原則或公理的推理、局限于經驗或者相關活動.教師所提供的幫助不一定非以講解或自學作為主要的模式,教師僅以平等的角度提供相關建議.學習的程序和內容也不應是既定的,甚至教學發展的目標也不需要是既定的和統一的.
二、高中生物動態課堂基本方法
1.解決問題是動態課堂的主要目標
解決問題是動態課堂的主要目標,讓課堂中的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生物現象,繼而提出相關問題,并對問題展開一系列的預測或者假想性解釋.同時,積極搜集相關有效的信息從生物知識或者方法這兩方面,進行系統的探索性研究,繼而獲得研究結果,由此證實或者預測或者假想性解釋,并再次提出新領域中的問題及科學研究的過程.
2.自主性參與是動態課堂的主要實施途徑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系統學習.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思維和行為的參與),重視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引起及保持,并提供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的空間和時間,合理安排學生的提問、討論、質疑、反思、交流、總結的活動,促使學生主動發展、有效學習.而動態課堂能充分強調學生的參與性.使生生、師生充分交流,讓學生開動大腦,繼而能真正體現學生的生命價值,成為學生進步的源泉和動力.這種來自于學生本身的內部驅動力,需要在師生的交流中,盡可能放大學生的能力,把握住學生思維的特性,往文明、科學的方向進一步發展.
3.反思是生物學動態課堂中實施的保障
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刻反思,是生物學習過程中主要的環節.因此,需要重視生物課堂中的小結及講評,并引導學生在課后積極進行領悟和反思.強調解題活動的總結和回顧性分析,并要學生重視解題思路的規范表達要求和探索過程,關注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接受和理解,積極鼓勵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理論分析.
三、構建高中生物動態課堂的具體實踐
現以人教版“植物細胞工程”的教學為例,并穿插高考相關的實驗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建立動態課堂.
1.生物學動態課程的目標
本次動態課堂的主要目標包括:①簡單闡述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及植物組織培養;②分析相關植物細胞工程的應用情況;③嘗試進一步培養植物組織.
2.生物學動態課程的過程
(1)植物組織培養.
在研究細胞分化的實質性、細胞的全能性以及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教學過程中,第一階段,需要利用教材中的圖,將其引入本節課的標題,并提出問題“為什么只提取植物的一片花瓣則能培育出完整的植株”,應用教師講授的方法,提出問題“細胞的全能性及分化”,進行分析與討論.第二階段,關于細胞分化和細胞的全能性這部分內容,由于高三學生在必修課中學過,可采用提問的方法讓其回顧性分析,再依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系統解析.再把“如何把植物的一片花瓣培育成完整的植株"作為本課的重難點問題(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第三階段,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將這部分教材內容依據實驗“胡蘿卜的組織培養”進行相關討論并總結,創造條件完成這個實驗.
(2)簡單闡述植物組織培養及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
在研究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及植物繁殖的途徑的教學過程中,第一階段,可引入教材書當中的馬鈴薯-番茄的實例,讓學生積極思考,同時一部分科學家也提出這樣的設想:將番茄和馬鈴薯進行雜交,可能培育出地上結番茄的果實,地部結馬鈴薯狀莖的植物.應用教師講授的方法,倘若要實現這個設想,可采取哪些方法?由此,將學生吸引例轉移到本節課本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上).第二階段,讓學生逐次分析其雜交技術的具體概念,再依據學生對其的理解,結合學生所了解的原有的植物細胞結構特點、新學習領域中的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和酶的特性等方面的知識來回答上課中的所遇到的問題.利用師生互動的方式,積極討論.
(3)分析相關植物細胞工程的應用情況.
第一階段,需要依據生物學教材中的具體思路,介紹實踐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以說明目前生產的實際需要,并進一步介紹相關科技人員如何采用這種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來解決遇到的問題.應用教師講授的方式,以在農作物脫毒過程中的應用為例,應該事先介紹長時間進行中的無性繁殖的農作物,極容易遭受感染的病毒侵害,直接導致品質變差、產量劇減,而且植物的分生區域一般不會感染病毒,并用分生區的細胞進行植物體組織培養,則能大量得到脫毒苗.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相關教學,不僅能讓高三學生更好地理解技術的應用價值,并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利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主要能力,加強合作交流.
四、結語
一.注重錯因分析
講評時,教師不僅要指出“錯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只有找出錯誤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才能使學生以后的復習、練習更具針對性,避免一錯再錯,常見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概念模糊不清
題1 由六倍體普通小麥的花粉培育而成的植株是( )
A.單倍體 B.二倍體 C.三倍體 D.六倍體
錯解:C
錯因:對單倍體、多倍體以及染色體組的概念和關系模糊不清,因而在解題時片面地理解為單倍體是細胞中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個體,誤認為六倍體普通小麥的花粉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由它培育而成的植株為三倍體。正解:A
2.審題粗心大意
題2 蛋白質經消化后的終產物是( )
A.多種氨基酸 B.各種分子量不等的多肽
C.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D.以上所列均是消化后的終產物
錯解:C
錯因:此題所問的是蛋白質消化后的終產物,而很多學生審題時,粗心大意,把消化的終產物看作是代謝的終產物。正解:A
3.思維狹窄片面
題3 如果滑桃(aa)接受了毛桃(AA)花粉,那么在滑桃親本植株上結的是 桃。
錯解:毛桃
錯因:認為雜交后基因型為Aa,故為毛桃。而沒有考慮到Aa是其子代的基因型,果實是由母本的子房壁發育而來的,其基因型仍為aa,雜交并不能改變母本的基因型。正解:滑桃
4.干擾因素的影響
題4 500克黃豆制成2500克黃豆芽,在這個過程中有機物的變化是( )
A.增多 B.減少 C.不增加也不減少 D.以上都不對
錯解:A
錯因:很多學生僅從數據上看,認為有機物增加了,題目中2500克就是解題的干擾因素。正解:B
5.忽視潛在因素
如題4,潛在因素是:從黃豆發育成黃豆芽這一過程中并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能進行呼吸作用,即不能制造有機物還要消耗有機物,所以有機物是減少了。
6.語言表述含糊
很多學生不能用富有科學性、邏輯性和準確性的文字表述答案。
二.注重思路引導
在講評中教師不能簡單地對答案或糾正錯誤,而應從方法、步驟著眼,從解題思路入手,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分析題意,弄清要求和條件,對考點進行分析,思考試題涉及了哪些知識點,要解答的問題與已知條件的關系,抓住解題的關鍵,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案,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辨別分析能力。所以教師在講評時,應時刻做好思路思維的示范,要將嚴謹、富有邏輯性的解題思路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從解題思路、方法和規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啟發。
題5 一條含有1000個氨基酸的多肽鏈,合成它的RNA分子和DNA分子中,至少應含有的堿基數為( )
A.2000和4000 B.1000和2000 C.3000和3000 D.3000和6000
解題思路:首先明確本題涉及的知識點,主要有DNA和RNA的結構、轉錄和翻譯的過程、密碼子的概念;其次是思考這些知識點的具體內容,即DNA通常是雙鏈結構,而信使RNA是單鏈結構;蛋白質是以信使RNA為模板合成的,信使RNA又是以DNA一條鏈為模板轉錄而成的;信使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堿基稱為密碼子。最后形成氨基酸個數、信使RNA堿基數、DNA堿基數的對應關系為:136,所以答案應為D。
三.注重技巧傳授
習題講評時,教師要善于將題型分類,總結解題方法和技巧并教會學生進行小結歸納。巧解問題要求學生對概念、規律、原理有深刻理解,對問題情景能分析透徹,對知識能綜合、靈活運用。講評時不能只停留在具體知識的得失上,而應注重解法的領會和技巧的傳授,這樣日積月累就能提高解題的速度。
題6:親本基因型為AaBb和Aabb,則其子代基因型種類數為 。解這道題的常規方法是先寫出遺傳圖解,再數出基因型種類數,這種解法比較麻煩。我們可指導學生根據分離規律來解,即Aa×Aa子代有3種基因型,Bb×bb子代有2種基因型,再進行自由組合,這樣子代的基因型種類為2×3=6種。
四.注重思維發散
很多試題都是源于書本的,只是命題人在題設條件、問題的情境和設問方式上作了適當的變換,這樣的試題給人一種似曾相識而又不落窠臼的感覺,很多學生由于思維定勢造成失分,此時應變能力至關重要。因此,進行講評時不能“就題論題”,而應引導學生深化習題,挖掘習題內涵,進一步拓寬知識,做到融會貫通。所以,習題講完之后,教師應把原題加以變化,進行“變式練習”,如可改變題設部分的某一條件,變換問題情境,變換設問方式,還可以把幾條題目進行重組綜合,這實際上是給學生創造一個“再練習”“再提高”的機會,如此對某知識點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進行合理的思維發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解題的積極性,拓展他們的思維,加強思維的變通。
題7 在正常情況下進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若突然降低二氧化碳的濃度,則其葉肉細胞內五碳化合物含量會 ,原因是 。
變題如下:①改變設問方式:其葉肉細胞內三碳化合物含量會 ,原因是 。②改變題設條件:若突然撤去光照,則其葉肉細胞內五碳化合物含量會 ,原因是 ;三碳化合物含量會 ,原因是 。通過這樣的變式練習,可加深學生對光合作用的條件和過程、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關系,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轉變等知識的理解。
五.重策略訓練
缺乏解題策略往往是學生不能正確解決具有新情景、重能力等特點的綜合性題目的重要原因,很多學生尤其是中等生,他們與學習較好的學生的差距往往不是要基礎知識方面,而是在解題策略方面,所以在習題講評,教師應注重解題策略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們可以從審題、答題等方面進行策略訓練。
1.審題策略 審好題是成功解題的前提,審題的關鍵是要把題目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出來,其中有的信息是題目中顯現的,而有的信息是題目中隱含的,審題時尤其要把隱含的信息挖掘出來,使之顯性化。要把題目的要點勾畫出來,突出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刪除影響思考的枝節與修飾,使題目簡化,或可把題目用圖表示出來,使問題直觀化。
題8 一對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患白化病的兒子和一個正常的女兒,該女子與一患白化病的男子婚配后,生一個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若根據題意畫成下圖就很清楚。
2.答題策略 很多學生失分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不會解題,而是因為其表述含糊不清,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答題的關鍵是要用準確、精煉的文字表述。所以應要求學生對答案的表述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嚴密的邏輯性,力求用專業理論、專業術語進行規范化的表述。
(一)有利于學生的素質提高。
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中,高中生物教學評價模式逐漸有所改變,任課教師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未來發展需要出發,想辦法幫助學生逐漸培養良好的生物素質。在多元化教學評價下,部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實際應用水平也得到提升。同時,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也增長了才干、拓寬了視野、鍛煉了思維。因此,多元化教學評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專業素質的鑄造。
多元化教學評價能夠促使教師發現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和亮點,能夠幫助教師找到彌補不足的辦法和發揮優點的途徑,在多元化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教學水平可以得到逐漸提升,有利于專業素質的鑄造。要使用好多元化教學評價,教師需要從其他教師的教學中學習好的辦法,在對比中發現自身在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而,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優化自己的教學策略,加快自身水平的提升。
(三)有利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優化。
每一種教學評價都有自己的側重的角度和側重點,不同的教學評價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來說指導意義也是不盡相同的??梢哉f,不同的教學評價方法組成了生物教學的多元化教學評價,促使生物教學不斷優化創新。
二、生物教學過程中多元化評價的應用
(一)學生自評。
高中生相對來說,心智逐漸走向成熟,他們自身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有明確的認識,有能力進行有效的自我評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發現自己的不足,以此尋找到更好的辦法學習,獲得更大的提高。例如在教師完成一些展示實驗后,可以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進行展示實驗。試驗結束后,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反思實驗中使用的方法、評價實驗中產生的現象效果。總結成功的經驗,查找失敗的原因。在學生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在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和組織,通過學生自我評價,能讓學生形成一種學習上的反思,可以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良好發展。而學生的自我評價實際也是信息分析、整理、比較的綜合素質能力的訓練。
(二)學生間互評。
學生間的互評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互幫互學,有利于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當然,在學生間互評的過程中,老師要積極引導,提示學生互相評價時要注意對方的優點,同時能夠看到不足,學會與他人交流溝通,給同學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等等。例如在生物教學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布置任務,通過知識傳授和實驗觀察,最后讓學生分組匯報學習內容和觀察過程,并由其他學生給予評價。在學生間互評過程中,無形中提高了自身多項思維能力、判斷能力、鑒賞能力。具體到互評的形式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靈活性地開展,穿行。
(三)教師評價。
多元化教學評價中,要降低教師評價在的比重。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工作是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針對性的評價,這樣學生也能夠在教師的評價中找到改進的辦法。在評價中,教師的要用好延時評價。就是說,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不要急于給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而是留一段時間給其他學生進行思考,然后再給出合理評價,這種延時評價方法,為學生討論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發現和探究。同時,我們很有必要進行師生之間的互相點評。高中生物教學需要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生物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點評,能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能夠逐漸發現師生交流和合作學習的樂趣,有利于師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四)結構性分數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