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20:25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教師課改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認為現在的語文教學要想體現新課標的特點就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教學知識的拓展延伸能夠讓課堂豐富起來,為學生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達到最終的教育目的。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的意識,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體會到自己收獲的樂趣。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通過多方面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我校剛剛使用班班通,在教學時,往往會遇到許多學生沒有見到的東西,教師就可以采用課件展示,這就是說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具體的形象的知識,而多媒體呈現知識內容,形成情晰具體的映像,有助于學生準確地理解。
二、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充滿活力的自己,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收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提出了“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的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而將學業評價轉向更多地注重激勵和反饋功能,即通過評價及時的得到反饋,激勵學生的興趣,促進師生不斷地改進教與學,提高教學質量。這對于我們教師來說是個全新的課題。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海豚救人》這篇課文時,在教學第一部分時,我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提高默讀速度,分層次,有重點的思考問題。上課伊始,我讓學生根據標題質疑、猜測內容,激發其興趣。在討論“被人們稱為見義勇為的海上救生員”是我嘗試用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分小組學習,擺脫繁瑣情節分析和一問一答的課堂模式,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能力”為著眼點,提倡探究、重情感教育、重習慣培養、營造思維活躍、交流互動的學習氛圍。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習慣從一年級開始就注意讓兒童在規范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所以,教學時決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一定要在聽、說、讀、寫這幾方面嚴格要求,都要有一定的規范。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特別一、二年級的小同學,別人在說他也搶著去說,別人說什么他根本沒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回答聲音要響亮。另外我在教學中還特別注重學生的寫字,總是以橫平豎直的標準來要求學生,給學生示范,這樣就慢慢養成了語文學習的規范性,形成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文本,教師要深入鉆研文本,在較長的故事情節中理出一條主線,理清脈絡,長文短教,突出重點,然后牽一發而動全身進行教學,體現閱讀的整體性,從而提升閱讀的品質。
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五、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屬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可以對于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的培養發揮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期間依然具有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教學模式相對滯后、教師的教學水平較低等現實問題。首先,表現在主觀因素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上。在新課改中,明確的溢出了教學應該做到“以人為本”,充分展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教師的角色為引導者。但是實際的教學期間,教師依然處在主導地位上,?n堂屬于“灌輸式”的形式,通常是“一講到底”的教學模式,跟學生的互動較少。所以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氛圍沉悶,教學的質量很難得到保障。而且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教學能力也會對于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部分教師不愿接受并實施新型教學模式,依然沿用傳統教學方法,所以會阻礙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切實落實。其次,表現在客觀因素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上。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小學生學習以及成長環境出現新的變化。一些學生家長外出打工,導致對于孩子的學習相對疏于管理。而且在教師中缺少重要的培訓,也會對于小學生語文學習產生一定影響。
二、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以及落腳點需要將學生作為中心,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及空間自主的學習。若想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圍繞著學生這一群體展開教學工作。為學生構建起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合理安排教學工作和針對性的教學,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知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特點,實施教學目標的分層設定和教學任務的適當安排,讓每位學生都備受關懷,進而提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堅持創新教學的模式
教師可以將課堂進行一分為二,一部分時間進行講解課文和進行課堂總結,另一部分時間指導學生自行學習。也可以通過帶領學生走出教室的方式,讓其在外界深刻的感受課文內容,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例如,學習《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時,教師可以領導學生到校園內進行尋找爬山虎,讓學生親眼見到爬山虎這一植物,并且讓學生講出其外形,深化理解課文內容,進而可以顯著的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并且培養學生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三)鼓勵學生合作學習
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學生于課堂學習期間對于學到的知識進行共享,一同進步,也讓學生可以對于課文知識的理解進行大膽的發表。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對課文知識點列出提綱,并且向學生詳細的講解。之后提出跟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組織學生帶著問題認真的閱讀課文。在小組內,把自己答案同其他的成員答案實施比較分析,最后得出最佳答案。
(四)指導學生活動性學習
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實施動手實踐和活動探究。不斷的激發出學生學習思維,讓其對于課文的知識具有充分的認知和掌握,并且悟出正確學習語文的方法?;顒有詫W習主要的目標即為實現學生采取科學的學習方式對教師傳授知識進行消化,并且強調學習的思路、方法和態度,重視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圍繞課文中心思想進行考慮問題。例如學習《題西林壁》這首古詩期間,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古詩的背景知識以及詩人的情感同時,指導學生順著教師給出思路對課文深入理解,于自主的學習期間要提出問題給自己,解決問題以后向教師尋求正確答案。此種學習舉措可以推動學生對課文內容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并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在教學期間,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對教學工作產生重要影響,讓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立體化。例如,在學習《趙州橋》一課時,多數學生并沒有見過這座橋,那么教師就要通過多媒體渠道,搜集各種趙州橋圖片、短片等內容,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推動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實施多媒體教學,能夠以清晰直觀和音畫結合的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以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利于掌握知識重點,進而提升學習質量。
一、從新課程理念分析
“體驗”《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特定的數學教學的具體情境中,認識到學習對象的特征,從而獲得體驗?!痹跀祵W教學中,學生體驗式的親歷,不但有助于學生在活動中拓展思維,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其能夠逐步理解并熟練掌握數學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實踐是認識之源,在實踐中體驗知識,探索知識,獲取知識,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將體驗轉化為認知的親歷實踐過程。正是基于此視角,我們不難知道“體驗”在新課程理念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與舊課程相比,新課程在實施上最具特點的變化即在體驗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數學的抽象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將數學置于生活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對知識的理解與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書本的基礎上實現超越。開展數學興趣實驗活動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注意觀察、勤于思考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小學三年級數學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課程中,教師可以采取體驗式學習來進行教學:先讓每個學生自制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小組進行合作,運用自制的學具擺長方形、正方形。在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時,要求:①拿出每人自制的小正方形;②擺出長和寬不同的長方形;③一邊擺圖形一邊完成下面表格;④小組合作后,觀察表格的數據,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跟它的長和寬之間存在的關系。學生經過操作后,得出了規律: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得出了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并且在操作中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了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二、從數學學科的本質看“體驗”
數學學科是一門抽象思維的學科,對其的學習需要將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相結合,通過逐步地抽象概括形成一套方法和理論,并在實踐中進行廣泛應用。如此時有三個人,身高一個比一個高,怎樣用數學表示出來?先由實物表現為圖示,又由圖示簡化為符號。如果是四個人呢?需要將符號進一步抽象為數字,比如1231、1232、1233、1234從數學學科的本質看,這類數學演化是一個抽象思維的過程,要讓學生深刻地理解這個演變的內涵,就需要讓學生參與體驗。再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平年和閏年”時,因為這是歷法知識和自然科學相結合的數學知識。為了讓學生去體驗歷法知識的規律,掌握其中的知識,教師在課前應收集到2004年2月~2012年2月的月歷表。在教學時,分小組進行統計平年和閏年2月的天數。學生經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之后,發現每隔3年就有一個閏年,非整百的年份用除以4的方法找出閏年,了解了每4年一閏的規律,加深了對歷法知識的理解。最后再播放地球圍繞太陽轉的動畫,明白了閏年的來歷。這種體驗式的教學,融入了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在里面,體現出數學知識的科學化。通過體驗式學習,體驗人類怎樣運用數學來理解自然界。通過體驗式學習,學生對數學知識就能更深層次的去理解、去感悟,亦能運用數學理解自然界。
三、從優化學習效果重“體驗”
體驗式學習與傳統學習不同,學生在親身經歷體驗過程中,調動起各種感知器官去思考去理解,形成在腦中的印象就很難磨滅。這就說明,只有通過體驗才能真正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在“圓錐的體積”學習中,根據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教學效果。第一種教學方法:直接告訴學生圓錐的體積公式為V錐=1/3V柱,學生在收到信息后套用公式解決數學問題,但這種方法由于學生沒有經過思考與理解,很難形成認知,公式的運用僅僅在短時間內奏效。第二種教學方法:做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體的裝水過程,從而得出公式V錐=1/3V柱。這種方法能讓學生形成認知,并且解決部分問題,但由于學生沒有參與活動并且進行互動體驗,只指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不能進行知識的整合與靈活運用。第三種教學方法: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幾個小組,每組準備底和高相等或不等的圓柱和圓錐各4個以及水?;顒娱_始之前,首先由小組自由討論明確實驗的目的、做法、工具的選擇、工具的使用方法、人員的分工等等問題。緊接著開始實驗,過程中做好相應的記錄,如不同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是怎樣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從中能發現什么問題?得到什么啟發?最后達成共識,得出規律:V錐=1/3V柱。這樣的安排由于學生都親身參與體驗并且積極探究,得到的知識很容易形成內化,轉變為自己的知識,從而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由此可見,數學思維的擁有與靈活運用都離不開學生的體驗式學習。另外,數學不關是理性學科,它同樣注重生活與情感的結合。因此,教師的數學教學還必須在互動體驗中熏陶與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讓學生對數學體驗與研究產生巨大的興趣,引導學生投入其中,這也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有的價值體現。
關鍵詞:高師;公共心理學;教學改革
心理學是高等師范院校師范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課,它是體現教師教育專業性的一門重要課程。因為師范生未來從事的教師職業是專業化的職業,要求教師不但有專業知識,更要有專業的教學技能等。
心理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為師范生專業化發展提供實踐訓練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培養者和人生發展的引路人。那些只有專業學科知識,而不懂學生學習與發展心理的教師,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只能成為“教書匠”,最終也將被淘汰。
所以,高等師范院校應高度重視公共心理學課程的教學。但是,目前為基礎教育培養專業教師的高等師范教育在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卻上存在很多問題,學生不僅自身無法從心理學課程的學習中獲益,更不會主動將心理學知識與教學實際相聯系,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針對目前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存在的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
一、全面改革教材體系。
師范類院校的公共心理學教材體系,基本沿用普通心理學的體系,主要闡述心理學的基礎理論和心理產生的生理機制。這些內容可以為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但對師范生來講難度較大,而且與他們要從事的教育工作關系不大。另外,師范生將來面對的是中小學生,他們應該了解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而普通心理學是以正常成年人為研究對象,這就與師范院校的培養目標不相符合了。因此,高師心理學教材應全面改革教材體系,刪減實踐意義不大的內容,如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內容,壓縮普通心理學基本理論、生理基礎等內容,以擺脫普通心理學體系的限制;適當增加應用性、實踐性強的內容,如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心理等內容。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能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促進自身發展,成為健康發展的專業人才。
二、改革教學內容。
針對目前心理學教材存在的理論知識無法實際應用的問題,同時也為了提高師范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必須進行課程內容的改革。
首先,增設可操作性知識,如心理實驗、心理測量等內容。在心理學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實驗的內容,使心理學知識更直觀、形象,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更符合學生學習的習慣。通過心理實驗內容的學習,可促進學生有效地理解、記憶,輕松地掌握理論知識。如在學習認知過程內容時,以往過于注重心理現象規律的介紹,導致學生只記住了規律的文字描述,卻不會用這些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引入心理實驗后,學生先學習理論知識,再通過操作實驗加強理解,實驗結束后還要及時討論總結這些心理現象、心理規律在教學實際中應如何利用。這樣就能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他們主動從心理學的視角思考問題的習慣。
其次,增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心理健康知識是高師生必須具備的。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國中小學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可以幫助高師生在將來的教育教學實際中解決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要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教師首先就要有健康的心理。近些年很多相關調查都顯示出中小學教師中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數逐年增長,而教師的心理健康又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鑒于此,應對高師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內容的教學,使其在進入工作崗位后能盡快適應,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適當、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消極心理狀態,同時,還能有效對抗由于職業倦怠給教師帶來的巨大損耗。
三、改革教學方法。
以往的公共心理學課程之所以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學方法單一。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課時便難以投入其中,以致于學生最后只記住了一些心理學概念和心理現象的名稱。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習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成為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應讓高師生切身感受到學習的愉快,為其以后的教學提供可以模仿的行為范式。也就是說,除了沿用傳統的講授法外,還應結合多種方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1.心理實驗。心理學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實驗教學的比重。對認知過程的各章內容的學習,應在理論學習后利用心理學教學軟件讓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實驗,如記憶廣度、注意的分配、錯覺等實驗。這樣可以讓抽象的概念等更加具體化、形象化,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個性心理的內容,則可結合心理測量,如進行氣質、性格、能力等的測量。這樣既可以達到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也可以達到了解和掌握高師生心理健康水平狀況,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的目的。
2.案例法。首先,由教師搜集整理教育教學中的典型案例和學生關心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從心理學視角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最后由師生共同討論,總結如何解釋隱含在案例中的心理現象,如何利用所學的心理學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利用心理學知識解決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對教學進行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3.教育見習。通過在實習基地的教育見習,不僅是讓學生真實體驗教學實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觀察每個教師的教學技巧。如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言語和肢體語言對教學有什么影響,如何利用非言語信息影響學生等。利用課后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技巧進行總結,既可以促進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掌握,又有利于學生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學會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4.模擬教學法。這是根據角色扮演的方法,圍繞中小學生常見的問題,如怎樣吸引學生注意力、如何解決學生厭學情緒等,設計問題情境。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將其解決問題的過程完整再現。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對其解決方法進行討論總結。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使高師生在實際操作中學會靈活運用心理學知識。
5.觀看經典影視作品。在教學中可適當觀看一些經典的心理學電影,如《愛德華大》、《第六感》、《美麗心靈》等,通過撰寫觀后感引起學生思考。超級秘書網
6.自我心理分析法。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具備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有良好的自知能力,即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和悅納自己。自我心理分析就是要求學生更深入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即結合自己的經歷,分析自己的個性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完善與發展的措施。
總之,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如何才能為基礎教育培養出高質量的教師是高等師范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為此,我們應在高等師范教育培養目標的規范下,進行公共心理學課程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全面改革。
參考文獻:
[1]徐英。高師《公共心理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5,(5):100—101.
[2]鐘貞,謝龍華。高師心理學教學改革和創新研究[J].梧州學院學報,2008,18(2):96—99.
一、在時間管理上,要探索教與學的科學比例
到底是“教”需要時間長,還是“學”需要時間長?實踐證明,課堂上學生“學”的時間應該多于“教”的時間,這是由“教”的目的所決定的。教是為了學,教是為了促進學,教的多而學的少,顯然是不對的。精講多練,這是高效益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洋思中學倡導老師只講5分種,杜郎口中學提出了“10+35”課堂模式(10分鐘講授+35分鐘學生練習),都是十分有道理的,他們把準了課堂教學的脈搏?!熬v”要求老師備課要細、要深、要廣、要抓住關鍵點,要求老師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講什么,怎么講,要一清二楚;“多練”要求老師引導學生去獨立研究教材,同時提供精選的典型題目,達到一題多解、觸類旁通?,F時課堂教學時間管理上的弊端是:課前不進行時間設計,要么是滿堂灌,要么是大“放羊”,要么是“灌”和“放”的結構不合理。
二、在教學主體上,必須突出學生的自主實踐
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所以學習是學生的事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不能替代學生,老師不能是教學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要時刻去帶領、去引導、去督促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其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自愿學習的愿望,是通過不斷地克服困難取得學習成就而形成的,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要積小步成大步,引導學生由易到難自主學習知識,培養學習興趣,鍛煉意志品質,積累學習自信。教學過程最應關注的是學習最困難的學生,他們才是培養班級學風的關鍵。
三、在學習監測上,要重視問題反饋
作業與考試是監測學習效果的主要辦法。要監測學習效果如何,除了課堂作業要及時檢查外,每堂課還必須布置適量的精當的課外作業,必須在下一次上課前檢查完成情況,針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個別或全體的反饋,這才是全面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
四、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這樣一個描繪性公式: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奔ぐl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有位老師講授《五彩池》,在解題之后問道:“五彩池在哪里?誰能說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誰能說說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學生急于到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學習活動就能使學生學得自覺、主動。這個引言為這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學得輕松自如,學得興趣盎然。開端引趣的方式除“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五、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競爭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們為什么會“迷”呢?因為這里有競爭,如果直接參與競爭更能入迷?!懊浴奔词歉叨取芭d趣”之意。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钴S的,連后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得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
六、要聯系生活實際增進課堂效果
1.知識傳遞單向性影響學習興趣
當前,高師院校本科教學方式在信息傳遞和知識生成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單向性,缺乏互動性,不利于大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第一,課堂講授的單向性。目前,本科課堂教學方式主要采用講授式,該教學方式由于發揮了語言講授的直接性、可控性、系統性、高效性等優點,歷來被認為是課堂授課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方式。但是不可否認,講授式教學具有語言傳遞單向性的不足,因此往往被理解成“注入式”“灌輸式”,進而引起了人們對其越來越多的思考。對于習慣了中學期間師生互動學習、快樂學習的本科生來說,講授式教學不利于提高他們課堂教學的參與性,影響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第二,實驗指導的單向性。高校的實驗課程在教學設置上占有一定的比例和分量。這類課程的特點是時間緊、任務重,其教學方式基本上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這種方式主要是由教師介紹實驗原理、器材、步驟、注意事項和驗證的原理等,學生則按圖索驥地完成操作,實驗方法和實驗知識的傳授亦是單向的。這種被動機械式的操作對大學生來說意義不大,與中學時期的各類興趣實驗相比,大學生對這類實驗方式的興趣顯然不大。
2.時空局限性影響有效學習
現代基礎教育關注有效教學,即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注重培養中學生從大量信息中獲取知識的能力。而當前的高師院校本科教學方式在時間和空間上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課堂內外的有機結合,影響師范生學習的有效性。首先,理論課程教學過分依賴課堂講解。本科課程理論內容比較系統、深奧,教師通常將有限的時間消耗在系統講解中,希望給予學生完整的知識體系。這種教學方式由于缺乏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討論,學生也缺乏課前自主查閱和收集學習資料的意識,導致學生獲取的信息量和知識量不豐富,學習效率不高。其次,輔導課教學注重集中講解,缺乏課外交流。對于一些抽象性和邏輯性比較強的專業課來說,教師采取了適當增加輔導課教學的方式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以物理學專業為例,通常須在普通物理學、理論物理學系列專業課程中開設輔導課程,用于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目前,常規的輔導方式仍采取集中講解式。由于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并且缺乏其他課外交流方式的補充,這種輔導方式常常難以達到全面解惑的目的,影響輔導效果。
3.技能培養單一化束縛創新能力的培養
當代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視對青少年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創新活動,這對本科師范生的技能訓練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本科生技能培養方式仍缺乏多樣化,束縛了師范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其一,實驗技能培養方式單一化。理工類專業比較注重實驗教學,并開設了專門的實驗系列課程。以物理學師范專業為例,本科生開設的實驗課程有普通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中學物理實驗研究以及與電子電工課程有關的實驗等。從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來說,實驗教學能夠更好地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但是,當前高校實驗教學中驗證性實驗還比較普遍,學生缺乏自主設計和自主創新的機會;探究性實驗、課外設計、創新開發等實驗活動方式較少,束縛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其二,教學技能訓練指導方式單一化。隨著基礎教育改革對教師教學技能要求的提高,師范生技能訓練的指導方式也應該多樣化。目前,師范生的教學技能訓練途徑仍以觀摩教學、模擬教學和實習教學為主。在這些技能模擬訓練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方式主要是點評、分析和糾正。在這種指導方式下,學生對基礎教育的觀察了解不深入,缺少調研與反思,對基礎教育改革的理解不夠深刻,對教學理念缺乏實際感知,因此難以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二、高師院校本科教學方式轉變的思路
1.運用參與式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轉變教學方式的思路之一是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與學生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生互動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對話教學
師生對話是促進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進行思考、分析和表達的直接方式。對話教學近幾年在基礎教育領域是一個比較熱門的研究課題,在高校,該教學方式只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開始嘗試。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在因材施教理念指導下運用談話技巧和心理探查技術,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和溝通,創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對話教學體現了教師對大學生成長的尊重和關注,能夠避免單向講授式教學容易導致的教師對學生思維和心理的無視現象的發生;同時,學會對話和溝通本身就是師范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教學技能,況且當前的師范教育專業課程尚缺乏該技能的專項訓練。對話教學應把握兩種雙向的互動方式:一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包括一對一和一對多兩種形式。教師通過對話了解學生的學習經歷、知識基礎、思維方法等,便于進行因材施教。二是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包括一對一和多對一兩種形式。學生通過對話獲得解決疑惑的思路與技巧??傊?,對話式教學既有助于學生以主動參與的方式獲取知識和方法,又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教學相長。對話教學的重要形式是展開師生討論,即教師在課堂中引領全體學生討論某個課題。在高校課堂中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基礎,是與本科生自學能力提高相適應的。討論式教學是由教師組織教學材料轉變為學生自主生成教學材料的教學。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由聽眾轉變為主講者,能夠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打破教學常規。這些轉變一方面能夠避免講授式教學可能導致的互動性差、學生依賴性強的問題,促進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專業課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促使學生學會收集與組織材料、匯報討論過程和結果。對師范專業學生來說,這種方式有助于訓練其開發基礎教育課程資源、授課表達和教學研究的能力。就物理學專業來說,教師可就諸如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科技與人類文明等思辨性的課題與學生展開討論。這種方式打破了教師作為知識“壟斷者”的中心地位,利用學生已掌握的多樣化學習方式,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生學習狀況的目的。
(2)MOOCs式交流
網絡信息化學習已經席卷教育界,并將繼續深入地影響教育方式的變革,微視頻、可汗學院等教學資源將在基礎教育中產生重要影響。作為師范生,他們必須掌握通過網絡獲取學習資源的技能。近兩年,在高等教育中,不斷涌現出國際化網絡遠程教育案例,美國的Coursera、Udacity、edX等公司大規模開發的在線課程——慕課(MOOCs)便是典型代表。這些遠程網絡課程具有在線學習、線上提問、論壇交流等優勢。在專業課程的學習指導與輔導過程中,為了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地參與學習、增強互動性,采用MOOCs式交流將成為必然趨勢。輔導教師可以借鑒遠程教育經驗,改變交流方式,嘗試運用網絡在線方式進行交流輔導,將線上交流與線下答疑相結合。采用MOOCs交流方式,必須充分發揮兩個資源優勢。其一是微視頻優勢,教師將輔導的重要內容錄制成簡短的視頻,每個視頻只集中解決一個難點問題,方便學生選擇觀看。學生選擇跟自己疑難問題密切相關的視頻進行觀看和學習,這樣學習的針對性和主動性就增強了。其二是交流平臺優勢,教師將大量微視頻到平臺上,供學生隨時下載保存與播放,并在平臺上在線討論和補充講解微視頻內容以外的問題。學生通過交流平臺獲得大量教師解答的信息,學習效率相應得到提高。
2.運用反思式指導方式深化學生對教育的理解
教師指導師范專業本科生在教育見習觀摩、技能訓練、教學實習、實踐調研等方面進行反思,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符合“實踐—理論—再實踐”的認知規律。這種指導方式有助于師范生將所學的教育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并在實踐中深化對基礎教育的理解,達到熱愛教育、提高和創新教育技能的目的。
(1)實踐反思
隨著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師范專業加大了見習實踐課程的開設規模,學生通常要完成若干個學分的見習任務。見習教學方式一般以觀摩中小學課堂教學為主。為了提高觀摩效果,教師應促使學生思考基礎教育理論如何與中學教學實際相結合,思考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層次問題,并指導學生撰寫觀摩反思報告。教師根據觀摩課中的某些細節,比如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學生的反應、教學的有效性等提出思考問題,要求見習生圍繞這些問題思考分析,撰寫反思報告,發表個人見解并反復討論交流。通過反思式指導,師范生反思所學的基礎教育理論問題,尋找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突破口,增強參與基礎教育改革的信心。在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方面,采用反思式指導,教師不需要直接指出學生在試講中存在的問題,更不必直接告訴他們解決的途徑。教師根據學生試講的某些細節提出反思問題,如教學行為引起的效果、教學設計意圖與課程目標要求的一致性、演示實驗效果不明顯的原因、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以及處理依據等,要求學生自己思考并在試講教案里填寫相應的教學反思。這種指導方式有利于促進師范生反思教學技能與基礎教育改革要求之間的差距,從而達到提高和創新教學技能的效果。實習教學將師范生帶到了真實的課堂情境,在這種情境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其解決是對師范生教學技能的極大挑戰。教師對實習的常規指導方式主要是根據師范生的實習教學表現進行指點。但是,直接指出實習生在教學中的不足,會挫傷其積極性,直接給出解決建議,也極易導致其對解決問題的依賴性。改變指導方式,運用反思式指導,就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啟發實習生去思考改進,則會提高他們的教學信心。依據基礎教育改革理念,教師讓實習生進行教學反思的內容應包括教學環節設計、了解學情、師生互動方式、探究教學、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創新點等問題。通過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的思考,實習生達到對教學過程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建構,創造性地提高實施新課程教學的執行力。
(2)調研反思
在師范生教育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不應只停留于指導實習生的備課與上課層面,否則學生實習幾周以后熱情就會逐漸消退,除了繼續按部就班地訓練教學技能之外,他們難以找到進一步提升的突破口。教師將常規指導方式改變為調研反思,會給實習帶來新鮮內容,注入深層次的思考,有助于實習生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調研反思即教師指導實習生利用實習期間與中學生廣泛接觸的機會,就教育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調研,撰寫調研報告,反思教育中的現實問題與解決思路。教師應對實習生如何觀察教育現象、選定調研問題、確定調研方法、分析調研材料和數據、歸納調研結果、思考解決措施等方面進行指導。這種指導方式具有三個比較顯著的優勢。一是,有針對性地提升師范生的教學能力。通過調研反思,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訓練,提升了實習生的教學能力。二是,實習生能夠獲得第一手教育實踐資料,豐富其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感知。基礎教育改革遇到很多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往往超出了師范生在理論課堂中的學習范圍和深度。調研反思則能夠使實習生進一步理解基礎教育改革的必要性、艱巨性和創新性。三是,生成師范生教育研究能力?;A教育改革要求未來教師應該成為研究型教師,具備教育研究能力,而教育實習期間經過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反思,這種研究能力才會逐步生成。
3.運用活動式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雖然在大學生中開展的科技創新活動項目較多,但是有些活動項目不是以專業學習為目的的,與專業教學聯系不密切。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師范生更樂于將專業學習與科學活動相結合。以科學活動的形式開展專業教學,組織師范生參與創新活動,減少課堂講授與灌輸,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想象力與創造力,是提高其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
(1)探究活動
探究教學是近幾年在中學課堂上比較熱門的教學方式,在大學實驗課程教學中也應充分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實驗方案、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反思與評估、交流與合作等過程。這種探究活動,就是要學生經歷科學發現的基本過程,體驗科學發現的實質和魅力,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例如,“扭擺法測定剛體的轉動慣量”在大學物理實驗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實驗,常規教學主要是要求學生按照實驗教材完成不同形狀剛體轉動慣量的測量以及驗證轉動慣量的平行軸定理。按照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只是被動地完成操作、測量和處理數據、驗證已經學習過的物理量和物理規律而已。將該實驗教學方式轉變為探究實驗教學,首先提出問題“影響剛體轉動慣量的因素有哪些?”接著列舉學生對剛體的形狀、轉動軸的位置的猜想;再由學生參考相關資料進行實驗設計、測量數據、分析論證;最后計算出各種形狀剛體的轉動慣量并總結出平行軸定理。這種探究實驗活動有助于提高師范生對實驗的參與性,增強其對科學研究過程的體驗性,提升其實驗創新能力。
(2)設計活動
提高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是大學實驗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實驗設計能力無疑是實驗創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提高實驗設計能力的重要方式是采用設計型實驗活動,活動步驟包括提前布置實驗選題、學生個人或小組查閱文獻、設計并提交實驗方案、現場實驗操作、完成實驗報告等。此類設計活動不受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式比較靈活,是學生在中學階段和大學階段都比較喜歡的實驗方式。設計型實驗活動能充分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其從事科學實驗的設計能力,使其在選擇實驗方法、實驗儀器、測量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通過此類活動,一方面,學生學會根據實驗條件選擇合適的實驗方法。例如,對于“測量重力加速度”的設計課題,學生可以選擇單擺法、復擺法、自由落體法和氣墊導軌法等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優點和缺點,學生應學會綜合比較與分析選擇。另一方面,學生參與實驗設計活動能夠訓練其對實驗儀器各項性能、誤差影響、精度要求和性價比等方面的分析能力,還能夠提高其對選擇直接測量與間接測量、動態測量與靜態測量、絕對測量與相對測量、補償測量與轉換測量等方法的判斷能力。
(3)科技創新活動
論文關鍵詞: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現狀調查分析
教育科研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辦學水平的具體體現.也是學??沙掷m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在服務學校教育改革發展決策、開展教學研究、總結推廣教學成果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作為大學辦學的主體,教師的科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校辦學水平,因此,培養“科研型”教師,提高大學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和科研能力并促進其專業成長.對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意義重大。
在前一階段地方高校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主題活動中,高等教育研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承擔的工作出發,提出以課題研究為實踐活動載體,努力構建學校發展的支撐體系,提高服務發展的能力水平。通過運用問卷調查法,了解學校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工作的現狀,了解教師的真實想法和建議.以期找準影響和制約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為學校教育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決策依據。
一、問卷調查總體情況
本案例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調查對象為教學部門和管理部門的教職工。其占全校專任教師總數59.8%。調查對象職稱結構分布情況如圖l所示,其中擔任行政職務的有18.5%,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的占29.8%。共發放問卷313份,回收答卷284份,有效問卷27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6.8%調查內容主要圍繞“教師教育科研的能力”、“教育科研的價值”、“教育科研意識”、“教育科研選題和方向”、“當前制約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的主要因素”和“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工作應重點解決哪些問題”等方面展開,共設有13個選擇題,1個開放性問題。在回收的284份問卷中,有116~q問卷就如何進一步加強教育科研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參與人數占42.2%(以有效問卷為基數)。
1.教師教育科研的能力狀況
調查結果顯示,職稱結構、教學管理工作對教育科研能力存在影響。從職稱結構與參與課題研究情況看,如圖1所示,在省級或校級課題中,負責人是教授或副教授的比例遠高于講師、助教,其中教授、副教授分別有60.O%和29.5%主持省級課題,講師、助教分別只有6.1%和6.7%,這反映出教育科研與教師的成長密切相關。青年教師在成長中參與科研活動,可以積累經驗、打下研究基礎。27.2%的講師和45.6%的助教未參與課題研究.反映出這部分青年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尚未形成、經驗欠缺。這就要求注重對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科帶頭人的引領,形成研究團隊。
調查顯示了擔任教學管理工作與教育科研的關系。29.8%的從事教學管理人員中。包括有院系主任、教研室(實驗室)主任和專兼職教學管理人員,承擔或參與各類課題研究的比例均高于總體水平,如圖2所示。這一數據反映出他們在教學管理中關注問題、善于探究。
針對“您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什么成果?”的問題。有29.1%被調查者回答“沒有教科研成果或發表過文章”.這其中講師占33.8%、助教占55%,如圖3所示。這說明地方高校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還比較薄弱。教育科研成果太少,已成為影響地方高校教師教育科研素質的重要因素。
針對目前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的積極性.6.9%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和教學研
2.教育科研的價值認識
對于“您認為所承擔的研究是否具有針對性,能解決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或對教學改革有積極作用?”“您所取得的成果能否得到推廣運用,發揮出示范作用?”的問題,70.9%的被調查者認為“所承擔的研究具有針對性。能解決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或對教學改革有促進作用”,52.7%的被調查者認為“所取得的成果能夠得到推廣運用.發揮出示范作用”。這組數據說明大多數教師能夠真正認識到開展科研對學校的發展和對提高自身水平及教學質量的意義。
3.教育科研的影響因素
針對“制約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的主要因素”這一問題。61.5%的被調查者認為“教學任務繁重”是制約他們教育科研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49.8%的被調查者指出“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也是制約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47.6%的被調查者認為“缺少學術帶頭人和課題組織者”。從總體情況來看,影響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的前三位依次為:教學任務繁重、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缺少學術帶頭人和課題組織者。由于沒有時間對實證資料收集整理.加之學校在教育科研工作量計算、教育科研和教學成果獎勵政策等方面對教育科研工作激勵作用不夠.難以調動廣大教師從事教育科研和開展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再者在組織和實施過程中、很多教師常常是單兵作戰,如何把想法付諸行動,困難重重。
4.教育科研的保障條件。
如何處理好教學與教育科研的關系.結合教學進行教育科研?針對“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工作應重點解決哪些問題”,61.5%的被調查者認為應加大教育科研資助力度;56%的被調查者認為應完善激勵機制:另有55.6%的被調查者認為應加強研究團隊建設。
在教育科研管理和指導方面,調查顯示,62.5%的被調查者認為“課題指南對教育科研選題有指導作用”;7.3%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作用”;而30.2%的被調查者表示“沒有看到,說不清楚”。51.6%的被調查者認為《高教研究》和《高教信息》以及網站平臺對開展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有幫助:¨.6%的被調查者認為“沒什么作用”:36.7%的被調查者“沒有看過,不知道”。69.8%的被調查者了解我?,F有的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項目申報的途徑;有30.2%的被調查者表示“不了解”。這組數據說明,大多數教師在開展教育科研時需要一些指導和幫助。作為教育科研管理部門,應科學規劃和引導。
二、教育科研現狀:不容樂觀
從以上調查結果顯示,地方高校教師教育科研不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行動上都還滯后于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步伐,教師教育科研現狀不容樂觀,問卷反映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育科研能力不強。
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不強主要表現為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滯后.教育理論素養不高,問題與研究意識比較淡薄,導致開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欠缺。
2.教育科研氛圍不濃。
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加之教育科研與教師職稱晉升方面的政策失衡。不少教師認為教學是最重要的.課堂教學是硬任務,教育科研是軟指標,另有部分人認為在高校擴招之后,教學任務繁重,教學工作量大,相當多的教師整天陷于備課、上課等具體的教學事務中,無暇從事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對教育科研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廣泛參與性。
3.教育科研意識淡薄。
教育科研意識的強弱與教師對教育科研價值的認識及自身教育科研素質緊密相關。雖然大多數教師能夠認識到教育科研價值和實踐意義,但在觀念上仍存在著忽視教育科研的現象,認為教育科研屬于教學行為,教育科研無非搞些教學改革,與“科研”沒有關系,僅在晉升職稱時要開具從事教研的證明時才給予關注。有的認為工科院校做教育科研難以形成一定的水平.認為其取得成果的學術價值、社會價值或實踐意義比不上自然科學研究。
4.教育科研保障條件不夠。
教育科研保障條件包括經費的投入,相關制度與激勵機制等。良好的條件是教育科研順利進行的保障?,F實中存在的科研經費欠缺、制度不完善、激勵機制不健全等嚴重影響了學校教育科研的順利開展,對于學校整體水平的提升影響很大。
三、思考和認識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因素.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實力普遍還不夠強。隨著“質量工程”的提出和實施,指導和推動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實踐、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高校自身發展都要求地方高校加強教育科研。而教育科研是一項長期的艱苦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何改善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現狀,提高教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筆者認為可以從學校和教師自身兩個角度人手。
1.正確認識教育科研的重要意義。
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的定位要以人才培養為目標,學校要正確認識教育科研的重要意義,通過教育科研,促進教學改革。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科研工作,樹立“科研興?!钡乃枷耄畬⒔逃蒲信c科研同等看待。并將教育科研列入學校發展規劃,并由校領導負責將具體落實到學校工作計劃中去,從制度上加以保障。
2.加大經費投入、加強教育科研資助力度。
地方高校多是教學型高校,在工作中強調以教學為中心.雖然也能夠認識到教育科研對于促進教學以及提升辦學水平的積極作用,但是能夠用于教育科研的經費在學??傊С鲋械谋壤€是很少的,加之由于實力有限,獲得高級別的項目不多,這就容易使得一些具有科研和教改價值的項目無法正常實施,因此在教育科研項目上要有專項和充足的經費加以保障。
3.完善對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勵機制、評價機制。
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勵機制.主要包括對教育科研工
作及其研究成果轉化的政策性支持、制度性獎勵和宣傳推廣工作。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在了解制約學校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的主要因素后.需要清理和修訂現有的規章制度.積極穩妥地推進教育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為教育科研培育良好的政策環境。將教師教育科研與院系考核、教研組考核、教師評聘掛鉤;可以設立青年基金項目,鼓勵扶持青年教師成為研究者。培養研究型教師:通過組織開展“教學示范”、“論文評選”、“成果表彰”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多方面展示教師的科研能力;同時給予積極參與科研活動或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師相應的獎勵,從而產生一定的導向作用。
4.不斷充實和強化教育科研工作體系.完善教育科研工作體系。
教育科研工作離不開規劃和引導.我們要逐步實行課題分層分級管理,加強課題校院(系)二級管理、過程管理,健全從學校到二級單位的教育科研網絡.調動廣大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形成一支專兼職結合的教育科研隊伍.加強應用研究。作為課題管理部門,要不斷加強對課題研究的規劃。必要時實施“一對一”的課題指導計劃,不斷提高服務教育教學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發展教育科研機構,加強基礎研究,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學術與應用逐步實現一體化.在服務教育決策、組織教改實驗、開展教學研究、總結推廣教學成果、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教育改革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5.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師必備的素質
從教師角度來講,要確立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制訂專業發展規劃。增強開展研究的自覺性。要將教育科研看成是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師專業化要求教師不僅是教育者,還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既是專業業務尖子,體現學科專業化,又要具備教育科學素養。在教學中高校教師應提高研究意識,注重自身科研素質的提高,具體來說:
(1)樹立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的思想。大學作為一個文化實體和學術組織,其特點是以高深知識的繼承、傳播、發展、轉化和利用為核心而建立起來的有別于其他社會組織的獨特機構。教學與科研作為大學的兩大基本職能,兩者不能相脫離。教師要打破純教書的傳統思想,應做“善于思考的實踐者”,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深刻、嚴謹的思考,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積極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在科研上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將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統一起來,通過科研促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課題研究突出實效性和針對性,凸顯地域性。課題研究目的在于解決教育教學實踐問題。教育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是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現實素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問題、善于反思、善于總結。教育科研的選題和方向的確定都要從實踐出發,力求解決實際問題,開展校本研究,提高教育科研的實效性和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