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0:38
序論:在您撰寫護理研究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導師負責制下護理研究生導師團隊的構建
2.中美護理研究生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真實體驗的質性研究
3.護理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4.護理研究生在讀期間壓力的質性研究
5.護理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模式初探
6.護理研究生學術道德與負責任研究行為的培養
7.造口專業護理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專家調查研究
8.國內外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現狀
9.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擇業效能感地區差異研究
10.護理研究生對老年人及老年護理知識和態度的調查
11.對我國護理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缺陷與對策的思考
12.臨床護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現狀調查
13.我國部分高等醫學院校在校護理研究生擇業意向調查
14.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擇業效能感年齡差異研究
15.護理研究生實踐過程的管理探討
16.案例教學法在護理研究生課堂中的應用效果
17.我國護理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現狀
18.護理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非智力影響因素分析
19.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擇業效能感年級差異研究
20.基于研究生學位論文分析我國護理心理學研究的發展
21.護理研究生導師實踐角色自評量表的編制與信效度檢驗
22.護理研究生雙語教學方式及影響因素分析
23.面向21世紀護理研究生教育發展策略探討
24.加拿大護理研究生教育體系及特點
25.護理碩士研究生共情和溝通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26.我國護理碩士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27.護理碩士研究生循證護理行為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28.護理研究生科研訓練中的指導要點
29.護理研究生團隊導師制建設
30.美國護理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現狀與發展
31.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32.國內外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現狀
33.護理研究生在臨床科研中的角色和作用
34.成人學習理論在護理研究生專業課程學習中的應用
35.基于臨床核心能力專業型護理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初步探索
36.試論我國護理研究生社區實踐的必要性
37.晉京兩地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擇業效能感自我概念水平和自我評價水平研究
38.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及其研究狀況的文獻分析
39.專業學位與科學學位護理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認知的比較
40.重視護理研究生培養 狠抓實踐過程管理
41.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現象學研究
42.加強國際合作,培養高質量護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學博士生培養的經驗介紹
43.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
44.泰國瑪希隆大學護理研究生教育的啟示
45.“科學-技術-社會”教育理論在護理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46.韓國忠南大學護理研究生教育特點及其借鑒
47.護理研究生科研活動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分析
48.基于核心能力的高等中醫院校護理研究生課程設置的初步研究
49.培養高素質護理研究生的探索與實踐
50.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核心知識體系的研究
51.護理學研究生教育設置專業學位的調查研究
52.中韓護理學研究生教育比較
53.天津市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擇業效能感研究
54.我國護理學博士研究生教育現狀分析
55.交互性教學模式在護理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實踐研究
56.男性護理研究生學習動機的質性研究
57.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向調查
58.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專業設置方向的分析
59.護理碩士研究生的護士核心能力調查分析
60.探討高等護理教育體制與護理研究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61.美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現狀及啟示
62.護理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63.發展以角色為基礎的護理研究生教育
64.專業學位護理研究生培養期望與需求研究
65.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職業期望與就業體驗的質性研究
66.護理研究生職業期望與職業倦怠的調查分析
67.人文素質教育在護理研究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68.論藝術教育與護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相關性
69.我國專業學位護理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設置分析
70.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職業認同的質性研究
71.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勝任力評價體系的系統評價與Meta整合
72.導師指導與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相關問題的分析
73.澳大利亞護理研究生教育與職業資格銜接關系的介紹
74.中美護理研究生教育課程設置的對比分析
75.護理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76.以臨床核心能力為中心的護理研究生臨床實踐模式探討
77.護理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及信效度評價
78.護理研究生臨床帶教方式探討
79.護理碩士研究生職業期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80.晉京兩地護理學碩士研究生職業信息收集能力研究
81.目標設置理論在護理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中的應用
82.我國護理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分析
83.臨床能力考核對于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啟示
84.護理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核心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85.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與評判性思維的關系研究
86.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就讀體驗與應對的質性研究
87.我國專業學位護理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的現狀與思路
88.護理研究生導師隊伍現狀及AGIL模式指導下的建設研究
89.中醫院校護理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現狀及對策
90.國內外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比較研究
91.中美護理研究生課程比較
92.中美護理專業研究生教育的比較研究
93.兩年制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
94.我國護理教育方向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分析
95.導師組制模式培養護理研究生的實踐
96.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97.國內外護理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討
98.我國護理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99.護理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提升方案的實施及效果評價
100.護理研究生參加臨床實踐的探討
101.晉京兩地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學績水平和設定目標能力研究
102.我國護理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現狀與發展
103.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循證護理能力培養的實踐與反思
104.我國護理學博士研究生教育培養目標定位的探索性研究
105.提高培養質量,加強護理研究生教育的科學管理
106.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評價的研究進展
107.護理研究生實習中所面臨的各種人際關系及倫理決策
108.護理碩士研究生職業期望的定性研究
109.護理研究生ICU臨床實習模式的探討
110.臨床型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質性研究
111.德爾菲法構建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112.知-信-行認知理論在護理學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113.在實踐中培養護理研究生的臨床教學能力
114.我國護理碩士研究生對碩士教育現狀的評價研究
115.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對臨床實踐指導老師期望調查
116.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17.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參與專業課程資源共享體系的學習體驗
118.Delphi法構建護理學研究生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的研究
119.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招生情況分析與建議
120.護理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121.專業學位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及其展望
122.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關鍵要素的構建
123.我國護理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策略研究進展
124.對護理學學術型研究生課程設置的實證研究
125.專業學位護理研究生培養的SWOT分析
126.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就業現狀調查分析
127.就業雙方對護理碩士研究生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的認知
128.護理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人才培養目標是課程設置的根本依據。課程設置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要體現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應當具備的能力及特點。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分為科學學位和專業學位兩大類。早期只有科學學位護理學研究生,各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依據國家碩士研究生培養總目標結合護理專業要求而制訂,如復旦大學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要求學生經過3年理論知識學習、臨床護理實踐和護理教學實踐,掌握護理教育、護理管理、臨床護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具有護理教育和較高的護理研究能力等。2010年1月,國務院學位辦批準設置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并提出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本學科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解決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護理問題,并具有較強的研究和教學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菩妥o理專門人才[2]??梢?,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重在理論知識的學習,畢業后從事護理教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是高層次的臨床護理技術人員和護理管理人員,培養的是臨床專家。
2護理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現況
2.1課程結構與內容
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教育歷史相對比較短,目前各院校沒有統一的課程結構模式和課程內容,多數是沿用臨床醫學專業模式[3]。目前,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科學學位主要是學科式的課程體系,多數院校由三大模塊組成:公共必修課、專業課和選修課。如哈爾濱醫科大學科學學位課程設置的公共必修課有自然辯證法與科學社會主義、學術交流與科研寫作等;專業課則根據研究生專業方向選擇;選修課有護理教育學、衛生政策學、護理研究方法論等。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啟動晚,其課程結構和科學學位類似,如南方醫科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開設的課程中,除公共必修課外,還有專業基礎課,如護理理論、高級健康評估、病理生理學等;還有專業及選修課,包括護理教育和護理管理理論與實踐、老年護理與實踐、高級護理實踐等??梢?,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科學學位和專業學位課程模塊類似,并且公共必修課多為自然辯證法、科學社會主義、英語等,但是專業課和選修課側重點不同,科學學位課程內容側重理論研究,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專業學位課程設置側重臨床實踐知識的學習和臨床技能的培養,尤其注重臨床??浦R和技能的培養。
2.2課程實施
國內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的公共課多數是與醫學其他專業一起上課,采取大班集中授課,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穿插課堂提問和討論環節。第二軍醫大學則比較提倡研究型學習,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主張開放性教學,實行教授負責制,授課形式多采用小班上課,教學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4]。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課程設置側重于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5]。李亞潔[6]指出,研究生臨床教學可采用自主學習法、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法、項目作業法、專題講座法、錄像教學、計算機模擬教學等。北京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課程教學采用多種靈活方式,如角色扮演、病例匯報、讀書報告、分組討論等。可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實施形式比較靈活,學生自主性比較強,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指導作用的特點,即以“導”、“研”為主的教與學。
2.3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保證護理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目前我國護理專業尚未建立專門的研究生課程評價機構和評價體系,其質量評估主要是由教育部或衛生部統一負責,與醫學教育評估一并進行,且與醫學教育評估執行同一評估標準和方法。
3護理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3.1課程設置不能體現培養目標
護理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要體現培養目標中要求的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應具備的能力及特點。秦永杰等[7]經調查訪談指出:研究生課程設置不合理,不能體現專業培養目標,并且國內雖然規定了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和科學學位的培養目標,但只是籠統地要求具備護理教育、管理、科研和臨床護理方面的能力,沒有進一步量化和標準化,整體還是缺乏統一性、專業性[8]。為此,國內許多學者對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進行了研究。2012年張文文等[9]應用Delphi法對33名專家進行調查,得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主要培養臨床高級實踐者,應具備人際溝通能力、臨床綜合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自我管理學習能力等,這與2011年王澤瑋[10]、孫宏玉[11]等人的研究結果類似。美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比較明確具體,主要是培養臨床專業型人才。據美國護理大學聯盟最新公布的《TheEssentialsofMaster’sEducationinNursing》中指出,護理學碩士研究生除了要具備所有醫務人員應有的五大核心能力外,還要具備九大知識和技能:具備從自然學科到人文學科的實踐背景、組織領導能力、能夠提高護理質量和安全、促進學術成果應用于實踐、掌握信息學與衛生保健技術、參與健康政策的制訂并倡導其實施、能夠進行跨學科合作、能進行臨床預防以促進人群健康和具備碩士研究生水平的護理實踐[12]。借鑒美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經驗,國內的研究生教育可嘗試構建以角色為基礎,以核心能力為主的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從品德、知識和素質3個結構上分別制訂科學學位和專業學位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不僅要重視知識與技能維度,還要重視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并明確指出要具備的各項能力。
3.2課程資源匱乏
研究生教育具有高層次性、專業性、探究性和創新性的本質特征[13],汪健等[14]指出:國內部分院校護理學研究生課程種類比較少,學生選擇的余地小,研究生的課程設置與本科階段差別不明顯,有的課程內容幾乎和本科階段的內容相差無幾,課程內容相對落后,缺乏反映學科最新進展的知識和信息。國內學者李芳芳等[15]對上海3所院校在校護理學碩士研究生進行了專業課程資源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對專業課程數量和課程滿意度均較低。
3.3課程設置不能體現專業特色
研究生專業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科知識體系的構成[16],而課程內容是依據不同的專業方向進行設置的。但是國內多數護理院校不同專業方向的課程設置是相似或近乎相同的[5]。李春玉[17]指出:研究生專業必修課設置對于護理專業不同研究方向的學生沒有側重,課程設置沒有支持各研究方向,也沒有設置相應的課程群。李芳芳等[15]調查指出: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均提出了要設置與自身研究方向相符的專業課程的需求。護理學科的發展以及專業學位的增設,要求細化專業方向,構建匹配的課程體系。因此,專業方向的設置勢必要逐步規范完善,課程設置內容不僅要凸顯護理專業特色,還要體現專業方向的不同。
3.4課程設置不能反映專業學位和科學學位培養模式的不同
課程設置應該圍繞教育的哲學理念和培養目標,以學生為中心,以角色勝任力為根本進行設置[18],反映護理學專業的特色和標準及社會的需要和期望[19]。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培養模式各有特點,但是他們的培養都是以達到某種??颇芰槟繕薣20]。胡翠環等[5]指出:國內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缺乏統一的課程設置標準,目前各高校課程設置不盡相同,但卻有一個共性:不管是科學學位還是專業學位護理學碩士教育的課程設置基本相同。對此,國內專家學者展開了大量研究。2012年,譚靜等[21]分析了國內外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的發展現狀,提出以核心能力與知識要求為指引,以臨床實踐為導向,按模塊化構建課程體系。其中,專業課程模塊開設??萍膊∨c護理學課程,根據??铺攸c安排培訓內容,突出??谱o理技術和??瓢Y狀管理。
4結語
1.1對象根據地區差異和不同護理教育水平,2013年6月至7月選取國內不同地區14所綜合院校護理學院就讀的護理專業研究生。其中東北2所、華北2所、華東2所、華南2所、華北1所、中原1所、西北2所、西南2所。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參考文獻資料,并結合護理專業特點,咨詢多位護理教育專家和臨床護理專家,自制《護理專業研究生創新現狀與影響因素調查問卷》。請專家對問卷內容效度進行評定,內容效度指數為0.821,Cronbach'sα系數為0.809。問卷由83個條目組成,共3部分,即:①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所在年級、研究方向、學位選擇方式等14個條目;②創新能力現狀:包括思維特征、個性特征、行為特征、知識構建4個維度,共33個條目;③影響因素:包含學習行為、學習目的、導師指導工作評價、課余活動、培養工作評價、與導師交往、研究工作評價、與同學、家人及導師溝通、目前狀況9個維度,共36個條目。問卷第2部分和第3部分相關問題,選項分為“不符合”至“符合”4級,分別計1~4分?;咎卣骱陀绊懸蛩刂懈鱾€維度的得分為該維度各條目總均分,各維度滿分為4分?;咎卣髦懈鱾€維度的分數之和為創新能力總分,滿分為16分。
1.2.2調查方法研究者與各護理學院聯系,取得配合。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將問卷發給學院研究生教學主管人員,由其將問卷發放至在讀的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回收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共發放問卷169份,回收有效問卷164份,有效回收率97.04%。
1.2.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描述;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結果
2.1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一般資料本次調查的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164名,年齡22~41(25.32±2.84)歲。其中女性161名,占98.17%名;男性3名,占1.83%。涉及AIDS護理、臨床護理、護理教育、護理心理、腫瘤、助產等51個研究方向,其中排前5位的是:護理教育27名,占16.46%;臨床護理17名,占10.37%;社區護理17名,占10.37%;老年護理15名,占9.15%;護理心理12名,占7.32%。其他一般資料見表1。
2.2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見表2;各維度得分排序后兩位的條目見表3。
2.3不同特征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不同特征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得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2.4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以創新能力得分為因變量,一般資料單因素方差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方式:所在年級(其他=0,研究生1年級=1,研究生2年級=2,研究生3年級=3);是否獲得執業資格證(已獲得=4,通過但未拿到證書=3,未通過=2,未參加考試=1);學位選擇方式(專業學位=0,0,1;科學學位=1,0,0;調劑=0,0,0;其他=0,1,0);影響因素中的項目原值代入。
3討論
3.1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一般表2結果顯示,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得分為(11.59±1.17)分,滿分為16分。從各個維度分析,知識構建和思維特征兩個維度得分較高,個性特征和行為特征得分較低。創新能力4個特征調查結果顯示:護理研究生缺乏提出新穎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烈好奇心、探求未知的勇氣和精神、向他人求助的習慣和質疑批判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保守性和“以過去為定向”的特征,是一種經驗主義文化模式。在此文化模式指導下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必然導致研究生因循守舊、不主動嘗試新的方式和涉足未知的領域,以致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嚴重不足。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忽略加強團結合作意識,導致了研究生沒有向他人求助的習慣。研究生教育者要多研究和學習護理事業發達國家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注重培養研究生敏銳的觀察力,發現問題的能力,鼓勵提出新穎的解決辦法。思想創新是一種挑戰、一種超越,要尊重與鼓勵研究生的挑戰性,使研究生敢于向經典挑戰、向世俗挑戰。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要注重保護研究生的個性,允許其個性的充分發揚,同時注重其合作共贏意識的培養。
3.2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3.2.1學習行為學習行為包含經常主動思考問題、查閱文獻、學習工作超過8h、閱讀專業外書籍、對自己有新要求和新目標,與研究生創新能力呈正相關(P<0.01)。信息的獲取與利用能力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至關重要,研究生通過主動查閱文獻能獲得大量學科相關的信息,開拓思路、受到啟迪,提高發現新問題并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學習的核心,一切發明和創造都離不開思維。導師可通過要求研究生定期進行閱讀報告和閱讀心得交流會引導研究生查閱文獻、閱讀學科外書籍;通過經常性的提問和討論啟發性的問題,多給研究生自主決策的機會,鼓勵其與自己辯論來培養研究生主動積極思考問題的品格。
3.2.2學習目的學習目的包括為成為護理事業各領域的領導者奠定基礎、成為護理教育專家奠定基礎、成為臨床護理專家奠定基礎、獲得更高一級學位、獲得更好的工作、獲得更好的待遇、確定未來發展方向7個條目,與創新能力呈正相關(P<0.01)。積極的學習目的有利于研究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并提高主動性,因而促進研究生能力的提高。護理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開設“護理事業風云人物”專題課和邀請“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給研究生講座,鼓勵研究生豎立遠大的志向,培養研究生創新的高度責任感和有所作為的自覺意識。
3.2.3學位選擇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調劑到護理專業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得分顯著低于選擇科學或專業學位的研究生。調劑專業的研究生因為護士職業成就感不強,對護士地位的提高、護理事業的發展沒有希望,導致其創新能力較低。護理人員對專業的認可和專業價值觀的堅定也會影響其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導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入護理事業最新進步與發展的教學,激發學生提高護理人員地位和徹底改變護理事業面貌的強烈責任感。通過強化教師的“主陣地”功效,以其對專業尊重篤信、敬業奉獻及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寬泛的知識結構感染和影響護生,提升其對護理專業的認同感。
3.2.4與同學、家人及導師溝通與同學、家人及導師之間的溝通情況體現研究生溝通能力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向他人求助的習慣。溝通能力是與人交流的基本能力。研究生從入學到畢業,在文獻查閱、選題開題、進行實驗、資料統計、論文寫作、畢業答辯等諸多環節如果沒有他人的指點和幫助,將會困難重重。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要多鍛煉研究生獨立完成各種任務,在此過程中提高其溝通能力,并引導研究生之間經驗的無私分享、遇到困難時的相互幫扶,努力打造一個團結合作的和諧團隊。
一、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隨機抽取2007年3月—2007年7月進我市某所醫院護理專業實習的護生共200例。
1.2方法依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和《消毒技術規范》及省衛生廳有關文件要求,設計調查表。內容:對手消毒的態度;衛生手的概念;醫院環境衛生學分類及手衛生標準;衛生手的洗手指證和方法;是否希望得到相關知識培訓等內容。由護生以無記名填表的方法獨立完成,并要求其真實填寫在工作中的洗手狀況和認識。本次發放調查表200份,回收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結果
經調查顯示,護生掌握相關知識及洗手現狀中未接受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學習的占66.59%;熟悉衛生手概念的占知曉環境衛生學分類及手衛生標準的占26.92%;掌握衛生手洗手指證和方法的占43.51%;工作環境安置流動水洗手裝置的占75.1%、安裝感應式或腳踏式洗手設施的占使用公用毛巾擦手的占76.68%;希望接受相關知識學習的占對手消毒持贊成態度的占90.11%,持不贊成的占持反對的占1.75%。
三、討論
從調查得知護生洗手概念較差,洗手不使用肥皂,只用流動水沖洗3s~5s,操作前只洗1次;洗手方法不規范,洗手頻率也較低。70%~80%的護生在護理過程中自始至終未曾洗手,有~30%在護理特殊或可疑病人后才洗手,只有20%~能按規定洗手;洗手范圍合格的為34.75%,步驟合格的僅占。做不到在對2例病人操作之間用消毒液擦手,甚至有人還用自身工作衣擦手,造成再次污染。而實習護生在下班前卻能作到較認真的洗手,洗手持續時間長,揉搓頻率高。只有通過學習培訓才能使廣大護生認識到必須按照洗手指征、保證洗手持續時間、頻度和范圍、使用清潔干燥的擦手用具,才能有效去除手上的暫居菌。手衛生是預防、控制和降低醫院感染的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法,是醫護人員的責任和義務。
護生忽略洗手的現象較為普遍,究其根源:①對洗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②洗手設施不盡完善,使用不方便;③醫院內常用的洗手方法是流動水肥皂洗手法,以往報道此法可使手上的細菌減少60%~90%。在目前基層條件還不可能達到安裝感應式或腳踏式洗手設施的條件下,首選的仍然是肥皂流動水洗手法,但不宜使用公用毛巾,一定要用潔凈干燥的個人專用毛巾。建議應盡快組織有關專家制訂更科學、適用、經濟、快速、高效的手清洗消毒方法。醫院感染不僅影響原發病治療與康復對病人和醫護人員的健康也形成一定威脅。洗手是阻斷接觸傳播、預防醫院感染的有效方法。許多醫院安裝了高效、方便、價格合理的護手快速消毒劑,從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護人員洗手的依從性。說明只是單純培訓教育而不重視洗手設施的安裝是遠遠不夠的。
盡管戴手套可減少70%~80%的手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護醫護人員和病人免受感染,但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衛生的做法只是保護自己而不能避免細菌的傳播,如不及時更換,仍可形成感染的途徑,所以要按要求更換和洗手。當手污染嚴重時,使用普通肥皂洗手并不能完全清除手上的暫住菌、而消毒劑對細菌、病毒的殺滅率遠遠高于洗手。但消毒劑并不是完全可以替代洗手,因為它不能清除碎屑和污物,所以當手上有明顯泥土或有機物污染時,仍需通過洗手達到手衛生。衛生行政部門要定期舉辦培訓班,為基層醫護人員提供知識更新的機會各接受進修護生的單位也要加強崗前培訓,從規范洗手抓起,確保醫療安全,保障所有病人和醫護人員的健康。
參考文獻:
[1]尚少梅,王宜芝,鄭修霞,等.促進護理人員洗手行為依從性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6):507-510.
[2]邢紅霞,張紅英,武建英,等.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與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8):639.
[3]苗勤,張輝,劉晶巖,等.術前手消毒效能檢測及對策[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3,2(4):317.
【論文摘要】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內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認識。由于生活快節奏、激烈的競爭和緊張的人際關系,人們感受到比較強烈的壓力和緊張,可能導致心身的亞健康狀態。護理工作是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反應的判斷與處理。護理工作的對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護理工作的性質決定了護理人員必須經常面對病人、家屬、醫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這些因素都會使護理人員產生壓力。護理專業學生(以下簡稱護生)在學校期間及臨床實習期間,都常常因面臨著各種壓力而影響身心健康和實習效果[1]。1997年Admi指出,護理本科生在臨床實習期間常面臨各種壓力,如不能很好應對,可影響他們在臨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動搖他們從事護理工作的決定[2]。現對護生、實習護生的壓力研究作一綜述,以便引導學生采用適當的應對措施減輕或緩解心理壓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學習、實習效果。
1壓力概論
19世紀法國生理學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類有內在穩定性,若內在不平衡與外環境之間的關系受到破壞,就可能導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將壓力與疾病聯系在一起,由此壓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較明確。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認知的壓力理論,并成為了研究職業壓力和壓力管理中被廣泛使用的應用理論。隨后壓力學說發展很快,并開始應用于實踐。
壓力的根本內涵既與個體對外界刺激的感知有關,又和個體滿足需求的能力有關。人在一生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壓力,如工作、學習、人際沖突、惡劣環境等。當人遇到壓力時都會有不同的適應方式,適應能力因人而異。輕度的壓力可刺激機體處于緊張狀態,提高人們的工作業績。一旦壓力源解除,身體各系統又恢復到放松狀態。持續高水平壓力使機體內用以適應和調節壓力的能量和精力耗盡,造成機體平衡失調,導致身心疾病。
2護生的壓力
2.1??谱o生的壓力
2.1.1就業近幾年,我國高等護理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培養出了一批高學歷層次的護理人員。在就業選擇方面,總體上??谱o生對于本科護生沒有優勢可言,有的醫院用人只考慮實用性,不愿聘用??粕6硪恍┽t院片面地強調學歷,非本科生不用。這樣一來,??粕诰蜆I方面處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尷尬境地。這是??谱o生面臨的最大壓力。
2.1.2社會價值感學生時期的護生都認為自己的職業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參加臨床課間實習后發現,許多醫生、病人及病人家屬對護理專業存在偏見,認為醫生是有技術、有學識之人,而護生只是機械地執行醫囑,只會依附于醫療,使護生覺得護士的社會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視,產生了無價值感。
2.1.3升學隨著社會對知識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粕济靼?,??茖W歷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需要繼續深造,至少要“專升本”。在專升本的過程中也面臨壓力,有些學生家庭比較困難,無力支付“專升本”的學習費用;有的則不知在“先就業后升本”還是“先升本后就業”之間作何種選擇;有的還擔心就業后,由于臨床護理人員缺乏,護士三班倒,沒有充裕的時間學習。
2.1.4其他參加臨床課間實習后護生方知,社會工作中,還有許多人際關系需要處理,如輪轉科室帶教老師、病人及病人家屬、實習生之間等等,人際關系壓力由此產生。就業體制的改革,把每一個學生推向市場,護生在學習的同時還要聯系工作。實踐機會非常寶貴,有大量知識需要借此機會學習,而工作又不能不找,這就產生了壓力。凡此種種,各方面的壓力同時大壓到了護生的頭上,如不及時緩解和消除,勢必造成護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緊張,時間久了極易造成身體、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損害。
2.2本科護生的壓力
2.2.1準備和參加考試曹穎的調查顯示,“準備和參加考試是護理本科生的最大壓力源”[3]。其結果與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試是學生學習中重要的應激事件,考試壓力對學生的影響具有時間上的持續性,考試壓力已成為適學青少年的最大壓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護理本科學生的最大壓力源是對學習的要求[4]。
2.2.2分配情況學生都把選擇一個合適的職業作為整個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畢業生的擇業難已成為當今突出的問題,畢業分配情況是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的第二大壓力源。
2.2.3社會對本專業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務體系中,醫療占主導地位。護理工作的社會地位低,群眾形象差,專業的提高及發展緩慢已成為造成護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2.2.4其他學習的任務量、時間不足不能想做的事、與其他學生的競爭及不能按時睡眠等也是本科護生的重要壓力源。學生目前的經濟情況及教師的評價也成為學生的主要壓力源。許多學生來源于偏遠地區,經濟條件差,而上學的費用又高,經濟問題也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教師的評價常常與畢業分配密切相關,故也成為學生的一個常見壓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師的監督及評價與學生的壓力水平顯著相關。而不同年級的護理本科生其壓力源也不盡相同。大一年級的新生,學習的任務量是最主要的壓力源。每天的學習內容、考試的出題方式、自己對知識的接受能也成為主要的壓力源。由于新生剛從高中步入醫學院校的大門,學習的知識和方法與高中異差很大。學生需要適應新的學習內容與方式。而且這些學生在中學學習成績都在班級前茅,因而易對新的學習需求產生壓力感。在二、三年級的學生中,自己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級排列也是重要壓力源[2]。2.3實習護生的壓力
2.3.1對知識技能的需求護理專業學生從習慣的校園學習、生活來到醫院實習,加之病人的情況千變萬化,很多學生擔心遇到緊急情況不知如何處理,害怕出現差錯,不能將課堂所學的東西有效應用到臨床等,造成學生有很大的心理壓力,故實習護生的最大壓力是“對知識技能的需求”。
2.3.2學校教學與臨床需求之間的差距這與現行的教育體制有關,目前的許多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及考試成績很好,但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及動手能力很差,出現高分低能現象。楊新月在《基礎護理教學與臨床脫節問題的探討》一文中指出,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生進入臨床實習,不斷反映老師教的與臨床做的不一樣,臨床帶教老師則反映,學校教的太繁瑣,太機械,有的學習內容臨床已經不用或被淘汰,學與用的差距太大。
2.3.3接觸傳染病性疾病、每天從事的工作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工作被認為是臟而累,而且充滿高壓力的專業。接觸傳染病性疾病、每天從事的工作內容成為實習護生的重要壓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國護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2.3.4其他臨床教師、病人及家屬的評價也成為實習護生的一個常見壓力源。
3應對措施
應對是人們持續的通過意識和行為的努力及評估個人能力而緩解內外壓力的一種需求,是緩解心理壓力的過程。人們遇到壓力后,常采用情緒調節或壓力處理的方法來減輕自己的壓力源[7]。接受現實是學生采用最多的一種應對方式,按學校期望的去做、責備自己也是學生多用的應對方式。梁軍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極應對方式的人數顯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點[8]。獨自想辦法解決和試圖改變目前的局面也是兩個常用的應對方式。大學階段是學生的心理發展正趨于成熟的階段,多數學生能勇敢面對壓力。其他常用的應對方式如與同學或家人談論自己的感受;尋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積極的一面,與其他處境相同的人比較,以及想曾經做過的成功事例也是學生常采用的應對方式。根據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樂觀和尋求支持是人們常采用的應對方式[7]。
4管理對策
個體從生到死無時不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因此,通過努力來改變壓力環境,保護自身健康與生存的應對活動幾乎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和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對于實習學生的管理者,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也要指導學生如何面對和應付壓力,以使她們保持心身健康,順利地完成臨床實習、學習。
4.1指導學生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緩解壓力消極的應對方式可增加應激的強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應對是緩解心理應激的關鍵。Jalowiec將應對方式歸納為八種,包括樂觀、支持、自我依賴、勇敢面對、保守、聽天由命、情感和逃避。樂觀應對被認為是效果最好的應對方式,其次是支持應對方式。教師應注意了解和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給予正確合理的引導,以使學生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應對壓力。
4.2合理有效地安排實習計劃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是減緩學生心理沖突,保持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要隨時向臨床教學老師和實習學生了解情況,并定期進行問卷調查,及時發現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改實習計劃和解決問題,以增加實習效果。如根據臨床教師及學生的建議,增加了手術室及急診室的實習時間,并可嘗試安排專門實習指導教師與臨床教師共同完成臨床實習指導工作。
4.3增加在校學生的實踐機會進行課程設置的改革,對一些課程進行整合,增加課間及臨床實習時間。并可安排學生到臨床學習新技術,縮短課堂教學與臨床實際之間的差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動手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學生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中。
自1985年以來我國的護理教育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醫學院校開辦了高等護理教育,形成了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等多層次的教育體系,為護理事業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專門人才。對不同層次的護理實習學生在臨床實習中,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件的反應不同。了解不同層次護理專業學生的壓力來源,引導學生采用適當的應對措施減輕或緩解心理壓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實習效果是護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F國內已有部分有關實習護生壓力源及應對方式的研究,但對于本科實習護生與??茖嵙曌o生壓力源及應對方式差異的原因尚缺少相關研究,這是今后研究應該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曹穎向虹等.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期間壓力源與應對方式的調查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1,36(7):491—494
[2]AdmiH.Nursingstudents’stressduringtheinitialclinicalexperience.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1997,36(7):323
[3]曹穎戴舒霞.護理本科生的壓力及應對方式的調查分析.護理學雜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陳梅麗,蔡欣玲等.醫學中心護理人員離職意愿相關因素探討.榮總護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劉彥君.護士工作壓力源及工作疲潰感的調查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1):645—649
1.1對象
采用Delphi法的樣本估計方法,即樣本含量為護理專家20~50人為宜,考慮到樣本回收中的遺失和無效問卷及專家分布平衡性,于護理教育、護理管理、臨床護理和臨床醫療4個領域各選取12人,即共選取專家48人。專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咨詢。入選標準:護理教育專家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碩士生導師,從事護理碩士教育3年以上;護理管理專家為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并擔任科護士長及以上職務,從事護理管理工作5年以上;臨床護理專家為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谱o士,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0年以上,臨床帶教5年以上;臨床醫療專家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碩士生導師,副高以上職稱,于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從事臨床醫療工作10年以上,從事碩士教育3年以上。
1.2方法
1.2.1專家咨詢
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成員包括護理教育專家、護理管理專家各1人,臨床護理專家及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各2人。課題研究小組共同總結、分析,初步構建我國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框架;并根據該框架設計出包括9項一級條目及28項二級條目的“護理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專家咨詢問卷。為保證問卷各條目表述清晰、合理,選取護理教育專家、管理專家及臨床護理專家各2名對該問卷進行預試驗,并根據專家意見增加、刪除、合并部分條目,修改部分條目表述方式,最終形成包括8項一級條目、27項二級條目、70項三級條目的“護理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專家咨詢問卷。本次咨詢問卷共分為3個模塊,第1部分為專家基本情況調查表,第2部分為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咨詢表,第3部分為專家對本次研究內容的判斷依據和熟悉程度調查表。問卷采用結構式問卷,條目內容的重要程度用Likert5級評分法描述,具體分為“5=很重要,4=重要,3=一般,2=不重要,1=很不重要”5個等級。采用發送電子郵件、現場發放的方法發放和回收咨詢問卷,問卷回收后及時進行統計分析,在發放下一輪問卷時反饋上一輪情況,以便專家作出準確的判斷。每個條目只能選擇一個分值,并根據條目內容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序。
1.2.2統計學方法
數據由雙人平行錄入Epida-ta3.1,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計算各指標評價結果的均數、標準差、權重系數、變異系數,以及咨詢專家的積極程度、專家權威系數、專家協調系數。專家積極程度由問卷回收率(%)表示;專家權威系數(Cr)由專家對問題的判斷依據(Ca)、專家對問卷內容的熟悉程度(Cs)共同決定,Cr=(Ca+Cs)/2;專家協調系數由肯德爾和諧系數表示。
2結果
2.1專家積極系數
本研究共發放兩輪問卷,第1輪發放問卷48份,第2輪45份,分別回收45、43份,兩輪問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別為93.75%和95.56%。
2.2專家權威程度
本研究第1輪專家咨詢中Ca=0.80,Cs=0.83,Cr=0.82;第2輪專家咨詢中Ca=0.90,Cs=0.83,Cr=0.87,兩輪專家權威程度均較高。
2.3專家協調程度
一、二級指標的協調系數分別為0.28、0.21(均P<0.01),專家意見協調性好,結果可取。
2.4咨詢結果
經過兩輪專家咨詢,最終確定為包含8個一級指標,24個二級指標的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3討論
3.1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可靠性
在德爾菲專家咨詢過程中,研究者使用調查問卷對特定主題進行兩輪咨詢以征求專家意見,經過反復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修正,直至專家組成員意見逐漸趨于一致。專家的選擇是利用Delphi法進行研究成敗的關鍵所在。本研究采用德爾菲法選擇的專家包括護理教育、護理管理、臨床護理和臨床醫療4個領域,既有來自于培養單位的專家,又有來自用人單位的專家,所有專家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大部分具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本科及以上學歷、中級及以上職稱,包含了在培養護理碩士研究生過程中可能涉及的所有領域,說明專家不僅具有良好的學科代表性,且具有較高的知識層次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本次兩輪問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別為93.75%和95.56%,且每輪均有多名專家對各條目提出建設性意見,說明專家對本研究具有較高的積極性。一般認為權威系數≥0.70為可接受;權威系數>0.80則說明專家對咨詢內容具有較高把握。本研究兩輪專家咨詢中專家權威系數分別為0.82及0.87,表明研究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專家意見協調程度用各指標評價結果的變異系數、肯德爾系數(Kendall′s,W)表示。變異系數越小說明專家的意見越趨于一致;肯德爾系數介于0~1,肯德爾系數越大,表示專家一致性程度越高,對其進行顯著性檢驗,若P<0.05,則可認為協調系數經檢驗后有顯著性,說明專家對指標的評價結果具有一致性,結果可取。本研究一、二級指標的協調系數分別為0.28、0.21(均P<0.01),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專家對指標體系的認同程度已趨于一致,且結果可信。
3.2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體現了護理專業的持續性發展與時代要求
臨床實踐能力在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平均期望值及權重值在一級指標中均位于最高,這一結果與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一致。同時,美國學者Hamrice等認為高級實踐護士應具備直接提供臨床護理能力、領導與管理能力、倫理決策能力、專家指導能力、臨床科研能力、提供咨詢能力和與人合作能力7種核心能力,且反復強調“臨床護理實踐能力”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在荷蘭,臨床護理能力亦是護理高級實踐者的首要核心能力。隨著醫學分科的細化和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全球臨床護理呈護理??苹l展趨勢,對護士的臨床實踐能力要求同時提高。護理碩士研究生作為護理專業的高素質人才,是高級護理實踐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要勝任護理崗位,臨床實踐能力是其應具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這亦是其他能力的基礎。此外,護理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臨床實踐是護理碩士研究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臨床實踐能力是保證護理教學、科研和管理順利進行的前提。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不斷出現各種護理新技術和新知識,護理科研者、護理教育者、護理管理者都需要及時了解和掌握,以保證護理科研、教學、管理不與臨床脫節。由此可見,無論是“科研型”或是“專業型”護理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均為其首要能力,這不僅是專業本身的要求,更是進一步進行護理科研、管理、教育的前提條件。本研究中評判性思維能力權重值僅次于臨床實踐能力。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評判性思維能力在護理教育、臨床實踐及護理科研中的意義更加凸顯,其不僅是臨床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基礎,亦是護理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近年來國內外護理教育專家非常重視護理人員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而護理碩士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級臨床護理、護理科研、教育、管理創新性人才的重要渠道,對現代護理事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故本研究中專家對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評判性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符合實際情況。本研究結果中護理科研能力位居第三,與國內以往研究有所不同。早在1990年,美國護理學院協會(AACN)指出,科研能力的培養應成為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有機組成部分;美國護理協會(ANA)在1994年亦提出,護理專業碩士畢業生應能夠起到臨床護理專家的作用,能夠協助科研工作者完成科研項目設計、資料收集、數據分析和結果解釋等工作。國外學者認為科研能力應是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尤其對于“科學學位”護理碩士研究生,護理科研能力應是其必備的第一核心能力。在我國以往研究中,護理科研能力并未得足夠的重視。
2011年護理學被列入國務院學位辦新修訂學科目錄,成為一級學科,使護理學在學科建設、研究生培養等方面迎來了新的、更大的發展空間。在護理學學科不斷發展的進程中,護理科研是推動護理學科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不斷地進行護理科研,并將護理科研成果應用推廣于臨床實踐中,護理學才能進一步發展。而護理碩士研究生作為高級護理人才有必要亦有責任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并帶領護理同仁進行護理科研,并將所得出的結果應用、推廣于臨床實踐中。因此,專家均認為臨床科研能力是護理碩士研究生必備的核心能力,并對其做出了更高要求。另外,與以往不同的是,專家認為“獲取信息能力”及“科研選題能力”更為重要,信息的準確獲取是進行臨床科研的基礎,而科學的科研選題則是整個科研探索的起點,選題決定了科學研究的內容、方法和目的,更決定了科學研究的結果和價值。本研究中護理管理能力的期望值及權重值在一級指標中均位于最低。這一研究結果與部分國內學者研究結果以及國外對護理高級實踐者的核心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異?,F代管理理論認為領導者需要經過努力學習、工作鍛煉、專業培訓而逐步成長,管理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本人身心機能條件和社會實踐條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需要管理者經過一定管理實踐的鍛煉而形成的特有基本素質。因此,為了培養護理管理領域人才,國外較早開展了護理管理專業的高等教育,其已經發展為成熟的教育體系和培訓方式。但國內護理管理能力的培訓暫未形成體系,存在培訓內容不統一、培訓機構層次不一等問題。且護理管理培訓對象多為護理部主任和護士長兩個層次,未見針對培養或提高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管理能力的培訓。而護理碩士研究生大多臨床經驗欠缺,管理經驗相對不足,對護理碩士研究生或是剛畢業的護理碩士研究生來說其主要職能仍舊為臨床實踐者,同時肩負著臨床科研、教育咨詢的任務,故對其管理能力要求較低。因此,二級指標中“領導能力”的平均期望值亦較低。但隨著經驗的積累,護理碩士研究生作為高層次的護理人才,計劃、組織、協調管理能力亦將成為其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護理管理能力是護理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之一,但相較于其他核心能力其權重較低。
4小結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破傷風的護理特點。方法:回顧總結29例新生兒破傷風的護理經驗。結果:29例患兒均治愈。結論:及早準確使用破傷風抗毒素血清(TAT),交替使用安定和氯丙嗪等藥物控制抽搐,嚴密觀察病情和精心護理是該病治愈的關鍵。
關鍵詞:新生兒;破傷風;破傷風抗毒素血清;護理
Nursing29casesNeonatalTetanus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nursingcharacteristicsofneonataltetanus.Method:Retrospectiveanalysiswasusedtoanalyzenursingin29caseswithneonataltetanus.Result:29caseswereallcured.Conclusion:Earlyusingpropertetanusantitoxin,replaceusingvaliumandwinterminandsoonmedicinestocontrolconvulsions,carefulobservationandcarefulnursingarecriticaltocureneonataltetanus.
Keywords:Newborns;Neonataltetanus;Tetanusantitoxin;Nursing
新生兒破傷風是破傷風梭狀桿菌經臍部侵入,其外毒素與神經組織結合導致牙關緊閉,全身強直性痙攣的一種嚴重感染疾病。常在出生后7d左右發病,故有“七日風”“臍風”“鎖喉風”之稱[1]。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該病仍較常見。臨床表現為早期僅有吮乳困難,用棉簽輕壓舌部即引起牙關緊閉,隨后苦笑面容,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角弓反張。早期診斷、及早用藥和精心護理尤為重要。我院從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新生兒破傷風患兒29例,均治愈出院?,F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齡3~8d,符合新生兒破傷風潛伏期大多為4~8d(2~21)d[1]。本組患兒自找私人診所接生,有接生消毒不嚴23例,自用剪刀剪斷臍帶5例,牙齒咬斷臍帶1例?;純壕芯苋椤⒖嘈γ嫒?、角弓反張,其中5例呼吸困難,唇周、四肢紫紺,抽搐頻繁。經及早診斷,合理用藥,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精心護理,最后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
2討論
本病病因及發病機制明確,多為接生時斷臍、結扎包裹臍端消毒不嚴,破傷風桿菌侵入臍部。壞死的殘留臍帶及其覆蓋物可使該處氧化還原電勢降低,有利于該菌繁殖并產生破傷風痙攣毒素[1]。針對性應用破傷風抗毒素血清(TAT,以下簡稱TAT),以中和未與神經組織結合的毒素;積極而正確的護理措施,更是治愈該病的關鍵。
2.1護理措施
2.1.1臍部護理:①用3%過氧化氫或1:4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臍部,再涂2%茂康碘,每天1次直至臍部傷口愈合為止。不用紗布敷蓋以改變局部無氧環境,不利于破傷風桿菌生長繁殖。②早期(于發病12h內)使用TAT,用上述方法清洗消毒后予5000國際單位作臍周放射狀封閉,另25000國際單位作靜脈點滴1次。
2.1.2管道護理:新生兒破傷風患兒一般采用胃管、靜脈留置針管、氧管等,故應施予適當護理,保證措施落實。①胃管護理:新生兒破傷風患兒由于病情重,吸吮功能消失、吞咽困難,不能經口攝入母乳或牛奶,為了保證供給患兒足夠營養,給予口飼流質。每次注入前應輕抽吸,證實在胃內并了解奶液殘留情況,如殘留太多應隔時間稍長。一般2~3h口飼1次,宜少量多次緩慢注入,每次10~30ml,時間不少于5~10min。每次注奶前后用少許溫開水沖洗胃管,以免阻塞。如因患兒牙關緊閉,亦可用鼻飼流質,但喂奶后要將患兒頭肩部墊高,取斜坡臥位或右側坡臥位,借重力和坡度防止奶液反流[2]。一旦出現反流,應及時用吸球吸凈防止窒息發生。一般不用吸痰機,以免誘發抽搐發生。②靜脈留置針護理:為減少患兒痛苦,保護患兒血管、減少刺激,以免誘發抽搐發生,本組29例均采用美國BD頭皮留置針及肝素帽注射,以保證隨時使用藥物,以預防和控制抽搐。注射完畢以100單位/ml的肝素鹽水2~3ml封管,封管必須采用正壓封管方法,將針頭斜面留在肝素帽內,封管液余0.5~1ml時,邊退針邊推藥液,保證導管內充滿封管液。每4~7d更換留置針1次,拔針后須用2%茂康碘消毒注射部位,以防感染。
2.1.3加強患兒基礎護理:①注意消毒隔離:患兒應放在新生兒破傷風專用房間,室內光線宜稍暗,避免刺激,醫護人員、家屬說話要輕,每天各項護理工作均應在使用鎮靜劑后集中一次做完,以減少抽搐的發作。②保持皮膚清潔:每天用0.9%生理鹽水棉簽清洗口腔二次,用10%潔爾陰液藥浴1次,保證皮膚干爽,面部用清水抹洗。每2h更換尿布1次,如患兒哭鬧不安,抽搐頻繁,應隨時檢查尿布干濕情況,及時更換,以減少抽搐發作。尿布采用一次性優質尿布,換后用專用塑料袋封閉送垃圾處理站焚燒。③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視抽搐程度正確使用安定和氯丙嗪藥物,每4~6h交替靜推1次,劑量為氯丙嗪0.5~1mg/kg,安定0.1~0.3mg/kg。④保持呼吸道通暢:隨時準備好氧氣,吸痰器和搶救藥物。及時用吸球吸出口腔、鼻腔分泌物。如呼吸困難,唇周、四肢紫鉗,給予低流量吸氧。本組29例患兒均無發生窒息。
2.1.4出院指導:為了減少患兒出院后家庭護理問題,出院前須做好本疾病知識宣教,糾正不良衛生習慣。通過講解、示教方法,讓家屬掌握育兒的護理操作技巧和相關知識。如每天須淋浴1次,在喂奶過程中可能出現發紺的處理,保暖的注意事項等。同時指導復診時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