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0:14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數學小課題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效率 教學方法
舊教材體系中,應試教育的優勢、特點、缺點,其實是合而為一的,那就是訓練??炭嗟摹⒅貜偷?、機械的、年復一年的訓練,直到這種訓練成為你的本能。整齊劃一的訓練雖然是痛苦的,但成品率極高。而在新教材體系中,簡單的模仿與機械的重復訓練恰為所忌。它摒棄簡單的模仿與機械的重復,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與交流的學習機會,展開數學探究?;谶@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分組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從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教材的特點是貼近生活.與實際聯系密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發散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鼓勵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推理、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歸納等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許多示例正是如此設計的,比如:在學習圓時.以“車輪為什么是圓的”引人,這是學生再熟悉不過的例子.把它與圓聯系起來.得到一些圓的知識,再把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這符合事物的認知規律:實踐一理論一實踐。再如:在講“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時,可以讓學生觀察草坪四個角并提出怎樣在兩個角之間走出一條最近的路,這就無形之中引入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用實際問題引入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學習方式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培養.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新課標規定教材的基本目標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過去教師只是一味的講課,學生聽課,聽多了難了學生容易厭煩疲勞,其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教師絕不能滿堂灌,更不能包辦代替,應當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來學習,在實踐中碰壁、探索,才能有真正的收獲。新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讓學生“動”起來,可當學生真的“動”起來以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師課堂紀律難于控制,教學任務難于完成。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就必須有課堂駕馭的能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很好地把握教學策略。新教材教學不再是預先設計的課程方案的執行過程,而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在課程預先設計的基礎上,循著學生思維的起伏、情感的波瀾,隨時地調節整個教學環節。對課堂不能調控,主要是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為此,教師應提高對本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新課程的教學有開放性、創新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請先把機會交給學生,也許他們自己能夠想辦法解決。一旦碰到教師也不會的問題時,教師應坦誠地說:“我也不太清楚,咱們課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師錯了,就應該勇敢地向學生承認錯誤,放下架子,這樣教師反而會覺得很輕松。有些課雖然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發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教學實踐
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一直沿用“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影響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而且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為了滿足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重要性
數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我國當前的初中教學中,其教學要講究應用性原則,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自主能力為主要方向,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就我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來看,課堂一直是以老師為主導作用,老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當老師提問時,往往是老是一個人在唱獨角戲,進而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另外,老師存在“嚴師出高徒”的觀念,在課堂上露出一副嚴厲的表情,學生有問題不敢提,進而影響到了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確保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保障。
2.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面臨的問題
2.1教學觀念落后
在我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學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抑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生在課堂上有話不能講、不敢講,同時也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影響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另外,許多老師大都照本宣科,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這種以本為本的方式不僅使得課堂學習乏味,而且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2專業的教師隊伍匱乏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作為課堂有效提問的主體,老師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到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就目前來看,我國初中數學教師大都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缺乏創新,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觀念,也就是看重優等生,忽略后進生,進而使得學生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另外,老師在課堂上對數學知識的解答大都采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沒有給予學生考慮的時間,進而影響到了學生的發展。
3.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措施
3.1轉變教學觀念
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我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傳統教學方法所教導出來的人才已經很難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此,數學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將“要學生學”轉變為“學生要學”,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函數知識時,我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由學生進行主講,我布置任務,學生必須就函數知識提出自己的見解及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由學生進行回答。這種有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提問,使得學生擺脫了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提高了提問的自主性和活躍性,使得學生在提問互動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3.2情景教學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我國當前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關系到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更關系到我國社會的進步。情景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到我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把生活化的場景帶入數學課堂,以景宜教,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場景中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優化教學效果。例如,在某所初中二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生活經驗,在課堂上設置了一個日常售貨的場景,由學生自己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這種場景頓時就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爭先恐后地嘗試這種體驗。學生在這種活動中,利用數學課本上的知識不僅學會了計算消費總數、找錢的方法,還掌握了購物流程,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又積累了生活經驗,體會到了數學的生活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3對學生一視同仁
在我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有限,學生不同的水平對教學效果同樣也存在很大的影響。為此要想確保課堂教學效果,任課老師就必須對學生一視同仁,補缺補差,關心“差”生。例如,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班上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劃分,統計好班上學生能力較差的學生名單,每次檢測后,對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的考查成績做好詳細的分析和記載,并進行跟蹤調查,關注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多一點關愛。鼓勵教師關愛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用愛心感化這些學生。對這些學生多鼓勵少批評,尋找閃光點,挖掘學習潛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召開談心會或家長座談會,盡一切力量“挽救”這些學生。做好補缺補差工作,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進行補課,補課內容針對性要強,從最基礎的知識補起,一步一個腳印,不搞一刀切。對進步顯著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或獎勵。通過補缺補差,將學生放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從而確保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策略
課堂提問是貫穿在教學當中的,因此,課堂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進行教學提問的創設和實施上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和身心發展特點,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一、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現狀
1.課堂提問只重數量而不注重質量
部分教師會將課堂上的提問數量當作衡量學生活動質量的標準,卻忽略了問題的質量,從而使整個課堂學習變成了隨心所欲地提問,并進行頻繁的回答。在提出很多低質量的問題的情況下,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對問題進行有效的思考,所以只能從口頭上應付回答,進而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學習興趣。
2.課堂提問沒有面向全體學生
有些教師在教學提問中帶有個人的情感色彩,會習慣性對那些學習成績優異或具有表達能力的學生進行提問。因此,當被提問的學生在課堂中興致勃勃地作答時,其他學生就容易產生抱怨心理,從而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教師的課堂提問也就不會進行積極、深入的思考。
3.重視問題的提出,而不注重問題的解答
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會緊接著進行課堂講課或其他問題的提問,這樣不僅會造成學生不能有效參與對問題的思考與回答,并且會造成他們對教師的依賴和對問題提問的麻木。因此,教師課堂提問的急促和緊迫,會讓學生來不及對問題做出較為明確的結論,而大量的問題又讓學生無法進行充分的回答。
二、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的方法
1.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的民主與和諧容易調動學生參與數學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為教師的課堂提問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創建和諧、民主、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主動參與問題的回答,并且敢于提出質疑。所以,教師在平時要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認真對待學生的提問,并對學生的作答給予適當的評價和鼓勵。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中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以互動交流式的方式進行提問,可以將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趣味性,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自由。
2.有效創設問題的懸念,鼓勵學生提問
問題的情境是對數學問題解決的有效出發點。而課堂提問的目的就是要將學生引向問題的情境中,讓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集中在數學概念和專題上,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所以,教師要想使初中數學的課堂學習具有活力和生機,就必須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學科的質疑和探索是推動科學發展的關鍵動力,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利用各種因素及逆行那個課堂提問的創設,從而吸引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探索和質疑。例如,教師對某一數學問題進行情境設計,當學生對情境問題無法解答時,就會將自己引入對顯示生活的思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思維,進而很快進入該單元的數學學習中來。
3.聯系學生的實際和生活體驗進行提問
數學來自生活,特別是基礎性的數學學習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可以體驗到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應用的感受和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無所不在,進而有效培養學生以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及對實際問題的初步解決能力。
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自由發表對某一知識概念的理解,為學生提供更加自由的發揮空間,從而培養和發展每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初中生思維靈活、喜歡幻想,所以他們必定會有不同于成人思路的豐富多彩的理解,這樣課堂的學習氛圍就被有效地調動起來。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理解并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4.利用游戲設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有效結合游戲活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有效地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這種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實現數學課堂的寓教于樂。在教學游戲中,學生可以體驗合作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自身的競爭意識,能夠有效緩解緊張的課堂氣氛,有效消除學生自身的疲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游戲法教學主要是以直觀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快、更好地進入課堂學習的情境中。
5.進行及時有效的課堂評價和反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問答進行及時有效的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啟發,從而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力,以實現課堂提問的效果反饋。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嚴格把關,不僅要有效保護學生作答的積極性,又不能使學生的回答內容不著邊際。所以,教師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審時度勢,積極、有效地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進而使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得到優化。
如果學生能夠的回答是正確的或者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進一步開發他們的思維;如果學生的回答不夠準確,那么教師要對其中正確的部分加以肯定,同時引導他們對自己的回答進行修正和完善;而噓聲的回答如果是錯誤哦,教師應該幫助他們找出錯誤的原因,對他們自身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給依次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對于學生古靈精怪的回答,教師不可以對他們進行盲目的批評,而應該耐心地進行引導與解答。另外,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學會運用鼓勵性的語言來肯定和激勵學生,對于不善于回答問題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幫助和啟發,調動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注定性和積極性,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總結:
課堂提問的優化和有效性很好地符合了當下課程改革和發展的要求。有效地課堂提問不僅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好地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從而在教學的互動中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思維及創新意識,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徐步苗. 有效提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J]. 華章. 2010(23)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課堂提問 有效性策略
課堂提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提問在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據國內研究發現,我國城市小學教師,每節課平均提問110次左右,每分鐘平均達2.4次。[1]如此多的提問,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值得探討。課堂提問是進行數學學科思維訓練,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讓數學課堂在教與學的和諧互動中進行,使學生真正做到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在教師的引導有條不紊地進行數學學科思維訓練,潛移默化地提高數學素養,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一)習慣性無意義提問
一是教師的語言習慣問題,如習慣問“是不是啊?”“為什么呢?”等問題。說得多了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只注意教師的這些習慣性語言,對實際有價值的問題則漠然置之。二是忽略了教學的內容,也是“是不是???”“為什么呢?”等之類的問題。所提的問題沒有多少思維容量,通常在課堂上使用諸如“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語言,只追求課堂熱鬧,造成課堂上的“虛假繁榮”,卻無任何教學效果。
(二)偏離集體式提問
教師在提問前往往已經有了回答的對象,結果這種提問只能引起某個同學或者某些同學的注意,而忽視了其他同學的利益。這樣做既是對全體學生的不公正,又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評價缺失性提問
這里是所說的評價缺失是指對學生思維過程缺乏有效評價,往往只關注學生思維的結果,有時評價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比結果更重要。如果對學生的積極的思考過程進行有效的、鼓勵性的評價,那么就會進一步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
(四)缺乏導向性提問
教師在提問時,往往沒有注意給學生以必要的引導,指明學生思考的方向,就是我們俗話說的“搭橋”,導致學生在思考時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思維無法集中在某一點上,造成思維過于擴散,無法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五)慣性思維提問
這種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既有同學對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理解,又有教師對教學設計的安排,服務于教師的教學思路。這種提問很容易操作,流程清晰流暢。但是對學生的思維沒有起到應有的激發作用,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六)環節密集式提問
學生的思考總有一個先后的過程,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教學變成了滿堂問,而且在問的過程中,拋出問題的過程是連珠式的,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七)背景缺失性提問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沒有對學生的知識背景做了解和分析,就直接拋出了問題,結果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八)答案控制性提問
教師在問題設計時,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讓學生記一些死板的教條,而對學生在思考和回答過程中的那些精彩的思維和火花熟視無睹。
二、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自身的素質是一切課堂教學活動的源泉,也是決定課堂提問效果的關鍵。高素質的教師能夠用課堂提問的教學方法不斷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發揮著導師的作用,而素質較差的教師則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不斷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率低下。所以教師應該首先從提升自身素質的角度來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教師也要對其他的相關知識有所涉獵,例如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對提高教師的教育技巧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學的知識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認識學生的心理,為更好地與學生溝通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這就為教師提出有效的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當今飛速發展的時代,各方面的知識都在不斷更新,初中數學教學也是這樣,其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改革之中。這就要求教師也要適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以滿足教學內容的變化,要通過不斷學習來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增加有效的知識量。
(二)展示教師良好的教學風格
一個成功有效的問題必然是教師良好教學風格的結果,因而教師在課堂上要保持良好的教學風格,例如盡量避免用方言來敘述問題,而用普通話來表述教師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更清楚地理解教師提問的重點;在敘述問題的過程中也要避免口頭禪等不好的習慣,因為這樣容易干擾學生的理解能力,降低提問的有效性。在表述問題的過程中,如果適時加入一些肢體語言就能夠幫助學生感性地認識抽象的問題。可見好的教學風格體現在教師一言一行上。注意細節的教師一般都會有良好的教學風格,教學時一般學生聽課的熱情都會非常高,相應注意力也會非常集中,這從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師提問的有效性。
(三)包含關懷精神和責任感
具有關懷精神和責任感的教師一般都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對自己的學生也會非常關心,很容易與學生交流,在不斷交流中關心他們的學習進度、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關心下教師會不知不覺地認識到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這樣就非常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對每位學生都能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此時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的課堂時間達到“因材施問”的目的,這樣提出來的問題必然是最有效的。[2]
(四)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標
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這是課堂提問成功的先決條件。課堂提問的問題設計要目標明確,提問從整體目標出發,要考慮教學的整體效應。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要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熱點,還要針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從教學目標出發精心設計問題。這些問題應該圍繞教學目標巧妙提出,要有利于完成該節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哪些知識點需要提問,提怎么樣的問題,采取怎樣的方式提問,如何進一步提問,還要考慮使學生學到什么,思考什么,形成何種能力與品質,都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提問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夠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五)提問應根據知識分類
根據布魯姆的理論把提問分成“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種類型。這些類型的題目在課堂中都會起到其應有的作用,教師要根據內容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題量的設計。記憶性的提問是屬于低認知水平問題,理解應用綜合評價的提問是屬于高認知水平的問題。目前,課堂提問絕大部分只是停留在記憶性的低水平認知問題上,應該提高高認知水平的問題的數量。問題的難度直接影響提問的效果。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認知水平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人的認知水平就是在這三個層次之間循環往復,不斷變化,螺旋式上升的。因而設置的課堂提問,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進行,不宜停留在“已知區”與“未知區”,也就是問題的設置不能太難或太易,太易,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浪費課堂時間;太難,使學生失去信心,不僅無法使學生長久保持探索心理,反而使問題失去價值。問題設置的最佳點是“已知區”和“最近發展區”的結合點,即知識的“增長點”,在此設問,有助于原有認知結構的鞏固,也便于將新知識同化,使認知結構更加完美,并最終使學生認知結構中的“最近發展區”上升為“已知區”。因此,教師要認真了解學生的已知水平,然后設置的問題必須是學生能夠運用已學知識經過理解分析后來解決新的問題,從而形成新的能力。
(六)提問后應有及時正確的反饋
學生回答問題后都會期待著教師的評價。如果教師采取的評價手段不當就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如果學生的回答是不假思索的,是正確的,教師應該響亮地肯定他(她)說“對”“沒錯”。還要再原問題的基礎上延伸問另外一個相關的問題,以此來檢驗一下學生是死記硬背還是真正掌握了知識。如果學生回答出來的問題答案只對了一部分,教師也要進行中肯的評價,對說對的部分要給予肯定,然后對錯的部分要耐心引導該學生更正或尋求正確的答案。在這個環節上,教師應該針對一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反饋方式。比如,有的學生很膽小,他(她)能夠站起來回答就不錯了,即使回答得不對,教師也要表揚其勇氣可嘉;有的學生懶得動腦筋,站起來就毫不猶豫地說“不知道”,教師要耐心地引導,可以嘗試降低問題的難度。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最注意自己的教學態度,以真誠的態度投入傾聽中,學生的回答積極性就會提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 數學教學 有效提問
目前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差。教師隨心所欲地提問,欠思考力或太過玄奧,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甚至出現不良提問和失誤提問。問題提出后,急于求答,對于答不出的學生,不善于啟發答問的思路;點評答問的得失,全由教師一人包辦或對答問與其思路不同的學生置之不理等現象還較為常見,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所謂有效性提問是指提出的問題能使人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有計劃地、針對性地、創造性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提問方式。 有效性的提問,既可以調節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促進師生有效互動,及時地反饋教學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從而大大地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如何做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提問要準確具體。
一個提問,它必須是準確、具體、不產生歧義的。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一個問題提出后,半天沒有反應,出現一段長時間的沉默;而當教師點名讓某同學作答時,該同學也不愿開口,只是支吾以對。尤其這種情況出現在開公開課時,會讓教師因擔心教學進度完不成,或課堂氣氛不活躍而驚惶失措,急得滿頭大汗,要么自問自答下去,要么責怪學生不配合教師。有的教師提問超出學生知識范圍,大而空;甚至未開講,就把需要深化的內容提出問題。這樣的問題學生無所適從,只能面面相覷,目瞪口呆,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熱情和信心。
二、提問語言要有藝術性。
有位教育家曾說過:“中小學教師若不熟諳發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易成功的。”教師要真正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課堂上,教師經常這樣問學生:“這個問題誰會?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會的請舉手。”這樣的用語就非常的不準確,學生答上來是理所應當,因為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如果回答不上來,說明連這樣“非常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其他的知識可能更不會,學生的自信心嚴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這樣“非常簡單”的問題。既然“非常簡單”,讓那些學困生回答好了。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鼓勵,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師說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這樣說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難”的問題,學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來;尖子生回答后,感覺非常容易,易產生驕傲情緒,不能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
三、提問要關注細節。
很少人會想到:真正有效的提問,原來只是傾聽。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善于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傾聽是一種對話,好的對話者總善于傾聽。這需要教師在提問之后,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的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反饋。關鍵的策略是,要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
四、提問要有充分準備。
有效提問要求教師課堂提問的指向必須清楚,明確。教師有效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動力。更要注意提問的問題具有啟發性,嚴密的邏輯性,還要新穎,適應學生的初中階段的心理特點、認知特點,適應學生認識水平。這樣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提問前,要做好充分淮備,從形式到內容,從時間到人選,都要心中有數。切不可有口無心,隨意而問,只把提問流于形式,把課堂當作過場。嚴格地說,提問是一門藝術,是一項技能。什么時候發問?(問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夠"的火候時);怎樣發問?(設問、自問、反問交錯進行);問誰?(優、中、差面面俱到);學生答錯或回答離題太遠如何往回引導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劃,認真考慮。
五、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啟發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他就會主動地學,學習效率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興趣中學習還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將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從而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
1.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解決問題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動力,如果“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學生在這節課就會主動地學,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設計問題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過實驗,利用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可以列舉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可以利用知識的實際應用,可以結合本地區的名人、古建筑等等。
2.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各類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和自制教學課件已成為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這種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涵,也擴展了教學外延。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地創設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的興趣由弱到強,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個環節上,適當運用多媒體可收到顯著效果。
二、明確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邏輯思維較強且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讓大部分學生乏味甚至厭學。要想在40分鐘的時間里完成數學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有所得,就要明確每一堂數學課的教學目標,要講解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了解中考對該知識點的考察是了解、掌握、還是靈活運用。
每一堂數學課都要有重點、難點。整堂數學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教學內容來逐步展開的。讓學生把握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必須突出重點,從而起到提綱掣領的效果,便于學生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每一課時又往往有一些知識點學生難以明確,難以掌握,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握重點,找出難點,并巧妙地化解難點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為了讓學生明確這堂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
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電腦等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讓學生學有所得。
三、變換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已經不是“一支粉筆走天下”。多媒體、電腦的介入,使課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要結合課堂內容,充分利用小組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適時的點撥。運用實驗、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更要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是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這樣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同樣的教材,善于表達的教師講得生動,妙趣橫生,學生百聽不厭。筆者曾聽過這樣一節課,教師在講相反數的概念時讓學生這樣理解,相反數是成對出現的,正如一對夫妻,一個丈夫只有一個妻子,一個妻子只有一個丈夫,兩人相隔千里但還是夫妻。這樣學生就明白相反數的定義了。這節課學生聽得不累,而且效果百倍。所以,數學教師要多讀書才能出口成章,才能在恰當的時候用生動的比喻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
四、實施情感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文化科學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尤其在社會變革的新時期,經常出現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的現象。在辛苦的付出之后,學生反倒學不會,那么教師就要調整思路。如果學生喜歡一位教師,也就喜歡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更應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和反應,及時與學生溝通,采取積極評價,使學生體驗到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教育情感。
除此之外,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教師要更加關心和體貼他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的差異,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給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意識到只要自己的努力,學習成績就會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 問題設置 有效性
現代數學教學理論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問題為紐帶。有效的問題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合作過程,通過問題的發現、思考、理解這三個過程來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下面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把數學知識形成有效的問題,來激勵和促進學生的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一些體會。
一、突出學生主體,還原課堂教學真諦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數學問題首先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個體差異,創造最適合學生的數學教學活動。
1.貼近生活,體驗數學?!皵祵W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睌祵W課堂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問題”產生極大的探究興趣。波利亞認為:數學學習的最佳動機是對數學知識的內在興趣。通過對教材的靈活處理,創設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素材,貼近學生的數學現實,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意義,極大地調動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熱情,符合“數學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的課改精神。
2.遵循規律,感知數學。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過程。高度的抽象性是數學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因此,數學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精心設計問題序列,引導學生向思維的深度發展, 循序漸進,最終達到解決問題和釋疑明理的目的。
3.直面差異,收獲數學。多元智能理論框架的中心就是認識、尊重和充分利用個體智能差異。數學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因人而異,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各類學生都能積極思考,真正參與課堂學習,有所收獲。
二、精心設計問題,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好的問題是促進學習的燃料?!辈ɡ麃喺J為中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會學生思考。
1.圍繞目標,找準基點。課堂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習結果,因此問題教學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向問題的解決。教師課前設計好的問題,或為導入新課、探究新知,或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或為引起思考、總結歸納等有明確意向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掌握知識。
2.善啟重發,拓展思維。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波利亞指出:“我們所指出的問題,不是尋常的,它們要求人們具有某種程度的獨立見解判斷能力、能動性和創造精神?!闭n堂問題要以激發學生思考為出發點,有一定的啟發性和開放性。
(1)啟發性: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善“啟”學生才能“發”。在利用問題來引導和啟迪學生的思維時,切忌用“是不是”、“行不行”、“對不對”之類的機械性問題來設問。
(2)開放性:標準化的問題,答案唯一,思路唯一,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而開放性的問題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有利于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3.難易適中,發展自我。初中學生自我意識強烈,對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很感興趣。問題太難,學生易失去解決問題的興趣;太易,會使學生產生輕視和厭倦心理。這就要求課堂問題難度要貼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從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種認知水平的互動中,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搭建互動平臺,活化課堂探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