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9:39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案例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選擇重慶醫科大學2005、2006級七年制研究生為教學查房對象,以傳統的臨床帶教查房方法即主治醫師負責、住院醫師分管,帶領實習醫師以問診、體檢、診斷、處理、查房的常規流程進行實習為對照組;之后以同一主治醫師按照典型案例教學查房方法進行實習為實驗組。教師在病房選定教學查房的典型病例后,針對所選病例確定研究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預先向實習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學習要點,讓學生提前熟悉相關病例的病史特點、檢查結果等,實習學生充分利用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圖書館的期刊、雜志、電子閱覽室等資源對學習要點做好教學查房前的準備。教學查房時,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著重對有關典型案例的各學習要點進行分析討論,每位學生均提出有關疾病診斷、處理、治療及相關醫學新進展的意見,每個小組推選一位代表闡述本小組的最終意見,其他小組可以補充或者提出質疑,甚至提出辯論,所有參與教學查房的實習學生均需積極發言,展開廣泛討論。
在實習學生對案例進行充分分析、討論基礎上,帶教老師再對典型案例所包含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全面總結概括,便于實習學生理解和掌握,并重點對實習學生的分析討論做出點評,如分析思路是否正確?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恰當?結論是否準確?處理是否規范?使實習學生掌握分析、處理和解決臨床疾病的思路和方法[6]。每次典型案例教學查房結束后,向每位參與教學查房的七年制研究生發放問卷調查表,調查項目以“優、良、中、差”4個等級評分,以評定結果為“良”以上的學生人數作為統計指標,對典型案例教學法的認識及看法做出評價,了解典型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當場回收問卷。
發放調查問卷130份,收回12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2%,與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進行比較,在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文獻檢索能力、口頭表達交流能力、參與討論問題的積極性、創新能力、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臨床思維能力、處理臨床患者的信心等方面,典型案例教學法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兒科七年制研究生是醫學院校兒科系學生中的佼佼者,與五年制學生相比,他們的優勢在于醫學基礎知識較扎實,英語水平較好,學習積極性高,自主學習能力較強,有一定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7]。
但對于剛進入病房的七年制研究生而言,他們所掌握的醫學知識還完全是抽象的,概念式的,零散的,難以與臨床實踐中紛繁復雜的實際問題有機結合,往往感到有些茫然。因此,如何將抽象的醫學理論知識與真實案例結合,提高兒科七年制研究生的臨床實習效率是兒科臨床教育的重要任務。此外,兒科臨床教學目的不僅僅是單純傳授臨床醫學知識,如何提高七年制研究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欲望,培養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兒科七年制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更成為當前七年制研究生教育的重點,這就要求兒科臨床教育要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改進臨床教學方法[8]。
引入典型案例教學法可更好將醫學基礎理論與實際病例相結合,既豐富教學內容,又能激發實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了臨床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9]。以“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為例,“胎糞吸入綜合征”是由于胎兒發生宮內窘迫或產時窒息胎糞吸入發生肺部病變所引起,為新生兒期特有的呼吸道疾病,是引起初生新生兒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發生在過期產兒及足月兒,偶可發生在早產兒。胎糞本來是在腸道內,黏稠似柏油樣,正常情況下胎兒在宮內不容易排出胎糞,那么胎糞污染羊水的機制是什么?羊水胎糞污染的臨床意義又是什么?胎兒吸入胎糞后造成多臟器損傷的機制是什么?胎糞吸入綜合征患兒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等各系統的表現有哪些?輕型、中型、重型胎糞吸入綜合征的特異性胸部X線檢查結果有哪些改變?胎糞吸入綜合征的一般治療、輔助治療、并發癥的治療方案?如何預防羊水胎糞污染及吸入?教學查房前預先向實習學生交代需要掌握的學習要點,每位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利用各種資源對上述學習要點做好充分準備,在小組討論基礎上再進行全體課堂大討論。
(一)主體不同
舉例子的主體是教師,教師通過事例來論證觀點,加深學生印象,以便學生理解。而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它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要根據提供的案例進行分析、思考和討論,通過學生自身的參與、開動腦筋,最終理解教育政策法規的基本知識和原理。
(二)地位不同
二者在教學中的地位不同,舉例子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而案例教學法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通過完整的案例教學設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三)流程不同
舉例子沒有固定和程序化的流程,教師只要在某一個知識點講解之前或之后都可以隨時應用,一般用時比較短,而案例教學有完整的過程,包括案例呈現、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教師總結點評等基本的流程,因此耗時長,一般都在半個小時以上。
(四)作用不同
舉例子的作用雖然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但它沒有學生的參與,沒有凝結學生自身的智慧和思考,因此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欠缺。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通過互動、研討、查閱等方式來獲得對知識和原理的理解。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論加的理解及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評論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維和概括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與《教育政策法規》課程的契合性
《教育政策法規》課程是教師教育類的必修課程,這門課程主要是讓未來步入教師崗位的師范類學生,了解教育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學校、教師和學生等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理解教育法律責任和教育法律救濟等方面的主要觀點,通過理論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對生活中的教育法律問題及教育法律現象依法進行分析與評論,提高其依法執教的能力,逐步形成和提高教育法律意識,最終理解并確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執教的教育法學理念。該課程理論性較強,特別是對一些教育法律條款,學生并沒有最直接的感性經驗。因此,如果單純地用講授法進行知識講授,學生很難將知識內化,并且容易產生《教育政策法規》課程非??菰镫y懂的感受。不利于增強學生的教育法律意識,更不利于將所學轉化到教育行為中去。而案例是溝通理論和實踐的橋梁。通過案例教學法大大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中,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用教育法律原理分析教育法律現象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潛移默化地使其懂得了依法治教的重要性,并促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層面上樹立依法治教的決心。有位學生在《教育政策法規》課程快要結束時,這樣總結:一直以為教育政策法規是很空泛的,離自己很遙遠,其實不然,在教學過程中的很多鮮活生動而又震撼人生的案例無不牽動著我的心,于是,我開始思考,今后怎樣去做一個好老師,關心學生,保護孩子們的生命安全、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任重而道遠。
三、案例教學法在《教育政策法規》應用的四個基本點
(一)案例的選擇和呈現
關于案例的選擇,學術界普遍認為,在選擇案例時因注意案例的真實性、典型性、啟發性等。在《教育政策法規》課程中除了遵循這些基本的原則外,還會有意地從兩個角度進行篩選。一是最新發生的案例,二是身邊發生的案例。因為最新和身邊發生的案例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覺得教育法離自己并不遙遠,違反教育法的現象和行為就發生在自己的周圍,犯罪的都得到了嚴懲,這樣更有說服意義。另外,在教學實踐中,還應注意教育政策法規的案例應有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的結合。呈現一定的反面案例,有助于學生認識教育法律現象和問題,但如果過多地呈現反面案例,學生就只會注意到教育法律多么不完善,教育有多么黑暗,所以適當地加入正面案例能使學生在認識到現有教育法律不完善的同時,更能看到公平、正義和希望。在選好案例之后,要注意采用不同的呈現方式,可以教師自己閱讀該案例,可以讓學生自己來閱讀案例,也可以通過課件呈現,還通過視頻來呈現,也可以進行更創新的嘗試,比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現等方式??傊⒁飧鶕煌哪繕撕蛢热莅咐尸F的多樣化,以免總用一種方式呈現對學生造成單調刺激。
(二)精心設計問題
為促進學生對教育政策法規基本知識的理解和討論的有效性,問題的設計是需要仔細斟酌的部分,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問題的理論進行科學的設計,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把問題分為不同的類型,以對問題回答的要求不同為例,可把問題分為四類:一是判別類問題:主要是對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詞語是:“是不是”?“對不對?”“、行不行、“”好不好?”“、能不能?”“、會不會?”等等。二是描述類問題:主要是對客觀事物加以陳述和說明。代表性詞語是“:是什么?”、“怎么樣?”等等。三是探索類問題:主要是對事物的原因、規律、內在聯系加以闡釋。代表性詞語是:“為什么?”“、你從中能發現什么?”“、你該如何?”等等。四是發散類問題:主要是從多角度、多方面、多領域去認識客觀事物。代表性詞語是:“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方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說說你的看法?”等等。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要僅僅局限在一個層面上,要善于從多種角度問問題。
(三)組織好討論
在討論環節,應完成兩個目標:一是任務目標,即根據教師提供的問題進行討論,最終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總結討論內容,并形成結論。二是社交目標,即加強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合作,包括表達、溝通、傾聽、分享技巧。因為從理論上講,案例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與人溝通的能力,但實踐中最終能不能培養出學生的團結、合作、交流、溝通能力,需要教師人為地設定社交目標。從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教師普遍重視任務目標,忽視社交目標。教師在明確提出小組的學習任務和目標的同時,教師還需要向學生解釋小組活動的成功標準(例如,是不是每個人都參與了討論,是不是仔細聆聽他人的觀點等)。在討論中,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性。在每次小組討論時,可以指派小組組長,并且不同的討論問題小組組長輪流擔任。請小組組長對每位同學的發言做好記錄,最后由小組組長進行匯報。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機會不多,學生已經習慣了老師講,自己聽,也習慣了不經歷自己的獨立思考,直接由教師給出答案,所以在使用案例教學時,起初學生是有些不適應的,不敢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適當地設置一些考核方式和獎勵機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以此來激勵學生更好地參與小組討論。
(四)教師的反思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高技能人才加入高職院校教師行列,案例教學已被廣泛的教學實踐證明在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質量,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增強教學效果等方面成效顯著。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案例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案例教學資源缺乏,效用性不高
具體表現在缺乏大量實際案例素材,現有很多案例注重與教材基礎理論的聯系,缺乏代表性、典型性、吸引力,降低學生對學習的投入程度,影響案例教學效果。
(二)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案例教學對教師的水平要求較高,近年來,雖然案例教學被廣大高職院校教師普遍采用,但是不少教師缺乏對新的教學方式的運用和駕馭能力,運用起來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在這種情形下,實施“案例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一種考驗。
(三)缺乏有效激勵措施和配套機制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案例教學的準備、組織,再到實施,工作量較大,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精力。因為沒有足夠的相應措施激勵教師通過教學方式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性,甚至教師運用案例教學工作量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教師運用案例教學的積極性會受到影響。
(四)組織討論形式單一,缺乏有效性
在上課過程中,由于一些學生性格內向,在分組討論中不配合,參與度不高,不愿意表達見解。另外,由于學生人數多、組數多,大大降低了部分學生的參與度,削弱了案例教學效果。
二、改進高職教育案例教學的對策
在高職教育教學中進行案例教學,必須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操作。針對當前案例教學在高職教育中應用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一)整合運用資源
建立一個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可供教師選擇的案例庫,更好地增強教學環境和過程的實操性。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案例教學中涉及的問題都是現實中真實的問題,在案例庫建設時必須考慮到案例的真實性、典型性、針對性和問題性。學??梢詾榻處焺撛O平臺,到企業掛職鍛煉,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在企業或他人在具體實踐工作中的經歷撰寫案例。
(二)實現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融合
理論教學是開展案例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案例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兩者互不可分。根據高職院校教學特點和“校中廠”、“廠中?!钡膬瀯荩劳薪虒W工廠中實際企業環境,面對全真的生產任務,一方面,教師結合課堂理論教學,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將教學與生產實際融為一體,在實踐中把生產任務轉換為教學任務,把生產工藝流程轉換為教學過程,把生產管理轉換為教學場景管理,把生產產品的考核轉換為學生成績的考核,通過實施全真實訓環境下的教學工作,提升教師專業技術水平,提高教師一體化教學能力和生產經營素質。另一方面,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進行實戰訓練,能切身體驗企業的生產過程和接受企業管理文化的熏陶,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能強化職業素養教育,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滿足學生職業素養和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需求。
(三)建立案例教學的有效激勵機制
案例教學要求教師付出更多時間與精力,如果沒有健全的激勵機制,愿意采用案例教學的教師就可能缺乏積極性。因此,有必要通過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鼓勵教師加強與企業實踐的聯系,主動學習和運用新型的案例教學方式,提高教師案例教學的積極性。
(四)合理設計案例討論環節
哈佛大學法學院于19世紀70年代運用案例教學方法開展職前教育與培訓。20世紀初的哈佛大學商學院采用了案例教學方法,隨后案例教學法在商業教育中越來越普及,美國大學中的眾多公共管理學院也紛紛運用案例教學法。同時案例教學法成為美國眾多公共和非營利組織管理培訓中流行的學習與訓練方法。案例教學法的實踐證明了其是培養應用型、職業化人才的有效教學模式,也是目前管理領域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旨在使學生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正是培養應用型、職業化專業人才的首要要求。我國高等院校專業教育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運用案例教學法。我國公共管理實踐的不斷發展,推動了案例教學法在公共管理教育領域的應用,北京大學于20世紀末開始組建公共管理案例庫,21世紀初清華大學開展了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培訓工作,并成立了中國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其他高校也不斷探索案例教學在公共管理類專業教育領域的運用。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不同層次高校培養人才的定位不一樣,現有的一些教學案例設計已不符合我國高等教育分層次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對于培養應用型、職業化人才教學目標要求不切合。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案例設計必然要按照應用型、職業化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
二、應用型本科職業教育目標下教學案例素材的選擇要求
案例、學生準備和課堂討論是案例教學的三個基本要素。案例是案例設計者運用一定方法,通過對特定事例進行選擇和加工,是對特定事例的真實情景的描述。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支撐平臺和基礎條件,案例素材的選擇在案例教學活動中具有關鍵性作用。培養應用型、職業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案例素材的選擇應切合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案例素材應源自行業生產與管理實踐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在科、教、文、衛、體等行業從事相關管理的人才,要為行業培養應用型、職業化的人才,案例素材應源自行業生產與管理的實踐?,F有的一些公共管理案例具有廣、泛和雜特點,與行業的實際管理脫節,不適合培養應用型、職業化人才的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應鼓勵和安排案例教學教師到科、教、文、衛、體等行業掛職或兼職,使案例教師深入到行業生產與管理的實踐中去,從而獲取源自一線管理的相關資料,同時大力開展與行業內管理人員合作開發教學案例,并聘請行業內管理人員到校兼職案例教學教師。這樣才能使案例素材與行業實際管理對接,真正實現教學過程與實際管理過程銜接。
(二)案例素材應體現行業管理的具體問題
地方本科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以應用型、職業化為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本質上要求所培養的人才具有解決具體管理問題的能力,具備良好的職業化素養。因此,案例素材選擇的基本要求是素材體現的是行業管理中的具體問題和職業標準,通過運用這樣的案例進行教學,才能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使案例教學的內容與職業標準基本一致。目前眾多的一些公共管理案例素材主要側重于反映一些宏觀方面的問題,體現行業事務具體管理方面的素材較少?,F有一些案例素材不適合地方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職業化人才的要求。案例教學教師應在參與行業實際管理過程中挖掘出一些體現行業管理具體問題的案例素材運用到案例教學中去。
(三)案例素材應具備適用案例教學的可行性反映
公共事業管理實際管理領域方面的素材眾多,但并非所有的素材拿來都適用于進行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教師在進行案例素材選擇時要充分考慮素材用于進行案例教學的可行性。素材適用進行案例教學可行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首先是案例素材應具有可讀性,講得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其次是案例素材應具可討論性,素材反映的問題能拿來進行討論,并有討論的必要;再次是案例素材應具有代表性,其反映的問題應該是行業管理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問題;最后是案例素材應具有指導性,通過案例教學分析能得出對行業具體管理具有指導性的管理建議,從而使學生通過案例教學能夠解決實際管理中的問題。
三、應用型本科職業教育目標下教學案例問題的設計
要求教學案例問題的設計是案例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關系到案例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案例素材猶如一盤好的“食材”,最后能否做成一盤“佳肴”關鍵還是要看教學案例問題設計的如何。案例教學教師針對選擇的案例素材進行問題設計時應以應用型、職業化目標為落腳點,以培養學生解決具體管理問題能力,塑造學生職業素養為抓手。
(一)教學案例問題應具相關性
設計的教學案例問題必須與案例素材本身密切相關,不能脫離行業管理實際,設計的問題應源自于案例,并服務于案例。學生才能從案例素材本身出發去挖掘信息來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真正掌握解決行業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設計的問題與案例素材相關性不強,甚至毫無相關,會使學生感到迷惑不解甚至對問題不屑思考,這樣必然難以取得預期的教學目標和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案例教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案例問題時應緊扣案例素材,使所設計的讓學生討論的問題應是真正反映素材所體現的行業管理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案例問題應具討論性
教學案例問題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問題具有可討論性,這是案例教學教師在設計案例問題時必須高度注意的問題。如果所設計的問題,其解決方案一目了然或只是回答“是”與“否”的話,這樣不具可討論性的問題難以實現教學目標的要求。具有可討論性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探索問題解決方案的動力,驅使學生去尋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標準、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決策方案,從而真正訓練學生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課堂上的相互討論與爭論,能夠使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思辨,學會尊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三)教學案例問題應具操作性
以應用型、職業化為導向的教學案例問題應該具體化,這樣才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如果設計的問題抽象或模棱兩可,學生對于案例問題就會難以掌控,這既不利于學生課堂討論前的準備,也不利于案例教學教師對課堂討論的引導。針對抽象或模棱兩可的問題進行課堂討論,難以訓練學生掌握行業具體管理問題的能力,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不符合培養應用型、職業化人才的目標要求。案例教學教師在設計案例討論問題時,應堅持設計的問題反映的就是行業管理中具體問題的原則,盡量避免概念化、抽象化或模棱兩可的問題出現。
四、結語
案例教學在學前教育學教學中所體現的價值從三個方面反映出來。其一,對于教師來說,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實際教學中的師生教學參與性與主動性方面,案例教學方法能夠使抽象的課堂知識以具象的形式展現出來,跟學生以很直觀的視覺和聽覺感受。案例教學改變了傳統的傳教式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具有參與性和活躍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并能將理論知識有效轉化為實踐經驗,提高了教學效果;其二,對于學生來說,案例教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自主參與性方面。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其能夠使理論知識以具體實例的方式在過程中展現出來,由學生主動去發現和分析,并最終自主解決問題,這種化被動為主動的教學方式,從本質上將教與學的主體變為了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積極思考;其三,從師生互動的角度看,案例教學需要較高的參與性,是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分析和思考來實現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掌握,這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和溝通,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同時建立在小組之上的討論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步驟
(1)案例精選,保障案例質量。案例教學的第一步是案例的選擇,這也是案例教學中極為關鍵的一步,案例選擇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案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為展現案例教學的知識客觀轉變,案例選擇需要具備真實性、問題性、典型性,同時還要保障案例知識的一致性和案例的趣味性與吸引力,同時案例還要新穎,最好是近期的案例,這樣才能避免案例重復使用導致學生失去新鮮感和參與熱情。
(2)通過科學問題適時引入案例。案例的引入并未隨時隨地,也不是毫無目的和依據,案例的引入要根據實際課堂教學的進程和理論知識的配合,既可以“從例到理”,又可以“從理到例”。案例是案例教學的一個背景,是教學中的工具,可以采用以案例導入教學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案例結束課堂教學的方法,無論種方法,重點是實例、理論知識與課堂教學進程的合理結合。
(3)營造氛圍,展開充分討論。案例教學的最大特點和優勢就是在案例中蘊含了大量的具有啟發意蘊的不確定性和問題性,在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下能夠引發學生熱情的討論和參與。案例教學所營造的這種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適當評價,加深知識理解。在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對案例的展示、討論、分析之后,作為最后一個環節,老師適當對學生評價是案例教學的點睛之筆,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案例教學中一般不設置唯一正確答案,案例所展現的問題是開放性的,需要學生自主去尋找問題的結局方法和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所產生的問題及結論,通過老師適當的評價和引導,能夠及時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能動性和反思性學習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
(1)案例的選擇應真實、典型、趣味。案例必須是真實可靠的,必須具有典型意義,并且所選擇的案例必須能夠最快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這就要求教學案例兼具真實性、典型性、問題性和趣味性的特點。案例在教學中呈現的方式多樣,教師需要結合教學需要和知識結合點選擇合適的案例,這就要求老師在平時注重搜集相關素材,為案例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2)案例貴在“精”與“深入”。在實際教學中并非案例越多教學效果越好,良好的案例教學效果的關鍵是案例的精度和深度。教學中同一知識點選用多個重復意義的案例并不能是教學作用和價值疊加,只會浪費過多的教學資源。因此案例需要具備深度,能夠針對性地深入思考,從而展現更多問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論文關鍵詞:案例教學,角色,探析
案例教學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1870 年前后,哈佛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郎道爾將這種方法運用到法學教育中,開啟了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先河。它以生動靈活的形式打破了長期困擾課堂教學的以灌輸式為主的僵局,將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的教學方式引入課堂,從而形成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的開放式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創造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鍛煉和提高。通過案例教學,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但在案例教學的實踐中,其效果卻往往并不理想。原因可能很多,但筆者認為教師和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角色定位不當往往是沒有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所在。
一、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師生角色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站在講臺上傳授知識,學生在座位上接受知識,,教師和學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一)教師的角色
1.管理者的角色
教師是管理者,既包括對教學活動的管理,如制定教學計劃,控制教學進度,組織課堂教學,和學生就教學內容進行溝通,對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等;也包括對學生的管理,如對學生的行為、心理、習慣進行管理和控制。
2.組織者的角色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應當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活動中教育論文,應當明白無誤地告訴學生如何進行,在組織過程中還要注意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知識傳授者的角色
教師的角色是教書匠和講解員,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因而要教材熟悉,教案恰當,邏輯結構清晰,語言表述通達,灰諧風趣和深入淺出,使學生愛聽,這樣才能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 學生的角色
1.被管理者
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是單純的被管理者,教師具有很大的權威,當然這種權威是法定的,教師掌握著資源、話語權、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學生的言語、行為、習慣等都要受到教師的制約。
2.知識的接受者
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對立的、上下級的關系。知識的傳遞模式是一種下向傳遞,學生是一種被動的接受,效果并不好。
二、案例教學中師生角色
在案例教學中,師生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者和推動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領導案例教學的全過程。
(一)教師角色
1.氛圍營造者
教師要努力創造一種輕松、和諧、自由討論的氣氛和環境,要讓學生成為案例討論的主角, 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在愉快的環境中教育論文,有利于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和心理障礙,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教師要關心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那些緊張不活躍的學生,對他們要熱情,積極鼓勵他們參與到案例討論中來,同時注意掌握案例討論的方向,使學生緊緊圍繞著案例的主題。
2.引導者
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分析問題,開拓他們的視野,逐步克服學習上的依賴心理,更要善于控制和引導案例討論進程,在討論出現僵局時,應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打破僵局,使討論能夠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討論偏離主題時,應及時、巧妙地引導討論進入主題,使其沿著預定的教學目標發展;在討論出現多方觀點相持時,應給學生以充分發言的機會,使多方意見能夠充分表達;在討論出現新的觀點時,應予以鼓勵,使學生感到主體參與性的被尊重
3.傾聽者
學生發言時,教師注意傾聽學生的不同觀點及想法, 重視其見解和觀點,尊重學生的勞動,學生的各種觀點不論對錯都應該受到尊重,在一種融洽、寬容的氣氛中實現教學互動龍源期刊。
4.督促著
在管理案例教學中, 教師應起的作用是引導和督促學生積極參與討論; 幫助學生掌握課程的理論概念、把握討論的主題; 通過對學生發言的“吹毛求疵”, 考驗學生對于自己所提觀點的自信心或幫助學生更為全面地了解問題的各個側面, 從而提高案例討論的質量, 以導出更為科學的分析結論。
5.溝通者
德國教育家迪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作為一名教師,重要的是如何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教的知識以及學習掌握新知識的藝術,而不僅僅是做到“授之以漁”。
6.評價者
是學生發言結束后,要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簡要點評, 因為此時學生是很想知道教師對其發言的看法,這也是教師對討論加以引導的好時機;三是要盡量在黑板上記錄、歸納學生發言的主要觀點,以利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或挑起爭論的“事端”,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課堂氣氛。
(二)學生角色
1.主導者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要學會獨立思考,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案例,不斷超越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的極限,提出富有創意的見解和解決方案,逐步擺脫對教師和其他優秀學生的依賴。
2.參與者
學生必須扮演一個積極的參與者的角色。課前必須仔細閱讀教師指定的案例材料,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據以作出自己對真實生活的決策和選擇,并得出現實而有用的結論。在課堂上, 學生必須積極發言, 從自身角度剖析案例,講出自己的思考和結論教育論文,相互辯論、唇槍舌戰,并與他人展開爭辯。同時還要認真傾聽別人的分析與見解,并比較自己的觀點與思想,從中吸取并綜合出更完善的決策思想。
3.信息傳遞著
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互相傳遞知識、信息,信息傳遞著的地位是頻等的,傳遞模式是全通道式的,滿意程度很高,信息傳遞量很大,接收效果也比下向傳遞要好得多。
4.爭鳴者
學生能針對課上討論的觀點,適時地提出關鍵性問題或疑問。一般情況自己不做分析,是專對別人的分析提出質疑和挑戰的人。爭鳴者可以讓平淡的討論產生起伏,有利于對問題的再思考。教師有意識鼓勵學生充當爭鳴者,對一些問題提出質疑,將有助于引發其他學生對案例討論的興趣和情,增加案例討論的深度。
5.合作者
合作者的根本特征在于團隊意識強、合作精神濃、善于取長補短。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要善于進行合作學習,在討論時甚至在爭論中都要堅持這種學習方式。事實上,合作和競爭并不矛盾,競爭是實現合作學習目的的手段,可以促進班級整體水平的提升。
案例教學雖然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教師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運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常常會陷入角色誤區:或者放任自流,提供案例后便撒手不管,任學生自己去討論、爭論;或者越俎代庖,從頭至尾只顧自己發表見解;或者介入紛爭,對學生之間的爭論橫斷是非。無論出現哪種情況,都會有損于案例教學的效果。只有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清楚,才能使案例教學的優勢真正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郭鳳廣案例教學法的誤區分析及實施例談[M] 中國電化教育2007年9期
[2]劉彩霞案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M]石河子大學學報 2009年12月
[3]黎德山論教師課堂教學影響力[M]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 2002年第3期
[4]宋軍案例教學中教師的工作與角色分析[M] 教育實踐研究 2010年6期
案例教學法最早于1920年,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和商學院開始實行并取得顯著的教學成果。隨后幾十年里,包括法學、商學和醫學在內的專業教育領域都紛紛借鑒案例教學法。關于什么是案例教學法,學界并沒有統一的定義。不同專業領域的不同學者都從各自的角度定義案例教學法。例如:在法學教育中,案例教學是一種以上訴法院判決為學習材料,用蘇格拉底法的問答方式進行討論或邊界,學習者自己歸納觀點的教學方法。(Langdell,1986)案例教學(casemethodteaching,又稱案例法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大量使用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討論,來提升學生的實際管理水平和能力,它是不同于傳統管理教育的新型管理教學方式。在師資教育中,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真實教學情境的事件為教學材料,鼓勵學習者表達意見并聽取不同觀點,對案件交織的問題和困境進行分析,最終產生解決問題的方案(S.Wright,1996);是一種以教育事務工作情境為素材,分析或探究變通方案的教學方法(汪履維,1995;陳麗華,1997)。是藉由案例作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主題,通過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習者了解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概念或理論,并培養學習者高層次能力的學習方法(張民杰,2006)。等等。盡管在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等領域內案例教學法的定義不一,但總體上都表現出一些共同點:
1.1以真實案例作為學習材料。
案例教學法所用的材料一般都是以真實事件為基礎,由專門的案例編寫人員進行加工、整合,以求盡可能地還原真實情境。
1.2學習者成為學習的主人,強調師生間的互動。
與傳統課堂講授不同,案例教學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倡師生間的平等關系。目標是讓學習者獨立思考,共同探討最佳解決方案。
1.3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案例教學法不提供標準答案(有些提供最佳解決方案),而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多角度分析問題,作出判斷和決策。案例教學法的這三個特點和我們致力于培養綜合素質高,教學能力強的國際漢語師資力量的目標是十分吻合的。由于工作環境特殊,教學對象多元,學習者需求不一等復雜因素,國際漢語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基本的漢語教學能力、教學監控能力,還要有對異國文化風俗、的包容力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溝通能力。又加之國際漢語教學中存在諸多沒有明確解決途徑,可多視角看待的問題,更要求國際漢語教師靈活變通,在教學困境中迅速作出反應。而這些都是傳統講授型課堂難以做到的。很多教學原則在具體的實踐中都有不同的對應模式,需要多操作、多反省,總結經驗教訓才能真正理解。這也是為什么對于青年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資深教師常常能引刃而解。目前,國際漢語教師志愿者是我國漢語國際教育的中堅力量,志愿者們在國外的教學時間往往一年不到。若志愿者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還要花大量的時間熟悉教學環境、摸清教學思路,教學的質量就會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在國內,這些職前教師就能通過案例教學法獲得間接性經驗,能夠了解對于某個具體的知識點,應該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了解面對某一個具體的情境,應該做出怎樣的反應,或者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恰當的,那么他們走出國門后的教學效率會大大提高。我們并不否認理論的作用,但傳授的知識和實際的教學工作之間存在差距是不容置疑的。師資教育的關鍵除了學習理論,還在于感性知識,教育工作者應該為就職前的教師創造機會探索、發展和完善他們的感性知識(Kessels&Korthagen,1996)。案例教學法能彌補學生在掌握惰性知識時被遏制的創造力和行動力,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表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案例作為現實的再現,比課本更為生動,更能激起學生較大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2.漢語國際教育教學案例庫現狀
在案例庫的建設上,我國的工商管理教育學科起步較早,如教育部“九五”規劃重大科研項目:中國企業管理案例庫組建工程,其成果包括《中國企業管理教學案例》等叢書;建立了相關的教學案例庫、研究案例庫、純素材庫并建立了案例網絡查詢系統,目前我國三大管理教育案例庫分別為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中國工商管理案例庫。在法學專業領域,走在前頭的有北大法寶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庫以及中國法院網的中國審判案例庫。這些案例庫盡管還有許多不足,但已經可以作為其他專業領域案例庫建設的榜樣。然而在師資教育領域,幾乎沒有完整收錄、開發案例的案例庫實體網站。漢語國際教育教學案例庫的建設工作更是剛剛起步。2007年,國務院學位辦交指委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方案對案例教學作出了明確的要求,案例教學法逐漸受到重視。以國際漢語教師5P培訓為例,其采用的培訓材料就是與教學主題配合的案例,分為內容點撥(preview)、教師精講(presentation)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模擬練習(practice)和成果展示(performance)五個環節。5P培訓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個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決策。除此之外,各高校也經常采取現場研究、現場訓練來組織教學,或者舉辦講座、座談,邀請海內外專家介紹海外教學經驗。學生論文也多有典型案例分析以及教學實驗報告和教學設計的內容。很可惜的是,由于缺乏一個內容完備、更新及時的高質量案例庫以及專業的案例庫建設團隊,無論是高校老師,還是培訓機構,都只能各自為營,在教學時自行搜集、撰寫案例,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案例教學法本就要求老師花大量的精力備課,案例的準備和問題的設置,以及課堂的控制都對老師有很高的要求。如果還要自己搜集或撰寫案例,必然增加老師的教學壓力,可能導致老師教學熱情的降低,甚至選擇放棄案例教學法。即使有些老師恪守職責撰寫案例,或者經驗豐富的老師已積攢大把案例,也沒辦法保證案例的及時更新。而且可以料想,案例的質量也一定是良莠不齊。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集合各方力量,在政府的支持下,由幾所高校牽頭,一起建立一個高質量的漢語國際教育教學案例庫,給案例教學法提供一個堅實的支持系統,我們的國際漢語師資培養必然跨上一個新的臺階。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