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9:17
序論:在您撰寫預科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教師和學生是在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如何處理好師生之間的角色,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是落實教學效果最大化的有利保障。但是,在傳統模式下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宰課堂教學的現象非常普遍,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滿堂灌”的問題突出,這樣往往會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容易造成教師的教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脫節,這樣會導致教學效果嚴重下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應該怎樣來定位好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呢?從現代教育學發展的要求來看,在現代教育中,教師的角色應該是教育者、領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之所以這樣說,是從教育本身的特征來說的,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它是培養人的實踐活動,教師是主要的培養者,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主導地位。但同時從教育學的指導思想來看,教師雖然是在教學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但其主導作用的發揮,是受諸多條件限制或者制約的,如我們教師自身的基本素質,學生的能力和認知水平等。據此,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教師自身必須要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終身學習意識,在時代的需求下不斷提高自身的水平,以適應新時期語文教學的需要,切實擔負起教學主導者的角色。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受教育的對象,他們是有思想、有情感且不斷發展變化中的個體。這就意味著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簡單地知識傳遞的過程中,而且需要師生間情感的相互交流。從教育學對于學生角色的定位來看,學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客體,同時也是認識和發展的主體,是教師教學效果最終的呈現者,所以說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教育學對于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定位,完全符合當前新課改的理念,那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所以,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應該是師生之間雙向互動的過程中,必須要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我們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設計,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合作探究,最終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并且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科素養。
二、科學的落實教學流程
教學是學校、學科落實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徑,是我們的中心工作。因此,教學過程必須要重視。那么,應該怎樣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設計和安排才能使語文教學更科學、更高效呢?教育學理論在這方面也給了我們語文教師明確的指導。
(一)首先要明確教學的目的
教學共組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向過程,而不僅僅是教師教,所以我們教師必須要把教和學統一起來,辯證地來看待。教學的目的除了要使學生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掌握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技能技巧之外,還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和心理品質。即要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提升。這樣,我們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突破應試教育思想的牢籠,切實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堅持科學的教學原則
所謂教學的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要求,事實證明教學原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它對于我們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和實施教學手段起著決定性作用。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堅持這幾個方面的原則:首先是堅持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這樣才能符合教育規律;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這樣學生才能消化知識;要堅持直觀性原則,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堅持循序漸進和鞏固性原則,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吸收;要堅持統一要求和因材施教原則,這樣才能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選擇恰當取得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師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總稱。所以,它應該既包括教師的講授方法,又包括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這些教學方法。
1.問答法。這是在語文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的一種常用教法。教學中主要通過教師提問,學生答問,或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引導學生解疑辨難的對話形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提問時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能力差異而相應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問題的深度可以函蓋整體學生,因此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所以問答法也為大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
2.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在現代教育培養全面型人才理論指導下創新的教學方法。新課程理念要求,在教學中強調要進行情境教育,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充分發揮語文課的教育功能。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滲于作品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之中,形成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相統一的審美情操,進而使學生思維水平不斷提高。
3.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集體對話和互學形式,進行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實現語文教學目的的一種常用教法。
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應將課堂教學活動融于初中生的生活,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構建語文教學課堂。雖然新版初中語文教材內容已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但由于初中生的活動區域相對于大學生來說具有較大的限制性,生活素材相對貧乏。因此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效鏈接和拓展。
二、不斷豐富初中語文教學手段
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活動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者的興趣?!边@一名言啟示我們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應通過多種有效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如在學習《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時,教師可在教學課件中加入一段斑羚飛渡的畫面,通過影像展現將教材中的文字轉變為生動直觀的畫面,最大程度地感染學生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三、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提高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學實踐發現,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可促使學生敢于真實地表現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現自己的真實個性,最大程度發揮出自身的潛能[4]。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發揚民主精神,用和藹可親的態度面對學生,特別是對待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應給予多一些鼓勵和關愛。師生間平等相處有利于教師將自身的廣博知識傳授給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注重教學反思
杜威和黑格爾的觀點認為,反思是行為主體對自身既往行為及其相關觀念進行異位思考的認識活動。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作為思考對象進行深入思考和全面總結,冷靜審視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實踐結果。老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是指教師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實現課堂高效教學的原因,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審視、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不斷提高的一個過程[5]。初中語文教師在每次教學活動結束后,及時地進行教學活動反思,總結教學實踐中的失誤,是一種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活動高效性的好辦法。教師在反思教學行為的過程中應做到汲取教訓,彌補不足,反思創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
五、總結
各學科的教學都可挖掘愛國主義教育因素,要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之中。各任課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時,必須深入研究本學科的教學大綱,把握本學科的特點,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有效的、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例如,學生在學習圓的面積時需要用到圓周率,教師就可以抓住機會向學生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數學故事,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學科德育滲透要從教材的具體內容出發,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來進行,而不要生拉硬扯只按照教師的主觀意識,要使德育教育和學科知識教學緊密結合。這樣,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德育,使之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抓好德育活動的開展
德育活動是德育工作的展現形式,學生的道德品質的養成就是在相關的活動中不斷形成的,學校每學期要精心策劃幾次有意義的主題教育活動,抓好活動的過程管理,活動前的準備、活動中的組織、活動后的總結都要抓住教育的契機,真正起到一次活動讓學生受益一生的作用,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寓德育于活動之中,開展各種“主題活動”會激發出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學生學習興趣極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學校還可以利用宣傳欄、黑板報等形式進行德育教育。校園內的宣傳櫥窗要定期更新,要結合實際抓住當前的熱點話題進行討論,滲透德育教育學生。學校還可以利用每周一國旗下講話開展德育教育,設立中心內容,圍繞習慣的養成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學校文化建設、祖國建設成就等方面進行宣傳和教育工作。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如調查家鄉的變化,學生通過活動,不僅開拓了視野,發展了自身素質,同時又培養了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感情。豐富的活動促進了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品質的形成。
三、把傳統美德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
在德育教育中,學??梢哉埨匣蛏磉吀袆尤说氖论E人物請進校園,讓先進人物把感動人的事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啟發,以此培養他們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先進感人的人物事跡卻不能全部代替學生的實際行動,有時只會停留在表面,當學生離開校園后無時無刻都在接受來自社會上的現實教育,而當前社會的德育環境還存在著一些消極腐敗現象:有些娛樂場所,雖然經營者在門口樹著醒目的“謝絕學生入內”牌子,學生卻仍可長趨直入,無人阻攔;有個別小店鋪老板,昧著良心賺黑心錢,還有一些不健康電子游戲軟件的出現,也正在污染著孩子的心靈,如果學校不能很好地把美德教育與社會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就很難形成良好道德品質。
因此,學校要開展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德育規范教育:如在公交車上遇到老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要主動給他們讓座;在家中主動承擔家務,幫助父母,懂得感恩父母;學會尊敬長輩,在學校尊敬老師,愛護同學,講文明懂禮貌等。通過此類活動與學生交流體會,做為一名少先隊員應做些什么,讓我們小處著手,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從一點一滴開始,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從而塑造孩子們美好的心靈,使他們長大后成為有知識、有道德、有修養的人。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素質。由于小學科學知識的內容具有綜合性和廣泛聯系性,使得科學的教學內容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生產生活實際。這正與三生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及生活教育緊密聯系。所以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教師應在課堂中滲透“三生教育”,有效地把科學知識和內容與學生的德育教育結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例如,講授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尋訪小動物》一課時,本課旨在引導學生將觀察環境中的動物和動物生活的環境結合起來,從而領悟到動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思考如果我們破壞了動物生活的環境,會給動物造成什么樣的后果。這樣使學生明白,如果破壞了我們的環境,我們的生活同樣也會受到威脅,生命也會終止,所以我們就應樹立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關心自己和家人的認識。這樣學生就獲取了生存的知識,并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懂得了要關心自然。
二、實踐中的教育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提升學生的“三生教育”價值觀念,必須要把兩者結合起來,形成統一的整體,從而發揮其教育的功效。從不同角度、多個方面開展知識技能同品德教育。教師要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還要致力于課外實踐,和學生共同交流來達到預期效果。例如,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的《螞蟻》一課,讓學生到室外觀察螞蟻。首先我們面臨的問題就是捕捉螞蟻。怎樣才能既捕捉到螞蟻又不傷害到它呢?全班同學交流意見,發表各自看法:把羽毛或樹葉放在螞蟻出沒的地方,待螞蟻爬上去后,再將樹葉上的螞蟻放入瓶中;或在螞蟻出沒的地方放置螞蟻喜歡吃的食物,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會列舉出許多辦法。使學生知道要珍愛小動物、珍愛生命。在這次課外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直接感知、觀察,在實踐中去、學習,了解自然奧秘,認識周圍環境。這樣的課外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學會關心他人,能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接受教育。另外,學生在實踐中熟悉環境,親近環境,可以使學生形成環保意識。
三、生活中的教育
教師要關心學生的身心發展,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特別是我們采取教學策略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進行知識的學習,然后再把知識運用到生活,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能力,培養他們樂觀堅定的生活態度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例如,講授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我們關心天氣》時,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天氣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密切的關系。天氣既能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好處,也能產生負面的影響。好處有哪些方面,負面影響有哪些方面。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際,舉例說明天氣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從而把“三生教育”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在交流討論中,學生認為天氣對生活是有影響的,有霧就不能開車,看不清東西;有雨時,室外不能上體育課,出行時要帶好雨傘和漁具;有風時就會冷,要多穿衣服,而且走路比較困難;同時天氣的情況也會影響到農業的生產等。通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認識生活,建立與大自然的聯系,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樹立主體的生活觀。
四、結語
研究對象為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英語教育專業2011級的42名學生(以教學班為選擇依據)?!罢n堂教學組織與管理”有效性評判標準一級標準下包括5個子項目:
1.有明確的課堂紀律;
2.創建一種健康、有益的學習文化;
3.有效分配利用課堂時間;
4.組織與管理教學過程;
5.管理學生行為。每個子項目下有相應指標描述,其評判標準又包括“不合格”、“一般”、“良好”和“優秀”四個層次水平的定性描述。根據課堂組織與管理有效性標準,學生微格教學實訓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微格教學中”學生教師只注重完成內容講授,“空”管理,缺乏角色意識;主要表現為對于課堂上學生“講話”、“玩手機”或者“發呆”等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沒有做出及時、有效的處置與適當的反應。要不然就是學生“過于乖巧”,無需教師作任何有關課堂管理的行為。這充分體現出學生角色意識不強的問題,導致模擬的教學環境與真實課堂相距甚遠。無法達到課堂教學組織與管理技能訓練的目標。其次,微格教學中,學生教師缺乏激情,急于走完過程,而未能積極調動學生學習欲望,創建健康有益的學習文化;學生教師急于完成既定教學內容,對教學和學科缺乏專注的熱情;同時,上課節奏感不強,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別提學習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第三,“一言堂”現象嚴重,師生互動“欠缺”,小組合作與交流流于形式;往往出現教師講課時唱“獨角戲”的現象,而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卻處于“空閑”狀態。教師與學生沒有很好地交融。第四,課堂經?!皵嗥?,過渡突然或者不自然。教學環節本該環環相扣,緊密聯系?!皵嗥?、“過渡突然”等情況反映出學生準備不充分以及按部就班教案設計的問題。那么如何在以后的教學法課程實訓中克服以上問題,是指導教師急需思考與解決的一個課題。
二、基于英語課堂組織與管理技能訓練在“微格教學實踐”中的反思
(一)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
強化學生角色扮演意識,或與中小學建立合作,增加課堂觀摩與實踐的機會,力求在真實情境中開展教師技能訓練微格教學環境大部分情況是虛擬的,并非真實的課堂。通常由幾名同學扮演學生,而另一名同學扮演教師。這是一種基于角色扮演和協作的綜合技能訓練,它提供了一個縮小的、可控制的教學環境。教學情境只有更接近于實際時,才能保證學生教學技能訓練的實效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角色扮演意識”非常重要。所以,在開展微格教學訓練時,首要問題便是引導學生認識教師角色與學生角色的本質和區別,明確中小學教師的角色行為和不同教育階段學生的角色行為,發揮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實現模擬角色的成功轉變,進而在“身臨其境”中實現各項技能的訓練。教師教育需要真實的教學情境,而中小學就為師范生提供了這樣的場所。美國學者古德萊德曾指出:“大學若想培養出更好的教師,就必須將模范中小學作為實踐的場所。而學校若想變為模范學校,就必須不斷地從大學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識,若想使大學找到通向模范學校的道路,并使這些學校保持其高質量,學校和教師培訓院校就必須建立一種共生的關系,并結為平等的伙伴?!币虼耍呗殠煼对盒Ec中小學建立合作不僅可以增加學生課堂觀摩與實踐的機會,同時也是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有效開展的最佳途徑。
(二)培養教師“職業自豪感”
點燃學生對學科專注的熱情與激情,刺激學生學習欲望與熱情“教學”并非簡單地“教”與“學”,課堂作為師生心靈交流的平臺,教師需要有“教”的激情,學生需要有“學”的熱情,方可創建積極、健康有益的學習文化。而在實訓過程中,“教師”普遍存在缺乏激情以及對學科專注的熱情、沒有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學生對學習也沒有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與自豪感。試教者只是急于按照教案設計走完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極少有同學將對學科或教學的熱情表現出來。同時對于教學內容的主次、重難點強調不夠。教師雖然明確了學習的主要內容,但并不特別強調;整堂課下來,除了大量的語言知識外,并無特別印象深刻的收獲。教師與學生似乎都沒有找到“教”與“學”的成就感。因此,教師除了專業知識的講授以外,課堂需要有節奏,主次要分明,對學科專注的熱情與激情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創建積極健康的學習文化,而不至于“學生厭學”“教師厭教”。
(三)開展針對性的技能模塊單項訓練
建立健全教學案例資料庫針對學生實訓中出現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課堂師生互動欠缺、課堂經?!皵嗥?,過渡突然或者不自然等問題,開展針對性的技能模塊單項訓練勢在必行。在實訓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現有條件以及學科特點,結合教學案例觀摩分析,采用多樣化的微格訓練方式,實現“理論學習—教學案例觀摩(針對性)—單項技能訓練”模式。因此,現有條件下建立健全教學案例資料庫是這一訓練模式得以有效開展的保障。教學案例資料庫應該包含各個層次、各項技能有效體現的不同教師的(視頻與文本)案例資料,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樣板,有針對性、切實有效地感知、模仿,最后使學生在不斷地嘗試和操作中提升自身的綜合教學技能。
三、結語
課堂教育是對現實生活的提煉,也是品德教育課的載體,更是學生自主探究,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現實生活,提煉生活環境,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課堂課外活動中,發現問題,感悟生活。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老師倡導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讓學生從被動的聽轉為身臨其境的去感受。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的道德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來了,并轉化為行動而外顯出來。如在教學《注意交通安全》一課時,老師將公共汽車作為一個切入點,把課堂裝扮成車廂環境,并安排同學為司機,售票員,乘客,馬路行人等各種社會角色。老師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和激勵,表演完成后,請表演及觀看的同學談自己的感受,通過這種親身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將交通安全,秩序,禮儀等品德潛移默化到學生的意識和行動中。
2生活是學生成長的舞臺
陶行知對學生的解釋為:生,即生活或生存。這個解釋發人深省。學校教育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如何在社會上生活。品德教育要聯系實際生活,不同地區生活的自然條件和社會風俗會有較大差異,因此要品德教育要根據學生周邊的生活環境來進行適配結合。使學生在身邊的社會活動中體驗,獲得進步。把課堂教育搬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真善美。比如開展各種愛國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動。組織參觀當地的名勝古跡,新型建筑等活動,豐富小學生對家鄉風土人情等事物的有關了解;讓學生走到街頭觀察交通實況,認識到遵守交通法規的必要性。在父親節或母親節時,引導學生為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洗一件衣服等。在生活中讓學生養成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愉悅的態度,培養學生出動腦筋勇于創造生活的意識。通過這些活動,鼓勵學生在課堂教育上分享對這些社會活動的感受,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康的思想。
3實踐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
(一)新課標下語文性質與功能確保了德育教育優勢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第一次站在了與工具性同等的地位,這也體現了國家教育部門對語文德育功能的重視,體現了人文性的德育滲透,為語文德育教育提供了理論支持和保障。在指明了語文教育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之后,人文性的重新回歸給語文教育帶來了文化傳承和精神傳承的雙重功能,這也間接保障了德育功能的實現。無論字詞還是詩詞文賦,都包涵了極為豐富的精神文化,承載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品質和精神精髓,這些都是語文學科最為核心、最為精髓的部分。新課標將這些性質和功能重新發掘出來,無疑是語文的德育功能優勢發揮出來,給德育教育提供了保障。
(二)語文教學內容展現了德育教育優勢
在我國的古代文學中,大量的文言文與詩詞歌賦以其簡練的語言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蘊藏著人的情操和修養哲學,傳達了人們對完美人格的追求。此外,大量的中外現代文學作品繼承了民族精髓,以其多元化的藝術形式體現了多樣化的思想情感,這些思想情感都以人文道德為主線,提升了文學作品藝術境界的同時,也提升了讀者的思想感悟和人生境界。新課標下語文教材及課外延伸納入了更多的文言文及其他優秀文學作品,這些共同構成了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同時也展現了語文教學在德育教育中的優勢。
二、深化語文德育教育改革的建議
(一)正確理解和運用三維目標
要全面實現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教師本身必須正確理解三維目標的意義與其之間的關系。在理解三維目標的深層含義與關系之后才能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實現透無聲無痕、巧妙自然地滲德育教育的效果。在語文德育教育的三維目標中,這三個維度相互依存,互為支持,其中知識與能力是語文德育教育的基礎和核心,是其他維度得以實現和發展的依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決定了德育教育的高度,過程與方法保證了德育效果。因此語文教師要做好三者之間的整合工作,才能保證德育教育功能的實現。
(二)強化儒家經典文學的地位和作用
經過新課標的改革,語文教材中的儒家經典文學作品更加豐富,使得基于儒家經典的德育教育重新發揮作用,因此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和強化儒家經典文學的德育功能與作用,發掘其中的道德修養內涵,讓學生在閱讀和學習中產生自然的感悟,在潛移默化間完成德育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儒家經典作品《論語》現存20篇,492章,集中反映了孔子的主要理論道德思想以及治學思想,使其成為一個道德、修養、治學、求學的體系。但語文教材中所選入的內容畢竟有限,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外閱讀的作用,將教材中未選入的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選擇較為容易理解以及思想不相背離的內容作為學術課外閱讀的重點,形成一個體系,完成儒家經典文學的德育教育功能。
(三)從學生認知規律上設定教材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