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9:10
序論:在您撰寫初等教育畢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以下為求學網為您編輯的:“初等教育專業畢業論文選題參考列表”,敬請關注!!
初等教育專業畢業論文選題參考列表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準備的“初等教育專業畢業論文選題參考列表”,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語文教學 人才培養 教學改革 主導地位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結構、規格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就要求中等職業教育結合實際在教學思想及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全面改革。語文具有人文性、知識性、基礎性和工具性的特點,中職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實踐能力,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中等職業在培養數量和質量上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現階段我國的中職教育課程結構設置并不合理,由于社會產業結構的迅速調整和職業崗位的不斷變化,許多課程的內容顯得相對陳舊,知識的更新與教材內容滯后的矛盾日漸顯現,課程設置和教材改革滯后于現實需求,專業課程偏重學科建設,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忽視學生綜合能力有培養。這個問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與傳統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之間的矛盾仍很突出,教師仍然是“一支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仍在沿用。教師大都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和簡單的模仿練習,偏重于理論型、知識型邏輯思維訓練,因而學生難以獲得事物具體表象的支撐,語法概念、人文倫理、文體表達方式、語體風格、語文結構在不少學生的頭腦里只是干巴巴的知識條文,缺乏活靈活現的具體形象,更缺乏日后工作中的實際運用能力。由于語文教學的欠缺,使學生對抽象概念出現較多的文言文和一些科技文的理解產生困難,影響了學生全面思維的發展,認知和實踐能力較差。用這種方法培養的學生顯然是“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這不僅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也嚴重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語文教學是一種融知識與能力為一體的工具操作性很強的教學,是科學教學的基礎。弱化了這方面的培養,就會導致學生只強調學技能的職業特點,而忽視個人發展的文化內涵,使他們在掌握從事某種崗位技能的同時卻無法達到與崗位要求相適應的文化程度,在走向工作崗位時,因其專業技能低,文化素質較差,而難以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求。
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主要是指其服務于適應職業社會需要的教育教學質量,即培養具有通專多能實用型、適用型、適需對路的中等職業技術人才,其核心是教育與經濟的結合度,是畢業生的認可程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走向市場后給社會帶來的物質與精神利益的多少,則會成為中等職教生存與發展的制約因素,因而要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研究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上來,使其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促使人才規格質量培養與勞動市場的流向趨于一致。為此,中等職業語文教育尤其重要,作為科學文化學習的基礎學科,與有效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職業素養、自學能力、心理素質等有著密切聯系,在教學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局”的主導地位和事半功倍的效能。
創新教學模式,為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提供平臺。在學生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各種情感、態度、意志、興趣對技能的養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職業教育中作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特點的語文教學,應在選文和教學形式上下功夫,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在職業方面的審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養,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讀職校當工人低人一等”的思想在語文教學中選取一些歌頌當代勞動者的詩歌、散文。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角色互換扮演等形式讓學生經歷審美和情感體驗,正確認識到勞動者的光榮和偉大,找回自信;組織學生聽取有突出貢獻的勞動模范做典型報告,寫出感想認識,語文課上進行評講,使學生了解成功者背后的付出;以語文教學為平臺,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良好的理性思維和分析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經營能力、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語文教學由于自身的特點,其人文性在解決學生各種非智力因素對專業技能形成影響的問題上有著獨特的優勢。一個人的道德和品行的體現,如對人的接納、容忍、理解、尊重關懷和愛護、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行為,體現出極大的社會性和人生價值追尋。作為職業學校的語文課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與專業課教師溝通,互相配合,結合學生專業學習的具體問題,積極探索語文教學的各種新途徑、新方法。通過語文教學不斷地轉變學生的觀念,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動力,強化學生學習和練就專業技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教育,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獲得適應將來就業所必需的專業技能。
實行靈活模塊的教學策略,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教學中把語文課編為文選預讀訓練、寫作訓練、口語交際訓練、文刊板報編輯與排版訓練四個能力模塊。每個模塊分為基礎語文能力訓練和職業語文能力訓練,既重視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基礎知識的提高,又適應和滿足技術專業的需要,從而強化學生今后崗位實踐活動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崗位工作需要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廣泛的語文實踐活動是提高語文教學時效、培養學生把握語文的能力和提高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把教材變為學材,提高以專業為本的教學程度。語文教學不能做簡單的課本執行者,應該做教學方案的編輯,做教學實踐的導演,根據不同專業和不同的學生需求把學校選定的教材改變為“學材”,如針對機電類專業,增設或加強說明文、產品說明書等應用文方面的教學訓練內容;針對土木建筑專業,就增設或加強古今建筑物詩詞、散文和專業技術性文體結構的講解。教學中盡可能地把教學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專業需要,提高以專業為本的教學程度。增強語文教學實踐的專業性和有效性,教師自身具備的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語文課教學范疇內,需要不斷學習開設的所有專業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帶著“任務”進入學習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將語文教學與學生今后崗位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一、畢業論文(設計)的組織領導
㈠為使畢業論文工作順利進行,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學校成立學生畢業論文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制定學校畢業論文(設計)的工作計劃,審核指導師資格,協調學生與指導教師的配對,開展選題與審題、進展情況檢查、組織答辯工作(確定答辯小組成員,選定主答辯教師),評定成績,推薦優秀論文(設計),質量分析與總結等一系列工作。其成員組成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㈡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由由教務處主管,主要側重宏觀指導,工作包括:制定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考察進度,抽查質量;組織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經驗交流;評選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和主持學生選題、成績評定及存檔工作等。
二、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
㈠選題是撰寫論文的第一個重要環節,恰當的選題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能夠用心地投入論文寫作。選題應注重學生個人興趣與專業特點的結合,注意理論型與實踐型的結合。并遵循以下原則:
1、保證論文的學科專業性特點。選題應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密切結合本專業方向的具體目標和專業特點,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獨立的研究能力。選題應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和學習需要,能結合小學教育和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實際,能體現指導教師的教學優勢和研究特色,使學生學以致用。
2、深度、難度與可行性相結合。選題應考慮學生的專業基礎和實際水平,應是學生在短期內經過努力可心完成的或者可以相對獨立地做出階段性成果的課題。選題應當盡量體現學科發展的最新進展和當前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中的熱點問題的研究
3、選題應做到一人一題。每個學生選做一個題目,并在教師指導下開題和獨立撰寫論文。如一個教師指導多名學生,每個學生選題應不同。
㈡選題過程與方式
1、學校指定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相關指導教師,學生以班為單位自選指導教師報送教務處,并提交論文領導小組協調,原則上指導教師指導學生人數應大體平衡。
2、學校提供一定的參考研究題目,學生根據所學專業的特點,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選題,填寫好論文選題登記表,并以班為單位交送教務處。鼓勵學生自選研究課題,擬定論文題目,但應注意科學性、創新性和可行性。
3、學生選題完成后,各班應迅速填寫好《論文選題匯總表》報送教務處,便于提交領導小組審定批準,并下發各班審批情況。
4、學生在選定題目后,一般不得變更。如有正當理由要求變更題目,須經指導教師同意,并報教務處和畢業論文領導小組審批。
5、班主任應做好本班學生畢業論文的組織工作,使學生充分認識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校期間學業成績之一,是畢業前必修的學習內容。督促每一位學生選好論文題目。
三、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
在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的科研意識得到加強,并初步建立科學研究工作思路。
㈠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應由教學經驗豐富,治學嚴謹,具有一定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的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校內教師。教育科研能力較強的、具有初級職稱的校內教師經論文領導小組同意,也可擔任論文指導工作。
㈡論文指導教師職責:
1、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了解學生情況,分析學生特長,嚴格要求學生,確保每個學生發揮最大效績。
2、指導學生選題,并根據選題指導學生進行文獻檢索和科學實踐,指導學生擬訂論文寫作提綱,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3、采取多種形式檢查學生的工作進度和質量,及時解答和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4、審閱論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見,解答學生的問題。如發現文章確系嚴重抄襲或請人,應嚴肅指正,令其改正;如發現文章存在原則性錯誤,應具體點明,讓學生重新撰寫,必須把好論文初稿的質量關。
5、指導學生按規范要求正確撰寫畢業論文。
6、認真審閱論文質量,給出合理、客觀的論文評定和評分。
四、畢業論文(設計)的撰寫
㈠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實,數據可靠,條理清楚,版面清晰。
㈡撰寫論文提綱:
1、學生在確定好論文題目后,應盡快做好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寫好論文寫作提綱。
2、論文提綱應交指導教師指導、修改,經指導教師同意后,填寫好《西華師大南充初等教育學院畢業論文寫作提綱審閱表》,并以班為單位上交教務處備案,正式提綱完成后,學生開始論文的撰寫。
㈢論文格式應規范,必須有封面、正文(包括中文或外文題名、作者(含班級、姓名、學號)、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致謝)三部分構成;每篇文章應在3000字以上;摘要一般為300—500字;參考文獻和注釋必須符合學術論文的格式要求。具體詳見《西華師大南充初等教育學院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格式要求》。
㈣送交論文一律用打印稿。各班以班為單位,將本班論文收好后統一送交到教務處。
五、畢業論文(設計)的評定
㈠論文的成績評定采用“五級記分制”(即優、良、中、及格、不及格),每篇論文由指導教師進行初評,填寫論文評語,后由論文領導小組終評。
㈡根據論文評審成績,評選出西華師大南充初等教育學院20*屆學生優秀畢業論文,給予獎勵。
六、指導教師安排
如學生本人提出其他指導教師,報請教務處和論文領導小組審批。
六、畢業論文(設計)的注意事項
㈠我校大專學生必須參加畢業論文(設計)撰寫,且成績及格以上者,才可以畢業。
㈡畢業論文(設計)應注重求異創新。
㈢堅決杜絕抄襲,論文定稿前指導教師師要認真查核,有抄襲行為的,以不及格論處。
㈣多作調查研究,形式可以是問卷、訪談、報表等。
㈤加強理論分析,要有一定的深度,對論文所論述的問題確實能提供理論支持;
七、論文工作日程安排
1、選題時間:20*年9月25日—11月30日。12月1日以班為單位交選題登記表。
2、交送論文寫作提綱:20*年12月30日。
3、論文完成時間:論文初稿、成稿必須于20*年3月1日前完成,在此時間以前,指導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論文撰寫、修改的指導工作,確保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20*年3月15日(下學期開學初),學生以班為單位交送論文及有關表冊到教務處。
附一:
西華師大南充初等教育學院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格式要求
一、論文構成
畢業論文格式應規范,必須由封面、目錄、正文(包括中文或外文題名、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致謝)三部分構成。論文裝訂順序為封面目錄題名作者(含班級、姓名、學號)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注釋)致謝等。
二、紙張及印刷裝訂規格
畢業論文一律用A4紙張電腦打印。左側裝訂。
1、頁面設置:
①紙型:選用“A4”,“縱向”,個別表格或圖表頁可采用“A4”,“橫向”。
②文檔網格:一律使用“無網格”。
③頁邊距:上:2.5cm,下:2.0cm,左:3.0cm,右:2.5cm。裝訂線位置居左。
2、段落:
①論文題目居中,每段落首行縮進2字符。
②行距:一律1.5倍。
四、封面要求
上交的每份論文都一律采用格式,內容包括論文題目、作者姓名、學號、班級、指導教師的姓名、論文完成時間。
五、論文摘要
1、字數:300—500字。
2、摘要內容:要求概括地表述論文的研究背景、目的、研究方法、研究重點、結果和主要結論。字體為5號宋體。
六、正文要求
1、字數:3000字以上。
2、字體:正文一般用宋體小四號字打印,題名用黑體小三號打印,文章中的各段標題用黑體、小四號打印,并且前后要一致。
3、序號:全文的序號編排要規范。論文的正文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5層次。
中文層次系統為:
第一層:一、二、三、……第二層:㈠㈡㈢……
第三層:⒈⒉⒊……第四層:⑴⑵⑶……
第五層:①②③……
第一、二層標題應單獨成行,第三、四、五層次標題可與文章其他內容同列一行。
每頁要插入阿拉伯數字頁碼,置于居中。
七、參考文獻和注釋
對參考文獻和注釋格式規范作如下要求:
1、(期刊論文)作者.題目.刊物名稱,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2、(圖書)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3、(報紙)作者.題名.報紙名稱,年-月-日(版次)
4、(學位論文)作者.題名.[學位論文].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1.淺談初等教育專業師范生的科學素質教育
2.職業教育對初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3.初等教育教師口語研究
4.五年制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科學傳播素養培養實踐研究
5.當前美國、日本、俄羅斯的初等教育課程改革
6.赫爾巴特教育思想的傳播及其對美國初等教育課程與教學論的影響
7.清代云南官辦民助初等教育“義學”探析
8.抗戰前上海初等教育的若干問題探討
9.印度農村初等教育教師在職培訓政策研究
10.土耳其初等教育課程改革評析
11.高職高專初等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想
12.高職高專初等教育專業英語口語教材初探
13.西部民族地區初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14.學齡人口變動視角中的初等教育發展研究
15.論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素質培養
16.初等教育專業教學管理工作探究
17.初等教育專業學生家庭溝通狀況研究
18.1927—1937年安徽淮河流域初等教育發展研究
19.國外面向21世紀初等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
20.構建高職初等教育專業課程的原則與途徑
21.新世紀我國本科學歷初等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初探
22.談初等教育專業的語文課探究式教學
23.印度農村初等教育女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及啟示
24.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調查與思考
25.論高師初等教育專業的數學教育改革
26.高職院校初等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目標探究
27.初等教育教師腦科學素養狀況與對策
28.近代英國的初等教育
29.通過雙軌制探究高職初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30.民國時期山西省初等教育實施效果與對外影響
31.以科研為先導 推進教育現代化——關于我區初等教育面向現代化的研究
32.初等教育專業學生三筆字訓練思考與實踐
33.論平等視野下的流動兒童初等教育權保護
34.從國際公約看我國貧困地區女童初等教育鞏固率
35.談高師初等教育專業數學方法論課程教學的改革
36.初等教育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37.中印初等教育比較:社會背景因素分析
38.試析俄羅斯初等教育向四年制過渡的必然性
39.高職高專初等教育專業教學改革取向探析
40.初等教育專業畢業生職業適應性研究及應對策略
41.淺談初等教育專業信息科學素養的培養——以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為例
42.高職初等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思考
43.密歇根州立大學教師教育課程述評——以初等教育專業為例
44.民國時期鄉村初等教育政策的歷史演進探析
45.淺談我國初等教育教師的社會地位
46.“初等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學科結構特色研究
47.初等教育有償家教問題調查研究及對策——來自杭州的證據
48.地方高校初等教育專業簡筆畫教學的困境與突破
49.中國貧困縣普及初等教育效率的估計
50.世界初等教育發展的宏觀線索
51.初等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現狀透視及對策構想——基于福建省三所師范院校的問卷調查
52.初等教育信息技術基本技能訓練及測評研究
53.初等教育專業《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教學改革探析
54.當前歐、澳發達國家的初等教育課程改革
55.論高師院校初等教育系本科專業的發展
56.初等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考
57.三年制大專初等教育專業藝術素養課程改革研究——以美術課為例
58.論專科層次初等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
59.新疆教育學院初等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要求的差異性比較
60.印度促進初等教育普及化措施述評
61.美國初等教育的特點與啟示
62.論19世紀英國初等教育師資培訓機制演變成因
63.少數民族地區五年制初等教育專業培養模式研究
64.印度農村初等教育教師:短缺現狀、補充策略及啟示
65.初等教育機會的排斥與流動——內地與香港特區初等教育政策比較
66.21世紀初英國初等教育改革進程及其啟示
67.淺論民國時期陜西回族初等教育
68.談初等教育的核心
69.印度初等教育中的“免費午餐計劃”評析
70.財政分權對我國初等教育供給數量的影響及原因剖析
71.21世紀初英國初等教育改革進程及其啟示
72.實施任務驅動教學 提升初等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以小學語文教學技能的提升為例
73.初等教育課程改革與創新探索
74.印度初等教育發展及啟示
75.初等教育專業改革體現了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
76.我校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課程設置
77.農村與小城鎮初等教育不公平現象及其治理
78.印度初等教育性別公平問題及其啟示
79.談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現代教育技術內容體系及訓練模式
80.在落后中變革——19世紀的英國初等教育
81.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
82.初等教育與質量困境
83.初等教育課程改革:中國與世界的比較
84.試析美國綜合大學初等教育專業的課程和教學——以波爾大學初等教育專業為例
85.初等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
86.促進初等教育公平與構建和諧社會
87.印度的初等教育
88.關于初等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問題的探索
89.初等教育專業學生說課能力的培養
90.印度農村初等教育教師問題研究
91.淺談舞蹈教學對學前與初等教育專業的重要性 優
92.國外面向21世紀初等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及其給我們的啟示
93.初等教育支出績效的實證分析——以我國東部沿海七省市為例
94.初等教育學學科建設與小學教師教育專業化
95.基于和諧:國際初等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及對中國的啟示
96.關于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幾點思考
97.論新課改革背景下初等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調整
98.誰是我國初等教育公共支出的受益者?
一、立足生源地師資需求,開展課程教學改革
1. 構建立足現實,超越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
地方院校開展的公費師范生培養,其針對性較強,一般定位于服務農村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我院承擔公費師范生培養的專業有兩個,分別是學前教育和初等教育兩個專業,負責為農村幼兒園和小學定向委托培養師資。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成功的關鍵,學校對兩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認真研究和修訂。
(1)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時,認真調研生源地幼兒園師資需求實際,結合我院幼師培養的優良傳統,對照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掌握兒童發展規律和科學的教育理論、方法和技能,具備專業綜合素質和自主發展能力的幼兒園教師,并把培養規格定為:掌握并能靈活應用學前教育理論的能力;具有組織高質量教育活動的能力;具有對幼兒發展與教育的觀察能力;具有創設教育環境和擬定并實施教育方案的能力;具有創新幼教實踐的能力。依據這一培養目標,確立學前教育專業的年級培養目標,并制定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方案體現如下幾個特點:第一,加強文化素養類課程,這些課程側重個人修養及良好行為習慣方面,注重培養健全人格;第二,整合綜合藝術類課程,在縮短藝術類課程課時、部分弱化藝術技能標準的同時,注重對這類課程內容的整合,把藝術類課程的定位調整到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上;第三,分化和加強學前教育類課程,把以往枯燥乏味的教育類課程分化成若干課程目標更加明確、操作性更強、更能體現應用性特點的課程。如把原來的學前教育學課程分化為學前教育原理、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幼兒游戲、幼兒園環境創設等課程,把學前心理學分化為心理學基礎、幼兒學習與發展、兒童發展觀察與評價等課程。
(2)根據實際需要,修訂初等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調查,了解到湖南農村小學師資隊伍建設問題表現為兩方面:一是結構性短缺問題,一些課改新設學科類師資和藝術、英語類師資通過社會招聘方式很難獲得補充。二是農村小學面臨著學校規模小、班額小、師資少,而年級與學科門類多,急需能從事多學科教學的師資。據此,學校將初等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能夠承擔小學各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基本具備從事小學教育、教研和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專業發展潛力,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小學教師”。圍繞培養目標,對省教育廳統一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調整。一是進行課程門類和時量的調整。在開齊所有文化學科、教育理論學科和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增加方向選修模塊的課時,在全學時中的比例由2.8%增加到4.7%,并對每一個方向選修模塊進行重新設計,細化課程門類,確?!耙婚T教學專長”培養目標的落實。二是結合生源地師資結構性缺失的實際,重構選修模塊。將原來的音樂、美術、英語、體育與計算機五個選修模塊中的音樂和美術合并為藝術模塊,此外,為緩解小學科學教師嚴重匱乏的燃眉之急,增加了科學模塊。同時,根據實際,引導2007級學生選擇英語和音樂方向;對2008級學生,引導他們選擇英語和計算機方向;對2009級學生,引導他們選擇科學和體育方向。三是根據小學教師教育規律,建立實踐教學體系。一般來說,初等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與教育實習屬同一概念,局限于為期一個月的教育實習。在省教育廳頒布的《湖南省五年制??茖哟涡W教師培養課程方案(試行)》中,教育實習占全課時的比例增加到了16%左右,教育實習也由一次變為三次,即見習、小學教育心理調查、教育實習。但這些教育見習、實習是比較零亂、不成體系的。根據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學校提出建立涵蓋課堂內外,以專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這種實踐教學體系,從培養目標入手,層層建立專業能力子項,確立各能力子項的實踐教學時間、場所、內容、考核等因素,并分成課內和課外兩個層次,課內的實踐教學項目,在學科考核時一并進行;課外的實踐教學項目,由系部教學指導委員會組成專家考評小組,對各項能力進行統一的過關考核。
2. 加強課程改革和教學資源建設
課程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我院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學院在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方面,為了使該專業更好地服務于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工作,在加強主干課程建設的同時,也積極開發特色課程,完善課程門類,相繼開發了蒙臺梭利教學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多元智力理論、感覺統合訓練、親子教育、嬰兒教育等特色課程。根據兒童發展的多學科特點,建設了20多門應用性學科和交叉學科課程,包括“幼兒園課程”“幼兒音樂教育”“幼兒舞蹈教育”“幼兒美術教育”“幼兒語言教育”“幼兒科學教育”“幼兒社會教育”“幼兒健康教育”“幼兒雙語教育”“幼兒綜合藝術教育”“幼兒園教育技術”“漫畫劇本創作”“動畫美術設計”“兒童發展與玩具”等。堅持把課程建設作為提高學前教師教育質量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大力推進達標課程、校級精品課程、省級及以上精品課程三層次建設。學校已開設135門學前教育類專業課程,課程門類在全國學前師范院校中是最全的,并擁有3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和7門省級精品課程。此外,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團隊聯合全國高校的優秀教師組織編寫了80余本學前教育專業專科教材,近兩年已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等出版。初等教育專業也建成12門達標課程,為全省統編的所有主干課程教材編輯了配套的習題集和相關課程資源。
3. 遵循學段和課程特點,開展課程教學和管理改革
根據初招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課程內容體系,對五年學程進行了“二、三分段”,即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學習階段(前二年)和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學習階段(后三年)。針對這一特點,學院設立了師范預科部,負責管理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和初等教育專業的第一、二級學生,在學工管理方面,與高中管理模式接軌,逐漸過渡到大學管理模式;在課程教學管理方面,適應學生年齡特點,不強調大學教學模式,而以小步幅、高時頻的教學模式逐漸推進。教學時,要求文化知識體系性強,環環相扣,強調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一般不容許教學有很大的跳躍性和伸縮性,同時還對學生進行“三筆字”、普通話、各類藝體課程的授課,培養師范生的職業技能。對教師教學的考評也注重與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掛鉤。第三年,學生接受學校組織的中期檢測,檢測合格的學生,分別轉到學前教育系和初等教育系學習,學工管理模式完全與高校管理接軌,課堂教學也明確要求采用大學模式,強調教學的大步幅、低時頻,并且具有跳躍性和伸縮性。理論和實踐教學均強調以課題為單位進行,以專業能力發展為核心,強調實踐能力的訓練,強調專業能力的應用性學習。對教師教學的考評也注重以學生的滿意度和學生能力獲得為主要依據。經過近幾年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學院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五年制免費師范生培養的管理體系和教學模式。
4. 開展立足于職業崗位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
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頒布后,學院開展了立足于職業崗位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學前教育專業構建了以幼兒教師教育技能為核心、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全學程實踐教學體系。具體而言,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全學程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專科層次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要求,實踐教學的目標體系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技能分為藝術技能、運動技能、設計技能、教育技能、溝通技能、科研能力等幾大方面,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遷移能力,通過系統的訓練使學生達到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的要求,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夠適應幼兒園一線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要。二是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全學程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將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分為課程教學、模擬訓練、幼兒園實踐、課外活動、技能訓練與競賽、科研訓練六大模塊。三是“接觸―介入―研究―應用”四步遞進的全學程實踐教學實施體系。第一步,專業接觸。通過專業介紹、帶學生觀察了解幼兒,引導學生感知專業,形成初步的專業態度和情感。第二步,專業介入。通過多途徑的專業介入,使學生全方位了解本專業特點,學習本專業基本技能,形成專業認同。第三步,專業研究。除開展學前兒童心理調查和幼兒園教育調查外,二年級起,學生分成幼兒數學、語言、科學、社會、藝術等學科研究小組,每組一位指導教師,每周下園1天,從事學科理論研究與實踐。三年級上學期寫作畢業論文。第四步,專業應用。除保育實習、一日生活與游戲實習、教育教學實習和畢業實習、創新性實習等傳統實習項目外,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
除實踐技能的訓練和教育實習見習之外,2012年下半年開始建設了兒童發展與教育實驗中心,包括健康教育實驗室、語言教育實驗室、科學教育實驗室、音樂教育實驗室、美術教育實驗室、建構游戲實驗室、角色游戲實驗室、蒙臺梭利教學法實驗室、陶藝教育實驗室、基礎心理實驗室、兒童心理測評室、兒童行為觀察室等16間,建立起了涵蓋演示性、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創新性實驗項目的實驗教學體系,并編寫了與之配套的《兒童心理實驗指導手冊》《幼兒教育實驗指導手冊》。
5. 開展過程性教學評價改革
“過程評價”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者為了解動態過程的效果,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節,以順利達到預期目的而進行的評價,注重對每個教學環節的質量檢測和控制。為了激勵公費師范生學習積極性,學校開展教學評價改革,具體措施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第一,五年學程,兩次階段檢測。兩次階段檢測中的第一次是指前二年學程結束時,對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生物、化學等基礎文化課進行中期檢測,并納入學籍管理范疇;第二次是指在五年學程結束時,通過畢業論文和教育實習,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進行綜合檢測,成績納入學籍管理范疇。第二,每學期均設置文化知識考核和技能過關考核。這是常規性的,涵蓋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的學期考核,是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評價的主體。文化知識考核納入學院考試管理,技能過關考核由系部組織實施,每一門課程結業,課程內所包含的顯性技能必須通過課程組代表系部組織的過關檢測,畢業時,如果學生所持的職業技能過關手冊中有項目沒有過關,須補考過關后方可領取畢業證。第三,平時考核成績必須占學期考核成績的30%。在學期考核中,明確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布置平時作業,進行輔導和評價,前二年的學習中,每個單元必須進行單元測驗,這些平時考核成績在期末匯總后,占期評成績的30%。
二、頂層設計與課程教學并重,改革成效顯著
近幾年,我院在公費定向學前師資和小教師資培養過程中,發揮百年師范優勢,立足現實,超越傳統,精心進行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加強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 構建了較為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相應的課程體系和各類保障性制度
比如形成了《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五年制)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大綱》《學前教育專業(五年制)教育實習手冊》《學前教育專業(五年制)實踐教學體系》以及《初等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五年制)》《初等教育專業(五年制)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大綱》《初等教育專業(五年制)教育實習手冊》《初等教育專業(五年制)實踐教學體系》。
2. 建立了滿足人才培養需求的課程資源
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學前教育專業已經建設了3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省級精品課程、初等教育專業也建成了12門達標課程。承擔公費定向培養任務的學前教育專業和初等教育專業所有核心課程均建設了相關課程資源,并上傳至學校網絡課程平臺供全體教師共享,課程資源建設基本滿足公費定向培養的要求。
3. 根據需要,梳理、編寫了專業核心課程中的部分教材
學前教育專業根據專業實際需要組織省內外的專家教師編輯出版了一套系統教材,涵蓋整個課程體系中80本教材,并推廣到其他兄弟院校。初等教育專業由省教育廳統籌,組織省內專家學者,編寫了專門針對五年制公費定向培養師范生的系列教材,本校在使用的過程中,又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了一些調整,組織編寫了《語文》《應用文寫作》《漢字應用水平測試實用教程》《閱讀與寫作》《小學教師師德修養》等教材,并出版發行。此外,還為“數學”“小學生心理學”“小學教育心理學”“英語”“科學”等課程編寫了配套的習題集和相應的課程資源。
4. 公費定向師范生能力素質成績喜人
一是職業技能過關率高。以初等教育專業2007級為例,12項教師職業技能中8項一次性過關率達85%以上,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過關率達到90%以上。
二是教育實踐表現優秀。學院認真組織教育見習與實習,實習園所和學校對學生的實習評價合格率達96%,優秀率達到86%。各實習園所和學校領導對我院的實習生也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另外,和農村幼兒園教師置換研修項目結合,將學前教育專業免費師范生派往需置換的園所進行頂崗實習,既填補了幼兒園教師脫產研修出現的崗位空缺,又給畢業生提供了實習的場所。在實習中,免費師范生敬業務實的工作態度和較高的職業能力素養受到園所領導、老師的一致好評。
三是本科自考參考率、過關率高。早幾年,學院與湖南師大成教辦聯系,建立了本科自考輔導點。學前教育和初等教育專業學生參考率達98.71%,過關率達95%,也就是說95%的公費定向師范生能在畢業時拿到全日制??莆膽{和自考本科文憑。學校升本后,學前教育專業也開始自主舉辦本科自考,公費定向師范生結合??茖W程開展自考學科的修習,參考積極性更高,通過自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三、邊實踐邊提高,積累人才培養經驗
在近幾年的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工作中,學前教育專業和初等教育專業在發揚師范教育優秀傳統的基礎上,不因循守舊,超越傳統,加強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積累了寶貴經驗。
第一,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必須制定立足生源地師資需求的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根本性指導文件,是組織教育教學過程、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依據。公費定向教師培養工作意味著由政府出資,為特定地區即生源地地區定向培養教師,其人才培養方案必須立足生源地師資需求。近幾年的公費定向教師培養工作實際也證明,人才培養方案符合生源地師資的實際需求,培養的人才就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因此,人才培養方案必須立足于生源地師資需求。
第二,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必須招收優質生源。在培養工作中,學校也招收了少量自費非定向生源,相對公費定向來說,這些學生入校門檻相對較低,學習能力、畢業時的職業素養整體來說也比較低。在畢業生的追蹤調查中,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公費定向培養的師資敬業精神、能力水平較高,社會反響好。結果證明,湖南省開展的基于優質生源的公費定向培養農村幼兒園和小學教師計劃是成功的,促進了湖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其關鍵之處是公費定向機制為優質生源提供了保障。
第三,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工作必須多途徑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由于公費定向師范生前途已定,部分學生動力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我院通過多種途徑激勵學生學習動機。一方面,進行過程性教學評價改革,各類考核對理論學習、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進行全學程、全方位覆蓋,使學生對不同階段、不同內容的學習都有相應的目標定位,并能受到及時評價,及時反饋,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動機。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參加本科自考,自考的壓力促進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開展自主學習,提升自己,同時,不斷的考試通過,能讓學生獲得成功感,從而增強學習動機。
(一)認識小學教師、小學生、小學教育
小學教育專業要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就必須循序漸進地開設教育專業課程之學科課程。而這類課程的邏輯起點是認識小學教師、小學生和小學教育。為了實現這一課程目標,小學教育專業可以開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小學生心理發展、小學教育概論等課程。通過開設這三門課程引導師范生掌握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基本規律,特別是掌握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階段及其特點,學習國內外教育家獻身教育事業的敬業精神和先進的教育思想;引導師范生掌握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特別是掌握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年齡階段特征,了解小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需要;引導師范生理解小學教育的實質和意義,小學教育的目標與制度,小學教師與小學生的關系,小學教育的政策與法規,掌握小學教育的基本規律和特點,為他們參加小學教育見習、實習,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小學教師打下理論基礎。
(二)理解小學教育教學過程
在引導師范生認識小學教師、小學生和小學教育的基礎上,小學教育專業還需要引導他們理解小學教育教學過程。為此,小學教育專業可以開設小學教學論、小學課程論、小學德育與班隊工作、小學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等課程。通過開設小學教學論課程,可以引導師范生了解小學教學的基本環節和階段,認識小學教學的實質、任務和內容,理解小學教學的規律、原則,掌握小學教學的方法、組織形式、小學教學媒體、小學教學評價、小學教學管理等;通過開設小學課程論課程,可以引導師范生了解小學課程現象、形式,理解小學課程的實質、結構與特點、目的與內容、課程理論流派與學說,掌握課程設計、實施、評價、管理的理論與技術;通過開設小學德育與班隊工作課程,可以引導師范生了解小學德育現象,認識小學德育的實質與特點、規律與原則、德育理論流派與學說,理解小學德育的目的、內容、途徑與形式,掌握小學德育的方法;通過開設小學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如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可以引導師范生了解相應的小學學科課程與教學發展的歷史,理解其目的與內容、規律與特點,領會其課程標準與理念,掌握其開發、設計、實施、評價、管理的知識與策略。
(三)學會研究小學教育
在引導師范生認識小學教師、小學生、小學教育,理解小學教育教學過程的基礎上,小學教育專業還應該進一步引導他們學會思考和研究小學教育的問題。研究小學教育是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給師范生終身專業成長與發展打下基礎,小學教育專業可以開設小學教育科研方法、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比較初等教育、小學教育改革等課程,為他們成長為專家型小學教師奠定基礎。通過開設小學教育科研方法課程,可以引導師范生了解小學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理解教育科研的實質與特點,掌握小學教育科研的步驟和基本技能,形成初步的教育科研意識;通過開設中國教育史課程,可以引導師范生了解中國教育發展的基本過程和歷史事實,理解本民族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其發展脈絡,領會我國不同時代教育制度的特點及其歷史意義,把握我國教育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形成熱愛祖國教育歷史文化的情感;通過開設外國教育史課程,可以引導師范生了解世界教育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和歷史事實,理解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領會主要發達國家不同時代教育制度的特點及其歷史意義,把握世界教育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通過開設比較初等教育課程,可以引導師范生認識開展初等教育比較研究的意義,理解比較初等教育研究的基本內容,把握世界主要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小學教育的特點,認識我國初等教育的優勢與不足,領悟世界初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通過開設小學教育改革課程,可以引導師范生了解小學教育改革的基本內容,理解小學教育改革的實質、意義與任務,領會小學教育改革的模式與未來走向。這一部分課程內容豐富、結構復雜,在開設過程中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設置課程,有的以必修課程形式開設,有的以選修課程形式開設,否則,可能會因為教育專業課程比例的增加,擠占了學科專業課程或通識課程的課時。筆者建議將小學教育科研方法、小學教育改革設置為必修課程,其他設置為選修課程。
二、教育專業課程之活動課程的邏輯
學科課程系統性強,有助于提高單位時間的教育專業課程的教育質量和效率。但是由于它過分強調系統的學科理論和書本知識的學習,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以及探究創新和實踐活動能力的發展要求。在小學教育專業之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還需要開設一定比例的活動課程,以彌補學科課程的不足,完善教育專業課程系統。因為“實踐性課程的拓展與開發,是教育教學能力培養的重要課程支撐”。
(一)感知小學教育
小學教育專業要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就必須循序漸進地開設教育專業課程之活動課程。而這類課程的邏輯起點是感知小學教育,了解小學教師、小學生和小學。為了實現這一課程目標,小學教育專業可以開設小學教育見習課程。通過開設小學教育見習課程,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小學教師、小學生和小學,感悟小學教師職業特點和工作特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小學教育機構的特點,培養初步的小學教育工作職業情感。在實施小學教育見習課程的過程中,師范院校教師與小學教師要加強聯系,密切配合,給師范生創造良好的感知小學教育的條件,督促師范生寫好見習日記,引導他們對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認真分析、思考和研究,鼓勵他們就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向指導老師請教,與同學討論交流,加深自己對小學教育的認識和感悟。
(二)實踐小學教育
在引導師范生感知小學教育的基礎上,小學教育專業還需要引導他們親自參與小學教育教學過程的實踐。為此,小學教育專業可以開設形式多樣的小學教育實習課程(如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通過開設小學教育實習課程,可以引導師范生親身經歷小學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面參與教研、備課、授課、輔導答疑、批改作業、考核評價、思想品德教育、課外活動指導、班級管理、少先隊工作等教育教學活動,體驗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特點,感悟小學教育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在實施小學教育實習課程的過程中,師范院校教師與小學教師要加強交流,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為師范生創造良好的實踐小學教育理論的條件,督促師范生寫好實習日記和實結,引導他們對自己的實習見聞、體會進行認真記錄、分析思考、總結和研究,為他們畢業論文選題和研究奠定基礎,加深他們對已學專業知識和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職業情感。
(三)研究小學教育
在引導師范生感知小學教育,實踐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上,小學教育專業還應該進一步引導他們去思考和研究小學教育的問題。研究小學教育是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他們成長為專家型小學教師的必要條件。為了給師范學生終身專業成長與發展打下基礎,小學教育專業可以開設小學教育專業學年論文/學年設計、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實踐課程,引導他們在完成這些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教育研究、實踐教育研究、體驗教育研究,為他們將來成長為專家型小學教師奠定寶貴的科研基礎。當然研究小學教育的課程也可以與實踐小學教育的課程適當結合,相互促進,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專業課程之技能課程的邏輯
小學教育專業是培養小學師資的師范教育專業。按照它的培養目標,小學教育專業之教育專業課程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教師職業技能,有各種不同的學術觀點。但總體來看,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專業課程之技能課程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即公共職業技能和學科職業技能。
(一)全面掌握小學教師公共職業技能
從小學教育專業的性質和特點來看,師范教育專業是一個服務于小學教育、小學教師、小學生的專業。因此,它有自己的專業個性特點,突出的特點有師范性、基礎性、啟蒙性、綜合性、活動性等特點。這些特點要求小學教師必須時刻注重自身的教師形象,為人師表,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技能、書法技能、文藝活動技能、科技活動技能、體育活動技能等。除了日常教學教育工作技能外,還要有班主任工作技能、課外活動指導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等。1994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的《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試行)》規定,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基本技能訓練內容包括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技能、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技能、教學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四大部分技能。這一大綱的規定對師范生的基本教師職業技能提出了一般的要求,具有普適性。但也有不夠全面完整之處,主要是沒有考慮專業方向性的要求,如它只強調了規范漢字的書寫,沒有對外文書寫提出基本要求。顯然對一個外語教師來講,書寫規范的外文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根據教育部的有關文件、學者們的有關調查與研究的成果以及時代的要求,筆者認為,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應該掌握如下幾大基本技能,即德育技能、教學技能、社會工作技能、教育研究技能。這些技能是所有教師都應該全面掌握的基本技能,即公共職業技能。
(二)熟練掌握小學教師學科職業技能
在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由于小學教師任教課程的不同和工作崗位的差異,小學教師在掌握好教師公共職業技能的同時,還必須熟練掌握學科職業技能。即不同任課教師應該具備熟練的個性化的教師職業技能。這類職業技能由于任課教師工作任務的差異,其學科技能有自己的個性。如實驗設計技能、實驗操作技能、計算技能、視圖技能、朗誦技能、演講技能、寫作技能、音樂示范技能、美術示范技能、體育示范技能等。
四、結語
能力培養是小學教師教育的重點
(一)基本理念“全過程教育教學能力培養體系”是指學生在校學習四年不間斷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過程,以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精神、教師專業知識和教師專業能力為指向,通過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學生個體、團隊和學校組織相結合,大學與小學合作等多種形式,展開系列化的能力培養過程。當今,能力這一概念無論在其深度還是廣度上都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人們對它的理解。就廣度而言,能力已并非簡單地指“教學技能”環節,而是指在大學人才培養的全部過程中貫穿能力形成的理念,通過課內外各個環節,全面構建完整的能力培養體系;就深度而言,能力也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具體操作層面的職業技能傳授過程或課堂教學理論的形象解說與應用,而是既強調人在實踐過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強調個體的獨有才能和心理差異,也強調情感體驗乃至無意識潛能對于理智認識的啟發和引導作用,以形成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能力。教師要能像醫生一樣思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批判和決策,使自己獲得專業成長與能力的提升,從而能夠在今后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應對復雜多變的教學情境。因此,能力的培養必須貫穿于教師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二)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形成教育智慧教育實踐是養成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關鍵環節,開展教育實踐要體現廣泛性、多樣性和層次性。一是廣泛性。為踐行公平教育的理念,首都師范大學將原來在城區優質校六周的實習調整為4+6模式,即4周在遠郊區縣農村校實習(大學三年級下學期),6周在城區優質校實習(大學四年級上學期)。4+6模式的實習能使學生對城鄉基礎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獲得更多的教育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就業能力,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有能力面對城鄉不同的學生群體,施教自如。二是多樣性。在教育實踐進程中,首師大初教院堅持課內課外相結合,學院組織的實踐與學生個體(社團)相結合,教育教學實踐與社會實踐、科研實踐相結合等。此外,首師大初教院還開展音樂舞蹈藝術實踐、美術野外寫生、野外科學考察等活動。三是層次性。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每個層次的要求不同、目標不同。2011年,首師大初教院在原有城區74所基地校的基礎上又建設了54所遠郊區縣小學基地校并正式掛牌。另設有23個社會實踐基地、藝術實踐基地和野外科學考察基地。目前,學院各類實踐基地已達151個,覆蓋北京城鄉各區縣。(三)開放教學實驗室,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動手能力小學教育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其人才培養要面向教育實際。為此,首師大初教院先后建成物理、化學、生物探究活動實驗室,小學科技制作車模、船模、航模實驗室,機器人設計制作實驗室,電腦美術制作工作室,工藝、美術制作室,小學電教攝像、電視編導實驗室,小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研究實驗室,英語語言學習實驗室等25個實驗室。在這些實驗室工作的經歷,讓學生獲得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畢業生工作后受到一線小學的高度認可。2010年,學院學生代表隊在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榮獲一等獎。與此同時,在2010年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篆刻一等獎、書法一等獎5項。2011年,在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榮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北京市大學生化學競賽中榮獲三等獎。2012年,還有學生獲北京市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四)設立導師制,培養學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研究能力是時展對小學教師的要求,教育研究能力也是小學教師實現自我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他們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為此,首師大初教院在北京市教改項目《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模式探索》研究的基礎上,系統構建了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培養內容上,學院確立如下培養重點,即培養學生關注小學教育現象、研究小學教育問題的意識;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實用的小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形成用教育研究態度與方法解決小學教育問題的思維方式;通過課程教學、科研活動以及畢業論文等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教育研究的全過程,在做中學,使其不斷加深和修正對教育研究的理解和掌握。在培養途徑上,學院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調整課程設置,采取“123”的課程模塊;整體設計,形成適合小學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形成探究式教學模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確保教學質量。第二,在一系列專業基礎課與專業核心課中不同程度地開展培養大學生教育研究意識與研究能力的活動,形成在教師教育類課程與教學中培養大學生教育研究意識與能力的模式。第三,在教育實習中關注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一是將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列為教育實習的內容之一;二是將畢業論文寫作與教育實習結合。第四,將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訓練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提高畢業論文與科研課題研究的質量,完善培養大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管理制度。第五,成立由教授領銜的“大學生科研實踐活動學術指導委員會”,由其負責對學生科研項目的評審和全過程指導。為保障學生科研活動的科學有序展開,學院建立相關制度:從二年級開始,學生可以申報院級學生科研課題,經過專家評審批準立項,提供經費資助;三年級申報校級課題,從院級課題中選拔,給予經費資助;要求四年級每位學生有課題研究的經歷,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畢業論文。學院“大學生科研實踐活動學術指導委員會”根據學生項目研究的內容配備一位導師,導師負責對該項目的全程指導。(五)建立“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實訓基地”能力的培養只靠學院的積極性是不夠的,必須調動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為此,學生自發組織“音韻朗誦社”“墨池書社”“合唱團”“舞蹈隊”“《凱風》雜志社”等各類社團,實施“早讀我上講臺”工程、學生小教員輔導等。2012年成立的“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實訓基地”為學生能力培養搭建新平臺,調動學生廣泛參與的熱情,整個校園一年四季充滿著濃厚的教師文化氛圍。
“發展性”是小學教師教育的生命力
面對科學文化知識的不斷發展和兒童世界的不斷變化,小學教師更應該把終身學習放在重要位置。小學教師的終身學習主要體現在主動發展的意識和不斷反思、制訂發展規劃的能力。小學教師既是小學教育工作者,又是與小學生、與教育改革以及社會共同成長的學習者。小學教師要了解社會的變革、教育改革與發展,了解不同年代兒童的變化,同時還要把握國內外教育發展的動向,跟上教育理論和知識學習的發展步伐,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使學習成為自身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不斷追求新知和吸納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提高師德修養和提升教育智慧。在培養小學教師的實踐中,小學教師的綜合性知識結構特征使得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要學的課程太多,遠遠超出了1~2個學科領域,除此以外還有諸多教育學、心理學、藝術類和通識類課程,使學生不堪重負。事實上,“綜合性”不等于“大拼盤”,“所學之多”并不等于“所獲之多”。為此,首師大初教院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把關注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題研究、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強調“真情境、小問題、高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