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9:07
序論:在您撰寫心理學與生活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每到高三學年初的時候,各班都會組織學生制定自己的高考目標,并張貼在班級的勵志墻上,以此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實現理想。但不難發現,有不少同學的定位太高,非一本重點不上,甚至還有廈大浙大清華北大的,與自己的真實水平完全背離。世界物質性原理告訴人們,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因而要求人們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此,教師可以由此告訴學生在確定學習目標時,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確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得以實現。不要好高騖遠,盲目拔高,導致目標難以實現而產生挫折感,甚至由此心灰意冷,自暴自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又要求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因此,學生在確定學習目標時,也不能定位太低,自我放松。俗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要引導學生全面評估自己學習中的優勢和劣勢,明確應有的上升空間和存在的潛能,把學習目標確定在“最近發展區”,通過“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進而通過努力最終實現目標,品嘗到勝利的果實。
二、運用內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幫助學生正視自己的不足
當每次重要考試結束后,通常教師會組織學生對考試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成功或不足之處,以利于今后的學習。但筆者經??梢钥吹揭恍W生在考試失敗、成績不好的時候,往往是怨天尤人,把原因歸結為各種外在因素,如班級的學習氛圍不好、老師的教學水平不高、家庭的學習條件太差等等,而不是從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內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告訴人們,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要讓學生知道縱然考試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自身的原因,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想想學習時間安排是否合理、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學習動力是否充分發揮。學生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點,積極尋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加以改正,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不斷地進步和提高。
三、運用聯系的普遍性原理,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現在的中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長期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缺少與同齡人的交往,慢慢地形成了孤僻、自私、任性的性格。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常常感到迷茫,無所適從,不知如何與同學交往,不知如何與老師交流,不僅妨害當前的學習和生活,而且會對今后走向社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聯系不僅存在于不同事物之間,而且存在于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這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要讓學生認識到人是社會人,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與人交往是人生存和發展的一項基本技能,是衡量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從而讓學生意識到人與人交往的重要性,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智商(IQ)占20%,情商(EQ)占80%。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創設有利于交往的情境,開展各種形式的集體活動,讓學生在交往中體驗各種情緒,并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提高控制情緒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享受與人交往的快樂,增強與人交往的信心,從而敢于交往,善于交往,樂于交往,與同學建立深厚的友誼,在集體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四、運用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和進取心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經??梢钥吹絻煞N不同類型的學生。有的學生天資聰穎、領悟能力極強,但在學習上卻懶惰不用功,上課似聽非聽,作業應付了事,導致成績上不去,始終在中游徘徊。也有的學生學習十分刻苦,上課極其認真,教師布置的作業也是盡心盡力地完成,但成績始終不理想,最終導致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從而放棄努力。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變化首先是從量變開始的,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這要求教師要重視量的積累,為質變做好準備。所以對前一種學生,要引導他們認識到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個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只有從每一件小事、小處、小細節做起,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份作業,才能在成績上不斷突破,不斷進步。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的變化。針對后一種學生,教師要不斷地給予鼓勵,堅定其信念,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勤能補拙”“一分辛勞,一分收獲”“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堅信只要持之以恒,不斷努力,定能成功。同時,輔之以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找到適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不斷取得成功,從而進一步增強自信心。
五、運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培養學生積極的認知方式,克服自卑心理
論文摘要:創新語文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良好體現,有利于整體的提高,個性的發展;語文實踐活動課是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整合;課前語文活動的長期開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穩中有升。
時下,教學改革中提倡“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接著也便經常聽到一些語文教師的苦嘆:“學生不好教了”、“語文課不會上了”……我對此雖表同情,但更多的是為某些教師于當今形勢的無奈,思想的守舊而擔憂。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宗旨,而在教學中,最令人頭痛的是學生的厭學,面對這一棘手的難題,一部分教師無奈地抱怨:“現在的學生一屆不如一屆,老師累得夠嗆,學生就是不買你的帳……”殊不知,導致學生厭學,我們教師有責任。
不是嘛,現實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圖省事,仍然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盡管這些教師也非常辛苦,盡心盡力教育輔導學生,可教育教學效果甚微,因為陳舊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泯滅了學生的智慧火花。托爾斯泰曾說過“對教師來說,最可怕的是墨守成規,思想懶惰”。
我們也都知道“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為此,做教師的的確應該好好下一番功夫:要的是新的思考和創造性的勞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多角度整合教學資源,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喚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變被動為主動,以最佳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其實,今天的教學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就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空間,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學習需要自主,發展需要自主,而自主的前提則是樂學。怎樣讓學生樂學、學有所獲,就語文教學而言,我認為“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它吸引著學生走進語文知識的殿堂。我們的研究證明:創新語文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良好體現。
本人從事語文教學十幾年,最受學生歡迎青睞的還得說是這兩年,這主要是受益于“語文創新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
在教學中,我經常開展語文活動,更多的則是利用每節語文課的前5分鐘,(有時出現,則要花去十多分鐘)。對于教材中的語文活動,是集中搞還是分散搞,我靈活掌握,力求發展學生智力,增長學生能力,培養學生個性。
我在教學實踐中,貫穿一條主線,就是指導學生通過語文基本實踐,逐步加深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關系。聯系生活學習語文,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有利于學以致用和學文育人。
我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每學期安排兩次口語交際實踐(在平時的教學中逐漸提高),四次語文實踐活動(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更多的活動則是有計劃的階段性地分散安排(貫穿每節課的前幾分鐘)。
每學期搞的大型語文活動真是讓人難忘。每個活動我都和同學們精心策劃,認真準備。
令人欣慰的是,每次上語文活動課時,同學們個個興致大增,積極參與,為了充分展示自己,大多同學課下有了充分的準備,課上一展自己的風采。有時,我還針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即興安排語文活動課,每每這時,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學們個個真情流露,坦誠相待,心與心的溝通,令人感動,有時,你竟會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情不自禁。還真切的記得那節語文活動課,任愛金同學自信地走上講臺,“同學們,我想用歌聲表達此時的心情,這是我為咱們的老師編寫的一首歌,歌名是‘老師——媽媽’?!苯又柡钋榈爻似饋?,之后向我深深地一鞠躬,并喊了聲“媽媽”,接著全班同學齊聲喊“媽——媽”。當時我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活動又推向一個……課堂是如此的真誠、和諧、自然,學生是那樣的暢快自由,還有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比這更奏效呢?
每節語文課的前幾分鐘活動更是令人心動。同學們個個是積極有序地精心安排,熱情地為同學們送去別具風味的“快餐”,看著同學們津津有味地品嘗著自己的“杰作”,小主人更是格外的欣慰。
可以說,每節課下來,同學們都是余興未盡。這正如人本主義學家羅杰斯說“當學生認為學習內容與達到自己的目的有關時,他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這種學習”。所以,作為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抓住機遇,形成自主發展的強烈愿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要他們自覺自愿地學。
為此在九年級這個階段,盡管課時緊,任務重,可我還是盡可能多地開展討論、交流、辯論、競賽等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己總結學習“得失”,學會“篩選方法”,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策略。
每到期中、期末考試后,經常開展學習方法交流活動,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調好心態,變緊張為愉快,由競爭而進步,我經常鼓勵學生,挑戰自我,讓學生保持積極愉悅的學習熱情。效果很好。
以上諸如語文活動的開展,不僅活躍了課堂,使課堂從狹窄的籠中解放出來,而且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了學生個性,一舉多得,這些活動還成了學生寫作的源泉,有的活動本身就伴隨著寫作,如雜記薦評活動等。“自主學習,自主發展”這一新的理念,充分體現在了我的教學中。
工夫不負有心人。一次我外出培訓二十天,當時正教初三畢業班,期間,就是由班里的學生骨干按照我布置的教學任務輪流上課。令人欣慰的是中考成績仍然很好。其實,我心里也有數,我相信我的學生有能力擔當起臨時小老師的重任。我深切地感悟到:學生具備了一定能力,就應讓他帶著自主發展的理念去學習知識,學習技能,從而提高整體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語文這門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上好語文課是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一步。但很長時間以來,語文課太過形式化,大都是老師講,學生記,毫無創造的模式,學生提不起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低下。如何構建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探討的問題,結合個人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主體性
實踐表明,學生的創造性與其外在的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寬松、民主、愉悅的師生關系會激發學生的創新。建立這種關系要以尊重學生為前提,尊重學生的想法,維護學生的人格,做學生學習上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想法,幫助他們明辨是非,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例如,一節公開課上,教師范讀后,一個學生立刻提出教師的范讀中某個字音有誤。這位教師不但沒有覺得丟臉,反而很愉快地接受了學生的意見,并讓這位同學進行正確范讀。這位教師勇于認錯、尊重學生、尊重知識的行為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敢于表達,平等的師生關系得以充分體現。
二、注重課堂導入技巧,為教學開好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不例外,作為老師只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采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技巧,才能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教學開好頭。例如,設置懸疑導入新課。疑問是學習的開端,任何思維活動都是從產生疑問開始的。所以在進行新課導入時,應精心設計懸疑,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思考,探究問題的答案。比如在學習《狐假虎威》這篇課文時,可以提問學生:“你們有很多人可能聽說過老虎與狐貍的故事,那你們知道他們都是什么樣的嗎?”有的學生回答:“老虎很兇猛,而狐貍非常狡猾?!崩^續提問:“那他們兩個誰更厲害一些?”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老虎!”“但是現在卻有一只老虎被狡猾的狐貍騙住了,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想!”“那我們就開始學習課文,從中找出原因吧!”這樣引導,學生會產生強烈的興趣。設置疑問,是為了用疑問來激發學生的思考,所以要圍繞課文重點進行疑問設置,要能促使學生思考,激起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如果提問學生:“你們知道烏鴉長什么樣嗎?”學生會給出各種各樣的回答,但這些結果對于課文理解起不到多大作用。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教師如果不先設法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就直接開始知識的傳授,只會讓學生感覺這些知識毫無吸引力,進而會產生疲勞的感覺。此外,利用多媒體輔助導入新課。例如在學習《草原的早晨》時,可以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首歌,聽完后再用抒情的語言對蒙古草原的壯美景象進行描述:草原上晴空萬里,碧綠的草原一眼望不到邊,空氣中彌漫著青草的香味,駿馬馳騁,牛羊肥壯,鳥語花香……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感受一下美麗的蒙古草原的獨特魅力吧!這種導入方式,能夠使學生急切地想看到蒙古草原上的所有事物,能夠激發他們的豐富想象力,懷著極大的熱情開展課文的學習。此外,還可以利用故事、懸念等方法進行導入。
三、鼓勵學生動態學習,開拓學生思維
實踐證明,學生學習中調動的感官越多,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就越深刻,記憶就越牢固。小孩子生性好動,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圍繞教材內容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動起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話語、神態對學生進行引導,這不但能減少對生字新詞的抽象解釋,又能幫助學生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學習《小稻秧歷險記》這篇課文時,在讀到雜草們有氣無力地說自己喘不過氣來了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模仿雜草們低著頭,無精打采的樣子;在學習《狐貍和烏鴉》時,讀到狐貍假裝夸贊烏鴉的句子時,讓學生裝出卑躬屈膝、阿諛奉承的神態等。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動態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高超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做到課堂動靜結合,避免出現過度或者失去控制的情況。
四、挖掘人文精神元素,培養學生道德品質
[關鍵詞]體育文化活動 大學生 心理健康
[作者簡介]聶鍇(1979- ),男,遼寧丹東人,陜西科技大學體育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陜西 西安 710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度陜西科技大學教學改革項目“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對學生網絡成癮的有效干預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1JG68)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11-0091-02
體育教育作為一種區別于其他教育活動的教學,在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方面有著其他教學所不能替代的影響和效果。國家教委調查顯示,我國部分大學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作為體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和研究,并積極地行動起來。
一、健康與心理健康
1.健康的定義。1949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成立時的章程中指出,健康不僅僅是一個人沒有疾病,不體弱,而是指人的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均處于良好的狀態。1989年,WHO又進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提出健康應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的道德健康。
2.心理健康。指個體在各種環境中能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問題可以通過學校的醫務監督、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衛生保健措施和家庭教育等多種途徑解決。體育作為現代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可以有效塑造人的行為方式,進而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和效果是任何其他方法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大學生所處的社會地位和所具有的文化層次決定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會不斷遇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從而導致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教育部近年對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抽樣調查表明,50%以上的大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以下幾點:
1.自我為中心。目前在校的大學生幾乎都是90后,一帆風順、父母溺愛的獨生子女生活,形成了他們或多或少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觀,遇事總想著自己,推卸責任,不懂得反省,這種認知結構往往會造成與他人的矛盾與交往障礙。
2.社交能力弱。很多高校學生面對新環境,不能很好地處理同學關系、師生關系、舍友關系等。曾有調查顯示,相對城市大學生,農村大學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困擾和壓力,更容易存在性格內向、心理自卑、缺乏自信、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3.社會適應能力差。大多數大學生從小受到父母長輩的疼愛和庇護,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幫助完成,以致他們進入校園后不能很快地進入角色,對校園生活中各種突況的應對和處理不能很好地完成,有時甚至找各種理由逃避責任,這種策略和能力方面的限制使他們不能積極面對各種壓力,不能很快恢復心理平衡,處于心理亞健康的狀態。
4.自我意識不健全。曾有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困擾大部分與自我意識有關。自我意識是自己對自己身心活動的察覺,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具體包括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況、心理特征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叭速F有自知之明”,只有正確地自我認知,客觀地自我評價,才能積極地提升自我,健康地發展自我。
三、體育文化活動活動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體育文化活動有效緩解不良情緒。大學生身心發展處于由個體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來自學習、擇業、感情等各方面的壓力往往會造成大學生抑郁、焦慮等各種心理疾病。近年來,國內不少從事大學體育教學的教師進行了以體育運動為主要手段干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實驗研究,實驗結果表明體育運動對預防和消除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持續性。如足球、籃球、排球、健美、慢跑等各種鍛煉形式均能改善有抑郁癥和焦慮癥等心理疾病的學生。而拔河、踢毽子、跳繩、輪滑等體育文化活動能使學生通過自我宣泄、減輕或遷移來自于生活、學習、就業等各方面的不良情緒,從而使學生性格開朗、樂觀、情緒振奮,起到有效的健心作用。
2.體育文化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能力素質。能力素質是潛藏在人體身上的一種能動力,包括工作能力、組織能力、決策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素質,是影響青年成才的一種智能要素。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可以補充和延伸學生缺失的一部分能力素質,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激勵學生頑強拼搏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學生沉著冷靜、協作交流的能力素質。如學校間的友誼比賽和夏令營等各種形式的體育文化活動,都可以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良好的集體責任感。
3.體育文化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社會適應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適應能力指社交能力、處事能力、人際關系能力。很多體育文化活動都具有集體性、協作性的特點,參與者無疑要進行有效的交往,在健身的同時,這種帶有娛樂性的體育活動能夠發展學生之間的友誼,消除不良的性格特點,提高學生對社會交往活動的適應性,有助于培養良好的情商,對存在人際關系敏感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明顯的調節作用。
四、高校體育文化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
從運動心理學看,體育教學包含多方面心理因素,既有對學生進行運動訓練及技術動作學習的心理因素,也有通過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意志及情感教育的心理因素等。這要求體育教師不光是單純的技術訓練,還要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塑造,通過運動促進大學生整體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使其身心和諧發展。具體的途徑有以下幾種方式:
1.加強高校體育文化課程建設。筆者所在高校體育課設有球拍類項目(網球、乒乓球、羽毛球),集體球類項目(足球、籃球、排球),武術類項目(武術、太極、拳擊、跆拳道),休閑類項目(健美操、形體、游泳、輪滑、腰鼓),以必修和選修的形式按一定比例分班對全校大一、大二學生開設。一些娛樂功能較強的運動項目(如輪滑、臺球、體育舞蹈、游泳等)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鍛煉積極性,又能滿足他們的興趣和愛好,起到調節和改善情緒狀態的作用。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心理和學生的學習心理相互呼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因素,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善于從心理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體育運動中,學生最能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合群與孤僻、好動與好靜、善斗與怕事、粗暴與文靜……都一覽無余,而這些表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學生的心理問題。教師只有在認識學生的基礎上才能因材施教,在教學每一個環節中要注意學生心理因素與生理因素的有機結合,發現每個可能引起生理和心理變化的現象,調整教學,減輕學生心理負荷,達到機體和心理的平衡。
3.豐富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形式。除基本的體育課程教學外,學校要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體育文化活動,注重活動健身的同時,也要注意娛樂性,例如花樣跳繩、舞龍舞獅等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既可以豐富學生業余生活還可以豐富運動會開幕式的表演。學校還可以大膽引進特色體育課程,包括街舞、瑜伽、輪滑、國際象棋等課程,在運動健身的同時,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健康活潑的校園文化,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在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建設中,學校應當加大投入,加強硬件建設,開展適合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運動項目。大學體育工作者應當發揮其特有的優勢,努力開展各種形式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引導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劉相林.體育文化與和諧校園的構建[J].體育文化導刊,2006.
[3]周偉大,馬菲菲,高幕峰.重視高校課外體育活動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作用[J].體育科研,2002(6).
心理學教育論文2300字(一):淺析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有效實施論文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我國的高校教育事業也突飛猛進。為了確保教育的高效性,教育心理學越來越多的在各高校范圍內實施,根據這些實踐的總結,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也在不斷的深化與發展。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有利于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提升高校學生對自身心理情況的認知,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效促進學校教書育人的基本目的達成,為社會輸送人才,能夠為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高校教學管理;有效實施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0)-16-377
首先教育心理學包含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等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其主要研究的內容有學生的心理特征、老師的心理特征等。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使得其必須要經過大量的實踐反饋才能得到發展,只有經過反復實踐,綜合實踐表明其應用方法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到改善、老師的綜合教育能力得到提升,能夠使得學生與教師步伐一致,才能進一步的對該應用進行深入挖掘與發展。
一、高校教學管理中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
1.當代大學生性格特點
現代社會中,由于我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普職分流愈近等原因,高校學校在招生時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招生的人數也在不斷的擴大。學生數量的增加與質量的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高校學校的教育質量?,F代高校學校中,高校學生大部分年輕處于16-18歲之間,思想、心理、身體都處于發育的重要時期,不能有效對所接觸到的外界信息進行辨別,容易被各種不良的信息誤導,從而產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發育的偏差。高校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城市或者農村中的獨生子女,大部分高校學生均屬于留守兒童,或者家庭方面存在缺陷。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與年齡較小,其專業也剛剛處于初中畢業階段,高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并沒有得到很好養成,自覺性也相對較弱。在高校學校廣撒網的過程中,招收到的學生的個性差異會非常大,部分的學生性格特別任性,部分學生比較自卑,心理上較為脆弱,二者在生活與學習上等各方面的行為習慣并不相同,很容易產生沖突,激化矛盾。大部分的高校生都會存在自己是被淘汰的思想,認為自己很差勁,因此,對待學習時,他們更多是的一種缺乏自信的、消極的態度,在這種態度的影響下,這部分學生不能夠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在學校中得過且過的生活,只希望能拿到畢業證。因此,高校學校的教師需要更為強大的心理素質與教育綜合素養,在面對性格差異較大、學習能力差異較大、學習興趣差異較大等學生時,能夠對其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1]。
2.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進行多方的實踐與研究后,本人發現現目前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并沒有得到很高的重視與應用。教育心理學綜合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可以對高校學生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多種問題進行引導解決,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心理與教學方法進行指導與幫助。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能夠提高高校學校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學習與生活的主動性,也能夠使高校學生更好的適應高校學校的學習生活節奏,還能使高校學校的教學管理順利更加順利的進行。
二、現代高校在教育心理學工作方面的問題
1.高校對教育心理學工作重視度
針對高校學校的管理層及老師而言,高校學校的管理層及老師沒有意識到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部分管理層及老師認為高校學校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在實踐動手操作等方面的技術與能力,而不是對學生在心理方面的引導,這些管理層及老師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作用,只有學生在心理方面健康,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才能更加順利[2]。
2.高校在教育心理學工作開展中資金投入及師資力量
針對高校學校而言,部分高校學校沒有資本對教育心理學進行建設,這里的資本包括資金成本以及師資力量,部分學校沒有足夠的資本開設教育心理學課程,也沒有專業的教育心理學課題研究的團隊。如果心理教育老師專業素質不足,也不能對高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3]。
三、推進高校學校教育心理學工作流程
1.重視教育心理學工作開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高校學校需要進一步重視教育心理學工作,推動學校教育心理學工作的進行。在教育心理學的開展過程中,需要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高校學生大多數心理比較敏感,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其生活與心理的健康,并且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真正的為學生負責。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關懷,學生才會更加信任教師,師生溝通才能更加深入與有效。例如:某性格較為自卑的學生考試成績差,在與其進行溝通時,需要語氣更為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并告訴學生,老師相信他能夠有進步。
2.組建專業的心理健康團隊
高校應該組織專業的心理健康團隊,引進優質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設置心理咨詢室等方式進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隱私,心理咨詢室的位置可稍僻靜,學生咨詢的心理問題應該進行保密[4]。
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學校應該加強其在教學理念方面的重視,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實際的應用。高校學校應該對心理教學有更為專業、更為正規的實踐行投入,培養更多專業素質能力高、心理素質強大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心理學教育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從心理學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論文
摘要:當前中學生壓力不斷增大,有生活壓力、學習壓力,等等。由于壓力而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也不斷產生,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初中生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甚至對他們的正常生活都有影響。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應該多多注意初中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保證學生們的健康心理。本文以此為探究內容,探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現狀,并提出科學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心理學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是學業轉向繁忙的過渡階段,他們的心智開始成熟,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事物,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的心理變化是很敏感的。而家長、教師看到了當前的社會壓力,所以將孩子從小培養成才的心情十分強烈,但是這樣無形之中容易給初中生們造成負擔,往往容易出現逆反心理,沒辦法與教師或家長好好溝通。因此,教師應該多注意學生們的心理健康變化,結合實際情況,利用心理學科學、及時地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1]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教育觀念落后
當前的初中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中考中考出一個好成績、升入一個好高中,最后在高考中大放異彩。這樣以成績為標尺的狀況已經屢見不爽。在這種思想下,學校將初中生們的大部分非統考科目課程全部壓縮用來學習統考科,非考試科目遭到擠壓??上攵谶@樣的傳統的教育觀念下,大部分學校是不會拿出時間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而且根據調查顯示,有很多學校甚至根本沒有開這門課。因此,重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2]
2.教師能力不夠專業
心理健康疏導可以是班主任或者是其他老師來進行,但是這不意味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不強,正相反,它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教學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素質以及優秀的理論知識,并且從事過相關訓練。盡管很多地方已經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就實際從教人員來看,很多往往是雜拼的教師,并不具備專業水平。也就是說,在不懂心理輔導策略和技巧的情況下,效果往往不明顯。很多地區為此開展了心理教師培訓班,但是由于教師們的不重視,再加上人數限制等次要因素,導致培訓效果并不理想。
3.教育的模式化
雖然很多學校已經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是教師大多在課程設計上照本宣科,沒有對學生們的具體心理狀況進行分析,無序化十分嚴重。不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化還表現在:很多教師名義上是開心理健康輔導課程,但是往往草草講幾句就將時間劃為自習或是統考科授課;雖然很多班級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大多是流于形式,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而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深入到個體,教師只是將可能的情況告誡學生,但是沒有對學生進行單獨的交流,導致學生們只能自己胡亂分析自己的心理問題,畢竟初中生思維能力有限,很容易自己走入誤區,使心理問題更加嚴重。[3]
二、從心理學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
1.提高心理學教師的自身素質,提高其實踐能力
上面提到,師資力量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進行的關鍵。學校要在教師資源配置方面慎重對待,采用專業的人才來進行授課。對于心理教師,教師還可以采用統一培訓的方式,讓他們達到既能提高初中生對自身的認知了解,使他們能主動發現問題并尋求幫助;又能進行合理的團體和個人輔導,在兩種維度下自由切換的能力。當然,非本節課目的老師也可以進行培訓,防止有學生找其傾訴時不能給出正確的建議,要及時疏導,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心理學教師還應該具備實踐能力。教師要實際地解決學生們的心理問題,做出及時疏導,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們。教師要多與學生們交流,要在實際的校園生活中觀察他們,深入了解學生們出現的心理問題。在與學生們的相處中應該敞開心扉,爭取達到亦師亦友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加方便地看到學生們內心的問題,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接受心理學的知識。
2.更新對學生的教育觀念,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雖然教育部號召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傳統教育觀念和錯誤認知下,開展過程并不順利。很多學校認為,只要抓好應試教育下的初中生成績發展,管理好學生的紀律和升學率就好,至于心理健康問題的輔導根本不在學校負責的范圍內,而且教師與學校也沒有專業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但是,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們大多數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其根源就是學校過分重視升學率、忽視了學生天性發展的結果。要想讓孩子將更多的精力與能力投入到學習當中,就要及時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解決他們精神上的痛苦,而后調動他們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讓他們健康地發展。因此,學校領導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起著決定性的因素。
3.號召家長的共同參與,給學生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
“積極心理學”一詞最早出現在馬斯洛(A.H.Maslow)的《動機與人格》一書中,該書中的標題為“走向積極心理學”[2]。但是并沒有引起心理學界的重視,直到塞利格曼在APA年度大會上明確提出把積極心理學作為自己任職的主要任務時,才開始使積極心理學走上了人類的視野[3]。2004年出版的《現代心理學史》第八版中,著名的心理學史家、心理學家舒爾茲把積極心理學稱為現代心理學的發展之一[4]。
二、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意義
1.以積極心理學理論明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標
積極心理學和傳統主流心理學相比:傳統主流心理學是如何幫助大學生解決現有的心理疾病或心理問題,只關注到一部分人群,無法廣泛性地服務于普通的大眾學生[5]。其實心理健康教育是為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心理健康概論、交往心理和調適、情緒紛擾與控制、戀愛心理與調適、學習心理與調適等多方面內容的課程[6]。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是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幸福感主要是體現于生活質量和積極品質感受,這種幸福感的主要是個體的自我實現體現如何與生活質量的一種協調。對事件的解釋和看法是否個體感到幸福,有沒有幸福感[7]。這也是對自己已有的生活狀態和理想的生活狀態的一種肯定的感受[7]。目前,積極心理學主要是探討人類的幸福感、積極品德、愉悅感,研究積極品質和積極情感體驗[8]。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可能會導致資源不足、出現就業難,理想生活和現實生活巨大差距會導致大學生的沒有幸福感。從而導致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所以培養大學生的幸福感,提升大學生的積極品質是現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
2.以積極心理學視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影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以前主要關注的是消極心理學的方面,主要內容是對個體現存的心理問題的診斷與治療,解析心理異?,F象,側重于心理問題的解決[9]。積極心理學是以注重大學生個體內心潛能的激發,培養積極的品質,如個體積極的情感、積極的思維、積極的品質等;現階段將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積極心理教育有機結合,不斷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目標[10]。筆者認為現代教育應該把目光聚集在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增強幸福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當代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理性的對待理想和現實生活的不同,以積極向上的品質來自我調整,以堅忍不拔的意志來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大學生在面對未來生活和危機時,能夠積極面對,自我調整心理問題。這是積極心理學在當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3.以積極心理學理論轉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
在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很多學生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就算意識到了心理障礙也不愿意主動咨詢并尋求幫助,而學校對這些現象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只能通過在一定區域開展心理學講座、建立咨詢室、情緒發泄屋等。這些工作卻沒有帶給學生多少效益,甚至使學生接受了負面的影響。所以,要以積極心理學改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首先,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建立積極向上的品質與態度,注重個體的生活態度與幸福感,幫助學生以積極向上態度的面對外在環境和挫折,以完善個體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質,提升品德境界。
本文認為在教學內容增加趣味性,以鮮明的個性色彩和心理特點來使大學生參加各種心理劇演出;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與他人分享的愉悅,使大學生的有一個良好的的情感體驗,挖掘大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大學生的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從而達到預防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出現,促進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健康發展。結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現代高等教育中顯示重要地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個人成長與未來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培養全方面綜合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啟到了重要作業。現階段是利用對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建立學生自信與自尊,對社會現狀與生活質量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從而促進個體更快地成長和發展。
作者:劉宗利 劉宗順 孫佳慧 曹華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SHELDONM,KINGL.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3).
[3]劉劍.積極心理學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的作用[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8,(12).
[4]Schultz,DuaneP.Ahistoryofmodernpsychology[M].NewYork:Thom-sonPress,2004:152.
[5]葉昇堯.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幫助,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2016:161
[6]裴利華.模糊數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測評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09(12):115-118.
[7]Dinner,E.SubjectWell-Being:TheScienceofHappinessandaProposalforaNationalIndex[J].AmericanPsychologist,2000,55(1).
[8]卡爾.積極心理學[M].丁丹,譯.第2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196-197.
【關鍵詞】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教學模式;教學原則
普通心理學是心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該學科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般規律的學科,是心理學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學好這門課有助于學習心理學的后續課程,有助于學習其他的教育理論和提高教師職業技能。
《普通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知識、抽象內容比較多,對于“教”和“學”來說,都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學”,相對說來難度更大。因此恰當的通過教學模式、方法、優化課程資源等,能促進學生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學發展的一般趨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一、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過程堅持的原則
1、明確普通心理學的教學目標
普通心理學的教學目標是要向學生傳授心理學的“一般”知識和“基礎”知識,使學生了解心理學的知識、掌握心理學發展的一般趨勢。該學科的學習,應達到三方面目標:
(1)認知性方面。通過學習普通心理學課程,使學生能了解每一章的心理學知識脈絡,認識掌握基本概念、規律、原理等;識記理解普通心理學重點、難點內容;學會運用普通心理學的理論、方法解釋現象;
(2)技能性學習方面。掌握普通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初步具備運用普通心理學的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將普通心理學理論運用到實際,提高學習管理心理學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楦胁粌H指學習興趣、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生活態度、求實科學態度、寬容人生態度。價值觀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
2、堅持理論與實際的原則
對教學內容的教學,堅持理論與實際結合,以促進理解與應用。運用學生實際學習、生活中案例與理論知識的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也包含講練結合思想。理論與實際包括學生整理筆記、做習題、做小論文等。做好學生的體驗活動。
3、教學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理論的傳授的原則
普通心理學處在“入門”的地位。所以注重基本理論、基本實驗、基本原理的傳授的原則,有利于學習心理學其他分支課程,有利于學習的正遷移。
4、堅持教學過程的教學互動,發揮雙主體的作用
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作用,既不單純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也不過分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為此教師要系統、準確、有深度地掌握好教學內容,學生要在學習中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才能做好學習過程的主體。
5、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運用心理規律進行教學的原則
知識是無限的,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掌握知識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運用思維、記憶、強化規律、學習理論等促進教學。
6、重視學科發展前沿的介紹
心理學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各個學科都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新成果,如情緒對認知與行為的影響、智力理論的新發展和社會心理學理論與技術的進展等。
二、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為提高教學效果,增強教學質量,普通心理學課程,應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講授內容的不同進行教學。
1、在講授中“分析、案例、互動”相結合教學模式與方法
普通心理學課程的重點是每一章的基本概念及規律等。所以要細致講解分析概念與規律、分析概念與規律的每一部分內容;使學生對心理學概念、規律、原理、理論有所理解。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直觀性,所以運用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心理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解釋一定形象化、要聯系生活實際。通過互動了解學生的理解。
2、體驗、討論、教師導向結合的教學模式
創設問題情境叫學生進行討論,對某種理論或某些有普遍性的問題組織專題研討、寫課程小論文,既可以發揮學生主動性,也可以使學生加深了對心理學概念、原理、理論地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師的職能是針對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導向。
3、課堂學習與課后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擴大學生的視野,既補充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也為學生學習知識奠定了必要的知識基礎,加深了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同時也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了的機會。另外,每章講授結束之后,適當安排作業與練習,鞏固學習效果。布置各種不同的作業,如案例分析報告,評價報告等。
三、課程資源的建設
1、精選教學基本內容
彭聃齡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葉奕乾等主編《普通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張春興主編《現代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孟昭蘭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黃希庭著《心理學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張述祖著《基礎心理學》教育科學出版社、(美)格里格·津巴多著,王甦等譯《心理學與生活》人民郵電出版社。這幾本書比較經典?!〗處熢谧屑氶喿x基礎上,形成一個有層次、有系統、有深度、有邏輯性的,既有實用性又有學術性教學內容。
2、增加大量的研究資料與圖畫資料
為學生的學習增加有趣的與形象性材料。
3、關注新成果
增加反映學科新成果的內容。
四、課程考核體系構建
科學的考核方法既能夠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又能使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荚噧热輵⒅乜荚u學生基本知識與應用能力的培養。既要能夠考評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要考評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綜合性、創造性應用知識能力的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