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9:06
序論:在您撰寫影像技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推動著各公司和機構提高了對影像測量技術的重視,影像測量儀的品種和規模也不斷擴大[2-4]。國外影像測量儀技術的由于起步早,技術發展比較成熟,因此市場占有比例高,產品知名度和普及度也較高。美國OGP公司設計的VidicomQualifier863,是首個使用固態CID相機和灰度圖像處理技術的現代影像檢測系統。該公司在影像測量技術領域擁有著多項核心技術和專利。德國蔡司(ZEISS)公司旗下的高端三坐標測量機處于行業先進水平,代表性產品為光學三坐標測量機O-INSPECT系列。其他生產影像測量儀公司如日本MITUTOYO、NIKON,瑞典HEXAGON等也有著雄厚的技術力量。國內的影像測量技術由于起步晚,技術力量薄弱,但隨著國家的重視和科研經費投入的加大,相關技術水平持續提高,研究成果也不斷涌現。智泰集團(3DFAMILY)代表性的VMC250S型影像儀使用XYZ全閉環伺服控制系統;采用了自主研發的OVMPro全自動光學測量系統,并具有SPC報表分析功能,提高了批量檢測的效率,但難以測量高度尺寸。天準公司于2007年自主開發了一款二維自動影像測量儀,打破了國外廠家的技術壟斷。其他新興企業如冶信、新天等生產的影像測量儀器和設備也逐漸在國內市場上嶄露頭角,占據著一席之地。
2影像測量儀的結構分類與特點
影像測量儀主要由機械主體、標尺系統、影像探測系統、驅動控制系統以及測量軟件等組成。影像測量儀的結構型式主要有柱式、固定橋式和移動橋式。柱式一般用于小量程的機器,橋式一般用于中大量程的機器。
2.1柱式影像測量儀
柱式結構底部為基座,二維工作臺分別沿X和Y向移動,影像探測系統可在固定立柱上沿Z向運動,結構牢固、精度高,不過工件的重量對工作臺運動有影響,不能承載過重工件,適合于中小行程影像測量儀。
2.2固定橋式影像測量儀
固定橋式測量儀的X、Y、Z軸相互正交并沿著各自導軌運動,其中Z軸上安裝有影像探頭并可以相對Y軸做垂直運動,而Y軸則安裝在基座上。Z軸部分和Y軸部分的總成牢固裝在機座兩側的橋架上端。每軸都由電機來驅動,可確保位置精度,但不適合手動操作,該結構穩定、整機剛性好。
2.3移動橋式影像測量儀
移動橋式結構是目前大量程影像測量儀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結構形式。其中,工作臺固定,其中一個橋框由導軌帶動在工作臺上沿X軸移動,同時由另一個導軌帶動滑板在橋框上沿Y軸移動,主軸則沿Z軸移動。被測工件安放在工作臺上,影像探測部件安裝在主軸上。這種形式的影像測量儀結構簡單、緊湊,剛度好,具有較開闊的空間。
3展望
(一)影像技術的跨界研究
將圖像打印在布料上的這種技術興起以后,走在前列的荷蘭、奧地利、日本和美國,由于技術尚不夠成熟,一時未能全面推廣,國內現階段也只限于通過紡織品轉印這種技術來完成。在此基礎上,將其與170多年前“利用了一個黑暗的屋子的一堵墻上的孔,將外面的景物投射到了平面上”的這種傳統拍攝照片方式相結合,將會在服裝領域中開創全新的影像技術模式。
(二)服裝面料研究
相紙是最為傳統的顯影材質。在服裝設計中面料就相當于相紙一樣,屬于影像技術的根基。根據質地均勻且不易變形的纖維紙基、增加潔白度的薄層氧化鋇、阻止沖洗相紙時化學液體進入紙基的樹脂層、感光乳劑層以及相紙表面保護層的這五層相紙構造的原理,選擇能夠承載影像技術實施的面料就顯得極為重要。依據市場考察以及對面料的特殊要求,材質的選用應具備以下特性:
1.經緯紗線細密,布面上沒有纖維過于稀疏造成的洞眼(窟窿多的面料會造成化學藥劑的滲漏,不適合制作)。
2.布面平整,帶有清晰的粗紋理肌理,紡織過程中由于接線過多造成的線頭疙瘩越少越好。
3.具有高純度的面料材質,且纖維含量越高,變形程度越小。
4.酸堿度適中,在面料生產過程中,會用到各種化學物質加以漂洗等,如果化學物質殘留過度,就會導致酸性或堿性過高,會使藥劑在保存過程中的損毀加速。
5.色澤自然最佳,在新型面料完成之前必然會涂刷底料,所以材質本身的顏色應對顯影的影響不大。在選購過程中,最好不采用過分白或顏色不自然的面料,很可能是加工過程不規范導致化學試劑使用過度造成的結果。
(三)工藝流程研究
用現代與傳統暗房工藝的流程在面料上“拍攝”獨一無二的畫面,讓人們大為贊嘆。首先是將新型面料“曝光”,形成看不到的影像或“潛影”。再于黑暗中將不同的顯影藥品涂抹于面料上,使其在普通光線下持久顯示更真實的影像。然后去除上面沒有感光的乳劑后,進行清洗和干燥。最后是印相即有圖案的面料裝在立式投影機中,用放大鏡頭在新型布料上形成影像。因面料顏色、材質不同的特性,制出的成衣主要有兩大區別。淺色面料可按正常工藝流程進行,然而深色面料因有易變色的局限性,所以,在最終印相的過程中放張可以反復使用的隔離紙,成像后取出即可。
二、影像技術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性
在影像技術迅猛發展更新的今天,把傳統工藝保留并延續在影像技術的基礎上,采用與之前不同的成像載體和新興的影像技術相結合方式運用在服裝領域中,將會呈現一個全新的影像視覺效果。
(一)多元化的技術手段
隨著保留傳統工藝并延續影像手法的技術革新,影像質量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它解決了制作工藝粗劣、對小批量個性化服裝的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同時,滿足了人們對服裝帶有獨具一格特性的需求。也可以在質地松軟的皮革、無機物或變化多端、成分復雜的有機物上顯影。技術的完善對材質有了更多更好的兼容。
(二)新穎的顯影材質
一是新型面料的生產解決了傳統影像技術只適用于表層是聚酯纖維及棉質含量極高衣服的現象。這不僅可以對化纖服裝進行“拍攝”成像,還可選用亞麻布、滌綸等材質的面料服裝。其次,不會出現類似用專用打印機經過高溫熨壓后顏色會發生變化的情況,如白色會變黃。制作完成后深色面料品質穩定,藥劑與纖維完美融合會使圖樣的色澤與原來相同。再次,增加了布料的通氣性和柔軟程度,延長了使用壽命。最后,既提高了圖案的色彩真實性,又使韌性更強,并富有強烈的層次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因橫向拉扯導致圖案出現小細紋的可能性。
(三)完善的工藝流程
市面上常見的紡織品轉印技術工藝流程主要按照深、淺色面料分兩大類型,一般采用含有膠質的轉印紙或特殊升華材料生產服裝。但現代與傳統暗房的制作流程大大克服了國內印刷設備缺陷的問題,例如顏色多了不會化色,細線變粗、漏色等現象均可較大程度地避免出現,另外在制作過程中不會出現藍點、紅點等問題,材質本身有紋理也能夠有清晰的人物類、風景類等細膩圖樣出現。
(四)獨特的顯影效果
照片沖洗后即為固有的影像,而面料上顯影效果是隨材質的軟硬程度或曝光時間長短變化。若整件衣服中從衣身到袖口部分的柔軟程度逐漸遞增,在制作過程中曝光時間也較短,則圖樣會出現漸變的效果。在定影過程中面料發生平面轉動也能達到如幻影般的不清晰圖案?;蛘?,可根據市場需求和個人喜好量身定制不同圖案效果的新型面料,從而裁剪出各種廓形的個性化服裝。經過以上的分析及考量,在傳統影像技術基礎上的創新是通過進一步對影像技術、面料材質等方面的探索與研究。新型布料的紋理賦予服裝的深度和立體感是普通紙張無法實現的。嘗試投射影像在布料上經過“曝光”后顯影成像,最終根據不同的服裝設計手法進一步完善裁剪,這就像一件珍貴的原創藝術品。
三、結語
關鍵詞:影像技術支付結算影像交換系統
在金融支付工具中,支票攜帶方便,具有信用和授權補記等功能,是我國最普遍使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之一。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支票只能在同城范圍內使用。在跨區域經濟往來中,人們只能選擇匯兌、銀行匯票、商業匯票甚至現金支付等結算方式,票據傳遞成本高、清算效率低、資金在途時間長,缺乏靈活性和便利性,使用極不方便。
支票影像技術是銀行綜合運用影像技術和支付密碼等技術,將紙質支票轉化為影像和電子信息,實現紙質支票截留,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將支票影像和電子清算信息傳遞至出票人開戶銀行進行提示付款,實現支票全國通用的業務處理技術。票據影像交換系統就是影像技術在銀行票據交換過程中的實體表現。
一、建設影像交換系統的必要性
1.有利于推動我國支票業務的發展,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支付結算需求
近年來,雖然電子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發展迅速,但支票仍是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據統計,2007年支票的年簽發量為12億筆,金額達300萬億元,其中跨城市的支票使用量達到10%左右。伴隨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金融市場的緊密聯系、經濟主體的頻繁交往和地區經貿的縱深發展,支票日益呈現突破地域限制和實現全國通用的態勢。我國部分地區在人民銀行當地分支行的組織下,開展支票跨區域使用試點,例如京津廊區域、上海及周邊區域、廣深區域等,有效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反映了社會對支票全國通用的強烈需求。
2.有利于完善我國金融基礎設施,順應國際支付清算的發展趨勢
目前,許多國家的支票均已實現全國通用,美國《21世紀支票法案》在保護傳統清算方式的同時,鼓勵采用影像技術推動票據的無紙化傳遞和清算;包括印度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在建設基于影像技術的全國支票截留系統。顯然,影像技術正引領未來票據領域的發展,在支付清算過程中起到重大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審時度勢,在立足國情和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于2007年在全國金融系統推廣了以影像技術為支撐的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平臺,實現紙質支票截留和支票全國通用。
二、影像交換系統的總體架構及處理流程
根據我國幅員遼闊、業務量大、各地業務量不均衡等實際情況,同時為避免業務處理集中于一個節點帶來的巨大壓力,影像交換系統采用了三層結構:第一層是影像交換總中心,負責接收、轉發跨分中心的支票影像信息。第二層是影像交換分中心,負責接收、轉發同一區域內的支票影像信息,并向總中心發送和接收跨分中心的支票影像信息。第三層是票據交換所,負責采集支票影像信息和錄入電子清算信息,按規定格式生成支票業務報文。
影像交換系統提供了多種接入方式。銀行機構可以直接接入影像交換系統,也可以通過票據交換所間接接入影像交換系統。采用直接接入影像交換系統辦理業務的銀行機構,應具備影像采集條件,并與影像交換系統連接,通過省級機構集中向影像交換系統提交和接收支票影像信息。采用間接接入影像交換系統辦理業務的銀行機構,由于未與影像交換系統直接連接,可采取傳遞實物支票或磁介質方式,委托票據交換所向影像交換系統提交和接收支票影像信息。其中直接接入方式能更好地提高支票清算的效率,目前,建設銀行和華夏銀行已實現直接接入方式。
影像交換系統的處理流程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紙質票據流,即收款行完成紙質支票的截留和影像采集;第二階段是影像信息流,即影像交換系統將影像業務信息傳遞給出票人開戶行審核付款;第三階段是資金清算流,即出票人開戶行通過小額支付系統返回業務回執和完成資金清算。
三、影像交換系統的信息安全技術
支票影像信息的真實性和安全性,主要采用信息安全技術手段來保證。支票影像交換系統采
用以數字證書為核心的加密技術,對傳輸的信息進行加密、解密、數字簽名和簽名驗證。目前票據交換所和具備影像采集條件的銀行機構,都在使用數字證書對支票影像業務報文進行數字簽名,不僅保障了網上傳遞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也保證了交易實體身份的真實性和簽名信息的不可抵賴性。
四、影像交換系統在銀行支付結算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影像交換系統業務處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退票率過高。主要表現為空頭支票、印鑒不符、支付密碼不符和信息不匹配等,對支票影像業務發展和社會公眾信心造成了不利影響。二是逾期業務量大。按照規定,出票人開戶行收到影像信息后,應于T+2日內返回業務回執。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很多銀行未按規定返回業務回執,造成客戶資金無法及時到賬,影像交換系統支持支票異地使用的及時性和便利性未能充分體現。三是跨區域業務量發展較慢。據統計,新增跨區域支票業務主要在沿海及經濟發達地區,而經濟落后地區發展較慢,這種局面很大程度制約了影像系統的應用。
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是銀行基礎設施不完善。如采用印鑒核驗的銀行未完成客戶印鑒入庫工作,采用支付密碼核驗的銀行支付密碼推廣不到位或未與客戶簽訂依據支付密碼核驗的付款協議,造成核驗通過率低,出現退票;大多數銀行采用分散接入方式,業務處理自動化程度低。二是支付清算紀律不嚴格。一些銀行存在無理拒付、隨意退票、逾期付款等現象,造成大量退票和逾期業務。三是業務操作不規范。一些銀行不按規定加蓋銀行機構代碼,錄入信息與影像信息不匹配。四是影像核驗過于審慎。少數銀行存在“寧可不付,不可錯付”的心理,對電子驗印系統參數設置過高,不按規定辦理查詢查復,影像稍有瑕疵便直接退票。
五、推動影像系統建設和業務發展的措施
為解決上述問題,保障支票業務的正常清算,人民銀行著重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基礎設施
一是鼓勵具備條件的銀行集中接入影像交換系統,提高業務處理的自動化水平和系統效率。
二是要求各銀行協調客戶,在新收支票或存量支票上加蓋付款銀行機構代碼,確保支票影像業務傳輸路徑的準確性。
三是支持銀行的接口開發和行內系統改造。
四是督促銀行做好電子驗印和支付密碼的核驗付款工作。
2.提高影像采集的質量
為提高業務處理效率,防范客戶資金風險,各銀行應按照人民銀行的選型指導意見采購掃描儀,并與外掛軟件兼容。票據交換所的掃描儀應按規定設置圖像采集標準。各銀行要加強責任心,認真錄入和復核,確保電子清算信息與支票影像信息一致。
3.嚴肅支付清算紀律
規范各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障影像交換系統的安全、高效運行;頒發管理制度,要求各參與者必須按規定提出影像和審核付款,不得違反規定退票和拒絕付款、不得拖延付款;對于違規的銀行,人民銀行將進行通報和按規定處罰。
1.1人才培養目標
在內科學課程設計時要明確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基層醫療衛生系統培養緊缺人才。經過3年時間,使學生成為適應基層醫療衛生事業改革,掌握醫學影像技術基本理論及技能,能從事放射診斷、超聲診斷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1.2應具備的能力
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等;熟練掌握常見病的放射診斷、超聲診斷基本知識、理論,具備從事醫學影像診斷臨床工作的能力;具備正確的思維方式和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臨床問題、做出正確影像診斷的能力。
1.3主干學科、主要課程
該專業主干學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主要課程包括內科學等。
2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內科學理論教學課程設計
2.1突出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特色及就業崗位需要的知識
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文化基礎較薄弱,對學習公共課、專業基礎課、綜合素質類課程興趣不高。因此,內科學課程設計不能模仿和照搬本科課程,也不能把中專的課程簡單地組合起來。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進行相應改革,才能適應社會,尤其是基層醫療單位對人才的需求。通過適當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打破原有課程設計界限,優化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突出職業能力培養與崗位技能訓練,以突出操作能力、注重臨床教學、加強技能實踐、適應基層需要為原則,設置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內科學課程體系。近年來我們按照這個思路,以“實際、實用、實踐、實效”為原則,在制訂內科學教學計劃時重點選擇必須具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以常見病、多發病為重點,以增強動手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核心,體現崗位需要的知識。
2.2明確內科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2.1明確內科學的地位
開始授課前向學生介紹內科學與專業課程、臨床工作的關系,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白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臨床各科的基礎學科,所闡述的內容在臨床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中具有普遍意義,是學習和掌握其他臨床學科知識的重要基礎。其涉及呼吸、循環、消化、泌尿、造血等系統的常見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與外科學并稱為臨床醫學的兩大支柱學科。
2.2.2明確內科學學習的意義
內科學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要點和防治措施,為日后學習其他臨床學科和從事臨床實踐或基礎研究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內科學是其他臨床學科的基礎,亦有醫學之母之稱。內科學是臨床醫學的核心學科,臨床醫學的共性診斷與治療思想集中表達在內科學中;且在臨床實踐中,內科疾病也最為常見,其涉及面廣,整體性強,既有自身的理論體系,又與基礎醫學密切相關,其診療原則與方法亦適用于其他臨床各科。
2.2.3明確內科學的學習方法
內科學的學習方法是通過病史詢問或面談后,進行體格檢查,根據病史與檢查所見做實驗室檢查與影像學檢查,以期在眾多鑒別診斷中排除可能性較低者,獲得最有可能的診斷,給出合理治療方案。
2.3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2.3.1重視“三基”教學,強化教學與臨床實踐的關系
“三基”即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內科學學習以疾病為中心進行講解,包括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解剖、生理變化、臨床表現、影像學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如學習“慢性支氣管炎”時,先讓學生復習支氣管的解剖和生理特點,炎癥的病理特點,咳嗽、咳痰的臨床特點及影像學特點,再進行討論并提出診斷依據,給予合理治療,從而達到基本理念與臨床知識的有機結合,為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奠定基礎。
2.3.2重視疾病間影像診斷的鑒別
影像診斷的主要依據是圖像,通過對圖像的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作出診斷。內科學課堂教學注重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采取多種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分析問題的能力。如肺炎鏈球菌肺炎、肺結核病早期,病變部位病理改變為滲出性炎癥,影像學檢查表現為相似的X線征象,但這兩種疾病的典型臨床表現不一樣,如發熱癥狀,肺炎鏈球菌肺炎多呈稽留熱,肺結核病人多表現為長期低熱,于午后或傍晚開始,次日晨降至正常。通過對這兩種疾病的介紹,引導學生明確學習內科學的重要性和意義,使學生明確影像學檢查只是輔助檢查,必須結合臨床表現進行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影像診斷,從而為臨床醫生明確診斷提供依據。
2.3.3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增強直觀性
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增強直觀性,加深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為了增加對學生的感官刺激,彌補臨床見習中的不足,通過多媒體展示臨床病例后再進行教學。如講授“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時,先以病案形式展示實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教學中還可通過對解剖、病理生理知識的復習來闡述疾病的演變和表現、兩種病之間的聯系、影像診斷的變化,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提出診治方案,不僅使學生產生成就感,而且提高了其分析、探索問題能力,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3.4強調教學總結和復習
教學中對一堂課的內容加以歸納、總結和復習,使學生明確重點,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加深理解的目的。課堂導入和結束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能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如教師對“肺結核”一病講授完理論知識后,就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明確“肺結核”臨床分5型,每型的影像特征不同。
2.3.5改革考核方法,評價學生綜合能力
重視課間學習,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意識,從而提升學生操作技能。改革考核方法,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如通過病例分析引導學生注重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明確崗位需求、就業要求,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
3加強教師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培養
教師的能力評價對教師的業務發展具有導向作用。高職院校只有一部分教師有深入生產第一線實踐的經歷,大部分教師缺乏動手能力,不能將醫院最新技術引入教學之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高職“雙師型”教師已成為主要的師資力量。教師應定期深入臨床,熟練掌握臨床技能,了解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了解社區醫療、農村衛生室崗位需求;認真備好、寫好教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醫學人才貢獻力量。
4選好教材
(一)圖片與數字影像
2011年春夏倫敦女裝秀上,設計師瑪麗•卡特蘭佐將影像圖片運用在時裝上的設計引起一片呼聲。她是采用建筑或擺設的照片,將相結合的面料與圖片經過處理后形成三維立體時裝。兩年后,推出迷彩單品的品牌邁克高仕(MichaelKors),用傳統印花技術制作了經過變形的迷彩圖案面料,從而使服裝款式和圖案上都有更豐富變化。另外,珍貴資料和夢幻場景對時尚展覽固然重要,但數字影像技術在東京舉辦“永恒的繆斯”時尚展上發揮了其獨特效果,繆斯們的無窮魅力使觀眾心悅誠服。
(二)全息影像技術
帶有科技感的全息影像技術以創新精神將數字科技帶入時尚圈。2011年,全息影像技術的概念被Burberry品牌植入時尚后,全息影像技術“排山倒?!背霈F在ChristopherKane的2013年春夏秀場上,溫婉的服裝色彩在模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早已人盡皆知的全息裝是很多人難以駕馭的一種服飾,可是在歐洲某音樂頒獎典禮上“怪咖女王”LadyGaga卻勇于挑戰那套全息裙裝,為時尚“獻身”。
(三)影像技術與傳統工藝
設計師們在服裝款式的設計上,也逐漸運用了影像和傳統制作工藝相結合的繪制手法。設計師為了能夠即時、便利、直觀地獲取信息,帶給客戶有如虛擬現實動態穿著效果的感受,紛紛用傳統影像繪制技術來繪制服裝設計初稿,在繪制過程中可以對服裝款式里的設計要點作以不斷的重復使用。這也滿足了服裝設計師不斷變化的設計思維和服裝最終感官效果,從而對服裝款式、整體風格等方面彰顯設計的精髓。
二、影像技術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一)影像技術的跨界研究
將圖像打印在布料上的這種技術興起以后,走在前列的荷蘭、奧地利、日本和美國,由于技術尚不夠成熟,一時未能全面推廣,國內現階段也只限于通過紡織品轉印這種技術來完成。在此基礎上,將其與170多年前“利用了一個黑暗的屋子的一堵墻上的孔,將外面的景物投射到了平面上”的這種傳統拍攝照片方式相結合,將會在服裝領域中開創全新的影像技術模式。
(二)服裝面料研究
相紙是最為傳統的顯影材質。在服裝設計中面料就相當于相紙一樣,屬于影像技術的根基。根據質地均勻且不易變形的纖維紙基、增加潔白度的薄層氧化鋇、②阻止沖洗相紙時化學液體進入紙基的樹脂層、感光乳劑層以及相紙表面保護層的這五層相紙構造的原理,選擇能夠承載影像技術實施的面料就顯得極為重要。依據市場考察以及對面料的特殊要求,材質的選用應具備以下特性:
1.經緯紗線細密,布面上沒有纖維過于稀疏造成的洞眼(窟窿多的面料會造成化學藥劑的滲漏,不適合制作)。
2.布面平整,帶有清晰的粗紋理肌理,紡織過程中由于接線過多造成的線頭疙瘩越少越好。
3.具有高純度的面料材質,且纖維含量越高,變形程度越小。
4.酸堿度適中,在面料生產過程中,會用到各種化學物質加以漂洗等,如果化學物質殘留過度,就會導致酸性或堿性過高,會使藥劑在保存過程中的損毀加速。
5.色澤自然最佳,在新型面料完成之前必然會涂刷底料,所以材質本身的顏色應對顯影的影響不大。在選購過程中,最好不采用過分白或顏色不自然的面料,很可能是加工過程不規范導致化學試劑使用過度造成的結果。
(三)工藝流程研究
用現代與傳統暗房工藝的流程在面料上“拍攝”獨一無二的畫面,讓人們大為贊嘆。首先是將新型面料“曝光”,形成看不到的影像或“潛影”。再于黑暗中將不同的顯影藥品涂抹于面料上,使其在普通光線下持久顯示更真實的影像。然后去除上面沒有感光的乳劑后,進行清洗和干燥。最后是印相即有圖案的面料裝在立式投影機中,用放大鏡頭在新型布料上形成影像。因面料顏色、材質不同的特性,制出的成衣主要有兩大區別。淺色面料可按正常工藝流程進行,然而深色面料因有易變色的局限性,所以,在最終印相的過程中放張可以反復使用的隔離紙,成像后取出即可。
三、影像技術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性
在影像技術迅猛發展更新的今天,把傳統工藝保留并延續在影像技術的基礎上,采用與之前不同的成像載體和新興的影像技術相結合方式運用在服裝領域中,將會呈現一個全新的影像視覺效果。
(一)多元化的技術手段
隨著保留傳統工藝并延續影像手法的技術革新,影像質量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它解決了制作工藝粗劣、對小批量個性化服裝的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同時,滿足了人們對服裝帶有獨具一格特性的需求。也可以在質地松軟的皮革、無機物或變化多端、成分復雜的有機物上顯影。技術的完善對材質有了更多更好的兼容。
(二)新穎的顯影材質
一是新型面料的生產解決了傳統影像技術只適用于表層是聚酯纖維及棉質含量極高衣服的現象。這不僅可以對化纖服裝進行“拍攝”成像,還可選用亞麻布、滌綸等材質的面料服裝。其次,不會出現類似用專用打印機經過高溫熨壓后顏色會發生變化的情況,如白色會變黃。制作完成后深色面料品質穩定,藥劑與纖維完美融合會使圖樣的色澤與原來相同。再次,增加了布料的通氣性和柔軟程度,延長了使用壽命。最后,既提高了圖案的色彩真實性,又使韌性更強,并富有強烈的層次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因橫向拉扯導致圖案出現小細紋的可能性。
(三)完善的工藝流程
市面上常見的紡織品轉印技術工藝流程主要按照深、淺色面料分兩大類型,一般采用含有膠質的轉印紙或特殊升華材料生產服裝。但現代與傳統暗房的制作流程大大克服了國內印刷設備缺陷的問題,例如顏色多了不會化色,細線變粗、漏色等現象均可較大程度地避免出現,另外在制作過程中不會出現藍點、紅點等問題,材質本身有紋理也能夠有清晰的人物類、風景類等細膩圖樣出現。
(四)獨特的顯影效果
照片沖洗后即為固有的影像,而面料上顯影效果是隨材質的軟硬程度或曝光時間長短變化。若整件衣服中從衣身到袖口部分的柔軟程度逐漸遞增,在制作過程中曝光時間也較短,則圖樣會出現漸變的效果。在定影過程中面料發生平面轉動也能達到如幻影般的不清晰圖案?;蛘?,可根據市場需求和個人喜好量身定制不同圖案效果的新型面料,從而裁剪出各種廓形的個性化服裝。經過以上的分析及考量,在傳統影像技術基礎上的創新是通過進一步對影像技術、面料材質等方面的探索與研究。新型布料的紋理賦予服裝的深度和立體感是普通紙張無法實現的。嘗試投射影像在布料上經過“曝光”后顯影成像,最終根據不同的服裝設計手法進一步完善裁剪,這就像一件珍貴的原創藝術品。
四、結語
論文關鍵詞:高素質技能性人才醫學影像檢查技術,新型教學模式
醫學影像檢查技術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的必修課程之一,它由多門學科交叉而形成,是探討和研究以及使用醫學影像設備對人體進行檢查的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技術。本門課程主要包括:X線檢查技術、數字X線檢查技術、超聲檢查技術、影像核醫學檢查技術等,既包含部分醫學內容也包含物理、化學內容,是檢查疾病重要手段,在臨床醫學領域中起重要作用。
1.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建立
《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的教學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課程組建立的“預習式臨床見習-理論―實訓-實習”四位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將教、學、做加以融合,學生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在反復訓練中得以加強,使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在上述4個環節中得到提高。具體內容如下:
1.1預習式臨床見習:在普專影像技術專業學生開課的第二學年第一學期,將本專業學生分組去附屬醫院影像科室,進行臨床觀摩見習,提前接觸影像設備,提前接觸病人。見習半年后于第二學期初,開始課堂講授影像檢查技術的理論內容,完成了“先看后學再練習”的第一步,為下一步理論學習做好鋪墊。此教學方法我們稱之為“預習式臨床見習”。
1.2理論教學:采用現代的教育理念,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理論教學為主線,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觀察和獨立思考的環境。充分利用附屬醫院及網絡中的各種影像臨床病例資源、多媒體教學片、電子圖片庫積極開展現代化教學。把部分理論課堂內容直接搬入到放射科、CT檢查室、MRI檢查室等科室去講授,實現“課堂與實訓地點一體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放射技士(師)考試所要求掌握的內容貫穿其中教育學論文,滲透考試的題型及知識點,以提高學生在日后放射技士(師)考試中的應試能力。
1.3實訓教學:改革實訓環節,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醫學教育的重要日標[1],專業實踐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關鍵[2]。采用“模擬臨床實訓”的教學模式。影像實訓中心有2個專業多媒體教室,4個先進的閱片室,3個X線檢查技術實訓室分別安裝有2臺200mA、1臺500mA國產X線機,1個胃腸造影實訓室并配有1臺X-TV及1個示教室,1個CT實訓室等,為學生實踐訓練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實訓教學采用“學生操作教師輔導式”、“學生自己操作”、“綜合設計性實訓”等教學方法。在課程學時安排上,適當增加實踐性教學學時,保障學生動手時間,強化學生動手能力[3]。在理論及實訓課程結束之前2個月,組織學生進行崗前強化培訓,培訓的重點是針對臨床上常見的醫學影像檢查操作方法,以縮短學生與畢業實習的距離。
1.4畢業實習:第三學年,將學生安排到省內、外46所二級甲等以上實習醫院進行畢業綜合實習,進一步掌握各種醫學影像檢查方法的操作,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達到培養高素質技能性人才的要求。
2.四位一體教學內容的改革
隨著醫學影像設備的不斷更新,數字化X線機、CT機、彩超現已普及到許多基層醫療機構,MRI也廣泛用于縣級醫院。針對臨床實際的發展變化,《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課程體系和知識摘要求掌握的內容貫穿其中、滲透考試的題型及知識點,實施“課證融合”以提高學生在日后的放射技士(師)考試中的應試能力小論文。
在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上,建立了《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的六大教學模塊,即第一模塊:X線檢查技術:重點進行攝影和技術及造影技術教學;數字X線攝影技術注重成像原理和影像后處理教學;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注重攝影和減影設備及造影器材的教學。第二模塊:CT檢查技術:重點講述CT成像原理和CT掃描技術。第三模塊:MRI檢查技術:重點講述MRI成像原理和MRI掃描技術。第四模塊:影像核醫學檢查技術:重點講述核醫學成像原理和檢查技術。第五模塊:X線照片沖洗技術:重點講述照片人工沖洗技術、自動膠片沖洗技術和激光打印膠片技術及操作注意事項。第六模塊:放射診斷影像質量管理:著重從質量管理學的角度講述質量管理的意義。
3.四位一體教學考核內容的改革
采用“筆試+技能操作+平時作業+實踐報告”的綜合考評。實行嚴格的教考分離,通過測評,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技術能力。加大實踐考核的權重,使其考核總分值與理論考試成績持平??己藘热菀耘R床放射技士所應掌握的技術標準,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臨床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四位一體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
該課程組教師共20人,專職教師14人,兼職教師6人,專兼職教師比例7:3,“雙師型”比例占65%,專職教師中“雙師型”占95%,保障了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其中40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10人,占50.0%,41-50歲的教師8人,占40.0%,50歲以上教師2人,占10.0%,教師后備力量充足,形成一支充滿活力、富有創新精神和現代教育理念的教師梯隊。通過高級人才的引進,青藍工程的培養不斷提高師資教學質量,使師資隊伍具有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和教育理念,不斷地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方法,利用現代科學發展的新觀點、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成果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達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5.四位一體教學改革的體會
“預習式臨床見習-理論―實訓-實習”四位一體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教育學論文,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各種影像技術的操作技能,畢業即可實現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該教學模式時刻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融知識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證為一體。教學中采取學校與附院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學校影像實訓中心及附屬醫院醫學影像科室的人力、設備等優勢,把部分理論課堂內容直接搬入到影像科室去講授,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真實的學習場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時比設計為:理論教學:實踐教學=4:5(實踐教學占總學時的56%),大大增加了實踐教學的比重,達到了突出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的目的。經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改革后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社會輸送了大批理論水平扎實、技術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技能性畢業生。學生結業后能按教學大綱的內容要求,熟悉各種影像學檢查方法,獨立完成X線投照技術、CT檢查技術、照片沖洗及影像質量管理等技術,學生畢業后追蹤調查反饋均表明“學生的動手力強,基礎知識扎實”,普遍受到用人單位好評。教師隊伍建設得到提高,課程組教師進修3人次、又取得碩士學位2人,雙師比例達到100%。四位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體現了高職高專辦學特色,圍繞著職業能力的培養,強化技能訓練,為基層醫院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技能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景玲.唐宇天.影響技能達標的元素及對策[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8-320
[2]唐陶富,朱梅初.高職醫學影像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職教論壇,2003,10:10-12.
[3]馬瓊英,周宇,戚躍勇等.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與帶教體會[J].中華現代影像學雜志,2008,5(6):456.
關鍵詞:圖像的實時傳輸;圖像傳輸的標準和協議;MPEG-4高清晰視訊
Abstract:Haveintroducedthattheoperationimagetransfersapplicationinworkinginhospitalmedicaltreatmentandtheirprinciplemainly.
Keywords:Operationimagetransmission,standardandagreementthattheimagetransfers,MPEG-4heightislimpidlookatamessage
馬鞍山市中心醫院是三級醫院,其骨科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相關教學和學術交流活動十分頻繁,手術觀摩和指導是交流的重要內容,手術室的特殊性決定了不可能在現場開展這些活動。采用圖像傳輸系統,將手術圖像傳到觀摩會議室來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骨科手術屬于高精密、高難度手術,對于傳輸的圖像清晰度要求非常高,傳統的會議電視系統提供的圖像質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經過多次演示和實際檢驗,發現采用DVISION的基于IP網絡的MPEG-4高清晰會議電視終端和多點控制單元(MCU),可提供高質量手術圖像的遠程傳輸。
1圖像傳輸的概述
醫院圖像傳輸是現代電信技術在醫療系統的應用,綜合了異步傳輸模式(ATM)、電視、快速以太網和計算機技術的優點,實現圖像、聲音、數據的高速寬帶傳輸,具有雙向的功能。既有可視電話的雙向性,又有現場直播的時效性,且容量大、清晰度高。
醫院手術圖像傳輸系統有以下功能:手術室的教授通過該設備進行雙向交流;一般的學生或醫生,可以在資料室通過設備終端進行手術觀摩;可進行手術圖像的傳輸和過程監視;主要設備可作為多點控制用;存儲服務器可以對視音頻碼流進行數字存儲,存儲功能使保存、回放、剪輯和VCD/DVD制作輕易實現。
2圖像傳輸系統的結構
手術直播特指專家于特定會議室實時觀看手術過程,給予手術醫生實時指導,同醫生就手術情況進行實時交流、討論和研究的雙向交互式視頻會議系統。本方案中我院采用了三套終端(其中一套是只接收終端),一臺MCU,一臺存儲服務器。設備匯接在網絡交換機上,通過醫院的快速以太網的千兆光纖實現互通。
手術室終端視頻源包括:PELCO球型攝像頭和顯微鏡,并匯接在1臺視頻切換矩陣上。PELCO球型攝像頭可以水平方向360度旋轉,垂直方向90度旋轉,放置在手術室的頂角處,攝入角度可以覆蓋整個手術室,觀察宏觀景物活動,也可以進行遠端遙控。攝像機是通過無影燈的專用孔中觀察,不但可以看到手術部位的手術圖像。還可以遠程遙控手術室攝像機的切換、搖移、拉伸、聚焦等,可以看到各種儀器的數據、主刀醫生的畫面、手術全景等畫面,并掌握全面情況。而無線麥克風則可放置在醫生身上,以便于和遠端進行交流。傳統遠程醫療設備不能提供高清晰的手術畫面,只能進行遠程的會診和交流,高清晰會議電視系統應用于遠程醫療,不但可以進行一般的會診和交流,同時可以提供高清晰的手術畫面和顯微畫面。通過采用MPEG-4的4M碼流,其高品質的圖像,使顯微鏡下的組織結構也清晰無比。MPEG-4編碼器可實現每秒約48000個宏塊的吞吐率,提供了對兩個逐行SDTV(720×480,60fps)視頻流或14個CIF分辨率視頻流進行解碼的足夠吞吐率。音頻編碼采用MPEG-4(AAC),AAC是一種由MPEG-4標準定義的有損音頻壓縮格式。
數字化高清晰遠程醫療系統不但可以提供高清晰的手術畫面、高保真的語音和雙向實時交流,而且可以將手術過程同步存儲在計算機中,便于教學和點播,并可以作為資料文獻記錄在光盤上。
3手術圖像傳輸功能介紹
3.1高清晰圖像在網絡中的傳輸
因為采用MPEG-4編解碼,在網絡中進行廣播級質量的視頻交流成為現實。手術室傳來的手術動態圖像可達352x576像素(1CIF),X光片通過圖文展示臺可達704x576像素(4CIF),電腦圖像可達1024x768像素(XGA)。兩臺顯示設備分辨率自動動態調整,如CIF+4CIF(手術圖像和X光片),CIF+XGA(手術圖像+PC圖像)等。同樣,會議室專家亦可將會議室圖像和專家提供的參考資料同時顯示在手術室的顯示設備上。傳統的視訊系統絕大多數采用的視頻編碼方式的圖像分辨率(352x288)就不高,從圖像本身來講比傳統產品要高。由于MPEG-4算法本身的優勢,可以保證高品質的視頻回放質量,即使在對視頻質量要求極為苛刻的廣電行業,MPEG-4也依然可以提供符合要求的廣播級圖像,這就是為什么MPEG-4會成為事實上的廣電數字化標準的原因。醫院由于要傳輸高質量的手術圖像,所以對圖像清晰度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顯微鏡下的組織圖像,MPEG-4產品能夠提供從標準質量圖像到專業廣播級的圖像質量,滿足了醫院對圖像質量的高要求。由于采用了4Mbit/s碼率,使顯微鏡下的組織圖像清晰,富有層次感。
3.2實時存儲
通過在線存儲系統實時將手術全過程圖像畫面和聲音以流媒體格式存儲在服務器中,方便術后重新播放,可通過訪問存儲服務器進行網上的點播或廣播,并可制作成資料光盤存檔和交流。
3.3雙向、實時的教學功能
醫院手術室的主刀大夫可以通過圖像和聲音同監視點或會議室的人員進行討論和交流,監視點或會議室的人員可以指導手術和隨時提問。
3.4強大的視頻會議控制中心MCU功能
醫院使用的視頻會議控制中心(MCU),是能夠同時支持H.261、H.263、H.264、MPEG-2、MPEG-4編解碼方式的多點控制單元,可以同時支持窄帶和寬帶終端(384Kbit/s-6Mbit/s),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極強的兼容性。
3.5操作簡便
該圖像傳輸系統采用WEB方式的操作界面,功能一目了然,設置方便。成功地應用MPEG-4高清晰遠程醫療系統進行手術圖像的傳輸,標志著我院在遠程圖像傳輸系統已經進入數字化、高清晰、可視化、實用化階段。MPEG-4高清晰視訊系統也成為現代遠程圖像傳輸系統的標志性產品。
4手術圖像傳輸在醫院的應用及發展
手術圖像傳輸系統是遠程視頻會議系統的有效擴展應用。應用于醫療的實時畫面的遠距離傳輸,所傳輸的效果、質量、畫面乃至色差都直接與病人的生命及健康密切相關,系統需對其承擔的任務負完全醫療和法律責任。因此,為了保證手術直播和遠程醫療的效果,系統必須建立在高端視頻傳輸設備之上。
手術圖像傳輸系統是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通信技術在醫學上的一項具體應用,主要應用在手術室、胃鏡室、血管造影(DSA)室等科室的教學和會議中,是國內開展得比較多的一項醫學工作。它主要是應用視音頻編解碼技術,通過一定的通訊手段,使身處異地的醫生之間可以相互看到對方的圖像及聽到對方的聲音,可以實現對醫學圖像的實時討論,達到模擬面對面交談的效果,并擴展到遠程醫療會診、遠程診斷、遠程醫療培訓、疫情匯報和學術交流等其他形式的應用。其在醫院醫療工作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廣,發展前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