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8:53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數學課改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在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睂嵺`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厘米,求圓的面積。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的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厘米,問題迎刃而解。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角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于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舍棄過多,過細的鋪墊,盡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習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合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各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比如我在講“循環小數”這一部分內容時出示蝸牛4分鐘看爬行7米,蜘蛛3分鐘行駛5米。讓學生自己提出想知道哪些數學問題,當提出想比較兩種動物誰跑的比較快時,自己去找尋答案,在計算過程中遇到循環小數的問題時,由于好奇心自己依靠課本這位“老師”找到答案。在講“三角形面積計算”中出示課件讓學生幫助農民伯伯計算不同圖形的菜地的面積,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聯系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苯處熞獎撛O條件,重視從學生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課程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如我在講“圓的周長”時,讓學生幫助農民伯伯設計圓形的牛欄。激發學生的興趣,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籬笆的總長度。再如:公園的門票每張10元,50張可以購買團體票,每張8元,我們班一共有45人,該如何購票?學生們通過計算、思考得出多種解法,在比較中選擇最佳方案。四、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杰指出:“傳統數學的特點就在于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薄白觥本褪亲寣W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我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學生結合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過程和對三角形的認識,用自己準備的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成自己以前學過的圖形,自己總結出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由自己總結出的知識點,可以很好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
五、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說數學”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質量;優化教學;培養學生能力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因其獨特的優越性長期被人們所普遍采用,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課堂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一個由多要素構成的復雜的動態系統,它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完成教學目標的主要過程。因而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學一直成為人們所關心的問題。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一點做法:
一、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決定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教學目標搞“一刀切”,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但是制定分層目標是行得通的??梢苑殖上孪弈繕?、上限目標、發展目標。如在教學算法多樣化時,筆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學生則要求會運用多種算法,能力更好的學生在會運用多種算法的基礎上學會擇優或想出更好的方法。這樣從學生的認知差異出發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最終“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p>
二、優化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使用的是粉筆、黑板。有人戲言:一支粉筆走天下。這種單調的教學手段,制約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教學手段的優化。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聲音,動畫等,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對于發揮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把“靜止”的內容變為“活動”的形象,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幾何圖形”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解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由于年齡關系,學生的思維發展處于具體形象向抽象過渡的階段,解答相對復雜的圖形就顯得力不從心。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讓靜止的幾何圖形動起來,問題就變得簡單了。例如:教學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時,我們可以通過電腦演示用平移、加線、旋轉、重組重疊圖形等方法化解難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讓學生看到具體形象的過程理解圖形的組成,從而找到解題方法。
但在多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為了趕時髦每一節課都用多媒體。開始的時候,很有新鮮感,可在反思中覺得并不是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多媒體,太多的刺激會讓學生疲憊不堪,降低課堂的教學效率。而只有適當使用,才會發揮的優越性。多媒體技術畢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種手段。
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的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就像布盧姆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測教學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同樣,沒有了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p>
四、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小組合作學習要講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需要而組織進行。內容簡單的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較難的先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再組織小組合作。這樣,每個人都有思維上的參與,實現人人學數學。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應的規則。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要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即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成績等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為目標的。筆者曾在學校組織的家長開放日,教《應用題的練習》(四年級)時要求學生四人小組自主分工:一是把應用題拼組完整,二是讀題,三是寫出算式,四是說出解題思路。在反饋過程中,證明四年級的學生自己能做出優勢互補的合理的安排。動手能力強的拼,朗讀水平高的讀,書寫能力強的寫,條理清晰的說。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得以彰顯,使大家都得到了鍛煉并發揮了自身的長處,得到了聽課老師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2.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一、讓“生活”走進課堂,加強學習材料的實用性
我們首先要搞清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為什么要來到課堂上學習數學?這個問題似乎淺顯,卻值得我們思考。小孩子學習數學無非是為了用,為了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為了長大后能在社會上生存。因此,我們的數學不能遠離生活,不能脫離現實。本畢業論文由整理提供這也是當前教改的一大精髓,這就要求我們在備每一節課前都要想到這些知識與哪些實際例子有聯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盡量做到能在實際情境中融入數學知識的,就不干巴巴地講;有學生熟知的喜聞樂見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題;能動手操作發現學習的,就不灌輸,不包辦代替;有模仿再現實際應用的練習,就引進課堂,與書本練習題配合使用,總之,“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北師大教材一年級下冊《100以內的連減》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上課,我就抱著全班同學的練習冊進了課堂,舉行了一個頒獎儀式:先讓練習冊得“優”的12名女生到講臺上站成一排,每人發一朵小紅花,又讓練習冊得“優”的10名男生到講臺上站在第二排,每人發一面小紅旗,并讓全班同學鼓掌向他們表示祝賀。然后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還有多少名同學的練習冊沒有得“優”嗎?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說說你的想法嗎?你認為應該怎樣計算?這個內容實際上就是本節課所要教學的例題,只是我把它換成了學生熟悉的情境,他們就能很自然的找到兩種解法,可以從總人數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連減。也可以先想想兩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站到了講臺上領獎,再從總人數里一起去掉。學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釋。這樣不但讓學生比較形象、直觀地理解了連減的意義,牢固掌握了連減的計算方法,而且表揚了作業優秀的同學,激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二、把學習數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
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的基礎,是孩子們一生中學習數學的開始。如何在孩子們面前展示出一個五彩繽紛的數學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愛數學,主動地用數學。我認為關鍵是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抽象陌生的數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讓數學知識生活化?,F代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學習數學時,他們的心智活動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感彩,對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親切,有興趣。只有當數學不再板起面孔,而是與孩子們的生活實際更貼近的時候,他們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才會進入學習的角色,才會真正感受和體驗數學的魅力與價值,增進理解和應用的信心。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受,使學習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需求。例如:在教學北師大教材一年級上冊《比高矮》這部分內容時,我是這樣導入的:課前教師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邊框上,一上課教師故作驚奇的說:“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誰愿意幫我把它拿下來?”上來拿的學生由于個子矮,夠不著,他就跳起來很吃力地夠著拿,還是夠不著。老師微笑著說:“還是讓我來拿吧。”老師動手拿下了黑板擦。并問:“同學們,剛才為什么他很費力也拿不到,而我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學生紛紛發言:因為老師個子高,學生個子矮;說老師個子比他高,他比老師個子矮;老師你都長到黑板那兒了,所以一下子就夠著了……。老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馬上叫剛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學生上來站在老師身邊,再次比高矮,并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教師總結:看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知道誰比較高,誰比較矮,才能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處理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比高矮。
這樣的導入設計很新穎,體現了新理念、新教法,讓學生在一片歡笑聲中理解了比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體感受和體驗中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和情感。
三、創造性地使用情景圖,模擬實際情境,增加實際體驗
翻開數學新教材,映入眼簾的是五顏六色的圖畫,生動有趣的故事,憨態可拘的動物,深受歡迎的卡通,這不僅僅給枯燥的數學賦予了生命,更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材為我們小學數學教育者提供了這樣許許多多的情景圖。實質上是編者把他對人生的理解、對現實的看法,轉化到書本上以圖的形式來展示,并不是要廣大教師局限在圖中,必須看圖、用圖、講圖。我在實際教學中感到,教師學生拿著實物走進教室,動口、動手創設一個個比較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學生能更快的進入學習角色,能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能有更具體的感受和體驗。我經常根據書上的圖找來實物、圖片、自做動物頭飾、編寫童話故事等,領著學生動手、動口,模擬表演來親自創設情境,使數學知識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學北師大教材一年級下冊24頁《10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利用了書上青蛙吃害蟲的情境圖。讓兩個同學戴上青蛙頭飾扮演青蛙吃害蟲,其中一個又高又胖的男同學扮演大青蛙,一個又瘦又小的同學扮演小青蛙,讓他們走上講臺,張大嘴,做著吃害蟲的動作,然后他們碰面了開始對話:大青蛙說:“你今天的收獲怎樣?”小青蛙說:“今天我吃了30只害蟲。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說:“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蟲?!边@時讓下面的同學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蟲?……然后由學生列出算式,并在計數器上展示計算的過程。同時,老師利用學生的表演,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既學習新知,又實際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與價值。
四、創設民主、和喈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樂于交流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適應新的形勢發展,必須有新的教育觀念。首先,對學生重新認識,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充分估計每個孩子的潛在能力,不要認為某某孩子太差。外國從不分好壞孩子,認為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都體體面面的坐下去,千萬不能讓孩子在群體面前暴露自己無能。其次,要用和藹的目光面對全班的學生,經常用語言和學生交流,如:“我很榮幸,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學不謀而合?!薄澳愕哪衬晨捶ê苡袆撘狻薄澳銓@一點的看法很獨特?!睂τ诓煌耆_的答案,我注意發現它的閃光點:“我聽懂了你的意思”?!澳阏f的這一點有道理?!薄澳隳芙忉屢幌聠幔俊币郧懊抗澱n結束,我都說:“有不懂的找老師?!爆F在我常說的是:“你有什么體會或遺憾?”“今天的課,誰還想發表看法?”這樣就能體現出老師和學生平等、民主、和諧。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質量,應從不同的角度下結論,從能力的培養入手,使學生的特長得以充分的發揮。超級秘書網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發育遲緩的學生;尊重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尊重有過錯的學生;尊重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尊重和自己意見不致的學生。尊重學生同時意味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做到不體罰學生;不辱罵學生;不大聲訓斥學生;不冷落學生;不羞辱、嘲笑學生;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
教師要從高高在上的教者轉變為與學生平等的學習體,尊重學生的學習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及不同的學習需求,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學生組成學習共同體,一起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使教學成為師生共同參與與探究的過程。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還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小學生雖小,但是卻有著鮮明個性與巨大的潛能,為此,我們要信任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期待,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開學習,勇于發表個人不同見解,體現教學的民主,讓課堂上能夠有更多不同的聲音。這樣,才能使教學氛圍更加愉悅、輕松,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其中,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性學習。
二、開展互動探究教學,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
傳統教學,學生是教學的附屬,只是在機械而被動地接收著經由教師傳遞的書本上現成的知識。教師眼中的成功課堂是學生沒有疑問,取得高分。這忽視學生主體參與、主動探究,只重書面成績這是傳統教學的重要弊端。在新課改下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出知識與能力并重的教學目標,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不是教學的附屬,而是學習的主人,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構建者。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代之以啟發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與教師展開積極的探究,形成師生互動,這樣的課堂才是新課改下成功的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以問題來誘發學生探究動機,以問題為主線在師生之間展開互動探究,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大更寬的互動平臺,改變傳統教學的單向灌輸,實現教學的多向互動與交流。如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首先讓學生任意出數,多大的數都可以,只要學生說出來,我很快就能判斷出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學生發現我總是能快速而準確地判斷出來,而他們在判斷時往往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費時費力不說,結果還一定準確。此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在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時,有沒有簡便算法,如果有的話,是什么規律呢?這樣學生便會以此問題為主線來認真地觀察這些數的特征,不斷地進行假設、驗證,展開充分的交流與激烈的討論。在教師的相機誘導與啟發下,從而透過表象,達到對深層次的內在規律性認識。這樣的學習不再是教師將現成的結論型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而是經過學生的主動探究達到的規律性認識。學生真正參與到了知識的探究過程中來,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這將會對學生的今后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學生經過自己的探究掌握了知識,更能夠感受到數學探究學習所帶來的樂趣,更利于學生對數學學習形成正確認識,產生持久而穩定的學習興趣。
三、建立健全評價體系,靈活評價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考試是教學環節中一個特殊的過程,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根無形的指揮棒,能夠指揮并激勵著學生努力刻苦的學習。在傳統教學形勢下,考試幾乎就是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為核心的試卷考試形式,它側重于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忽視學生的能力和品質,在一定程度上會束縛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推廣。為了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就必須探索出適應素質教育理念的考核及評價制度,建立起以知識、能力以及素質相結合的教學評價制度。我認為在考試中可以采取閉卷和開卷兩種方式,在試卷中設置知識考查題、能力考查題以及素質考查題,運用更加靈活的習題形式來讓學生各抒己見,在滿足學生表現欲望的同時,也能夠讓教師全面地了解學生,促使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四、結語
美國教育非常重視中小學生的數學活動課。學生的數學知識的獲得是通過游戲、實驗、調查、討論、演講、探索、寫小論文等活動得到的,一堂課中所教的數學知識哪怕很少,但獲得這個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卻不容忽視。美國的數學活動課的設計,在內容的選擇上,遵循趣味性、實踐性、探索性;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活動為載體、以親身體驗再創造發現為認知途徑;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在活動課中,教師更多的是關注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不是最終的結論。教師總是設法創設一種愉悅而富有思考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接受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在發展創造性思維的情境中遨游。近年來,我國也在大力提倡“情境教學”,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去。把“學”的權力還給學生,把“想”的時間交給學生,把“做”的機會還給學生。只有朝這個方向的數學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轉變中職學生的厭學情緒。
2對中職數學教材編寫的思考
如果說中職學生普遍對數學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存在厭學情緒,那么應該說教材編寫脫離中職學生實際是一個主要原因。事實上,盡管教材作了多次修改,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仍基本與高中相當,中職特色不明顯。鑒于進入中職的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和數學教學課時限制的現狀,現階段教材沒有與初中數學教材相銜接的自然過渡,對中職學生而言缺乏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因而數學學習的難度加大?,F行教材要求中職學生必修部分內容面廣,未體現出中等職業學校不同專業對數學要求的差異性,因而缺少針對性,是否可以開設類似小學、初中教材,增加符合中職學生心理特征的講故事課、趣味游戲課、思維訓練課、操作實踐課等活動課呢?是否可以在教材里就創設教學情境,以實驗、調查、討論、演講、探索、寫小論文等活動為主線,突出數學思想方法,融入數學知識呢?是否可以改變教材的一副“學究”面孔,增加一些數學史、數學家傳記、數學趣事軼聞等文化內容,編寫得通俗、生動、引人入勝些呢?……這里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下面就“數列”一章提出一個編寫建議(供討論):(1)“世界末日”,介紹數列有關概念,不完全歸納、整體思想等數學方法。2課時。(2)“數學王子高斯”,介紹等差數列有關概念,推導等差數列求和公式,倒寫相加法。2課時。(3)“國王的獎賞”,介紹等比數列有關概念,推導等比數列求和公式,錯位相減法。2課時。(4)“兔子的繁殖”,介紹斐波那契數列,與黃金分割關系,尋找自然界的數列。2課時。(5)“購房貸款”,調查與探索,數列的應用,數列小結。2課時。
3對數學能力培養的思考
課程教學目標在能力培養要求中明確提出:“數學思維能力就是依據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類比、歸納、綜合等方法,對數學及其應用問題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判斷、推理和求解;針對不同的問題(或需求),會選擇合適的模型(模式)?!闭n程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建議中也明確告誡我們:“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從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出發,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學習信心的堅持與增強,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包括思維參與和行為參與,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钡聡逃业谒苟嗷葜赋?“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爆F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經歷自身的思維活動,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積極愉快的情感,激活學生合乎情理的思維,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優良思維品質,也正體現了“激勵、喚醒、鼓舞”的作用。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還應該補充一句“授人以漁不如啟導學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中職數學教育改革更需要啟導學生學的欲望、學的方法,啟迪中職學生的思維更是數學教育責無旁貸的使命。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把數學教育作為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手段,美國把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機領域的人才一起列為高科技人才,奧巴馬總統多次強調要加強數學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甚至在總統競選中公開指責羅姆尼數學太差。日本數學教育改革的方向乃是強調“數學教育必須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并發展之,應當賦予學生將來在市民社會中強健的生存實力,數學教育不單是體系、邏輯和知識的教育,也是與人類生存方式相關的教育,它與文學一樣,是人類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梢?,對數學重要性的認知國內外都有共識。事實上,已經有人作過調查統計,在今后工作中,用到中學數學知識的人不到30%,而用到數學思想方法的人超過90%。數學教育改革應該突出什么很清楚了??梢栽O想,在中職教育中,忽視數學能力教育,忽視數學思想方法教育,學生不善于分析歸納,不善于猜測聯想,不善于抽象概括,不善于推理探索等等,這樣的學生的能力是可想而知的,這樣的教育改革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4結語
關鍵詞:新課標 體驗 再創造 做數學 說數學 用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5-018-01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沐浴著新課程的陽光,我們“豁然開朗”:教師不是“救世主”,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彼^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并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于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睂嵺`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 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厘米,求圓的面積(下圖)。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厘米,問題迎刃而解。
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于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舍棄過多、過細的鋪墊,盡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杰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于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制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 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松解決問題。
對于動作思維占優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于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三、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說數學”。
這里的“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于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币虼耍瑐€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四、聯系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苯處熞獎撛O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高職院校數學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院校及教師要嚴格依照系統理論,將教學大綱、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形成統一的系統,要針對上述理論內容,全面提升高職院校特色,提升教學與職業之間的需求效果,增強教學實用性。
1.1系統目標構建,走向改革正確方向在對高職院校數學課程改革時,院校及教師要對高職教育特色進行全面分析及了解,依照高職教育中對學生技術性、實用性的要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數學教學內容。院校及教師要將培養目標定位在對學生能力的拓展,確保將數學學習與職業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提升學生在今后職業中的發展效果。高職院校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主要分為以下三大類,第一,生產或服務行業中的技術人員;第二,經營性崗位中管理人員、經營人員;第三,高技術操作崗位中的技工人員。因此,在基于系統理論中的高職院校數學教學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院校及教師要對上述方面中應用到的數學知識進行強化,形成以實用為主體的教學目標。
1.2系統關系調節,處理存在教學問題在實施關系調節的過程中,院校及教師要處理好以下幾方面內容:(1)處理好職業方向針對性及終身發展需求性之間的關系。院校及教師不能僅僅將高職數學教學作為一個階段性教學內容,需要將上述內容發展成終身學習教育,讓學生能夠形成終身學習意識,提升可持續發展效果;(2)處理好教學內容應用及科學知識系統線性之間的關系。在該處理的過程中,高職數學教學要將學生今后職業方向作為建設基礎,弱化對支離破碎的概念、公式、定律,降低學生可能產生的厭煩情緒。教師要將學科之間的知識形成系統,以應用為目的,讓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對上述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深入了解,融會貫通;(3)處理好學科知識重點與學生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高職院校在實施系統理論教學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及時調整知識內容,對知識系統進行構建,確保重點、難點突出。在處理重點、難點時,教師要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基礎,確保教學內容深淺適宜。
1.3系統內容選取,提升教學改革質量在實施系統理論下的高職院校數學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院校及教師要保證教學內容“夠用”,保證學生能夠學過,能夠順利應用。例如,在對高職院校中會計、經濟管理專業學生進行數學課程教育的過程中,院校可以將教學的內容重點放在初等函數、微積分、概率分布及統計等內容上。院??梢赃m當設計單利、復利、稅收、利潤、收入、收益等方面的教學練習,確保上述專業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在對理工類學生進行數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院??梢詫热莘旁诔醯群瘮?、微積分、向量及空間幾何、線性代數等方面,設計數學模型及數學軟件等教學內容,提升學生能力素質。
1.4系統方法優化,降低數學學習難度系統理論要求高職院校數學課程教學從主體出發,以系統角度實施教學,完成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及能力培養。實施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作為教學主體,循序漸進。例如,在實施空間解析結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從空間解析幾何的特征出發,確保學生能夠認識到空間解析幾何。完成上述教學后,教師可以對空間解析結合中的內容細化,豐富二維空間及三維空間內容,從主體到細節,降低學生理解難度。除此之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以樹狀結構、環形結構等確保學生理解之間的關系,可以使用類比法、對比法等提升知識理解效果,確保學生認識到數學的本質。教師要以降低教學難度為基本,依照系統之間關系、內容,對各項教學方法進行合理選取,最大限度改善學生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學習效果。
2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