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8:50
序論:在您撰寫護理英語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學生現狀
由于高校擴招,高職學校入學門檻降低,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底子薄弱,英語詞匯量低,聽力水平較差,只能聽懂最基礎的一些短語與交際用語;口語表達仍然停留在在初階段,簡單的打招呼自我介紹等;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相對薄弱。同時,她們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習慣了課堂上老師一直以來的傳統教學,不積極思考問題,只等老師的講解,不善于去主動學習,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明確的學習目標,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導致了學生學不好,不愿學。
2.教材陳舊,專業性不強
目前能夠真正體現護理英語特色的專業教材寥寥無幾,很多大專院校使用的英語教材仍舊是一些傳統的基礎英語教學書籍。這些書籍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初中教材的一種延續,它的專業性和針對性不強,不能夠很好的適應高職學生,尤其是護理專業的高職學生就業后的使用。同時,除了教材外,相應的閱讀,聽力,寫作方面的配套書籍也相對較少,不能很好的給學生提供相應的練習。
3.教學模式陳舊,觀念相對落后
受傳統觀念和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學模式陳舊,教學環境單一。很多教師還是習慣于采取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讀單詞,讀課文,講語法,做練習,以灌輸式為主,重知識的傳輸,輕知識的實際運用,重精讀,輕泛讀。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自己為中心,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單純的講解知識點和練習,學生被動接收所有信息,不管是否真正理解。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也容易減弱學生學習上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在以后的實踐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4.高職英語師資短缺
由于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學校的大量擴招,學生數量激增,高職英語教師嚴重短缺。而許多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教學經驗不足,而一些外聘教師的責任心又不強,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更別提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由于學生數量增多,教師的教學任務加重,無暇進行教學研究,每天忙于應付繁重的教學任務,沒有時間進行教改活動。而高職學校的英語教學有它獨有的特點,不僅要求教師有比較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還要求教師能夠掌握一定的相關專業的知識,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能結合實際教給學生一些實用的英語知識,然而這樣的英語教師就更加缺乏了。
二、解決五年制高職護理英語教學問題的對策
1.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適合她們的學習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通過一系列的指導,讓學生構建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知識結構體系,從而真正發揮其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最終能夠讓她們在現實工作中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在課堂的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從網上下載各種相應的英語資料,有話教學條件,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還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積極開展一些英語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活動讓學生進入學習英語的狀態,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2.開發新教材,體現專業化
二十一世紀,科技發展迅速,產業結構和職業快速變化,面對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浪潮,對現在正在使用的高職英語教材必須快速做出調整,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培養需求。首先,應遵循“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有特色”的指導思想,優化整合課程內容,不斷豐富和創新教材的內容和形式。要既能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又能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學內容要和她們的生活,以后的工作環境密切聯系,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皬恼Z言學習的角度來看外語教材,好教材不是用來照本宣科的,而是用來鼓勵和刺激學生學習的。”(Hutchson,1987)同時,為了配合現代高職教育的服務社會的問題,除了開發相應的教材,還需要開發一些配套的影像資料,多媒體教材,計算機輔助教材等來豐富簡單的書本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渠道。
3.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模式
教師要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不拘泥于以前的教學習慣,教學內容要不脫離書本而又不局限于書本。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多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視情況加入一些護理專業知識,即在平時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護理專業的專有詞匯,和專業用語,例如護士在給病人輸液時用的對話,在給病人介紹病房時的介紹順序等內容。在詞匯方面,教師應總結歸納一些專業詞匯的特點,加強專業詞匯的教學。其實很多專業詞匯和基礎詞匯之間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例如hypertension(高血壓),前面的hyper-是一個前綴,表示“超,在…之上”,這就涉及到英語基礎詞匯中的構詞法,理解這個前綴的意思之后,在遇到類似的專業詞匯時,學生就能夠自己對單詞進行猜測。同時,還可以開展雙語教學(主要針對涉外護理專業)。雙語教學是將專業和英語相結合的最好辦法,通過早課堂上模擬醫護對話,醫患對話,讓學生扮演角色的方法來學習專業英語。
4.增強教師的專業性
為了適應護理專業的特殊英語教學,高職英語教師需要適當的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外,還要具備一定的護理基礎知識。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高職的英語教學強調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一定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她們較強的應用能力。目前社會對護士的數量需求在增大,對護士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除了要求她們有熟練的專業技能外,還要求她們能夠懂英語,掌握一些基本的護理詞匯和簡單的對話,也就相應的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護理知識。除了平時的正常教學外,有空余的時間可以去聽一聽護理專業課,和護理專業的學生一起,學習基礎的護理原理和護理知識,這樣有助于護理英語教學過程中對一些專業范疇的理解,也有利于對學生的講授。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無法教會的,只能通過學習,運用來掌握。改善英語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引導學生,幫助她們自主的學習英語,運用英語,在學習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實際運用能力。高職護理教學應注重以就業為向導,以社會需求為依據,以服務社會為宗旨,針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根據臨床需要,發展學生的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我們要不斷探索,不斷研究,找到適合學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把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應用結合起來,將語言學習和學生的職業發展統一起來,從而培養出既懂護理專業知識,又懂英語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賈冠杰.外語教學心理學[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1.1背景知識
每個人的背景知識深刻影響其語言信息的加工,影響著人們思想的相互傳遞。背景知識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常識,也就是一般讀者具有的普通知識;另一種是對一些具體事物和事情的熟悉程度。閱讀時需要利用這兩種知識,如果對閱讀內容不是很熟悉或者根本不知道,就會給閱讀帶來困難,導致無法理解所讀內容。
1.2詞匯學生的詞匯量
在閱讀理解中起著關鍵作用。詞匯量大的學生,閱讀能力一般都比較強。與詞匯量相關的是詞匯技能,是指一個人在詞匯運用方面的能力(例如識別單詞意思和在具體情境中對合適單詞的選擇),也指在語境中猜測單詞具體意思的能力。因此,詞匯量以及詞匯技能對閱讀理解都有著極大影響。
1.3閱讀策略
中職英語教學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英語的學習策略。在閱讀教學中,同樣要重視學生閱讀策略的培養。閱讀策略也是英語泛讀教學的重要技能目標。大部分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閱讀策略培訓時,多停留在介紹閱讀策略以及如何應用閱讀策略的示范上,忽視了閱讀策略的使用效果,不了解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的理解情況,不清楚學生不理解的原因。所以,將檢測閱讀理解的結果作為引導閱讀活動的重要依據,在提高學生閱讀技能方面并不能發揮良好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熟練掌握閱讀材料以便提高課堂講解水平,分析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其閱讀活動所需時間,精心設計閱讀活動,以滿足學生需求;同時要嚴格掌控閱讀材料的選擇。
2英語泛讀教學的必要性
在長期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逐步發現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僅僅依靠傳統的精讀教學,是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以及涉外英語課程基本要求的。一方面,教材中的閱讀素材更新比較緩慢,閱讀量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傳統課堂精讀教學主要以講解詞匯及操練語法為主要環節,相關知識的輸入有限,導致學生閱讀速度提不起來,無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掌握閱讀技巧。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閱讀興趣以及閱讀能力的提高,致使學生不能適應對口的專業英語應用需要,不能滿足未來實際工作的需要。所以,在涉外英語課堂教學中,逐步引入泛讀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閱讀技能。
3英語泛讀材料選取以及教師指導
3.1材料選取
科學選材是泛讀教學成功的前提。對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而言,泛讀材料應是簡易讀物,符合其認知水平,并且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泛讀內容要廣泛,涵蓋各種文體及題材。應根據泛讀材料選擇原則以及英文報紙優勢,從最新的報紙雜志以及英文網站尋找泛讀材料,使泛讀材料難度略低于精讀教材,擴大泛讀量,內容應選擇學生喜歡的逸聞趣事和熱點人物。
3.2教師指導
首先,泛讀教學前,教師要幫助學生確立泛讀目標。只有閱讀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成為流利的閱讀者。其次,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熟練使用不同閱讀策略開展快速閱讀。在第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在基本閱讀技巧方面的引導,使學生熟練掌握某一項或幾項閱讀技能,例如略讀跳讀和尋讀。最后,指導學生進行課下閱讀。因為泛讀課每周只有兩課時,課堂時間有限,大量閱讀需要學生課下完成。所以,為拓寬學生視野,教師應指定閱讀范圍,給其布置閱讀任務;同時監督學生閱讀進展并核查其閱讀效果,使得課外閱讀真正有效。
4教學階段劃分及技能訓練
4.1第一階段:加強閱讀技巧及技能訓練
4.1.1推測上下文中詞義
閱讀過程,是一個主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思考的過程。猜詞義主要是利用上下文同義和反義關系,對詞義進行猜測,對整個句子意思進行猜測,需要利用積累的詞匯和語法結構知識。
4.1.2找主題句
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首尾和段落中有內在的邏輯關系。通常情況下,一個段落表達一個主題,不同段落表達不同段落主題。段落明顯位置出現主題句,剩余部分則圍繞該主題進行說明。整篇文章的主題,主要是通過這些主題句表現出來。所以,各段的首、尾句是了解文章意圖的重點。
4.2第二階段
提高全文意識,加快閱讀速度本階段中,教師給予學生更多指導,教會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詞句意思以及字面意義上,逐步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增強語篇意識,擴大詞匯量是這時期教學的重點。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快速限時閱讀,注意泛讀的方法。有了第一階段的基礎,第二階段對閱讀技巧和方法的要求更加多樣化,需要訓練推斷、預測、跳讀等多種技巧。
4.3第三階段
限時閱讀和強化提升閱讀理解率高、理解速度快,是判斷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指標。要達到這個指標,必要的方法指導不可或缺。常用的解題步驟為:首先,用最快的速度瀏覽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其次,先看問題的考查方向,判斷試題的不同類型;最后,認真閱讀全文。對于需要依照各種信息做出推斷才可以找到答案的題目,必須努力尋找隱含的信息詞和關鍵句。根據信息詞來綜合全文主旨和作者態度,反復辨析,最終得出答案。
5結語
1.1基本資料
我院選擇2012年8月~2014年8月間診治的1240例骨科患者,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的484例患者中,266例為男性,218例為女性;年齡在15~97歲之間,平均為(46.3±2.6)歲;骨折類型:210例為上肢骨折,154例為下肢骨折,78例為脊柱骨折,42例為其他;觀察組的756例患者中,402例為男性,354例為女性;年齡在17~98例之間,平均為(46.3±2.8)歲;骨折類型:342例為上肢骨折,240例為下肢骨折,108例為脊柱骨折,66例為其他;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基本信息,未見明顯差異,可以進行比較(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具體包括常規手術護理、治療護理、常規康復指導等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措施,具體包括:(1)入院護理。患者進入醫院后及時對病情繼續擰了解,正確評估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同時制定有效的預見性護理措施。(2)評價患者的安全隱患。年齡超過70歲的患者可能出現跌倒及墜床的危險,因而患者入院后應及時對跌倒幾率進行評分,對于高危人群應該增加窗欄,同時囑咐患者家屬不可私自將床欄取下,不可自行翻山,以免因血壓波動導致摔倒。(3)并發癥護理。①皮膚護理;②預防靜脈血栓;③預防肺部并發癥。
1.3統計學方法
進行統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5.0系統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幾率為4.2%,對照組為12.4%,兩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為97.6%,對照組為88.4%,兩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骨科患者多由于多發性事故、疼痛以及功能障礙等原因出現很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臥床休息,無法進行生活自理,再加上缺乏對疾病的認知情況,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煩躁等不良情緒。骨科換則會術后容易出現泌尿系統感染、壓瘡、肺部感染以及深靜脈栓塞等并發癥,老年患者因體質下降及各臟器功能減低,會出現程度不等的并發癥,對身體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嚴重時甚至引起死亡。因而,應制定積極的處理及預防措施,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正確的評估。預見性護理主要是指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結合自身所掌握的醫學知識,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同時制定有效的預見性護理措施,實施一種具有超前意識的護理方法。在骨科中實施預見性護理是有計劃、有目的、有順序的實施護理措施,提升患者的心理狀態,預防并發癥出現,正確實施康復計劃,由被動變為主動的服務計劃,促進醫患關系良好發展。本文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骨科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措施,能夠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以及降低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幾率,優于一般性護理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60例)和試驗組(60例),該120例骨科患者中,包括骨折患者,顱骨牽引,頸椎術,骨髓炎,脊椎術等多種情況,所有患者的年齡范圍為18~65歲。其中,試驗組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為34~75歲,平均年齡為(46.2±10.9)歲;對照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為36~72歲,平均年齡為(45.8±11.2)歲。兩組在年齡、文化程度、性別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分別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后,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臨床效果,如術后疼痛感、并發癥發生率等。
1.2.1對照組
謹遵醫囑,進行常規的藥物或手術治療后,實施傳統的護理措施。
1.2.2試驗組
在常規的藥物或手術治療后,采取舒適護理,方法如下。⑴心理護理:患者常常表現出焦慮與無助,情緒波動較大,依賴性強。由于行動不便,社交活動減少,生活單調乏味,漸漸對治療失去信心,拒絕與人傾訴,甚至有抑郁自殺的傾向。針對上述問題,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很有必要。①對患者因疼痛或不適而發出的哭泣、、抱怨等,需給予細心的安慰。了解各個患者的具體情況,有計劃的對骨科疾病的病因,發展,治療,恢復過程進行講解,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觀念,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適時用保證、指導、鼓勵等方式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柱,使消極心理得到改善,樹立信心。②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困惑和需求,通過雙方共同努力,積極配合,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并督促家屬給與物質支持和精神激勵。⑵飲食舒適護理:對于骨科患者,往往行動不便,缺乏鍛煉,常有便秘或尿路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我們應該幫助或者督促患者定期排便,因此科學的飲食護理是避免上述并發癥發生的關鍵。首先,在飲食上增加飲水量,多食用流體食物;其次,增加膳食纖維食物的食用;同時配合適量的水果,提高維生素的攝入量,保持營養均衡。并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每天進行定量的腹部按摩活動,以便促進胃腸蠕動,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盡量避免上述并發癥的發生。⑶日常舒適護理:在舒緩期,患者疼痛感較輕,可以每天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展開簡單的康復訓練。通過伸張、散步,有效的緩解關節壓力,保持其靈活性,不僅能減輕疼痛,防止麻木,還能舒緩患者心情,釋放壓力。根據不同的身體狀況,應針對性的制定訓練計劃,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患者,可以在午后進行40min左右的日光浴,增強免疫力;對于行動方便的患者,可增加有氧運動,促進呼吸系統更新,增加肺活量。
1.3評價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感、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疼痛標準:采用等級評定法進行疼痛程度的比較分析。0級:無疼痛,I級:輕微疼痛,II級:中度疼痛,III級:重度疼痛,IV級:極度疼痛。滿意度評價:3個等級分別為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結果以(n,%)表示,用t檢驗,P
2結果
兩組骨科患者術后疼痛感比較采取舒適護理的試驗組患者的術后疼痛感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3討論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136例,男77例,女59例,年齡9~76歲,平均(45.7±6.4)歲。32例為普外科手術,27例為婦科手術,17例為神經外科手術,14例為泌尿外科手術,25例為骨科手術,16例為眼科手術,5例其他手術。所有患者按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與試驗組(給予整體護理和循證護理),每組68例。兩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手術室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包括環境、飲食、心理、術后康復等方面。試驗組應用循證護理的概念和步驟,制定針對性的整體護理措施。主要包括:①術前護理。加強對患者的訪視頻率,多與患者溝通,認真傾聽患者訴求,建立信任關系;針對不同患者的文化知識背景,將手術室環境、手術過程、手術時間向患者進行講解;針對患者術前出現的焦慮、不安、恐懼等不良情緒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消除負面情緒。②術前準備。核查患者術前用藥情況,幫助醫師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檢查;告知患者術前注意事項,是否進食進水;根據患者手術范圍做好術前皮膚的清潔消毒;開始手術前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以保障麻醉、輸血、補充電解質和給藥需要,嚴密監控術中患者生命體征變化。③術中護理。保持手術室安靜、整潔,空氣新鮮;做好手術室的消毒滅菌工作,嚴格保持手術室無菌;根據患者情況時刻調整輸液和輸血速度;輔助麻醉師和手術醫師的工作;保證手術器械無菌,保證術野清潔、清晰。④術后護理。防止引流管脫落,保持引流管暢通;幫助患者保持正確,防止切口破裂或者發生感染;給予飲食指導,術后早期應禁食,嚴禁禁食易致腹脹的食物,以高纖維、高蛋白食物為宜;鼓勵患者盡早進行下床活動和進行功能康復訓練。⑤出院指導。建立患者院外護理檔案,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以及復診時間,定時進行隨訪以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和了解患者預后。出院后隨訪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和家屬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
1.3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患者和家屬對護理質量非常滿意48例(占70.59%),滿意17例(占25.00%),一般2例(占2.94%),不滿意1例(占1.47%),整體滿意度為95.59%;對照組患者和家屬對護理質量非常滿意36例(占52.94%),滿意21例(占30.88%),一般7例(占10.29%),不滿意4例(占5.89%),整體滿意度為83.82%。試驗組患者和家屬的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60例)和試驗組(60例),該120例骨科患者中,包括骨折患者,顱骨牽引,頸椎術,骨髓炎,脊椎術等多種情況,所有患者的年齡范圍為18~65歲。其中,試驗組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為34~75歲,平均年齡為(46.2±10.9)歲;對照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為36~72歲,平均年齡為(45.8±11.2)歲。兩組在年齡、文化程度、性別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分別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后,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臨床效果,如術后疼痛感、并發癥發生率等。
1.2.1對照組
謹遵醫囑,進行常規的藥物或手術治療后,實施傳統的護理措施。
1.2.2試驗組
在常規的藥物或手術治療后,采取舒適護理,方法如下。⑴心理護理:患者常常表現出焦慮與無助,情緒波動較大,依賴性強。由于行動不便,社交活動減少,生活單調乏味,漸漸對治療失去信心,拒絕與人傾訴,甚至有抑郁自殺的傾向。針對上述問題,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很有必要。①對患者因疼痛或不適而發出的哭泣、、抱怨等,需給予細心的安慰。了解各個患者的具體情況,有計劃的對骨科疾病的病因,發展,治療,恢復過程進行講解,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觀念,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適時用保證、指導、鼓勵等方式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柱,使消極心理得到改善,樹立信心。②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困惑和需求,通過雙方共同努力,積極配合,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并督促家屬給與物質支持和精神激勵。⑵飲食舒適護理:對于骨科患者,往往行動不便,缺乏鍛煉,常有便秘或尿路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我們應該幫助或者督促患者定期排便,因此科學的飲食護理是避免上述并發癥發生的關鍵。首先,在飲食上增加飲水量,多食用流體食物;其次,增加膳食纖維食物的食用;同時配合適量的水果,提高維生素的攝入量,保持營養均衡。并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每天進行定量的腹部按摩活動,以便促進胃腸蠕動,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盡量避免上述并發癥的發生。⑶日常舒適護理:在舒緩期,患者疼痛感較輕,可以每天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展開簡單的康復訓練。通過伸張、散步,有效的緩解關節壓力,保持其靈活性,不僅能減輕疼痛,防止麻木,還能舒緩患者心情,釋放壓力。根據不同的身體狀況,應針對性的制定訓練計劃,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患者,可以在午后進行40min左右的日光浴,增強免疫力;對于行動方便的患者,可增加有氧運動,促進呼吸系統更新,增加肺活量。
1.3評價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感、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疼痛標準:采用等級評定法進行疼痛程度的比較分析。0級:無疼痛,I級:輕微疼痛,II級:中度疼痛,III級:重度疼痛,IV級:極度疼痛。滿意度評價:3個等級分別為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結果以(n,%)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骨科患者術后疼痛感比較采取舒適護理的試驗組患者的術后疼痛感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骨科患者大多進行手術治療,術后的疼痛和不適是導致各種并發癥發生及恢復時間延長的重要原因。術后的疼痛會刺激交感神經反射,誘導機體釋放5-羥色胺等物質,從而引起血管收縮,導致切口缺血,影響傷口愈合。嚴重者可誘發血栓形成,同時還會引起情緒低落,出現抑郁癥狀[2]。舒適護理是最近發展較快的一種新型現代化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在傳統的護理基礎上,著重對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護理和調理[3]。通過采取全方位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環境,進行安慰和排解,進而緩解心理壓力,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縮短康復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收集2008年6月至11月經口呼吸患者44例列為對照組,其中男32例,女12例;年齡13~72歲;經鼻-蝶竇垂體瘤切除術后5例,嚴重顱底骨折15例;男15例,GCS評分8分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經口呼吸患者24例,清醒患者10例,昏睡昏迷患者34例。收集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經口呼吸患者40例列為實驗組,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15~76歲;經鼻-蝶竇垂體瘤切除術后4例,嚴重顱底骨折12例,GCS評分8分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經口呼吸患者24例,清醒患者12例,昏睡昏迷患者28例。
2護理
2.1兩組患者均予常規護理每天進行2到3次的口腔護理,并及時補充水分,有肺部感染的患者遵醫囑應用有效抗炎藥,定時予霧化吸入,配合引流、扣擊震顫排痰,按需吸痰。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定時通風,室溫保持在20℃~22℃,濕度保持在60%~70%,病房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溶液擦拭,每天4次。
實驗組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同時使用噴霧器進行護理,在總容積約300ml的噴霧器內裝200ml左右的濕化液,放于患者床旁。將霧滴調至最細,完全按壓噴霧器一次噴出液約0.8ml左右。清醒的患者按患者的需要,在距離患者門齒1cm處向其口腔內噴灑,每次按2到3下,在噴灑前要注意告知患者,以免患者受嚇。昏迷的患者根據其口腔的干燥程度及時噴灑,每次1到2下。吸痰前可連續按壓噴霧器4到5次,充分濕潤口腔減少摩擦的同時,也可以讓少量的液體刺激患者咳嗽,達到有效吸痰一次完成。
2.2濕化液的選擇[1]
2.2.1垂體瘤術后氣道分泌物少,選用涼開水或對氣道刺激性較少的0.45%氯化鈉或用0.9%氯化鈉作為濕化液;
2.2.2分泌物稠厚,量多,需積極排痰的患者選用蒸餾水,蒸餾水稀釋粘液的作用較強,但刺激性較鹽水強;
2.2.3有血痂痰痂形成的選用1.25%或2%的碳酸氫鈉溶液作為濕化液,其堿性具有皂化功能,使痰痂軟化,痰液變稀薄,其濕化效果也明顯優于生理鹽水。
2.3噴霧器的消毒方法用0.2%優氯凈浸泡30分鐘,每周1次,一次性物品專人使用[2]。
3療效判定
3.1口腔濕潤無異味,無感染及潰瘍,患者口腔局部無不適感為效果“好”。
3.2口腔濕潤無感染、潰瘍,分泌物稀薄或由粘稠變為稀薄,分泌物容易排出,無血痂痰痂形成,為效果“較好”。
3.3口腔干燥有異味,分泌物性狀和量沒有變化,為效果“一般”。
3.4口腔有感染或潰瘍,分泌物難吸出或有痰痂血痂形成,為效果“差”。
4結果
對兩組患者進行連續護理,經χ2檢驗后,顯示兩組患者在使用噴霧器進行口腔濕化后,護理效果有明顯改善,有明顯統計學差異,實驗組優于對照組。
5討論
護理經口呼吸的患者的傳統方法有:用濕紗塊覆蓋口腔、用棉枝沾水涂口等,但存在一定的缺點,有時會造成患者口腔黏膜破損,同時增加護士的工作量等。通過使用噴霧器,可以經常保持口腔濕潤,提高進入口腔的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減少氣道的干燥,降低痰液粘稠度,促進呼吸道內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減少粘液的滯留,控制感染,減少并發癥,減少血痂痰痂的形成,為患者提供及時、舒適、美觀、有效的護理,從而使病人早日康復,改善預后,降低醫療費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噴霧器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