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31 14:16:52
序論:在您撰寫幼師現代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貫是學生圍著教師轉,所有知識的學習都是從教師的一張嘴中“說”出來的,而學生能聽進去多少算多少,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可以給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以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例如,語文課上,訓練幼師學生口語的課程教學中,講完形成幼兒教師職業口語的要素時,需要讓學生從形成幼兒教師職業口語要素的角度分析并評論案例,這時教師出示多媒體播放錄像(此錄像是在假期中去幼兒園頂崗實習時拍攝的),一幕幕實實在在的幼兒園生活展現在學生眼前:中班午休期間,有兩個孩子起床如廁后沒有立刻回寢室,而是邊洗手邊潑水玩,高興極了,這時教師走了過來……播放到此處,教師按了暫停,讓學生根據剛才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如果你是這位老師,你該怎樣處理現在這個問題呢?”在畫面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活躍起來,有的學生說:“直接讓他們回去睡午覺”;有的學生說:“要給他們講道理,不能浪費水資源”……最后,學生分析并評選出了幾種最好的處理辦法,其中一種辦法要比錄像上的教師處理的還要恰當,受到了大家的認可:教師故作神秘地把耳朵貼在水池邊說:“你們聽誰在哭呀?噢,是小水滴在哭,他邊哭邊對老師說他是一個非常愛清潔又樂于助人的好寶寶,可是現在小朋友開著水管玩水,他們不但不能幫助別人,還會流到一個又臟又臭的下水道變成臟水,所以他們才難過地哭了起來……”
二、提高理解能力,突破難點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準確豐富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幼兒文學課程的學習中,講到的幼兒圖畫故事具有夸飾性時,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德國系列圖畫故事《狗熊的婚禮》,講述狗熊安東和埃米在舉行婚禮時,一陣春風吹走了安東的帽子和埃米的頭紗,被春風吹走的帽子和頭紗經過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經歷,最后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它們每一幅圖都突出表現了夸飾性的特點。所謂夸飾,就是通過不同的藝術手段造成畫面內容不同程度的夸張和變形。這一難點,通過圖畫故事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直觀、生動,學生一看便理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幫助幼師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在將來的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用語。所以,普通話的訓練是幼兒教師的口語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訓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播放多媒體的朗讀,可以讓學生每天早上跟著多媒體播放的播音員的標準發音朗讀單音節和雙音節字、詞,有錯誤之處再加以糾正,經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生普通話水平在不知不覺中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準確的發音會運用到平時的一般口語交際中。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講故事訓練。又如,在訓練學生講《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烘托課堂氣氛,使學生邊看邊講,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培養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貫是學生圍著教師轉,所有知識的學習都是從教師的一張嘴中“說”出來的,而學生能聽進去多少算多少,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可以給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以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例如,語文課上,訓練幼師學生口語的課程教學中,講完形成幼兒教師職業口語的要素時,需要讓學生從形成幼兒教師職業口語要素的角度分析并評論案例,這時教師出示多媒體播放錄像(此錄像是在假期中去幼兒園頂崗實習時拍攝的),一幕幕實實在在的幼兒園生活展現在學生眼前:中班午休期間,有兩個孩子起床如廁后沒有立刻回寢室,而是邊洗手邊潑水玩,高興極了,這時教師走了過來……播放到此處,教師按了暫停,讓學生根據剛才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如果你是這位老師,你該怎樣處理現在這個問題呢?”在畫面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活躍起來,有的學生說:“直接讓他們回去睡午覺”;有的學生說:“要給他們講道理,不能浪費水資源”……最后,學生分析并評選出了幾種最好的處理辦法,其中一種辦法要比錄像上的教師處理的還要恰當,受到了大家的認可:教師故作神秘地把耳朵貼在水池邊說:“你們聽誰在哭呀?噢,是小水滴在哭,他邊哭邊對老師說他是一個非常愛清潔又樂于助人的好寶寶,可是現在小朋友開著水管玩水,他們不但不能幫助別人,還會流到一個又臟又臭的下水道變成臟水,所以他們才難過地哭了起來……”
二、提高理解能力
突破難點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準確豐富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幼兒文學課程的學習中,講到的幼兒圖畫故事具有夸飾性時,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德國系列圖畫故事《狗熊的婚禮》,講述狗熊安東和埃米在舉行婚禮時,一陣春風吹走了安東的帽子和埃米的頭紗,被春風吹走的帽子和頭紗經過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經歷,最后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它們每一幅圖都突出表現了夸飾性的特點。所謂夸飾,就是通過不同的藝術手段造成畫面內容不同程度的夸張和變形。這一難點,通過圖畫故事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直觀、生動,學生一看便理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幫助幼師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
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在將來的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用語。所以,普通話的訓練是幼兒教師的口語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訓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播放多媒體的朗讀,可以讓學生每天早上跟著多媒體播放的播音員的標準發音朗讀單音節和雙音節字、詞,有錯誤之處再加以糾正,經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生普通話水平在不知不覺中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準確的發音會運用到平時的一般口語交際中。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講故事訓練。又如,在訓練學生講《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烘托課堂氣氛,使學生邊看邊講,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四、使學生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評價
部分學生覺得當幼兒教師很容易,學習不努力,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評價他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使學生能夠客觀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在學習幼兒戲劇文學時,我會分組讓學生表演童話劇《小熊拔牙》《“妙乎”回春》《驕傲的小燕子》,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頭飾,扮演小熊、小燕子、小白兔、小花貓等劇中角色。在表演時,我會拍攝每組童話劇的全過程后,播放給所有學生觀看,學生就會從中看出自己和他人存在的問題,就會客觀正確地評價自己和看待他人,看到了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在今后的學習中,會針對自己的不足或弱項不斷努力。
五、總結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準確豐富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幼兒文學課程的學習中,講到的幼兒圖畫故事具有夸飾性時,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德國系列圖畫故事《狗熊的婚禮》,講述狗熊安東和埃米在舉行婚禮時,一陣春風吹走了安東的帽子和埃米的頭紗,被春風吹走的帽子和頭紗經過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經歷,最后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它們每一幅圖都突出表現了夸飾性的特點。所謂夸飾,就是通過不同的藝術手段造成畫面內容不同程度的夸張和變形。這一難點,通過圖畫故事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直觀、生動,學生一看便理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錄音媒體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話,有的配以悅耳動聽的音樂錄制而成的。播放朗讀錄音帶,可以使學生沉浸于某種境界,從而展開想象的翅膀,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語文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聽話能力訓練時,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格林童話故事《稻草、煤炭和豆子》,通過錄音機給學生播放2-3遍后,讓學生聽故事,記錄內容要點,再根據記錄把這則故事講給大家聽。學生不但能按要求把內容要點記錄下來,而且還能夠模仿錄音中的音色和情感把故事講完整,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減輕了教師的勞動強度。
三、幫助幼師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在將來的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用語。所以,普通話的訓練是幼兒教師的口語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訓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播放多媒體的朗讀,可以讓學生每天早上跟著多媒體播放的播音員的標準發音朗讀單音節和雙音節字、詞,有錯誤之處再加以糾正,經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生普通話水平在不知不覺中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準確的發音會運用到平時的一般口語交際中。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講故事訓練。又如,在訓練學生講《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烘托課堂氣氛,使學生邊看邊講,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四、使學生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評價他人
從學生成長角度分析,間接經驗的學習很必要,但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親身體驗比道聽途說更可貴。部分學生覺得當幼兒教師很容易,學習不努力,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評價他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使學生能夠客觀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在學習幼兒戲劇文學時,我會分組讓學生表演童話劇《小熊拔牙》《“妙乎”回春》《驕傲的小燕子》,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頭飾,扮演小熊、小燕子、小白兔、小花貓等劇中角色。在表演時,我會拍攝每組童話劇的全過程后,播放給所有學生觀看,學生就會從中看出自己和他人存在的問題,就會客觀正確地評價自己和看待他人,看到了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在今后的學習中,會針對自己的不足或弱項不斷努力。
五、結語
早教專業幼師生應嘗試以興趣班的形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擴大學生早教知識面,掌握早教技能技巧,促進幼師生早教專業發展。幼兒教育早教專業現代教育技術一、幼師生早教專業發展的問題的提出一般認為早期教育對象是指0~6歲兒童,涉及0~3歲嬰幼兒階段和3~6歲幼兒階段的兒童,對應不同年齡階段的教育目標、教學過程、組織形式是不相同的。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拓展辦學思路,著眼于為學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在江蘇省范圍率先對專業實行細分,分出了0~3歲早教方向和3~6歲的幼教方向。新辟的早教班有2個,其余班為幼教方向,即原來的幼教班。相比幼教方向,早教方向的專業學習內容更多,早教班的學生除了學習幼教班的課程,還要增加0~3歲嬰教方面的課程,因而將來的就業面應該也更寬,既可選擇面向0~3歲的早教機構,也可到普通的幼兒園當老師。在早教專業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加一個專業知識的學習?如何體現出早教班的特色?如何能滿足社會對早教師資的需求?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以活動課程方式――專門開設0~3歲嬰幼兒早教興趣班,學校聘請早教專業老師引領,使學生一進校園就接觸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因為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信息容量大等特點,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是多樣而豐富的。動態演示與靜態畫面相結合,可以使情境不受時空的限制,再現于學生眼前,它集畫面、聲音等于一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三、0~3歲早教興趣班教學實施我們對幼師五年學習中0~3歲早教興趣班的學習作了總體規劃,根據不同年級學習階段制定了基本流程。
總體規劃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讓學生初觸早教、親歷早教、研究早教,并通過規范的教學行為使學生進入早教實踐,獲得早教專業經驗。1.學生初觸早教0~3歲早期教育專業性很強,嬰幼兒每個年齡段都有與之相附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年齡越小嬰幼兒發展的速度越快,因而不僅年齡之間的發展水平差異很大,而且同齡個體之間的發展水平差異也很大。因此,0~1歲嬰幼兒是以月齡為依據分段教養,1~3歲嬰幼兒以半歲為依據的分段教育。對于剛入校的幼師一年級學生,他們缺乏嬰幼兒教養經驗和沒有專業概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教師按嬰幼兒月齡給學生看視頻,學生第一次看到從新生兒到一周歲的寶寶成長的全過程,觀察嬰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的變化,讓學生了解許多照顧寶寶的基本常識,積累早教專業知識,初步感受早教內容。2.學生親歷早教每個幼師學生都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只有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體驗、自主發現、自主探究,才能使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使專業內化成為可能。所以,幼師第二年教師鼓勵學生到早教機構去觀察、體驗和經歷。學生去早教機構親歷嬰兒游泳、親歷親子教育活動,身臨其境,感受真切、直觀、具體,有助于形成對早教的整體認識。在親歷中學生直接觀察早教活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紙筆記錄往往會遺漏許多信息。因此,學生在早教機構中學生必須學會利用現代化的儀器設備,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準確、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并為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備用。3.學生研究早教進入幼師第三年,學生已有使用網絡搜索信息的感性經驗,教師開始引導學生把計算機網絡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采用“任務驅動”和“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即在任務驅動下,自學教材上相關內容和學習網站上的資源,掌握網絡信息搜索主要策略和技巧,上網操作實踐,小組交流討論,合作完成任務。4.規范學生早教技能進入幼師第四年,根據江蘇省規定,幼兒園教師持雙證上崗(教師資格證和育嬰師證),學生開始參加育嬰師中級資格的考試,在育嬰師中級資格培訓中,除對學生進行早教專業理論考核外,還要對幼師生實際操作規范的考核,實操的內容有給嬰幼兒洗澡、撫觸、換尿布、穿脫衣服、喂奶和副食(添加)制作等,這些都要規范的動作和操作步驟。教師在培訓中采用微格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利用現代的錄音、錄像等設備,幫助學生訓練上述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利用這個可控制的實踐系統可使師范生和新教師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行為,系統訓練教師教學技能。例如,老師講解撫觸的實際操作,在給嬰幼兒撫觸前,要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手掌、手指間、手背、手指、大拇指、手心和手腕。然后,老師分別教了學生嬰幼兒臉部、腹部、四肢和背部的撫觸。每一個部位的撫觸都有專業的手法、程序以及相應的注意點。老師提供教學技能的音像示范,讓幼師生對教學技能的感知、理解,并作角色扮演。5.學生展示早教活動進入幼師第五年,學生經歷了畢業實習,學生有展示自己學習成果要求,學生用課件的形式展示,例如,學生以PPT的形式呈現了游泳中心看“嬰幼兒游泳”的觀察報告。從什么是嬰兒游泳――調查幾個寶寶的情況――分析寶寶游泳出現的情況而作的科學解釋――最后分析了游泳的好處。調查的內容分為寶寶的月齡,第幾次來游泳,游泳時發生的情況以及家長對其的看法,最后還用照片展現,以連環畫的形式展示出來,一環扣一環很有專業性,每一個課件都能體現學生思路的選擇,在制作中課件圖片、視頻、動畫、聲音、文本等素材的獲取方法,課件素材的制作加入一些視頻、音頻、圖片、動畫等,使課件有聲有色,內容的呈現,動畫的設置,文字的設置,圖片的位置、大小、效果,視頻音頻的播放設置,幻燈片的切換,模板的選用,背景的選取等都有學生自己的思考。實踐證明,利用0~3歲早教興趣班的形式,用任務目標的方式,恰當地選準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與幼師生專業成長的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專業水平的迅速提高。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靈活確定課堂教學的設計形式,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的有機組合,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王世輝,石睿.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陳雅芳.幼兒教師“專業化”對幼師生“自主教育”的挑戰.學前教育研究,2005,(Z1).
關鍵詞:有效教師;教育現代化;專業素質
教育是立國之本,社會的現代化,首先是教育的現代化。美國著名社會學家英格爾斯說“現代化首先就是人的現代化”,教育現代化要關注于人的發展,不僅是關注學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關注教師的發展。在教學過程的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四要素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有效的教學離不開有效的教師?!坝行Ы處煛钡漠a生和發展,賦予了教育現代化新的使命,有力地推動了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一、“有效教師”的內涵界定
當“有效”成為教育領域關注的一個重要詞匯時,“有效學?!?、“有效教學”等隨之出現,“有效教師”研究是從有效教學以及教學效能研究中衍生出來的。
由于研究者的視角不同,所用的概念術語也存在差異,對有效教師的理解也是多樣的。美國教師專家加里?鮑里奇在《有效教學方法》這本書中對“有效教師”進行了探討,介紹了有效教師所使用的教學常規,這些常規與學習者身上的良性效果相關,研究的焦點由原來專門指向教師,轉向現在的還把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包括在內,但始終沒有給“有效教師”一個完整的界定。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效教師”一詞被賦予了深刻的內涵:一是良好的職業道德、豐厚的學科知識、突出的教育教學能力;二是對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態度和積極探索的能力,成為研究者;三是善于和學生、同事、領導、社區、家庭溝通與聯系,是個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四是學校管理的參與者。
二、“有效教師”的核心專業素質要求
教師之所以為師就是因為教師有“道”。在當今日新月異知識激增的社會,一定程度上年齡已不是優勢,誰掌握新知識快,誰了解新信息多,理所當然是這個領域的老師;誰通曉教育原理,誰能將道理有效地指導實踐,誰就能成為優秀的教師。在當代教育實踐中,教師的工作職能出現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勞動的復雜程度和創造性質。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激勵著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教師自身成長于發展的過程。教師以自身專業素質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與完善為基礎的專業成長、專業成熟過程,叫做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就是有效教師的發展。
結合實際,有效教師的核心素質對教學質量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筆者認為,構成有效教師核心專業素質的整體的主要有四個方面,分別是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和專業自主意識。
(一)教師的專業知識。北京師范大學的林崇德教授等認為,從功能出發,教師的知識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的結構內容: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性知識。[2](1)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如語文知識、數學知識等,這是人們普遍熟知的一種教師知識。因為教師一般都負擔某一學科專業領域的教學工作,掌握一定學科或專業領域的全面和堅實的知識,是對一個教師的基本要求。要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首先要精通本學科和專業早已就成為教師知識結構中的主干部分。(2)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課堂情景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3)教師的條件性知識。是指奇偶暗示所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具體體現在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和教與學的知識兩大方面。(4)教師的文化性知識。教師必須懂得教育之所以成功或失敗的道理,同事還要具備一定的與本專業相鄰的學科知識,這是適應科學不斷分化與綜合特點的需要。
(二)教師的專業技能。教師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掌握有效的教學技能。教師技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順利完成某種教學任務的活動方式。(1)教師設計能力包括了諸多技能的組合,其基礎內容由分析學生特點與組合教學內容的技能、制定恰當教學目標的技能和選擇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技能幾方面組成。(2)教師的言語技能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體現教育性和啟迪性的導向、必須符合學生的特點、必須掌握多種口頭語言技巧,并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將之進行有機組合的技能、必須具有說好普通話的能力、必須具有合理使用身體語言的能力和必須具有良好的課堂板書技能。(3)組織和調控課堂技能。在班級授課制的教學形式下,教學過程終究要落實和通過課堂來進行有效地組織和調控,這是保證教學能否順利有效進行的重要條件。所以,組織和調控課堂不能不成為有效教師的基本技能。(4)研究技能。教師把教研結合,把通過長期實踐,積累經驗,形成能力和學校理論研究思考掌握規律結合起來,堅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展開教研科研,是教師提高能力最經濟、最科學的方法。
(三)教師的專業自主意識。專業自主意識是教師的核心素質之一。教師具有了專業的自主意識,才能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專業自主能力和專業自主習慣。教師的業自主意識,是教師職業專門化的重要指標。教師作為課程主體之一,參與課程的研制、決策、實施和評價的整個課程活動。教師作為課程改革中的關鍵因素,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主要依賴教師對自身作用的認識和“教師課程參與”。
此外,維護好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有效教師專業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愛護學生,“視徒如己”。維護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所起的作用很大。教師要愛護學生,盡心盡力地教育學生??鬃诱f:“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論語 憲問》)。另外,師生如友,“教學相長”。要維持一種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對學生的批評持歡迎態度。總之,師生相互切磋,共同論辯,教學相長。駕駛虛心對待學生的指正,同樣,鼓勵學生勇敢超過教師,建立起一種親密的師生關系。[3]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有效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效教師素質仍不斷在發展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三、“有效教師”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國唐宋家之一的韓愈用簡短的一句話全面概況了教師的作用和任務,這句話自此流傳,并被后世廣為認同。自古以來,人們對學問的獲得離不開教師的教誨?;仡欀袊逃催h流長,教育活動都離不開教師的參與,教師的地位已根深蒂固。人類社會不斷進化,教育活動日益豐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沒有高質量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就沒有高質量的人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我國教育競爭力的根本保證?!敖逃F代化建設需要有一支現代化的教師隊伍,需要有現代化的教師教育。師資的現代化和現代化的師資是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同時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手段。離開了師資發展,就談不上教育現代化,也不可能實現教育現代化?!?[4]縱觀中國古代教育數千年發展史,教師職業經歷了一個分化發展以致獨立專門化的過程。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對于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現代化需要具有新理念和高素質的教師,對教師的學科前沿性、知識的綜合性、現代教育適應性等方面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效教師”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
四、結語
教育現代化是一項多層面、多因素的系統工程,由現代化的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現代教學體系和現代化的教育設施、辦學條件,現代化的師資隊伍和管理隊伍等方面形成有機整體,教育現代化離不開這個有機整體的協調發展。然而“有效教師”是教育現代化這個有機整體各構成要素的劑,有效協調各因素高效運轉,給教育現代化注入新的活動,有力地推進了教育現代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小英.小班化教學模式下英語課堂有效教學初探 [D],南京師范大學,2008
[2]李晶.有效教師[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其實質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觀、教學觀、質量觀、人才觀、發展觀的全面展現?,F代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教育規律基礎之上的一種“遠見卓識”,它能正確反映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征,科學地指明教育前進的方向?,F代教育理念是人們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對教育發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認識,是教育行動的指導。
1.終身教育理念終身教育
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教育家保爾•朗格朗,他指出:“教育和訓練的過程并不隨學校學習的結束而結束,而是應該貫穿于生命的全過程。這是使每個人在個性的各方面——身體的、智力的、情感的、社會交往的方面,總之,在創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稟賦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條件。”當前,幼兒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應是單純的傳授各學科領域的知識,而是努力提高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成長,今后步入社會奠定好堅實的個性與人格基礎。
2“.以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兒童為本”是指幼兒教師的保教活動等各個方面都要以兒童為中心,專業理論和實踐的方方面面都要以兒童為落腳點,要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兒童,為了兒童的一切”。1924年,各國簽訂了《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強調兒童的身心必須得到正常發展,標志著幼兒教育成為各國政府國際合作的開端。1959年頒布《兒童權利公約》,提出了各國兒童應當享有的各項基本權利。1990年,聯合國召開的世界首腦會議,通過了《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世界各國開始逐漸關注兒童的基本權利,重視兒童教育。“以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表明兒童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具有主觀能動性,但是其身心發展特征及生活狀態又與成年人不一樣,具有自己獨特的身心發展特征,只有在“理解兒童、尊重兒童、重視兒童”的前提下,才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3“.合作”的教育理念
隨著教育的發展,“合作”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入幼兒教育。幼兒教育不僅僅是幼兒教師對幼兒的教育,家長和社會因素也是促進幼兒全面學習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幼兒教育要開放、要合作已成為各國幼兒教育發展的共識?!昂献鳌钡慕逃砟钜蠼處熞哂信c他人合作的意識,要發展與他人合作的品質。幼兒教師工作具有示范性的特征,只有先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合作品質的人,才能培育出樂于與人合作的孩子。在現代教育背景下,“與人合作”已經成為衡量幼兒教師是否合格的基本要素之一。
4“.全納教育”的理念
“全納教育”的概念是在1994年舉行的“世界特殊教育大會”上提出來的。全納教育提出了五大原則:“(1)每個人都擁有受教育的基本權利;(2)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特性、興趣、能力和學習需要;(3)教育必須考慮到這些特性和學習的廣泛差異;(4)學校要滿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5)學校要接納所有兒童,反對歧視”。全納教育理念并不意味著為每一個人提供完全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因為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要了解個體特征,因材施教。
二、現代教育理念
融入幼兒教師專業標準制定的策略
首先,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中應重視幼兒教師的專業學習態度與能力的養成。隨著國家對幼兒教育的不斷重視,幼兒教師的準入門檻越來越高,但幼兒教師入職后的培訓和學習還沒有引起高度重視。終身教育理念應使幼兒教師認識到他們入職前的教育水平對他們的職業發展來說是不夠用的,他們必須在整個生存期間更新和改進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因此在制定幼兒專業標準中,應對幼兒教師所需具備的學習能力作出明確規定,包括能夠不斷地參與合作與學習;善于利用各種專業發展機會和資源,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具備可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等。對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中學習能力的清晰界定對于促使幼兒教師終身學習可起到導向性作用。
其次,幼兒教師專業標準應促使幼兒教師樹立“以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與理解兒童,熱愛幼教事業。當前,各地一些幼兒教師虐童的個案雖是少數,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個別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和素養的缺失?!耙詢和癁楸尽钡慕逃砟钜笤谥贫ㄓ變航處煂I標準時明確界定幼兒教師需具備的基本能力,給予教師可操作性的指引,而不是對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泛泛概括。專業標準中應規定幼兒教師需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和需求,知道影響兒童發展和學習的多重因素;幼兒教師能夠在家庭、社會和文化的背景下理解兒童,知道兒童在健康、安全和營養方面的需求,并具備這些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夠利用兒童發展的知識為兒童創設健康、尊重、支持性和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環境;能夠設計適宜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物理環境;能夠提供適宜兒童理解力的學習材料和資源;能夠設立適宜兒童發展水平的學習目標;能夠使用多種發展適宜性的教學方法;能夠密切關注每個兒童對教學的反應,能夠與每個兒童建立積極的關系和進行支持性的互動,使每個兒童都能學到應該學到的東西;能夠為兒童創設安全、友好、文化適宜和組織有序的學習環境,能夠對每一個兒童進行負責任的評估,促進每個兒童的積極發展。
再次,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中應鼓勵幼兒教師樹立多元化的“合作”教育理念,主要包括與同事與幼兒家庭共同合作,開展教育活動,促進兒童發展。應在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中規定:幼兒教師要了解不同家庭的特點,尊重不同的家庭文化與價值,為家庭的幼兒教育提供支持;能夠認識到家庭的作用,促使家庭參與到兒童的發展與學習中來;能夠發起并保持與家庭和社會的相互尊重,支持每個兒童的發展和學習;能夠利用社會資源,與提倡服務于兒童和家庭的公益機構、組織等進行協調和合作;能夠與同事和專家建立合作關系,在相互交流學習中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新《綱要》更強調用“情境化”、“活動化”、“過程化”、“經驗化”的教育內容去影響幼兒,強調幼兒自身的自主“建構”。這些觀念無不反映了新《綱要》多元的理論基礎和后現代主義的深刻影響,同時也要求教師盡快地從以往注重靜態、描述性、習得性知識的傳授,向讓幼兒自主獲得過程性、行動性、活動性和建構性知識轉變。那么,幼兒教師教育如何適應新《綱要》的要求呢?應該從后現代幼兒教育觀出發,應用情景知識、多元閱讀和影像參與的幼兒教師培養策略能加快幼兒教師反思和解構能力的形成,促進他們歷史地、情境地探究幼兒知識的“過程化”和“經驗化”體驗。
二、后現代幼兒教育觀
在現代思維中,人們用單一的、線形的、永恒的邏輯、公式、原則和普遍規律來說明和解釋世界,進而形成了決定論、均衡論、中心論、統一性、漸進性、連續性等思維范式。而后現代思維強調事物、現象的不穩定性、多樣性、偶然性、突變性、開放性,通過相互作用、結構轉換等進行概念重構和創新。后現代思維是以不確定性、情景性、政治性、自我建構為其主要特征。
后現代兒童觀認為兒童是模糊而不是清晰的,是充滿不確定性和自組織能力的,是生活在一定的時空脈絡中極具情境性的,是不可知且無可限量的。后現代課程觀強調探究意義和靈魂、情境化和多元對話,尋求課程理解。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是課程和教學實踐有機適度的發展結合。①后現代的知識探究觀不只是緊隨時代的變化,也沖破了原來的兒童發展和早期兒童教師知識結構之間的認識局限?;诤蟋F代廣泛的理論認識(批評理論、后殖民理論、后結構理論)和分析工具,后現代的學者們開始懷疑和盤問人類對現代科學力量的信仰。在他們的眼里,科學被認為是激發建構者價值的社會建構活動,同時也創生科學應用的權利關系。②在早期教育世界中,對各種發展理論的知識基礎的后現代檢視表明,過去被用來指導實踐的理論研究框架主要是基于相同背景的學生的同質性研究,基本上不關心文化、階級和人生履歷等的媒介變量,而這些歷史的、政治的、情境的變量恰是后現代思維所重點關注的對象。
因此,幼兒教師教育必須對社會和智力的快速變化做出應對。而在教師教育課程中融入后現代的課程觀念,教師教育者和學生就有可能從整體上克服現代課程觀念的局限,更好地理解早期兒童教育的實質。
三、后現代幼兒教師培養策略
根據大衛和蘇馬偌的觀點,正像現代生活的其他領域一樣,現代教師教育課程訓練中的學會教學也被概念化為對特別的一套在任何時間,任何情境都能普遍適用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過程。③但是,一個后現代教師教育涉及從這種模式下轉向對知識是如何創造邊界和可能性的檢驗中。④為了幫助學生也幫助幼兒教師教育者對知識建立不同的立場以及如何把工作更靠近我們的兒童,可以使用三種后現代的認知策略:情境知識、多元閱讀和影像參與。‘
(一)情境知識策略
從后現代的視角審視,危險內存在這樣的假定中:知識生產是非歷史的,價值無涉需要所有的知識被當作整體中的一部分并被在情境中加以認知和檢視。⑤情境知識涉及檢驗歷史、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關聯兒童教育發展的各種理解和實踐的語境,是意義性尋求和故事性知識。通過使用其他學科中的有關歷史、傳記和相關社會知識,幼兒教師教育者能夠讓未來的幼兒教師洞見到不同元素的交互是如何導致人們對兒童的理解和教育,同時也使他們察覺和體悟到幼兒教育者關于幼兒的知識是如何生成的。
情境知識不僅僅是用來檢視知識基礎本身的策略,也是關涉對早期兒童相關教育情境領域的理解問題。為了獲得這種情境形式,對學生來說,獲得對影響當代教育問題的一般認識和對影響早期兒童問題的特別洞見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問題必須在他們得以產生的歷史社會情境中被加以檢視,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有大量的多元化閱讀作為檢視和理解的基礎。
(二)多元閱讀策略
從后現代視角來看,為了讓學生明白知識的理解和建構是如何展開的,學習者就必須把知識基礎作為語篇而檢視。為了幫助學生明白什么是后現代語篇以及后現代語篇如何塑造了當下社會和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我們可以在幼兒教師教育中使用多元閱讀策略。這種策略涉及學生閱讀各種早期兒童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文獻,以便學生能夠追問誰從這些特別的知識中受益以及其他人的實踐可能是什么樣的等反思性問題。那么,什么是語篇呢?語篇就是語言的實際運用,是整個語言的情境化完整片段,是語言的意義單位。每個語篇都創造著真實的決定著人們行動的方式以及什么是可信的知識認同。在任何一個時候,都有在社會生活中操作的多元意義系統,但是,有一些意義系統比另一些意義系統更占居主流的地位,成為??滤^的“真實的制度”。⑥發展理論的知識基礎早已是幼兒教師的“真實的制度”,因此,多元閱讀提供給學生機會去學習如何解構意義和權利的關系,這種關系操縱著語篇并在其他方面也起著作用,同時塑造著教師和兒童之間的各種關系。
多元閱讀不僅僅只針對文獻閱讀,還涉及把社會生活作為文本來閱讀和解構。用這種方法閱讀課堂教學生活,首先意味著檢視教師和兒童所言說的意義,然后,審視這些語篇被實踐或被課堂參與者創生的方法。通過把語篇外顯化,就可能明白其中的社會結構、權利關系、每個參與其中的人的地位以及每個個體被塑造為現實的生活歷史和愿望的方法。多元閱讀允許這種解構工作通過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課程或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諸如教師研究、批評理論、兒童社會學、后結構理論、后殖民理論等認知手段和反思工具。不論探究什么話題,教育者至少要為學生介紹一到兩種閱讀理論。新晨
(三)影像策略
從后現代的視角來看,教師的角色功能都是在情境、歷史和個人傳記中轉換的,沒有不變的無情境、無歷史或無傳記的角色功能變化。相反,教師的身份認同產生于語篇,教師基于語篇和他們置身與其中的社會情境建構了多元主體角色。這意味著教師能同時置身于多重角色:他們能通過培育、關愛、支持和對個別兒童的興趣和需要的回應創生發展適度的課程,與此同時,也建立起自己對課堂和性別的理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種專業認同感,可以使用視覺影像技術。影像不是簡單的對鏡關照而是社會和政治建構在視覺表征上所展現的意念和想像以及人們對此反思所產生的特別價值。⑦早期兒童教師的影像技術往往是通過諸如電視、電影、文學和藝術以及研究和學術文本等現代手段而再現。因為這些影像能讓學生洞見知識的政治效果,反思當代生活的各個層面,他們為學生提供一種可以接受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后現代主體觀以及他們作為教師工作的隱喻意義。
當然,把視覺文化、多元閱讀和情景知識相結合將帶來更好的教育效果。這些策略可以照亮后現代的方法理念,在其中,知識是社會建構的,意義的多元系統能使兒童和教育者形成多元認同,了解權利和知識的關系是如何塑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互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