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8:06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碩士畢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畢業流程
1.客戶提出要求:包括專業、畢業論文方向、需要多少字、具體題目提綱、什么時候要等問題。
2.根據顧客說好的要求,按照收費標準,談好價格。
3.客戶付50%的定金
4.我方安排寫作
5.交50%的論文給客戶審核,客戶審核沒問題,將余下的50%付清
6.交付全部論文
7.后期的修改,在說好的要求內都是包過的,直到畢業論文通過為止。
—畢業范圍
(1) 語言表述a.論文應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推理嚴謹、立論正確。論述必須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對同行專業人員已熟知的常識內容,盡量減少敘述。b.論文中如出現一些非通用性的新名詞、新術語或新概念,需立即做出解釋。(2) 標題和層次a.層次要清楚,標題要重點突出,.畢業論文應采用漢語撰寫;一般由七部分組成,依次為:(1)題目,(2)中文摘要,(3)關鍵詞,(4)目錄,(5)正文,(6)參考文獻。2、各部分具體要求如下:論文題目:應是整個論文總體內容的體現,要引人注目,力求簡短,25字以內。字體為宋體小二號。摘 要:中文摘.求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完整的畢業論文格式范文,要PDF或Word格式,最好能發給我郵箱word畢業論文格式的設置在word2007中怎樣實現畢業論文格式word高手,懂word弄過畢業論文格式的請進。
畢業論文格式
畢業論文格式總改不對老師不讓過怎么辦?內蒙古財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畢業論文格式的具體要求求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本科畢業論文格式誰有?求畢業論文格式,平面設計專業我想要一個實用《畢業論文》格式,我要套論文用的用的,越快越好?能給嗎?請問哪位知道西南大學碩士畢業論文格式?還有腳注有什么特別要求?請求2011最新格式物流管理畢業論文順序:中央電大畢業論文題目→目錄→有人教教我大學畢業論文的格式關于房地產營銷的畢業論文設計,包括開題報告什么的,怎么寫,給發了我給大學生畢業論文2年了,格式熟練,去年寫了幾百篇基本都過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啊?還有論文的格式什么,我都不懂啊,求各位江西師大自考本科畢業論文格式具體是怎樣的?畢業論文具體格式是怎么樣的,有關環保的畢業論文范文有嗎?
哪位大哥知道四川農業大學的畢業論文格式,.
文題.[學位論文]. 授予單位所在地,授予單位,授予年⑤專利[序號] 申請者. 專利名. 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⑥技術標準[序號] 責任者. 技術標準代號. 標準順序號—年.技術標準名稱.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7. 致謝致謝中主要感謝導師和對論文工作有直接貢獻及幫助的人士和單位。8. 附錄主要列入正文內過分冗長的公式推導,供查讀方便所需的輔數學工具或表格;重復性數據圖表;論文使用的符號意義、單位縮寫、程序全文及其說明等。二、管理和人文學科類論文撰寫格式管理和人文學科的論文應包括對研究問題的.(各位大哥大姐四川農業大學可以專升本嗎???粕梢赞D成本科生讀本科生的專業嗎?哪物流管理畢業論文格式? 哪位大俠知道,請問有人知道四川農業大學遠程教育的學歷受社會承認嗎?急知,誰知道四川農業大學2008和2009年的美術專業錄取分數是多少,。如題,小弟今年畢業.
關鍵詞:近代江西農村經濟、研究現狀、評述
一、研究現狀分析
1. 關于近代江西農村經濟的整體研究方面。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較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是萬振凡、吳小衛著《近代江西經濟研究》,系統的探討了江西農村經濟發展的歷程、近代的江西農業生產、近代江西農業科技發展、近代江西農業的賦稅、近代江西農業發展的手工業、近代農村階級關系的演變、近代農業的自然災害、近代江西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多個層次的問題。
2. 關于近代江西農、副產品貿易的研究。這方面研究的主要學者有萬振凡、胡水鳳、吳贅、周海華等人。萬振凡、吳小衛著《近代江西經濟研究》對這一問題也有所涉及,探討了農產品的貿易,對農產品的貿易量、商品率、農產品市場等具體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對其商品率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胡水鳳對近代江西茶葉、夏布兩種農產品進行了一個研究,探討了江西種茶面積的變化、茶產量的增減、茶價格的變化及夏布的生產和銷售等具體問題。關于江西茶業研究,比較重要的還有周付華的研究,他從中長時段出發對九江開埠后,九江茶市進行了研究,分析了九江開埠后帶來的九江茶市的發展與衰落。吳贅、周海華等對近代江西漁業進行了研究。吳贅重點探討了民國時期,鄱陽湖湖區的漁業發展變遷以及鄱陽湖漁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政治的關系。周海華則主要對江西的漁業進行了簡單的述論,包括主要漁場分類及其區域、捕魚方法、魚產量的加工與貿易。此外,許金華還對近代江西的木材的外銷進行了初探,分析了江西木材的外銷情況。學界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多,但主要仍集中在茶葉、漁業的研究上。
3. 關于近代江西農村市場的研究。主要的代表性學者有謝廬明、孫桂珍、游海華、白沙、萬振凡等。謝廬明研究的重點在贛南,對明清贛南地區農村墟市的興起、發展、特點以及與地方社會經濟變遷關系進行了研究,也探討了清代時期贛南地區獨特的廟會市場、客家文化影響下的贛南農村市場,對贛南廟會市場的地域分布以及客家文化中的廟會、習俗在贛南農村市場中起的整合作用進行了分析。孫桂芳通過對江西農村的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江西近代農村市場的嬗變過程、市場體系的特點,得出江西農村市場呈現出商品量及規模增大、市場網絡日益形成并逐步完善、商品市場結構開始由傳統向近代轉型、土地市場形成、供求關系及競爭機制發育并其作用的一種復雜態勢。游海華則主要研究了贛閩粵邊區的市場及市場網絡的傳承與嬗變。白沙、萬振凡分析了農村集市的發展,得出民國時期的農村集市設施普遍增加、規模擴大、周期變短、布局日益合理,并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4. 關于20世紀30年代江西鄉村建設的研究。這方面研究是近代江西農村研究的熱點之一,主要研究學者有溫銳、魏本權、曾志文、吳小彬等。溫銳分析了近代贛閩邊區的傳統鄉村民間借債、時期沿海人口、企業的入遷等因素對這一地區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魏本權則分析了1931至1949年江西農村的合作運動,江西農村合作運動是農村建設運動的主要內容。它擔負著江西農村經濟自治和社會自治的雙重功能,是江西農村近代化的重要嘗試和努力。經費的不足、理念的背離、環境的惡化制約了江西農村合作運動的開展。曾志文、吳小彬的碩士論文都把研究重點放在了民國時期的江西農村建設上來,曾志文分析了20世紀30年代的江西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江西地方政府在危機預防、危機應急、危機的恢復等機制;吳小彬則分析了20世紀30年代的江西出現的嚴重“三農問題”以及針對這一問題江西地方政府為此開展的農村合作運動、設立省農業院、建立農村實驗區等一系列措施。曾、吳二者的研究具有許多相似性。
二、 評價與展望
通過上文對近代江西農村經濟問題研究現狀的梳理,我們可知,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豐富,研究的領域得到擴展。21世紀前,學界對于這一問題的關注度還較低,主要的研究人物就是萬振凡、胡水鳳,主要研究成果為1998年出版的《近代江西經濟研究》。進入21世紀后,游海華、謝廬明等一批學者投入到這一問題的研究,有一批碩士研究生也以近代江西農村經濟的相關問題作為研究論文選題,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隊伍得到壯大。研究隊伍的擴大,也必然產生成果的增多,領域的擴展?,F如今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涉及金融、市場、實驗區研究等各個方面;從從時段來看,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民國時期。
雖然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但仍有許多需進一步加強的地方,主要表現在:
1. 研究的視角急需擴展。關于近代江西農村經濟的研究,大多是從社會史的視角進行分析,雖有謝廬明從客家文化視角出發對贛南農村市場的研究,但總體仍是研究視角不夠全面,更缺少多視角、多學科的交叉綜合研究。學界關于這一問題還需引進經濟史、政治史等其他的視角來擴展其研究。
2. 研究時段上忽略了晚清江西農村經濟的研究。學界一直將研究時段集中在民國,而往往忽略了其他時段的研究。晚清,受外來經濟的沖擊、商路的變化、清政府為近代化而實行的改革,其必然也對江西農村經濟產生影響,但是關于這方面的研究不足。
3. 關于這一領域的研究,雖研究成果多,但有影響力的成果少。關于近代江西農村經濟的研究取得很大成績,成果雖多但普遍缺乏分量,啟發性小,在學界影響力小。對這一領域的學者仍需深入研究,提高成果的質量,出幾篇有影響力、高水平、有啟發性的學術論文,甚至產生幾部相當有分量的大作品。(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參考文獻:
[1] 萬振凡、吳小衛著:《近代江西農村經濟經濟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版;《論近代江西農業經濟的發展》,《中國農史》,1998年第3期。
[2] 胡水鳳:《近代江西茶葉的種植與加工》,《農業考古》,1998年底期;《近代江西的茶價》,《農業考古》1996年第2期;《略論近代江西r麻業》,《中國農史》,1989年第4期;《近代江西夏布的產與銷》,《江西師范大學學報》,1986年第3期。
[3] 周海華:《近代江西漁業述論》,《古今農業》,2002年第4期。
[4] 許金華:《近代江西木材外銷的歷史初探》,《農業考古》,2010年第1期。
[5] 孫桂芳:《近代江西農村市場研究》,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碩士畢業論文。
[6] 白沙、萬振凡:《民國江西農村集市的發展》,《南昌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7] 萬振凡、宋青紅:《民國時期江西農村發展實驗》,《古今農業》,2005年第1期。
[8] 劉白楊:《近代江西鄉村實驗運動中的人物群體研究》,《農業考古》,2014年第4期。
[9] 萬振凡、林頌華:《江西近代社會轉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10] 吳燕等:《戰爭對近代江西傳統農業社會轉型的制約因素分析》,《農業考古》,2009年第6期。
[11] 魏本權:《近代江西農村合作運動述論》,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碩士畢業論文。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來,作為衡量碩士研究生培養水平重要指標的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卻不盡如人意。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目標不明、內容空泛、層次不清、推理不嚴,以及答辯準備不充分的現象十分普遍。目前,如何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問題已引起了各高校學者與專家們的廣泛關注。陶勇等[1]對農科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認為從實驗內容到具體寫作,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問題,而研究生與指導教師長期不懈的努力是逐步提高學位論文水平和研究生素質的關鍵。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黃津孚則認為[2]要提高碩士論文的質量,必須從學風、導師和制度抓起。筆者擬就如何提高農業院校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問題,談幾點認識。
堅持“化整為零”的原則
堅持“化整為零”的原則,即打破畢業前半年才開始著手撰寫畢業論文的傳統觀念,在入學初即告訴學生碩士學位論文寫作的一般程序和規范,幫助學生合理規劃三年的學習時間,將畢業論文化整為零的完成。督促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天就要天天、月月、年年想到畢業論文的撰寫,時時處處為畢業論文的撰寫做準備。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緊迫感,培養學生統籌安排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學生主動將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學習與科研實際相結合。首先,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前期基礎課學習的過程中完成大量文獻的查閱工作,在入學半年后提交所選研究方向國內外研究現狀和實驗方法的綜述,為寫好碩士畢業論文的前言、材料與方法以及參考文獻部分奠定堅實的基礎。解決學生因畢業論文撰寫時間倉促,導致質量偏低的現象。
堅持 “三早”的原則
堅持貫徹“三早”原則,也就是早選題,早定題,早開題的原則。在學生入學初,準備好一系列與導師研究相關的題目,比如:大豆油分研究;大豆蛋白質品質研究;大豆加工適應性品質研究;大豆種質開發研究;大豆基因組研究等等,供學生按照自己的愛好選擇課題,激發學生的主題意識和主動發展的愿望。督促學生盡快選定研究方向,盡早開始文獻查閱。定期給予學生指導,培養學生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與閱讀的方法和能力,同時指導學生對查閱過的文獻的題目,來源等等按照參考文獻的正規格式進行相應的詳細記錄,以備最后集中撰寫論文時,有的放矢,從而避免學生隨意堆砌參考文獻,甚至從網上下載,直接粘貼的現象。要求學生在入學半年后必須提交合格的開題報告,徹底改變學生不讀書,不了解學科動態的狀況。
堅持“步步為營、不欠賬”的原則
農業生物技術專業具有季節性強,生育周期長的特點,因此,要想保證論文的各個環節都有充分的時間得以保質保量的完成,在盡早開始進入試驗狀態的前提下,還要督促學生堅持做到“步步為營,不欠賬”,也就是要根據開題報告中工作進度計劃的安排,認真做好每一個階段的工作,比如,播種期做好播種計劃,適時播種,生育期做好各項生理指標的檢測,在秋冬季進行分子遺傳學室內分析等,對每一個階段的工作,數據要及時進行整理,總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堅決杜絕將所有的原始數據堆積到最后分析。防止一旦發現問題,又沒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補救,只好編造數據的現象。保證研究生如期完成學位論文的撰寫,充分準備,做好畢業論文的答辯。
三個“堅持”原則的貫徹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對于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通過督促學生查閱大量的文獻,可以解決學生不讀書,不了解學科動態的問題,同時幫助學生拓寬相關知識面;其次,通過對試驗設計、試驗實施的過程嚴把質量關,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及科學研究的能力,加強對研究生研究方法的教育,提高研究生的學術水平。第三,通過把好數據分析,論文撰寫及論文答辯的質量關,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信息處理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三個“堅持”原則的貫徹使得提高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工作落到實處,水到渠成的使學生具備了農業現代化生產所急需的創造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各項基本技能。
參考文獻:
論文致謝為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結合現階段我國農業推廣碩士研究生的特點,在農業推廣學課程教學中,對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下面是學術參考網小編為朋友們搜集整理的在職碩士畢業論文致謝,歡迎閱讀!
本文是在我的導師***教授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從課程的學習、論文的選題及最終定稿都傾注了導師的心血。導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平易近人、誨人不倦的品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終生受益。在此,謹向導師表示最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
同日寸感謝******管理學院,感謝所有的授課和指導老師,對我在學業上的幫助和生活上的關心!正是你們孜孜不倦的傳道、授業、解惑,使我在思想上和學業上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最后感謝在這兩年多的學習和生活中幫助、關心我的同學以及給我的論文提供許多寶貴素材的朋友們。有了這么多人的幫助,使我順利的完成了我的研究生階段學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將這些人的幫助化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在畢業之際衷心的祝愿你們生活美滿、前程似錦!
生物技術是分子遺傳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發展的產物。作為一種高新技術,生物技術在整個科學領域中占據了越來越顯著的地位。作為世界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人類徹底認識和改造自然界,克服人類自身所面臨的人口膨脹、糧食短缺、環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資源匱乏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有效手段和工具[1]。
目前在黃瓜育種中,廣大科研工作者利用生物技術結合常規育種方法,創新了一大批含有優異基因的黃瓜育種材料,培育出多個豐產、優質、多抗品種。生物技術在黃瓜遺傳育種上的應用非常廣泛,下面介紹在這方面已取得的一些重要進展。
2分子標記技術在黃瓜遺傳育種中的應用
2.1黃瓜基因的分子標記
開展基因分子標記研究是進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分離和克隆基因的基礎?!笆濉逼陂g,我國科研工作者建立了適合黃瓜的RAPD、AFLP和SSR標記的優化反應體系,并對黃瓜的多個基因進行了分子標記。
錢忠英等[2]優化的黃瓜RAPD反應體系為:PCR程序94 ℃預變性3 min,94 ℃變性30 s,37 ℃復性30 s,72 ℃延伸2 min,循環40周,最后72 ℃延伸7 min為佳;模板DNA的適宜濃度為2.5~5 ng/μL,引物濃度為0.6 mol/μL,dNTPs濃度為0.25 mmol/L,Mg2+濃度為1.875 mmol/L。張桂華等[3]建立了適合黃瓜的AFLP反應體系:在50μL酶切連接體系中,取300 ng基因組DNA進行雙酶切和接頭連接,然后取4μL酶切連接產物進行預擴增,預擴增產物稀釋30倍后,采用“2+3”選擇性擴增引物組合用于選擇性擴增可以得到很好的擴增效果。葛風偉[4]等摸索了適宜黃瓜的SSR反應體系,認為在25Μl PCR反應體系中,Mg2+的最適濃度為0.2 mmol/L;dNTP最適濃度為0.2 mmol/L;反應體系中Taq聚合酶宜加入1U,引物應加入30 ng;DNA最適濃度為5 ng/μL。另外,劉殿林[5]、張正奇[6]、孫敏[7]等也對黃瓜基因組DNA提取方法和RAPD反應體系進行了探索。
基因分子標記方面,陳勁楓等[8]利用RAPD技術獲得了黃瓜全雌性特異的片段B111000。婁群峰等[9]篩選得到了與黃瓜全雌性F基因連鎖距離為6.7 cM的AFLP標記TG/CAC234,并將該標記轉化為SCAR標記SA166。張桂華等[10]找到2個與白粉病抗病相關基因連鎖距離為5.56 cM的AFLP標記,目標片段的大小分別為238 bp和236 bp。張素勤等[11]研究并獲得了與控制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感病QTLs均緊密連鎖的顯性AFLP標記:E25M632-103。該標記從分子水平說明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某個感病QTLs是連鎖的。丁國華[12]篩選得到與抗霜霉病基因dm連鎖不十分密切的CsRGA3標記。在dm和CsRGA3之間還檢測到黃瓜白粉病抗病基因pm的存在,顯示了dm和pm存在連鎖關系。國艷梅[13]篩選到的AFLP標記E4M6和E5M5,分別與黃瓜營養部分苦味基因Bi連鎖,距離15.0 cM;和不苦基因bi連鎖,距離18.8 cM。顧興芳等[14]找到了與黃瓜果實苦味基因Bt緊密連鎖的兩個顯性AFLP標記E23M662-101和E25M652-213,與Bt的遺傳距離分別為5 cM和4 cM,且位于Bt兩側。Thomas等[15]以WⅡ983G×Strait8的55個F2+代個體和Iudm1×Strait8的90個F2+代為研究群體,從960對RAPD引物產生的135個多態性標記中篩選出5個與黃瓜霜霉病基因(dm)緊密連鎖的標記:G14-800、X15-1100、AS5-800、BC519-1100和BC526-1000。
2.2黃瓜遺傳圖譜的構建與基因定位
1994年,Kennard等[16]以G421×H-19獲得的F2+群體為材料,構建了一張總長為766 cM的遺傳圖譜,該圖譜由10個連鎖群組成,包含了58個位點標記,2個位點之間的平均距離為(21±8)cM。同時利用種間雜交GY14×PⅡ83967獲得F2+群體構建了含有70個位點,10個連鎖組群,總長480 cM的連鎖圖譜。1997年,Serquen等[17]以G421×H219雜交的100個F2+株系為試材利用RAPD技術構建了一個含有80個位點的連鎖圖譜,包含了77個RAPD標記,3個形態標記,分為9個連鎖組群,整合長度628 cM,平均標記間隔7.8 cM。
2000年,Danin-Poleg等[18]以GY14×PⅡ83967為材料,用SSR標記技術構建了黃瓜的遺傳圖譜,將14個SSR標記定位到8個連鎖組群中,整合圖譜總長為783.2 cM,并發現其中有9個標記與甜瓜相同。Bradeen等[19]利用Joinmap軟件,以G421×H219的雜交后代群體為研究對象,整合出含有10個連鎖群,255個標記,總長為538.6 cM的遺傳圖譜,平均標記間隔為2.3 cM。又以GY14×PⅡ83967為材料,構建了一張包括了15個連鎖組群,197個標記,整合圖譜長度為450.1 cM的黃瓜遺傳圖譜。Park等[20]利用對番木瓜環斑病毒(PRSV-W)和南瓜花葉病毒(ZYMV)敏感的“Straight8”和對PRSV-W、ZYMV有抗性的TMG1(TaichungMouGua)的F6代重組自交系(RLs)為材料,構建了包含353個位點,12個連鎖組群的連鎖圖譜。Fazio等[21]采用G421×H219獲得的171個RLs和216個F2+單株構建了包含14個SSR標記、24個SCAR標記、27個AFLP標記、62個RAPD標記、1個SNP標記和3個重要形態學標記(雌性,有限生長和小葉),分為7個連鎖組群,總長為706 cM的遺傳圖譜。Young等[22]以黃瓜抗病毒和感病毒的親本組成的重組自交系進行AFLP、RAPD、RFLP標記,并構建了353個位點的黃瓜圖譜。
“十五”期間,我國科研工作者構建了2張黃瓜遺傳圖譜,其一是張海英等[23]利用黃瓜重組自交系為作圖群體,構建的包含9個連鎖組群,共有234個分子標記的連鎖圖譜,其中包括141個AFLP標記、4個SSR標記和89個RAPD標記,覆蓋基因組長度727.5 cM,平均圖距3.1 cM。應用該圖譜對控制黃瓜耐弱光的數量性狀基因(QTL)進行了研究,將影響葉面積增長量的5個QTL分別定位在LG1、LG7和LG9連鎖群[24]。其二為李效尊等[25]利用F2+代群體,構建的包含77個SRAP標記和79個RAPD標記的遺傳圖譜,分屬4個大的連鎖群和5個小的連鎖群,總長度1110.0 cM,平均間距為13.7 cM。并將側枝基因(lb)定位在一個大的連鎖群上,其兩側標記是OP-Q5-1和OP-M-2-2,與lb的間距分別是9.3 cM和15.9 cM;將全雌性基因(f)定位在一個小的連鎖群上,其兩側標記是OP-Q5-2和BC151,與f的間距分別是13.8 cM和13.6 cM。
2.3分子標記在黃瓜親緣關系和遺傳多樣性上的研究
分子標記技術以其準確性高、速度快、周期短而較多地應用于黃瓜種質親緣關系分析和種質資源多樣性檢測方面。利用RAPD標記進行研究的報道有:張海英等[26]分析了華北型與歐洲溫室型品種的雜交后代的遺傳漂移情況,進行了初步的遺傳分析以及F2+個體的基因型分析。劉殿林等[27]分析了39份黃瓜材料的遺傳差異,不同材料間的遺傳距離(D)在0.0642~0.592之間,并根據遺傳距離,按UWPGA法進行了聚類分析。夏立新等[28]計算出黃瓜親本間分子遺傳距離,研究了田間園藝性狀與分子遺傳距離間各種相關曲線的相關系數。陳勁楓等[29]對黃瓜屬的22份材料的親緣關系進行了研究,聚類分析為2群:CS群(黃瓜、西南野黃瓜及野黃瓜)和CM群(甜瓜、菜瓜、野生小黃瓜及非洲角黃瓜)。莊飛云等[30]也將23份材料按親緣關系聚類為黃瓜、近緣野生種、種間雜交種和甜瓜亞屬種4類。李錫香等[31]分析了66份黃瓜種質基因組DNA,將供試種質分為8個組群。另外,利用RAPD標記可以從分子水平上探測黃瓜親本自交系與其雜種F1代的遺傳差異[32]。
AFLP技術也經常用在親緣關系和遺傳多樣性研究上面。王志峰等[33]利用AFLP技術對包括80份山東黃瓜地方品種和24份其他地區品種的遺傳親緣關系進行了研究,聚類分析結果顯示:山東黃瓜地方品種與日本品種和歐美品種分屬不同類群或亞類群,山東地方品種分為8組,各組內生態類型基本一致。AFLP分析計算出15份密刺類黃瓜品種的遺傳距離在0.033~0.686之間,聚類分析分為8類,新泰密刺和山東密刺遺傳差異較小,與長春密刺遺傳差異較大[34]。李錫香等[35]以8對引物對70份不同來源的野生和栽培黃瓜種質基因組DNA進行AFLP分析,將供試種質聚類為3大種群:西雙版納黃瓜組群、印度野生黃瓜組群和栽培黃瓜組群。Zhuang等[36]用RAPD和SSR分析黃瓜野生種、半野生種的親緣關系,二者的遺傳分析結果具有很高的協調性,二者遺傳距離的相關系數為0.94。
另外,李俊英等[37]發現在不同黃瓜品種的線粒體中存在類質粒分布的差異,其存在有一定隨機性,不同品種中的同一種類質粒間具有同源性。
2.4黃瓜基因的克隆與表達
黃瓜基因克隆有多篇報道??祰蟮萚38]克隆得到了在黃瓜冷敏型品種低溫鍛煉異表達基因的cDN段(ccr18),大小為639 bp。在基因組中以單拷貝或低拷貝形式存在。ccr18基因與黃瓜低溫鍛煉相關,與擬南芥染色體IIIBAC庫中的F14P3基因組序列具有88 %的同源性。白吉剛等[39]擴增出黃瓜生長素結合蛋白基因(ABPl)cDN段,大小約為800 bp,該基因在開花前1 d的子房中表達信號較弱,在授粉后2 d、4 d和6 d的幼果中表達增強。丁國華等[40]利用簡并引物從黃瓜基因組DNA中分離得到15條同時具有特征保守域結構的NBS類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翻譯產物與許多抗病蛋白有較高的同源性。
牛林海[41]克隆了黃瓜HMG(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s)基因,并認為該基因是單拷貝,具有組織特異性表達,在根中表達最強。葉青靜[42]測定了黃瓜果實組織中的與細胞分裂相關的精氨酸脫羧酶(ADC)基因cDNA序列(約1.83 kb)、與細胞膨大有關的擴張蛋白基因cDNA序列(約786 bp)以及一條酸性轉化酶的cDNA全長序列(約2.25 kb)。李志英[43]獲得了正常和“花打頂”黃瓜之間的2個差異片段所在基因的全長cDNA序列,分別定名為CUATP和CuADC?!盎ù蝽敗敝仓曛蠧UATP的表達明顯減少,而CuADC表達量增加。梅茜[44]構建了黃瓜幼果的cDNA文庫,得到139個表達序列標簽(ESTs),其中有97條與已知基因高度相似,36條為低度相似序列,在GenBank中未找到匹配同源序列的ESTs為6個。婁群峰[45]從中國弱雌性黃瓜中克隆出了全長為1024 bp的ACC合酶基因,包含6個開放閱讀框,不同生態型黃瓜中ACC合酶基因序列保守性很強。不具有性型特異性,但在植株不同部位表達程度存在明顯差異。
2.5黃瓜雜種純度及品種指紋圖譜分析
黃瓜種子純度鑒定的常規方法是根據田間表現性狀進行鑒定,后來發展為利用同工酶的方法,但二者都有一定的缺陷。利用分子標記技術鑒定黃瓜種子純度,可以在苗期甚至種子階段進行,高效快速、穩定可靠。克服了傳統田間檢驗要根據植株園藝性狀進行而導致的費時、費力等缺點。但相關報道比較少。
王和勇[46]研究表明,黃瓜不同組織器官的DNA對RAPD擴增無影響,均可獲得一致的指紋圖譜,并建立了種子純度鑒定的RAPD的反應體系。孫敏[47]等通過RAPD標記鑒定和分析了黃瓜品種真實性,也建立了適宜黃瓜種子純度鑒定的RAPD指紋圖譜。金紅等[48]研究了抗除草劑基因在黃瓜雜種純度快速鑒定上的應用,摸索出田間抗性鑒定和室內種子抗性鑒定的除草劑臨界濃度,建立了一套在種子發芽階段或2片真葉期進行黃瓜雜交種純度鑒定的新技術。
2.6分子技術鑒定黃瓜病害
王惠哲等[49]以感病組織和健康組織總RNA為模板,進行cDNA合成和PCR擴增,對75份黃瓜病毒病樣本進行了檢測,結果從感病組織中擴增出與預期的425 bp大小一致的目標片段,而健康組織無此擴增產物;29份材料檢測到TMV,檢出率達38.67 %。同樣的方法,也檢測到黃瓜上的西瓜花葉病毒2號(WMV22)[50]。李淑菊等[51]利用RT-PCR對黃瓜病毒毒原種類進行檢測。陳潔云等[52]用同樣技術明確了ZYMV和CMV是浙江及其周邊地區侵染葫蘆科植物最主要的病毒種類,夏季CMV普遍發生,ZYMV主要發生在秋季。
3黃瓜組培技術與單倍體和三倍體培養
利用對黃瓜離體組織的培養,通過愈傷組織和胚狀體兩條途徑均可獲得再生植株。何曉明等[53]建立了子葉及下胚軸離體培養體系,通過愈傷組織分化出的不定芽獲得再生植株。郭德章等[54]將分離純化的黃瓜子葉原生質體,培養于mKM8p液體培養基中,原生質體可持續分裂至愈傷組織形成。當再生的愈傷組織直徑達0.5~1.5 cm時,及時轉入改良的MS附加不同生長激素的培養基上誘導分化及再生,結果產生大量體胚并再生成植株。
不少報道對黃瓜組織培養的影響因素做了探討。侯愛菊等[55]認為外植體類型、基因型及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誘導黃瓜直接器官發生有顯著影響,子葉節是最佳的外植體類型。楊愛馥等[56]研究認為愈傷組織誘導階段和胚胎發生階段分別采用9 %和6 %的蔗糖濃度,可促進體細胞胚胎發生;胚誘導培養基中添加6-BA 0.5 mg/L,以及愈傷組織誘導階段甘露醇與蔗糖配合使用,可提高體細胞胚胎發生率。梅茜等[57]研究表明,苗齡和ABA是影響子葉分化形成不定芽的顯著因素;加入適量的AgNO3可改善黃瓜愈傷組織的質地、促進芽的形成。與曹利仙等[58]試驗結果相同。郭德章等[54]認為Ca2+濃度對黃瓜原生質體的穩定和細胞分裂有重要影響。李云等[59]研究后認為赤霉素處理離體黃瓜子葉不能誘導花芽分化,萘乙酸的促進作用不明顯,激動素KT1.0誘導花芽分化的頻率最高。但周俊輝等[60]認為l/2 MS培養基中附加0.10 mg/L 6-BA能顯著提高離體黃瓜子葉的開花率,White培養基中附加2.00 mg/L的KT開花率也有明顯提高。相同濃度的L-丙氨酸和L-酪氨酸均明顯促進黃瓜子葉開花,而甘氨酸對黃瓜子葉開花則有一定的抑制。
在黃瓜單倍體和多倍體培養方面,杜勝利等[61]在國內首次建立了一整套通過未受房離體培養產生黃瓜單倍體植株的技術體系,再生頻率達25 %。雷春等[62]通過射線輻射花粉授粉并結合胚培養從3個基因型中獲得了單倍體植株。陳勁楓等[63]研究了異源三倍體黃瓜的離體繁殖的培養基配方最佳的不定芽誘導培養基為:MS + 6-BA 2.2 mg/L和MS + 3.0 mg/L KT + 0.2 mg/L NAA,然后叢生芽在MS + 0.2 mg/L 6-BA的培養基上伸長大約10 d后取整齊一致的芽在1/2 MS + 0.2 mg/L 6-BA培養基上生根。
4黃瓜遺傳轉化體系建立及基因工程改良
基因工程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改良作物品種的關鍵技術之一,在農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可應用于黃瓜上的轉基因方法有農桿菌介導法、基因槍法、花粉管通道法和電激法等,目前以農桿菌介導法為主要方法。近幾年來,廣大科研工作者研究和建立了黃瓜高效遺傳轉化體系,并通過農桿菌介導將CMV-CP、CBF3、Cor15A、Chi、Glu、CTB/CS3、RS等基因導入黃瓜基因組。
陳崢等[64]的研究表明,在共培養的菌液中添加乙酰丁香酮,明顯提高外植體的愈傷組織誘導率;延長農桿菌與外植體的共浸染時間至40 min,外植體的存活率和出芽率顯著提高。姚春娜等[65]試驗表明,超聲波處理可以明顯提高農桿菌對外植體的轉化頻率。侯愛菊等[66]建立了一套黃瓜遺傳轉化體系,適宜的選擇壓力為卡那霉素30 mg/L。金紅等[67]也對影響遺傳轉化體系的因素進行了摸索。于靜[68]、孫蘭英[69]、趙雋等[70]均認為子葉節是黃瓜遺傳轉化體系的最佳外植體,最適宜的芽誘導培養基為MS + 6-BA 0.5 mg/L;子葉節預培養1~2 d,在添加6-BA 0.5 mg/L、乙酰丁香酮100μmo1/L,pH 5.2的MS培養基上進行培養,遺傳轉化效率最高。利用TDZ從子葉節上誘導出再生芽,效果優于BA。
金紅等[67]將抗除草劑基因bar導入到黃瓜子葉中,獲得落地轉化株系。鄧小燕等[71]構建成植物表達載體Pbinp-35S-CBF3。通過農桿菌介導轉化黃瓜子葉,獲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黃瓜再生植株。張興國[72]等也將冷cbf3基因和corl5a抗寒基因導入黃瓜基因組,創制出耐寒黃瓜新材料。白吉剛等[73,74]將擬南芥生長素結合蛋白基因轉化黃瓜,獲得的轉基因植株單性結實能力增強。通過黃瓜離體子葉不定芽再生體系,陳麗梅[75]和林建麗[76]已分別將熒光素基因(luc)、ATT1基因和花生白黎蘆醇合酶(RS)基因導入黃瓜,獲得了陽性轉基因植株。柏錫[77]獲得了轉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基因的黃瓜植株。張國廣[78]將來源于菜豆的幾丁質酶(Chi)基因和克隆自煙草的β-1,3-葡聚糖酶(Glu)基因導入3個基因型的黃瓜基因組中。侯愛菊[66]、孫蘭英[69]和楊成德[79]也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將菜豆幾丁質酶基因導入黃瓜。
5存在問題及展望
黃瓜有7對染色體,染色體組總長度750~1 000 cM,高飽和的分子連鎖圖應具有7個連鎖群。目前構建的遺傳圖譜相對不飽和,整合后的連鎖圖譜雖然密度增加,但是不能覆蓋整個基因組。被定位到圖譜上的分子標記不多,與重要性狀緊密連鎖的標記就更少。因此,仍需對黃瓜分子標記進行研究,找到與性狀緊密連鎖的標記,為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和基因的定位克隆奠定基礎。黃瓜組織培養以二倍體的研究居多,單倍體和多倍體的研究較少,黃瓜單倍體組織培養的技術在國內仍未成熟,黃瓜轉基因技術也還停留在研究階段,與實際應用還有相當差距,今后尚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姜健.生物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1999,19(3):8-11.
[2] 錢忠英,蔡潤,潘俊松,等.黃瓜RAPD體系的優化與應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3,21(3):208-213.
[3] 張桂華,杜勝利,鞠秀芝,等.黃瓜AFLP反應體系的建立[J].華北農學報,2004,19(2):10-12.
[4] 葛風偉,張海英,陳青君,等.黃瓜SSR反應體系的建立[J].華北農學報,2004,19(2):5-9.
[5] 劉殿林,楊瑞環,哈玉潔,等.黃瓜基因組DNA提取與RAPD分析[J].華北農學報,2002,17(4):9-12.
[6] 張正奇,鄒敏芬,熊勁芳,等.黃瓜DNA的提取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0(6):31-33.
[7] 孫敏,喬愛民,王和勇,等.黃瓜DNA提取及其RAPD-PCR反應體系的優化[J].種子,2004,23(6):9-14.
[8] 陳勁楓,婁群峰,余紀柱,等.黃瓜性別基因連鎖的分子標記篩選[J].上海農業學報,2003,19(4):11-14.
[9] 婁群峰,陳勁楓,MollyJahn,等.黃瓜全雌性基因連鎖的AFLP和SCAR分子標記[J].園藝學報,2005,32(2):256-261.
[10] 張桂華,杜勝利,王鳴,等.與黃瓜抗白粉病相關基因連鎖的AFLP標記的獲得[J].園藝學報,2004,31(2):189-192.
[11] 張素勤.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遺傳機制及其分子標記研究(博士畢業論文).2005.
[12] 丁國華.黃瓜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其對霜霉病抗病基因標記的研究(博士畢業論文).2004.
[13] 國艷梅.黃瓜苦味遺傳規律研究及AFLP分子標記(碩士畢業論文).2003.
[14] 顧興芳,張素勤,張圣平,等.黃瓜果實苦味Bt基因的AFLP分子標記[J].園藝學報,2006,33(1):140-142.
[15] Thomas H,Staub J E,Claude Thomas.Linkage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 stodowny mildew resistance in cucumber (CucumissativusL.)[J].Euphytica,2000,115:105-113.
[16] Kennard W K,Poetter K,DIjkhuIzen A,et al.Linkage samong RFLP,RAPD,isozyme,disease-resistance and morphological marker sinnarrow and wide crosses of cucumber[J].TheorAppl.Genet,1994,89:42-48.2.
[17] Serquen F C,Bacher J,Staub J E.Mapping and QTL analysis of horticultural trait sinanarrow cross in cucumber(CucumissativusL.)using random 2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s[J].MolecularBreeding,1997,3:257-268.
[18] Danin-Poleg Y,Reisn,Baudracco-Arnas S.Simples equecerepeats in Cucumism apping and mapmerging[J].Genome,2000,43:963-974.
[19] Bradeen J E,Staub C,Wye C.Toward sanexpande dandinte grated linkagemap of cucumber(CucumissativusL.)[J].Genome,2001,44:111-119.
[20] Park Y H,Swnsoy S,Wye C,etal.Agenetic map of cucumber composed of RAPDs,RFLPs,AFLPs, and lociconditioning resistance topapayaring spot and 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es[J].Genome,2000,43(6):1003-1010.
[21] Fazd G,Staub J E,Srevensm R.Genetic mapping and QTL analysis of horticultural traits in cucumber(CucumissativusL.)[J].Theor.Appl.Genet.,2003,107(5):864-874.
[22] Young H P,Suat S,Cispin W,et al.Agenetic map of cucumber composed of RAPDs,RFLPs,AFLPs and locicondition[J].Genome,2000,43:1003-1010.
[23] 張海英,葛風偉,王永健,等.黃瓜分子遺傳圖譜的構建[J].園藝學報,2004,31(5):617-622.
[24] 張海英,陳青君,王永健,等.黃瓜耐弱光性狀的QTL定位[J].分子植物育種,2004,2(6):795-799.
[25] 李效尊,潘俊松,王剛,等.黃瓜側枝基因(lb)和全雌基因(f)的定位及RAPD遺傳圖譜的構建[J].自然科學選展,2004,14(11):1225-1229.
[26] 張海英,王永健,許勇,等.黃瓜育種中“血緣”遺傳關系分析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1,16(2):20-26.
[27] 劉殿林,楊瑞環,哈玉潔,等.不同來源黃瓜遺傳親緣關系的RAPD分析[J].華北農學報,2003,18(3):50-54.
[28] 夏立新,陳德富,等.黃瓜親本間分子遺傳距離與雜種優勢的相關性[J].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01,34(2):91-94.
[29] 陳勁楓,莊飛云,逯明輝,等.采用SSR和RAPD標記研究黃瓜屬(葫蘆科)的系統發育關系[J].植物分類學報,2003,41(5):427-435.
[30] 莊飛云,陳勁楓.黃瓜栽培種、近緣野生種、種間雜種及其回交后代的RAPD分析[J].園藝學報,2003,30(1):47-50.
[31] 李錫香,蔚,杜永臣,等.黃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RAPD鑒定與分類研究[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4,5(2):147-152.
[32] 齊秀麗.黃瓜自交系及其F1代的RAPD分析(碩士畢業論文).2003.
[33] 王志峰,孫日飛,孫小鐳,等.山東省黃瓜地方品種資源親緣關系的AFLP分析[J].園藝學報,2004,31(1):103-105.
[34] 王志峰,孫小鐳,孫日飛,等.山東密刺類黃瓜親緣關系研究[J].中國蔬菜,2005(2):6-8.
[35] 李錫香,蔚,杜永臣,等.黃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及其親緣關系的AFLP分析[J].園藝學報,2004,31(3):309-314.
[36] Zhuang F Y,Chen J F.Assessment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samong Cucumisspp.by SSR and RAPD marker analysis[J].Plant Breeding,2004,123:167-172.
[37] 李俊英,聞穎達.黃瓜線粒體類質粒pC1,pC4在品種間的分布及同源性研究遺傳[J].科學通報,2001,28(4):367-371.
[38] 康國斌,許勇,雍偉東,等.低溫誘導的黃瓜ccr18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表達特性分析[J].植物學報2001,43(9):955-959.
[39] 白吉剛,劉佩瑛,等.黃瓜生長素結合蛋白cDN段的克隆及其表達[J].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2,28(3):200-204.
[40] 丁國華,秦智偉,劉宏宇,等.黃瓜NBS類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與分析[J].園藝學報,2005,32(4):638-642.
[41] 牛林海.裂葉牽牛、玉米和黃瓜HMG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碩士畢業論文).2002.
[42] 葉青靜.黃瓜果實發育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其表達調控的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3.
[43] 李志英.黃瓜“花打頂”形態、解剖、細胞學特征及相關基因的分離與鑒定(博士畢業論文).2003.
[44] 梅茜.黃瓜幼果cDNA文庫構建與部分ESTs分析(碩士畢業論文).2004.
[45] 婁群峰.黃瓜全雌性基因分子標記及ACC合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研究(博士畢業論文).2004.
[46] 王和勇.黃瓜雜交種子純度的RAPD鑒定(碩士畢業論文).2001.
[47] 孫敏,喬愛民,王和勇,等.黃瓜雜交種子純度的RAPD鑒定[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8(2):103-107.
[48] 金紅,杜勝利,陳崢,等.抗除草劑基因在黃瓜雜種純度快速鑒定上的應用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4,19(3):31-34.
[49] 王惠哲,李淑菊,龐金安,等.黃瓜上煙草花葉病毒的RT-PCR檢測[J].天津農業科學,2004,10(2):11-13.
[50] 王惠哲,李淑菊,霍振榮,等.利用RT-PCR檢測黃瓜上的西瓜花葉病毒[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4,11(4):20-22.
[51] 李淑菊,王惠哲,霍振榮,等.利用RT-PCR對黃瓜病毒病毒原種類進行檢測[J].華北農學報,2004,19(3):100-102.
[52] 陳潔云.兩種葫蘆科病毒的分子檢測和致病性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03,33(5):449-455.
[53] 何曉明,林毓娥.黃瓜子葉和下胚軸的離體培養[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1,37(5):423-424.
[54] 郭德章,鄢錚,賴鐘雄,等.‘翠秀’黃瓜子葉原生質體的高效培養及植株再生[J].園藝學報,2003,30(2):227-228.
[55] 侯愛菊,朱延明,楊愛馥,等.誘導黃瓜直接器官發生主要影響因素的研究[J].園藝學報,2003,30(1):101-103.
[56] 楊愛馥,朱延明,侯愛菊.幾個影響黃瓜子葉體細胞胚胎發生的因素[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3,39(3):206-208.
[57] 梅茜,張興國.黃瓜組織培養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24(3):266-267.
[58] 曹利仙,趙鸝,唐宇力,等.硝酸銀對黃瓜離體子葉培養芽再生的促進效應[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1,36(2):168-171.
[59] 李云,鄢洪強,李林,等.離體培養黃瓜子葉花芽分化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4,19(6):86-88.
[60] 周俊輝,周家容,林畢成,等.6-BA和氨基酸對黃瓜子葉離體培養成花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4,40(2):171-173.
[61] 杜勝利,魏愛民,魏惠軍,等.利用生物技術創造黃瓜育種新材料方法研究[J].天津科技,2001,(2):627.
[62] 雷春,陳勁楓,錢春桃,等.輻射花粉授粉和胚培養誘導產生黃瓜單倍體植株[J].西北植物學報,2004,24(9):1739-1743.
[63] 陳勁楓,羅向東,余紀柱,等.異源三倍體黃瓜的離體繁殖和鑒定[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3,39(2):109-112.
[64] 陳崢,金紅,程奕,等.提高黃瓜農桿菌遺傳轉化體系再生頻率的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01,7(4):47-49.
[65] 姚春娜,王亞馥.超聲波輔助發根農桿菌對黃瓜遺傳轉化的影響[J].園藝學報,2001,28(1):80-82.
[66] 侯愛菊.黃瓜抗真菌基因遺傳轉化體系的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1.
[67] 金紅,杜勝利,陳崢,等.抗除草劑轉基因黃瓜的獲得及T_1植株抗性鑒定[J].華北農學報,2003,18(1):44-46.
[68] 于靜.CTB/CS3基因表達載體構建及對黃瓜的轉化(碩士畢業論文).2003.
[69] 孫蘭英.幾丁質酶基因對黃瓜遺傳轉化的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3
[70] 趙雋,王華,潘俊松,等.黃瓜子葉節離體再生體系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4,22(1):43-48.
[71] 鄧小燕,張興國,井鑫,等.冷誘導轉錄因子基因CBF3轉化黃瓜的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6(5):603-605.
[72] 張興國,邵長文,等.基因Cor15A和CBF3導入黃瓜基因組[J].蔬菜分子育種研討會論文集,2004.
[73] 白吉剛,宋明,劉佩瑛,等.生長素結合蛋白cDNA的克隆及其在黃瓜中的表達[J].植物學通報,2002,19(6):705-709.
[74] 白吉剛,王秀娟,尹謙遜,等.生長素結合蛋白基因轉化黃瓜的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4,37(2):263-267.
[75] 陳麗梅.黃瓜的高效再生和根癌農桿菌介導的遺傳轉化(碩士畢業論文).2004.
[76] 林建麗.花生白黎蘆醇合酶基因表達載體構建及黃瓜遺傳轉化體系的初步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4.
[77] 柏錫.t2PA基因對黃瓜的遺傳轉化及其在不同植物中的表達效率分析和密碼子改造(碩士畢業論文).2003.
1.學術英語論文寫作的過程、挑戰與應對策略
2.英語專業碩士畢業論文的語言錯誤分析研究
3.體裁分析與農業英語論文摘要
4.英語論文摘要的語篇模式與作者介入——英語本科畢業論文摘要的實證研究
5.工科博士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建議
6.中國市場營銷研究英語論文綜述——基于內容及來源的描述分析
7.我國商務英語研究十年現狀分析(2002-2011)
8.英語專業學生撰寫英語論文常見錯誤評析
9.提高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思考
10.我國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標題的詞匯句法特征研究
11.中國商務英語研究:現狀與趨勢
12.中外應用語言學類期刊論文英語題目對比分析
13.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動機研究及其啟示
14.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學者國際期刊英語之對比研究
15.中外學者國際期刊英語學術論文摘要寫作的對比研究
16.基于可視化技術的國外商務英語研究進展考察(2002—2012)
17.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大陸與本族語學者英語科研論文模糊限制語比較研究——以國際期刊《納米技術》論文為例
18.基于語料庫的科技英語論文四詞詞簇特點研究
19.英語論文APA格式評介
20.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的分析和對策
21.英語專業學士論文寫作現狀分析
22.生物醫學英語論文的語言特征及寫作技巧
23.英語論文寫作與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24.大學生英語論文寫作的言據性研究
25.淺談英語論文如何選題
26.論項目驅動下研究生英語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
27.中國作者與英語母語作者英語論文中的介入資源
28.二語能力背景與隱喻思維關系的研究——在學術英語論文答辯語境下對二語隱喻的實證研究
29.英語論文自動評分系統探索
30.英語論文寫作與語言學習效果的關系——一項基于研究生論文寫作過程的實證研究
31.英語論文MLA格式要求評介
32.非英語專業多學科大班博士生英語論文寫作教學模式初探
33.課程論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現狀調查與展望——基于國內外語類核心期刊的論文分析(2004-2012)
34.語篇模式與大學生英語論文寫作
35.研究生英語論文中連接副詞使用情況調查
36.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規范操作思考——一次對全國112所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操作的調查
37.英語專業翻譯選題畢業論文的改革嘗試
38.英語學術論文寫作及構建寫作過程模型
39.淺析英語論文摘要結構要素之應用
40.模糊限制語使用的歷時對比——以1990—1994年與2005—2009年英語醫學論文中模糊限制語使用為例
41.關于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若干思考
42.基于語類的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教學路徑研究——以“文獻綜述”寫作教學為例
43.等離子體物理學英語論文的用詞與寫作特點
44.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ERPP寫作研究:回顧與展望
45.英語論文MLA與APA格式中參考書目格式的異同比較
46.英語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的時態形式及其意義
47.中外學術語篇中的重述標記比較研究
48.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49.從講座到工作坊——英語輔修專業論文寫作課的任務性和互動性
50.改進英語寫作教學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51.經驗意義的構建與語篇體裁:農業英語論文摘要分析
52.語類意識與英語研究論文寫作
53.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科技英語論文寫作過程中常見問題分析
54.英語論文寫作與發表之失誤例談(一):語體
55.英語論文寫作教學實踐研究
56.“以寫促學”提高理工科博士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能力
57.中國英語學者學術論文英文摘要寫作中的問題與出路
58.理工科英語科研論文“引言部分”研究空間構建對比研究
59.模因論與英語論文寫作教學
60.英語科技論文摘要的寫作范式研究
61.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研究現狀與問題分析——基于國內CSSCI期刊論文的分析(1994-2013)
62.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調查與思考
63.基于網絡學習生態系統的英語專業學位論文質量監控體系
64.英語專業語言學類碩士論文英語標題的對比研究
65.科技英語論文編輯文字加工中的語態處理
66.中醫藥主題英語論文語言模式特點初探
67.經驗意義的構建與語篇體裁:農業英語論文摘要分析
68.近30年國內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研究
69.醫學英語論文的撰寫中英、漢表達差異的探討
70.思維模式差異對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的影響及對策
71.中國學生英語專業碩士論文“前言”部分的語類結構模式分析
72.科技英語論文中語態使用的對比分析
73.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探究式學習體系的思考與構建
74.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分析
75.加拿大英語專業博士課程設置、學位論文評估對我國外語專業博士生學術能力發展的啟示
76.英語醫學論文寫作模式分析
77.英語學術論文寫作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78.SCI醫學英語論文寫作格式和技巧
79.過程寫作法在IMRAD醫學英語論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80.本科英語專業文學論文的選題
81.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82.科技英語論文寫作原則
83.再談英語論文寫作規范
84.“過程”與“體裁”的良性互動——過程體裁教學法在《英語論文寫作》教學中的可行性論證
85.模因論視角下的英語論文寫作研究
86.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7.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及其語用交際功能——基于科技英語論文視角
88.學術論文體裁教學不可或缺——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引言寫作情況調查
89.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創新教育策略探究
90.中國學習者英語學術論文手稿中立場標記詞塊使用研究
91.基于VBA的英語論文文獻自動生成工具
92.英語元話語在學術論文摘要寫作中的應用
93.英語論文寫作研究——以“易得”論文寫作軟件專家系統為案例
94.語料庫驅動的科技英語論文詞束研究
95.淺談化學專業英語論文寫作
96.人際意義的創建與維系——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的互動問題研究
97.修辭結構理論視角下英漢學術論文摘要的修辭關系對比研究
98.英語科技論文中的模糊限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