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8:05
序論:在您撰寫電子信息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作為一所本科院校,其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本知識,具有電子信息系統設計的能力,能從事電子與信息系統的設計、研究、開發和應用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應本著“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指導思想,按照“夯實基礎,拓寬專業面,注重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增強畢業生適應性”的原則,注重培養和挖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注意教學內容的多樣化與層次性,注意將教學內容與科研生產實際結合,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快速適應電子工程、信息工程及計算機應用等領域的相關工作。
二、當前電子信息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實驗依附于理論課程的狀況沒有徹底改變,雖然近些年綜合性的實驗有所增加,但總體看仍是重在理論驗證,沒有從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考慮,因此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仍嫌不足。第二,相關課程之間的聯系被人為分開,沒有建立有機聯系。學生的知識點是孤立的。各門課程實踐環節比較獨立缺乏相互銜接及綜合運用的環節。基本上都期望到畢業設計時再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但這種效果不是很好。第三,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仍客觀存在,體現為理論教學學時仍明顯多于實驗教學學時,在實踐教學中缺乏更加科學的考核檢查方法,使部分實驗教學流于形式。第四,對學生綜合設計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在所開設的實驗中,驗證性實驗多自主設計實驗少、封閉性實驗多開放性創新性實驗少、單科性實驗多綜合性實驗少,學生的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第五、實驗教學尚未能真正地自成體系。學生在實驗中難以獲得創造的樂趣和激發更多的創造靈感。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們認為從培養目標上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作為一個應用型工科專業,對于實踐教學體系的設置應該從系統工程的角度來考慮。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最終確定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整體目標、分期目標及各個實驗環節,形成了分層次、分階段的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三、電子信息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主要內容
1.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根據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指導思想,結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要求和我校的實際情況,實踐教學體系可分為四個層次,即基礎層、提高設計層、綜合應用開發層、科技創新層,整個系統呈金字塔結構。一是基礎層,基礎層實驗主要包括電子工藝與裝配實訓、電工基本技能、工程制圖與計算機繪圖和專業應用軟件等專業技能基礎訓練和模擬電路實驗、數字電路實驗、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實驗等課程的驗證型基礎實驗,是金字塔底座,影響面最大、最廣、最深。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解,使其掌握基本的實驗手段和方法,培養基本的實驗技能。二是提高設計層。提高設計層的課程實驗包括基礎層課程實驗中的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可編程應用器件實驗、系統仿真及虛擬實驗、單片機應用實驗、DSP技術及應用實驗等。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和掌握現代化的設計手段,具有獨立完成各種小系統設計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設計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三是綜合應用開發層。綜合應用開發層的訓練主要包括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電子系統綜合設計、工程設計等環節。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完成較為綜合的設計與開發,具有設計和開發綜合性較強的應用系統的能力,提高其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創新能力。四是科技創新層。位于實踐教學體系的最頂層。科技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堅持課內和課外的有機統一,除了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實踐教學環節外,應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加強實踐基地的建設,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為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更好的條件和更多的機會。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并使其工程素質得到較好的培養。
2.創造條件開放全部或部分實驗室
為了充分挖掘本專業實驗室實驗教學資源的潛力,給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提供環境與時間保障;也為了鼓勵、支持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現有實驗條件進行課外科技創新實驗或自主實驗,以調動和激發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進行科技創新的空間;本專業實驗室在完成正常的實驗教學任務之外,積極創造條件全天候開放實驗室,為學有余力的同學提供了一個鍛煉動手能力的良好環境,提供了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訓練基地、創新實踐訓練場所,促進了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活動的開展。開放實驗室在大學生的科技活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小結
結合我校學科、專業方向及我國信息產業發展規劃,電子信息專業應當充分利用現有的有利條件,從課程體系建設入手,長期不懈地加強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及其它方面的改革,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創新,形成比較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體系,使我們的畢業生在電子設計技術和實踐技能上占有優勢。為不斷提高學校電子信息專業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將繼續努力,在不斷的實踐中探索和總結實踐教學的模式和內容,形成我校實驗教學的特點和特色。
【摘要】針對我校電子信息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明確實踐教學的改革應堅持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并樹立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協調發展以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統籌協調的理念,將實踐教學的體系分為基礎層、提高設計層、綜合應用開發層、科技創新層等層次,構建了一個多元實踐教學模式。
【關鍵詞】電子信息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1]趙華君,程正富,朱家富,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73-75.
目前電子信息專業學生生產實習面臨的問題主要為實習企業難尋。
生產實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直接參與到電子信息及其相關企業的生產環節中。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國營企業被兼并或調整,無暇接收學生的實習;而合資企業、獨資企業由于害怕技術和管理方法泄漏以及實習會給企業帶來不便,也不愿意接待學生實習;再者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很難給企業直接創造利潤,因此,企業不愿意也沒有義務接收學生實習。而電子信息企業多屬于民營、外資或者合資企業,愿意接受學生實習的就更少;其次,組織學生到專業對口的大型企事業單位進行參觀是一般工科專業生產實習的傳統模式。但是對于電子信息專業,簡單的參觀模式效果并不理想。以往跟班作業或代崗勞動是生產實習的主要內容,但是對于電子信息專業,跟班作業或代崗勞動幾乎不可能。一是一般電子信息企業規模不大,即使能安排跟班作業,人數也十分有限;二是電子信息企業屬智力勞動密集型企業,跟班作業必須有指導教師,這些指導工作校內老師不能勝任,而企業為其自利益所慮,一般不會指派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三是軟件開發是一個特殊產業,按照軟件工程原理,研發小組中途增加新的成員不僅不能提高生產效率,可能還會增加軟件開發的復雜性,更何況是增加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學生;隨著高校擴招,高校實習學生人數急劇增長,加之目前企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實習收費標準,使得實習所需的費用上漲,而學校對實習經費的投入遠遠滯后于企業收費增長的速度。實習經費不足嚴重影響了實習單位接納學生生產實習的積極性;另外高校連年擴招,導致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要安排如此多的學生實習,在組織上和管理上都是十分困難的。
2校企聯合生產實習新模式探索
目前有些企業成立了專業化的實訓基地,其按照生產實習的本質要求,嚴格從看、學、做三個環節組織教學,為高校解決生產實習問題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這些實習基地依托大企業,面向高等院校,既有濃厚的現代企業氛圍,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訓經驗,是連接企業和學校的紐帶。
這類實習基地依托大企業,能很好解決學生到生產一線參觀學習的問題;實習基地有專門的培訓老師,他們來自企業研發和生產的第一線,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他們所采用的教學方式與高等院校有很大的區別,比如有的專業化實訓基地采用1:3:6的教學模式,即10%的時間針對實訓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答疑式的理論培訓;30%的時間對實訓基地所依托的企業曾經開發的實際項目進行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0%的時間組織學生參觀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生產流程,并進行項目開發實踐或代崗勞動;這些的實習基地通過自建研發實驗室或模擬生產線對企業已完成的項目進行再現開發訓練,保證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項目開發,體驗項目開發和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到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可以促進學生擇業、就業觀念的轉變,促進學生從專業知識向專業技能的轉化,從學生身份向員工身份的轉化,最終實現大學生就業“零適應期”的培養目標。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將逐步樹立企業意識、責任意識、團隊意識、資源意識、效率和效益意識、競爭意識;同時老師會注重學生職業精神和團隊精神的培養以及實際動手能力、崗位適應能力、資源運用能力、協同工作能力的培養;實習基地還會幫助學生了解兩個產業背景,即:電子信息產業的背景,以及電子信息行業服務對象的行業背景。
基于這種優勢和現狀,我們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實訓基地的設想,基地的硬件建設由企業投資,實訓內容由學校與企業根據理論教學與企業生產實際共同制定,實訓指導由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共同承擔,保證了學校到企業、學習到工作的平滑過渡,學校的學生實習時支付一定的費用。這種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依據學校的要求,量身訂做實習方案,針對性強。
3校企聯合生產實習新模式實踐
近五年來我們一直與成都某實訓基地合作,經過多年的合作與探討,學校與企業共同摸索出了一個適合電子信息專業學生生產實習的實習模式。通過幾屆實踐,取得了較好的實習效果。
其實習流程如下:(1)報到;(2)統一領取工作牌、實習指南、實訓資料、辦公設備等;(3)參觀熟悉工作環境;(4)集中實習;(5)分組實踐;(6)總結。
項目開發主要流程有(根據不同項目裁減,SQA貫穿始終):(1)立項:明確項目目標、范圍及內容;項目質量要求;項目備案及啟動。(2)計劃:劃分里程碑并確定里程碑目標;明確項目跟蹤與監控機制;明確項目的資源配置;確定角色、參與人員并分配職責;劃分及分解工作任務;確定項目進度。(3)需求:確定項目的目標和范圍;明確項目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明確項目的其他要求。(4)分析設計:對需求進行理解、轉化,并抽象出系統中各個對象的屬性及行為;對抽象出的系統對象進行設計,形成設計方案。(5)實施:使用工程化的方法,采用適當的開發工具生成滿足需求、符合設計方案的目標系統。(6)系統測試(驗收測試):檢驗開發的系統是否符合需求。(7)質量保證:向實訓中心提供項目驗收報告;(8)結項:完善各類文檔;提交結項報告。
在實訓過程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推薦一名項目經理,然后項目經理按照軟件項目的開發流程合理地安排小組中的各成員的任務,項目成員通力合作完成整個項目的開發任務。這種小型項目的開發完全是按照軟件公司的軟件開發模式來進行的,并得到企業軟件工程師的現場指導。
4結束語
校企結合的電子信息專業生產實習的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五年,初步解決了以往生產實習中的問題和矛盾,該模式能讓學生將所學理論更好地與電子信息工程實踐結合起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感性認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依托專業化實訓基地的校企業聯合的電子信息專業生產實習模式,能夠滿足本科電子信息專業生產實習教學要求,并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改革的永恒主題。我們將在以后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建立和完善生產實習模式,保證生產實習教學質量。
電子信息專業的人才培養是為了計算機應用的輸出打基礎,計算機技術是一種較復雜的高科技應用技術,包含軟件應用和硬件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綜合體,由計算機和電子信息應用技術結合而成的。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就是:能夠靈活應用應用計算機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的種專業素質較高的人才,學校就要采用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而達到要求,順利輸出人才,為企業創造價值,達到雙贏的成果。想要真正成為合格的電子信息專業的實用人才,有幾個基本素質是必須要具備的,也就是電子信息專業實用人才基本的要求。理解學習計算機軟件和硬件,從而在原有基礎上能進行基本的開發研究;再次是信息技術的掌握學習,也包括硬件等相關技術的應用;最后是綜合體的應用,也就是對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掌握后,與電子信息技術的有機組合,生產出高端智能的高科技產品,應用于商業領域創造價值。
2實訓教學應用與電子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原因
2.1行業發展需求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高科技的發展,電子信息應用技術也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眾多的領域之中,應運而生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也被大力發展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是跨越多領域行業的,主要是本領域的研發工作,也被應用在制造業里,包括生產機器和相關設備,還有各種電子產品的相關制造。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掀起了制造產業的一種革命浪潮。電子產業是新時代的產物,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不僅是企業甚至是有些地區抓住機遇,建立科學技術基地,引進人才,打造創業環境,帶動城市發展建設。
2.2電子信息專業培養方案要求
通過對勞動力市場的調研和行業崗位職責分析,針對學生這一主要工作群體,為了匹配崗位需求,進行了專業的分析和研究后,制定了合理可行的培養方案。電子信息行業是新興行業不同于傳統行業,所以不能夠僅僅學習理論知識,還要更多的進行實際操作實際演練,培養學生對實際工作職能的實際操作。所以國家教育部根據這種實際需求,設定了教育培養目標,既符合企業的素質要求,也達到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2.3教學內容的更新
在早期階段電子行業新興起階段,雖然根據行業需求出版了一些書籍內容,但是由于電子信息技術持續的更新換代,一些內容過于陳舊以及不足,有必要去革新增加。同時,當初的發展可能更偏于理論性知識,實踐操作不足,更加缺少實驗設計相關的內容,學生缺乏了實際的動手操作的經驗,而且一些實際內容過于陳舊,落后于現在技術的需要,不再符合人才培養的要求。針對電子信息技術要求,要制定更加專業的教學內容,開創更加新穎的教學模式,根據培養目標,采用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教材只是起了一種引導作用,實驗才是主要的操作模式,畢竟電子信息技術是應用型為主,培養實用型人才使企業才能為企業更好的創造價值。而且學校要不斷的跟蹤市場變化,靈活地選用不同的教材進行相關教學,同時一定要加強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的能力。
3實訓教學的開展
創新教學模式是現在教學培養任務要走的必經之路,教學模式的創新能改善原來傳統的諸多不足之處,增加創新性實際操作的課程,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有所突破,經過不斷的創新,可以與現在發展的電子技術相結合,實現電子教學的現代化,與現實需要相結合,同時也提升了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培養了發散性思維,加強了學生駕馭電子專業技術的能力,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了這種創新的意識,愿意主動積極的去探索發現問題,培養了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同時可以組織一些相應適合的比賽項目,讓合適的同學去參加,通過這種平臺既給師生提供了可以展示的機會,也可以通過這種切磋,發現自己問題不足之處,從而去改正。通過這種對項目的實踐操作,必定會制定一些項目方案,老師可以根據方案為學生進行指導,并可以根據方案需求提供一些新型的設計產品,供同學需要同時也完成了一定的教學任務,讓同學有機會接觸認識新興的產品,并且可以實際運用它。
4結束語
我們將低頻、高頻、數字邏輯電路等實驗課的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成為“電子線路設計與測試”課程,面向信息學院開課。該課程分為三個層次:基礎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設計研究性實驗”。各個層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1)基礎性實驗:開設一定數量的驗證性實驗,包括模擬電路、數字電路以及高頻電路三門課程的基礎實驗。運用EDA進行仿真、比較實驗與仿真的結果。(2)綜合設計性實驗:以集成電路和可編程器件為主,由學生自行設計、裝調電子電路,培養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啟發學生創新設計思維。(3)設計研究性實驗:打破多門課程界線,進行綜合性、研究性課題設計,如電子系統的設計,CPLD/FPGA的數字應用系統設計,嵌入式系統設計,電子系統自動化設計與仿真。
采用“三開放”的教學方法,即(1)時間開放:學生可以通過上網預約實驗時間和實驗室,實驗儀器1人1組。(2)內容開放:學生完成基本的實驗后,可以擴展實驗內容。(3)元器件開放:與實驗相關的所有元器件發給學生,由學生保管。學生每做完一個實驗課題,教師收集學生實驗中的問題,組織同學課堂討論,還可以在課堂上提問,師生共同討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以自學為主,實驗為主,教師現場指導的方法進行教學,同時還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講授20學時的理論課,介紹電子線路的設計方案、設計思路,新器件和EDA技術的應用以及實驗測試方法等問題。
二、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教學方法
1.先理論后實踐的缺點
電子類課程理論較難掌握,相當一部分學生成績較差,分析其原因,課程理論知識比較難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覺得理論知識沒有用處。而參加電子設計大賽的同學學習卻非常輕松。由于比賽的題目多數都是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甚至要求設計一種全新的產品,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會深刻體會到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實際問題的解決要靠理論知識來支撐。教師無數次地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也沒有學生一次實際經歷給他們的印象深刻。
2.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作用及效果
低年級的同學參賽前沒有學習電子類課程,相關的知識也只是中學階段和課外自學獲得的,并沒有系統性地學習。因此在實際制作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無法解決,使他們帶著問題學習理論課程,問題解決后,也已掌握大部分的理論內容。因此,在電子課程的教學中,我們采用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教學方法。具體實施如下:
教師在先實踐后理論的教學中要起主導作用。主要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指導實踐過程中,教師對電路原理只做簡單的講解,告知學生如何應用相關組件,并強調在后續的理論課程學習中會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在理論課程教學中,以學生制作過的電路等為實例,結合課程內容詳細講解其工作原理,讓學生懂得電路為什么能實現相應的功能。在開始的實踐引導下掌握好理論知識,再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是我們的教學目的。理論后的實踐是學生自主應用理論知識的過程,這時我們給學生提供的只是場所,由他們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目的明確地設計和制作小產品。
3.與項目教學法相結合
我們在先實踐后理論的教學中緊密聯系項目教學方法,以實現一定功能的機器人設計和組裝作為主要項目,結合電源設計、功放設計和收音機組裝等純電子線路設計,對學生進行基本的電子實踐訓練。教師全程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從純粹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在初始階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根據教學目標由教師或師生共同確定教學項目。教師要幫助學生完成信息的收集、計劃的制定與論證。由于我們是機電專業,強調機械電子相結合,我們給學生推薦的項目是機器人設計和組裝,機器人是典型的機械電子產品,既有機械設計部分,又有電子控制部分,能讓學生對機械電子結合有很深的感性認識,能夠很好地滿足教學要求。
設計制作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引導解決,對于部分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自主學習,自行解決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學習到的知識遠比純粹的理論講授印象深得多。
設計制作結束后的評價,以制作結果的性能可靠性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還參考制作過程中對遇到問題的主動解決能力。這種實踐主要以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為目的,因此并不作為成績記錄,讓學生無須擔心最后的成績,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教師總的要求下,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產品來。
三、結語
在實際教學中采用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了學生視野,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使得理論教學變得比較容易,學生的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我們的教學目的不是僅僅為了掌握理論知識,先實踐后理論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實踐,因為學生工作后面對的就是對知識的實際應用。
參考文獻:
[1]曾文波.搞好電子設計競賽深化實踐教學改革.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5,(2).
[2]楊錦.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成功嘗試.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1).
長期以來由于實驗經費的限制,造成實驗設備陳舊老化,且由于高校的大規模擴招造成設備數量也明顯不足,大大影響了實驗教學的質量。同時,實驗室的硬件設備缺乏合理的配置,實驗室的整體布局是按照開設課程來設置的,但是對于電子信息類專業而言,許多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是相通的,單獨設置實驗室不但造成設備和人員的重復設置,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還造成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間的矛盾。實驗教學方法落后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是形式單一而枯燥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僅僅按照實驗指導書上規定的方法和步驟,簡單的重復實驗過程。這與實驗教學中需要手把手講解、指導的實際需求是有一定差距的。
這個矛盾單靠寫在黑板上的實驗指導往往是不能解決的,這樣的實驗收效甚微,甚至個別學生連示波器、信號發生器等基本儀器都不會使用。學生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高校教育傾向于理論素質的培養,而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反映到教學層面上,體現在實驗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理論教學,僅僅作為理論教學的輔助內容。再加上大部分的實驗教學硬件條件不足,常常出現多個學生共用一臺試驗設備的局面,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鍛煉,這些情況常常會造成學生不重視實驗課。而且傳統實驗教學內容老化,缺乏創新精神,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束縛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極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
基于上述存在的問題,要求我們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和實驗教學觀念,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完善電子信息類專業實驗教學過程。我們應注重解決以下幾個問題。2.1改變理念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探索實驗教學理論、改革實驗教學體系、方法和手段,淡化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界限,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優化實驗教學資源,把實驗教學從封閉的教學過程轉向開放的教學過程。同時教育要與科技發展保持同步,在教學中力求做到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學習,突出對學生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針對實驗硬件條件不足的情況,加大實驗設備的投資,加強與企業的聯合,建立新的實驗體系,轉變培養方式,輸送一部分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鍛煉,從而讓他們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在財力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動手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結合本專業的特色,自行開發研制部分實驗裝置,及時地開發出綜合性實驗,從而能夠不斷地提高電子信息類實驗教學的質量。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改進實驗裝備的同時,需要不斷地改進實驗內容。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教學方法,進行實驗教材、實驗指導書的編寫和修訂。使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既能夠獲取有效的知識,又能夠培養和提高認知能力、自主性學習能力和研究性學習能力。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注意充實新理論、新技術,反映本學科最新發展動態,融入最新科研成果,使教學內容得到不斷更新。這就要求構建新的實驗教學體系,使各門實驗教學課程有機地結合,合理精減基礎驗證性實驗內容,逐步增加綜合設計性、研究創新性實驗教學項目比例,以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
關鍵字研究性學習電子信息專業課創新性
1引言
當前信息社會發展與國內素質教育改革要求大學生能夠靈活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與創造新知識,并且具備相當的終生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師傳授、學生接受式的教學與這些要求是有距離的,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在高年級的選修課中到課率普遍不高,其原因在于經過低年級基礎課程的教學,學生對學習已經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并且具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表現欲望,因此不再滿足于學習內容在師生之間的機械移位。幫助他們利用已有的專業基礎知識去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是改善教學效果的重要渠道。
所謂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從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由選題、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與以往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睂τ陔娮有畔a業來說,技術創新更是產業保持持續發展的重要源泉。因此電子信息專業課教學應以培養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它強調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提出問題,收集材料,對研究性課題進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問題解決模式,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并學會解決生活中與電子信息技術學習有關的實際問題。
2研究性學習的內涵及積極意義
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或途徑,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學習、生活及社會實踐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同時,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研究性學習的重心是學習而不是研究。學校畢竟不能等同于科研機構,沒有必要的研究設施和科研經費,只要通過研究性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
研究性學習的核心在于促使學生通過與研究相類似的認知方式和心理過程來進行學習,其根本目的不是預期的研究成果,而是預期的學習結果。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的綜合知識、綜合能力能得到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得到培養,因此可以說研究性學習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重學科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缺陷。
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并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我國近10年來進行的主體性教育實驗證明了學生發展的核心是他們主體性的發展。培養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就成了教學的重要目的。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課題,自己設計研究方案,自己調查并得出研究結論,體現出他們是教學的真正主體。
研究性學習有利于使人類主體的智力資源轉化成個體的智力資源。以什么樣的方式認識世界,與學生時代所形成的學習方式是密切相關的。我國傳統教育的學習方式是接受學習,不能很好地將人類智力資源轉化成個體的智力資源,研究性學習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從實踐方式看,傳統教學主要是演練式、實驗式,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而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主動認知、主動實踐的學習活動,是一種認識—驗證—體驗的過程。研究性學習提供給學生的是一種主動、愉快、積極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學生是否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是否學會了學習;是否具有健康的社會感情;是否具有創造性精神。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這三種能力的形成。
研究性學習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治學之道、知曉做人之理。治學之道與做人之理是緊密相關的一個問題。學生的做人之理的形成需要他們治學之道的支持。研究性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良好作風。
3研究性學習是高等教育的內在需要
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的弊端在于:因材施教的原則,在班級集體教學活動的前提下難以實施;以語言講述為主的表達方式,使得某些教學信息的傳輸與接收遇到困難;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作用,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沒有創造力;傳統課堂教學,教師總是在進行重復性勞動,教學強度非常大。這樣教師就無法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脫身來進行研究工作。
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肩負著中華民族振興的歷史使命,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和造就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質量及取得創新性成果,國內外的成功經驗表明,實行加速創新的研究性學習是必由之路。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要求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扎實的專業技能,更應具有發現問題、解決實際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的能力。這光靠知識的傳授顯然是不能實現的。而且把科學研究引進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對大學生的科學研究訓練,這是高校教學的特點。研究性學習有助于教學和科研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大學生在模擬“問題情景”中通過研究和探索去獲取新知識,產生創造性成果。
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和多元化,強調系統性的實踐,在科研實踐中發揮自主性潛力,因而滿足了形成創新精神和產生創新成果的主要因素。研究性學習對創新的形成起催化促進作用,大學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了現實舞臺。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策略中還包含有課題組研究的形式,強調課題組集體的合作和配合,這種協作精神的鍛煉對后續的科學創新有積極的影響。研究性學習不僅能讓學生在研究中學到知識,而且在研究的過程中,學生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的鍛煉是傳統學習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研究性學習有助于彌補大學生的先天不足,可以給他們一方容量極大的“用武之地”,給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極大地發掘學生科學研究的潛質。通過參與研究,學生的思維方式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被動思維發展到主動思維;從單一思維發展到多元思維;從平面思維發展到立體思維;從靜態思維發展到動態思維;從封閉思維發展到開放思維。因此,學生敢于面對挑戰,勇于提出獨立見解,潛能會得到充分挖掘和開發,為進行科學創新奠定基礎。
研究型教學使得考核結構發生了變化,適當分離基礎內容考核和創造性的考核是必要的科學的考核制度,有利于公平的辦法都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支持。目前研究型教學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歡迎。在解決了認識問題以后勢必有更多的學校、老師會去作進一步實踐。在打破一校一課的局限以后,如何因人而異、因地而異摸索出合適的形式,確定合理的目標和工作量是我們樂意看到的??梢韵嘈叛芯啃徒虒W將會對教學質量的實質性提高起示范作用。
4電子信息專業課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設計
(1)學習目標的設計。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從電子信息專業所涵蓋的通信信號處理、圖形圖像處理、語音信號處理、多媒體技術以及DSP技術等領域中選擇和確定他們感興趣的研究專題,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研究性學習中,問題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涉及多種知識,這些知識的選擇、積累和運用完全以問題為中心,呈現橫向的、相互交叉的狀態。
研究性學習是課程教學的互補,專業課程教學重視學生對電子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研究性學習則不以系統電子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傳授為追求,它是以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為出發點,以電子信息學科教學欠缺和研究性學習自身所長為主要追求。
(2)學習內容的設計。研究性學習主要不是學習書本知識,而是強調動手動腦的實踐過程,特別是電子信息專業更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它不能依靠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與過程。當前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基本是接受性學習,它適用于事實性知識、技能性知識、規律性知識的掌握,但對于策略性知識、價值、態度和情感類知識的學習往往不能奏效,這些知識的學習只有通過自主性學習,才能內化成學生自身的經驗體系。在研究性學習中,正是通過創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讓學生自主的探究、實踐、發展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思維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內容便可以在相當寬泛、相當靈活的范圍之內加以選擇,這符合電子信息專業覆蓋范圍廣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內容的具體選擇和設計,主要是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原則,沒有一定要達到的絕對標準和程度,而是視學生和學校的具體條件靈活處置把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在通信信號處理、圖形圖像處理、語音信號處理、多媒體技術以及DSP技術等領域中選擇方向,這些選擇都是合理的,都能夠有效地體現和達到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沒有高低之分。
(3)學習策略的設計。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主要包括:自主制定學習計劃,確定分工、活動方式和方法選擇研究或調查對象;進行查詢資料、操作與制作等活動;匯集、交流學習成果等。實現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中學習的自主性,不僅要求教師要從思路、活動空間和時間上向學生提供必要的條件,以實現學生的自主選擇、自主安排、自己組織學習活動的目的,同時還要求教師不必拘泥于課堂教學或其他程序規則的限制,自主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
(4)學習評價的設計。評價是為決策提供信息的過程,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是指,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系統地收集信息,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對學習中所引起的學生認知行為上的變化,在定性、定量的基礎上進行價值判斷,為研究性學習的決策提供信息的過程。
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總是呈現出種種階段性結果,它們既是總結果的分支,同時又是學生在學習中預測總結果的反饋體。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就非常重視階段性結果評價,即在研究性學習的各個階段,設定考查學生的不同能力:在課題設定階段,考查學生設定課題的能力;在收集相關資料、調整研究方案階段,考查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在開展課題研究階段階段,考查學生的課題探究能力;制作成果檢查,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性、創造能力;在自我評價階段,考查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總結、匯報、交流階段,考查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等。
5結語
電子信息專業學生正在面對迅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市場,需要他們具備創新能力和良好的終生學習能力,在專業課中通過設計基于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教會學生學習,特別是學會思考問題以及分析和處理教室以外的實際問題,會使他們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安桂清.研究型課程控微[J].課程·教材·教法,2000(3)
2鐘文芳.研究型課程的定位、特點及實施中的難點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00(12)
1.1明確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作為一門技術基礎課,其中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而且比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學生普遍反映難學,隨著所學內容的增多,越學到后面越覺得亂,理不出個頭緒來,更談不上好好理解并加以應用了,經常是顧此失彼,窮于應付。我們認真地分析了學生所反映的問題,從本專業的特點、學生的素質及教材系統性出發,主要以8086/8088為主,從CPU的組成、內存單元的存儲原理、尋址方式入手,講述指令的組成及應用,實驗部分強調基本接口電路的原理與編程及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
在每一章節講授之前,先指出重點和難點,重點部分精講,要求學生全面掌握。例如:在講8086/8088結構一節時,存儲器地址分段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講課時應配以大量圖表形式進行重點闡述并輔以例題和練習題加深理解,而關于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一節,學生在前修課程中已經學過,只是粗略復習一下即可。其他章節也采用類似的方法。這樣,學生知道每一章節的重點、難點,學習有了目標,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加了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
1.2有選擇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基礎,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課堂教學的效果決定了授課過程是否成功,決定了這門課程能否達到授課目的,也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加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采用邊理論教學邊進行演示實驗的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的學習中掌握理論。例如,在講解芯片引腳圖和芯片的內部結構圖時,可在課件中通過點擊相應文字或按鈕來控制這些圖片的顯示或隱藏,并在圖片旁邊顯示文字說明或語音提示,從而增強圖片的可讀性;又如,匯編語言指令和數據尋址方式是課程的基礎知識,可在課件中用動畫效果來模擬原本無法看到的指令執行過程和數據流動方向。在此課程中,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采用多媒體教學一方面可以加快教學速度,彌補教學時數的不足,另一方面圖文并茂,動感演示,無疑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閱讀時容易產生聯想。
1.3利用形象比喻法,加深內容理解
本課程有一些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初次接觸時會覺得很難弄明白,例如:堆棧、存儲單元、寄存器、各種尋址方式等等。在教學時,不妨把這些內容和現實中的事情聯系起來,比如:在講解堆?!昂筮M先出”工作方式時,可以將“堆?!北扔鞒苫疖囌?,先到的火車排在最后,最后到的火車排在最前,出站時,后到的火車必須先走,先到的火車才能出發。又如,在講存儲器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時,可用學校的教室做比喻,每一個教室是一個存儲單元,有且只有一個唯一的教室編號,而該教室又屬于某一個教學樓,即存儲器的段,在該段里通過偏移量找到該存儲單元比喻成在該教學樓里找到該教室。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實踐證明,凡是比喻恰當的地方,學生就容易掌握,只要我們認真地去探索和聯想,課本中許多枯燥、抽象的問題都能與生活中的事情聯系起來,從而使它們變得生動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了。
2實驗教學
微機原理與接口實驗是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今后從事系統設計、研究、開發和應用的一門重要實踐課程,學習最終結果是要求學生具有開發嵌入式系統能力。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除了課堂講授原理外,還要靠實踐加深理解,要通過對一些典型軟件、硬件進行設計,編寫程序、調試,直到正常運行,才能讓學生具有基本的微機開發能力。我們在實踐環節上主要作了以下一些探索:
2.1注重實驗的選擇
在傳統教學中,匯編語言的實驗占用了大部分課時,而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為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匯編語言的調試過程即可。重點學習與輸入輸出相關的指令,并通過實驗熟練掌握。中斷和接口技術對于電信類學生而言,可在今后的實際中直接進行應用,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有重點的學習。
2.2注重實驗方法的運用
在實驗課程中,適當采用逆向教學方式,例如在中斷技術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做實驗。在實驗中,學生們只要將電路按規定連接好,并輸入預先編好的程序即可。然后再在課堂教學中在對實驗的原理和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學生參與共同討論。由于學生通過實驗已經建立起感性認識,因而在理論學習上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2結束語
從我系學生的平時反映及成績來看,本文所提倡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對“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通過教學改革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能盡快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不斷總結,相信一定可以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馮博琴.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陳靜.淺談《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2(增刊):187-188.
[3]何乃淇,屈莉莉,鄺小磊.《微機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與實踐環節教學探索[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5).
[4]周自強.面向工程應用的微機原理教學方法[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5,(11).
[5]周明德.微型計算機系統原理及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