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8:03
序論:在您撰寫醫學生物化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教學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醫學生物化學課程是為大學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的重要的基礎醫學必修課程,他們已經具有醫學生物學、醫用物理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等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為實施生物化學教學奠定了基礎,但醫學類學生仍然普遍反映醫學生物化學內容抽象、繁雜、微觀、難學?,F在高等院校大學生大多為“90后”,他們思路開闊,方法靈活,但缺乏持之以恒的韌勁;實踐動手能力較強,但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多才多藝,表現欲強,但自我管理能力和約束力較差。高等院校要把這些大學生培養成才,必須有適合于這些學生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體系[3]。當前提倡的素質教育,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授之以漁”,即如何引導學生愿意學習并且掌握學習方法,而不是單純地告訴他們學習什么。如何使學生建立對醫學生物化學課程的學習熱情和信心,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方法,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學,學習什么,怎么學”,應該是教師首要思考的問題。通過教學思路的轉變,使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教師更真實的發揮啟發、引導和組織的作用[4]。
2教學內容的反思
由于學生基礎差異大,所學專業不同,教師應該嘗試結合教學大綱和社會實際需求情況來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對于選定的教材,教師也可量體裁衣,充分挖掘教材的內涵,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處理,有目的地刪減、添加教學內容。例如對于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教學中應該合理搭配臨床實例。課堂上引入實例教學,學生往往興趣盎然,有學以致用的切身感受,對臨床工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實際上,醫學生物化學課程本身與臨床工作聯系緊密,增加實例教學并不困難,關鍵是方法、時機和內容等的合理搭配。學生普遍對臨床科室的檢測項目、儀器使用及工作程序等有濃厚的興趣。為了學生就業和今后從事科研工作考慮,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介紹相關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術等前沿內容??傊?,醫學生物化學課堂教學內容應該結合醫學各專業的特色,從實際到理論再到應用,環環緊扣,步步深入,在激發興趣、啟迪思考中將枯燥且難理解的知識轉變為有趣、有用的知識儲備、能力訓練和素質養成[4]。
3教學方法的反思
教師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包括目前教學現狀如何,還存在什么問題以及如何解決。教師還應不斷作出靈活的調整,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課堂教學質量。切不可太過單調,只用一成不變的方法進行填鴨式的教學[5]。每個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風格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3.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由于醫學生物化學理論知識體系深奧,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有效地學習到其中的核心知識點,而借助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已經得到充分運用,其主要優勢是更大容量和更靈活的組織形式,通過幻燈片、動畫、視頻等表述方式及交互性制作技巧有機地整合各章節知識結構,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對于DNA雙螺旋結構的演示問題,應用計算機特有的三維顯示技術就能輕而易舉的解決,學生掌握了DNA雙螺旋結構的概念,易于理解與這個結構相關的復制、轉錄和翻譯機制。
3.2運用醫學實際和生活實例教學
實例教學是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學生綜合思考能力的一種好方法。為了將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鮮活、具體,教學中結合課堂內容,將實際生活和臨床工作中密切相關的生化知識和技術穿插介紹給學生,既提高學生的興趣,又增加他們的生活知識,對其一生都是有益的。生活、臨床、法醫、食品、考古、體育等都有醫學生物化學的應用,可以選擇最有代表性的闡明機理,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比如將RNA生物合成機理與臨床艾滋病治療相結合;講解DNA損傷修復時,將DNA損傷修復系統的缺陷與遺傳性著色性干皮癥和早老癥等遺傳病的發生相聯系;講解酶的競爭性抑制作用時,介紹磺胺類藥物的抑菌機理等;通過這樣的聯系,無疑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記憶為主動攝取,使學生感覺到所學的醫學生物化學課程不再是抽象的理論和空洞的知識,而是可以實際應用的手段和武器,使其掌握的知識經久難忘,教學效率必然會大大提高[6]。
3.3運用名人名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醫學生物化學是一門醫學前沿學科,這一領域的許多科學成果獲得了諾貝爾獎。課程教學內容的導入可以利用講故事、民間俗語、生活中的小常識或科技新進展等進行導入。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介紹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的科技成果和科學研究故事,用名人的科學探索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激勵學生,激發他們對生物化學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授復制和轉錄的時候,就可以講述父親KornbergA分離純化了DNA復制需要的DNA聚合酶,兒子KornbergRD發表了第一張RNA聚合酶的全動態晶體,父子兩位科學家都曾在不同年代獲得諾貝爾獎的傳奇故事。與此同時,在課堂講授時引導學生以科學的思維來理解生物化學,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4運用練習測試鞏固知識
每堂醫學生物化學課給學生介紹的知識點很多,隨著課程的延續,學生不理解的方面越來越多。根據以往的評價和反饋,絕大多數學生認為醫學生物化學難懂難記,對課程的學習興趣逐漸減弱。對此,教師應該在每節課結束前3-5分鐘,針對本節課的知識點設計幾道題目對學生進行隨堂測試,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重新梳理回顧。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對主要的知識點理解透徹,課后再復習時,就有了較深入的認識。學生對課堂練習測試普遍反映良好,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評估教師的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6,7]。
3.5培養文獻檢索和查新能力
醫學生物化學學科發展非常迅猛,知識更新很快,新理論與新技術層出不窮,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利用信息資源來組織自我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學習醫學生物化學時重記憶、輕思考的特點,筆者培養結合課程內容進行檢索和查新的能力,向學生反復強調不能單純依賴課本,要注重學習查閱文獻和網絡相關資訊作為學習的補充。同時結合不同章節的要點,輔以相關文獻研究進行講解,包括立題的依據、課題的設計以及討論的要點等,并適當安排時間利用電腦給學生展示對某方面內容如何進行文獻檢索,對國內外有關專業網站進行推薦。同時,筆者在中國知網和Pubmed上還篩選一些生物化學專業期刊介紹相關的基礎和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的知識系統盡可能跟上學科發展的步伐。對于文獻檢索和查新的學習,學生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欲望,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對生物化學新知識和新進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7]。
4教學模式的反思
4.1理論教學精益求精
醫學生物化學課程的特點是高深難懂、枯燥乏味,以理論講授為主,內容繁多,涉及面廣,教學課時有限,學生往往難以消化和理解。教師在理論教學中應該通過同行評課和與高水平的督導員交流,從板書、語言、導入、講解、提問、演示、課堂組織、強化、練習指導等環節著手,分析教學中運用了哪些教學技能、策略和方法,總結教學經驗和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來進行反思,矯正實際教學。教師只有不斷的進行教學反思,力爭精益求精,才能使理論知識的傳授做到深入淺出、通識易懂。此外,教學中難免會出現教與學的偏差,教師應該即時幫助和指導學生,同時進行反思。
4.2實驗教學必不可少
實驗教學是生物化學整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普遍對醫學生物化學實驗課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在實驗室精選實驗項目的前提下,實驗課的課堂教學是最重要的問題。學生做實驗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結果,而是應該知道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所蘊含的基本原理,進而通過理論指導實驗操作。這就需要教師不是簡單的講解實驗步驟,而是將教師對理論的講解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導向其思維,指導其操作。同時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也很重要,學生習慣于用實驗成功或者失敗來總結本次實驗的結果,而實際上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分析某種現象或實驗結果的原因,以及實驗結果存在的誤差及其產生的可能原因,進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8]。
4.3利用臨床見習輔助課程學習
由于教學條件所限,醫學生物化學課程中的部分教學內容可以通過臨床見習的方式來完成。這種方式既解決了教學資源緊張的問題,又使學生直接接觸醫學前沿陣地,感受到醫院的工作氛圍、工作方式和工作秩序,為將來的臨床實習和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學習肝臟的生物化學這一章節,就可以讓學生直接在臨床醫院檢驗科見習常規肝功能生化檢測的項目,了解黃疸性肝炎患者的臨床特點和診斷依據。
5總結和討論
1.1教師的準備:
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主導地位,只是起到提煉討論題目,引導學習者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積極參與題目的解決。教師與學習者建立一種互動關系,增強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有自主的學習內在動力。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能夠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基礎知識中提煉出與臨床有關的應用型問題,還要能把知識形成連貫的體系,相互聯系,融會貫通,歸納總結學習者形成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的可行性,評價參與者的貢獻。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方案,不斷研究探索。
1.2學習者的準備:
學習者要端正學習態度,能在客觀條件下主動尋找自己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善于利用各方面的學習資料,討論和研究式的學習,能發揮主體性、能動性和自覺性,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教師對學習者的尊重、認可和激勵增強了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學習者通過解決問題的方式,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提升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學習者要能經過研究型教學模式找到適合自身學習特點的學習模式,形成一種分享式學習,把好的方法和措施介紹給其他人,能夠共同進步。
2研究型教學的實施
課程開始前一兩周時,教師將教材中某段內容提煉出的問題或與基礎知識相關的案例、情景等拋給學習者,布置討論主題和參考大綱,要求學習者了解和熟知內容的基礎上,寫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大概方案。按照班級的人數將研究型教學學習者平均分配為多個學習小組,最好是隨機的幾個人一組,這樣可以互補式學習,大家集思廣益,也不至于有太多的分歧,推選課堂發言人,確定為組長,由組長帶領小組成員把多個方案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解決的具體措施。研究型教學小組的成員積極收集資料,從多種渠道和途徑得到資料,成員既要獨立思考,又要互相交流,分享思考后的成果,小組成員要通力合作,既促進相互的學習,也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組長將組織查閱的文獻匯總,整理資料,討論并制作幻燈片用于課堂匯報。各組的組長在課堂上進行總結發言,用幻燈片的形式把各組的討論結果和解決方案一一展示。全班互動式討論,提出疑問并解答疑問。教師把學習者的所有方案分類分析,找出可行性方案,引導學習者以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讓每一位學習者都理解和接受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從而提高了學習者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教師最后總結這段知識的內容與案例和情景的關系,評價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接受知識的能力。采用研究型教學的形式以“酶”為例來組織學習,我們設計了9個討論題,其中“酶的化學本質”、“結合酶的結構和功能”、“同工酶的種類和組織中的含量”、“酶的活性中心”屬于基礎型題目;“低溫保存酶制劑,低溫麻醉”、“磺胺類藥物的抑菌作用”主要是生物化學知識在臨床上的應用,屬于應用型題目;“同工酶譜的分析”、“重金屬中毒”、“痛風癥的治療”重在生物化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屬于綜合型題目。選題和分組后兩周進行課堂討論以及教師點評,共6個學時。
3體會
1認清生物化學的本質———生命的化學,建立四個問題
在學習第一章緒論時,要建立一種概念,生物化學就是生命的化學,研究的對象是有生命的生物體,那么第一個問題是生物體的物質組成是什么?(蛋白質、核酸、酶、維生素),生物化學的前四章就是闡述這些重要的組成物質;第二個問題是體內重要的物質是如何代謝的?(主要是糖類、脂類、蛋白質,這三大代謝);接下來第三個問題是代謝之間是如何聯系和調控的?生命體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遺傳;第四個問題是遺傳信息如何傳遞與表達?最后是兩個專題生化(血液生化和肝的生化)。在整本書的學習中,一直要問自己這四個問題,把這四個問題弄明白了,生物化學也就學透了。
1.1第一個問題如何學習
第一個問題即組成生物體的生物大分子有哪些?進一步了解它們的化學結構、性質及功能。結構影響了性質及功能,所以在這四章的學習中,共同點是掌握每一種大分子物質不同的化學結構??梢园训鞍踪|和核酸這兩種大分子物質,對比著進行學習,重點掌握它們的組成結構,進而理解其性質。酶是特殊的蛋白質,通過了解它的結構來認清它特殊在哪里,從而理解酶的特點以及酶催化的原理,影響酶活性的因素等等,還有一些特殊的酶如同工酶、酶原。第四章維生素,相對好理解,可以通過自學學習,掌握各種維生素的別名、功能、缺乏癥。這前四章,記憶的內容相對較多,概念較多,蛋白質和核酸我們都可以把它們想象成“麻繩”;只是組成“麻繩”的元素不同,基本單位不同,所以功能也不同,要學會“解麻繩”。而酶,通過實驗學習酶的活性,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等等,理解得會非常深刻。
1.2第二個問題是重點(三大代謝是核心)
在學習三大代謝時,記清每個代謝途徑的概念,反應地點,反應條件,限速酶或者關鍵酶,能量變化[消耗多少三磷酸腺苷(ATP),產生多少ATP],啟動物質、中間產物、生成物質分別是什么,能夠描述每個代謝的過程。在三大代謝的學習中,尤其是糖代謝,是非常重要的;而糖代謝中三羧酸循環又是重中之重,可以說是本書的核心和重點,一定要清楚明白這個循環的概念和意義。另外,血糖和血脂都是臨床上檢測的生化指標,與健康息息相關,要掌握糖尿病的生化基礎,血糖的來源和去路是必須掌握的。同樣在脂代謝和氨基酸代謝中,分別有血脂的來源與去路和氨的來源與去路。這三者要區別記憶,以免混淆。
1.3第三個問題———物質代謝的聯系與調控
三大營養物質在代謝過程中是相互聯系的,一個代謝過程產生的中間產物,可以進入其他的代謝途徑,而其中最重要的中間產物是乙酰輔酶A,它是三大代謝的聯系點。而三羧酸循環之所以重要,由于它是三大代謝的共同通路。物質代謝調節的三種方式:細胞水平的代謝調節、激素水平的代謝調節、整體水平的調節。1.4第四個問題———遺傳信息如何傳遞和表達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是如何把遺傳信息進行傳遞和表達的呢?傳遞———通過DNA轉錄合成核糖核酸(RAN),表達———通過mRNA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蛋白質是生物體構成的最基本物質,蛋白質不同生物體表現亦不相同,正所謂結構決定功能。在本章中重點掌握遺傳的中心法則,DNA的復制,以及轉錄合成RNA,最后是蛋白質的合成,這些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把這些過程合成動畫效果在腦中時常演繹。自然就記住了。
2學習方法
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都是有方法的,掌握對的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常常說學習的過程就是開始要把一本書讀“厚”,而漸漸的要把書讀“薄”;讀“厚”是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求知,累積的過程;讀“薄”,是掌握了這本書的精髓,書中最重要的內容凸顯出來。
2.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預習生物化學涉及化學和生物學等學科,有些內容較為抽象難懂,如果課前不預習,可能上課時完全不知到老師在講什么;生物化學的課時不多,但內容不少,有時老師在某些地方就會略講,比如以前課程學過的東西或老師認為不太重要的內容。課前預習會讓我們腦中有大概的印象,老師說到哪里都可以跟得上;對于預習時不理解的內容,在上課時會認真聽講,形成有目的的學習,記憶會深刻。
2.2課堂認真聽講———巧做筆記很多學生上課時,埋頭抄筆記,完全顧不上老師說什么,而老師也不會因為同學做筆記而停下講課的進程,結果是筆記記得整齊認真,但完全搞不懂學了什么。生物化學是一門較為復雜的學科,需要在理解的情況下記憶,所以上課時一定要抬頭看著老師,聽老師講解,要跟上老師的邏輯思維,必須集中精力去聽,才能弄懂明白。上課老師提到的重點之處或者精華內容,在書上進行標注或者在筆記上注明。用筆記下不明白的地方比記下已明白的內容要重要得多。
2.3課后的整理、復習與重現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很多同學忽視的地方。學完就撂,是很多學生的特點。課后整理筆記時,會把一堂課進行回顧,形成自己的學習心得,理解會非常深刻;如果有疑難或者不明白不會的地方,查資料、問老師或與同學溝通交流,這種收獲會遠遠大于課堂所得。及時整理,會加深學習的記憶。不留問題到下堂課,不要積累問題,否則前面是小問題不懂,后面就會出現都聽不懂了的結果。
2.4學習要有框架結構,建立思維導圖每個章節學完要進行總結,回顧這一章節的所有學習內容,可以畫一張思維導圖,先把所學這一章的每一小節憑記憶畫出,然后向里面填內容,最后回歸課本筆記查漏補缺。重要的知識點,比如限速酶、反應地點等都填充上,并用熒光筆標記。如果每學一章都畫一副這樣一張思維導圖,對于學習了什么內容一目了然,書本上的知識變成了自己腦中的框架,書本上的知識也就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中,被深刻地理解和記憶。如果說在書上記筆記是把書讀“厚”,那么總結出思維導圖就是把書讀“薄”了蛋白質的化學和核酸的化學這兩章,有很多近似的地方,容易混淆,可以對比著學習和記憶。糖代謝、脂類代謝、蛋白質的分解代謝這三章也可以通過對比進行復習和學習。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1)35-0109-03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物體內各種生物分子的結構、功能、代謝和調節,進而從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現象的化學本質和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生物化學的研究主要采用化學的原理和方法,同時也融人了遺傳學、生理學、細胞生物學等學科理論和技術,是一門邊緣學科,也是生命科學領域重要的領頭學科。[1]同時,它又是生命科學中發展迅速的基礎學科,其理論和實驗技術滲透到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各個領域,對了解疾病的發病機制、疾病診斷、治療、預防及其它醫學研究方面顯得日益重要。[2]
生物化學內容的總體特點是抽象、深奧、枯燥、繁雜,信息量大,重點、難點和疑點較多。和其它醫學基礎學科相比,歷年來學生普遍對這門課感到“恐懼”。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主要在于兩點:一是物質代謝部分內容太多太瑣碎,難以記憶;二是分子生物學部分內容太抽象,難理解。[3]要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就得先從教師的教學理念著手,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對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改革。
一、教學理念的改革
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一改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教師講多長時間,學生聽多長時間;不管學生聽沒聽懂,教師也一直講下去。從走進教室到走出教室,都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沒有機會參與,興趣不高。如果讓學生參與進來,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就會提高。如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是20世紀生命科技界的重大事件,是揭開自然界生命現象的里程碑。DNA結構的發現艱難而曲折,其結構復雜、難懂、難記。如果教師只顧一味地講下去,則收不到相應的效果。但是,如果讓學生參與進來,就能輕輕松松地掌握DNA雙螺旋結構的基本要點。
課堂上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整體思維、邏輯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使教師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結合各不同專業內容制定教學大綱,選用合適的教材。教材是教學最重要的基礎,要選好教材,編寫好相應的教學大綱,做到以本為本,以綱為綱。選用教材時,應發揮任課教師的主導作用,認真聽取他們的建議,以此作為選用教材的主要參考。此外,也征求學生對所用教材的意見和建議,并作為甄別、選用教材的參考標準之一。
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戰場。提高教學質量主要在于提高教學水平。首先,從教學內容入手。在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優劣是影響教學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重點和難點的處理。講課如果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難點不講透,結果會事倍功半。反之,講課重點突出,難點講透,結果則事半功倍。所以,教學中必須從分析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出發,把握教學重點,找出難點和關鍵。此外,教學內容要強調“少而精”原則,因為內容太少,有時學生學到的知識少,所以把握好“少而精”的度至關重要。[4]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對生化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對一些與醫學無關、又非必須掌握的知識點盡量略講。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由于基礎和專業特點不同,對課程學習的要求也不同,應根據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結合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特點進行講授。在教學中應突出重點內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復,與其它學科如化學、生物學、生理學重復的部分,只需簡要介紹或不講,既避免重復教學,節省學時用于實踐,又保持了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解決了學科間的交叉問題。如生理學中詳細介紹了血液生物化學中兩條凝血途徑,生物化學可以只做簡單的講述。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適應學科發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是生物化學改革的主題。通過改革,以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將生化信息多角度、多層次呈現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啟發式教學法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并在其中產生積極情緒體驗的心理傾向,也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投入到學習中,更好更多地汲取知識。濃厚的興趣是激發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和創新思維的前提??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睏钫駥幉┦恳舱f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币ぐl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已經不符合實際。啟發式教學即是按照認識事物、掌握知識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逐步啟發學生,引導探究,層層深入,直至學生能動地領會和掌握知識技能的方法。啟發式教學結合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把精力集中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來。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規律,從而提高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的能力。啟發式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講述DNA的高級結構時,可提問:為什么長度達到l米多的DNA線性分子可以壓縮在只有幾微米的細胞核中?此類問題往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講授的內容上,很自然地引導他們的思路,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尋找答案。[5]
2.比較式教學法
有比較,才能鑒別;有鑒別,才能發展。生物化學在知識、概念、基本原理上有許多相聯系又相區別的內容,常出現知識模糊、概念混淆、難學難記的現象。采用比較法,易將它們既區別開來,又聯系起來,便于理解和掌握。
比較異同,通過比較,可以讓學生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及內在聯系,更好地掌握重點內容。例如生化中有許多相似的概念,如結構基因、假基因、重復基因、重疊基因這些基因概念看起來相似,但意義完全不一樣,記不住,容易混淆。但如果把它與本質聯系起來,則一目了然:所有這些概念的共同點即本質都是DN段。結構基因是指能轉錄出mRNA并指導蛋白質生物合成的DN段;假基因是結構基因突變后失去啟動子的DNA序列;重復基因只存于真核生物,而重疊基因只存于原核生物。
3.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一方面,生物化學理論性強,代謝途徑錯綜復雜;另一方面,醫學生畢業后,大多數將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如何將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醫學知識融會貫通,是醫學基礎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介紹一些相關的臨床病例,可將枯燥乏味的理論與臨床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易引起學生的關注,使之產生好奇心,大大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加深學生對生化理論知識的理解。例如,蛋白質變性與消毒,酶與維生素缺乏癥,酶的競爭性抑制與有機磷中毒、磺胺類藥物抑菌作用;呼吸鏈與一氧化碳、氰化物中毒;糖代謝與糖尿?。恢x與高脂血癥、酮癥酸中毒、脂肪肝;氨基酸代謝與肝性腦??;核苷酸代謝與痛風;RNA合成機理與艾滋病治療;膽紅素代謝與黃疸,等等。
理論和實驗相輔相成,理論是學生的實驗指導,反過來,實驗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動手能力、鞏固理論課所學的內容。為了體現這一思想,安排實驗課時盡可能與理論課的進度保持一致。如講授“蛋白質理化性質”時,安排的實驗課“為蛋白質等電點的測定”;理論課講授“酶的專一性”時,實驗課安排“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專一性”等。此模式的優點是:符合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有利于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提高動手能力、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的技能和一定的創新意識,加強理解理論課上的知識內容。
4.改進教學手段,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改進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高校最主要的教學手段。作為計算機教學、視聽教學與課堂教學的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綜合應用投影、錄像、CAI課件等工具,將抽象、理論的東西形象化、具體化,具有生動形象、直觀具體、動靜結合、色調鮮明的特點,實現了生物化學教學模式的重要轉變。生物化學是用化學的方法從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現象本質的科學,分子結構、代謝反應等知識學生看不見摸不著,難以理解和記憶。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圖片、聲音、動畫等,可動態演示代謝過程,生動直觀地將抽象的知識系統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使他們在較短時間內建立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DNA的復制,RNA的轉錄,蛋白質的生物合成,都能用形象的FLASH形式表現出來,既能提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理解和記憶。
除以上介紹的方法外,還可以采取趣味教學法。如適當引人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此外,部分教學內容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學完成,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點評。
綜上所述,加強教學團隊的建設,提高其綜合實力,為提高教學質量創造了條件;課前根據各專業教學大綱,精心備課,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保證;在教學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興趣,從內心體會學習的愉快,則為提高教學質量拓寬了路徑。
參考文獻:
[1]查錫良.生物化學(7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唐微等.醫學生物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9,31(4).
[3]劉小宇等.提高生物化學教學效果的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10(3).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體的化學組成、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過程及其與生理功能的聯系的一門學科,它是從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生化為其它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1]。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來說,生物化學闡明了有關健康和疾病的許多問題,與臨床關系密切,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
說課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和理論依據,并且與聽者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2]。說課能夠使教師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明確的認識,準確把握課程知識體系,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化繁為簡,深入淺出,緩解因醫學基礎課程理論性強、實驗操作復雜而普遍呈現出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難懂、難掌握、難應用的狀況,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促進基礎醫學教師快速成長。對于青年教師來說,它有利于提高備課質量和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提高青年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
本文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正常人體功能》生物化學部分第二章第一節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一節為例進行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
醫學生物化學是高校醫學各相關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為學生學習和掌握其它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在三年制醫學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中起奠基作用。而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是放在這本教材緒論后的第一章第一節來講,可見其在生物化學這門課程中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因此,本節內容是今后繼續學習酶、生物的新陳代謝等核心知識的基礎。學生要了解生命活動的規律、探索生命本質,必須掌握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掌握蛋白質的化學組成以及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掌握蛋白質的分子結構,熟悉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
2.能力目標:通過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建立從微觀認識生命本質的思維方式,樹立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觀點。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意識。
4.學情分析及教學重難點:本課程授課對象為護理專業大一學生,學生剛進校門,對臨床醫學相關的課程還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知識相對薄弱。大部分學生在高中生物學中,對細胞的結構及其組成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知道蛋白質這一概念,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蛋白質相關的案例,所以并不陌生。但是,學生對于蛋白質的分子組成及其結構并不了解,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也不清楚,因此,針對學生特點,為達成教學目標,本章節教學重點為掌握蛋白質的分子結構特點及其與功能的關系;教學難點則為氨基酸和蛋白質分子結構的種類與結構特點。
三、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3]。本節課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并結合傳統的板書設計,授課過程以講授法為主,結合啟發式教學法、舉例法、比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 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師生互動。
所謂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使學生長久受益、事半功倍。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本節課建議學生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通過課堂上展示的圖片、動畫等相關知識,進行發散思維、聯想記憶,能夠將枯燥生硬的知識轉化為更加形象生動的內容。掌握本節課的學習方法,對今后繼續學習糖、核酸、脂肪酸等其他生物大分子有很大的幫助,學生能夠更輕松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問題式教學)5min
通過詢問“大家早飯吃了沒?”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拉近師生的距離,通過牛奶、雞蛋等食物引出今天授課的主角――蛋白質,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們要補充蛋白質”、“三聚氰胺為什么會被摻入到奶粉中”、“為什么燙發可以改變頭發原來的形狀”,帶著問題開始新課的教學。
2.講授新課(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教學、對比教學)70min
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教學法,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什么是蛋白質?蛋白質的功能有哪些?蛋白質有哪些組成成分?這些組成成分如何形成蛋白質復雜的結構?破壞這些結構是否會引起功能的改變?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學習,在課堂中找答案,啟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才能使他們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深刻。在授課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采用對比法講解氨基酸的分類和結構特點,并編寫一定的順口溜,方便學生記憶,如八種必需氨基酸――甲(甲硫氨酸)攜(纈氨酸)一(異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亮氨酸)色(色氨酸)書(蘇氨酸)來(賴氨酸);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圖片及動畫,并結合實例如燙發、鐮刀形細胞貧血、瘋牛病等,來闡述蛋白質的結構及其與功能的關系,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識活躍起來,更利于學生聯想記憶、理解和掌握。
3.反饋練習10min:
課程結束,回顧開始時提出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說出答案;并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問題,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處理,回答得好,說明此次課基本完成了任務;若回答的不理想,說明授課還有盲點,方法還有待改進,應及時總結教訓,改正完善。
關鍵詞: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教學改革
醫學生物化學是一門相對抽象的機能學科,主要研究生物體內物質化學構成和變化規律以及與外界環境間的關系,是醫學生學習后續其他專業課之前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1,2]。在教學過程中,以三大營養物質結構及代謝通路為代表,其中知識點多、內容枯燥抽象、實物展示少,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形成整體性思維習慣,一直是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需要探討的問題[3]。思維導圖體現的是一種發散性思維模式,然后通過整理、歸納將這種發散性思維進行系統梳理和組織,形成整體思維觀,特點是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繪制過程中會先選擇一個中心主題,再以中心主題向四周發散,子項目再形成次級分支不斷發散拓展延伸直至完成。通過把各個知識點以這樣形象化的方式組織起來,并采用多種顏色、線條、圖案,將各種信息點繪制成邏輯清晰的知識脈絡[4,5]。通過思維導圖創作比賽這種形式,教師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醫學生物化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將繁雜的知識點融會貫通,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文探討了生物化學教研室舉辦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的實踐效果及存在的問題。
1對象與方法
1.1比賽對象
比賽學生分別來自2018級和2019級兒科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臨床醫學(五年制/“5+3”)、麻醉學等專業。參賽學生均為本科二年級學生。
1.2比賽時間
比賽時間為第二學期教學第14周,生物化學教研室作為比賽組委會向全校開設醫學生物化學課程的班級發送大賽通知。發出通知后學生有兩周時間進行創作,由各班級任課教師為參賽學生提供輔導,在截止日期前按班級報送參賽作品。
1.3評比過程
參賽作品由組委會進行編號并保存,由高年資教師作為專家評委進行初篩,選出入圍決賽的作品。入圍作品在展示期內再由師生從整體布局、主題內容及思維邏輯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為入圍作品進行投票,評選出一、二、三等獎若干名。
1.4問卷調查
為了解學生對繪制思維導圖的認識和對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效果的看法,收集學生的意見與建議。本次調查利用問卷網,向隨機選取的三個參賽班級發放問卷。
2結果
2.1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獲獎專業統
計2018年和2019年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共產生一等獎10組、二等獎16組、三等獎28組。臨床醫學專業獲獎組數占比22.2%,其次是兒科學專業占比18.5%,檢驗醫學專業占比最小為3.7%。一、二等獎中,獲獎組數占比最大的均為兒科學專業,分別為50.0%、31.3%,三等獎占比最大是臨床醫學專業,占比為32.1%。兒科學獲獎層次最高,均為一等和二等獎,臨床醫學獲獎組數最多,一、二、三等獎均有收獲,其中三等獎獲獎組數在所有專業中第一,大部分專業均有二、三等獎獲得,檢驗醫學無一、二等獎獲得,醫學影像學無二等獎獲得,詳見表1。
2.2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問卷共包括12個問題。①你平時何時會采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②你認為思維導圖對學習哪方面有幫助?③你認為思維導圖對于提高哪方面學習能力有幫助?④你認為影響思維導圖平時應用的因素有哪些?⑤如果平時教師在醫學生物化學授課時能使用思維導圖,你是否贊同?⑥通過參加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你對思維導圖是否有興趣?⑦你認為舉辦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這一形式怎么樣?⑧你認為參加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對提高醫學生物化學學習興趣有幫助嗎?⑨你認為參加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對提高同學們合作意識有幫助嗎?⑩你認為參加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對提高同學們動手能力有幫助嗎?瑏瑡你認為參加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對于理解生化代謝通路有幫助嗎?瑏瑢你對思維導圖比賽有何意見和建議。其中問題①-⑤為引用問卷網上既有問卷題目,部分題目進行了修改。問卷調查為匿名進行,發放學生共計117人,回收問卷117份,有效問卷105份。問卷有效率達到89.7%。針對學生對思維導圖的認識,統計結果顯示,學生的認識主要傾向于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整理知識(89.74%)、有助于提高復習效率(56.41%),少數學生選擇有助于提高預習效率(17.09%),說明大部分學生認為思維導圖主要是幫助整理知識和記憶知識,而對知識未完全了解的情況下,思維導圖對預習的幫助效果有限。此外,學生認為思維導圖可有助于提高邏輯思維能力(88.03%)、記憶能力(57.26%)和理解能力(55.56%),說明學生對于思維導圖的基本認識與使用思維導圖所能產生的效果是一致的。對于“你認為影響思維導圖平時應用的因素有哪些?”這一問題,學生選擇主要集中于“學生不積極參與”“對思維導圖了解不深入”“繪制思維導圖的難度太大”,反映了學生即使參加過思維導圖創作比賽,仍然會有無力感,需要教師在學生創作前進行動員和輔導。90.59%的學生支持教師在醫學生物化學授課過程中能融入思維導圖,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可結合思維導圖啟發學生思考知識點間的聯系。針對學生對思維導圖創作比賽的看法,統計結果顯示,過半數參加過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的學生對思維導圖這一工具產生興趣(56.41%),并且大多數學生認為通過參加比賽,對提高合作意識(65.81%)、動手能力(77.78%)、生化學習興趣(70.09%)、對生化代謝通路的理解(77.78%)均有幫助。70.94%的學生認可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這一形式。為便于今后繼續對思維導圖創作比賽進行改進,我們設計了“你對思維導圖比賽有什么意見和建議”這一問題。有學生表示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安排的時間較晚,已經臨近期末,與其他考試時間也接近,在時間分配上很難處理。也有學生表示對思維導圖的構圖把握不清,需要教師進一步的培訓,以便有效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
3討論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最早是由英國人東尼·博贊于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目前思維導圖在分析問題、培養創造力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6]。本文以正在學習醫學生物化學的醫學生對思維導圖的認知為出發點,結合教研室舉辦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的實施效果發放調查問卷,初步探討比賽實踐效果和學生對思維導圖的認識情況。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可以了解學生對于思維導圖創作比賽的評價,分析思維導圖創作比賽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以對今后繼續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3.1有益經驗
通過此次創作比賽,我們獲得了以下經驗。①從比賽收到的學生作品數量來看,學生參與創作繪制的熱情較高。思維導圖創作比賽這一形式讓學生的學習從被動完成變為主動出擊,促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以賽促學、培養學生整體思維觀的目的。②從比賽獲一、二等獎分布專業上統計結果看,兒科學專業所占比例最大。雖然兒科學專業學生入學平均分數不高,但是繪圖能力優于入學成績更高的臨床醫學和臨床醫學本碩班,提示兒科學專業學生的認知風格和學習類型也許更加偏向視覺型,相比其他專業,兒科學專業學生繪圖構思能力更強,對通過繪制思維導圖進行學習的熱情更高,今后教學中可以多加鼓勵。③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創作比賽搭建了一個師生、生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在繪制過程中學生能就不清楚的概念主動提出問題,同時教師也能更好地為學生梳理知識,答疑解惑。比賽要求以3人以內為一小組完成參賽作品,可以讓學生各取所長,有效促進合作意識。④思維導圖的繪制是邏輯思維的訓練和表現,可以直觀反映各種信息之間的關聯情況,培養學生的整體性思維,通過逐層細化,對知識碎片進行全面梳理,從而把握繁雜的概念[7,8]。在比賽中,生物化學教研室收到過令人驚艷的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作品。部分優秀作品將臨床病例與醫學生物化學融合,比如以糖尿病或肥胖病人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為主題,生動描繪患病狀態下的人物形態、器官外形營造出適宜的臨床病例情境,再以微觀環境內的葡萄糖為中心詞,選擇代謝通路中關鍵的中間產物比如磷酸二羥丙酮(既是糖酵解、也是甘油異生成糖的中間產物)或者丙酮酸(作為糖、脂肪、蛋白質代謝聯系中的重要“節點”)作為發散性繪制的切入點,將各種代謝物之間發生的互相轉變進行聯系遞進。學生對于這類樞紐點的正確把握,是準確繪制醫學生物化學思維導圖的關鍵和形成整體思維觀的前提。⑤生物化學教研室將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結合的優秀比賽作品制作成展板,給學生提供范例的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
3.2不足之處
創作比賽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①有些作品是從網絡上模仿,缺少自己的挖掘,只是將知識點進行簡單羅列,對物質代謝反應專有名詞標注不準確以及反應上下游方向描述錯誤,說明學生對知識點并沒有理解到位。②個別作品為了模擬情境,將抽象概念過分擬人化、卡通化,作品整體邏輯構架較差,喪失了思維導圖的實質。③部分作品沒有從一個核心主題詞出發,同時延伸的二級分支、三級分支較少。以嘌呤核苷酸的補救合成為例,個別作品只拓展到合成所用原料以及酶,沒有進一步聯系到阻斷合成所用的6-巰基嘌呤等,說明思維發散的廣度與深度不足。④作品創新意識欠缺,對課本以外的知識聯系少。醫學生物化學作為知識更新速度最快的學科之一,從提交的作品來看,主題相對單一,均是教科書上要求掌握的基本內容,沒有與前沿進展進行有效關聯。⑤對于比賽的建議,有學生表示思維導圖創作比賽安排的時間較晚,已經臨近期末,接近其他考試時間,在時間分配上很難統籌。
3.3改進措施
關鍵詞:醫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6401(2016)11-0076-01
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是改革醫學教育的重要風向標。生物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實驗課是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和實驗技能的重要環節。隨著新材料、新設備的出現和新理論的提出,生物化學的實驗技術已有很大的變化。傳統的生化實驗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需要,醫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一、傳統醫學生物化學實驗中所存在的不足
傳統的生物化學教學內容比較陳舊,許多實驗手段和實驗方式都已經不再適用于現代的發展,也很難應用到當今的科學領域。同時,也不再適用于現代的醫學教學。以往的實驗教學只注重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領悟,忽視對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1]。
(一)教學內容枯燥單一
教師的教學形式較為單一、教學內容較為枯燥。例如,在學習紫外吸收測定核酸的含量、考馬斯亮藍法測定蛋白質含量等實驗中,缺乏對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鍛煉與提升,教師只是一味地授予知識,學生本能地吸收知識,學生無法真正地掌握醫學生物化學知識的精髓[2]。
(二)缺少充足的實驗設備
與以往傳統的實驗設備相比,現代的生物化學實驗設備簡單易操作,方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例如,對蛋白質濃度的檢測,現代的科研機構已經可以用更節省樣本更精確的酶標儀的方法來進行實驗,而傳統的醫學生物教學實驗還在用老式的分光光度計來進行對蛋白濃度的測量[3]。實驗設備的老化導致實驗場地和設備不能滿足實驗所需。
二、探索生物化學實驗的改革措施
(一)教師要提前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梳理
教師是聯結學生和知識之間的紐帶與橋梁,教師的教學方式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不同的教師對實驗課的教學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其教學效果也有所不同。教師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改善教師一味講解,學生一味接收的狀態。教師還要運用啟發式的課堂教學方式,提前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梳理。
(二)要以研究性的實驗為重點
對于一些常見的病癥和對大眾身心造成危害的生物化學問題的探究是醫學生物化學的主要研究課題之一,學生可以有效對病癥進行提前預防,并且提出解決方案,實施醫學治療。例如,血清尿素氮含量對腎衰竭的診斷、轉氨酶用于肝病的診斷。生物化學的知識理念和臨床實踐相融合,形成醫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更多領域。同時,學生要合理運用學科知識,并且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獨自完成課堂實驗。教師要選擇具有研究性的實驗,對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探究和改進,學生要制作課堂教學需要的課件,并對教學需要的儀器進行合理的改良,寫出與實驗課題相符的研究性報告。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思想素質。同時,教師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使醫學生物化學實驗的教學可以更上一層樓。如學生在學完《酶》一章后,可指導學生自行進行酶學實驗的設計。
(三)要合理分配實驗所需要的儀器
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前要將實驗所需要的儀器設備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管理,并且要將所用儀器都能夠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隨著高校的擴招,學生使用實驗儀器的頻率增加,要想醫學人才的發展不落后于時代的進步,就要及時更新替換實驗室所需要的醫學器材和設備。譬如:加樣器的出現替代了吸量管,大大減少實驗的時間、準確測量加樣量而且使實驗得出的數據更具準確性,勻漿機的出現取代了研磨碗[4]。此外,想要保證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成效,就要及時替換和淘汰落伍的實驗教學儀器。例如,把同學分成兩人一組,兩人共同保管兩人實驗所需要的實驗器材,如若出現破損由兩人共同賠償,教師在實驗教學結束后,要嚴格按照儀器使用清單進行逐組檢查,保證實驗器材完好無損,學生方可離開實驗室。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實驗器材的破壞率,還可以保證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為學校節省教學經費支出。
三、結語
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實踐中可以看出,對生物化學教學實驗的改革要從資金和人才兩方面進行,努力改善教學環境,加大對現代化實驗教學設備的投入。培養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較強的師資隊伍,及時替換和更新實驗內容,減少驗證性實驗,多開設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生化實驗的教學得到成功的改革。
參考文獻:
[1]史秀娟,呂立夏,徐磊,等.淺談醫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4):12-14.
[2]舒平和.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生物技術世界,2015(7):27-28.
[3]李斌,蘇燕,丁海麥.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2(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