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7:50
序論:在您撰寫增值稅轉型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從2009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施新修訂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其中最令人矚目的變化是,消費型增值稅取代實行了15年之久的生產型增值稅。但是,由于融資租賃業經濟活動的特殊性,尚無法直接適用新的消費型增值稅制,亟待制定專門的配套制度。就稅制自身特點而言,增值稅具有不可替代的“環環相扣”、稅不重征等諸多優點,這是營業稅無法比擬的。因此,如果從全面建立消費型增值稅的角度來看,稅制轉型也仍未完成。
一、稅制轉型路線回顧
回顧2004--2008年增值稅轉型改革,可以發現,稅制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穩健過程,其中包含了三個層面的具體轉變。
首先,從區域優惠政策到統一標準稅制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區域經濟特色十分突出,與此相適應稅收優惠政策也往往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政策措施。在探索增值稅轉型過程中,允許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就成為中央給予地方的一項新型的重要稅收優惠政策。從2004年到2008年,消費型增值稅就以稅收優惠政策的形式在東北、中部、內蒙古東部、汶川地震災區率先實施。經過5年在以上4個區域的試點,中央對增值稅轉型積累了必要的經驗,為在全國推行統一的消費型增值稅奠定了堅實基礎。
最后,從控制退稅到全額退稅的轉變。增值稅轉型的核心問題就是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的抵扣退稅,為了控制轉型帶來的對財政收入的消極影響,中央采取了謹慎的“四步走”策略:新增增值稅內抵扣-新增增值稅內退稅-入庫增值稅內計算退稅-全額退稅。新增增值稅內抵扣和退稅政策的目的就是控制增值稅減收規模,確保增值稅不出現負增長。此舉可以保障財政收入的基本規模,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費型增值稅潛在的激勵功能。實行入庫增值稅內計算退稅政策,雖然可能對財政收入構成一定沖擊,但是由于加大了退稅力度,對納稅人可以起到較顯著的誘導、扶持作用。全額退稅政策則徹底落實了消費型增值稅的立法初衷,可以在最大限度內促進企業購置新設備,加快技術改造的步伐。但是,有一點還是毋庸置疑的:即使是謹慎的(甚至是保守的)抵退政策,在實踐中仍然發揮了強大的激勵功能,對地方稅收收入的整體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稅制轉型利弊分析
從理論上講,增值稅從生產型轉變為消費型,對所有行業都應當是利好消息。但是,在普遍的叫好聲音之外,融資租賃業卻沒辦法高興起來。
關鍵詞:增值稅;轉型
1增值稅轉型的主要內容
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動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種流轉稅,所謂增值,是指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所得的收入,大于購進商品和取得勞務時所支付的金額,是納稅人在其生產經營活動中所創造的新增價值,根據對外購固定資產所含稅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稅制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生產型、收入型、消費型。生產型增值稅不允許扣除外購固定資產所含的已征增值稅,只允許扣除用于生產經營的流動資產的價值,如原材料、燃料等。因此,生產型增值稅的增值部分實際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其稅基最大,重復征稅也最嚴重,收入型增值稅除允許扣除流動資產的價值外,還可以扣除固定資產的當期折舊價值,其增值部分實際上相當于國民收入,稅基小于生產型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允許納稅人一次性扣除用于生產經營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全部價值,實際上相當于只對消費資料征稅,而生產資料不征稅,因此其稅基最小,消除重復征稅也最徹底。我國2009年1月開始實行的增值稅改革,就是將原來實行的生產型增值稅轉變為消費型增值稅,即增值稅轉型。
在全社會鼓勵投資和擴大內需的新形勢下,我國推行的增值稅轉型旨在降低企業的稅負,促進宏觀經濟的新一輪增長。其核心內容是在維持現行增值稅率不變的前提下。允許全國范圍內的所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抵扣其新購進設備所含的進項稅額,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結轉下期繼續抵扣。與以前實施的增值制度相比,此次增值稅轉型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改變:
(1)允許企業新購譬如的機器設備所含進項稅額在銷項稅額中抵扣,并明確:①除專門用于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等的機器設備進項稅額不得抵扣外,包括混用的機器設備在內的其他機器設備均可抵扣;②不動產在建工程不允許抵扣進項稅額,所謂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移動后會引起性質、形狀改變的財產,包括建筑物、構筑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納稅人新建、改建、擴建、修繕、裝飾不動產均屬于不動產在建工程,③根據其上位法授權,將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具體明確為應征消費稅的游艇、汽車和摩托車。個人擁有的上述物品容易混入生產經營用品計算抵扣進項稅,為堵塞漏洞,規定凡納稅人自己使用的上述物品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但如果是外購后銷售的屬于普通貨物,仍可以抵扣進項稅額。
(2)對企業新購設備所含進項稅額采用規范的直接抵扣辦法,不再采用先征后退、增量抵扣的辦法,增量抵扣是指納稅人當年新購固定資產所含的進項稅額,只能在納稅人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增值稅額中抵扣,沒有新增增值稅額的不允許抵扣,而直接抵扣辦法,納稅人當年新購進固定資產所含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其應繳納的增值稅額,抵扣不完的結轉以后年度抵扣。
(3)為平衡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在擴大一般納稅人進項稅額抵扣范圍、降低一般納稅人增值稅負擔的同時,調低了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把增值稅的征收率分別由原來的6%和4%統一調低到3%。
(4)與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相配套,取消了進口設備增值稅免稅政策和外商投資企業采用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同時將礦產品增值稅稅率恢復到17%。
2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的影響
此次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的影響總的來說都是利好,它一方面降低了企業的稅負,增強了企業的獲利能力,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2.1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財務的影響
(1)實行消費型增值稅與生產型增值稅相比可以增加企業盈利。消費型增值稅允許企業購置設備的進項稅額直接抵扣,減少企業稅收支出。雖然同時降低了新增固定資產的折舊提取額造成所得稅有所增加,但總的來說企業利潤還是有所提高的,如購入價值10萬元的設備,使用壽命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0,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增值稅稅率為17%,所得稅稅率為33%,在生產型增值說形式下,企業新增固定資產11.7萬元,每年的折舊額為1.17萬元,每年可使企業少繳所得稅0.386萬元,折算成年金現值為2.3724萬元。在消費型增值稅形式下,企業新增固定資產10萬元,可少繳增值說1.7萬元,雖然第年折舊額為1萬元,使企業少繳所得說為0.33萬元,折算成年金現值為2.0277萬元,比生產型增值稅形式下少0.3447萬元(2.3724—2.0277),但企業總利潤還是增加了1.3553萬元(1.7—0.3447)。
(2)增值稅轉型提升設備當年的現金流量,增值稅轉型最終通過降低產品銷售成本,來提高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后,固定資產投資的當年,由于企業可以少繳增值稅,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由于增值稅支出的大幅減少而有所上升,但以后各年的現金流量不再受增值稅轉型的直接影響,同時投資當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除了受增值稅抵扣的影響外,還有可能由于新增固定資產的作用而使凈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有所增加,因當年投資固定資產對于現金支出的影響一般高于新增固定資產。而且,受其影響,融資現金流量中的利息支付也會有所上升。
2.2增值稅轉型對企業其他方面的影響
(1)有利于促進設備的更新改造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在原有的增值稅制度下,高新技術企業既要承擔多投固定資產的壓力,又要承擔多繳稅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資者投資高新技術企業的積極性,不利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而增值稅轉型可使技術密集型企業、資本密集型企業得到更多進項稅額的抵扣,獲得更多的減稅收入,有利于企業改進技術,采用先進設備提高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產業改造和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
(2)有利于企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在生產型增值稅條件下,由于固定資產增值稅額不能抵扣,使許多企業不愿意更新設備,造成設備老化、技術陳舊,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增值稅轉型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企業進行投資,更新設備、提高技術,從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同時,此次增值稅轉型中將礦產品增值稅恢復到17%,有利于礦產品的合理開發和利用,進一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轉3增值稅轉型下企業的應對措施
此次增值稅轉型總體上說對我國極大部分企業都是有利的,但對不同行業、企業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設備、工具類固定資產投資額比較大的資本密集型企業,如橡膠制品業、印刷業和木材加工及其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紡織業、家俱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因這些企業在新稅制下能得到較大額度的進項稅抵扣,因此受益較為明顯。而一些固定資產投入較少的企業,如勞動密集企業、商業企業以及還沒有開征增值稅的交通運輸業、倉儲業、建筑安裝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等受增值稅轉型的影響相對較小。小規模納稅人在此次增值稅轉型中因將稅率統一降至了3%,也能不同程度上受到制度的激勵,獲取一定的利益,各不同行業、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抓信增值稅轉型帶來的有利時機,采取相應措施,促使企業長期穩步發展。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要加快設備更新、技術改造,進行產品更新換代,以省下更多的資金,增加利潤,擴大生產,同時要注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購入時機,加強發票管理等內部管理機制,配合增值稅轉型的實施以獲取更大利益,(1)采購固定資產應盡量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對除房屋、建筑物、土地等不動產以外的購進固定資產(包括接受捐贈和實物投資)、用于自制固定資產(含改擴建、安裝)的購進貨物或增值稅應稅勞務,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才能享受增值稅進項稅抵扣的政策,如果購進時不能分清固定資產用途的,也要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待明確購進固定資產的用途后,再最終決定是否能進行增值稅進項稅的抵扣,(2)采購固定資產必須選擇供貨商的納稅人身份。在采購固定資產時,供貨商的納稅人身份有兩種,即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企業在采購固定資產時應選擇一般納稅人供貨商,因為這樣才能使我們獲得更多的進項稅抵扣,(2)合理選擇固定資產購入時機。因為當期進項稅額只能在當期銷項稅額中進行抵扣,未抵扣完的將結轉至下期抵扣,所以企業應在出現大量增值稅銷項稅額時期購入固定資產,以實現全額抵扣,企業必須對固定資產投資做出財務預算,合理規劃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分期分批進行固定資產更新,以實現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與企業財稅目標的配合。
小規模納稅人要加快商品的生產與銷售,時刻把握政策的變化,根據政策變化搞好生產經營。此次增值稅轉型中,對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統一降至2%,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小規模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提供了資金支持。小規模納稅人可利用這些資金加大生產投入力度,擴大經營規模,加速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
關鍵詞:生產型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稅負;固定資產投資
1增值稅以法定扣除項目為標準的劃分
從世界各國所實行的增值稅來看,以法定扣除項目為標準來劃分,分為生產型增值稅、收入型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國際上通行的規定是:對購入的固定資產價值不作任何扣除的是生產型增值稅;按折舊方法對固定資產價值逐年扣除的是收入型增值稅;對購入的固定資產價值當年一次性扣除的是消費型增值稅。
顯然這三種對固定資產價值扣除的不同處理方法,使三種不同類型增值稅稅基所包括的范圍大不一樣,生產型增值稅稅基最大,收入型增值稅次之,消費型增值稅最小。從不同類型增值稅稅基可以看出,生產型增值稅對購入的固定資產價值不作任何扣除,實質上是對生產過程的固定資產耗費支出部分進行了重復課征,雖保證了財政收入的穩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復課稅,導致抑制投資的現象。收入型增值稅允許將購入固定資產所含稅額分次扣除,每次扣除額與其折舊額相配比。它能夠避免重復課稅,符合增值稅的理論要求,但是收入型增值稅不能與發票抵扣制度管理相結合。消費型增值稅將購入固定資產所含稅金一次扣除,避免了重復課稅,有利于鼓勵廠商投資,因而倍受各國推崇,也是我國增值稅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2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稅負及固定資產投資影響的理論分析
2.1增值稅轉型對企業間接稅稅負影響
增值稅轉型對企業間接稅稅負的影響主要是指對增值稅稅負的影響。實施增值稅轉型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降低企業的實際稅負,同時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在實行生產型增值稅的條件下,由于納稅人購進的固定資產所含稅款不能抵扣,也就是當期企業外購的固定資產價值不能從計算增值稅的稅基中扣除,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在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的情況下,納稅人購進的固定資產所發生的進項稅額能夠在發生的當期抵扣,相對于轉型前來說企業的稅負得到降低,從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具體分析如下:
增值稅應納稅額T=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其中:銷項稅額=銷售額PQ×法定名義稅率t
進項稅額=購進額Cq×扣除率b
那么,增值稅額T作為銷售價格P,銷售量Q、稅率t、購進價C、采購量q和扣除率b的函數:T=PQt-Cqb
一般情況下企業的購進原材料和產出品之間存在一個穩定的比例關系,即Q=λq而且銷售的產品和購進原料的價格間存在一個固定的比價即C/P=β,增值稅實際稅率=納稅額T/銷售收入PQ,由此可以推出:增值稅實際稅率r=t-(β/λ)×b
從理論上看,影響某個行業企業增值稅實際稅率的原因可能有三個:名義增值稅稅率、企業銷售額和買價的比值β/λ、抵扣率。在消費型增值稅下,企業當期購進的固定資產越多,準予抵扣的進項稅就越大,即進項扣除率b與新增固定資產S存在正向變動的關系,b=αS,則有r=t-(β/λ)αS
上式表明了在消費型增值稅下,增值稅的稅率與新增固定資產比例成反向變動的關系。
2.2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直接稅稅負影響
增值稅轉型對直接稅稅負的影響主要是指企業所得稅稅負。
在生產型增值稅下企業購買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包括以下幾部分:固定資產的購買價格P、購買固定資產所發生的增值稅費用T以及運費M和運費N的增值稅等即:
S=P+T+M+N
在消費型增值稅情況下,企業購買固定資產所發生的增值稅和其運費的增值稅可以抵扣,那么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為:
S=P+M
兩者相比可以知道,在不同的增值稅稅制下,在購買固定資產的當期,企業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有所不同,在消費型增值稅下,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較生產型增值稅小,那么在固定資產折舊期間,消費型增值稅的每期折舊比生產型增值稅低,這使得企業在折舊期間的利潤增加,從而繳納的所得稅增加。
2.3增值稅轉型對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
生產型增值稅和消費型增值稅影響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分析如下例:
假定企業購進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設備的價格為c(不含增值稅),增值稅的稅率17%,其所含的增值稅為c×17%,固定資產使用期限為n年,稅法規定按直線法提折舊,殘值為0,貼現率i,所得稅稅率25%,該投資方案采用生產型增值稅和消費型增值稅計算的現金凈流量分別為NPV1和NPV2?,F金凈流量是決定企業投資與否的一個綜合指標。所謂現金凈流量,在投資決策中是指一個項目引起的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的差額。若投資項目的現金凈流量小于0,則該項目的預期收益率小于貼現率,因此該方案往往被拒絕,反之則接受。消費型增值稅相對生產型增值稅而言,對企業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現金流量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固定資產所含的稅款可以從當期銷項稅額中予以抵扣,使企業繳納的增值稅減少,相當于等量的現金流入;其次,由于固定資產原值不包含稅款,每年計入生產成本提取的折舊相應減少,在銷售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增加,繳納的所得稅相應增加,相當于等量的現金流出。兩種不同類型的增值稅對該投資方案的影響取決于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的數量關系。若前者大于后者,企業現金凈流量增加,激勵投資;若前者小于后者,企業現金凈流量減少,抑制投資。兩者計算的現金凈流量如下表所示(假定采用兩種不同類型的增值稅,企業每年的銷售數量、產品價格不變)。在消費型增值稅下企業當期購買固定資產所含稅金在當期銷項稅金中可以一次全部得到抵扣。因此,企業當期購買的固定資產越多,企業當期抵扣的稅金就越多。在銷項稅金一定的情況下。企業所納稅金就越少。在稅收收入一定的情況下,相當于把按流轉全額征稅下由投資品負擔的稅款轉移給實行增值稅下的消費品負擔,這就大大降低了投資品的成本。在總收益一定時,成本的降低必然提高投資收益率,因此,有利于刺激投資、擴大投資需求。企業當期稅負越低,為企業擴大投資增加了財力來源,將會起到刺激全社會投資總量增加的作用。同時由于固定資產一次性抵扣,投資當年,經營現金流由于增值稅支付的大幅減少而有所上升,而經營現金流的增加對固定資產的投資會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增值稅轉型在促進投資總量增加的同時,還可以起到鼓勵投資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在實行生產型增值稅的條件下,由于企業外購固定資產所含稅款不能抵扣,在不同行業或企業外購固定資產價值占其外購生產資料價值的比重有所區別的情況下,這一增值稅政策實際就是一種行業差別稅收政策,即生產型增值稅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的重復征稅程度要高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從各產業特點看,基礎產業和高科技產業往往屬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企業,而基礎產業和高科技產業正是我國現階段著力推動和發展的產業.故生產型增值稅的這一效應與鼓勵科技進步的世界發展趨勢是相違背的,也不利于我國基礎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增值稅的轉型糾正了行業差別的增值稅政策,有利于調動企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投資的積極性,從而可以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3增值稅轉型試點情況
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在東北地區的部分行業率先進行了增值稅轉型改革的試點,允許企業從當年7月1號以后購入機器設備投資中所含的增值稅款,在繳納增值稅的時候予以扣除。2004年,東北三省共認定增值稅轉型企業40306戶,占東北三省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納稅登記總戶數的32%。從行業分布看,主要集中在裝備制造業(19429戶)、農產品加工業(9060戶)和石油加工業(7945戶)三大行業,占總戶數的90%。2004年認定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05.34億元,進項稅額15.76億元,占投資額的5.2%,實際抵、退12.58億元,占進項稅額的79.8%。
增值稅轉型使得企業稅負降低、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從一定程度上促進東北經濟的發展,2004年東北三省生產總值達到15133.9億元,同比增長12.3%,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8%,規模工業企業共完成增加值4870億元,比2003年增長19.7%,是連續多年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28億元,同比增長35.5%;在吸引外資方面成果十分顯著,達到59.4億元,同比增長83.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0個百分點。增值稅轉型政策的實施激發了轉型企業的活力,使其得到了進行擴大再生產的良好機會,通過轉型企業的市場規模的擴大,將帶動投資需求的增加,及工資水平的上漲,乃至整個社會的生產與消費,實現良性循環。
同時增值稅轉型在一年多的時間內也暴露出許多問題,轉型企業的認定存在較大的困難;由于采用增量抵扣的制度,使得很多企業從理論上能夠享受退稅但由于沒有增量而實際無法享受到稅收政策帶來的優惠,所以增值稅轉型并沒有使大多數滿足條件企業的稅負得以降低。
4結束語
當前經濟形勢下刺激投資、擴大內需、要求產業結構優化已成為必然趨勢,同時由于國際化進程的推進,要求企業以更強的競爭力進入國際市場,而我國的生產型增值稅的這種抑制投資,阻礙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的缺點削弱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造成內資企業處于不平等的競爭地位,所以生產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已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郁陽剛,萬義平.增值稅改革的影響分析[J].經濟分析,2005,(3).
關鍵詞:增值稅轉型技術創新就業壓力配套改革
新一輪的稅制改革在2004年拉開了序幕,首當其沖的便是增值稅轉型改革。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只允許扣除原材料等項目所含的稅金。稅制轉型后將實施消費型增值稅,即允許扣除外購固定資產、原材料等項目所含的稅金。2004年增值稅轉型的改革首先在東北三省制造業、石油化工等八個行業試行。顯然,由生產型增值稅到消費型增值稅的轉變已成為我國稅制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政策解讀
1.地區和行業:<<東北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問題的規定>>明確對納稅人發生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準予按規定抵扣:購進固定資產;自制(含改擴建、安裝)固定資產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出租方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融資租賃業務征收流轉稅問題的通知>>的規定繳納增值稅的;為增值稅支付的運輸費。
2.抵扣方式:增量抵扣,即納稅人當年準予抵扣進項稅額不得超過當年新增增值稅額,當年沒有新增增值稅額或新增稅額不足抵扣的,未抵扣的進項稅額應留待下年抵扣:納稅人有欠交增值稅的,應先抵減欠稅。
二、增值稅轉型的積極意義
1.降低稅負,刺激消費,擴大生產范圍。由于增值稅從生產型轉為消費型后,實際上大大降低了稅負,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積極性。尤其是設備投資大、資本有機構成高、技術密集型的企業加快了技術革新的步伐,擴大投資規模;新辦企業是增值稅轉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有利于其一開始就投向資本密集型產業,引導其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2.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細胞,一個國家的長久發展主要靠企業的發展,而企業的發展依賴于技術創新。增值稅轉型則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稅負,從而刺激企業領導層加大研發費用的積極性,促進技術的升級換代,為企業贏得市場優勢奠定良好基礎。
三、增值稅轉型可能帶來的影響
1.財政收入減少。國家的財政收入的近90%來自于稅收,而增值稅在稅收收入中所占比重45%,增值稅轉型改革后增值稅的稅基大幅縮小,從而使稅收收入大幅降低,財政收入就會急劇減少。
2.投資過熱。消費型增值稅比生產型增值稅擴大了抵扣范圍,能夠有效降低投資成本,使企業獲得更多額外收益。企業的設備投資的NPV(凈現值)和IRR(內含報酬率)就會有所提高,企業的投資周期就會縮短,從而增加了可投資項目的范圍,刺激加大投資的力度.現實中我國局部地區局部行業已經出現投資過熱的苗頭,比如房地產、鋼鐵業等投資增長速度明顯過快.投資過熱由于快于消費增長,使得新項目建成和形成的新生產能力沒有市場需求。因此,實行消費型增值稅改革有利于促進企業固定生產投資的同時,是否會對已經過熱的經濟再”火上加油”令人擔憂。
3.勞動就業壓力。我國許多地方的企業構成中勞動密集型企業所占比重較大,在實行生產型增值稅時,勞動密集型企業因為固定資產投資少,不予抵扣的進項稅額小而稅負較輕。增值稅轉型改革后這種優勢將不復存在,同時企業往往追逐利潤最大化,不可避免社會資金必然流向高利潤行業,而勞動密集型企業往往屬于利潤較低的行業,從而影響到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和企業職工就業。在這種情況下,轉型改革就面臨著一方面由于設備更新和技術進步會淘汰一部分技術水平不能滿足要求的員工;另一方面,隨著企業人力資源的成本的不斷上升,而實現消費型增值稅使得機器設備的成本不斷降低,從而導致人力資源成本與機器設備成本之比相對于增值稅轉型前有所上升,企業更愿意用機器代替人工,這樣就導致勞動就業的加大。四、建議和展望
1.合理設計過渡期。增值稅是一種中性公平的稅種,如果在全國局部地區局部行業推行的時間過長,則會破壞增值稅扣稅機制的統一,是對全國其他地區公平的侵蝕,現實中會出現人為逃稅,甚至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經營決策,形成“持幣待購”現象,從而造成人為的經濟波動,因此試點時期不應過長。
2.抵扣方式應采用“增量環比抵扣”法。由于生產型增值稅轉型為消費型增值稅不可避免對財政造成較大的壓力,如果一下子實現“全額抵扣”,盡管一定程度上更能體現增值稅的稅制特點,但是對財政會造成更大壓力。由于增值稅轉型對財政的影響是呈逐年遞增走勢,在一些貧困地區的縣級財政因為國庫資金不足,會出現企業退稅難的問題。第一年由于增值稅增量較小,因此對稅收影響也較小,以后各年抵扣增多。新增固定資產的產出往往滯后投資年份,產出的增加正好能夠抵消或減緩以后年度轉型對稅收收入的沖擊。因此采用這種抵扣方法能大大降低轉型初期帶來的稅收收入減收,緩解財政壓力,很好地處理了短期減收與長期增收的矛盾。
3.推進配套改革
(1)調低小規模納稅人的納稅額,降低一般納稅人的申請標準。由于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一開始就比一般納稅人重,現在增值稅轉型實際上優惠的是一般納稅人,客觀上加重了小規模納稅人的負擔。建議降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認定標準,將部分納稅額較大、財務核算制度健全的、財務人員符合要求的小規模納稅人轉為一般納稅人。
(2)分步驟適度擴大增值稅課征范圍,比如建筑安裝,交通運輸業等,這幾類原先屬于營業稅課征范圍,在增值稅稅基縮小且存在一定財政壓力的情況下可以把一些符合增值稅要求的其他稅種劃入增值稅納稅范圍。
(3)完善分稅制管理體制,適度擴大地方稅收。增值稅轉型改革帶來了各種稅收收入結構的變化,必然引起地方與中央財力分配關系的調整??煽紤]通過稅權的調整,讓地方因地制宜地開展諸如遺產稅、財產稅、社會保障稅等稅種,為增值稅轉型提供財力支持。
4.加強稅收征管力度。根據轉型要求,征收機關應該嚴格審查企業的行業認證,強化日常監督,尤其是抵扣發票的真實性,嚴厲打擊各種偷騙稅行為。
關鍵詞: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相關行業;稅負分析
作為國務院擴大內需十項措施之一,備受關注的增值稅轉型改革將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新增值稅制度將按稅制中性原則全面轉型增值稅,由生產型轉為消費型,稅制方面最顯著的變化即是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可抵扣,這一重大變化將為生產型企業節約大量資金,解決自1994年以來一直存在的固定資產部分增值稅重復征稅問題。增值稅轉型是我國稅制改革中的關鍵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稅制改革的難點。在實行了長達五年大范圍改革試點之后,中國政府已具備足夠的改革經驗安全穩定地推廣此項改革在全國進行。
一、全面的增值稅轉型勢在必行
30年來,財政體制改革支持了財政收入與支出的增長,并且一直以高于GDP的增速增長。從1978年到2007年底,我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4.5%。2007年中國財政收入達51321.78億元,比上年增長32.4%。盡管政府出于宏觀調控的需要,高財政收入也的確為政府的經濟調控能力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無論從征收范圍還是征收方法上都存在諸多問題。自1979年來實行的生產型增值稅,由于固定資產進項稅額不可抵扣,存在增值稅抵扣鏈條中斷、重復征稅等問題。如固定資產進項稅計人固定資產成本,按期計入折舊費用,在繳納銷項稅額時不可抵扣。企業重復繳納增值稅,阻礙了企業硬件更新、技術進步和國內企業產業提升。
從2004年7月起,東北地區“三省一市”的八個行業開始試點增值稅轉型,2007年7月起試點范圍延伸到中部六省26個城市。從時間上講,試點推行過久對經濟的不利影響很明顯。長時間的區域試點會使增值稅抵扣鏈條中斷,破壞環環相扣的征稅機制。這必然使市場出現割裂,使得區域經濟發展條件不平衡,產業從高稅區向低稅區轉移。這在東北地區試點得到印證。各地企業紛紛到東北注冊分公司,轉移業務,從東北地區購買機器設備以求獲得政策之利。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投資轉移,會擾亂國內統一的市場。如果政府將一項普惠型的稅制改革當作地區經濟扶持政策來使用,利弊得失要權衡考慮。至少在目前來看,為區域經濟的平衡而在國內實行不同的稅收政策必然會帶來投資秩序的混亂。所以惠及全局的改革不應該長期處于區域試點狀態。
相比2007年所得稅二稅合一的改革受到外資企業極大的反對,增值稅改革則是各界一片期待。政府的一再謹慎,使改革進度緩慢,其中不排除政府的種種顧慮,也不乏相關利益部門的干擾。稅制改革進程緩慢的主要原因,一是增值稅在我國整體稅收的比重過大,改革必然傷筋動骨;二是我國的征稅手段較為落后,而生產型增值稅是三種類型增值稅中最為簡便的征稅方式。另外,前一階段投資膨脹和增值稅改革之間的關系問題也是政府猶豫的原因。
這些問題在東北三省一市與中部五省的改革方案中都已經得到了解決。
第一,財政減收的問題。增值稅作為中國第一大稅種,十多年來一直占稅收總額30%以上比例。對這項稅制的改革有牽動經濟全局的作用。中國長期實行生產型增值稅,稅率定為17%,折合消費型增值稅稅率約23%。這一實際稅率高于很多國家和地區,如印度4%和12.5%,我國臺灣地區7.5%,韓國10%,俄羅斯13%,德國16%,葡萄牙17%,英國17.5%。長期高財政收入使政府長期從社會取得大量財富。增值稅轉型將減少財政收入1200億元,相當于2008年財政收入的2.9%,財政可以接受。國家在經濟危機中普遍的降稅政策為增值稅全面轉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有關方面不能以財政收入下降為借口,拖延改革大局。
第二,若為了遷就落后的征稅手段就維持落后的稅收體制,向企業重復征稅是顯然說不通的道理。在世界范圍內,增值稅發展的總體趨勢是由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稅率及征管方式趨于統一簡化,稅收的分配調節作用較充分,行業稅負均衡。全球90%以上的國家實行消費型增值稅,難道我國的征稅手段與稅收人員素質落后于90%以上的國家?生產型增值稅使企業長期背負更新設備的納稅負擔,降低了企業購進固定資產的動力,阻礙了企業更新硬件與實施發展戰略。企業在國內尚難以發展壯大,就更難走出國門,成為跨國性大公司。關鍵是有關部門是否有改革的動力,有沒有讓利于企業、讓利于民的決心和勇氣。今后一段時期政府將完全改變宏觀調控方向,政府適時作出減稅政策的調整,增值稅改革就有足夠依據。
二、相關行業稅負變化分析
本次增值稅全面轉型方案最大亮點是全額抵扣、全行業轉型,取消增量限制,允許企業新購入的機器設備進項稅金全額在銷項稅額中計算抵扣。從大類行業來看,增值稅轉型對利潤增速影響最大的前八位大類行業是: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塑膠、塑料;金屬、非金屬;造紙、印刷;木材、家具;紡織、服裝、皮毛;日用電子器具制造業;采掘業。(見表1)
顯然,增值稅轉型使大量采購設備、固定資產投入很高的行業受益,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回報率較低、折舊年數較短的行業受益尤其大。
1一般納稅人實際稅負驟減
固定資產項和累計折舊減少與相應營業稅金及附加的節約,將增加企業利潤。根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因折舊成本降低而導致的企業利潤增量也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同時利潤增長后相應增加企業所得稅費用。若以企業所得稅稅率25%計算,則企業增加的凈利潤就會達到現行會計期內公司設備折舊額的10.90%??紤]企業所得稅費用部分,增值稅改革對企業的利好收入影響凈利潤部分為75%,上繳所得稅增加部分為25%。總體而言,企業的納稅結構發生變化,調整了企業凈現金流,增加凈利潤。
由于直接采用“固定資產年末余額一固定資產年初余額”代替固定資產增加值,會低估固定資產更新的實際影響(低估幅度約為150%)。一般采用現金流量表中的“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來估算。若從分期估算固定資產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影響,企業凈利潤的影響比較均勻,第一年為當期新增固定資產金額的2.55%,以后備期均為當期新增固定資產金額的1.275%。若考慮每年都會新增固定資產產生的疊加效應(即增值稅轉型的真實效果),將造成企業新增固定資產對凈利潤的影響逐年加大。假設固定資產折舊期為10年,若以當年的新增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抵扣來估算對現金流量和凈利潤的增長,累積影響相當于當期新增固定資產金額的14.53%[17%/(1+17%)]。疊加各年投資之后,凈利潤第一年將增加當期新增固定資產額的2.55%,之后應逐年上升,正面影響逐步加大,至第10年為當期新增固定資產額的14.53%,之后保持恒定。如果按凈利潤和新增固定資產增速分別為10%或15%測算,10年中的凈利潤增幅逐漸增大,平均分別為6.62%和6.08%。如果以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固定資產的平均增速為基礎,按新增固定資產增速和凈利潤增速不變計算,10年中的凈利潤增幅逐漸增大,平均為8.21%。對有規劃地更新固定資產的一般納稅人而言,轉型帶來的利好影響長期而深遠。
2小規模納稅人稅率大幅降低
適用小規模納稅人的統一稅率調整為3%。取消按工業和商業兩類分別適用6%和4%的征收率。盡管對小規模納稅人的征稅率遠小于一般納稅人,但由于小規模納稅人進項稅額不可抵扣,實際上小規模納稅人的負稅率高于一般納稅人。此次稅改出于平衡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之間的稅負,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擴大就業的目的,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水平大幅下調。這將減輕中小企業稅收負擔,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此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還將通過調高營業稅起征點等政策在稅收上進一步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2008年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出現很大困難,原材料及勞務成本普遍上漲,銀根緊縮導致融資難,下半年出口貿易額下滑等問題接連不斷。全國中小企業的大批破產仍在持續,大幅調低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對緩解他們的困境有莫大幫助,為今后的發展前景創造了更多空間。
3礦產增值稅上調對礦產類企業各有利弊
礦產品增值稅由原來的13%調高到17%,更多地體現了政府保護資源、建設節約性社會的意圖,但對不同礦產類企業各有利弊。例如對有色金屬行業而言略有利好。其中對于采礦企業來說,增值稅稅率的調高意味著稅負的增加,加大了采礦企業所支付的社會成本,這樣會進一步擠壓采礦企業的利潤。其次對于冶煉企業而言,無論其從國內或國外采購精礦,由于行業內精礦價格取決于金屬價格,而金屬價格是由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確定,精礦價格:金屬價格×相關系數,購入精礦成本減少約3%(1,1.13-1/1.17)。最后,由于加工企業直接以金屬為原料,因此它們不會受到此次礦產品增值稅率調整的影響。對有色金屬行業提高了以外購精礦為原料的冶煉型企業的盈利。
礦產品增值稅率提高4個百分點對煤炭企業短期負面影響較大。在當前煤炭供需處于平衡狀態的格局下,消除了征稅對推高價格的憂慮,但走向了一個極端:供需緊張的行業格局使煤炭行業的承受力大打折扣。盡管增值稅是價外稅,表面看來并不影響利潤表各項目,但煤炭企業卻對增值稅率的提高難以通過價格轉嫁,會擠壓自身利潤。若不考慮其他因素的變化,增值稅率上調將影響噸煤收入15-20元左右,對純煤炭業務企業利潤的影響幅度為15%~20%,對非煤業務比重較大的企業影響幅度在10%左右。從2008年前三季度新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可抵扣的固定資產增值稅對多數公司盈利影響很小。據從中部地區試點的26個工業城市的煤炭企業西山煤電、大同煤業、山西國陽新能、山西潞安環能、鄭州煤電、平煤股份等試行情況來看,抵扣效應的邊際貢獻不大。因此,2009年煤炭企業面臨煤價和業績下滑,可謂雪上加霜。
三、企業財務調整的建議
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短期可普遍為企業減負、增加企業投資積極性,長期可以刺激投資,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因此,企業應作出相應調整。
(一)重新規劃長期固定資產投資
首先,企業要正確認識自身的類型及所處的階段,通過更新投資評價體系、制定合理的長期投融資計劃,為企業長期投資規劃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增值稅轉型的受益者主要是資本有機構成高的行業。在“羊群效應”下,裝備制造業作為上游產業鏈更是受益匪淺。另外,就國際貿易而言,由于增值稅轉型實際降低了產品成本,間接提高了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勞動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以及商業批發零售業受益增值稅轉型較小。對跨行業經營的企業,應嚴格區分不同業務的界限,分清主次,統籌安排投資資金。增值稅轉型帶來的現金節余轉嫁到消費者尚需一段時間。在生產型增值稅下,企業承擔了投資的增值稅負擔。增值稅轉型后,短期內國家少收的稅款未能轉嫁給消費者而由企業自身受惠。這樣,短時期內企業在其他投資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潤。企業只有結合自身行業背景做好長期投資規劃工作,才能獲得高質量的長期發展。
(二)注重個別投資項目的效益評價
消費型增值稅抵扣范圍的擴大有利于增加可支配資金,提高投資報酬率,降低項目的投資門檻。當企業購入固定資產時,消費型增值稅的企業比生產型增值稅的企業納稅額少很多。納稅額之多少雖不一定就表明企業的稅負水平,但卻直接導致企業現金流出,對企業經營影響甚大。企業投資項目的取舍取決于事先估算的現金流,若企業凈現值為正,則激勵投資;反之亦然??梢詫⑼顿Y效益評價作為應對的重點,企業的投資效益評價工作必須考慮以下幾點因素:一要注重投資方向,避免重復盲目投資。二要注重投資效益,盡快實現投資回報。三要注重投資質量,實現效益持續增長。四要注重投資平衡,做到投資計劃符合企業自身的類型和所處的階段,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增值稅固定資產
一、增值稅轉型背景
為進一步完善稅制,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國務院決定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11月10以國務院令第538號公布,2009年1月1日施行。
在此次轉型中,我們通過新老條例的對比可以發現,其中最大的變更莫過于其第十條關于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進項稅額項目的規定,規定中取消了第一項購進固定資產,這意味著固定資產長達十多年重復征收增值稅的情況就將成為歷史,令企業經營者歡欣鼓舞。
此次轉型給我們帶來了思考,作為會計從業人員,我們有必要對此次轉型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討,我們更應該深入地探討增值稅轉型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二、增值稅征收類型
依據增值稅允許抵扣已納稅款的扣除項目范圍的大小,增值稅可以分為生產型增值稅、收入型增值稅和消費型增值稅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的增值稅區別在于對購入固定資產價值轉移進入生產經營成本的考慮不同,由此帶來生產經營過程中增值價值的不同。
(一)生產型增值稅,既不允許扣除購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也不考慮生產經營過程中固定資產磨損的那部分轉移價值(即折舊);
(二)收入型增值稅,對于購置用于生產、經營用的固定資產,允許將已提折舊的價值額予以扣除;
(三)消費型增值稅,允許將用于生產經營的固定資產價值中所含的稅款,在購置當期全部一次扣除。新條例中我國增值稅的轉型即為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的轉變。
三、增值稅轉型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新條例的施行,是什么讓企業經營者如此的歡欣鼓舞?讓我們對新條例施行前后的會計處理作出比較就可見一斑。
增值稅是以商品(或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按流轉環節就增值額征稅。即對于每個征收環節,應交納增值稅額=(該環節銷售價格—該環節商品(或應稅勞務)成本)×增值稅稅率=該環節增值額×增值稅稅率。從理論上講,增值額是指生產經營過程中新創造的價值額。增值額相當于商品價值C+V+M中的V+M部分。C即商品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生產資料轉移價值,即成本;V即工資,是勞動者為自己創造的價值;M即剩余價值或盈利,是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價值。
自1994年1月1日起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施行以來,我國實行了生產型增值稅,在條例第十條中規定購入固定資產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這就意味著,C中所包含的固定資產損耗轉移價值將不得作為成本抵扣,這樣增值額為V+M+折舊,當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結束時,增值額即為V+M+固定資產買價。而企業在購入固定資產時已經交納了增值稅,銷售環節再次被征收增值稅,企業被重復征稅,由此可以推斷,固定資產比重越大的企業實際稅賦將越高。一些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高新技術設備所占資本比重較大,折舊成本較高,而一些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機器設備較少,折舊成本較低,相比之下,先進技術產業得不到國家在稅收上的支持,嚴重阻礙了社會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考慮上述原因,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關于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進項稅額項目的規定中,取消了第一項,即購進固定資產。這一項變革經過了東北三省的試點,于2009年1月1日在全國推行,并明確了采用消費型增值稅。這一變革極大地鼓舞了企業經營者,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經營者。原因在于,消費型增值稅允許將用于生產經營的固定資產價值中所含的稅款,在購置當期全部一次扣除。這樣一來,固定資產購置當期即可實現全額增值稅款的補償,雖然固定資產價值不曾完全轉移進入商品成本。消費型增值稅的實施,從長期來看,當固定資產折舊完畢時,折舊期企業平均增值額為V+M,但購置當期增值額為V+M—(固定資產買價—當期折舊)(固定資產買價—當期折舊>0)。這樣就避免了重復征稅,并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在資金上的壓力。但是,這種增值稅的征收方式在理論上也有一定的缺陷。本來應分期攤入的固定資產成本在計算增值稅過程種被一次性地攤入了購置當期,這樣必然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應納增值稅額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金額上表現為下降,甚至大幅下降或出現倒掛現象,雖然這樣的誤差會隨著固定資產的損耗增加而逐漸抵消,但是免不了讓信息使用者費解。
綜上所述,我國原增值稅與現行增值稅在固定資產增值稅的處理上走向了兩個極端。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要求,收入型增值稅征收方式比較合理,但是這種方式在會計處理上比較麻煩,我們可以予以探討。
四、對施行收入型增值稅的一點看法
收入型增值稅只將固定資產已提折舊的價值額予以扣除,真實地反映了商品的成本及增值情況,并使計稅依據在稅收與會計處理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成為可能。其會計處理我們可以這樣,購入固定資產當期,購入固定資產進項稅額不得全額抵扣,每一期允許抵扣金額必然與固定資產損耗價值轉移金額保持固定比率。因此,購置當期對進項稅額可以作為遞延稅款借項記錄,然后在各期根據固定資產當期折舊金額計算并結轉記入進項稅額予以抵扣。國家可依據企業折舊情況計算企業固定資產各期允許抵扣增值稅額,實行稅控。然而,具體實施較為復雜,尚待探討,其實施還需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努力。
參考文獻:
[1]稅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關鍵詞:增值稅;轉型
1增值稅轉型的主要內容
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動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種流轉稅,所謂增值,是指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所得的收入,大于購進商品和取得勞務時所支付的金額,是納稅人在其生產經營活動中所創造的新增價值,根據對外購固定資產所含稅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稅制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生產型、收入型、消費型。生產型增值稅不允許扣除外購固定資產所含的已征增值稅,只允許扣除用于生產經營的流動資產的價值,如原材料、燃料等。因此,生產型增值稅的增值部分實際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其稅基最大,重復征稅也最嚴重,收入型增值稅除允許扣除流動資產的價值外,還可以扣除固定資產的當期折舊價值,其增值部分實際上相當于國民收入,稅基小于生產型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允許納稅人一次性扣除用于生產經營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全部價值,實際上相當于只對消費資料征稅,而生產資料不征稅,因此其稅基最小,消除重復征稅也最徹底。我國2009年1月開始實行的增值稅改革,就是將原來實行的生產型增值稅轉變為消費型增值稅,即增值稅轉型。
在全社會鼓勵投資和擴大內需的新形勢下,我國推行的增值稅轉型旨在降低企業的稅負,促進宏觀經濟的新一輪增長。其核心內容是在維持現行增值稅率不變的前提下。允許全國范圍內的所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抵扣其新購進設備所含的進項稅額,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結轉下期繼續抵扣。與以前實施的增值制度相比,此次增值稅轉型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改變:
(1)允許企業新購譬如的機器設備所含進項稅額在銷項稅額中抵扣,并明確:①除專門用于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等的機器設備進項稅額不得抵扣外,包括混用的機器設備在內的其他機器設備均可抵扣;②不動產在建工程不允許抵扣進項稅額,所謂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移動后會引起性質、形狀改變的財產,包括建筑物、構筑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納稅人新建、改建、擴建、修繕、裝飾不動產均屬于不動產在建工程,③根據其上位法授權,將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具體明確為應征消費稅的游艇、汽車和摩托車。個人擁有的上述物品容易混入生產經營用品計算抵扣進項稅,為堵塞漏洞,規定凡納稅人自己使用的上述物品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但如果是外購后銷售的屬于普通貨物,仍可以抵扣進項稅額。
(2)對企業新購設備所含進項稅額采用規范的直接抵扣辦法,不再采用先征后退、增量抵扣的辦法,增量抵扣是指納稅人當年新購固定資產所含的進項稅額,只能在納稅人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增值稅額中抵扣,沒有新增增值稅額的不允許抵扣,而直接抵扣辦法,納稅人當年新購進固定資產所含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其應繳納的增值稅額,抵扣不完的結轉以后年度抵扣。
(3)為平衡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在擴大一般納稅人進項稅額抵扣范圍、降低一般納稅人增值稅負擔的同時,調低了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把增值稅的征收率分別由原來的6%和4%統一調低到3%。
(4)與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相配套,取消了進口設備增值稅免稅政策和外商投資企業采用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同時將礦產品增值稅稅率恢復到17%。
2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的影響
此次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的影響總的來說都是利好,它一方面降低了企業的稅負,增強了企業的獲利能力,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2.1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財務的影響
(1)實行消費型增值稅與生產型增值稅相比可以增加企業盈利。消費型增值稅允許企業購置設備的進項稅額直接抵扣,減少企業稅收支出。雖然同時降低了新增固定資產的折舊提取額造成所得稅有所增加,但總的來說企業利潤還是有所提高的,如購入價值10萬元的設備,使用壽命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0,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增值稅稅率為17%,所得稅稅率為33%,在生產型增值說形式下,企業新增固定資產11.7萬元,每年的折舊額為1.17萬元,每年可使企業少繳所得稅0.386萬元,折算成年金現值為2.3724萬元。在消費型增值稅形式下,企業新增固定資產10萬元,可少繳增值說1.7萬元,雖然第年折舊額為1萬元,使企業少繳所得說為0.33萬元,折算成年金現值為2.0277萬元,比生產型增值稅形式下少0.3447萬元(2.3724—2.0277),但企業總利潤還是增加了1.3553萬元(1.7—0.3447)。
(2)增值稅轉型提升設備當年的現金流量,增值稅轉型最終通過降低產品銷售成本,來提高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后,固定資產投資的當年,由于企業可以少繳增值稅,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由于增值稅支出的大幅減少而有所上升,但以后各年的現金流量不再受增值稅轉型的直接影響,同時投資當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除了受增值稅抵扣的影響外,還有可能由于新增固定資產的作用而使凈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有所增加,因當年投資固定資產對于現金支出的影響一般高于新增固定資產。而且,受其影響,融資現金流量中的利息支付也會有所上升。
2.2增值稅轉型對企業其他方面的影響
(1)有利于促進設備的更新改造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在原有的增值稅制度下,高新技術企業既要承擔多投固定資產的壓力,又要承擔多繳稅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資者投資高新技術企業的積極性,不利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而增值稅轉型可使技術密集型企業、資本密集型企業得到更多進項稅額的抵扣,獲得更多的減稅收入,有利于企業改進技術,采用先進設備提高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產業改造和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
(2)有利于企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在生產型增值稅條件下,由于固定資產增值稅額不能抵扣,使許多企業不愿意更新設備,造成設備老化、技術陳舊,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增值稅轉型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企業進行投資,更新設備、提高技術,從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同時,此次增值稅轉型中將礦產品增值稅恢復到17%,有利于礦產品的合理開發和利用,進一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3增值稅轉型下企業的應對措施
此次增值稅轉型總體上說對我國極大部分企業都是有利的,但對不同行業、企業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設備、工具類固定資產投資額比較大的資本密集型企業,如橡膠制品業、印刷業和木材加工及其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紡織業、家俱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因這些企業在新稅制下能得到較大額度的進項稅抵扣,因此受益較為明顯。而一些固定資產投入較少的企業,如勞動密集企業、商業企業以及還沒有開征增值稅的交通運輸業、倉儲業、建筑安裝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等受增值稅轉型的影響相對較小。小規模納稅人在此次增值稅轉型中因將稅率統一降至了3%,也能不同程度上受到制度的激勵,獲取一定的利益,各不同行業、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抓信增值稅轉型帶來的有利時機,采取相應措施,促使企業長期穩步發展。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要加快設備更新、技術改造,進行產品更新換代,以省下更多的資金,增加利潤,擴大生產,同時要注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購入時機,加強發票管理等內部管理機制,配合增值稅轉型的實施以獲取更大利益,(1)采購固定資產應盡量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對除房屋、建筑物、土地等不動產以外的購進固定資產(包括接受捐贈和實物投資)、用于自制固定資產(含改擴建、安裝)的購進貨物或增值稅應稅勞務,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才能享受增值稅進項稅抵扣的政策,如果購進時不能分清固定資產用途的,也要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待明確購進固定資產的用途后,再最終決定是否能進行增值稅進項稅的抵扣,(2)采購固定資產必須選擇供貨商的納稅人身份。在采購固定資產時,供貨商的納稅人身份有兩種,即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企業在采購固定資產時應選擇一般納稅人供貨商,因為這樣才能使我們獲得更多的進項稅抵扣,(2)合理選擇固定資產購入時機。因為當期進項稅額只能在當期銷項稅額中進行抵扣,未抵扣完的將結轉至下期抵扣,所以企業應在出現大量增值稅銷項稅額時期購入固定資產,以實現全額抵扣,企業必須對固定資產投資做出財務預算,合理規劃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分期分批進行固定資產更新,以實現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與企業財稅目標的配合。
小規模納稅人要加快商品的生產與銷售,時刻把握政策的變化,根據政策變化搞好生產經營。此次增值稅轉型中,對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統一降至2%,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小規模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提供了資金支持。小規模納稅人可利用這些資金加大生產投入力度,擴大經營規模,加速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