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7:36
序論:在您撰寫內部審計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隨著中國的入世,這些企業的國際化運作正以一種難以置信的速度在中國登陸,引起中國同業高度的危機感。中國的企業開始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武鋼正是在這一國力間的較量中,提出了“把武鋼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現代化鋼鐵企業和精品名牌生產基地”國際化戰略……
一流的企業需要一流的內部審計。我們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擔負起大型企業集團勇于實踐,應對挑戰的責任和義務。我們以高度的責任感,投入對這些國際化運作的研究與實踐,提出富有成效的總體見解,以應對這一領域出現的每一個變化。我們近年來致力于這一課題攻關的大量成果在國內外得到推廣和交流,推進了我們在實務技術上與國外同業合作與競爭的進程……同時,武鋼決策層注重內控、致力于控制環境建設的決心和力度,以及內部審計隊伍的實力儲備使我們有能力完成這一選題和實踐。
我們力求通過這一課題的實施,探索建立國際化運作的中國內部審計模式,實行審計業務流程再造,兼容并存國內外各種先進管理理念與方法,構筑現代內審實用控制技術體系,將審計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促進企業效率更大提高,為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實現“增值”審計。
一個宗旨
2001年,武鋼鋼鐵(集團)公司在完成了“非鋼企業全面推向市場,主體實施債轉股”的體制改革后,迅速致力于國企監管機制的建設,以適應加入世界政治經濟發展主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公司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監管力度”的宗旨,總經理劉本仁在機構改革之際做出了“進一步擴大審計隊伍,增加審計力量”的批示。公司把內審工作當作在適應組織結構變化和管理任務變化中,實現組織增值、提高組織運作效率的一種機制。公司調整了審計委員會,重新認識審計在新形勢下的使命,按照國際內部審計理念進行定位。內部審計工作正是在這一環境下得以健康發展,使國家對大型企業建立既充滿活力又有約束機制,在趕超世界科技水平進程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要求,成為企業內在的需要。
兩條主線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被視為微觀的民主與法制框架,提升資本效率和防范經營風險已成為管理當局、職能部門及企業員工上下關注的焦點。新組建的審計部,集內部審計和向全資子公司派駐監事會兩大職能于一體。形成武鋼監管的兩條主線。其優勢體現在審計與監事會之間的監督對象相同、監管目標一致,有利于專業溝通和協調。
監事會的常駐式監管方式體現在全方位,全范圍的監督,這種在時間上的經常化、連續化的全過程的監督,將信息不對稱風險降到最低限度。而內部審計的之也優勢又使兩條主線在實施聯合審計時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三大建設
為了開拓內審工作新局面,提高審計成果質量,擴大審計效益,我們大力實施“人、法、技”建設。同時,關注日益復雜的外部環境及內部整合,在變化中不斷調整定位、分配審計資源,流程再造,推進信息化建設。致力于團隊素質建設及與外部專家的戰略性合作,學習行業最好的實踐,構筑應對變化的實務技術基礎。
1、以人為本,打造學習型群體。
21世紀,隨著現代內部審計的全新定位。它將本職業的生存與發展同企業的命運連在了一起。今天的競爭已經變成了學習能力的競爭。培育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員工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
近年來,我們的職工不間斷地接受著當代國際競爭戰略、管理理念、現代管理實務技術的學習。包括國際最前沿的學術理論的探討及公司產銷資訊系統的知識培訓。我們領導者在人才戰略上,為每一個職工設計發展目標和平臺,我們的“善待職工”數據庫記錄著每一個人成長的歷程,在我們這個群體中,它營造著一種鼓勵員工互相交流、學習創新、迎接困難的良好環境。我們針對企業發展中的難點,立項的《國有企業增值審計》、《與時俱進的監事會運作》、《實現協同效應的“陽光采購”》等15個企業現代化管理成果課題已經進入成果報告階段,較深層次上的《武鋼防范和減少不良資產產生的對策》、《戰略重組中如何構建新型運行機制》、《武鋼可利用資源調研》等12個調研項目計劃……已經進入實施階段。
2002年,我們人人有成果,個個立功受獎,我們圍繞管理難點攻關的10項課題獲得大面積豐收。理論研討蔚然成風,來自我們中間的四部專著,95篇論文在國際、國內刊物上發表,成功地將來自實務界的理論推向國內外。職工在贏得企業激勵的過程中,回報企業的是團隊素質的迅速提高,管理創新迅速見效,企業效益迅速提升。審計部《創學習型群體,促管理創新》經驗已由全國總工會向全國推廣。武鋼審計部在行業中展示出強大的素質實力及陣容。這些都為我們今天探索國際化內部審計模式實踐提供了實力的儲備。
2.實行業務流程再造
現代內部審計的迅速發展,使其向企業機制運行的所有領域滲透,在企業這個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因素眾多、功能綜合、信息量大的復雜系統中,內部審計正在逐步演化成一個全面、多元、多層次、多階段的復雜系統。
我們從完善制度入手,用制度約束人、規范人、促進各項管理的加強和深入。對外:我們全面清理了從計劃下達、實施審計、落實審計決定有關制度。對內:建立了包括管理制度系統、職責條例系統、工作流程系統、崗位業務程序系統在內的標準系統;包括文件辦理系統、會議反饋系統、聯系單制、例會制在內的指令辦理系統;包括統計系統、計算機系統、審計檔案系統在內的文檔系統;包括善待職工數據庫、人員去向牌制、工作日寫實、部務公開制、績效考核制在內的人本管理系統。
這一措施使本部的專業管理行為和職工行為都處于精化管理的有序、上進狀態,并與企業目標始終一致,確保目標實施的準則和規范。
3.以信息化建設提升審計質量
“誰在信息化道路上取得了領先地位,誰就在市場上占有了相對的優勢”。武鋼投資兩億元組建的整體產銷資訊系統已經投入運行。傳統的內部審計獲取信息取決于財務應用系統的時代已經結束。單獨的財務信息系統已經不復存在,它將依賴于按供應鏈進行生產經營管理的ERP信息系統的“就源取值”。內部審計從被動地“就地審計”取證成為主動的送達審計。審計作為一支特別的稽核力量,在特別授權下對整個系統進行全覆蓋的主動控制。我們目前一是實現了審計辦公自動化的OA系統運行;二是基于武鋼ERP信息系統投入運行的現實,實施用計算機進行數據采集、抽樣、分析和匯總;三是逐步建立系統、完整、豐富的審計數據庫,重點以審計對象和法規檢索數據庫為主;四是在部內基本實現計算機聯網。
四位一體
2001年,伴隨著母子公司體制的建立,武鋼逐步建立起四位一體的國企監管體系。一是加強紀委監察工作的力量;二是提升內部審計層次;三是向全資子公司派駐監事會;四是全范圍實行會計委派制。這四大支柱所輻射的監管范圍覆蓋了所有國有資產投入的領域。
為了使監管機構精干高效,避免各自為政而造成的監管重疊、錯位、脫節及盲區,我們組織了大范圍的調研和論證,以取得共識。紀委監察是以執行黨的政策、法律法規及黨政干部遵紀守法為主的監督;監事會是代表投資者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財務決策、資金使用、利潤分配及子公司負責人經營行為為主的監督;內部審計是圍繞企業重點工作及內控制度執行為主的監督;財務部門是以真實的會計核算為主的監督。尤其是我們論證的《監事會、內部審計、會計委派三者之關系》優化了監管資源,為解決控制過渡和控制脫節提出了全套思路。明晰的職責劃分促進了武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的進程,而配套的人事政策和實務則提升了監管部門的地位:
五項重點
一、從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轉向為公司識別、防范風險服務。
內部審計關注風險問題,標志著內審工作性質的轉折。為了找準管理的重點和難點,2002年,我們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審計風險問卷調查。調查涉及公司產、供、銷、人、財、物等32類168項問題,調查面覆蓋了公司領導、管理者及職工代表各個層面。近千份問卷的統計分析,將企業的風險直指投資領域、采購領域、建設工程領域以及易被忽視的專項費用、福利費用的使用。形成了我們應對風險的審計總體規劃,公司每年均以開年的1號文件下發各單位審計計劃。為規范審計行為提供了依據。
二、法人治理結構中的經濟責任審計從事后評價向事中制約延伸。
提升資本效率和防范經營風險已成為管理當局、職能部門及企業員工上下關注的焦點。法人治理結構被視為微觀的民主與法制框架,領導者經濟責任制度成為這一治理結構的核心。
武鋼的內部審計與時俱進適應了這一轉折。早在2001年對全公司領導干部離任審計率就已經達到100%,監事會對子公司經營者現職評價率亦達到100%.(國家五部委要求離任審計的比例是30%)。我們著力加大對現職領導干部的審計力度,提高了廣大領導干部增加全面履行職責、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自覺性。一大批勇于創新、廉潔勤政、積極清理前任遺留問題、帶領職工艱苦創業、實現企業效益持續增長的領導者不斷涌現。
三、拓展職業空間的專項審計滲透到深層領域。
我們遇到問題找方法,致力于發揮內部審計“經濟良醫”和“管理顧問”的服務作用。
“審計公示”是我們探索與被審計對象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性管理、以最簡捷的方法收到最大面積成效的一種嘗試。這種在被審單位的中層以上干部及職工代表中公布審計報告的做法,被基層領導譽為“難得的機會、難得的教育、難得的交流?!?/p>
“培訓被審計者”使我們相互得到提升,我們在為廠礦長、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訓中,也給我們自身的管理帶來利益,減少了沖突,在共同目標下形成合力。
“審計獎勵制度”是我們對被審單位由硬約束轉為正面激勵的又一創新,也是內部審計在總經理授權下獨特具備的職權。我們對工程項目的重大獎勵使審計決定產生了親和力,而我們的非物質性獎勵也被基層認可為更深層次上的激勵。
“審計服務”使我們經常性考慮降低基層監管成本的問題。我們認真論證公司內部審計、監事會、會計委派三者之關系,明確各自的職責和范圍,減少了基層接受監管的負擔,在實踐中,我們與財務的溝通與配合成為雙方的共同需要。
四、內部審計在內控框架構建中的聯動效應。
流程再造是創新型企業的靈魂。但是,創新又不可避免地會與現行法規制度形成碰撞,與現行的利益格局形成沖突。在這種整合之中,唯有內部審計能夠憑借比其他部門聚集信息更多、管理范圍更大、內容更豐富的優勢,迅速形成一支創新型、反應快速的學習型團隊,對開放的、動態的復雜管理系統發表更具權威性的評價。
我們匯集了來自集團各管理崗位的力量,針對各類主題聯手攻關。這種無邊界的組織效應和新型的“借腦”運作,產生了很大的合力效應。改變了我們審計力量投入的重點不再是各個管理環節的本身,而是管理的接口部位這一權利與責任的傳遞點。它帶動了相關部門各自敲響警鐘,主動承擔責任的聯手管理。使每一條審計線索的突破,化為一條切斷流向不明渠道的財路,每一項審計建議的實施,成為一筆實實在在的管理創效的源泉。
我們在投資環節實施的“信息真實性審計”,增強了大多數投資者對國有資產保全的責任感;在物資采購環節聯手實施“四大循環審計”,完善了“陽光采購”的內涵;我們在資產重組、資源利用的管理接口部位聯合實施“審計穿行試驗技術”,促進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兩年來,我們通過評價內控制度,促進規范管理;評價營銷制度,促進開拓市場;評價采購制度,促進增收節支,評價市場風險,促進優化決策,評價部門職責,促進閉環運行。通過對已報告的審計發現進行后續審計,求根溯源逼出部門聯手管理,筑起控制企業利益流失的防線。
五、創新審計方法的精細化管理
內部審計在現代管理中與各個環節的專業管理協調日益緊密。審計的工具和技術、管理方法與這些部門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日益兼容并存,不少控制難點的突破往往是雙方管理技術共同借鑒和彌補的結晶。
近年來,我們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方法體系:致力于審計戰略研究,移植來自國際的控制理念及實務技術;在內部審計資源管理中,我們建立了標準系統;在企業橫向管理中,我們創建了跨部門的“多元循環法”;評價業務流程的“接口部位突破法”,“網絡比價法”、“民主監督法”、“同級審計制”;同時,“雙向承諾制”、“審計備案法”、“穿行試驗”、“內部控制矩陣圖”、“多維分析表”等近百種審計的工具和技術都使我們在付出審計措施時旗開得勝。
內部審計的精細化管理,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
六大變化
一、內審出效益有為才有位
兩年來,我們全面完成審計任務,注重將審計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實現“增值”審計,由于我們創新思路,率先在行業實踐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頒布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審計運作迅速與國際接軌,使審計工作向縱深進展,審計質量不斷提高。由于專業管理中的成就,我們不但榮獲了國家、省、市內部審計先進單位稱號,而且跨入公司紅旗部處室行列。最近,湖北省內審協會已經發出通知,在全省范圍內學習武鋼內部審計的經驗。
二、內審出成果思路變生路
內審就是投資,是投入少、見效快、回報率高的投資,是“加值”審計。
以氧氣公司為代表的一批子公司將審計成果化為轉換機制、提高市場競爭力、向管理要利潤的巨大回報;以一號高爐大修改造工程為代表的一大批項目將審計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實現了“工期、質量、效益”三大目標。我們在內部審計按國際化運作中提出的審計定位、審計戰略、審計資源利用、審計循環、工具及技術運用、工作方式、溝通渠道、激勵政策、內控環境、團隊建設、審計影響等40個方面的理念及實踐,大大提升了武鋼內部審計實力,推進了我們在實務技術上與國外同業合作競爭的進程……
三、監管出威力管理得人心
2001年,我們以內控制度評審為重點,在粉末冶金公司實施了該公司有史以來第一次最為徹底的存貨盤點,開創了以穿行試驗為手段的內控制度評審先河,為下步對子公司的監管提供了思路;我們在工程市場實施的全過程跟蹤審計,審出了立項、投資、施工、造價確認全方位的管理思路;我們對離任經營者的后續審計及配合財務對27家經營實體的清理,清出了切實防范國有資產流失的舉措。
我們在公司雙文明評比指標確認、子公司承包兌現確認、經營者年薪兌現中的一票否決權,嚴肅了利益分配的規則,維系了激勵政策的公平與效力;我們實施內控制度評審的取證所到之處,得到各級領導的理解和支持,對違紀的查處,使職工拍手稱快。審計的威懾力是管理得人心的基礎所致。
四、內審出凝聚,聯手結合力
審計成果質量的提高,推動了管理向深層次的延伸,審計在部門之間架起閉環運行的鏈條。公司各級領導把審計的監管視為本部門管理創新的一部分,依靠審計比其他部門聚集信息更多、管理范圍更大、內容更豐富、審計意見更具權威性的特點,將其納入公司財務、工程、合同預算、物資、紀委監察、工會、經濟責任制考核…等各部門日常管理范圍內必不可少的成員單位,使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措施盡快被采納,成為鞭策人們勵精圖治的咨詢師。
內部審計在基層已經建立起有26個成員單位、89名專兼職審計人員在內的審計網絡;八個監事會分布在25個全資子公司并配合督辦內審結論的落實、實施子公司在職審計;以審計意見為主實施的聯手管理項目日益增多。審計充當了管理人員自我控制的“熱心顧問”,做到了彼此目標一致,利益與共,使內部監管工作的開展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部門的期望也鞭策著審計部門自身開拓創新,在這種良性的循環中,最終受益的是管理者自己。
五、內審出真知,創新出動力
適應當代審計對管理會計技能、內控技能、計算機信息技能、協調技能等復合技能,及審計領域最前沿、最新的技術手段的要求。我們立足進一步改進審計方法,兼容并存先進的管理手段,在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部位,以我們的實踐創造先進的實務技術。
“十五”期間,武鋼將投入260億元,在趕超世界科技水平的進程中繼續提速……面對這樣一個建設高峰,從2001年起,我們聯手工程建設項目各個程序環節的管理部門,開始了全方位的建設項目審計模式探索與實踐。工程審計以“參與合作式”的工作方式,與各環節的專業管理密切協調,實現了互動效應。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出的近百種卓有成效的實務技術在投資控制中迅速轉化為管理成果,創造了立竿見影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凝聚我們集體智慧結晶的四十萬字專著——《固定資產投資控制與內部審計》,被中國內部審計協會授予“特別貢獻獎”。2003年,我們再次承接了國家級課題《投資審計操作指南》的攻關,它標志著武鋼的內部審計在全國同行業擁有了示范發言權。
六、內審出素質,壓力出機制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已經快速接受這一現代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從而使工作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許多好處。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也已經大量借鑒和引進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促進了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但是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由于種種原因,其引進新技術的速度要遠遠落后于企業的其它活動,當前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依然延續著傳統的工作方式,存在著效率低下,工作質量不高等問題,嚴重阻礙審計工作作用的發揮,不利于我國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為了順應時代大勢,必須大力推進企業內部審計的信息化。
二、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約束因素
但是,從總體上說,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內部審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需要進一步完善,從而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工作在規范企業經濟行為方面的作用。當前制約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信息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對內審工作信息化的意義缺乏充分認識。
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信息化建設多年來一直難以有效推進,多年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信息化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組織結構不完善,制度建設滯后等諸多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認識上存在問題。一些企業領導雖然知道信息化有好處但是總覺得實現內部審計信息化需要的投資太多,而且回報慢,因此缺乏推進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內在動力,使得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缺少資金支持和精神動力,信息化建設動作緩慢。目前雖然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嘗試內部審的信息化建設,但是絕大多數依舊停留在較低層次的電子數據處理方面,與真正的信息化還有較大的差距。
2.審計人員的水平有待提高。
審計工作本身就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工作人員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內部審計信息化要求企業內部審計員工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水平,能夠熟練進行計算機軟件操作,因此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不僅要學好審計專業本身的知識還要掌握現代計算機技術。但是當前我國還缺少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從我國企業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審計工作人員都難以達到這種標準。因為我國多數企業的審計人員就是財務系統的工作人員,而財務人員一般都是會計專業出身,他們往往缺少計算技術相關的知識,因此難以勝任內部審計信息化的重任。
3.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統設計和實施方法。
內部審計工作涉及許多方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因此,在信息化條件下與之相對應的內部審計信息系統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當前,我國內部審計部門的電腦雖然已經與互聯網實現連接,但是能夠適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應用軟件卻十分有限,從而導致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難以實現不同部門、不同審計項目等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使得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效率低下,難以充分發揮內審工作的作用。因此,當前信息系統設計和實施方法的缺乏是阻礙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必須大力解決。
4.理論建設滯后。
內部審計信息化與其它各種工作一樣需要理論進行指導,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只有在科學先進的理論指導下,才能使工作得以順利有效推進,反之,則會阻礙實踐活動的開展。我國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存在著理論滯后的情況。多年來該領域的研究一直跟不上現實審計信息化工作的發展要求,最近幾年,隨著國家的重視程度增加,該領域的研究學者有所增加,所以相應的推動了內部審計信息化理論工作的進步,提出了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理論方法,對當前的審計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但是這些研究相關研究依舊顯得稀少而零散,一直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這種情況阻礙了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的開展。
三、加強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措施
內部審計工作是我國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承擔著確保企業經濟活動合法地進行,防止經濟犯罪和滋生的重任。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內部審計制度日益完善,組織結構不斷得到改進,但我們還要進一步完善。
1.提高認識水平。
內部審計是一項具有很大意義的工作,如果充分發揮內審工作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因此作為企業及其管理人員來講必須轉變觀念,大力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首先企業管理層要充分認識到在內部審計中推行信息化的重要意義,為在企業中順利推行提供必要保障。其次還要加強員工的培訓,使得企業各個部門員工理解支持內部審計工作,提高信息化在企業中全面實行。
2.提升審計人員素質。
首先要努力加強專業素養,樹立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的理念,切實掌握經營活動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努力提高解決審計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準確把握審計工作轉型的基本內涵、原則要求和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將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控制和體制改革等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映給行政負責人及上級主管部門,當好領導的參謀,真正做好內審工作,服務于內部經營管理。其次,要擴大自己的知識范圍,不能在固守本專業,在信息化背景下尤其要重視對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技術水平,以適應內部審計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從審計部門來說,需要設計一套有效的內部審計人員選拔、考核的制度,同時加大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注重提高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水平,建立針對審計人員的獎懲機制,充分發揮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審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3.制定內部審計信息化實施計劃。
首先,要認真研究設計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的構建方案,確定信息系統由哪些子系統構成,各系統之間如何連接。其次,要合理確定軟硬件的配置,同時規定計算機的工作方式。第三建立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平臺。吸收現代管理理念,整合企業內部審計資源,努力嘗試根據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具體情況自主開發應用軟件,審計工作平臺主要包括數據庫、門戶體統、審計系統、管理系統、監控系統等。
4.加強理論建設。
1內部審計工作在高校經濟管理工作的功能
1.1風險管理功能
高校的內部審計工作通過評價單位資產的安全性、完整性來降低經營風險,幫助管理人員預防風險,對于高校而言,防范風險是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職能,在高校體制的改革之下,高校的各項經濟活動也表現出了外向化與復雜化的趨勢,內部審計工作的風險管理職能對于促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2內部控制功能
內部審計工作是高校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參與監督與評價工作的核心力量,在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本質上而言,審計部門與高校內部的其他部門是不同的,不僅需要評價高校內部制度的完善性、健全性,還要看高校各個部門制定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與合理性??茖W合理的評價可以幫助高校做好內部的管理工作,避免由于資源利用不當而出現的浪費。
1.3建設功能
建設功能是基于建議基礎下產生的一種功能,內部審計工作可以幫助高校管理人員了解自己工作中的優勢與缺點,針對性地提升自身管理工作的效用,挖掘管理潛力,實現預期管理效果。此外,還能夠幫助高校管理人員提升自身的經營意識與業務水平。
1.4評價功能
審計工作可以為高校采取計劃與預算提供科學的依據,對高校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科學的評價,這對于實現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效用。
2強化高校內部審計職能的途徑
2.1完善制度,提升管理職能成效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之下,高校辦學經費的來源也表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特征,各個部門涉及到的經濟活動也越來越多,高校承擔的風險、壓力與責任也增加,這就導致高校內部控制工作呈現出復雜性的表現特征,為了提升管理成效,高校必須要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高校的審計部門是管理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深入分析學校內部工作,工作應該涉及到規劃的制定、資金的籌集、經費的安排、科研、教學、招生、就業等方面,控制工作需要涵蓋到細節,以便為高校管理人員的決策與管理提供準確的依據。此外,高校內部管理部門還要參與到內部控制制度的整合與完善過程中,只有采用該種措施,才能夠為高校建立起完善的內控制度。
2.2檢查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
高校風險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內控制度不健全,必然會影響高校的管理成效,在政府財政制度與會計制度的影響之下,高校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卻未對資金的效益性與安全性開展完善的管理,一直都存在“重采購、輕管理”的問題。高校審計部門需要對現階段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全面的審查,尋找其中存在的易失控點,分析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找出影響資金使用成效的問題,將這些問題進行分類與匯總,找出其中的重點,制定出科學的解決對策。
2.3創新高校內部的審計工作
完善的內部審計工作可以幫助高校管理人員熟悉自身管理環節與業務環節中存在的問題與優勢,選擇采購管理環節、招投標管理環節、融資管理環節、設備管理環節、財務管理環節等活動作為出發點實施內控審計工作。充分的落實各項檢查制度,分析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落實制度的執行情況,分析對高校管理與經營活動造成的威脅,幫助管理人員提升自身的風險防范能力,幫助他們更好的完成管理工作。
2.4做好后續的審計工作
在發出審計報告之后,還要繼續開展后續審計工作,審計人員則要對報告中的審計建議與審計結果進行跟蹤,看相關部門是否采取了相關的控制與防范措施。后續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遵循風險防范原則,對于潛在性或者較大的風險,高校管理人員需要加強與審計人員之間的聯系,拓展后續審計工作的廣度與深度,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出審計工作的效用。
3結語
(一)
歷史地看:內部審計理論是由財務審計發展到管理審計,更進一步地是從服務于管理當局的管理審計發展到對管理進行審查的管理審計。在內部審計領域倡導由外部注冊會計師進行的管理審計,需要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一個是注冊會計師自身的素質,另一個是組織方面的條件。
先看注冊會計師從事管理審計的勝任能力。
管理審計是管理的智囊系統,它要對整個公司的內部控制系統和計劃的制定、執行、控制及程序等進行評估,并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因此,管理審計師必須是訓練有素的多面專家。注冊會計師作為熟練的鑒證專家,都受過正規的訓練,并經過考試,所以在專業能力上多強于內部審計師,這是導致注冊會計師涉足管理審計領域的重要因素;同時,注冊會計師多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這樣,即便在某項管理審計業務上缺乏某種管理技能,也可利用以往接受培訓所學的審計專業知識和企業業務知識,使其具有執業管理審計的能力;再者,由注冊會計師執行管理審計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現在雖有一些執業指南,但注冊會計師仍可利用財務審計的一些概念和原則,并兼及利用與管理審計相關的某些領域的概念和原則,來完成管理審計業務;最后,注冊會計師在管理咨詢服務方面的實踐,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業務素質和從事管理審計的能力。
由注冊會計師從事內部管理審計可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11A)對美國、加拿大一些公司經理選聘外部注冊會計師從事內部審計的動因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節省審計成本”是主因(美60%,加32%),除此之外的其他幾個動因是:“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美17%,加33%):“替代不合格的內部審計師”(美10%,加10%):“更加相信注冊會計師的能力”(美13%,加5%)。正像審計上很難將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劃分清楚一樣,在一個組織里也很難將財務事項和非財務事項劃分清楚;不論是審查管理的哪個方面,都離不開財務會計信息。注冊會計師正在從事財務報表審計,讓其充任管理審計師,他可以根據內部審計業務的需要,利用在各地的分支機構和固有渠道,合理地配置資源,從而避免了內外部審計人員的重復勞動,節省了審計成本,提高了審計效率。再者,注冊會計師對一個組織同時進行外部財務審計和內部管理審計,可以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機制,從而加大審計深度,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果。
(二)
注冊會計師有能力從事管理審計,只是一個必要條件,只有當組織方面的條件也具備之后,內部管理審計外部化才能成為現實。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倡導管理審計的約瑟夫·多德韋爾對此作過科學的分析:
為了對付社會經濟的增長和技術的進步,企業的規模在不斷地增大,企業的經營也日趨多角化和復雜化,此時就必須在管理當局和各業務部門及控制部門之間鍛造一個新的鏈條;在快速的企業增長、競爭及邊際利潤的影響下,最高管理當局不得不將權力下放給更廣的經營領域,首先是下放給中層管理部門,然后再下放給下級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于是就產生了另一級次的授權機構;這樣,每一次新的授權就建立起一個經營鏈條,其完整性決定著整個公司的效率和獲利能力;授予的權力和責任,沒有實體,只有控制的外表,而管理當局恰不能提供合理的報告制度來評價業務管理控制的存在性和適應性,但不評價這些業務控制又行不通,因為它們對管理當局的業務計劃、項目及方針都是至關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不進行連續的、客觀的評價就會在管理當局和責任人之間形成一個信息真空,從而導致控制失效。于是管理當局和客戶就求助于注冊會計師職業界來幫助評價和解決業務領域存在的問題,注冊會計師拓展其服務范圍的機會到來了。
由于注冊會計師不管在何種情況下都是財務報表的鑒證師和管理咨詢服務的咨詢師,所以,組織在決定是否聘任注冊會計師從事內部管理審計之前,有關獨立性的問題就早已存在了。
(三)
讓注冊會計師從事服務于管理當局這一受托人的管理審計,正是回到了注冊會計師的本行上。歷史地看,注冊會計師的本行就是充當公司顧問或咨詢師,憑借自己的專業能力來進行財務調查(6nancialmvestagation),其專業能力受到了公司內外的高度評價,贏得了會計職業專家的地位。按照先驅會計史學家和會計思想家利特爾頓教授的觀點:19世紀90年代的注冊會計師主要從事財務調查,它是“服務于管理之審計”活動的主要形式。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企業擴張兼并和會計職業崛起的時代,是服務于銀行投資決策的注冊會計師財務調查報告發揮重大作用的時代。阿瑟·安達森公司在追述其公司發展史的專集中明確地寫到:“公司提供的財務調查報告,除了反映財務與會計事項之外,還要揭示勞工關系、原材料利用、產品、市場、組織效率和企業前景等情況。編寫財務調查報告的方法涉及研究企業的方針及其效果,研究管理當局執行方針政策的情況?!边@種工作雖具有風險性,但由于深得投資銀行和其他金融企業的歡迎,故有助于建立會計公司的信譽。1929年的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迅速削減了財務調查業務,但財務調查的某些技術已被公司的定期審計程序所吸納。
另一個國際性的會計公司厄恩斯特兄弟合伙公司在這個時期所創造的“建設性會計”同阿瑟·安達森公司的思路是一樣的,他們不僅要審查財務會計事項,而且要分析整個經營過程,包括組織結構、責任分派、實體資產布置、部門間的關系等方面,為銀行家的投資決策提供可信的信息,為客戶的管理當局提供改進管理的建議。
財務報表審計制度的確立,使注冊會計師在業務上為管理當局服務的職能同為外界利害關系人服務的職能逐漸相分離、相獨立,前者分化為內部審計,后者分化為外部審計。正像IIA的“內部審計師責任說明書”所討論的那樣,這樣分化出來的內部審計,要適應公司管理當局對擴展業務的各項要求,使其職能和目標也不斷地擴展。受內部審計發展的強烈刺激,注冊會計師所從事的外部審計雖然被置于傳統審計的位置,但現在也開始關心起管理審計了,這就迫使管理當局不僅在形式上而且要在實質上再檢驗、再認識重新成為公司內部顧問的注冊會計師的作用。
(四)
由注冊會計師進行的內部管理審計與傳統的內部審計不同,它以提高組織的效率和效果為宗旨來評判管理的業績及其形成的原因,以使受托人更好地履行受托管理責任。因此,這種審計與其說是一種防護性審計,不如說是一種建設性審計、實質性審計。倡導由注冊會計師進行的管理審計,并不意味著忽視傳統財務審計,實質上傳統財務審計依然是基礎,管理審計是財務審計的有效延伸。正如羅伯特·塞勒所說:我們要永遠保持依靠財務審計這條生命線。
(一)高校內部的制度文化。高校內部的制度文化在審計文化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將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緊密相連,是正常開展審計工作、規范審計行為、履行審計職能的關鍵。建設高校內部審計文化,最核心且基本的是加強審計制度文化建設。(二)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的素養。1.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內部審計文化的發展需要審計人員具備過硬的審計專業素養,審計人員加強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對于適應當前工作的需要、促進審計團隊的成長都很重要。內部審計人員掌握先進的專業技術,且懂得經濟管理等相關知識,對于提高審計活動質量和效率具有重大的意義。2.內部審計人員的道德素養。內部審計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人的建設,內部審計人員的道德修養建設是內部審計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IIA的職業道德規范對內部審計人員應遵守的行為規則作了明確的規定,內部審計人員應當遵守誠信、客觀、保密和勝任的原則,并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審慎和正直的職業態度。3.內部審計人員的精神風貌。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精神風貌,擁有客觀、公正的職業素養和端正、積極、努力的工作態度,具備創新意識,并勇于承擔風險和責任。(三)高校內部審計價值觀。審計價值觀是在長期的審計實踐中形成的,在正確的組織目標和愿景下,逐步形成的群體意識,審計價值觀體現了審計整體的目標。與影響高校內部審計文化的其他因素相比,其處于支配地位。審計的價值觀一般由民主政治觀、公平觀、獨立觀、誠信價值觀等組成。同時,高校應該考慮審計價值觀的時代性、歷史性和開放性,確立新時期審計核心價值觀。(四)高校內部審計組織結構。構建以人為本的學習型組織,進行內部審計人員培訓,可讓內部審計人員了解高校內部審計的重要性,提高其責任心,也可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為高校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成果。構建學習型組織要注重培養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而不應僅局限于學習專業知識。建設高效、有活力的審計團隊是內部審計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五)高校內部審計業務的管理。加強內部審計業務程序的科學管理,不斷提高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是高校內部審計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高??梢酝ㄟ^加強審計成果的分析利用和審計制度的建設,以及審計項目科學評估制度的完善來管理高校內部審計業務。也可建立審計項目全過程的質量控制來加強審計質量管理。同時,通過注重審計成本控制,提高審計資金使用效益。
高校內部審計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差。多數高校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部門并行而立,使得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難以實現。同時,高校內部審計人員易受本單位領導和其社會關系的影響,內部審計部門是在學校領導層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審計的進程必然受到領導層的制約,這就限制了審計的獨立性,從而導致審計權威性差、不受重視,審計工作的客觀公正性也受到影響。(二)缺少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目前,我國高校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配備較少,知識結構和業務素養尚且不足。專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缺乏,會導致審計信息披露不足,降低了審計的效率,且不能發揮內部審計的功能,最終不能充分滿足高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三)高校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我國多數高校的審計制度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建立了相應的內部審計制度,然而有些制度可行性差,且未得到真正的實施,制度實施效果沒有得到監督和反饋,且未隨著環境的變化而適時改變。(四)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范圍狹窄。審計工作范圍狹窄主要體現在工作思路和領域上,更多是通過事后控制進行審計,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主要是對高校教育經費等的常規審計,并且很少主動開展工作。(五)對審計結果重視不夠。高校內部審計未建立審計監督的長效機制,在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中,往往是查出問題卻不進行及時處理,經濟責任審計往往在人動之后才進行,并且本單位領導往往在下達審計工作后,不再關心審計實施的效果,審計結果只是流于形式,審計的功效未能實現。
構建高校內部審計文化的途徑
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企業風險意識的增強,使得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一方面企業對內部審計“內向性增值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對絕大多數企業的內審部門而言,無論在硬件設施還是在人才、技術、管理等軟件條件方面都無法滿足現代企業對內審的要求,這種矛盾的日益激化直接威脅到了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
內部審計外部化是指組織將其內部審計職能部分或全部通過契約委托給組織外部的機構執行。上世紀90年代,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做法在西方國家就已屢見不鮮,這為解決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瓶頸問題,提高我國內部審計部門的綜合業務能力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堪憂
筆者曾向上海市國有企業發出100份調查問卷,對其2006年的內部審計情況進行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49份。通過分析,發現企業內部審計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是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夠完善。有48家企業都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并配備了專職內部審計人員,只有1家未設置內部審計機構,說明上海市國有企業認識到了內部審計的重要性。但只有17家設立了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僅占總數的35%,其他的32家與紀檢監察部門或者財務部門合署辦公,這是機構改革、縮編人員的結果,并非從內部審計制度職能需要考慮。另外有5家企業建立了審計委員會,僅占總數的10%。
其次是內部審計機構地位不夠高、獨立性較差。調查顯示,26%的內部審計機構受公司財務經理領導,57%受總經理領導,17%受董事會領導。
第三,內部審計職能和工作范圍需要進一步明確。根據調查資料,49家企業全部開展了財務收支審計,73%的企業開展了財務預算審計,并且有離職情況和基建項目的企業都分別開展了經濟責任審計和基建工程審計,但只有18%的企業開展了經營績效審計和12%的企業開展了內部控制審計。由此可見,大多數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范圍仍是傳統的“經濟監督”審計,對管理活動審計相對較弱。
第四,內部審計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從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配置看,內部審計人員中來自審計專業的只占7%,絕大多數來自會計專業,而其中熟悉計算機技術和法律及其他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更少。公司中從會計、財務、管理部門轉到內部審計部門的現象突出。
從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培訓來看,主要是會計繼續教育及參加CPA考試的形式。國家審計部門及內部審計師協會舉辦的各種專題性質的培訓班沒有得到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積極響應。
從內部審計人員數量上看,25%的企業只有1個內審人員,38%的企業有2-3個內審人員,雖然對于大型集團公司來說可以根據需要臨時調配下級公司人員,但是二級、三級企業就很難有效完成內審工作。
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實現途徑
內部審計外部化可以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有利于內部審計領域的拓展以及方式的轉變;有利于降低企業成本;有利于企業充分利用外部優勢資源,集中精力追求更具戰略意義的目標,從總體上提升競爭優勢。因此,當前推行內部審計外部化很有必要。
內部審計外部化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首先要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對內部審計外部化進行決策分析,考慮是否開展外部化以及外部化的內容,然后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形式。
從國外的實踐來看,內部審計外部化有4種實現形式,即作為內部審計補充、審計管理咨詢、合作內審、內審職能全部外部化給會計師事務所。無論企業選擇哪種方式,都應結合企業自身的管理需要和成本來決定。但是成本將不再是企業管理層做出決定的唯一依據,審計服務的有效性,即能否在相同的成本條件或更低的成本支出下,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將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
對于國有大中型企業而言,可以考慮采用作為內部審計補充、審計管理咨詢以及合作內審的方式。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參照國外的成功經驗,根據企業的需要及成本效益做出決策。比如對于計算機信息系統等專業領域,可以采用“作為內部審計補充”的形式,借助注冊會計師完成依靠內部力量無法完成的工作。企業對于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人員數量及配備情況、內部審計人員的招聘等方面可以采用“審計管理咨詢”的形式。
對于那些內部審計業務很少的中小型企業,難以聘到高水平的審計師,單獨設置內部審計部門并配備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此時“內部審計職能全部外部化”則可能是企業的最佳選擇。
內部審計外部化的保障措施
首先是要轉變觀念,重新認識內部審計。企業管理當局對內部審計的態度是開展工作的基礎。企業首先要明確內部審計的目的是增加價值、改善組織的運營,只要能更有效果、更高效率、更經濟地達到這一目的,內部審計的組織形式是可以次要考慮的。
其次是要重設內部審計機構。建議我國大中型企業及上市公司都應參照國外成功模式,設立專門負責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機構,如審計委員會來提高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有條件的還可以設立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來負責內部審計工作。
第三,努力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鑒于注冊會計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在進行內部審計外部化時,建議企業與外部審計師聯合對員工進行培訓。根據企業的需要壯大內審隊伍,強化內審力量。
第四,確保良好的內外溝通。企業管理當局應通過深入細致的交流,盡可能縮小外部審計師工作效果與內部管理層期望之間的差距。同時,企業管理層應使內部審計人員明白,外部審計師是來幫助他們而不是來搶他們飯碗的,消除擔憂增加信任感,使內部審計師真正接納外部審計人員。
實行企業內部審計外部化首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十分有利。企業內部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就會相應的在此方面的產生資金投入,從機構的設置到人員配置的資金投入相對于從外部聘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人員進行內部審計的資金投入來說要小得多。從資源資金的角度來說財務預算支出方面能夠減少一部分的開支。其次,企業內部審計外部化對提高審計質量十分有利,這主要由于外聘的事務所的審計人員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不受企業內部的局限,而且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能夠勝任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任務。在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走外部化的發展道路,已經成為企業關注的問題。筆者從內部審計外部化對企業發展所具有的優勢出發,分析內部審計外部化在我國企業中實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企業內部審計外部化符合企業發展的成本效益原則
企業內部設置了專門的內審機構或者部門也就形成了一項固定的成本支出,加上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培訓,也是企業后續的支出增加。另外因為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企業生產技術的革新,經營業務范圍的擴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企業內部審計在人員配置上受數量和質量的限制,內審工作的成績并不理想,內審質量不高的情況普遍存在。將企業內部審計外部化后,采用完全外包或者部分外包的形勢,企業在內部審計方面的投入就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內部審計外包后,對重大的風險能夠哥呢國家有效的進行控制,這有效的降低了企業損失的風險,對企業的收益的獲得十分有利。隨著企業內部審計投入的成本的降低,外包的成本效益占據很大優勢,企業走內審外部化的道路可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2.企業實行內部審計外部化科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因為內部審計的機構受企業領導的直接監管,在很多時候,內部審計工作要服從企業領導層的要求,這是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的主要原因。外部審計的機構是獨立于企業之外的,與企業之間是通過契約的方式合作的關系,審計更加具有獨立性。內審外包的審計人員不受企業經營者的直接領導,與其是平等合作的關系,審計范圍會更加的廣泛。從本質上說,外部審計的主題是按照國家相關的規定對審計費用合理的收取,與被審計的企業沒有其他經濟利益上關系,外部審計人員更沒有人情上關聯,保證了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3.企業內部審計外部化可提高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
現代經濟形式下的內部審計工作人員首先要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不僅精通財務方面的業務知識更在經營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職業素養。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單方面的重視經營業務方面的發展,對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卻予以忽視,使得內部審計方式方法陳舊落后,內審人員的專業素質跟不上時展的需要,這必然會對內部審計的質量造成不利的影響。內部審計外部化后,從事審計工作的人員來自于專門的會計師事務所,通常會經過正規的培訓和嚴格的考核,具有一定的資質才能勝任審計的工作。而且他們所具有的專業至少范圍廣泛,在會計、企業管理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對于外部審計機構來說,他們的經驗更為豐富,對不同行業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都有所了解,不僅能夠為企業提供審計服務,同時可以根據自身的經驗,在某些問題上能夠為企業的管理層提出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和經濟信息。另外,外部審計機構的會計師在進行審計工作是,其執業行為受法律部分的約束,同時也受相關部門的監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審計的質量。
二、企業推行內部審計外部化的措施
1.選擇合適的內部審計外部化形式
加強內審與外審工作的協調。大多數企業在選擇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形式時,都會選擇部分外部化,采用共同協作的方式共同開展審計工作。企業設置內部審計機構,配備熟悉企業情況的內審人員,并根據企業需要聘請注冊會計師等外部人員共同開展內審工作。企業采用內部審計外部化,要加強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工作的相互協調。注冊會計師測試評價企業內部控制,有兩種情形:一是對企業會計報表進行審計時,為確定檢查風險而實施的內部控制測試和評價;一是接受專門委托,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出具《內控審核報告》。我們以注冊會計師在履行會計報表審計時的情況,考察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不同審計目的下二者之間的合作協調的方式和內容,更具有指導意義。
2.加強注冊會計師對單位內部管理方面的知識訓練
為了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應加強注冊會計師對單位內部管理方面的知識訓練。首先是要深刻理解組織目標,找準內部審計工作定位;其次要不斷提高要不斷提高自身內部審計業務的素質,因此,除具備會計審計理論和實務、管理知識、法律知識外,還要熟悉本行業的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現本單位的內部控制缺陷,為企業的發展服務。
3.選擇正規的有資質注冊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