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7:29
序論:在您撰寫學術道德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加強藥學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與保障體系建設,是增強藥學研究生有效抵御各種錯誤、腐朽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蝕和功利化的價值觀念的影響,使得一部分藥學研究生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科學研究過程中,為了走捷徑、快速出成果或是其他特定的目的,而不擇手段,甚至有時不惜鋌而走險,違法犯罪。比如個人主義、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負面影響,使得他們一切以自身為目的,實用為原則,奉行無利不起早、唯利是圖的資產階級的腐朽價值觀,為了實現個人利益,不惜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尤其在科研活動中,不講誠信,抄襲、剽竊他人勞動成果。因此,有必要對這部分藥學研究生群體加強學術道德培養與教育。
2.加強藥學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與保障體系建設,是其不斷完善自我,實現全面發展、立足社會的現實需要。學術道德也是每位藥學研究生應該具備的一種道德品質和素養,它在理論上應該從屬于思想道德素養的范疇和領域。德才兼備,是衡量研究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標準。其中,德就是重點指思想道德品質,包含著一個人做人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質。在研究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過程中,除了要接受外在的、一般性的道德教育外,不能忽視或否認學術道德培養和教育。
3.加強藥學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與保障體系建設,是不斷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這是總書記在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上明確提出來的。如何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于培養符合社會、國家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藥學研究生作為藥科大學培養的高層次人才,將會成為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的社會中堅力量。毋庸置疑,他們會在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醫藥衛生發展過程中充當重要角色,發揮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藥學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與保障體系的現狀
近年來,藥學研究生學術培養與學術建設方面失范現象日趨嚴重,致使藥學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水平不斷下滑。為了真實反映藥學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機制運行現狀,我們對沈陽藥科大學部分在校研究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問卷調查是通過發放問卷和參與網絡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的,實際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2份,主要涉及藥學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機制相關問題。
1.藥學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與保障體系建設與研究生日常教學培養工作相脫節。根據相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20.5%的藥學研究生認為學校能夠有組織、常態化地開展學術道德規范教育,69.5%的藥學研究生認為學校的學術道德規范教育是通過相關講座或是有關活動進行的,另有10%的藥學研究生選擇了“不太清楚”。在關于藥學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教育環境的問卷調查中,有29.8%的藥學研究生認為自己所在學校有著濃厚的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教育環境,51.2%的藥學研究生認為學?;静痪邆溥@種環境,存在著大量的學術道德失范現象,另有19%的研究生選擇了“不太清楚”。
2.藥學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與保障體系建設不能與研究生教育的其他環節有效銜接。在調查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教育能否在教學實驗、學年考評、校園文化建設等環節協同展開時,有16.8%的藥學研究生認為當前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能夠與研究生教育的其他環節相協調,71.7%的研究生認為不能協同開展,另有11.5%的藥學研究生選擇了“不太清楚”。
3.藥學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與保障體系建設尚不完善,不能滿足學校培養和提高藥學研究生學術道德水平的實際需要。在關于“捏造數據、圖表,抄襲他人成果”、“學術造假和一稿多投”、“偽造和修改實驗數據”、“論文署名混亂或請他人”的選項調查中,分別只有6.3%、23.5%、20.4%的藥學研究生認為自己在上述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方面“好,沒有再提高的必要”;而34.8%、59.7%、43.8%的藥學研究生認為自己“一般,需要進一步提高”;49.9%、10.5%、35.8%的藥學研究生認為“不太好,有必要進一步提高”。
三、構建藥學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與保障體系的有效途徑
1.加快研究生學術治理的法律法規建設。目前,我國尚沒有完善的、健全的學術法律體系,如果想徹底切除日益盛行的學術腐敗的“毒瘤”,必須將學術治理的行政規章上升到法律效力的層次,將學術行政規章轉變為學術法律。一方面,要強化學術道德對學術行為的約束,進一步完善教師的學術道德,急需法律保證;另一方面,通過學術立法的形式對高校學術治理機制進行嚴格管控是最根本、最有效的現實保證。盡快將高校教師、學生的學術不端行為治理納入相關法律體系,配套相關政策法規,這樣才能使得國內的學術活動有法可依,學術成果得到有力保障。
2.加強藥學研究生誠信道德教育,發揮其誠信道德主體作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關于在學位授予工作中加強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建設的意見》中明確規定,要把學術道德和誠信教育列為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必修環節,對研究生進行學術道德教育和學術規范訓練。誠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強學生的誠信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而在高校道德教育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誠信道德主體作用。而加強誠信道德教育不能單純地依靠外在的社會道德教育手段,要著重培養學生道德主體意識,充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自我修養、自我審度、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學生應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加強誠信修養,提高誠信道德的認可度與踐行度,不斷提高誠信道德境界與水平,以誠信實現人生價值與立足社會。
3.加大對研究生學術失范行為的教育、監督與處罰力度。當前藥學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與保障體系構建處于不健全的狀態,研究生遵守學術道德規范的自覺性較差,對學術失范行為的主觀惡性與危害性認識不足。因此,要加強對研究生的道德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陣地,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要強化研究生導師為人師表的示范作用,通過耳濡目染,言傳身教,不斷提高藥學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水平與能力。此外,還要加大對研究生學術失范行為的監督和處罰力度。目前我國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無法采取全部盲審的方式進行,很多高校和科研單位對研究生學位論文中學術失范行為的監督主要靠研究生導師及論文評閱人,監督力度不夠。為此,應該加大對研究生學術失范行為的教育、監督與處罰力度,真正實現讓不講誠信者想而不敢、敢而不能、能而必究。充分利用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TMLC)加大對科研論文的檢測力度,發揮網絡技術優勢,揪出論文制假造假行為。
“見過評職稱抄論文的,沒見過抄得這樣明目張膽的。”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收到讀者許隆洋(化名)的來信稱,他經調查發現,山東省棗莊電視臺副臺長兼廣告中心主任張靜參評副高級職稱的10篇論文,竟然都涉嫌抄襲,有的篇目甚至“通篇連標點符號都一模一樣”。
(《中國青年報》 2月21日)
涉嫌抄襲論文的新聞很多,有碩士、博士畢業的高材生,有大學的教授,有公務人員,也有企業高管,各行各業都有被涉及到的“新聞主角”。
我不想再去從什么學術道德上來聲討張靜。因為張靜本身就是在電視臺拉了五六年的廣告,距離學術這么高雅、高深的東西估計還很遠。世界上像張靜這樣離學術很遠的人很多,三百六十五行,并不是要求每行都得是學問家。
1.當前高校學生知識產權意識淡薄
知識產權意識是人們關于知識產權的思想、觀點、知識、心理和情感等的總稱,它是知識產權制度的內容、形式等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它體現的是人們對知識產權法和知識產權法律現象的主觀心理感受和認知把握狀況。知識產權意識是一個多層次、多領域、多種成分的復雜體系。不同層次主體的意識,對知識產權制度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立法者、司法者、執法者以及律師的意識固然重要,廣大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的強弱和正確與否,對于知識產權制度價值的實現作用也是顯著的。提高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是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公民知識產權意識寫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為提高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2004年11月,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指出,要在高校普及知識產權教育,高校要在《法律基礎》等相關課程中增設知識產權方面的內容,并積極創造條件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單獨開設知識產權課程,以提高廣大師生的知識產權素養?!秶抑R產權戰略綱要》亦明確要求,在高等學校開設知識產權相關課程,將知識產權教育納入高校學生素質教育體系?!?013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指出:“鼓勵引導高校加強知識產權專業建設,開設知識產權相關領域的輔修課程,開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但由于相當一部分高校對知識產權意識培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并不重視,所以我國高校的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工作雖然不能說是空白,但是力度確實極其有限。這直接導致了當前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筆者所在的課題組,為對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以及學術道德狀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進一步研究二者之間的有機聯系,選取了山東省部分大學的在校研究生(不包括法學專業)為調查對象,在山東高校中進行了調研。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學生對知識產權的總體認知水平不高。學生中總體上認為自己對知識產權知識相當熟悉的僅占3.1%,認為自己對知識產權知識有些了解的占35.0%,略有耳聞的占55.3%,幾乎毫無所知的占6.6%??梢姰斍案咝Q芯可闹R產權知識普遍比較貧乏。
2.高校學生中與知識產權相關學術道德失范現象比較普遍
學術道德失范行為作為一種世界性現象由來已久,近年來在我國愈演愈烈。高校作為科學發展的火車頭,文化創新的策源地,其學術道德失范現象更成為一個突出問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圣先生認為:包括北大在內,沒有一個高校的教師沒有發生過抄襲剽竊問題的,沒有一個高校的學生不存在抄襲剽竊情況的。郭世佑先生則認為“凡是在我國學術界存在的學風不正與學術失范現象,無論是低級錯誤,還是‘高級’錯誤,在我國的研究生教育中,都不難找到可以對應的根據。”可見,高校學生中學術道德失范現象比較普遍。通過文獻分析可以歸納出當前高校學生中廣泛存在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主要有:1、抄襲、剽竊他人學術成果;2、偽造或者篡改調查、實驗數據;3、論文署名搭便車及不知情的掛名;4、一稿多投、多發;5、不當注釋等。筆者所在課題組的調查顯示,當前研究生在學術論文撰寫及發表或完成論文作業中,87.4%的同學曾有抄襲行為;32.3%的同學曾有修改、偽造實驗或調查數據行為;63.7%的同學曾引用他人觀點而不注明出處;35.8%的同學曾沒有參加創作在他人作品上署名;18.0%的同學曾一稿多投。上述數據顯示,排在前三位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分別為“抄襲(剽竊)”、“引用他人觀點而不注明出處”、“沒有參加創作在他人作品上署名”。而這三者都和知識產權緊密相關,既是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同時又是違反知識產權法主要是著作權法的違法行為。所以,筆者認為知識產權意識缺乏是當前高校存在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重要原因。
二、當前的學術道德建設研究忽略了知識產權意識因素
國內外有關學術道德問題和知識產權教育的研究較多,但是,把知識產權教育與學術道德建設二者結合起來研究的則很少,幾乎是空白領域。已有研究偶有提及,也往往是一帶而過。筆者認為,當前學術道德研究忽略了知識產權意識因素。檢索相關文獻,可以發現,計算機之父、英國科學家查爾斯.巴比吉(1791-1871)在1830年發表《對英國科學衰落的思考》一文,最早對學術不道德行為做了研究。國內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的關注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以鄒承魯院士為主的科學家的聯合推動。2000年以后,學術道德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相關研究逐漸增多。隨著國內關于學術不端前期研究的逐步積累以及對其關注越來越多,相關的論文、專著和譯著數量快速增加。分析已有研究不難發現,關于研究生存在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原因,當前學者們一般從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如傅立民、孫中華認為,“造成當前研究生學術失范的不但有個人因素,也有制度原因,更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學術政治化和經濟化是社會大環境,學術共同體內部激勵機制的功利化和約束機制的弱化是社會小環境;而部分學生學術價值偏離和道德失范既是學術失范的結果,也是學術失范的原因。”關于主觀因素,學者們一般認為主要是“研究生個體價值觀念扭曲,誠信意識缺失,學習目的功利化”。更多的學者則歸因于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首先,是探尋制度性因素。如評價機制不合理,學術規范制度不夠完善,監督制度缺位等。其次,是社會環境因素。如整個社會誠信氛圍的不足,社會環境的急功近利以及官本位等傳統意識的影響。我們認為,知識產權意識缺乏是當前高校存在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重要原因,當前學術道德研究忽視知識產權因素是一重要缺陷。
三、加強知識產權法制教育,重建高校學術道德
既然知識產權意識缺乏是當前高校存在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重要原因,為重建高校學術道德,就必須大力培育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如何培育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呢?根本在于教育。知識產權意識不能自發形成,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實現知識傳授和觀念教化的雙重目的。知識產權法制教育是提高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重要途徑。所以,知識產權法制教育應當成為高校學術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提高學校對知識產權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
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全國12所重點高校進行的知識產權教育情況調查不難發現,大部分高校對知識產權普及教育不夠重視,甚至認為它可有可無。重點高校尚且如此,其他普通高校就更可想而知了。因此首先要提高學校領導的知識產權意識,使其認識到知識產權法制教育對于重建高校學術道德的重要作用,加強其對知識產權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
(二)明確知識產權法制教育的目標
學術道德視野中的知識產權法制教育,不同于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培養教育的博大精深,屬于通識教育范疇,具有自身特殊性。知識產權法制教育的目標應設定為:通過傳授必要的知識產權基礎知識,使大學生初步了解知識產權制度,認同知識產權的私權屬性,牢固樹立知識產權意識。
(三)關于教學內容。
確定教學內容時應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努力實現針對性、普及性、實踐性、新穎性的統一。具體講,在內容選擇上,首先,應注意針對性,重點突出學術道德相關的著作權保護制度。其次,不必求全求深,應以普及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精神為主。最后,在內容表達上,應深入淺出,并大量引入案例,以案說法,增強吸引力。
(四)關于教學方式。
根據教學內容和對象特點,教學方式應突出靈活性、多樣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并注重實效。可考慮選擇多種方式,如列為必修課、選修課、開設專題講座、經常舉辦知識競賽、問題答卷等。
(五)關于師資隊伍。
“技術”一詞源于古希臘語techne,意指“技能、技藝”等。技術與科學(scientia)都是人類在實踐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和智慧,但techne指的是主觀性因素,是人們主觀推斷和推理等的思維方法,而scientia指的則是反映客觀事物的理性知識,是人們發現、挖掘的客觀存在的但還沒有被人類加以利用的知識。在我國古代,技術泛指“百工”,隨著科技革命的到來,技術不斷應用自然科學理論,使得技術本身成為一個理論系統,成為一門科學。所以技術不再是零散的、不連續的生活經驗的總結,而變成了有內在聯系的、相互融會貫通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首先從人類最基本的實際活動即物質生產勞動出發把握技術的本質,認為技術是在勞動過程中產生、發展起來的,勞動的進化史就是技術的進化史。而人的勞動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因此,可以把技術定義為人類為了滿足生活需要和自身發展,把社會生產實踐中的實踐經驗、工作原理匯總而成的理論體系,它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技術活動,二是技術成果。在技術和理論上闡述了人對自然的積極能動行為,及日常生產過程中展示出來的精神觀念,體現了人對自然的實踐關系,是認識本質力量的展現,屬于直接生產力。技術可以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壽命,同時,技術還可以改善自然環境,創造出更適合人類生存的外界條件。但技術運用不當也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這就需要人類在利用技術的同時,用科學道德來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更好地利用科學技術??萍嫉倪M步直接依賴于科學家們的科學勞動,科學勞動塑造人們勇于追求真理、注重實踐、崇尚科學、遵循客觀規律、直面困難、樂于開拓創新、甘于奉獻的工作精神和態度??茖W家們在長期的科學勞動中還形成了一套與科學本身的要求相一致的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這種科學精神、科學態度、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推動了整個社會道德水準的提高。在科學精神構成道德觀念重要內容的同時,科技知識也深化了人們對自然、社會和自身認識,人們道德視野的擴大,又為新的倫理道德規范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課題,并推動了科學道德觀念的更新與發展。
二、科技工作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知識也需要不斷地創新,但在創新的過程中,現有的科學倫理、道德會阻礙科技的進步。例如:在古代,我國的解剖學就已經萌芽了,但是由于封建禮教、道德思想觀念的束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它的發展。我國古代有這樣的認識:“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边@種落后的道德理念阻礙了解剖學的進步。清朝的王清任在輿論的壓力下,對解剖學的探索異常艱難。當時的封建禮教維護者辱罵其為“教人于胳堆中殺人場上學醫道”。而科學道德的建設沒有和科技發展同步,也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例如:2009年,黑客入侵花旗計算機系統,向多臺遭感染的電腦下達指令并攫取資料,竊取銀行賬戶登錄信息,造成花旗銀行損失千萬美元。這反映了在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網絡道德建設相對落后,沒有對人們使用網絡的行為及時起到約束和規范作用,致使人們在利益的誘導下,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不惜損害他人利益,置自己于法律禁地而不顧。所以,我們在分享科學技術帶來益處的同時,要關注科技的負面作用,及時完善道德建設,解決社會問題,使科學技術能更好地造福人類。
三、科學道德和科學工作的辯證關系
在快速發展、變化的世界中,新的科學分支和前沿領域不斷出現,對現有的科學倫理、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加強上層建筑才能有力地統籌管理社會的正常運行??茖W道德和科學技術是一個矛盾統一體??茖W技術要向前發展,在某些方面就要打破現有的落后的科學道德,從而建立新的科學道德體系。新的科學道德體系在形成的過程中,遵循否定之否定規律,在對現實情況的否定和對自身發展中的問題的否定后,形成一套符合現在科學技術發展的相對先進的道德規范,從而更好地指導科學技術的運用和生產生活實踐活動,兩者是在運動中相互促進,同時又相互制約的。
四、恪守科學道德對科技工作的意義
作者:趙丹丹 施慶鋒 單位:華東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善良仁慈、勤勉自律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在化學實驗中,對自身及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負責任就是慈悲之心的體現。在化學實驗室中,濃酸、濃堿、易制毒藥品、玻璃儀器、加熱裝置、煤氣和電等,使用不當都會造成安全隱患。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要求同學嚴格按照實驗規程進行操作,絕對不可以將實驗當成游戲,嬉笑玩耍,麻痹大意。安全問題不僅僅是某個人的事情,而是關乎家庭、社會的大問題。[7]化學實驗課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也會讓同學受益終生。實驗前,要求學生完成預習實驗報告,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熟悉實驗內容及操作步驟,確定實驗所需的儀器和試劑。按時到達實驗指定地點,并能夠在實驗開始前把要用到的儀器認真、仔細地清洗干凈,為實驗開始做準備工作。實驗進行中,要求學生不大聲說話、不亂竄位置、不隨意移動公用試劑和儀器的位置。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將實驗儀器清洗干凈、擺放位置復原,并擦干凈實驗臺。貫穿整個化學實驗的點滴小事,如果同學都能自覺自動做好了,那么勤勉自律的品質也就養成了。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的求真精神是科學精神的基本要求。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如實記錄實驗條件,實驗操作步驟。要如實地反映實驗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即使觀察到的現象與預期的現象有些出入。如果實驗現象達不到預期效果,要根據實驗記錄查找問題所在。如果測定的數據出現了偏差,也不能臆造事實或篡改數據,而要如實地做好記錄并仔細查找原因。人為原因造成的實驗結果不合格、誤差較大,應當要求重做。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在實驗報告中要如實反應實驗過程、總結實驗結論。以“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標定”實驗為例,該實驗要求氫氧化鈉濃度的三組數據相對偏差要小于0.3%。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驗數據經常有這樣的現象,三組數據中的兩組數據比較接近。這種情況下,正確的做法是補做一組或者幾組數據,大多數學生都能這樣做。但也有一些學生聽之任之,甚至有個別學生對另一組數據做一個“小修正”。實驗教師一旦發現這種有違科學道德的做法,馬上糾正。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引導,類似的錯誤做法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就可以培養出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是科學精神的本質要求和核心內容。[8]化學實驗教學要向學生傳達這樣一種思想:嚴格按照實驗規程進行操作。這并不意味著墨守成規?;瘜W是一門極具生命力的學科,歷史上很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創造,都是有化學家發起的。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實驗觀察,提出問題、善于質疑,利用實驗去探索知識、解決問題。在實驗室條件允許范圍內,學生可以自行設計一些小實驗,進行一些小發明、小創造。發明創造并非只是大學者的事情,在未知面前人人平等。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曾說過:“在你能夠達到了解事物的新水平之前,你一定是迷惑不解的?!保?]堅韌、勇敢化學實驗本身具有一些特點,如有的操作程序復雜、有的精確度要求高、有的反應時間長、有的不易得到產物以及某些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例如,“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標定”實驗對操作的精準度要求很高。同學們初次操作,很容易出現如下問題:減量法稱量基準物鄰苯二甲酸氫鉀時,散出藥品或稱過量;滴定終點時,錐形瓶內溶液顏色不是粉紅色,而是深紅色;數據處理時,氫氧化鈉濃度的三組數據相對偏差大于0.3%。上述情況一旦發生,同學就必須重做實驗。這就要求實驗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克服困難、不怕麻煩的決心。教師通過標準的示范、容易出錯地方的重點講解以及實驗操作過程中的個別指導,幫助學生最終完成實驗內容。當實驗失敗時,學生應該懂得:失敗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在失敗中尋找原因,總結經驗繼續實驗。如果我們取得了進步,“不是因為我們特別聰明,而是因為我們鍥而不舍”。[5]
競爭、協作化學實驗操作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兩個或多個同學共用一臺儀器設備的情況。這就需要同組同學共同協商、密切配合。實驗中,每個同學要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具體承擔的任務。在任務分配時,教師要注意盡量發揮組內同學的特長,以及每個同學任務的連續性。只有組內同學都按時準確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整個實驗才能高效、順利地開展。教師需要適時地對實驗任務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實驗任務完成的情況給予提點和指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把握全局的整體意識和分工協作的合作意識,會漸漸在同學的心中生根發芽,進而上升為一種個人能力。在獨立操作的化學實驗中,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單獨使用的儀器和藥品以及獨立的操作空間,同學之間似乎可以互不相干,各干各的。事實上,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允許相鄰同學就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小范圍簡短的討論和互助,進而形成一種助人為樂的學習氛圍。珍惜、節制隨著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環境惡化、資源匱乏的問題日益突出。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保護環境、合理開發使用資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特別是化學相關專業的學生,他們是未來化工行業的從業者和領導者。不夸張地說,他們對于環境和資源問題的認識和態度,將直接影響到中國乃至整個世界。教師要向學生講明,化學實驗過程中可能產生廢氣、廢液、廢渣,即“三廢”,強調化學實驗過程中“三廢”隨意排放的嚴重危害性。將環保意識培養貫穿化學實驗教學的始終,教育學生廢液、廢渣應分類存放,不能隨意倒在水槽中或垃圾桶里,而應將其回收并進行無害處理。[9]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化學實驗中的很多點滴細節,都能喚起學生的節約意識。實驗中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實驗要求用量取藥品,嚴格控制化學試劑的用量;能回收的藥品盡量回收再利用;水、電、煤氣等用好要及時關閉;PH試紙、濾紙、卷筒紙、洗滌劑、火柴等消耗品,要按需取用;各種玻璃儀器等易碎品,使用過程中輕拿輕放,嚴格按照實驗操作規程使用,減少損壞。把道德教育有機地滲透、貫穿于整個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塑造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使之成為性格的一部分。不但能使學生的人生更加有意義,更能為國家培養一流的公民,一流的人才。只有這樣,中國要崛起,中華民族要騰飛,才有希望。
作者:羅桂全 單位: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實踐教學是以學生為主專題設計的針對性教學由于高職生注重動手實踐、學習特長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因此枯燥無味的思想政治解讀往往會令高職生反感。實踐教學具有生動形象、現實直接、感染性強等特點,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主動性、積極性,特別適合擅長動手能力的高職生。針對高職生的實踐教學方式方法更要生動靈活,貼近生活、貼近高職生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重要思想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滲透到高職生的頭腦里。如結合當前熱議的《身邊的雷鋒,青島的哥“愛心車隊”》,與高職生探討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追求,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實踐教學只有根據當代社會發展的形勢,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現實性、針對性和獨特性,通過實例、事例來講清道理、情理、事理,使學生從心里接受、接納、認同、追隨并付諸實踐。實踐教學是教師展示師德的重要載體教育部非常重視高職教育的德育教育,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高等職業教育的全過程。特別是實踐教學對教師的師德要求非常高,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高職院校的教師作為高職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和主要影響者,他們的立場、觀點、思想感情及工作態度等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對高職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最直接的影響。高職院校的教師只有自身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影響和教育自己的學生,才有可能“令其行”。
不少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思路受限、范圍較窄、活動較單一,教學效果也不明顯。因此,正確地理解實踐教學的內涵有利于打開思路,找到更多提高高職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途徑。實踐教學的內涵應從廣義上理解,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就是理論教學之外,所有與實踐相關的教學方式都屬于實踐教學,它可以體現在課堂教學之中,也可以體現在課堂教學之外,不能簡單地將實踐教學理解為社會實踐?;谶@樣的理解,除了社會實踐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外,還可以重點在以下三方面開展實踐教學,提升高職生思想道德素質。打造有思想的校園文化,營造氛圍古時“孟母三遷”的故事人盡皆知,環境對于人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高職生來說,住校的封閉校園成為影響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境。因此,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優化高職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環境,是提升高職生道德素質的重要保障。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需要從軟環境和硬環境兩個方面來構建。軟環境建設主要從學生社團的建立和開展的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等方面引導高職生參加有意義、有思想的社團活動和校園文體活動。如開展人生規劃的創意比賽、最有公益精神的社團評比、和諧共贏的產業鏈創意PK等活動,通過立意高遠、內涵豐富的社團活動和校園文體活動,為高職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樂于助人、和諧共贏、熱愛自己的職業、熱愛祖國和人民、熱心公益事業的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每一個身在其中的高職生都為之努力,為之改變。此外,學校的硬環境,如設施、設備的愛惜和維護也是培養高職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載體。挖掘優秀的高職生現身說法,典型示范受到社會的偏見,人們對高職生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的評價嚴重影響了高職生的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其實,目前社會對優秀高職生的需求遠遠不能滿足,只要擁有較好的職業技能和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高職生的發展空間將非常之大。因此,同伴教育、同齡教育,優秀高職生的現身說法對于提升高職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作為處于成長階段的高職生,對于社會大是大非的認可處在模糊狀態,特別是由于思想處于半成熟狀態,對于老輩的教育接受程度不如同齡、同伴特別是同樣是高職生的現身說法有作用。在實踐教學中,如能邀請知名技能專家、行業專家、模范人物、先進人物,特別是本校畢業的優秀高職生來校講學,用他們自己親身經歷與真實的感受,向高職生們介紹對人生價值的思索、對工作的熱愛,介紹他們是如何成就今天的成績,如何克服各種艱苦磨難,如何做人、做事,使高職生們能近距離地感受到、聆聽到這些成功人士的酸甜苦辣,使他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使高職生們向先進典型學習、趕超的過程中,自覺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質。重視個體高職生思想教育,心理輔導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會發現有的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較好,有的較差,而且往往會碰到幾個特別需要關照的學生。在針對全體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教師應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對部分思想道德素質表現較差的學生進行特別的關照。沒有一個人生來就是好人,也沒有一個人生來就是壞人,教師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采取區別對待、分層教育。要堅持教育“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體的主體地位,對于個別思想道德素質表現較差的學生可以采用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形成家庭、學校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與疏導;也可直接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信任關系,與其定期談話、溝通等,隨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定期組織分析研究他們的思想情況,找出其問題,并在日常關心中教會他做人做事,學會與人合作共處,幫助其走出不良思想的影響,引導其融入和諧的校園氛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自學能力是獨立獲取新知識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就是提高掌握知識的質量和速度。要較好地完成畢業論文,僅用已獲取的知識往往是不夠的,需要自學與研究課題相關的新知識。課題組的做法是:導師給出畢業論文題目后,指出需要學生自學的內容,并根據學生實際,與學生一道共同制定自學的計劃與方案,定期進行輔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便獲取畢業論文所需的新知識。
2傳授文獻檢索方法,培養文獻檢索能力
科學研究的基礎是文獻的積累,只有對研究背景和現狀有了足夠的了解,才會產生出新的思想和想法,因此培養學生文獻檢索能力尤為重要。本課題組的做法是:根據畢業論文和課題,導師告訴學生該研究方向需要檢索哪些文獻,它們主要來源于哪些刊物,并傳授其檢索方法,以此培養學生文獻檢索能力。
3研讀最新文獻,確保問題新穎性
研讀最新文獻特別是國內外同行公認的權威期刊文獻,才能了解國內外該領域的發展現狀和趨勢。課題組的做法是:導師將自己的最新文獻以及與國內外同行交換獲得的文獻讓學生閱讀,讓學生及時了解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以確保研究問題的新穎性。
4引導學生找出問題,培養創新能力
發現問題是創新的前提,提出猜想是創新的源泉。課題組的做法是:學生閱讀文獻后,讓他們談自己的感想,然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5注重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提高學生論文寫作水平
數學語言是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的載體,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最終要通過數學語言表示出來并獲得理解、掌握、交流和應用。因此,準確地理解、正確地使用數學語言是掌握好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數學思維,表述數學研究成果的必要條件。所以,加強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課題組的做法是:以小論文習作、數學建模競賽為途徑,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論文寫作水平。
6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