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7:21
序論:在您撰寫工業產品設計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人通過這種有意識的活動改造了自然,并使自己獲得人類的靈氣。自然界就被賦予人的意義,出現反映人的意向和活動的世界,"文化"也就開始了它的一發而不可止歇的生命運動。一塊天然的巖石不具備文化意蘊,但經過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價值觀念,進入"文化"范疇。人類適應環境、改造環境并改造自身的過程與產物就是文化。人打磨石器的過程,人在打磨石器的過程中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在打磨石器中人與人結成的相互關系,以及最后成就的這件包蘊著人的價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現象。
文化是指在人類社會的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為了以一定的方式來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社會的人是動物長期發展的產物。但是,只有當人不滿足于坐享大自然的賜予,而開始親自生產他所需要的消費品時,人類的文化史才開始了。"這種文化誕生于人類最初的"造物"活動之中,可以稱之為"造物文化"。只是到了后來,生產力發展了,人的需要豐富了,文化的內涵就由簡而繁、由單一到多樣,文化的概念也隨著文化學研究的深入而被賦予越來越復雜的內涵。但有一點,即人類文化是由一元向多元發展的,沒有改變。
一部人類的文化史,無論哪個地區和民族,可說都是從制造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開始的。人類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為工具的時候,并不是出于"藝術"和"審美"的考慮,而完全是出于"勞動",利于"生存"的實用目的。也就是俄國普列漢諾夫(1856-1918)提出的"實用先于審美"。因此,從最早的意義上講,造物活動是綜合的、籠統的、實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只要一旦作為物質出現,就會具有一定的實用功能;作為物質的存在,就會對人產生精神的影響。在"勞動"、"生存"的實用目的達到以后,就開始了附加上"藝術"和"審美"的考慮,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為造物藝術。在長期的歷史中,隨著人類進行"藝術"和"審美"考慮的越來越豐富,人造物作為它原來的載體已不能充分滿足了,便逐漸從中派生出、分離出現在所謂的"純藝術",由此形成藝術文化,譬如獨立欣賞的繪畫。以致出現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為原發性的"母型"并沒有被解體,而是沿著自身的軌跡發展。而此時的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藝術文化。
人類的造物活動,是以人類自身的創造性獲取一種自然界中本來所沒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動生存的開始,是最本質的文化現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種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間或之上未經分解的文化,帶有原發性和綜合性。張道一教授在造物藝術論中把這種兼具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而不可分離的文化稱為"本元文化"。并在《跨世紀的造物藝術》一文中說:
"……一般的人造物,按照通常的說法,多稱作為''''物質文化'''';它是相對于''''精神文化''''而言的。……嚴格地說,這方面的''''人造物'''',不能算作純''''物質文化'''',而是帶有文化的綜合性,我稱之謂''''本元文化''''。即在文化分為多元之前,一種最早的文化形態。隨著社會的和生產的分工,文化由一元而分作多元,本元文化并沒有被解體,而是同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行發展。而且由于它同科技的發展同步,又合著生活的脈搏,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如以陶瓷為例,從它的歷史演變中不難看出,盡管技術變了,生活方式變了,它的制作、式樣、用途也隨之變化,而且能夠看出各代陶瓷和品類式樣上的風格差異,成為實用與審美的統一物,但上萬年來并沒有中斷。由文化上的綜合性,決定了它在藝術上和美學上的綜合性。我們所要研究的''''造物藝術''''及其設計,正是指這一類的文化。"
作為本元文化的造物文化從其出現的時候就具有了實用和審美的雙重社會功能。實用功能的發揮是個體的,而審美功能的發揮是整體的。
而造物藝術文化從它形成起就具有了造物文化的性質。前蘇聯學者卡岡認為,藝術文化從文化形態上是不同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殊文化,由此,他將整個文化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藝術文化三部分。物質文化是指從自然向文化的轉化,包括物質生產的產品和方式;精神文化是指由精神生產創造的意識形態方面的文化,兩者是互為的。而藝術文化則是這兩種文化有機互融的結果。他認為:"人的藝術活動的這種特殊的精神--物質完整性導致了:定形于藝術活動周圍的藝術文化不能納入精神文化的界限內,它在文化的空間中既區別于精神文化,又區別于物質文化,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而這就是說,藝術文化的內部結構具有特殊性,既區別于精神文化的結構,又區別于物質文化的結構,因為它由藝術活動本身的特性所決定。"這里卡岡所說的"藝術文化"就是造物藝術文化。
人類文化的發展,如今已是豐富多樣,絢麗多彩。高爾基把大自然看成是"第一自然界",而人類創造的文化是"第二個自然界"。他說:"學者觀察著,研究著一切存在在''''第一自然界''''里的現象,教人用這''''第一個''''的力量去創造''''第二個'''',教人關心自己的健康,延長自己的生命。藝術家觀察著人的內心世界--心理。"他認為"三個人是創造文化的:學者、藝術家和工人。"藝術是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的品類更是錯綜復雜,幾乎無法從同一個角度進行分類。一般的藝術,是"純然"的意識形態,作用于人們的精神,起著認識、教育和審美的社會作用,是易于辨別的。但是也有的藝術門類,并不純是意識形態,它以物質形態出現,同時又影響著人的精神,這就是造物藝術。造物藝術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衣食住行,它既是物質文化又是精神文化,是適應著物質生產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表現的藝術。造物藝術也就兼具了造物文化和藝術文化的特征。
大千世界中,多樣的造物藝術已是司空見慣。然而,當我們生活在一切需用之物齊全的環境里,對這些無時無刻不接觸的造物藝術的存在以為都是天經地義的。于是便視而不見、熟視無睹了,對這些人造物的"母型"地位也就漠視了,把這種造物文化簡單化地歸入"物質文化",斥為工匠之作,并排除在藝術與美學之外。特別是我國自先秦以來,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為不齒。造物屬于形而下的范疇,由此它從思想觀念上和社會實踐上都被納入了世俗末流之中,這種思想影響于歷代。正是我國這種傳統的"重道輕器"思想的沿襲,在實踐上強烈的社會需求促使工藝及產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為一種左右社會和人們心態的物質力量;而在人們觀念上卻又鄙視這種工肆之人的藝術勞動,不僅大批藝人、工匠得不到應有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造物活動作為一項文化也沒有在整體意義上得到相應的承認和重視。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們甚至"坐而論道":"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這種"君子不為",不知影響了多少人。
馬克思指出:"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我們不能否認造物藝術文化的本質。造物藝術文化是藝術文化的基礎和根源,又是藝術文化的一種特殊形態,是視覺藝術語言,是藝術語言的一種表現形式。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造物藝術文化的不斷積累,才將人類的藝術文化逐漸充實豐滿,才將人類的文明高高托起。
我們知道,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因為自然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礎條件,人也不能離開自然而完全獨立生存。人類的祖先就是這樣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而生活于自然之中。在這種狀況下,人類的生存受到當時人們的意志難以改變的、復雜的法則的支配。在自然中固定著自己的位置,不能從自然的循環中擺脫出來。當時,人們依kao樹木的果實、優裕的自然而維持生命,遇上嚴酷異常的自然災害時,只有凍死、餓死。這樣,自然對于人類的存在來說,是絕對的條件,同時,有時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為此,人類便開始努力,盡可能逃避不利的自然環境,創造出有利的環境以便更容易生存。人類變得有意志和自然相對抗了。拒絕由自然來擺布本身生存的一切,開始作用于自然而又改造自然,對此,人類在人和自然之間,創造出了應稱為第二自然的人工環境,借此,從自然的直接的異動中逃避出來,開始調整人類和自然的關系,把自己生存的某部分掌握在人類自己手中。因為"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通過他所作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
因此,不管自然環境如何多變,隨著創造出適應多種情況的人工環境,人類便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生存。人類創造了制服獵取物的武器,創造了滿足各種生活所必需的工具。最初是kao手,盡管所用的材料也往往是原封不動地搬用自然的材料,但已經深深地刻上了人類的痕跡。在保留著打擊痕跡的人類第一件工具的石器中,卻能看出,人類經過漫長的歲月制造出了最順手的和最能發揮功能的造物藝術。"可以把一切意識性的、物象化的、符合某種目的的物品都稱為產品設計。若一般通俗地說明的話,即,把具有目的,由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實體都可稱為產品設計"。這些造物藝術都是手工產品,因此,也可以籠統地稱為工業產品設計。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技巧的熟練,所使用的材料既有取自自然的,也有人工制造的。譬如說,制陶術的發明,是人造物由物理的性質向化學的性質擴延的一次大的成功。人類從此不僅能改變天然物的形態,而且能利用火對粘土的燒結,改變材料的性質。這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大發明。這一發明,是燒制出規整、飽滿的陶器。從而開擴了工業產品設計的領域和及其性質,藝術的手段可以輕而易舉的被體現,只不過當時的工業概念仍然是手工業。
在人類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過程中,工業革命開始以后,造物藝術伴隨著大工業生產技術和藝術文化的不斷融合,并在20世紀初凝聚成為工業設計,并作為一門獨立完整的現代學科得以確立,工業產品設計才成其真正意義。
工業產品設計就是對工業產品的功能、材料、構造、工藝、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等諸因素從社會、經濟、技術等方面進行綜合處理,既要符合人們對產品物質功能的要求,又要滿足人們審美情趣的需求。
也就是在對工業產品進行外觀設計時,不僅要研究工業產品制造的可能性、操作時的可kao性、經濟上的合理性、形態表現的藝術性等,同時還要研究工業產品對社會的價值,對環境的影響,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這里的"藝術性"是一種綜合性的概念,它不僅包括產品的造型處理、色彩處理、紋飾處理與視覺效果相關的結構處理、紋理效果處理,還包括人的觸覺、聽覺等綜合感覺效果的處理。
工業產品設計也是人類創造的物化形態、是一種造物藝術的同時,它已經成為一種綜合藝術語言。作為人類造物活動的延續和發展,同樣是一種藝術文化。在技術手段上,它擁有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無可比擬的現代工業文明;在審美精神上,它又是傳承不斷的人類創造力與文化傳統的延伸與發展。于是,工業產品設計將人類完善自己制造產品的努力從個人性的勞動轉變為專業化的社會性勞動,變為運用社會的宏觀力量控制和優化人類生活與生存環境的浩大工程。這意味著,人類已不滿足于將生產力的發展僅用于從自然中獲取財富;人類已覺悟到、并有意識地運用現代工業技術和藝術手段去拓展文化生活中的精神空間,以求得人類自身的不斷完善。
手寫板完成線稿后或者掃描紙張上的線稿圖,在PS中打開調整色階、色彩范圍、閾值等命令,將背景調整為白色,線稿線清晰可見。根據產品色彩整體填加顏色,這其中可以建立選區填加,也可以建立圖層蒙版,再用畫筆顯示或隱藏線稿中不需要的部分,可以同時配以不同軟硬畫筆和圖層填充不透明度,當然還有其他方法,但是需要一定實踐經驗。這部分是做整體色彩和大的光影關系,需要一定美術基礎,或者有一定效果圖制作經驗。在此基礎上,再次使用選區、羽化、加深工具、減淡工具、涂抹工具等進一步細化高光、明暗交界、暗部、反光等光影關系。遇有產品分型線情況,則可以建立選區,執行N個像素灰色描邊,加深、減淡工具進一步表現光影關系,也可以采用另一種方式,繪制一條黑線,再繪制一條白線,即可表現分型線的空間關系和光影。需注意的是空間關系是通過線的明暗體現出來的,這也是產品分型線表達的基本思維和方法。人機界面,如按鍵,這種立體的小結構按鍵,一般是用形狀工具或選區工具描邊后建立基本形態,然后做徑向或線性漸變,再進一步用加深、減淡工具細化結構特征,最后用斜面浮雕效果等圖層樣式進一步加強產品立體感。
二、產品設計深入階段的造型設計
工業產品設計中的產品比例、材料、質感、產品色彩、產品結構是產品造型設計的主要關鍵設計要素,這些要素的表達,無疑是設計深入階段的表達重點,表達比例更準確的方式是輔助工具(標尺、網格、參考線)的應用及相關參數設置。例如在做鼠標設計效果圖時,先打開標尺,定義和文件一致的設計單位,打開網格及其設置,單位也調到一致,子網格調校為整數,可以借助輔助線找準中心、邊界及出血位置,這樣做好輔助設置后再打開吸附參考線、網格功能,可以開始精準繪圖。工業設計的五大材料分別是金屬、木材、陶瓷、玻璃、塑料。以金屬為例,在表現的時候,常規方法就是添加雜色和動感模糊配合使用,具體數值要根據文件及材料粗糙程度而定,也需一定實踐經驗。同時,質感區別于材料,是人為賦予產品的表面肌理感覺,例如鋁合金材料就可以有噴砂(啞光珍珠銀面)、拋光(形成鏡面)、拉絲(形成類似緞面效果)、電鍍(覆蓋一層其他金屬)、噴涂(覆蓋其他非金屬涂層)等不同的肌理。每種不同肌理的表現是沒有固定模式的,要靠平時經驗積累,但基本方法是離不開各種濾鏡的使用,包括內置和外掛濾鏡,例如其中的拉絲肌理可以用雜色加動感模糊完成,噴砂可以白像素上填充雜色再光照通道再模糊。產品色彩可以通過拾色器賦給。最后還有結構設計方面,因為是三視圖的效果圖,涉及到結構問題可以參考產品造型設計初期效果圖表現內容。
三、產品設計后期三維處理
將防止產品及工藝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升到與產品環境屬性相同的高度,并將其作為綠色設計的目標。綠色設計觀念的樹立能夠讓綠色設計產品是現代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新式武器的觀念深入到每個工業設計師的心中。
工業設計師在21世紀所擔負的使命,比過去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艱辛,面對的問題更加繁雜:第一,需要了解“產品設計—生產—消費”的方法和過程;第二,能夠有效的利用有限資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用來減少一次性產品的消耗量;第三,還要從選擇材料、結構功能、制造過程、包裝方式、儲運方式、產品使用和廢品處理等各個方面,考慮資源利用和環境影響及解決方法。工業設計的造型由以往單調的機械化轉變成語意化、人性化的設計,并追求簡潔的造型,占用更少的空間,減少材料的消耗。同時使產品更加耐久,因此,綠色設計在需要設計師的理性的同時,更需要融入新科技,并獲得廣泛的社會性。綠色設計的推廣也不能局限于工業設計師中,而應該飛入尋常百姓家。
2綠色工業產品的市場前景
盡管我國早于1993年就開始實行綠色標準制度,并制定了嚴格的綠色標志產品標準,但其實施情況并不能讓人滿意:上海(我國最大的工業和消費城市),每天產生好幾十萬個不能回收的一次性餐盒,大自然需要200年才能消化掉它們,常年累月同廢水、廢氣等一起擠占著我們人類的生存空間。好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大型商場、超市也在積極推廣布袋或紙袋的使用。而在國際市場合格的綠色產品更是企業的通行證,越是發達的國家,消費群體更能意識到蘊含在產品里面的生態價值,并接受它們。這對綠色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只有無公害、能耗低的產品才能被大眾接受,才能被市場認可,方能走向市場。
目前綠色標志認證在世界各國家得到了推廣,一來可以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二來也可以提高本地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著名管理學家喬治•溫特所著《企業與環境》如是說道:“總經理可以不去理會環境的時代已經過去,將來的公司必須善于處理生態環境才能賺錢?!边@表明,綠色產品在目前的市場競爭中,擁有更明朗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工業產品設計;探索型;教學體系;構建
通常情況下,人類為了改善現有的生活條件,將會作出一定的實踐性創造活動,進而產生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具體來說,在審美價值層面主要是體現在思維創新以及外觀造型創新上[1]?,F階段,我國在工業產品設計教學上,已經很難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了,傳統形式的教學方法不可以真正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從而造成學而無用的問題時常出現。因此,學校應該在此基礎上,對教學體系進行創新,工業產品設計專業探索型教學體系的推廣與應用可以讓學生們得到更好的學習,掌握實用知識,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1工業產品設計專業探索型教學體系的基本概述
運用探索型教學體系開展工業產品設計專業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會急于把教材當中的相關知識點與實踐學習中的難點問題事先告訴給學生,使學生產生規避心理,而是借助演示教學法以及實踐教學法等,保證學生可以首先接觸到產品設計,然后再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引導,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探索與思考過程,有助于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2]。此外,借助工業產品設計專業探索型教學體系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深刻記憶設計全過程,并在此基礎上獨立發現問題,最終提出合理化的問題解決方案,讓學生快速成長,從根本上提升其獨立設計能力。
2工業產品設計專業探索型教學體系的具體構建
2.1強調工業產品設計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從某種程度上講,探索型教學體系的應用主要是為學生搭建促進其成長、成才的空間平臺,從而使學生可以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創造能力,為未來的工業產品設計奠定良好基礎。所以,在探索型體系構建的時候,相關人員必須要嚴格遵守該教學體系的實際教學要求,最大限度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保證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為學生的行為把關[3]。讓學生能夠在工業產品設計學習中真正脫離教師束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學生可以在產品設計當中盡情馳騁,從根本上增強設計效果,更快地設計出大量美好且實用的產品。
2.2強調實踐課程的合理化安排
探索型工業產品設計教學體系的科學構建必須要做到理論課程以及實踐課程安排的合理化,特別是要注重實踐部分的學習,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為充足的實踐空間與精力,使學生可以平心靜氣的開展作品設計。在實際教學期間,雖然不可以忽視工業產品設計方面的理論知識教學,但也不可以讓理論知識教學占據大部分時間。實質上,就工業產品設計專業課程來說,實踐機會往往要比學生理論知識提升更具重要意義。
2.3強調工業產品設計教學的生活性
現階段,工業產品設計過程中,藝術因素也占據重要位置,因此,產品的相關設計人員必須要高度重視設計的美觀性以及藝術性,然而,工業產品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回應用到人類生產與生活當中的,所以必須要將設計的生活性作為前提條件,重視其生活使用價值。在探索型產品設計教學體系構建期間,教師應保證課程的教學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從而使學生從課程入門的時候就做好相應的思想準備,結合日常生活的實際需求來更好地設計產品。具體來說,一方面,工業產品設計應該堅持實用性的原則,要求設計人員重視生活性,然后將生活性有效融入到實際設計理念當中;而另一方面,在產品設計探索型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灌輸一定的思想,那就是每件設計產品都必須要具備較強的生活性與實用性,發揮其重要價值。
2.4強調工業產品設計教學的美觀性
目前,工業產品美觀性也是實際設計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視的,畢竟設計產品不可以只重視生活性與便捷性,若是不考慮美觀,則就不是“設計”了。所以,在探索型教學體系構建中,產品設計教師需引導學生大力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其欣賞美以及感悟美,具備一定的創造美的能力,然后實現自身美學意識的良好應用[4]。此外,學生不僅要有審美能力,還必須要學會創造,固步自封是難以創造出美好工業產品的,教師應鼓勵學生引領時尚潮流,進而創造出極具美觀的產品。
3結語
總而言之,工業產品設計探索型教學體系的構建直接關系到工業產品設計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是一項專業性以及復雜性都相對較強的工作。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給予高度重視,承擔起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在探索型教學體系中,應重視學生主體性地位,強調實踐課程的合理化安排,注重產品設計生活性與美觀性等,充分激發學生潛力,提升教學效果。
作者:于鵬
參考文獻:
[1]劉秭岑.工業產品設計探索型教學體系[J].山東工業技術,2015(23):230.
[2]呂榮豐.工業產品設計專業探索型教學體系研究初探[J].山東工業技術,2014(18):10.
在工業產品設計過程的最后環節,細節是體現產品設計精致化的關鍵。若學生的工業產品設計只表現出大體造型,細節缺失讓產品經不起推敲則是工業產品設計完整性缺乏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切實加強對細節處理環節的關注,以避免學生養成設計惰性。細節設計通常強調學生對產品操作指示性符號的處理,指示性符號是利用符號形式和所要表達意義之間存在的實質性、必然性關聯或邏輯關系,并基于因果邏輯關系或時間、空間上相接近的認知,促使學生能了解其意義所在。
2當前職業高中工業產品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職業高中工業產品設計教學中,更多關注的是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組織,這要求學生能夠完成至少一個產品開發或設計任務。學生在產品設計中,主要包括市場調查、草圖構思、設計表現,并最終制作成宣傳版面等幾個環節。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諸多問題。比如,在市場調查環節,學生對工業產品的使用環境、使用者、同類產品的造型、品牌及價格等各方面均進行了調查,但所有調查不夠深入,僅浮于事物表面,缺乏必要的調查分析和思考過程,導致調查報告和工業產品設計的構思存在脫節問題,調查報告不能對設計構思予以實質性的指導,學生在工業產品設計完成之后再補做調查報告;在草圖構思階段,學生主要采用看圖片資料、尋找靈感的方式開展設計,使產品設計缺乏理性思維的過程。這種全憑感覺、嚴重缺乏創意的設計難以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在設計表現階段,多數學生太過專注于效果表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只重視了設計技能,而非良好設計思維的培養。
3職業高中高質量開展工業產品設計教學探析
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職業高中工業產品設計教學中,應以探索式教學為主線,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之下進行發現式的學習,具體措施如下:
3.1不斷優化工業產品設計教學的內容優化工業產品設計教學內容,關鍵在于合理化選題。結合學校所在地區的地方經濟特色,通過合理化選題,引導學生開展全面而系統的設計課題研究,把系統化設計思維和理念融入日常教學活動當中,培養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與企業需求相結合的手段,使學生學會由市場需求和競爭、產品開發,以及企業的發展戰略、工程技術、銷售策略等角度開展工業產品設計。這樣的設計課題與實踐需求相呼應,更可能轉為社會效益。
3.2切實豐富工業產品設計教學的方法首先,采用現場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以教學內容節點要求為依據,讓學生深入企業、市場進行全面的設計調查研究和參觀學習,使學生獲得真實的設計感受與體驗。同時,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借助相關設備實現設計想法,填補自身對工業產品加工工藝知識的認知。其次,采用案例教學法。工業產品設計的實踐性極強,在教學活動中,可借助當地地方經濟特色優勢,將教學活動導入到企業真實項目中,把刻板枯燥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多姿多彩的真情實景中。通過真實、可觸摸的現實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與企業設計師合作完成教學活動,更能讓學生切實了解到市場和企業的實際需求,激勵自我掌握工業產品設計技能及先進的生產知識。再次,討論式教學法的運用不容忽視。采用討論式教學法開展教學,要求教師與學生均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教師應結合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與心理情感特點,緊貼教學目標與要求,選擇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典型性討論主題,并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觀點,進而產生更具價值性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更廣闊、更深層次領域的欲望。討論法運用得當,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并對討論過程進行必要的監督與引導,能適時糾正錯誤、及時肯定和總結正確觀點。
3.3不斷完善工業產品設計的教學環節現代工業產品,具有更新換代速度極快,產品設計與制造周期相對較短的特點,往往幾個月的時間新產品就會上市。而且,工業產品中塑膠件及沖壓件較多,對整個產品工藝過程和質量控制要求也十分嚴格。對現代企業來講,只有借助于工業產品設計的力量,方能開創出具有戰略性價值的產品,從而提高市場占有率,提升企業的品牌競爭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完善和改進各環節教學活動。如進一步完善設計調查環節,通過學生實際調查深入了解和分析產品,得出工業產品設計的要素框架結構圖,并以此結構圖為基礎著手開展設計,才能實現設計目標。
4結語
首先是產品層面。在設計蘋果產品時,哈特穆特.艾斯林格和后來的喬納森.艾夫結合了迪特.拉姆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博朗產品設計中使用的“功能性”抽象和高科技設計的展示。在系統層面,蘋果公司一直以來都奉行“終端到終端”的系統理念。蘋果的iPod這個概念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為整體系統的所有要素都是為音樂聆聽者設計的。在開發iPod時,蘋果公司對產品的這些功能進行了優化:音樂回放(iPod)、同其他產品的交互作用(Mac和PC)、購買音樂的流程(iTunes商店)以及音樂使用流程(iTunes)。iPod是一款標志性產品,一個重新定義整個行業客戶體驗的門戶。它的成功表明這種互動不僅營造了一個全面的用戶體驗,而且從用戶的角度而言還帶來了較高的附加值。蘋果公司的成功說明,工業產品的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時代的到來,設計必須要對創新有一個廣泛且系統化的了解,并不是技術的進步或生產出新的產品就是發展。蘋果公司建立的是一種以設計為導向的文化,要求人們突破產品層面,對文化層面產生一定的影響。
所以這自然意味著設計必須要關注人類的需求是什么,并要關注如何滿足甚至改變這些需求,使其產品通向一系列持續體驗的門戶??梢酝ㄏ騼r值非凡且不斷發展的客戶體驗。世界上居住在人口高密度地區或特大城市的人越來越多,這意味著設計要進一步加深對城市基礎設施的了解,從綠色和社會的角度,在這一領域大力發揮設計的作用。產品服務系統常應用于城市,而產品也通常是在城市消費的。這樣一來,以未來為導向的設計模式才能促進基礎設施和基本體制的建立,該基礎設施和基本體制將會創建一個更持續、更人性化的工業模式。以智能手機為例。目前智能手機的設計通常是在美國、日本或韓國,但制造過程是在中國完成的,在大部分情況下,智能手機的回收率十分低。如果產品在哪個地區上市和消費,就在本地進行構思和設計,這會是一種很好的生產模式。
未來的智能手機可以采取模塊化的設計,這樣各部件的價值就可以發揮到最大。產品的最后組裝可以在本國的市場和文化環境下完成。這樣,更多的消費者在本地消費時可以更深切地了解產品的生命周期、利潤和成本。社會責任以及環保等目標既重要又充滿了巨大的挑戰,這些目標將減少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如果我們創立的企業和生產模式既充滿活力又有責任感,財源自然會滾滾而來;可持續性“綠色”產品會越來越受歡迎,這類產品的業績也會超過傳統產品。設計師同商界、政界、教育界以及行業界的所有領導一樣,在為地球上的所有居民創造一個更充滿活力、更光明的未來這一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需要設計、構建一個更加智能及環保的生產—產品支持—回收的工業模式。而設計出優良的產品并不是解決方案的最后一步。把我們設計的產品外包給其他地方進行生產無法抹滅污染等生產過程中造成的負面影響,這就如同我們不能用把垃圾扔到鄰居院子里的方式來處理自家的垃圾。設計師有責任為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我們必須要重新審視我們的目標和生產過程,以進一步推動科學和商業的人性化發展。我們在商業上做出的努力不但在經濟上要獲得好的利益,也要有益于家庭、友人、鄰居、社區以及世界上的所有人。
設計必須要幫助塑造甚至啟發我們對未來文化的憧憬。然而,大規模生產文化已走過了幾十年的歷史,這使設計很難承擔起這一艱巨的任務。這就是為什么設計學科必須要進行變革的原因之一,眾多跡象表明,設計要發展成一個全球性的推動文化變革的力量,這樣才能為開創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后工業時代以及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做出一份貢獻。同時,設計師也肩負著一種道德責任,他們有責任將人們的需求同科學、技術以及商業中存在的新機遇相結合。唯有如此,他們設計的產品才會具備文化價值,才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才能促進政治的進步,才能推動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進步,建立一個更美好、更光明的未來,綠色和人性化的工業和商業模式的新理念將成為關鍵性因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就能夠開創這樣一個未來,在未來世界人們將堅信環境保護和社會平衡同戰略設計一樣,都是商業行為,一樣都具有很大的價值。
隨著數字化在全球的發展,有許多發達國家都開始把數字化引進工業產品設計中。例如,美國密歇根大學和貝卡羅來那大學、瑞士蘇黎世理工大學等諸多著名大學開設研究項目,轉變工業設計理念。
2工業產品數字化的前景分析
2.1對傳統工業產品設計的影響傳統的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就是對人與自然關系中產生的工具需求的響應,其中包括維持生存和發展的物質需求,即產品能夠很好地匹配使用者的身心。(1)對傳統工業的沖擊。傳統的手繪效果圖是20世紀90年代以前工業設計的基本表現方式,但是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軟件的開發推廣,數字化工業產品設計被廣泛的應用,原來的工業模式有了跨越式的轉變,但是有些企業不切實際的使用數字化,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影響經濟效益。此外,許多設計專業的學生喪失了基本徒手制作的能力,而淪為電腦的奴隸,設計的作品呆板而又機械,缺乏人文氣息。(2)對傳統工業的革新。數字化技術對傳統工業設計的革新是毋庸置疑的,不僅表現在產品的設計形式上,而是全方位思維模式的創新,無論是設計的意念、工業流程、展示與評估、產品形態,還是設計教育,數字化在工業上的應用革新都是巨大的。
2.2對現代工業產品設計的影響(1)新思維方式的轉變?,F階段,在數字化領域中,出現兩種設計思維:一是非物質的設計觀,二是界面設計思維,兩者共同促進虛擬化、網絡化、界面化、服務化的產品設計形式,并包含人性化的特征。非物質設計以計算機為輔助工具,從產品設計向服務設計發展。界面設計就是能使產品的設計過程轉變成動態的交流過程,使人機界面成為相互交流和作用的窗口??偟膩碚f,我們用數字化的思維和數字化的技術去設計具有數字化技術和思維的產品,已經成為一種既定的設計風景線。(2)基于VR技術下的互動模式方案。VR技術是可以創造虛擬世界,使人在自然環境中有高度逼真的視、聽、動等行為的人機界面系統?,F在它已經被廣泛應用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地方,對于政府來說,這種技術已經應用到航天領域,它所創造的價值也是巨大的,所以它的發展具有前瞻性和廣闊性。(3)工業產品面貌的改變。新時代下,工業產品應該具有以下品格:以人為本,尊重客戶需求,以客觀化、實用性為設計標準,批量生產。要有追求和精神意義,具備美學功能,設計應該容易被理解,并且注重細節。設計者遵循誠信原則,睿智創新。遵循生態原則,簡單耐用無污染。具備這些設計原則的設計者才能夠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改善人們的心靈。
2.3工業產品設計數字化發展的趨勢首先,軟件設計的剛性需求超越硬件設計;物質的、有形的向非物質的無形的轉變;智能的設計和第六感應研究逐漸適應于數字化中,并把資訊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消除隔閡;設計真正實現民主。我們對數字化的揣摩并不是空穴來風,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是有可能的。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