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7:05
序論:在您撰寫現代職業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我國社會現有實際人才結構與學歷水平得到均衡發展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經濟基礎薄弱,教育資源匱乏,現有的人才結構學歷層次在總體上還比較低,水平參差不齊,發展不平衡.因此,應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求進行不同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要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學歷人才,擅長科研理論的研究,同時要大力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來滿足當前社會的發展.要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發揮教育的效益,既要發展普通高等教育,也要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
1.2順應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
推進教育結構體系的改革與創新,是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但由于與之相關的諸多因素都具有相對穩定性,因此各國對于學歷教育結構體系的改革都極為審慎,都需要經過充分大量科學論證,并進行反復的實驗驗證才進行.為了順應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教育結構體系應該多樣化,尤其是職業技術教育結構體系,但多樣化并不排斥規范化,由于教育結構體系是一個有機聯系整體,為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校之間的有效銜接,我們需要對他們進行規范管理.同時,我們也要對學歷、文憑、證書進行統一的規范管理,給出合理的定位,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實現自我價值.
2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構建面臨的主要問題
1)工作機制阻礙了體系構建的進程,約束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構建形成與發展.工作機制是順利構建體系的核心因素,但是由于政府、企業、行業、學校之間并沒有形成有效的溝通,沒有發揮自身的作用,沒有明確自身的責任,中高職的銜接松散,職業教育脫離了與企業行業的有效聯系,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也不是很清晰,必然不能高效地促進企業經濟的發展.
2)校企合作的機制不完善.校企合作能否落實到位是衡量職業教育成敗的重要標準之一,但是目前高職校企合作的落實情況并不是非常理想.一方面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企業行業參與到學校職業教育教學不充分,不能很好的做到有效銜接,另一方面企業是創造效益作為目標,學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并不能給企業帶來預想的效益,企業和學校的目標存在著差距,不能再統一層面上得到均衡,自然企業參與的熱情就降低了.多數的校企合作都是職業學?!耙活^熱暠,長此以往對校企合作會產生不利影響,周期短,缺乏有效的穩定性,也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
3)經費支持缺乏力度.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國家注重普通本科教育的發展,也給予了很大的經費力度支持,經費支持力度遠遠高于職業教育,導致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落后,很多職業院校不能及時的建設學生需要的實訓基地,沒有經費讓教師下企業鍛煉,沒有經費讓學生更多的到企業實踐,達不到“雙師型暠素質教師數量.同時生均撥款也不能按時到位,實訓儀器設備,包括基礎建設經費都比較緊張,這些經費的開支資金渠道單一,缺乏多元化的投資機制,目前依然主要是國家投資為主,而企業、個人投資、民間組織的投入都比較少.在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職業技術教育較為發達,一是由于企業需要高素質的勞動力,二是當地政府重視,兩種因素推動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由于本身沒有高技能的人才需求,加之有關職能部門也不夠重視,因此職業教育也就較為落后,并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3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完善對策
3.1建立四方有效合作機制
建立依靠政府調控、行業正確指導、企業積極參與、學校大力配合的四方有效合作機制.首先政府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關注力度,給予幫助,例如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基準,扶持特色專業的發展,政府要鼓勵、監督行業,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踐教學指導及人才培養質量的評估[6].政府在這里的發揮的行政權力一定不能過度,否則將會導致職業教育不能充分發揮各主體的作用.
3.2大力推進產學結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模式
職業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做實與企業的合作,力爭建立二者長期的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模式.明確企業支持校企合作的社會責任,建立職業院校與行業的對話機制.加強學生進入企業實習鍛煉的機會,提高學生進去企業實習的效率,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高保證的校企合作機制,促進校企共同治理、共同發展、共同培養、共同教學的機制,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鼓勵引廠進校,引校進廠的模式,進一步推進產學結合.
3.3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資金投入
在眾多論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觀點中,對中高職人才培養通道的建設是普遍認同的觀點之一。毋庸置疑,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企業對工人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中職生提高自身學歷水平成為越來越多學生、家長的共識。中職與高職之間的通路也更加順暢。在此情況下,一些學者也提出要設置本科層次的職業學校,甚至要培養專門的職業教育碩士、博士?!拔覀儾环磳β殬I教育辦學層次的高移,事實上二戰以后隨著技術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教育期望的提升,高移化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然而即使是在高等教育已經普及的西方發達國家,其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基本上也還處于探索階段。比如德國的雙元制其實是高中階段的,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尚不成熟的職業學院,也只是處于大專階段?!泵绹诮缍殬I教育時首先把它定義為“學士學位以下的教育”。在目前,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職業教育人一方面要緊抓機遇,大力推進職教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沉下心來,多研究多權衡,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方案來。
2職業學校學生升學通路與質量的問題
目前部分中職專業進入高職對口專業的升學通道已經打通,但是一些熱門專業或招生形勢較好的高職院(如衛生類高職院校)仍沒有相應的通道。五年制高職和本科院校的通道更是猶如“獨木橋”,只能通過專轉本考試,一些專業甚至連“專轉本”的機會都沒有。如江蘇省的五年制高職中藥專業,2014年在江蘇省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與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雙方達成意向的情況下,雙方向省教育廳報批,被省廳駁回。在這種情況下,要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教育主管部門必須在職業學校之間生源來源與畢業生去向的問題上給出指導意見,上一級學校開設的專業應能覆蓋下一級學校開設的專業,在錄取的人數上應能達到一定的比例,這樣這個體系在升學問題上才是完整的。在打通各級職業學校升學通路的同時,要注意職業教育質量的管控。目前一些學校的注冊入學的做法,在短期內似乎增加了職業學校的吸引力,解決了某些學校的生源問題。但從長期來看,必將導致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弱,進一步降低職業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社會評價。因此,在升學的問題上還是要來抓教學質量,要使有學習能力的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繼續學習,不能達到的進入勞動市場,而不能無考核的注冊入學。
3有效銜接的中高職課題體系設計需注意的問題
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中,有效銜接的中高職課題體系已經是一個共識。“中高職銜接本質上是內涵的銜接,核心是課程銜接,如何落實課程銜接,實現課程重構是中高職銜接最關鍵的環節?!奔匆?,一方面中職學生所學習的課程要能滿足其進入高職后學習需求,不能在基礎上缺失嚴重;另一方面要求中高職在課程設置要減少重復,明確中高職課程的邊界。
3.1中職課程與高職課程邊界界定的問題職業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課程設置的特殊性,為了學習技能,中職高職開設同一門課程成為必然,那么這個邊界如何界定呢?其實人社部門的職業資格鑒定已經為中高職業學校專業課程的界定提供了參照。中職生對應中級工的標準,高職生對應高級工的標準。當然職業技能鑒定的內容是主要針對短期培訓的,對于全日制的學校僅僅可以作為一個參照,相關專業教師、負責人還應對課程的內涵、外沿進行討論分析,中高職學校有對口專業的教師也應坐在一起對課程銜接的問題做更深入的探討。
3.2職業教育中文化課程的定位問題文化基礎課程在職業學校中往往容易被邊緣化,在一段時間中文化課程的教學標準被定義為“必須、夠用”。隨著人們對職業教育認識的發展,以人為本、終生教育等理念逐漸成為共識,文化課程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課程的作用雖然在短期內未必能在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中反映出來,但在學生成長中,在工業化越來越發達的企業對員工日益提高的要求中,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中起著基石的作用。職業學校的學生在之前的學業中,相應課程的學習是有缺失的,從大部分職業學校學生的中考成績來看(職業學校的錄取線大部分在總分的50%以下),這個缺失還相當的嚴重。職業學校不能把這個缺失再繼續推下去,而應勇敢的將這個責任承擔起來,把這個欠賬補起來。之前由于學制的限制,這個欠賬補起來有困難,同時由于學校、教師本身的惰性或成本上的考慮,大部分學校、教師也不愿做這樣的工作。隨著職業教育學制的更改(中職由2+1變為2.5+0.5,五年制高職由4+1變為4.5+0.5),職業學校學生在校時間更加充裕,從時間上來看,各職業學校應充分調研,在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做好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修訂工作。另一方面,江蘇省開始推行的職業學校文化課程水平抽測工作及時的、有力的為加強職業學校文化課程的教學質量注入了推進劑。但是這項工作開展的還不夠迅速、完善。一方面在抽測時間、所用教材等方面沒有充分的調研,各職業學校沒有根據抽測時間調整自己的培養方案,致使部分學校、教師有所抱怨。另一方面在抽測結果應用上還沒有觸及到學校、學生的根本利益,還不足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第三,對抽測的嚴肅性還需進一步加強,部分學校抽測時偷梁換柱,用單招的學生、五年制高職的學生參加抽測,普通中職生不參加抽測。在抽測中,必須要基于學籍管理系統,對弄虛作假的學校必須的嚴肅處理,要觸到其痛處。總之,抽測的方向是好的,它給職業教育的質量劃了道紅線,使其有了基本的保證。但在推行的過程中還在進一步完善,使其效果能擴大化、高效化。我們期待“普教有高考、職教有抽測”階段的來臨。
4研究教學方法中需注意的問題
4.1堅持職業教育特色的教學方法的研究職業學校的教師當然要立足職業教育的特色來進行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執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中指出職業學校要“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方法是針對職業學校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等因素對教學方法的創新,更適合于職業學校的教學。
(一)現有的教師管理機制相對落后
伴隨著現代職業教育的提出,應用型本科院?,F有的教師管理制度顯得相對滯后。筆者通過調查幾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后發現,大多數高校教師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力度不夠,與現代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顯得不相適應,缺乏相應的針對性,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上依然是重理論輕實踐,實踐課程與實踐課時所占比例均較小,從源頭上直接影響了教師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一部分高校在授課報酬上,存在突出實踐環節的實驗課及實訓課課時費減半或明顯低于理論課課時費的現象,不利于充分調動教師講授實踐技能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制約了教師實踐授課能力的提高;此外,在職稱評審、聘用過程中,評聘與考核標準依然沿用原有的評價標準,而對教師實踐教學與技能的考核評價重視程度不夠。這些都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實踐技能和授課水平的提高。
(二)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依然存在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求要堅持以提高質量、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為導向,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吸引更多資源向職業教育匯聚,培養一批綜合素質高的專業技能型職業人才,這就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而目前,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有些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依然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實踐教學內容與環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還有些教師與所在專業領域內行業、企業一線工作人員溝通交流的意識淡薄,造成其實踐經驗與專業技能指導能力較弱,這些會直接影響到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三)教師的實踐經驗和能力相對較弱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師普遍治學嚴謹,理論知識扎實,科研能力強,專業理論教學水平高,能夠深入地鉆研教材,具有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但是大部分教師與行業、企業接觸較少,實踐背景匱乏,參與企業實踐與培訓的機會甚少,缺乏與行業、企業的技術骨干和高級工程師的交流與合作,導致教師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較弱,缺乏應有的實踐教學能力和素質,實踐教學能力和經驗普遍不高,不能充分地將專業技能知識傳授給學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質量與效果,不利于高層次技術技能型職業人才的培養。
(四)來自行業、企業一線的兼職教師比例偏少,流動性較強
兼職教師大多來自行業、企業一線,他們是各行各業的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具有較強的實踐經驗,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新需求。而筆者通過走訪幾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后發現,在師資結構中,兼職教師的比例較小,實驗課與實訓課程大部分仍由校內專任教師承擔,使得實踐教學效果受到一定影響,另外,兼職教師流動性較大,一方面學校對兼職教師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機制,另一方面企業一般追求較高的工作效率,一旦本職工作與兼職任教工作在時間上發生沖突,這些兼職教師往往將兼職任教讓位于本職工作。
二、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效對策
(一)轉變觀念創新管理機制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各院校要積極轉變傳統思想觀念,拓寬思路創新模式,不斷建立和完善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相匹配的教師管理機制。要創新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在教師考核和評價過程中,應當提高對教師實踐教學效果和能力考核的比重,并建立相應的獎勵激勵措施,同時在教師職稱評審和聘用方面,也應當增加對教師實踐教學考核和評價標準。此外,要規范優質兼職教師的引進工作,建立科學合理的招聘程序和制度,并加大對兼職教師的監管和考核。
(二)加大對師資隊伍的培訓力度
各高校應高度重視對教師的職業培訓,并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政策和培訓計劃。要有針對性地對現有專任教師進行相應的實踐能力培訓,定期安排教師去企業調研實習,創造條件并鼓勵教師參加各類職業培訓,并依據培訓建立相應的考核評價機制,增強業務培訓的效果和質量。此外,學校要為教師與行業、企業一線技能人才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讓教師有更多機會參與到企業的生產實踐環節,與一線人員進行實踐技能等方面的學習與交流,提高他們的實踐教學水平與能力。
(三)充分重視優秀高端人才的引進工作
各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當充分認識到當前師資結構的不合理性,按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找準人才培養定位,提高認識,有意識地引進一些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優秀高端人才,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健康發展。在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上,一方面,學校要根據自身的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突破原有思想觀念,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有計劃、有目標,制定科學、合理、規范的招聘原則和方案,確保人才引進的質量;另一方面,學校應當努力營造一個和諧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圍,制定優惠政策,增強優秀人才在學校的歸屬感和使命感,從而充分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提升學校高端人才的穩定性。
三、結語
我國是一個重地位、重層次極為嚴重的國家,再加上受“勞力者地位不高”“藍領待遇比白領低”的觀念與現狀影響,高職受教育的學生其基本素養明顯低于本科院校,再加上生均撥款也低于本科院校,職業教育的吸引力顯然是不足的。從國際上職業教育取得成功國家的經驗來看,職業教育是以國家資格框架為基準建立與普通教育學歷(包括本科及以上)等值職業教育(包括職業培訓)的分級制度,其關鍵是要獲得社會認可的“等值”。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和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當時的教育是在國家包分配體制下,以“學制”或“學歷”來確定人員的行政等級和工資標準。但現在高職教育的就業已經基本面向于中小企業,是以市場為導向和以能力為基礎的分配機制,在這個前提下,高職教育的“大專”層次,即不能滿足于學生對“本科”教育的企盼,也不能滿足企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更不能激發高職院校的發展的動力,這就很難實現高職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國家應通過設置標準和建立質量評價體系,使目前的高職院校和即將轉型的本科院校在一個起跑線上,通過質量這個標桿來建立應用型本科預科學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使質量和內涵真正成為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基礎。
二、服務需求的終身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職業教育是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的教育,技能型人才是重在動手能力的培養。主要培養學員設備操作能力、動作技能和產品的制作能力。技術型人才主要負責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維修以及解決一線生產中的技術難題,智慧技能是其能力結構的主要成分。從職業教育的職責來說,職業教育要承擔培養行業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也承擔著培養能夠自主創業的從業者,同時承擔著為社區居民提供他們需要的技能性培訓活動。因此,職業教育體系一定是一個開放性和多樣性特色體系,他能夠為職業技術技能教育提供系特色列化的課程,也能為社會和再就業人員提供單項的技能技術培訓,使勞動者能夠在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通過多次選擇、多種方式靈活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促進學習者為職業發展而學習,更能為社區居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教育,這樣的職業教育才能真正實現服務于需求、服務于終身教育的發展目標。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關鍵時期是“十三五”,我們要建立符合國際教育標準分類的職業教育體系,將中職學校分類為3B和3C,將高職院校分類為5B和ISCED4,完全摒棄高職(大專)這個教育層次,通過這種合理化的標準分類,可以界定各類教育的教育目標和人才培養的標準,也便于和國際教育的接軌和我國教育資源的輸出。采用這種教育體系,初中畢業生就有三個選擇,即選擇3A、3B和3C,3B的學生完成其層次的課程可以直接升入5B學習,3C的學生如果想繼續升學,就要去ISCED4類學校,完成5B的預科課程,才能升入5B學習。因此,職業教育終身一體,就是要對3A、3B、3C、ISCED4和5B進行分類設置,實現分類管理和評價,而不是現在簡單的高職院校不能升本科,部分本科院校轉入職業教育,這種簡單的設置解決不了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現實問題,也不能實現職業教育服務終身教育體系的發展目標。
三、開放融合的職業教育辦學類型
在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的作用,政府要發揮好三個主要角色的作用:一是辦學投資者和辦學成果的購買者,要建立基于“分類設置的撥款制度”,建立基于“培訓成果”的購買機制,通過激勵機制,提升職業教育的育人質量。二是職業教育區域統籌者和職業教育外部環境建設的協調者,要統籌好區域各類職業教育的資源,形成有效合作和有序競爭的機制,更重要的是協調政府各職業部門,形成合力,支持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的發展。三是職業教育領域的規范者,即為行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制定規章制度,規范行業、企業的辦學行為,確保學員利益。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規模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建立“2+1”的聯合辦學模式,即專業技能方向課程教學和頂崗實習可以完全交給企業,學生的學費收入和地方政府的生均撥款,也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支付給企業,使企業在職業教育的辦學中獲得一定的收益,真正成為職業教育的另一個辦學主體。
行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是加強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溝通合作的重要橋梁,是真正在教學層面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重要載體。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可以擴大和拓展行業企業的辦學規模和辦學質量,加快建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與產業結構調整的協同機制。因此,我們要在法律層面、政策層面研究出臺行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的一些法規、規章和制度,使職業教育真正形成“招工”與“招生”對接的新教育類型。職業教育應該在辦學理念、辦學類型上真正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要真正發揮職業院校“應用技能和動手實踐方面的優勢”,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普通高等教育是靠“教”與“學”,“教室”與“實驗室”;職業教育應該是靠“訓”與“練”,“實訓室”與“生產車間”,真正培養出追求“完善”職業精神的高素質技能技術型人才,這就要求職業教育一定要走開放辦學之路,要將行業、企業的產業技術標準迅速轉換為崗位技能標準,融入課程標準體系,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考核評價與產品檢驗對接,從而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四、雙向溝通的職業教育開放體系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定是一個適應學生和社會人員多種需求的教育,在這個教育體系里應該有四類課程,一是針對一些具體工作或特定行業的職業技能課程,一類是注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的技術性課程,一類是注重培養學術能力和普通本科銜接的學術性課題,一類是服務社區休閑及單一技能的模塊化、片段化課程,因此,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課程一定是一個服務于學生、服務行業企業、服務于社區的課程集合,在這里學生、企業行業員工、社區工作人員、居民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課程。構建雙向溝通的職業教育開放體系,最為重要的是建立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ネǖ母咧须A段學籍管理平臺,實行高中教育和中職教育課程相互認證、學分相互承認和成績相互轉換。職業院校要加強與中學合作交流,深入區域初高中學校開設一些技能型、勞動技術型的課程,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情感與勞動態度。區域高中學校也應深入到區域中職學校開設一些高中的文化性課程,為普通高中學生接受職業教育和中職學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創造條件。
同時,要完善中高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目前中高職銜接基本上都是專業層面的銜接,這必然造成課程的重復設置,或課程內容的重疊。我國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關鍵性問題是建立起完善的課程銜接體系,建立開放性的課程體系和課程認證體系。今后中高職銜接教育的重點是實施課程內容及培養規格的銜接和課程選修機制,依據職業人成長規律,建立崗位新手、進步初學者、內行行動者、熟練專業人員和技能技術專家能力遞進的課程內容體系和課程評價體系,真正實現中高職在職業技能、職業情感、職業態度領域的有效銜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五、總結
1.明確的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對高職教育具有導向作用。關于目標的導向作用,有眾多的調查實證,有個人、集體的。最著名的莫過于耶魯大學對畢業生長達25年的調查追蹤案例:同一屆畢業生,有3%的學生有明確清晰而長遠的目標,25年后,這3%的學生達到目標,成為各種行業的精英。而剩下那97%目標短期、模糊,甚至沒有目標的學生,他們中沒有一個能成為行業精英,所處的狀況與他們所定的目標(沒有目標)一致。海爾,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在上個世紀80年代,海爾就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名牌戰略目標。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家電供不應求,很多企業努力上規模,只注重產量而不注重質量。海爾沒有像其他企業那樣盲目上規模、上產量,而是狠抓質量,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當家電市場供大于求時,海爾憑借差異化的質量贏得競爭優勢,為今天的傲人地位奠定基礎。同樣,高職素質教育要有明確的目標,構建了目標體系,才能保證高職教育朝既定的方向前行。
2.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是素質教育活動規范化的保障。由于某種原因,中國素質教育并未能在教育的各個階段有效地實施。高職階段是學生進入社會接受系統教育關鍵時期,高職教育是最貼近社會需求的教育,直接為社會提供生產一線的人才,這些人才的素質決定企業的發展,也決定人才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英國有一句諺語:“對一艘盲目航行的船來說,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边@句話告訴我們,目標是我們行動的依據。構建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就是規范高職素質教育活動,讓各高職院校有序開展素質教育活動,及時對照素質教育目標修正素質教育活動,為實現素質教育預期效果而不斷努力。
3.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是高職開展素質教育活動、保證素質教育質量的必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實現教學最優化的第一個辦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或教學任務。有了目標,教師的課前的準備、課中的教授、課后的輔導,都會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活動不會盲目開展,素質教育活動過程不會呈現出隨意性,素質教育質量獲得保證,素質教育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4.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是克服教育目標缺陷的重要依據。眾所周知,高職教育學制短,只有3年的時間,但是學生既要學理論,也要學技能,那么,留給素質教育的時間是有限的。一旦教學時間因各種原因受到擠占,高職學校的管理層會把素質教育時間占用。有了明確的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學校就不可以隨意更改素質教育學時,保證了素質教育活動時間。同時,有了明確的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可以檢驗我們在開展素質教育活動時,是否有考慮不周或顧及不到的地方,避免一些必要的、重要的素質忘記或遺漏。
5.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是合理分配教育資源的有效手段。教學資源指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學的物質條件、自然條件、社會條件以及媒體條件,通常包括教師、教材、教具、案例、影像、課件、基礎設施、政策等等。明確的、相對固定的教學目標體系,可以讓教育者有充裕的時間考慮和設計使用何種教學資源,以最大化地滿足教學愿望,滿足學生素質教育要求,實現高職素質教育目標。
二、高職素質教育目標存在的問題
1.高職素質教育目標定位不正確。對于具有導向性功用的高職素質教育目標,定位不準確,會導致教育效果的偏差。高職素質教育目標不正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目標的功利性。教育的目的是“人的發展,是指人的身體、智力和道德的成長過程,包括天賦特性和后天獲得的一切量變和質變”,這也是教育的本質特征,強調的是教育的過程。而當前素質教育目標的功利性,體現出來的是重視教育的結果,看重的是教育的商業價值而不是探索人的全面發展,這與教育的本質是相違背的,不利于人的成長,不利于人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學校素質教育目標的功利性,會讓學生也帶功利性,讓各專業系在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帶有很強的功利性。二是素質教育目標模糊、不明確。我們曾經對國內一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進行問卷調查,其中關于“高職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問題,答案五花八門,每一份問卷答案都不一樣,有的強調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有的強調道德素質,有的強調科學文化素質,有的強調身心素質,沒有形成一致的答案。目標不明確,實施素質教育就沒有標準可執行。三是素質教育目標不準確。由于各種原因,對素質教育目標的定位上不同的院校有不同要求,有的偏向人文素質,有的偏向道德素質,有的偏向職業素質。同時,在目標定位上,有的目標要求過高,讓學生難以達到目的;而有的目標要求又過低,學生很容易達到,這樣目標也就失去存在的意義。
2.高職素質教育目標設置可操作性不強,素質教育目標難以實現。由于素質教育目標定位存在的各種問題,直接影響素質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各高職院校在開展素質教育活動時會感到棘手,沒有具體可行的操作辦法,找不準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活動方法、方式和手段,導致素質教育活動效果和素質教育目標之間的差距大,不能到達預期的效果。要實現2014年6月全國職教工作會議上的“現代職業教育目標”是很難的。
3.高職素質教育目標的缺乏層次性,不利于學生的個體成長。關于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教育目標要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教育的對象是學生,但高職院校的學生相對于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說,各方面的基礎是相對弱一些的,學生的素質也是參差不齊的。但各高職院校在制定素質教育目標時,很少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地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素質目標,內容重復,難以滿足現代職業教育需要。二是學生在校學習時間3年,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來說,素質的要求也應該不同,隨著學生知識的增長,素質能力也應該是逐年遞增的。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在制定素質教育目標時沒考慮到按年級來制定目標。
三、構建實現現代職業教育目標的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
1.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必須遵循的原則。一是科學性??茖W性原則概述“科學的本質是規律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性”??茖W性原則要求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的設計必須遵循教育的發展規律,以發展學生的素質為核心,而不是以短期的利益,或者個人意愿來制定目標。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科學與否,目標設置合理與否,直接影響素質教育活動的過程是否順利,效果是否良好。二是素質教育目標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目標具備導向、激勵、評價的功能,因此素質教育活動成敗很大程度取決于素質教育目標是否準確、具體、可行。因此,要制定明確的目標,讓學生知道要掌握什么知識。明確、具體的目標,可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同時還能讓學生對照目標,檢驗學習的效果。目標是經過多方的充分論證后制定下來的,因此目標表一旦制定,不可輕易變動,要保證目標的相對穩定。不可隨意改變方向和數目。三是素質教育目標的層級性。培養可持續性發展的人才,應該按照培養“人—一般人—有創新能力的人”這樣的順序進行。按照人的發展規律,制定目標時要逐層遞進,把目標分層分階段逐級分解,從高級向低級分解,實現目標從低級向高級前進。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素質目標;不同專業的學生,有不同的素質目標;不同基礎的學生,有不同的素質目標。以達到因材施教,學生共同成長。
2.構建四級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高職素質教育總目標以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培養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必須具備高素質。素質由兩部分構成:專業素質和基礎素質。專業素質強調的是作為職業人必備的素質,而基礎素質強調的是人的可持續性發展所必備的素質。關于教育目標的分類,中外許多科學家進行分類,其中布盧姆把教育目標分為三大類: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心因)動作技能領域,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知識、情感和能力三類。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由四級構成:一級目標是高職素質教育總目標;二級目標分別是兩個橫向的專業素質教育目標和基礎素質教育目標;三級目標是每一個二級目標下橫向的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四級目標分別是知識目標下的縱向目標,知識目標分為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三個不同階段的目標,情感目標是接受—喜歡—熱愛這樣一個過程,能力目標則能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改進問題這樣的逐漸深入。
教育制度的改革是一個系統性復雜工程,需要頂層設計、系統集成、綜合改革、全面推進。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與產業結構升級緊密相連,新興戰略性產業的興起必然催生新的職業崗位需求,改革的關鍵在于推動教育與產業之間、教育與創新創業就業之間、教育與社會融入能力之間的互聯互通,以創業能力為基礎,以發展能力為目標,以創新能力為核心,在觀念、品格、知識、能力和方法五個方面強化培養,達到與理論對接、與實踐對接、與國家需求對接、與國際視野對接、與未來發展對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是個宏大話題,本文謹就創業創新視域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建議性舉措:
(一)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把創業創新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
青島市人社部門的統計顯示,2009年至2012年底,青島市促進創業帶動就業54898人,平均1名大學生創業者帶動5人就業,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成效明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創業教育證書是繼學術文憑、職業技能證書之后學生的“第三本護照”。創業教育是增強創業意愿、提高創業能力、促發創業活動的催化劑,對于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大意義,職業院校應尊重學生自身發展愿望,考慮學生長遠發展需求,在觀念上實現幾個轉變: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轉變,由單純面向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向全體學生的轉變;在課程體系設置上,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服務學生終身發展為目標來指導教學方案設計、調整課程結構、探索教材創新,打造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生力軍。創業是充滿挑戰性和創新性的活動,不僅需要頑強的意志力、良好的精力體力,還需要敏銳的市場感覺和開拓奮進的企業家精神?!按蟊妱撔氯f眾創業”已然成為時代風潮,職業教育自然不能自隔于風潮之墻外。創業企業要面對來自市場營銷、法律、財務融資等方面的問題,職業院校除了素質型、技能型課程的設置之外,也應設置創業輔導型課程模塊并設置相應學分,讓有志于創業的學生有選修學習相關課程的機會。作為朝氣蓬勃代表未來的民族下一代,職業院校學生進行創業應該更突出創新性要素和創造性色彩,要以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核心不斷完善創業類課程。此外,創業過程中要面對大量的不確定性問題,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作為支撐,在正常課程體系之外可以開設一些課外創業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更好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
(二)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創業創新教育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有機結合
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職業教育是為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技能或職業知識,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而滿足社會生產勞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其教育重心、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標都有著鮮明的特點。如果說北大清華等名校學生的創業創新活動更多是商業模式驅動或者新興技術驅動型,那么職業教育體系所培養的學生從事的創業創新活動更多是在創新幅度相對較小、實踐特色更強、與特定行業和實際操作技能相銜接的領域發生,需要學生對社會需求有更深刻的把握、對企業實際經營運作有更多了解。因此,職業院校要從實踐需要出發,積極采集行業發展信息和需求預測信息,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組織教育教學,與行業企業加強校企合作,鼓勵行業企業全面參與教學各個基本環節,實現專業與企業崗位的對接,共建產品設計中心、研發中心和工藝技術平臺等,使學生在校期間即有機會參與企業實際運營活動,降低對創業的陌生感。在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中,良好的需求預測體系可以幫助學生強化自我認知和自我規劃能力,從而在在校進行職業教育學習期間就可以對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面向未來需求進行創業、未來職業發展道路究竟應該如何走有比較明晰的規劃,學??梢愿鶕W生的自我發展規劃有意識地進行相關能力的培養。
(三)開拓思路,整合資源,為學生搭建多元化創業創新實踐及孵化平臺
除了課程體系設置和校企合作外,還需要開拓思路不斷為學生搭建多元化的創業創新實踐平臺和孵化平臺。在這方面,可以拓展思路展開不同嘗試。一是把90后學生對于網絡前沿應用的接受能力和創新能力優勢與傳統產業轉型有機結合,聯合企業共同設立創業創新投資基金或者獎勵基金,把企業相關的創新需求信息釋放出來,鼓勵學生圍繞企業實踐需求和行業產業發展趨勢展開創新創業活動,探索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結合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二是開門辦學,依托當地的高新區、科技園、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及各類特色產業集聚區共同構建專業化、特色化的眾創空間,打造既符合職業教育特點又順應社會需求的新型孵化器,圍繞學校的特色專業、優勢專業拓展創業孵化形式,嘗試對創業團隊實施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雙導師輔導制并引入創業股權激勵等措施強化導師積極性,不斷完善創業創新支撐系統,為團隊提供技術來源、創業輔導、財務咨詢、貸款風險補償等服務。三是在學生中弘揚創新創業文化,樹立創新創業標桿團隊或個人,邀請明星創業者或者成功創業的企業負責人到學校進行演講交流,為學生注入更多創業創新熱情并帶來更多外部信息,充分利用學校的組織平臺和組織資源幫助學生優化創新創業思維、拓展視野和人脈資源。
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新常態下驅動職業教育的新引擎
(一)現代護理人才的角色和功能越來越豐富步入新世紀以來,人們對生命健康變得更加重視,醫院的模式在不斷的創新和改進中,社會的實際需求也在不斷地轉型。而且,各個服務領域也在不斷地拓展,醫療衛生制度也在不斷改革和完善,這些轉變和完善也會對護理的含義造成一定的改變?,F代護理應該要從功能制轉變成整體制,還要從以疾病控制為中心轉變成以病人為中心。例如,護士的工作地點將不再僅僅局限于醫院,社區、家庭、康復中心、學校等都成了現代護理人員工作的地點。傳統的護理是醫療技術職業中的一種,但是現代護理卻是為人們健康服務的專業。而且,社會對現代護理人才的需求也開始逐漸向著多層次、高規格和跨學科發展,其功能角色也變得更加豐富。尤其是護理學科的技術和知識也變得綜合化和復雜化?,F代護理的這些變化都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是護理職業教育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加強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高等職業教育是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培養高級技術性應用人才的主要地方。職業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項就業教育,通過職業教育可以讓沒有工作的人找到工作,讓有工作的人喜歡上自己的工作,所以職業教育的覆蓋面非常廣。隨著人力資源戰略的提出和醫療體系的發展,護理人才非常緊缺,而且護理人才的就業范圍也變得更廣。所以對現代護理的職業教育來講應該要以社會的實際需求來開展實際的教育。首先,在對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從崗位的實際需求出發,加強對人才職業能力的培養。其次,高等護理職業教育中,要對辦學理念進行不斷更新和完善,對辦學的內涵建設不斷強化,將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建立起完善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最后,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教育,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道德和意識進行培養。確保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意志品質。讓培養出的護理人才成為實用型的護理人才。
(三)提升護理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護理這門學科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都比較強,護理的實踐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影響。現代護理職業教育中,盡量做到對傳統的護理教育模式進行創新,設置課程的過程中應該要將現代護理的特點充分展現出來。所以,在實際的教育中不能采用理論知識和實踐脫離的模式,這樣才能去滿足現代護理發展的實際需求。而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務必從技能訓練開始,加強對護理的操作技能教學的進行,逐漸樹立起應用性和實踐性的雙重教學觀。此外,安排專業課課程內容時,應當注意基礎知識和能力培養并重。教學方式的選擇也應該要靈活。例如可以選擇案例教學法、討論法、啟發、小組討論、家庭訪問、臨床指導以及角色扮演等,讓學生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來讓自身的業務操作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崗位適應能力有效提升。最后,讓學生在畢業時能快速的進入到自己工作角色。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通過各種培訓和再教育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樹立起現代護理的職業教育理念,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護理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
二、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