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5:23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生學習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合作學習概述
所謂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的,是指一個團隊的人為了共同完成某一項學習任務而進行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共同進行分析,然后進行合理的分工,探究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在思維的不斷碰撞之中尋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合作學習法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主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型學生。
2將合作學習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的價值
高中生物是以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的規律為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獲取實際經驗。我國教育部在2003年3月頒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在其中確定了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開展注重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發現及主動參與的新型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
3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3.1以科學的引導來幫助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
將合作學習法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即有的學生對教師或者是同組的同學存在排斥心理,因而不愿意與教師或者同學進行交流。站在教師的角度,開展合作學習法的過程,應該以科學的引導來幫助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消除學生對教師或者對同學的排斥心理,以此來保證交流的有效性。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團隊的協作以及團隊內部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達到了對于學習任務的分析,也對不同的思維進行的交換,從而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選擇一些學生能夠解決的學習任務,即針對學生的個人情況來設計學習任務,保證學習任務能夠被解決,以此來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3.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將合作學習法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之中,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解決的任務是由教師來制定的,而教師在制定時需要使任務具有一定的趣味,這樣學生才有興趣進行探究。以細胞知識為例,如果教師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細胞知識,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乏味。教師不妨通過一定的實驗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讓學生用顯微鏡來觀察簡單的細胞,從而掌握細胞的外在形態,如果在這時候再加上適當的講解,學生就會對細胞的形態有更深的了解,這就很好地激發起了學生對于細胞的興趣,此時再來提出一系列的有關的任務讓學生進行探索,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思維得到有效的碰撞,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也很好的增強合作學習的效果,鍛煉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4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與體會
作為一種開放式的學習,采用合作學習的生物教學課堂氛圍更加自由,但是自由并不意味著散漫,為了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有必要在開展合作學習的同時,確保課堂的紀律,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討論如何解決學習任務的目標之上,而不是做其他的事情。站在學生的角度,合作學習的運用能夠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凝聚力,讓學生體會到團結所帶來的好處,從而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運用合作學習來達到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的效果。當然學生也會為了博得教師的好評而更加努力,這也會在班級中培養一種競爭的氛圍,這種競爭氛圍的出現能夠讓合作學習更加有效。站在教師的角度,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對于知識的理解更深刻,也能夠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識,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課堂效率,同時完成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等各項能力的培養。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諧班級的氛圍,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當學生遇到與現有的知識體系發生矛盾的問題時,能夠自主探究矛盾發生的原因和答案。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相互啟發帶來的好處,因此更愿意與別人進行全面的合作,這樣就有利于下一步教學工作的開展??偠灾献鲗W習的應用使得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加深入,也使得學生對于各項知識的了解愈加深刻,有利于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團結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5將合作學習法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想要良好的發揮合作學習法的作用,在將合作學習法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時需要注意的諸多方面的問題。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一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有必要將知識水平較高的學生和知識水平較低的學生進行混編,從而保證每一個教學任務都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二要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內向的學生和性格外向的學生完成合作學習法的效率是不一樣的,因此也有必要將性格內向的學生和性格外向的學生進行混編,以保證充分的交流,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6小結
1.數學這門學科相對于其他的學科的難度比較高,它對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在幾何學中,更是完全依靠著學生的想象力去學習。加之,新課改之前的小學時期教師并不注重學生想象力的開發,錯過了想象力開發的最佳階段,因此,在高中階段學習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就會十分吃力。這些與學生自身的資質和小學數學啟蒙有很大的聯系。
2.新課標改革后,看似在減少學生壓力。其實不然,新課標的課本知識較淺,學習難度不大,可是知識量也同比增多了許多。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無法跟上教師講課的速度。在這一方面,教師想幫學生減壓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考試大綱里的知識他們都必須學會。同時,為了高考,也無法全面顧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加之高中的數學連接性比較大,基本上一堂課教師一個知識點就講完了,沒有掌握的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當中就會顯得吃力。
3.網絡時代的到來,給大家創造了一個很大的資源共享平臺,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多種多樣。學生無法像過去那樣心無旁騖地學習,那些垃圾文化在生活中無孔不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而高中數學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如果學生腦中注入太多雜亂信息,會導致他們無法靜下心,無法安心思考。
4.有的學生學習十分用功,甚至說得上是廢寢忘食,但卻無法有很大的收獲。這是每位高中教師都會遇到的情況,他們發現班上有兩個學習十分認真勤奮的學生每次考試的成績總是排在中下水平,這使他們十分不解,按道理來說不應該會這樣。在后來的一些了解中才發現他們有的不注重課堂學習,有的太過注重理論知識,無實踐經驗。其實大多數高中生在學習中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習效率低下、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干脆不學。同時,由于高中數學的任務量大,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就好像飄在大海中的浮木一樣,無法找到方向,所以沒有正確的方法,再多的努力都是無用功。
二、高中生如何提高學習數學效率的方法
1.找準自身的定位。只有了解自身的基礎才能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高中的教師一般都會鼓勵學生多向學習好的學生請教學習方法。其實,這也不是完全正確的,因為每個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樣,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的方法,可以嘗試他人的建議,但自己也要學會比較。
2.保證課堂上的聽課質量。很多學生認為課堂上的45分鐘并不重要,認為教師講的只是一些理論知識,只要自己課下花時間看書便可以了。其實不然,學生在課下看10遍也比不上教師在課堂上講一遍。而且課堂上教師所講的例題是涵蓋了所有的理論知識,會將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給學生先提出來,讓學生少走彎路,保證課堂質量是保證學習數學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3.學習數學就像學習語文一樣要“溫故而知新”?!皽毓识隆笔翘岣邔W習數學效率的不二法門,高中數學每一節知識間的連接都非常緊密,所以切不可學新忘舊。學生要在學習新知識之余,將上節知識點復習一遍,把沒有掌握好的,在復習時堅持把它掌握好變成自己的知識。
4.做任何事情都能熟能生巧,學習數學也不例外。光有空洞的理論知識并不夠,學習要重在實踐。反復的實踐能夠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還有哪些知識點掌握得不夠,能夠加深印象,易于知識點的消化。在課后的反復練習利于對知識點的鞏固,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師該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1.高中時期的青少年心理比較敏感,很容易產生一些負面情緒。這時教師不僅要看到學生的成績變化,更要注意學生的心理情況。調查發現,一般教師都會比較喜歡學習好的學生,這樣的態度是不利于學生學習的。在教學方面,教師應該做到一視同仁尊重學生。同時,大多數學生都很在乎教師的看法,因此,教師要適時地給予學生鼓勵,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沖勁十足。
2.保證課堂的上課質量。一節課雖然只有45分鐘,但是可以向學生傳達的知識是很多的。如果只有教師一個人在上面講,學生不吸收,這樣的課堂便沒有多大意義,因此,教師要采用情境教學、合作學習、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將每一位學生的情緒帶動起來,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更快地吸收新的知識點。
3.在學習的道路上做好引導工作。在給學生講解題目時教師不要只充當講解的角色,而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對他們進行思路上的引導,教會學生數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如在解三角函數的時候,我們不是要告訴學生這道題目如何來解,而是告訴他這將會用到什么知識。學生在了解這些之后,便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去完成這道題目。這便可以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學習數學是枯燥無味的,這需要教師傳教方法和個人感染力來調節。其實,數學可以進行生活化和游戲化。教師可以把數學知識點與生活聯系起來,或者通過一些趣味游戲,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只有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才會主動學習。當學生能把學習當作娛樂,才是教育成功的標志。
1.培養主動的學習態度
體會“要我學”與“我要學”的區別,初中生在學習上的依賴心理是很明顯的,是“要我學”。升入高中后,高一年級的學生面臨教師的教學方法改變,習慣依賴的套用“模子”沒有了,家長輔導的能力也跟不上了,這時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主動的學習態度,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單元小結和及時改錯,把有優秀學習習慣的同學樹為榜樣,讓同學借鑒。
2.重視基礎發展健全的人格
改變“一聽就明”,“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的學習誤區。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如二次函數、參變量問題、三角分式的運用、空間與平面、實際運用問題等都是初中教材都不用的脫節內容,需要高中補救,查缺補漏,否則就必然會跟不上高中學習的要求。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訓練,不去認真演算書寫,重量輕質,到正規作業時或考試時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基礎教學,幫助學生體會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知識的深度、廣度的區別。多用“問”、“想”、“做”、“評”的教學模式,鼓勵思考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發展健全的人格。
3.抓好學習中的各個重要環節
①預習——高中知識的抽象性、復雜性、綜合性較強,這就給學生理解、記憶和掌握這些知識帶來了困難。預習對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預習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首先根據自己的時間、能力,每次預習應該有計劃和明確的進度;其次預習要仔細認真,并結合課本例題和習題反思,加深對預習內容的理解。最后對預習的內容整理出條理性的框架,明確知識結構。
②課堂學習——眾所周知,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學科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特別是數學。所以要在課堂上學好數學知識,數學教學觀念的更新才是使之得以實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證,而聽課是學習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在掌握知識的準確性、廣度與深度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會聽課。會聽課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帶著預習時未懂的問題聽課,全神貫注,盡可能把疑點在聽課的過程中解決:其次,對于在預習中認為弄懂了的問題,主要聽老師的講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糾正自己在預習中對一些知識的片面理解或錯誤理解。在預習中沒有弄懂的問題,通過老師講懂了或還有疑問,要在課堂上把關鍵的地方記下來。凡是在聽課時發現預習中自己理解片面或錯誤的地方,或是理解深度不夠的地方,都應作出簡單的標記,課后要及時進行清理,完善對這些問題的新的理解。第三,注意有價值的問題,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設問、提問,或自己在預習中、作業中、課外閱讀中發現的有價值的問題,都應積極思考,并記住,然后加以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應注意發現與之相關的問題或更深入一層的問題,再思考。一個個問題的提出、捕捉與解決的過程,正是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
③練習——要學好數學,必須要做適當的練習。只顧看書,而不做適當的練習,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練習之前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弄懂。如果課本知識還存在困惑,應先復習課文,直至把有困惑的知識理解之后再認真獨立的完成。在做題的時候要認真思考,注意與課本知識相聯系,并注意解題的步驟規范性和表述條理性。如果在做題的時候出現“馬大哈”的現象,這樣會嚴重影響到學習的效率和學習的心情,進而影響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目標的確立可以分層展開.淺層次的探究目標在于保障學生對于知識點有較好的理解與掌握,這是學生能夠更好地應用這部分知識的基礎.在此之上的探究目標可以落在對于知識的多方面、多角度應用上,這樣的探究性學習過程,能夠增強學生對于知識點的體會.如果學生的知識掌握十分牢固,自身的基礎水平也較為過硬,教師可以進一步設立發散性的探究性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探索不同知識點間的關聯與共通,并且能夠透過理論聯系實際來論證教學知識點的深層次含義.例如,在講“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時,這部分學習內容的最終意義在于讓學生明白“植物具有向光性”,“植物向光性這一生命現象是在生長素調節作用下產生的個體適應性”這些生物學規律.這部分知識,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礎性的生物學知識,也要求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充分體驗發現生長素的過程和方法.為了追求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我要求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以下兩個學習目標:概述生長素的發現過程,關注生活現象,體驗科學發現之美;理論聯系實際,能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這兩個探究性學習目標具備梯度性,完成第一個目標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對于第二個目標的實現則能夠讓學生充分展開對于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并且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的能力.只有確立合理的且多層面的探究性學習目標,才能展開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深化學生對于教學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的一種方式.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探究性學習要想有效地展開,就需要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生只有具備獨立理解、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素養,才能展開對于各類問題的探究,進而在探究性學習中有更多收獲.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遇到問題后不要急著問老師或者是和其他同學討論,首先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來分析問題,能夠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基本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獨立思考能力是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夠展開的根基,這也是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養成的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講“葉綠體中色素種類及其功能”時,為了深化對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大棚蔬菜為什么要采用白色的薄膜來進行覆蓋?這樣做與植物的光合作用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系?在學生提出這些問題后,教師要鼓勵學生設計一個實驗,讓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并且讓學生在探究中嘗試解決問題,這對于提高學生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同樣很有幫助.探究性能力的培養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關鍵.
三、創設生活化的探究情境
創設生活化的探究情境,對于學生有效展開探究性學習能夠起到很好的輔助效用.生活化的情境與內容,學生更為熟悉,很多生活實例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此外,生活化的探究情境的創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理論結合實際的知識應用能力,這一點在實際教學中很有意義.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案例或者是生活中的疑難問題,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也能夠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深化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例如,在講“細胞呼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解釋現實中存在的一些現象:酸菜怎么制作、在高原地區激烈運動后為什么會腰酸背痛、植物長期淹水為什么會爛根、糧食在儲存前為什么要晾曬、水果密封在袋子里一段時間打開后為什么會有氣味等.這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分析身邊存在的現象,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意識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同時,在無形中使學生留意身邊的生活現象,從而培養學生發現新問題、不斷探索知識的科學精神.在生物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探究情境,不僅是探究性學習的切入點,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結語
關鍵詞:高中生學習方式變革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成為人們關注的亮點之一。學會學習,學會思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重點任務。但是在普通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學習方式的認識尚不十分清楚,盲點較多,更談不上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再加之受制于高考升學及高中階段辦學思路的制約與影響,高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及其相關研究還難以真正實施,其必然影響學習的進程和效率,并在某種程度將制約課程改革的推進與深化。對于高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也有助于我們分析學習方式與學習效果之間某種必然性的聯系,更好地指導高中階段的教與學。探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策略,目的在于認識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基本特征與外部影響因素,爭取有效地幫助高中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
二、高中生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
高中生身心發展趨于成熟,社會接觸面漸廣,社會交往更頻繁,學習內容比初中生更復雜、更深刻,升學和就業的壓力促使他們的社會化進程加快。其認知結構的核心成分思維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論思維的轉化,抽象邏輯思維占了優勢地位,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觀察力、有意識記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發展,思維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確,認知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明顯增強。因此,高中生的學習方式有著與小學生、初中生和大學生學習不同的特點。
1.學習的自主意識增強
自主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要求學生逐步確立主體意識和觀念,培養獨立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內驅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依賴性減少。相關研究表明:學習的自主意識較強的學生能夠相信自己的判斷,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不對教師的話言聽計從,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適合的學習方法以及輔導材料等。
隨著高中學生心理的發展和升學壓力的增加,學生認識到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與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密切相關,高中生的學習目的更明確,學習的動機更強烈,學習的社會責任感增強,能主動地制訂計劃,較科學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有意識地進行持久的學習,并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控并排除各種干擾。他們常能自覺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斷地總結學習的經驗和教訓。
2.擁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
雖然高中階段的學生仍以掌握系統的、理性的間接經驗為主,但他們也注意向社會學習,開始重視把書本知識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形成知識、能力和個性的協調發展。高中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速度并重,懂得對不同學科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力求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把對所學知識的吸收理解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
由于高中生都具有自己獨立認識世界的方式、態度,有著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身心發展水平、智力結構、認知方式,原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氣質、性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致使他們的學習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不可能都按照相同的學習方式去學習,但在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逐步積累了相關知識學習的經驗,基本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一套學習方式和技巧,建立了一定的學習理論體系,并且趨于完善。
3.學習活動表征出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局面
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特別強調知識的積累、自身能力的鍛煉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趯σ陨蠋讉€目標的追求,并且受制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學習環境的局限,很多時候出于個人的利益,他們會表現出利用已有的條件搶占有限的學習資源來強化學習中的優勢,再通過學習的優勢進一步去占有好的學習資源的行為,這就出現了競爭。合理的學習競爭是有益的,它能夠產生一定的危機感,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加強自身能力的鍛煉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也能使學習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
競爭的出現同時也伴隨著合作的產生。合作性要求學生將自身的學習行為有機融人所在群體的學習活動中,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時,展開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學習。高中階段的課程比較繁多,難度增大,任務重,學生經常會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而有些問題在短時間內還解決不了,這時就要尋求別人的幫助。相關研究表明:有86.36%的學生在當同學遇到困難時都會選擇“會詳細耐心的解答,既幫助同學,也能鍛煉自己的思維?!边@說明學生既愿意得到同學的幫助,也愿意幫助同學,能夠認識到學習中合作的互惠互利,并沒有因為學習中的競爭而相互保守。
4.問題意識增強,批判性思維水平提高
現代的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發現問題為起點到解決新問題為終點的過程。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特征不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看學生是否能夠或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求問題解決方法的能力。高中生生活經驗增加,科學知識增多,其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也明顯增強,對事物了解得更深人。他們能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本質結構,不再對書本上或老師講授得的知識一味地全盤接受,開始擁有自己的觀點并敢于批判和懷疑原有事物或他人觀點的不足不妥之處,并能按照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實施方案、檢驗假設的完整過程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三、高中生學習方式變革的策略
學習方式的變革是系統工程,對于高中生學習方式變革策略的討論,應從理論與實踐進行兩個層面考慮。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的過程,需要從變革文化觀念、學校家庭氛圍、教師能力等各個方面做起。
1.發揮文化因素對學習方式塑造的積極作用
由于文化是長期以來積累在人們內心的基本假設和信仰,因而文化對人們的觀念、認識和思維方式等具有彌漫性的影響。這種彌漫性既表現為它對身在其中的每個人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表現為它對人在所有問題上的觀
念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基于思維方式的文化傳統對學習方式的影響往往更為直接、更為明顯、更為久遠。
影響高中生的文化因素主要是學校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穩定、具有封閉與保守的特征,并且貶抑變化,忽視反思、批判與創新。在我國教育中,教師權威化、專制化,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經典等取向與這種文化如出一轍。因此從學習方式的變革來看應該建立一種新型的學校文化,首先以開放的姿態對待外界新的文化思想和思潮,積極地、批判性地汲取其精華部分,使學校師生在與不同文化的接觸中擴大視野,進而以開闊的心胸去理解、選擇和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其次是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校內的革新和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是其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及其成員要有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這些生活方式的變革,才會有真正的變化產生。
發揮文化因素對學習方式的作用的另一個重要策略是轉變教師的觀念,而反思是轉變觀念的最主要方式。一方面是進行課后小結通過集體的力量改進;另一方面是通過查閱資料、進行調查等方式對其背后隱藏的觀念進行理性的、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探索新的觀念和相應的教學行為。
2.變革評價制度,建立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
評價制度是調控學習方式的杠桿,從學習方式的變革來看,變革評價制度主要涉及改革傳統的高考體制,建立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高考是我國傳統教育評價的典型代表,也是影響學校教與學改革的最大因素。現行高考的最大特點是,以學科考試分數的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以紙筆測驗作為唯一形式。但新課程所強調的是合作、探究和發現的學習,因此,要“回歸”多樣的、主動的學習方式,所以變革考試制度首先應重視學生的平時表現,加強學生對多種多樣學習方式的重視,并通過這些方式培養起相應的學習能力。其次把學生的綜合素質當做能否升人大學的一項評分重要因素,促使學生在學習以外的體育活動、文娛活動、科技活動、校內活動、校外活動、個人興趣愛好等方面有更全面地發展,幫助學生從“聽講型”的學習方式向“實踐型”的學習方式轉變。
高考制度的改革還應朝向實行多元、多維評價體制的方向發展,建立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另外,這種完整體系的建立也要求我們不斷豐富現有的評價手段,要積極借鑒和運用質性評價,增強對學生評估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3.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形成和發展積極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高中生學習方式變革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成為人們關注的亮點之一。學會學習,學會思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重點任務。但是在普通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學習方式的認識尚不十分清楚,盲點較多,更談不上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再加之受制于高考升學及高中階段辦學思路的制約與影響,高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及其相關研究還難以真正實施,其必然影響學習的進程和效率,并在某種程度將制約課程改革的推進與深化。對于高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也有助于我們分析學習方式與學習效果之間某種必然性的聯系,更好地指導高中階段的教與學。探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策略,目的在于認識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基本特征與外部影響因素,爭取有效地幫助高中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
二、高中生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
高中生身心發展趨于成熟,社會接觸面漸廣,社會交往更頻繁,學習內容比初中生更復雜、更深刻,升學和就業的壓力促使他們的社會化進程加快。其認知結構的核心成分思維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論思維的轉化,抽象邏輯思維占了優勢地位,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觀察力、有意識記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發展,思維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確,認知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明顯增強。因此,高中生的學習方式有著與小學生、初中生和大學生學習不同的特點。
1.學習的自主意識增強
自主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要求學生逐步確立主體意識和觀念,培養獨立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內驅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依賴性減少。相關研究表明:學習的自主意識較強的學生能夠相信自己的判斷,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不對教師的話言聽計從,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適合的學習方法以及輔導材料等。
隨著高中學生心理的發展和升學壓力的增加,學生認識到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與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密切相關,高中生的學習目的更明確,學習的動機更強烈,學習的社會責任感增強,能主動地制訂計劃,較科學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有意識地進行持久的學習,并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控并排除各種干擾。他們常能自覺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斷地總結學習的經驗和教訓。
2.擁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
雖然高中階段的學生仍以掌握系統的、理性的間接經驗為主,但他們也注意向社會學習,開始重視把書本知識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形成知識、能力和個性的協調發展。高中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速度并重,懂得對不同學科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力求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把對所學知識的吸收理解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
由于高中生都具有自己獨立認識世界的方式、態度,有著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身心發展水平、智力結構、認知方式,原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氣質、性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致使他們的學習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不可能都按照相同的學習方式去學習,但在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逐步積累了相關知識學習的經驗,基本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一套學習方式和技巧,建立了一定的學習理論體系,并且趨于完善。
3.學習活動表征出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局面
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特別強調知識的積累、自身能力的鍛煉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趯σ陨蠋讉€目標的追求,并且受制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學習環境的局限,很多時候出于個人的利益,他們會表現出利用已有的條件搶占有限的學習資源來強化學習中的優勢,再通過學習的優勢進一步去占有好的學習資源的行為,這就出現了競爭。合理的學習競爭是有益的,它能夠產生一定的危機感,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加強自身能力的鍛煉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也能使學習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
競爭的出現同時也伴隨著合作的產生。合作性要求學生將自身的學習行為有機融人所在群體的學習活動中,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時,展開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學習。高中階段的課程比較繁多,難度增大,任務重,學生經常會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而有些問題在短時間內還解決不了,這時就要尋求別人的幫助。相關研究表明:有86.36%的學生在當同學遇到困難時都會選擇“會詳細耐心的解答,既幫助同學,也能鍛煉自己的思維。”這說明學生既愿意得到同學的幫助,也愿意幫助同學,能夠認識到學習中合作的互惠互利,并沒有因為學習中的競爭而相互保守。
4.問題意識增強,批判性思維水平提高
現代的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發現問題為起點到解決新問題為終點的過程。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特征不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看學生是否能夠或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求問題解決方法的能力。高中生生活經驗增加,科學知識增多,其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也明顯增強,對事物了解得更深人。他們能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本質結構,不再對書本上或老師講授得的知識一味地全盤接受,開始擁有自己的觀點并敢于批判和懷疑原有事物或他人觀點的不足不妥之處,并能按照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實施方案、檢驗假設的完整過程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三、高中生學習方式變革的策略
學習方式的變革是系統工程,對于高中生學習方式變革策略的討論,應從理論與實踐進行兩個層面考慮。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的過程,需要從變革文化觀念、學校家庭氛圍、教師能力等各個方面做起。
1.發揮文化因素對學習方式塑造的積極作用
由于文化是長期以來積累在人們內心的基本假設和信仰,因而文化對人們的觀念、認識和思維方式等具有彌漫性的影響。這種彌漫性既表現為它對身在其中的每個人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表現為它對人在所有問題上的觀
念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基于思維方式的文化傳統對學習方式的影響往往更為直接、更為明顯、更為久遠。
影響高中生的文化因素主要是學校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穩定、具有封閉與保守的特征,并且貶抑變化,忽視反思、批判與創新。在我國教育中,教師權威化、專制化,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經典等取向與這種文化如出一轍。因此從學習方式的變革來看應該建立一種新型的學校文化,首先以開放的姿態對待外界新的文化思想和思潮,積極地、批判性地汲取其精華部分,使學校師生在與不同文化的接觸中擴大視野,進而以開闊的心胸去理解、選擇和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其次是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校內的革新和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是其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及其成員要有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這些生活方式的變革,才會有真正的變化產生。
發揮文化因素對學習方式的作用的另一個重要策略是轉變教師的觀念,而反思是轉變觀念的最主要方式。一方面是進行課后小結通過集體的力量改進;另一方面是通過查閱資料、進行調查等方式對其背后隱藏的觀念進行理性的、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探索新的觀念和相應的教學行為。
2.變革評價制度,建立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
評價制度是調控學習方式的杠桿,從學習方式的變革來看,變革評價制度主要涉及改革傳統的高考體制,建立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高考是我國傳統教育評價的典型代表,也是影響學校教與學改革的最大因素?,F行高考的最大特點是,以學科考試分數的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以紙筆測驗作為唯一形式。但新課程所強調的是合作、探究和發現的學習,因此,要“回歸”多樣的、主動的學習方式,所以變革考試制度首先應重視學生的平時表現,加強學生對多種多樣學習方式的重視,并通過這些方式培養起相應的學習能力。其次把學生的綜合素質當做能否升人大學的一項評分重要因素,促使學生在學習以外的體育活動、文娛活動、科技活動、校內活動、校外活動、個人興趣愛好等方面有更全面地發展,幫助學生從“聽講型”的學習方式向“實踐型”的學習方式轉變。
高考制度的改革還應朝向實行多元、多維評價體制的方向發展,建立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另外,這種完整體系的建立也要求我們不斷豐富現有的評價手段,要積極借鑒和運用質性評價,增強對學生評估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3.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形成和發展積極的學習方式
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學生通過預習就會發現自己課堂上的重難點,哪些很簡單,自己看看就會;哪些相對來說容易一點,但是需要教師講一講;哪些自己看了也沒看懂,課堂上要認真聽教師講解。首先通過閱讀教材,生物學基本概念,需要抓住的關鍵字,心里要有底細。預習不是簡單地看書,預習還離不開對知識的稍作升華和識記,看完書后定下心來想一想,哪些內容已基本清楚,哪些內容不甚了解,哪些是重點等;必要時再結合手中的資料,能做的題要提前做了,做對了說明自己記住了、會了;做錯的題自己先檢查一下,如果能發現自己錯在什么地方,就把那個地方作為重點,自己在稍作鞏固,用不同顏色的筆做出相應的標記;做錯了,結合答案分析不出原因的、有疑惑的問題,在課上要作為重點,認真聽教師講解,做好課堂筆記,可以用深紅色的筆做出重點標記,以備以后復習的時候再次鞏固和加深印象。學生還要注意分析,歸納,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這樣預習后自己可以做到有難點、有重點、有目標地聽講,從而能使課上注意力更集中,避免了課上“走思”現象,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聽課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養成做好課堂筆記的好習慣
課前預習有助于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避免了因為基礎薄弱,課上聽不懂、聽不會,繼而課上不斷“走思”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只聽教師講課,自己只在座位上坐著,不動手、不動口,思維的集中靠動手來調節。很多學生反映:“生物課上教師講明白了,自己也聽懂了,當時做題的時候不會,為什么?”因為課上教師講到的內容,在自己作業題的時候全忘光了,導致教師講了白講,學生聽了白聽的狀態。教師講課的時候,學生要做到心道、手到,能做的筆記盡量都落實到筆記本上,會的寫一寫進行再一次的鞏固;不會的記一記,把別人的東西爭取變為自己的東西;再難的知識點,要認真地落實到筆記本上,課上同教師講,課下自己在努力的吸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點。學生在課上要做到緊隨教師思路,眼到位,腦跟緊,手要勤,嘴要動。這樣的生物課,教師會感覺課堂氛圍活躍,學生會感覺自己學有所獲,這樣的課堂才是較成功的課堂。
三、養成及時復習和鞏固的習慣
課堂筆記做好了,課下要及時做好復習工作。課后復習就是把課堂上所講內容加以整理、歸納,這是一個強化知識記憶的過程。課后復習就是要整理課堂思維,課后復習要及時,爭取盡快把課堂知識轉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課后復習要通過對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整理把所學的知識點系統化、條理化。只要堅持課后復習,久而久之,在復習過程中學生會形成自己學習生物的規律和學習方法,會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去主動思索發現問題,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生物的自學能力和主動性。
四、養成及時習題鞏固的學習習慣
知識點的轉化不是簡單地識記,這需要大量的習題訓練。解題過程就是對知識的鞏固和升華,要想把知識點真正地變為自己的東西就必須進行相應的習題訓練,把知識落實到位。做題過程也是學生發現自己知識缺陷和知識漏洞的過程。學生在做題訓練中要針對相應的情況去補充知識缺陷、彌補知識漏洞,進而使生物知識系統化,這樣在大規模的考試中才能做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五、養成及時總結規律和方法的習慣
在教學中很少學生能做到這一點,有的學生有這一想法和思路,但是付諸實踐的很少。教師要針對學習好的學生做適當的引導。比如說在全國、全省市競賽中獲得名次的學生,這類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很強,教師稍加點撥就會激發他們學習生物的內在潛力。規律和方法的總結有利于一部分學生成為生物學習的高手,使生物成為他們眾多學科中的強勢學科,為他們的高考加油助力。
六、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