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5:00
序論:在您撰寫職場心理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建立全區統一的無償獻血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統,按照C/S開發模式,服務器放置在本中心機房,按照VPDN聯網模式,通過在公網上建立虛擬隧道,其他地市級血站作為客戶端通過ADSL撥號聯網方式訪問中心服務器對志愿者服務信息進行管理。通過這種管理模式可及時了解和掌握全區各血站志愿者服務情況,為科學合理的編制全區志愿者服務總體工作計劃,更好的安排和部署志愿者服務內容及量化考核指標,充分發揮志愿者主觀能動性和服務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全區各地市血站依據本轄區志愿者服務隊工作章程成立無償獻血志愿者管理總隊,總隊對所有志愿者進行統一管理。在進行信息化管理前,筆者多次與志愿者管理部門進行溝通探討,按照科研課題下達的研究項目對全區各血站進行了調研,并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和志愿者日常事物管理內容進行統一規劃,制定軟件開發標準,搭建計算機網絡運行環境,采用VPDN技術,通過pppoe協議使全區各地市血站聯入寧夏血液中心訪問數據庫服務器。
2管理系統各實施階段
(1)搭建開發平臺(安裝前端開發工具及后臺數據庫)。
①建立數據庫服務器,確定數據庫數據表字段名稱、類型、大小等屬性;
②建立各數據表間的映射關系;
③撰寫開發腳本;
④模塊劃分;
(2)代碼開發階段。
(3)各模塊進行測試、驗證并確認。
(4)通過第三方進行測評。
(5)修改完善。
(6)使用培訓。
(7)全區各地市血站安裝調試。
(8)正式開通使用。
3運行環境
網絡版:客戶端操作系統:Windows7/XP/2003/2000。服務器端操作系統:Windows2000/2003/2008Server,數據庫:SQlSERVER2000/2005/2008。前端開發工具:Borland公司的Delphi7.0作為主要的開發工具并配合第三方控件進行開發。
4系統模塊設計
系統主要功能模塊有:系統設置管理、基本資料管理、服務工時管理、培訓管理、服務獎勵管理、綜合評價體系管理、短信發送聯絡管理、退隊注銷管理、任務計劃管理共9個功能模塊。各功能模塊的具體作用簡述如下:在管理系統中為全區各地市血站分別分配一個注冊碼,注冊成功后,各血站的志愿者就可以登錄使用,并且以此注冊碼作為識別不同血站的依據。
(1)系統設置管理模塊。該模塊主要設置系統的初始統一的管理標準,包括字典設置、系統參數設置、菜單權限管理、數據備份、參數設置等;
(2)基本資料管理模塊。該模塊主要是針對招募的無償獻血志愿者進行初級培訓,待培訓合格后進行注冊,并且分配一個服務工號作為識別志愿者的唯一標識,此后志愿者服務活動的內容就以此工號進行關聯。另外,該模塊還可以對志愿者的注冊資料進行統計和查詢,建立志愿者隊伍通訊錄以及志愿者歷史工時的登記和對已經注銷的志愿者重新進行注冊等內容。
(3)服務工時管理模塊。該模塊主要對已注冊的志愿者服務項目及內容進行量化考核,主要是對志愿者的服務地點、服務內容、服務工時及服務表現進行登記,作為量化考核的依據。
(4)培訓管理模塊。該模塊主要是對志愿者經過初級培訓及崗前實習,并且能夠正確引導獻血者按流程進行登記、體檢、采樣和戶外負責招募等工作,當累計服務工時達到一定數量時,可對志愿者進行更高級別的培訓(中級培訓、高級培訓、指導培訓、外出培訓)及交流等方式。
(5)獎勵管理模塊。該模塊主要是對志愿者的晉升采取“星級晉升制”,共分5個級別,各級別以志愿者服務工時數和服務質量進行評定。按照國家級和區級制定的標準分別制定每個星級所對應的服務工時數,程序可選擇按照國家級或省級在某一時間段內進行檢索統計,并顯示志愿者所獲得的星級級別。按照規定每年對志愿者進行一次星級評定,并且對獲得五星級的志愿者進行表彰和發放榮譽證書。
(6)綜合評價體系管理模塊。該模塊主要是根據志愿者服務工時滿意度、服務質量滿意度、出勤天數滿意度計算得出綜合滿意度,并由此建立志愿者綜合滿意度評價體系,作為對志愿者進行綜合考量的依據。
(7)短信發送聯絡管理模塊。該模塊主要是對志愿者將要進行服務的時間、地點和內容進行提前告知,并且可在節假日對志愿者進行祝福問候。
(8)任務計劃管理模塊。該模塊主要是對志愿者進行的服務活動以及獻血宣傳活動、培訓活動等制定月度、季度或年度計劃,并對計劃進行管理。
(9)志愿者退隊注銷管理模塊。該模塊主要是對長期不來參加志愿者服務并經與志愿者多次溝通仍然無效的,可對該志愿者進行退隊注銷處理。
5結果
(1)建立起全區無償獻血志愿者統一、規范的服務以及星級評定和獎勵模式。減輕了手工管理的工作量,真正做到了無紙化操作。
(2)方便、快捷、高效的數據查詢和統計。隨著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其管理的信息數據量也隨之增大,因此對志愿者信息的管理也變得不易,期間要翻閱大量的手工臺帳,再者對重要指標數據的統計匯總也變得非常困難,而且容易出錯;
(3)自動判斷及分析。由于在數據字典中設置了規則和標準,軟件會根據這些規則和標準進行智能化的分析及判斷,譬如,獲得星級類別和級別、培訓級別、綜合評價系統等,計算機會自動進行分析判斷并顯示出來;
(4)可為全區各地市血站志愿者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使各地志愿者對本地區開展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的經驗進行廣泛的交流,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從而促進志愿者隊伍的健康發展。
6結束語
中圖分類號:R39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08)008-0588-06
日本的心理健康專業服務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開始是學習美國的經驗,以后隨著社會的變化和日益增長的需要,逐漸進入專業化的培訓。近年來,日本心理健康服務中有一種明顯的發展趨勢和強烈的呼聲,就是心理學各個相關學會正在聯合,倡導認定心理學從業人員的“基礎資格”和“職業資格” [1]。到目前為止,日本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專業人員資格認證還沒有國家統一的標準,資格認證主要來源于各種學術團體。在日本與心理健康和咨詢服務相關的學會有近40個。不同的學會有自己的資格認證體系。但是最有影響的專業資格主要有:臨床心理士,注冊心理咨詢師,學校心理士,大學心理咨詢師,產業心理咨詢師。
1 日本心理健康專業服務領域與機構
日本的心理健康服務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當時日本就有專門針對神經癥治療的心理治療森田療法。但是普及意義上心理健康服務應該從戰后50年代開始。1951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咨詢專家、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威廉遜到日本講學,推動了日本高校的心理咨詢發展,東京大學是第一家設立學生心理咨詢中心的大學。50年代中期,日本電信電話公司導入產業心理咨詢師制度,國際電信電話股份有限公司也設立了產業心理咨詢師崗位。產業心理咨詢備受關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經濟高度增長給社會大眾帶來了種種心理問題。如青少年中的欺侮、逃學、自殺,中年人的憂郁、酒精依賴、身心疾病等帶來的危機,老年人的疏遠感和對死亡的恐懼,這些都成為心理健康服務的主要課題。
日本心理健康服務的領域主要包括教育、醫療、司法、社會福利、產業、社區等。教育領域的心理健康服務對象主要是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從幼兒到大學生、研究生。文部科學省從1996年開始派遣學校咨詢師到中小學去工作,派遣人數逐年增加[2]。日本的大學大多數都設有心理咨詢中心這樣的心理健康專業服務機構,平均每個中心專職咨詢師1.3人 [3]。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積極開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對有心理困擾的學生邀請咨詢,擴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和推廣活動。
醫療機構的心理健康服務主要在綜合醫院和??漆t院。綜合醫院的精神科、精神神經科、小兒科等都有心理治療人員。醫療心理健康服務對象從兒童到老人,從患者到家屬,范圍廣泛,工作包括協助精神科醫生對患者進行心理測驗及評估,開展個別和團體心理治療。對于非精神疾患的病人,需要心理治療的也很多,例如老年人的臨終關懷、癌癥病人的心理重建等。司法領域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主要設在家庭裁判所、少年鑒別所、少年院、保護觀察所、監獄等機構中。福利領域很寬泛,包括從幼兒到老年的服務。社會福利領域有多種國家資格的專業人員,例如社會福祉士、精神保健士等。作為專業的心理服務,在福利機構有心理評估員、心理咨詢師、臨床心理士、心理治療師。他們活躍在兒童咨詢服務機構、身心殘障人士服務機構、老年福利機構。產業心理咨詢是為所有勞動者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務。在企業的保健管理室、員工咨詢室、職業咨詢所等領域活躍著產業心理咨詢師的身影。
2 日本心理健康專業服務人員的資格認證與管理
2.1日本心理健康服務專業人員的資格
在日本,心理健康服務專業人員的資格認定和培訓還沒有國家資格和標準。許多在醫院、學校、企業從事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相關工作的人員強烈企盼國家資格認證制度。2005年的國會上,提出了由國家認定臨床心理士和醫療心理士的議案 [4]。目前日本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人員的資格主要由各專業學術團體認證,比較有影響的專業資格有十種:臨床心理士(1988年開始認證)、產業心理咨詢師(1992年開始認證)、注冊心理咨詢師(2002年開始認證)、大學心理咨詢師(2002年開始認證)、學校咨詢師(1989年開始認證)、學校心理士(2004年開始認證)、家庭心理咨詢師(1992年開始認證)、臨床發展心理士、健康心理士、藝術治療師。其中法人協會認定的臨床心理士和日本產業心理咨詢師協會認定的產業心理咨詢師影響最大[5]。
2.2臨床心理士資格認證與管理
臨床心理士是日本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領域中發展最早、影響最大的專業資格。從1988年9月開始資格認證工作,目前日本已經有約17000人擁有臨床心理士資格,也是唯一需要心理學碩士學位才能獲得的資格。臨床心理士的培養主要是依靠大學和研究生院的專業訓練,而其他資格則主要通過各個協會或者學會的培訓。臨床心理士的申請條件是指定大學的心理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到2006年5月1日為止,日本全國一共有156所大學通過了指定審查。這156所大學具有較完善的臨床心理士的教育和訓練系統和設備。臨床心理士的工作主要有能夠選擇和運用各種心理測驗技術進行心理評估,學習各種心理治療的理論,提供有效能的心理治療[6]。臨床心理士必須學習的知識包括:(1)心理測試(包括問卷法和投射法)。(2)心理治療(主要包括精神分析、榮格分析心理學、來訪者中心療法、行為療法、家庭治療、游戲療法、心理劇、箱庭療法、繪畫•藝術療法、催眠療法、團體治療)。(3)基礎心理學(包括人格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學習•認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家庭心理學)。(4)哲學•文化•宗教。(5)精神醫學。臨床心理士資格認定機構是日本臨床心理士資格認定協會,該協會是由日本16家心理學和心理咨詢治療學會聯合而成的。臨床心理士資格申請和審查流程見圖1[6]。
獲得臨床心理士認證后,每5年需要重新審查。在這5年期間,臨床心理士必須獲得15分以上才能重新更新資格。這15分中必須含有以下(1)和(2)中任何一個項目,并跨越3個不同的項目:(1)協會舉辦的臨床心理士研修會和心理健康會議;(2)協會主辦的全國大會,以及各個地區臨床心理士會主辦的培訓;(3)協會承認的相關學會主辦的活動;(4)協會承認的和臨床心理學相關的工作坊和培訓;(5)協會承認的督導經歷;(6)協會承認的和臨床心理學相關的研究論文以及著作的出版。
2.3注冊心理咨詢師
認定心理咨詢師即注冊心理咨詢師,是由成立于1967的日本心理咨詢學會認證的專業資格,日本心理咨詢學會有會員6000多人,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咨詢學術組織。從1989年開始的資格認證已經有1000多人獲得此項資格。日本心理咨詢學會認定的注冊咨詢師每7年需要再次審查。這樣的制度是為了促進獲得專業資格認證的人繼續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專業技能,提供有質量的服務。日本心理咨詢學會注冊咨詢師資格認證申請及審查過程見圖2[7]。
2.4產業心理咨詢師的資格與管理
日本從1992年開始實行了產業心理咨詢師的資格認證,并得到勞動省的支持和勞動大臣認可。產業心理咨詢師主要以個人服務為主,必要的時候需要擔負預防的職責,承擔起對一般員工進行教育訓練的職責。產業心理咨詢師需要掌握包含心理咨詢各種技法在內的心理治療能力,而且要開展各種預防、保護工作,還需要擔當教育培訓管理監督者和初級產業心理咨詢師的工作。產業心理咨詢師資格分為產業咨詢師(初級)、資深產業咨詢師(中級)、高級產業咨詢師(高級)。對于產業心理咨詢師考試合格的人員,社團法人•產業心理咨詢師協會將給予登記并頒發合格證書,授予產業心理咨詢師稱號。產業心理咨詢師認證的三級體系見圖3[8]。產業咨詢師考試(初級)內容見表1[9]。
2.5大學心理咨詢師的資格和管理
日本學生相談學會成立于1955年,經過40多年的發展,1999年5月14日,在學會第18次大會上正式決定建立大學心理咨詢師資格認證制度。又經過3年多的努力,終于在2002年建立了由學會認定具有專業知識的大學心理咨詢師資格認證制度,目的是確立學生咨詢的專業性,被認定者的名單將送到全國各大學、高等專科學校的校長手中,從而使取得認證資格的心理咨詢師在學校的咨詢活動能夠得到領導的推動和支持。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學會會員的專業水平,為大學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服務和成長指導。
2000年6月文部省高等教育局出臺的《關于充實大學生活的方案――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創建我們的大學》文件中,強調心理咨詢對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要使咨詢師的資格專業化、專職化。也就是說,從事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的人員必須是具有專門知識的專業人才。為了推進學校內部的心理咨詢工作,必須建立相應的資格認證制度。學會在關注其他心理學資格認證的同時,必須要建立起學會的特別資格認證。目前擁有大學心理咨詢師資格的人數100多人。其申請條件和流程見圖4[10]。
取得大學心理咨詢師資格后每5年需要申請資格更新,即重新登記,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在取得資格的5年間仍然是本協會成員。(2)在5年中3年以上的時間在學生咨詢機構從事以心理問題為中心的對學生學習、生活的援助工作。(3)取得資格的5年間,滿足以下3條:①撰寫與學生咨詢有關的著作、論文、案例報告、翻譯文章等取得2分以上的分數;②在本協會主辦的大會上口頭發言1次以上;③參加本學會主辦的研修會、演講會、研究會等30學時以上。如果從事督導工作5次以上算作20學時。
3 日本心理健康專業服務人員的培訓
在日本從事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人員培訓主要有三條渠道,第一是大學和研究生院的職前培訓,也稱學歷教育,主要包括畢業于臨床心理學、咨詢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等;第二是由學會及學術團體提供的在職專業培訓,如由日本心理咨詢學會等相關機構通過培訓班、工作坊、講座、學術會議等形式進行的培訓;第三是由民間心理咨詢培訓機構提供的專業培訓。下面介紹這三類培訓的具體培訓要求、課程設置。
3.1學歷教育
日本現有大學中設有心理學科系的有106所,其中國立大學37所,公立大學4所,私立大學65所 [11];設有培養臨床心理學研究生學位的學校有98所。從心理健康服務的專業要求看,學歷教育應該是主流。
3.1.1 臨床心理學專業培訓及特點
以名古屋大學為例來說明臨床心理學專業的培訓特點[12]。名古屋大學教育學部擁有8個專業,在全國國立大學中規模最大。精神發展臨床科學專業是其中一個。從本科開始學生就要學習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測評、學習指導、態度形成•態度改變、生涯發展、意欲•動機形成、認知•思考、性格形成、人格變化等內容,并要完成畢業論文。畢業以后期望成為臨床心理士從事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學生,在本科的時候就可以選修投射法基礎、臨床面談法、臨床案例研究法等課程,并進入研究生院心理發展科學專業。心理發展科學專業是文部科學省在1990年設置的學科,這個學科以人類的發展(幼兒、兒童、青年、成人、老年)為縱軸,空間的擴展(個人、家庭、學校、工作單位、地域社會、跨文化)為橫軸,培養心理臨床的實踐家,以及以臨床為特長的學者。心理發展科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如下:1. 發展臨床心理學特論(必修)、發展臨床心理學研究演習Ⅰ、發展援助臨床學研究演習Ⅱ、發展援助臨床學研究實習(必修)(注:在“特論”中主要學習國內外最新的理論性研究,“演習”中主要通過案例研究學習,而在“實習”中則是自己一邊接受督導,實際接待來訪者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2. 家庭發展臨床學特論(必修)、家庭發展臨床學研究演習Ⅰ、家庭發展臨床學研究演習Ⅱ、家庭發展臨床學研究實習(必修)。3. 生涯發展教育學特論、生涯發展教育學研究演習Ⅰ、生涯發展教育學研究實習。4. 跨文化臨床教育學特論、跨文化臨床教育學研究演習、跨文化臨床教育學研究實習。
附屬的臨床教育設備:名古屋大學在1985年通過文部科學省的批準,繼京都大學和九州大學之后,建立了日本第五個大學附屬的“心理教育相談室”。由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數十名成員構成的咨詢室,不僅完成了對研究生的訓練和培養,還每年向社會以及社區提供數百次的心理測評、心理咨詢和治療服務,并實行收費。研究生在這里持續地接受教授以及校外心理臨床專家的督導,使得自己的技術逐漸熟練,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在名古屋大學心理臨床訓練要求嚴格,通常開始的半年只能在單面鏡下見習,給教授以及高年級學生做咨詢紀錄,總結咨詢報告,然后再在教授的陪同下逐步接觸案例,并總結咨詢報告在案例研討會上匯報。督導制度很完善,第一年督導由指導教授擔任,第二年以后需要自己付費找學校指定的督導師,督導需要定期匯報督導情況給學校。每周都有一次案例研討會,案例研討會分3-4個會場,每個會場都有數名教授以及校外的督導師參加。研究生們輪流發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體督導。碩士研究生畢業以后大多工作于精神病院、兒童咨詢所以及學校心理咨詢室。博士研究生雖然大多成為大學老師,走上學者的道路,但是他們都從事于研究和臨床兩方面的工作。
3.1.2咨詢心理學專業培訓特點
以筑波大學為例來說明咨詢心理學專業的培訓特點[13]。筑波大學人間學類(相當于學院)包括心理學、教育學、心身障害學的三個專業。心理學專業又分為實驗心理學(知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學習心理學,言語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兒童心理學、青年心理學、老年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咨詢心理學)五個領域,由三十多名教授構成,進行教育、研究和臨床實踐。
心理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程是實驗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概論、心理統計、心理統計實習、心理學研究法、畢業論文等等。如果希望以后從事心理臨床的學生還需要選修心理診斷、心理療法、咨詢心理學、性格心理學、臨床心理學演習、咨詢心理學演習、臨床心理學實習和臨床心理學特論等科目。
進入研究生院以后,碩士研究生的主要課程是學校心理咨詢、教育咨詢、臨床心理學特講、演習、學生指導論、學生理解等。此外,臨床心理學實習和督導將占去研究生們的大部分時間。筑波大學擁有附屬心理相談室,對外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并從1992年開始收費。研究生將在這里一邊接受教授的督導,一邊完成他們的心理咨詢和治療的臨床訓練。
在筑波大學,心理臨床訓練分成4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在單面鏡下見約半年,給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做咨詢紀錄,總結咨詢報告。第二階段,在教授的陪同下接觸案例,并總結咨詢報告在案例研討會上匯報。第三階段,自己一個人能夠進行咨詢,每做完一個咨詢就要報告給督導。第四階段,可以陪同下級生作咨詢,并給與指導。每周有一次案例研討會,研究生們輪流發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體督導。畢業生大多就職于家庭裁判所,少年鑒別所,保護觀察所,兒童相談所,教育相談所,還有企業的心理咨詢中心以及人事部等等。
3.2 在職培訓(包括學術機構的培訓和民辦機構的培訓)
3.2.1 民間培訓機構
在日本有一些注冊的心理咨詢培訓機構,例如財團法人關西心理咨詢中心就設有專門的咨詢師培訓系統。他們在專家的指導和支持下,長年從事心理咨詢專業人員的培訓。
3.2.2 學術團體培訓
3.2.2.1 日本心理臨床學會對臨床心理士的培訓
獲得臨床心理士資格以后的持續教育,主要由日本臨床心理士資格認定協會,日本臨床心理士會以及各個地區的臨床心理士會主辦多種培訓來完成以外,每年定期召開的日本心理臨床學會也作出很大的貢獻。日本心理臨床學會的會員數,截止到2007年10月31日是20,778人,遠遠超過日本心理學會的會員總數,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學術組織。日本心理臨床學會的專業人員培訓主要通過工作坊,案例報告•公開督導方面。工作坊的內容全面,有適合初學者的,也有適合心理咨詢師在工作中的各種需求的。而每一個案例報告•公開督導計時一個半小時。報告者有經驗淺的咨詢師,也有從事心理臨床二三十年的老前輩。由于心理咨詢和臨床的特殊性,從案例報告和督導中學到的知識、技巧和積累的經驗是最重要的。
3.2.2.2日本學生相談學會大學心理咨詢師的培訓
日本學生相談學會也就是大學心理咨詢學會,作為大學心理咨詢師認證基礎,專門制定培訓的內容。按照認定規則,《大學心理咨詢師培訓課程》涉及學生咨詢總論、咨詢的理論與學習、案例評估、大學生諸問題、大學教育與學生咨詢、調查研究6個領域,通過學會主辦的培訓班、講演會、研究會等形式,確立大學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性所涉及的必要內容 [14]。
3.2.2.3 產業心理咨詢師的培訓
產業心理咨詢師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①除了進行心理測驗、心理治療等工作外,還需要從事與相關人員的聯系、環境的調整、善用社會資源等工作。②必須對系統內的咨詢師和同行咨詢師以及管理監督者進行咨詢、建議和指導。③必須開展為了維護員工心理健康而組織的、由管理者和員工雙方共同參加的教育活動。④必須對下一級產業心理咨詢師的工作進行支持和指導。⑤需要把握不同職場勞動管理的特色,根據職場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訓練,并且具備為了解員工的需求進行調查的能力。⑥實施根據勞動安全衛生法第70條第二項規定的“建設快樂的職場”的要求,把尊重個性作為根本原則。勞動者的個性形成除了受到性別、年齡、體力、技能、生理機能的影響,也受到心理機能的影響。此外,為了建設快樂的職場,做到快樂工作,產業心理咨詢師需要具備和不同職種之間的團隊合作與協調能力。
產業心理咨詢師(初級)培訓總學時169小時,分成三部分:理論學習48小時(必修的科目共四門,其中產業心理咨詢概論18小時,心理咨詢理論與技法12小時,人格理論9小時,職場心理健康9小時);心理咨詢實用技巧訓練81小時;小論文和對話分析等40小時。中級產業心理咨詢師除了對人生、職場的學問、經驗有自身獨到的見解,在具備必要的心理咨詢理論和技法的基礎上,還應當了解包含心理健康內容的勞動管理、勞動法的知識,企業、組織和其中人員的產業心理學知識,人際關系理論等多方面的知識和理論[15]。
4 日本心理健康服務的發展趨勢
日本作為一個世界經濟強國,其社會發展需要心理健康服務。日本文部科學省提出要在全國1萬所初中配備專職的學校心理咨詢師,厚生勞動省也提出5年中培養5萬名職業咨詢顧問的政策[16]。同時,文部科學省和厚生勞動省正在為推進育兒心理咨詢師的發展合作。但是總體來看,社會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而訓練有素,經驗豐富,具有良好信譽,專業服務水準高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人員還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臨床和咨詢心理學專業人員的培訓不可能采取短平快的培養方式,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專業訓練。近年來,日本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發展迅速,培養專業人員的大學和研究生院不斷增加,但是師資跟不上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正是目前日本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界正在探索之中的議題。
參考文獻
[1] 松原達哉.編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6.
[2] 松原達哉.編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56.
[3] 大利,林昭仁,三川孝子,等.2003年度學生相にする.學生相研究, 24(3):269-304.
[4] 松原達哉.編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7.
[5] 松原達哉.編著.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ナツメ社,2004:202-223.
[6] 日本臨床心理士資格認定協會.臨床心理士になるために.誠信書房,1988.
[7] 樊富珉.主編.心理咨詢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40.
[8] 樊富珉.主編.心理咨詢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41.
[9] 日本的產業カウンセラ.社團法人日本產業協會,2005:67.
[10] 鳴澤實.大學カウンセラ制度の發足.學生相談ニュス,2002:2.
[11] 松原達哉.日本の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心理法のと狀.國際心理治療與危機干預學術會議主題報告,2006.
[12] 田治.名古屋大學,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10.
[13] 佐々木雄二.筑波大學,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25.
[14] 鳴澤實.大學カウンセラ制度の發足.學生相談ニュス,2002:3.
[15] 日本的產業カウンセラ.社團法人日本產業協會,2005:33.
周日晚上九點,張怡筠博士略微有些沙啞的嗓音如約從聽筒另一端傳來。已經上了一天情商培訓課的她,除了嗓音透露出一絲疲憊外,優雅依然,傳遞著積極的力量。這位“輕松說道理,明確講做法”的導師,就是用這份溫暖而執著的努力,幫助了無數職場人在職場、愛情、婚姻、家庭中輕松穿行。
――導師談導師――
導師對我說:幸虧沒有更糟
最讓我難忘的職場導師,或者更應該說是人生導師,是我的博導。他是美國的統計學方面的重量級教授,因為他講課太高深了,大家經常聽不懂,所以他真正對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在課堂外。當我寫論文遇到瓶頸、很抓狂的時候,我的導師就會說:“不急,我們先去喝杯啤酒聊聊再說!” 他在教我, 凡事應先處理心情, 再處理事情。一次他太太出了車禍,我們都很著急,打電話去問候,他卻不疾不徐地說:“她撞斷了一條腿,幸運的是, 還有一條腿沒事” “幸虧沒有更糟!”,就是他的口頭禪。
這個超級樂觀的博導深深地影響了我的生活態度,之后不管碰到什么情況,我都會想到他的那句口頭禪。我后來還編了一首《樂觀之歌》,歌詞第一句就是“幸虧沒有更糟”。
還有一位難忘的導師,是我在美國工作時的上司。這位四十歲左右的男士非常尊重每一位員工,如果員工找他談話,他會關掉電話和電腦,全神貫注地聽員工講話,讓人覺得備受尊重。我當時就想,怎么會有這么好的領導?他讓我明白了溝通的秘訣,就在于“讓對方感到備受尊重”。
知己知彼,方能打動導師
我最愿意提攜有良好的心態的人,包括不急功近利,謙虛學習,有很好的情商和應對進退的能力;專業知識、技能其實中上就可以了。理由是情商比知識、技能重要,心態比成績、經歷重要。
想邀請他人做自己的導師,最好的方式是誠懇、謙虛。第一要展現自己愿意學習的誠意;第二個要明確告訴對方,最希望從他身上學到哪些閃光點,講得越明確,越能打動對方,也讓他感覺自己能勝任導師這個角色。第三是主動提出, 你在學習后, 愿意為他分擔工作, 對方就更有動力收你為徒了。
帶徒弟四步曲
首先,我會做高情商職場溝通技巧的培訓,告訴他們如何與別人互動才是尊敬而有禮貌的。第二,我會告訴他們怎么做事,并說明為什么應這么做,我的考量點是什么,讓他們從中學到做事的方法,以后舉一反三,能獨立作業。第三,我很強調SOP,即作業標準流程,我希望他們每個人都建立一個標準做事的流程。第四,我常常會問他們:想一想如何可以優化你的工作、你的流程?只要他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我就會給予大大的表揚。
我會教你從生命的角度來回答職業的問題
作為導師,我最想告訴職場人的是,請試著從生命的角度來回答職業上的問題,想一想你生命的意義,做什么事情會讓你有自我實現的感覺?很多困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我當時是第一志愿選念心理學,旁人都不解, 而我認為,能完善自己幫助他人會讓我很開心, 所以義無反顧, 多年后仍樂此不疲。所以,作為職場導師,我認為不能囿于職場之中, 最好的導師還要會分享生活意義和生命方向,教會徒弟用經營生命的態度來經營工作。
――導師談徒弟――
徒弟與導師如何有效溝通?
徒弟與導師之間不總是和風細雨,分歧免不了,矛盾也逃不掉,那么徒弟如何與導師有效溝通,當出現不同意見時,又該如何處理?
張怡筠博士建議,被指導的人在向導師請教時,要學會問問題,選擇題的形式比問答題更好, 例如請教導師,怎么做比較妥當?答案是A, 還是B?這樣導師會覺得你很用心先思考過,指導也才能更有針對性。
創客媽媽:
70后媽媽,家有兩娃,小少12歲,小妞3歲有余。
創客媽媽創了啥?
為自己,也為新手父母創辦了一個低調而有內涵的讀書會,讀的第一本書是《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
創業之路
曾經的職場經理人,現在的全職媽媽
現在,我是一名有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五年前,我有一份還算過得去的工作,每天上足了發條地運轉著,兒子的生活起居主要靠保姆照顧著,而他的學習玩耍我也參與得不多,隱隱覺得不妥,但也沒想到能做什么改變。
直到三年前,女兒七八個月時(那時兒子九歲),有一天我心里忽然通透了:現在,家庭和孩子才是最需要我的,而不是工作。于是,和老公一商量,馬上寫辭職信。說起來有些內疚,在養第一個孩子時,我想不到這些,這可能和自己的閱歷、心態、經濟能力以及自信心都有關。當然,家有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需要父母卷入的時間量也是有很大差異的。
一下子從高速運轉的工作狀態切換到伺候小妞吃喝拉撒睡急不來催不得的慢節奏,我竟然沒有一點不適應。我享受這樣的日子。在帶娃的同時,我還學會了做面包、包子、饅頭等以前認為高不可攀的廚藝,讓孩子們心中的媽媽味道又多了媽媽做的面包味、菜味。
陪孩子玩出一個微信公眾號
隨著妞一天天長大,白天的睡眠時間越來越短,光把她喂飽已經不夠,還得琢磨怎么跟她玩!曾經的理工科小碩開始犯愁,工作上的有板有眼雷厲風行,在帶娃玩時卻成了反作用力,因為這小人兒根本就不按我的“常理”來出牌!
怎么辦?學唄!在心理學教材里翻,在有關兒童游戲的書里找。剛開始是痛苦的,一堆的陌生概念,一段段認得字卻看不懂的描述,但時間總能解決這一切:堅持!
我一邊讀,一邊嘗試著和小妞玩,觀察她,再找來其他和兒童游戲有關的書一起看,漸漸有了感覺。于是,從小妞1歲多開始,我的微博就從閑聊變成了有意識記錄小妞的玩的專區,漸漸有了些“粉絲”。后來在閨蜜的提議下做起了微信公眾號,把怎么跟孩子玩寫給更多人看,也督促自己多動筆、多思考。
就這樣,我這個高中一寫作文就頭疼的理工科女森,2014年2月開始了自己的碼字生涯。公眾號的名字直抒胸臆:“和孩子一起玩吧”!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承載著孩子的成長、親子關系的成長,以及為人父母的成長。
與此同時,我開始準備參加心理學在職研究生的全國統考,下了狠功夫,收獲也頗豐,不僅通過了考試,而且更清晰地認識到,心理學尤其是發展心理學,是理解孩子隨年齡發展的一把鑰匙,值得為人父母者學習。
從手機里走出來的面對面讀書會
有一天,我萌生了辦線下讀書會的念頭。我想象著一群媽媽爸爸們,一起來讀、討論,書中的觀點、自己心中的問題,在讀書會上暢所欲言,豈不美哉!
辦讀書會首先是選書,我在網上的朋友兒童心理學博士推薦了《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其次是招募,因為我微信公眾號和微博里的粉絲大多知道我在讀兒童心理學,所以帶著大家讀這本大部頭教材,還是有點靠譜的。于是一吆喝,上限20人很快就超了,我又按大家孩子年齡性別做了一些組合,最終確定了名單。最麻煩的是找場地,因為能容納20個人又相對獨立安靜的地方不好找,最后還是選定了做餐飲的朋友家的包間,有大圓桌,空間大,房間內木質屏風散發著書香氣,窗外就是綠蔭蔭的樟樹。
我在讀書會招募時寫下了3個要求:
? 能排除干擾靜下來讀書 ;
? 每一位參與者都需要認領某個章節,然后在現場討論時積極分享;
? 開放合作的心態。
這是我對讀書會的期待,因為我不想把我的讀書會變成一個“媽媽吐槽會”,也不想把我的讀書會辦成一對多的課堂,而是大家都要擔負責任主動參與的討論會。只有主動輸出了,而非被動輸入,看過的書才可能內化成自己的,進而無聲無息地影響自己的行為,這是我的基本出發點。
2014年的9月13日9:30,讀書會第一次活動,除了少數幾個生活中的朋友,其他書友都是第一次謀面,有全職媽媽,也有職場女性,還有一位爸爸,大家的專業背景更是百花齊放。
簡單自我介紹后,進入正題。我介紹說,我們的讀書會是以討論為主,每次討論書上的三個問題,請大家在來之前須先讀完要討論的章節。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我來帶領,之后就由大家分章節認領帶讀。
第一次時間掌控不是很好,兩個半小時一下就過去了,到第三個問題已經沒時間了。于是大家討論決定,以后每個問題限30分鐘,由一個人來做當天的時控(上鬧鐘),于是,我們的讀書會從第二次開始分成了三大塊:30分鐘本章節簡要回顧、90分鐘討論、10分鐘休息、20分鐘自由討論,一共150分鐘。
接下來,大家按章節認領(主要依據孩子年齡),在同一個章節的書友自己形成小組討論,確定要討論的三個問題,誰來帶讀,誰來時控,誰來記錄,在每次討論前,在微信群里發給大家。四個月八次討論就這樣運轉下來,可謂有條不紊?;仡^看,這里面多少帶著點我曾經的職場風格。
辦讀書會,我有付出,收獲也不小。首先,我作為讀書會的主持人,我必須通讀這本書,且要盡量讀得深入。而且我們的討論直切主題,坦誠而深入,如此酣暢淋漓的交談是飯桌寒暄難以比擬媲美的。
《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這本書我們一起討論了8次,隔周一次,每次150分鐘,每次都意猶未盡,吃午飯時接著聊。2015年我要準備畢業論文,所以在猶豫是不是把讀書會暫停了,但大家臉上的表情讓我不忍出口。那么,把時間擠一擠,堅持做吧!
說到付出,真正付出的是我老公,因為每次讀書會,都得他一人帶倆娃。當然,他會說,這正好可以和孩子拉近關系哈哈!如此看來,來參加讀書會的媽媽們,都給了一個讓爸爸和孩子親近的機會,而讀書會的唯一一位爸爸,也因此更理解了孩子的媽媽,都是好事!
給媽媽們的話:
很感恩孩子們,讓我有了生命中如此重大的轉變,去細致入微地感受生活和感知自己,去擴大自己的交往半徑和思考半徑,去盡一份微薄之力實踐心中所想。
關鍵詞:廣告學;實踐教學;途徑廣告學
具有實踐性強、注重應用操作的特點,因此在現代廣告學教學中,采取多種途徑和措施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提高學生的職場競爭力,都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下面筆者對現代廣告學的實踐性教學途徑進行探討。
1構建科學的廣告專業理論知識結構
廣告學理論課程以“廣告是什么”、“如何做廣告”、“如何做好廣告”三個核心問題,將課程可設置為廣告學及其相關理論模塊、廣告項目運作相關理論模塊以及素養養成及素質拓展模塊。其中,廣告學及其相關理論模塊課在大一、大二低年級開設,學生具備專業的知識素養。廣告項目運作相關理論模塊在大三、大四開設,通過廣告市場調研、廣告策劃和設計創意,廣告市場項目方案設計及數字營銷下的媒介策略基本知識的講授,使學生掌握在廣告項目運作的每一個步驟所需要具備的能力。素養養成及素質拓展模塊是通識教育模塊,可貫穿于整個大學四年培養之中,加大與美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藝術學等相關課程的選修,通過培養學生人文社科類、藝術類修養來開拓眼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廣告的運作原理。
2設計符合課程特點的實踐環節
廣告學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在廣告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程特點,通過安排實地調研、廣告大賽賽前研討等實踐環節,來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該努力研究新的教學方式方法,理論課與實踐課并舉,以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訪大型商場超市等,來了解商品銷售、廣告宣傳與促銷情況,深入體會廣告對消費者的影響;也可組織學生在校內對大學生群體進行調查,了解大學生群體對廣告的關注以及廣告對大學生消費產生的影響,利用廣告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做好廣告學和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
新媒體環境下,廣告行業的發展和媒介環境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廣告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一方面,要突破原有廣告學的課程領域,將廣告學科專業知識主動和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進行良好融合,構建出更“廣義”的、更廣闊的廣告學科課程知識結構體系,使學生廣告學知識的獲得更加具有包容性、交叉性,拓寬學生的廣告學知識寬度,再結合實踐廣告策劃與案例分析,在心理學、統計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的廣泛支撐下,真正實現廣告學專業學生新媒體廣告能力的切實提升。另一方面,在新媒體帶來的新技術層面上,加大新媒體技術應用課程在全部專業學科課程中所占的比例,強化新媒體技術的融合使用,強化新媒體技術的實踐操作,通過媒介融合、超媒體技術、廣告交互等方面的充分學習,推動廣告學和其他學科之間的交互融合。
4以賽帶教將理論課程與技能課程相互結合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目前的廣告專業教學過程中,通過“以賽帶教”,在課程中引進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臺灣時報金犢獎、戛納幼獅等廣告賽事,讓學生在廣告賽事的創作過程中,更深刻的理解和運用廣告專業理論知識,把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為例,作為一項由教育部指導的文科競賽活動,在國內高校有較強的影響力。該賽事在每年的春季學期舉辦,命題單位是有贊助商提供,參賽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對命題單位的相關產品及服務進行調研、體驗后根據不同的類別創作不同的廣告作品。在項目運作中,從創作初期的市場調查、競爭者調查、消費者調查,到中期的廣告策略制定、廣告創意激蕩,再到后期的廣告內容的執行全過程是一次完整檢驗廣告相關理論知識的過程,可讓學生邊創作邊思考,啟發學生發現知識理論背后的因果聯系。
5重視模擬實戰
模擬實戰,即在廣告教學中,通過案例教學、項目模擬、模擬廣告公司及相關活動等形式,來創設廣告業務情境,強化實戰訓練。教師應根據廣告學科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變單純教學為多元化教學。如通過模擬廣告公司、媒體廣告部及企業廣告部,使學生對現實復雜的廣告運作有一定的感知,能起到良好的實踐作用。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與特長,成立網絡與多媒體、影視制作、圖書編輯與策劃、攝影等課余工作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創造良好的實戰氛圍,讓學生在實在訓練中積累更多的經驗。
6做好學生反饋和行業反饋機制的設計
新媒體環境下的廣告學教學,知識更加具有靈活性,操作更加具有應變性,因此,反饋機制的確立勢在必行,對于廣告學教學來說,反饋機制應當包括學生反饋和行業反饋兩個層面。從學生反饋層面來說,重點是教師要通過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可以采取微信群、QQ群等新媒體途徑實現,也可采取更為直接的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實現,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從行業反饋層面來說,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校企結合,通過校企結合共建專業教學體系的方式,雙方都可受益,在企業獲得了人才資源、人才渠道的同時,學校也可借助企業的窗口,更為直觀地了解社會廣告行業的普遍現狀、人才需求、發展方向等,從而及時調整教學重點,培養更具有實踐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總之,在現代廣告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多種途徑和措施,豐富實踐教學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廣告學實踐教學的效果,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最終提高學生的職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陶麗萍,熊文軍,熊潔芬.廣告專業實踐教學與改革研究.今傳媒,2009-01-05.
[2]廣告專業畢業論文.百度文庫,互聯網文檔資源,2012.
[3]姚婷.全媒體環境下廣告心理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方向探索.新聞研究導刊,2015-06-10.
[4]姜笑君.創新教育理念下談廣告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教育教學論壇,2014-10-01.
面包or愛情,幸福需要什么?面對“情緒勒索”,該怎么辦?如何解開嫉妒的心結?如何搬開失戀的石頭?同居,要不要繼續?懶散個性會讓愛情遠去嗎?……每天,張怡筠都聆聽并解答來自不同人群的各種煩惱。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聽她的演講,看她的書,看她的電視節目,還有她的博客,從中學會如何向幸??焖龠M發。
張怡筠,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心理學博士,第一位以中文寫作EQ專業書籍的學者,上海云起時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資深企業培訓師,愛上情商網心理學總監,情商俱樂部創辦者,多檔電視節目心理學嘉賓,多家雜志報紙專欄作家。
多年來,張怡筠始終將工作重心定在EQ的全方位研究與推廣,堅持做幸福的布道者,以專業的學理訓練和豐富的演說經驗來疏導心靈的障礙,輕松說道理,明確講做法,言語間傳遞著積極的力量,幫助青年人提升心理素質,在職場、愛情、婚姻、家庭中輕松穿行。
她,是幸福的布道者
內地大多數人知曉張怡筠,是通過上海電視臺一檔名叫《心靈花園》的節目。在節目里,她把深奧的心理學知識說得淺顯易懂,卻又入木三分。與其專業知識相得益彰的還有她時尚優雅的著裝,溫暖的話語,以及充滿西化的舉止,這一切都顛覆了大眾一直以來對于心理學專家的刻板印象。
事實上,在此之前,張怡筠已經在臺灣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做了11年的副教授,是炙手可熱的心理學專家。1996年,她憑借第一本暢銷書《EQ其實很簡單》榮登年度十大暢銷女作家之列,同年,她開始配合電視臺做心理節目,原因很簡單,因為她覺得“閉門造車不是個好辦法,應該出來跟大家聊聊,讓大家學會用心理學幫助自己”。
2005年,張怡筠參與配合國內第一檔心理咨詢電視節目――上海電視臺《心靈花園》,此節目被20多個省市電視臺轉播。通過這個窗口,她將心理學知識帶進了全國億萬觀眾的家中,幫助他們了解自己,了解心理學,更好地處理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情緒困擾及心理困境。她坦陳,當初只是抱著好玩的心態答應了下來,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
之后,張怡筠將工作重心移到了內地,更索性把家搬到了上海。陸續,在央視《半邊天》、《心理訪談》,東方衛視《幸福魔方》,湖南衛視《變形記》,以及江蘇衛視《名師高徒》等節目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其間,她還應出版社的邀請,寫關于情商方面的書,帶動了華文EQ風潮。
此外,張怡筠在上海繼續發展自己已做了10多年的企業培訓事業。據統計,她曾為640多家國內外著名企業做過心理培訓,如IBM、德國拜耳、阿里巴巴、中國銀行(上海)、中國移動、國泰人壽、寶鋼、花旗銀行、寶潔、諾基亞等。
“做培訓其實很耗心力,要調動全場氣氛,要跟進現場互動,大多時候我還需要滿場跑來跑去照顧每個學員的學習狀況?!钡?,每當看見有那么多的青年在自己的演講中領悟生活真諦,向幸福邁進的時候,張怡筠又會感到無比的興奮與安慰。
曾有一位500強企業的高管,30多歲,因為覺得與領導溝通不暢而想辭職,在聽了張怡筠的一番話后,他決定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就一切都迎刃而解了,豁然開朗。張怡筠說,“現在,很多年輕人看問題往往都不全面,遇事消極對待,其實,態度能改變一切。”
在自己開辦的情商成長課程中,有一個女孩結婚三年因丈夫有外遇而離婚了,之后便遲遲不愿接受其他追求者。張怡筠在課程中提到,“愛情和婚姻的成功與否,不是靠牽手這一標準來衡量的,失婚絕不等于失敗,自己如果從中更了解自己,也學到愛的能力,即使分手,這段感情也是成功的。”
這個女孩在課程結束后單獨找到張怡筠,說:“您說的對,我其實沒有失敗,而當我理解他在那段時間可能與我一樣痛苦,我就釋懷了,也不恨他了。我現在有信心去找尋我的幸福。”
“一年以后,我收到了她的結婚喜帖?!闭f這話的時候,張怡筠的嘴角微微上揚,她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除了為企業員工做職場情商培訓,張怡筠還去很多高校為大學生們做演講。2011年,一年間,張怡筠和同是博士的丈夫每月至少去一所高校做“雙博士演講”?!拔覀兊难葜v是公益性質的,目的就是讓這些還未走向社會的大學生,為以后做一個優秀的職場人做好EQ準備。”
作為一名情商研究專家,張怡筠表現給公眾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都似乎是對情商的最有說服力的詮釋。凡是聽過張怡筠演講的人都說:“張博士善于以知心朋友間的談心、互動方式,輕松、明白地把大道理寓于具體的行為方式中,深刻的人生道理被她演繹得簡單、易懂,頗具可操作性。讓我們深感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p>
聽到這些贊譽,張怡筠笑著說:“厲害的不是哪個心理學家,而是心理學本身,當我學得越多,我對心理學越心生敬畏。如果要說我有什么特別之處,也許是我努力把心理學知識用大白話講出來,教大家如何運用,進而豐富自己的生命?!?/p>
她,讓大家都快樂
談起最讓自己難忘的人生導師,張怡筠直言是她的碩士導師。“他是美國統計學方面的重量級教授,因為他講課太高深了,大家經常聽不懂,所以他真正對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在課堂外?!?/p>
張怡筠至今仍然記得當自己寫論文遇到瓶頸、抓狂的時候,她的這位導師就會說“不急,我們先去喝杯啤酒聊聊再說”。“他教我凡事應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p>
有一次,這位導師的太太出了車禍,張怡筠和同學們都很著急,打電話問候,他卻不疾不徐地說“她撞斷了一條腿,幸運的是,還有一條腿沒事”。
“‘幸虧沒有更糟’就是他的口頭禪。這位超級樂觀的導師深深地影響了我的生活態度,之后不管碰到什么情況,我都會想到他的那句口頭禪。我后來還編了一首《樂觀之歌》,歌詞的第一句就是‘幸虧沒有更糟’。”
張怡筠從導師身上領悟到,老師最首要教給學生的應是經營生命的態度和方法。多年來,她也正是用此標準來衡量自己的。“我想通過我的心理學知識讓大家都變得快樂積極,使心理學成為人們通向幸福彼岸的諾亞方舟?!?/p>
讓張怡筠感到可喜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心理健康,也愿意與心理咨詢師面對面溝通,去解決自己的心理障礙。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p>
在談到“快樂”的定義時,她說:“讓自我處在一個輕松、自在的心境,被成就感和滿足感包圍。就像我正在從事的企業培訓工作,在幫助這些青年人疏導心靈障礙的過程中,自己也會產生一種超然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那時的自己,完全處于快樂的氛圍中?!?/p>
“當下,很多青年人在高壓的工作和生活下,產生焦慮、憂郁,擔心自己達不成目標、機會溜走、買不起房、養不起家,甚至20多歲就開始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對此,張怡筠說,“一個人一定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任,要積極樂觀地去解決問題,凡事都有兩面性,樂觀的人在挫折中,都能先看到其中的好處,找到前進的動力。再者,給自己的低潮心情定一個期限,也許是兩天,兩天之后,就必須振作起來。還有就是尋求親朋好友的支持與幫助?!?/p>
“心情是測量快樂和幸福的溫度計,只要樂觀,就有前進的動力。”張怡筠曾在演講中多次提到“一二三四五自我幸福給力方法”,即一天10分鐘情緒放松,一天20分鐘有氧鍛煉,一天30分鐘閱讀,一天四個自我肯定,一天五個讓自己值得感激的理由。
她坦陳,“我一天除了忙得顧不上有氧鍛煉之外,其他四個都能做到。這些方法可以讓我一整天都感到快樂、幸福,很有效的。此外,一個人要時刻保持在快樂的狀態中,還應知足常樂?!?/p>
張怡筠說自己就有一項“特異功能”――選擇性失憶,選擇性記憶。在她的腦海中,大多都是溫暖的記憶,而不好的事通常記不住。“記得我有一次走在路上,碰到一個很久不見的朋友??墒撬豢吹轿揖投愕搅伺赃叺男〉昀锶?。我當時還在納悶,為什么一見我就跑呢?事后才想起來,原來他還欠我好幾萬塊錢啊?!?/p>
做心理訪談類節目多了,別人的負面情緒也聽多了,然而,張怡筠稱這并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作為一個專業的心理工作者,首先要有摒棄情緒垃圾的能力。做了這么多年的心理嘉賓,留在我腦海里的,都是有正面能量的故事。此外,獨處的時間很重要,自己與自己對話,可以釋放掉一些負面能量。工作日,我喜歡獨自吃午餐,有人會覺得我不應酬不給人面子,其實我是需要利用時間來做自我情緒調理?!?/p>
關鍵詞:中國組織情境;職場隔離;冷暴力
職場暴力在國內外的職場呈現多種多樣的形態,如職場暴力(Workplace Violence;Piquero,et al.,2013)、職場侵犯(Workplace Aggression;Hills & Joyce,2013)、職場隔離(Workplace Isolation;Marshall,et al.,2007;Mulki,et. al.,2008;Mulki & Jaramillo,2011)。職場暴力除了直接的人身攻擊、侵犯、謾罵等直接傷害,還包括將精神上漠視、打壓、冷漠、孤立、私下限制職業發展等“冷暴力”。據智聯招聘2009的一項調查顯示,“七成職場人士曾遭遇職場冷暴力”。英才網聯與搜狐就業頻道在2011年對3 100多人的調查顯示,88%的職場人士遭遇過職場冷暴力。瀟湘晨報的紅網在2012年的調查顯示,感知自己遭遇過職場冷暴力達到72.73%。第一調查網在2013年對2 059位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曾經遭遇過”冷暴力有834人(占總樣本40.51%)、“正在遭遇”冷暴力有299人(占總樣本14.52%)、“我或我的圈子‘冷暴力’別人的有137位(占總樣本6.65%),職場冷暴力發生比例達到61.68%”。歷年的“冷暴力”調查結果顯示,職場冷暴力是我國職場暴力的主要形式。中國人最愛和諧而最怕沖突,因為沖突導致外在的爭執或威脅與內隱的緊張(黃牙潁2007)。這導致中國企業中職場暴力更多以非外顯沖突的“冷暴力”形式存在。中國人強調“以和為貴”。在遭遇職場冷暴力時,大多數人選擇忍耐和退讓,如智聯招聘2009調查顯示24.2%的人遭遇職場冷暴力后選擇忍耐,而英才網聯與搜狐就業頻道在2011年的調查顯示32%的人選擇“忍耐并調整心態”。因此,本文針對中國組織情境下職場隔離的研究可能有一定的價值:(1)中國文化情境因素導致職場隔離存在普遍性,然而職場隔離的國內研究尚屬空白,所以本研究對彌補國內職場隔離的研究缺口有一定的貢獻;(2)基于中國文化情境因素,探討了職場隔離的成因與對策,對于職場隔離的識別與管理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 職場隔離的定義與類型
1. 職場隔離的定義。職場隔離(Marshall et al.,2007)是指“描述員工感知的組織隔離和同事隔離的心理構念,缺乏同事和上司的支持,缺乏與團隊成員的社會和情感互動的機會”。員工在工作場所不能獲得相應的社會支持和指導,找不到歸屬感,進不了公司事務的圈子或者同事的非正式組織。除了工作事務的商業聯系,員工與同事之間沒有多少感情聯系,員工很難獲得身份認同和群體歸屬。
本文將職場隔離界定為在職場中自身心理與性格因素引發排斥與同事和上司的人際互動,或者與公司或同事之間情感缺乏和機會缺乏的一種阻隔員工平等全面參與組織的社會活動。需要特別指出的是:(1)本文認為職場隔離界定包括在職場中因為自身心理與性格因素引發阻隔,表現上市個體主動排斥與同事和上司的人際互動;(2)職場隔離的本質是與公司或同事之間情感缺乏和機會缺乏,表現在個體被同事及其人際關系網絡多排斥,周圍可能都是同事,不孤單但是很孤獨,沒有朋友和交流對象,另一方面,個體被公司的網絡所排斥,無法接觸核心任務、核心人員和核心技術;(3)職場隔離的后果是員工之間的不平等,具體可能是發展機會的不平等、薪酬待遇的不平等、晉升的不平等,等等;(4)本文探討在職場中個體被動的職場隔離,被阻隔在情感與機會之外。
Mann等(2000)指出在虛擬辦公室的員工因為缺乏非正式的互動、情感的聯系、情感支持,更容易產生社會孤立的感覺。因為員工負責非核心業務,執行他們不太顯眼的項目,可能感覺上司僅提供最小的反饋和給予微不足道的指導,所以感覺到職場隔離的員工傾向于認為他們的努力和業績得不到認可,可能會覺得他們難以獲得足夠的職業支持,職業發展機會少比他們傳統的辦公室。這一結果進一步導致員工與他們的上司的心理疏離,從而進一步導致“遠離視線與遠離關注(Out of Sight and Out of Mind)”(Kurland & Bailey,1999)。
2. 職場隔離的類型。職場隔離可以劃分為公司隔離與同事隔離兩個維度(Marshall et al.,2007):(1)公司隔離是指在員工需要上司和公司提供支持時,被上司和公司孤立,缺乏獲得必需的支持與援助,并且工作績效與成果可能得不到公司的客觀評價和承認,缺乏職業發展機會;(2)同事隔離是指在員工需要互動交流與友誼時,被同事孤立,無法進入團隊或部門的人際關系網絡,無法獲得相應的支持與援助。Marshall等(2007)職場隔離實質上孤獨感,是一種可獲得性(Availability)的缺乏,主要有兩種類型:社會隔離的孤獨感與情感隔離的孤獨感。社會隔離的孤獨感是進不來公司和同事圈子,遭遇的社會排斥,無法獲得支持、指導和幫助,而情感隔離的孤獨感是無人分享情感與感受,無法在職場交到朋友,不被周圍的人喜歡、無法建立親密關系,如友情與同志感。
職場隔離還可以依據其他標準劃分類型:(1)地理隔離與心理隔離,地理隔離是工作地點的在地理位置的分散導致的社會互動缺乏,而心理隔離是個體被群體孤立、阻隔,無法獲得工作或情感上支持和協助,可能周圍都是同事、但是都是比較熟悉的陌生人;(2)無意隔離與故意隔離,無意隔離是因為公司、主管和同事在主觀上沒有動機阻隔,但是因為信息技術、交流互動的缺乏而導致的職場隔離,而故意隔離成見與習俗、或因人為的劃分圈內人與圈外人,公司、主管和同事在主觀上進行的職場隔離。
3. 職場隔離的危害。對于個體而言,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親密關系有利于促進個體健康狀況和提升個體幸福感,而孤獨隔離的人更容易體驗到壓力、焦慮、失眠等健康問題(邁爾斯,2006)。感覺到隔離的員工更容易在工作中體驗到挫敗感、無力感,看不到職業發展機會和未來,失去進取心,減低工作質量與工作績效。其次,被隔離員工可能還存在消極歸因而引發的“自我挫敗的社會認知和社會行動的惡性循環”,如果在職場之外沒有傾訴對象或親密關系網絡,很容易自殺等極端自虐和自殘行為。再次,隔離感可能會在員工之間相互傳染相互影響,導致群體性反生產行為。
對于公司而言,職場隔離會導致較低的工作績效(Marshall et al.,2007;Mulki,2008;Mulki et al.,2011)。職場隔離會導致較低的工作滿意度,并減少組織承諾(Kirkman et al.,2002;Wiesenfeld et al.,2001;Mulki,2008)。職場隔離會也可能導致對創新的壓制,如福特一世在T型車取得極大成功,在其管理后期對于公司創新人員采取的嘲諷與打壓方式,對于組織內部創新人員進行職場隔離。另外,職場隔離會也可能削弱團隊或者群體協作。巴納德(1938)指出企業實質上是一個協作社會系統,協作的效率與效能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與業績。很難想象,當我們把某些人隔離某些圈子之后,還希望全部人員之間有效協作。
對于社會而言,隔離感員工在遭遇冷暴力之后,常常以暴易暴,向更弱小的家人或者社會上的陌生人發泄暴力,引發家庭暴力或人際沖突等社會問題。例如,智聯招聘調查顯示,遭遇到職場冷暴力之后,22.4%的職場人士選擇了“以冷制冷、以暴制暴”。因為智聯招聘(2009)和英才網聯與搜狐就業頻道(2011)顯示上司是對下屬實施職場隔離的主要因素,因為上司擁有較多的資源和較高的地位,遭遇到職場隔離的下屬以暴易暴時通常無法針對加害他們的上司,而會轉向比他們更弱小的對象,比如轉向他們的愛人或者孩子甚至社會上的陌生人發泄暴力,導致家庭暴力或人際沖突。
二、 職場隔離產生原因
基于職場隔離的類型分析,可能已經揭示了職場隔離產生的多種多樣的成因。
1. 成見與習俗的影響,例如:因為成見與習俗導致女性職業生涯成長晉升到一定職位以后,就被迫停止晉升中的“天花板效應”。不論該她們多么優秀業績多么突出,成見與習俗將她們在職場中隔離在一定級別職位之下。另外,如公務員招聘中從來沒有開放給農民工,哪怕是與農民工利益緊密相關的公共事務崗位。
2. 圈內人與圈外人的分割,領導與下屬的交換關系(LMX)理論(Graeo & Uhl-Bien,1995)支持,領導依據個人的偏好與價值標準以及利益關系來劃定圈內人與圈外人,對于圈內人則提供更多資源與發展晉升機會,而圈外人進行職場隔離和發展限制、甚至機會剝奪。這種領導與下屬的交換關系產生的原因不同與華人社會中傳統文化元素導致的“差序格局”,但是實施的結果都是將領導劃定圈外人進行職場隔離。
3.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文化的影響。西方企業文化比較推崇獨立性、競爭、個人奮斗,奮勇向前,更容易與同伴和同事發生疏遠、疏離或隔離,例如美國企業更傾向強調個人奮斗與競爭,更偏向于任務導向;而集體主義文化更強調人與人之間和諧持續的互動交往,良好的人際關系,例如,日本企業更強調“家”文化,更偏向于關系導向,致力于培育企業與員工之間緊密聯系。
4. 工作現場的分散,地理位置的分散,例如:銷售人員必須走出辦公室,工作場所更多是不固定的,依據客戶的分布進行工作,特別在消費類產品銷售中地理位置的分散性最嚴重。
5. 信息技術的發展,員工可以獨自在家辦公,也為職場隔離提供了物理基礎。何晨(2011)指出,由于互聯網所具有的個人主義文化特性,網絡的使用帶來的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連接節點的增加,更進一步促進了個體獨立型自我構念的發展,減少了傳統的社會交往,使得社會隔離的程度也在增加。
6. 個體的消極的歸因風格也是產生之隔離的可能原因之一。邁爾斯(2006)就指出具有消極歸因風格的人處于一個“自我挫敗的社會認知和社會行動的惡性循環”。即消極的歸因風格的員工更容易對與他人交往時留下的印象評價是負面的,而常常責備自己,但是又感到無能為力,這加深或強化了他與他人關系距離;這種消極歸因的隔離感知反過來又繼續拉大了個體與他人之間聯系,而制約了個體與他人建立友誼和良好關系。
除了國外一般職場隔離的成因以外,我們認為中國文化傳統中一些獨特情境因素也滋生職場隔離的主要土壤。
(1)黃牙潁2007)指出,“中國人最根深蒂固的愿望乃是追求和諧,在《易經》中,‘沖突’是一種惡或不吉”。因此,在職場中即使有對立與對抗,中國人也常常不會采取可能導致沖突的公開正式面談方式解決,而是進行無形的職場隔離進行精神虐待。無形的職場隔離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精神上的漠視與打壓、傷害員工的自尊、給別人穿“小鞋”等等心理折磨與精神虐待。
(2)華人社會中人際關系比較容易形成“差序格局”(,2005)。差序格局的人際關系就“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2005)。差序格局的人際關系本質上是以“己”為中心而形成越來越大的社會交往與社會互動的圈子,所以在職場上人們常常把周圍的人區隔為“自己人”與“外人”,對于企業機會與資源分配偏向“自己人”,甚至常常將“外人”隔離在所有機會與資源之外。
(3)當今中國是依然是一個身份社會(陳剛,2005),很容易因為各種社會身份導致職場隔離。例如:臨時工與正式工、編制內人員與編制外人員等。這類人為的依據社會身份進行人員分類容易產生基于身份的職場隔離,不利于唯才是舉,選賢任能,而更可能以身份用人,同事之間的不信任與導致管理效率的降低。
三、 職場隔離的對策
職場隔離是一場“多輸”的游戲,最后沒有贏家,會極大地傷害了組織成員的合作與協作的積極性,會動搖組織效率與競爭力的基礎。因為多元的職場隔離的成因與多層面的負面后果,所以本文從個體、組織、社會三個層面提出了綜合治理對策。
對于個體而言,個體對于自身消極的歸因風格內省與體察,積極調整突破人際交往的藩籬,主動友好積極融入組織內部的各種圈子,更好地形成良性的人際互動關系,可以一定程序減少職場隔離的侵害。
對于組織而言,存在非常多應對職場隔離的對策:(1)管理層可以建立開放包容的企業文化、公平公開公正的企業制度、門戶開放的管理政策、多種途徑的申訴制度等,提供公司上下級、同事之間良性的互動,盡可能的減少職場隔離的現象,或者當職場隔離發生以后,能夠及時進行控制和疏導,建構各級同事之間良性的公平互動關系;(2)管理層可以通過人性化的雇傭關系制度、多渠道的溝通機制、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政策來提升員工的情感承諾,員工較高水平的情感承諾可以削弱職場隔離的負面影響;(3)管理層消除成見與社會隔離因素、減少辦公室政治、對于惡意進行職場隔離造成精神虐待的行為要予以懲戒,以儆效尤;(4)應對工作現場的分散或在家辦公等工作形式,公司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遠離公司的員工進行互動,如提供多種交流溝通平臺與途徑,如公司內部的網上社區、微信群、建立員工溝通互動的渠道、為員工提供個性化的情感關懷、等等。
對于社會而言,社會的發展進步和現代化也比較重要。現代性意味著開放性,意味著對傳統的批判性繼承,以及更好地融入全球社會。當今中國正在從身份社會向公民社會轉型,隨著中國社會工業化文明進程的發展,華人社會中人際關系中“差序格局”可能會逐漸式微,而代之以更平等的健康的職場關系。中國人對于沖突的傳統觀,也會逐漸發展到對事不對人的理性爭辯上而最終形成良性的人際互動。
參考文獻:
[1] Hills, D.& Joyce, C.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evalence,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prevention of workplace aggression in clinical medical practice.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2013,18(5):554-569.
[2] Kurland, N.B., & Bailey, D.E.Telework: The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working here, there, anywhere, and anizational Dynamics,1999,(28):53-68.
[3] Mann, S.,Varey, R.& Button,W.An exploration of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tele-working via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Jo- 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00,(15):668-690.
[4] 陳剛.從身份社會到契約社會.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9-24.
[5] 程蘇.職場排斥與抑郁: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4):423-425.
[6] .鄉土中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7] 黃牙.華人人際和諧與沖突:本土化的理論與研究.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8] 邁爾斯.社會心理學.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9] 王艷子,羅瑾璉.組織自尊對員工創新行為的影響研究――基于知識共享的中介效應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1,(7).
[10] 李銳.職場排斥對員工職外績效的影響:組織認同和工作投入的中介效應[J].管理科學,2010,(3).
[11] 閆茜瑩.組織認同、組織自尊與情緒勞動的關系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1,(7).
[12] 李興娜,凌文輇.組織自尊問題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1,(8).
[13] 高英.心理資本對知識型員工工作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D].遼寧大學學位論文,2011.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號:71372184;713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