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4:59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歷史課堂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帶著夢想走進課堂,課堂將成為實現你夢想的天堂。”如果能讓同學們帶著夢想走進課堂,那課堂就可以成為實現夢想的天堂了。為此,我作了一些嘗試,創建了一種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并美其名曰“開心課堂”。下面,就此談談一些觀點。
一、改變教學方式。
首先,教學方式要多樣化和科學化。教師要轉變角色,教師已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播者了,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的合作者、探究者。學生的學習也要充分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理念。改變過去的填鴨式教學,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看法、觀點不隨便斥責或施加壓力,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師應該多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更新課堂教學的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開心課堂新模式
那么,如何讓學生編織夢想走進課堂,又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實現學生的這些夢想呢?這個不難,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嘛,中央電視臺的“開心辭典”為我們提供了基本模式,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造創新就可以創建出“開心課堂”的教學模式。
1、選拔選手,組建“親友團”
“開心課堂”是屬于競賽性的教學模式,因此,課堂之前要求選拔選手。選手可以通過月考或歷史階段性考試來選拔,也可以依據學生平時上課的表現來篩選??傊x手的選拔應遵循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要具有鼓勵性。選手確定后,要求選手從班上剩下的同學中選擇“親朋好友”,組建自己的“親友團”,這樣,在課堂上每位同學都各有所屬,而且,選手的“親友團”都是該選手的要好朋友,都是堅決支持者,這樣在課堂競賽中,他們與選手榮辱與共,參與課堂的熱情也就很高了。
2、編織夢想
選手確定后,就要指導選手編織“課堂夢想”。中學生充滿青春活力,有許多天真爛漫的想法,如想出國旅游,想奔月,想擁有點石成金之術等等。這些想法,顯然不現實,因此,它不能成為“課堂夢想”,“課堂夢想”應該是與中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而且在課堂上可以實現的,也就是說,它應具有可操作性。如“希望老師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帶著同學們的掌聲進入第二輪答題”,“能夠擁有一本精美的筆記本,記錄下生活中開心快樂的點點滴滴”,“‘開心課堂’永遠讓我們開心學習,快樂成長”等。這些“課堂夢想”的編織表達了他們小小的愿望的同時也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這些“夢想”天真有趣,在課堂上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將快樂灑滿課堂。選手的“課堂夢想”確定后,教師應將其制作成課件形式,以便在課堂上向全班同學展示這些“夢想”,這樣使“夢想”具有直觀性和誘惑力。
3、精心制作試題
課堂競賽試題的選擇首先要難易適中,富有挑戰性,這些試題應該來源于課本,但要高于課本。其次,試題要具有多樣性,試題的類型當然以選擇題和判斷題為主,但在題材的選擇上可以多種多樣,如可以是文字材料,圖片材料,歌曲材料,也可以是影視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歷史史實,也可以以時事熱點為載體。再者,既然是開心課堂,那試題的選擇-還應具有趣味性。經過精心篩選的試題還應該將它們制作成課件,以便在課堂上使用。
4、組織課堂,開心教學
經過了前期的精心準備,“開心課堂”就可以登臺亮相了。上課之前首先安排選手前排就坐,而其“親友團”自然緊隨其后。這樣,以選手為核心,就將全班同學有條不紊地分成幾組,于是選手間的競賽也是成了各小組的競賽了。在比賽中,可以將制作好的幻燈片一張張展示出來,讓選手答題,同時也讓全班同學一起思考。當選手答題遇到困難時,可以向其親友團求助,這樣可以形成選手與親友團之間的互動,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選手連續答對三題,就可以實現一個課堂夢想。經過角逐,實現最多“課堂夢想”的那位同學為擂主,參加下一次“開心課堂”的角逐。
三、打造精品,原來歷史課堂“大有可觀”
“開心課堂”前期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特別是在試題的精選上,因此它不可能每節課都這樣上。它可以是幾個星期一次,或者是一個月一次。但前提是一定只要能把這堂課上好,上活,將其打造成為精品,成為歷史課堂的品牌,成為學生的一個期待。
1、尊重學生愿望,體現人文精神
傳統的課堂教學把學生當作學習的工具,泯滅了學生的天性和創造力。而“開心課堂”讓學生帶著夢想走進課堂,學生可以在快樂活潑的學習環境中學到知識,又可以通過學習實現“課堂夢想”。這就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人性,個性,體現了人文精神
2、架設知識橋梁,調動學生思維。
要使學生真正學好歷史,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借助知識橋梁,調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
結論性內容較多,這是歷史學科的一大特點。部分老師認為歷史課沒有什么內容好講,只須向學生灌輸結論,他們記住該記的內容就行了。其實高中歷史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認識教材上的結論,而且要使之理解、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初步分析歷史問題,老師們要充當學生與知識之間的媒介,幫助學生架設通向教材的結論的橋梁,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培養歷史思維。
3、推動平時歷史課堂的教學
雖然開心課堂可能要每個月一次,但只要是精品,只要學生喜歡,它就能走進學生的心中,那就有很多同學的關注。他們關注自己的夢想,關注他人的夢想,關注擂主能否坐穩寶座,關注新選手會是誰,等等。而這些關注,本身就會吸引更多同學的注意力到歷史課堂中,增強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也就能夠促進整個歷史的教學。也就是說,幾節的精品“開心課堂”可以輻射到平時的課堂教學,起推動和帶頭作用。
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利用歷史圖片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將知識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歷史圖片;高中歷史;必要性;影響
歷史圖片作為一種直觀教學資源,是高中歷史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憑借自身形象、直觀、生動的表現方式,將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直觀簡單,對于輔助學生學習歷史大有裨益。本文對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課堂中使用的必要性、積極影響及注意事項進行了簡單敘述。
1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
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死記硬背,教師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地記錄筆記,并在課下認真背誦。這是傳統應試教育的學習模式。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對歷史教學效果的考查方式越來越多,一些大型考試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死記硬背幾乎無法幫助學生提高成績。近些年來,圖片題在考試中的比重日益增大,例如歷史器物圖、歷史人物圖、政治經濟生活圖、歷史地圖等等,將歷史圖片穿插于日常的歷史教學中對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十分重要。
2歷史圖片對高中歷史教學的積極影響
隨著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的改革,教材內容由原本的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變為按照專題順序排列。在學習經濟史和思想史專題時,教師單一枯燥的口頭講解讓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所學內容較難,從而產生倦怠,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此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在講解枯燥的經濟史時,可以借助圖片進行講解。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經濟中心南移”時,教師借助如《秧馬》、《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商標》、《交子》、《清明上河圖》等圖片,讓學生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3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歷史圖片的應用給枯燥的高中歷史課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倍受學生的青睞。但在使用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問題:歷史圖片的使用與教學主題聯系不密切,則不能為歷史教學服務;歷史圖片的使用過于頻繁,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影響正常授課。
作者:趙金鎖 單位:河北省灤縣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馮新虹.高中歷史課程:如何在新課標指引下改進課堂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5(04):21~23.
一、歷史感內涵解讀
河南大學歷史學教授李振宏先生在《歷史學的理論與方法》一書中這樣定義和闡述歷史感:“歷史感,是一個歷史時代的整個社會風貌、心理習俗、意識形態、生存條件等匯成的時代氣息,傳送到史家頭腦中的一個綜合信息。它不是一種什么具體的意念, 而是一種綜合的、模糊的,但似乎又能觸摸得到的東西,是歷史學家從廣泛的歷史資料中獲得的一種特有的意境。”
根據以上專業的闡述,我認為我們獲得的歷史感包括歷史時空感、歷史敬畏感、歷史眷戀感、歷史認同感、歷史使命感。歷史感的主體是每個普通人而并不一定要是歷史學家,每個人都可能有歷史感,當然也可能沒有,每個人獲得的歷史感有強弱之分,更有厚重和淺薄之別。適用歷史感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的作品或者歷史遺留的實體。比如我們會說司馬遷有歷史感,他的巨著《史記》有歷史感,雄偉的長城和故宮有厚重的歷史感。當然,作品或物的歷史感必須要進入到人的視角才會有感受,所以說歷史感是特屬于人的。
二、高中歷史課堂培養歷史感的必要性
歷史感是特屬于人的,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都可以譜寫出它獨特的歷史畫卷,可以說沒有哪個國家、民族的歷史畫卷是空白的,因為沒有歷史就沒有國家、民族。任何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都有他獨特的道路,可以說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歷史感,因為它是構成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讀史以明智,沒有歷史感的人,是無法理解歷史的,缺失了歷史感熏陶的成長道路是黯淡無光的。
同樣,歷史感的培養對于高中歷史課堂亦十分重要。青少年一代是國家、民族未來的希望,但當前中國的青少年一代身處市場經濟發展的大浪潮中,物質條件的優越以及各種思潮的沖擊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他們對本民族國家歷史感的淡漠與缺失。而歷史感的缺失無論是對一個民族還是一個人來講都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也正因為如此, 我們要加強歷史感的培養。
高中歷史課堂無疑是加強歷史感培養的主陣地,可以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把青少年學生的歷史感的培養上升到愛國主義教育的高度,是因為歷史感包含了對民族、對祖國的歷史認同感,而且歷史感與現實感和未來感一脈相承。歷史感會強化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這是一種十分可貴的素質。培養高中學生的歷史感,有助于他們了解國情,懂得肩負的歷史使命,形成對現實的正確認識。
三、高中歷史課堂培養學生歷史感的策略
國學啟蒙經典《三字經》中對于如何治史有這樣的論述:“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逼湟鉃閮H讀史書是不夠的,還要同時參考實錄、十通、帝王起居注、歷代奏議等具體的史料,就可以通曉古今,好像親眼看見一樣,也就不會以偏概全了。其中“若親目”則強調了歷史感的重要性,無論讀史還是治史,都必須有“猶如親眼所見一般”的歷史感。歷史感從何而來?從廣泛閱讀歷史材料,通達古往今來之史而來。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是很重視我們所說的歷史感的培養的。
古人培養歷史感的途徑對我們有重要的參考借鑒意義。根據以上對歷史感的不成熟理解,我概括了高中歷史課堂培養學生歷史感的幾條途徑。
1.注重學生課前興趣培養,提高針對性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我們歷史學科長期存在這么一種現象:學生大多喜歡歷史卻不喜歡歷史課。近年來清宮戲、穿越劇在各路媒體的熱播及學生中的熱議就充分說明了我們并不缺乏喜歡歷史題材的觀眾,也說明我們的觀眾和學生是富有歷史感的。這給我們破解高中歷史課堂培養學生的歷史感難題提供了思路:就從挖掘歷史題材,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入手。
培養學生學歷史的興趣,功夫首先要做足在課前,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閱讀歷史題材的書籍、影視作品的監督與引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布置。比如,教學內容中關于封建君主專制的評析,可以結合學生大多熟悉的《甄嬛傳》、《步步驚心》等熱播劇來講解。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看相關影視劇或書目,再把自己的理解帶回課堂,交流討論。布置看電視劇任務的形式所達到的效果遠比規定學生背幾段書本文字好得多,學生對特定歷史人物、事件、活動的理解要深刻得多,有助于學生歷史感的培養。
2.加強課堂情境教學,提升有效性
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往往是概念太多、細節太少,史論太多、史實太少,充滿了蒼白的概念、臉譜式的人物和口號式的說教。有效的課堂教學必定是講究“人性的”,也必定是從教學的需要出發,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這應該是新課程所提倡的情境教學方法。
因為歷史感具有主體親歷性的特點,歷史客體本是距離我們比較遙遠,為了讓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歷史,我們就必須盡量創設歷史情境,引領學生融入歷史情境中去體驗去領悟去把握。學生身臨其境中,可以用感受補充甚至替代語言,開啟智慧,陶冶性情,感悟歷史。
此外,歷史知識的既往性與連續性也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注意教學的形象化,盡可能運用恰當的方法、手段讓學生了解歷史的真實場景,為培養歷史感創造條件。并設置一些問題情境,如讓學生編寫學校、某一街道或個人的歷史,在歷史活動中培養他們對歷史既往性與連續性的認識,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感。
3.挖掘課程資源,增強趣味性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歷史課程的資源十分豐富。培養高中生的歷史感,我們除了要充分利用好歷史課堂這一主要教學陣地外,還要積極地走到課堂外,挖掘課程資源,大力開展歷史第二課堂活動。如指導學生寫自傳、家史,搜集老照片,開展歷史主題的調查、采訪,探尋歷史古跡,書寫校史、社區史,還可以進行歷史小制作,自編自導自演歷史劇等等。通過這些極具趣味性的第二課堂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和思,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很多學校的成功做法是開設校本選修課程?!班l土歷史”是一門很好的校本選修課,它能很好地豐富教學資源,是培養中學生歷史感的一條重要途徑。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史料;史書典籍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主要的就是教學內容單一,可用的歷史教材也比較單一?,F在我國的基礎教學大多是圍繞考試來進行的,主要是為了升學。在高中階段的教學就更加是如此了。課堂教學都比較單一乏味,都是比較枯燥。在長期以來都是教師進行講解現在的教學多是為考試服務,歷史課同樣也不例外。學生可以使用的教材比較單一,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內容也比較單一,主要是教師在臺上講解,然后學生進行背誦和記憶。長期這樣的模式進行教學,慢慢的學生會越來也反感對歷史的學習,缺乏對于歷史課程的研究以及學習的興趣。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現代科技技術已經引入到了校園教育中來,但是高中歷史教學的模式還沒有和現代技術接軌,還只是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這不僅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會影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進程,影響教學質量。
在應試教育壓力下,歷史學科被忽視是常見的事情,很多人認為歷史學科是一門副科,應當先把語數外等主科學好。但是歷史學科是一門具有特殊性質的學科、學生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歷史事件的表面,還要學習歷史背后更深層次的東西,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而現如今的歷史教育方式,僅僅只是為了高考服務,很難達到一定的深度。這樣久而久之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歷史知識需要背誦,而對于其它的不在關注。
二、新課改后高中歷史教學具體高效教學方法
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歷史上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歷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接觸的不僅僅只是一個人物或一個事件。對于在學習相關的歷史知識中,教師要保證學生在學習時要對相關的歷史知識清楚明白的了解,不能知識知道表面。教師在對一個知識點講解的時候要從相應的歷史背景開始,綜合的分析歷史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影響、意義等對一個歷史事件或者是歷史任務做一個全面的了解。除了課本上的知識點外,教師也應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除了課本以外,多閱讀相關的歷史速記,現在歷史考試的內容越來越廣泛,很多是課本以外的史料,但是考察的知識點是學習國的,用到的史料是從來就沒有過的,很多學生可能沒有見過類似的材料,在考試的時候就會心慌,不知道考察的內容。這就需要學生多進行一些拓展,多閱讀一些和歷史相關的史書典籍,來拓寬學生的學習知識面。
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辦法就是用好圖文史料。新課改后的高中歷史提供了新教材。新的歷史教材里有更多的史料,而且圖文并茂,整體的可讀性比以前的教材強很多,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在其它方面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升。教對于歷史教材的講解要從史料的學習,結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來學習歷史,評價歷史人物,更好的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幫助學生從歷史教材的史料中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積極的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還要對所學的歷史知識幫助學生進行比較、概括、解釋,讓學生能夠清楚明了所學歷史的脈絡。所以說歷史教師要在新的歷史教材下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能力。在給學生選擇史料的時候要根據課本上原有的史料,再進行有機的整合。在運用史料設計問題的同時要注意難度。要遵循有簡單到困難的一般性原則。這樣可以兼顧到不同階段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討論和學習的空間。歷史資料運用的恰當,不僅僅是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獲取歷史知識的能力,同時還是學生鍛煉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好辦法。通過對歷史資料的分析、綜合、比較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以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學習效率。隨著現代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歷史課堂的教學模式也要有很大的轉變,讓學生思維得到啟發,去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能夠掌握豐富的歷史知識。新課程標準下,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為重點,借助各種新媒體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感受到歷史的魅力。比如說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收集到更多的和歷史相關的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在學習到歷史知識的同時更能夠讓學生拓展到課堂上的歷史知識以外的更為豐富的歷史知識。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知識網絡資源,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究與自主交流,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 高效課堂 高中歷史 構建
高效課堂,是指教師遵循教育、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高效率地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力獲得更大的發展。高中歷史課是向學生講授歷史專業知識,構建高效歷史課堂教學,要求歷史教師要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運用凝練的課堂教學用語來完成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打造高效課堂教學。
一、課堂角色互動
做好課堂互動教學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課堂互動包括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高效課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是致力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高效歷史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師生互動,教師要做好講授和互動相結合,既要講授課本知識,還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思考。生生互動,教師要引導學生之間的合作,現代心理學研究:課堂上有三種學習情境,即合作、競爭和個人學習,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學習情境。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集思廣益,提高課堂績效,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行為,形成良好的品質。在課堂互動中,教師要做好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過去教師的一言堂,教師只要做好課堂上的主導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從“被動學”到“主動教”。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長期以來疲勞、厭學。歷史本來是過去發生的事情,要想學生感興趣,教師就要組織好課堂教學――教師自己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教學的先進理念和教育心理學知識。這些知識的獲得需要教師的平時的不斷積累,需要教師合理高效地利用網絡資源。網絡資源具有及時便捷的特點,信息量大,學生用起來非常方便,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好這些資源。師生雙方都有了相關的歷史知識之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就容易進行,而且效果倍增。如要講到美國歷史時,可以先布置學生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資源先自己搜集資料,課堂上小組探討,這樣學生自己搜集到的一手資料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
二、獨特的個人教學魅力
高效課堂的教師都有獨特的個人教學魅力。教師語言組織的如何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呆板的課堂教學語言讓學生懨懨欲睡,而詼諧幽默的語言,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教師語言組織的錘煉,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要長期的積淀。課堂上只有45分鐘,如何組織好這45分鐘,需要教師課前備課,課堂上講解,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自己的知識背景,這種背景的形成需要教師平時多讀書,在讀書中積累,長期積淀一種文化底蘊,在教師具備了這種文化底蘊后,再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就能彰顯個人的人格魅力。在平時的閱讀中,教師有了知識背景,才能在課堂上講得出色,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45分鐘的課堂展現其魅力。
高效課堂需要教師的素質素養的不斷積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時間,那你就要每天讀書。讀與你最喜愛的學科有關的科學著作,要每天讀,哪怕一天讀兩頁也行。那你所讀的這一切就是你的學習的智力背景。讀書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自身水平的重要途徑,作為21世紀的教師,要想做好教師,做好自己,唯有不斷讀書,每天堅持讀書,才能有自己的智力背景,在課堂上才能應用自如,深得學生的喜愛。有一位非常優秀的教師要開公共課,就課前準備15分鐘,聽課老師很驚訝,他很平靜地說:“我是用一生在準備這節課,我一直都在準備。”任何優秀的教師都是隨時在準備著自己的課,歷史教師需要有歷史的專業知識、需要有唯物史觀的觀點、需要有能用現代語境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而這些方面的取得需要教師平時的閱讀和積累,只有平時的積累積淀才能讓課堂上的自己做到游刃有余,彰顯個人教學魅力,深受學生的喜愛,使教者樂道。
三、先進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駕馭能力。課堂教學要組織的好,需要認真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紐帶,教師要講述的和學生要學習的,對于教材講解的如何將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教材的學習掌握程度。研究教材首先要研究教學目標,還要研究教法,研究學情。如果教師教法呆板,語言陳舊,這樣的課堂缺乏活力,沒有生氣,學生的思維停滯,為了學習而在讀書,自制力差的學生的思緒早已到了教室的窗外。長久下來,對歷史課就沒了興趣。高中歷史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可以分成小組教學,實行小組長負責制;可以采用課堂測試、辯論;還可以讓學生講課等方式。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性,但要有一兩種較為固定的教學模式,否則學生會感到無所適從。高中歷史教師要把歷史用現代語境表達出來,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但要讓學生感興趣,這就需要教師的苦功夫,把歷史課上得有滋有味,學生才能沐浴在歷史的海洋里自由吸收氧份。
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轉變自身的主演為導演;做好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引導者;認真鉆研教材,錘煉自身的語言,只有平時的不斷積累才能讓自己的課上得出彩,學生才能受益,最終目的是要形成和諧、融合的高中歷史課堂,讓教師教得放心,讓學生學得開心。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歷史;激發興趣;活力課堂
由于歷史真實的反應古今中外重大的歷史事件,不像寫文章那樣可以藝術加工,學生學起來枯燥、乏味,加之歷史“教書匠”們對歷史“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抱殘守缺,缺乏情境性、生動性、趣味性、技巧性、藝術性,使教出的一些“書呆子”們,只能對歷史知識采取“死記硬背”方法,最后導致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致使歷史課堂如同一潭死水,波瀾不驚,失去了本該應有的生機活力,導致低效甚至無效課堂。隨著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春風的沐浴,那么如何激發歷史課堂的生機活力,這需要歷史老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構建和諧教學氛圍,創設新穎、新鮮的情境教學,進行藝術性的提問,展開自主探究和合作研討,讓生隨課動,師從生動,這樣老師富有激情的教,學生富有興趣的學,這樣的歷史課堂想不激活都難。
一、轉變教學理念,使學生成為課堂的載體
在傳統的師道尊嚴的理念下,老師是絕對的權威,是知識的化身,不準質疑,哪怕歷史老師講錯了學生也不敢挑戰,學生完全變成了接收機器,沒有自、沒有話語權,沒有師生互動、沒有生生研討交流,整個的歷史課堂只有歷史老師一人在無拘無束、自娛自樂的表演,此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展示,抹殺了靈性和反應問題的敏捷性,使整個歷史課堂毫無生機活力可言。隨著高中歷史新課程改課的深入,歷史老師教學理念的更新,也為歷史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老師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開始融入學生群體,與學生打成一片,用微笑教學、賞識教學、驚訝教學,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老師溫暖的眼光普照到每一位學生。給學生親和的形象,拉近師生情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朔處熤行恼?,把歷史課堂讓位與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真正使學生實現“我自主、我參與、我思考、我快樂”的理念,真正實現歷史教學因學生參與而精彩,因學生展示而高效,更好的提高了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二、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展示的舞臺
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是課堂的主宰,是唱戲的主角,而學生則是忠實的觀眾,當然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也就很難活躍起來。隨著我校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協同模式,實施導學案、檢測案雙案教學,教師的話語霸權被打破了,實現了講堂變學堂,教師變導師,灌輸變探究轉變,針對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檢測、材料解析全部都以提問的方式展現,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合作研討,在老師的主導下,讓每一個學生對問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特別對歷史教學中的重難點引導學生思、議、展、評。特別學習小組的建立要合理搭配,在歷史問題的合作探究中,要把握課堂上的“度,既要提升學生合作的高度、又要挖掘探究的問題深度,更要激活學生自主參與度。例如,在上時,資產階級激進派提出要“打倒孔家店”,我把這個難點設計成問題,把球踢給學生,讓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進行合作探究,問題是:1、孔家店是否真的應該被打倒?假如你換成了當時的資產階級激進派代表人物,應該怎樣對待這個觀點?我把死的知識變成活的、開放性提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探究這個問題的好奇心和興趣,一下使歷史課堂活躍起來了,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多彩的教學情境,把歷史課堂當成樂園
營造一個潮氣蓬勃的創新氛圍,除了老師語言幽默風趣外調節外,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光、色、影視,把平淡無奇的死知識營造成動感、生動有趣的情境化藝術品,刺激學生感官,使學生情緒高漲,例如,國共兩次重要的談判——和北平談判,我沒有平鋪直敘的口述,而是展現兩段歷史視頻材料:播放第一幅視頻是在、王若飛的陪同下乘飛機去;第二幅是播放張治中將軍在北平參與談判的情景,正當學生看的熱血沸騰的時候,我拋出兩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1、知道擺的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鴻門宴嗎?為什么還要去“赴湯蹈火”呢?2、張治中將軍知道已經“氣數已盡”嗎?為什么還要硬著頭皮赴京呢?假如這兩次換成是你,你會去嗎?此時班級一下子“炸開鍋”了,有的說、張治中都是被逼的;有的說或者他也敢去;…。通過激烈“百家爭鳴”,終于得出、張治中明知山有虎,再向虎山行的原因了。這種有老師導演,學生唱戲的情境教學,使學生把歷史課堂作為一種享受的樂園了,同時優質提、高效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總之,諾貝爾物理獎華人獲得者丁肇中說過:“興趣比天才重要”。如何歷史課堂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歷史教學,讓學生在實施素質教學的理念下,在輕松、民主、和諧的環境中,老師的幽默風趣下,在多姿多彩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耳聽、眼看、嘴動、腦思、手寫有機結合起來,使歷史教學笑在學生臉上,快樂在心中,學在腦中,我想這堂歷史課就是優質、高效之課。
作者:張旭 單位:江蘇省沭陽縣建陵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史料應用 新課標 選擇 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6(b)-0078-01
史料就是構成歷史的材料,無論是文物、古跡、圖片、典籍、文字、圖表還是戲劇、民謠、甚至漫畫,都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人們就是通過這些痕跡認識和感知歷史的。在歷史的研究和學習方面更是要強調史料的重要性。英國主張“新歷史”的學者就認為:“把史料作為證據,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①。美國在1996年制定的《全國歷史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對歷史有真正的理解,就要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史料?!雹谒?史料的運用成為了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
1 歷史課堂史料應用是大勢所趨
1.1 史料教學是新課改理念的體現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這樣規定學生學習的“歷史技能”培養:“閱讀歷史材料的技能,包括閱讀文字或圖表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等。”在“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方面,主要有以下目標:“能整理零散的歷史材料,并按一定的邏輯關系組成一個完整的歷史過程?!雹鄱?在新教材的編制中,也增加了“歷史縱橫”、“資料回放”、“學思之窗”等欄目,都充分體現出新課標已將史料教學作為開展新課程改革,實現歷史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
1.2 史料教學適應了高考能力的基本要求
近幾年來的歷史高考命題大都立足于考察學生基本的歷史學科能力,尤其是對史料的處理、闡釋及文字的表達方面,體現在試題中則是利用大量新材料,創設“新情景”。從題型來看,80%的選擇題和100%的非選擇題都使用了包括歷史文獻、文化典籍、圖表、圖片、研究著述等素材,考察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重視史料教學,培養學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怎樣選擇史料
2.1 科學性
歷史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單純的講故事,所以,教師在選擇材料時,不能信手拈來,隨意引用,尤其是不能把一些進行過藝術處理的藝術品,或是逸聞軼事當做正史來對待,一定要通過慎重地比較、甄別和考證,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進行科學的取舍,這樣才能給學生呈現一個正確的、真實的歷史。
2.2 針對性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為我們積存了浩如煙海的史料,而教師在課堂所引用的材料既不能面面俱到,又不能難度太大。所以,在選擇材料時要選取最能說明問題,最能突破重點,最典型,最具有啟發性、深刻性的材料。同時,還要針對所教學生的年級、班級、年齡階段、心理特征和知識儲備的不同,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史料,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所選材料服務教學,服務學生。
3 怎樣運用史料
3.1 逐字逐句,融會疏通
對于大多說學生來說,對材料基本意思的解讀都存很多問題,尤其面對古文文獻資料,圖片、圖表資料,因其文字艱澀,信息含量大,要對其蘊含的信息進行正確解讀就很困難。所以教師在備課時,首先 要對所選擇的材料做到自己讀懂讀透,了解史學界對材料的基本觀點。其次,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對材料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通過對材料進行分層、找關鍵字、分析“題眼”等具體辦法,引導學生理解史料所蘊含的基本意思,使學生掌握研讀和辨析史料的最基本方法。
3.2 精心設問,提升能力
學生對材料的通透理解,通常都是通過教師設問、學生的解答的方式來完成的。在歷史課堂中,設問也是學生理解史料、提取信息的一種最常用、最有效的的途徑。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是一定要圍繞教學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設計一些有針對性、高質量的問題。指導學生分析問題,解讀史料,尋找問題所需要的關鍵詞句,提取有效信息。
3.3 立足學生,知識構建
美國1996年《全國歷史標準》中明確指出:“要使學生、、、、、、自己去檢驗歷史的記錄,查閱文獻、雜志、日記和觀察歷史的遺物、遺址以及其他的歷史證據,對這些歷史記錄所顯示的內容進行有想象力的思考,并比較當時各種觀點?!雹茉谑妨线\用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史料的搜集和分析,進行直接探索和研究,大膽地構建自己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或是,通過研究和分析,驗證課本中的結論和觀點,使學生形成新的學習能力和動力。
總之,高中歷史課堂史料的恰當運用,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學習能力,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的有效途徑。當然,如何更好地利用史料,用好史料,也是我們一線教師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陳新民·英國歷史教學的史料教學[J]學科教育,2003.
[2] 陳如·試論史料在美國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