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4:54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家庭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家庭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影響,讓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為他們一生發展奠定基礎,已成全社會的共識。但是,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內容,怎樣實施家庭教育,卻有著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從而也產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小學生;家庭教育;生活習慣
家庭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影響,讓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為他們一生發展奠定基礎,已成全社會的共識。但是,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內容,怎樣實施家庭教育,卻有著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從而也產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
1.家庭教育的誤區
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視,但是,不少家長忽視了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使家庭教育走入了誤區,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1.1 填鴨型家庭教育。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認為對孩子的教育項目越全越好,于是不顧孩子的喜好和感受,自覺或不自覺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強迫孩子學習外語、打字、繪畫、舞蹈、樂器等等,還美其名曰“全面發展”,造成許多孩子喪失了學習興趣。
1.2 放任自流型家庭教育。部分家長依據自己小時候父母很少管教的經歷,采取順其自然的家教方式,還有些家長認為自己沒有什么文化,教育不了孩子,干脆放手不管。孩子就是孩子,自覺性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欠缺,個性培養、學習態度及良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家長的指導和幫助,放任自流的家教方式有可能導致孩子迷失正確的發展方向。
1.3 過度溺愛型家庭教育。德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怎樣使得你的孩子備受折磨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一切圍著“小太陽”轉,對孩子有求必應,過度保護,使孩子處于家庭“核心”地位,必然影響獨立意識的形成,往往會造成孩子任性、自私、逆反心理。
1.4 保姆型家庭教育。父母過于保護孩子,處處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動,不僅禁錮了孩子智力的發展,而且束縛了孩子個性的形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膽小、怕事、神經過敏,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里很難立足。
1.5 智力中心型家庭教育。片面注重智力的開發培養,忽視了孩子的個性培養。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對幼兒智力開發愈來愈早,難度也愈來愈高,無視孩子心理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盲目進行智力教育攀比,忽視孩子個性的培養。這種以犧牲孩子個性培養為代價的教育往往得不償失。
2.家庭教育的重點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既有相同部分,又各有側重,而且有些方面是學校教育難以奏效的,這就要求家庭教育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環節。2.1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總要長大,總要踏入社會,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對于孩子的身心成長、個性形成和品質培養等等產生積極影響,甚至還能使其受益終身。第一,要培養孩子健康的起居習慣。規律性的起居、充足的睡眠,不僅有利于孩子的身體成長,還有利于孩子智力的發展;第二,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營養均衡是孩子身體健康發育的基礎;再次,要培養孩子獨立人格,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方式會導致孩子生活能力差、依賴性強、心理承受國差,挫敗感較強;第三,還要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這是家庭教育最容易忽視的問題,許多初、高中生還不會做家務勞動,說明家長在小學階段就忽視了勞動觀念的培養。要讓孩子在勞動中學會自信、自強,培養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使他們能勤奮好學,自食其力。
2.2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小就要培養,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有些孩子學習習慣不好,邊學習邊玩,半個小時能做完的作業卻用了一個小時,效果不好,長大后做什么事都會拖拖拉拉。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第二,培養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些孩子存在不熱愛學習,缺少求知欲,逃學、厭學的現象,這跟家長有很大關系。對待孩子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要耐心細致的回答,回答不了的可以帶她們去查閱有關資料,增強他們的求知欲,而不可用搪塞的辦法應付甚至直接訓斥。第三,培養孩子課外學習的習慣。家長要有的放矢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孩子閱讀,養成課外學習的習慣,拓展孩子的知識面。第四,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和自我評價。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主要手段。要求孩子做到規范書寫、坐姿端正、獨立思考、認真審題、自我檢查,切不可嫌麻煩、圖省事而越俎代庖或放任不管。
3.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棍棒不能出孝子,強迫學習同樣不能出才子,反而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家庭教育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
3.1 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孩子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和階段性,是一個復雜的矛盾斗爭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不同的階段會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時,必須依據孩子的年齡特征,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順序,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決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長。
3.2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孩子的年齡、個性發育程度不同,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就有所不同,身心發展水平也存在差異。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不能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只憑主觀臆斷,以主觀主義教育方法對待孩子,往往達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事與愿違。
3.3 以身作則,持之以恒。家庭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家長的表率作用很重要,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榜樣。同時,習慣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非反復練習不可,一定要按照設定的標準嚴格要求,長期堅持,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4 善于溝通,寓教于樂。家長要善于與孩子溝通,走近孩子的內心世界,隨時了解他們的心聲,成為他們最知心的朋友,有時間要多陪他玩和游戲,在玩的過程當中尋找教育機會,達到教育和培養的目的。
小學家庭教育論文范文二:談談中小學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長成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重視。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素質的高低,家庭教育環境的優劣,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是影響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實施好家庭教育首先要了解孩子,要有科學的成才觀念和因人因事制宜的方法,身教重于言教。
中小學生 家庭教育 方法
家庭教育,作為現代國民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近年來得到廣泛的重視和發展。據北京市青年聯合會于近日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家長們最關注的眾多的社會問題中,“子女教育”排在第一位。年輕的父母對自己子女的成長抱有更多的希望和給予更多的關注。80.3%家長認為“教育孩子,家長要承擔主要責任?!彼砻骷议L們雖然認同學校是進行教育的主要場所,但同時認為自己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調查結果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重視;二是中小學生在成長成材的過程中,家庭環境、家長素質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社會、經濟、科學文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在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等多媒體已經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改變著我們,在全年有節假、雙休日115天的條件下,家長們怎樣更好地承擔起培養下一代的艱巨任務,如何科學、有效地搞好家庭教育,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我國具有悠久的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孟子的母親均是實踐家庭教育的模范,三歲成孤的孔子后來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圣人”?!懊夏溉w”、“斷機教子”是流傳至今的家庭教育的故事,被譽為唐宋家中的三家的蘇氏父子被后人推崇,作為蘇洵之妻、蘇軾、蘇轍之母的程氏夫人,其相夫教子的促成作用也是功不可沒的,直至現代,家教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
家長如何對子女實施家庭教育:
一是應該首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先導。家長要知曉孩子各個年齡段心理和生理發展的不同特點,不做拔苗助長的事。近年來社會上屢屢發生的中學生棄學離家出走“闖天下”的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不能完全歸咎是學校、家長管教不嚴的結果。由于營養的充足和信息媒介的發達,致使中學生心理和生理發育“早熟”,而中學生社會實踐渠道不通暢和家庭過度的呵護,造成中學生自理能力和自治能力差,心理的早熟和自治能力差的矛盾是初中學生的一個特點。了解這個特點并尋求教育方法的革新是家長們面臨的新課題。另外,家長還要了解孩子在校的活動內容、課程進度、交往等,與老師保持經常的聯系而不是坐等教師的家訪,要耐心聽孩子講話,及時幫助孩子解除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制定和調整成長目標。
二是要有科學的成才觀念。所謂人才,是指那些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做出貢獻而被人們認可的人。在同一個年齡段的人群里,能考上大學的人畢竟是少數,那百分之七八十上不了大學的人就不能成才了嗎?衡量成才的標準不是他們職業的優劣,學位的高低,而是他們對社會的貢獻,有了貢獻而被人們認可,他就有了承擔更重要職務的實力與可能,也就為他進一步成才創造了條件。今后,好的職業也是要靠競爭才能獲得的,要競爭就要有真才實學。
人才的成長是一個過程,人才又是分層次的,各行各業都可能產生自己的優秀人才。對于處于人生起點的中小學生來說,在家是個好孩子,在校是個好學生,走向社會是個好公民則是最基本的成長目標。家長可以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和豐富的人生經驗引導孩子,為孩子更多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創造條件,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好基礎,克服“望子成龍心切,教子成才無方”的傾向。
三是注意子女非智力因素的培養?,F在許多父母特別重視子女的智力發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一好百好,前途就會一片光明。然而,事情往往并不象父母期望的那樣,有的原本挺聰明的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糟,有的孩子對學習一點也沒有興趣,有的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無法再學習下去,為此,不少父母感到苦惱不安,困惑不解。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望子成龍,只注重培養孩子的智力能力,忽視了培養孩子非智力的心理品質。
在心理學上,我們把那些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稱為智力因素,主要指記憶、思維、感知和想象等,而把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稱之為非智力因素,它包括意志、情感、性格、興趣、心理健康水平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者相輔相成,缺了那一方面人都難以正常發展。
筆者一個朋友的女兒是個三好生,但從上初二時表現出了性格孤傲,學習上的“光環效應”使她失去了許多昔日的好伙伴,開始關注起“歌星”、“影星”來。越來越講究穿戴,我的朋友注意到了女兒的這些變化,時常以古今中外優秀人才成長的故事引導女兒走全面發展之路,并書寫了“秀才不怕衣衫破,只怕肚里沒有貨”的條幅掛在女兒床頭,現在這個女孩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心理素質穩定發展,由于品學兼優,被推薦為一所完全中學的學生會干部。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智力發展與個性品質的好壞是密切相關的,就一般人而言,他們的智力差別并不十分巨大,他們之間成就大小的區別,以及他們能否適應現實社會,主要取決于他們是否有著優良的非智力心理素質,如自信、意志堅強、富于責任心與合作能力、心胸豁達、勇敢執著,“志不強者智不達”,假如我們把智力比喻為一粒種子,而把非智力因素比喻為土壤的話,那么智慧的花朵只能開放在具有優秀的個性特征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的“土壤”上。
四是培養興趣,加強學習指導。培養中小學生廣泛的興趣,加強學習指導,提高學習效率,不僅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倡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F在的中學生是二十一世紀建設者,二十一世紀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也就是今天我們培養的目標,家長有責任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因為只有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比如對動、植物的興趣,對體育、藝術、天文、文學、無線電、機械等都可能產生興趣,都是孩子智慧和理想的閃光,如果能被家長及時發現,愛護和尊重,就完全可以把這種興趣遷移到學習方面來。所以,讓孩子自覺學習的關鍵之一,便是培養孩子形成有效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將自己的興趣與未來的理想相聯系,則是推動人們尋求知識和從事活動的一種精神力量。
學習指導從內容上看,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還有對學習動力的激發,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成果的檢測等,而它的最大功能是有利于提高學習質量,減輕學習負擔,使孩子心情舒暢,生動活潑地學習,保持對學習的濃厚的興趣,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指導孩子學習,要求家長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靈活有效的措施。但是,雖然家長的文化水平不高,而培養出了優秀子女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原因是這些家長具有很好的個人品質、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思維清晰,做事有條理,身教重于言教,給子女作出了榜樣。
五是要適當利用網絡媒體知識優化孩子的智力結構?,F在的網校、網絡課件、名師課堂等多的令人眼花繚亂,家長的任務是給孩子當好指導老師。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結構、課程進度、學業趨向精心選擇“課外學習內容”,使課外補充課內,而不能本末倒置,更不是“課外學習內容”越多越好。要在孩子學有余力的前提下,逐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形成對藝術、文藝、體育等的特長。
六是要不使孩子的物欲飽和。在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的今天,父母們對子女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從教育效果看,這種做法并不是最佳的。成功的父母懂得適量刺激,節制物欲,少給他們一些不必要的物質,給孩子留下一些主動獲取的天地。對子女的愛與管教,都要有分寸,無愛,不可能教育好孩子;愛的過分,則意味著寵壞他們;管教不利,放任自流,孩子必然放縱成性;過于嚴苛,事事干預,又會使孩子驚恐不安,扼殺個性。應寬則寬,當嚴則嚴,態度和方法要因人因事而異,在這點上,父母雙方應達成共識巧妙配合,互補互利,在孩子面前樹立起一個慈祥而威嚴的形象。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希望有眾多的家庭來學習它,研究它,實踐它。有一百個家庭就會有一百個家庭教育的行為模式,盡管不一定絕對地說重視了家庭教育,孩子就一定有作為,但成功的家庭教育至少是子女成才的一個良好基礎,全國幾億個家庭若都重視了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中華民族的下一代一定是人才輩出的一代。
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學制設置,使其家庭教育逐漸趨于邊緣化。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學制時間與普通學校一樣,分為春秋兩個學期。一般情況下,其春季學期為每年3月1日開學,7月10日放假;其秋季學期為每年9月1日開學,1月10日放假。學生在學期間的法定節假日,有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元旦節,節假日時間共計14天。其周末時間全年共計74天左右,寒暑假時間全年共計101天左右。以上三項節假日時間累計共189天。以一年365天計算,寄宿制學校小學生全年在校時間共計176天左右。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學生每周均從星期天下午入校,直到星期五下午才放學離校,中途不回家。也就是說,一年有近一半的時間,學生是在學校度過的。在這段時間內,其家長與孩子處于分離狀態。由于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減少,空間距離拉大,因此,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這一學制設置,十分不利于家長與孩子間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致使其家長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的顯性地位下降,影響力減弱。寄宿制小學的管理模式,在責任和義務上弱化了家庭教育。由于寄宿制學校為學生在校期間提供全程食宿和相關教育,為農村家庭減輕了相應的負擔,因此,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學生家長所關心的只是孩子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很少過問孩子的在校情況。
大多數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學生家長沒有意識到,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課堂。寄宿制學校的產生,使學生家長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時間,不僅不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家庭教育,也不用為孩子提供食宿等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從而在形式和實質上,使其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產生了一種“在家父母管,在校學校管”的不利思想。與此同時,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學生家長文化水平偏低,致使其家庭教育文化含量缺失。調查發現,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小學學生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在92位受訪者中,有3.3%的家長表示沒有聽說過或者不知道家庭教育這一概念,有96.7%的家長聽說過或者知道家庭教育這一概念,有76%的家長(包括沒聽說過家庭教育的)不知道如何開展家庭教育,只有24%的家長認為,自己能夠進行家庭教育,但其對什么是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究竟包含哪些內容,卻不是很清楚。家庭教育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完成的。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教育行為是否得當。父母的教育行為是否得當,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其文化水平的高低,則直接與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成正比。所謂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是指家長在對孩子世界觀形成上的有效影響力,對孩子的學習態度與方式的指導能力,以及提升孩子人際交往、認知自我等能力的總和。[2]家長文化水平越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就越高。調查發現,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者的人數為0,擁有高中學歷者也只占到總調查人數的8.7%。家長文化水平的極度低下,嚴重影響了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庭教育的質量。我國目前有近6000萬農村留守兒童,在一些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高達28.29%。
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主體是其祖輩。農村老年人多是文盲、半文盲,具有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鳳毛麟角。他們不僅無法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注和照料,且其在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法上,與現代社會嚴重脫節。由于孩子長期與祖輩生活在一起,缺乏應有的父母關愛,致使其對父輩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由于祖輩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道德修養的提升,無法給予有效的幫助,致使部分孩子不懂文明禮貌,學習成績差,乃至性格孤僻。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側重于道德倫理教育,往往將孩子的價值與家庭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美國教育學家科爾曼曾將孩子的家庭教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利用孩子的勞動力;第二階段,將孩子的教育視為家庭投資;第三階段,孩子的最終學習成就與家庭利益關系不大。受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農村地區兒童與其家庭之間的關系,往往處于科爾曼所謂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之間。相關實地調查也證實了這一結論。據調查,我國農村地區的小學學生家長,往往利用孩子寒暑假、周末等休息時間,讓孩子為家庭干活,以減輕家庭生活壓力;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的小學學生家長,往往將孩子入讀寄宿學校的相關費用開支,視為家庭投資。對于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他們需要利用孩子的勞動力,以分擔家庭生產勞動;另一方面,他們又強烈地希望,通過接受應有的教育,孩子日后能肩負起改變家庭命運的重任。由于農村地區小學生家庭普遍認為,孩子的價值,僅體現在其為家庭所做貢獻的大小,以及其今后能否提升家庭的社會地位上,因此,在對農村兒童的家庭教育中,其家庭成員(家長)缺乏對兒童學習的有效指導和規劃,致使其家庭教育始終無法達致科爾曼所謂的第三個階段———孩子的最終學習成就與家庭利益關系不大(家庭對兒童的教育沒有任何附加條件,而只是專注于培育兒童)。
這嚴重制約了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受家長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忙于生計等原因影響,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與學校的聯系溝通甚少。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農村寄宿制小學低年級(1~3年級)學生,均是星期天由家長送到學校,星期五再由家長接回家。在此期間,其家長雖與老師見面的機會多,但是溝通很少。很多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都認為,孩子只要在學校身體健康,不哭不鬧就行,因而其很少給老師打電話,或者以其他方式,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至于農村寄宿制小學高年級(4~5年級)學生,由于其大多結伴上學回家,其家長認為他們已經具備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其除了參加學校指定的家長會之外,一般不會主動到校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部分家長因為各種原因,甚至無法參加必需的家長會。由于家校溝通不暢,農村寄宿制小學生教育無法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合力。
二、對策建議
由于受歷史傳統、地理人文環境、國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遠落后于城鎮地區。落后的經濟,嚴重制約著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不斷提高農民收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與地區差距,使農民從為家庭生存的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如此,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才能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及充裕的經濟能力,關注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要很好地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充分發揮工會、團委、婦聯等相關職能部門的應有作用,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開展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活動。對此,可依托工會、婦聯、團委組成專業服務隊或志愿者服務隊,充分利用其力量,對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開展定點定期幫扶,以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的整體水平。
要很好地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完善農村寄宿制小學的軟硬件設施建設。與城鎮小學相比,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教學基礎設施相對匱乏。自實施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各項政策措施,以充分保障農村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在此基礎上,相關教育部門除應繼續在住宿環境、教學設備等方面,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的投入外,更應加強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逐步提高其教師待遇,并為其配備必要的生活教師、心理教師、安保人員等教輔人員,以緩解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因教學基礎設施匱乏、師資力量薄弱而帶來的辦學壓力,使其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幫助。要很好地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可借助民間力量,以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途徑單一的問題。對此,政府應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大力扶持各種非政府組織,為其提供相對寬松的制度和相關法律支持,使其成為提高農村基礎教育水平的有益補充,以助推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要很好地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暢通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與學校溝通平臺。家長學校設立的初衷,旨在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的教育素質,以促進家庭和諧幸福為目的。
據調查,多所農村寄宿制中心小學雖都開設有家長學校,但或因學校教學資源緊張,或因學校忙于學生教學管理,或因學生家長外出打工、生產生活繁忙等諸多原因,多所農村寄宿制中心小學從未開展過針對學生家長的相關培訓和交流活動,致使其家長學校的實際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家長學校是聯系學校、家長、教師、學生的重要紐帶,因此,要切實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水平,應切實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通過家長學校,對學生家長進行相關培訓與指導,以形成家校共建、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局面。
三、總結
第一,首先要提高巴彥淖爾市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經常安排美術教師到全國有名的高校進修學習提高專業素養,這個專業素養不是只包括繪畫技能、技法,它應該包括美術教育的最前沿最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學習、教育理論的學習、兒童心理學的學習,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美術教育的專業技能的提高。大教育家先生提出“教育要由心開始”。如果一名小學美術教師對兒童心理學一知半解,不能將美術教育與兒童心理很好地結合,利用美術教育開啟孩子的心靈之窗,這樣的美術教育老師就是不合格的。
第二,學校要提供配套設施全備的美術實驗室
這里叫美術實驗室而不叫畫室,是因為小學美術教育的特性,以及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應該大力提倡的是生動有趣的美術教育活動。通過美術教育活動,提高孩子們的藝術審美情趣,審美意識,審美能力以及藝術欣賞能力。同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多動手,從實踐中體會和感悟,間接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態。
第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學校進行學生教育的同時要注重家長素質的培養,大量的資料調查表明,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如孩子的道德修養、習慣的養成、認識事物的方法和角度,對待人和物的態度都是從家庭教育而來的。所以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教育這一領域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提高家長的審美意識和美術教育觀念顯得也極為迫切。曾經有個母親這樣評價孩子的美術作品:“這個畫得不像”,美術作品評價沒有對錯之分,更加沒有像不像之分。我們熟知的印象派畫家莫奈,他的作品有很高的造詣,而且他的很多作品中沒有具象的事物。父母的藝術欣賞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藝術水平的提高,說明學生家長的審美水平提高的重要性,所以學校也應該經常對學生家長進行培訓,這樣學校和家長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鏈,推動孩子的健康成長。
第四,教育要“隨年教法”
【關鍵詞】農村教育教育質量家庭教育因素
一、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與家庭教育投資
教育投資不僅來自于學校和社會,有一大部分來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資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資數量又與家庭收入有關。例如,有資料表明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農村經濟發展落后,家庭經濟發展水平就相對低下。其結果就是城鎮家庭有能力對受教育者進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隨著城市與農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資的拉大,將會有更多的家庭因為缺乏購買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資認識而無法實現學生對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觀念
(1)“全面發展觀——利用各種因素促進動態生成;與“成績至上觀”
“全面發展觀”即德、智、體、美、勞動技能的全面發展。家庭教育不僅要進行智育,而且要對受教育者進行德育,培養受教育者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受教育者形成來那個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美育,培養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杜威曾言:“教育歷程本身以外別無目的,它便是自己的目的?!币苍谒慕逃髦姓f過“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進一份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而農村的一些家長不從受教育者的實際出發,對受教者的期望過高,把考上大學作為受教育者成才的衡量標準和唯一出路,將分數教育、比較教育、擇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很好的發揮自己的潛能?!?/p>
(2)“教育無用觀”與“教育有用觀”
“教育無用觀”是在大學擴招以后才逐漸流行,并為越來越多的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幾年來的大學擴招使大批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習者就業困難,畢業論文答辯。大學生就業困難狀況確實存在,但也應該看到教育對于社會發展,民族素質和自身發展的深度影響,不能因噎廢食。
(3)“女子無才便是德”與“教育平等觀”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觀念在中國存在了數百年,尤其是在封建社會更被封建家長奉為圣言。然而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在一些農村這一觀念仍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教育者,許多家庭教育者仍然不愿意將太多的金錢投入到女性受教育者身上。引用龔繼紅,鐘漲寶的“家庭子女性別結構對家庭教育直接投資的影響”調查資料就能清楚的看到家庭在各項事務投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家庭男孩的教育。這種情況的發生與農村長期以來積淀的思想觀念是不無關系的,以男為重、重男輕女的行為常常是不由自主的發生的,團體核心凝聚力的打造。“教育平等觀”與之相對立,許多城市家庭是獨生女,他們從思想上和行動上接受了男女平等觀,并且在教育中實踐了教育平等觀。
3.家庭教育者自身狀況
家庭教育需要通過家庭教育者來實施。因此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素質,地位等因素也會對受教育者的教育質量產生影響。家庭教育者自身因素對家庭教育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因素
家庭教育者的職業背景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有重要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上直接發生,而且職業習慣也影響他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
(2)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經驗不僅來源于前人的教育經驗和自身的生活體驗,還需要從大眾文化傳播媒介及各類刊物中汲取經驗教訓,論文范文素質拓展活動在高職學生干部培訓中的運用實例,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行動。而很多農村家庭教育者文化素養與文化程度相對較低,這就使得家庭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MPA,進而影響教育質量。
(3)與學校合作態度
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合及合作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教育者對學校教育的合作態度。這種態度影響家庭教育者對學校教育的參與程度。家庭教育者與學校不合作,就不能得到反饋信息,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家庭教育,進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二、通過改善農村家庭教育來提高中小學學校教育質量的建議
1.轉變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
農村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這些錯誤觀念不轉變,家庭教育將難以有大的發展。“成績至上觀”、“女子無才便是德”、“教育無用觀”等觀念的存在使得受教育者的教育質量大打折扣。因此必須使家庭教育者轉變這些錯誤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2.適當增加家庭教育投資
農村經濟相對于城市來說還處于較低水平,但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很多農村家庭的收入甚至已經趕超了城市家庭,只是在思想上農村家庭教育者還沒有家庭教育的投資意識。農村家庭教育者應當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投資的意義,量力對家庭教育增加投資。
3.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農村家庭教育方式多為嚴厲型或放縱型兩個極端。在這樣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下家庭教育質量難以提高。農村家庭教育者應當積極改善教育方式,在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家庭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積極引導但不可過于干預,包容其個性發展但不可過于放任,促使農村中小學學生的獨立、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
4.建立一個有效的家庭教育長效機制
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長效機制,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為家庭教育服務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F在的農村家庭教育多是處于自發的、比較隨意的狀態,還沒有科學、規范化的教育引導機制,特別是實施這種教育的保障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無論是在領導、人力、資源、管理還是經濟方面的保障上都還存在薄弱環節。長效機制能幫助家庭教育者了解家庭教育功能,指導家庭教育者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及促進家庭教育方式的轉變,為家庭教育者多途徑獲得教育信息和進行經驗交流提供一個平臺,使家庭教育向科學化規范化邁進。
參考文獻:
[1]張進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學新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1):52-54.
[2]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10.
[3]高平叔.教育論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4]龔繼紅,鐘漲寶.農村家庭子女性別結構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影響[J].親年研究,2005,(3):19.
1、調查的目的: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缺少那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
我們想通過調查,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使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
2、調查的對象:
此次調查的對象為小學四年級,共發放調查問卷176份,回收有效問卷113份。調查對象中,離婚、喪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8.8%。被調查的家庭成員中,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有固定工作的約占62.83%,從事個體經營、務農及工人的約占69.91%。
3、調查的方法:
采取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采取封閉式問答方式。家長問卷以封閉式問答為主,在關于對學校教育有的意見建議方面,采用開放式征詢。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況:
1、從家庭的經濟收入來看:
由于各種原因,部分家庭收入仍然不容樂觀。以接受調查的105個核心家庭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總數的0.8%;在1000~3000元之間的占其總數的26.5%;在500~1000元之間的占其總數的30.9%;在300~500元之間的占其總數的17.69%;在200~300元者占其總數的12.38%;在200元以下的占總數的5%。
總的看,兵房鎮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偏僻,交通不那么發達,工業發展也較慢,經濟發展受其制約,就業機會少。為此,絕大多數家長非常重視其子女的教育,以便將來能“飛上枝頭”“魚躍龍門”。而兵房鎮在如東縣屬最差之列,兵小隸屬于兵房鎮,家庭的這種經濟收入,加上99%的家長認為學校指導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為家長開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從家長的學歷及職業來看:
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我校四年級學生父母親的學歷情況是:父母親是大專文化以上學歷的約占其總數28.31%;父母親是初中以下文化學歷的約占其總數45.13%。
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是工人、農民或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占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63.27%;其次是一般職員,是其父母親總數的14.6%;而機關干部及企業管理人員占5.4%。這個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親的學歷層次一致,說明了父母親的學歷同其職業相對應。
由于家長一般都在本鎮范圍內上班,不用花費很多上下班的時間,且,有95.58%的孩子以單獨居住和同父母居住為主,因此說:家長是有能力、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觀念:
從現狀調查中我們發現:
目前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希望孩子盡快成才仍然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子女將來做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的占48.67%,“當國家公務員”的占10.62%,“參軍或當警察”的占9.7%,“當技術工人或做當代農民”的0%,“聽其自然”的占22.12%。
以家庭智力投資為例,盡管多數的家庭經濟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對于智力投資并沒有手軟。調查表明,約8.1%左右的家庭每月為孩子進行有意識的智力投資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這些數字表明,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經在盡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資的主要內容是利用雙休日對孩子進行輔導的各類興趣班(包括語、數、英及繪畫和樂器類)、還有購置書籍磁帶,以及家庭電腦等等。
在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上,絕大多數家長表示,管好孩子學習,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職責,至于其他教育則是其次。這些家長認為,只有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才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內容上,71.68%的家長只重視智力教育,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學習上,而只有6.6%的家長認為應重視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培養,7.5%的家長認為應重視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長平時能注意與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7.8%的自我服務性勞動是被動的,有52.2%的家務勞動是被動的。
調查中發現,在家庭教育類型中,95.57%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揚鼓勵、耐心說理”。在這些家庭中,家長雖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卻有55.75%的家長認為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頓、全家人不理他、罰站、關在家里不許出去、增加作業量”等。這說明,有半數多的家長教育孩子的理論水平與實際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雖有99%的家長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們的表現卻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當長的業余時間,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沒有多加引導,家長平時大部分業余時間都用在了做家務、看電視報刊、參加文體娛樂等活動上,占95%,對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三)母親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們已經知道,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媽媽,約占其家庭總數的61.43%,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約占30.97%。這可能與父母親的工作和生活特點以及孩子的年齡有著直接的關系。由于生活的關系,孩子在家里與媽媽的關系較為親密。調查表明,有56.63%的孩子樂意接受母親的教育,有31.85%的孩子樂于接受父親的教育。且,參加家長會或學校要求家長參加的活動,也都是母親是主要參加者。這都說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還是依托于孩子的母親。作為孩子母親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響了孩子的品質,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但是應該清楚的是,在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中,父親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親對孩子的性別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養、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四)家庭業余生活內容有待豐富:
在緊張忙碌的節奏中,豐富活躍家庭業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現代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傳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徑。調查中,98.18%的家庭通過看書讀報、看電視、做家務來打發業余生活,僅有11.06%的家庭選擇參加文體、娛樂活動。調查結果還反映了家長投資讓孩子課余時間學習的占絕大多數,且,一個孩子課余學三、四種的占相當高的比例。這說明家長對培養孩子特長非常重視,但有意思的是,孩子們被動學習的占大多數。
(五)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有待進一步加增:
孩子除了與父母生活的時間最長外,與老師接觸的時間最多,因此,老師也是比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調查顯示,有63.72%的父母親是通過家長會了解孩子,有55.75%的父母親是通過老師與家長的聯系單進行了解,主動與老師聯系交流孩子的教育問題的僅14.15%,有7.9%是通過老師家訪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由上面的結果分析表明:現階段的家校聯系工作主要是由學校,老師承擔;家長主動參與的意識薄弱,只是處于被動的狀態;而且現階段的家校聯系工作由于種種原因,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調不夠,效果還不夠理想。
由此可見,加強家校聯系,提高認識,增強家長主動參與的意識,贏得家長的配合,對于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育人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結論和建議:
(一)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
正確的教育觀,是每個家長具有全面而長遠的素質教育意識,特別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很多家庭充分認識到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當它與孩子的學業發生矛盾時,這個重心又發生了位移。
調查表明,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盡快成才,但是這種成才觀念經常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許多家長看來,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學問的專家學者,從而忽視了在各行各業中數以億計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
許多家庭對孩子的智力投資,還是忽視精神軟件方面。一些家長舍得給孩子買鋼琴和電腦,但卻不愿花錢學習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強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因為,家長必須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目前呈上升趨勢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許多是家長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對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會,造成失足。因此,家長應通過學習,參加培訓,了解少年兒童心理發育特點和教育規律,與孩子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家庭關系,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二)家長尤其是母親要不斷充電:
周末、假日,街頭經常能看到望子成龍的父母們不辭勞苦地伴送孩子去參加各種輔導班,使孩子們能夠從校園之外多渠道獲取知識,助他們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長整天督促孩子念書答題,自己卻不讀書不看報;有的家長一邊要求孩子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自己卻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沒有想到自己也需要進修、充電。事實上,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僅要在為人處事方面給予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學無止境的漫長道路上照樣有為孩子傳道、授業、解惑的義務,而且這種教育遠比課堂教育來得重要。
家長自身不斷加壓充電是十分必要的。作為家長,學習的過程是再社會化的過程,是自我充實、完善的過程,是溝通、影響、感染孩子的過程。作為孩子,在家長的學習推動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學習。母親對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尤為重要,但作為母親在認識上往往只關注孩子的成長,忽視母親自身的需要和發展,把孩子作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續,從而造成自身的發展和興趣愛好受到制約,情感體驗遭忽視,視野變狹窄。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親,且,孩子在家里與母親的關系較為親密,孩子樂意接受母親的教育,因此,母親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三)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許多家長利用雙休日為孩子請家教、報補習班,讓孩子在這兩天內大補特補功課,使孩子比平時更忙、更累。專家建議,每周為學習差的孩子補上兩小時的功課,使其對薄弱的學科不致掉隊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時間還是要讓孩子自行安排。如果家長自覺不自覺地將孩子禁錮于文化學習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全面發展。
(四)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
從學校教育看,其劣勢一是時間、空間、內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過分強調統一性與集體性,因而又導致了針對性差,不利個別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勢是因家長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質的差別和家庭經濟狀況、成員結構之不同,給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較大麻煩,這是近幾年家教存在問題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對簡單化、單一化,直接影響了家教效果。
為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揚長補短,整體互補:
1、學校教育要通過參觀訪問、“榜樣”報告、游覽山河、實踐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聯系實際,豐富學生社會知識。
2、建立典型后進生的個別教育檔案,實行全方位的有效監控。
(一)主觀因素影響
1.家長期望值過高家長對孩子們的期望是很高的,家長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期望,那就是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健康、快樂,畢業后能夠找到好的工作,能盡快融入社會,但是孩子的心理受學校、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學生的表現或者努力往往達不到家長的要求,在社會上出現了因為沒有達到目標而導致學生傷害的事故。2.改變家長的教育方式要變家長過分保護型、過分干涉型、嚴厲懲罰型教育方式為理解民主型,理性地看待學生的成長,對于孩子的錯誤或過失,及時給予指出,跟孩子溝通時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壓低嗓子,杜絕粗口、暴力,避免學生心理及思想偏離方向,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3.需要調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家庭是學校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師應本著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主動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的能力。這充分體現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職校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幫助,家長的積極性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和調動,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賞識、相互鼓勵,才能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客觀因素影響
1.物質條件的影響家庭成員素質偏低或家庭經濟貧窮與富裕影響子女的學習行為。在經濟貧困的家庭,父母的文化素質偏低,不能為子女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也不重視子女的學習行為培養,容易造成孩子學習上的后進。有的家庭經濟條件太好,吃、穿、用等都不用愁,使子女有一種優越感和經濟上的富裕感,攀比之心嚴重,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輕易放棄了。[1]對于物質上的影響要循循善誘,不能一概而論。2.父母職業對學生的影響父母職業差別是家庭教育影響的一個客觀指標。不同的職業,因其有不同的特點,會帶來不同的家庭環境、學習條件、學習氣氛等,所以就會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同影響。調查發現,在父親職業與學生問題行為方面,知識分子家庭的學生較干部、工人、個體戶三種家庭問題少。
二、學習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論,有針對性分析問題
(一)注意交流溝通方法
1.家訪要走進家庭家訪是班主任聯系家長,了解學生的一種重要方式。它包括常規家訪和重點家訪。常規家訪是指班主任在接受一個班時,到學生家中去了解情況。包括了解家長的職業、文化修養、家庭成員、經濟狀況、居住條件、學習環境、課余愛好,以及聽取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意見等。[3]家訪重點則是班主任有側重、有目的地深入地解決1-2個問題。訪問內容主要包括,向家長匯報學校動態、班級情況、課業要求,介紹家庭教育的典型經驗等,與家長一道深入分析研究學生的思想情況,加強和改進對學生的教育。2.班主任家訪,切忌“告狀”告狀式家訪,不僅不會有好的效果,而且會產生一些消極作用。班主任在家訪過程中要積極與家長互相交流,肯定學生優點,指出其缺點,提供一些建議性或目的性的要求。鼓勵、勸導家長關心子女,從情感上去愛護他們,“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提醒家長要改變那種“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愚昧思想,讓他們明白教育孩子應該講究方法,講究藝術性。3.家訪要“座”下來談班主任在家訪時更要策略性的多報喜少報憂,提出委婉的建議,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愛護,逐漸消除自卑心理,點燃自信火炬。在自信火炬的指引下融入到班集體中去,體會班集體的溫暖。同時,在家訪中,讓學生、家長、老師一同探討,避免學生產生猜疑的情緒。這樣,師生之間架起了心靈的橋梁,關系也更加親密。
(二)暢通家校溝通的渠道
家庭經濟條件:偏遠鄉村經濟基礎較差,學生生活樸素,從而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城市學生經濟條件相對較好,但城市消費水平高,生活壓力大,學生能感受到社會競爭的激烈;處于城鄉結合部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介于前面兩者之間,不少家庭既種地,家長又外出務工,經濟條件相對較好,進可打工掙錢,退可務農為生。與生俱來、得天獨厚的優越感在不少學生中流露。家長文化水平:三者比較,偏遠鄉村的家長文化水平偏低,父母多是務農。而城市家長文化知識水平最高,高學歷、高收入最多。處于城鄉結合部的學生家長處于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境界。由此可知家長文化水平和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態度、教育方式、教育要求、教育效果的差異。
二、城鄉結合部家庭教育現狀
由于城鄉結合部的所在的區域位置特殊性,導致其家庭教育狀況最為復雜。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言傳不如身教”。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后,家庭教育就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家庭教育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力,成為當前教育大系統工程中基礎工程。經多年的觀察、調研發現,城鄉結合部的家庭教育現狀確實存在很多令人堪憂的地方:筆者通過深入分析、研究家長的心態和行為后發現,當前城鄉結合部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順其自然”型。這是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因響應國家政策,大量獨生子女出生后,家長因為自身的價值觀的認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更多的家長因為忙事業而無暇顧及,或因為自身的文化水平的局限而無耐放棄。也有的家長是出于前面我們所談到的城鄉結合部的優越感而采取了順其自然的態度。具體表現為:第一,“長輩家長”現象普遍。很多家長因其工作等原因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讓位于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上輩人”。長輩們“含在嘴上怕化了,托在手上怕掉了”的“疼孫”思想,使得這些孩子多數缺乏生活自理經驗,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責任心和使命感。不少不良行為和習慣,就是在“爺爺”們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慢慢滋養的。第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然而,強烈的“期望”和教育“方法”之間差距實在太大。在家長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可以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的能人,卻不能說服自己的孩子而找老師“告狀”、“述苦”的現象絕非個別。家長常常感嘆在子女面前,教育“無從下手”。第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意識讓很多城鄉結合部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順其自然,“我不是也沒受過多少教育嗎,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了,我還不是混的不錯嗎?”這樣的想法使得這里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抱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但這是一種極端不負責任做法?!昂唵未直毙停哼@種類型的家教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家長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質的影響,家長既想教育好孩子,又不知道正確的方法,當子女有錯誤就惡語相向、拳腳相加。這樣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造成學生內心封閉、心靈受損。孩子對家長持敵對態度,形成代溝,也同時造成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城鄉結合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一些不良意識正在潛移默化地污染著學生的心靈。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和幫助,家、校、社會三位一體在工作中采取相應對策。
三、學習負擔重的主要因素
城鄉結合部的中小學生學習負擔重成因復雜,既有內在的個體原因,也有復雜的外在社會原因。大致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原因:(1)不可否認的現狀是城鄉結合部學校數量和城區相比要少,優秀的教師向城市中小學流動,剩余的教師隊伍業務素質偏低,但城區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形成的合力造成兩者之間升學率有著顯著的差異,城鄉結合部學校教師為迎頭趕上,往往忽略教育規律,拔苗助長這也是造成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重要原因。試想這些教師業務能力差,課堂教學效率必然高不了。再加之不加選擇地給學生布置大量作業,重復的試題訓練、低效的練習是孩子學習負擔加重的重要源頭。(2)唯分數論的高考指揮棒影響。不少學校教育是沖著成績和分數去的,是一種基于工業化的教育方式,社會需要高分上名牌大學,指揮棒指到哪,哪里就是跟誰蜂擁擠上獨木橋,因此學校就被深深地烙上了工業化的印記。學校變成工廠,教師是流水線,學生則成為流水線上的產品。(3)社會、家長背后推手,是造成城鄉結合部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社會外部原因。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把殘酷的社會競爭過早地轉嫁到孩子身上。學生學習負擔重的原因,已經由過去單純的學校單邊行為演變成學校和社會的雙重高壓行為。有調查稱:67.8%孩子認為讓自己參加文化課補習班是家長的意愿,根本不考慮自己是否喜歡都必須參加。
四、可以采用的做法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