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4:23
序論:在您撰寫內科護理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交互式教學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朗和帕林薩提出的一種旨在改善學生閱讀理解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之后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在我國當前的研究中,對于交互式教學的定義與內涵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多數學者認為,交互式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合理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交流互動的合作關系,使學生完成由樂學、好學到會學、學會的轉變。病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運用真實的或者經過精心設計的病例,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導學生對病例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講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以及對典型病例的分析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而在知識、思維和情感方面進行綜合交流,使教與學相互呼應、相互啟發,實現“做中學”“、做中教”。
2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的開展
2.1遵從臨床實踐規律,重組教學內容,實現教師與教材的交互內科護理學教學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如何將內科基礎理論和臨床護理工作相結合上。由于學生很少接觸臨床,只具備相應的醫學、護理理論知識,不容易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以致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術操作脫節。為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方式,樹立整體護理理念,有必要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將典型病例導入新課,圍繞病例,以發現患者健康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評價為主線,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教學手段,把內科護理學知識、護理人文、護理學基礎知識及護理操作技術等有機融合,按照護理程序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傳授科學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護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溝通能力,使其盡快進入護士角色,同時還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術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師傳生受”、“師問生答”的傳統模式,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交互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實現了教與學過程中師生“雙主體”的良性互動,打破了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形式,學生不僅需要聽課或是簡單回答一些問題,還必須作為主體參與到病例討論中來,在眼、耳、手、口多種感覺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積極參與教學。而教師通過PBL和任務驅動教學設置問題、布置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啟發學生的臨床思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提供指導。
2.3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實現學生與教材的交互新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課前發放學案,預設問題,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教材、網絡資源(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獲取大量知識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啟發學生的思維并加深學生對教材的認知,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想像和思維空間。然后讓學生根據學案對各種學習資源進行取舍、挑選、重組,從而找到與主題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僅實現了學生與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學生感受到了知識的魅力,還提高了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2.4運用多種教法學法,實現學生與學生的交互內科護理學開設于第三學年,此時學生已經學習了文化基礎課、醫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對臨床專業課程有著一定的興趣和好奇心,對護理操作技能較為感興趣。因此,他們較重視專業課程,在教師的引導下能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可塑性強,對未來的職業無限憧憬。故在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理實一體化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分析病例,進行小組討論,分工合作,共同探究來發現患者的健康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實施整體護理,實現了學生與學生的交互。
3討論
全球醫學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職業態度、科學基礎、臨床技能和群體保健、溝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的培養,因此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1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終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因此必須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學生依據學案,通過預習,針對預設的問題、任務,主動查詢相關資料,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實現了與教材的交互,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學生帶著疑問參與課堂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
3.2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所謂臨床思維能力,實際上指的是合理分析、處理臨床所見的各種癥狀,以便有效地實施治療的能力。針對護理專業,臨床思維能力是指臨床護士根據護理程序,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利用所獲得的健康資料,包括病史、身體評估、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結果等,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用一定的思維方法來綜合分析,提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制訂護理目標、實施護理措施及進行效果評價的能力。內科護理學因其實踐性很強,臨床應用廣泛,故受到師生的重視。但是由于主客觀方面的一些原因,內科護理學教學仍然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也是以記憶知識點應付考試為主要目的,但學生總有一天要從教室走入臨床,從理論學習進入臨床實踐,因此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通過問題設置、任務驅動、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評判總結等方式,改變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將重心轉移到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來,培養了學生求疑、實證、嚴謹和理性的臨床思維。
3.3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護理人際溝通能力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說過:與人相處的學問在人類所有的學問中應該是排在前面的,溝通能夠帶來其他知識不能帶來的力量,它是成就一個人的“順風船”。護理學的服務對象是人,學生畢業后多數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每天接觸最多的是患者,現代護理理念強調的是以患者為中心,良好的護患溝通技能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中,通過設置情景,學生扮演護士、患者,體驗不同角色內心的不同感受,使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同時也使學生體會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體會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學會了換位思考,培養了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
3.4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能在輕松、活躍的環境下學習,并勇于表現自我,積極發表觀點,便會逐漸形成創新意識。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中,學生通過與教材的交互、與教師的交互、與同學的交互,課前查閱資料,積極思考,課中在教師的組織、指導、幫助下,通過自我探索、小組學習、相互討論,分析病例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由師生共同評價、總結,從而融會貫通新舊知識,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活躍了思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3.5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素質是群體或社會對扮演教師這一特定角色必須具備的心理和行為品質的要求。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醫護知識和技能的主要傳播者———臨床護理教師,其素質狀況是培養護理人才的關鍵。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的開展,不但要求教師不斷汲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熟悉護理教育的發展趨勢,還要求其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基礎護理學知識、臨床護理學知識,且熟悉并掌握目前臨床新進展、新技術及人文社會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向精深的方向發展。這就促使內科護理學教師加強自主學習,不斷擴充知識容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駕馭課堂教學,控制教學節奏,以淵博的知識、高深的理論、獨到的見解指導和幫助學生,并通過師生良性互動產生新知、鞏固舊知,從而掌握技能。
交互式教學(ReciprocalTeaching)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朗和帕林薩(A.L.Brown&A.S.Palincsar)提出的一種旨在改善學生閱讀理解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之后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在我國當前的研究中,對于交互式教學的定義與內涵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多數學者認為,交互式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合理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交流互動的合作關系,使學生完成由樂學、好學到會學、學會的轉變。病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運用真實的或者經過精心設計的病例,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導學生對病例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講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以及對典型病例的分析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而在知識、思維和情感方面進行綜合交流,使教與學相互呼應、相互啟發,實現“做中學”“、做中教”。
2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的開展
2.1遵從臨床實踐規律,重組教學內容,實現教師與教材的交互內科護理學教學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如何將內科基礎理論和臨床護理工作相結合上。由于學生很少接觸臨床,只具備相應的醫學、護理理論知識,不容易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以致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術操作脫節。為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方式,樹立整體護理理念,有必要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將典型病例導入新課,圍繞病例,以發現患者健康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評價為主線,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教學手段,把內科護理學知識、護理人文、護理學基礎知識及護理操作技術等有機融合,按照護理程序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傳授科學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護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溝通能力,使其盡快進入護士角色,同時還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術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師傳生受”、“師問生答”的傳統模式,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交互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實現了教與學過程中師生“雙主體”的良性互動,打破了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形式,學生不僅需要聽課或是簡單回答一些問題,還必須作為主體參與到病例討論中來,在眼、耳、手、口多種感覺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積極參與教學。而教師通過PBL和任務驅動教學設置問題、布置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啟發學生的臨床思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提供指導。
2.3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實現學生與教材的交互新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課前發放學案,預設問題,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教材、網絡資源(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獲取大量知識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啟發學生的思維并加深學生對教材的認知,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想像和思維空間。然后讓學生根據學案對各種學習資源進行取舍、挑選、重組,從而找到與主題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僅實現了學生與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學生感受到了知識的魅力,還提高了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2.4運用多種教法學法,實現學生與學生的交互內科護理學開設于第三學年,此時學生已經學習了文化基礎課、醫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對臨床專業課程有著一定的興趣和好奇心,對護理操作技能較為感興趣。因此,他們較重視專業課程,在教師的引導下能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可塑性強,對未來的職業無限憧憬。故在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理實一體化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分析病例,進行小組討論,分工合作,共同探究來發現患者的健康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實施整體護理,實現了學生與學生的交互。
3討論
全球醫學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職業態度、科學基礎、臨床技能和群體保健、溝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的培養,因此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1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終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因此必須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學生依據學案,通過預習,針對預設的問題、任務,主動查詢相關資料,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實現了與教材的交互,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學生帶著疑問參與課堂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
3.2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所謂臨床思維能力,實際上指的是合理分析、處理臨床所見的各種癥狀,以便有效地實施治療的能力。針對護理專業,臨床思維能力是指臨床護士根據護理程序,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利用所獲得的健康資料,包括病史、身體評估、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結果等,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用一定的思維方法來綜合分析,提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制訂護理目標、實施護理措施及進行效果評價的能力。內科護理學因其實踐性很強,臨床應用廣泛,故受到師生的重視。但是由于主客觀方面的一些原因,內科護理學教學仍然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也是以記憶知識點應付考試為主要目的,但學生總有一天要從教室走入臨床,從理論學習進入臨床實踐,因此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通過問題設置、任務驅動、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評判總結等方式,改變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將重心轉移到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來,培養了學生求疑、實證、嚴謹和理性的臨床思維。
3.3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護理人際溝通能力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說過:與人相處的學問在人類所有的學問中應該是排在前面的,溝通能夠帶來其他知識不能帶來的力量,它是成就一個人的“順風船”。護理學的服務對象是人,學生畢業后多數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每天接觸最多的是患者,現代護理理念強調的是以患者為中心,良好的護患溝通技能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中,通過設置情景,學生扮演護士、患者,體驗不同角色內心的不同感受,使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同時也使學生體會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體會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學會了換位思考,培養了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
3.4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能在輕松、活躍的環境下學習,并勇于表現自我,積極發表觀點,便會逐漸形成創新意識。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中,學生通過與教材的交互、與教師的交互、與同學的交互,課前查閱資料,積極思考,課中在教師的組織、指導、幫助下,通過自我探索、小組學習、相互討論,分析病例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由師生共同評價、總結,從而融會貫通新舊知識,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活躍了思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3.5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素質是群體或社會對扮演教師這一特定角色必須具備的心理和行為品質的要求。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醫護知識和技能的主要傳播者———臨床護理教師,其素質狀況是培養護理人才的關鍵。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的開展,不但要求教師不斷汲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熟悉護理教育的發展趨勢,還要求其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基礎護理學知識、臨床護理學知識,且熟悉并掌握目前臨床新進展、新技術及人文社會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向精深的方向發展。這就促使內科護理學教師加強自主學習,不斷擴充知識容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駕馭課堂教學,控制教學節奏,以淵博的知識、高深的理論、獨到的見解指導和幫助學生,并通過師生良性互動產生新知、鞏固舊知,從而掌握技能。
4結語
1.1一般資料
將我校2011級大專護理8、9、10班181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均為女生,年齡18~20歲。隨機分為試驗組91名和對照組90名,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學方法
兩組學生采用同一版教材,由同一授課教師根據案授課。
1.2.1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學生提前預習,教師精心備課,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等進行講解。
1.2.2試驗組
采用PBL教學法,具體步驟:(1)課前提出問題。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以及重難點,通過典型病例提出問題。如講授原發性高血壓病的護理時,給出典型病例,提出如何正確測量及判斷高血壓病,高血壓病的界定標準,高血壓病的護理分析,高血壓病的應注意的生活習慣以及如何用藥等問題。(2)學生課外解決問題。根據平時學習成績、能力水平、個性特點等將學生分組,每組包括不同層次學生。學生課外以組為單位通過教材、教師推薦的參考文獻、互聯網、各類醫學數據庫等各種途徑尋求答案,組內同學將資料匯總、分析、討論,制定答案。(3)課堂辯論分析問題。各組論述自己答案并為自己答案辯護,組間可相互質疑、辯論。(4)教師總結分析。教師根據各組答案選出最佳答案,并給出參考答案;對各組的優缺點進行點評,并一起回顧本次課的重點、難點。
1.3觀察指標
(1)根據考教分離原則,期末由教務科統一命題對兩組進行理論考核以及臨床護理病歷書寫考核。(2)制定統一調查問卷,對兩組學生不記名填寫,評價分析教學效果。調查問卷發出181份,收回181份,全部有效回收。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3.1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討論
內科護理學是研究患有內科疾病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會等方面健康問題的發生、發展規律,并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診斷和處理患者的健康問題,以達到促進和保持患者健康的一門臨床護理學科。同時也是外科護理學、婦科護理學等臨床護理學科的基礎,其涉及廣泛、內容豐富、知識整體性強,在臨床護理學理論和實踐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大專護理學習中的主干課程、重點課程。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廣大內科護理學教學者常常研究的課題。傳統教學方法注重教師講授,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但容易導致學生死讀書、讀死書,步入臨床后不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的培養。
3.1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
PBL教學法通過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后由學生課后自主分析、討論、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主動,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尋,同時通過討論等方式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使得對知識點的記憶變得更加深刻,試驗組的理論考試成績和護理病歷書寫成績均優于對照組,表明PBL教學法能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掌握。付雪連等通過對國內護理專業PBL教學效果的Meta分析,認為PBL教學法在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和病歷書寫考核成績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3.2有利于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
PBL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學生自主學習,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變成主動搜尋、查找知識來解決問題,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本組研究中,試驗組學生對于PBL教學法在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激發學習興趣方面的作用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從課外參考書籍、網上專業數據庫等尋找答案及對策,在完成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檢索查閱文獻的能力無形中得到提升,同時隨著課外閱讀量的增大,其知識面不斷得到拓寬,這在本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證實,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在答案匯總、組內以及組間討論答案的這一環節,需要學生書寫護理文書、組內同學間溝通、陳述小組答案以及為其辯護,這就對學生的護理文書書寫能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綜合能力有一個很好的培養作用。
3、總結
1.1對象
選擇我校2012級護理學專業???班~4班127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女121人,男6人,年齡19歲~20歲,均為普通高考招錄的學生。將1班和2班的68人設為試驗組,3班和4班59人設為對照組。
1.2方法
所有學生均由3名相同的教師同期進行分段教學,均選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內科護理學》案例版教材,并均使用多媒體教學。對照組根據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包括講授、示教等。試驗組在講授的基礎上,部分主要疾病采用案例教學法。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2.1案例選擇
我?!秲瓤谱o理學》開設于第2學年第3學期和第4學期,共122學時,其中理論98學時,實驗及臨床見習24學時。因為學時的限制,在各系統疾病中選擇2個或3個重點疾病作為教學案例。教學中精心準備臨床病歷資料,并擬定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及思考題。擬定的問題要有一定的啟發性和誘導性,有利于病例討論、深化所學知識、經歷解決問題的系統過程。病例的選擇可以是單一的典型病例,也可是綜合病例,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并發呼吸衰竭、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原發性高血壓與冠心病等。
1.2.2實施方法
①課前。課前2周,任課老師準備好相關案例及問題,課前1周通知學生分組,每班4組,每組7人或8人,以組為單位根據案例思考并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②課中。在講授疾病之前引用案例導入或在基本知識介紹后插入案例教學。首先,學生根據所提供的病例資料進行分組討論,圍繞該病例的初步臨床診斷,包括分析診斷依據或提出進一步的檢查項目,并根據病歷資料分析其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診斷,學生再提出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內容。其次,每組推舉1名學生代表發言,闡述各組的觀點和思路,其他成員進行適當的補充。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講評,完整準確地概括知識要點,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補充遺漏之處,分析錯誤原因,使所學的知識完整確切。③課后。要求學生把本次課程的案例分析進行整理,每個學期對本學期的案例教學方法的教學進行總結,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為今后類似的教學奠定基礎。
1.3效果評價課程結束后,調查兩組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并比較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
2討論
2.1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內科護理學》課程開設于第3學期和第4學期,此時學生已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如人體解剖、病理生理、護理學導論、健康評估、護理心理學等,為案例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調查顯示,試驗組64.7%的學生認為有利于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而對照組僅為15.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案例教學將臨床常見問題及重點難點問題帶入課堂,縮短了理論與現實的差距,使學生產生探究問題的沖動并努力解決問題。同時,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像教師一樣展示自我,不僅可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有利于鍛煉學生心理素質,加強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以及師生合作,適應今后護理臨床工作的需要。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91.2%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通過獲取他人的信息或經驗,在教師的參與下,最后達成共識。促使學生從正反、縱橫等多方面進行多向思維,培養了分析、辨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多角度、多層次去分析研究問題的實質,最終推理、歸納出自己的論點,這有利于培養護生的創新思維。此外,教師的評價不僅有鑒定作用,還有導向和激勵功能,進一步激勵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調查結果顯示,病例教學中有82.4%學員認為有利于創新思維的發展,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應用
開展案例教學,使課本上枯燥的知識變成活生生的事實,形象生動,易于理解,記憶深刻。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94.1%的學生認為有利于知識的應用,且試驗組學生的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差異統計學意(P<0.05),說明案例教學法能有效地縮短理論與臨床的距離,有利于知識的綜合應用。
2.5案例教學法有利于促進教師拓寬知識面
案例教學過程中采用問答法,環環緊扣,層層解析,步步推進,啟發誘導,實際上,問答法是一種探討和辯論教學方法,即不直接向學生傳授各種具體知識,而是通過問答、交談、爭辯、誘導或暗示,把學生導向預定的結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需不斷觀察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應用適當的教學技巧,活躍課堂氣氛,促進教學雙方的溝通;最后還要思考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歸納總結。所以,教師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組織能力。
3小結
選擇我院2011、2012級高職護理專業4個班作為研究對象。各班年齡及專業層次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二班(28人)、四班(28人)作為實驗組引入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法,嘗試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一班(30人)、三班(27人)作為對照組進行傳統課堂教學,兩組課程內容與考核方式相同。課程結束后,自制問卷對實驗組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評價,并比較兩組考試成績。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研究內容與步驟
2.1實驗組教學過程
2.1.1體現現代護理特色和理念把突出技能型人才培養、優化教學內容、提升護理崗位工作能力作為護理教育的指導思想。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健康需求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2.1.2構建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1)以內科護理工作項目為導向,內科護理崗位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基礎,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要求,將內科護理學分為九大工作項目,48個學習任務。(2)實施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進行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教學目標。以案例教學和問題教學為主,設計典型案例與學習情境,選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塞”“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內容實施PBL教學,現以“上消化道出血”為例介紹如下。①教師準備案例及問題,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準備。病例敘述了一位35歲男性病人從3年前反復發作性上腹部空腹痛到3小時前突然出現嘔血再到失血性休克而急診入院。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提出以下問題:病人所患疾病是什么?如何估計出血量?搶救治療4h后,如何判斷出血是否停止?護士應對病人進行哪些方面的病情觀察?針對病人目前情況,護士如何配合醫師進行搶救?止血措施有哪些?若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其止血措施有何不同?病人存在的護理問題有哪些?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有哪些?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的誘因有哪些?消化性潰瘍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你建議病人如何改變生活方式?②將學生分為5組,每組5~6人。授課前一周,教師將案例及問題發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要求學生將所有問題的討論結果書寫出來,組內成員分工合作,確定好各問題的發言人或課堂上就某一問題進行小講課、情景模擬等。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言,其他組提出質疑及補充意見,教師做好組織管理工作,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與發言,適當輔以板書,展示重點內容。最后,教師利用10min時間對有爭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對討論結果進行點評,總結知識點。(3)嘗試校企合作,強化能力培養。課程教學向社區延伸,定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帶領下參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及肺結核等傳染病的健康教育講座和宣教,設計制作健康教育板報,實現教、學、做有機融合,增強學生預防與控制疾病的意識,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4)優化課程考核方式,建立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階段考核及制作健康教育板報(10%)、期中考試(20%)、案例作業(10%),占總成績的40%;終結性考核為期末閉卷考試,占總成績的60%??荚囶}型以選擇題和案例分析題為主,選擇題模擬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加大案例分析題比例;考試內容以臨床常見病為主,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某一特定臨床任務的能力。
2.2對照組教學過程
進行傳統課堂教學,各章節內容由教師集中講授,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和整體護理要求完成教學內容,考核方式與實驗組相同。
3討論
選擇我院2011、2012級高職護理專業4個班作為研究對象。各班年齡及專業層次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二班(28人)、四班(28人)作為實驗組引入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法,嘗試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一班(30人)、三班(27人)作為對照組進行傳統課堂教學,兩組課程內容與考核方式相同。課程結束后,自制問卷對實驗組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評價,并比較兩組考試成績。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研究內容與步驟
2.1實驗組教學過程
2.1.1體現現代護理特色和理念把突出技能型人才培養、優化教學內容、提升護理崗位工作能力作為護理教育的指導思想。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健康需求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2.1.2構建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1)以內科護理工作項目為導向,內科護理崗位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基礎,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要求,將內科護理學分為九大工作項目,48個學習任務。(2)實施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進行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教學目標。以案例教學和問題教學為主,設計典型案例與學習情境,選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塞”“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內容實施PBL教學,現以“上消化道出血”為例介紹如下。①教師準備案例及問題,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準備。病例敘述了一位35歲男性病人從3年前反復發作性上腹部空腹痛到3小時前突然出現嘔血再到失血性休克而急診入院。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提出以下問題:病人所患疾病是什么?如何估計出血量?搶救治療4h后,如何判斷出血是否停止?護士應對病人進行哪些方面的病情觀察?針對病人目前情況,護士如何配合醫師進行搶救?止血措施有哪些?若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其止血措施有何不同?病人存在的護理問題有哪些?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有哪些?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的誘因有哪些?消化性潰瘍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你建議病人如何改變生活方式?②將學生分為5組,每組5~6人。授課前一周,教師將案例及問題發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要求學生將所有問題的討論結果書寫出來,組內成員分工合作,確定好各問題的發言人或課堂上就某一問題進行小講課、情景模擬等。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言,其他組提出質疑及補充意見,教師做好組織管理工作,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與發言,適當輔以板書,展示重點內容。最后,教師利用10min時間對有爭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對討論結果進行點評,總結知識點。(3)嘗試校企合作,強化能力培養。課程教學向社區延伸,定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帶領下參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及肺結核等傳染病的健康教育講座和宣教,設計制作健康教育板報,實現教、學、做有機融合,增強學生預防與控制疾病的意識,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4)優化課程考核方式,建立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階段考核及制作健康教育板報(10%)、期中考試(20%)、案例作業(10%),占總成績的40%;終結性考核為期末閉卷考試,占總成績的60%??荚囶}型以選擇題和案例分析題為主,選擇題模擬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加大案例分析題比例;考試內容以臨床常見病為主,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某一特定臨床任務的能力。
2.2對照組教學過程
進行傳統課堂教學,各章節內容由教師集中講授,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和整體護理要求完成教學內容,考核方式與實驗組相同。
3討論
【關鍵詞】內科護理學;混合式學習;實踐內科
護理學是護理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教學的基本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日后從事工作、照護患者時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及護理技巧,其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是為醫院培養新型護理人才的重要保障。以往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多是老師按照教學大綱施教、示范,教學效果中規中矩,學生的積極性也并不高,甚至缺乏對學生溝通能力、創新思維、求知欲、探索能力均受到影響?;旌鲜綄W習(BlendedLearning,BL)通常指將學習風格、學習環境、學習理論、學習方式、學習資源等進行綜合應用并在教學工作中有效落實,旨在將數字化教學與課堂面對面學習這兩種較為典型的施教形式有機整合,適應新形勢下教學應用主要的發展趨勢[1]。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運用混合式學習,利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及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還可促進學生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并有效強化學生之間協作能力及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合式學習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并結合我院混合式學習法的實踐情況進行分析,旨在促進內科護理學教學質量提高。
1混合式學習發展趨勢
混合式學習最早興起與上世紀80年代,具有即可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的啟發、引導、監控等主導作用充分發揮,也能將學生在學習過程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體現。施教原則在于根據不同教學要求、問題,采取相應方式將問題解決,在教學方面的體現是利用不同信息、媒體傳遞方式將問題解決,根本目的是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利益。國際教育界認為,混合式學習這種施教模式能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知識、技能,也利于對其價值觀及向上情感的培養。我們將混合式學習做為關鍵詞進行文件檢索,發現混合式學習已被一些高校應用,如2007年解文明等學者在計算機網絡應用的施教過程中依據混合式學習設計了相關內容并進行實踐;同年扈志洪等學者探討了混合式學習模式應用策略的構建;2008年何一茹在教師培訓中采用了混合式學習。目前我國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整合正在廣泛開展,在如此大環境下,構建具有特色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并廣泛應用于學校教學,對促進教育教學向上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2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混合式學習的開展意義
內科護理學屬護理專業基礎課程,也是臨床護理方面關鍵學科。既往國內學者在此項學科教學中運用過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但仍是教師做主體的形式,相關的教學活動均圍繞教師來進行,基礎目的只是注重傳授知識。但結合教學實踐的經驗來看,在教學中過分的強調以學生或者教師為中心開展教學,均會存在一些弊端,進而影響教學效果[2]。而采用學、教并重的混合式學習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指導、改革對護理教學意義重點,主要可體現在下面幾點:①促進教學改革將混合式學習所設計的內容有效運用至施教過程,能夠提升護理教學的整體質量及水平,加快教學改革的腳步。②促進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混合式學習,所涉及到更為先進的施教理念與新型信息技術,給施教人員提出了嚴峻挑戰,這也要求施教人員必須從提高自身能力及知識儲備做起,以能夠將混合式學習有效貫徹。③促進施教目標實現,混合式學習有利于師生溝通,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造性思維,進而促進護理教學根本目的達成[3]。
3混合式學習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實踐
我院近年設立實驗班,將混合式學習貫徹至護理教學,取得了滿意效果,結合我校開展混合式學習的經驗,我們將實踐方法總結如下:①教學方法:內科護理學教學時間是1年,開展混合式教學班級的教學小組成員包括主講教師1名,助教2名及技術支持人員1名。②課程導入:我們對內科護理學相關的學習內容、特征進行分析,制定施教內容與學習目標,并利用合適的教學資源及模式施教;同時,教學小組成員需要明確各自職責,如主講教師主要負責為學生介紹內科護理學學習方法及目標、各階段的學習任務及評價方法,助教主要將課程學習目標、內容、形式、方法、任務、成果一一明確,技術支持則在教學全程給予信息技術方面支持。③活動組織:混合式學習并不局限于傳統課上聽講與課后讀書,而是將協作學習及課堂講授相結合,利于多種形式積累學生的學習經驗。我們主要采取課堂講授、分析案例、小組協作、解決問題等四種活動形式,而組織形式則包括個體化、小組及集體學習三類。④學習支持:利用學校所開發的網絡平臺給予學生學習環境支持,具體包括及時將課程相關的各種信息及時在平臺,并將一些課程相關重要資料發送至學生電子信箱,開通微信群、QQ群、微博,利用先進的通訊手段提供給學生查詢資料、咨詢問題的平臺,要求學生咨詢的問題在48h內予以答復。針對具體案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設計見習內容,以促進施教目標達成。登記疏忽造成錯漏以及計算錯誤的問題,有利于實現護理的無紙化辦公模式,節約日常辦公開支。②Excel表格極便于存儲,可分月度、季度和年度建立備份文件在電腦中長期保存,避免紙質登記簿保管難以查找、占用空間的弊端。3應用Excel制作護士績效考核表存在的不足缺勤考核未使用公式計算由于請假的種類和天數不同,所扣除的費用也不同,而且每人每月的休假也會有變動,如果使用Excel公式計算,每月都要重新制作公式,反而事倍功半。因此,缺勤考核項為手工計算后填報到表格中。二次分配未使用公式計算二次分配是將每月缺勤是按照崗位系數、擔任組長天數、考勤天數來計算,很難使用Excel公式計算。因此,二次分配項為手工計算后填報到表格中。
4體會
合理的績效分配制度,客觀公平地實施護理人員的績效分配,可以提高其工作中滿意度,提升護理服務質量[3-5]。我院使用Excel電子表格進行績效分配,取得良好的效果。Excel軟件操作簡單方便,在財務預算、賬務核算、報表、計劃統計等數據統計處理時,極為方便,其界面清爽,簡單易用,在護理部能迅速推廣應用[6]。Excel是由電腦編寫和運行的一款電子表格軟件,可用來更方便地處理數據,一般用于會計核算、財務預算、賬單和銷售、報表、計劃統計等。其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簡單,方便,易學易用特點,能夠讓護士、護士長在接受指導后很快掌握并熟練運用[6]。
綜上所述,相對于傳統紙質登記簿而言,Excel電子表格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明顯改善了護理人員的管理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廣應用。
作者:王冰 孫廣翠 單位:1.扎蘭屯職業學院 2.扎蘭屯人民醫院婦產科
參考文獻
[1]羅金萍,陳斌,王玉蓮,等.Excel電子表格在普通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8A):2060.
[2]李秀鳳,劉紅玲,張俊萍,等.Excel電子表格在護理部管理工作中應用體會[J].護理研究,2008,22(9A):2427-2428.
[3]婁湘紅,李萍.手外科病區護理績效考核制度的建立與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2,27(2):9-12.
[4]楊晶.我院護理人員績效工資改革的做法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08,8(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