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4:01
序論:在您撰寫比較刑法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貨幣銀行學;教學方法;教學質量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金融業在我國宏觀經濟調控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作為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有必要掌握基礎性的金融理論知識,而《貨幣銀行學》作為經濟類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就是向學生講授有關貨幣、信用、銀行理論方面的知識,通過學習,為后續各專業課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礎。此課程具有專業性較強、涉及知識面廣、與現實經濟生活密切聯系等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時,注重各個教學環節,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盡快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確實不易。通過這五年的摸索與實踐,得到一些經驗和體會,誠與同齡人共勉。
一、根據教學要求,合理選用教材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教材的選擇一定要合適,因此,在選擇教材時應考慮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教材內容的先進性
教材內容應當反映本學科領域最新的發展現狀,對于經濟學類教材更是如此。隨著西方金融理論研究的不斷深人和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貨幣銀行學》教材應盡可能選擇最新出版的教材,將新的、先進的金融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教材內容體系的合理性
由于我國過去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因此,在有關經濟理論的教材編寫方面,一般是將資本主義部分與社會主義部分分開編著。例如,《貨幣銀行學》只講述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理論,而《社會主義金融理論》則介紹我國情況。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以及銀行業逐漸與國際接軌,將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理論截然分開的教材體系顯然已不適應當前教學需要。所以,在教材內容的編排上,二者結合程度的如何,也是選擇教材的標準之一。
(三)教材內容的難易性
教材內容一定要深淺結合,如果內容過易,沒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就會覺得空洞乏味,調動不起他們的興趣;而如果過難,學生學起來吃力,同樣沒有效果。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有意選擇既有啟發性,又有一定難度的內容,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主動、自覺的學習。
目前,《貨幣銀行學》的教材很多,各名牌大學都出版了自編教材,教師選擇教材的自由度增大,有很大靈活性。根據兩年的摸索與實踐,目前采用的教材是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由夏德仁編著的《貨幣銀行學》,該書內容較新穎,重點突出,并在介紹各種貨幣銀行學原理、金融理論的同時,還講述了近幾年來中國金融業的一些改革情況,從教材使用效果看,還是比較理想的。
二、區分不同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貨幣銀行學》課程內容龐雜,主要包括:貨幣理論,信用、利息理論,銀行體系,商業銀行經營,中央銀行制度,通貨膨脹理論,外匯理論,國際收支理論等,所需知識涉及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由于內容豐富而課時又有所壓縮,單一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法,必然會造成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且知識點量大時,學生往往很難記住的現象。鑒于此,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一)重點、難點內容,以教師精講為主
對于貨幣銀行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宜采用教師精講的方式。盡管這些年來,許多教育學者對這種傳統型的教學方法提出了質疑,但是,就一些原理、概念、學證明等內容而言,采用此法是較適宜的。當然,要避免“填鴨式”、“滿堂灌”的現象,采取一些配套教學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注重課前提問環節。課堂提問,使學生的思想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逼”他們快速回憶起前一節課相關內容,以有利于本次教學。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啟發學生,引導他們的思路。比如,在講授凱恩斯的貨幣傳導機制:MsRIGNP的時候,就要啟發學生,如果貨幣供應量Ms上升,利率是上升還是下降?為什么?利率下降,投資上升嗎?投資增加,GNP如何變化?通過這種集體提問方式,使學生自己推導出作用原理。實踐證明,通過這樣的方式,同學們能夠較快理解凱恩斯貨幣傳導機制,效果較教師單一傳授要好得多。最后,還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經濟學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它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通過學習《貨幣銀行學》,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有關原理解釋現實經濟現象,同時,通過分析經濟現象,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所以,講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運用實例。例如,在講完中央銀行的三大傳統政策工具后,結合我國目前通貨緊縮、總需求不足的宏觀經濟情況,向學生講授了中國人民銀行通過降低法定準備金率和再貼現率、在公開市場上收購債券來刺激經濟的發展;再比如,在講授商業銀行資產業務時,結合了中國商業銀行現在新開展的各種消費信貸業務。通過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一方面,避免了單純講授理論時的枯燥無味,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激發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的興趣,使他們真正理解貨幣銀行學中的有關理論,活學活用,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的死記硬背。
(二)學生已有所掌握的內容,采用教師、學生換位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以學生講授為主。具體操作如下:(1)教師于下課前將講授內容列出,引導學生準備。(2)給予充分準備時間,學生上臺講課。(3)講完后,其他同學提問。(4)教師總結,點評。并對其中的難點重點給予正確解釋。
教學實踐中,我在講述完凱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后,布置了一道題目:凱恩斯理論和弗里德曼理論的區別與聯系。規定下次上課時由學生主講。一開始,沒有人愿意上臺,經過一番鼓勵,一個平時成績較優秀的同學主動走上講臺,有了這個開頭,隨后的氣氛開始活躍起來,同學們也更加積極了,主講之后的課堂提問也非常精彩。顯而易見,這一方法的效果是明顯的,它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認真備課”,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當然,換位法的使用也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應選擇學生有一定掌握基礎的內容,或在以前相關課程中有所涉及,或已有過必要的講授;另外,教師最后的總結必不可少,避免主講學生中一些不正確的內容誤導其他同學。
(三)學生較易理解掌握的內容,采用討論法
討論法一般是由教師提出論題,學生圍繞論題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加深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相互啟發并達成共識。討論時,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7-8人為宜,教師在課堂內巡視,做輔導答疑,最后,教師要及時總結評價,并對問題進行概括小結。例如,在講授“利率對經濟的影響”一節時,我提前布置了討論題:降息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要求學生課后找資料,下節課分組討論。討論時,各組成員就自己搜集的材料,分別展開討論,我在巡視過程中,提示學生運用實證分析法,重點分析降息對我國就業、產出、儲蓄的影響。在隨后的各組發言中,小組代表運用相關理論,結合真實數據,得出了降息對我國宏觀經濟目前影響尚不明顯的結論。通過討論,加強了書本知識和實際的聯系,也使學生敢于大膽提出自己的建議與看法,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四)與熱點問題相關的內容,采用學生提問法
由于教材受到編寫、出版等時滯的影響,往往很難將最新的東西容納進去,而我國的金融改革措施又不斷推出,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不能僅僅滿足于課本內容,應將最新的金融發展狀況介紹給同學們,使學生獲得最新的信息。例如,在講完“金融市場”一章后,由于受多方因素所限,目前暫不能組織學生去銀行、證券公司實地參觀,為了有助于學生對該章內容的理解,我將《中國證券報》上的“貨幣市場”、“股票市場”、“資本市場”專版分別復印下來,人手一份,指導學生如何讀懂金融類報刊,學會看股指、拆息以及金融專家寫的評論文章。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自由提問,例如股指的計算,銀行拆息的行情解讀等。通過接觸一些實踐性強的熱點問題,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于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此法很歡迎,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三、合理設計作業,提高學生科研能力
(一)案例選取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任何課程授課都要重視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善于用辯證和動態視角來學習,而不是一味死記硬背,這對于《貨幣銀行學》課程更是如此。案例選取、設計一定要根據學生既有知識結構來進行,要按照高等教育教學規律運行,案例最好多選取跟學生未來生活或工作緊密相關,這樣學生才會迸發出更多激情,才會更多感覺情同深受,這樣在課堂上學生才會踴躍發言,道出自己想法并與其它學生開展爭論。比如當講授到商業銀行存款保險制度,就可以假設學生們是儲戶是如何看待并改革存款保險制度,這樣可以深化學生們對商業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知識的掌握。從學生實際出發,選取乃至設計案例能夠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二)案例要能夠和理論知識相融通
理論是案例的靈魂,案例是理論知識的形象載體,決不能脫離教材理論而人為瞎編亂選案例。這就要求教師注意案例是否和理論相匹配,要就教材每一個理論章節都要準備一個案例,幾個有密切關聯的章節也要準備一個階段性案例,比如當講授到金融機構理論時,我們應該準備一個包括商業銀行類金融機構、非存款類金融機構、中央銀行機構知識點在內的案例,雖然商業銀行類金融機構、非存款類金融機構、中央銀行類金融機構具有相對獨立性,但它們之間卻是緊密聯系,完全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因此也應該要選擇一個包括具有密切關系的數個章節的案例,這樣是非常有助于學生對《貨幣銀行學》每一體系的掌握,有利于學生改變“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觀點。當《貨幣銀行學》課程全部講完以后,應該要準備數個能夠綜合教程每個章節理論知識的案例,這樣做雖然工作量很大很復雜,但是很能提高學生們的綜合分析能力,有利于他們從全局把握整個課程理論知識點,更有利于開闊學生們的宏觀理論視野。
(三)案例教學要注意和多媒體技術結合起來
傳統的案例教學老師在課堂上大聲朗讀案例,學生邊聽邊記,然后再討論分析,這種教學方法只適合知識點淺薄、篇幅小、內容簡單的案例,但對于稍微復雜、理論知識較為綜合的案例就很不合適了。在信息技術普及的今天,引入多媒體技術進入案例教學將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手段,因為多媒體能夠蘊含多種信息,比如聲音、圖像、動作、字體效果好等優點,案例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夠給學生非常形象而逼真的感覺,一改傳統老師讀案例學生聽案例的那種索然無味感。所以,多媒體技術進入案例教學,既能夠增加信息輸送量,又能夠強烈吸引學生聽取案例和討論案例,達到案例教學的目的。
(四)案例教學應注意課前課中課后相互銜接
課前要指導學生預習,課中要讓學生們主動發言并開展辯論,老師要掌控時間,并作出點評,課后要讓學生們總結本次案例教學經驗,并反思未來發展方向??v觀國內有些高校在講授《貨幣銀行學》案例之時,老師到課堂上才給學生案例,學生看完之后馬上就進行討論之后再點評,然后就算結束了,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案例教學的過程控制。案例教學絕不僅僅是課堂上的論戰,更是課前課中課后的有機銜接。傳統案例教學重中間輕兩頭,使得案例教學并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案例教學,當然教學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二、教師在《貨幣銀行學》案例教學法中要完成的工作
(一)角色轉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是講授者,學生是被動接受者,雙方是單項交流,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過度強調教師的權
威角色。而案例教學中老師將學生引入特定事件進行感同身受分析,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以達到解決問題和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綜合能力、運用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可以說,案例教學已經使傳統教學模式重心重點發生根本性變化,教師應該由以前的講授者變為引導者,由理論知識的灌輸者變為知識的興趣激發者,由“權威者”變為“教練員”和“裁判員”,更由傳授知識的媒介者轉變為學生創造力的激發者和引導者,由過去單純的語言講述者轉變為講授、表演、示范、引導等多行為者,使得課堂由單向傳輸轉變為雙向互動,案例教學下的課堂不再是沉默、乏味、枯燥和單調,相反卻是活潑、愉悅、多彩和豐富,所以說要想將案例教學成功引入課堂,教師角色轉換是前提。
(二)構建團隊學習組織
案例教學模式下,并非要讓每位學生都要發言表明觀點,畢竟現在的課堂少則五六十人,多則上百人,如果讓每位學生都發言討論,那時間緊張程度可想而知,而且效率低效果差,所以,需要一種新型學習組織與案例教學相匹配。根據我國的高等教育現狀,可將一個班級學生根據學號隨機編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七到八人,這些小組成員應該固定化,以便能夠長期在一起互動、交流。每個學生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參與課堂討論,發言時,推選小組代表圍繞案例講述看法,而其他小組成員則為代表獻言獻策,充當智囊庫,合理分工,杜絕“搭便車”。每進行一次案例討論,就要更換小組代表,也即小組代表不可固定化,目的讓每位小組成員都能有機會發言,都能有機會傾聽其他小組觀點,讓每位學生都能有主人翁感,每一次案例談論結束,小組要形成討論小結,總結優點和缺點。另外,教師要充分讓小組與小組之間產開激烈爭辯,掌握好節奏,注意調動現場氣氛,以求實現百花齊放、百花爭鳴。
(三)合理安排好教學進度
《貨幣銀行學》是一門理論知識較為深刻的課程,案例的安排要注意好難度,比如在初始章節中,主要學習貨幣、信用等知識,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分析貨幣政策、金融宏觀調控,效果可想而知。教師要首先把理論講深講透徹,遵循由淺入難,循序漸進,案例的準備也應該先簡單后復雜,先零散后綜合,特別是初始上課,最好要選擇學生能夠直接從教材上找到結果的案例,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和恒心,到后續深奧章節再準備較難較綜合的案例,以此鍛煉學生理解材料、加工材料和運用材料的目標,甚至還可以反饋教材理論知識的完善??傊?,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安排好教學進度,引導學生慢慢步入案例教學情境,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積跬步致千里。
三、案例教學法在《貨幣銀行學》授課中應用的步驟
(一)精編案例
案例質量優劣是成功實施案例教學的前提和第一步。案例選擇和整理首先要滿足教學大綱要求,根據教學目的來設計和選擇,為此這就需要吃透《貨幣銀行學》教學大綱;第二步,要選擇能在教師掌握能力范圍內的案例,這些案例教師絕對能夠理解;第三步,盡量選擇與國內外熱點焦點相關的案例,這就需要教師多關心時事,比如世界經濟最新動態、我國經濟發展規劃、政府工作包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其他重要事項,這樣能夠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讓學生感覺到案例是活生生的,不是認為捏造出來的。
(二)學生前期準備
在上課之前,教師應該將課程案例基本情況給學生,以便學生提前預習,提前到圖書館、報刊室搜集并整理材料,找出案例中的相關知識點,并深刻剖析其原因和完善對策,寫好發言提綱,明確自己看法,也可以做好PPT,到上課時可以按照這個闡明立場和見解,這些都是為上課小組與小組之間討論提供鋪墊。
(三)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應該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學生分組,每組學生選出一名代表發言闡明本小組基本觀點、基本看法,發言完畢還接受其他小組代表的質詢,如有不同看法,組與組之間展開激烈辯論,其他小組如果不同意該小組看法,就應該站出來闡明本小組觀點,如果同意就應該進一步佐證該組立場,經過這樣過程可以實現集思廣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第二階段,教師參與案例討論,就每個小組觀點進行點評,并指出不足,凝練癥結進一步啟發學生深入思考,這個過程教師要做好氣氛調動者和啟發者,讓學生繼續圍繞案例探索真諦,對案例的再挖掘是教師上課的重要職責之一。
(四)總結歸納階段
課堂討論結束以后,教師應該就學生們對此案例的準備情況、討論情況進行概括總結并進行評價,評價不應該過度強度分數高低,而應該側重學生提出方案的合理性、論證的嚴密性、語言流暢性、思考方式的科學性、團隊合作水平等方面展開,比如說在談到中國應該是否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時,就不能一味強調建立的重要性,對持反對意見的學生注意傾聽他們的理由和論證過程,有時候結果不是第一位,而過程和方式應該是第一位的。
四、結語
文章從當前中職應用文教學誤區入手,提出中職開展學生應用文寫作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語文能力,并列舉了講究層次,激發興趣;營造氛圍,引發需要;改革教法,提升效率;強化訓練,提高水平;培養思維,奠定基礎五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
應用文教學 誤區 必要性 方法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下,中等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針對市場需要,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讓學生具有適應現代社會就業崗位需求的能力和具備隨著未來社會發展應有的轉崗、轉業的適應能力與敢于自主擇業、創業的素質能力。應用文是一種應用性很強的文體,也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和工作崗位應用最廣泛的文體。從這個意義上說,能否寫好應用文,是衡量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志之一。對于學生來說,由于應用文內容比較枯燥,加之寫作時思維方式特殊,缺乏生動性和吸引力,學生聽課心頭發悶,完成教師偶爾布置的應用文寫作訓練題,苦惱厭惡,應對對待,甚至棄之不做,總之,應用文的寫作教學與訓練并未得到我們語文教師和學生的重視。
在所有的文章體裁中,應用文跟人們生活,工作的關系最為密切、直接,使用頻率最高,使用范圍最廣?,F代生活中人們在交流思想,處理事務,互通信息,解決問題時有誰能離得開應用文體呢?正如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所講的“在這個知識知識密集的社會,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具有基本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尤其是應用文寫作”。這是因為應用文是一種綜合性文體。很多應用文,根據其反映的解決問題的實際需要,可以用單一記敘,或單一議論,或單一說明,更多的是以兩種或三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同文并用。有的應用文根據需要還用描寫(如描繪物質的形態及其內部結構等的產品使用,安裝說明書)和適當抒情(如人物通訊)。由此可見,指導學生進行應用文寫作訓練,讓我們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準確地掌握應用文體寫作的技巧,不僅對培養他們運用語文的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是實現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他們今后就業能力教學目的的重要措施之一。
那么,如何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基礎知識差的實際,通過應用文寫作訓練,來達到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綜合素質的的教學目的呢?
一、講究層次,激發學生應用文寫作的興趣
應用文的寫作應當講究其層次性,通過階段性訓練,激發學生應用文寫作興趣。具體表現為:既有初層次應用文,也有鴻篇巨制的高層次應用文,在進行格式刻板,內容又較為枯燥的應用文寫作訓練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為此如果我們在應用文寫作訓練教學中,依據學生從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在起始階段,從格式固定,內容真實的初層次應用文寫作訓練開始,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不僅讓學生從相對易學,見效快的應用文寫作訓練中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而且這成功的喜悅無疑能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熱情,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二、營造氛圍,引發學生學習應用文的需要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其特定的生存狀況和認識水平,往往缺少寫作應用文的強烈需要,沒有需要的寫作是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的,也是人們所不感興趣和不需要的。而需要卻是應用文寫作的基本前提。因此,我們在進行應用文寫作教學時應想方設法引發學生學習應用文的寫作需要,營造 “只有寫好應用文才能解決相應事務”的氛圍。如根據學生學習、生活中接觸的一些實際情況,象丟失(拾到)一件學習用品寫一張遺失(招領)啟示;教師節時要求學生給教師寫一封慰問信;學期結束時為表示對食堂師傅一學期的關懷,寫封感謝信等等。讓學生產生急于掌握應用文寫作的方法、技巧的欲望,形成強烈的內心需要感,進而主動地學習。
三、改革教法,提升學生應用文學習的效率
應用文的教學重點之一就是要求學生掌握應用文正確的格式。于是,我們的語文教師為了強調重點則采用傳統的“灌輸”教學方法:反復講授格式的寫法,在黑板上反復示范其格式。如果我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利用具有直觀性、形象性、興趣性的多媒體,設置動畫的形式進行“啟發”性的教學,音、色、圖結合,容易引起學生大腦的興奮,讓學生在課堂的任務變“記憶”為“思考”。如教“計劃”(蘇教中職版《語文》第三冊)時,就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演示結構,內容上有明顯錯誤的例文,讓學生在閱讀教材上的“訓練指導”后,動手對所演示的有錯誤的例文進行修改,然后再讓學生對照例文進行相應地訓練。學生在閱讀——修改——習作中,經歷了“感知——理解——鞏固——運用”認知過程,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理解再訓練,通過訓練去鞏固、運用。
四、強化訓練,提高學生應用文寫作的水平
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終極目的,是讓學生具備實際的應用寫作能力。我們在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將各種應用文的概念、格式、結構等理論知識背得滾瓜爛熟后,卻不一定能寫好相應的應用文。其原因是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中,缺失了重要的環節——實踐。感性認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飛躍到理性認識。因此,如果我們僅僅根據教材結合范文來講解,遠遠無法使學生深刻領會,不利于學生快速轉化為自己的認識與能力,還必須讓學生實踐,并在學生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習作,指出其成敗得失,進一步引導再次體味原理,再實踐,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才能讓學生習得知識轉化為能力。所以, 我們尤其是針對中職校基礎較差的學生,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怕麻煩,耐心細致,花大力氣,強化學生應用文的寫作訓練,才能提高學生應用文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韓語教學 文化教育 必要性及方法
在我國韓語教學中,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存在一些問題,不管是師資力量還是在教學方法上,對韓語教學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就本文中對韓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進行全面的分析,并找出相應的方法加以解決,從而提高我國韓語教學水平。
一、韓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單一
在進行韓語教學時,大部分的教師在課堂上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基本都是一致、單調的,只是根據課本內容進行語法講解、語句訓練等,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課堂氣氛過于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熱情也就難以調動,在這種不利形勢下學生的注意力也就不能夠完全集中,學習效率低下是必然的。在進行韓語教學中,語言環境是及文化氛圍是尤為重要的,一旦這方面的內容缺失,就會使得學生的韓語學習存在方向性誤差。
2.缺乏文化教育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進行韓語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將課本內容進行延伸,只是依照語法及句型推進教學內容,對韓國語言文化及傳統并沒有做出相應闡述,而學生在進行學習時,也只是機械式的對韓語表面詞義進行學習,對韓語文化一概不知,這就使得文化交流成為空談。
二、韓語教學滲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進行韓語教學的過程中,最為突出的重點就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及交流能力,雖然我國與韓國之間的距離并不遙遠,但是民族文化、語言等卻并不相似,差異性較為明顯。因此,教師在進行韓語教學時需要注意的是,要將文化教育納入教學流程中,這不僅包括韓國的風土人情、生活狀態,還涵蓋著韓國的發展歷史等。如果教師本身對韓國文化的了解較少,將會直接導致學生在進行韓語學習及交流時精準性難以保證,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韓語基礎,更要指導學生對韓語所對應的語氣及功能進行全面認知,從而使學生能夠在面對任何狀況及個體時,用最得體、適宜的語言將陳述內容真實準確的表達出來。
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韓語文化交流,對其文化內涵進行了解是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到對方所要表達的信息,同時也能夠將自身的思維想法表達清楚,這也就達到了語言交流的最高水平。但是在進行韓語教學中,由于這一語言并不是母語,能夠進行韓語交流的人群及范圍較為局限,這就使得韓語口語訓練缺乏環境條件。另外,教師的教學流程在經過長期實踐后,已經初步形成教學習慣,在進行實際韓語教學時,通常以知識灌輸為主,對文化的傳遞并沒有做出過多的滲透點,雖然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掌握到該掌握的語言知識點,但是這卻是具有缺失性的,與語言文化也是相脫離的。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韓語教學時,加大文化滲透力度,將韓語所涵蓋的文化知識進行講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韓語運用綜合能力。
三、韓語教學中加強文化滲透的方法
1.加強韓語教師的文化素養
首先要加強教師自身文化素養,教師不僅可以傳播本民族的優秀文化,有著本民族的優秀文化素養,也要具備優秀的國際文化修養。為了能夠讓學生在進行語言學習時,也具備豐厚的文化底蘊,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加強文化素質的培養。在韓語教學中,加強文化教育滲透,不僅需要學習日常用語、成語、諺語等內容,也需要對所學習語言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道德等方面進行有效的講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電視網絡等手段,讓學生對韓國的文化背景及時地了解。在韓語教學過程中,不能局限于課本上的學習,要清楚地知道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并能夠及時抓住文化滲透的機會,在教學中能夠準確滲透文化教育。教師在積極幫助學生擴展韓語文化的內容同時,也加強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水平,不斷提高學生韓語跨文化交流能力。
2.豐富課堂教學
首先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結合教材,積極拓寬文化內容。教材是幫助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通常涉及廣泛的內容,主要包括:經濟、教育、文化、科技等內容。比如在目前我國一些高等學校韓語教學中,普遍使用的是《韓國語教程》和《標準韓國語》等教材,兩種教材都有較多的篇幅去介紹韓國的文化背景,同時也附帶了專門的韓國文化,所提供的文化材料具有生動鮮明的特點,對學生了解韓國知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將教材提供的材料充分利用,并能夠將文化內涵充分挖掘出來,在韓語教學時能夠及時地進行文化滲透,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習的語言文化。
其次注重中韓文化的對比。在韓語教學進行文化滲透時,要全面了解文化背景知識,并要積極地與母語進行對比,使學生在頭腦中能夠形成一種反應能力。在對比語言文化時,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中韓文化差異進行不斷的介紹,使學生能夠對本國文化的干擾進行排除。在母語與學習語進行比較時,學生能夠理解語言的不同文化,也能夠尊重學習語的文化習俗、歷史習慣等內容,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和諧融洽的語言交流。
最后創設文化交際背景。在韓語教學過程中,要熟練地了解相關交際用語,并要創造出有效的韓語文化背景,要學生能夠在特定語言環境中可以開展語言交際活動。比如在特定的韓國文化背景中,學生可以進行打招呼、介紹、祝賀等內容的練習。另外,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角色扮演、小組練習等課堂活動,讓學生能夠在韓語文化氛圍中積極地學習韓語文化,同時能夠在韓語中積極地進行語言文化的實踐,提高學生充分了解跨文化交際的重要知識。
3.利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創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語言文化信息。在韓語教學中,能夠利用錄像、電影、互聯網、PPT等工具進行教學,通過生動的聲像展示,使學生能夠體驗到韓語文化與本國文化的不同之處。
4.開展課外活動
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能夠在課外時間廣泛閱讀韓國文化,比如韓國的文學作品、報紙雜志等;其次可以播放一些記錄影片,主要是進行韓國社會文化的介紹,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語言環境中學習韓語文化知識;最后要積極組織課外活動,為學生創造韓國文化,加強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工作,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比如積極開展韓語辯論會、演講賽、話劇表演、歌舞比賽等。
在韓語教學中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只有滲透了文化,語言才能生動、形象起來,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也能夠得到相應提高。因此,這就需要在日常韓語教學過程中,不斷鞏固基礎知識,并將文化教育與課堂內容進行緊密結合,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從而促進語言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建構主義提供了一種與傳統的客觀主義不同的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他人代替[1]。建構主義學習活動過程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因而學習者就更具有興趣和動機,能夠鼓勵學習者進行批判型思維,能夠更易于提供個體的學習風格,也容易建構信息的意義。
現在全國各高校都逐步重視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工作。在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中,教學工作是重中之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正確運用會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有效地運用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教學過程中呢?本文基于此探討了建構主義的基本教學方法,并結合近些年來的切身的教學體會,給出在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去運用這些方法進行教學,希望給計算機應用型教育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帶來幫助。
1 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
1.1 學習環境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獲得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2]。
(1) 情境。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在教學設計中,必須創設有利于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這一環節最為重要。
(2) 交流是協作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環節。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交流來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達到意義建構的目標,怎樣更多的獲得教師或他人的指導和幫助等等。協作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交流對于推進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進程,是至關重要的手段。
(3) 協作應該貫穿于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對學習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進程的自我反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以及意義的最終建構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薦閱讀: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學生畢業實習畢業論文
(4) 意義建構是教學過程的最終目標。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就是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的內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
1.2 建構主義常用的教學方法在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下,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拋錨式教學(Anchored Instruction)。這種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建構主義認為,學生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例如教師)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由于拋錨式教學要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作為錨),所以有時也被稱為實例式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
關鍵詞:實訓;助教;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一、文秘課堂實訓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文秘課堂實訓現狀
在就業率逐年下降的今天,為了能讓學生畢業即上崗,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在校期間要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n堂上大部分文秘課程是課堂講授與實訓相結合,并且比例是4∶6,實訓占大部分。課堂上,教師先講授教學內容,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知識后,完成老師布置的若干操作任務,完成制訂的教學任務。
2.文秘課堂實訓中存在的問題
文秘課堂實訓通常使用的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情景模擬法、小組合作和拋錨式教學法。在實際應用當中,這些教學方法有一個共同的弊端,就是無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所有學生都完成實際操作任務,實訓變成一部分學生的實訓。如果想讓實訓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就需要壓縮講授內容的時間,這樣就會顧此失彼。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所有學生都能完成實訓任務是迫切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
二、文秘課堂實訓引入“助教式”教學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引入“助教式”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了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與價值要求,文秘課堂實訓的效果是否達到預設目標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質量。大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將逐步占據主導地位。
因此,在課堂實訓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獨立從事的操作或實踐活動進行指導,處于從屬地位。但課堂時間是有限的,班級人數是固定的,教師顯然分身乏術,無法完成對所有學生的指導。為了更好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訓練和接受老師的指導,老師需要助手幫忙,所以將“助教式”教學方法引入職業教育課堂實訓很有必要。
每學期在開課前,教師可以選取能力較強、學習成績較好、領悟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助教,在課堂上輔助老師應當積極指導其他學生進行實訓技能操作。這種教學方法也符合建構主義教學理論,體現了學生在“教中學”的理念。學習是重復的建構過程,學習者們依靠信息源或他人的幫助主動建構知識,同時基于已有的知識,進一步建構新的思想體系。
2.引入“助教式”教學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國外的助教制度很早就存在,19世紀末,哈佛大學首先創立了研究生助教制度,規定研究生除了努力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協助導師做好教學工作。一個多世紀以來,哈佛大學研究生助教制度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很好地促進了研究生的個人成長。
研究生助教在校學習期間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為增長學識、提高技能,按照有關規定受聘,幫助主講教師完成一門或幾門課程的教學或教學輔助工作。助教制度早就存在,而我們所引入的“助教式”教學方法基于同樣的方法,但僅限于幫助任課老師完成實訓任務考核指導及評分。
(1)“助教式”教學方法可以減輕教師負擔。在核心課程的課堂實訓過程中,一節課要完成面對50名學生的實訓任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公共選修課的大課堂,教師一個人無法讓每個學生都進行實訓,因而這些課程就需要大量的助教。
以文秘禮儀課程為例,在禮儀課程講授過程中,通常是任課教師先講解禮儀的知識,并對具體的禮儀動作進行規范示范,接下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訓練,老師指導、考核。而考核是很難一起進行的,需要依次進行,這樣不但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在被考核人考核的時候,其他同學處于自由狀態,無事可做。
而引入“助教式”教學方法,在小組分開訓練時,助教可以協助老師指 導;在考核時,助教按照老師的考核量化標準對自己小組的人進行考核并評價??己瞬煌ㄟ^老師來進行,這樣不但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也更有利于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使所有學生的技能水平都得到提高。
(2)“助教式”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個人潛力。采用“助教式”教學方法對擔任助教的學生是一種全方位的鍛煉,助教不但要學習優秀,領悟能力強,而且在協助老師的過程中會學習管理知識,如何與學生進行討論、友好相處和口語表達能力,可提升自信心和學習動力。甚至可以將課堂效果延伸至課下。學生助教可以幫助知識掌握不好 的學生進行復習,在此過程中能提高 知識掌握能力,當被幫助對象能夠很 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時,學生助教也可以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大家互相學習,教學相長,創建濃厚的學習氛圍。
三、實施“助教式”教學方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學生助教身份遭質疑
第一,學生助教的道德評價標準遭質疑。在課堂外,學生助教是一名普通的學生,不免會與班里其他學生在課外培養感情,被考核的學生會擔心學生助教在考核過程中舞弊,偏袒與自己關系較好的學生,打分有失公允。所以學生助教的道德有時被質疑。為了更好地解決此問題,教師在制訂考核量化標準時一定要細化,盡量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打分成績。
第二,學生助教的專業性遭質疑。學生助教的選擇雖然以成績優秀、領悟力比較強為標準,但畢竟學生助教沒有進行過專業、系統的學習,在知識點的掌握上會有微小偏差,遇到具有批判思維的學生,他們會質疑助教的專業可信度。教師要及時從旁協助,如果學生助教的專業知識掌握不扎實,老師應及時幫助其盡快掌握所學內容,如果該助教確實無法掌握知識點及考核標準,要及時更換人選。
2.部分學生助教缺乏教學經驗
學生助教來自在校大學生,之前并沒有參與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他們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指導過程中不能用準確、恰當的教學語言去指導學生,如若使用不恰當的語言有時候可能會導致被考核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注意觀察,留意助教的語言和行為。如果發現問題,立即糾正。助教只是教師的助手,不能完全代替教師。
四、結語
通過對文秘課堂實訓引入“助教式”教學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探討,可以看出學生助教參與大學課堂教學具有積極作用,能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給課堂教學開辟新思路。同時,學生助教的存在可成為其他學生學習的動力,助教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鍛煉。引入“助教式”教學方法可減輕教師的授課壓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訓技能,使實訓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
參考文獻:
[1]郭小平.論大學助教制度的實踐與完善[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11).
關鍵詞:輕體育;高等學校;體育教育
一、“輕體育”的內涵及健身特點
(一)“輕體育”的內涵
“輕體育”(LightPhysicaltraining)是歐美體育界提出的較為適合大眾健身運動的一種新型體育運動形式?!拜p體育”也稱“輕松體育”或“快樂體育”,追求的是體育運動要以人為本,為身體的健康而運動。其精髓所在就是一靜不如一動,生命在于科學地運動,通過這種輕度運動,有效地促進身體健康。崇尚“輕體育”的人認為動比靜好,而且輕度運動比重度運動更有益于身體健康。因為機體的輕松運動或者是適量運動,在未引起身體疲勞感時,有利于身體新陳代謝加快,促使身體各系統的功能增強,促進健康。美國一位體育學教授通過研究“輕體育”運動者和中度體育運動者的血液樣本發現,輕度體育運動對于身體免疫功能的促進效果比中、重度運動更好。
(二)“輕體育”的健身特點
“輕體育”具有以下健身特點:一是體能消耗少。近年來,一些體育研究者證實,追求高負荷的運動量、體能極限消耗往往是造成身體傷害的原因?!拜p體育”是一種負荷較輕,不追求大運動量,力求對身體各系統的功能起到調節作用,使鍛煉者心情舒暢、愉悅的運動。二是運動方式靈活?!拜p體育”不拘泥于任何方式,散步、慢跑、跳交誼舞、大眾健美操、扭秧歌、練氣功等等,一切按照自由喜好隨心所欲地選擇。三是技術要求低?!拜p體育”沒有過高的技術與規則要求,只要有健身愿望,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運動。四是經濟負擔小。從事“輕體育”大可不必進入專業的游泳館、滑雪場、健身房。可以在公園、馬路、廣場或在家里進行。五是時間要求松?!拜p體育“在時間要求上非常寬松,可以利用工作的間歇時間進行,可以利用茶余飯后的零散時間進行,可以早、晚進行,時間安排可長可短,依照鍛煉者自身的體力、興致、忙與閑的具體情況而定。
二、發展高校“輕體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發展學?!拜p體育”教育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目前部分高校體育教學存在偏重運動的外在表現形式,強調運動競賽和學生過于依賴外界的扶持;過多活動項目缺乏終身受益的內容,既不能適應個體活動的開展,又不適應畢業后的傳承?!拜p體育”在高校學生中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如果能夠把“輕體育”教學引入體育課中,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一定能在大學校園里引起一場深刻的體育革命?!拜p體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將占有重要位置,一是它有利于促進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符合現代快節奏社會生活的要求;二是它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三是它自由、簡單、易學、易練、易普及;四是它深受大學生的歡迎,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五是它能夠打破“運動”體育一統天下的局面,為學生提供更大的體育空間。
目前我國知識分子普遍體弱多病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據《光明日報》報道,我國有關部門的專項調查結果表明,2002年,全國人均期望壽命為71.8歲,而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僅為58歲,低于全國人均期望壽命13.8歲;許多有名的知識分子、科學家英年早逝的現象更是令人痛心不已。對廣大知識分子的身體健康予以密切關注和努力提高其身體素質已刻不容緩,知識分子忽視體育鍛煉導致的健康危機引發人們對高校體育教育的憂慮和深刻反思。大學教育是他們接受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高校體育應該順應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發展高?!拜p體育”教育,營造良好健身氛圍,這將有助于大學生走向社會時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和健康的心理,更好地適應社會工作和生活。
(二)發展“輕體育”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效率的提高,人們擁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人們意識到,閑暇時間內的生活質量決定著人的生命質量,而“輕體育”不僅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而且也可以滿足人們身心需求與情感愉悅,同時也能夠增進社會交往,給人們營造一個輕松、和諧、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學校體育應順應時代的發展,加強對學生“輕體育”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念及體育態度,注重培養學生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引導他們在閑暇時間內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充實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更好的調整與發展,這對避免不良社會現象的發生和抑制不安定的社會因素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發展“輕體育”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本質上得到完善,在根本質量上得到提高,在整體功能上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應強調素質教育對人的本質的影響?,F實中,學校體育往往過分注重短期效應而忽視長期效應,造成了學校體育教育與社會體育的脫節,這與素質教育目標相違背。在學校體育中開展“輕體育”教育,會使廣大青年充分認識體育鍛煉在現代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意識到正確利用閑暇時間去從事健康文明消遣體育活動功能,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并讓學生學到因地、因人制宜自覺地選擇健康、科學有益的體育娛樂方式和手段,為空閑時間開展體育活動做準備,這不僅在時間、空間以及形式上給體育的素質教育提供保障,進一步促進素質教育實施,而且也有利于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緊密銜接,充分發揮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三、“輕體育”教育的基本內容
(一)樹立“輕體育”教育理念
在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第二期工程,構建面向大眾的體育服務體系的同時,要大力倡導在全民健身中廣泛開展“輕體育”運動。當今社會,人們愈發重視身體健康,特別注重體育健身。健康是金,道理人人皆知,可具體操作起來卻是困難重重。許多人認為“體育運動”是一種比較專業、正規的身體運動,特別是部分人受“競技體育”的影響而望“體”興嘆。有些人設計了體育鍛煉計劃,卻因工作、生活和時間等方面的原因,而使得“計劃不如變化快”,或者是形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局面,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對于這些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前面提到的群眾體育現狀中許多制約因素,“輕體育”則可以迎刃而解。因為“輕體育”對技術和體育器械要求極低,哪怕毫無運動基礎的人,只要有健身的欲望,即使沒有體育器材,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健身運動,就可以立即進入角色。
當代休閑體育研究學者于光遠先生早在1983年就指出:“我國體育競賽是很重視的,但體育之外的競賽和游戲研究得很不夠。”“輕體育”是競技運動以外的一種大眾健身運動形式,它較競技體育的運動形式、方式更貼近人們生活,而且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人們閑暇時間增加時,應該珍惜“輕體育”提供的健身機會,應當努力引導人們確立新的閑暇價值觀和體育觀,本著“生命在于運動”、“以人為本”的宗旨,科學鍛煉身體。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應當擺脫傳統體育認知觀念中許多束縛,樹立起“輕體育”這一新理念,利用“輕體育”這一運動形式為全民健身服務。
(二)拓展“輕體育”娛樂化教學內容體系
娛樂是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輕體育”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它不僅包括體育游戲,體育舞蹈,健身操,軟化后以娛樂為主的對抗性競技項目等內容而且還包括經民族傳統健身項目改編的各種健身活動,如太極拳、太極扇、新編大秧歌等。時尚、新穎、刺激、好玩的體育休閑娛樂內容給高校體育教學的開發提供許多遐想?!拜p體育”教學內容應選擇以娛樂、健身為目的的體育活動,其拓展要體現時代性、季節性、地域性等特征,要有利于形成長久的體育行為習慣。這些體育休閑娛樂項目將給大學生們廣闊的選擇空間,這些項目有的是智力與體力的考驗、有的是刺激性的、有的是消遣性的、有的是生活技能學習的、也有的是膽識探險、挑戰自我等等。通過體育休閑娛樂的活動,同學們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娛樂、鍛煉、學習、提高、發展,從中獲得了樂趣、增進健康,增加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與協同,熱愛生活、享受生活、肯定自我?!拜p體育”是將體育向“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上轉移的一種嘗試和突破,同時,也是體育課娛樂化的一種趨勢。
(三)健全人性化教學評價機制
考核目的不是學習的終結,重點要放在學習過程。注重學生的參與態度,享受體育運動的快樂體驗,是發展大學體育的使命所在?!拜p體育”教學評價可運用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靈活的方法,可以根據學生平時學習表現,如出勤率、學習態度、進步情況等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綜合評價。
四、結語
綜上所述,“輕體育”是融智力開發、自然條件、游戲的趣味、刺激的誘惑、協同互助等因素的體育活動,可增進同學間的友誼、人際關系,追求身心放松和舒暢,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學生的運動激情和個體表現欲望。它既能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的短期效益,又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和展現個性價值的長遠目標;既有“好玩”的特征,又適合時尚潮流的特征。在“輕體育”的運動氛圍中,每個人都可從中獲得樂趣,進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快樂生命的視野,真實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享受生活情趣。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學校體育教育,應將發展“輕體育”教育作為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切入點,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養成終身鍛煉身體的好習慣,使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順利接軌,從而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培養目標,為終身體育的普及構筑起了堅實的依托。
參考文獻:
[1]盧元鎮.社會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盧元鎮.論消遣與娛樂——中國體育社會學評說[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胡小明.體育人文社會學概論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胡小明.小康社會體育休閑娛樂理論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