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3:42
序論:在您撰寫教師教學經驗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本研究的目的欲在了解數學名師的教學發展影響因素。由于數學名師在學校的比例很低,因此適合使用質性方式研究。在本研究中,我們分析了受訪者敘述其專業知識所形成的歷程以及所做的選擇,并且輔以社會文化以及質性角度探討,了解中學數學名師專業成長脈絡以及經驗的意義。為達研究目的與回答問題,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獻探討及個案訪談方法,收集資料與分析。結合文獻探討與訪談,我們發現,中學數學名師的專業發展影響因素首先重視教學經驗累積,并且他們注重審視這些經驗,制作教學檔案,探討如何改善教學,這促使教師本身教學專業知識與基礎的增長。很多教學名師認為,教學根基于經驗,應時刻反思這些教學經驗,并且認為教師本身的反省教學能力最為重要,通過自己的反省、思考,可以有意識地探討如何去塑造一位優良教師的目標,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另外,有其他教學名師影響,可獲得有效的教學知識與教學評價標準,這可以確保自身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基礎,謀求改善教學。教師的班級經營能力是一項輔助教師教學改善的重要因素,因為有良好的班級經營管理為基礎,才會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可能。教師也應該利用可以評價教師的制度或方法,了解自己的教學缺點,才能改善教學。在考慮教師的專業發展活動時,可以盡量掌握這些原則,以提升教師專業的改革效率。
二、數學教師教學水平提升的建議
針對本研究的發現,提供下列幾點建議:
1.鼓勵數學教師重視自我教學經驗。
鼓勵教師重視自我教學經驗的累積,因為這些經驗除了可以幫助教師更熟悉教學現場的運作之外,也可作為自我教學反思的基礎。尤其是將教師的“默會知識”具體化,鼓勵教師制作教學檔案、進行教師教室行動研究、教學日志記載等。教師可以就自己的教學省思和教學的綜合表現,以及和學生學校之間的教育情境,進行有系統、有組織的數據收集以及整理,并且利用學校的社群團體,達到知識的分享以及創新。
2.鼓勵數學教師建立社群學習團體,提供教學經驗分享,以利于提升自省意識。
提升教師的自我反省意識是改善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如果教師沒有自我反省、反思的知覺,則不會尋求在教學的教師專業發展。因此,可以鼓勵教師在學校建立同事之間的社群團體,借助社群的學習,發展教師的專業關系。借助同事間的經驗分享,將資深教師的教學經驗分享給新進資淺的新教師,或者激發彼此不同的教學經驗思考。另外,彼此學習也可以獲得行政資源的支持、最新的教學和教育信息溝通的管道等,幫助教師反省、改善教學。學校的資深教師可以提供許多經驗以及解答給新教師在教室中所面臨的教學問題,鼓勵教師之間的專業對話,教師之間應該有專業的對話群,可以分享以及鼓勵新手教師或者其它階段的教師,以期提升新手教師以及專家教師之間的合作及交流。教師只有具備了自我反省的意識,才會反省、改善自己的教學的行為,進而尋求解決突破的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學或者理念,提升自我的教學成長。教師的工作并非將教材在課堂上重述,還要能尋求自己在教學工作不斷進步,這樣才能促使教學有所改進,保持工作的熱誠,尋求工作的成就感,也就不會因為外界的改變(如教育政策等)而影響、甚至怠惰自己教學的職責。
3.活用數學游戲與競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習活動中充滿了好奇、猜想,讓學生學習興趣在好奇與猜想中發展,成為持續、恒久的鉆研能力,教師就需用更加有趣的方式刺激學生產生好奇,產生內在的動力。例如,在進行轉盤游戲“誰轉出的四位數大”時,教師可選用抽牌的方式,讓每組學生在參與競賽中感受到公平的真正內涵,那便是成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時也伴有一定的智謀。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會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會最大限度地張揚出自己的個性,教師也應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細致觀察,發現人才的熱情。
4.鼓勵數學教師加強班級經營技巧,以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班級經營的成功與否不但關系到教師的教學是否成功,更是教師產生成功或挫折的教學經驗的來源。如果能善于利用適當的班級經營,將能加強教師的教學效率。因此,建議教師若要提升教學效率,應從本身的班級經營管理技巧著手,建議教師可以參加班級經營研習,學校應鼓勵同事間對于班級經營技巧的分享,或者來自于教師對于班級經營的反思經驗以及教學的改善。
5.應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創設問題情境去引導學生。
1.管理制度不完善,組織模式不健全
雖然現在大多數經管類高校已經建立和實行了實驗教學平臺開放制度與開管理辦法,但由于開放工作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管理經驗不足,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積累,實驗教學平臺開放尚未步入規范化的軌道。特別是管理制度中缺乏對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實驗管理人員、學生等開放實驗相關主體相匹配的激勵機制,導致師生員工缺乏參與開放性實驗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另外,實驗教學平臺開放的組織模式還很不健全,主要體現在:開放實驗教學目標不明確、開放實驗教學內容缺乏、開放實驗教學組織缺失等。所謂的實驗教學平臺開放,更多是維持在一個靜態的層面,即對時間、場地和設備的開放和管理上,而開放實驗的“教”與“學”空乏,沒落到實處。
2.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實驗教學資源不足
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和充足的實驗教學資源是實驗教學平臺開放的前提與保障。其中,基礎設施條件主要指實驗教學的場所、網絡環境以及基礎設備的支撐,實驗教學資源則主要指實驗儀器設備及能夠參與進來的師資力量。然而,隨著近幾年實驗教學開放的熱潮,很多高校不顧自身條件是否允許,生搬硬套的進行實驗教學平臺開放工作。結果開放以后才發現,現有的基礎設施條件和實驗教學資源根本無法為開放工作提供支持,反而給原本正常的實驗教學秩序帶來了很大的干擾,最終導致開放工作難以為繼。
3.實驗設備維護難度加大,實驗與維護資金相對匱乏
實驗教學平臺開放目的是方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多動手多實踐。但由于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參差不齊,這樣就難免會對實驗設備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無形中增加了實驗設備的維護頻率、維護難度和管理工作量。同時,實驗教學平臺開放后,由于實驗項目和實驗內容的增加,實驗消耗也必然隨之增加。如果學校對購買實驗低值消耗品的投入進行限制,會出現實驗經費不足的問題。這樣一方面會直接導致開放性實驗無法開設,另一方面會影響實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另外,實驗教學平臺開放后,就需要占用指導教師和實驗管理人員的課余時間甚至休息日來進行實驗教學和管理工作。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指導教師和管理人員講敬業做奉獻,依靠他們的責任感來保證開放工作的正常運轉,這肯定是不現實的。因此,必須對他們的這一部分工作量進行量化和補貼,而補貼經費的來源也就成為一個新的問題。
二、對策與建議
1.完善激勵機制,鼓勵和吸引學生進行主動學習
實驗教學平臺開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主動學習、邏輯分析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思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參與者,是實驗教學平臺開放的主要對象。在實驗教學平臺開放初期,可能會出現準備工作熱熱鬧鬧,而學生選課冷冷清清的局面;或者是前期選課情況不錯,但到了后期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實驗繼續不下去而草草收場。面對這種局面,首先要加強宣傳力度,讓他們意識到實驗教學平臺開放后自己是最大受益者;其次,利用人才市場更愿意選擇具有綜合性實踐經驗的學生的這一客觀要求,鼓勵學生主動進入開放實驗教學平臺參加各種類型的開放實驗。另外,將這部分工作歸入學校的教學體系中,學生只要參加實驗并經考核合格,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學分。這樣能極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他們能夠以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投入到開放實驗中。此外,對依托開放實驗教學平臺參加各級別競賽并獲獎的給予額外的獎勵和學分,以此鼓勵和吸引學生主動進入開放實驗教學平臺進行學習實踐。
2.對指導教師的工作進行全程量化和肯定
實驗教學平臺開放后,大量的開放實驗也會隨之出現。這些實驗涉及的內容較廣、靈活性較強。做這類實驗的指導工作,指導教師不僅要在理論方面有扎實的功底,還要在實驗實踐中有豐富的經驗。所以指導實驗的工作強度將會遠遠大于理論教學的。另外,由于是開放實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隨時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實驗指導教師需要即時的對這些問題進行指導,這樣工作時間也就大大加長。因此,建議管理部門對實驗指導教師的工作時間和強度進行量化認定:首先,工作時間從形式上與一般行政人員相同,需按行政人員的標準給予一定比例的額外津貼;其次,每單位實驗教學工作量的具體報酬應高于理論教學工作量,以1.5或2倍為宜。
3.構建豐富新穎的實驗內容
實驗教學平臺開放若想吸引學生,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構建豐富新穎的實驗內容。以往的實驗室教學主要是由基礎性和驗證性實驗組成,過程機械、形式死板,學生沒有參與感。因此,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給學生創造能夠自由運用知識和發揮想象的空間,就變的十分必要。這類實驗涵蓋本學科的知識、理論和相應的技能,自行開發和設計的難度非常大,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建議學校按照項目研發的相應政策予以支持。另外,學??梢酝ㄟ^采購、合作等方式,從校外引進成功案例,通過對指導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在短時間內為學生提供豐富新穎的實驗場景和內容。例如甘肅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0年采購的ERP電子沙盤模擬操作系統,由于其獨特的趣味性和實戰性,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已吸引1200多名學生參與學習和實踐,深受廣大師生喜愛。
4.豐富資金來源渠道,完善社會服務功能
微生物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教學工作過程中,推動實驗教學的發展,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綜合成績的提高。在實驗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需要優化實驗內容,強化實踐環節,從而強化微生物實驗教學效果。
(一)推動微生物實驗課程的改革
實驗是學生學習和了解微生物的重要渠道。通過實驗進行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微生物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幫助學生認識到實驗教學工作的不足,幫助學生主動探索、了解、觀察實驗,便于學生開展實驗工作。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充分鍛煉實驗技能,加深對微生物性質、特性的理解,從而提高知識水平。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可以以實驗為契機,讓學生了解環境治理中可能涉及的相關細菌集群的問題,讓學生在參與實驗的同時,了解該知識領域的動向,為學生的后續課程研究工作打下基礎。通過微生物實驗課程改革,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后續科研與實踐打下良好基礎。
(二)強化實驗課程中的實踐環節
在微生物實驗過程中,實驗涉及許多未曾接觸過的問題。通過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接觸未知的環境和問題,在此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驗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工作過程中,我們要將基礎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增加實驗課程中學生實踐環節的比重,引導學生正確開展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微生物實驗教學實踐總結
微生物實驗教學工作的發展,應當在強調基礎知識、理論教學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代社會的技術條件,通過實驗工作進行創新,從而強化微生物實驗課程教學工作的效果。實踐教學可以很好地將基礎知識與實驗相聯系,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知識,從而強化教學效果。教學內容與環境實際相結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微生物教學工作的效果。為了方便實驗工作的進行,我們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并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組合,從而拓展基礎知識面,方便教學工作。在微生物實驗過程中,應用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教學效果不佳。通過對微生物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強化教學效果。對于實驗工作的改革,我們應當增加實驗中學生參與環節,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實驗、開展實驗。同時,對于學生的實驗工作效果應當進行監督校準,從而強化實驗教學效果。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可以同時開設兩個小組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對比,可以減少學生動手鍛煉的時間,又可以減少實驗的次數,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關鍵詞: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課堂教學;環境因素;環境教學模式
一、引言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高校課程體系的改革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眼下是一個高科技競爭和高度信息化的時代。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和人才的激烈競爭,英語作為一種獲取各種專業知識和信息的工具已顯得十分重要。加入WTO以后,我國的各行各業直接面對國際大市場,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和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越來越高,如何培養綜合素質高,外語交際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這是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探索和研究。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經歷了一次較大范圍的、轟轟烈烈的改革,《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于1999年頒布實行,新一代大學英語教材陸續出版。人們期望大學英語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語法為綱”的傳統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交際法教學模式,英語課堂也應該更為“互動”。然而,實際中的大學英語課堂并沒有發生較大的轉變,學生們不能適應強調師生互動的交際教學法,傳統教學模式仍占主導地位。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教師、學習者、師生關系、學習動機等都會對課堂產生影響,然而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即學習環境,本文將從社會建構主義的角度分析學習環境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影響。
二、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與分析
大學英語是一門把語言內容轉化為具體行為能力的課程,它潛意識地把語言的學習和語言的運用結合在語言的整體行之上,它是一種特殊行為和能力的結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愈加感到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不能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國際化交流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這一問題已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從小學到大學,雖然教師、學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英語學習上,但效果卻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教師和學生就如何“教書”和如何“學習”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重知識傳授與學習,輕能力培養與訓練,結果是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再精彩,學生充其量只是裝知識的“容器”,被動地聽,被動地記筆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思維創造性得不到充分地發揮,形成了“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狀況,其結果是教師憤然,學生茫然。
2隨著招生數量逐年增加,生源質量每況愈下,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差,學習能力也差。導致了學風方面的種種問題。
3學習與運用脫節,導致了教學雙方的消極互動,使學生經歷了學習失敗的消極體驗,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教學難以獲得滿意成效。
4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手段傳統單一,抽象化,程式化,缺乏語言學習的氛圍,激發不起語言學習的興趣。
5教學缺乏研究,“重教學,輕教研”的傾向在教師中普遍存在。他們只注重埋頭上課,不重視教學理論、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的總結和研究。上述因素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當前,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形勢,大學英語教學質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扭轉大學英語教學高投入、低產出的不良局面,我們的思考與對策必須圍繞“教”與“學”的問題展開研討,應從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質量管理五個方面人手深化教學改革。
三、社會建構主義模式的環境觀
社會建構主義是MarionWilliam和iLobeL,Burden在分析和綜合了人本主義、認知學說、建構主義和社會互動論(socialinteraclaontheory)之后提出來的語言教學過程的理論。他們認為,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有四個相互影響的因素:教師、學生、任務和環境。這四個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在一個動態的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反映自己教學理念的任務:學生選擇相對于個體而言有意義的方式理解任務:任務則成為教師和學生的連接界面(interface)。此外,學習發生的環境對學習者的知識構建過程起著重要作用,包括情感環境、物理環境、學校環境、乃至更大的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梢钥闯?,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語言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教師、學生、任務和環境四個因素相互影響而形成的一個動態平衡,四個因素中間任何一個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到其他因素,而打破整體的平衡。他們認為,語言學習所處的環境對個體的學習會產生深刻影響。學習環境可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首先是微觀課堂物質環境以及課堂人際關系:其次是國家的教育體制及其教育方針;最后是宏觀的社會文化環境。本文將分別探討中國的社會文化環境和教育體制這兩個較高層面的環境因素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影響。
四、社會文化環境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任何學習都發生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Oxford和An-derson在1995年指出,“學習活動和文化影響同所學的內容密不可分,而學習風格同文化價值觀和文化需要有著直接的關系”。William和Burden指出,“學習者對學習環境的偏好與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教學中如能考慮到這一點將會有效地促進學習”。Cook也注意到了文化與課堂的關系,她提出,“就社會而言,學生和教師對課堂的期望取決于他們的文化”。課堂教學的方式因文化而異,教學方法的選擇應該考慮到社會的特點和適應社會的需要。李敏在2005年以一項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調查為基礎,從文化價值觀念方面對外語課堂教學做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她從三個方面剖析了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對外語課堂教學的影響:第一,較大的權力距離(LargePowerDistance)。中國文化中,教師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父母的角色,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教師是知識的化身,也是權力的化身。教師具有鮮明的榜樣和權威形象,課堂內的等級觀念很深,在課堂上,學生習慣于安安靜靜地聆聽,接受教師所傳輸的知識,并且深信不疑。第二,群體化傾向(Collectivism)。中國屬于“集體意識”較高、“自我意識”較低的文化群落,對于中國學生來說。群體概念和歸屬意識較為強烈,在課堂上則表現為不愿意“拋頭露面”,而更愿意以隱蔽方式回答問題。第三,較強的不確定性回避傾向(StrongUncertaintyAvoidance)。中國文化強調不確定性因素回避,不鼓勵冒險或偏離常規。在課堂上。學生喜歡有組織、有準備的學習,希望問題都有正確的答案,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非常注重對詞匯、語法等的準確解釋,在他們看來,只有掌握詞匯、語法等系統知識。才能更好地學習外語。所有的這些社會文化因素,無疑都會影響中國學習者的語言學習以及英語課堂教學。
五、教育體制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根據社會建構主義的環境觀,國家的教育體制會對學習者的學習產生影響。很顯然,各國之間的教育體制及其目標與方針各具特點,而處于不同的教育體制之下的學習者的學習及課堂環境自然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考試一直是教和學的核心。盡管近年來,在英語教學中這種情況已有所改善,開始注意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教師也開始嘗試一些諸如交際法、視聽法等新的教學方法,強調對學生進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語言產出技能的實踐: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考試項目也作了一些調整,增加了主觀題的類型和比例,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實行英語口試。但從整體上看,大學英語教學并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這種教育體制和應試教育迫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語法和詞匯等語言知識上,使他們“處于一種淺表式的學習方法”。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個體學習者不會被動地接受傳授給他們的知識,而是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各自學習和吸收那些他認為是有價值的東西,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中國的語言學習者在英語課堂上表現出的諸如重視語言知識的學習、注重細節的學習方式、習慣于正規的課堂等特點都與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有著密切的聯系。
六、結語
環境法學分為總論和分論兩個部分,總論部分又可分為環境法的概念、環境法的歷史沿革、環境法的基本原則和制度、環境法的行政監督管理、國際環境法、環境法律責任等內容;分論部分可分為環境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資源保護法等兩大部分,也有的還加上能源法或氣候變化法等內容。在環境污染防治法部分,包括大氣水、土壤、噪聲、放射性污染、危險化學品、電磁污染等內容,在自然資源保護法部分,包括水資源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草原法、礦產資源法等內容??梢哉f,每一部分都包含有各種各樣的案例。面對如此豐富多樣的案例,如何選擇適當的案例就成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選擇與授課內容密切相關的環境法案例
何為密切相關?學生學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一開始并不能掌握所有的知識點,而是有一個逐漸深化和接受的過程,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積少成多。不能祈求學生一開始就接觸實踐中的復雜案例,要選擇實踐中比較簡單的案例,該案例必須突出授課的知識點,如果沒有合適的簡單案例,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有目的的設計一些簡單的教學案例,其內容以授課要講的知識點為主,其案例情節的設計要體現出知識點的主要內容,絕不能為了圖省事,隨便選擇一個復雜案例講,那樣的話,只會導致學生的反感,知難而退,或者囫圇吞棗,不明所以,其結果是事倍功半,甚至不如不用案例。因為不用案例,學生至少還能學到一些理論,而用了案例,學生因為沒有搞清楚,把理論和案例混淆,造成不能掌握知識點。要特別注意案例的選擇,必須結合環境法的特點,比如環境法的科技性特點比較突出,涉及復雜的環境污染侵權的認定,在學習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時,就要選擇環境污染不太復雜的案例,否則,就會抓了芝麻,丟了西瓜,教學的重點就不是對環境侵權的認定,而是轉化為如何進行有效的環境監測和對監測結果的認定。再如,在學習排污收費制度時,學生很容易混淆的是“一事不二罰”的行政處罰原則和環境污染排污收費兩次處罰的矛盾,同一個超標排污行為,會受到兩個處罰,一個是根據環境保護法征收的超標排污費,另一個是根據行政處罰法實施的行政罰款,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參與,使學生明白這兩個處罰是依據不同的法律作出的不同性質的處罰,前者不屬于行政處罰,而是環境法的一種基本制度,因此并不違反“一事不二罰”原則。
強化學生對環境法案例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參與和互動
環境法案例教學的效果,還有賴于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尤其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是保證環境法案例教學質量的關鍵。應該結合時事熱點,選擇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重大環境案件,引導學生圍繞這些案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學習。因為中國現在經濟發展中出現的這些環境問題,恰恰與西方國家在過去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有高度的相似性,環境法的出現和發展實際上就是伴隨著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斷更新演化的。比如,在講授環境民事法律責任追究的內容時,可選擇最近幾年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讓學生以公益代表人、或環保法庭的法官、或環境行政機關的人,或檢察院的公訴人身份等參與,模仿借鑒美國的環境公民訴訟制度,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法庭辯論,相互收集證據,進行法庭質證等。如2011年中國首例草根社團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是由北京自然之友和重慶綠色志愿者聯合會,聯合曲靖市環保局針對云南曲靖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等違法堆放鉻渣造成的嚴重環境污染事件提起的公益訴訟,可以讓學生自愿結合,把學生分為五組,分別擔任原告、被告、法官以及原告律師、被告律師等,模擬法庭調查收集證據、庭審質證、法庭辯論等過程,教師要注意學生在案例實施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提示或幫助解決。
注重環境法案例教學實施后的教學反饋
研究性實驗教學以環境科學類研究性實驗教學平臺為支撐。環境科學類研究性實驗教學平臺在橫向上覆蓋了環境科學類專業的絕大部分研究領域,縱向上從環境科學類專業基礎課程實驗深入到各類專業課程的科研前沿。根據揚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專業設置,研究性實驗教學平臺由以下5個子平臺構成,分別是環境科學研究性實驗教學子平臺、環境工程研究性實驗教學子平臺、資源環境科學研究性實驗教學子平臺、給水排水工程研究性實驗教學子平臺、海洋資源環境科學研究性實驗教學子平臺。所涵蓋的實驗教學領域主要包括水環境、土壤環境、大氣環境、微生物資源、有機固廢資源化等幾個方面。各子平臺所承擔的實驗教學領域不相互交叉,且相對獨立。通過研究性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實現了對實驗設備等資源的有機整合,實現了系統規劃,統籌兼顧,資源共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適應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在實驗教學中融入環境科學科研前沿的內容和技術手段,促進了學生對該領域的實驗內容的興趣,滿足了學生求知識、求創新的愿望,發現和培養了個性化、創造性人才。
二、多層次的研究性實驗教學內容架構
研究性實驗教學不能脫離學生的認知規律,必須“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安排實驗教學內容。針對環境科學類專業實驗課程多、課程內容難易度相差大的特點,研究性的實驗教學內容需按課程教學時間和年級兩個層次進行統籌安排。
1.課程教學時間層次
環境科學類專業各研究性實驗教學課程所開設的實驗按其難易程度分三個層次: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學時分配分別為總實驗學時數的30%、30%和40%。其中驗證性實驗最簡單,設計性實驗比前者稍難,綜合性實驗最完整。
2.年級層次
對于一年級本科生,主要開設驗證性實驗,進一步強化對有關的基礎理論的認知和鞏固知識,培訓其各項實驗技能技巧、動手能力,以增強創新意識和探索興趣為主要目的開展研究性實驗教學。通過驗證性實驗,深入理解和鞏固理論課堂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對于二年級的環境科學類專業本科生,主要開設設計性實驗,引導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培訓其對實際實驗現象的捕捉,學會利用現象判斷實驗結果。對于三、四年級的環境科學類專業本科生,主要開設綜合性實驗,在實驗教學中,學生組建實驗團隊,鼓勵團隊自主探究、設計實驗、獨立完成實驗和整理、分析、解釋實驗過程中獲得的實驗數據。在綜合性實驗過程中,教師可組織若干個圍繞環境科學專業的課題,以科研方式引領和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三、環境科學類專業研究性實驗教學的實施方法
研究性實驗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法與研究性實驗教學內容密切聯系,除了在課堂實驗教學由教師傳授以外,還需要在課外實驗過程中由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外實驗過程中培養自學能力,從而彌補課堂實驗教學時數的不足。課堂實驗教學主要開設驗證性實驗內容;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主要由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在研究性實驗教學相關子平成相關實驗內容。環境科學類專業研究性實驗教學平臺統籌規劃,集中管理,實現了信息和資源共享,提高了實驗資源的利用率,加強了實驗室管理,營造高效率的實驗教學環境。環境科學類專業研究性實驗教學各子平臺相對完善并獨立,能夠滿足各自領域的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內容的開設要求。各子平臺的常規實驗室面向全院、全校各相關專業教師和學生24小時開放,大型儀器室則采取階段性預約開放。環境科學類專業研究性實驗教學平臺,為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的開設創造了靈活機動的實驗條件,為研究性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提供了支撐,滿足了研究性實驗教學的空間環境條件和不同課程、不同研究方向所需的條件,有利于促進研究性實驗教學改革和主動性、創造性人才的培養。
四、環境科學類專業研究性實驗教學的評價方法
環境科學類專業研究性實驗教學需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體系。由于學生自由組合分組進行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學生的課外查閱資料、設計方案,均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實驗,這樣教師只能對小組給出學生的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部分的成績,對每個同學的設計及在設計中所做的貢獻不能有效評價。所以需將實驗過程考核細化,制定出能詳細考查每個同學的評價方法,這樣對每個同學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和因材施教。揚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制定了切實有效的環境科學類研究性實驗教學評價方法,每位學生的實驗成績由3個部分組成,分別為:驗證性實驗成績、設計性實驗成績和綜合性實驗成績,各占總分的30%、30%和40%。驗證性實驗,總分30分,由每位學生在實驗課堂中獨立完成并提交實驗報告,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實驗報告情況,給出每位學生的驗證性實驗成績。設計性實驗,總分30分,由小組根據指導教師出具的實驗題目,課外查閱資料,完成并提交實驗方案初稿,經實驗教師指導后實施并提交實驗報告。教師根據學生提交的實驗方案初稿及最終提交的實驗報告,給出每組學生的設計性實驗成績。綜合性實驗,總分40分,由小組自定實驗題目,擬定實驗方案,經實驗教師指導完善后實施并在課堂開展主題討論。主題討論由教師隨機指定小組內1名學生講主講20分鐘,其余學生補充5分鐘。任課教師根據小組講解情況,給小組整體打分,總分35分。由于講解人是隨機抽取的,因此小組每個成員都必須參與實驗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否則將影響小組其他同學的得分,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監督。班級其他每位同學根據小組講解內容,公開質詢和討論。此時,任課教師根據同學提問情況,給提出問題的同學打分,每位同學的提問,總分5分。
五、結語
隨著醫學專業的研究生人才培養的改革和發展,不論國內或國外,愈來愈強調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因為只有具有寬厚自然科學基礎的醫學專業研究生才具有發展潛力和后勁,具有良好的醫學研究能力。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明確提出:加強基礎,注重技能,強調素質,整體優化,面向臨床、科研的培養方式。培養具有較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寬厚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堅實的基礎醫學理論,一定的預防醫學知識和能力,系統的臨床醫學理論知識,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富有開拓精神,具有滿足21世紀醫學科技競爭和社會需要的基本素質和較大的發展潛力,足以參與國際競爭的高層次醫學人才。而國外的醫學教育更是強調自然科學的基礎,以美國為例,在進入醫學院之前都要接受普通本科大學教育,獲得生物、化學、等專業的學士學位,在本科學習期間必須學過或補修過生物、生化等有關醫學的基礎課程,而且在4年大學期間所有學科的成績一定要到達全國統一規定的標準。進人醫學院之前,必須經過國家規定的醫學院入學考試(MCAT),方能被醫學院錄取,考試科目包括數學、物理、化學、英文。我國許多水平較高的醫科大學或醫學院,如協和醫學院和清華大學、湘雅醫學院和中南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和復旦大學合并后,化學實驗教學都由綜合性大學的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承擔,正是利用清華大學、中南大學和復旦大學這些名牌綜合性大學雄厚的基礎學科綜合優勢和優良的學術氛圍,強強結合,培養學生成為既具有較強的醫療實踐能力,又具有較強獨立進行醫學科學研究能力的復合型高層次醫學人才,體現了重視自然科學基礎教育的趨勢。
2我?;瘜W實驗教學基礎薄弱,嚴重制約高水平研究生人才培養
在我國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國家的整體創新能力的形勢下,高校研究生教育培養人才核心的內涵是為了培養創新人才。而實驗教學中心則是最重要的支撐平臺之一,我校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目的就是:實現優質資源融合,教學科研協同,促進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建立創新人才成長環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支撐創新人才培養。而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作為化學學科的基礎實驗教學公共平臺承擔全校各個專業的四大化學實驗、生化實驗等實驗教學,其教學科研的高水平是我校研究生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體現和支撐,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和困難為:盡管中心建設的許多工作得到了學校職能部門的支持,但邊緣化現象還是很嚴重,中心的學科建設、師資建設、儀器設備建設都不足,使得我校的化學實驗教學基礎十分薄弱,在海南省內都處于落后水平,更無法談及在全國范圍內去比較了?;瘜W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需要以優勢學科專業為基礎,但化學學科建設基本上是空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高水平課題的申請很少,沒有凝煉的科研方向,還形不成凝聚力和優勢,無法支持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更無法支持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培養。其次,人才發揮作用的平臺不足,中心人員隊伍整體水平和活力不高,人才引進不足和沒有有效的獎懲措施使得師資隊伍建設薄弱,教學、科研工作效率不高。再加上硬件儀器設備方面,化學實驗中心的儀器經費投入不足,基本教學儀器設備落后更新慢,大型精密儀器設備較少,也打擊了老師們從事教學科研的積極性。以上的困難制約著中心的發展,這也是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推動較緩慢的原因。
3加強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