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3:27
序論:在您撰寫幼兒園藝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前言
民間藝術能否融入幼兒課堂教育,關鍵得看其有沒有實用價值和可操作性。幼兒教育加入民間藝術是為了讓原有的課程內容以另一種異于傳統課程的形式呈現在課堂上,不是生搬硬套機械式的添加。我園研究的科研課題:冕寧民間刺繡在幼兒美工活動中的轉換運用就是在探索如何采用一種新的方法把民間藝術和幼兒的課程有效地結合,以一種生動活潑充實有趣的方式展現在幼兒的面前,使他們的學習由一種單純的“玩”變成一種有效的“玩”。當然,幼兒教育融入民間藝術不是對民間藝術的全盤復制,不能過分強調民間藝術而舍本逐末,應當選擇性的添加和融入到幼兒教育中。
一.民間藝術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價值
我國的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民間藝術對當代的幼兒教育事業有著重要的意義。幼兒需要從小培養一種愛國思想,就必須對我們國家的優秀文化傳統有所了解。民間藝術是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典型代表,因此,在幼兒教育課程中有選擇性的添加是一項很有意義的舉措。此外,民間藝術有其自身的獨特魅力和重要功能。人們的日常生活,從衣食住行到發明創造處處能看到它的縮影。如冕寧縣域內流傳的十字繡,黑底白花,簡潔樸素,鮮明和諧,從孩子們穿的黑底白花領褂,大人們用黑底白花的翁裙背小孩,婦女腰上圍的黑底白花的花圍裙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它早已以一種物態化的形式扎根于人們的生活環境中。在精神文化層面,它也以一種潛移默化地方式改造、影響人們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等多個方面。因此,民間藝術對幼兒智力潛能的開發、思想品德的培養、審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培養都有巨大作用。民間工藝取材于我國勞動人民自身的生活,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許多作品都傳達了我國民間藝術傳統的精髓。開展這項內容不但能陶冶幼兒的審美情操,讓幼兒充分體驗藝術美帶來的精神愉悅,而且鍛煉了幼兒的認識、欣賞、思考、創作能力等。民間工藝中常常包含著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流露出人們對真善美的崇尚,滲透著我國本真哲學,如儒家道家法家甚至佛家等正統思想。這些優秀的價值理念、思想情感都會對幼兒的良好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的課程價值
2.1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具有社會與個人價值
民間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是中華民族文明之源,是我國傳統文化這條大河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與生俱來的鄉土情味和地域特色最容易取得人們精神上的共鳴和認同,甚至喚醒深藏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愛國情愫。培養學生與傳承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因此學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符合國家、社會、家長提出的要求下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這就提醒我們,主體價值的體現必須以社會價值為根據,幼兒自身得不到發展,文化傳承又從何談起。當然,實現社會價值不能影響幼兒的身心發育,必須以一種積極健康的趨勢良性發展。
2.2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可以彌補幼兒課程的不足
民間工藝有很強的地域性,它會以當地民族的傳統文化作為落腳點,滲透著當地人民的生活氣息和鄉土文化,因此它不同于當前制度化的教育體制。當前的幼兒教育課程很難看到帶有生活氣息和鄉土情味的民間文化,而我園將冕寧民間刺繡轉換應用到幼兒美工活動中則是一種貼近自然、貼近生活,融入民俗的教育方式,這正體現出民間工藝的實用性和教育價值。民藝誕生于普通人民生存的地方,與當地風土文化聯系緊密,和其它手工制作相比,它更能給幼兒帶來生活氣息。將民間工藝活動與幼兒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所帶來的必然是有濃郁生活氣息的課程。因此,我園開展的科研課題――冕寧民間刺繡在幼兒美工活動中的轉換運用的研究是實現幼兒園課程教育民藝化的一個很好平臺,這是民藝化的幼兒教育的優勢。
三.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思索
3.1利用童話語言培養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幼兒喜歡可愛的卡通的事物,結合一些童話漫畫不斷提高幼兒繪畫水平,這是幼兒容易理解和樂于接受的方式?,F在的卡通漫畫豐富多樣,指導幼兒畫出自己喜歡的內容,如巴拉拉小魔仙、天線寶寶、海綿寶寶、大耳朵圖圖等。老師在示范畫圖的時候幼兒都特別激動,容易互相討論注意力不集中,老師應把幼兒盡量集中在自己周圍,讓他們清楚地看到示范畫圖的整個過程,同時要注意一邊畫一邊溝通,給他們一種心理暗示使之對畫圖不那么恐懼,消除壓力,從而接受繪畫這一活動,然后引導幼兒大膽的畫出刺繡作品中的圖案:“大團花”、“吊吊花”等較復雜的圖案。對幼兒畫出的圖畫,用童話式的語言進行評論,多對幼兒的進步和發現給予鼓勵,使他們更樂于去做這一項繪畫活動。
3.2結合手工活動開展繪畫,激發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手工課程包含泥工活動、紙工活動等。繪畫與手工結合的美工活動,不僅僅是像繪畫活動那樣要求作品的好壞,而更注重幼兒從動手參與活動中體會到的樂趣,因此這是大多數幼兒所喜愛的課程,幼兒在玩泥、剪紙、繪畫、填色、穿線、拓印、排水、扎染、彩線編織、粘貼等活動中對事物的認知,有利于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模仿和利用這些模型。例如,通過給漫畫涂色染紙,可以提高他們的整體感知能力。折疊、剪紙等活動,可以讓他們理解對稱結構。
3.3幼兒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靈活創新
教師在幼兒民間藝術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教師的幫助幼兒面對民間藝術作品時有自己的判斷,能做出自己的審美反應,幫助他們掌握怎么樣認知和感受民間藝術作品的精髓,這是培養幼兒審美感和認知能的關鍵。教學內容的選材上,以靈活多樣富有樂趣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幼兒才更愿意參與到課堂中。課堂上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強帶弱,大帶小,認真的和不認真的為一組,課后和家長溝通,要求家長在家督促幼兒多做民藝手工活動,如剪紙,剪吊吊花、大團花,做紙風車,泥塑。在家長的指導下了解民間藝術,如冕寧刺繡:繡花鞋墊、繡花領褂、繡花翁裙、繡花圍裙等。經常組織一些制作小工藝品、繪畫、剪紙的比賽,并設置獎品評選優勝,這樣更能帶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自由發揮的平臺,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對幼兒的培養必須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應該針對他們的興趣將民間藝術有機的設置在課程中,這樣才能得到教學雙贏的目的。
結論
民間藝術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了解它就是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欣賞它就是感受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幼兒教育融入民間藝術是我國教育事業一個大膽嘗試,同時也是對我們優秀民族文化的一種繼承和弘揚。此項舉措不僅使現代教育保持了中國民間文化的藝術根源,又賦予了其新的時代意義,或許還會開啟我國教育之路向更遠的方向發展的大門。
參考文獻
[1] 曹蓉. 提高幼兒美工教學效果的方法研究[J]. 科教文匯, 2010 (026): 174-174.
[2] 趙淑芳. 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意義及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學, 2010.
幼兒園小班的藝術論文
美是一切的開始,繪畫,是以感受美和表現美為基礎的,同時又是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和維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徑,是幼兒用來傳達情感的視覺語言。兒童畫并不單單是一幅畫,而是幼兒的自我表現。在繪畫中,幼兒表現的是他的思想、感情、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對于三歲的幼兒來講,繪畫有一定困難,因為這時的幼兒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動作很難控制。因此,他們的繪畫,只能畫出一些亂線、亂點或亂色塊。然而,正是這些亂線、亂點或亂色塊,體現了他們對世界的夢想和認識,甚至是他們日后在藝術領域中展現才能的起點和開端。作為幼兒教師,如何更好地開展繪畫教育,使他們在這方面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呢?我想,首先應從興趣入手,有了興趣就有了積極性,有了積極性就能激起欲望,從而使他們喜歡繪畫。興趣做主,情趣引路,在鼓勵中激發幼兒的創造表現,通過實踐和觀察,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培養幼兒繪畫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興趣是美術活動的重要動力,小班幼兒作為繪畫教學的初始對象,興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它會影響幼兒繪畫技能的提高速度。對于剛接觸繪畫的幼兒來說,對一切都很陌生,辯別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協調,握筆困難,控制筆更難,如果立刻要求他們畫出什么圖象,只會增加幼兒緊張情緒,因此不必強求幼兒畫出什么東西,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繪畫游戲,逐步培養他們繪畫興趣。
1、如傳統的《筆寶寶跳舞》,向幼兒介紹筆寶寶住在盒子里,它們每天都要到紙上來玩耍、跳舞,然后再回到盒子里去,鼓勵幼兒在紙上涂鴉,教師用提示的方式“筆寶寶會不會跳圓圈舞呢?再跳一個方塊舞好嗎?啟發幼兒畫出圖形。又如在進行橫豎線交叉畫網格這一技能的學習時,設計了“捕魚”的游戲情境,用魚網網住幼兒,幼兒積極參與,并且能興致勃勃跟隨教師一起來觀
察魚網,有了初步的感性經驗,輕而易舉地為橫豎線交叉畫網格奠定了物象基礎。 在《造籬笆》美術活動中,這是以畫直線為主的游戲,教師事先在紙上畫小雞,并與幼兒一起扮演“雞媽媽”和“小雞”,在圓圈上畫直線即造籬笆,老師還用“雞媽媽”的口吻進行引導,提示“小雞們”把籬笆造的密一些,直一些,不然“大灰狼”會來把“小雞”捉走的,寶寶們立即認真的畫起了“籬笆”,活動結束時,教師用大灰浪木偶佯裝無法鉆進小雞家,只能灰溜溜的走掉,使幼兒體會美術活動的樂趣,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2、為了使幼兒繪畫活動更直觀,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我們還經常采用把紙剪成大樹的形狀,啟發幼兒在上面畫上大蘋果;或者剪個紙盤,啟發幼兒畫餅干或糖果用來招待客人等等。
3、為了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可以在活動中為幼兒設置好玩的游戲情境,比如在學習畫線條的時候,請幼兒幫助媽媽繞毛線,邊念兒歌:“繞、繞、繞毛線,我幫媽媽繞毛線,繞出一團大毛線”,一邊提醒幼兒從中心一點向外繞線條的過程,再提醒幼兒大膽的繞出各種顏色的線團,孩子們在活動中 “玩”的不亦樂乎,同類的游戲還有:織毛衣、掛窗簾、花格布等等。
老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啟發,對培養幼兒繪畫興趣,提高繪畫技能是很重要的。因為小班幼兒正處在繪畫涂鴉期,他們的繪畫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沒有構思,只有涂涂色塊,畫畫線條,常常畫完后不知道畫的是什么,此時如果老師能啟發幫助他們想象一下作品象什么,說一說畫的是什么,會使他們有所醒悟,驚喜不已,感受到自己本領變大了。老師還要注意觀察,及時了解幼兒的設想,幫助幼兒解決想表達而表達不出的內容,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教師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對于激發幼兒興趣也是很重要的,在評價幼兒作品時可以經常給幼兒一點小小的獎勵,如:在畫面上畫個小鳥,貼個小花等,每當幼兒得到獎勵時,會高興地拿著自己的作品自我欣賞一番,在他們看來,得到老師的獎勵就是得到了最高的獎賞,也是對自己作品的肯定,因而對繪畫充滿自信,由于經常得到全面肯定,漸漸地,幼兒不害怕繪畫了,落筆大膽了,對繪畫有了初步的興趣。
二、學習簡單的繪畫技能,讓幼兒能夠畫出自己喜歡的畫。
光有繪畫興趣,沒有繪畫技能,幼兒就表現不出自己所認識的生活 ,因此對小班幼兒來說,傳授簡單的繪畫技能必不可少。
1、采用游戲的方法。
(1)涂色游戲:涂色游戲就是教師畫好物體形象的輪廓,然后在輪廓中涂色,激發幼兒對色彩美的感受。如:請幼兒涂紅蘋果等
(2)添畫游戲:添畫游戲就是教師畫出一副圖中的主要形象,然后請幼兒添畫一些輔助物。如:教師在紙上畫出動態不一的小雞的形象讓幼兒添畫“小蟲子”“點小米”或畫“籬笆,小草”,教師畫美麗的金魚讓幼兒在金魚嘴的前方添畫水泡等。 讓幼兒主動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和顏色。
2、開始教幼兒畫畫時教師要結合日常生活中喜愛的事物,選擇外形可以概括成點、線的物體為內容,如用點畫“飄落的雪花”、用短線畫“綠綠的小草”、用圓畫“蘋果、氣球”等。圓是繪畫活動中最早的圖形,畫圓圈時,幼兒往往急于將起點和終點合攏,因而不容易成功。教師可以在教學時邊畫邊說:“圓圓慢慢圈起來”。又如:畫葡萄時一邊畫一邊說:“一個小圓,三個伙伴,許多小圓靠一起,變成葡萄一串串?!边@樣可以增強幼兒的印象和興趣。
3、使用幼兒熟悉的語言,如把豎線、橫線比喻成木棍,豎線比喻成木棍站立,橫線比喻成木棍睡覺,弧線比喻成木棍彎腰。講時掌握幼兒的語言特點,幼兒喜歡用重疊詞。因此,在講形象特征時多采用重疊詞,如講鴨子畫法時可以這樣說,圓圓的頭,扁扁的嘴巴;蘋果,圓圓的蘋果;熊貓的身體是胖胖的;大象的鼻子是長長的;紅紅的太陽;綠油油的草地等。多用重疊詞,就能加深幼兒對形體特征的印象。
4、用擬人夸張的手法進行教學。把要畫的內容編成一個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邊講邊畫,傳授簡單的繪畫技能。
5、多畫多練是提高幼兒繪畫技能的主要途徑,除了每天繪畫教學活動外,還可利用區域活動中的繪畫角,扮演小畫家,引導幼兒參與到繪畫活動中來,教師為幼兒提供紙和筆,供幼兒自由涂畫,并以參與者的的身份與幼兒一起畫畫,這樣就會大大的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三、精心設計活動方案,開展多種形式的繪畫活動,鼓勵、肯定幼兒
幼兒園的備課不僅要設計好活動方案,還要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所以,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設計了在玩中觀察--在情景中產生興趣--在活動中思維想象--在鼓勵中創造表現的活動模式。比如,為了讓幼兒學畫短豎線,我們設計了可愛的小白兔,請你來做客的活動:先組織孩子們到草地上玩,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軟,通過觸摸小草來觀察草的色彩及外形,既在玩中觀察。然后,在室內設置情景,以木偶小兔的口吻簡潔、明了地向幼兒提出要求,激發他們的作畫愿望,既在情景中產生興趣。接著在幼兒作畫過程中緊緊圍繞情境表演向幼兒提出要求。如草長的什么樣?它是什么顏色 的?如果你的草地鮮花盛開,小兔肯定會更高興等,以激發幼兒大膽想象,既在活動中思維想象。這一做法既面向了全體,又對有一定繪畫技能的孩子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最后給孩子留出充裕的作畫時間。畫好后,將事先準備好的紙兔獎給孩子們,讓他們貼在草地上,并鼓勵他們:這片草地又多又綠,真好!瞧, 可愛的小兔來做客了!這些鼓勵能使幼兒積極創造、表現,而那些落筆膽小或缺乏毅力的幼兒也會因此增強信心,既在鼓勵中創造表現。
小班幼兒受年齡的限制,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同時對一項單一的活動興趣不能持久。所以還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繪畫活動,讓幼兒對繪畫活動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比如: “手掌印畫”、 “拓印圖形”、 “紙團壓印”、 “泡泡畫”,以及 “添畫、吹畫”等活動。我們把這些稱之為玩色活動。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觀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對色彩產生一種情緒表達的需要和欲望。
在繪畫過程中,幼兒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就需要我們老師做適當的引導和靈活的處理,在幼兒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幫助;在幼兒感到困難和乏味之前介入,避免幼兒產生畏難情緒。比如:在繪畫《毛毛蟲》時,王越小朋友平時聰明伶俐,畫得很快,然而毛毛蟲的身體卻總是畫成三角形,他幾乎沮喪了,嘟嘟嚷嚷說自己不會畫,準備放棄,看到這種情況,我建議他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畫的?他仔細看了看同伴的畫,得到啟發后,悄悄地走到我身邊說:“張老師,我慢慢地畫,毛毛蟲的身體就圓了?!闭f完后開心的笑了。
一、注重幼兒美術教育的觀念創新
藝術的本質是審美,藝術教育作為什么教育,并不是專指某種藝術技巧的教育,而是關于藝術審美的綜合影響。長期以來,人們對藝術教育認識上的局限,一直是制約藝術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主要不是靠灌輸,而是啟發他們進行思維,注重孩子獨立性、求新求異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同時激發他們的藝術情感。教師在教學目標確定、內容設計、教學組織等方面重視孩子能力提升的同時,更應注重幼兒自身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新。我在設計美術活動《好看的臉譜》的目標時,除了讓孩子了解臉譜的對稱以及臉譜代表人物,感受臉譜鮮艷色彩的同時,也讓孩子們能夠大膽積極地創作出自己想象的臉譜。在我看來,創作臉譜更重要。在日常美術教育活動中我盡量減少讓孩子們簡單學畫的教學模式,而注重圍繞活動主題多角度選擇調動孩子思維的題材。例如:花瓶裝飾,多彩的節日,和爸爸媽媽游迎賓湖,樹葉變成的禮物等,都是一些能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的內容,教師加以適當引導,鼓勵孩子大膽創作,并為孩子營造輕松自由的繪畫氛圍,孩子們會把自己最精彩的作品呈現出來。
二、幼兒藝術教育的教學創新
1.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激發孩子的創作靈感。創新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需要激發、培養出來的,幼兒的創新更是如此。要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誘發幼兒的創新靈感。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讓孩子們通過不同的形式來發現美、創造美。在美術活動中除了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線條和技法外。更重要的是激發他們展開想象,把想象中的東西表現出來。例如美術活動(汽車),傳統的教法是老師教,孩子畫,但教師如果充分挖掘教材的話,孩子可以創作出的內容會更多。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經驗大膽想象未來的汽車是什么樣的,現在的汽車還有什么不足,你心目中的汽車是什么樣的,你的汽車有什么特殊功能等。教師啟發式提問運用恰當的話,可愛的孩子們定會有好的創意。神州飛船的成功發射也可以作為一個幼兒美術活動素材。教師可先讓孩子了解“神十、神十一”知識,想象神秘的宇宙,然后設計自己心目中的飛船、宇宙或外星人等。教師只要肯動腦做一個細心觀察的人,就會使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成為幼兒美術活動的資源。民間和本土的好多東西很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更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同時也會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民間、本土美術素材就很適于幼兒學習。例如我市的本土藝術:石頭畫、駝絨畫、沙畫、樹葉拼畫、雕刻藝術、夜光杯等,都可以開發成美術領域的資源,讓幼兒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動手去做。孩子們在理解和參與的過程中開闊了眼界,通過觀察、探究、模仿等形式表達對家鄉本土文化的了解。2.保護孩子的藝術天性。幼兒畫畫、唱歌、跳舞、講故事、做手工等,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認識、想象、愿望或情感。幼兒的畫稚拙、天真,很多作品在我們成人看來有點亂七八糟,內容也不是太合乎情理,與教師的要求不太一致,但這一切都是幼兒自我認識的真實表達。即使孩子的作品水平一般,教師也要以鼓勵欣賞的態度去對待。當孩子們畫出不健康需要糾正的內容時,我們也應該斟酌自己的語言,用孩子能接受的活法去糾正。3.讓幼兒在實踐中發掘出他們的創作潛能。創作靈感來源于充分的實踐、體驗,幼兒美術創作靈感也應來自于他們的生活體驗中。因此,在美術教育中,我們要創造條件,讓幼兒多進行動手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在活動區準備多種繪畫和手工材料,讓孩子們隨時都能動手操作和繪畫。孩子們對繪畫材料和基本操作初步認識后,教師要不斷更新和完善操作要求,讓孩子對操作保持新鮮感,從而對美術活動的始終保持較高的興趣。4.正確評價幼兒的藝術思維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個性化表達和創造對于幼兒的創新想法、創新行為應給予更多的鼓勵,讓幼兒在創新中發展,在創新中提高。
三、注重美術教育在幼兒情感體驗、情感抒發方面的創新
(一)關注兒童的人文精神需求人是物質性存在和精神性存在的共同體,物質性存在使人得以生存,而精神性的存在則使人得以有意義的生活。物質性存在對個體的成長固然重要,但人作為精神性存在的需求也必須得到滿足才能成長為完整人格的人,而這必須依賴于文化,離開了文化就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因此,幼兒園民族文化藝術課程不僅應該關注幼兒作為物質性存在的工具性需求,還必須滿足幼兒作為精神性存在的人文精神需求。具有深厚文化底蘊且內容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是本民族兒童珍貴的文化資本,節奏豐富的板凳舞、婉轉動聽的八音坐唱、朗朗上口的敬酒歌以及內容豐富的節日都是布依族、苗族兒童表現自我、增強自信心的重要途徑。而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豐富的民族藝術只有在民族節日一些特殊的場合兒童才能有所接觸和感受,幼兒園民族文化藝術課程的開展無疑給予了兒童一個展示自我、彰顯個性的絕佳機會。因此,在開展幼兒園民族文化藝術課程的過程中在注意到兒童藝術特長培養,給予兒童生存教育的同時必須凸顯民族文化藝術課程對兒童存在的價值,以實現其對兒童個性培養的重要價值。我們知道,存在主義教育思想的關注維度就是個性彰顯,強調人之存在的自由和個性的彰顯,因此在幼兒園民族文化藝術課程中注重對幼兒進行存在教育就在于把兒童個性的自由發展作為目的,激勵兒童形成不同的情感體驗,啟發和鼓勵兒童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創造、自我超越,從而實現對兒童人文精神需求的關注。
(二)喚醒兒童的民族文化精神訴求人是文化的人,人在創造文化的過程中必然把自我塑造成為“文化的人”??梢哉f這就是人的真正本質,人的唯一本性。由此,個體一旦離開文化,離開塑造自我的文化將會面臨著一種文化上的失語,沒有了自己的文化權,這樣的人將會是一個沒有精神存在的空殼軀體。少數民族地區的兒童對本民族文化的訴求是強烈的但較為深沉且內隱,從而導致人們對兒童的民族文化精神訴求的忽視。甚至于身處其中的民族個體都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自我對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訴求,而這種精神訴求對個體自我精神發展是極為重要的。例如,很多人不得不承認自己對本民族的服飾有著一種特殊的、深刻的情感,而由于種種原因這種情感在現實生活中被人們忽略了,但我們不能否認在個體內心深處這樣一種情感的存在。而這就需要我們創造機會,喚醒兒童的民族文化精神訴求,并使個體這樣的一種精神訴求在與民族文化不斷的接觸中得到滿足。人類學家蘭德曼告訴我們:“由于人有漫長的童年期,所以文化的掌握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在漫長的、必要的時間中,不僅必須及早接觸文化,而且需要不斷地接觸文化。單純認識文化制度和習慣本身是不夠的,可以說,不僅必須熟悉文化的詞匯,而且也必須熟悉文化的句法,要花大量努力去看透這個復雜的裝置,并且有意義地運用它。如果靠本能而沒有自己的貢獻,就不能實現文化的移入。因此,幼兒園民族文化藝術課程中存在教育的開展是非常有必要且有價值的,它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工具層面上,更為重要的是它讓兒童及早地接觸了本民族文化,而且提供機會讓兒童不斷地接觸文化,從而時刻喚醒民族文化中個體的民族文化精神訴求,并給予滿足。
(三)塑造兒童完整的精神人格完整的精神人格是教育培養個體所追求的理想目標,更是具有高包容性、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等基本屬性的普惠性學前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完整的精神人格包括兩個層次:一是作為一個人的存在所需的生理性需求和精神上的滿足;二是作為群體的存在所需的被理解、被需要等精神上的追求。普惠性學前教育追求的不僅是群體之間的高包容性與非排他性,其實也包括其培養對象即兒童個性人格中的高包容性與非排他性。而這樣完整的人格塑造不是強調工具性的課程所能培育出來的,必須依靠人文課程特別是藝術課程的逐步熏染,而幼兒園民族文化藝術課程中的存在教育無疑能達到這樣的一個目標。個體的生命本身,只有在與外界他人的交流對話中,才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同時,在個體生命的歷程中,各個人生階段的角色及其與之相連的價值擔當活動,能夠給個體更好地詮釋生命意義所在。因此,學前教育作為教育的起點更應該努力引導兒童在人生伊始就建構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人格。幼兒園的民族文化藝術課程把兒童從本民族文化這個自我封閉的世界中釋放出來,既滿足了兒童對自我民族文化的一個精神寄托,更促進兒童學會在與他人共同生活中超越自我的存在,從而避免因為片面的、孤獨的個體存在而感知不到生命存在的意義。
二、民族文化藝術課程的兒童存在價值構建
正如石中英所言:“現代的教育歸根到底就是‘生存的教育’,而不是‘存在的教育’。這種教育給予了人們賴以生存的意識和能力,卻沒有給予人們生存的理由和根據。其結果是,在現代教育的作用下,現代人擁有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的生存能力,但是卻越來越對生存的必要性發生懷疑。這種懷疑使得現代人的生活充滿了無聊、空虛、寂寞和無意義感,從根本上威脅到人生的幸福與人類文明的進步?!币虼耍逃貏e是作為人生基石的學前教育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就不能只考慮作為“工具的人”,而更應該關注作為“目的的人”,即幼兒園民族文化藝術課程的實施不僅要考慮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而更應該關注如何增加人的存在意義。
(一)重視“人類的兒童”兒童不僅是作為“兒童的兒童”,而且是作為“人類的兒童”,兒童既分享著人類的尊嚴,又遭遇著人作為人的存在問題。教育兒童不僅意味著要幫助他們提高生存能力,而且要幫助他們提高存在的智慧;教育者不能僅以功利的眼光來看待教育,還應該以存在的眼光來打量教育。在民族文化藝術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把兒童看成是作為“兒童的兒童”,設置課程必須時刻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兒童還是作為“人類的兒童”,即兒童遭遇著其作為人的存在問題,諸如死亡問題、孤獨的問題、自我認同的問題、自我歸屬問題以及自我價值問題等。民族文化對個體的內在價值是無限的,我們只有在一種生于斯長于斯的自我民族文化中得到滋養,實現自身文化建構和精神升華,人的心靈才會找到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人的自我存在感才會貯存在我們的生命血液里,伴隨著我們走出有意義的生命之路。幼兒園的民族文化藝術課程于兒童的價值也深刻地蘊含其中,而當我們把極具個體存在價值的民族文化僅僅作為一種工具滲透在幼兒園的藝術課程中時,這其實是一種撿其皮毛丟其內在的做法,民族文化藝術課程的深刻價值沒有更好地體現出來。因此,我們必須改變民族文化藝術課程的對象觀,不僅把兒童看成是“兒童的兒童”,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教與兒童認知方面的知識,我們更要把兒童當成“人類的兒童”,教予兒童關于自我存在的知識。
(二)重構“人類的教師”教師是教育的引領者,其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從來都是無可替代的。而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如何發揮作用以及發生什么樣的作用,一方面取決于教師的學生觀,即上文提到的對象觀,另一方面取決于教師的自我意識。在現代教育中,整個社會,包括家長、學生以及教師本人在意識中都習慣地把教師進行“神圣化”、“功能化”,比如社會上盛行的一句話是:“為人師表,你應該怎么樣”。也就是說因為你是教師,你就必須給其他人做一個良好表率,你就必須是完美無缺的、純潔的、大公無私的等等。可人們卻忘了教師也是“人”,作為“人”而存在著,而人自然是人無完人,有著所有人所具有的自然需求和本真狀態。因此,教育要關注人的存在問題,教師本人必須要撕破“教師”這個“面具”,回到他本來的和豐富的人性狀態,樹立最為“人類的教師”的新意識。在幼兒園民族文化藝術課程中的教師也應該如此,尊重自我與幼兒對本民族文化的情感需求,敢于承認本民族文化中的糟粕,自信于本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勇于接受他族文化的優秀部分。只有這樣的教師才會意識到民族文化藝術課程對幼兒存在教育的重要價值,也只有這樣的教師才會塑造出具有強烈自我存在感的社會新一代。
實現幼兒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是領域課程發展的趨勢,也是領域課程發展的高級階段。正確實施幼兒園的滲透式藝術教育是學前教育發展的要求,更是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發展的必然需要。本文從實現藝術領域與各領域之間自然、實質的融合;分清主次,把握好滲透的“度”;遵循藝術“審美”與“愉悅”兩大原則;保持藝術領域自身的獨立性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幼兒園滲透式藝術教育的正確實施。
[關鍵詞]
幼兒園 滲透 藝術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性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边@意味著幼兒園課程不僅要關注領域,還要關注不同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領域與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是領域課程發展的趨勢,也是領域課程發展的高級階段。藝術教育作為五大領域之一,如何正確地實施其與各領域以及其他活動之間相滲透的幼兒園滲透式藝術教育是藝術這一領域無法回避的話題。
筆者認為,幼兒園的滲透式藝術教育主要是指滲透于其他領域以及幼兒園其他活動之中的藝術教育。幼兒園滲透式藝術教育應主要包括四種類型:一是滲透于其他各領域活動中的藝術教育;二是滲透于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教育;三是滲透于游戲活動中的藝術教育;四是滲透于節日活動中的藝術教育。藝術教育作為五大領域之一有其獨特的作用,同時由于藝術教育自身的某些特點使其在不同領域交叉和融合過程中發揮著中介作用,這種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領域所不能比擬的,這樣的中介作用也使得藝術教育與其他各領域之間存在著更多的滲透。本文試結合幼兒園在實施滲透式藝術教育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來探討我們應如何正確實施幼兒園滲透式藝術教育。
一、實現藝術領域與各領域之間自然、實質的融合
要實現藝術領域與各領域之間自然、實質的融合,首先是要理解滲透不是指無關內容的簡單堆砌,而是把相關聯的內容融合在一起,彼此之間沒有一定關聯的內容是不能實現滲透的。因此,滲透到各領域活動中的藝術教育在內容上應與各領域活動的內容相關聯。
其次,我們要理解相關聯的內容的融合并不是指相關聯內容的簡單相加,而是要通過某些恰當的方式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語言活動《春姑娘》(散文詩)中,我們可以融入畫“春姑娘”、唱或欣賞春天的歌等藝術領域的內容。但如果在欣賞完散文詩后,先讓幼兒畫“春姑娘”,然后唱或欣賞春天的歌,這使活動看起來像個大拼盤,顯得生硬、不自然,且由于內容過多,很容易導致目標變得不明確,無法很好地完成預設的活動目標。如果在教師朗誦散文詩《春姑娘》時以春天的歌作為背景音樂,在活動最后讓幼兒演唱背景音樂中的春天的歌來結束活動;或是在欣賞完散文詩后,讓幼兒在畫“春姑娘”時以春天的歌作為背景音樂,都會使活動看起來顯得流暢、自然且目標明確。
再次,是要避免藝術領域內容與其他領域內容表面融合、實質分離的現象存在。仍以上述語言活動《春姑娘》為例,欣賞散文詩《春姑娘》與畫“春姑娘”在內容上是關聯的,但如果教師在引導幼兒畫“春姑娘”時沒有對幼兒提出具體要求,即“繪畫的內容應對散文詩的內容有一定的反映”,那么也許幼兒是在畫與春天相關的內容,但與散文詩所描繪的“春姑娘”的內容幾乎不相關聯,這在一定意義上說不是可以把這個活動看成兩個相對獨立的活動嗎?在這個活動中的畫“春姑娘”是為了能讓幼兒通過繪畫的形式更好地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和意境,同時也是讓幼兒通過繪畫感受到“春姑娘”的美,在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基礎上得到審美的體驗,如果繪畫內容與散文詩不相關聯,是很難實現這個目標的。因此,在實施滲透式藝術教育時,我們應重視教師的正確引導,應對幼兒提出適當的要求與指導,努力使藝術領域與其他領域實現實質上的滲透與融合。
二、分清主次,把握好滲透的“度”
滲透領域課程雖然強調領域間的相互滲透,但各領域仍然有相對獨立的體系與目標,這是為了保障知識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保障幼兒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學習。因此,在實施滲透式藝術教育時,一定要注意分清主次,把握好滲透的“度”。在藝術活動滲透到其他領域的活動中時,首先要弄清楚活動的類型和目標。藝術活動內容的滲透能更好地實現其他領域活動目標,與此同時,也能實現自身的某些日標,但這應以實現其他領域活動日標作為前提和基礎,否則,很容易把活動變成綜合活動,仍不利于幼兒知識的系統學習,甚至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藝術活動上,而忽視了其他領域活動的目標和內容。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一定要把握好這一點,切不可“喧賓奪主”。以《神奇的電線》為例,這個活動可以滲透兩個領域的目標和內容,一個是“科學”,一個是“藝術”。作為科學活動,活動目標就應該強調幼兒的大膽探究,鼓勵幼兒做出各種不同形狀,不同類型的作品。當然在實現此目標的同時可以滲透藝術領域的目標與內容,在對幼兒的作品進行欣賞與評價時,與幼兒共同探討什么樣的造型更具美感,但這應是在實現科學活動目標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一定要分清主次,把握好滲透的“度”。
三、遵循藝術“審美”與“愉悅”兩大原則
藝術能給人以審美與愉悅的感受,這是藝術最本質、最典型的特征。藝術教育應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藝術教育思想,變革輕審美的藝術教育模式。幼兒園藝術教育應讓幼兒在獲得愉悅感受的同時發現美、體驗美、感受美、創造美,滲透式藝術教育同樣應該遵循這一點。然而在實踐中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在滲透于幼兒園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活動中,把藝術活動作為常規訓練的手段在幼兒園可以說是隨處可見的。有些教師似乎覺得音樂、歌曲、兒歌、童謠等藝術形式能成為有效訓練常規的一種手段。如在要求幼兒保持安靜的過渡環節教師經常念著兒歌(森林里,靜悄悄,小動物,要睡覺。貓頭鷹,去放哨,大灰狼,四處瞧)邊訓練幼兒安靜下來不出聲;或是在排隊早操時用歌曲《學做解放軍》來訓練幼兒快速排好隊等等。試想:音樂、兒歌、童謠等本來是能給幼兒帶來愉悅和美的感受的,卻被教師作為了常規訓練的手段,在這樣的情景下,這些還能帶給幼兒愉悅與美的感受嗎?節日活動中的藝術活動本應能給幼兒帶來極大的審美與愉悅的感受,但在很多幼兒園,節日活動中的藝術活動卻被很多功利性的目的(如:把節日活動中的藝術類節目的效果作為評價班級藝術教育好壞的標準;把藝術類節目作為向家長展示的成果等)所掩蓋,失去了其應有的美與樂趣,這難道不發人深省嗎?應該說,把藝術活動滲透到幼兒日常生活以及節日活動中,正是我們所提倡的一種滲透式藝術教育,但如果忽視藝術活動“審美”與“愉悅”的原則,僅僅把其當作一種常規訓練的手段或是附上功利的色彩,則是大大違背了藝術教育的真諦的。又如,有些教師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環節(如入園時、早操前、進餐前后、午睡前后等等)穿插一些藝術活動,如聽音樂、唱歌、律動、念兒歌等,這本來是一種很好的形式,但如果教師僅僅把這些活動當作一種過渡,不作為藝術活動來看待,就不會關注幼兒是否有美的體驗和感受。這樣的藝術活動滲透不僅對幼兒無益,還會導致幼兒對藝術產生不好的體驗和感受。因此,在滲透式藝術教育中.教師一定要遵循“審美”與“愉悅”兩大原則,絕不能忽視幼兒審美與愉悅的體驗和感受。
四、保持藝術領域自身的獨立性
關鍵詞:人性關懷;幼兒園;藝術設計
幼兒園活動室是為幼兒提供的自由活動場所,幼兒可在該室內完成游戲、繪畫、唱歌等課程任務,從而使幼兒從中學習和接觸新領域的知識。對于幼兒來說,影響幼兒學習與成長的不單單是來自于知識層面,其活動室的環境也是促進幼兒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幼兒園的環境設計在幼兒學習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對于幼兒來說,活動室的環境設計會給幼兒的行為、心理及生理均帶來影響,這些影響雖不會立即反映在表面,但實則早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長此以往會給幼兒的綜合能力帶來極大影響。這表示幼兒園活動室的環境設計需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生長需求及教學需求,使其給幼兒的未來發展帶來良好的幫助。
1幼兒特征對活動室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
1.1生理
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藝術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給幼兒打造更舒適、更良好的活動環境,使幼兒在活動室中能夠自由學習?;顒邮易鳛橛變簣@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環境設計會關系著幼兒的生活質量,因此在設計時,需充分考慮幼兒的發展需求進行設計。對于4~6歲階段的幼兒來說,其身高普遍是在96~100cm之間,活動室內的各個尺寸需根據幼兒的平均身高來進行合理設計。同時,該年齡階段的幼兒其四肢基本已具備了彈跳、攀爬、跑步等技能,活動室的環境設計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各個生理條件,且室內色彩也盡量以鮮艷為主,室內家具及空間都能滿足幼兒的各個運動行為需求。[1]
1.2心理
大多數幼兒在該年齡階段時都已有了自己的想法,雖然在邏輯思維上還處于初級狀態,但對周圍環境的認知、色彩認知以及方向認知都已逐漸形成。對此,幼兒園活動室的環境藝術設計可從室內形狀、顏色、結構等方向對幼兒的感官進行刺激,進一步增強幼兒感官的認知力??稍谑覂仍O計一些興趣空間,在空間環境內專門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鍛煉幼兒對色彩的感知力,同時也從環境中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使幼兒對事物有更明確的認知。[2]
1.3行為
幼兒在具備一定的肢體行動力后,其行為方式會開始變得復雜,對于幼兒行為的發展來說,幼兒園活動室的內部環境設施能夠對幼兒的行為帶來一定的影響,會增強幼兒與他人的肢體交流。在活動室的藝術設計上,其設計方向可選擇具備情感的行為設計,如撫摸母親臉龐的圖像設計、打招呼的動作設計等,幼兒在該環境的活動中能夠掌握行為的互動方式。[3]
2基于人性化的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藝術設計
2.1功能方面
在人性化關懷視角下,幼兒園活動室的環境功能藝術設計上,其主要包括空間設計、家具設計及玩具設計。在空間設計上,活動室作為幼兒開展各個活動的重要場所,該環境的設計面積需大于50㎡,室內空間無需擺放課桌,應有足夠的空間讓幼兒能自由的進行各種行為活動。在家具設計上,活動室需充分考慮幼兒的日常需求,設計小型圖書架、小桌椅、玩具箱等,在滿足幼兒活動需求的基礎上,設計多變和多樣化功能的家具,可將家具和室內墻面進行結合設計,減少家具占地面積,為幼兒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在玩具設計上,設計者需充分考慮幼兒創造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的發展,設計一些具有益智、提升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及運動力的玩具,使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在物質的幫助下得到提升。
2.2感官方面
在幼兒園活動室感官藝術設計上,其設計內容主要包含色彩、光線、裝飾設計。在色彩設計上,需結合幼兒活潑的性格,設計愉悅、輕松的色彩搭配。幼兒對空間顏色有一定的敏感度,也更偏愛豐富的色彩,所以在設計時,需合理運用各個顏色的搭配,但不可過于鮮艷,避免給視覺神經帶來刺激。在光線設計上,光是環境設計中的重點內容,也是幼兒在活動室內正常完成各種活動的基礎條件。按照幼兒園建筑的設計標準來看,幼兒園活動室窗戶與地面之間的比例應為1∶5,而該數據也表明活動室內的采光要求較高,需確保讓幼兒視覺保持舒適的狀態,能在自然光下進行各種活動。設計者可在窗戶上設計不同的色彩組合,使自然光透過窗戶形成不同的顏色,讓活動室內的顏色更加繽紛多彩。在裝飾設計上,幼兒園活動室的室內裝飾重點應在四周的墻面,設計者可根據活動室面積及結構,運用豐富的色彩及線條來打造生動的室內形象,減少復雜的裝飾設計,可在設計初期讓幼兒參與到墻面裝飾設計中,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展,也使活動室的整體風格更適合幼兒的性格及喜好。
2.3個性方面
幼兒時期作為人生成長中的重要時期,所接觸的教育、知識、環境均會給其人生帶來巨大影響。因此,幼兒園活動室在設計時,需對幼兒的性別、性格、認知程度等進行合理設計,設計出符合幼兒生長要求的室內風格,了解不同階段如小班、中班及大班幼兒的不同發展需求,加強對不同階段幼兒心理的關注,設計出符合幼兒個性的室內風格。
3人性關懷理念下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藝術設計發展
3.1科技化
科技的發展給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帶來了極大影響,為我國環境設計方式、設計范圍、設計領域帶來了更廣闊的天地。在幼兒園活動室的環境藝術設計上,設計方向可借助一些科技手段對活動室進行多媒體設計、采光設計、自動化技術設計,還可安裝紅外線警報設施,為幼兒的日常安全帶來有效保障。
3.2多元化
傳統的幼兒園活動室設計會給幼兒提供一些滑梯、沙地、游戲等活動區域,而在未來幼兒園的活動場地會更大,幼兒能夠在寬闊的游戲室內完成各個游戲,并且布局更豐富,室內主題活動區域更多,使幼兒的能力發展得到有效提升。
3.3生態化
傳統的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設計大多會配備一些電子設備,這些設備使得幼兒失去了對大自然的喜愛與好奇。對此,在未來的幼兒園活動室設計上,可在環境中融入自然元素,增強室內綠色植物的種植,讓幼兒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長周期,同時還能綠化幼兒園室內環境。此外,幼兒園室內環境在裝飾上,需選擇環保型材料,減少對幼兒身體的傷害,使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設計更加生態化。
綜上所述,幼兒園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重要環境,對于幼兒環境建設來說,其設計方向不僅要從環境的功能性上進行考慮,還需結合幼兒的感官及個性來進行設計,使其滿足幼兒的日?;顒有枨?,也能滿足幼兒的成長條件。
作者:宋美儒 唐建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劉占蘭.我國幼兒園教育質量的現狀——與1992年幼兒園質量狀況比較[J].學前教育研究,2012,6(02):3-10.
(一)豐富幼兒的審美情感
自古以來,戲劇作為一門綜合藝術,以生動的表現形式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觸動了無數人的心靈,同時又由于其獨特的藝術手段,能夠對最普遍的受眾產生影響。因此,一定要重視戲劇的教育作用。新課標明確提出,戲劇教學要從經典戲劇作品中汲取教學營養,豐富幼兒的審美情感,提高幼兒的文學修養。幼兒戲劇資源十分豐富,包括話劇、歌舞劇和皮影戲等,任一劇種都有其獨特之處。例如,歌舞劇采取載歌載舞的表現形式;話劇以人物對話、肢體語言為主要表現手段;皮影戲則是以驢皮制作、雕刻形象生動藝術性強的人物,利用燈光將影像投射到屏幕上。豐富的內容不僅拓展了幼兒的視野,而且培養了幼兒的藝術審美情感,引領他們走進戲劇世界,體驗戲劇的無限魅力。
(二)培養幼兒的審美鑒賞力
許多藝術形式都具有一定藝術包容性,但戲劇的包容性幾乎將所有藝術手段都整合了起來,并根據自己的內在規律將它們完美融而為一,形成一個統一的、獨特的有機體,進而展現出戲劇藝術的獨特魅力。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利用聲音來塑造形象、表達思想情感的;舞蹈是形象藝術,是以人的身體動作來抒情和表現的;文學是語言藝術,是用文字語言(詞語)來創造形象的。而在戲劇藝術中,音樂通過具體的唱腔和伴奏,舞蹈通過程式化的身段,美術通過具體道具,如此一來,不同藝術形式的獨立性就受到了削弱,利用它們有價值的藝術元素,讓它們成為戲劇藝術的有機構成。戲劇藝術這種強大的包容性和統一性——動聽的音樂、優美的舞蹈、鮮艷的繪畫等,都很容易激發幼兒的審美興趣,利用這些直觀形象和趣味活動來引導幼兒,培養幼兒的審美鑒賞力。
(三)激發幼兒的審美創造力
在幼兒園戲劇藝術教學中,戲劇排演是教學核心內容。幼兒根據劇本,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戲劇排演,是一個極具創造性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幼兒們認真分析角色、揣摩語言、即興發揮,通過直觀感受、自我理解和大膽想象,將文字變為舞臺上血肉飽滿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節,靈活運用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演繹劇本內容。這一活動不僅是對劇本的二次創作,而且深化了幼兒的學習體驗,這本身就是一個創造美的過程??梢?,戲劇藝術教育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而且能夠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通過寓教于樂的戲劇排演,既有效拓展了幼兒的想象空間,又激發了幼兒的審美創造力。
二、幼兒園戲劇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標準化,扼殺幼兒創造潛能
在幼兒園音樂游戲教學環節,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在音樂的帶動下,教師反復帶領幼兒模仿各種動物的聲音、走路姿勢和獵食姿態等,想要借此來引導幼兒感受音樂。整個過程都是幼兒在模仿教師的動作,而并非結合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來做動作。藝術是開放的,藝術教育倡導人的靈魂自由,不同個體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感受,并可以借助藝術手段表達出來。但就當前幼兒園藝術教育現狀來講,許多教師習慣了灌輸式教學,習慣了全部一樣的標準化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音樂教學成了機械的模仿訓練,繪畫教學成了生硬的臨摹訓練。上述這些問題都是幼兒園藝術教育過于標準化帶來的。因此,這種一味強調標準化的藝術教育,極大地扼殺了幼兒的創造潛能,限制了他們的個性成長。
(二)強調結果化,忽視幼兒審美體驗
在實際的幼兒藝術教育中,大部分教師習慣于給幼兒灌輸藝術知識和技能,但卻忽視了幼兒主動參與、探索和體驗藝術的過程。比如,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是先帶幼兒們一起記歌詞,然后由教師逐句教授幼兒學唱歌曲。每教完一句,教師就挑選幾名幼兒唱,以了解他們的掌握情況。在學唱結束后,教師也會給一些表現優秀的幼兒以鼓勵,隨后整個活動結束。音樂是聽覺藝術,需要用心去體會和感受。若是缺乏深刻感受,就無法體會到音樂中的情感與樂趣。幼兒應該在藝術學習過程中感受節奏、體驗樂趣、釋放情感、享受藝術。但是藝術教育的結果化傾向卻將藝術教育帶向了形式主義的歧路,忽視了幼兒感受與體驗藝術的過程,一味強調教學結果,使得幼兒變成了機械模仿者,不利于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
(三)過于封閉化,打破戲劇藝術完整性
由于不同藝術門類之間有著較強的關聯性,所以幼兒藝術教育要注重綜合藝術教育,這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一點。但在實際中幼兒藝術教育的封閉化卻造成了幼兒藝術活動的單一,缺乏不同藝術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戲劇活動就是戲劇活動,美術活動就是美術活動,彼此涇渭分明,毫無聯系。眾所周知,每一種藝術都有其獨到之處,不同藝術門類之間有著許多共通之處。比如音樂、美術和戲劇都具有節奏和韻律等。因此幼兒戲劇藝術教育要充分體現出戲劇藝術的包容性,推動不同形態的藝術之間的交流,讓幼兒在戲劇藝術教育中接觸了解其他門類的藝術,讓他們獲得更加多樣的藝術體驗。就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要求的,不同領域的內容要相互融合,站在不同的層面推動幼兒的情感、態度和認知等方面的發展,幼兒戲劇藝術教育要充分體現出藝術的包容性、開放性與完整性,以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當前幼兒園有效實施戲劇藝術教育的教學對策
(一)巧妙構思,提高幼兒戲劇藝術學習主動性
以兒童中心的教育理論觀點來講,幼兒園教育要在以幼兒為本的理念下全面展開。我們要站在幼兒的角度,以幼兒為根本出發點,挖掘設計符合幼兒認知規律和審美習慣的戲劇藝術活動內容,激發幼兒戲劇藝術學習的興趣,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幼兒思考、認識自我并加強對客觀世界的了解與認識,培養幼兒戲劇藝術的審美力與鑒賞力,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所以,幼兒教師在開展戲劇藝術教育活動時,一定要強調圍繞幼兒興趣去發展的特點,為幼兒精心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戲劇活動,采用生動形象、吸引力強的語言和動作,全面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戲劇教育活動中,強化主動學習意識。當幼兒具備一定的戲劇知識基礎時,教師就要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讓幼兒獲取豐富的戲劇體驗。等幼兒具有一定的戲劇審美能力后,教師要注重創設一個立體化、全面化的感受情境,并配以音樂、舞蹈和美術等藝術種類,開放性、包容性、創造性地對幼兒進行美感熏陶,拓展他們主動參與戲劇藝術教育活動的想象空間,提高他們的戲劇藝術創造力。因此,幼兒教師要巧妙構思,全面考慮幼兒的認知實際,挖掘設計符合幼兒實際需求的戲劇藝術活動,以提高幼兒對戲劇的藝術學習主動性,促進他們的綜合發展。
(二)加強互動,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藝術氛圍
藝術氛圍是主體心靈和客觀對象相互交感而產生的,它屬于藝術作品各種沖突和差異因素經過復雜的整合而形成的感應力集中表現,屬于藝術魅力的具體外顯形態。輕松愉悅的藝術氛圍,是順利開展幼兒園戲劇藝術教育的重要前提。我們營造的戲劇藝術氛圍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服務于幼兒園實際教育活動,一種是幼兒自發地進行藝術欣賞。兩者共同構成幼兒園戲劇藝術教育的整體氛圍。具體而言,營造輕松愉悅的藝術氛圍,讓幼兒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獲取豐富而深刻的審美體驗,讓幼兒在戲劇藝術教育的互動中培養藝術感知能力,加深情感體驗與感受,實現與戲劇藝術教育的有效互動,讓他們充分領略到戲劇藝術的巨大魅力,強化他們的戲劇藝術認同感。由此可見,幼兒園戲劇藝術教育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濃厚藝術氛圍的營造,所有的戲劇藝術教育活動都需要經過幼兒多種感官的參與來體驗和感受,因此,我們要結合戲劇藝術規律和幼兒認知實際,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悅和自由的戲劇藝術氛圍,以提高戲劇藝術教育的實際效果,并通過潛移默化的滲透與影響,讓幼兒在良好的藝術氛圍中實現健康發展,激活幼兒思維,挖掘幼兒潛能,提高幼兒素養。
(三)加強拓展,將戲劇藝術融入幼兒生活
正所謂,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歸于生活。幼兒園戲劇藝術教育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因此,幼兒園戲劇藝術教育不僅要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而且要以幼兒實際生活為出發點,從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開展教學,為幼兒精心創設生活化戲劇情景,引導幼兒在生活化情景中體驗戲劇藝術的無限魅力。生活是幼兒實現成長的重要途徑,生活中的許多真實情景,會讓幼兒調動并運用已學知識和已有經驗,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現有知識體系。而所有幼兒都有追求美的天性和學習藝術的潛能,因此我們要有計劃、有針對地為幼兒創設生活化戲劇情景,將戲劇藝術教育與日常生活進行完美融合,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相關戲劇知識與技能。戲劇藝術教育與幼兒生活的融合,讓幼兒學會用藝術的方式呈現和美化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在戲劇藝術學習中加深生活感悟,豐富人生經驗,感受生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