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3:00
序論:在您撰寫寵物醫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興義雪梨園昆蟲,鄰耕區生態系統平衡,初探
前言:
興義雪梨園是貴州省興義市山龍果業有限公司于1998年10月,從四川省蒼溪縣引進的地方名優梨品種—蒼溪雪梨,到興義市白碗窯鎮﹙品德﹑岔米、大水井、色白、普哈、納崗等村民委員會轄區為主﹚內相對連片地﹙宜林荒草山、淘汰茶園、更替天然松林和部分退耕還林等﹚新建的梨園基地。從133hm2試種面積后逐年擴大,到2008年達721.3h㎡,計劃到2010年達1000h㎡。2003年秋,將試果送檢與品償后評定為“客蒼溪雪梨優于原產地,為黔西南州梨中上品之一”,當年申報并更名為“興義雪梨”。
1998年公司定位生產出綠色產品。措施:從源頭抓起,探索不施用農藥防治病蟲害的生產管
李子富 總經理 法人,畢業于黔西南州農學﹙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農業工程系前身﹚;公司員工中一部分是該校﹙系﹚的畢業生,且參加本自選課題的部分工作,在此特致謝。
理辦法;綜合應用自然氣候﹑天敵和人工干預技術措施,建立“興義雪梨園—昆蟲生態系統平衡”。
1、興義雪梨園——昆蟲生態系統簡介
1.1興義雪梨園
興義雪梨園區規劃面積1200h㎡﹙其中興義雪梨種植1100 h㎡,建立興義雪梨氣調儲藏庫、加工廠、公司辦公區、員工宿舍區、苗圃、牛與豬養殖場等100 h㎡﹚。為便于科學管理而劃分為鄰耕區(退耕還林區)、更替區(淘汰茶園和更替天然松林區)、劈荒區(宜林荒草山區)生物論文,三區面積大致相等。興義雪梨園是建在喀斯特山區﹙土層較厚:多數在2.3m以上,以黃壤、黃沙壤和黑鈣土為主﹚﹑PH=5.0—6.3﹑海拔1716.2—1957.7m(岔米村白石巖組宜林荒草山規劃區上限1957.7m,品德村大寨組退耕還林區下限1716.2m)﹑年降雨量1130-1240mm(其中5月中旬—10月中旬占85%)﹑年均氣溫15﹒5-16.1℃(其中元月-6—0℃有16.2d,7月在30-34℃有11.5d)﹑日照時數1160-1270h④⑤的白碗窯鎮之品德、岔米等村民委員為主的轄區。
1.2昆蟲簡介
2001年冬—2004年秋,在興義雪梨園設點系統調查:鄰耕區等分別設4個固定點(14×14m∕點);每個點內設一個網罩(4×4×4m:有一棵梨樹)區﹙A或B或C或D之一﹚、一個開放式活動網捕區(在9個方格內任意變動)、一個活動取土點(1×1×0.3m)(在9個方格內任意變動)。定期收集:空中飛行、樹上棲息和土壤中的成蟲、幼蟲(若蟲)、卵。調查:冬季﹑初春各一次;3月上旬—10月下旬,20d/次。將收集蟲、卵帶回室內進行必要的飼養、整理、計數鑒定,確定各次(時期)優勢種群等。
對收集到的106872頭蟲和3474簇卵進行計數,依據昆蟲檢索表和參考①②③鑒定得出:昆蟲綱102328頭蟲和3016簇卵計59科237種,蛛形綱2111頭蟲和151簇卵計16種、唇足綱845頭蟲計5種、重足綱241頭2種、有瓜綱174頭1種及軟件動物8種。
1.3附生生物觀察記載
觀察記載表明,興義雪梨園—昆蟲生態系統的呈現附生生物逐年在品種和數量上增多至:微生物12種﹑鳥類(含翼手目蝙蝠)、蛙類(含蜥蜴)、蛇類、鼠類、野兔等59種;人工種植的作物(大豆、花生、辣椒、紅苕、多種蔬菜)及雜草。
2、雪梨園主要害蟲及發生動態基本規律
總體上看年度間變化不大。
年度內鄰耕區地下害蟲主要是蠐螬類﹑非洲螻蛄、小地老虎、金針蟲類、大蟋蟀及土白蟻;更替區也多,除小地虎在冬季和初春不見活動外,其余時間都在活動;辟荒區未查到小地老虎,其它種類同上,只是數量少。
地下蟲:大蟋蟀發生1-2代,小地老虎發生5-6代,多數是一年發生2-4代。
年度內地上害蟲主要是梨小食心蟲、天幕毛蟲、刺蛾類、天牛類、金龜子類、梨蚜、梨粉蚧、大青葉蟬、茶翅蝽、梨莖蜂、梨食蠅等為主論文格式范文。
地上蟲:梨小食心蟲一年發生5-7代,蜂、蜘蛛等多數是一年發生4-8代。
4月底以前,以梨蚜﹑茶翅蝽危害花﹑葉為主;5—10月,以梨小食心蟲、梨蛀莖蛾﹑天幕毛蟲⑥、刺蛾類、大青葉蟬﹑蜘蛛﹑螞蟻﹑梨天牛梨等為害枝﹑葉﹑幼果﹑果為主;秋季,以胡蜂﹑梨小食心蟲﹑梨天牛﹑梨蛀莖蛾為害梨果﹑葉﹑枝為主;冬季以地下害蟲為害根為主。
3、興義雪梨園——昆蟲生態系統中影響害蟲的主要因素
總體上看年度間變化不大。
年度內主要因素是:
3.1自然氣候,主要是溫度和降水。
3.2天敵(昆蟲、蜘蛛、鳥類、家禽、致病微生物等)。
3.3人工干預技術措施(整地、培土、中耕、追肥、排灌、修枝整型、剪除帶病蟲卵枝葉、刮皮涂白、疏花疏果、清潔園區枯枝落葉落果﹑雜草并處理、修筑引鳥巢配置飲水槽、建雞舍牧放式養雞等)。
4、興義雪梨園—昆蟲生態系統平衡的形成
4.1自然氣候年度內變化是調控興義雪梨園—昆蟲生態系統平衡作用的主要因素
自然氣候中的溫度﹑降雨量及分布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光照和風。自然氣候決定梨樹、昆蟲等的復蘇、生長、發育、繁殖及越夏、越冬休眠的世代生活史,是決定興義雪梨園—昆蟲生態系統平衡的最主要因素。
4.2天敵是調控這個生態系統中害蟲的重要因素
年度內興義雪梨園害蟲天敵較多:僅昆蟲綱就有41科 118種﹙捕食性天敵73種,寄生性35種﹚,主要有:瓢蟲、草蛉、螞蟻、蝽、蜂、蠅、步行甲、盜蚊、食蚜蠅等。
年度內總的趨勢是:害蟲的出現早天敵5—10d,每一種害蟲都有12—28種天敵。五年監測和實際證明:天敵基本上能調控害蟲暴發態勢。
4.3人工干預技術是調控這個生態系統平衡重要的輔助因素
人工干預技術措施是間接而重要的輔助因素:增強樹勢抵抗蟲害和恢復能力;保護天敵﹑保護環境;改善興義雪梨園生態環境;應用氣候因素降低害蟲越冬代蟲口基數﹑3-10月害蟲越春-夏-秋的蟲口基數﹔創造條件引鳥類等入園區﹑增加天敵種類﹙含牧放式養雞等﹚,能參與調控這個生態系統平衡。
附述:反映梨園生態環境改善的生物品種、數量(鳥類、蛇類,鼠類及多種野生菌落,特別是:多種雞縱菌[Termitornyces albuminosus(Berk)Heim]⑦﹙當地俗稱:獨雞縱、窩雞縱、熱雞縱、冷雞縱等)、多種牛肝菌[Boletaceae]⑦﹙當地俗稱:黑蕎粑菌、黃蕎粑菌、紅蕎粑菌等﹚增多。
5、系統平衡運行效果評價
綜合運用4生物論文,調控害蟲不暴發,建立興義雪梨園—昆蟲生態系統平衡。人工干預技術措施,是梨園的常規生產管理工作,與有蟲就用藥劑防治的傳統防治法相比則:減少“購農藥”、“購施農藥器械”和“施農藥人工”等成本,可節省480—750元/hm㎡年。通過三年的運用表明:1、整個興義雪梨園雪梨鮮果產量是逐年增產、無大小年現象、梨果個體較整齊、商品性較好、外觀品質好、內在品質(自檢與請品嘗組評價:無農藥殘留物、含糖量15.4-18.3
﹪、削口變色時間>20′、甜脆、耐儲藏運輸等)好、不足的是鮮梨果個體較大﹙1.0-1.3kg∕個,而這是品種特性﹚,興義雪梨鮮果銷售價穩中有升,實現公司的基本目標。
2、通過培訓興義雪梨園區的種植戶,他們在生產觀念上有較大的轉變‘農業生產尤其是水果、蔬菜等’盡量少施或不施農藥防治病蟲害;基本能識別大部分害蟲與天敵;并能人工撲殺害蟲、保護天敵、增施有機肥、人工干預技術措施、識別梨果成熟度、保護性采摘梨果、分級包裝等技術有較大的掌握與應用。
經三年應用顯示:初步建立‘興義雪梨園——昆生態系統平衡’、興義雪梨園的生產和管理能節本增效,產出無農藥污染的優質產品——興義雪梨。
附補充說明:1、興義雪梨園內有部分‘昆蟲’是屬于農作物、林木等方面的昆蟲,如在鄰耕區內有農作物昆蟲。
2、在本課題中關于對‘昆蟲’的鑒定工作,由于我們的水平有限,可能會在‘種’級對昆蟲的鑒定不正確,甚至是錯誤的鑒定,請諒解為謝。
參考文獻
①、北京農業大學《果樹昆蟲學》農業出版社1981年。
②、王金友等《梨樹病蟲害防治》金盾出版社1993年。
③、中國農科院《中國昆蟲學》科學出版社1991年。
④、興義市農業區劃辦《興義市土壤普查資料》1994年。
⑤、興義市農業區劃辦《興義市氣象資料》2003年。
⑥、張健全等天慕毛蟲在李樹上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農業科技通訊》2008年8月。
⑦、百度百科
2013年7月,省本級醫保第五輪大額補充保險通過公開招標確定由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承保,參保人員每人每年應繳納大額補充保險費為105元,其中醫療保險統籌基金負擔63元,個人賬戶負擔42元,由省醫療保險管理中心統一代繳。本輪大額補充保險的保額為20萬元,在保額范圍內,承保的商業保險公司按90%進行賠付,參保人員個人負擔10%。將大額補充保險20萬元保額計算在內,2013年度省本級醫保參保人員可享受的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達到33萬元。2013年8月省本級醫保參保人員個人賬戶負擔42元保費已由省醫療保險管理中心統一代扣代繳。
三明市第五輪(2013-2015年度)大額補充保險經公開招標,確定了承保商業保險公司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市分公司。經過多番反復協談和磋商,于7月上旬正式簽訂了大額補充保險協議。7月18日,承保公司進駐三明市醫保中心窗口正式開始受理賠付申請。三明市本輪大額補充保險起付線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8萬元),保額為22萬元;責任范圍為超過基本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的合規醫療費用(符合醫?!叭夸洝币幎ǖ模也缓再M項目和部分自費項目的醫療費用),扣除個人先行支付的合規醫療費用6000元后,分兩段賠付:第一段賠付比例為85%,實際賠付限額為12萬元;第二段賠付比例為90%,實際賠付限額為10萬元。達到大額補充保險賠付條件的參保人員,可通過社會保障卡直接在定點醫療機構實時刷卡結算;未實時刷卡結算的,可憑發票等材料向承保商業保險公司申請辦理賠付。
龍巖市第五輪大額補充保險公開招標工作,于7月16日開標,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龍巖分公司中標,中標結果依照規定進行了公示。本輪大額補充保險期限為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2013年度保費為每人132元,2014年度保費為每人145元,2015年度保費每人158元。其中參保人員個人賬戶每人每年度支付50元保險費,剩余的金額從統籌基金中提取。賠付待遇為:參保人員發生超過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的醫療費用,由商業保險公司賠付90%,每人每年度由商業保險公司賠付的補充醫療保險累計最高保險金額15萬元。
門:脊索動物門綱:兩棲綱
目:無尾目科:蛙科
屬:臭蛙屬列入IUCN紅皮書 保護現狀:極危(CR)
插畫 | 郝鵬飛
務川臭蛙,中國最瀕危的兩棲動物,膽小地居住在貴州漆黑的喀斯特洞穴里。即便是山里人,最多也只是聽到過它們的跳水聲。1983年,務川臭蛙的名字在人們的認知中第一次出現,之后無人關注,除了務川中學的一位生物老師劉健昕。20年后,他長期研究寫成的論文引起了生物界的注意,避免了這個物種悄無聲息地滅絕。
生活環境
務川臭蛙所在的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位于貴州省的東北角,喀斯特地貌非常發育。務川臭蛙在恒定16℃~18℃左右的洞穴中生活,食物單一。最初的發現地“柏村大溝水庫溶洞”是一個海拔720m的深山溶洞。2008年,WWF物種保護小額基金項目執行調查隊又發現了務川臭蛙的4個新分布點。
物種特征
臭蛙是蛙科動物中從真蛙類向水蛙類進化中的重要過渡類群。臭蛙屬分為2個亞屬,現有24種左右,主要分布于亞洲亞熱帶和熱帶地區,中國已知19種,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區)。務川臭蛙屬于臭蛙亞屬,同亞屬還有臺島臭蛙、光霧臭蛙、綠臭蛙、云南臭蛙、無指盤臭蛙等。務川臭蛙在受到刺激時,皮膚上的腺體會分泌出有濃烈臭味的液體,它們因此得名。這是對捕食者的防御行為。背部綠色,上面有分散的黑斑。一些黑斑周圍鑲以淡金黃色邊。整個腹面滿布極明顯的深色花斑。唇緣有深淺相間的斑紋。面部有深灰色和淡金黃色相間的大斑塊,交織成網狀。指、趾端有吸盤。
致危原因
務川臭蛙對水環境的要求特別高。生態攝影師徐健在2008年的考察中發現,他們走訪的水洞穴中,有近一半都有人工安裝的引水管、水泵或石砌的引水圍堰。這些設施很可能已經對務川臭蛙的種群造成了影響。
當地人把山里產的大型蛙類通稱為“石磅”,有捕捉使用的習慣。老人們抓蛙來補身子的事情時有發生,務川臭蛙可能也在被捕捉之列。
目前,務川臭蛙的分布區不屬于任何自然保護區。
白氏樹蛙Litoria caerulea
1790混亂的名號
白氏樹蛙是一只綠色的蛙,不過中文名字把物種發現者約翰•懷特(John White)的姓氏意譯成“白”。它的另一個早期名字“藍蛙”(Rana caerulea)也是一個誤會。1790年從澳大利亞帶回英國的標本是藍色的,因為防腐劑破壞了黃色覆層,只剩下藍綠色素的覆蓋。白氏樹蛙卡通化的長相深受寵物商人的喜愛,被大量捕捉到世界各地,而它本來的棲息地卻已經被人類破壞。
鈷藍箭毒蛙Dendrobates azureus
1977見血封喉
它又叫天藍叢蛙,身上的閃電藍和黑斑塊就像在說:嘗嘗背上的毒汁,讓你斃命!它生活在熱帶雨林中,印第安人把它捉來放到火上烤,等毒汁滲出再涂在箭頭和標槍上。一只蛙的毒汁可以涂五十支箭。1977年瑞士巴塞爾動物園引進了鈷藍箭毒蛙,發現離開故鄉的毒蛙失去了毒性,因為它吃不到雨林里一種有毒的細菌。為了防止獵奇的人們對箭毒蛙的傷害,蘇里南政府已經全面禁止捕捉、偷運鈷藍箭毒蛙。
華西雨蛙Hyla annectans
2006食蛙止血
首次拍到務川臭蛙的攝影師徐健,在2006年也拍過一張華西雨蛙的照片。它也生活在貴州,在云南也有分布。它喜歡在在陰天下雨時鳴叫,因而得名雨蛙。它被認為是“綠醫生”而被捕捉入藥,《中國藥用動物志》說它具有“活血止痛、活血生肌”的功效,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出血,外傷傷口久不愈合”。幸而雨蛙能夠很好地適應稻田環境的生活,不至遭受人類太大的影響。
巴拿馬金蛙Atelopus zeteki
1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法現狀
1.1畜牧獸醫行業對人才需求的分析
目前,動物醫學專業面臨招生難而就業形勢卻非常喜人的矛盾局面。招生難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們對現代畜牧獸醫行業不甚了解,許多考生因傳統觀念作祟或“怕吃苦”而不愿報考;二是畜牧獸醫科學及動物檢驗檢疫條件復雜,對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要求更高,考生對從事動物醫學工作具有畏難情緒而不敢報考。就業形勢好是因為現代動物醫學產業和畜牧業方興未艾,動物性食品安全及共患病日益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社會對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社會對能從事高效無公害飼料生產,畜禽、伴侶動物、經濟動物疾病和共患疾病的診斷與防治,動物及動物性產品的檢疫、檢驗,獸藥及獸醫生物制品的研究與開發,突發獸醫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等工作的動物醫學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突出。
1.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時間分配關系
需要進一步優化盡管很多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動物醫學專業各實踐教學環節累計學分所占總學分的百分比基本達到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要求,但就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和培養高素質能吃苦、強技能、能創業的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目標而言,應當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科學設置實驗、實習、技能訓練、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以適應社會對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的技能要求[2]。同時,在實驗項目的開設方面,目前主要是開設基礎性、應用性實驗項目,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而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比例偏低;在實驗方法方面,實驗教學手段相對單一,而先進的現代化的實驗教學手段使用不夠[3]。
1.3保證和提高實踐教學法質量,必須改善現有條件
1.3.1師資內在水平尚需進一步提高。很多高校動物醫學專業真正能做到理論和實踐雙手都硬、能做到教學質量好的同時搞好科研與推廣、能做到兼職管理與專任教師角色調整適當等“大師”級的優秀教師匱乏,能夠獨立承擔實驗、實習教學任務的實驗教師也比較缺乏。
1.3.2硬件條件越來越難以適應實踐教學要求。隨著社會對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很多高校動物醫學專業招生數量擴大,但實驗條件并沒有相應提高,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比例及實習(技能訓練)內容不斷增多,現有器械、設備的配套性和可利用度差,促使現有實驗室的面積、儀器設備等硬件條件必須加以改善。
2“2+1”學期模式實踐教學法方案的教學目標
“2+1”學期模式也稱之為“19+19+5”形式,即全學年分為三個學期:秋季學期(19周)、春季學期(19周)和夏季學期(5周),將目前的傳統每學年兩個學期各縮短為19周,增加一個短學期5周,由此構成“19周+19周+5周”的“兩長一短”三學期模式。大二和大三的學生每年于其中的一個短學期(5周)到企業中去進行生產實習,參加實踐教學。加強與企業合作,建設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到企業實習,學生在實習期間能夠直接感受市場機制與市場信息對企業技術進步和生產經營的影響,彌補因相對滯后的課本知識及原有實驗室條件限制所帶來的不足。針對動物醫學專業招生難這一嚴峻形勢,以培養“具有扎實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并善于靈活運用于工作實踐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創業人才為目標,通過不斷探索和完善,構建并實踐特色鮮明、可操作性強、適用面廣、效果顯著的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具有更強社會競爭力的動物醫學專業畢業生,實現動物醫學專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滿足社會、行業對創業人才的需求。
3“2+1”學期模式實踐教學法的實施方案
3.1實施時間
2008年9月-2009年6月,進行“2+1”學期模式實踐教學方案設計和論證;2009年7月-2010年6月,進行“2+1”學期模式的構建和支撐條件建設;2010年7月-2013年8月,進行“2+1”學期模式的實踐;2013年9月-2013年12月,進行“2+1”學期模式實踐教學方案實施的全面總結。
3.2實施范圍
在廣東海洋大學農學院動物醫學系動物醫學專業(本科)2007級至2010級8個班及廣東海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專科)2009級至2011級6個班全面實施。
3.3實施措施
3.3.1“雙導師”制共同培養。采用學校-企業協同培養模式,“雙導師”制培養,建立以產學結合培養模式,學校與企業共同組織教學團隊,共同制定教學目標和培養方案,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組織實施教育的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質量。企業配備業務精、責任心強的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學生開展各類生產實踐教學;配備高層管理人員為學生講授畜牧獸醫法規、現代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課程或專題。
3.3.2更新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提高教師適應面向泛珠三角區域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能力。以課程組為單位,每年定期組織教師到泛珠三角區域的相關機構、實習基地進行專業調研,盡快掌握以犬、貓等伴侶動物和豬、禽等小動物及熱帶地方品種的動物疾病防控和動物(產品)檢驗檢疫等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師在指導教學實習和畢業實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提高中青年教師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實踐性教學水平。
3.3.3注重實踐能力培養。采用“2+1”學期設置、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產學合作的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從職業崗位工作過程分析入手,開發專業實踐課程;同時,充分利用企業文化、管理環境,促進學生職業道德、職業崗位綜合素質的訓練養成。加強實踐操作和臨床技能訓練,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能進行動物疾病診斷、治療、預防及動物衛生檢驗檢疫的應用型人才。
4“2+1”學期模式實踐教學法方案的基本內容與合作模式
4.1實踐教學的基本內容
4.1.1開展專業綜合實踐。加強與企業合作,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在企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實踐教學包括見習、課程技能訓練、生產實踐實習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研究等幾部分[4,5]。見習主要是針對低年級本科學生對生產過程的感性認識,了解專業概貌。課程技能訓練主要開展對學生包括單項能力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進行的訓練[6]。生產實習是認識性實踐教學,是理解專業知識、熟悉專業崗位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實踐環節。畢業實習則更多地側重縮短畢業后所從事工作的磨合期,盡早進入角色,為就業做準備。此外,為適應新形勢下培養“一專多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改革原有單純的技術理論課程體系,以專題形式,增加法規類、企業管理類、人力資源類、市場營銷類課程,聘請企業高管為主講教師,培養懂經營、善管理、精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4.1.2創新精神培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在企業參加實踐教學活動期間,組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校企合作科研項目)、完成畢業論文和以學生為主體主持的專項科技創新課題(如大學生研究創新性實驗項目)、組織學生參加學科專業競賽(如大學生“挑戰杯”學術作品競賽和“創業”競賽)、設立科技創新學分,讓學生在二、三年級就有機會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掌握動物醫學實驗的先進技術和綜合技能。
4.2探索合適的校企業合作模式不斷加大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與實踐的力度,積極探索實施“研發帶動型”、“實體融合型”、“智力合作型”和“訂單融入型”4種類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4.2.1“研發帶動型”助推產業技術升級校企合作共建行業性實訓基地,校內實訓與企業培訓并舉,人才培養水平與社會服務能力一體提升。以新產品研發帶動校企合作,以應用產品帶動生產過程自動化專業教學,實施“跟單式”人才培養。新產品的研發成功,推動校企雙方進一步合作,公司將新產品的研發和培訓基地建在學校,校企出資共同建設研發培訓基地?;鼐哂虚_發、研制企業新產品、資料培訓技術骨干等功能,學校學生不僅能到基地進行技能訓練,畢業后由合作企業推薦,跟隨產品到使用該產品的企業,提供操作、維護等方面的技術服務。
4.2.2“實體融合型”服務地方優勢產業實行校企全方位全過程合作,聯合舉辦特訓班,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和文化各個方面深度融合,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同步,共榮共贏。2008-2011年,學校先后與江門市科澤家禽發展有限公司、江門一德寵物醫院、廣東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舉辦專業班。校企雙方根據廣東省傳統產業發展形勢與人才需求預測,共同研究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招生計劃,學校負責招生、教學管理和公共課及部分專業課的教學。企業開放車間和實驗室,每年暑期一個月及最后一學期接受學生頂崗實訓,選派專業技術人員承擔專業課、專業實訓課的教學與指導,實習實訓期間發放一定補助費。畢業生優先在合作企業就業。參加訂單班的同學在校期間享受企業命名的專項獎助學金,受獎率達到50%,受資助率達100%。
4.2.3“智力合作型”與國企強強聯合學校與國有大中型企業開展智力資源合作,在長期的合作中不斷提升內涵,共同打造貼近地方產業人才需求的專業品牌。學校與廣東省湛江農墾集團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根據廣東省湛江農墾集團公司的技術力量雄厚、一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的特點,積極引進企業智力資源,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開發和教材建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動物科學專業(含動物醫學)獲批教育部第四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及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組建的教學團隊被評為省優秀教學團隊,《獸醫臨床診斷學》等3門課程被評為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企業每年接納上百人次學生到企業實習、頂崗,接納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每年接納一定數量畢業生就業,現已有多人擔任分公司經理和主要技術骨干,校企合作進入常態化、規范化、高效化階段。
4.2.4“訂單融入型”頂崗實戰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零距離培養畜牧行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與與江門市科澤家禽發展有限公司、廣東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先后舉辦訂單班4個。校企雙方依據職業崗位標準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學生在企業學習訓練期間,享受企業員工待遇。企業為學生提供生活補貼,并按企業員工的標準計發業績獎勵。公司投入專項經費,為訂單班配備了專用的多媒體教室和實訓設備,選派經驗豐富的高層管理人員、業務骨干承擔教學和指導,實行工學交替的開放式教學,做中學,做中教,做中練。
5“2+1”學期模式實踐教學法方案的實踐效果
5.1培育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在企業參加實踐教學活動期間,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校企合作科研項目)、完成畢業論文和以學生為主體主持的專項科技創新課題(如大學生研究創新性實驗項目),本科生畢業論文和科技創新活動的80%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相結合,試驗性畢業論文比例逐年增加,畢業論文質量顯著提高。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獲“挑戰杯”廣東省大學生科技競賽獎5項,在專業期刊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公開發表科技論文約60篇,獲得省、校級大學生研究創新性實驗資助項目21個。
5.2實現招生良好形勢并提高了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通過“2+1”學期模式實踐教學方案的實踐,招生與就業形勢得到明顯的改善,塑造了創業人才品質,縮短了動物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后的“磨合期”,提高了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
5.3動物醫學專業報考志愿率逐年增長2013級新生第一志愿錄取率近70%,其他志愿錄取的新生提高12分。要求轉出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數逐年降低,2013級動物醫學專業入學新生共65名,僅有1人提出轉專業要求,經入學專業思想教育后主動撤回申請,安心就讀本專業。
5.4動物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好就業率高。五年來我校動物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均為100%,與動物醫學密切相關的動物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也為100%。據不完全統計,社會每年對我校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占畢業生總人數的百分比由2008年得200%提高到2013年的600%。就業質量高。就業的單位包括畜牧獸醫局(站)、動物衛生監督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獸藥公司、飼料公司、養殖公司、寵物醫院、學校、科研單位等,從事動物疾病診療、防疫檢疫、食品衛生檢驗、教學、科研、獸藥與飼料開發、銷售與技術服務、伴侶動物及觀賞動物醫療保健等工作。自2003年以來,我校農學院每年定期組織專人對本專業畢業生、用人單位進行了跟蹤調查,并對用人單位的意見予以反饋。結果顯示,我校動物醫學專業畢業生在行業中擔任領導、充當業務骨干或自主創業等成功校友達70%,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和高度評價,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6結論與討論
獸醫學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以及人類在飼養畜禽并與疾病作斗爭的長期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研究動物生命活動規律、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的一門科學。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獸醫學形成了包括基礎獸醫學、臨床獸醫學和預防獸醫學三大專業諸多學利一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的完整的科學體系。預防獸醫學是在實地調查應用和科學實驗相結合的過程中發展并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而逐步充實完善的科學,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獸醫傳染病學、獸醫微生物學、獸醫免疫學、獸醫病理學、獸醫寄生蟲學和獸醫公共衛生等多門學科以及其相關的分支學科。新時代頂防獸醫學除直接保障畜牧業生產外,它己成為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及社會預防醫學的主要分支,其范疇已擴大到人畜共患病、公共衛生、環境保護、人類疾病模型、伴侶動物醫療保健、食品衛生和衛生檢驗、醫藥工業、飼料工業等領域,形成許多新的邊緣學科,形成了一種分層次的、立體的、網絡式的系統。近年來連續出現“瘋牛病事件”、“禽流感事件”、“二惡因事件”、“瘦肉精事件”、“口蹄疫事件”、“豬鏈球菌事件”等動物食品衛生方面的惡性事件后,人們對動物性食品的衛生問題更是高度警覺,時代賦予頂防獸醫學的任務愈顯得重要。預防獸醫學培養的人才應該是面向社會、服務社會的高級復合性、應用性人才。因此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和改革實踐教學,既是社會對人才質量新需要,也是人才培養規律的客觀要求。實踐教學的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養成有助于個人發展的良好個性品質,符合高等學校提出的“厚基礎,強技能,廣適應,能創新”的高素質預防曾醫學人才要求。根據近年來工作體會和思索,現就預防獸醫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工作談幾點看法。
1 加強與實踐教學相配本文由收集整理套的專業理淪教學體系的建設
針對現行的預防獸醫學科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設置還不太合理,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培養人才要求,(1)首先重組和調整課程設置:所開設的課程應該注重適應社會的要求,在能夠保證專業性質決定的基本理論課程的前提下,多開設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課程,注重課程的實用性,以便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要求,例如增設“動物免疫學”、“預防獸醫診斷技術”課程,增加“獸醫微生物學”、“畜禽傳染病學”的授課時數;壓縮部分基礎理論知識,強化臨床診療技能的鍛煉和培養;新開設《動物醫學新技術》、《動物微生態技術》、《獸醫生物制品概論》、《畜牧獸醫導論》等課程(或講座),培養學生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和創新開拓意識等等。預防獸醫學科各課程之間的重復與脫節現象較為嚴重,課程的教學內容更新不快,沒有處理好傳統內容與現代內容的關系,應修訂專業課的實驗實習指導、教學大綱及教學基本要求等教學文件;(2)其次充實和更新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的實驗實習指導、教學大綱:減少驗證性實驗,擴充探索性實驗;注重實驗教學內容的系統性與完整性,避免學科交叉間不該有的簡單重復;加強學科內各門課程實驗教學的有機組合,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另外,還可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開設獨具特色的課程,不僅要突出白己的辦學特色,而且整合和充分應用自己的優勢資源。
2 加強專業實習基地的建設
校內實習基地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條件,它的特點是相對穩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由于多年來,對實踐教學的不重視,各個基地的建設不完善,同時,因管理及市場等原因,基地的發展極大的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科研。因此,應加強對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1)鼓勵校院加大對基地的經費投入,使條件更加優越,設施更齊全;(2)吸引專家教授進駐基地搞科研,提高校內基地的科技水平;(3)調整基地建設的功能,逐步由以贏利為目的轉向服務教學科研以及學生實習需要和服務社會齊頭并進。同時,也可強化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例如選擇基本建設、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生產規模較大、技術先進、合作融洽、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簽訂“產學合作協議書”或作為本院校外專門的學生實踐基地。這些措施既可加強校系與企業的聯系,又使雙方在產品開發、技術支持、人才培養、社會宣傳等方面的合作更加深入而富有成效。
3 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
高等學校職能的重要方面是培養出能面向生產、建設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性人才,教學過程應該也必須有用人單位主體——企事業單位的參與。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是高校與企業及科研部門發揮資源優勢,共同發展的一種良好的合作模式,也是高等學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多年的實踐證明,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由于學校和企業的追求有差異,所以導致合作不穩定;以往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僅僅是簡單的提供技術咨詢,企業安排學生實習,沒有真正的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作用;忽視了學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經常是學生不愿意接受學校安排實習。因此,可以考慮從多方面進行改革:(1)學??膳c社會力量聯合開辦企業,鼓勵專家教授在企業中擔任職務或投資入股;(2)鼓勵專家教授與企業或科研單位聯合申報科研課題,可以利用企業的條件搞科研,企業也可利用開發的專利技術推廣盈利;(3)鼓勵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課題,增加其動手能力和科研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4)將實踐教學與學生的就業結合起來,讓學生體驗實崗生產,強化應用訓練,使學生掌握的知識切合實際,學生畢業后社會適應性強,同時實習的企事業單位可以第一時間選拔到適合本單位發展的優秀人才;(5)邀清相關知名企業的領導、專家參與專業教學改革的會議,提出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6)邀請校外專家參與學生考試考核和質量評價,便于學校及時發現社會對專業的新標準新要求,隨時作出新的調整,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通過以上工作,初步建立起了產學研結合、良性互動的辦學新機制。
4 加強教學、生產實踐能力的培養
針對目前的學生畢業后社會適應性不強,實際
轉貼于
動手能力有限,掌握的知識不切合實際,好長時間才能適應本職工作,不能獨立承擔任務這些情況。因此有必要對這方面展開工作:(1)在校期間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生產實踐,讓學生從實踐中了解畜牧獸醫生產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于學生返校后有針對性的學習,通過理淪——實踐——理論——實踐的這種模式,不但提高實際操作能力,而且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求臨床教師親自到生產一線指導學生的實踐,及時解決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可以為企業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或解決方案;(2)舉辦“獸醫技能培訓班”。學院可以聘請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教授對同學們進行操作技能的培訓,投入資金,舉辦多期培訓班,形式、人數及時間上可以靈活多樣,使學生們的實踐動手操作技能逐步提高;如在某個地區爆發了某種動物傳染病,學院可以及時請有關專家來學院介紹撲滅該病的措施及整個過程,以增加學生對該病的認識;對送檢的病例直接進行現場操作,演示如何診斷動物疫病的全過程,學生具備一定的能力之后,可以讓其親自動手操作;定期帶領學生走訪附近農戶或養殖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多形式多途徑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3)舉辦以“寵物展覽會”和“寵物選美大賽”為特色的獸醫校園文化節。通過寵物展覽會向全校師生展示世界名貓、名犬及寵物關容技術,激發學生們實踐教學的興趣;(4)進一步提倡、鼓勵科技創新。學校學院可加人投入經費(尋求社會贊助),鼓勵本科生參加課外科研創新活動,提高學生的自土創新能力。
5 強化技能考核一與改革考試辦法
正是適應新形勢對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而進行的探索與實踐,突出強調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性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習效率,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構建了“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即三年在學校專業知識學習和一年企業生產實踐。校內三年教學以理論課為主,輔之以實驗、課程實習等實踐性教學。校外一年企業生產實踐以上崗實習為主,同時結合生產實際選擇畢業論文題目,并在學校與企業指導老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以此實現優勢資源共享,構建教學、科研、生產、培訓為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2“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步驟
2.1成立動物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針對動物醫學專業“3+1”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2009年成立由龍巖學院領導及下屬生命科學學院領導、相關高校和企業的主要領導共同組成的“動物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結合“預防獸醫學省級教學團隊”的建設,改革原有教學計劃,適當壓縮理論課時,部分實踐教學在企業實習中完成,優化主要課程的標準體系,根據生產企業的需求和用人單位的建議,制定與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動物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動物醫學專業“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論證,并一致認為“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辦學特色突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2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注重校外平臺建設,充分利用校外資源的優勢,加強與校外教學實踐實習基地合作,提升校外合作教育基地的層次和聯系緊密度。到目前為止,已有福建龍巖閩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汕頭德興種養實業有限公司和深圳瑞鵬寵物醫療服務連鎖機構等20多家企業成為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同時,還與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福建森寶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50多家省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這些企業單位雄厚的實力為我院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深入了解專業實際,加強實踐環節的認識和訓練提供了有效的教學平臺,為“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保障。
2.3增設龍巖學院動物醫學研究所為校內實踐基地考慮到部分學生要考研,為了更好復習功課,增設龍巖學院動物醫學研究所為校內實踐基地??佳星八麄冊谛葘嵙暎佳薪Y束后再安排到校外實踐基地實習。動物醫學研究所自2002年成立以來,掌握閩西、閩南及周邊省份的最新疫情動態,每年有700多例次的病例,為學生提供了難得的現場教學平臺。通過該平臺的現場教學,學生可以在學校跟著老師學習和掌握最新的疫病診斷,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到實驗室診斷的全過程,同時掌握最新疫病防治技術,為學生的實驗提供新鮮而又豐富的實驗材料,這對學生專業知識的鞏固和提高有著極大的幫助。
2.4對部分課程進行優化改革動物醫學專業實行“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由于學生在校時間的縮短,所以部分課程必須進行改革。比如在家畜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中,突出豬和禽的解剖胚胎,省略大家畜的內容,突出了地域性和特色。還有外科學和產科學,這兩門課程有一些內容重疊,合并后,重新修訂課程標準,這樣可以節省理論課時,增加實踐課時,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獸醫傳染病學,改變原先的教學模式,現以動物醫學研究所為平臺,部分課程實行案例教學,在學生接觸專業理論課后,可以依附動物醫學研究所,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典型案例討論。通過介紹案例的發生,以問題的形式進行討論分析,循序漸進,從而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和處理臨床病例的能力,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另外,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一些先進的疾病診斷開始應用到動物醫學臨床,課程設置中增加分子生物學、現代獸醫診斷技術和動物行為學等新課程。為了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打通相近專業基礎課程,開設了生命科學基礎實驗課程,達到了資源共享,創新性強。另外,為了更好把握動物醫學專業的發展方向,進行“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2010年邀請福建農林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專家和其它高校相關專業教授、專家作為評委,進行“3+1”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可行性論證。
2.5實習安排及制定實習內容首先對學生根據實習志愿由實習單位負責人進行面試,擇優錄取后安排實習單位。整個實習分兩個階段進行。前半年以專業實習為主,后半年以專業輪崗實習為主,輪崗的基本原則是:不同實習單位之間相互輪崗,同時學生可以根據將來就業意愿,回原第一階段實習單位進行就業實習。實習教學內容緊密圍繞企業生產開展,主要包括各種養殖場、飼料廠、獸醫院(寵物醫院)、獸醫站、動物醫學研究所實習。根據動物醫學專業需要掌握的知識要點,制定了實綱,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實踐內容。如到豬場實習,要熟識養豬的全過程并掌握常見豬病的防治方法;到養禽場實習,要熟識養禽生產的全過程并掌握常見禽病的防治方法;到寵物醫院實習,要熟悉獸醫院日常工作的內容及常用的臨床技術;到檢疫局(包括屠宰場)實習,了解肉品衛生檢疫的工作流程及相關的方法;在動物醫學研究所實習,熟練掌握動物醫學專業的實驗室常規技術并應用臨床診斷工作??茖W合理地安排好各個實踐環節,目的在于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對生產組織、生產管理的感知水平。
2.6召開實習經驗交流會為了進一步加強實踐基地與學院的聯系,強化實踐基地對學生實習方案的落實,增加校外實踐基地對學院學生實習的認同,討論和解決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完善“3+1”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在實習第一階段結束后,我們都要邀請各實踐基地負責人和學生代表召開實習經驗交流會。各實習基地的代表就基地建設與學生實習開展的情況進行了匯報交流,對實習基地建設的經驗進行了分享,同時也對基地建設和學生實習過程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剖析。實習基地代表一致認為,建設教學實習基地接納學生實習意義重大,是互利雙贏的,它既是企業人才戰略的迫切需要,也是企業與學校一道在共同為社會培養人才。
3“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成效
3.1鞏固和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在“3+1”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學時數從改革前的一個學期增加到兩個學期。以2013級動物醫學專業培養方案為例,理論課時達1827學時,實驗實踐課時達1391學時,其中,在企業完成的專業實習課時為720學時(為期1年,以30周計),占總實驗實踐課時的51.8%。由于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加強,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積極性,建立了牢固的專業思想,形成了濃厚的專業興趣,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熟練掌握多項專業知識與技能,為今后走向社會或繼續深造都奠定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3.2提高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水平,培養“雙師型”教師在推行新的“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后,教師必須親自帶隊到生產實踐一線指導學生實習,這就使中青年教師有了接觸動物醫學臨床的機會,極大豐富了實踐經驗,為培養“雙師型”教師,(既有從事教育工作理論水平能力,又有技師或工程師的實踐技能)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在生產實踐中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也是一個發現問題、激發科研靈感的過程,增強了中青年教師的科研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另外,將收集的大量豐富的養殖場病例用于教學,豐富了教學素材,更形象更生動,提高了教學質量。
3.3大大提高就業率,增強了社會的影響力實施“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后,學生實踐動手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大大增強了畢業生的就業能力。3年來共培養了198名畢業生,首次就業率保持在94%以上,用人單位反映,我們培養的學生具有五個方面的特色,一是安心基層、腳踏實地;二是專業實踐能力強;三是創業能力強;四是適應能力強;五是綜合素質高。動醫專業考取研究生20人,考研率達10.1%,錄取的院校有華南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反映了畢業生適應面廣、綜合素質好、能力強。一些學生在企業發展迅速,有的僅一年多時間,就成為企業中層管理人才,得到就業單位的認可,為學校創造了良好的口碑,增強了學校在社會的影響力。
4結論
從事醫療、教學、科研50余年,擅長耳鼻咽喉科變態反應學和免疫學研究,包括耳鼻咽喉科疑難病的診治,特別是過敏性鼻炎及其對哮喘病的影響、鼻竇炎及鼻息肉的診治、扁桃體切除術適應證的抉擇等。于1980年創立了江蘇省第一個鼻變態反應門診和實驗室。
出生于上世紀20年代的殷教授,從事醫學工作已有50多個年頭。作為本刊創刊時的第一批編委,多年來,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積極為本刊患者解疑答惑,并將其臨床經驗轉化成文字,讓大眾在防治中少走彎路。
2012年,年逾八旬的殷明德等36名老專家獲得“德技雙馨 金陵大醫——南京醫學終身榮譽獎”,表彰其五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不斷攻堅克難為患者祛除病痛。對此,殷明德說:“工作這些年,我只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患者和組織卻給我了很多榮譽,這都是大家對我的鼓勵。如果給我這么多年的成績做個總結,那是因為我站在像恩師張慶松教授一樣的醫學前輩肩膀上,他們讓我學到了許多!”
家學淵源,名師高徒
殷明德的父親殷濟眾是一名中醫針灸科醫生,從小就受到熏陶,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46年,殷明德考入當時的鎮江國立江蘇醫學院,1951年畢業后在無錫普仁醫院外科工作。
那時,恰逢全國剛解放,百廢待興,為解決醫學院師資缺乏的燃眉之急,衛生部組織了一個高級師資培訓班,殷明德選擇了耳鼻咽喉科,來到當時的北大醫院(現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學習。
當時的科主任由協和醫院張慶松教授兼任,他是我國著名的耳鼻咽喉科專家,是上世紀30年代我國第一個開展臨床變態反應學(過敏反應學)工作的學者。這段學習經歷讓殷明德受益匪淺。
1953年,高級師資班結業,殷明德最初被分到山西大學醫學院,后又調回母校江蘇醫學院附屬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工作一直至今。
談到張慶松教授,殷明德至今心懷感激,“是張慶松教授為我指明了方向,他是我成長道路上的恩師?!?/p>
“當年,離開北大醫院后,張慶松教授一直和我保持密切聯系,并給予我極大的關心和鼓勵。他不僅將發表的論文復印寄給我,還提供相關的參考文獻,特別是變態反應方面的資料給我學習。張教授一直告誡我,‘不要只想做一名普通的醫生,而要有所專攻?!谒闹笇?,我把鼻科學和過敏反應學作為專攻方向。1955年,我開始著手翻譯蘇聯的耳鼻咽喉科高級參考書,該書共有約26萬字,歷時2年,翻譯文稿我分批寄給張慶松教授審閱。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不僅耐心審校批注,還為我聯系出版事宜。該書中文譯本于1958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這段經歷讓我備受鼓勵,我終身難忘!”
殷明德說,“張教授對醫生很關愛,對患者也很負責,他常利用休息時間接聽患者的咨詢電話。他的言行影響著我,督促我,讓我知道患者把生命托付給我們醫生,就是再忙再累,我們也要對患者負責,要為他們提供耐心優質的服務?!?/p>
選擇“耳鼻喉”,從醫五十年
殷教授談到,當初把鼻科學和過敏反應學作為專攻方向,除了恩師的指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于耳鼻咽喉科知識的分析了解。
鼻腔是呼吸道的入口,也是呼吸道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上下呼吸道是統一的整體,如過敏性鼻炎可誘發哮喘,即鼻炎-哮喘聯病。而過敏反應及其癥狀,無論是作為初發病因還是附加病因,都是耳鼻咽喉科領域的常見問題。耳鼻咽喉科醫生在診治時,必須注意有無過敏反應存在的可能性。那時國外已有學者指出,當代耳鼻咽喉科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過敏反應、感染和免疫。
多年來,殷教授一直在研究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的關系。哮喘是過敏性鼻炎最重要、最常見的伴發病。研究顯示,過敏性鼻炎多在哮喘之前或與哮喘同時發病,這說明哮喘是過敏性鼻炎的延伸,或過敏性鼻炎可向哮喘“推進”。如果對過敏性鼻炎及其對哮喘的影響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治療常常顧此失彼,貽誤病情。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病,其發病率占總人群的10%~30%,可分為常年性和季節性,如診治不當可發展為哮喘?;颊咄ǔS晌胄缘闹旅粑镏虏?,比如灰塵、螨、花粉、霉菌、動物皮屑、禽鳥羽毛等。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又稱花粉癥,發病急、癥狀重,主要臨床表現為鼻內奇癢難忍,患者不斷揉鼻,常有眼癢、流淚,咽部和耳底發癢,狂打噴嚏,還可伴有蕁麻疹和哮喘,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學習和社交活動。
過敏性鼻炎根據病史、臨床表現、過敏原皮膚試驗可明確診斷,但初次發病容易被誤診為感冒。兩者區別在于感冒時間較短,7~10天就可好轉,一般有低燒,渾身乏力。而過敏性鼻炎是反復發作,時間長,發作過后就完全正常,反復打噴嚏、流鼻涕、搓鼻子和揉眼睛是過敏性鼻炎的典型癥狀。
秋季將至,需防過敏
過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的發病率為20%~40%,大大高于正常人群的2%~5%,因此,過敏性鼻炎患者發生哮喘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8~20倍。有相當多的哮喘患者在哮喘發作前有過敏性鼻炎癥狀,如能及時對過敏性鼻炎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可避免哮喘發作。
殷教授提醒,即將到來的秋季是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多發季節,要及時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首要一點就要防過敏原,即遠離容易引起過敏的東西。
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過敏原侵襲——
床墊、枕芯用不透氣外套密封,床單、被套、枕套每1~2周用60℃以上熱水燙洗。
不使用羽絨和蠶絲制作的衣被,不要使用毛毯。
室內不鋪設地毯。
毛絨玩具容易成為螨蟲孳生地,不要在床上擺放。
不在家中養狗、貓、家禽、鳥類等寵物。
定期用殺蟲劑殺死蟑螂。
室外過敏原以花粉多見,應盡量避免各種花粉吸入;室內不種植花草;在干熱或刮風的花粉散播高峰期關好門窗,減少外出或外出時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