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2:44
序論:在您撰寫圖像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高中物理知識性強,有些規律要通過學生自己理解、總結,有些規律與生活中的現象相悖,著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二是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的,初中學生主要是培養形象思維,而高中學生必須由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提高思維深度。從教材看來,思維形式的提高也很明顯。初中教材從具體的事物、具體的自然現象中總結規律;高中教材將具體的實物抽象為理想的模型,比如質點、點電荷。通過研究這些理想模型的運動來總結規律。為了學生能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在高中教材里仍然附了很多實物和圖像。
因此我認為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的采用圖像法。高中教材里所附的這些實物和圖像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略,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些圖像有:力學中,力的圖示、質點、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像,速度圖像、振動圖像、波形圖;熱學中,等容圖像、等溫圖像;電學中,點電荷、電場線、磁場線、交變電流的圖像;光學中的光路圖等等。這些圖像是通過應用物理的方法從實物、從實驗中抽象出來的或是應用數學手段總結出來的。它能夠形象的反映物理規律,表達物理知識。比枯燥的文字、公式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講授電場時,通過實驗演示,很多同學都相信互不接觸的電荷間具有力的作用。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因此電荷之間應該存在一種物質,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是什么呢?從而引入了"電場"。有的同學還不理解,進而人為的引用一種客觀上不存在的線來描述電場,即電場線。將無形的物質用有形的東西來表示,大部分同學明白了。可以看出在教學中采用圖像法具有形象直觀、易掌握等優點。當然有時也會遇到一些麻煩。
在講授勻速運動的時間位移圖像時,有些學生由于沒有很好的掌握位移的概念,又不結合實際分析,輕易地把該圖像理解為物體的運動軌跡。也有少數學生讀不懂這類圖像,在數學中這是很簡單的直角坐標和正比例函數關系,在此有必要對比著講解。又如講振動圖像時,也有學生把圖像與振子的軌跡混淆,將振子的振動過程分析不清。學習了波形圖后,教師在講清講細的同時,如果學生自己不理解兩類圖像的含義,要分清楚振動圖像和波形圖又是一難點。這些細節之處看起來不重要,然而這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應用數學手段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提高思維能力的最佳例子。實際上解決物理問題關鍵在于構建物理模型,將實物和文字表述用理想模型和圖像表示出來。學生要做到這點,要靠平時多看、多練。這一步不能突破,那么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效率就不高。同時也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多示范。
在傳統學習中,學生參與的程度與其自覺性成正比。簡單枯燥的聽、記、默、背、考試,通常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學習就會成為一種負擔。但在項目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大大提高,他們自主地確定項目任務,制定項目計劃和開展項目活動,他們的角色已轉換成積極的參與者,學習已成為一種興趣。
二、激勵手段和評價方式方面
傳統教學中,分數是檢驗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也是激勵學生的重要手段。但這樣往往就培養出許多高分低能的學生,而在項目教學法中,分數只是眾多激勵手段中的一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了從不會到會的合作學習過程和心理感受,以及他們在完成某個項目后所獲得的成就感都是激勵學生不斷學習不斷挑戰難題的因素。項目教學法的評價也不只注重于分數而是偏重于項目實施的過程,因此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都在不斷地接觸新鮮事物,不斷地被激勵著,而這個過程學生的表現也會影響到學生的最終評價。
三、項目教學法在“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中的應用
“建筑制圖與識圖”是建筑類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識圖和制圖能力,筆者對施工管理與工程造價兩個專業中開設的“建筑制圖與識圖”進行了課程改革,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而以貼近工程實際的項目帶動教學,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的做法如下:
(一)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流程
1.確定項目任務在項目教學法中,項目任務的確定應與社會現實緊密聯系,并且項目應有適宜的難度,要做到既不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又可以促使學生學習運用新的知識與技能去解決以往未解決過的實際問題[4]。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會根據不同章節設計幾個不同的項目,比如在學習樓梯詳圖時,由于這一章節可以說是建筑施工圖紙中最難識讀的一個部分,經過不斷地嘗試與改進,筆者在這一部分就設計了一個項目。首先在給學生介紹了樓梯構造中的尺度設計要求和構造要求后,帶領學生參觀了校園中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樓梯形式后,為學生提供一套缺少樓梯部分的圖紙,請學生們加以補充。再比如,在整個課程結束后,會設計一個情境,假設學生家里分到一塊地,可以建自家的小庭院,讓學生們進行設計、繪圖。這樣一個項目就能夠把制圖、構造、識圖的內容都綜合應用起來。更主要的是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2.制定項目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項目任務的實施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項目計劃是否科學、可行[2]186。由于初次接觸,學生對所要進行的項目任務了解程度不是很深,因此在制訂計劃時,教師協助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整個制訂過程如圖1所示。3.實施計劃學生在計劃確定后,就要按照需求收集相關的資料、尋找相關的資源,然后開始進行設計,雖然筆者要求每個學生最終都要上交設計圖,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建立學習小組,加強交流、開展討論,一些關鍵點筆者也會系統地給予引導。以自建小庭院為例,筆者的主要引導見表1??傊?,在指導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握一個尺度,做到“遵守本位不越位,給予指導不代替,給予彈性指導不要給予硬性指令”[2]192。把思考、判斷、實踐的機會留給學生。從多次實踐中可以看到學生大部分都能在任務中激發自已的潛能。4.成果準備項目成果的形成是項目教學法區別于一般教學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項目任務完成后學生需根據前面階段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并形成自己的作品[2]195。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項目成果應是廣義的概念,它應既包括在項目實施完成后的終結性成果,還應該包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以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過程記錄資料[2]195。因為項目教學法的核心就是通過項目任務中的不同的工作與活動來提高和鍛煉學生的態度、技能、智力等,因此如果僅以項目的終結性成果作為評價的話,會造成教師對學生的多元化智力因素考察的缺失,從而造成評價的偏頗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降低[5]。以前面所提到的項目為例,學生的最終成果應是一套包含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及細部詳圖的設計圖紙。而階段性成果包含設計計劃書、計算書等前期工作以及項目小組對設計任務進展情況的一些記錄。還有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設計任務完成情況、學生參與的程度、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所做的記錄等。5.項目評價項目成果的評價與傳統考試的評價的不同之處是項目評價注重的不是“優”“良”“及格”“不及格”的評判上,而應偏重于將學生的不同能力進行細分,并制訂一定的標準來使評價更加具體客觀[6]。通過評價,學生也能知道自己的優點與弱點分別是什么,并找到自己需要提高的方面,對學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以前面提到的設計為例,筆者設計的項目成果評價基本標準如表2所示:此評價筆者通常會由各個小組選派代表來一起進行,最后將各個評價結果綜合成表格反饋給相應的學生,并對各種評價結果進行歸檔。
(二)項目式教學法的效果
在對項目教學法進行多次嘗試后,筆者發現學生通過完成項目任務的這一過程能系統地掌握制圖基礎、建筑構造、建筑識圖等課程的相關知識,而且為了完成設計,學生還會主動地通過查找資料等方式自學部分建筑結構與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識,他們已經完全能勝任本專業制圖與識圖的工作任務,并為后面其它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同時通過任務中小組合作的要求,培養了學生誠實、守信、團結、互助的品質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為學生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奠定了一定的社會基礎。項目教學法讓學生經歷了在“做中學”“學中做”的完整工作過程。學生不再覺得“建筑制圖與識圖”是一門枯燥的課程,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顯著。
四、項目教學法在實施時需注意的問題
論文關鍵詞:合同,相對性,突破
一、合同相對性原則的概述
合同的相對性是指合同關系只能發生在特定的合同當事人之間,只要合同當事人一方能夠向另一方基于合同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與合同當事人沒有發生合同上權利義務的第三人不能依據合同向合同當事人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也不應承擔合同的義務和責任;非依法律或合同規定,第三人不能主張合同上的權利?!?】
按照合同相對性原則,可知合同關系是特定的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只有債權人才能請求債務人履行約定的義務,只能債務人負有此項義務,第三人不是合同關系的當事人。從合同關系的特點來分析,合同相對性原則的內涵主要包括一下方面:
1.主體的相對性
合同主體的相對性即合同關系的當事人是特定的人,不特定的第三人不能作為合同關系的當事人。合同關系必須是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發生的法律關系,與合同當事人不發生合同上的權利義務關系的第三人,不能依據合同向當事人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其次,合同一方當事人只能向另一方當事人提出合同上的請求或提起訴訟,而不能向與其無合同關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請求及訴訟。合同主體的相對性原則,目的是使訂立合同的特定當事人之間相互約束。
2.內容的相對性
合同內容的相對性即除法律、合同另有規定外,只有合同當事人才能享有某個合同所設定的權利,并承擔該合同所設定的義務。合同當事人之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張合同上的權利。合同內容的相對性原則目的是使合同的條款確定,使得條款只對當事人有法律效力法學論文,而不干涉第三人的權利。
3.責任的相對性
合同責任的相對性即違約責任的相對性,違約責任只能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即合同關系的當事人之間發生;合同關系以外的人,不負違約責任,合同當事人不對其承擔違約責任?!?】包括三層含義:違約當事人對因自己的過錯造成的違約后果承擔責任,而不能將責任推卸給他人;合同債務人應對其履行履行輔助人的行為負責,以及對合同關系以外的第三人的行為負責;債務人只能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而不應向國家或第三人承擔違約責任。
二、合同相對性原則的意義
1.合同相對性原則是貫徹意思自治的必然體現
意思自治原則和合同自由原則是整個合同法理論的核心所在。依意思自治原則,個人意志是合同的核心,在合同范圍內,一切債權債務關系只有依當事人的意志而成立時,才具有合理性,否則,便是法律上的“專橫暴虐”龍源期刊?!?】合同相對性原則恰恰反映了意思自治原則的要求。既然合同是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是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那么,合同中的權利義務就是合同當事人自由意思的“原動力”,“合同的精髓是當事人自由意志之匯合”?!?】
2.合同的相對性原則是區分物權與債權的標準之一
合同的相對性區別于物權的絕對性,正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債權法與物權法的一些重要規則,例如債權法中有關債的設立、債的變更、債的轉移、債的消滅、債的保護等制度均應適用債的相對性規則,而物權法中的不動產登記制度,特定動產的登記制度,物上請求權制度,物權保護制度等均是建立在物權的絕對性基礎上的,如果不理解債權的相對性,也就不能理解債權法與物權法的各自特點和內在體系。
3.合同相對性原則是保護第三人活動自由的體現
合同相對性原則包含一項基本的價值判斷,旨在適當維護第三人活動之自由,不致因故意或過失侵害債務人或給付標的,即應對債權人負損害賠償責任。否則,第三人之責任范圍將漫無邊際,誠非妥適?!?】早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強調自由競爭,而合同相對性理論將合同效力僅限于合同當事人之間,并不及于第三人。由于合同僅存于特定當事人間,其不具備公示性,加之第三人侵害債權制度并未樹立。
三、合同相對性的突破及現實思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交易的日益頻繁,各國立法及司法實踐基于現實的考慮,漸漸突破了合同相對性這一原則。為保護合同關系中的債權人和合同關系外的第三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權益,法律對合同之債的對內效力不再絕對化法學論文,而進行了一系類的突破。我國主要采納的是大陸法系的立法傳統,將合同相對性原則及其發展與突破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規定,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租賃權的物權化。我國《合同法》第229條規定“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即出租方將財產所有權轉移給第三方時,租賃合同對新的所有權方繼續有效。這就是民法理論上的“買賣不破租賃”制度。由此可見,在租賃物所有權變動時突破了租賃合同的相對性,有利于保護租賃關系以外利害關系人的權利,使得合同相對性原則得到新的發展。二是,債的保全制度。債的保全即法律為防止債務人的財產不當減少而給債權人的債權帶來危害,允許債權人對債務人或第三人行使代位權或撤銷權。我國《合同法》第73、74條分別對代位權制度、撤銷權制度做了明確的闡述。債權保全制度是賦予了債權人在特定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對抗特定的第三人的權利,對合同相對性予以突破。但這兩種制度在現實的實踐中還存在些許問題。如代位權中的“怠于行使”如何確定標準,是主觀有過錯還是主觀無過錯,還是很容易被混淆。所以應規定只要“不行使”,均可代位,來保護債權人的合法利益,符合社會利益的需要。三是,為第三人設定利益的合同。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是指訂約人并非為自己而是為他人設定權利的合同?!缎磐蟹ā芬幎ǖ男磐兄贫龋侗kU法》規定的第三人受益的保險合同,《鐵路法》規定的貨運合同都是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此種合同的法律特征為:第三人不是定約當事人;該合同只能給第三人設定權利,而不得為其設定義務;該合同的訂立,事先無需通知或者征得第三人的同意。第三人利益合同屬于利他合同的一種,如果債務人不履行義務,第三人和債權人均可以請求其承擔責任龍源期刊。四是,附保護第三人作用之契約。附保護第三人作用之契約的合同是指特定合同一經成立,不但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發生權利義務關系,同時債務人對于債權人有特殊關系的第三人也負有注意、保護的附隨義務,債務人違法此項義務,就該特定范圍內的人所受到的損害,亦應依據合同法原則,負損害賠償責任?!?】
合同相對性原則與其突破理論,共同構成現代合同法律關系中相互依靠的兩極,其中的任何一極倒塌,都會影響另一極功能的有效發揮,都會影響該項法律制度公平正義的終極價值目標的實現。所以,我們既要堅守相對性原則的基礎性地位,又要與時俱進,在特定情形下對其作適度的例外和突破法學論文,從而做到二者的有機結合與協調發展。因為,如果嚴守相對性原則,在特殊情形下勢必影響法律公平、正義的價值目標在合同的動態運行中的實現。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為了實現法律適用的妥當性,必須對某些法律規則作出調整。但這種調整不是對原有規則的全盤否定,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使之趨向現代化。突破理論的精髓在于它維護了相對性原則的宗旨,并使其在獲得有益補充和完善的基礎上發展。正是因為有機結合了這些看似對立的突破性制度,才使合同相對性原則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仍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才使這一古老的原則完成了其現代化的歷程。也正是有了突破理論,才使得相對性原則得以進一步修正,從而使得合同法律制度更加合理,也才可能在新的條件下進一步促進社會經濟生活的繁榮與發展?!?】
總之,合同相對性原則作為調整合同法律關系的一條重要原則,在現今的經濟交往中存在著十分重大的價值。承認合同相對性的突破,并不是否認合同相對性原則的核心地位,而是對合同相對性原則的補充和完善。這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如果固守合同相對性原則,既不符合民法中當事人意思自治理念,也會阻礙合同效益原則的實現,總之,對合同相對性原則突破有著十分現實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參見:王利明,《民法》,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434頁。
【2】參見:王家福主編,《民法債權》,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8頁。
【3】參見:王利明,《民法》,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435頁。
【4】轉引自尹田《法國現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頁。
【5】參見:王家福:《中國民法學民法債權》,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266頁。
【6】參見: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四)》,三民書局1983年版,第103-105頁。
【7】參見:張建鷹,《論合同的相對性突破》。
【8】參見:袁合川,《合同相對性原則及其突破間關系之法理分析》,行政與法,法學論壇,2004年3月。
(一)規劃設計頻繁更改
第一,地方政府的強烈干預,在進行土地整理項目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對于規劃設計的影響比較大,他們為了追求工期或者是形象工程,而忽視客觀規律的現象經常出現,在這種強烈的干預下,一些土地整理項目不得不更改最初的設計規劃;第二,部門之間的協調性較差,由于土地整理項目的工期比較長,在施工過程中很可能遇到很多突發的情況,使得原本的規劃設計不得不進行修改,另外,一些部門批準以后,進行了一定的規劃設計,但是在獲得其他部門的批準過程中,又會對原有的規劃設計進行修改。
(二)施工質量還有待提高
土地整理項目對于我國的建設及保證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項目的進行過程中,除了要保證土地整理的數量之外,還需要保證施工質量,但是目前我國土地整理項目中施工質量還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質量管理部門的工作不力,在土地整理項目進行之前,雖然制定了相關的質量管理合同,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但是在實際進行的過程中,相關質量監督部門并沒有完全按照合同上的規定執行,使得合同上的相關條例形同空文;二是缺乏專業的施工隊伍,工程的質量得不到保障,在土地整理工程進行以前,施工隊伍僅僅是按照競價來選擇,并沒辦法了解他們的施工質量,一些缺乏經驗的施工隊伍,無法保證工程的質量。
(三)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
對于土地整理項目來講,一般項目的規模比較大,涉及到的資金也比較多,但是通過調查和研究發現,項目的管理階層對于資金的管理使用非常不規范,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預算不合理。對于一個龐大的工程來講,預算工作可以說是指導工程各項工作的龍頭,但是目前的土地整理項目缺乏相應的科學預算,在施工以后往往出現預算不夠或者是預算大量結余的現象出現;二是財務管理存在漏洞。對于一個規模比較大的工程來講,財務管理是保證項目開展良好的堅實后盾,但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財務的管理會出現很多問題,例如:獎金福利的隨意發放、公款吃喝、挪用資金等現象比較嚴重。
(四)缺乏后期的管理和維護
對于土地整理項目來講,不僅僅要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在施工過程中也需要注意很多問題,而且在施工后期,還需要對項目進行不斷的管理和維護,但是,通過目前的調查得知,很多土地整理項目缺乏后期的管理和維護:一是后期管護的目標不明確,對于一個工程項目來講,涉及到后期維護的項目比較多,在工程施工的后期,往往會出現“無人管理”的現象,所以需要在眾多的后期維護項目中選擇一些重點管護的目標;二是對于檔案的管理不夠重視,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就需要對每個階段的檔案內容進行管理,而在工程后期的管護工作中,更需要對檔案進行嚴格地管理,但是管理層往往忽視檔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造成了檔案的缺失或者是損壞等等。
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相關管理措施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論述可知,我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在進行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這些不足嚴重影響了我國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以及管護,因此,我們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彌補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為此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項目可行性研究和規劃編制
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可以說是關系到項目能夠開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對此加以重視。針對以上所述的規劃設計頻繁變更的現象,我們可以加強對項目的管理,進行深層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和規劃編制:第一,在進行項目施工以前,需要對當地的土地環境進行偵測,充分掌握土地開發整理工程的總體概況,確保土地的質量符合土地開發管理項目的相關規定;第二,認真分析相關的工程資料,在分析的過程中注意一下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同時分析是否能夠克服這些困難和解決問題;第三,在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政府的相關規定或者是人民群眾的意見進行規劃,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二)嚴格控制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質量
工程質量不僅僅關系到工程能否保質保量地完成,而且還涉及到政府和人民相關的利益,必須受到管理階層和具體施工人員的重視。因此,在進行土地開發整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控制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質量,為建設優質的工程項目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對于設計單位進行一定的考核機制,確保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能夠克服規劃立項中提出的可預見的問題,同時要突出設計人員在設計單位中的地位,對他們在施工過程中的表現給予考核,選拔優秀的員工進行獎勵,為其他施工人員樹立榜樣;第二,搞好工程質量管理,需要狠抓施工過程各個環節,對于一項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來講,施工過程中涉及到很多環節,每個環節的質量以及進度都必須得到保障,才能確保整個工程的優質性,針對工程每一項環節都予以檢測,對于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進行重點檢查。
(三)完善資金管理制度的相關措施
對于一項龐大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來講,涉及到巨大的資金數額,關乎到國家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施工過程中確保資金管理制度的相關措施,是保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順利開展的堅實后盾,首先,做好工程的預算工作,在核實預算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分析各項工程環節,確保無遺漏、無重復,認真核實好每一個環節,使得最初的預算與最終的工程款項相差較少;其次,施工過程的資金要做到??顚S茫乐蛊渌魏稳艘匀魏涡问剿阶耘灿?,給施工過程造成重大的損失;再者,收入和支出進行分開管理,確保“收支兩條線”之間的相互平衡。
(四)完善工程后期的管護工作
1.其中首要的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就是確定項目.可以看出,項目的設計是整個教學的前提,項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的開展.根據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的內容體系,同時結合專業教師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確定項目“車牌識別系統”來組織整個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內容.車牌識別系統分為圖像采集、圖像預處理、圖像校正、車牌定位、字符分割和字符識別等部分,并將它們作為子項目與數字圖像處理的相關教學知識點建立對應關系,車牌識別項目貫穿整個教學內容的始終.整個項目教學過程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數字圖像處理的內容基本上可以通過車牌識別系統這一具體項目組織起來.除此之外,在實驗課和實訓課程中,也結合學生的興趣以及指導教師的研究專長和所承擔的課題,還設計了如人臉識別系統、計算機自動閱卷系統、圖像碎片拼接系統、三維全景圖的設計、計算機視覺的立體匹配及三維重建技術以及高光譜圖像壓縮等案例.
二、教學改革成果與分析
2013年以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11-1班為對照班,2014年以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12-1班為實驗班,2個班級學生的學時數一樣,學生起步幾乎也是一樣,講授的數字圖像處理課程主要內容相同.在11-1班中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模式,講授理論上的圖像處理原理和方法;在12-1班中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為了驗證在數字圖像處理課程中應用項目教學法的效果,對2個班級分別進行了數字圖像處理理論知識測試和編寫一個圖像邊緣提取的程序.理論知識測試結果見表1(滿分100分).編程題是通過在線考試系統完成的,由計算機給出的成績,編程題測試結果見表2(滿分20分).
三、結束語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鄉文化建設的差距日益拉大,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產品及其文化服務雖然在各級政府和文化部門的艱苦努力下有所改變,但尚未從根本上按照和諧社會的要求,全面協調發展,鄉村文化建設在整體上滯后于農村經濟發展,是不爭的事實。一些地區在推進城鄉一體化或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也因考量指標的影響而忽視鄉村文化的建設,有的地方甚至只字不提鄉村文化與城鄉一體化的內在聯系。我認為,沒有文化全面滲透、全面支撐的城鄉一體化是片面的、蹩腳的一體化。不能從思想文化上關心農民的精神需求,關注農民知識文化素質的提高,關切農民的文化承傳與創造,是難以從農民的心性發展上表達社會的文化關懷和文化責任的。一方面,社會文化成果享有的不平等,必然進一步擴大城鄉差別,造成鄉村新的知識貧困、科技貧困、智力貧困;另一方面,鄉村所蘊含的巨大而豐富的文化傳統和文化資源將會被忽略而失去文化魅力??梢哉f,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不是集中在城市(城市是現代文明的典型代表),而是體現在鄉村?,F代城市加速擴張的危機日益明顯,“城市病”日趨嚴重,向自然回歸、遠離都市、重返鄉村,已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一個趨勢。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加速發展鄉村文化不僅是解決城鄉矛盾的路徑之一,而且是保證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不致泯滅的戰略舉措。
怎樣發展鄉村文化?完全依靠政府加大投入,像城市文化建設那樣修建圖書館、群藝館、大劇院、電影院等,在現階段是很難做到的。最近,我們在成都一些鄉鎮調查發現,為精簡機構裁員,不少鄉鎮文化站被合并,文化站工作人員也被裁了,公共文化事業設施不夠健全,有的鎮電影院成了危房。我們相信,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在完善城市公共文化設施的同時,國家將會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徹底改善和提高農民的文化生活質量。但在目前國家對農村文化建設投入較少的情況下,我認為,絕不能“等靠要”,而應抓住國家加速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機遇,積極推動鄉村文化走上產業化道路,利用鄉村文化資源優勢,改變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把豐富多彩的鄉村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資本。鄉村文化產業化將會改變傳統第一產業(種植業、畜牧業等)的經營觀念和產業格局,擴展農民職業內涵,農民不僅可以耕田種地,而且可以從事文化旅游、文化服務、民間工藝加工、民俗風情演展等第三產業,使農民的社會身份發生深刻變化。這不僅可以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勞動素質,調整和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增強鄉村市場競爭力,而且將會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
文化產業在鄉村的發展和壯大,是富有超前戰略意識的舉措。中國鄉村文化資源異常豐富,從總體上審視,是尚未開墾的處女地。承載千百年歷史文化積淀的鄉村文化,顯示出無比誘人的文化韻味。它與現代城市文化形成了強烈反差和對比。這正是鄉村文化吸引城市市民和異地游人的地方。如果我們在地域性、個別性、差別化方面整合鄉村文化資源,予以優化配置,就能形成市場競爭力和文化競爭力,打造出獨特文化品牌。
中國鄉村的歷史變遷、歷史人物、神話傳統、民間故事、民間藝術、民間工藝、能工巧匠、競技游藝、民俗風情、村寨文化、園林藝術、民居藝術、古鎮風貌、祠堂廟宇、鄉村教育、風味餐飲、生活智慧等等,保存著中國農業文明的文化因子,展現出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文化價值和文化魅力。我們在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時,首先應對這些資源進行盤點梳理,摸清家底,做到資源清楚,然后按照優先發展原則,對具有濃厚文化特色的資源進行產業轉化;對一般性的具有生長可能性的文化資源維持伏,不宜匆忙開發;而對那些非轉化資源予以有力保護,絕不能破壞性開發,以確保鄉村人文生態的平衡。對這三種資源分門別類和科學開發,有利于鄉村文化事業的建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于鄉村文化產業持續健康推進,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和發揚。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傳媒信息、現代生活方式不斷進入鄉村,農村和小城鎮民風的民俗正在逐漸消逝。這一方面,讓農民享受到了現代物質文明成果,是全社會整體進步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鄉村特色文化也會因民俗風情的失落失傳而失去獨有的文化意味。因此,我們在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時,應有意識地對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風情進行現代性改造,吸收傳統民俗文化中科學有益的養料,培育村民們的文承傳意識,開展民俗風情演藝,吸引社會公眾前來參與體驗。在這一過程中,絕不能把農村落后現狀等同于原生態文化,把原汁原味當作文化底蘊而不按照現代人的心性需求和審美觀念來加以改良改革。因此,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不是和盤托出某種文化資源,而是按照現代產業生產要求和規律,根據文化消費市場的變化,精心呵護鄉村文化,精心打造鄉村文化,精心發展和豐富鄉村文化。
鄉村文化產業要立足市場、走進消費,面臨著多樣化的路徑選擇。一是可以通過特色鄉村文化旅游來推出文化產品(這與交通狀況密切相關),吸引城市和外地游客前來感受獨有的淳樸的鄉村生活風味;二是可以通過體驗經濟來多樣化展現鄉村文化的參與互動魅力,將鄉村生產、生活、民俗、農舍、休閑、養生、田野等系統鏈接,打造鄉村文化產業鏈條;三是開發鄉村石器、木器、竹器、藤器、草編、剪紙、泥塑、磚雕等土特名優工藝品,組織農民進行特色文化產品加工生產和經營;四是組織鄉村歌舞、鄉村競技、鄉村風情、鄉村婚俗、鄉村觀光、鄉村耕織、鄉村喂養等表演和競賽活動,提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文化服務;五是開展鄉村休閑娛樂、地方風味餐飲、感受鄉村生活等活動,為城市老年人、為國外旅游者提供居家式服務和自助式生活服務;六是開展鄉村文化歷史文化展覽,生動系統地反映農耕文化、游牧文化、漁獵文化的特色和歷史,開辟針對中小學學生的鄉村文化教育基地,等等。這些經營方式,僅是鄉村文化產業的基本模式,在實踐過程中,應鼓勵和支持鄉村文化產業運營創新。因此,我們的創意、策劃、咨詢機構和文化藝術專家應重視鄉村的建設,走進田野,走進村寨,提供智力支持,幫助和扶持鄉村文化產業的項目定位、產業布局、經營管理和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站在城鄉統籌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高度,科學發展鄉村文化產業。
使土地權利制度進一步完善
從制度層面上看,土地制度涉及到整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在土地制度中,土地權利是土地市場交換的客體《,物權法》對各種土地權利的完善直接推動了土地市場的發展。《物權法》使土地權利制度進一步完善,主要表現在進一步明確了集體土地的產權代表,明確了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通過出讓或者劃撥設立,明確了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滿續期及地上附屬物的歸屬問題等?!段餀喾ā凤@化了土地資源的資產特性,揭示了土地作為不動產是物權所有人的權利客體,明晰的資源產權和有償的使用制度的確立必將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解決了由于產權不清、主體不明等引起的土地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比如《,物權法》詳細規定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并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明確為用益物權,這些規定填補了我國在這方面的一項空白,使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有了具體的法律依據,使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更加穩定、明確,從而有利于促進土地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另外,《物權法》還確立了土地用益物權的基本體系,使中國土地權利制度建設取得一定的成就。
加強對土地市場的有力監管
《物權法》的實施,使土地市場化更加深入,《物權法》對土地管理制度的影響還表現在加強對土地市場的有力監督方面?!段餀喾ā芬幎ǎ汗I、商業、旅游、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采取招標、拍賣等公開競價的方式出讓。這一規定在充分肯定我國以市場化方式配置土地資源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將工業用地實行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從國家政策上升為法律,一方面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為強化土地市場監管,深入推進以市場化方式配置土地資源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此外,《物權法》首次將工業用地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寫進了法律,擴大了以市場化方式配置土地資源的范圍,第一次規范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內容制訂全國統一的國有土地出讓合同示范文本,既是落實土地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有利于規范出讓方和受讓方的權利和義務,減少可能發生的合同糾紛,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進一步規范土地使用權的出讓行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國有土地出讓制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