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2:32
序論:在您撰寫網絡貿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國網絡貿易組織的發展起步較晚,但是近十年來的發展態勢非常喜人,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網絡貿易組織發展迅速
從1999年下半年到現在,由于電子商務,尤其是B2C業務的增長,我國網絡貿易組織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在2006年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我國主要網絡貿易組織總銷售額達7400億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了50%;同時網上購物的用戶數量達到了2200萬戶,比上2004年同期增加了600萬戶。而且網絡貿易組織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
(二)出現具有代表性的網絡貿易組織
我國網絡貿易組織剛剛起步,所以為數不多。但令人高興的是目前已經出現幾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網絡貿易組織,這些組織形態各異,在經營上各有千秋,例如當當網、卓越網、騰訊等。為我國網絡貿易組織的發展樹立了楷模。
(三)網絡貿易組織的規模偏小當前我國網絡貿易組織數量急劇增加,但是普遍來看,規模偏小,可供消費者選購的商品種類數量偏少且大部分商品的價值含量低,難以滿足消費者挑選比較和一站式購物的要求,對消費者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同時,由于規模偏小,技術不完善,管理落后,營銷理念欠缺等問題也隨之出現。
總的來說,我國網絡貿易組織還處于一個嘗試和起步階段。
二、網絡貿易組織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計算機及網絡技能普及面窄
擁有計算機和網絡是消費者參與B2C、實現網上購物的前提,并且B2C的效益也直接影響到網絡貿易組織的效益。據CNNIC第18次調查報告顯示,截止2006年6月30日,中國大陸上網計算機數僅5450萬臺,31.8%的非網民“不具備上網條件”,我國的網民滲透率僅為9.4%,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同時,消費者參與網絡貿易組織的交易必須具備相應的計算機和網絡知識。而我國在空間結構上,農村消費者計算機、網絡應用知識缺乏;在年齡結構上,中老年消費者計算機、網絡應用水平低;在性別結構上,女性的計算機和網絡應用能力略低于男性。計算機及網絡技能普及面對我國的網絡購物平民化產生了很大的障礙,從而直接阻礙了我國網絡貿易組織規模的擴大。
(二)網上交易風險大網絡的不安全和網上商務交易的不安全是消費者面臨的兩大不安全因素,比如在交易中,消費者承擔了支付風險(包括兩個方面:付了錢沒收到貨、網上銀行信用卡賬號泄密造成損失)、商品風險(即所購買商品的質量問題:商品實樣與網上圖樣出入大、商品在配送過程中被損壞、丟失等)、維權風險(消費者維權法律不完善所造成的)。這些風險都加大了消費者網上消費的成本,也在無形中減少了網上交易的規模,從而制約了網絡貿易組織的發展。
(三)物流配送與售后服務體系不完善
物流配送是將貨物由商家送達消費者的獨立體系。物流配送效率決定著網絡貿易組織運做的效率,物流成本也直接影響著商品的價格。在我國,物流業剛起步,處于發展初期,還存在技術不完善、規模小、服務欠規范等問題,導致網絡貿易組織所經營的商品在配送過程中成本高而效率低效益差。
除了配送體系之外網絡交易方式的獨特性也增加了售后服務的難度。目前,大多數企業一般只考慮到消費者需要退、換貨的情況,并要求消費者必須將商品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郵寄的方式返回網上企業,因此導致了消費者時間成本和精神成本的增加;而商品在使用過程中的售后服務問題大多數網上企業都未作說明;同時,由于網上商店的區域性特點導致企業的售后服務地域性差異非常明顯。
(四)網上商店經營意識及技術比較落后
在我國,許多企業雖然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但是僅僅停留在簡單的企業介紹型網站或者是客戶支持型網站的水平上,還沒有過渡到網站建設的最高階段—產品銷售型網站的程度,眾多同行往往集中在同一平臺(如阿里巴巴)上競爭,無形中降低了交易效率。另外,技術工具手段的落后,也使得一些即便意識到B2C重要性的網上企業也無法實施網店的構建理想。三、網絡貿易組織的創新與發展的建議
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網絡貿易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因此網絡貿易組織的創新與發展也迫在眉睫,。本人認為要解決上述我國網絡貿易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改善現狀,就必須要政府、社會、企業及消費者的共同努力。本人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政府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在網絡貿易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應充分發揮其服務職能,為網絡貿易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運營環境。
首先,網絡貿易的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電子商務基礎平臺,它屬于網絡經濟的基礎建設范疇,政府有責任、有能力進行電子商務基礎建設的投資以改善我國網絡貿易企業的運營環境,從根本上解決由于網絡規模小、消費者計算機和網絡知識缺乏、技術落后等對其發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本人認為我國政府可以責成某個部門機構如高等學?;蚬膭钅承┢髽I如電信企業具體操辦這些基礎建設事宜,政府再對這些部門或企業進行一定的補償,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多贏”的目的,還可以促進這些部門的共同發展。
其次,網上交易是以雙方相互信任為前提的。政府應該將信用體系的建設納入國家基礎建設范疇,在中央政府的主導下,以地方政府為主,聯合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在3個標準(個人標準、企業標準和政府標準)指導下對全國個人、企業和各級政府的資信進行調查、分析和評估,利用網絡向全社會公開,免費提供,從而達到降低信用風險,促進消費者的網絡消費及網絡貿易組織發展的目的。
再次,電子商務法律是用以維護電子商務交易的正常秩序和交易主體的正常利益的。我國目前的網絡貿易相關法律與法規跟不上其發展,甚至有的領域出現法律的真空。鑒于這一點,我國立法部門應加大力度來健全和完善我國有關網絡方面的法律和法規,消除那些善于鉆法律空子的投機分子的可乘之機,同時保護當事人的利益,讓消費者放心網上消費。
(二)網絡貿易組織應開展“創新性”網絡營銷
無論網絡貿易企業的形式如何,要想獲得競爭力就必須在多方面進行創新,企業在網絡營銷過程中與傳統商務活動一樣,必須遵循“以市場為中心”的原則,通過有規劃的網上營銷活動達到“吸引——滿足——留住”消費者的目的。
首先,網上商店可以在宣傳手段上創新,例如進行廣告宣傳,建立網絡社區,張貼海報等方法,吸引消費者并使其“接受網上消費”。其次,產品創新是吸引客戶的根本因素,因此企業必須調查分析網上需求,并確定網上銷售的商品種類和數量,使消費者“樂于網上消費”。同時,由于網上商店的虛擬性,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在網上銷售,因此企業必須事前對市場進行調查和分析以確定適宜品種,并盡可能的增加網上銷售商品的數量。再次,網上商店要提高經營效率,就必須在管理上不斷突破。管理創新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提高和完善網上商店本身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目的在于保證網上商店的安全性和提高訂單處理效率;二是完善企業的售后服務體系,盡可能多地為顧客提供方便,解決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和維修過程中的后顧之憂。
(三)配送及售后服務應不斷完善
在網絡貿易中,物流配的發展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網絡貿易組織的效率和規模。因此本文認為可以嘗試建立權威、統一、與世界認證標準接軌的安全認證中心;提高銀行安全技術和支付效。率以滿足客戶對安全及“即時支付”的需求;通過擴大物流企業規模、更新設備、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來消除我國網絡貿易組織發展的物流瓶頸。
針對售后服務相對落后這個瓶頸,本人認為網絡貿易組織應該加強售后方面的服務,可以嘗試與第三方物流企業配合起來,在物流把貨物送達消費者手中后進行售后的關懷,更重要的是企業可以通過電話,或是E-mail詢問顧客是否滿意,從而讓人們認同這個品牌,形成品牌的忠誠度。
(四)消費者應加強網上消費意識
雖然我國網民數量已經是世界前列的了,可是總比來說會進行網上購物的并不多,知道網上購物的就更少了,而且媒體上報道的大多數都是關于網絡的負面新聞,所以網絡貿易組織應該通過宣傳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企業的形象,帶動消費者進行網絡購物。
另外,由于網上市場不同于傳統市場,網絡企業必須根據網上消費者的特征,對網上購物的各環節,加強安全和控制措施,保護消費者購物過程的信息傳遞安全和個人隱私,以樹立消費者對網站的信任。
【摘要】網絡時代,最具明麗色彩的當屬網絡與貿易的結合以及由此形成的網絡貿易組織。在我國,網絡貿易組織形式多樣,發展也很迅速,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國網絡貿易組織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并嘗試提出促進其發展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網絡貿易組織創新網絡貿易
參考文獻:
[1]宋華,胡左浩.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2]張鐸,周建勤.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論文摘要]網絡交易本質上是銷售行為,應該依法納稅,研究企業網絡交易稅收征管問題已經勢在必行。本文在分析我國企業網絡交易所產生的稅收問題的基礎上,從我國現行的稅收制度出發,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以解決網絡交易的稅收難題。
[論文關鍵詞]網絡交易稅收征管稅收監控
一、我國網絡交易的現狀
網絡交易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在網絡中推銷商品并進行貨款結算。這種交易快捷、方便的營銷手段正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企業網絡交易對于傳統商務而言是一次質的飛躍,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進程。據IT市場研究公司(IDC)的調研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網民人數首次超越位居全球第一的美國:預計到2012年將增至3.75億。根據iResearch艾瑞咨詢最新推出的《2007-2008中國B2B電子商務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通過B2B電子商務完成的交易額達到21239億元,較上年增長65.g%:據2008年3月我國商務部編寫出版的《中國電子商務報(2006-2007年)》描述,“2006年我國19267家大中型企業的電子商務采購金額達到5928.6億元,電子商務銷售金額達到7210.5億元。據此估算,2006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超過15000億元。2009年全球的企業網絡交易總額有望突破900億美元”。隨著我國企業網絡交易的不斷發展,虛擬企業、虛擬銀行、網絡營銷、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網絡廣告等網絡交易正在迅猛發展。其實,網絡交易的電子形式并不改變其貿易的特性,其迅猛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稅源空間,無疑能為國家帶來可觀的稅收。但稅務部門的征管及其信息化建設還跟不上電子商務的進展,企業網絡交易稅收制度還存在著很多的漏洞,而目前法律規章尚未對企業網絡交易這個新興事物如何計稅、納稅作出明確規定,網上交易成了稅收的真空地帶,網上交易的稅收損失逐年擴大,企業網絡交易的稅收流失問題嚴重。
網絡交易本質上仍然是銷售行為,如果它沒有相關的免稅政策,那么網絡交易就應該依法繳稅。如何針對企業網絡交易中的稅收問題加強和完善我國的稅收制度及稅收辦法,已成為國內外稅收中討論的熱點問題。2007年8月7日,我國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了一場影響著全國4000萬網絡貿易用戶的研討會,會議的議題為是否應向進行網絡交易的群體進行征稅,大多數專家認為不能因為稅收問題把電子商務行業毀掉。在2008年“兩會”上,民建中央委員聯名提出了“關于完善電子商務稅收制度”的提案:電子商務是一種交易方式,按我國現行稅法規定,無論是線上線下,只要達成了交易就應納稅,否則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消費者通過電子商務避稅,而資本通過網絡進行國際流動,也將導致大量稅收流失或轉移。網絡經濟引發的稅收問題已經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研究企業網絡交易稅收原則、政策、法規、征管和企業如何在網絡貿易條件下合法、高效納稅等問題已經勢在必行。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我國企業網絡交易所產生的稅收問題,從我國現行的稅收制度出發,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以解決網絡交易稅收難題。
二、企業網絡交易存在的稅收問題及影響
(一)網絡交易稅收征管不到位
我國商業貿易的快速發展給稅收帶來了機遇,但同時也對傳統稅收征管提出了挑戰。企業網絡交易的納稅人、適用稅種、適用稅率等難以界定。使稅收征管從一開始就陷入無從著手的窘境。
企業網絡交易的銷售往往既無合同又無協議,雙方均通過電子商務(網絡)的形式形成交易,網上的價格可以隨時被修改、刪除或變更,銷售計量難以得到真實、合法的保證,且隨時有收不到或收不足價款的可能。收入的確認和計量是企業進行稅務管理的基礎。傳統企業的“收入”概念非常清晰和明確。然而在企業網絡交易行為中,通常買賣雙方的網上交易往往被虛擬化、無形化、隨意化、隱匿化,實物形態存在的商品以數字在網絡上進行傳輸。對于企業網絡交易的銷售收入,無論是在線實現商品銷售收入,或是在線實現服務收入,都面臨著確認問題。如何對網上交易進行監管以確保稅收收入及時、足額地入庫是稅收征管的一大難題。
在網絡交易時代,網絡經濟的虛擬性,無紙化的交易沒有有形載體,許多交易對象都被轉換為數字化信息在互聯網上傳播,交易雙方在網絡中以加密的電子數據形式填制。隨著計算機加密技術的成熟,納稅人可以使用加密、授權等多種方式掩藏交易信息。加密技術的發展增加了稅務機關掌握納稅人身份或交易信息的難度,不易查清買方和賣方的身份,收入難以確定,征收稅款無從下手,從而造成稅款大量流失。無紙化的網絡交易卻不能適應傳統的貨幣交易的稅收征管制度,為我國現行的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務稽查等環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題。
(二)稅務機關稽查難度大
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企業網絡交易具有無形性、隱匿性、虛擬性、全球性、快捷性等特點,供求雙方在網上直接見面,網上看樣品、談價簽合同、支付貨款,通過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生成各種電子憑證,無紙化的網絡交易程度越來越高,企業網絡交易對象均被化威“數字化信息”在網上傳送,稅務機關很難確定其交易對象的性質和數量。電子憑證可輕易地修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跡,稅收審計稽查失去了最直接的紙質憑據,無法追蹤。據2007年10月18日河南財經報道,網上交易通過無紙化操作達成,交易數據、賬簿、憑證以數字形式存在,可以隨便修改而不留痕跡,且納稅人可以運用加密技術隱藏相關信息。而目前的稅務管理、稅務稽查以財務賬冊、財務報表等書面憑證為主,對網上交易相關資料的收集十分困難,使得傳統征管和稽查方法陷入窘境。而且,網上交易規模大、對象多,我國沒有設立專門的網上交易稅務管理機構,普通稅務人員日常管理難度大。
(三)我國目前的稅收法律制度不完善
根據我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網絡交易的稅收歸屬于增值稅當中。納稅人應該主動到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但我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對網絡交易的征稅對象、征稅范圍、稅目、稅率等沒有十分明確的規定,可操作性不強,主要表現在:納稅主體不清晰、征稅對象不明確、納稅地點難確定、納稅環節將改變、法律責任難定性。企業網絡交易稅務登記制度不完善,尚未建立網上身份認證制度,稅務機關沒有掌握每一公司的網址、電子郵箱號碼、電子銀行賬號等上網資料,對納稅人的稅務登記號、交易的情況、申報納稅情況不清楚,無法在線核查和監控。隨著企業網絡交易的發展,商業交易已不存在任何地理界限,也就是說,企業網絡交易利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已無法依靠任何一個國家的稅收法律制度來規范網上交易行為的課稅。
三、完善我國網絡交易稅收的對策
(一)完善現行稅法,補充有關針對網絡貿易的稅收條款
目前我國尚沒有與企業網絡交易相配套的稅收方面的法律規定,使得網絡稅收問題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借鑒國際經驗,以現行稅法為基礎,對企業網絡交易中的納稅義務人、課稅對象、納稅環節、納稅地點、納稅期限等稅制的各要素給予明確的界定,以確保建立公平的稅收法制環境。
建立專門的企業網絡交易登記制度,使用企業網絡交易專用發票,確立電子申報納稅方式,明確電子申報數據的法律效力;確立電子票據和電子賬冊的法律地位,明確征納雙方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例如,我國可以立法規定網上交易者應經工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注冊批準,因為如果沒有相關登記,稅務部門根本無從查起。同時我國應加快制定鼓勵電子商務發展的財稅政策,加快研究制定電子商務稅費優惠政策,加強電子商務的稅費管理。
針對網絡貿易的特征,重新界定居民、所得來源地、商品、勞務、特許權轉讓等互聯網稅收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重點修改與網絡貿易關系重大的流轉稅、所得稅法。流轉稅主要包括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首先,增值稅法中要增加有形貿易(離線交易)的征稅規定,明確貨物銷售,包括一切有形動產,不論這種有形動產通過什么方式實現,都征收增值稅;其次,營業稅法的修訂,把網上服務歸結于營業稅范圍,計入服務業,按服務業征稅,而將在線交易明確為“特許權”,按“轉讓無形資產”的稅目征稅;再次,相應的所得稅也應適當調整,如因網絡貿易引起的所得稅稅基在國家之間任意發生轉移,造成國際避稅,給國家之間的稅收利益分配帶來嚴重的沖擊,因此網絡貿易在所得稅法中的完善成為稅法修訂的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企業網絡交易稅收制度能夠規范網絡交易市場,促進良性的競爭市場,使其健康地發展起來。
(二)建立完善的計征和稽核網路系統,實現征稅自動化
為適應網絡經濟的“無紙化”,必須盡快建立電子納稅申報制度。征稅機構必須首先實現電子化、網絡化,并使自己的網絡和銀行、海關、工商、網絡營銷者的私人網絡甚至國外稅務機構的網絡連通,建立完善的計征和稽核網路系統,實現征稅自動化。全國從國稅總局到省、地市、縣四級建立一個統一計征和稽核網路系統,通過計算機網絡和該系統實現稅務機關對企業網絡交易及電子商務經營狀況的嚴密監視。計征和稽核網路系統可以減少征稅成本和工作量,增強稅務部門的征稅效率和監管力度。而納稅人則不出門就可以通過該系統進行報稅和繳納稅款。同時,稅務局與銀行實現了稅銀聯網,保證了稅款能及時上繳國庫。
稅務部門應當加大稅收征管科研投入力度,從硬件、軟件和人才上改善監控條件,提高硬件的先進程度和軟件的智能程度,建立備案、核算、代扣代繳等稅收征管制度,開發自動征稅軟件等專業軟件,利用高科技技術來鑒定網上交易,審計追蹤電子商務活動流程,簡化納稅登記、申報和納稅程序,對電子商務實行有效稅收征管。
(三)在互聯網上設立稅收監控中心
稅務部門可以在互聯網上設立一個稅收監控中心。要求企業提供有關的合法身份證明和銀行賬戶信息、稅務登記證等資料,與提供網上支付手段的銀行、交易雙方的認證機構等部門聯網。當買方企業登錄到賣方企業主頁的網站,選購商品,通過賣方主頁的交易平臺進行交易,要求每一筆交易都被實時地傳送到稅收監控中心。通過該中心,反饋信息給買方,保障買方合法的權益,同時也能令賣方(網絡交易企業)順利完成電子票據的生成,以此無紙憑證進行繳稅。稅務部門通過在互聯網上的稅收監控中心,提供統一的計算機發票管理系統,將發票系統與企業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行對接,掌握網絡交易賣方進貨渠道、進貨量、進貨價格等信息。這樣,稅務部門聯合物流公司、倉庫、銀行等各個環節通過交易平臺的稅控裝置,獲得了納稅人真實的網上交易數據,就可以監控網絡交易的應納稅額,實現網上交易數據共享機制,加強了網絡交易平臺的征稅管理。
(四)完善征納雙方共享的網絡交易稅務管理平臺
由于企業網絡交易能在世界各地瞬間完成傳遞與計算機自動處理,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需求與銷售、銀行匯兌、保險、貨物托運及納稅申報等過程無需人員干預,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因此,它要求稅務、財務管理從管理方式上,能夠實現業務協同、遠程處理、在線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
中國網絡貿易組織的發展起步較晚,但是近十年來的發展態勢非常喜人,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網絡貿易組織發展迅速
從1999年下半年到現在,由于電子商務,尤其是B2C業務的增長,我國網絡貿易組織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在2006年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我國主要網絡貿易組織總銷售額達7400億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了50%;同時網上購物的用戶數量達到了2200萬戶,比上2004年同期增加了600萬戶。而且網絡貿易組織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
(二)出現具有代表性的網絡貿易組織
我國網絡貿易組織剛剛起步,所以為數不多。但令人高興的是目前已經出現幾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網絡貿易組織,這些組織形態各異,在經營上各有千秋,例如當當網、卓越網、騰訊等。為我國網絡貿易組織的發展樹立了楷模。
(三)網絡貿易組織的規模偏小當前我國網絡貿易組織數量急劇增加,但是普遍來看,規模偏小,可供消費者選購的商品種類數量偏少且大部分商品的價值含量低,難以滿足消費者挑選比較和一站式購物的要求,對消費者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同時,由于規模偏小,技術不完善,管理落后,營銷理念欠缺等問題也隨之出現。
總的來說,我國網絡貿易組織還處于一個嘗試和起步階段。
二、網絡貿易組織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計算機及網絡技能普及面窄
擁有計算機和網絡是消費者參與B2C、實現網上購物的前提,并且B2C的效益也直接影響到網絡貿易組織的效益。據CNNIC第18次調查報告顯示,截止2006年6月30日,中國大陸上網計算機數僅5450萬臺,31.8%的非網民“不具備上網條件”,我國的網民滲透率僅為9.4%,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同時,消費者參與網絡貿易組織的交易必須具備相應的計算機和網絡知識。而我國在空間結構上,農村消費者計算機、網絡應用知識缺乏;在年齡結構上,中老年消費者計算機、網絡應用水平低;在性別結構上,女性的計算機和網絡應用能力略低于男性。計算機及網絡技能普及面對我國的網絡購物平民化產生了很大的障礙,從而直接阻礙了我國網絡貿易組織規模的擴大。
(二)網上交易風險大網絡的不安全和網上商務交易的不安全是消費者面臨的兩大不安全因素,比如在交易中,消費者承擔了支付風險(包括兩個方面:付了錢沒收到貨、網上銀行信用卡賬號泄密造成損失)、商品風險(即所購買商品的質量問題:商品實樣與網上圖樣出入大、商品在配送過程中被損壞、丟失等)、維權風險(消費者維權法律不完善所造成的)。這些風險都加大了消費者網上消費的成本,也在無形中減少了網上交易的規模,從而制約了網絡貿易組織的發展。
(三)物流配送與售后服務體系不完善
物流配送是將貨物由商家送達消費者的獨立體系。物流配送效率決定著網絡貿易組織運做的效率,物流成本也直接影響著商品的價格。在我國,物流業剛起步,處于發展初期,還存在技術不完善、規模小、服務欠規范等問題,導致網絡貿易組織所經營的商品在配送過程中成本高而效率低效益差。
除了配送體系之外網絡交易方式的獨特性也增加了售后服務的難度。目前,大多數企業一般只考慮到消費者需要退、換貨的情況,并要求消費者必須將商品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郵寄的方式返回網上企業,因此導致了消費者時間成本和精神成本的增加;而商品在使用過程中的售后服務問題大多數網上企業都未作說明;同時,由于網上商店的區域性特點導致企業的售后服務地域性差異非常明顯。
(四)網上商店經營意識及技術比較落后
在我國,許多企業雖然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但是僅僅停留在簡單的企業介紹型網站或者是客戶支持型網站的水平上,還沒有過渡到網站建設的最高階段—產品銷售型網站的程度,眾多同行往往集中在同一平臺(如阿里巴巴)上競爭,無形中降低了交易效率。另外,技術工具手段的落后,也使得一些即便意識到B2C重要性的網上企業也無法實施網店的構建理想。
三、網絡貿易組織的創新與發展的建議
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網絡貿易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因此網絡貿易組織的創新與發展也迫在眉睫,。本人認為要解決上述我國網絡貿易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改善現狀,就必須要政府、社會、企業及消費者的共同努力。本人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政府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在網絡貿易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應充分發揮其服務職能,為網絡貿易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運營環境。
首先,網絡貿易的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電子商務基礎平臺,它屬于網絡經濟的基礎建設范疇,政府有責任、有能力進行電子商務基礎建設的投資以改善我國網絡貿易企業的運營環境,從根本上解決由于網絡規模小、消費者計算機和網絡知識缺乏、技術落后等對其發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本人認為我國政府可以責成某個部門機構如高等學?;蚬膭钅承┢髽I如電信企業具體操辦這些基礎建設事宜,政府再對這些部門或企業進行一定的補償,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多贏”的目的,還可以促進這些部門的共同發展。
其次,網上交易是以雙方相互信任為前提的。政府應該將信用體系的建設納入國家基礎建設范疇,在中央政府的主導下,以地方政府為主,聯合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在3個標準(個人標準、企業標準和政府標準)指導下對全國個人、企業和各級政府的資信進行調查、分析和評估,利用網絡向全社會公開,免費提供,從而達到降低信用風險,促進消費者的網絡消費及網絡貿易組織發展的目的。
再次,電子商務法律是用以維護電子商務交易的正常秩序和交易主體的正常利益的。我國目前的網絡貿易相關法律與法規跟不上其發展,甚至有的領域出現法律的真空。鑒于這一點,我國立法部門應加大力度來健全和完善我國有關網絡方面的法律和法規,消除那些善于鉆法律空子的投機分子的可乘之機,同時保護當事人的利益,讓消費者放心網上消費。
(二)網絡貿易組織應開展“創新性”網絡營銷
無論網絡貿易企業的形式如何,要想獲得競爭力就必須在多方面進行創新,企業在網絡營銷過程中與傳統商務活動一樣,必須遵循“以市場為中心”的原則,通過有規劃的網上營銷活動達到“吸引——滿足——留住”消費者的目的。
首先,網上商店可以在宣傳手段上創新,例如進行廣告宣傳,建立網絡社區,張貼海報等方法,吸引消費者并使其“接受網上消費”。其次,產品創新是吸引客戶的根本因素,因此企業必須調查分析網上需求,并確定網上銷售的商品種類和數量,使消費者“樂于網上消費”。同時,由于網上商店的虛擬性,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在網上銷售,因此企業必須事前對市場進行調查和分析以確定適宜品種,并盡可能的增加網上銷售商品的數量。再次,網上商店要提高經營效率,就必須在管理上不斷突破。管理創新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提高和完善網上商店本身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目的在于保證網上商店的安全性和提高訂單處理效率;二是完善企業的售后服務體系,盡可能多地為顧客提供方便,解決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和維修過程中的后顧之憂。
(三)配送及售后服務應不斷完善
在網絡貿易中,物流配的發展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網絡貿易組織的效率和規模。因此本文認為可以嘗試建立權威、統一、與世界認證標準接軌的安全認證中心;提高銀行安全技術和支付效。率以滿足客戶對安全及“即時支付”的需求;通過擴大物流企業規模、更新設備、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來消除我國網絡貿易組織發展的物流瓶頸。
針對售后服務相對落后這個瓶頸,本人認為網絡貿易組織應該加強售后方面的服務,可以嘗試與第三方物流企業配合起來,在物流把貨物送達消費者手中后進行售后的關懷,更重要的是企業可以通過電話,或是E-mail詢問顧客是否滿意,從而讓人們認同這個品牌,形成品牌的忠誠度。
(四)消費者應加強網上消費意識
雖然我國網民數量已經是世界前列的了,可是總比來說會進行網上購物的并不多,知道網上購物的就更少了,而且媒體上報道的大多數都是關于網絡的負面新聞,所以網絡貿易組織應該通過宣傳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企業的形象,帶動消費者進行網絡購物。
另外,由于網上市場不同于傳統市場,網絡企業必須根據網上消費者的特征,對網上購物的各環節,加強安全和控制措施,保護消費者購物過程的信息傳遞安全和個人隱私,以樹立消費者對網站的信任。
參考文獻:
[1]宋華,胡左浩.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2]張鐸,周建勤.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劉志學.現代物流手冊.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
[4]王利華.淺談供應鏈管理模式.經濟管理,2004,(5).
1.資源利用最大化
網絡教學平臺可以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一般學生學習知識只能局限于自己的學校,傳授知識的教師始終只有幾個。但如果以網絡為依托,各種教學資源可以跨越空間的限制,使學校的教育走出校園,向更廣泛的地區輻射,形成開放式教育。這樣,學校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和教育資源優勢,把最優秀的教師資源和最好的教學成果通過網絡傳播到四面八方。
2.學生學習自主化
網絡教育通過互聯網把全國最好的老師和實訓室帶到每個學生身邊,使每一個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這種自主學習也在無形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改革教學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傳統教學以講授為主,學習方式單一枯燥。網絡教學改變了這一現狀,使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文字、影像、動畫等先進技術,生動形象地進行課堂授課,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該課程是一門專業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應用型學科。中職生畢業后一般就是面向就業,而國際貿易實際工作不止需要掌握系統理論知識,還需要從實際操作中不斷加以概括、總結、更新和完善知識系統。傳統課堂難以滿足這種要求,但如果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實踐模擬練習,就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加強實踐性教學,促進學生對知識加深理解和形成形象化記憶。
二、加強網絡教學平臺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1.完善校園網
雖然目前學校都有自己的局域網,但是整個校園網絡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不同實訓室、多媒體之間的網絡相互分離,并且網絡設施設備還不夠完善,網速較慢,硬件設施跟不上教學要求等。學校應該以每一臺電腦都可以正常進行局域網和互聯網的訪問為目標,增加網絡設備,完善整個學校網絡的統一規劃、組網和管理。
2.開發教學輔助軟件
教學應以教師為主,教學軟件為輔,讓教師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學??梢钥紤]與程序開發公司合作,針對教師的具體授課情況,開發合適的軟件,使其投放到教學活動中,從而促進師生的互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3.充分利用機房教學
網絡經濟是被用于經濟活動中所產生新的運行發展方式,換一種角度上看,這是利用網絡與經濟的融合,來達到一定的經濟效益。而網絡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對比之前的經濟形態來說,由于受到網絡信息的特點影響而衍生出諸多的發展方式特點。其中主要是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第一,網絡經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全時段進行網絡商務活動。第二,網絡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化的經濟,所以,網絡經濟活動要能將空間因素制約減低到最小的程度,使得整個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讓各個國家的經濟依賴度正在不斷提升。第三,網絡經濟可以作為一種虛擬經濟,可以使得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在網絡上進行,逐漸成為當前現代化企業經濟發展新趨勢。第四,同樣的,網絡經濟也作為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企業的網絡技術可以實時處理一切的信息,從而逐步加大現代企業的貿易活動速度。第五,網絡經濟也作為一種創新型經濟,在現代化企業的經濟制度和商務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隨著提升。在另外一方面,現代企業通過采用電子商務的貿易方式,交易雙方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支付就可以了,這種交易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交易方式,有效地提升現代企業的管理效率,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企業國際貿易的發展。同時,還可以極大提高了現代企業資金的流轉速度,這對我國現代企業走向國際化市場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使其更好地促進我國企業間的轉型。
二、網絡經濟發展模式下我國企業國際貿易發展方式創新的舉措
在我國網絡經濟的出現和電子商務影響下,我國企業貿易手段和貿易規章制度也在不斷改進和創新當中,所以,我們要能夠積極地認識到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和挑戰,我國國際貿易電子化進程還需要不斷改進,在面對全球貿易的電子化趨勢中,只有不斷加強電子商務在企業國際貿易中的運用,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化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1.現代化企業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外貿環境
針對我國企業的電子商務運用情況,筆者認為只有不斷加強企業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雖然我國企業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與西方現代企業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而言還相差很遠,并且在網絡運行速度上比較慢,所產生的維修和保養費用也比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我國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為此,只有不斷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外貿發展環境。
2.加強企業外貿的信息化程度
在當前我國企業實行全球化的戰略過程中,只有不斷加強企業的外貿信息化程度,并能夠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進一步挖掘和使用企業的信息資源,不斷提高企業我國現代化企業的信息管理水平和研發能力。而要實現企業的信息化,這就必須要時刻加強企業的電子商務的經營管理。同時,還要能夠建立企業內部信息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開展相應的電子商務。在另外一方面,我們還應該要結合電子商務的發展和相應的網絡經營管理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問題,逐步加強我國企業法律以及貿易法規的制定,制定一系列更加契合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的法制制度,有效確保我國現代化企業電子商務的順利實施。
3.國際貿易與國際各部門之間進行緊密合作
在現代化的企業發展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傳統企業逐漸轉型到現代化的管理模式,除了要樹立全球化的發展眼光,還要能夠加強企業與國家相關部門的合作。從整體上看,國際貿易與其他的商務活動有所不同,這就集中體現在對它所涉及的部門和業務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例如,在現代企業的交易過程中,必須要涉及到海關、銀行以及保險和商檢等各個方面,所以,在現代化企業的電子商務實現過程中,必須要能夠和國家相關部門之間進行緊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國企業國際貿易的發展。
三、結語
國際貿易網絡拓撲結構的頂點度主要代表與頂點存在關聯的邊數,在有向網絡中,各個頂點均存在對應的出度和入度,n(T)表示T年全球進行貿易的國家總數,A國在T年的出度與入度則等于從A國進口以及向A國出口的各個國家的總數。有關學者將貿易網絡中具有某種冪指數形式的度分布稱作無標度網絡,即BA模型,并將真實系統運用自組織建立起無標度網絡歸結為兩個重要因素——增長性與擇優連接。在BA模型中,于整個貿易網絡中找尋連通度最大的頂點視為擇優頂點,從而使中樞頂點可以獲得優勢連接,使之變得更加強大;若貿易網絡中的頂點數量達到一個特定的數值時,貿易網絡中的頂點連接數量就會出現一些頂點存在大規模連接的情況,然而,大部分頂點只存在少量連接[2]。在國際貿易網絡中,具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國家在國際貿易關系中存在很大的優勢,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與其國際貿易關系數量成正比。在本文的研究對象中,選用一部分經濟發展規模相對較小的國家作為表示國際貿易網絡發展中新增頂點的國家,這些國家的貿易產品主要是某些基本商品,考慮到空間地理位置具有差異性,運輸成本將有所增加,因此無標度網絡中的擇優選擇難以在國際貿易網絡中得以展現。對于經濟規模相對較小的國家而言,其在一般情況下是與周邊鄰國發展貿易關系,難以在世界性的貿易網絡中實現擇優連接。由此可見,盡管擇優選擇能夠在國際貿易網絡中發揮一定的積極影響,然而,完整的國際貿易網絡并非典型的無標度網絡。從本質上看,復雜的貿易網絡無標度性可以視為異質性,貿易網絡中存在少數的頂點擁有大規模連接、大部分頂點擁有少量連接的情況,因此,為了進一步描述國際貿易網絡異質性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網絡結構熵與標準網絡結構熵進行分析。通過運用標準網絡結構熵,能夠對比不同年度國際貿易網絡快照的異質性,本文對2003年至2013年的國際貿易網絡進行計算,對國際貿易網絡快照頂點存在相同、邊數相同的某個隨機網絡情況進行分析[3]。實驗表明,國際貿易網絡與隨機網絡的網絡結構熵差異并不明顯,二者的增長趨勢均相同,不存在無標度網絡異質性的情況。國際貿易網絡從2003年至2013年的演化過程中,標準網絡結構熵與隨機網絡趨近,說明國際貿易網絡頂點度的異質性特征在不斷消失,國際貿易網絡的拓撲結構出現隨機化趨勢。所得研究表明,隨著現代交通運輸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國際貿易中的運輸與通信費用得到了極大的降低,在此情況下,國際貿易自由化的領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延伸,從而使得各個國家之間有條件自行開展直接貿易,極大地促使了國際貿易趨向全球化發展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發達國家在發展國際貿易關系中的主導地位,使世界貿易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2國際貿易網絡拓撲結構的群聚性
群聚系數的一般含義為對于存在kA條邊的頂點A,群聚系數表示為。在上述公式中,nA是A的kA個鄰邊的數量,若CA=0,則頂點A的鄰邊不存在連通情況;若CA=1,則頂點A的所有鄰邊都存在連通的情況,群聚性越高則說明頂點周邊的鄰邊連通性越好。通過計算得知,2003年至2013年國際貿易網絡快照C(k)和k存在一定的關系,在每個網絡快照中,C(k)的總體趨勢與k呈負相關,即C(k)隨著k的增加而不斷下降[4]。頂點度k能夠反映一個國家貿易聯系范圍的廣泛性,頂點度數低的國家通常為經濟發展規模相對較小的國家,因其受本國經濟規模的制約,只能在國與國之間的周邊區域內開展貿易關系,其國際貿易伙伴在區域上相對集中,貿易往來的機會也隨之增高;頂點度數高的國家通常為世界性的貿易強國,其貿易伙伴數量多且分布的范圍廣,然而這些貿易伙伴之間能夠直接開展貿易往來的概率較小。從網絡快照的對比中可以看出,2003年一部分國家的頂點度數很低,與周邊國家的貿易聯系相對較少,由網絡快照的頂點分布情況可知,2003年的國際貿易系統還未形成有序的結構;而在2013年的網絡快照中,各個頂點數分布得更為集中,表現出極強的統一性和一致性,這就意味著2013年世界各國在國際貿易格局中的地位與貿易分工更為明細,此時國際貿易網絡趨于協調、有序的方向發展。
3國際貿易網絡的拓撲結構度相關性
在一般情況下,頂點之間的有邊連接存在的情況往往由頂點類型決定,在復雜網絡中,根據頂點度的選擇性關聯,被稱作頂點的度相關性,并可以分為同類混合和非同類混合兩類。同類混合就是指度數高的頂點更傾向于和度數高的頂點相連接。非同類混合就是指度數高的頂點更傾向于與度數低的頂點相連接。本文將同類混合網絡度相關數值設置為正,非同類混合網絡度相關數值設置為負,結合國際貿易度相關數值的變化情況,度相關<0則說明國際貿易網絡為非同類混合網絡,頂點度低的國家更傾向于與周邊中樞國家發展貿易關系,并形成以區域中樞國家為中心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諸如東盟、歐盟等。另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不能與其他地區斷絕經濟關系,在此基礎上,區域經濟大國成為連接各個地區貿易溝通的橋梁,因此,國際貿易網絡系統已經形成全球化經濟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并存的局面,當度相關系數數值越低,這一趨勢也隨之加強。
4國際貿易網絡的拓撲結構的互惠性
在國際貿易網絡拓撲結構中,當中的貿易關系并非全部呈現雙向性特征,換言之,A國與B國存在貿易出口關系,但B國對A國不一定也存在貿易出口關系,因此,這就牽扯到了國際貿易網絡的互惠性。國際貿易網絡的互惠性,主要就是指貿易網絡中兩個國家之間存在雙向貿易關系的具體程度,互惠性是國際貿易網絡拓撲結構中的一個關鍵測量指標,其重要性不僅在于互惠性能夠對國際貿易網絡存在的威脅傳播機制與傳播速度產生相當重要的作用,還在于其能夠對世界各國國際貿易網絡參與程度進行全面的衡量。從2003~2013年各個年度國際貿易網絡互惠系數的變化可知,2003年的互惠系數為1.03,2013年的互惠系數為1.57。由此可見,國際貿易網絡的互惠性在逐漸增長,并不斷呈現上升趨勢,說明世界各國都存在雙向貿易關系,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互補性日益增強,使得更多的國家能夠建立本國的比較優勢,并積極投入到國際貿易分工的全球化貿易體系之中。
5結語
首先,必須解決分公司的角色定位。每個分公司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每個分公司運作的程序是什么?這是在分公司角色定位中應該考慮的問題。當今國際市場環境變化迅速,確定每個分公司在整個供應鏈當中的角色作用尤其重要,因為它們決定了供應鏈在滿足變化的需求量時所具有的柔性大小。因此,在對分公司定位時不僅要考慮當地市場的需要,還必須考量該分公司對供應鏈中其它市場的貢獻。如豐田在全球各地的主要市場都建有生產廠,1997年以前,各生產廠的產品只能供應當地市場,但一旦本地經濟不景氣,問題就出現了——因為當生產能力超過了當地市場需要,剩余的生產能力卻不能用來滿足其它市場的需求,從而出現產能閑置。現在豐田把每個工廠都加上柔性因素使之不僅能滿足當地市場的需要,也能滿足外地市場的需要。這樣,從供應鏈整體考慮的分公司定位能夠幫助豐田更有效地應對全球市場的變化。
其次,決定分公司的選址方案。一個好的定址決策能夠使一個供應鏈在保持低成本的同時又能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映。例如,豐田公司于1988年在美國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市建立了一個裝配廠,一直使用至今,使豐田獲利匪淺。特別是當日元堅挺、在日本生產轎車變得很昂貴時,列克星敦的產品更具有很強的成本競爭力,使豐田公司在對美國市場做出快速反映的同時,又能保持低成本。
再次,確定分公司的生產能力。適當地確定分公司的生產能力將有助于供應鏈的高效率運作,而不合理的配置將會影響供應鏈的業績表現。一方面,過高的配置會導致低效率和高成本;另一方面,過低的配置會導致市場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或不能快速響應,或是必須從其它分公司調配而拉高成本。
最后,明確分公司的市場和供應配置。分公司服務的市場和供應源的定位對總產量、存貨和供應鏈滿足顧客需求而產生的運輸成本等方面有很大的影響。每個分公司服務于什么樣的市場?每個分公司的供應來源如何安排?這是應該明確的問題。當然,只有在分公司具有足夠的柔性來服務于不同的市場并能夠從不同的供應源接受供應的時候,市場和供應源的決策才有現實意義。
在進行供應鏈網絡內跨國分公司決策時應綜合考慮以上幾方面之間的相互影響,同時還要分析供應鏈運行的內、外環境中影響跨國分公司設計決策的各種可能因素。
二、影響跨國分公司決策的因素分析
宏觀經濟、政治、戰略、技術、基礎設施、競爭和物流與運作等因素都會影響供應鏈網絡中的跨國分公司決策。
1、戰略因素
一個公司的競爭戰略對供應鏈內的跨國分公司決策至關重要。如果公司致力于成本領先戰略,它將傾向于為制造工廠找到一個生產成本最低的地址,即使離它所服務的市場很遠。例如,八十年代中期,許多家電生產商把生產基地移到了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以求降低總成本。致力于快速反映的公司則傾向于把分公司建在離市場比較近的地方,只要能夠對變化的市場做出快速反映,選擇高成本的地址也在所不惜。如意大利的服裝制造商開發了非常柔性的生產廠,從而可以快捷地提供高水平多品種的產品。那些非常重視快速反映能力的公司就利用了意大利制造商的這種特點,而不管他們的成本有多高。
全球性的供應鏈網絡設計能夠通過在不同的國家建立分公司擔任不同的角色而更好地支撐他們的戰略目標。如,耐克在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建立有分公司,中國大陸和印尼的分公司主要追求低成本,為耐克大量生產低價格產品;相反,韓國和臺灣的分公司主要追求快速反映,生產高價格款式新穎的鞋子。這種差異化使耐克能夠用最有利可圖的方式滿足廣泛的多樣性的需求。因此,對一個公司來說在設計它的全球性供應鏈網絡時,必須明確界定每個分公司的主要任務或戰略角色。Ferdows(1997)把全球性供應鏈網絡中各種分公司可能的戰略角色歸為以下幾類:
(1)離岸分公司。指在境外設立的為出口而生產的低成本分公司,一個離岸分公司擔任著為其所在國之外的市場供應低成本產品的角色,選擇作為這些分公司的所在地應該有勞動力和其它成本方面的優勢,以促進低成本生產。
(2)供應分公司。指為全球生產低成本產品的分公司。一個供應分公司也把低成本作為它的首要目標,但它的戰略角色比離岸分公司要廣,它常常是全球網絡中產品的主要來源,往往建立在生產成本相對低,基礎設施發展好,有熟練勞動力的地方,一個好的離岸分公司經過一段時間后可演變為供應分公司。
(3)地區分公司。指為當地服務的分公司,它的目標是為當地市場提品服務,它的設立主要是因為稅收激勵、關稅壁壘,以及從其它地方運送產品的高物流成本等方面的原因。
(4)開發性分公司。指具有開發技能的地區性生產分公司,它不僅服務于當地的市場,同時負責產品顧客化、工藝改善,產品改進或開發等任務。大多數管理得好的地區服務分公司經過一段時間后可發展成開發性的分公司。
(5)前哨性分公司。指用于獲取當地技能的地區性生產分公司。建立一個前哨分公司最初的目的主要是用來獲得存在于特定地區的知識或技能,一旦建成,它也擔當地區服務分公司的角色,同時保留原來的目標,并為整個網絡提供這種知識和技能。許多全球性公司不惜以高成本在日本都建立生產性分公司,其中大部分分公司就是這種前哨分公司的性質。
(6)領先性分公司。指在開發和工藝技術方面具有領先性的分公司。一個領先性分公司要為整個供應鏈網絡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它們往往建立在具有良好通道以獲得熟練勞動力和技術資源的地區。
2、技術因素
生產技術的特性對分公司決策有重要的影響,如果生產技術顯示出顯著的規模經濟特性,則宜在少建幾個生產能力高的分公司。如計算機芯片制造業,建廠需要大量投資,因此大多數公司傾向于建立少量幾個生產廠,但每一家生產廠的產能都很大。相反,如果建立分公司的固定成本很低,那么多建立分公司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如可口可樂公司建立瓶裝廠的固定投資比較低,所以它在世界各地都建有分廠以用于滿足當地市場的需要。此外,生產技術的柔性會影響供應鏈網絡內部達到統一性的程度,如果生產技術缺乏靈活性,而且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產品的變化較大,公司就不得不在每個國家建立生產分公司;相反,如果技術是柔性的,則把相關制造合并在少數幾個大的分公司內進行就更為容易。
3、宏觀經濟因素
宏觀經濟因素包括稅收、關稅、匯率等其他經濟因素。隨著貿易的增長,市場的日益全球化,宏觀經濟因素對供應鏈的業績影響作用越來越大。因此在制訂跨國分公司決策時必須考慮這些因素。
關稅指產品或設備通過國家、地區邊界時必須交納的稅收,如果一個國家關稅很高,公司為了節省關稅,或者不進入該市場,或者就在這個國家內部設立生產廠,高關稅導致供應鏈內更多的生產本地化。由于WTO的作用。以及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世界范圍內的關稅不斷降低,從而公司能夠在全球范圍內統一安排生產和分銷,對于一個全球性的公司,關稅的降低可導致生產公司數量的降低及每個分公司生產能力配置的提高。
稅收激勵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為了鼓勵公司在特定的區域建立分公司而減低相應關稅或稅收的措施。許多國家都設有稅收的激勵機制以鼓勵在經濟不發達地區進行投資,發展中國家常常設有自由貿易區,只要加工生產的產品主要是為了出口,區內的關稅和稅收都放得很松。這對全球性的公司來說有很強的激勵作用,使他們既能享受優惠政策,又能充分利用這些國家的低勞動力成本。
匯率的波動對服務于全球市場的供應鏈的利潤影響很大。比如,一家在日本生產產品賣往美國的公司要冒日元升值的風險,因為其成本以生產日元結算,而收益是美元,一旦日元升值就將導致以美元計價的生產成本上升,從而降低公司利潤。匯率風險可以通過合理的分公司決策解決,合理設計的供應鏈網絡可以充分利用匯率波動的機會,限制或免于它的波動所帶來的損失,并增加利潤。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在網絡內建立一些生產能力過剩并具有柔性的分廠,使之能供應不同的市場,保證在現行匯率下以較低的成本生產。
4、競爭因素
跨國分公司決策時必須考慮競爭戰略、規模和定位因素,一個最基本的決策就是分公司設在離競爭者多遠的地方,而這不僅取決于公司間對原材料、勞動力等外部因素的競爭情況,還取決于相互競爭的公司間能否產生積極的外部性。當競爭的對手聚集經營會產生一種積極的外部性時,即多家公司的存在對彼此都有利,這時應和競爭者相互靠攏經營。例如,加油站和零售商店往往聚在一起經營,因為這樣可增加總體需求,對各方都有利,特別是在shoppingmall(大型商場),很多競爭性的零售商店集中會給顧客帶來了極大方便,因此也相應地增加了顧客對商店的需求。另一個積極的外部性的例子,是當競爭者聚集經營有利于發展和共用一些基礎設施,這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比較明顯。當不存在積極的外部性時,分公司的定位主要應考慮如何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5、物流和設施成本
存貨、運輸和設施等方面的成本因素都與分公司設立的數量有關,如圖1所示。
附圖
圖1物流成本與分廠數量
首先,供應鏈內分公司的增加會導致存貨和相應的存貨成本的上升,公司要減少存貨成本,需要努力合并和限制供應鏈內的分廠數量。其次是運輸成本,運輸成本包括輸入和輸出成本,前者指把材料運進分廠產生的運輸成本,后者指把產品運出去產生的成本,輸出成本往往高于輸入成本,因為輸入時一般都是大批量的原材料或零部件,而輸出時則要根據顧客的需求量而定,一般都是小批量的運輸。通過增設分公司數量能夠減少產品運往顧客的平均距離,但如果分公司增加到一定量后又會使輸入的規模也變得很小,從而導致運輸成本又上升。另外,如果運送的原材料在經過生產加工后,產成品的重量或體積有顯著的減少,那么分廠定在離供應源而不是顧客較近的地點比較合算,如當鐵礦石經過處理變成鋼,輸出的產品僅僅是原材料的很小一部分,把鋼廠定在離鐵礦附近可以大大減少大量礦石的運輸成本。再次是設施成本(包括建成和使用成本),任何一個公司的設施成本可以分為二類:固定和可變成本,前者指短期內不會隨著產量變化而變化的成本,后者指與產量或倉儲作業有關的成本,它隨著產量的變化而變化。設施成本一般隨著分公司數量的減少而降低,因為分公司的合并可使公司充分利用可變和固定成本的規模經濟。
綜合以上各個方面,總的物流成本是供應鏈內所有分公司存貨、運輸、和設施成本的總和,隨著分公司數量的增加,總物流成本先是降低,然后再上升。
6、政治因素
政治穩定主要影響到公司的選址問題。一般情況下,最好把分公司設在政治穩定、商業規則明確的國家。司法體制獨立明晰可以讓公司及時得到法律上的援助。當然,政治穩定很難量化,主要得依憑主觀判斷。
7、基礎設施因素
良好的基礎設施是在既定地區設立分公司的必要條件,而落后的基礎設施往往會增加經營成本。一些全球性的公司來華投資大都把分公司地址選在上海、天津或廣州等沿海城市,盡管這些地方的勞動力成本或土地成本較高,但具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跨國分公司決策時要考慮的關鍵的基礎設施元素,包括場地、勞動力的可獲性,距離運輸終點、鐵路、機場和港口的遠近,以及公路建設、利用情況等方面。
8、顧客響應時間
公司的目標顧客對響應時間要求不高的話可以減少分公司的數量而提高每個點的生產能力,相反,如果目標顧客對響應時間要求很高,則應多設分支機構而減少每個點的生產能力。因此,顧客響應時間與網絡內分公司數量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如下圖2所示。
附圖
圖2顧客響應時間和分公司數量關系
三、供應網絡中跨國分公司決策程序
供應鏈網絡中跨國分公司決策程序為如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供應鏈戰略。供應鏈戰略的確定首先應該考慮服務于公司的整體競爭戰略,并有助于公司競爭實力的提升。其次,管理者還應了解全球市場的競爭態勢、需求變化情況,對公司現有的供應鏈網絡、資源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供應鏈戰略,并決定是通過現存網絡、建立新的分公司還是尋找合作伙伴未滿足市場需求。
第二階段,確定分公司的地域布局。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供應鏈網絡中建立多少分公司,這些分公司應該建立在什么地方,各自在供應鏈網絡中擔任什么樣的角色,各地分公司大概的生產能力是多少,它們是為特定的市場提供所有種類的產品,還是為所有市場提供少數幾種產品等。為此,管理者首先要對有意向的市場需求做出預測。其次,要看生產技術是否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以決定是進行大規模生產還是小規模的生產來減少生產成本。同時還要考慮不同地區的政治風險、匯率風險、需求風險,以及關稅、稅收激勵、進出口管制等條件。除此之外,當地競爭者情況,顧客對響應時間的要求也是這個階段要考慮的。
第三階段,確定可供選擇的地址。主要是在打算建立分公司的地區選出一系列比較合意的地點。地點的選擇主要考慮基礎設施軟、硬條件,硬件方面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的供應、運輸服務、交通、倉儲設施等。軟件方面包括熟練勞動力的可獲性、勞動力的流動性等。
第四階段,分公司定位。在上一階段選定的范圍內,綜合分析各方面情況,在考慮預期邊際收益與需求及物流與生產要素成本的前提下,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最后確定分公司的具置并對它們的生產能力進行配置。
四、結束語
一個跨國分公司的建立對整個供應鏈網絡的業績具有長期的影響作用,因此在進行跨國分公司決策時應該持有長遠的發展眼光,不僅要考慮未來的需求和成本,還要考慮生產技術的變化;不僅要考慮產品的生命周期,還要考慮跨國分公司在供應鏈網絡中的生命周期。如果只是注重眼前利益而不是將來的發展,那很可能會導致跨國分公司在幾年內就變得無利可圖,甚至會成為供應鏈網絡中的一個沉重包袱。
【參考文獻】
1.Ferdows,Kasra."Makingthemostofforeignfactories."Harvardbusinessreview(March-April1997),73-88.
2.Handified,R.B.,&Nichols,E.L.Introductiontosupplychainmanagement[M].NJ:Prentice-Hall,1999:22.
3.Hicks,D.A.Themanager''''sguidetosupplychainandlogisticsproblemsolvingtools
andtechniques-Part1:Understandingthetechniques[R].IIESolutions,1997,29(9):43-47.
4.RobertJ.Vokurkaetal.Supplychain:acasestudy[J],Production&InventoryManagement,1998,(1):30-35.
5.馬士華,林勇,陳志祥:《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