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2:30
序論:在您撰寫工商行政管理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本屆成果獎共評選出獲獎作品28篇(部),其中獲獎論文17篇,著作11部,一些作品對我國外經貿發展戰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屆成果獎的評審工作在前四屆的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首先,在國務院機構調整后,成果獎領導委員會和評審委員會的成員做了局部調整。請呂福源部長、于廣州副部長出任領導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適當增加了計量經濟學、法律、海關等領域的專家,并建立了臨時評委專家庫。其次,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了評審程序,使評審工作更加透明、公平和公正。第三,今年申報的作品數量有所增加,內容涉及更為廣泛,其中不少作品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成果獎每年評選一次,第六屆成果獎的參賽作品申報工作將于2004年6月開始進行。根據商務部加強內貿、整合外貿、理清外資的職能調整方針,全國外經貿研究成果獎也將貫徹這種改革思路。第六屆成果獎的評審也將擴大研究領域和評審范圍,把國內貿易這部分研究成果吸納進來,讓成果獎逐步成為商務領域里的全國性社科類獎項。(肖前)
第五屆全國外經貿研究成果獎入選作品論著獎
一等獎:(空缺)
二等獎:
《加工貿易―――工業化的新道路》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隆國強等
《跨國經營理論與戰略》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王林生 范黎波
三等獎:
《跨國公司財務戰略管理―――入世后我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現實選擇》
作者: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 趙月園
《全球化與經濟摩擦:日美經濟摩擦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 趙瑾
《中國的外資經濟―――對增長、結構升級和競爭力的貢獻》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 江小涓
優秀作品榮譽獎:
《跨國公司對華技術轉移論》
作者:江蘇省無錫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吳林海 吳松毅
《國際貿易法研究》
作者:南京財經大學 沈木珠
《國際競爭法研究―――競爭法實施中的國際沖突與國際合作》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 黃勇
《中國企業跨國經營》
作者: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郭鐵民 王永龍 俞姍
《WTO例外條款解讀》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 陳衛東
《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研究》
作者:安徽財貿學院 馮德連
論文獎
一等獎:(空缺)
二等獎:
《WTO綠箱支持政策與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趙玉敏 王紅霞 林學貴 馬宇
《工商行政管理對電子商務秩序的有效監管研究》
作者: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學會課題組
課題主持人:金明路
《拓展均衡―――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評價與調整》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 華曉紅
《中國證券業:現狀與WTO的挑戰》
作者:中澳政府合作項目課題組
中方課題組組長:趙錫軍
三等獎:
《中國外貿三強省貿易模式比較分析》
作者:浙江大學經濟學院 張小蒂 李曉鐘
《如何應對貿易壁壘和建立我國的貿易保護體系》
作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課題組
課題負責人:呂博
《促進加工貿易本地配套和研發政策研究》
作者:商務部科技司、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課題組
課題負責人:王暉
《論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戰略的新調整及我國的對策》
作者:杭州商學院經濟學院 俞毅
《中日農產品貿易戰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作者: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何秀榮 陳永福
《對外承包工程市場多元化研究》
作者:天津大學管理學院課題組
課題負責人:趙闖 何伯森 呂文學
《論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彈性”》
作者: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 丁劍平 于群
優秀作品榮譽獎: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形勢與影響因素分析》
作者:科技部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
課題負責人:高志前
《新一輪農業談判的減讓模式和我國的選擇》
作者:商務部中澳EFTT合作研究項目課題組
課題主持人:何宇鵬
《中國保險業應對入世開放政策研究》
作者:商務部中澳合作研究項目課題組
課題負責人:劉瑋
《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思路與政策建議》
作者:浙江大學經濟學院課題組
課題負責人:趙偉
《多邊投資框架與我國對策研究》
作者:中澳合作研究項目課題組
課題負責人:葛順奇
一、中職工商行政管理事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通過調研和分析,我們認為:中職應以培養工商行政管理事務操作人員層次為主。中職工商行政管理事務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工商行政管理事務操作人員”,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求和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重點,使學生成為具有穩定的職業思想、一定的文化基礎、扎實的專業知識、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熟練、實踐能力強,能在中介組織、基層工商管理部門從事工商事務處理工作,在社區、物業從事社區服務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中職工商行政管理事務專業人才對應的崗位及技能(方向)
根據國家《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版)的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事務專業確定了企業注冊、商標注冊、合同管理三個技能方向。經過調研,現階段全國開設工商行政管理事務專業的中職學校幾乎沒有。因此,我們建議該專業設置工商事務處理、公共事務處理二個專業(技能)方向,目的是為了適應各種中介組織、基層工商管理部門、社區、物業管理等對工商行政管理事務專業的人才需求。
工商行政管理事務崗位有工商事務處理、公共事務處理二大類崗位,各自對應的職業不同,具體從事的工作不同,對崗位人員能力素質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在各種中介組織和基層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中,主要人才需求是工商事務員、市場監管員、工商事務信息員等,中職生在這些崗位上就業也比較穩定;在社區、物業管理等部門的主要人才需求是社區工作者、勞動關系協調員、社會文化指導員等。(見上表)
三、中職工商行政管理事務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改革
在課程設置上,彰顯立足崗位、重視素質、突出能力為主旨的原則。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圍繞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及專業知識和技能,強調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以“工作過程導向、任務引領”,注重課程設置的模塊化,構建“公共基礎模塊、專業技能模塊、綜合實訓模塊、專業選修模塊”之間有機結合的課程體系。
公共基礎課程以“必需、夠用”為度,著眼于基礎性、應用性和發展性,為后繼專業技能課程教學服務,為學生終身職業規劃服務;專業核心課程按照適應本專業的技能方向和相關崗位的共同核心能力要求的原則設置;專業技能方向課程按照適應相關崗位的技能要求的原則設置,以“必需、實用”為度,突破學科的系統性禁錮,圍繞專業核心技能開設,強調針對性,突出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增強實戰性。
四、中職工商行政管理事務專業培養模式
【摘 要】近年來,我國動漫產業發展迅速,動漫、游戲市場越來越大,廣泛受到社會各界重視。在中職學校開設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學校具備了開辦該專業的基本辦學條件,可按照該專業的建設規劃,從師資隊伍、實訓室、實踐教學基地、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該專業的領導與建設,努力提高該專業的辦學水平。
關鍵詞 動漫;中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4)05-0084-02
開設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可行性分析
1.社會需求分析
進入21世紀,我國動漫、游戲市場越來越大,廣泛受到社會各界重視。然而,相關動漫人才卻嚴重匱乏,學校培養的學生人數少,且又多是初級工作者,而高層次的原創設計人員則十分稀缺,這種落差造成動畫產業中高薪難覓人才的現象。目前,日本、韓國動漫大舉進軍中國,占領了我國市場,不僅電視臺播放的多是日產動畫片,就連學生手中拿的小人書也多是來自日本,各種游戲也有相當部分產自日韓。對此,中央有關部委出臺政策,強調要下大力氣扶持我國動畫、漫畫、游戲類民族原創產品的發展,擴大對動畫、漫畫、游戲方面人才的培養。近年來,我國相關產業發展迅速,民間資本開始流入相關產業,為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動漫人才的需求也急劇擴大。
隨著動畫產業的蓬勃發展,動漫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動漫產業帶正逐步由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向內地轉移。2011年10月,中國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在鄭州落戶授牌,河南省會鄭州市成為中國發展動漫產業的重點布局城市。
截至2011年,全國范圍內由各部委和各省市命名的動漫產業園和基地有30余個,與動漫有關的機構近5500家,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國產動畫片并逐漸走出國門。目前,全國有近1000所大學開設了動漫專業或涉及動漫專業。即便如此,與動漫專業相關的學校畢業生人數還是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巨大缺口。
2.專業分析
動漫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動漫游戲產業是指以設計、制作、生產、銷售和人才培養為產業鏈的二維和三維動畫(兒童動畫片和成人動畫片)、網絡動畫、影視動畫、游戲動畫及衍生產品開發(玩具、服裝、旅游和其他產品)的產業,是文化、藝術、娛樂與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結合的新型產業。動漫游戲專業以軟件產業為支撐,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結合藝術創造為社會培養動漫游戲專業人才。動漫專業不但能為社會培養急需人才,為信息和文化產業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而且能豐富發展學校學科建設,促進專業結構科學化,為學校計算機專業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中職學校動漫專業方向的選擇與定位
國家的大力扶持和廣闊的動漫市場給中職學生提供了絢麗的就業舞臺,同時為中職學校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中職學校專業的開設應該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新時期的動漫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以影視動畫、網絡游戲、手機游戲、多媒體產品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中職動漫專業方向的選擇與定位應確立在學生與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既要考慮中職學生的基本素質,又要分析中職動漫專業學生的崗位能力需求,應立足并滿足就業崗位的需求,逐步向動漫產業發達地區輸送優秀畢業生,進一步帶動本地區動漫產業的發展。
一般中職學校的學生經過美術基礎和相關軟件的學習與訓練,基本上能達到上崗要求,能夠找到相應的工作崗位,不會出現學非所用、專業不對口的現象。因此,學??梢赃x擇動畫制作、數字影視后期制作、平面廣告設計等作為中職動漫專業的發展方向,借此推動動漫專業在中職學校的建設與發展。
滿足專業教學開設要求的基本條件
1.師資隊伍情況
河南工商行政管理學校隸屬于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是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在2011年全省中職學校教學質量評估考核中,學??己私Y果為優秀。學校領導十分重視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注重專職教師的引進、培養和儲備。目前,學校已經擁有一支由中青年教師組成的專業素質高、教學經驗豐富、學科和專業結構基本合理的師資隊伍,能滿足專業開設和發展的需求。全?,F有專(兼)職教師60余人,其中副高級職稱以上教師20人,中級職稱18人,雙師型教師8人。按專業來說,擁有計算機教師10人,美術教師2人。
2.實驗實訓設施
學?,F有計算機實訓室4個,計算機總量200余臺。其中用于電腦動畫和數字影視后期制作的實訓室1個,機器65臺。該機房計算機硬件配置較高,完全能夠滿足電腦動畫和數字影視后期制作教學實訓要求。
3.實踐教學基地
學校辦學指導思想明確,思路清晰,十分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加大投入建設實驗實習設備的同時,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目前,學校已與十多家企業簽訂協議,建立了實訓基地。在開封市,學校與幾家廣告公司、婚紗攝影公司也簽訂了協議,建立了合作關系。
4.數字化校園
學校于2002年7月初步建成校園計算機網絡,2008年又進一步升級改造。其中校園寬帶網絡為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信息點覆蓋全校所有學習、辦公、生活場所,為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了極好的條件。
專業建設發展規劃
1.招生總目標與階段性目標
學校第一年計劃招生100人,以后逐漸擴大規模,到2015年達到該專業全日制學生300人的規模。本專業實行多證書制,要求學生具有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和網絡技術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學生學習完教學計劃指定的課程,組織學生參加初級動畫設計師、初級平面設計師等資格證書的鑒定,使學生在獲得畢業證的同時還獲得相關行業認證證書。
2.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保證專業發展的需要,學校擬定期選派部分教師到有關高等院校和IT培訓機構參加相應的專業知識培訓和進修,保證日常教學和今后開辦培訓的需要;選派部分教師與協作單位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同時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設模式,參與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和系統研發工作,開拓教師的學科視野,保持專業敏感度,提高技術水平;選派部分教師兼職協作單位的技術工作,或引進部分優秀的專業工程技術人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與相關單位的技術人才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充實外聘兼職技術人才庫。學校將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素質優良的專兼職教師隊伍,為辦好本專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3.實驗、實訓體系建設
中等職業教育主要為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具有一定技能的實用型人才,基于崗位實際應用的實踐教學是中職教學體系的主要特征。學校將根據專業發展需要,逐步更新教學設備,形成完善的實驗實訓體系。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逐步建成與專業配套的圖形圖像處理實訓室、網頁制作和二維動畫實訓室、數字影視后期制作及三維動畫實訓室。教學中注重貫徹“做中學、做中教”的基本原則,合理安排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校期間能有更多的時間在實訓室內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
4.實踐教學基地
近年來,學校進一步擴大與社會、企業的合作與協作,建立了更加廣泛、實用的實訓基地,為專業實踐教學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學條件,以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適應社會需求。
關鍵詞:建筑工程;行政管理;科學化
中圖分類號:TU19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近年來,建筑企業經濟規??焖僭鲩L、企業收入和產業延伸加速跨越。但由于行業特性,許多煤炭企業仍依然面臨著行政管理科學化的障礙。企業行政是企業的中樞神經系統,推動和保證著企業的計劃、生產、財務、營銷等的順利、有效進行和相互之間的協調溝通。建立適應行業特性、市場實際和中國國情的行政管理新體制,已經成為建筑企業的重要課題。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
我國現行和應用的大多數行政管理制度與方法都是學習與借鑒國外的一些方法與理念,很少是本土化的理論。泰羅開創了科學管理時代以來,萊芬韋爾和庫克加以發展,并加以英語與行政管理方面,這此時他們都取得了卓絕的成就,使行政的工作效率不斷提高、使良好的形象得以展現,至此,科學管理的理論便被普遍應用與推廣,逐漸的被行政管理所吸收與借鑒,在行政管理方面,科學管理也日益展現其優勢,受到一致好評并備受關注。
二、行政管理科學化的主要方式
(一)堅持科學的行政工作方法。倡導以科學的行政工作方法進行行政管理。將工作人員與科學連接在一起,對行政工作進行科學的分工,同時,行政人員承擔相應分量的責任,保證權責對等、統一。只有權力與責任相符合,這樣才能形成公平行政的組織紀律,保證組織的穩定。
(二)建立行政人員的選拔、培訓和考核機制。堅持建立行政人員的培訓開發與考核機制是實現行政管理科學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科學地選擇和和不斷地培訓行政人員。管理人員有責任細致地研究每一個行政人員的性格和工作表現,不斷開發出他們的能力。通過對行政人員的選拔和培訓,在精神上、思想上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引導,督促其樹立促進行政管理科學化的理念,同時,需要培養行政人員的獨立人格,使其能夠有效的掌握相應的制度規章,并運用規章制度獨立行使執行權。
實行行政人員的績效考核,通過對行政人員進行內、外部考核;定量、定性考核;考核與測評相結合,可以使考核的科學性、公平性、公開性、真實性有效的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完善監督機制。早在西方行政管理科學化手段中,便在威爾遜時期提出了行政監督的思想,強調行政管理必須對任何方面的公眾輿論都保持敏銳的反應?,F今,隨著我國行政管理實踐中行政裁量權的不斷擴大,在行政執行中凸顯除了較多的問題,諸如:行政管理中行政人員濫用權力、違法亂紀、無視公民權力、管理混亂、不負責任等導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不良情況。行政人員在行政執行中,雖然制訂了執行標準和考核標準,但執行起來存在很大的彈性空間,部分行政人員指國家利益于不顧,在行政管理中,不合法的行政行為長期存在,嚴重損害了政策本身的科學性及公民與國家的利益,行政機構立法規制的缺失與有效行政監督機制尚待完善,行政監督力度不夠,導致行政管理科學化路程受阻。所以,在行政管理的科學化過程中,有待于監督體制的監測和督促。因此需要建立以立法、司法、行政三位為一體的較為完善的行政監督體系,從各個層面進行強化分支,增取將每一個監督對象進行細化,確保行政系統高效地運作。對于行政管理相對薄弱的化解必須對其實施經常性、反復性的監督,避免不些潛在因素、突變因素造成行政管理的混亂性。因此,在行政管理中,要不斷發揮群眾監督對行政管理的促進作用。同時,行政機構必須加強內部監督,充分利用社會監督,將行政彈性過大所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扼殺在潛伏初期。
三、提高建筑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徑
當前企業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陳舊僵化,僅注重行政規章和行政命令,無法調動行政官員的積極性。所以要有的放矢,找準提高建筑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徑:
(一)明確各層級的職責、工作目標與權限方位。建筑企業對安全工作特別重視,基本上所有部門都有安全管理的相關職責。遇到研究安全問題時,幾乎素有的行政單位都要受到這樣或那樣、或大或小的責任。所以,面對像安全工作這樣的事情,要對不同的行政管理層次、不同的管理部門,明確工作職責,重點從組織結構、決策程序、信息反饋等方面提高效率。
(二)建立健全建筑企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認真執行行政部門的各項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規范化表格、圖表等,從而建立起行政部門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須加強行政管理法規的建設,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規章制度的形式促進行政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素質。每一個行政工作人員都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得到提高。作為企業行政管理人員,應該是知識水平高,各方面素質優良的公共管理者。企業行政人員素質的提高可以提高組織管理的有效性,能夠實現科學而又藝術的管理。經濟的全球化企業行政管理人員在未來的管理中必須有國際眼光,熟悉國際游戲規則,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
(四)引入科學的建筑企業管理方法。引入目標管理、績效評估、成本核算、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等。轉變以往反正企業的原料成本很小,企業總可以旱澇保收的錯誤觀念,要運用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指導企業的投入和產出,可以提高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同時科學衡量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最終提高行政效率。
(五)利益科學的方法將行政管理的流程加以精簡,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管理科學化管理一個關鍵且重要的環節便是精簡機構,這對于優化管理流程至關重要。在對行政管理工作進行優化與精簡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程序簡化、權責明確的標準與要求,保證行政管理的各個環節與流程能夠有專門的責任人與負責部門,實現流程中各部門資源的信息共享,從而呈現相互協助、促進與制約的局面,保證行政管理的質量與效率。并且,在新的行政管理形勢下,要對行政人員的相關管理規章與制度加以調整,充分利用新的科學化的理論、手段在行政管理上的應用。
(六)利用科學化手段建立行政信息化系統。目前,我國行政機構正在整合資源,爭取實現網上辦公應用系統的早日實用,行政管理信息化、網絡化系統的建立可以靈活運用信息網絡傳遞行政決策、制度變更等重要行政信息,加強各行政部門信息溝通的及時性,使行政管理過程的事中、事后管理者隨時得到確切、全面的信息反饋,提高決策的的準確性。在管理中要注重行政管理消息的反饋,通過行政中出現的情況以便隨時調整行政管理的目標與方式,達到科學化管理的最終目的。
(七)利用科學化手段實現文化在行政管理中的應用。在推行科學化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過程中,科學化管理已然成為一種文化,是行政管理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利用文化建設引導行政機構干部形成效率最高化、服務最大化和管理標準化的行政管理理念,與此同時,還應促使行政人員形成雷厲風行和嚴謹細致等行政管理核心價值觀,把行政管理科學化融入到生活中去,并把實現行政管理科學化的應用當作一種工作要求和文化素養,不斷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積極的投身行政工作實踐。
結束語
建筑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的各項工作的開展。但是,當前我國建筑企業行政管理存在著機構龐大臃腫、人員眾多、權力集中缺乏制約、企業行政管理人員觀念陳舊保守、運轉不靈、效率低下、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于缺乏經濟效益觀念、行政體制不健全、舊觀念的束縛等原因造成的。為此,廣大建筑企業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企業行政管理模式,以人為本,健全企業規章制度,逐步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發揮和利用人的內在潛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獲得最佳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臧忠生.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不斷創新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J].吉林政報,2011,08:33-39.
[2]烏云高娃.蒙古族非正式制度對行政管理活動的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13.
人才培養定位即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它是探究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也是培養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取、對學生業余學習和社會實踐進行指導的基本依據與前提。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應該以培養人才并服務于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根本,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力,從而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將其表述為:“本專業培養具備行政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知識,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專門人才”。國內各大高校基本上都把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定位為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才,而沒有從職業分類的角度來加以定位,大多數課程與社會要求存在差距,與社會實際相脫節,在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方面定位不夠明確,相關課程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重理論、輕實踐,師生交往以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為核心,缺乏互動與交流合作,對于所學知識對社會發展和生活有什么實際用處,課程針對性、實用性不強,能力培養的效果不夠好,給學生走上社會后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困難。因此,行政管理人才培養定位應該遵守一定的科學性與可行性,不僅應該符合專業發展的特點,更應該重視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需求相結合,培養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行政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職業能力定位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面向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部門,具備現代管理理念、服務意識以及技能,能夠從事行政助理、辦公室事務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行政管理學是在跨學科基礎上形成的交叉學科,同時又具備極強的實踐性,所以其人才培養的特色是實現人才專業技能的交叉復合,淡化政治學取向,強化“公共管理+企業管理”取向,培養多元化的行政管理人才。
二、從知識灌輸向智能傳授轉變,突出模塊化培養
教育傳授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使知識轉化為智力和技能,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具備職業適應能力,提供就業競爭力。但從目前行政管理專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上看:政治學類課程和管理學類基本原理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分別占有幾乎不相上下的比重,所占的比例為60%~70%,明顯偏大,反映了目前中國行政管理學在學科基本范疇上的模糊不清。而行政能力和技術方法方面的課程,如行政公文寫作、辦公自動化、政策分析、公共關系實務等,不足20%,明顯偏小。這樣的課程設置,對學生的考核大多以學分、學習成績為標尺,促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對書本知識的記憶、理解、判斷,學生對書本知識掌握的越全面、越牢靠、越準確,在考試中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這種培養過程壓抑了學生對知識的個體化,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無益于行政管理專業學生智力的開發與技能的培養。伴隨著我國的政治制度和體制的日益完善,政府行政活動的日益高效,我國行政管理專業的發展方向應適應不斷變化的各種情況,創新課程設置模式,兼顧專業培養的“?!币约吧鐣枰摹皩挕?,使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能力能夠具有更寬的適應性,拓寬專業背景??梢圆捎脤I模式化培養,即在專業基礎模塊基礎上,開發若干二級專業小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就是本專業的主干課程,包括行政管理學、政治學、管理學原理、行政法學、社會學概論、西方經濟學、領導學、管理心理學、公共政策分析、國家公務員制度、公文寫作、公共經濟學、社會調查與統計等。在專業基礎模塊之外,根據各個學校人才培養取向不同,設置不同專業小模塊,比如工商行政管理模塊、社區管理模塊、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模塊、公共關系模塊以及城市管理模塊等。突破簡單的大一統課程模式,體現出靈活性和特色性,體現“公共管理+企業管理”的復合式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模塊化培養模式,使學生在掌握行政管理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具備公共部門行政管理和企業行政管理的技能,體現學生“一專多能”的素質特點,適應在政府機關、非政府組織以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文秘、管理以及咨詢工作的多重需要。
三、改革課程教學方法,突出考核的能力導向
教學方法是實現專業改革目標和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綜合性、應用型人才,這要求知識傳授必須與實踐結合。處于大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許多問題都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善于思考、勇于質疑,崇尚理性、尊重知識,同時自學能力較強,對學生的教育如果依然采用“填鴨式”的灌輸教育,是無法提高教學水平,更無法滿足學生需要的。但是大部分行政管理專業課程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授課中以教師講授為主,按照教學大綱“上課—考試”,課程體系的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安排多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方面的鍛煉和培養,教學更多地注重規范理論的教學而忽視實證分析與探討,進一步削弱了學生主體分析和解決行政現象與行政問題的能力,導致學生培養過程成為教師個人表演的舞臺,課堂氣氛不活躍,忽視了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思考,被動地接受知識,機械的記憶,缺乏動腦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以行政管理領域的教學案例為依托,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分析、調查和總結,根據課程的不同,教學目的的不同,選取不同案例,服務于教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達到特定的教學目的,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換位教學。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要進行換位思考,進行角色換位,不僅可以讓老師體會學生的需要與訴求,提升教學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扮演行政管理的角色,以全新的角色來審視行政管理活動,理解和掌握其規律,以保障教師與學生都能全身心地融入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獲得應用技能。真正的教學不僅僅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教師通過正確恰當的方法引導組織學生的學習過程,變要我學位我要學,從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向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從重“教法”向重“學法”轉變,實現教學過程的積極化。要切實提高學生職業能力,除了變革課堂教學方法外,必須在教學考核體系和方法上進行創新,應按照“遵循教學大綱,但不拘泥于教學大綱”的原則,變傳統的形成性考核為發展性考核,變傳統的終結性考核為過程性考核,考核應能充分反映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情況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首先要打破單一的書面考試、閉卷考試的方式,采取口試、參與科研、實地調查、讀書筆記、小論文、實習報告、課堂討論、提問等多種多樣的考核形式。其次,除主干基礎課采取閉卷筆試外,其他課程考試方式可根據課程特點和需要由各主講教師確定,教師的自有所擴大,有利于改善教學效果;最后,改變期末一次性考試方式,可通過作業、實踐、小論文、階段性測驗相結合的方式來綜合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增加平時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試在總成績中的比重,變終結性考試為過程考核,可促使學生重視平時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能較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
四、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突出職業能力實訓
行政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需要使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促進理論系統化,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這就迫切需要加強實踐教學。但是從現實來看,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學實踐實習體系不完善,課堂教學很難與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特別是很難結合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與訓練,在實踐教學方面,處于“松散和放任”管理的狀態,以至于在畢業生中出現了“辦公軟件盲”這樣的可笑例子。職業能力實訓環節,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真正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第一,重視校內實訓。以實踐課程、實驗室為依托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組織能力、交往能力等,真正讓學生發現自己、培養自己、提高自己。以《政策科學》為例,針對課程中政策制定與分析單元,可以設置校外調研,全程由學生自行組織,深入行政機關及事業單位,以面談、問卷、網絡調研等方式獲取資料,進行論證,形成調研報告,最后各小組發言人發表小組意見,并接受教師和其他同學的提問。學生在調研活動中真正將理論聯系實際,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第二,重視校外實訓。學校應充分挖掘現有資源,積極與所在地的各級政府和企業相關部門聯系,了解其人才需求和崗位需要,并以此為依據改善實踐教學的方法與內容。一方面,通過高校與政府機關的定期交流與溝通方式,增進高校與政府的相互了解,形成良好的互動合作關系,將學校培養人才和政府儲備人力相統一,為行政管理專業對口實習提供新的模式。學生在校期間獲得認識政府工作的機會,熟悉行政管理的過程,切身體會真實的政府活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學生通過與政府工作人員的接觸,體會到為人處世的方法,使他們更早地認識社會,有利于畢業后在真正的工作崗位上順利地實現角色轉變;另一方面,可以嘗試將實踐教學課堂帶入當地企業中,利用企業的工作環境和特點,在工作崗位上對學生進行實際培訓,讓學生真正熟悉現代企業管理流程,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實現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有機結合,突出專業的實踐性、復合性以及地方性。
五、改善師資隊伍結構,突出雙師型師資隊伍
人才培養定位即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它是探究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也是培養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取、對學生業余學習和社會實踐進行指導的基本依據與前提。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應該以培養人才并服務于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根本,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力,從而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將其表述為:“本專業培養具備行政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知識,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專門人才”。國內各大高?;旧隙及研姓芾韺I人才定位為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才,而沒有從職業分類的角度來加以定位,大多數課程與社會要求存在差距,與社會實際相脫節,在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方面定位不夠明確,相關課程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重理論、輕實踐,師生交往以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為核心,缺乏互動與交流合作,對于所學知識對社會發展和生活有什么實際用處,課程針對性、實用性不強,能力培養的效果不夠好,給學生走上社會后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困難。因此,行政管理人才培養定位應該遵守一定的科學性與可行性,不僅應該符合專業發展的特點,更應該重視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需求相結合,培養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行政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職業能力定位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面向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部門,具備現代管理理念、服務意識以及技能,能夠從事行政助理、辦公室事務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行政管理學是在跨學科基礎上形成的交叉學科,同時又具備極強的實踐性,所以其人才培養的特色是實現人才專業技能的交叉復合,淡化政治學取向,強化“公共管理+企業管理”取向,培養多元化的行政管理人才。
二、從知識灌輸向智能傳授轉變,突出模塊化培養
教育傳授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使知識轉化為智力和技能,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具備職業適應能力,提供就業競爭力。但從目前行政管理專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上看:政治學類課程和管理學類基本原理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分別占有幾乎不相上下的比重,所占的比例為60%~70%,明顯偏大,反映了目前中國行政管理學在學科基本范疇上的模糊不清。而行政能力和技術方法方面的課程,如行政公文寫作、辦公自動化、政策分析、公共關系實務等,不足20%,明顯偏小。這樣的課程設置,對學生的考核大多以學分、學習成績為標尺,促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對書本知識的記憶、理解、判斷,學生對書本知識掌握的越全面、越牢靠、越準確,在考試中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這種培養過程壓抑了學生對知識的個體化,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無益于行政管理專業學生智力的開發與技能的培養。伴隨著我國的政治制度和體制的日益完善,政府行政活動的日益高效,我國行政管理專業的發展方向應適應不斷變化的各種情況,創新課程設置模式,兼顧專業培養的“?!币约吧鐣枰摹皩挕?使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能力能夠具有更寬的適應性,拓寬專業背景??梢圆捎脤I模式化培養,即在專業基礎模塊基礎上,開發若干二級專業小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就是本專業的主干課程,包括行政管理學、政治學、管理學原理、行政法學、社會學概論、西方經濟學、領導學、管理心理學、公共政策分析、國家公務員制度、公文寫作、公共經濟學、社會調查與統計等。在專業基礎模塊之外,根據各個學校人才培養取向不同,設置不同專業小模塊,比如工商行政管理模塊、社區管理模塊、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模塊、公共關系模塊以及城市管理模塊等。突破簡單的大一統課程模式,體現出靈活性和特色性,體現“公共管理+企業管理”的復合式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模塊化培養模式,使學生在掌握行政管理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具備公共部門行政管理和企業行政管理的技能,體現學生“一專多能”的素質特點,適應在政府機關、非政府組織以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文秘、管理以及咨詢工作的多重需要。
三、改革課程教學方法,突出考核的能力導向
教學方法是實現專業改革目標和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綜合性、應用型人才,這要求知識傳授必須與實踐結合。處于大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許多問題都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善于思考、勇于質疑,崇尚理性、尊重知識,同時自學能力較強,對學生的教育如果依然采用“填鴨式”的灌輸教育,是無法提高教學水平,更無法滿足學生需要的。但是大部分行政管理專業課程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授課中以教師講授為主,按照教學大綱“上課—考試”,課程體系的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安排多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方面的鍛煉和培養,教學更多地注重規范理論的教學而忽視實證分析與探討,進一步削弱了學生主體分析和解決行政現象與行政問題的能力,導致學生培養過程成為教師個人表演的舞臺,課堂氣氛不活躍,忽視了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思考,被動地接受知識,機械的記憶,缺乏動腦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以行政管理領域的教學案例為依托,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分析、調查和總結,根據課程的不同,教學目的的不同,選取不同案例,服務于教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達到特定的教學目的,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換位教學。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要進行換位思考,進行角色換位,不僅可以讓老師體會學生的需要與訴求,提升教學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扮演行政管理的角色,以全新的角色來審視行政管理活動,理解和掌握其規律,以保障教師與學生都能全身心地融入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獲得應用技能。真正的教學不僅僅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教師通過正確恰當的方法引導組織學生的學習過程,變要我學位我要學,從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向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從重“教法”向重“學法”轉變,實現教學過程的積極化。要切實提高學生職業能力,除了變革課堂教學方法外,必須在教學考核體系和方法上進行創新,應按照“遵循教學大綱,但不拘泥于教學大綱”的原則,變傳統的形成性考核為發展性考核,變傳統的終結性考核為過程性考核,考核應能充分反映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情況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首先要打破單一的書面考試、閉卷考試的方式,采取口試、參與科研、實地調查、讀書筆記、小論文、實習報告、課堂討論、提問等多種多樣的考核形式。其次,除主干基礎課采取閉卷筆試外,其他課程考試方式可根據課程特點和需要由各主講教師確定,教師的自主權有所擴大,有利于改善教學效果;最后,改變期末一次性考試方式,可通過作業、實踐、小論文、階段性測驗相結合的方式來綜合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增加平時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試在總成績中的比重,變終結性考試為過程考核,可促使學生重視平時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能較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
四、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突出職業能力實訓
行政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需要使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促進理論系統化,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這就迫切需要加強實踐教學。但是從現實來看,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學實踐實習體系不完善,課堂教學很難與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特別是很難結合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與訓練,在實踐教學方面,處于“松散和放任”管理的狀態,以至于在畢業生中出現了“辦公軟件盲”這樣的可笑例子。職業能力實訓環節,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真正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第一,重視校內實訓。以實踐課程、實驗室為依托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組織能力、交往能力等,真正讓學生發現自己、培養自己、提高自己。以《政策科學》為例,針對課程中政策制定與分析單元,可以設置校外調研,全程由學生自行組織,深入行政機關及事業單位,以面談、問卷、網絡調研等方式獲取資料,進行論證,形成調研報告,最后各小組發言人發表小組意見,并接受教師和其他同學的提問。學生在調研活動中真正將理論聯系實際,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第二,重視校外實訓。學校應充分挖掘現有資源,積極與所在地的各級政府和企業相關部門聯系,了解其人才需求和崗位需要,并以此為依據改善實踐教學的方法與內容。一方面,通過高校與政府機關的定期交流與溝通方式,增進高校與政府的相互了解,形成良好的互動合作關系,將學校培養人才和政府儲備人力相統一,為行政管理專業對口實習提供新的模式。學生在校期間獲得認識政府工作的機會,熟悉行政管理的過程,切身體會真實的政府活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學生通過與政府工作人員的接觸,體會到為人處世的方法,使他們更早地認識社會,有利于畢業后在真正的工作崗位上順利地實現角色轉變;另一方面,可以嘗試將實踐教學課堂帶入當地企業中,利用企業的工作環境和特點,在工作崗位上對學生進行實際培訓,讓學生真正熟悉現代企業管理流程,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實現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有機結合,突出專業的實踐性、復合性以及地方性。
提到自由裁量權,法學專業的人并不陌生,我們經常在法學教材、論文、書刊、雜志上看到過這個詞,對其含義也大概心領神會。但究竟什么是自由裁量權?目前教材也好,學術論文也罷,都沒有給出一個嚴謹的定義,以至于社會公眾,甚至包括有些法律職業人士,對自由裁量權都不能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這種現象不僅使法治環境下相關領域(憲法、行政法、法理等)的法學研究顯得不夠周全,更使中國執法、司法狀況中屢禁不止的“人”的因素具有更大的活動空間,發揮更大的模糊作用和破壞作用。筆者認為,自由裁量權并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權利(力)主體對自己所享有的權利(力)在自己的權限范圍內自由進行處分的權能。雖然法律明確規定或列舉了自由裁量權的適用情形,表明行政機關認識到所涉情形下僅通過一般法律條文的規范指引,并不能達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義,于是授權執法行政機關在適用法律處理相關情形時,根據事情的特殊性,秉承法律良知和公平正義的原則進行處理。由此可見,自由裁量權的存在是來源于法律的授權,任何超過授權范圍的“自由裁量權”都是越權而應當受到禁止的。本文著重論述了:自由裁量權的概念、分類及對自由裁量權濫用控制的必要性;司法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控制;行政機關的內部控制等。
關鍵詞:自由裁量權公正善意私利
自由裁量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原則和范圍內有選擇余地的處置權利。它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客觀存在的,有法律、法規授予的職權。各行政執法機關作為對社會監督管理的職能部門,國家法律法規賦予了其較多的自由裁量權。例如:經濟執法領域,《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規定,“無照經營”可處以“2萬元以下罰款”。如以一元作為起點,2萬元作為上限,其相差20000倍,足見其比例之懸殊,自由裁量空間之巨大。如何合法、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權,對公平公正執法、進行人性化管理,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制目標,顯示出極大的現實性和必要性。
一、行政執法中自由裁量權存在的必要性
1、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行政執法部門監督和管理社會生活的職能和范圍不斷擴大,需要相應的自由裁量權,從而與日新月異的現實相適應。
2、效率是行政的生命。賦予行政執法部門以自由裁量的權力,能使其審時度勢地及時處理問題,維護社會秩序的健康運行。
3、從法律本身而言,面對復雜的社會關系,法律法規不能概括完美,羅列窮盡,做出非常細致的規定。因此,從立法技術上看,有限的法律只能做出一些較原則的規定,做出可供選擇的措施和上下活動的幅度,促使行政主體靈活機動地因人因事做出更有成效的管理。
4、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和法律精神及自己的理性判斷加以靈活處理,做到“相同情況相同處理,不同情況不同處理”。這就要求行政機關必須有自由裁量權。
二、自由裁量權的分類
根據先行行政法律、法規的規定,可將自由裁量權歸納為以下幾種:
1、在行政處罰幅度內的自由裁量權:即行政機關在對行政管理相對人作出行政處罰時,可在法定的處罰幅度內自由選擇。它包括在同一處罰種類幅度的自由選擇和不同處罰種類的自由選擇。例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4條規定了違反本條規定的“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也就是說,即可以在拘留、罰款、警告這三種處罰中選擇一種,也可以就拘留或罰款選擇天數或數額。
2、選擇行為方式的自由裁量權:即行政機關在選擇具體行政行為的方式上,有自由裁量權的權力,它包括作為與不作為。例如,《海關法》第21條第3款規定:“前兩寬所列貨物不宜長期保存的,海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前處理?!币簿褪钦f,海關在處理方式上(如變價、冰凍等),有選擇的余地,“可以”的語義包涵了允許海關作為或不作為。
3、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限的自由裁量權:有相當數量的行政法律、法規均未規定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時限,這說明行政機關在何時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上有自由選擇的余地。
4、對事實性質認定的自由裁量權:即行政機關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行為性質或者被管理事項的性質的認定有自由裁量的權力。例如,《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理》第21條第(3)項規定:“在漁港內的航道、港池、錨地和停泊區從事有礙海上交通安全的捕撈、養殖等生產活動的”可給予警告式或罰款。這里的生產活動對海上交通安全是否“有礙”,缺乏客觀衡量標準,行政機關對“有礙”性質的認定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
5、對情節輕重認定的自由裁量權:我國的行政法律、法規不少都有“情節較輕的”、“情節嚴重的”這樣語義模糊的詞,又沒有規定認定情節輕重的法定條件,這樣行政機關對情節輕重的自由裁量權。
6、決定是否執行的自由裁量權:即對具體執行力的行政決定,法律、法規大都規定有行政機關決定是否執行。例如,《行政訴訟法》第66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在法定期限內不提訟又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边@里的“可以”就表明了行政機關可以自由裁量。
三、行政執法中自由裁量權行使存在的問題
在行政執法中,自由裁量權每時都在行使之中,它有效增強了執法辦案的準確性和靈活性。但是,也確實存在著以下很多問題:
1、人是有感情的,由于親戚、朋友、戰友、同學等原因,可能導致的自由裁量權的被濫用;
2、同樣是感情的原因,由于發生過沖突,或由于是仇家等原因,可能導致的自由裁量權的被濫用;
3、由于個人工作能力、認識能力、知識水平沖突、道德水準等因素,可能導致的自由裁量權的被濫用;
4、由于利益因素,比如,此項決定對具體工作人員有利害關系,或由于具體工作人員受賄等因素,可能導致的自由裁量權的被濫用;
5、由于受來自領導的壓力、同事的說情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導致的自由裁量權的被濫用;等等。
自由裁量權的濫用,一是不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因為濫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處理問題隨意性很大,反復無常,不同情況相同處理,相同情況不同對待,引起群眾懷疑、不信任,產生對立情緒,不配合執法,行政違法行為增多,導致經濟秩序的不穩定;二是助長特權思想,滋生腐敗,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但是,社會事務是復雜的,對于偶發的事務,具體工作人員首次處理,法律雖然規定了原則,工作人員的判斷標準可能會與公眾標準發生偏差,工作人員認為是公正的,公眾可能認為不公正;特別是在公正標準沒有形成之前,對于偶發的、復雜的事務的公正處理,是很難把握的。因此,自由裁量權的濫用,在客觀上也是不可避免的。正因為自由裁量權可能會被濫用,所以對自由裁量權必須進行控制。
四、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的基本原則
從權力的本身屬性來看,任何一項權力都是有腐蝕性和侵犯性,總是趨于濫用。由于自由裁量權的靈活性又決定了它的更易于被濫用。自由裁量權的濫用構成的違法往往是隱蔽的,不易為人們所識破。在現實生活中相應法律法規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約束較少,給自由裁量權的被濫用留下了隱患。在實際執法中,由于地域不同、個人素質和價值取向不同,導致對法律法規的理解不同,從而也會產生自由裁量權的被濫用。故此,正確地行使自由裁量權須遵循以下原則和標準:
1、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公正、善意、合乎情理。
公正,就是在行使自由裁量權時要出于公心,做到“相同情況相同處理,不同情況不同處理”;善意,就是行使自由裁量權時,要出于善良的意愿,不是圖報復;合乎情理,就是行使自由裁量權時,要合乎人們的正常思維,是出于一個正常人的通??紤]而做出的行為。要合乎符合社會客觀規律,如責令當事人撤除侵權商品上的商標標識,應視數量的多少而定,不能要求幾分鐘內完成。
2、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僅為正當目的。
僅為正當目的,是針對非正當目的而言的。非正當目的,是指出于私利等非正常的考慮?!八嚼笔且粋€廣義的概念,可分為“直接私利”和“間接私利”兩種?!爸苯铀嚼笔侵?,自由裁量權的行使,直接能給行為人帶來經濟上或政治上的好處;“間接私利”是指,自由裁量權的行使,雖然不能直接給行為人帶來好處,但是卻能給行為人帶來未來的、可期待的經濟利益或政治利益。如當事人違法事實輕微,卻被處以最高額的處罰,顯屬對自由裁量權的濫用。
3、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合乎法的目的。
任何法律、法規的制定,都有它的價值取向,那就是法所追求的目的。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如果偏離乃至離法的目的,必然導致行政不合理,自由裁量權也就成了個人私利、圖報復的工具了。如為罰款而罰款,為完成罰款任務而執法,既屬次種情形。
有了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遵循的原則和標準,并不等于人們都能遵循原則辦事,也不等于自由裁量權不會被濫用。對于自由裁量權還需要從道德和法制兩方面加以控制。同志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道德建設,依法制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對于一個國家治理來說,法制與道德,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法制屬于政治建設、屬于政治文明,德治屬于思想建設、屬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疇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當始終注意把法治建設與道德建設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這段講話,精辟而深刻地說明了道德與法治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為我們控制自由裁量權提供了理論指導,指明了正確方向。
五、如何控制行政執法中自由裁量權的行使
首先,對自由裁量權進行道德控制,必須要加強思想建設,不斷提高精神文明的水平。
1、增強公仆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明確我們的權利是人民給的,我們要用人民賦予我們的權力努力為人民服務。如果忘記了這一點,我們就會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公仆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實質上就是公務員職業道德的必然要求,是控制主觀濫用自由裁量權的保證。
2、增強行政能力,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光有好的思想,并不必然能夠控制自由裁量權的濫用,對于復雜的問題和層出不窮的新事物,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去處理。我們只有不斷地向書本去學習、向實踐學習、向他人學習,不斷地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才能在客觀上把自由裁量權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內。
3、要克服不良思想的侵蝕,防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泛濫,加強思想教育,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增強自己的內控力,遏止私欲的膨脹,在思想上消除濫用自由裁量權的欲念。
其次,對自由裁量權進行法律控制和制度控制,從源頭上解決自由裁量權過于“自由”的問題,使之具體化、規范化,具體較強的可操作性。
1、建立回避制度。在行政執法時,如果執法活動與執法人有厲害關系,該執法人應當回避。回避應實行主動回避與申請回避相結合?;乇芘c否,有該工作人員所在單位的領導決定;領導需要回避的,有班子集體決定。
2、建立執法責任制。執法責任制也要有可操作性,要明確區分濫用自由裁量權的情況,看是主觀濫用,還是客觀濫用;是偶而濫用,還是一貫濫用等等,來區別不同責任。使責任與個人的待遇和職務的升遷掛氣勾來,真正把執法責任制落到實處。
3、建立司法審查制度,把自由裁量權行為納入司法軌道。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告知行政管理相對人具有申辯權、請求舉行聽證權、申請行政復議權、提起行政訴訟權、請求國家賠償權等等,使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權利具有可救濟性,是凡是涉及到公民權利和公民義務的執法行為(包括自由裁量權)都應舉有可訴性,確立司法最終解決原則。
4、建立行政執法監督體系。監督主體不僅有黨、國家機關(包括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查機關、審判機關),還有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層群眾和公民。對已有的法定監督方式還應當根據形勢的需要,繼續補充、完善;對沒有法定監督方式的,要通過立法或制定規章,以保證卓有成效的監督。同時,要有對的人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還有對監督有功人員的獎勵和保護。
5、在立法層面,要處理好法律條文的“彈性”和執法的“可操作性”關系,盡量做到明確、具體,減少“彈性”,尤其是對涉及到公民合法權益的條款,更應如此?!巴椒ú蛔阋宰孕小?。配套的法律文件,構成一個有不同層級組成的法律體系(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層級低的規范性文件,可隨著形勢的發展廢、改、立,以適應不斷變化,從而也可以克服法律因穩定性較強所具有的局限性。如果不便于做出硬性規定,至少應有一個參照標準,作為指導性的意見。如最常見的“情節輕微”、“情節惡劣”,由于沒有一個參照標準,在實際執法辦案中,“自由裁量權”已演變為“任意裁量”,造成混亂,就不足為奇了。
6、要強調行政機關說明作出具行政行為的理由。在行政訴訟中,對的證明,原告負有舉證責任,但由于這種舉證比較困難,借鑒國外的作法,應當強調行政機關說明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理由,以便確定其行政目的是否符合法律、法規授予這種權利的目的。對說不出理由、理由闡述不充分或者不符合立法本意的,應認定為。
7、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現在行政執法人員素質不高是個較普遍的問題這與我國正在進行的現代化建設很不適合,有些行政執法人員有“占據一方,唯我獨尊”的思想。為此,一方面要加緊通過各種渠道培訓行政執法餓、人員,另一方面對那些不再適宜從事行政執法活動的人要堅決調出,使得行政執法隊伍廉正而富有效率。
8、實行定量分析,定性與定量想結合。《行政處罰法》第四條規定了行政處罰應考慮的基本因素“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執法部門可根據以上基本因素,各因素之主次情況及所占比重等,以綜合評定的方式來確定一個可供操作,也便于實現行政處罰的統一??稍O想建立這樣一個公式,猶如單位對每位職工進行的工資核算,工齡、級別、職務、任職年限等各種情況按不同的標準、檔次逐一對應,其總和即是該同志的應得工資。以“無照經營”為例,其應考慮的法定因素為“無照經營的事實、性質、情節、后果”(何人、何事、何地、何時、何因、何情、何果)。以“情節”為例,可分為“輕微、一般、比較惡劣、惡劣”四檔。再對這四檔予以明晰,確定其具體內容。以“輕微”為例,時間短(15天以內)、規模?。ㄙY產500元以內)、違法獲利少(100元以內)、未出售假冒偽劣產品、消費者無投訴、第一次違法或不知道違法、有立功表現、主動消除或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等。其余,以此類推。
9、人民法院對自由裁量權的司法監督
《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了人民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原則,人民法院通過行政訴訟依法對被訴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使司法審查權,審查的主要內容是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而不是不適當性。
但是,這并不是說人民法院對自由裁量權就無法進行司法監督了。如前所述,行政機關所擁有的自由裁量權滲透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各個階段,由于不正確地行使自由裁量權,其表現形式主要有、拖延履行法定職責、行政處罰顯失公平等,所導致的法律后果是人民法院有權依法撤銷,限制履行或者變更具體行政行為。
然而,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原則,表明了人民法院的有限司法審查權。當前,我國正在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強調為政清廉,人民法院應當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在這方面要有所作為。一方面要嚴格依法辦案,即要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又要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克服畏難思想和無原則的遷就行政機關。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議權,對那些確實者,或者其他違法違紀者,人民法院無法通過行政訴訟予以糾正的,應當以司法建議的形式向有關部門提出,以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關于對自由裁量權的控制,還可以概括一些措施,如:行政檢察控制、行政機關的上下級間的控制、新聞監督等等,本文就不加以論述了。但是,不管對自由裁量權如何進行控制,都要掌握一個尺度,那就是:控而不死,用而不濫。調動自由裁量權高效靈活的積極因素,抑制它容易被濫用的消極因素,使行政權的行使符合我國依法行政的要求,符合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這就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岷燦:《行政法概要》法律出版社1983年
2、朱新力:《行政法學原理》浙江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