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2:22
序論:在您撰寫電子企業質量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體系是一個國際通行、框架性的質量管理體系,沒有也不可能為每個企業提供實用的、具體的管理技術與方法;企業需根據這個“框架”并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適合企業發展戰略、業務管理的體系,而且,不僅要有“檔案”文本,更要制定一看就懂的“執行”文本,加大執行力,從而將質量管理工作根植在實際的業務開展過程之中;比如:在型號研制之初,總體單位和計劃部門應明確計劃,通知所有的工程相關人員,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提供相應的標準和編寫資料等,即建立型號質量體系,結合體系寫出自身崗位的工作職責,梳理需用到的技術知識和崗位工具,并經過審批,必要時可以培訓,這也是理順流程,提高執行力的關鍵。
2質量管理的前沿方法探析
鑒于上述對體系有效性的分析,企業需做的除了對體系的補充完善外,還需針對體系中涉及少或沒有涉及的部分,對其質量管理方法進行創新:從人的意識到工具、方法的選擇和使用,從避免計劃于延遲到減小內部損失,從硬件到軟件,從技術狀態管理到雙五歸零等。
2.1變革質量觀
世界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提高企業產品的質量和質量管理水平的關鍵是要轉變質量觀念,即轉變質量觀、責任觀與控制觀。
a)轉變電子企業質量觀產品質量必須考慮到企業的所有受益者(客戶、員工、所有者、供方和社會)的期望和需要,損害其中一方的利益,企業的長久發展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企業內所有的部門都有一定的質量問題,各部門都應明確自身在質量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與其他部門的協作關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證部門的產品質量、工作質量,從而保證企業的運作質量;產品質量是消費者定義的,并非技術標準越高越好,主觀的確定會把技術性能指標定得過高,導致成本價格上升,工期延誤等;提高質量保證部門的地位,使他們和別的部門同樣重要,以提高“全民”質量意識(戴明);觀念的改變應自上而下,畢竟掃樓梯不是從下往上掃的。
b)轉變責任觀很多企業的質量體系存在嚴重缺陷,管理混亂,工作隨意性強,效率低下,質量活動失控,在這種情況下,操作者不可能有效地控制質量,產品質量問題應追究經營者的責任;提倡事前預防,強調“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許多質量缺陷在設計階段已經存在,而且會影響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在采購、銷售、服務和用后處置等環節中,也會出現質量事故。
c)轉變控制觀必須樹立動態質量控制觀念,不斷地根據顧客需求進行質量改進,確保顧客滿意;質量包括能說服顧客傾向于選擇產品的“優勢”,好的質量,可以使產品與眾不同,成為競爭的利器,對于成熟穩定的產品或服務,可以通過對小地方、細微特性的關注來獲得,但是各種優勢也無法彌補一個劣勢。
2.2重視人的因素
在電子企業質量管理中,有人機料法環測6大因素,應以人為中心,成敗關鍵在于人。質量管理的核心問題是以工作質量保證產品質量?,F代人力資源管理王長清:電子企業質量管理前沿方法的分析與探討需要激發員工積極性,吸引人、培訓人;不在擁有多少,而是整合多少;新崗位的人要有一個知識體系;應以“做了什么值得驚喜的事情”作為工作標準;作好企業文化建設,用價值體系作為人的思想行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儲備“人力”財富。質量管理高級人才是解決體系和業務“兩張皮”的關鍵。
2.3建立崗位工具箱整合就是力量,工具就是能力。萬事有方法,事事有工具,任何一個崗位都可以開發與建立工具箱。借助崗位勞動工具(像流程、方法、模板和表單等)可以大幅地提高員工績效,減少崗位工作失誤,填補員工素質、能力和經驗的不足。為每個崗位的員工提供一套可以大大提升勞動效率的勞動工具是企業提升崗位工作績效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2.4建立“不管”部門
鑒于體系的“特性”,企業應建立一個起仲裁作用的“不管”部門,負責改進和監督這些看似合理的劣質成本,仲裁各個職能部門都不管或管不到的問題,及時解決,達到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和消除劣質成本的目的。劣質成本不僅包括顯而易見的諸如報廢、返工、返修、測試和試驗成本(分析不合格原因),以及用戶投訴、退貨等項目,還包括浪費、加班過多、上門服務支出過多、文件延遲、對現狀缺少跟蹤、人員流動過于頻繁、顧客賠償備用金、未正確完成銷售訂單、報價或結帳錯誤、計劃延遲、因接待和處理不滿所引起的顧客投訴、未使用的能力、產品開發失敗、未及時退貨等,前者總額約占成本的5%~10%,占銷售額的4%~5%,僅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后者約占營運成本的15%~20%,是真正“隱藏”在水面以下的劣質成本,這些成本大多并未直接計入損益表或資產負債表,企業可以就這些問題消除其產生因素,發掘這座“水中金山”,會給企業帶來許多因節省而產生的巨大收益。
2.5避免計劃延遲
如果各部門是一個階段接另一個階段地像傳遞接力棒一樣工作,到最后階段就會出現堆積成山的工藝變化,這必將導致計劃的延遲,采用預防原則,質量必須從一開始就貫徹到計劃進行的每一步,不同部門之間,必須建立聯系和合作,為了預見和解決問題,應像一支球隊一樣互相配合,激發創意,盡早地發現問題,避免拖延或向下推卸責任。
2.6應用
10種世界級電子企業質量管理工具如果企業想取得好的乃至世界級的質量(解決長期問題、利潤改進、提高客戶忠誠度、總質量改進、可靠性改進、降低成本、縮短周期、縮減空間、設計改進、全面生產維修、供應商的改進和提高員工的士氣),則其領導層必須理解、消化、吸收和指導利用這些新的、簡單且非常有效的工具,這些工具遠比QC的7種工具、7種質量管理工具、工程方法、工人參與、8-D、抽樣、ISO9000、全面質量管理、零缺陷運動和QS9000,以及馬爾科姆鮑德里奇獎、歐洲質量獎有效。這10種工具是:試驗設計(DOE),多環境強化應力試驗(MEOST),質量功能展開(QFD)———傾聽客戶的意見,全面生產維修—改進設備生產率,水平對比—學習并采納最好的經驗,防差錯(Poka-Yoke)———清除操作操作者可控差錯,客戶管理(NOAC)———白領質成本和周期時間的改進,供應管理—供應商質量、成本、和改進周期的轉折點,全面價值工程—遠遠超過了傳統價值工程,縮短生產周期—質量、成本、交付期和效益的綜合體現。摩托羅拉公司使用了上述方法后,產品質量改進了10倍,甚至100倍。
2.7采用一些可以提高產品設計質量和可靠性的新方法
a)采用一種可以提高產品設計質量和速度的最有效方法———“五環法”隨著生產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影響產品質量的人為因素大大地減少,過程保證能力大大地增強,據統計,65%的質量問題是設計責任造成的。樹立設計開發新理念,采用提高產品設計質量和速度的“五環法”就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拔瀛h法”由以下5個關鍵環節構成:正交試驗設計(DOE),三次設計,可靠性設計,設計評審,同步小組實施并行設計。即:以顧客為導向,加快新產品開發速度,專業技術設計和統計技術相結合,產品功能形成設計同產品可靠性設計同步進行。
b)采用一種可以提高外場可靠性的設計方法
雖然傳統的可靠性設計工具(可靠性預計研究、故障模式影響分析(FMEA)、故障樹分析(FTA))對產品的可靠性設計就象質量管理的7種工具對質量管理一樣有效,但是最多不過勉強有效。用大量的壽命試驗來改進可靠性,正象工廠利用大量的檢驗來改進質量一樣,結果是沒用的。有一個好的方法,就是在設計階段,通過綜合利用DOE和MEOST(多環境強化應力試驗),能夠模擬并防止外場失效,從而達到極大地改進外場可靠性級別的目的。
2.8實施軟件工程化管理
由軟件原因造成產品故障的事例越來越多。應嚴格地落實軟件質量管理規定,執行軟件“三庫管理”,實施軟件第三方測評和更改后回歸測試,建立能夠完善軟件更改、版本管理和灌裝的制度,確保軟件質量。
2.9嚴格技術狀態管理
技術狀態管理的目的就是確保所有參與工程項目工作的人員在其壽命周期的任一時間能夠使用正確和準確的文件。由于產品多,各個型號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導致每個產品的技術狀態都隨著系統的變化而改變,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初樣基線、試樣基線和定型基線,并將某一階段的全套設計和工藝文件定為技術狀態文件,采取相應的標識來加以管控。狀態更改要求將設計圖紙、現場作業指導書等替換為與更改后的狀態相一致的版本,以保證文實的符合性。設計更改要確保全部都是納入到圖紙和技術文件中,確保產品符合圖紙和技術文件的要求。有時產品出現問題,設計人員會埋怨那些更改手續繁雜,時間緊,怕責怪,就私下改動,不納入圖紙,而后續生產還是按照原來的圖紙進行,這樣必然導致問題“復現”。
2.10認真執行“雙五歸零”制度
質量問題能否真正做到質量歸零,可以說明一個企業技術能力、工作態度和質量管理的優劣。容易產生的問題是:質量管理的問題處理方式簡單,解決不徹底,重復暴露,很多時候是換件處理,導致前期已解決的問題到后期重復出現。需要認真執行“雙五歸零”制度,做到“定位準確、機理清楚、問題復現、措施有效、舉一反三”,把問題當做“財富”,追根尋源,以技術促質量,以質量保安全。
2.11質量經營中的管理創新
創新就是創造有價值的定單和降低流程成本。創新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靈魂和本質特征,是企業不斷發展的基本驅動力和活力之源,是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新的組合,包括以下5種情況:
1)引入一種新的產品或提供一種產品新的質量;
2)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3)開辟一個新的市場;
4)獲得一種原料或半成品的供給來源;
5)實行一種新的電子企業組織形式。企業好比斜坡上的球體,必然下滑,要想使其上移,則需要兩個力———一個是止動力,不使其下滑,好比企業的基礎工作;另一個是拉動力,促使其上移,好比創新力。其中,“止動力”如6S中的“日事日畢,日清日高”;“拉動力”如“在市場否定你之前先否定自己”的創新管理。發展不好的企業很多都是“休克魚”,即肌體硬件還很好,就是思想觀念出了問題,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和配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很快就能被激活起來,就象海爾兼并重組別的企業一樣。
3結束語
大學風險管理論文題目
基于JAVA EE平臺的項目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數字化六西格瑪項目管理平臺的研究與設計
疏浚工程進度管理
對商業建筑項目成功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建設項目統一信息平臺研究
農電工管理項目問題研究
基于電網工程項目的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應用研究
項目管理中PERT/CPM與CCM的比較及實證研究
合資企業項目溝通管理
寶鋼大方坯連鑄過程機國產化項目管理研究
項目導向的創新型企業員工績效考核體系研究
我國高校修繕工程項目管理研究
青島奧帆基地項目建設管理研究
基于J2EE的項目管理系統安全功能的設計與實現
膠濟鐵路改造項目管理之工作分解和進度管理
廣州新電視塔項目實施管理研究
價值工程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項目管理的應用研究
體外診斷試劑質量管理體系實施方案——以中生金域公司為例
建筑安裝企業施工項目的管理分析及應用
國內中小型企業設備更新改造項目的管理模式研究
新型封裝開發過程進度管理的研究
電信運營企業傳輸工程成本控制研究——以佛山移動傳輸工程項目為例
長輸管道工程進度與控制
唐鋼步進爐翅片管式蒸汽發生系統及項目管理
一重集團曲軸鍛件技改項目經濟評價
中國工程監理企業向代建制項目管理公司轉變的研究
電影制片項目風險管理探討
房地產開發項目質量策劃研究——以A公司為例
大豐110kV草廟變電所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
小規模開發團隊過程改進的方案設計與實施
項目管理中的項目文化建設研究
基于路徑分析與模糊數學相結合的項目管理績效評估方法研究
內蒙古海滿一級公路項目管理優化研究
精益建設理論在項目投資控制中的應用
麗水市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模式研究
基于項目化的采購管理
江中集團基于ERP項目的業務流程重組研究
無錫電信IPTV產品研發項目管理研究
青龍場立交橋維修工程項目進度計劃與控制
大學風險管理論文
探討現代風險管理
摘 要:本文簡要探討現代風險管理。科學合理的風險研究可以幫助企業提升其價值;相反,缺乏風險研究將不僅威脅企業本身,甚至會影響整個社會經濟。所以在當今多變的社會環境下,要高度重視風險管理。
關鍵詞:金融;風險;管理
本文將重點介紹風險管理是如何影響企業經營與運轉,并分別分析不同理論的優長與不足,旨在為企業經營者管理者提供參考。
一、風險的定義
風險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種不確定性,其結果是使經濟實體產生損失。它可以分為兩大類:經營風險和金融風險。經營風險是指公司的決策人員和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出現失誤而導致公司盈利水平變化,從而產生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或由于匯率的變動而導致未來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金融風險指的是與金融有關的風險,如金融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等。
二、權衡理論和啄食順序理論差異
目前,風險管理理論主要派系包括權衡理論和啄食順序理論。權衡理論強調在平衡債務利息的抵稅收益與財務困境成本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時的最佳資本結構。這是種靜態分析方法或庫存理論,可以通過分析資產負債表分析風險。例如,負債可能導致的財務危機成本威脅。然而,企業產生負債并不總是壞的一面,有時它可以幫助企業減少所得稅支出。啄食順序理論首次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梅爾提出的,即在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中首選內源融資;在外源融資中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中首選間接融資;在直接融資中的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中首選債券融資。其中內部融資主要是指公司的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外部融資又可分為通過銀行籌資的間接融資和通過資本市場籌資的直接融資(直接融資包括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所以從本質上說,啄食理論認為存在一個可以使公司價值最大化(公司發行的股票和債券的價值最大化)的最優資本結構,并且以對不同性質的資本進行排序的方式,給出了決策者應當遵循的行為模式。權衡理論和啄食理論之間的差異。首先,在權衡理論中,權益和債務之間應該有適當的比例,只有當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債務才是最佳的資本結構。無論權益或負債太高都不利于企業運作。然而,啄食順序理論認為企業應該采取最低的融資方法,以使風險最小化。另一個差異是對債務的處理是兩種不同方式。權衡理論里債務是用來減少所得稅支出,使企業能夠保持充足資金。在啄食順序理論中將對比不同的債務風險,從而考慮哪種債務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雖然這兩種理論之間存在差異,但是權衡理論和啄食理論之間仍有一定的聯系。首先,這兩種理論都是基于莫迪利亞尼和米勒的理論研究,這兩個理論均是基于實用主義而不是單純的理論研究,他們同時都觀察到不同的融資方法都會影響市場價值。其次,他們都證實,債務融資優于股權融資。雖然權衡理論和啄食順序理論對融資的不同看法,都是尋求最好的方式來使企業實現最大利潤和最小風險。
三、案例分析-索尼公司的風險危機
風險對于國際企業的威脅極為嚴重,因為他們影響的不僅是企業本身,可能也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影響全球。以索尼公司為例,索尼成立于1946年,總部位于日本東京,世界500強企業之一,主要從事生產電子產品,如今是一個可以代表日本文化的多元化企業。索尼的產品主要是音頻、視頻、信息、通信、半導體和電子元件等電子產品。電子產品尤其是PC電腦行業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索尼的競爭對手如IBM、聯想、戴爾和華碩均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索尼公司憑借其良好的產品質量和優良的設計成為行業的領先者,許多廠家也將索尼元件作為其生產原材料之一。作為國際性的行業龍頭企業,索尼同樣面臨許多風險。根據索尼2006年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務報告顯示,索尼陷入了巨大的財務困境。通過財務報告可以看出,盡管索尼公司收入增加156億美元,增幅8%,但是與過去同期比較毛利潤卻降低將近94%。索尼財務報告解釋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問題電池召回事件,這一事件不僅嚴重破壞了索尼公司的品牌信譽,同時使索尼遭受約4.29億美元的巨額損失。除此之外,2008年索尼企業再次召回有問題電池,此次召回影響范圍是全球PC電腦制造行業。由于索尼電子產品質量的良好口碑,許多著名的PC制造商都使用索尼電池作為其生產的一部分,如富士通,戴爾和聯想。問題電池召回事件同樣也降低了這些公司的聲譽,導致消費者對整個行業失去信心。一些公司正在考慮起訴索尼賠償他們的經濟損失,這進一步使索尼的品牌形象受損。二是索尼的電子娛樂部門SEC損失慘重。索尼投資大量資金用于研發和推廣PS3游戲機項目,PS3的研發成本極高。但是由于負面信息和整個行業的不景氣,世界各地的PS游戲機銷售量大幅下降。索尼公司的風險管理需改進的方面:首先,索尼需降低其信用風險。由于召回問題電池事件使索尼公司聲譽受損,股東動搖對索尼的信心,直接導致公司股票價格下跌。索尼為解決這個困境可以通過增股派息,以表明企業對未來仍然是樂觀的,從而增強消費者和股東的信心。下一步的改進是提高管理市場風險能力。巨額損失是由于索尼電子娛樂部門SEC不關心市場風險的結果。如果風險管理者意識到PS游戲機市場現狀和對市場銷量預測正確,從而確立以成本最小化為首要目標的站略,那么損失將不會如此巨大。此外,索尼公司在SEC部門投資最多,一旦對市場預測錯誤,那么它將面臨更高的風險。另一方面如果索尼公司將資本分散在不同的投資領域,那么風險可以被分散轉移或是避免。由于風險可能對企業存在消極影響,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界人士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高風險帶來高利潤,但是追逐高利潤同時如果決策失誤,其損失也是十分慘重的。企業如何規避風險并保持效益?一般來講,企業管理者會通過保險彌補損失。但這是處理風險的消極方法,因為它處理的僅是風險的結果。隨著風險管理的發展,現代社會通常使用四種手段處理風險,分別是風險保留,自我保險,轉移和避免。風險保留是發生頻率低、產生結果牽涉面小的常用方法;自我保險通常需要一個風險池或風險準備金;轉移是指風險發生頻率較低,但潛在的后果嚴重,這樣的風險通常被轉移到第三方來規避;避免風險是企業無法承擔的風險,這樣的風險通常是高頻率發生以及后果嚴重,意味著企業風險的潛在收益不能彌補風險成本。除了以上方法,企業投資多樣化也是有益的,所謂投資組合,分散風險。例如: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說法。多元化的投資可以降低風險而回報卻不顯著減少。仍以索尼企業為例,索尼企業可以優化企業的財務結構來支持企業的運作以抵御風險。在研發PS游戲機產品時,外部環境即市場,全球PS游戲機銷售不如往常。索尼可以研究為什么消費者降低了對PS游戲機的購買,是否是因為產品過時還是PS游戲機已經有其他更好的替代品?如果是這樣,替代品有何優勢,PS游戲機可以在哪些方面改進等等。對市場的深入研究,索尼可以制定戰略然后重新安排對PS游戲機的投資,應把更多的資金用于產品促銷而不是開發技術。對于內部環境,索尼企業可以努力保持資本結構足夠強大,為更高更集中的投資SEC部門提供支持力量。
四、結語
總之,本文針對的是風險理論的機會和威脅,并以索尼公司為案例進行分析,最后提出建議。風險管理可以直接影響企業經營與運轉,不完善的風險研究會導致企業遭受財務危機。管理者只有重視風險,才能使企業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康尼.《經營風險和系統性風險的的理論關系》.企業財務與會計雜志.1982(2).
[2]克勞伊.風險管理要素.2006.
看了“大學風險管理論文題目”的人還看:
1.大學風險管理論文
2.保險風險管理論文題目
3.風險管理論文精選范文
一、企業簡介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4年在的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九十五年歷史的民族制造企業,也是全國農機行業及常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同時擁有A股和B股,總股本3.74億股,其中國家持股占31.43%,法人持股占2.69%,上市A股占39.16%,上市B股占26.72%。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的境內上市人民幣普通股(“A”股)及境內上市外資股(“B”股)分別于1994年及199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該公司主要從事以“常柴牌”為商標的中小型單缸和多缸柴油機的生產及銷售。該公司所生產及銷售的柴油機主要用于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輕型商用車、農用設備、小型工程機械、發電機組和船機等。近幾年來,常柴股份公司全面推行ISO/TS16949質量管理體系的貫標工作,加強過程控制與持續改進能力的建設,深化供應商PPM值管理,努力使常柴質保體系建設和質量管理工作逐步納入一個高標準軌道。
二、物流成本變化對制造企業財務的影響分析
表1是該企業2009年1季度財務報表,為了簡化分析過程,本文根據其主營業務財務數據從運輸費用、倉儲費用和存貨成本三方面來分析物流成本對財務造成的影響。
由表1可見,凈利潤NI是息稅前利潤減去利息成本乃理和所得稅TX得到的,這里凈利潤解為3392.34萬,主營業務收入S為6.23億,凈利潤率5.44%,毛利GM是主營業務收入占減去主營業務成本CGS的差。息稅前利潤EBIT是毛利扣除運營總成本TOC得到的。存貨成本等于平均庫存乘以庫存比率W。
表2表明了該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資產為21.74億,企業通過運營后產生了6.23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資產總計TA包含13.27億元的現金CA、3.41億元的應收賬款AR、1.34億元的存貨IN和3.71億元的凈固定資產FA。所有的資產總和等于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和。它們是8.54億元的負債合計TD,其中有7.14億元的流動負債和1.39億元的非流動負債LTD以及13.20億元的所有者權益。
基于表2所給出的財務數據,物流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往往最終都反映到成本節約上,可以用靈敏度方法來分析各自的波動情況。如運輸費用減少10%后財務狀況的變化、倉儲費用減少10%后及存貨成本減少10%后的財務狀況。表3、表4、表5則是運輸費用減少10%之后的財務變化。
從計算結果可見,2009年1季度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的凈利潤為3392.34萬,凈利潤率為5.44%。企業因此而投入的資產為21.74億,求得企業有1.56%凈資產收益率。2009年1季度的存貨周轉為4.13次左右,運輸費用達到總銷售額的1.84%,倉儲費用達到總銷售額的0.41%,存貨成本達到總銷售額的1.49%。
如果該企業在原有基礎上將運輸費用降低10%,則企業的凈利潤會增加97.44萬元,達到3489.78萬。企業的凈利潤率也將增加到5.60%,凈資產收益率從1.56%增長到1.60%。運輸費用占總銷售額的比例從1.84%降低為1.65%。而倉儲費用和存貨成本占總銷售額的比例還維持不變(假設運輸費用的改變并不引起倉儲費用和存貨成本的增加或減少)。
表6、表7、表8和表9、表10、表11同樣表明了企業的凈利潤、凈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隨著倉儲費用和存貨成本的降低都相應地得到提高,從計算得出的數據說明物流成本分析和控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制造企業的盈利水平。
三、結論
表12對比了幾種改進方案的財務影響??梢姡瑢衾麧櫬实脑鲩L影響最大的是運輸費用的減少。因為運輸費用占銷售比率為1.65%,比其他兩項要大,而倉儲費用和存貨成本分別是0.42%和1.53%。同時減少運輸費用對凈資產收益率增長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其次,庫存減少使得凈資產收益率提高到了1.61%。由庫存減少而引起的財務利潤的變化既降低了存貨持有成本,也引起占用資產的減少。庫存周轉率變快,庫存量隨之降低,企業只要用比較少的資本投到庫存,大大節省了成本。因此,減少庫存戰略對凈資產收益率的提高有著雙重的作用,既能降低占用資本又能增加凈利潤。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物流運作情況對于企業財務報表產生較大的影響,實際上影響的本質主要是物流對相關成本的作用。
企業的成本控制系統是個動態系統,隨著企業的財務指標、經營策略、企業戰略等的變化,企業的控制體系必須隨之而改變和調整以適應新的狀況,對于企業的物流管理控制更是如此。
參考文獻:
[1]陳勝群:《現代成本管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吳濱如:《物流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南京理工大學2003年碩士論文。
[3]劉濤:《企業物流成本分析》,山東科技大學2004年碩士論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畢業論文(設計);質量
畢業設計(論文)是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一環節是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依據。[1]通過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基本操作技能,提高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因此,要采取各種有利措施,確保學生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的時間和質量,建立完善的論文質量監控程序,保證教師指導論文質量和學生完成論文質量。
一、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存在的問題
1.抄襲嚴重。高職院校畢業論文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抄襲嚴重。即使在國內一些重點大學中也高達10%以上的抄襲率,普通高校中這種現象更加嚴重。[2]當前,雖然各高職院校采取了各種措施制止學生剽竊論文、弄虛作假,利用數據庫進行論文相似度檢索,對學生論文造假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但是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學生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環節要深入到行業和企業中去,這種教學模式給高職院校畢業設計工作帶來了信息不暢、指導不好、工作量大、操作困難、質量不高、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其結果必然是對畢業設計弄虛作假現象不能有效控制。
2.選題不當。畢業論文的選題狹窄且缺乏新意,學生選取的題目相同或相似的較多。論文內容無自己的特點,方案單一,方案沒有創新性。有的學生選題與本人實際工作相距甚遠,在現有的研究條件或規定時間根本無法完成。[3]有的學生選題與專業不相關,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一致,在答辯時很難通過。
3.寫作能力差。學生對專業領域的文獻資料獲取方法掌握很少,不了解電子數據庫的使用,缺乏文獻資料檢索能力,中文資料檢索很少,同時英語水平有待提高,基本沒有查閱外文文獻。對論文的撰寫缺乏了解,實驗數據不知如何處理,論文低水平重復過多,語言表達能力差,寫作能力有待提高。
4.撰寫不規范。畢業論文(設計)在撰寫時不規范,主要表現在論文文本不規范,沒有參照學院論文標準,如論文題目字數太多、論文摘要沒有反映論文中心內容、數據來源注明不規范、表頭文字說明不統一、目錄與內容不符、畢業論文格式不統一等,基本每個指導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論文格式。
二、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監控與管理的方法
1.建立健全畢業論文(設計)的具體管理制度。健全的、科學的、詳盡的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制度是管理好畢業論文、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基本保證。制度建設是教學管理的基本要求。[4]要對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管理、成績評定等各個環節提出具體的、規范的要求。
(1)制定畢業論文(設計)選題制度。論文題目必須要與專業相關,只有與專業相關學生才能把所學知識綜合運用到論文研究中;高職院校的畢業論文(設計)是注重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學生必須進行試驗,論文中要有試驗數據,才能學有所獲;論文要有一定的創新性;盡量指導學生一人一題,這樣才能使所有學生的論文都有自己的新意,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從而提高論文整體質量。
(2)制定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制度。根據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和要求,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該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組成包括:①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條例;②畢業論文(設計)排版要求;③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④畢業論文(設計)封面;⑤畢業論文(設計)評定標準;⑥畢業論文(設計)有關材料(包括開題報告、中期檢查、指導老師評閱、互評老師評閱等);⑦優秀畢業論文(設計)評定辦法等。學院只有將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工作中的各個環節以文件的形式規定清楚,管理者、老師和學生才能夠根據規章制度管理論文設計的各個環節,從而使得畢業論文的管理更加規范、科學、合理。
(3)制定畢業論文(設計)成績評定標準。畢業論文(設計)成績評定與理論課程不同,高職院校的畢業論文(設計)是和頂崗實習、畢業實習聯系起來的,很大一部分學生都是在工廠完成的,為了減少成績評定的主觀性,按科學化、標準化、量化的原則,畢業論文(設計)成績采用結構分割制,即指導教師評分(學校指導老師和工廠指導老師的平均分)、審閱教師評分和答辯評分,三部分成績所占比例為4:3:3,最終成績采用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
2.建立系統的質量監控體系。系統的質量監控體系是加強畢業論文(設計)管理,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系統的質量管理體系,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是對畢業論文(設計)進行過程管理,嚴格控制畢業論文(設計)的各個環節,從而使得學生論文保質保量完成。鑒于此,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根據畢業論文的進程,抓好三個時期的檢查:初期檢查—中期檢查—后期檢查,確保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
(1)初期檢查。要嚴把“指導教師聘任關”和“選題關”。初期檢查主要包括:指導教師的資格審查,選擇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曾經參與或主持過省市級以上課題的指導教師,對于不認真負責的指導教師取消指導資格;選題情況,包括選題的意義和目的、對學生的寫作要求,同時選題采用雙向制,老師提供多個題目供學生選擇或者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確定題目;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填寫情況;論文進程安排、預期困難及解決途徑;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自己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等情況,并完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實驗方案設計等基礎性工作,為論文設計工作做好準備。
(2)中期檢查。在畢業論文中期,指導老師要填寫中期檢查表,學院組織相關專家對畢業論文(設計)進展情況和論文質量進行檢查、監督,要求指導教師要嚴把“指導關”。通過中期檢查主要了解教風、學風和論文設計進度,包括學生論文有無改變課題內容,學生完成論文的質量與進度,了解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等情況,學生如期完成課題有無問題,如何解決,有沒有需要學院幫助解決的困難等。
(3)后期檢查。重點是嚴格答辯,客觀評定成績,把好“評閱與答辯關”、“質量評價關”。通過后期檢查主要了解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質量,評閱人對論文評閱結果,答辯組織、落實情況,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答辯小組的審閱及評語,答辯小組的答辯記錄,成績評定等情況。答辯時由學生陳述論文內容、答辯小組提問、回答問題三個環節組成。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成績采用結構分割制,即指導教師評分、審閱教師評分和答辯評分,三部分成績所占比例為4∶3∶3,最終成績采用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
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監控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提高高職論文質量就要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必須全面考慮,從全局出發,不能僅僅孤立地研究一個或兩個環節,要全員全過程重視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加強畢業論文(設計)的全程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嚴把論文質量關,使論文質量再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黃汀.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策[J].職業教育研究,2008,(2):57-60.
[2] 秦明建.以人為本提高畢業設計質量[J].中國冶金教育,2008,(1):29-32.
相關熱搜: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改革
前言
為了提高鐵道產品質量,減少鐵道交通事故的發生頻率,強化鐵道行業統一化和規范化管理,提升整個行業的管理水平,歐洲鐵道工業聯盟組織頒發了國際鐵道行業標準(簡稱IRIS標準)。p5RIS標準是在IS09001:2008的基礎上,針對鐵道行業的特殊要求,增加了鐵道產品在安全性、可靠性和質量上的特殊要求,并集中體現了鐵道行業以產品全生命周期為核心的管理思想。企業在引人IRIS標準過程中,重點使用過程方法,分析企業運營中各過程并適當加以管理。
一、質量管理現狀
(一)過程方法應用
該企業建立、實施、保持以IRIS標準要求為依據的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所需“過程”是為顧客(內部的或外部的)提品和/或服務的一系列的增值活動,過程從輸人開始,以輸出為結束。該企業把質量管理體系所需要的過程識別為三大類:顧客導向過程(C0P)5個、支持過程(SP)9個和管理過程(MP)5個,共有19個過程,包括其在整個組織中的管理活動’資源提供,產品實現,測量、分析和改進。
顧客導向過程中,C3“產品實現過程”是基本過程或者說是直接過程,其中包括產品實現的策劃、生產過程控制文件(作業指導書)、生產計劃、關鍵或者特殊過程管理等子過程,產品實現過程的控制是質量管理中的核心內容。
(二)產品實現主要過程
根據該企業生產的某典型鐵道輪對產品,分析該訂單產品實現涉及的過程及各過程主要工作內容I如下:
1.與顧客有關的過程?.確定產品相關的要求;組織評審確保滿足要求,確定是否有工序外包;將評審結果、訂單信息反饋、訂單處理或修訂#內容與顧客進行溝通。
2.產品制造過程設計:組建項目小組,確定項目負責人及項目組成員;以顧客要求以、產品特性、公司人員設
備配備情況等為輸人條件,并組織評審,確保輸人的充分性和適宜性;組織本產品實現過程相關人員進行評審,并經授權人員批準后,產生設計輸出,包括:工序作業指導書、產品檢驗規范、質量控制計劃、成品圖、資源需求、標識和可追溯性等。
3.采購過程:根據設計輸出及庫際情況,確定采購信息;從合格供貨方名錄中采購原材料;對采購產品進行檢驗,確保滿足設計輸出的要求。
4.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以訂單為驅動,制定短期和中期生產計劃;識別生產瓶頸,并制定改進措施;針對新產品,執行首件檢驗活動以驗證生產過程;監視和測量產品的特性,以驗證產品要求已得到滿足;技術/質量人員對關鍵/特殊過程進行監督控制,預防不合格品的發生;對產品進行防護,以保持符合要求。
二、產品實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品設計和開發方面
該企業考慮鐵道輪對產品分類較少,各類產品加工工藝基本一致'制定了統一的框架式的工藝規程,對其中的操作規范和檢驗規范單獨規定。但該訂單工藝中存在如下問題:
1.設計和開發輸人不全:由于各工序采用通用的操作規范和檢驗規范’未考慮不同訂單差異性部分的規定。例如,該批訂單主材來料為成品尺寸,通用的毛坯主材入廠檢驗不能充分驗證主材質量。
2.設計和開發驗證不足:由于該企業自動化程度較高,產品檢驗人員在最終工序檢測,各工序當班首件確認較為重要,即操作人員、操作工長、檢驗人員分別檢測確認,但該訂單中沒有明確當班首件操作規范及人員職責,可能會出現批量不合格品。
(二)管理方面
體系的運行保持是體系管理的重要環節,體系運行保持是通過建立統一規范的評價標準,運用客觀公正的方式和評價質量體系運行的好壞。通過質量稽查、過程審核及最終產品審核等方式對該企業某一訂單進行分析,發現存在如下問題。
1.體系運行不符合。該企業按照IRIS標準特殊要求,制定了《項目管理控制程序》,規定新產品必須組建多功能項目小組,執行項目管理過程。但實際稽查時發現該新產品訂單加工過程中沒有實施項目管理過程,反映公司管理體系中項目管理過程沒有按照文件規定執行,即公司執行層面不到位,屬于一般不符合。
2.溝通管理問題
1)相關方溝通問題
供應商溝通:企業在實現該批訂單時’出現主材分批交付但都延期交付情況,最后出現企業派員常駐客戶現場催要主材情況,且主材質保書也未能及時與主材一同提供,嚴重影響了公司正常產品實現和交付。
顧客溝通:該訂單產品交付后,客戶提出需要提供中英文版的主材質保書、組裝曲線等資料要求,造成向客戶提交資料延期情況。反映企業與客戶溝通過程中,與交付相關的信息溝通在顧客合同要求中不充分。
2)內部溝通途徑問題
該企業運行中主要通過召開周例會、日常協調溝通、職能部門發文等形式。周例會僅各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決議事項通過參加會議的負責人傳達到部門人員,參加會議人員沒有轉達會議決議事項或者傳達錯誤造成辦公效率低。此外,該企業使用了OA辦公系統,但是人員溝通一般通過電話或者當面溝通,文件溝通一般通過QQ、外網郵箱等方式,沒有形成一致的內部溝通平臺。
(三)人力資源
1.人員配備。該訂單生產期間,訂單處于不飽和階段,安排長白班生產,人員基本能夠保障生產、檢驗需求。但該企業設計產能是以兩班倒工作方式計算,企業后期必將會出現交貨期緊、數量大的訂單,則企業必然出現兩班生產甚至三班生產情況,那么具備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能力的工作人員將嚴重不足。
2.培訓問題。該企業各崗位人員按照崗位需求進行了培訓’經過評定具備獨立定崗能力。但是該企業在制定培訓計劃時對培訓的定位不清,不能滿足該企業中長期發展的需要。如企業投產至該訂單生產期間,企業專職無損探傷人員只有一名,其余人員未經培訓無獨立操作能力,大大增加了企業風險。另外,該企業沒有建立系統用以保持和提升相關人員的資格,不利于該企業人才儲備。
三、采取的改進措施及改善建議
(一)技術措施
1.工藝優化。企業在設計和開發工作時,應充分考慮各種輸人條件,如:半光軸和精軸入廠檢驗不同、鐵標/歐標/印標/美標檢驗項目和控制范圍不一致,建議針對各種類型及產品標準分類規定。此外,由于設計和開發工作的有效性需要驗證和確認,所以需要工藝涉及的部門共同評審,并且通過產品實現情況,修訂完善工藝。
2.不合格品預防。由于產品性質的特殊性,產品出現廢品則質量損失相對較大。針對該企業認知不足導致的產品判廢情況,建議成立專項小組收集國內各輪對組裝廠家不同產品類型產生不合的情形、產生的原因、控制措施’如通過論文查閱、外請專家、外派學習等途徑進行收集。
(二)管理措施
1.執行項目管理。按照IRIS體系項目管理要求,組建以完成訂單為目的的多功能小組,確保各相關人員能力和意識能夠勝任工作、小組成員和相關人員信息得到及時有效的溝通,以實現按照規劃的時間節點交付成果。并重點注重以下兩方面:
(a)完善制度:企業統籌規劃修訂體系文件,修訂文件時應確保符合IRIS標準前提下并重點關注體系審核員抽査的重點,精簡程序文件,做到:寫人文件中的條款要求能落實到實處,確保程序文件的嚴肅性和約束力。
(b)落實執行:通過績效指標控制、內審、監督抽檢等方式對核查文件落實情況,防止“兩張皮”現象。
2.信息平臺建設。企業利用0A系統為基礎,大力開發信息平臺功能,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建立并改進企業內部溝通制度加以約束。最終實現企業各部門日常業務工作的規范化、電子化、標準化;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打造信息溝通平臺,提升整體工作水平;實現信息的在線查詢,最終實現辦公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無紙化”辦公。利用信息平臺對過程進行監控,實現不合格品預防、不合格品跟蹤、生產計劃的調整等功能。
3.使用質量管理工具。企業通過成立項目多功能小組、QC小組等形式,加強使用質量管理工具,有效提高設計水平和質量管理水平。如:為預防設備突然停機,可以制定PDPC過程決策程序圖以減少停機時間、保證生產;對出現的廢品進行分析時使用因果圖。
(三)人力資源措施
企業應確定和實施一個過程,以識別、獲取、保護、應用和評估信息、知識和技術。并以知識管理活動的輸出作為培訓策劃的輸入加以考慮,以此開展的培訓活動才是建立在培訓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的。此外,企業應建立一個系統用以保持和提升員工的資格,并重點關注培訓的評估。
結束語
論文關鍵詞:生產,信息化,問題,人才培養
生產與運作系統是通過有效的資源配置實現“投入變換產出”功能的綜合體;它是企業大系統中的子系統。生產運作管理,是指為了實現企業經營目標,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對生產運作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總稱。生產運作管理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生產運作管理不僅包括生產運作系統的運行管理,而且包括生產運作系統的定位與設計管理,可以認為是選擇、設計、運行、控制和更新生產運作系統的管理活動的總和,狹義的生產運作管理僅局限于生產運作系統的運行管理,實際上是以生產運作系統中的生產運作過程為中心對象。本文的生產管理體制信息化是以狹義的生產動作管理系統為研究對象的。
整個社會正在興起一場信息化的浪潮,信息技術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它的影響已深入到企業的全過程。不僅影響企業的技術,也影響企業的管理,作為企業運行的核心—生產管理系統受到社會信息化的影響越來越大。
一、企業生產管理信息化的的推動作用
1、生產過程趨向全面自動化
工業時代的動力機械工具不會自動調節和控制,缺乏靈活性,不能處理偶然性事件,因此需要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發揮“神經系統”的作用,彌補動力機器的缺點。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推進,電子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自動控制技得到迅速發展,當前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工具體系(見圖1)新增加了操縱與控制系統,成為智能化的生產工具。它們能夠在生產者的控制下通過感測系統獲取勞動對象的信息,通過通信網絡傳遞信息,通過智能系統處理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再生”與勞動對象打交道的策略信息,再通過通信網絡把策略信息傳遞給控制系統,后者按照策略信息的指引調節和改變勞動對象的運動狀態,達到改變勞動對象的目的,完成生產勞動的過程。在這種生產過程中,自動化的操縱與控制系統克服了機械化的缺點,能進行自動控制和調節,并能處理各種隨機事件,使勞動者開始從直接的生產過程中退出來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從處于生產第一線的車間轉移到對控制系統發出指令的控制室和操縱臺,從直接的生產過程轉入間接的控制和操作,使生產真正達到了自動化。
2、生產過程趨向柔性化
生產中使用的靈活的制造系統,在電腦的指揮下,可以通過自動控制和調節隨時改變機器的行為模式。從而改變產品的款式,根據不同的需要生產不同型號的產品。人們把這種生產稱為柔性生產。當前,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推進,電子工業、汽車工業、飛機工業領域已經開始廣泛應用這種靈活制造系統,工業時代盛行的標準化的剛性生產方式正在被靈活的柔性生產方式所取代。其優點是既能節約成本,又可以靈活及時地滿足市場上多樣化的需求。
3、生產活動趨向“分散化”
在機械化、工業化的大生產中,生產同一種產品的各種功能的機器必須集中在一起,這樣可以縮短生產過程的空間距離,節約中間產品的傳遞成本和時間,機器的集中決定了勞動力的集中,機器對勞動力的吸收和需要程度決定了勞動力的集中規模。大工廠、大企業、大城市都是這種集中型生產方式的產物。集中可以有效的利用各種生產要素,收到規模效益,但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就會造成各種弊端,比如廢氣、廢水、廢物的過度集中,地區間勞動力需求的不平衡等。
企業信息化的推進和智能化的生產機器的應用,為抑制不斷集中的發展趨勢提供了可能,主要原因就在于信息科技的大發展使機器的體積不斷縮小,使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勞動力的數量不斷減少。這樣,當代企業在勞動力的數量上、廠房機器所占據的空間規模上都比傳統的制造業要小。生產管理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使企業間的生產協作變的更加順暢,受空間的影響將越來越小,減少企業“扎堆”現象?,F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個人擁有計算機和計算機進入家庭,使得人們可以在家里從事和完成本來必須到企業或工廠的車間、辦公室才能從事的和完成的工作。
總之,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制造業出現了一系列新的技術和新的生產方式。在管理信息系統(MIS)的基礎上,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CAD/CAM),建立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在開發決策支持系統(DSS)的基礎上,通過人機對話實施計劃與控制,從物料資源規劃(MRP)發展到制造資源規劃(MRPⅡ)和企業資源規劃(ERP);在生產和營銷上,有集開發、生產和實物分銷于一體的適時生產(JIT),有不斷消除浪費的精良生產,也有供應鏈管理中的快速響應和敏捷制造,以及通過網絡協調設計與生產的并行工程、虛擬企業和電子商務等。
二、生產管理信息化過程中的問題
1、信息意識方面
在制造業生產信息化的過程中,生產基層由于有自動化的基礎,所以對生產一線KPI和信息標示認識深刻,反而車間管理層面的信息意識由于信息應用的斷層而顯得信息驅動能力不足、數據決策能力薄弱。
信息意識的一致性是影響生產信息化順利進行的重要人文因素。企業全員對“生產數據如何沉淀為信息,信息如何精煉為情報”認識越為統一,圖2中三個區域的重疊面積越大。
(l)個人關心的信息:個性化的報告,分析結果,指標等。
(2)驅動生產日常運行的信息:生產信息、設備信息、產品信息、供應鏈信息等。
(3)驅動企業領先的情報:競爭KPI、成本領先優勢情報、技術領先優勢情報、行業最佳實踐等。教育員工等待信息的輸入已經無法滿足解決現代制造中數據多、信息有、知識少、商業情報生成慢的矛盾。
2、信息能力方面
現代的信息能力不只體現在獲取信息的能力,而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創新信息的能力、表達信息的能力、發揮信息作用的能力、信息協作意識與能力、信息免疫能力同樣都非常重要。對生產運作管理人員而言,獲得信息已經沒有任何問題。挑戰是如何關聯商業要素,并利用信息加速決策,提升各項管理水平。
3、信息責任方面
舉個例子,操作員修改原始生產數據從而掩蓋操作錯誤。生產管理人員修改原始生產數據從而得到更好生產性能評價;質量管理人員拷貝歷史質量數據從而減少工作量;管理層修
改原始數據使得企業生產看起來更加符合環保安全生產的要求;或者通過修改統計模型博得更多投資者的青睞。我們既然認識信息對企業責任的重要性,就應該實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在追求和形成信息的過程中參與有誠信的團隊合作。
4、信息化目標方面
生產信息化,尤其是制造業生產信息化的核心目標是建立解決生產能力與客戶要求的主要矛盾的手段。在IndustryWeek制造業調查后發現“在給生產運行帶來有的所有挑戰中,客戶的要求和成本的增加名列前茅。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工作的連續改善和效率提升已經不再是可選方案,而是參與競爭的必備能力?!?/p>
通過建立以下為核心的生產信息化目標,才能建立參與競爭必備能力。生產建模:建立產品模型,建立工廠模型,建立生產事件模型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建立工序模型。通過這些模型建立設備變量,連接控制系統激活數字化工廠。生產執行:詳細計劃、排程及變更、批次執行、批次分析、批次跟蹤等。性能分析:根據控制系統數據自動更新產品在生產線上的變化和移動;手自動從控制系統的數據捕獲生產信息、消耗信息、質量信息、質量失控報警、OEE、生產灰色區域判別、停機跟蹤等、連續計算等。其他信息系統整合:與其他系統如ERP的數據和信息的整合。
三、面向生產管理信息化的人才培養創新
1、現代生產運作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現階段我國制造業生產運作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高等教育培養方式。這種方式由高校開設工商管理專業,以培養生產運作管理人才。培養的人才理論功底扎實,學習能力強,但缺乏實踐經驗,并且理論容易脫離實際,畢業后無法馬上從事制造業生產運作管理崗位的工作。
②各類培訓咨詢機構開設培訓班的培養方式。這類模式是由專門的從事人力資源咨詢培訓的公司開設培訓班來培養生產運作管理人才。這種方式專門針對制造業某個領域的生產運作管理人才組織培訓,培訓的內容注重實用性和針對性,且培訓方式靈活、程序簡單,故可以迅速培養大批生產運作管理人才。
但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往往由于培訓周期短而使得理論功底不夠扎實,更關鍵的是各地培訓機構魚龍混雜,水平不一,無法對其培訓質量進行控制,培訓的內容也各不相同,培養出的人才良莠不齊,也嚴重阻礙了各地生產運作管理人才的交流。
③企業內部培養方式。一些有實力和眼光的企業通過定期對其生產運作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得生產運作管理人員能夠掌握最新的生產運作管理知識和技巧,從而提升企業的運營實力。像海爾公司的海爾大學、摩托羅拉公司的摩托羅拉大學等一些著名公司的培訓機構,都定期對其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另外也有一些企業與高校合作對其管理人員進行委托培養。這種培養方式對于企業生產運作管理人員素質的提高很有益處。
鑒于以上三種模式的不足,我們認為,加強學校、產業、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整合各方資源,優化辦學體制與機制,建立國家教育培養體系、企業培訓、中介機構培訓、地方政府培訓相結合的生產運作管理人才綜合培養體系,是培養制造業發展所急需的復合型生產運作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徑。
2、現代生產運作管理人才培養知識體系的創新
現代制造業人才培養必須依據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使得從關鍵技能工到工廠廠長都有一套不同生產崗位應該掌握的知識理念和方法工具。制造業通用生產管理能力國際培訓課程暨國際生產管理師培訓課程體系(IMMP)就是一套系統的制造業人才發展的培養體系,它將生產管理人員知識結構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為生產經營活動的總體管理:包括生產活動的基礎知識;生產活動的計劃與控制;生產活動的評價進程方法;生產活動的問題解決;第二層為中間環節制造與采購管理,包括制造活動的基礎知識;制造活動的計劃與控制;制造活動的進程方法;制造活動的問題解決;第三層為工作崗位的管理,包括工作崗位的基礎知識;工作崗位的計劃與控制;工作崗位的進程方法;工作崗位的問題解決;第四層為基本作業指導與自我管理,包括生產活動的一般常識;正確作業的進程方法;作業評價的基礎知識;作業問題的改進方法。
IMMP課程體系涉及到制造業的各個環節,包括:一個理念(價值最大化),兩個流程(生產對象的流程、生產主體的流程),三個步驟(計劃、控制、評價),三個環節(設計、規劃、制造),四項作業(加工、檢驗、搬運、倉庫),四種職能(生產、銷售、財務、人事),五個要素(人、機、料、法、環)和五個目標(質量、數量、交貨期、成本、安全)。我們相信,隨著IMMP課程體系在我國的推廣,以及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生產管理理論的研究和相關培訓標準的運用,將會有效地解決生產管理信息化條件下生產運作管理人才的培養問題。
參考文獻
[1]隋志華.一汽模具生產管理信息化實踐[J].航空制造技術,2010(7)
[2]馬曉輝.社會信息化條件下生產方式的變革[J].聊城大學學報,2008(2)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要素有5個:公開,目標,界定缺陷,測量缺陷,獎勵。所謂公開,即每個職工都要用書面或口頭形式公開做出自己對致力于無缺陷工作的承諾。所謂目標,即公司為每項工作和個人確定現實的可操作的工作目標。在界定缺陷時,考慮到每個公司情況以及每項定貨要求不同,對缺陷的理解也是多種多樣的。如西屋公司界定的缺陷有12個:
(1)沒有按照計劃工作;(2)在送貨之前重復性工作;(3)從事了本來完全可以減少費用的工作;(4)低于用戶或公司質量標準的工作;(5)高于用戶已經確定為合理實用的質量標準的工作;(6)沒有完成規定的具體任務;(7)沒有事先具體計劃、指導工人實行這些具體計劃,并且沒有事先采取必要的糾錯行動;(8)沒有有效管理成本;(9)從事了雖然能被接受但以某種方式導致其他高成本或延誤送貨結果的工作;(10)設立比實際報價要高的預計成本項目;(11)對預計成本項目的忽略;(12)沒有滿足預算要求。
測量缺陷也有各種方式。有的通過目標完成情況來確定缺陷數量。西屋公司的無缺陷測量公式為:績效=100-有缺陷項目數/無缺陷項目數×100。如果有缺陷項目數等于無缺陷項目數,績效值為零;如果有缺陷項目數多于或小于無缺陷項目數,績效值就為負或為正。
全面質量管理(totalqualitycontrol,TQC)來自日本企業管理實踐,20世紀80年代大力引入我國。日本企業結合科學管理和零缺陷管理的理論,提出過程質量控制的理念,即將產品的質量缺陷消滅在產品的制造過程中,這樣最終產品必然是符合質量要求的。為了做到這點,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都是一個質量控制點,每個環節的操作員工都是質量控制人員。為了保障每個質量控制點不出廢品,每個質量控制點都設立了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和客觀檢測手段。按照這種控制要求操作,最終生產出來的產品不用檢測都是合格產品。
個別工商組織推行的零缺陷管理或全面質量管理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已經顯得不夠通用和規范,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需要,1988年由國際標準組織推行的ISO9000系列的質量認證體系,融合零缺陷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的管理理念,成為保障質量管理更加規范的國際化標準。ISO9000實施的是已經具有的制造業和服務業質量國家標準,它適用于整個生產過程,而不是某一具體產品。該體系認證在市場上標志著質量,國際購買者往往會堅持要求其固定供應商獲得這種認證。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有嚴格的程序及考核要求,按照系列分為ISO9001、ISO9002、ISO9003和ISO9004等,依照不同行業設立,但制定質量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等三個通用文件是其核心。其中ISO9001標準的用途是:當合同要求進行設計,并對產品性能要求有原則規定或有待制定,只有當供貨方充分證實了其設計、開發、安裝和服務的能力時,才能相信產品符合規定的要求,應要求供貨方按ISO9001提供質量保障。該質量體系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與尊重。因而,只要企業通過考核達到ISO9000質量體系并嚴格按照這一體系的要求去做,其產品質量就是可靠的,其服務就是值得信賴的。
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代表著規范化管理的方向,迅速從工商業領域推廣到其他領域。在用企業精神、市場原則改革政府組織的新公共管理理念影響下,規范化管理的思想以及成功經驗也開始推廣到公共管理領域,國外許多公共機構如醫院、學校、非營利組織和政府組織也開始推行規范化管理。在我國,2000年9月深圳市國稅局蛇口分局通過了ISO9001稅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以后河北省地稅局也開始學習深圳的經驗,在基層機構進行ISO9001體系試點建設。
綜合起來,規范化管理的特點就是程序性管理、標準化管理、質量控制,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
二、政府組織規范化管理的含義
應當說,在政府組織內部推行規范化管理還是一件新鮮事物。盡管在實踐中已經取得一些好的經驗,但是理論上的探討還不夠充分,因此有必要對政府組織推行規范化管理的含義及其相關理論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規范化管理是對政府行為的一種約束或自律。政府作為一種社會組織的顯著特質,誠如美國學者斯蒂格利茨所說:“第一,政府是一種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性的組織;第二,政府擁有其他經濟組織所不具備的強制力?!边@兩個特性,決定了政府行動必須受到約束。約束的形式多種多樣,法律和社會輿論是對政府的外在約束,或政府他律,而規范化管理則是政府的自身約束,或政府自律。推行政府規范化管理能夠有助于消除政府失靈。
20世紀90年代,西方國家開始將工商組織的質量管理理念引入公共機構,政府作為公共服務的提供方,按照工商管理的原則和理念,向社會公眾作為公共服務的需求方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政府規范化管理應運而生。在80年代,我國曾經在政府管理中大力推行過目標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MBO)。實踐證明,目標管理比起規范化管理有許多不足。由于目標管理強調終極結果,容易導致政府行為短期化弊端,而規范化管理強調的是過程結果,能夠促使政府持續不斷地改進管理質量與效率,因此規范化管理更符合政府組織的特性。
政府規范化管理就是按程序辦事。所謂規范化,就是政府按照事先的規定行動,這種規定實際上就是程序。簡言之,政府按程序辦事,就是規范化管理。政府組織本身就是依照程序建立和運行的,但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和信息不對稱,政府組織并沒有完全按照程序辦事,主觀隨意性、長官意志以及以職謀私等現象大量存在,以致出現許多不規范行為,嚴重的還發生犯罪行為。嚴格按照程序辦事,就可以大量減少這種不規范行為和犯罪行為,最終提高政府服務社會公眾的質量與效率。推行政府規范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增強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提高管理質量。應當將這個目的作為統帥政府規范化管理工作的最終目的,不能為規范而規范,以致走向規范化管理的消極面,搞形式主義。
規范化管理要有制度和考核標準。規范化是一個制度建立和強化考核標準的過程。一般說來,制度建立的依據是法規和慣例。法規比較明確,也容易執行。在建立具體的規章制度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不要與現行黨和國家的有關法規條文相沖突。而慣例是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而且從行為結果上看具有利弊雙重性特點。過去在沒有規范化管理要求的時候,實際工作也按照許多工作慣例來運作,并取得成效。因此,政府規范化管理應力求將慣例趨利避害,將好的慣例轉化成制度安排,將不好的慣例通過制度安排革除。有了制度,還需要對制度執行的情況進行考核,為此就需要設立獨立的考核標準以及考核機構。首先,標準應是指標化、量化和可操作的。而且標準起著導向的作用,需要下功夫來設計一套標準體系。ISO9000引入公共組織,就是一種標準體系的建立。除ISO9000以外,還可以根據各個機構的實際情況設立其他標準化體系。其后,對運行情況需要有外在的獨立機構對政府組織進行考核。政府同級組織或上下級組織之間由于形成了一定的利益共同性,比較難以做到考核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考核容易流于形式。目前在這方面的工作尚未真正制度化,任重而道遠。
三、政府組織規范化管理的難點及解決
全面推行政府組織的規范化管理也有一定難度,這與政府組織的自身特性和承擔功能有關。政府是非生產性組織,非營利組織,因此在理解政府管理質量、管理效率方面與工商組織有許多不同,這直接影響政府規范化管理考核標準的設立。政府的行為績效應當不同于工商組織績效,不能以政府機構取得的收益當作考核標準,或政府基層組織不能只是以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作為考核標準,而應以社會公眾對政府服務的數量及質量的滿意程度作為績效考核標準。進一步說,由于政府面對的社會經濟事務錯綜復雜,瞬息萬變,因此不是所有的政府行為都能夠走程序,實行規范化管理。實事求是地說,政府規范化管理不是萬能的。
推行規范化管理在實踐中會遇到兩個突出的矛盾:第一,政府行為合法與合理悖論問題。要么政府行為合法但不合理,比如事事都要按照程序辦結果導致不合理行為的發生;要么政府行為合理但不合法,比如為了便利服務對象的需求,省去繁瑣的辦事程序,結果違反了國家的有關法規。到底以哪種標尺來規范政府行為,沒有統一意見,要通過實踐來檢驗。一是依據現行法規來規范政府行為,如火車站內廁所收費;以改革精神來合理規范政府行為,如對娛樂、休閑場所服務人員征收個人所得稅。第二,工作講求實際效率和辦事遵從程序形式的矛盾。應當說,一個好的制度安排可以將效率與形式有機結合起來,有效的制度形式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政府組織規范化管理過程中,由于不可能事事都提前考慮,特殊情況時時出現,需要具體情況靈活處理才能得到合理的結果。因此,刻板地遵循已有的制度規定,也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進一步說,制度是由人創造的,并由人去遵守。而人是具有創新能力的,在規范化管理中也要給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留出空間。21世紀的最新管理理念是以人為本,由于這種理念的傳播,使得許多具有創新特性的工商企業開始推行彈性工作制以及創立學習型管理組織。作為側重程序性管理的政府組織,當然不可能照搬這種彈性工作制,必須推行規范化管理。但是政府組織也會遇到如何處理效率與形式的矛盾,為此,需要上級關注來自基層的創新思維與創新做法,及時地將一些不符合慣例或已有規定的做法納入到制度創新中。不能忘記,規范化管理的終極目的,還是提高政府組織的管理質量和服務效率。
建立政府組織的規范化管理,可以考慮以下做法。
1.建立具有可操作法和可檢驗性的制度。ISO9000是一個可供選擇的制度,但是需要有相關條件的具備和落實。畢竟,按照ISO9000的要求,需要制定比較繁瑣的質量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等三個通用文件,許多政府機構還不具備制定這三類文件的條件。美國學者詹姆斯·Q·威爾遜將政府組織機構分成四種類型: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能觀察得到的生產型機構;可以觀察到付出但觀察不到成果的程序型機構;可以觀察到成果但觀察不到付出的工藝型機構;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觀察不到的應付型機構。顯然,只有生產型和程序型的政府組織才具備條件實行規范化管理,對于其他類型的政府組織實施有效管理就需要尋找新的解決方案。一般說來在我國,窗口服務性的政府機構可以參照服務業的ISO9000體系進行規范化管理制度建設,政策制定和調控性的政府機構主要圍繞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建立相應的規范化管理制度。
2.細化制度,責任量化到人。政府組織都多多少少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是缺乏實施細則,就使得既有制度不能落實。實際部門的經驗比較看重領導的重視,以及抓落實就是領導重視,組織到位,實際上制度細化和責任量化到人也能起到落實的作用。為了將制度細化和責任量化到人,需要有一套考核政府組織管理績效的指標體系。但目前國內對政府組織的管理績效及相關指標體系的研究還比較粗糙和不具體,今后這應是政府組織理論研究需要突破的難題。
3.盡快建立獨立的政府業績考核機構。對政府組織行為是否規范,從根本上講不能由政府組織自身說了算,而應當由政府提供服務的受益方社會各界來評價。目前我國政府組織規范化管理及其考評主要是來自政府自身的努力,這是適應新的社會經濟環境政府做出的積極努力,值得高度評價。但是從長遠看,對政府行為的規范化約束應當是兩個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自律和社會他律。實現社會他律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建立相對獨立的政府業績考核機構。
4.強化政府信息的透明度。政府規范化管理固然是政府內部的事情,但是由于與服務的對象社會公眾有直接聯系,因此需要將政府規范化管理的相關信息向社會公眾公開,讓社會公眾了解政府相關服務的質量要求和標準,這樣從外部增加了一條對政府規范化管理的督促和檢查渠道。實際上,政府規范化管理的最終受益者是社會公眾,讓這些受益者了解政府規范化管理制定規定,會更加有利于政府行為的規范化。
5.提高政府管理人員的個人修養與管理素質。制度再好,也需要人去執行。因此政府管理人員的個人修養和管理素質對完成規范化管理有重要意義。搞ISO9000,首先需要人人掌握相關規定和知識,通過學習而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管理的自覺性。
6.加快電子政務的建設。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來推進政府規范化管理,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潮流的需要。未來我國經濟社會將加快信息化進程,信息化本身就需要有規范化的信息輸入與輸出,同時基于互聯網平臺構建的電子政府可以滿足政府改革的多種目的和要求。因此,把電子政務納入政府組織規范化管理的構成要素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應當從這個角度審視政府組織規范化管理工作,對電子政務給予充分的重視,加快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斯蒂格利茨.政府為什么干預經濟[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8.
[2]劉瑞.政府經濟管理行為分析[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3]D.S.皮尤.組織理論精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4]CarHeyel.TheEncyclopediaOfManagement[M].VanNostrandErinholdCompany,NewYork,Cincinnati,Toronto,London,Melbourne,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