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1:51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戰略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紅海戰略。“紅海”就是充滿血腥競爭的已知市場空間,在紅海中,產業邊界是明晰和確定的,競爭規則是已知的。身處紅海的企業試圖表現得超過競爭對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場份額。因此,充滿血腥的競爭是紅海戰略永恒的主題。紅海戰略基于邁克爾.波特的競爭理論,認為企業的競爭戰略是在給定結構下的定位選擇。邁克爾.波特在其1980年出版的《競爭戰略》一書中,從產業結構視角提出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的三種基本競爭方法,即低成本戰略、差異化戰略與集中戰略。這三種戰略遵循價值與成本互替的定律。企業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競爭對手更低的程度,要么提供與競爭對手不同的產品或服務,或專心致力于某一特定的細分市場或產品種類。
2.藍海戰略。藍海戰略由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專家W.錢•金和勒妮•莫博涅提出。“藍海”就是尚未開發的新的市場空間。藍海戰略要求企業把視線從市場的供給一方移向需求一方,從向對手的競爭轉向為買方提供價值的飛躍,通過跨越現有競爭邊界看市場以及將不同市場的買方價值元素篩選與重新排序,從而突破紅海的殘酷競爭。藍海要求企業通過價值創新的方式進入沒有競爭對手沒有游戲規則的新領域,重建市場和產業邊界,開啟巨大的潛在需求。藍海戰略的基石是價值創新,當企業行為對企業成本結構和客戶價值同時帶來正面影響時,價值創新就在這個交匯區域得以實現,即客戶和企業的價值都實現飛躍。通過價值創新可同時實現差異化和低成本,從而打破價值與成本互替定律,把企業行為整合為一個體系。藍海戰略的分析工具和框架包括價值曲線、戰略布局圖、四步動作框架和“剔除—減少—增加—創造”坐標格。
二、為什么中小企業更適合藍海戰略
1.中小企業在主流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主流市場需求大,公眾關注度高,成為大企業的競爭戰場,在中小企業未進入以前市場就已經被各大企業占領,是競爭激烈的紅海,中小企業要想在這種市場中攫取市場份額是很困難的。因此只有重建市場和產業邊界,開啟巨大的潛在需求,才能有生存的可能。
2.低效率的同質化競爭。中小企業由于資金、技術等的限制,研發能力弱,習慣于模仿知名產品,使中小企業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然而由于中小企業管理水平低下,無法進行有效的成本及質量控制,使得中小企業很難與具有強大營銷能力的知名企業進行競爭。而這又促使中小企業被迫走上打價格戰的不歸路。
3.中小企業可以做到在客戶需求層面去創新。中小企業實力弱,很難在核心產品上去創新。然而,如果中小企業在市場調查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充分理解目標客戶的需求,把關注點從競爭對手向客戶轉移,從技術創新向市場轉移,充分發揮市場部在產品開發中的作用,那么就有可能開發出具有創新價值的產品,開辟出一片充滿前景的藍海。
三、中小企業如何發現藍海中小企業既然更適合實施藍海戰略,那么如何通過重建市場邊界去尋找藍海呢?運用六方式分析框架是尋找藍海的有效途徑。
1.放眼替代性行業。這里的替代性行業指廣義的替代,不僅包括提供相似產品或服務的行業,包括具有不同功能或形式但同樣能達到消費者目的的產品或服務。例如享受一個輕松的夜晚,可以看電影、去餐館、去KTV等。而企業一般僅僅對同行業內競爭對手的反應強烈,對替代性行業行為行動往往忽視。因此企業如果能夠審視替代性行業,發掘影響消費者選擇不同行業的關鍵因素,找出不同行業的空隙,打破現有市場邊界,就有可能創造一個新的市場空間。例如一個銷售大米的企業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吃皮薩、漢堡等西餐,而同時該企業也發現淘米水可以美容,那么該企業就發現了開創藍海的切入點。
2.放眼行業內的不同戰略競爭群體。戰略競爭群體指在產業中執行相同或者類似戰略,并具有類似戰略特性的一組企業。在傳統的紅海競爭中,企業對不同競爭群體之間行為的差異關注度不夠,而只專注于提升自己在所屬戰略群體中的競爭地位,因此若中小企業能夠放寬自己的視野,分析不同戰略群體的特點,各取所長,就有可能發現新的機遇。
3.放眼客戶鏈。在傳統紅海競爭中,企業會瞄準一定的目標客戶群體,即購買者,通過對目標客戶群體的分析來制定生產和營銷戰略等。但是,企業應該注意到,很多情況下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者與最終使用者并不一致,在某些情況下,還有一些非常關鍵的影響者。購買者、使用者和影響者共同構成了一條客戶鏈,三方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消費行為。企業應該分析客戶鏈的組成,對買方的重新定義也許會幫助企業找到價值創新的新途徑。例如,傳統胰島素制企業將目標客戶群體定義為醫生,將注意力放到提高胰島素的純度方面,然而隨著胰島素提純技術的發展,企業想將胰島素的純度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那么企業很難有所提高。但是,丹麥一家胰島素制造商NovoNordisk通過將注意力從醫生轉移到患者打破了殘酷的競爭格局,創造出一片藍海。以往的胰島素是瓶裝的,處理注射器、針都非常復雜,令患者感到非常不方便。而NovoNordisk先后推出了NovoPen、NovoLet和Innovo,使注射器看起來像一支鋼筆,攜帶方便,并通過劑量控制系統,記憶系統等充分滿足患者需求,使NovoNordisk占據了巨大多數市場份額。
4.放眼互補性產品或服務。產品和服務很少會單獨使用,在多數情況下,它們的價值也受到其他產品和服務的影響。但是在多數產業中,相互競爭的企業都不約而同地局限于產業自身的產品和服務項目。企業應該考慮到自身的行業范圍之外還存在哪些互補性產品或服務,這些互補性的產品和服務中通常蘊藏著未經發掘的需求。關鍵在于搞清買方在選擇產品或服務時都在尋求些什么,考慮一下消費者在使用你們的產品前、使用過程中和使用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如一對想看電影的年輕夫婦,會考慮到為小孩找到臨時保姆是否方便、便宜,然而這種服務超越了影院業的傳統邊界,但又確實影響到市場對他們生意的需求。如果影院經營者發現這個問題而相應開發出廉價高質的托兒服務,那么也就發現并創造了一片藍海。
5.放眼客戶的功能性或情感性訴求。行業的基本的訴求包括功能性和情感性兩種。功能性訴求的行業關注的是給客戶帶來的效用,主要通過價格和功能來競爭;情感性訴求的行業以客戶感覺為競爭手段。但是,大多數的產品或服務的訴求并不適用于“兩分法”。當企業愿意挑戰行業中已經存在的功能或情感訴求時,常常會發現新的市場機會。
園林施工企業主要是從事園林景觀、工程建設、安裝、運輸、管理等業務的企業,承擔著從設計到實現的環節,在實現的過程中園林施工企業要按照既定設計的功能來執行建設,而且還要注意園林施工的工程對未來價值實現的影響評估,以保證未來價值的順利實現。園林施工企業的戰略管理,要有適合自己的執行成本差異戰略,不同企業由于企業發展目標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戰略實施方式,園林施工企業轉換成集施工管理、設計、前期評估等方面在一起的大中型企業,從而更好的應對未來的發展
2園林企業戰略管理的建議
2.1提高運用園林施工企業經營管理理念
經營管理是企業的基礎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企業的各級領導都要樹立經營管理的基本理念,而且要把這種理念貫穿于整個企業的各項日常工作中,逐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主要有:
(1)市場理念
企業有市場才能生存,要絕對重視市場的理念,要根據市場的需求、隨著市場這指揮棒來經營,滿足社會的需要和客戶的需求,企業要時刻牢記這一點,并且深入了解市場的需求,知道了市場所需才能為自己找好位置、想好應對的策略,才能站穩市場。
(2)戰略理念
企業策劃者要有長遠的眼光,還要著眼于大局,不拘泥于眼前的利益,對未來要宏觀調控,要有長久的規劃,要放眼未來,規劃出企業長遠的發展目標,并要在日常的生產過程中,朝著目標努力。園林施工企業管理人員思維要去社會同步,還要有發展的目標,順應社會潮流與市場需要。
(3)效益理念
效益是企業所要達到的目的,每個園林施工企業都想獲得最大的效益,這就要求企業對內要縮減成本,減少開銷,但是要以保證工程質量為前提,對外要多聯系工程,有活干才會有飯吃,以質量和信譽贏得市場。
(4)用戶理念
園林施工企業管理者要時刻灌輸員工用戶至上的理念,能夠換位思考,為用戶考慮,才能換得用戶的認可,贏得口碑才會贏得更多的市場。
2.2完善園林施工企業經營管理體系
園林施工企業要有一整套自己的管理體系,把企業的經營理念灌輸給企業的各個層次,企業上上下下的員工都要與企業理念一致的去執行,在施工前、施工期以及施工后的全方位監測,可以運用先進的網絡系統,對自己企業的經營理念要隨著市場的腳步適當調整,不斷的更新,或者說要有超前的理念服務于市場。在施工過程中以提高企業效益為中心,完善企業的經營機制,盡量減少紕漏,改造落后的業務流程和動作模式,運用新技術的打造新理念。
2.3加強園林施工企業成本控制
抓好對企業內部成本的管理,減少內部的消耗,施工企業要重視企業的成本核算和管理,開源節流節省開支,落實成本的管理責任,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和組織,嚴格控制成本核算,對不必要的浪費要嚴格控制,盡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創造最高的價值。這樣企業才有發展的基礎。
2.4重視園林施工企業人才培養
人才是園林企業發展的血液,企業要發展就要創新,要有新鮮的活力,只有大批人才、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具有高水平的管理的技術能力,才能為企業創造新的活力,重視有能力的人才,注重對人才的培養,真正做到以能力來立足靠實力來說話,營造出一個重視人才、依靠科學、不盲從、不跟風,理論結合實際、團結合作的氛圍,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給科技人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壯大企業、發展企業。
2.5建立園林施工企業考評體系
園林施工企業對于員工要有一套考核體系,獎勤罰懶,能者上、庸者下的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促進項目管理人員發揮潛能為企業做事。想出新方法管理企業,開展多元化經營,考核體系的建立,讓企業員工以企業為家,上下齊心,為企業拓展業務。企業的多元化要與企業自身業務相關聯,如要做園林設計、園林工程施工前的預算評估、施工期的工程管理、工程結束后的園林園林管理、園林經營和園林維護等業務,充分挖掘企業自身潛力會為企業帶來一系列的益處。
2.6專注于企業的戰略目標,執行差異化的戰略
園林施工企業要對自身企業的某一項特色產品特別注重培養和打造,培養自身的核心技術能力,為自己贏得市場贏得詞語權和談判的能力。企業差異化戰略打的是要降低企業項目的成本,這需要個底線,不能盲目降低,影響自己企業的效益也影響項目的質量。園林施工企業的戰略管理要不斷的提升企業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預測能力,提高企業抗風險的能力,以宏觀發展的眼光去管理企業,不斷加強自身的經營管理,時刻保持與市場需求同步,這樣企業才能穩定發展。
3結束語
2001年中國加入WTO,很多企業為響應號召而走出去,但是大多以失敗而告終,為什么海爾能抓住機遇成為全球性的大企業。我認為原因在于海爾順應形勢,在此時期實施了它的國際化化戰略。接下來,我將用企業戰略管理中國際化戰略的相關知識解讀海爾集團的國際化戰略。具體說來,海爾集團起初實施的是公司層國際化戰略中的多國化戰略,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生產基地和工業園,并通過這些單元向所在國市場提品;后來海爾開始實施跨國化戰略,針對本土市場將產品本土化,比如說針對美國市場上留學生等單人居住較多的情況研發小容量冰箱以滿足其需求。下面我們具體看看海爾是如何進入國際市場的。
1.出口:與大多數企業一樣,海爾最初進入國際市場也是通過將產品和服務出口到其他國家。然而不同的是,其他企業出口創匯,而海爾是出口創牌,海爾堅持“先有市場后有工廠”的國際化原則,提出“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發展目標。在1986年青島電冰箱總廠第一次出口產品并達到出口銷售收入300萬美元的業績,此后海爾集團的家電出口額逐年增加。1990年海爾通過了美國UL認證,標志著開始實施國家化戰略;1990年秉持“先難后易”原則的海爾進入了德國市場,出口的產品達到歐洲最高產品質量標準改變了外國人對中國產品質量差的壞印象;1992年,海爾公司開始向印度尼西亞大量出口電冰箱;1993年海爾家電出口到發達國家市場,1995年開始向美國出口產品;此后,海爾冰箱和空調相繼出口到東南亞和非洲地區的一些國家,產品出口品種逐漸增多,出口量也快速增長。
2.戰略聯盟:在海外市場條件發展日益成熟之后,海爾集團從1995年起開始準備實施海外投資,充分利用國際市場上的資源。1996年2月,海爾在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建立了海爾莎保羅有限公司,這是海爾的首次跨國經營,它標志著海爾集團的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又跨越了一大步;1997年11月,海爾與南斯拉夫工業聯盟總公司合資在貝爾格萊德建立空調生產廠,以生產變頻系列空調產品為主;1999年9月,海爾與伊朗賽彼得公司聯合成立海爾賽彼得有限公司;2002年1月三洋海爾株式會社成立,海爾與三洋建立新型競合關系,在網絡經濟時代互換市場以創造更大的市場;2002年2月海爾與臺灣最大的家電集團聲寶集團建立競合關系,雙方協商共同利用各自的銷售渠道,互相并銷售對方的產品。此外,雙方還將在家電產品、IT資訊電子產品與通訊產品、電子零件與技術等領域開展優勢互補合作,并結成戰略聯盟,合作開展投資,以實現共贏。
3.收購:2001年6月19日海爾集團并購了意大利邁尼蓋蒂公司的一家冰箱廠,這不僅是海爾的首次并購,也是中國家電企業的首次跨國并購。2007年6月,海爾與日本三洋公司簽署協議,收購三洋在泰國開設的工廠,通過此舉海爾開始大規模進軍東南亞市場。2009年海爾收購新西蘭最大家電制造商裴雪派克20%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希望借助斐雪派克高水平的技術研發能力、人力資源以及對本土市場的熟悉度,推動海爾實現更深層次的本土化研發,并在2012年9月將其全資收購。
4.新建全資子公司:隨著產品出口的增加、海外需求的增長和海外業務的發展,海爾確定了三個1/3的國際化戰略目標,即最終實現國內生產、國內銷售占1/3,國內生產、海外銷售占1/3,海外生產、海外銷售占1/3,決定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產品銷售子公司,實現規模出口。為更好地滿足歐洲消費者的需求,1994年海爾在巴黎設立了海爾貿易公司;1995年7月,海爾在香港成立貿易公司,開始了海爾全球營銷網絡的構建。1997年8月,海爾在馬來西亞成立馬來西亞海爾工業有限公司,以生產海爾洗衣機等綜合性高科技家電產品為主,海爾獲取了馬來西亞家電市場17%的市場份額;1999年2月,海爾在阿聯酋的迪拜成立海爾中東有限公司,進一步擴大了海爾在在伊朗及中東地區的市場份額;1999年4月30日海爾在美國的南卡州建立了生產廠。2001年4月10日海爾在巴基斯坦建立了全球第二個海外工業園,同年在孟加拉投資興建工廠。2001年5月在非洲,成立海爾尼日利亞合資工廠,通過輸入海爾的成套家電生產技術工藝,實現了全系列家電在當地的生產。1997年6月,在菲律賓成立菲律賓海爾LKG電器有限公司。
二、海爾國際化戰略實施的特點
1.靈活進入海外市場一般來說企業進入海外市場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漸進模式即“先易后難”,一種是全球啟動模式即“先難后易”。海爾在國際化市場上注重了這兩種方式的靈活運用。(1)在爭奪國際市場方面海爾運用“先難后易”的模式。海爾出口的目標不是“創匯”,而是“創牌”,比如海爾選擇從打開最難進入的市場——德國著手,進而培育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2)在建海外工廠和選擇產品方面海爾選擇“先易后難”的模式。比如海外投資建廠的區位選擇是從地緣近的、文化習俗差異較小的香港和東南亞地區到地理位置相距較遠的、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差別較大的中東、北美地區。在出口產品的選擇上海爾也是根據具體市場上消費者的需求選擇消費者最容易接受的產品,逐漸輻射到其他產品。比如在歐洲市場最先出口的是空調,在美國市場最先出口的是冰箱,在日本市場最先出口的是洗衣機。
2.海外投資方式多樣化海爾的對外投資方式并不是單一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自身發展戰略的不同以及所在國市場情況不斷地調整。在海外投資的初期,海爾一直以投資建廠的方式進行海外投資;隨著海外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經驗的積累,海爾海外投資方式呈現多樣化特點,新建全資公司、跨國并購與建立戰略聯盟相結合靈活運用。
3.靈活組建戰略聯盟海爾在海外投資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戰略目標與不同的國外,企業建立不同的戰略聯盟,進而增強自己的海外競爭力。比如海爾與德國邁茲、荷蘭飛利浦、日本松下分別在多媒體技術、數字化技術、變頻技術等方面建立了技術聯盟關系,增強了海爾在高新技術研發與創新方面的優勢;海爾與日本家電巨頭三洋公司合作,互相利用各自完善的銷售渠道網絡進入對方所在國市場;海爾與NBA結成聯盟,利用NBA在美國的受歡迎度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進而促進產品銷售的增長。
4.大力推行本土化戰略海爾在實施國際化戰略、進行跨國經營的過程中注重融合當地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等文化傳統,進而使產品能更好地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比如不同地區建立的研發中心、銷售公司等,都特別注重雇傭東道國的人,因為他們對本國消費者的需求更了解。
三、海爾國際化戰略面臨的風險
1.政治風險實施國家化戰略面臨著國外政府的不穩定、政治的動蕩以及法律法規帶來的不確定等風險。海爾在東南亞、中東和非洲都興建了許多工廠,這些地區政局的動蕩都給海爾的海外經營帶來很大的風險。此外在國外的發展使海爾喪失了在國內有來自政府的庇護等優勢,相反可能面臨著國外政府的打壓政策等風險。
2.經濟風險企業實施國家化戰略往往也承擔者很大的經濟風險。比如海爾在海外投資建廠使其失去國內廉價勞動力成本的優勢。政治風險的存在也容易加劇經濟風險。一旦投資所在國政治形勢發生變化,將嚴重影響海爾的投資收益。
3.管理問題跨國家、跨地區的海外業務發展使海爾面臨不同國家的文化、法律、制度差異以及人才不足等問題,比如據海爾的一位海外工作人員說在國外通過技術認證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人力、物力和財力,尤其是海爾實施國際化戰略堅持的“先難后易”原則更是加劇了技術壁壘等風險。這些問題的存在增在了海爾在實施國際化戰略過程中的管理難度。
4.財務風險實施國際化戰略的海爾在歐洲、拉美、東南亞和非洲的許多地區都建立了獨資子公司或合資公司,不僅這些海外投資需要耗費大量資金,而且這種地區上的分散增加了部門之間的協調成本。
四、建議
1.實施差異化管理不論在海外投資成立的公司、建造的工廠還是收購的企業,海爾都要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和制度建設的差異性。結合海爾的企業文化和東道國獨特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相結合制定獨特的企業文化和制度,充分發揮各個地方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使海爾在各個地區的投資都能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2.要謹慎選擇海外投資方式2005年在收購美國家電企業美泰克的過程中招致美國第二大家電巨頭惠而浦參與競購,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競購的失敗必定會對海爾企業和品牌形象的塑造有一定影響。除了并購目標選擇有風險外,并購后的整合也是對企業管理能力的一個重大考驗,比如TCL在收購阿爾卡特手機業務過程中由于前期調研和分析不足導致后來連續幾個月的巨額虧損。再加上過多的海外投資會對企業財務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海爾在實施國際化戰略過程中一定要謹慎選擇海外投資方式、規模等。
高層管理者是應該深深地涉入到戰略管理當中去。與此類似,還應該有員工來支撐戰略管理,尤其在一些規模大、組織結構的復雜的公司。戰略管理所涉及的管理者涵蓋整個組織,而且,他們承擔的是全新的職責,并且在戰略管理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戰略管理不是一項只局限于杰出的戰略家或一組戰略計劃師的工作,而應該是一系列能夠而且應該能夠被整個組織的各個職能部門所應用的管理技能。
二、戰略管理的獨特職能分析
從現代企業管理的職能角度分析,運營、人為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會計、財務等職能在企業日常經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即使這。但是,戰略管理與這些職能管理之間存在著細微但非常重要的差別:
1.戰略管理是多種職能的融合如今競爭異常激烈的全球市場當中,在各個職能領域卓越表現的對企業成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雖然職能方面的卓越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卻不再是充分條件。必須有一個更寬廣的管理形式來把各職能管理的貢獻整合起來:一種支配性的力量把組織的力量把組織中各職能的成就融合起來。利用各職能部門專業技術時,戰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幫于各職能專家作出盡可能在的貢獻,那些專家必須理解怎樣才能使他們的各自職能適合于整個公司的戰略。
2.戰略管理所要實現的目標是建立在整個組織的基礎之上最有效的管理者是那些對他們組織目標非常清楚的人,職能專家的視野都被局限在它們各自的職能部門之內,與此同時,他們很可能導致“局部利益最大化而喪失了整體最優”。即是,他們很可能依照他們各自職能部門最有利的方式來行動,而不是依照對企業最有利的方式來行動。理解企業所需與理解一個職能部門所需是不一樣的,一個管理者必須深入到整個企業的戰略管理過程中去,這樣才能發掘出他的部門應該如何進行努力,才有助于整個組織目標的實現。
3.戰略管理必須考慮廣闊范圍的利益相關者企業的經營必須充分滿足各方支持者的需要,如顧客、供應商、員工、股東及社會公眾。一個企業要真正興盛起來,它的各個階層必須了解他們各自的決策是如何影響所涉及的利益相關者的。如果職能專家傾向只向某一個利益相關者服務,而不會在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需要之間進行平衡。人力資源部的管理者只能看到雇員采購部的管理者只能看到供應商;銷售部的管理者只看到顧客等等片面思想。戰略管理要求同時考慮所有風險承擔群體的利益以在它們之間進行權衡。
4.戰略管理需要考慮多重時間維度盡管從實際角度來看管理者必須考慮任何一項決策的短期影響,但是,他們不可能忽視那些保持企業長期發展的需要。所以,他們的思考必須經常在短期影響和長期經營之間不斷轉換。而職能部門的管理者傾向于只關注短期問題,從但是,如果他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他們將能夠理解如何對他們的職能活動進行定位,才能對企業的今天和明天作出最大的貢獻。
5.戰略管理不但關注效率,同時也關注效果通常“正確地做事”被解釋為效率,“做正確的事”被解釋為效率,。那些目光短淺的管理者通常把他們的精力集中于改善其職能部門的效率,卻忽視了企業的整體運營。他們如此努力地致力于正確地做事,很可能忘記應不時地審視一下是否在做正確的事以保證企業正豐朝著它的最終使命前進。戰略管理的前景促使我們要綜合關注管理工作的這兩個維度,不可偏頗。
三、戰略管理職能的實施
多數管理者對于他們所涉及的戰略管理活動無法進行清晰的劃分,他們不斷地奔波于分析、制定和實施活動之間,而沒有一個固定模式。其實戰略包含三種相互關聯的活動:戰略分析、戰略制定和戰略實施。戰略分析是開發一個適當的戰略所必需的事先計劃;戰略制定是把這一分析轉化成一個計劃—預期的戰略;戰略實施是當戰略付諸實施后對它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進的過程。這三個相互關聯的活動是讓企業如何獲持續的競爭優勢:這就是戰略架構,實驗室還包含很多具體的分析措施,限篇幅的原因,以文字對相關過和的關鍵要素及途徑進行描述分析。
1.戰略分析因素企業的目標是創造價值來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要,戰略分析的出發點是經濟增加值、盈利性、增長性和財務風險;獲得競爭優勢的途徑主要體現差異化、低成本、快速反應。
2.戰略制定因素戰略的制定是如何讓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在戰略制定過程中要進行結構定位,分析競爭對手、供應商、新進入者、顧客、替代品。
(一)戰略制定隨意化、片面化
第一,企業制定戰略管理缺乏科學的依據和論證。在制定企業戰略管理的過程中,并不從企業本身所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出發,盲目照搬套用,互相模仿停于形式。國內的許多企業雖然也制定了自己的戰略管理,但這些所謂的戰略管理并不是建立在對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具體分析的基礎上,也沒有進行科學的論證,當看到別的企業或行業的戰略管理取得成功就盲目照搬,缺乏基礎的獨立判斷能力,導致眾多企業經營戰略管理大同小異,其最終結果可能是在行業中引起不必要的惡性競爭。
第二,企業制定戰略管理片面追求規模效應。在制定企業戰略管理時,往往會進入這樣一個怪圈,那就是企業任務陳述與企業實際不吻合,片面追求規模生產的光環效應。在國內企業間流行一種定向思維,即認為企業的規模越大越好,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瘋狂兼并和購并之風席卷大江南北。通過所謂的強強聯合和強弱聯合,一夜之間造就了一大批“超級航母”,但這些“航母”就是昨天我們見到的“小舢船”通過強加的外力焊接而成的。“小舢船”之間缺乏協調,難以形成相互關聯、相互配合的戰略管理整體,并不能真正發揮出規模效應和協作優勢,并且缺乏核心競爭力,導致預期收益不理想或者因為利益重新分配不當導致沖突、矛盾加劇,或者因為風險忽然放大、管理能力欠缺等而宣告失敗。
(二)戰略管理實施脫離企業實際
第一,新的戰略管理與企業舊的組織結構不相匹配。戰略管理的變化要求組織的結構也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因為組織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目標和政策是如何建立的,同時企業的組織結構也決定資源的配置方向。我國許多企業不顧企業經營領域、產品種類和市場發生的巨大變化,仍然以舊的組織結構去實施新的戰略管理,這種做法往往使戰略管理實施的結果毫無效果可言。
第二,戰略管理與企業文化不相匹配。由于國內許多企業原有文化是建立在計劃經濟基礎上的,而現代企業戰略管理是市場經濟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說這些企業目前還沒有一個適應市場經濟、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文化,所以這些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全體員工不能達成共識和步調一致,企業文化就形不成戰略管理實施的統一基礎。企業文化具有較大的剛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持續性,當新的戰略管理要求企業文化與之相互配合時,企業原有文化的變革就會非常慢,而舊的企業文化常常會對新的戰略管理實施構成阻力。
第三,戰略管理與企業人力資源脫節。國內企業在戰略管理制定時,成功實施戰略管理所需要的個人價值觀和技能往往被忽略,所以在戰略管理實施的過程中才會注意到需要的人才短缺。有些企業的決策者在企業經過一段高速發展期、已具有一定規模的情況下,只看到新的戰略管理所能給企業帶來的前途是多么遠大,而忽略了自己企業是否具有合適的實施這些戰略管理的人才,就匆匆將新戰略管理付諸實施,結果就出現了沒能將個人的能力與戰略管理實施任務相匹配的現象,甚至將一些管理能力、技術能力不強的人推上了重要的工作崗位。而另外的一些企業片面追求員工的高學歷,將這些人才招聘到單位后卻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甚至還有高才低就現象發生,使得員工的工作激情頹減。這兩種情況所帶來的后果就是戰略管理實施會偏離正確方向,企業不僅實現不了戰略管理規劃,還有可能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
(四)戰略管理控制滯后
我國企業戰略管理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戰略管理控制和評價不能持續進行,評價顯得過于遲鈍。企業在制定自己戰略管理的時候,不管考慮得多么周到,但由于市場瞬息萬變,正所謂變化快于計劃,因此必須適時客觀有效地對戰略管理進行控制,采取相應行動使戰略管理不偏離方向。但是國內企業習慣在特定時期的期末或在問題發生后才對實施的戰略管理作評價和修正,總結出幾大錯誤卻又于事無補。此外戰略管理評價方法滯后,難于時代接軌也是一個突出問題。當今的商業競爭如此激烈,戰略管理決策者不得不擴大范圍并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中進行戰略管理決策,而在各種競爭場合通常是擁有最佳信息的一方獲勝。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各種信息技術大量涌現,企業只有緊跟時展的步伐,才能快速獲取第一手的信息,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但是,我國許多企業的戰略管理評價要么是召集幾個專家進行研討,要么是企業內部進行的零散報告,這兩種情況都很容易流于形式。并且這種戰略管理評價是靜態的,完全跟不上當今信息時代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變化的速度,所以企業也無法有效及時地采取糾正的措施。
二、完善我國企業戰略管理的對策
(一)企業戰略管理的制定要結合企業實際
企業規模擴大并不等于規模經濟。那種認為通過利用各種資產手段將劣質資產大量納入自己企業并在短時期內迅速膨脹就構成“規模經營”格局的企業領導應該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老想著實現快速增長,盡快追趕上領先自己的競爭對手。企業在制定戰略管理目標時,應從企業實際出發,不能片面求大。實際上,企業規模只有與其所擁有的資源能力相適應時,才能發揮規模效應。企業決策層如果能用戰略管理眼光進行觀察分析,最大程度地利用外部環境提供的機會和內部優勢,同時使環境對企業的威脅和內部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那么企業完全能靠適合本企業的戰略管理得到穩定發展。在制定戰略管理時,首先要發揮自身優勢抓住機會的戰略管理;其次是發揮優勢避開威脅的戰略管理;在其次是克服弱點抓住機會的戰略管理;最后是盡量克服弱點避開威脅的戰略管理。
(二)根據戰略管理的需要調整和完善企業組織結構
建立與組織發展戰略管理相適應的企業組織結構,應本著“適才適用,精于高效,優勢互補”。的原則,使企業的組織結構在分工和整合上能體現生機和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發揮各方面的顯能和潛能,及時對市場經濟做出反應,這就要求企業的組織結構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建立與戰略管理相適應企業組織結構還應取決于企業采取什么樣的戰略管理,一般來說,如果企業面對的是狹小的市場和單一的產品,其戰略管理目標是在足夠滿意的水平上繼續經營,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其組織結構就應該有足夠的剛性去實行集權式管理,即采取分工細致的職能結構以實現集中控制。反之,如果企業戰略管理目標是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創新者的地位,并通過產品開發和市場開發尋求增長,則應該建立相對靈活的組織結構。只有企業的組織結構與企業發展的戰略管理達到最佳配合時,才能有效地實現戰略管理目標。
(三)建設與企業戰略管理相適應的企業文化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保證企業文化同企業宗旨、理念、戰略管理目標的統一,是企業戰略管理實施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企業文化的導向、激勵和凝聚作用把員工統一到戰略管理目標中去是戰略管理實施的保證。所以,企業文化應適應并服務于企業制定的戰略管理。在制定新戰略管理時,企業領導應該重視和保存現有企業文化中那些支持新戰略管理的方面,當然企業現有文化中與新戰略管理相矛盾的方面也應該得以確認和改變。事實上,改變企業的文化使其適應新的戰略管理,通常要比改變經營戰略管理使其適應現有文化要更為有效.改變企業文化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招聘新雇員、員工培訓、調動和提升、榜樣示范以及正面加強等。只有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管理相匹配相適應時,企業文化才能有效地推動戰略管理實施,否則,它將對戰略管理的實施起到一定的阻力作用。
(四)按照企業戰略管理配置人力資源
企業戰略管理目標的實現需要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其中尤以人力資源的配置最為重要。如果沒有做到將企業的員工的個人能力與戰略管理實施的任務相匹配,設計得再好的戰略管理都無法順利實施,甚至會以失敗結束。企業在實施戰略管理以前,應該客觀正確地評價企業員工的個人能力,避免在戰略管理實施中才發現本企業員工的能力并不滿足新戰略管理的要求,出現一些所謂“趕鴨子上架”的現象。事實上,采用新戰略管理或調整現行戰略管理的企業正好擁有所需要的恰當的技能和人員是極其少見的。所以企業可以通過員工的調動與培訓,擴大工作范圍及招聘新的合適的員工來彌補這個不足,以杜絕高才低就和低能高就等現象的發生。
(五)建立科學的企業戰略管理評價機制
企業需要時刻監測環境,對企業戰略管理進行持續評價,企業戰略管理一經確定并付諸實施,可能會遇到既定戰略管理和變化的環境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會導致戰略管理實施的過程和結果偏離原來的目標。戰略管理評價就是分析在戰略管理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或潛在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以糾正偏差。企業發生戰略管理危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往往有一個潛伏期,如果在這個時候沒有能引起企業領導的注意,沒有對其做出評價,當企業在外部或內部出現某種誘因時,戰略管理危機就會爆發,令人措手不及。這就要求企業應該建立持續的戰略管理評價的機制。同樣,企業在進行戰略管理評價時,決不能只做定性分析,應利用計算機進行綜合的、統一的分析和經濟的戰略管理評價活動。利用計算機能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管理者制定各種形式的戰略管理報告。企業資源計劃、信息管理系統以及大量企業管理軟件的應用可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將大大提高企業戰略管理評價的準確度。
摘要: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顧客需求的不斷變化,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實行戰略管理是企業在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根本途徑,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企業必須而且應該在世界范圍內與跨國公司進行國際競爭,這就要求我國企業必須根據外部環境及其變化趨勢,結合自身內部資源條件,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從而獲得持續競爭優勢。本文在從戰略制定、戰略實施、戰略管理三個方面分析了我國企業戰略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完善我國企業戰略管理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企業戰略管理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是指企業在宏觀層次通過分析、預測、規劃、控制等手段,實現充分利用本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以達到優化的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由于長時間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企業戰略管理還僅僅是一個開頭。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的日益加快和WTO的來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作為市場經濟運行的主要參與者的企業,是我國實現經濟繁榮和充分就業的決定因素,加強企業戰略管理,是提高我國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競爭能力的有力工具,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范曄.戰略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12).
[2]王化軍.企業戰略管理[J].科技咨詢導報,2007,(9).
關鍵詞:戰略管理;發展;趨勢
【本文來源】: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10月
【本文作者】:張學文周浩明
戰略管理理論研究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層層深化的過程,存在奠基、鼎盛、反思、重振等幾個清晰的、已經得到普遍認可的研究階段,這些階段共同構成了戰略管理理論豐富多彩的研究領域(姚小濤,2003)。20世紀90年代以后,不少通過多元化經營形成的大產業開始出現問題,多元化的熱潮也開始消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企業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大,產業邊界日益模糊,產業結構的穩定性日益下降,企業的競爭優勢越來越難以持續。在急劇變化的環境中,企業如何贏得長久的競爭優勢,許多戰略管理學家在思考,從而促使了戰略管理理論的新發展。
一、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研究現狀
當今社會,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日益明顯。戰略管理研究轉向于重視在動蕩環境中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問題以及企業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知識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企業戰略管理理論,大多建立在對抗競爭的基礎上,都比較側重于討論競爭和競爭優勢。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新的環境下,企業逐漸認識到,競爭是為了生存和健康發展,必須超越這種以競爭對手為中心的戰略邏輯。在此背景下,通過創新和創造來超越競爭(SurPPetition,德-博諾,1996)開始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研究的一個新焦點。圍繞這個新焦點,出現了一些新理論。
1.顧客價值中心理論。菲利普·科特勒(1999)把顧客價值(CV)稱為顧客讓渡價值(CustomerDemisableValue)。彼得·杜拉克在40年前就觀察到,公司的首要任務就是“創造顧客”。博諾(E.de-Bono,1996)認為傳統的競爭戰略邏輯是一場零和博弈(Sum-zero),這樣的競爭“是一個危險的概念”。以顧客價值為中心的戰略邏輯擴展和超越了傳統戰略理論的內容,這時的顧客價值就成了企業間的競爭規則,制定規則者比遵守規則者知道的信息和擁有的相關資源要多得多,戰略邏輯起點決定了勝負。企業可從培育產業先見、轉移戰略的核心(顧客)、超越資產和能力進行戰略決策、為顧客打破慣例等方面圍繞顧客價值重組自己的戰略邏輯框架(石軍偉,2002)。
但這種顧客導向的戰略理論主要適用于已結構化的產業市場之中,要準確、全面了解顧客需求并非易事,顧客導向戰略實質上是一種追趕、防御策略,所以要想取得未來產業的領先地位,企業就必須超越顧客導向,而非僅把目光聚焦于顧客需求,變被動、追隨為主動、創造(孫曉嶺,2004)。
2.商業生態系統理論。美國學者穆爾(JamesF.Moore)1996年出版的《競爭的衰亡》標志著戰略理論的指導思想發生了重大突破。作者以生物學中的生態系統這一獨特視角來描述當今市場中的企業活動,但又不同于將生物學的原理運用于商業研究的狹隘觀念,后者認為,在市場經濟中,達爾文的自然選擇似乎僅僅表現為最合適的公司或產品才能生存,經濟運行的過程就是驅逐弱者。
穆爾提出的“商業生態系統”這一全新的概念,打破了傳統的以行業劃分為前提的戰略理論的限制,力求“共同進化”。穆爾站在企業生態系統均衡演化的層面上,把商業活動分為開拓、擴展、領導和更新四個階段。商業生態系統在作者理論中的組成部分是非常豐富的,他建議高層經理人員經常從顧客、市場、產品、過程、組織、風險承擔者、政府與社會等七個方面來考慮商業生態系統和自身所處的位置;系統內的公司通過競爭可以將毫不相關的貢獻者聯系起來,創造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在這種全新的模式下,作者認為制定戰略應著眼于創造新的微觀經濟和財富,即以發展新的循環以代替狹隘的以行業為基礎的戰略設計(汪濤,萬健堅,2002)。
3.應用組織生態學、社會網絡分析等方法研究企業戰略的理論。當生物進化論的觀點與思路被引入到組織演進與進化的研究中時,組織生態學(OrganizationalEconogy)便產生了,其代表人物是Hannan和Freeman,主要研究組織進化過程、組織種群的變化與環境選擇的結果。Nelson和Winter主要是從經濟學研究的范疇對組織的演進進行分析。隨著近年來理論界對組織成長的特別關注,在戰略管理領域應用組織生態學展開研究將成為一個日益成長的方向。
與社會學相交融的研究思路帶動了社會網絡(SocialNetwork)分析方法的興起。這派研究認為組織鑲嵌于一個復雜的社會關系網絡之中,企業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社會網絡關系,企業的內部結構也可以認為是一種社會關系網絡,企業集團以及其他一些被現代企業理論認為是市場與企業之間的組織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網絡形式。社會關系(SocialRelationship)是網絡分析的的基本概念,目前有兩種研究思路,分別是以Coleman為代表的社會資本(socialcapital)理論和以Burt為代表的社會空洞(staucturalhole)理論。社會資本可以被看作是企業的社會關系數,而結構空洞則代表了網絡內社會關系密集與稀疏地帶之間的需要開發的區域。簡單說,社會資本理論認為企業發展需要不斷地拓展與積累其社會資本,而結構空洞理論則認為企業發展倚賴于對其所處網絡中的社會關系空白地帶的開發(姚小濤,2003)。
二、西方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趨勢
從西方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歷程來看,企業戰略理論的演變遵循著如下的規律:從戰略理論的關注點來看,存在如此的發展軌跡,即關注企業內部(強調戰略是一個計劃、分析的過程)———關注企業外部(強調產業結構的分析)———關注企業內部(強調核心能力的構建、維護與產業環境的分析相結合)———關注企業外部(強調企業間的合作,創建優勢互補的企業有機群體);從競爭的性質來看,競爭的程度遵循著由弱到強,直至對抗,然后到合作乃至共生的發展脈絡;從競爭的持續性來看,從追求有形(產品)、外在、短期的競爭優勢逐漸朝著對無形(未來)、內在、持久的競爭優勢的追求;從戰略管理的范式來看,戰略管理的均衡與可預測范式開始被非均衡與不確定性所取代。
由此,我們可以大致把握在企業面臨新的經營環境的條件下,戰略管理理論將會呈現如下特點和發展趨勢:
1.制定企業戰略的競爭空間在擴展。企業必須從全球的角度、從跨行業的角度、從無邊界的范圍內來考慮配置自身的資源,以獲得最佳的管理整合效果。
2.企業戰略具有高度的彈性。戰略彈性是基于企業自身的知識系統對不斷變化的不確定情況的應變能力,員工的知識結構及其組合的方式和機制是戰略彈性的核心部分。因其具有難以模仿性,戰略彈性一旦建立,就確立了企業的戰略優勢。
3.不過多考慮戰略目標是否與企業所擁有的資源相匹配。企業不能簡單地平均分配資源,而是要創造性地通過各種途徑來整合資源,通過與知識的組合來克服資源的限制,從而為顧客多創造價值。
4.由企業或企業聯盟組成的商業生態系統成為參與競爭的主要形式。未來的競爭是不同商業群落之間的競爭。對于一個單獨的企業個體來講,競爭更體現在加入或營造有影響力的、能為自己帶來實際價值的企業生態系統,在競爭與合作的和諧環境中,尋求一個更為有利的地位。
5.制定戰略的主體趨于多元化。信息傳播方式的網絡化決定了每一個個體在整個網絡系統中都是信息傳播的一個節點,高層主管不再居于信息傳播的中心,普通員工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參與企業的戰略制定,他們具有既是決策參與者又是決策執行者雙重身份的特征。
6.戰略的制定從基于產品或服務的競爭,演變為在此基礎上的標準與規則的競爭。企業會有意識地制造變革、與行業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對手或企業聯盟共同合作,創造和制定指導行業的技術標準或者是競爭規則。以此來獲取高額利潤,確定優勢地位。
7.戰略理論研究的視角趨于多元化。由于戰略管理中的復雜性,使得人們從不同學科、不同視角去研究戰略管理理論。但從研究方法的角度來看,尋找一種普遍適用的戰略管理理論幾乎是不可能的,系統思考是應對復雜性和變化的最有效的手段(Iackson,2002)。
三、國內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我國是從20世紀80年代引入戰略管理的。國內目前在戰略管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當的進展。從理論與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企業多元化、以資源為基礎的理論、核心競爭力理論、知識理論、高度重視環境因素、戰略柔性、基于人本導向的企業發展戰略理論、以復雜性科學為基礎的系統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商業生態系統理論、社會關系網絡系統理論、和諧管理理論等開始受到高度的重視。
朱江(1999)、尹義省(1998)等人對我國企業的多元化問題進行了較為具體的實證研究;(2002)、陳勁、許慶瑞(1999)、劉冀生(2002)等人對于目前企業戰略發展所強調的歸核化(Refocusing)問題展開了一定研究,例如將核心能力具體化,設計了相應的測量指標,并進行了較為規范的實證分析,雖然這種研究指標以及樣品的選取還有待于進一步精確,但已開辟了國內相關領域一個新的研究方法;由于數據易獲取、資料較齊全,上市公司目前已成為國內戰略管理實證研究的重要對象;徐二明、許可(2002)、王開明、萬君康(2001)、陳勁(1999)等研究了以資源為基礎的理論;顧乃康(1997)等對戰略理論中的知識理論進行了研究;邊燕杰、丘海雄(2002)、姚小濤、席酉民(2003)等人從社會網絡這一新視角對社會網絡與企業發展、企業績效關系進行了研究;沈藝峰(2003)、賈生華(2003)、王凌云(2003)等人研究了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戰略成功的影響;簡汗權、李恒(1998)、單汨源(2000)、徐飛、徐立敏(2003)等對戰略聯盟理論進行了研究;史占中(2001)、董川遠(2003)、王光慶(2003)等對虛擬企業戰略進行了研究;黃江圳,譚力文(2002)等對企業動態能力進行了研究;席酉民1989年提出了復雜多變環境下的和諧管理理論,在其后的十余年的研究與實踐中,他及其帶領的研究群體形成了和諧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論,該理論下的戰略分析框架即和諧機制的要義是:“和則”用于在不確定環境下的人的不確定性的削減,“諧則”用于確定性環境下物化要素的優化;趙國杰、于海洋、馮石崗(2000~2002)等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基于人本導向的企業發展戰略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發展戰略是由企業的整體進步和企業中人的全面發展體系構成;姜振寰、劉艷梅(2002)、徐全軍(2003)、劉洪(2003)、藍海林(2001)、宋學鋒(2000)等以復雜性科學為基礎,從系統論角度研究企業戰略管理。
總體上看,目前國內在理論上基本朝著跟蹤國際研究前沿問題、與國際研究接軌的方向發展,在研究方法上已開始注重一定的規范性,從理論推導、命題建立、方法選擇、數據分析以及命題驗證等方面都形成了較為規范的技術路線。
戰略管理是一個應用性較強的領域,其主流理論基本上發端于西方尤其是美國,而中國企業所處的環境與背景還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使得問題的選擇與研究結果的解釋方面不完全類同于西方。不存在所謂的普適通用理論,因此在戰略實踐中必須注意理論的適用性問題(鐘映弘、楊建梅,2003)。展望國內戰略管理研究未來的趨勢,應是在借鑒國際上規范的研究方法基礎上,突出戰略管理的環境依賴與問題導向性,在測量變量尤其是控制變量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到中國特定的社會、經濟與文化背景,即戰略研究在中國環境背景(ChineseContext)下如何較好地實現本土化??梢詮娬{背景與問題的中國特色,但不能強調研究方法的中國特色。
在重視戰略理論在實踐中的適用性問題的同時,還要突出強調戰略主體在理論運用和發展過程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民,劉鴻渭,2003)。只有這樣,才可以使研究更加有效地聚焦于國內具體的企業戰略問題,并最終獲得較理想的研究效果。
參考文獻:
[1](美)邁克爾·波特著.喬曉東等譯.競爭戰略[N].中國財經出版社,1989.
[2]徐二明.企業戰略管理[M].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
[3]陳曉紅.戰略型資本運營[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6.
[4]王方華.企業戰略管理[M].復旦大學版,1997.
[5]趙國杰,馮石崗.建構基于人本導向的企業發展戰略體系初探[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2,4.
[6]席酉民,姚小濤.復雜多變環境下和諧管理理論與企業戰略分析框架[J].管理科學,2003,4.
[7]姜振寰,劉艷梅.熵、耗散結構理論與企業管理[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3,1.
[8]姚小濤,席酉民.社會網絡理論及其在企業研究中的應用[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3,3.
[9]嚴建援,顏承捷,秦凡1企業戰略聯盟的動機、形態及其績效的研究綜述[J].南開學報,2003,6.
[10]李梅,金照林.顧客價值創新:動態環境下的企業戰略新邏輯[J].經濟管理·新管理,2003,12.
[11]孫曉嶺.企業競爭新思維:超越“顧客導向”[J].經濟管理·新管理,2004,1.
[12]徐全軍.企業理論新探:企業自組織理論[J].南開管理評論,2003,3.
[13]武亞軍.90年代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與研究趨勢[J].南開管理評論,19991
[14]姚小濤.戰略管理理論研究的發展歷程與展望[J].預測,2003,6
[15]王磊,劉洪濤,李垣1當代企業戰略研究的理論基礎綜述[J].經濟學動態,1999.
[16]石軍偉.企業戰略理論的邏輯比較[J].經濟管理·新管理,2002,8.
[17]蔣巒,藍海林,謝衛紅.企業戰略理論研究[J].科技與進步,2002,3.
[18]倪義芳,吳曉波.論企業戰略管理思想的演變[J].經濟管理·新管理,2001,6.
[19]項保華,李慶華.企業戰略理論綜述[J].經濟學動態,2000,7.
1.1戰略管理的意識不強
我國的煙草企業一直在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戰略管理在這個過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煙草行業受到煙草壟斷和計劃經濟的影響,所以很多煙草企業的戰略管理意識不強。有一些企業不能準確地對發展過程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判斷與分析,很多決策都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一些企業的領導者僅僅注重短期的發展,對煙草企業的長期發展缺少一定的認識。還有一些企業沒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和反饋機制,對公司核心能力的認知不到位,沒有注重企業核心力量的培養。上述的情況都表現出煙草企業的戰略管理不強,阻礙了煙草企業進一步的發展。
1.2戰略管理的執行力度不夠
煙草企業的戰略管理不僅需要科學合理的戰略計劃,而且還需要具有強有力的執行力。在實施戰略思想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將戰略計劃付諸行動才能最終達到戰略管理的目的。我國很多煙草企業已經意識到戰略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對企業進行調整和完善,但是執行力度還是不夠,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執行力度與戰略計劃不符,進而出現很多困難,阻礙煙草企業的發展。
1.3品牌戰略過于相似
現在,我國的很多煙草企業都開始注重品牌戰略的發展,但是大部分煙草公司的品牌戰略太過相似。例如:很多企業在發展品牌的過程中都強調了要做大做強等方面。這種相似的品牌戰略成為了煙草行業的主導與核心,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煙草企業的發展。從表面上看,煙草企業的品牌戰略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每個企業都賦予了其不同的含義。企業在制訂戰略計劃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戰略的差異性,企業應該制定適合自身發展且不易被模仿的戰略。企業在制定品牌戰略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的特點,認真去執行,使企業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1.4戰略管理水平不高
煙草企業的管理成本逐漸增多,原因主要是管理的水平、技術和手段比較落后,進而導致煙草企業的利潤低下。管理者比較重視經營而忽視了管理,忽視了企業的戰略規劃,進而導致煙草企業的管理混亂,效率低下。即使在有了戰略規劃的基礎上,煙草企業也不能按照規劃進行管理,進而無法達到戰略目標。管理人員沒有對戰略計劃和組織結構的實施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企業中的一些漏洞逐漸變大。另外,戰略管理需要企業根據市場發展規律、經營目標、競爭規律和競爭目的來組織經營和競爭活動。目前,我國煙草企業的管理手段比較單一,比較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所以無法在市場中形成全方位的競爭優勢。
1.5不能適應市場的快速發展
煙草企業所制定的戰略管理策略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當前的需要,但是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并不能保證這種戰略仍然符合未來發展的需要。在環境發生變化之后,企業應該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進而適應環境的不斷變化。但是我國的煙草企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環境發生很大的變化之后,有的企業仍然按照之前的戰略計劃,不能盡快適應社會的發展,導致企業走向衰敗。管理者在決策存在缺陷的情況下,沒有及時對方案進行調整和完善,而是沿用之前的方案。這種狀況對企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導致企業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方向而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2解決戰略管理問題的有效策略
2.1注重企業的戰略管理
我國煙草企業對戰略管理的地位和處境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雖然企業目前具有較好的資源基礎和社會環境,但是還具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煙草市場的專賣專營局面受到了跨國煙草公司的影響,市場競爭的局面日益加劇。煙草企業應該對局面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充分認識到煙草企業不能只靠感性管理和經驗管理。如果煙草企業想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有較好的發展,那么就需要管理者用全新的理念對企業進行經營和管理,進一步注重戰略管理策略的運用。
2.2加強人才的管理
人才資源是企業戰略管理的基礎,所以煙草企業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創建學習型的組織,打造創新型和知識型的團隊。首先,要引進高層次的管理人才,進一步的強化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進一步的加快人才資源的管理和開發。另外,還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來吸引優秀的人才,例如高薪聘用、提供重要的崗位、設立一定的獎項、公開招聘和掛職鍛煉等方法,加快引進市場營銷、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和法律等高層次的人才。其次,要重視人才的利用和開發,加大員工教育培訓的投入,建立科學的培訓機制,進一步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管理水平和勞動技能等。加強人才的儲備,進而滿足企業的用人需要。通過對員工進行培訓,使他們具備產品知識技能和服務技能,建立工作人員積極進取、盡職盡責的態度,提高員工工作方面的自覺性。另外,還要建立合理的激勵制度,將員工的績效和薪酬進行緊密的結合,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還要在此基礎上建立相關的獎勵措施,對于表現突出的員工進行一定的獎勵,培養員工的忠誠度。最后,還要進一步改革用人分配機制,充分調動人員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企業要通過機制創新來造就新一代的人才,沖破經驗和資質的束縛,更新人才的選拔標準,使優秀的青年人才擔起企業的責任,使其多在困難的環境中進行磨礪,加快他們的成長。我們還要確立業績取向的人才價值觀,使業績、崗位和能力進行有效的結合,在最大限度上發揮人才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2.3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
企業文化是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的行為規范和價值理念,它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凝聚力、激勵力和輻射力等功能,能夠有效地影響企業的戰略管理。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培養出適合企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能夠進一步推動企業的發展。企業的戰略能夠有效地指導企業向正確的方向發展,能夠依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適當的改變和調整。企業文化則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夠影響工作人員建立起適合企業發展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在企業成員的信念與企業的戰略目標大致相同的情況下,企業文化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它能夠使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充滿激情,并進一步貫徹和實施企業的戰略計劃。如果企業想要得到長期穩固的發展,就需要建立符合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進而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綜合競爭力。企業文化的建立能夠使員工的價值觀念與企業戰略目標保持高度的一致,進一步加快煙草企業的發展。
3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