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1:50
序論:在您撰寫體育專業實習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研究對象
以吉林大學、吉林體育學院、吉林師范大學、長春師范大學、通化師范學院、白城師范學院等開辦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省內10所高校為本課題的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情況進行了研究.試圖找出專業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及建議.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對實習工作的重視程度
(1)實習學校.
實習學校對實習的有效管理,是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和實踐課程的設置情況,在實習時間、地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進行具體的布置與安排,并在實習開展的過程中對上述過程做必要的監督與調整,以保證實習順利進行的活動.因此,做好學生實習的組織管理工作,是學校教學管理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多數教師認為,實習前的動員和實習計劃的完善是影響實習質量的主要因素.調查中發現有近25%的學校對實習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學計劃中實習時間和次數安排不合理;二是對學生實習前宣傳動員力度不夠;三是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應急預案不當;四是安排教師指導和督促、檢查不得力;五是沒有建立科學規范的考核評價體系.
(2)指導教師.
由于實習學校的不重視,也導致部分實習指導的教師不重視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的帶隊指導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高,影響專業實習的質量.調查中發現有36.4%的教師對學生實習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表現在:一是由于教學任務繁重不能及時下到實習點,即使是到實習點也是走馬觀花,流于形式,指導根本不到位;二是沒有針對具體的案例來指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是對學生實習的全過程缺乏有效的管理,疏于監督;四是實習過程中培養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學生科研能力的力度不夠,沒有達到最佳的實習效果.
(3)實習學生.
由于就業形勢不樂觀,直接導致學生對實習的重視程度不夠.通過調查發現,有近40%的學生認為專業實習是可有可無的,對他們的就業沒有什么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敢于吃苦、敢于拼搏、敢于爭先、勤奮好學的精神,在實習單位的工作和學習態度不認真,缺乏敬業精神;二是實習的思想意識淡漠,認為無所謂,只是在實習之初到實習單位報道后就毫無蹤影,無所事事;三是在學校期間準備不足,對工作崗位上可能遇到的各種突發事件應對措施不得力,面對實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應對的措施不多,甚至是沒有辦法;四是缺少實際工作的經驗,不善于觀察與學結等,工作業績不突出,這樣實習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4)用人單位.通過調查發現有40%的單位對實習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表現在:一是到該單位實習的學生往往是本單位職工的子女,或者有其他的社會關系,礙于情面,不得不接收,接收后也不安排具體的工作,只是在實習結束后給蓋個章、寫個鑒定了事;二是把實習生當成廉價勞動力“用而不導”;三是安排與專業無關的人進行指導,往往有失偏頗.即使是安排專人來指導,指導人員或是無指導經驗、或是指導不認真,敷衍應付,失去了實習的本來意義.
2.2實習安排的時間和次數
資料顯示,英國的一些師范學院的實習分幾個階段,普遍采用的形式是第一年安排四周,第二年安排五周,第三年安排六周,教育實習32周以上;日本等國也有類似的作法,法國初高教師培養(2年)教育實習500課時,中等教師培養(2年)教育實習300課時以上.調查中發現多數的學校采用一次性實習,而且是安排在第八學期,實習時間為12周,除去校內預備實習和實習結束的總結與成績評定,真正用于實習的時間只有十周左右.在十周的時間里學生既要在實習單位完成實習任務,又要參加各種畢業生就業洽談會選擇用人單位,同時他們還要完成畢業論文的選題、開題、查閱資料、論文的寫作、答辯等一系列的活動,時間非常緊.此時,畢業論文、實習與擇業往往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兩者相衡取其重,就業放在了主要地位,實習就被放在了次要地位.加上各個方面對實習的重視程度不夠,最終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一部分學校將實習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學期,但也是一次性實習.只有2~3所院校安排了兩次或多次實習,收到的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2.3實習的管理模式
目前全國各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畢業實習模式大多采用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兩種模式.調查中發現有部分院校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也有部分學校采用混合編組和頂崗實習的模式,這些模式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近年來,由于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為了保證學生實習與就業有機結合,許多學校普遍采取了“自主分散”的實習形式,從效果看這種形式是靈活有余,監管和指導不足,往往是“放羊式”的實習形式,并沒有達到實習的真正目的和效果,并沒有實質性地發揮實習的作用.
3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環節的優化策略
3.1建立健全實習管理規定,加強畢業實習過程控制
建立和健全實習管理規定是保證畢業實習順利進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證.第一,建立和健全實習管理規定.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規范實習的操作和流程,使學生在實習期間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第二,要做好實習前的準備工作.首先,召開全體學生的實習動員大會,詳細講解實習的目的、意義、實習的主要內容、實習要求和實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要求學生充分認識畢業實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做好相應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其次,做好預備實習工作.此時要多假設一些情境,要求指導教師與學生一起研究方案,指導學生及時解決這些問題.第三,規范實習過程管理,加強教育實習的質量監控.由于實習的整體周期較長,實習點分散,帶隊教師不可能長期駐點管理,整個實習過程缺乏必要的監管,實習往往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因此,要做到嚴格管理,加強實習的質量監控.除安排1~2名學生干部作為負責人與學校和指導教師溝通外,學校還要派出檢查組,采取不定期走訪抽查、咨詢實習單位等方式來掌握學生在實習期間的整體表現.既要檢查學生的實習狀況,也要檢查指導教師深入實習點的指導情況,使整個實習環節達到“監管一體化、信息暢通化”的良好狀態,從而確保專業實習質量的不斷提高.
3.2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指導隊伍
作為一門新興專業,與體育教育專業相比,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專任教師的數量嚴重不足,能指導專業實習的教師數量更是少之又少;同時由于重視程度不夠、經費不足等主客觀原因的影響導致指導教師對實習工作同樣不重視,走過場、應付了事,學生的實習得不到很好地指導,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已成為當務之急.首先,我們要挑選一些具有豐富社會體育實踐經驗、有一定的專業實踐水平的教師來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其次,要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采用選派2~3名教師到實習單位掛職鍛煉的方式,來增強教師的專業技術操作能力和專業實踐經驗,提高教師專業實踐指導水平.
3.3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
建立相對穩定的專業實習基地是完成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工作的重要條件.由于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成立較晚,許多高校在對待專業實習方面還沒有脫離體育教育專業實習的桎梏,缺乏創新性和開拓精神.同時,由于重視程度不足,檢查、督促和指導不到位,經費緊缺等原因,造成了當前大多數高校沒有建立足夠實習基地.只好采取分散的實習方式,這種實習方式是在實習前由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地點,實習的地點和人員都較為分散,實習學校無法派出更多的教師進行指導和管理,從而導致實習效果較差.其解決辦法是:由高校牽頭與體育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社區、健身俱樂部等在雙方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簽訂合作協議,建立穩定的社會體育實習基地.學校選派教師與實習基地的專業人員聯合組成實習指導小組,共同制訂實習的指導計劃和實施步驟,協作指導實習生的專業實習.
3.4豐富實習的內容和形式,延長實習時間
在國家大力提倡體育產業化的大背景下,我們重點強調專業實習不僅僅為學生就業作準備,也不僅僅為了演練和檢驗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教學理論和實際職業技能水平,應該向提升國家國民經濟轉移而設計,將著眼點放在自己的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上,為自己的未來職業和人生發展奠定一個穩固的良好的基礎.因此,實習的內容和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目前多數高校在實習形式上仍采用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方式,或者是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它們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針對上述情況,一些高校規范了管理模式,對教育實習的形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根據學校自身的特點實行開放式實習或頂崗實習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都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們要豐富實習的內容和形式,采用分階段實習或者延長實習時間,加強對畢業生的實習和教師指導工作的檢查等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3.5建立完善的實習考核評價體系
題目(中文):影響人文科技學院體育社團發展的因素分析
(一)本選題的理論、實際意義
大學體育社團是大學眾社團的一分支。是在各體育單項基礎上形成的,以各項運動項目為主要活動形式,學生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各種體育活動的學生自發組織,它把具有共同興趣、愛好和體育需要的學生組織在一起,它以開展各種體育運動項目為活動內容,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為成員個性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的團體。它是新時期學校體育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高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體育社團已成立多年,目前已蒸蒸日上發展,但隨之也暴露出其社團管理混亂、種類單一、活動經費有限等不足之處。
所以在當前我校體育教育日益注重下,我們有必要認真對大學生體育社團的重要性和影響其發展的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旨在促進學生體育社團的更好發展。本文通過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體育社團發展的因素方面進行分析,旨在了解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體育社團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地促進人文科技學院體育社團的發展,充分發揮體育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文獻綜述(國內外有關本選題的研究動態和自己的見解)
本人通過對中國期刊網和網上查閱了大量的關于高校體育社團的文獻資料,現將所查文獻闡述如下:
1、體育社團的現狀
王利濤在《高校體育社團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2011)文章中對高校體育社團現狀調查發現:體育社團種類比較單一;多數體育社團的負責人對社團的長遠發目標沒有一定的概念、眼界不夠開闊、綜合能力較差,造成社團也比較平凡;指導教師在社團的開展過程中進行具體指導的沒有時間;通過對高校社團成員參與社團組織的出發點進行分析,主要以娛樂性和目的性為主。
王傳友,馮偉.《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2009)中提到各類體育社團組織基本都有固定的名稱和負責人。但是,多數體育社團組織的負責人缺乏對體育社團組織發展的長遠規劃和發展目標,主要以近期和短期行為開展活動。絕大多數體育社團組織沒有必要的管理章程和行政組織措施,財務管理和開展活動的秩序較混亂,造成社團發展和內部管理低層次的重復發展,停滯不前。
2、體育社團發展的影響因素
李明,劉繼志在《影響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2010)中分析了制約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因素有:缺少活動場所和活動經費,體育社團的繼承與發展不夠,體育社團參與者與參加者的性別比例發展不平衡,法律安全意識淡薄等四個方面分析了制約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原因。
黃林在《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2012)總結了影響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因素有:外在因素。學校對社團活動的限制,很多高校規定學生社團活動僅限于學生活動,不能參與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這些規定嚴重限制了社團的發展,辦公和活動場所的限制。內在原因。體育社團自身組織機構不健全。社團干部選拔沒有經過嚴格的程序,缺乏崗位培訓和崗位機制,導致社團干部責任意識較差,選的干部經驗不足,不能擔當重任,不利于工作的開展。社團活動內容單一,對社團成員吸引力不夠,導致很多成員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平時很少關注社團活動。
3、體育社團存在的問題
王惠在《高校體育社團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價值研究》(2008)文章中提到了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社團總體上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其運行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制約著高校體育社團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可操作的層面上提出我國高校體育社團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具體包括對體育社團實行宏觀管理,建立長效發展機制,完善財務制度,強化服務功能等方面。
張登峰在《影響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2009)總結出我國高校體育社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自身的組織機構與法規制度建設不完善,管理方式上的行政化色彩濃厚,經費來源單一,市場化程度不高,影響自身的發展速度與規模,進行了分析,同時還提出了建議。
劉強德在《我國體育社團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2006)提到我國體育社團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內容有:員流動性大,種類過于單一、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體育社團的物質條件差、團干部差異大,服務意識差。
4、體育社團的發展對策
梁平,王林等人在《體育社團現狀與對策研究》(2008)中提到大學生體育社團的發展對策有:1轉變認識觀念。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體育生活化也成為大學生余暇生活的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引入有償體育服務,使大學生體育社團向體育產業化方向發展。2變組織結構。管理原則方面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使體育社團在校園文化的統一思想指導下,形成各個項目“隨需而發”的寬松局面,為學生充分提供各種參與社會實踐的空間。3優惠扶持政策。轉換管理方式的基礎上,學??梢栽诨顒拥母鱾€方面提供有償服務,給予優惠和扶持,逐步提高社團(俱樂部)的生存能力,為社團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打下扎實的基礎。
周艷,頓志強等在《全國性體育社團現狀分析》(2002)提到要加強制度建設創建一系列完善的體育社團管理制度、監督制度,是我國體育社團發展走向成熟的必然選擇。
本人通過對有關影響大學生體育社團發展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的文獻資料分析后發現,許多學者做了大量關于影響大學生體育社團發展因素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到高校體育社團目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再聯系到我校體育社團目前發展也存在各類問題,阻礙了我校體育事業的發展。從以上我覺得應該從兩方面著手分析:體育社團的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結合實際出發對我校體育社團進行全方面分析,旨在為我校體育社團的發展提供幫助。以上這些研究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將會為本課題的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三)研究內容
1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體育社團的基本現狀
1.1我校體育社團各分社的基本情況
1.2社團人員管理、運行基本情況
1.2各社團開展活動的效果情況
2影響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體育社團發展的內部因素
2.1社團的結構、規章制度
2.2社團的管理模式及規劃
2.3社團的指導老師、學生干部的專業技術及引導影響能力
3影響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體育社團發展的外部因素
3.1社團的活動場所、活動經費、宣傳體系
3.2社團的參與者與參加者的積極性
3.3學校制度對社團的影響和各級領導對社團的重視程度
(四)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閱讀大量與大學生體育社團研究的有關文獻資料、并收集整理。
2.調查法:對部分體育社團的指導老師和負責學生進行調查。
3.數據統計:對調查來的資料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
4.邏輯分析:對最終的資料進行總結分析
二、技術路線:
收集文獻資料和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狀況—整理資料—制作問卷和擬定相關訪談的內容—發放問卷和進行訪談—回收問卷—整理問卷—分析結果—整理資料—撰寫論文?—修改論文—定稿。
三、可行性分析:
1、本人對該課題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并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
2、本人是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的一名學生,并且參加過體育社團活動,可以更深的體會社團中的現狀。
3、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較多,可以對研究成果提供借鑒和參考,能為研究順利的進行提供理論依據。
(五)進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完成期限
(1)20XX年1月確定指導老師,確定課題,搜集資料,不斷完善研究方案,爭取有一定的成果;將收集的資料進行初步整理,完成開題報告。
(2)20XX年2月下旬,繼續開展研究,并爭取在某些方面實現質的跨越,完成論文初稿一、二、三稿,并請導師審查。
(3)20XX年3月,繼續開展研究,完成論文修改稿,并請導師審查,送系部預審。
(4)20XX年4月,接受導師審查鑒定,結題驗收,論文定稿。
2.主要措施
(1)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
(2)利用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查找相關領域的最新理論期刊、參考最新論文范本,收集資料;
(3)指導老師的指導,與老師溝通。
(六)主要參考文獻(不少于10篇)
[1]王利濤.高校體育社團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高校論壇,2011,(10):80.
[2]李明,劉繼志.影響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
[3]黃林.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31):231.
[4]王惠.高校體育社團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價值研究[D].[碩士論文].廈門大學,2008.
[5]張登峰.影響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體育與藝術,2009.
[6]劉強德.我國高校體育社團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體育科技,2006(28)
[7]梁平,林葛.體育社團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8).
[8]崔麗麗,葉加寶,蘇連勇.全國性體育社團現狀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2.(04).
[9]周艷,頓志強等.我國高校體育社團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0.
[10]偉巍.高校體育杜團發展制約因素分析及發展對策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11):51.
[11]丁斌.高校體育社團組織建設若干問題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
[12]王傳友,馮偉.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01).
[13]汪桂花,趙永魁.影響新時期大學體育社團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0,32(05).
[14]黃亞玲.論中國體育社團[D].[博士論文].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3
[15]解會娟.高校體育社團組織建設若干問題的調查研究[D].[碩士論文].山西.山西大學,2005.
[關鍵詞] 農業推廣; 學位論文; 質量; 評價體系
農業高校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技術和人才支持,積極培養應用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參與本地區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產學研相結合、理論提升實踐應用的優勢,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2005年教育部吳啟迪副部長提出大辦發展專業學位教育,是我們今后學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以及發展專業學位教育,要認真研究專業學位教育規律,把專業學位教育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 ] 。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育就是為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各行各業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而設立的,是因應了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而發展的[ 2 ] 。10多年來,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立足于緊密結合社會需求和職業背景,有效吸納和使用社會資源,密切學校與農業、社會有關部門的合作,建立聯合培養基地。
攻讀專業碩士學位的研究生,通過以應用型、著眼于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為主線的教育后,他們的研究課題成果又很快投入到社會需求中去,在農村、農業建設中發揮顯著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學位的持續發展。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已被實踐證明是一條源于實踐,深化理論,創新發展,應用提高的有效高層次人才培養之路。
一、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要求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學業中最重要的環節。
1981年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對碩士、博士學位的授予條件作了明確的規定。在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方面,碩士要求堅實地掌握理論知識,且專門知識是成系統的;博士則要求具有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在知識上呈現了逐級遞進的要求。在工作能力方面,碩士除具備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外,還強調具有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博士不僅要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且要作出創造性的成果,突出了層層提升的能力要求。而研究型學位與應用型專業學位對論文的要求又突出了理論深化和應用轉化的區別。推薦閱讀:中職教師攻讀碩士學位的研究畢業論文
學位授予條件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在對學位論文的要求中。研究生學位論文以選題、開題、研究、分析、總結,到修改成文答辯的全過程也是對該生理論與技能、知識與分析理解的全面檢驗,也是綜合能力培養與提升的過程。所以,撰寫學位論文需要涉及的因素很多,它必須有前沿性、創新性,又必須要有應用性和前瞻性,要有技術性又要有條件利用性等因素[ 3 ]。
二、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特色
1.1缺乏完善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目前,大多數院校審計專業的實訓體系不完善,主要表現在:相關課程實訓教學安排上沒有系統規劃,缺乏整體性和銜接性,致使實訓內容之間存在重復和缺漏的現象;同時實訓課教學仍停留在應試教育模式上,實訓資料簡單過時,與現代審計技術極不配套。這些都與審計專業培養目標及市場需求不相符,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1.2校內實訓教學內容較少
審計專業對審計技能有較高的要求,在教學中運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各高校校內實訓都存在實訓內容少的問題。目前校內實訓主要有手工審計模擬實訓和審計軟件模擬實訓兩種方式,其中手工模擬實訓需要大量的企業真實賬證及報表等作為實訓資料,而學校能夠取得的實訓資料通常相對比較簡單,一般只有一至兩套會計業務,會計期間也較短,一般僅為一個月。而企業真實會計業務往往復雜得多,舞弊手段也千變萬化。而在審計軟件模擬實訓中,教師往往只對軟件功能進行介紹,重視學生對軟件的操作,忽視運用軟件進行審計的教學。學校實訓教學內容少,主要可能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首先,審計實訓資料的獲取具有一定難度。審計資料一般需要企業一個會計年度的全部財務資料,但企業往往出于保護商業秘密等原因,不愿為學校提供完整的財務資料。從企業獲取的財務資料還要經過老師的篩選、補充,要保證資料連續、相關以及數據的勾稽關系,難度很大。其次,高校實訓教學研究及開發能力不足。實訓過程中收集審計資料要通過審計軟件平臺提供給學生操作,需要建立數據模型。而當前的審計教師實踐經驗普通不足,很難為審計實訓教學提出有力的教學研究、開發和實施的技術支持。最后,高校的審計專業實訓教學普遍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高校對審計專業實訓設施建設和軟件開發起步軟晚,要改善實訓教學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成本較高。
1.3校外審計實訓效果甚微
到實習基地進行校外實訓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和熟悉審計工作環境,掌握審計理論和方法并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目前,大多數高校已經將審計校外實訓列入教學計劃,并且制定了相關實施制度和考核方案。但從效果上看,審計專業的校外實訓與預期普通相差甚遠,多數只是流于形式。主要由于學生對校外實訓不重視,不能真正參與實習單位實際操作。加之校外實訓基地一般較為分散,指導老師很難系統地指導和參與整實習過程。部分實習單位出于項目保密原因或者項目規模大、時間長,以及學生自身能力能的原因,不愿將學生安排到主要業務崗位,使學生不能真正接觸審計操作,無法了解審計過程,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還有部分實習單位規模過小,相關資料不全,無法達到預期的實習目的。配合相對較好的實習單位,也只是為學生提供崗位和資料,不給予必要的指導,致使實習效果不容樂觀。
1.4教師的實訓能力欠缺
常言道,“名師出高徒”。與理論教學不同,教訓教學要求老師即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精通審計實務、計算機和會計電算化的操作,又要有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審計屬于新興專業,目前多數老師都是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雖然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沒有從事過審計工作,不熟悉審計工作的實際運作,又缺乏必要的調研,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訓教學中,教師很難真正指導學生,不能深入分析、挖掘問題,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這種現狀嚴重影響了審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導致審計專業實訓教學效果欠佳,達不到預期目標。總體上看,真正具備一套完整的現代審計理論體系并具有實踐經驗的審計教師還十分缺乏。
2審計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的優化
審計專業實訓教學要始終體現審計活動的特點,將實訓教學和審計實踐聯系起來,實現實訓體系的仿真性優化。
2.1構建完整的實訓教學體系
學校應根據審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認真制定審計專業實訓課教學計劃的前提下,以“即鞏固理論知識,又增加實際能力”為基本原則,建立完整的實訓教學體系。在實訓體系設計過程中,要注意不同課程的銜接性和系統性,注重前沿審計技術的吸收和運用,將綜合案例分析、各課程的同步實訓與校內綜合模擬實訓和校外基地實訓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出從知識結構到實踐能力全面合格的審計人員。實訓中增加設計性內容,增加仿真內容比重。在審計專業實驗課程設計中,應注意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深度方面,除了基本審計業務,還應涉及特殊業務和事項的處理,如資產評估、風險的評價和控制等等;廣度方面,不僅局限于審計專業知識,還應將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稅法、企業管理學等多學科知識進行整合運用。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針對實際狀況的設計性實訓教學內容,例如,對不同類型企業的會計資料進行模擬審計,讓學生親自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制定審計計劃、執行審計程序最終完成審計報告;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優化方案;對具體企業,根據實際管理和財務狀況確定內部審計重點,執行內部審計等。這些研究性實訓內容的加入,使教學內容更加真實,更加貼近實際審計過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認為實訓只是簡單的驗證性練習的錯誤觀點,同時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參與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既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實訓內容的設置必須以學生親身參加實踐為主,教師指導為輔,讓學生去體會真實審計環境。適當加大實訓學時的比重,但是不可過多的強調實踐學時而忽略理論教育,加強對學生實訓課程的考核,提高學生對仿真實訓課的重視程度??己藭r要重點關注學生對審計過程的理解和處理過程是否合理、正確。
2.2改善校內、外仿真實踐環境
在校內建立專門的審計仿真實驗室進行實訓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當務之急。仿真實訓過程可以簡單再現的真實場景,這對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實驗室建設方面,有很多軟件供應商和高校聯合,共建實驗室。這種校企聯合的方式無論從實驗室的軟、硬件配置,還是關于實驗室整體規劃設計,企業都可以使高校的教學資源達到最優配置。另外,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也是解決實訓內容缺乏的渠道之一。校內實習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仿真的結果畢竟與現實的復雜工作環境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仿真實訓結束后,深入事務所和企業進行校外實訓還是實踐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校外實訓環節,可以進一步鞏固仿真實驗的效果,同時在校外實訓中也可以更好理解實際審計過程。同時在實訓中可以請企業相關人員向學生介紹實際操作各程序中應注意的問題,亦可讓學生通過翻閱資料的方式增加感性認識。在校外實訓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考核,引起學生的重視,同時要與實習單位充分溝通,使實訓落到實處。
2.3提升實訓導教師的實踐能力
1.缺乏對基礎教育改革中數學課程內容變化的認識
從建國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中不斷改革.雖然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進行最徹底的一次,但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次改革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體現數學課程內容的變化:一方面是增加了新的內容,其中有一部分是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不能完全覆蓋的,例如:視圖與投影、始建于綜合應用學習領域以及數學建模等等,這些內容在現在的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中是比較薄弱的;另一方面是對原來的內容采取了新的處理方式和方法,如對立體幾何的處理,采用了新的方法———綜合法和向量法.因此,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
2.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要求的提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大大地提高,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也在不斷地提高.眾所周知,高師院校是培養教育基礎工作的根源,在國家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中,培養高素質人才、創新型人才等綜合型人才的重擔就要落高師院校的肩上.因此,對高師數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3.現代高科技的影響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代社會已成為“信息化”的時代.因此,計算機已成為人們生活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它的介入,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因此,傳統的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觀念已經成為過去,現代的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施和高科技相結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
二、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幾點措施
1.更新教學觀念,確立培養目標和專業規格
脫離原來舊的教學觀念———樹立“理論夠用、實踐為重、內容創新、素養本位”的教學思想,確立新的培養目標———端正的思想、品德兼優,并遵循新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原則:一是樹立“以學為本”的教學理念,甩掉傳統的教學觀念;二是重視學生數學觀念、數學能力以及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三是教學方式應該由以前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培養,以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四是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知識的強化,拓寬學習領域,適應社會發展所需;五是優化教學課程體系,創新教學內容,并處理好繼承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2.改革課程體系
培養目標和專業規格構成了課程體系,然而對課程類別、各階段主要教學目標、專業課程教學計劃、主干課程改革方向以及主干課程教學大綱這些分支機構的改革就實施了課程體系的初步完善,再在此基礎上作出一定的改革就構成了完整的新課程體系.改革課程體系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方面是以階段教學目標為主,高師數學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主要是以“創新、實踐”為主,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為主要改革目標.另一方面是改革數學專業課程.數學課程是在校學生的一個致命的弱點,現在普遍存在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恐懼現象,因此,課程改革中,數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是非常的困難.只有制定出合理的培養目標,才能更好地構建合理、適應性好以及可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
3.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施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里,教學設備也在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地更新,漸漸地跟上社會的步伐,與時俱進.在傳統的數學教育中,對于數學分析、高等數學、線性代數以及解析幾何等學習中,只是有老師教,學生學,通常情況下學生都處于被動,學生不能很好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但是現代教學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教學設施,來實現高師數學專業課程的體系改革———樹立“素養本位”的教學理念,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三、結語
長期以來,教育部門只是單純地把教師的學歷放在第一位,而忽視了對體育學科的關注。因此,當高學歷的體育教師較之以往明顯增多時,體育學科卻因缺乏教育部門重視而大大制約了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的發揮。比如說,體育教師的繼續學習方面常常被忽略;因缺少良好的激勵措施而致使體育教師止步不前,沒有學習動力;因受大環境影響,而沒有關注到體育教師自我的發展需求。因此,在體育教師中間,常常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即擁有高學歷卻沒有高能力的教師大有人在。
2缺乏反思與自我更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大部分體育教師只是一味地聽信課本知識,學會了“教什么”,而從來不追究“怎么教”。久而久之,體育教師就會缺少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和意識。而一旦有了這樣的意識,必將影響自身的專業發展。目前,體育教師日常的工作重點放在體育學科的教學內容上,卻往往忽視了對本專業的深人思考和探究。然而,這種教學的思考和探究卻是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本態度。通常所見的體育教師只是單一地向學生傳授體育方面的課本知識,而缺少對本專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和教育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深人思考。當然,針對體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不足以及對教師自身的教育的缺失等等方面的問題,其對應的目標內容一也被列人新課程改革的指導綱要中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到來,以上這些困擾我國教育領域的難題都將迎刃而解。
3職業倦怠情緒普遍存在
調查顯示,在我國,體育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并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他們當中大部分人一方面帶著對教師職業的向往,想在教師崗位大展身手,另一方面,他們一也會自我貶低,認為教師行業比較窮苦,跟其他行業在收人等方面有差別。之所以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長期以來體育教師處于弱勢地位,不被領導部門所重視,從而導致了在教學實踐中,體育課程時常被其他課程取而代之?,F實生活中,體育教師在工作崗位的工作量很繁重,但與其他課程相比,待遇卻比較低。以上種種現象致使體育教師喪失職業理想,思想情緒不穩定,忽視了自我學習,從而阻礙了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步伐。
關鍵詞: 體育新聞專業 人才培養 系統論
信息環境是一個國度、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環境要素。信息傳播,特別是新聞信息傳播,已經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度、一個民族的生存環境的建造。隨著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媒體和體育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體育新聞的專業性越來越明顯,體育新聞工作者的素質要求和專業化程度要求越來越高,體育記者與編輯本身所具備的知識結構與技能技巧、專業素質、業務能力越來越表現出相對的專業性和特殊性。因此,體育新聞傳播專業擔負著神圣的使命,需要培養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寬闊的國際視野、深厚的文化修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精湛的專業技能的體育新聞工作者。然而相對于體育學科中的其他專業如體育教育、體育社會學等,體育新聞專業尚處在探索、發展階段,在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創新上還存在一些問題,距社會對體育新聞人才實踐能力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如何應對社會需求,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體育新聞人才是眼下高等教育界和體育界共同面對的一個新課題。目前的中國,在體育新聞教育高速發展的“繁榮”背后,水平良莠不齊、質量難以保證等負面影響開始顯現[1]。在新形勢下,體育新聞人才的培養面臨很大挑戰,為克服體育新聞教育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體育新聞院系有必要改革創新體育新聞人才培養模式,打造高層次應用型體育新聞人才。對體育新聞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創新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與現實意義。
1.國內外體育新聞專業開展的現狀
目前,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一些院校相繼開設了體育新聞傳播專業。美國4000余所大學有20所左右設置了體育新聞、體育傳播、體育信息專業或專業方向,并且成為美國職業體育、高校競技體育相關崗位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2]。比如美國俄亥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就開設了貫穿一個學期的體育寫作(sports writing)、體育傳播(sports casting)課程;美國密歇根大學體育與媒體方向則開設了體育評論(sports commend)課程[3]。其他一些國家雖然很少有體育新聞專業,但在新聞傳播專業開設體育新聞傳播類課程已經成為一種潮流。
我國體育新聞專業創辦于20世紀末期。1986年上海體育學院最早設立體育新聞專業。2000年以后北京體育大學、成都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廣州體育學院陸續設立了該專業。截止到2010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開設體育新聞專業的體育與非體育院校合計約30所,在校的體育新聞專業本科生約有2.8萬人[4]。
目前,我國現有的針對體育新聞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是“1+1=2”即“體育+新聞=體育新聞”的粗放式模式[5]。體育新聞專業學生,既要學習體育學的相關課程,又要學習新聞學的相關課程。教授體育課程的老師是研究體育的,而教授新聞課程的老師是研究新聞學的,他們以各自“井水不犯河水的”[6]方式教導學生。在這種課程設置的雙重壓力下,體育新聞專業學生疲于應付,他們既要忙于學習采寫編評等新聞專業等課程,又要忙于學習體育知識。這樣經過大學四年長時間學習,許多體育新聞專業的學生只是對名目繁多的體育項目略知皮毛,遠不能達到報道體育新聞時全面了解某項體育運動的程度。而另一種后果是許多學生應用新聞理論技術能力的欠缺,這就好比身為一名戰士卻不會使用武器。我國新聞教育界一貫主張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兩極平衡”理論在具體的操作實施中并未真正完全得到體現[7]。
2.系統論視閾下的體育新聞專業的人才培養
系統理論是“一種觀察世界和思維的方法”,亦是“研究一切系統的模式、原理和規律的科學”。在拉茲洛看來,“系統理論提供了一個新的概念框架”[8]。
所謂系統,就是諸元素及其與外界環境間相互動協調作用所構成的一定有組織的整體[9]。自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L.V. Bertalanfy)于1947年發表《一般系統論》后,系統理論在拉茲洛(E. Laszlo)等學者的推進下迅速崛起,雖然哲學界的評價褒貶不一,但該理論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卻是不爭的事實[10]。
結構、功能、元素、環境、漲落是系統理論的重要概念。結構是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形式,是元素的組織形式,是從系統內部反映系統的整體性;而功能主要是系統與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反映出的能力,是從系統外部反映系統的整體。元素和環境建立于信息觀點基礎上,是系統兩個基本的制約方面,亦是具體研究系統的兩極?!跋到y觀區別于整體論,就在于它不是用整體論的觀點來研究整體,而是用環境和元素的相互作用來說明系統整體性質的形成和發展。只有了解系統的元素和環境的范疇,才能更科學地說明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范疇”[11]。邦格(M. Bunge)認為,系統的元素為自主地進入系統關系的部分的集合,而且是直接構成系統的功能部分。漲落是指系統的動態差異,可分為內漲落和外漲落,前者由系統內部因素引起,后者則由系統外部因素導致[12]。
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計劃研究所主任的庫姆斯(P. H.Coombs)曾利用系統分析的理論,研究世界各國的教育發展。他認為,教育改革必須注意投入與產出的關系,而這種關系必然涉及社會系統[13]。從社會系統角度視之,大陸新聞教育系統只不過是一個子系統而已,它與外部環境存在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關系,具有開放系統的特征。因此,探討體育新聞教育改革的性質、進程和發展趨勢,除了檢視體育新聞教育內部的演變狀況外,也要研究外部環境與體育新聞教育互動的方方面面。
體育新聞專業學生與體育新聞專業教育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事實上,體育新聞教育近二十五年來呈現出來的變革,主要是體育新聞專業學生整體結構與個體功能轉化所反映出來的現象。當然,體育新聞專業學生整體結構出現了擴展,必然加強了個體功能的發揮。
從宏觀角度考察,體育新聞專業學生的培養是社會大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子系統,其改革既涉及子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調節與更新,又涉及整個社會大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調節與更新。針對體育新聞專業學生培養的調查,探索其目前面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的趨勢,系統論提供了一個很有用的剖析角度。
3.培養“通才”與“專才”的實踐與探索
目前在體育新聞人才的培養模式上,各高校在探索中初步形成了兩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思路。一類強調體育新聞人才的通用性,認為體育新聞應淡化專業特性,以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實行通才培養模式。另一類則強調以特色立專業,突出體育新聞的專業特性,重視“專才”與“通才”的結合[14]。在美國,體育新聞專業課程體系的主要部分就是通才教育課程。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新聞學院為例,其課程體系中,四分之三的課程是人文和社科知識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律、歷史和語言等[15]。
通才教育也叫通識教育、普通教育,其含義與素質教育的涵義大體相當[18]。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是相對的教育思想。通識教育的思想在美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有深厚的傳統,直至今天其影響依然存在。其基本要義是做人的教育、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盡可能多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拓寬學科、學術視野,了解和熟悉不同學科認識世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這與體育新聞業界對體育新聞人才基本知識結構要求不謀而合。例如,制作體育類節目,就必須懂得體育學知識。
但是,在目前我國現有的體育新聞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雖然通識教育課程在課程體系中所占比例有高有低,然而普遍設置通識教育課程是不爭之實。通識教育課程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多與少的問題。但在新聞教育中只強調通識教育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由于缺乏對學生的職業技能的足夠的培養,導致學生就業后不得不通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職業培訓才能勝任工作。對于體育新聞教育而言,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媒體越來越需要具備較強應用知識技術能力的人才,因此專業教育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成為共識,體育新聞教育需要越來越強調學生應用知識和技術的能力的培養,甚至這很可能成為代表未來體育新聞教學改革的方向。
4.體育新聞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
體育新聞專業是要培養學生具備新聞學和體育學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具備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法規及體育新聞報道紀律,能在新聞、出版、宣傳、體育部門從事記者、編輯、節目制作與管理工作的體育新聞高級專門人才。針對目前體育新聞專業人才培養中所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對體育新聞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創新。首先,明確市場需求是體育新聞人才培養的“指揮棒”。體育新聞人才培養切忌閉門造車,體育新聞畢業生只有首先適應媒體發展的需要,才能在媒體中發展。[16]其次,從系統論的角度出發,明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育新聞專業人才的培養不能只有理論的學習,還要將實踐提到一個重要的層面。新聞實踐教學是整個體育新聞專業人才培養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全部教學環節的一個鏈條。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充分考慮城市區位、媒介環境、賽事資源、師資條件、生源質量制定體育專業學生專業實習實踐的方案。最后,體育新聞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制定科學的制度,進行有效的管理。在管理過程中,做到激勵、監督、懲戒“三位一體”,不可偏廢。
參考文獻:
[1]李志方,謝毓禎,朱曉平.我國體育新聞傳播學研究生培養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7).
[2]Huang,E.,Rademakers,L.,Fayemiwo,M.A.,&Dunlap,L.Converged Journalism and Quality:A Case Study of TheTampa Tribune News Stories.Convergence.,2004.
[3]University of Michigan.省略.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張德勝.體育媒介通論[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6]周凱,張琦.高校新聞類專業泛濫(一)[N].中國青年報,2007-8-1,(6).
[7]周凱,張琦.高校新聞類專業泛濫(一)[N].中國青年報,2007-8-1,(6).
[8]Weinberg,G.M.: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systems thinking.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1975.
[9][美]布萊恩.S.布魯克斯,周嬋譯.媒介轉型時期新聞教育再思考[J].國際新聞界,2006,(12).
[10]Laszlo,E.System,Structure and Experience.New York: 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rs,1987.
[11]Weinberg,G.M.: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systems thinking.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1975.
[12]羅自文.試論數字化技術在新聞教育中的運用[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2).
[13]United Nation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e Organization Annual Meeting.
[14]龔放.大學通識教育之由來、使命及形式[J].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研究資訊,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