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4:29
序論:在您撰寫審計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審計課程建設 李艷輝等(2006)對審計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進行了研究,指出應分別設置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環節的教學課程。理論課程體系應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還應注意加強專業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教育。而對于實踐環節教學課程應包括專業問題的社會調查實踐、基礎課程的實習教育、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計算機在審計專業應用的實踐教學和走進審計實務界的專題實習。
馬琳英(2007)認為審計學科的課程建設原則應該是厚基礎,厚相關專業,有主有次,要注意滿足社會的要求和突出特色的需求。指出審計學科專業的核心課程應包括《基礎審計》、《中級財務會計》、《政府審計》、《內部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等。同時指出審計學科的教材建設目標應定位于: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的結合,重視學生創新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培育復合型人才。
胡繼榮等(2008)建議會計學專業或審計學專業增設政府績效審計為必修課,增設計算機審計為輔修課程。并指出對于新形勢下出現的環境審計、人力資源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管理審計、戰略審計等教學內容,可以開設選修課或任意選修課,并指出應當提高審計學科的地位,注重審計學課程內部知識的組合,即注重審計學基本理論、審計程序和技術以及業務循環審計實務三大方面的結合。
(二)職業判斷能力在審計教學中的培養新審計準則與舊審計準則相比,對審計人員在風險審計理念、職業懷疑意識、職業判斷能力等方面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這對高校審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學者在加強高校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一些加強職業判斷能力和風險審計理念的措施。
張學軍(2007)指出教師在審計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樹立職業判斷意識,其次要注意培養學生掌握全面的專業知識,因為審計職業判斷必須依賴于扎實全面的專業知識。同時要加強實踐,提高學生的審計職業判斷能力。
田釗平(2008)指出要想加強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首先有必要補充培養學生風險審計理念、職業懷疑意識、職業判斷能力的教材或訓練內容。其次要推行“現場”為主的教學模式,強化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注重思維方式的引導,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何曉華(2009)指出在制造一個開放式的環境和引導學生批判性思維外,可以將邏輯學納入審計專業的必修課程。建議將寫作納入審計學科考核范圍之一,因為寫作不僅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形成,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維技能的發展。
張家杰(2009)針對新企業會計準則和注冊會計師職業準則的,給高校審計教學帶來的一系列挑戰,尤其是職業判斷能力的新要求,指出應做好審計教學的銜接,更新審計理念和改革審計教學模式。
(三)職業道德教育納入到審計課堂教學中 審計職業道德的研究,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對于我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關注。學者們及實務界人士多從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及職業道德建設展開研究,隨后又將職業道德問題拓展到政府審計及內部審計層面。一些學者意識到了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張白(2001)指出中國審計與國際上的較大差別,除了職業環境、管理體制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審計人員的素質不高,要想加強素質教育,就應當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指出對于職業質量而言,主要問題是職業道德問題,專業技術相對而言是次要問題。
趙素琴(2005)指出檢驗教育質量高低的標準在于檢驗各類人才在工作中創造性作用的發揮。審計人才是一種智能型人才,其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其自身作用的發揮。
周莉(2008)指出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不能因課時的限制削弱甚至忽視審計職業道德教育。應當在審計入門時就加強誠信為本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
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審計工作的認知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將其納入日常的教學中。目前的職業道德教育應突出誠信的問題,讓學生自覺形成以誠信為本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為今后的職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審計教學方法的研究
(一)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研究 高巖芳(2005)指出為了使學生更適應社會的需求,可以采用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實驗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相結合的方法,提高審計的教學效果。
邵麗(2007)指出可以綜合運用如目標教學法、演講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結合自身特點開展有創造性的啟發式提問,最大限度地提高審計教學的質量。
何秀英(2007)提出了一種新的審計實踐教學方案――“審計教學與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三維整合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審計實踐能力。指出課程整合可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審計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實踐能力進行局部釋放;審計模擬實驗可以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綜合提升。
(二)審計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首創于美國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最先在工商管理研究生中運用,其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我國采用,相對于其他教學方法來說,案例教學法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學者們從案例的選編、開發、意義、內容和具體實施步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王如燕(2009)指出應當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選擇案例,并且要重視案例的系統性與實用性,如課前舉出短小、趣味性強的案例;課中舉出實用性強的案例;課后留下大型的、典型的案例。再次要特別注意提高學生對案例的感性認識和關注網絡資源中涉及的審計界的最新動態。
常京萍等(2007)指出可以組織力量分階段開發系統的審計教學案例,因為系統的審計教學案例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資源。郭桂花(2005)指出審計案例研究對審計教學具有重大的哲學意義、經濟意義、發現意義和證偽存真意義。
朱錦余(2002)指出審計案例的內容應包括三個層次,即審計方法層次案例、審計業務循環層次案例、綜合性審計案例。張根文(2004)指出審計學案例教材的內容應由三個部分組成:審計案例實務篇、審計案例閱讀篇、附錄篇,同時提出了審計學案例的選擇應注意的問題。
李鳳榮(2003)以一個具體的審計案例講述了案例教學法的準備階段和實施階段,具體講解了其操作模式。王淅勤(2005)根據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提出了以內容為線索、以案例為線索的兩種教學模式,同時提出了以旨在推動實踐發展或理論提升的案例研究模式,其比較適合于研究性的學習。劉淑芬(2006)對案例教學法的組織與實施進行了詳細說明,并對審計案例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如教師應積極參與實踐,不斷提高實施案例教學水平和能力,并且應當對典型案例進行科學開發等。阮瑩(2008)對案例教學法和案例引導教學的概念進行了區別和研究,并且基于案例引導教學的概念進行討論,提出了一些建議。侯洪濤(2010)指出案例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將大型案例分析和小型引導型案例分析結合起來使用。在案例分析教學中還應注意一些單案例分析與多案例分析的結合以及國內外案例的結合等問題。
(三)實驗模擬教學 審計模擬實驗教學模式是改變審計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的一條極佳的途徑??梢詮浹a案例教學的不足,彌補直接實踐嚴重受限的不足。
李軼群(2005)對審計實驗對象的實習內容、審計模擬實驗資料的解決方案以及應該具備的硬件條件進行了詳細敘述。劉蓉(2007)指出審計模擬實驗教學模式未引起我國各大高校的足夠重視,并且缺乏一個實現審計模擬實驗教學模式的平臺,提出了完善審計模擬實驗教學模式的設想。顧征娣(2008)分析了手工審計模擬實驗教學和計算機審計模擬實驗教學的具體實施和效果評價。梁素萍(2009)通過分析審計模擬實驗教學的必要性和現狀,提出了一個既易于學習又便于操作的審計模擬實驗教學模式和實驗教學環節的設計構想。
(四)多媒體教學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日益普及,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工作和學習的各個方面,特別是近年來由于網絡、多媒體等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在輔助教學中獲得很大的成功。
陳朝暉(2001)指出多媒體網站式課件是會計審計教學改革的方向,其具有交互性、集成性、資源共享、易于維護,適合自學等特點,并提出了其具體的開發思路。劉淑芬(2007)指出由于案例內含的信息量非常豐富,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較為合適,可以將開發的典型案例制成電子版的多媒體課件試題庫,同時可以制作審計案例在線答疑校園網頁。
(五)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
田崗(2005)指出大力推廣啟發式教學是審計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合理運用案例教學是審計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式。張雪梅(2007,2008)指出隨著環境的日益變化,迫切需要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出了啟發式研究性教學模式。黃胤強(2008)對啟發式教學主要環節進行設計,并指出運用啟發式教學的問題,特別強調開放性思維方式,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
(六)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
張優勤(2009)指出在審計課程中應用項目教學法,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師不斷提高實踐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對項目教學法的具體運用程序進行了詳細說明。
(七)直接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有直接實踐和間接實踐兩種實踐模式,直接實踐即學生直接到事務所或企業進行實習。而間接實踐是指學生通過校內建立的審計模擬實驗場所和課堂對審計案例的討論將所學的審計理論及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
吳丹(2008)指出可以以會計師事務所為培訓基地,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理解和判斷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業務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
楊錄強(2009)提出校企“聯姻”培養應用型審計人才的實踐教學研究,認為校企“聯姻”可以助推審計實踐教學,首先應當革新指導思想,大力推廣實踐教學,其次可以“走出去、請進來”鍛造教師隊伍,還可以實施校企優勢互補,科研項目合作等方式,使學校和企業達到雙贏的局面。
(八)其他教學方法 蔡才德(2005)把“討論式教學法”引入審計案例教學中,為教學創新開啟實踐通道,從而使得審計案例教學成為“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一種學習方式。
趙建平(2007)提出適應我國國情的現代教育創新模式,指出通過國際認證考試與高校審計教學相聯系的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國內外教育上的相互融合,而且可以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國際審計狀況,掌握先進的審計技術和技能。
鄭新源(2008)從職業教育的目標出發,提出了一種新的審計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任務為驅動”。學生為主題是前提,能力為本位是目標,任務為驅動是手段。從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轉變,從知識目標向能力目標轉變,從單純聯系向任務驅動轉變,有利于審計教學更快更好的發展。
陳利軍(2009)提出了理論講解、案例分析、模擬實驗、業務實踐相結合的四輪驅動教學方式,形成既注重理論水平,強化實務操作能力,又注重計算機與審計相結合的課程特色。
從有關審計教學方法的研究來看,對案例教學法的研究較多,案例教學法的理論已相對比較成熟。而對其他教學法的探討比較少,如項目教學法、模擬實驗教學法等。其具體實施的目標、原則、程序以及應當注意的問題等都沒有進行很深入的研究,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在實際教學中沒有很好的運用。在方法的應用上,學者們更多的是研究每一種方法的具體運用,而對于如何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應用,目前研究的還不深入。
三、審計教學效果與研究方法選用
(一)審計教學效果研究 對審計教學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得出審計教學的現狀,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導意義。同時對新的教學模式進行評價,起到完善新的教學模式的作用。目前少數學者對審計教學效果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潘念萍(2006)的調查問卷顯示,目前的審計教學還停留在傳統模式上,審計教學環境也不容樂觀。有88%的學生認為當前審計課程設置側重于理論知識, 72%的學生感覺理論多而抽象,難以理解,58%的學生感覺理解了但不知如何運用。60%的學生希望增加案例分析,但只有16%的學生表明在審計課程中接受過案例,并且這些學生中僅有5%的人認為案例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時也說明教師特別注重應試教育,教材的建設水平也比較低。80%的學生呼吁在校內建立審計模擬實驗室??梢钥闯?,審計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梁素萍(2009)在2006~2007年間對廣西財經學院會計系4000多名在校生進行了審計教學效果的跟蹤調查,調查發現62%的學生認為審計課理論多而抽象,難于理解;48%的學生認為理解了,但不知如何運用,只有6.3%的學生認為審計課還算好理解,也有一定的興趣。從調查可以得出審計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
何琴(2009)基于學生和教師的不同視角進行調查問卷分析,調查了審計案例教學的現狀及教學效果,得出教師和學生都已經充分認識到審計案例教學的重要性;但教師和學生對審計案例教學效果評價不一,教師普遍認為教學效果良好,而學生則感覺不是十分滿意;從審計案例教學具體實施細節來看,時間安排存在問題,案例教學的組織形式和分析方式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二)研究方法的選用 對檢索的文獻采用的研究方法進行考察,發現規范研究較多,實證研究較少。規范研究是當前研究審計教學改革的主要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涉及很少,采取的實證研究也大多采用的是調查問卷的形式,而沒有采用實地研究等其他研究方式。因此,應加快實證研究的步伐,使實證研究能在審計教學領域得到廣泛的運用。同時可以將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結合使用,規范研究如果僅借助于抽象推理,其可靠性就可能受到質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研究缺乏強有力的令人信服的實際驗證。實證研究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它通過搜集數據,運用精確的數學方法進行分析,以解決“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因此,在規范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然后再用實證研究去證實結論,結論的可靠性將大大提高。
為了不斷提高審計職業的質量,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審計人才,教育界應當拓寬研究的視野,以審計市場對于審計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加強審計教學研究,改善審計教學的質量,縮小審計教育與實踐之間的差距。
[本文系山東科技大學經管學院“審計學本科教學團隊建設”階段性研究成果]
關鍵詞:中職教學 審計教學 現狀分析 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9-0247-01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快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審計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審計人員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審計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必修課程,其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審計基礎理論知識和多種審計方法,以及培養學生實務操作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以滿足社會對審計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的中職學校的審計教學還存在教學模式陳舊、方法落后,中職學生素質不高,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審計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本文通過對中職審計教學的現狀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改進措施,以期為審計教學的發展提供參考。
1 目前中職審計教學的現狀分析
1.2中職學校審計課程體系設置缺乏可行性,對審計課程不夠重視
目前一些中職學校雖然設置了審計課程,但只是把它作為傳統會計專業課程的一部分,學校多認為中職學生工作以后真正從事審計工作的少之又少,所以并沒有重視。這樣就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審計教學工作處于不利地位,影響了教學效果。
1.2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法落后,很難培養出合格的審計人才
現在大多數的中職學校大多數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審計教學模式,即“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考,學生背”,課堂教學枯燥無味,課堂氣氛也比較沉悶,學生沒有學習興趣,一個學期下來,學生什么也不記得,根本達不到教學目標。另外,由于專業教師很少有機會去更新專業知識,專業知識都比較陳舊,導致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在課堂上很少使用案例教學法,即使使用案例,也是脫離實際的案例,導致學生無從深入理解,無法提高學生實務操作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
1.3中職學生整體素質不高,缺乏學習興趣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是中考落榜無法進入高中繼續學習的學生,這些學生的特點是學習基礎差、厭學情緒重,再加上社會上對勞動力的要求供大于求,同時對勞動力學歷的要求過高,導致中職學生在求職時十分困難。針對這樣的問題,學校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成為中職學校的首要問題,那么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己想去學到一技之長。
1.4教師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缺乏
中職學校的教師大多是直接從高校畢業直接到學校任教,是從一個校門到另一個校門。這些老師雖然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沒有參與過社會審計社會實踐,所以,在教學中大多是照本宣科,側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案例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訓練。但是審計是一門集會計、稅法、經濟法、經濟管理于一體的理論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還有的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這樣學科的要求和實際教師的現狀導致了老師覺得審計課難上,學生聽不懂不愿聽,教學效果不好等情況。
2 中職教學的改進措施
2.1提高對審計教學的認識,制定科學的培養方案
中職學校首先要提高對審計教學的認識,對該門學科要足夠重視。其次,要優化審計課程的教學體系,制定一系列的可行性教學計劃,分配好教學課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只有學校對該門課重視起來,學生才能重視,通過科學的學習,掌握審計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
2.2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合理運用案例教學
改變以往的傳統的講授方式,不再使用原來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而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來,形成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模式。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協作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大量使用案例教學。首先,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實用性的高質量的案例,讓學生通過這些案例的分析掌握理論知識;其次,教師要經常通過查閱一些最新的文獻資料、搜集電視媒體的報道、瀏覽網站等途徑搜集一些各種類型的審計案例,從而建立起審計案例庫,豐富教學資源;再次,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案例教學時,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如采用頭腦風暴法,讓學生深入思考,有效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鞏固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
2.3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都配有多媒體教學設施,那么一定要積極開發審計教學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施。這樣不僅可以充實課堂的教學內容,也可以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使用多媒體課件中,教師可以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結合在一起,然后通過屏幕展示出來,讓學生更為真實的感受到審計的工作過程,使學生學習起來更輕松愉快,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2.4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
要提高中職審計教學的質量,一定要有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中職學校要為教師創造充足的社會實踐機會和條件,鼓勵教師到企業中去,或者安排教師利用寒暑假的實踐到企業進行社會實踐,積累實踐工作經驗;或者聘請一些社會有豐富經驗的注冊會計師到學校來開設講座,開拓學生的視野。
3 結語
總之,審計是一門理論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為了適應當今社會對審計人才的要求,必須提高對審計課程的認識,改變現有中職審計教學模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增強校企合作,不斷增強審計的實踐環節,提高中職學校審計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麗.高職院校審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教論壇,
2009,(8).
[2]何明輝.中職教育中審計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甘肅科技縱橫,2011.4:(170-171).
[3]張雪梅.審計教學中的研究性教學方法探討[J].財會經緯,2008.4(上):(70-71).
關鍵詞:審計案例;重要性;教學
審計課程是高職院校會計學專業的一門核心和必修課程,是研究審計基本理論及其規律性的一門現代經濟管理學科。通過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審計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審計的本質,掌握審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程序,并能運用審計學的基本原理、方法對企業及機關、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會計報表進行審查,以評價經濟責任。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思考、創新思維,提高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好這門課,能給高職學生提供更寬闊的就業空間,如可以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助理工作或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從事內部審計工作,拓展了高職學生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目前審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材內容普遍陳舊
目前市場上高職高專系列審計課程教材普遍內容陳舊。新的審計準則已出臺數年,但結合新審計準則,真正體現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最新內容的教材相當少,有的教材只是披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外衣,具體內容還是制度基礎審計的老一套。這種過時的教材對學生有很大的危害性;很多高校采用注冊會計師考試用的《審計》教材,但對高職學生來說該教材內容太多,難度過高,也不合適。因此找到適合高職學生的審計教材是一個首要任務。
2.授課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大多是重審計理論、輕審計實踐的課堂講授。如“存貨監盤”是審計實務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應該重點介紹監盤的實際操作程序及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對策。但多數教師運用的傳統教學方法則是對監盤的概念、目的、意義等枯燥理論一一精講,因為他們認為學生現在接觸不到實務工作,講了也沒用,學生也記不住,這嚴重忽視了對學生審計實踐技能及學習方法的培養。
3.審計教師普遍缺乏實踐經驗
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審計課教師擁有較高學歷卻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雖然審計課教師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但是缺乏審計實踐經驗,講授該課程終究是“紙上談兵”,如前段提到的“存貨監盤”,許多專業教師自己都不清楚實際監盤工作的要點,在教學中自然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難以使學生真正理解這項重要審計工作。
二、審計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雖然在學校能較好掌握審計的理論,但是對于如何開展審計實際工作、處理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各樣復雜問題,往往顯得束手無策。筆者認為實行審計案例教學非常必要。審計教學案例來源于審計實際工作,有相應的客觀依據,是對審計實際活動的再現,提供的是形象生動和具體真實的感性知識。審計案例教學促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由被動聽課轉為勤于思考、主動參與、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已學知識。該方法有利于培養財會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查錯防弊能力、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宗旨。
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鼓舞?!痹趯徲嫲咐虒W中,教師將自己定位于與學生平等的學習參與者、合作者、服務者,虛心傾聽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尊重學生的觀點,能容忍學生不成熟甚至出格的想法與做法,樂于接受學生言之有理的不同見解。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課堂輕松,沒有恐懼感,進而讓沉悶的課堂活起來,讓每朵思維的火花燃起來,創造一個生動活潑、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
三、案例教學法在審計教學中的應用
1.精心選擇審計教學案例
案例的選擇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審計課程教學中,因為高職學生沒有實際從業經驗,所以選擇案例應該先簡單后復雜,最后到綜合案例。這樣可以使學生逐步適應,激發其學習興趣。初始階段千萬不可使用過于復雜的案例導致學生暈頭轉向。審計案例教學的目的不是難倒學生,而是提高其理實結合的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在網絡資源日益豐富的今天,教師應經常關注審計及會計界發展的最新進展、變革,多以與實際、當地有聯系的且最新發生的事件作為教學案例并進行整理,將這些加工過的最新的案例補充到審計教學中去,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以及對教學案例的感性認識,讓學生隨時接觸到反映時代特征的審計實務。
2.有效準備審計教學案例
(1)課前設計引導案例時,應做到短小精練、吸引力強,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并進行熱烈的討論,鼓勵學生提出各種解決辦法并推測事物發展的結果,以此來引導學生。這種小案例,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能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另外,還可以融入審計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審計工作的嚴肅性、規范性。
(2)課中要準備能引起學生激烈討論和認真分析的案例。這時運用的案例并不要求是綜合性的,但應注重案例與所學章節知識的針對性,甚至可以虛構一些情節和做法,豐富案例內容,并設計一些相關性強、能引申的問題來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案例。教師要把握好度,讓學生的觀點在不偏離主題的情況下充分表達出來。
(3)課后要留有典型的綜合案例,作為學生閱讀的資料。這種案例要求社會影響越大越好,內容越詳細越好,如“藍田股份”“銀廣廈”、國外的“安然”“世界通信”這些知名審計案例。教師要交代清楚案情的具體內容、后果及社會影響,關鍵是結合相應教學內容讓學生探究審計實際工作要點,使學生系統掌握每一章節所學知識的要點、重點、難點。到一定階段以后,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搜集、整理審計案例。
3. 深入實施審計案例教學
在實施案例教學法時,千萬不能只重表面形式,應該將案例教學步驟細化,培養學生的實際業務能力。例如,函證業務案例中針對不同的回函情況,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剝繭抽絲式的分析:如果存在對詢證函回函的可靠性產生疑慮的因素,審計人員應當進一步獲取審計證據以消除這些疑慮;如果認為詢證函回函不可靠,審計人員應當評價其對評估的相關重大錯報風險(包括舞弊風險),以及其他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的影響;在未回函的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替代程序以獲取相關可靠的審計證據。
又如針對幾大業務循環,教師不妨以審計工作底稿為載體,以報表項目和審計流程為主線,要求學生根據所提供的會計資料,開展審計案例模擬實驗。如銷售和收款循環,常有為了虛增業績搞“假銷售”,同時虛構產品“假出庫”這一類作假手法,我們將其完整地融入案例,將學生合理分組,按最新的風險導向準則進行審計操作,教師適時指導學生怎樣處理不同的問題,如何完成審計工作底稿,最終出具審計報告。這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計思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審計案例教學中教師要及時進行歸納總結,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判,闡明審計案例分析和實務處理的重點、難點,指出學生分析處理結論中的優缺點,還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分析和處理是否正確。教師最后的點評是案例教學整個程序的點睛之筆,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審計案例教學實踐中去,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審計案例教學的預期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喜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研究性學習理論探討[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2.建構主義理論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9,4(4).
一、案例討論的準備與組織
(一)案例知識點的講解
在進行正式案例分析之前,首先對案例分析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了闡述和講解,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1.盈利預測報告披露的基本動機和歷史演進。
主要從信息觀的視角分析了披露盈利預測的動機,并分析了贊成和反對強制披露盈利預測者的基本觀點。分析了我國盈利預測披露的歷史演進,讓學生對我國上市公司盈利預測披露的歷史過程有深刻了解,既要了解不同歷史階段對盈利預測的要求,同時又要了解歷史上盈利預測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盈利預測歷史演進的分析中,具體給學生介紹了紅光實業的盈利預測情況。該公司1997年5月23日,為擴建彩色顯像管生產線項目,以每股60.5元的價格向社會公眾發行7 000萬股社會公眾股,在發行A股的招股說明書中披露,公司1997年盈利預測為凈利潤7 055萬元(所得稅稅率15%),每股稅后利潤(全面攤?。?.3063元/股,每股稅后利潤(加權平均)0.3515元。1998年4月30日,年報中披露1997年公司實際凈利潤為-19 840萬元,每股收益-0.363元。這與盈利預測凈利潤7 055萬元相距甚遠。導致盈利預測與實際完成業績產生重大差異的主要項目是“主營業務收入”和“營業成本”。原預計主營業務收入為59 326萬元,但實際完成額為27 066萬元,實際完成額僅為預計額的45.62%。而營業成本的實際發生額與預計額基本持平(實際發生額為36 476萬元,預計額為39 184萬元)。這樣,主營業務利潤與預測數之間形成很大的差異,導致實際實現凈利潤與預測凈利潤的巨大差異。并簡要引導學生思考實際凈利潤與預測凈利潤之間的重大差異的產生,能否用公司提出的下述兩個理由予以解釋:(1)由于近幾年因電視大幅度降價導致行業內的競爭激烈,使公司處于非常不利的位置;(2)由于未能通過不斷熱修保證已超齡的彩管玻殼屏爐和錐爐維持正常生產狀態,造成公司產品合格率降低,成本加大。如果不能用上述理由解釋,那么重大差異產生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為什么審計師未能關注到盈利預測審核中存在的問題,是過失還是合謀?
2.盈利預測編制的現行有關規定。
主要是證監會有關盈利預測披露的內容與格式要求,新股發行公司盈利預測報告編制指南等文件內容。通過這些內容的講解,讓學生掌握盈利預測編制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懂得盈利預測報告包括盈利預測基準、盈利預測基本假設、盈利預測表和盈利預測說明四個部分。并熟練掌握和理解盈利預測基準是公司盈利預測編制的基礎,包括經具有證券相關業務許可證的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公司前三年經營業績,預測期間公司的生產經營能力、投資計劃、生產計劃和營銷計劃和公司采用的會計政策等。盈利預測基本假設是公司根據經濟形勢和行業特點對預測期間的一般經濟環境、經營條件、相關的金融與稅收政策、市場情況等盈利預測的編制前提所作出的合理假設,盈利預測報告中應說明編制盈利預測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利率、匯率、稅率、能源和原材料供應、產品價格等假定條件。盈利預測表是反映預測期間利潤來源和構成的預測報表,凡有控股子公司并需要編制合并會計報表的,應分別編制母公司盈利預測表與合并盈利預測表。盈利預測表各預測項目應分別編制解釋性附表。盈利預測說明是對預測期間利潤形成的原因、計算依據、計算方法所做出的詳細分析。編制合并盈利預測表的新股發行公司,應著重對合并盈利預測進行詳細說明,對母公司盈利預測所涉及的重要事項進行必要的說明。
這些有關盈利預測編制的現行規定是審計師判斷盈利預測單位編制的盈利預測報告是否適當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作為案例分析者的學生要對此有完整的理解和把握。
3.預測性財務信息審核準則。
審計師對預測性財務信息的審核必須遵守《中國注冊會計師其他鑒證業務準則第3111號――預測性財務信息的審核》的要求,因此,案例分析前學生必須掌握此準則的相關內容,盡管在《審計學》的教學中學生可能對此內容有所掌握,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案例分析,對此做了重新講解。講解時著重強調了預測和規劃的基本概念,充分、適當的證據、保證程度、了解被審核單位基本情況、涵蓋期間、評價假設關注的重點、列報、審核報告的出具等內容。
(二)分組與案例資料發放
案例討論模式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個人學習模式(individual study),即每個學習者單獨就案例進行分析和發表見解;二是小組討論(small-group study),由3~5個成員組成一個小組進行討論,相互之間可以溝通合作;三是大組討論(large-group study),由比較多的成員,甚至是一個班,組成一個大組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Graham和Cline,2001)。本人采用的是第二種案例討論模式,即將全班按每組5人分組進行討論。分組時主要考慮男女生搭配和平時學習成績。
案例資料的發放是安排在講解完案例相關知識點之后,案例分析報告前一周。發放給學生的案例資料包括:涉及與新能源所在行業相關的行業發展信息、新能源最近連續多年的年度報告、盈利預測報告、盈利預測審核報告。除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引導學生對案例的思考,還另外給學生提出了幾個引導性的思考問題。本人結合新能源公司盈利預測報告的情況,給學生思考的問題有四個:(1)仔細閱讀新能源盈利預測審核報告,分析新能源盈利預測的基本假設的合理性;(2)分析合并新能源盈利預測的編制范圍是否適當;(3)注冊會計師在對新能源公司編制的盈利預測進行審核時需要關注哪些問題;(4)閱讀《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501號――審計報告》、《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502號――非標準審計報告》,以及《中國注冊會計師其他鑒證業務準則第3111號――預測性財務信息的審核》,分析審計報告與盈利預測審核報告在性質、格式、責任等諸方面的差異。
發放案例資料的時間之所以選擇在案例分析報告前一周,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重,小組內的討論又安排在課后,由各小組的組長組織完成,故提前一周發放材料能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學習和研讀案例,寫出較好的小組案例分析報告。
二、案例討論的實施
課堂案例討論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小組發言。要求各小組推薦一個成員在講臺使用PPT進行講解,時間在10~15分鐘,當小組成員講解完成后,其他小組成員有需要補充的內容,可以繼續補充;第二階段是組間討論。即其他組的成員對進行報告的小組案例分析報告進行討論,分析其優缺點,并進行適當評論。
在學生完成了所有報告和討論后,本人再結合各小組的案例分析報告和討論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和點評。點評意見從層面上來說,既有針對某一具體小組的案例分析報告,也有就整體案例分析情況的評價。從內容上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在案例分析中已經涉及的點,指出其分析的深度和廣度是否適當,所指出的問題是否適當;(2)對案例背景資料的使用,分析其應用是否得當,有否正確理解盈利預測報告所依據的基本假設,盈利預測報告的編制是否符合相關政策的規定;(3)提醒學生案例中可能還存在的其他相關問題;(4)提醒學生案例討論后,對《預測性財務信息的審核》準則及其指南的相關規定是否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對于重要的體會應提煉總結;(5)肯定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突出表現。通過案例分析,可以發現每個班級總會有小組能夠提出一些以前尚未關注到的問題。
在這個環節,注意兩個關鍵問題:一是教師的點評要適可而止,既要指出學生討論中存在的不足,但也要讓學生知道,教師給出的信息也是一己之見,案例討論可能沒有標準的答案;二是要控制好組間討論,要對討論的內容進行引導,防止出現偏題,比如討論新能源公司盈利預測審核,結果出現討論新能源公司是否違規等問題。同時還要控制要討論的時間,如果任由學生發言討論,可能課堂上就無法完成案例討論的任務,因此,還要藝術地控制好討論的時間。
三、案例討論后的總結、思考與完善
每當完成一次案例教學后,作為教師進行適當的總結、思考是必要的,有助于改善未來的教學質量。每次案例討論完畢后,我都要求各小組提交案例分析報告和講演用的PPT,在案例討論完畢后,對各小組的分析報告進行認真閱讀,這不僅僅是作為評定成績的依據,更為關鍵的是作為完善案例教學的手段。通過認真閱讀案例分析報告,可以發現案例資料的準備是否充分。比如,為什么在案例資料中,發放給了學生公司連續多年的年報,原因就在于過去的案例討論中發現,學生未能把握公司的經營環境、無法對假設的合理性做出判斷,經分析和詢問學生,發現是缺乏相關暗示性資料,而作為一名本科生缺乏檢索資料的習慣,故而無法獲知公司的歷史信息,也難以分析哪些基本假設可能存在問題。
關鍵詞:審計學;教學改革;特色專業
中圖分類號:F239.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1
審計專業是各個民辦本科高校會計學院所必設的專業,而《審計學》又是審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之一。開設《審計學》這一課程的目的旨在使學生掌握審計體系,了解審計工作的目標和方法,學會審計報告的編寫,使審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可以上手做與審計相關的各項工作。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阻礙了《審計學》為審計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發揮作用,大部分學生學習過審計課程之后依然不清楚審計學的體系。因此,本文基于民辦本科高校特色專業建設方案,結合本人這幾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從四個不同角度分析審計專業《審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相應問題提出個人的幾點建議。
一、《審計學》課程在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審計在整個國民經濟宏觀調控體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同時,《審計學》課程也是目前各個高等財經類院校審計、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該課程對學生畢業以后從事有關財務類的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審計監督也漸漸發展成企業內部管理控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
二、《審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審計學的理論方法不同于會計學、財務管理等財會類基礎學科,審計學里面沒有數學計算,也沒有分錄的列示,主要是理論和注冊會計師準則的應用,也是會計學、財務管理等的后置學科,審計人員必須熟悉掌握會計基礎,才能夠對企業的財務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
(一)教學目的不明確
各高校的審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符合企業審計人員標準的應用型人才,而目前審計學的教學大多數重視理論教學、忽視應用實踐教學,只是填鴨式教學的講解法條,很少講實際案例引入課堂教學。在審計學科的課程體系建設標準上建設內容不具有針對性、應用性等實用方面的適用性。
(二)教學方法不夠靈活
審計學的教學手段不靈活,教學方式單一、互動性差,教學方法仍停留在傳統的以講授為主。同時,審計理論相對比較枯燥,大部分學生聽課興趣不高,這也導致了學生缺乏學習審計課程的興趣,學習難度加大,難以理解和掌握審計知識,沒有探究所學知識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的熱情。
(三)教師隊伍實踐經驗欠缺
由于民辦高校資金欠缺的問題,導致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比較撥弱,教師大多數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學歷普遍較高,理論知識扎實,但是缺少相應的工作經驗。民辦高校的審計教師也有相應的問題,許多教師對于具體審計實務操作了解甚少,多數認知來源于書本。在教學工作中,部分教師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理論講理論,甚至于照本宣科地講述枯燥的理論知識,無法與實際審計工作的具體審計案例結合起來。
(四)成績考核方式不夠科學
期末缺乏對綜合能力的考查,大部分的考查仍只采用筆試,僅能考察學生對基本理論與方法的掌握水平,忽視了對審計實踐能力的考核,不利于實現培養應用型審計人才的目標,也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疏于對審計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明確教學目的
目前,我國除了經濟供給側改革外,在教育行業也提出了供給側改革,即爭取努力為企業提供實用型人才,針對目前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去向,主要是中小企業中的審計人員職位,在審計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置上,除了要體現整體性和遞進性,保證知識架構的完整,同時要遵循知識體系自身的發展邏輯,還應該將培養學生的實際審計操作能力為主線,通過引入典型企業比較成熟的全套審計業務流程的模擬操作,帶領學生通過操作整個流程熟悉審計方法,甚至在學生的畢業設計中,增加審計報告的形式作為考核手段之一,讓學生徹底掌握審計實踐操作流程,為今后的審計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以講解為主,雖然這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傳授知識最大化的效果,但這種教學方式也存在強迫性的缺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思考,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掌握審計學的主要知識體系。例如應收賬款審計的講解時,就可以找相關的審計案例直接讓學生自己進行實質性審計程序操作,學生思考應該怎樣做,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當學生自己審計完應收賬款后,可以增強學習的成就感和主動學習的熱情,雖然在審計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問題比較多,但一旦完成就會對審計理論知識的把握就更深刻、更準確。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彌補教師隊伍中部分教師實際審計工作經驗的欠缺,高校應注重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體系、實踐教學能力??啥ㄆ诮M織對審計師資隊伍進行教學能力考核與培訓,積極促進教師團隊深入市場開展調研工作。努力建立與政府、企業、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合作,安排審計教師到企業開展社會實踐,了解實際審計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有效改善實務經驗欠缺的情況,使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升。在提高現有審計教師素質的同時,高校應當積極引進具備審計實踐能力的教師,通過將審計實踐經驗與審計理論進行有效結合,促進授課水平的提高。
(四)科學安排考核方式
可以將傳統的期末僅僅筆試考查課本知識點形式改為由隨堂案例作業、課堂分組討論、審計報告編寫、審計軟件應用等考察方式相結合的形式,突出審計專業的應用式教學目的。整體的考核內容應結合審計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專項研究,同時緊緊圍繞審計專業的各個主要知識點展開。鼓勵學生們獨立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和培養實踐操作能力的e極性,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結束語
總之,《審計學》是審計專業的重要核心課程,是學生們進行后續專業學習以及工作的重要理論基礎。各民辦高校需要通過教學改革,加強學生對審計學理論的理解,提升審計學畢業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在《審計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提高審計學的教學質量,為培養優秀的審計人員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凌云,郭煥書.就業導向下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設想.財會通訊,2010.
論文摘要:審計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很有價值、實用性很強的教學方法,已被廣泛重視,但在實際運用中也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業務素質、案例選用、考核辦法等方面,針對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措施。
審計基礎課程是建立在許多專業知識之上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它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與其它學科的滲透性。傳統的審計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考、學生背”的公式化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分析判斷能力,忽視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審計人才,這種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審計教學的實際需要。因此,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已被越來越重視和接受。
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審計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審計的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審計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在學習中扮演了更為積極主動的角色,讓學生積極投入到事先精心設計好的一系列案例討論中,激發學習興趣,拓展思維空間,提高審計實踐能力。這種方法已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還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和不足,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一、從審計教師方面看:要參與案例收集與講解
大多數中青年審計教師都是學校的專業教學骨干,教學經驗豐富,但教學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平時很少有機會和時間去更新專業理論知識,更少去參與社會實踐教學,專業知識較陳舊,教學方法傳統單一,他們在審計教學中雖然都或多或少地運用了案例教學法,但都很少參與案例的收集和選編,照用了教材中的現存案例,在案例教學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組織引導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學法的充分利用,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從案例選用方面看:審計基礎教材中選用的教學案例難以滿足教學具體要求和學生具體情況
(一)審計案例是聯系審計理論和實踐的橋梁,教學中運用的案例應和教學的理論知識密切相關,但教材中所選用的審計案例大多是來自國外的典型案例,很難與我國的教學內容緊密相關,也難把審計案例所反映的審計實務與相應的審計理論聯系起來,給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
(二)審計基礎教學的對象大多是沒有實踐經驗的學生,他們在接觸審計課程之前,對審計的理論和內容一無所知。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選擇的案例應由易到難,讓學生對審計的理論和實務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漸認識的過程。但一些教材并沒有考慮這種情況,給出的往往是一些經典的、綜合的、大型的案例,學生剛開始根本無法理出這些案例的頭緒,更不用說參與分析討論了。
三、從考核評價學生方式看:形式單
一、簡單片面
傳統的審計教學考核評價方式是“老師出題,學生背誦”,采取閉卷筆試形式,老師改卷評分來衡量學生學習程度的好壞。這種單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采用案例教學法后,有的教師仍然沿用這種傳統考核辦法,沒有發揮案例教學法的真正作用。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筆者認為在審計案例教學過程中,應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力求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審計教學效果。
(一)進一步提高審計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實踐能力。
1、教師要學習和掌握更為廣博的專業理論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積極參與專業培訓、業務進修、學術研討等,不斷提高科研水平。主動參加審計師和會計師全國考試,成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
2、主動參與審計實踐,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學校應采取積極措施,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利用寒、暑假到企業進行社會實踐,積累實踐工作經驗;還可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注冊會計師來校擔任兼職教師或開設專題講座,以提高審計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
3、審計教師還應當親自參與教學案例的收集和選編,精心設計一些生動的案情和場景供學生參與討論和分析,這樣才有利于組織和引導案例教學,達到案例教學的預期效果。
(二)廣泛收集和整理、科學設計和選擇適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的案例。
案例的設計是進行教學的前提,案例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案例教學效果的好壞,好的案例即能融會相關審計理論知識,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1、選擇的案例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針對沒有任何從業經驗的學生,我們要選擇由簡單到復雜,再到綜合的案例,給學生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使學生通過案例模擬進一步加深對審計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逐步提高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2、選擇的案例要有系統性、引導性
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選擇不同類型的案例,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盡量做到案例的系統性。
(1)在課前選幾個短小的、趣味性強的案例,啟發學生思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案例不需特別典型,但要和即將講解的內容密切相聯。
(2)在課中選一些實用性強的案例,結合剛剛講授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選用一些與之相關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激發學生在課堂進行激烈的討論。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加深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并利用所學理論解決實踐問題,真正做到融會貫通。這樣的案例不要求綜合典型,但要注重知識的運用,實用性強。
3、在課后運用一些大型的、典型綜合的案例,作為學生閱讀的詳細資料。這類案例可以不分國界,只要是在會計執業界產生深遠影響的綜合性強的案例都可選用。學生討論分析這類案例,可以拓展視野,培養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加深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三)改革單一的考核辦法,實行多樣化考核評價方式
1、理論測試。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部分,仍通過開卷或閉卷筆試考試,老師出題,包括填空、選擇、判斷、問答等題型來考核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
2、課堂討論。每一次進行課堂討論前,都要求學生事前預習某一案例,根據所要討論的問題寫一份書面的討論提綱,以促使學生課前預習,并避免學生在討論中隨心所欲、信口開河,達不到討論的目的和效果。在分組討論過程中,由小組組長記錄每位成員的基本觀點、討論的要點、發言的內容等,教師則在討論中起著主持、組織的作用。討論結束,每位成員就自己討論的問題及得到的啟發或結論寫一份簡單的總結報告。課堂討論成績由事前的準備、事中的發言踴躍與否和事后所寫的報告三者綜合確定。
3、撰寫一份審計報告。課程學習結束,教師準備一個較典型的審計案例,要求學生就案例中給出的材料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思考分析,按照審計報告所固有的寫作格式,寫出一份審計報告,但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撰寫審計報告是審計案例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可以檢驗和鍛煉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也是考核評價學生的重要依據。
四、結語
審計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很有價值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不能代替課堂講授的理論教學,不能代替社會實踐教學
因此,案例教學必須是在學生掌握了審計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理論知識之后進行,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審計軟件; 審計教學; 信息成本
中圖分類號:F2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3-136-001
一、引言
審計教學課堂的內容設置,一直是審計教學的難題之一。近年來,審計信息化的普及廣度增加,被審計單位和事務所對于審計軟件和互聯網技術的運用重視度增加,尤其是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進步,審計師事務所和被審計單位之間的各種業務往來數據可以被記錄和模擬,更容易尋找審計技能和知識之間的聯系,理解關鍵審計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因此,有必要重新審視在此基礎上開發的各種審計軟件的用途,以此來重新設計和豐富審計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審計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效率。
二、審計軟件的教學效用
審計信息化項目自2002年從我國啟動,審計信息化普及面的增加,使計算機和軟件在審計工作中得到廣泛的使用,極為迅速的便利了審計的工作,信息化在審計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了解審計軟件和信息化在審計工作中究竟扮演了何種角色,有助于深刻理解審計軟件和信息化的教學用途。
審計軟件具備高度仿真和模擬審計,通過模擬場景,從而具備開發教學的功效。審計軟件的使用能夠使學生系統的了解和掌握審計基本流程與方法,熟悉基本的審計技術,能夠快速的和較為熟練地運用審計基本方法完成一般性的審計項目,掌握審計方案,審計通知書,審計工作底稿、審計日記和審計證據等審計工作文件的編寫。對審計程序和審計業務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從而提高了審計實務的操作能力。
現行市場中的審計軟件主要有審計之星,中普審計管理以及企審通等。主要的功能模塊包括數據采集和轉換,項目計劃和作業,分析復核,風險評估,抽樣及測試,財務查詢分析,集團審計及合并報表,萬能查詢分析,審計統計報表,審計底稿及成果管理,項目管理及歸檔法規查詢,專家系統,審計綜合管理,內部控制實時查證,審計監控分析統計,預警以及團隊協同作業。這些常見的審計業務功能被高度抽象并集中在一起出現,能夠極大程度的彌補傳統審計教學理論知識可感知的不足以及理解的偏差性。
三、基于審計軟件開展教學的建議
審計軟件具備信息處理,數據查詢,資源共享的突出特點,但是不能就此忽視理論教學對于培養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和廣闊視野的潛在作用。因而,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在利用審計軟件的基礎上提高審計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確保審計教學培養學生的準確性和高效性,實現審計教學面向實踐的需要。
1.利用審計軟件提升審計教學的可視性
審計教學中的理解效率是審計教學的難題,理論知識的教授不具備整體的連貫性,通過使用審計軟件,能夠以直觀而簡潔的方式串聯大量的審計理論知識,使審計授課具備圖文并茂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審計疑點的精神,也降低了學生在理解和記憶審計知識中的記憶工作強度,理解審計軟件的這一特點,對審計教學有重要的實踐性意義。
2.利用審計軟件提升審計教學中的自主性
審計軟件具備在指令下自動處理數據的功能,這也是軟件最突出的特點。例如在通過審計軟件進行數據采集的過程中,審計人員只要提供必要的賬戶設置信息,就能夠實現自動的數據調取和錄入;而在審計抽樣過程中,審計軟件具備抽樣模塊功能,能夠自動生成隨機的審計抽樣列表供審計人員選擇。同時,在完成審計數據錄入和基本的分析之后,能夠自動對存在的預警指標提供提示,產生疑點以供審計人員選擇性的注意,在此基礎上開展追蹤以及分析。因此,在傳授基本的教學理論之后,加強整體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整體性的意識,而在細節方面有意識的激勵學生的自主性,是對審計教學的極大補充。
3.利用審計軟件培養學生的協作性
審計工作由于復雜而細致,在事務所中常常由項目團隊完成,因此,審計軟件最大程度的提供這種情景的模擬。審計軟件的模塊功能使得任何項目都可以在授權范圍內實現多人的共享。包括被審計客戶的基本數據,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的基本目標的數據化資料。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工作可以通過多人同時在線完成,項目負責人可以隨時登陸系統了解項目的進度和工作量,從而提升了整體的寫作水平。審計軟件通過使用培養了學生在審計工作中的團隊協作意識,這是審計理論教學所無法實現的功效。
四、結論
審計教學是會計課程中的難點,抽象的知識面臨最具備實踐性的工作,這對于教師將是極大的挑戰。雖然審計軟件提供了審計基本工作智能化的便利,但是仍然需要審計教學中將理論知識的推演和規律總結以及判斷力的總結與審計軟件最大程度的結合起來。在基本的審計數據中,仍然需要審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和思考。審計軟件僅僅在于提供參考的作用,在從數據轉向知識和判斷過程中,仍然需要發揮審計理論教學的功效。因此,在未來的教學中,需要利用審計軟件的數據分析能力,理論教學的抽象思維能力,形成邏輯推演和審計職業判斷力,達到最優的審計教學效果。
基金項目:濱州學院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審計教學改革研究”的階段性成果(BYJYZD201208)。
參考文獻:
[1]陳偉.審計軟件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計算機科學,2009,36(2):1-4
[2]謝筠,李烘飛.新審計準則要求下審計軟件功能的完善[J]財會月刊:綜合版(中),2008(11):67-68
[3]汪斌.計算機審計軟件的應用成果與發展探究[J]財會通訊:綜合(上),2004(1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