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3:53
序論:在您撰寫經濟學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經濟學的分析框架
經濟學的理論分析框架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視角(perspective)、參照系(reference)和分析工具(analyticaltools)。第一,現代經濟學提供了從實際出發看問題的視角。這些視角指導我們避開細枝末節,把注意力引向關鍵的、核心的問題。經濟學家看問題的出發點通?;谌椈炯僭O:經濟人的偏好、生產技術和制度約束下可供使用的資源稟賦。用經濟學的視角看問題,消費者想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企業家想賺取利潤,都是很自然的。經濟學就是要探討在個人自利動機的驅動下,人們如何在給定的機制下互相作用,達到某種均衡狀態,并且評估在此狀態下是否有可能在沒有參與者受損的前提下讓一部分人有所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以此為出發點,經濟學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種間接機制(比如價格、市場供求因素等)對經濟人行為的影響,并以“均衡”、“效率”作為分析的著眼點。以這種視角分析問題不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且常常會得出出人意料,卻合乎情理邏輯的結論。第二,經濟學提供了多個參照系。參照系對任何學科的建立和發展都極為重要,經濟學也不例外。這些參照系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們是否準確無誤地描述了現實,而在于建立了一些讓人們更好地理解現實的標尺。經濟學家的頭腦中總有幾個參照系,這樣,分析經濟問題時就有可比性。比如討論資源配置和價格問題時,充分競爭下的一般均衡理論就是一個參照系;討論產權和法的作用時,科斯定理就是一個參照系。參照系的建立對經濟學的發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第三,經濟學采用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分析工具”,它們多是各種圖象模型和數學模型。比如:供需曲線圖象模型,它以數量和價格分別為橫、縱軸,提供了一個非常方便和多樣化的分析工具。經濟學家用這一工具來分析局部均衡下的市場資源配置、市場扭曲、市場失靈等問題和政府干預市場的政策效果。這種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較為簡明的圖象和數學結構幫助我們深入分析紛繁復雜的經濟行為和現象。
二、數學工具對經濟學發展的影響
現代經濟學的一個明顯特點是越來越多地使用數學(包括統計學)作為分析工具,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前沿論文都包含數學或計量模型。從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來看,這并不難理解,因為參照系的建立和分析工具的發展通常都要借助數學。但是,在部分經濟學家的理論研究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基于唯數主義的數學化傾向,這種傾向偏離了經濟學研究的基本視角,不僅不能為非西方世界的經濟學家所接受,而且在西方經濟學家內部也頗存異議。因此,我們必須一分為二地看待數學工具對經濟學發展的影響。
(一)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從理論研究角度,借助數學模型有三個優勢:第一,數學語言可以清楚地描述前提假定,這使得經濟學的推理與分析過程呈現出數理邏輯的嚴謹性。例如,邊際效應價值實際上是在對效用函數進行測定的基礎上,運用一系列聯立方程組推導的結果。社會資源最優配置的帕累托最優理論,也是運用聯立方程組對生產和交換均達到最優配置下社會福利最大化的闡述。第二,數學方法使經濟學擁有了一個統一的語話體系,并進而使經濟學的發展具有了一個共同的基礎,讓后人較容易在已有的研究工作上繼續開拓,也使得在深層次上發現似乎不相關的結構之間的關聯變成可能。西方經濟學就是在這一共同的話語體系下獲得長足的發展。第三,數學表述具有文字性表述所不具備的確定性與精確性。數學推導具有數理上的邏輯性,運用數學模型討論經濟問題,學術爭議便可以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或不同意對方前提假設;或找出對方論證錯誤;或是發現修改原模型假設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經濟學理解上的歧義,避免基于不同理解而發生的毫無意義的爭論,因此,從整體上有利與提高經濟學家工作的效率。從實證研究角度看,使用數學和統計方法的優勢也比較明顯:其一是以經濟理論的數學模型為基礎可以發展出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計量經濟模型;其二是證據的數量化使得實證研究具有系統性;其三是使用精致復雜的統計方法可以讓研究者從已有的數據中最大程度地汲取有用的信息。因此,運用數學和統計方法進行經濟學研究可以把實證分析建立在理論基礎上,并從系統的數據中定量地檢驗理論假說和估計參數的數值。這就可以減少經驗性分析中的表面化和偶然性,并分別確定它在經濟意義下的顯著程度。
(二)經濟學數學化的誤區在肯定數學在經濟學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時,更需要指出的是:經濟學不是數學。首先,經濟學并不是一些數學模型和概念的簡單匯集,經濟學家的工作也不是開拓數學理論前沿,而是運用這些理論所代表的分析框架來解釋和理解經濟行為和現象。經濟學發展的關鍵絕不在于其對數學的運用是否精通,而是取決于經濟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的深度。比如經濟學家應用統計回歸方法,不僅關心變量的估計值和變量間的相關性,更關心變量間的因果關系、模型假定對預測的影響以及計量結果背后的經濟含義,這是計量經濟學不同于數學或統計學的最重要方面。其次,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必須從經濟學獨有的研究視角出發,數學和計量方法只是體現和執行經濟想法的一種工具,而不是唯一的工具。目前,英美許多經濟學雜志取舍稿件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是否建立了數學模型,是否采用計量分析,如果論文不是有意的使用一組代數符號的話,那么,該論文便會自動被視為毫無價值而遭拒絕。這種作法排除了其他解決問題的思路,使運用其他研究方法解決經濟問題的個人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這種過分數學化的趨勢,標志著經濟學在逐漸失去其作為社會科學應有的特征(如對現存的社會經濟結構的批判性,對人和人之間生產關系的揭示,對社會經濟制度的揭示,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直覺性感悟等),標志著經濟學在唯科學主義道路上走過了頭,以至于逐漸喪失了對活生生的人的關注與分析,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標志著經濟學分析工具的貧乏與單一。因此,我們不能以數學水平的高低來衡量一名經濟學家的水平,我們也不能以運用數學的多少和它的難易程度來作為評判經濟學論文質量的標準。同時,經濟學中的過度數學化傾向還表現在,一些經濟學家把數學當作經濟分析的唯一手段,不顧條件地加以運用。這種運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形式主義的運用,導致了經濟研究的資源誤置。經濟學研究人類的生產、消費和分配的社會經濟活動,而人類活動受道德、歷史和社會的諸多因素影響,許多環節之間都有或明或暗的聯系,這使得經濟活動變得相當復雜,如果用數學變量來表示,那么必將形成一個極端龐大而又難以處理的數理模型,這就給使用帶來了困難。而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一些情況下人的決策與模型中的嚴峻假定有系統性偏差,修改某些有關數理模型條件下市場中人的經濟行為,將得出很多與已有的理論不同的結論。要想使嚴峻假定下建立的模型具有可行性,就必須要不斷的放松假定,加進新的變量,這樣做會使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直到超出數學能力所限,使得數學方法的運用陷入死循環。必須承認,經濟運行中存在著許多無法量化的因素,如果一味地追求對經濟現象的數量分析而忽視數學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將必然會陷入“數字游戲”的怪圈。事實證明,單純使用數學工具解決經濟問題具有明顯的局限性。超級秘書網
三、運用經濟學分析工具的幾點建議
應該說,在經濟學中系統地運用數學方法是不應受到過多指責的,但是,任何方法的運用都需要遵循適度的原則,過度化只能造成相反的效果。第一,經濟學是一門以現實中的經濟行為和現象作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科學,對理論的現實性非常關注。一方面,所有的經濟學理論最終都要接受現實的檢驗;另一方面,新理論的創立和舊理論的發展也要受現實的啟發。包括數學在內的任何分析工具都不能脫離這一范疇而孤立存在。經濟學過度數學化使經濟學家在研究問題時不自覺地接受了數學家的價值取向,把經濟學變為基于一系列超現實抽象假定的科學,實際上忽視了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的特征。因此,解決經濟問題必須考慮到經濟學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學研究的基本困難,是可控實驗的不可行性和用經驗數據直接檢驗結論的有限性,必須摒棄以主觀局限的數學推導進行客觀經濟規律探索的方法論。第二,經濟理論是描述一個理性的人如何在給定的條件下做出選擇,以達到其目標最大化的過程,而選擇結果便是理論所要解釋的現象。因此,一個經濟理論能否解釋現實的關鍵就在于模型中限制當事人選擇的給定假設條件是否合適。所謂合適,是指模型中的限制條件要盡可能地具有“普適性”(Robustness),也就是要具有一般性。例如,要素稟賦決定了一個經濟中的各種要素的相對價格,是社會中任何經濟決策都必須考慮到的條件,因此,要素稟賦是一個非常“一般”的條件,以發展目標和要素稟賦的矛盾來解釋計劃體制的產生,也就有了較強的“普適性”。運用要素稟賦理論就可以解釋為什么不同社會性質的國家采用了類似的計劃體制以及為什么我國的社會性質未變,而改革后卻從計劃體制轉型到市場體制的現象。所以,我們要將經濟理論的探討建立在經濟運行各個環節之間普遍聯系的基礎上。第三,從經濟學引入數學以后100多年的歷史來看,作為一種分析工具,數學的確顯示出諸多值得充分肯定的優越性,我們應該不斷加強經濟學數學分析方法自身的完善,拓展其應用領域,進一步發揮其在經濟理論研究和實踐中的作用。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數學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學習和應用最新的數學分析方法,如博奕論方法、對策論方法、模糊數學方法、非線性系統方法等,使數量分析由單變量向多變量發展,由單目標向多目標發展,并且大力拓展計算機等相關技術領域,提高數學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第四,經濟現象本質上一種社會現象,其發展受到許多無法量化的因素制約,這要求我們進行經濟研究的時候必然要經過一個定性到定量的分析過程。如果舍棄那些不可定量卻對經濟行為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生硬地把經濟現象抽象到數學模型當中,就會歪曲經濟事物的本來面目,影響結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加強數學工具運用的同時,我們絕不能局限于數學的分析方法,更不能局限于形式上的數學化,簡單否定和排斥定性分析的作用。行為經濟學之所以逐漸被主流經濟學接受,正是因為它合理運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并且將通常的理性假設的情況包涵在其中,而不是單純的依靠嚴峻假設下的數學模型來解決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1]程祖瑞.數學化,中國經濟現代化的必由之路[J].經濟經緯,2001(6).
[2]趙凌云.經濟學數學化的是與非[J].經濟學家,1999(1).
[3]曾康霖.略論經濟學研究的幾次革命[J].經濟學家,2001(5).
譯者說明:國際化學競賽過去只有理論原理的大綱沒有實驗競賽的大綱。1998年10月在斯洛伐克布拉津斯拉伐斯的摩爾尼斯宮會議中心舉行的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指導委員會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一個實驗競賽大綱,現譯制如下。這個大綱跟理論大綱的格式相同,分一、二、三級,其具體說明請參照理論大綱,不再細述,應強調的只是:屬于第三級的內容在競賽前由主辦國發出的預備題中提及的才能作為下屆國際化學競賽的實驗競賽內容。建議我國全國化學競賽的實驗競賽的內容參照此大綱進行調整。
1.無機物與有機物的合成
1.1使用燃具和電熱板加熱1
1.2液體的加熱1
1.3易燃物和易燃材料的處理與操作1
1.4用分析天平稱量1
1.5量筒、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1
1.6由固體和溶劑制備溶液1
1.7溶液的混合與稀釋1
1.8液體的混合與攪拌1
1.9攪拌器和電磁攪拌器的使用2
1.10滴液漏斗的使用1
1.11在平底燒瓶里進行合成-一般原理1
1.12在圓底燒瓶里進行合成-一般原理1
1.13在密閉儀器裝置里進行合成--一般原理1
1.14用微型儀器進行合成3
1.15回流下加熱反應混合物2
1.16常壓蒸餾2
1.17減壓蒸餾3
1.18水蒸氣蒸餾3
1.19透過平攤的濾紙的過濾1
1.20透過卷攏的濾紙的過濾1
1.21減壓水泵操作1
1.22布氏漏斗操作1
1.23玻璃漏斗(垂熔漏斗、燒結漏斗)過濾1
1.24傾析法洗滌沉淀1
1.25在漏斗上洗滌沉淀2
1.26在漏斗上用恰當的溶劑干燥沉淀2
1.27在水溶液中重結晶1
1.28在給定的(已知的)有機溶劑里進行重結晶2
1.29選擇適當的溶劑進行重結晶3
1.30在干燥箱里進行干燥2
1.31在保干器里進行干燥2
1.32洗氣瓶的連結和使用2
1.33用不相溶的溶劑進行萃取1
2.無機物和有機物的鑒定--一般原理
2.1試管反應1
2.2使用點滴板和濾紙的反應操作技術1
2.3命題人選定某些陽離子和陰離子進行分組反應檢出2
2.4命題人選定某些陽離子和陰離子通過個別反應檢出2
2.5命題人選定某些陽離子和陰離子通過特殊反應檢出3
2.6用鉑絲、MgO棒、鈷玻璃的焰色反應檢出元素2
2.7使用手持光譜儀/煤氣燈光譜儀3
2.8使用Kofler熔點測定儀或類似儀器3
2.9命題人選定有機物基本官能團的定性檢出2
2.10使用特殊試劑檢出有機物3
3.無機物和有機物的測定--一般原理
3.1利用沉淀反應的定量測定2
3.2沉淀在坩堝里灼燒1
3.3容量分析1
3.4滴定的規則1
3.5移液球的使用1
3.6標準溶液的制備2
3.7酸堿滴定2
3.8酸堿滴定中的指示劑變色2
3.9直接滴定與間接滴定(返滴定)3
3.10磁性測定3
3.11碘量法3
3.12基于氧化還原反應的其他測定類型3
3.13配合滴定3
3.14配合滴定中溶液的顏色變化3
3.15沉淀滴定3
3.16量熱滴定3
4.特殊測量和操作步驟
4.1用pH計的測量2
4.2薄層色譜3
4.3柱層析3
4.4離子交換分離3
4.5紫外可見光譜3
4.6電導測定3
5.實驗結果處理
就連續性問題情境的涵義來看,連續性問題情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要具備新的事物,可以說,這是產生連續性問題情境的主要核心因素;2.要有想要了解答案的欲望或渴求,這是形成連續性問題情境的基本要素;3.學生要具備一定的認識和知識水平,因為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是產生思維動機的前提與保障.創建連續性問題情境,實質上就是提出一定的問題,之后構建必須要解決問題的矛盾或沖突.也就是說,構建一種使學生原有知識儲備與現有新知識之間的一種沖突,進一步激化學生意識矛盾的情境,進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的目的和效果.
二、構建連續性問題情境的原則
1.啟發誘導性原則
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應帶有一定的啟發性,也就是說,問題要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使他們主動思考,去探索問題的答案.為此,在進行連續性問題情境教學方式下,中學化學教師要保證設置的相關情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進而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2.適度恰當性原則
適度性原則要求教師在進行連續性問題情境教學時,對于情境的設置一定要恰當合理.也就是說,教師在提出相關問題時,一定要依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并且設置的問題要能將學生原有的知識與未有的即將接觸的知識緊密聯系起來.為此,教師在連續性情境教學中設置的問題既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繁雜.過難或過易的問題設置都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思考,進而不能更好地達到連續性問題情境教學的目的和效果.
3.層次性原則
層次性原則也就是要求教師在進行問題設置時,一定要依照由簡單到復雜、由表面到實質、由單一到綜合的順序構建一系列問題.換言之,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注重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銜接,運用鋪墊等手法使問題的設置更加具有層次,進一步提高問題的整體水平.
4.共同促進原則
教師在進行連續性問題情境教學時,要通過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進一步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究,進而提出不同的問題,這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另外,隨著學生提出問題的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也將進一步提高.通過學生提出的一系列問題,教師還能實時了解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吸收程度,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進而不斷地提高教學效果.
三、構建連續性問題情境的途徑
1.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作用
在提出相關教學問題時,化學教師應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自己的藝術能力,而不是始終以一種一成不變的面孔進行課堂教學.盡管科學是十分嚴謹的,但課堂氛圍卻應當是活躍的.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一些比較有創意和吸引力的口頭語言、肢體語言和相關實驗等作為連續性問題情境教學的載體,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將樂趣融入到連續性問題情境教學中,是目前教學的迫切需要.
2.組織進行一些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以其生動直觀的特點可以使學生更快地融入到情境教學中,為此,中學化學教師要充分運用化學實驗的優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化學實驗過程中,影響其結果的因素很多,產生的實驗現象也十分多樣.所以,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時,一定要對實驗方案進行精心的設計安排,同時要控制好實驗條件,盡量以最佳的實驗方式對一些化學問題進行闡釋.另外,在進行問題情境設置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與常理認識相違背的實驗現象引導出相關教學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一些化學問題的探索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
3.課后留置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也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為找準課程定位,明確課程培養目標,并為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及課程建設提供充分的依據,《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團隊于2013年9月至12月在西安北方惠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渭南海泰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和3所同類職業技術院校從企業生產、質量管理、分析檢驗等方面進行了調研,為該課程的定位和課程建設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2課程調研基本情況
2.1調研背景和意義
2.1.1課程發展歷程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由《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兩門課程整合形成的[1]?!稛o機及分析化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①整合前,《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分別強調無機化學的理論性和基礎性、分析化學的實踐性。②整合后,《無機及分析化學》強調無機內容與分析內容的有機結合和融匯貫通。③工學結合、行動導向下的《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模式。
2.1.2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要求
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的《教育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即教高〔2010〕8號文件和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凹哟笳n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2-3]。因此,深入行業、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的崗位設置歸納崗位職業能力,找準課程定位,明確培養目標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2.2調研思路與方法
本課程的調研思路是:從生產實際出發,調研企業關于分析檢驗等崗位設置,人才的需求,并分析崗位與能力的需求關系,再基于工作過程設計課程的學習單元,制定課程標準。課程組到精細化學品生產企業、同類高職院??疾欤捎脝柧碚{查、座談、專家探討等形式對分析檢驗及相關崗位設置和人才能力等方面開展市場調研;收集整理調研及專家討論的材料,分析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確定企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
2.3調研企業
西安北方惠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渭南海泰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江蘇大和氯堿化工有限公司、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寶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陜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寶雞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肅銀光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西安高科理化技術有限公司、西安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彩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瑟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萬邦制漆有限公司、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蘭州、承德職業技術學院。
2.4調研內容
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需要無機及分析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崗位有哪些、需要具備的知識是什么、需要具備的能力有哪些、本課程主要欠缺的方面、學生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要性、本課程的意見和建議等。
2.5調研對象和方式
與企業負責人、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生產一線單位負責人、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同類高校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訪談;參觀精細化學品生產企業現場,在精細化學品生產企業質量部頂崗實習,填寫《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調查表等方式了解企業基本情況、企業生產組織情況、崗位設置、人才需求情況以及對課程知識的要求等信息。共發放問卷139份,回收有效問卷128份,有效回收率為92.09%。
3課程調研結果與分析
通過行業企業調研,取得到了第一手調研資料,通過對這些調研資料的整理,掌握了課程崗位方向和能力需求。
3.1崗位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的能力要求
通過調研,確定了生產操作、分析檢驗、質量管理三個崗位需要用到《無機及分析化學》相關知識和技能,如表1所示。
3.2勝任工作崗位需要的相關知識或技能
①氣體和溶液性質;②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③物質結構;④定量分析基礎;⑤酸堿平衡和酸堿滴定法;⑥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⑦氧化還原反應和氧化還原滴定法;⑧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⑨吸光光度法;⑩元素及其化合物。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④、⑨、③、⑤、②、⑧、⑦、⑥、⑩、①。
3.3勝任工作崗位需要的相關技能
①滴定分析;②儀器分析;③無機物制備;④物質分離、鑒定;⑤其他。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③、①、④、②、⑤。
3.4課程在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上的不足方面
①基礎知識;②基本理論;③基本技能;④基本能力;⑤綜合素質;⑥整體協調發展;⑦綜合能力提高;⑧特長培養;⑨其他。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⑤、⑥、⑧、⑦、④、③、②、①、⑨。
3.5在課程中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最有效方式
①加強社會調查;②增大實踐性教學環節比例;③增加實驗、實訓;④舉辦專題講座;⑤增加現場實習;⑥開展技能競賽;⑦舉辦相關知識競賽;⑧教學做一體化;⑨其他。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⑧、⑤、②、③、①、⑥、④、⑦、⑨。
3.6課程改革應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
①加強課程整合;②使課程模塊化;③搭建課程平臺;④使課程“小”學時化;⑤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⑥增設專題講座。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②、⑤、③、④、⑥、①。
3.7實訓內容安排
①讓學生自己設計,分組討論,確定實訓方案,老師歸納總結,任務實施;②保持現有模式;③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完成,老師檢查輔導。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③、①、②。
3.8在學習中哪些教學資源對你幫助最大
①主教材;②輔導教材;③實驗教材;④參考資料;⑤直播課堂;⑥網絡課程;⑦CAI課件;⑧網上動態資源。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①、⑧、⑦、⑥、⑤、③、②、④。
3.9在學習中哪些方面可以提高你的學習動力
①老師的表揚;②同學的認可;③疑問解決時的快樂;④無論怎么樣都不喜歡學習;⑤其他。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③、①、②、④、⑤。
3.10學生學習評價應該怎樣確立
①老師根據平時表現自主確定;②老師和部分同學討論后共同確定;③其他。以所選項目的數量按降序進行排列,依次為:②、③、①。
3.11對《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意見或建議
經對128份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有以下幾點建議:1)課程主要欠缺和應增強的方面是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查閱一般無機及分析化學書刊、選擇分析方法以及正確判斷和表達分析結果的能力也有待加強。2)《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應該增強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實操技能、實踐檢驗的數據處理能力。3)建議《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將實踐內容大幅增加,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同時采取更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有趣。4)通過本課程和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取得中級分析工職業資格證書是必要的。調研結果表明:《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的基礎課程,該課程的教學對學生掌握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的重要部分,是銜接學校教育與精細化學品生產企業人才要求的關鍵課程。課程應在課程的定位以及課程目標的確定、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選擇合適的教材及教學手段等方面加強建設,通過建設,將本課程建設成為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靈活有效,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特色鮮明,工學結合的示范性精品課程。
4《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建設建議
4.1課程的定位以及課程目標的確定
4.1.1課程定位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其中分析化學內容更強調實踐性,偏向于專業崗位技能的拓展[2-3]。本課程主要包括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分支學科的基本內容,是一門闡述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應用性的綜合性基礎課程。
4.1.2課程性質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精化專業進行崗位能力培養的一門基礎課程,本課程針對精化人才需求組織教學內容,按照工作過程設計教學環節,為化工分析崗位需求提供職業能力,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提供保障。
4.1.3課程任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近代物質結構理論的基本知識;掌握化學變化及水溶液中四大平衡的基本規律;熟悉常見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與作用;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及在相關崗位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具備認真、嚴謹、務實的職業素質,為取得《化工分析工》職業資格證書打下良好的基礎。
4.2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
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構建全新的課程方案,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開發教學項目;加強實訓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4-5]。
4.3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充分利用我院教學資源,進一步改革、完善、充實實訓內容。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充分發揮“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職能。
4.4選擇合適的教材
在教材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崗位任務、崗位能力的要求,選擇按照項目化教學改革編寫的教材,如果沒有合適的則建議在教學實踐中自行編寫相關教材。
4.5改進教學手段
4.5.1多媒體教學手段
盡量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及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6-7]。多媒體技術所展示的圖、文、聲、像并茂,生動活潑,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激發學生興趣,活躍思維。
4.5.2網絡教學手段
課程教學中教師制作該課程的電子課件、電子教材、習題、教學素材庫、試卷庫等教學資源,形成網絡課程,使之具備助教系統、助學系統、自測系統。教師利用助教系統進行網上備課、網上教學、網上答疑。學生利用助學系統進行課后復習、完成作業、網上答疑、進行學習測試等。這一教學手段的應用將提高學生課后靈活學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4.5.3情境教學手段
關鍵詞:文化;經濟;文化經濟學;論綱
中圖分類號:F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194(2007)06―0084―03
近年來,文化經濟問題已經成為中西方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但縱觀之國內外學術界對文化經濟問題的研究狀況,這些研究成果大都主要局限于探討文化與經濟的各種聯系,而從經濟學角度對文化產業的研究還不多見。一方面,傳統上的大多是從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和生態學等角度,把文化作為一種觀念、一種意識、,一種精神活動,乃至作為一種上層建筑中的意識形態來研究;另一方而,即使國內外現有的從經濟學角度對文化產業的研究,無論是研究文化產業內部運行,還是研究其具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術,往往就事論事.缺乏一個必要的從經濟學角度全方位、整體的研究框架支撐,更沒有建立系統的文化經濟學理論體系。因此,在吸收周內外學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引入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從經濟的角度系統地研究文化生產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一、文化經濟學的概念界定
關于文化經濟學的定義、內涵和外延,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者還沒有形成一種有影響的權威性的科學概念。如國內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學者用把整個社會的一切經濟現象都看作文化現象來進行分析與認識的大文化視角去界定文化經濟的概念:認為文化經濟學是用一種大文化視角去審視社會經濟現象(包括物質的與精神的各種現象)的學問,是探討經濟現象與經濟發展的文化意義,揭示文化與經濟發展相互作用及相互影響的客觀規律,以及社會經濟運行的深層動因,推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的學問。同時,也有更多的學者(方家良,1991;程恩富,1999;胡惠林,2003)則比較傾向于以經濟學的角度定義文化經濟之概念,認為文化經濟學就是關于文化藝術生產、流通和消費的經濟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是側重從一般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方法來考察文化產業中的文化活動和文化現象。
本文認為,所謂文化經濟學,就是關于文化藝術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環節的經濟現象、經濟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是從經濟范疇的角度和一般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方法來考察文化的經濟性和蘊涵的經濟邏輯,以揭示文化經濟活動的特征、變化趨勢和客觀規律。雖然傳統上,經濟學分析方法主要被運用于物質生產領域,所以,給許多人造成了似乎經濟學只適用于物質生產領域的假象。但是,近20多年以來,經濟學當作一種方法論,運用于分析了政治、家庭、制度、歷史等多種社會現象,已經把經濟學的分析領域拓展到了多個領域。可以說,文化經濟學也正是這些拓展邏輯的合理延展,它是經濟科學向文化領域的延伸和滲透,是經濟理論與文化理論相融合的結晶。因此,文化經濟學應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涵義:
一是文化經濟學是從經濟理論和經濟現實出發,運用有針對性、適應性的經濟學(主要是微觀經濟學)的概念和范疇來說明文化之本體,并把如何最大程度的提供文化及相關產品以及有效配置文化資源作為文化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
二是作為整體的文化經濟學,它并不研究文化經濟各分部門的特殊經濟規律,而是關注點集中于文化生產諸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文化經濟運動規律的考察上,是透過這些規律的分析,揭示其共同普遍的經濟規律..
三是雖然文化經濟學著重考察和研究文化活動中的經濟要素,揭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活動的經濟學品格但由于文化經濟學研究的是文化領域中的經濟關系和經濟原則,因此,對文化經濟的研究不能脫離文化的本質特性。
二、文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文化,這一廣泛地被使用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的概念,是一個不斷向廣延度和深刻度拓展的概念,因此,關于文化的定義較有影響的就有200多種,其中較為著鋁的是1871年英國“人類學之父”E?B?泰勒(E-B-TYh)的定義:“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習慣的復合體”。我國《辭?!吩鵀槲幕逻^較為權威的定義:“從廣義上說,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來說,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或者說,是在一定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基礎上發生和發展的社會精神生活方式的總和”根據以上定義,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都可以被視作文化現象,文化表現的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內涵。
然而,作為文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并不是文化本身?!翱茖W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于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了某一門科學的對象”。文化經濟學也不例外,它之所以能形成一門獨立的利學,就因為它也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文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以文化生產活動為研究對象,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和視角對文化資源、文化商品、文化商品價格、文化市場、文化投資、文化發展戰略和文化經濟管理等一系列主要范疇的具體分析,深入研究和探索文化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因此,作為文化經濟學的對象性研究范圍,主要是指和文化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有關的文化活動現象,包括文學藝術、廣播電視、圖書出版、文化娛樂、文物博物、音像制品、文化旅游,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設施與組織機構、如藝術表演團體、出版社、影劇院場、影視制作公司、書店、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
文化經濟學建立的主要依據是的經濟哲學觀,的經濟哲學是關于社會經濟運動和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以及人類自身的生產是人類社會生產的三種基本形式,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既需要消費物質生活資料,也需要消費精神生活資料。文化生產屬于精神生產,是精神生產的一部分,文化生產以文化產品來滿足社會的文化精神需要。而且馬克思早在《1844年經濟學一哲學手稿》中,他就曾指出,由于人的需要的豐富性,從而生產的某種新的方式和生產的某種對象就會產生。并指出:“宗教、家庭、國家、道德、法、科學、藝術等等,都不過是生產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產的普遍規律的支配?!彼f的“生產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實質上指的就是廣義的文化生產或精神生產。因此,文化藝術生產作為特殊的精神生產。雖然不同于哲學、科學、教育和宗教等其他精神生產,更不同于物質生產,但文化藝術生產同樣也要“受生產的普遍規律的支配”。
總之,文化經濟學是以文化生產活動中的微觀和宏觀經濟行為為研究對象,從經濟學的角度和視角深入分析和研究文化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環節的運行機制和運動規律的利學。其關注點集中于文化生產諸要素的合理配置、文化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和文化經濟運動規律的考察上。
同時,文化經濟學是一個獨立的、涉及面相當廣的兼有文化和經濟雙重特性的領域,它有著自身的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在自己的活動領域中表現出種種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化經濟學是文化生產活動與經濟生產活動相互融合而衍生出來的一門邊緣學科,是以經濟學理論為基礎并在根本上把自己同其他經濟學分支和文化學分支區別開來的經濟分支學科。
此外,要注意文化經濟學與經濟文化學和知識經濟學研究對象的區別與聯系。文化經濟學分析的應是各個文化領域的經濟問題,而經濟文化學分析的應是各種經濟活動中的文化現象,如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消費文化、計劃經濟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東亞經濟崛起中的文化因素等,而文化經濟學與知識經濟學的分析對象和范圍也不盡一致,知識經濟學是單純研究知識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
三、文化經濟學的概念范疇和理論框架
由于文化經濟學是側重從一般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方法深入分析和研究文化生產活動的運行機制和運動規律,因此,文化經濟學的基本概念、范疇和研究內容應是一般經濟學的拓展。如經濟學中的資源、商品(產品)、價值、價格、供給、需求、消費、市場、成本、效益、資本、投資以及分工、貿易,競爭力等。文化經濟學則有文化資源、文化商品(產品)、文化價值、文化供給、文化需求、文化消費、文化市場、文化生產率、文化資本、文化投資以及文化分工、文化貿易,文化競爭力等;另如經濟學中的市場是指商品交換的場所,而文化經濟學中的市場是以文化商品為經營對象的市場。這兩個市場的活動,都要受到價值規律的支配。從以上羅列對比可以看出,文化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的概念、范疇和內容應是經濟學的拓展和延伸,并以這些基本范疇為核心,再加上其他派生的范疇,一起構成文化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和理論體系。并且,通過對這一系列范疇的分析,闡明整個文化經濟系統的運行機制和發展規律
正如概念、范疇和內容是經濟學的拓展和延伸一樣,文化經濟學的也應需要吸取經濟學科學體系的精華,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同時,要注意經濟學研究的是物質生產:的一般規律和特點,而文化經濟學研究的則是文化生產中的特殊規律和特點:如經濟學和文化經濟學中研究的“商品”(產品)都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物質產品本身沒有特殊的社會屬性和階級屬性,但文化產品一般都有鮮明的社會屬性和階級屬性,它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因此,文化經濟學沒有必要也不應機械地模仿經濟學,應根據自身特點以一定的邏輯順序構建本學科的理論研究體系。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的配合,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提供文化及相關產品以及有效配置文化資源是文化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具體來講,文化經濟學的研究應著重從文化資源配置角度,以文化資源的分析為開端從微觀、中觀、宏觀乃至全球層面層層展開其他內容。微觀上闡明文化資源配置與開發、文化供給與需求、文化產品的價值與價格、文化投資與消費、文化市場等現象的特點和運行規律中觀上研究文化產業的組織、結構、管理與發展等問題;宏觀上研究文化經濟與國民經濟、收入分配、勞動就業及宏觀調控等問題;全球層面上闡述文化經濟的國際貿易、國際分工、國際競爭力以及國家文化安全等問題。總之,文化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和基本內容如下:
微觀基礎篇中觀產業篇宏觀發展篇國際競爭篇
1.文化與文化資源2、文化產品及價值決定3、文化產品的供求機理4、文化投資與消費5、文化市場6、文化產業的結構7、文化產業的組織8、文化產業的管理9、文化產業的發展10、文化經濟與國民經濟11、文化經濟與收入分配12、文化經濟與勞動就業13、文化經濟與宏觀調控14、國際文化分工15、國際文化貿易16、國際文化競爭力17、全球化與國家文化安全
四、文化經濟學研究應注意的幾個矛盾
不斷推進文化經濟的發展,就是要根據不同種類文化產品的特殊性,制定不同的發展戰略,結合市場的無形之手與政府的有形之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然而,文化經濟它不僅引出了諸如民族文化資本化等“經濟”問題;文化產品、文化產業、文化背景等對一定國民經濟體系的作用、影響和意義等“社會”問題;而且基于文化產品的特殊性質,甚至擴及于文化安全等“政治”問題。因此,在推進當代文化產業與文化市場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密切注意文化市場機制發展中的眾多的尖銳矛盾。比如文化產品的物質商品屬性與非物質精神屬性的矛盾、文化產品的公共性與私人性矛盾、文化市場規律與文化藝術自身規律的矛盾、市場運作方式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矛盾;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的矛盾以及文化經濟效益與文化社會效益的矛盾等等。這眾多矛盾構成了一個復雜的多重矛盾之間。在眾多矛盾中,最根本的矛盾就是當代市場條件下文化發展的物質商品經濟性與非物質精神文化性之間的矛盾。
所謂文化發展的經濟性,當然是指它所具有的經濟性質、市場運作方式和產業管理規范等一系列特征。作為經濟性要求,文化產業自然要進入市場,在管理體制、經營方式和經濟效益上同市場經濟接軌。它所面臨的文化企業的生產與管理、文化產品的經營與銷售、文化市場的開拓與培育、文化經濟價值的估算與評定都必須遵循當代市場經濟的規律。因此,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諸環節都要受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價值規律的作用,具體表現為:文化產業的運作方式受供求機制、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的強制影響,等價交換原則、利潤最大化原則滲透到文化生產、再生產過程并影響文化生產的方向、效率及經營者的行為選擇。
1.1現場體驗式教學
《環境景觀設計》課程的實踐部分,可采取現場體驗式教學,組織學生到園林、街道、施工場地等具有環境景觀區域參觀,讓學生對各種類型景觀設計的具體程序、流程、效果等有一個直觀性的感受和認識,同時學生還可以學習到現場施工建設相關知識。所以,院校應該和園林景觀、環境景觀等企業進行合作教學,實行校企實踐教學。通過現場實踐和操作,讓學生更為清楚認識專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使他們在實踐中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
1.2工作室模式教學
該模式教學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素質教學是根本作為教學原則。就是組織專業教師、教研人員成立環境景觀設計工作室,并對社會承接具有生產性設計或與其他設計組織合作,并讓學生直接性的參與進來,將實踐性教學直接融合到實際的設計項目中。在實行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共同完成設計工作。
2.環境景觀設計項目化教學的成效
2.1促進了環境景觀設計課程和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環境景觀設計》課程中應用項目化教學,首先應該確定項目,專業教師以項目任務形式為學生布置專業課程的任務,要注意項目應該精心選擇,因為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而項目的選擇應該以實際的教學內容為根本,將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統一起來。所以,實施項目化教學,將課程的教學內容整合成:四個教學模塊和六個工作任務。促進了環境景觀設計課程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2.2實行了校企合作機制,學生有實訓平臺
工作室模式的項目化教學,促進了學習和社會行業企業的良好合作。工作室的創建可針對環境景觀設計專業學生進行重點化實訓,學校和企業的緊密合作,有利于學生了解環境景觀設計的方式和方法、具體的工作流程等。另外,學校和企業的可開展不同階段的實訓,提高了實訓的多樣性、多流動性,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讓其系統、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景觀設計行業的各種工作方式和方法;并且還可以讓社會、企業全面了解院校該專業學生的水平,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工作模式項目化教學,和社會企業合作可以讓學生及時掌握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和優化教學方法,以促進實踐項目和教學的結合,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
2.3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
項目化教學的應用,促進了學生職業技能提高,提升了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有數據顯示,98.5%的園林類型學生可以取得相關專業技能的資格證書,可勝任行業所需要的各種人才,并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技術實踐能力等,學生可以充分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項目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專業和社會行業的良好對接,為國家和社會輸送高素質的綜合型技能人才。
2.4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培養雙師型教師
環境景觀設計課程的項目化教學中的實訓項目包括:中小型園林環境景觀設計、室外空間環境設計等。因此,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實施,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開設基于具體工作的項目化專業課程,把實際工作是任務作為教育教學的課題、技能競賽培養項目及學生項目設計實訓的內容整合到具體的教學課程中,讓學生在完成實踐項目過程中,強化專業理論知識,發展職業技能,同時還為專業教師提供了教學能力提升的平臺。
3結語
企業文化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①企業良好形象的樹立有賴于企業文化,優秀的企業文化能使企業得到消費者信賴,同時得到社會的認同,這樣可以提高企業的長期競爭力,創造更多的經濟利潤;
②具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能更多的獲得政府的支持,優惠政策相應而來,企業可以從中長期獲益;
③企業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的增強,能夠促進企業生產高質量的生態產品,隨著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增加,企業和市場能夠達到雙贏;
④優秀的企業文化一定是能夠引導順應時代要求的,這樣企業能夠遵從市場經濟規律,實現利益最大化;
⑤具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能夠積極采用先進的經營管理方法,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創造良好條件;
⑥優秀企業文化能夠充分激發企業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融入企業文化當中,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直接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由此可見,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而創造出企業文化生態系統,成為創造經濟效益的巨大動力。
二、從微觀經濟看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將推動企業內部經濟的發展,文化的構建產生正外部性,以文化約束,防止內部員工搭便車行為的發生,一個有積極文化做導向的企業,可以實現企業效率的提高,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因為文化使內部的員工充滿激情,相互協作的精神,相互鼓勵的品質,都會使生產的必要勞動時間縮短而增加勞動的剩余價值。因此相比較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企業將更具有競爭力,壓縮成本后,會使企業在市場中的產品價格下降,相比同類產品使消費者得到的效用增加,以此使企業的銷售收入增加,同時企業文化對于內部環境的穩定,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也使企業的信用得到提高,企業信用的提高又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行投資,充足的資本有利于企業對于產業鏈的加固,這將導致一系列良性循環,使企業不斷發展,通過企業創新的文化精神,研發出符合消費者偏好的產品或者是優質的服務,以此為消費者創造出需求,而強有力的文化才可發展出強有力的科技與營銷,根據供給與需求函數,可以看出創造出了需求,并且需求的增加使價格提高,增加了企業利潤,由此可見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因為其確實對企業的內部微觀經濟產生重要影響,相應的實例舉不勝舉,從大連萬達集團的萬達學院,到江淮汽車的JAC大學,不論是麥當勞的漢堡大學,還是阿里巴巴董事長馬云積極構建文化生態系統。我們都可以看見企業文化對于微觀的企業具有實實在在的有利之處。它將成為一個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這種企業文化以滲透到了員工培訓,員工再教育的各個方面,甚至企業的一草一木,建筑特點,環境風格都是詮釋企業內部文化的陣地。每個企業都有不一樣的文化內涵,雖然文化主干大致相同,但是不同行業會有差異性。只有抓住了不同行業之間細微的差異性,才可以使企業文化具有針對性。利用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上得到成功。
三、從宏觀經濟看企業文化建設
我國的經濟目標是降低失業率,價格穩定,防止通貨膨脹,經濟持續增長,國際收支平衡,而這些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依賴于經濟的主體,企業的發展水平,所以通過文化建設,可以更好的對企業進行調節。同時,內部文化,與外部文化相輔相成。通過社會大環境的文化來影響企業文化,將為構建和諧社會,充分挖掘與擴展中國夢這樣的黨政方針降低成本,也為實現國家文化高度創造推動力,所以企業文化不僅是企業需要,也是社會需要,國家需要。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而國家政策又基于企業所制定。所以文化也就成為了企業與國家之間的軟性連接。比如社會提倡的誠實守信,創造創新文化,國家以政策和法律為導向的,經濟法,物權法的實施,來保護由創造創新產生的知識產權,由誠實守信創造的正當利益,以這種方式保護了社會文化,同時這樣的文化落實到了企業,又變成了企業文化,如企業所要求員工的誠實守信,創造創新,將會使企業順應大環境而得到保護與發展。所以,企業需要去建設企業文化,這種文化可以使企業得到宏觀政策的保護,社會輿論的保護,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也為社會文化的發展加固基礎。
四、從行為經濟看企業文化建設
行為經濟學是把心理學與經濟學相互結合,而企業文化的建設則是通過對企業員工心理的觀察而產生的激勵與效率。行為經濟學認為人有生性活潑的一面,人性中有情感的、非理性的觀念所引導的成分。因此,通過企業文化,降低員工的非理性的一面,而提高員工的團隊感,集體意識。對于企業家而言,他們的行為被企業文化賦予了為社會創造高品質和服務,為企業職工謀福利為,為社會解決就業,而不僅僅是單純的的經濟學中所說的經濟學人,即自私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個體,所以在個人效用函數中引入利他主義行為來說明人類行為的一般性,這就拓展了“經濟人”的假設,將非經濟因素納入到經濟模型分析中來,而企業文化就是為了加強行為經濟中的利他主義行為,由人性的自私,變得更有道德。以此來實現企業的更好發展。通俗點說,通過企業文化為目的所塑造的人,應該是筆下所說的“我們大家要學習白求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蓖ㄟ^感性的方式,讓企業中的員工有歸屬感,有責任感,也是企業文化的導向。加入跟多的利他精神。
五、結語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