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3 01:49:30
序論:在您撰寫信貸風險管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當前商業銀行信貸文化存在的問題
在信貸調查、審查審批和風險管理的過程中,許多信貸管理人員常有一些習慣性思維方法和做法,而這些方法和做法中存在的觀念誤區已經構成了商業銀行不良信貸文化的主要方面。
(一)信貸審查審批方面的觀念誤區
信貸審查審批是銀行信貸管理最為關鍵的環節。正確的審查審批方法是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從銀行利益出發,在立足于對借款人的償還能力準確判斷的前提下審查信貸業務,分析其主要風險點,制定防范措施,依據該筆信貸業務預計給銀行帶來的效益和風險決定是否批準該筆信貸業務。在信貸審查審批的實踐中,卻常常存在一些認識的誤區:
1、過分強調擔保的作用,認為有擔保的就是好貸款。其主要表現形式是發放貸款時關注抵押、擔保更甚于對借款人本身償還能力的關注。擔保只是保證貸款償還的一種手段,取得了抵押品或保證并不能保證貸款如期償還,它不能取代貸款協議的基本安排。在日常信貸活動中,經??梢钥吹竭@樣的現象:當借款人提出貸款申請時,許多信貸管理人員首先考慮的不是借款人在貸款到期主營業務能否產生充足的現金,而是有無抵押物,只要有合適的抵押物,即使貸款到期借款人沒有充足的現金,貸款也是可以放的。在這樣的現象中信貸人員的邏輯是:如果貸款到期不能還,就用抵押物變現償還。當然,強調貸款的抵押擔保等第二還款來源不僅無可厚非,而且應大力提倡,但是,抵押擔保在信貸決策中充其量只能是必要條件,而不能也不應成為充分條件。作為一種健康的信貸文化,不論擔保企業是否真正具備足夠的擔保能力和擔保意愿,即使手續齊全、合法也不能替代對借款人本身運營能力、償債能力的分析。信貸資金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只有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才能實現增值,進而還本付息,如果審批階段把關不嚴使資金遭受損失,再追索第二還款來源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實踐中對第二還款來源的追索經常會受到政府干預,存在變現難、執行難等諸多問題,加大了銀行經營成本。而且追索擔保人還往往會惡化銀企關系,培育不出真正意義上的戰略伙伴,尤其在信貸買方市場中,更不利于商業銀行在當地的長遠發展。
2、向投資收益高的項目發放貸款風險小。這種思維方式要著重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資源的自由流動與競爭性配置必然使各行業利潤趨向于平均化,高收益一般伴隨著項目的高風險,銀行不能只看到項目的收益而看不到項目內在的風險;二是除了按總行項目貸款的規定受理審批外,還要考慮貸款收益與風險是否相匹配。借款人往往是投資人,是項目成功的主要受益人,理應在根本上承擔項目經營風險,銀行不應承擔過多的應由投資人承擔的風險,而僅取得債權人的收益。因此好的投資項目若風險實際上要由銀行承擔的就不一定是好的貸款項目。
3、利潤高的企業還款沒問題。這種思路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利潤高是否真實,是否提足折舊,費用是否全部列支,收入有無虛構;二是高利潤相伴的現金流量是否也較高,利潤實際形成的可以是各種各樣的資產,企業還款用的是現金資產,即使高利潤是真實的,但由于應收賬款存貨的增加,部分應付款的優先支付都會使企業現金流不能隨利潤增加而增加,出現高利潤企業不能按時還款的現象。
4、用轉貸的方法掩蓋貸款風險。當一筆貸款即將到期或逾期時,選擇依法收貸還是轉貸是一項責任重大的決策,因為最初的貸款合同一般均已約定信貸資金用途和還款來源,轉貸意味著依原定用途使用貸款在計劃時間內達不到預定效果,致使原有還款來源不能落實。這時要特別注意分析企業難以還款的內在原因以及識別貸款風險,若發現企業經營管理存在較大的潛在風險且在擬轉貸款期限內無化解可能則應堅決收貸。否則,一味轉貸只會喪失收貸時機,掩蓋資產質量風險,使企業懷有僥幸心理,弱化其還款積極性,待銀行下定決心依法收貸時,企業凈資產已所剩無幾,失誤的轉貸決策實際上導致了貸款損失的進一步擴大。
5、為爭辦按揭業務而辦理房地產開發貸款。這是目前各級行很普遍的一種做法。實際上,伴隨按揭業務發展的是房地產開發貸款高居不下的不良率。房地產開發貸款的風險,希望通過辦理按揭貸款來化解,這是一種比較理想化的判斷,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一是開發商在貸款到位后不一定能將樓盤順利建設到預售程度;二是商品房積壓、銷售不暢,無足夠客戶申辦按揭貸款;三是開發商在取得按揭貸款后不用于歸還開發貸款,而挪用于滾動開發新項目。因此,發放按揭貸款并不能必然化解開發貸款風險,為爭辦按揭業務而貸款就像當年為爭存款而貸款一樣不宜提倡。
(二)貸后管理方面的觀念誤區
貸后管理歷來是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較薄弱的環節,除了體制、政策等原因外,信貸人員的素質及其對貸后管理的觀念誤區也是極為重要的原因。
1、能還息就是好貸款。這是貸后管理中較流行的思維方式,雖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絕對正確。一方面,還息來源很重要,還息是來自正常業務收入還是不固定的投資收益,是企業經營利潤還是他行借款,有些項目貸款還息甚至來源于銀行自己的貸款本金等,這都是銀行貸后管理應關注的;另一方面,能還息不代表能按期還本,也不代表第二還款來源落實。還息可增加銀行當期收益,但若不能還本,銀行仍得不償失。這種觀點的危害性在于相當部分經營管理人員因企業能還利息而作出企業運作正常的判斷,進而放松貸后管理或盲目辦理轉貸、續貸,忽視了企業在保證按期還息的承諾下,挪用貸款于高風險項目,經營狀況漸趨惡化的可能。
2、貸款發放后資金調度是企業內部的事,銀行不必干預。每筆貸款的發放都有其指定的用途,企業有權調度、使用,但應履行合同中規定的義務,按用途使用,這也是保證還款的一個前提。倘若任由企業將做貿易的流動資金挪用于固定資產項目,一個樓盤的開發貸款用于另一樓盤的開發,而這些固定資產項目或新的樓盤并沒有經過銀行組織的可行性評估,這種資金調度必然加大貸款風險。更多情況下,貸款被借款人轉移到關聯企業、母子
公司,使借款企業逐漸空殼化,導致債權懸空,這種資金調度行為銀行必須依法干預。3、別人欠了企業的錢,企業才欠銀行的貸款。這種觀點在目前的貸后管理人員中普遍存在。應收賬款過大是當前企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企業的應收賬款中有正常的,有不正常的;有些企業努力清收,有些企業則不然,尤其債務人涉及到其關聯企業時更無清收積極性。對此,銀行不應坐等,而應加大催收力度,對借款人怠于行使的債權可依法行使代位執行權,直接向債務人的債務人收款,而不能任其相互拖欠。
4、企業要避稅才做假報表是可以理解的。這種說法常見于貸款審批及貸后管理階段,尤其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為避稅而緩結銷售收入,甚至隱匿收入,虛構成本,常常造成賬面虧損的假象。在這種情況下,信貸人員即使對企業避稅行為無法干涉,出于銀行利益亦需要弄清企業真正的經營成果,不能任由企業提供假報表而不加制止。企業當期的銷售收入、成本利潤、資產狀況等主要財務數據一定要準確,必要時,信貸人員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直接調整企業報表,為各級信貸決策提供準確依據。
二、加強信貸文化建設,培育健康信貸文化
信貸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漫長的過程,它的形成要經歷“管理層倡導——制度強化——經營管理多方面的潛移默化——全體信貸人員由衷的信服并自覺地在日常信貸行為中體現出來”這樣一個過程。因此,構建良好的信貸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銀行經營管理者長期地、持之以恒地倡導和培育。
(一)借鑒國外商業銀行先進管理理念和實際運作方式,盡快形成商業銀行健康的信貸文化
我國商業銀行在培育健康的信貸文化過程中,必須積極吸取和借鑒國外商業銀行先進的管理理念,善于結合我國國情和本行實際從其理論與實踐經驗中總結提煉出真正能夠反映和滿足信貸資金運動規律需求的精髓,通過制定本行規章制度的形式,使之成為該行信貸管理理念的一部分,并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完善,形成該行健康的信貸文化,不遺余力地把先進的信貸理念傳遞、推廣到每一個信貸從業人員,從理論上根除各種不良信貸文化現象。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最需要借鑒和引進的就是風險管理的理念、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和市場營銷的理念。比如在風險管理理念方面,我國商業銀行習慣于對風險進行定性分析,國外先進商業銀行則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風險定量分析工具;我國商業銀行一般是風險發生后才去化解,而國外先進商業銀行更注重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我國商業銀行容易把風險防范和業務發展對立起來,習慣于在風險和發展之間進行非此即彼的選擇,而國外先進的商業銀行認為銀行經營的所有業務都是有風險的,從而主動承擔和管理風險。
(二)推進信貸管理體制改革,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從制度上保證健康信貸文化的形成
在商業銀行這樣一個龐大的復雜系統中,如果事事都由信貸人員應用其知識和經驗進行現場處置是不可能的,制度建設的科學性與完整性是促進形成健康信貸文化的重要保證。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本身就是信貸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引導和激勵信貸人員建立正確信貸觀念的重要措施。嚴密科學的規章制度體系及與之相應的嚴格執行、嚴懲必究等是建立商業銀行健康信貸文化的“法治”基礎。商業銀行在積極推進信貸管理體制等宏觀層面的改革的同時,必須扎實有效地搞好涉及具體信貸操作方方面面的規章制度建設,要及時清理現有規章制度,及時廢止那些過時的、與現行信貸理念不相符的規章制度,同時要對現有的信貸管理體制、管理流程、分析工具進行細化,建立新的制度體系?,F階段尤其應全面推行信貸責任認定與追究制度,在貸款的營銷、調查、審查審批、貸后管理等各環節明確責任,加強核查,嚴格追究,從制度上鏟除滋生各種不良信貸文化產生的土壤。
關鍵詞:風險;信貸;管理
一、風 險
風險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元素。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需要在一定的風險情況下做出決策,并在承擔一定風險的情況下實現收益的最大化。風險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到目前為止理論界對于風險的定義有如下幾個不同的版本[1]:
1895年,美國學者海尼斯提出風險的概念,他認為“風險意味著損害的可能性”;1901年,美國學者威利特在他的博士論文《風險與保險的經濟理論》中指出“風險是關于不愿發生的事件的不確定性的客觀體現”;美國保險學者小威廉姆斯、海因斯將風險定義為“風險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的差異,差異越小在風險越小,差異越大則風險越大”;1964年,美國的小威廉和漢斯把人的主觀因素引入風險分析,認為“雖然風險是客觀的,但不確定性則是主觀的、個人的和心理的一種觀念,不同的人對同一風險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20世紀2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學派創始人奈特在《風險、不確定性及利潤》一書中較全面地分析了風險與不確定性的性質,他認為“風險是可測定的不確定性”;美國學者佩費爾將風險定義為“風險是可測度的客觀概率的大小”[2]。
我國理論界對風險的定義主要有:第一,風險是結果的不確定性;第二,風險是損失發生的可能性或可能發生的損失;第三,風險是導致損失的變化;第四,風險是實際結果對預期期望的偏離。正是理論界對風險認識的不一致性,導致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闡釋存在著廣義和狹義之分[3]。
二、信貸風險
廣義的信貸風險是指貸款收益的不確定性或波動性。貸款收益的不確定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盈利的不確定性,由于貸款合約利率一般是固定,如果市場利率等因素發生變化,這筆信貸資產的實際盈利就會受到影響,信貸資產的收益就會出現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是信貸資產損失的不確定性,損失的不確定性既包括數量上的不確定性,表現在貸款本金和利息是全部收回,還是部分收回,或者零收回;又包括時間上的不確定性,表現在貸款的本金和利息的收回期限,其能否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如期收回的不確定;狹義的信貸風險則是指信貸資產在未來損失的可能性,具體而言,是指由于各種因素發生變化而對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帶來的負面影響,導致銀行信貸資產或有受益發生損失并最終引起信貸資產價值甚至銀行整體價值下降的可能性[4]。
目前廣義的信貸風險在現實生活中逐漸被接受,簡單來講就是指不確定的因素導致損失或收益的可能性。也可以這樣來描述:不確定性導致正面的結果為機遇,導致負面的結果為損失。由此可以引申,信貸風險,就是指由于各種未知因素的影響,商業銀行在經營信貸業務過程中蒙受損失或者獲取收益的可能性。在此定義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更加透徹地掌握信貸風險管理的內涵和意義。因為信貸風險管理的目的并不在于風險規避,而在于在承受適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利潤的最大化。由此可知,假如純粹地從降低損失的視角去理解信貸風險,這樣就很容易陷入“唯風險控制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從而忽視了風險與收益的互相平衡實質,更不符合商業銀行自始至終所堅持的在管理風險的條件下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準則,因為從根本上講,拒絕風險就是拒絕盈利,回避風險就是回避盈利。信貸業務的風險是與生俱來的,商業銀行正是因為有效地掌握和控制信貸風險而獲取了高額的利潤。正如花旗銀行前總裁沃爾特瑞斯頓所說:“銀行家的任務就是管理風險,而不是避免風險。簡言之,這也是銀行的全部業務?!?/p>
三、信貸風險管理
所謂信貸風險管理是指商業銀行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各種可能導致信貸損失的主觀因素進行有效地預測、分析、防范、控制和處理。以降低信貸風險,減少信貸損失、提高信貸質量,從而增強商業銀行風險控制能力和損失補償能力的一種信貸管理活動。
深度理解信貸風險管理要從以下四點來把握。一是信貸風險管理的的對象是風險;二是信貸風險管理的主體可以是任何組織和個人;三是信貸風險管理的目標是以最小的經營成本來獲取最大的安全經營保障;四是信貸風險管理的過程包括信貸風險的識別、信貸風險的評估和信貸風險的處理[5]。信貸風險管理是一種在信息不對稱環境下進行有效決策的制度安排,依據其可能掌握的信息通過有效的決策機制來管理貸款風險,實現經營目標[6]。
四、信貸風險管理程序
信貸風險管理的程序也就是信貸風險管理的步驟,是商業銀行進行信貸管理的基本內容,具體包括信貸風險的識別、信貸風險的評估和信貸風險的處理三個環節。信貸風險的識別是指商業銀行在各種信貸風險發生前,對信貸風險的成因、類型及其程度所進行的分析判斷。這是管理信貸風險的開始,即在貸款決策之前,收集大量有價值的客戶背景信息資料,初步對風險進行科學的定性分析,辨識出信貸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因素及其性質。風險識別是整個信貸風險管理的基礎工作[7]。
在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實務中,一般通過對信貸客戶的財務分析、行業及產品市場分析、技術水平及管理能力分析、信用記錄分析、資金用途分析、還款來源分析、擔保分析等方面來進行信貸風險識別。商業銀行只有正確識別信貸風險,才能預測可能發生的風險以及引發風險的原因,從而提出控制貸款風險的有效辦法。信貸風險的評估是指商業銀行根據風險理論以及經驗判斷,對信貸對象、信貸品種、貸款方式等所可能引發的信貸風險的一種量化反映,以評價信貸風險的程度及指導信貸決策。
風險評估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定性方法是制作風險評估系圖,還有用來確定風險對企業影響的其他工具,比如情景設計、敏感性分析、決策樹、計算機模擬、軟件包和對現有數據的分析。風險識別程序不是連續的,風險識別程序常常是每年或每季度執行一次。經過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之后,商業銀行就可依據之前評判的風險大小等級,采取靈活且恰當的方式進行風險處理,使風險控制在可消化的范圍之內。信貸風險的處理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在信貸風險損失發生前控制與避免風險損失;二是在信貸風險發生后化解風險或尋求經濟補償。一般而言,信貸風險的處理對策應包括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轉移和風險保留等四種。(作者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凌江懷. 商業銀行風險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楊梅英. 風險管理與保險原理[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9.
[3]孔艷杰. 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全過程控制研究[M]. 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4]馬媛. 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研究及實證分析[D].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9.
[5]阮廷秀. 越南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金融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從生產到消費,從積累到流通,貨幣、銀行、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和金融中介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部分,成為經濟騰飛和社會進步的決定因素。近些年,科技發展迅速,世界經濟一體化逐漸形成,金融交易途徑逐漸增多,交易資金增大,但是金融管理松懈,金融體制落后,阻礙了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進程。進入21世紀,我國著力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在諸多問題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國有金融企業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這一切都標志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邁上了前所未有的新臺階。自世界金融危機以后,金融信貸風險不斷增加,信貸風險管理已經成為當前研究人員面臨的主要課題。從金融的主要業務——銀行業務來看,國際銀行和各國銀行的管理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影響金融結構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銀行的管理。20世紀發生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度量和管理技術方法的革命性變革。近些年,各國相繼出臺了各種金融類協議,建立多種金融發展模型,例如“兩層法”,即在要求大多數金融機構服從其協議規定的簡單的標準法的同時,允許一些特定的具備高級研究能力的國際性商業銀行使用自己開發的內部模型。就我國銀行行業來說,信貸資產占金融總資產的比重要低于國外的信貸資產比重,降低了我國的國際競爭能力,增加了我國信貸風險管理研究的緊迫性。金融危機之后,金融行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與條令,但存在的問題仍然相當嚴重,這些都需要我們增加投入,加大研究力度。
二、我國金融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信貸行業和領域集中
我國的金融信貸行業主要集中在銀行產業。當下房地產、生產制造業及基礎建設等的資金投入增多,吸引了大部分來自銀行的信貸資金,特別是房地產市場價格高企的預期并沒有在嚴格的宏觀調控下回歸到合理水平。根據獲得的數據來看,我國信貸風險暴露周期與信貸業務運作周期相當,金融信貸風險危機處于爆發前期,若房地產市場出現商業轉機,容易激發銀行的個人信貸風險增加。由于金融行業比較集中,使得其在風險管理上出現不平衡現象,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二)不能正確估計信貸風險概率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雖然銀行對客戶的評判級別很多,但是銀行對信貸客戶的信用級別評判方法不嚴格,造成銀行對客戶違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損失缺乏精確的計算。一旦出現問題,風險爆發,不但會使銀行遭受重大損失,嚴重的還會影響到整個經濟體制運行,金融環境波動擴大,經濟損失增加。
(三)質押貸款中對于質押物的估值相對較高
目前在中國金融信貸中,質押貸款是較常見的風險抵押形式。由于抵押物價值的估價時間短,并且它的價值受到經濟發展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抵押價值具有不確定性,會影響信貸的準確性。2007年上半年我國股權證券市場處在高位運行,很多貸款企業以股票股權等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由于股票市場時刻在波動著,在后期,股票價格出現回落,陷入低谷,使得在金融信貸行業中以股票作抵押的組織產生了很大風險和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在金融信貸風險管理中,質押物評估環節薄弱,使信貸行業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四)信貸風險管理組織、流程等不完善
在我國目前的金融管理體制下,金融信貸風險管理分割現象嚴重,整個信貸風險管理的環節、流程得不到有效銜接和梳理,信貸風險管理的框架和流程不完善,造成信貸機構對風險無法作出系統的估量。特別是缺乏獨立且完善的風險報告系統,造成信貸機構的管理者無法把握信貸風險狀況,難以掌握準確的信貸數據,不能有效地面對信貸市場環境的變化。另外,我國信貸機構信息化管理出現相對較晚,沒有完善的智能分析數據庫,成熟的專家信貸風險管理系統也比較缺乏,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信貸業的發展。
三、改善金融信貸風險管理的有力措施
不斷加大的金融信貸風險給我國經濟帶來很大的隱患,阻礙了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怎樣解決金融信貸風險問題,將信貸機構的損失降到最低是目前金融機構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提高盈利水平、增強內部積累能力
為了提高我國金融信貸行業的利益水平,我國的金融信貸機構應提供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務,增加資金來源渠道,擴大盈利空間,走資本自我積累道路,提高資金儲存量。具體來講,信貸機構風險管理者首先要調整金融資金結構,降低風險資金投入量,改變現在信貸風險管理中資金利用的單一性,改變信貸集中現象;其次,在管理中要大力開設中間業務,減少信貸風險資金的投入量,在一定情況下,減小信貸資金規模,使資本充足率回升到合理水平。
(二)引入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和民間資本
在社會經濟逐漸全球化的背景下,為了積極吸引國外資金,增加國家資金儲備量,在我國可以考慮開設多個股票源,建立開放的多元股權結構,為外資進入我國資本市場提供通道。在我國,民間資本規模占據全國資金比例較大,由于投融資體制不順暢,絕大部分沉淀在銀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合理利用這些資金,或將一部分資金轉為金融行業的股票,可以大大增加金融行業的資金利用率。
(三)建立合理的質押物評估機構
當前信貸機構對質押物的評估偏高,并且有較大部分是以股票的形式進行抵押,這些物質存在不確定性,受到股票市場的影響很大,信貸機構不能精確對風險進行估量,造成金融性信貸機構不可挽回的損失。建立合理的質押物質評估機構,能有效判斷抵押物質的價值,評定信貸風險等級,為領導層做出發展決策提供依據。
四、結束語
由于我國商業銀行一般都采取總行、分行和支行的組織架構,遍布全國各地的分支機構較多,各分行的各種不同類型的信貸產品也比較多、差別也較大,各分行的具體組織結構也不盡相同,因此,也就形成了我國商業銀行的條塊交錯的情況。不同的條塊在信貸風險管理上就會形成不同的標準,在對標準的把握上也會出現不同的松緊尺度。另外,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在信貸管理上都實行前后臺分開的制度,如果前臺業務部門和后臺風險管理部門的人員沒有一致的信貸風險管理文化和理念,則部門之間的摩擦必然會對銀行信貸業務的健康和穩定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我國商業銀行內部不同條塊之間、在信貸經營管理的前、后臺部門之間建立統一的信貸風險管理文化和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立統一的信貸風險管理文化和理念是一個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業務健康、穩定發展的首要條件,是保證信貸制度、標準和程序得到嚴格遵守的關鍵。因此,所有商業銀行的員工,都必須自覺自愿地接受本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文化和理念的約束。同時,按照貼近市場,便于為客戶服務,有利于控制風險的原則,賦予各分、支行應有的管理經營權限。對于商業銀行來講,如果文化和理念不統一,或者說上下說不到一塊,想不到一塊,紀律不嚴格,不管有多么高明的機構設置,多么嚴密的規章制度,多么龐大的組織規模,都起不了多大的防范信貸風險的作用。
二、設置合理高效的信貸風險管理組織架構
信貸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的設置關鍵在于保證工作的獨立性和合理高效。我國商業銀行一般在總行設置風險管理部門,統管全行的信貸風險管理事務,但是部門總經理的級別不夠權威和獨立,也就影響工作的高效性,重大風險管理事項還要向主管行領導匯報后才能向行長通報。因此,為了保證信貸風險管理的獨立性和合理高效,需要在組織架構上加予保證,需要在總行設置一位總行級的首席風險經理,由副行長或副行長級高級管理人員擔任,負責全行各種風險的控制和管理,監控各種可能對全行業務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重大風險”。在首席風險經理領導之下,各主要業務領域(如公司業務、零售業務等)也都設有一位首席風險經理,在其領導之下則有一個班子為其工作,稱為首席風險經理辦公室或風險管理部。在業務領域首席風險經理的領導下,各分行都有自己的高級風險經理,再往下依此類推,各級支行都有風險經理。風險經理和業務經理平行作業,各司其職,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信貸風險管理機構的獨立性是維護風險管理的客觀正性、控制銀行資產風險的重要條件。
還要逐步建立信貸風險管理部門垂直領導體系。信貸風險管理部門要發揮其客觀真實地評價資產質量、有效實施風險監管的職能,必須強調建立一個獨立的組織體系。同時,各分行的信貸風險管理部門也必須對上級信貸風險管理部門負責,以保證信貸風險管理工作的客觀公正性。
三、建立個人消費信貸的審批權限動態管理和決策制度
我國商業銀行針對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量大、單筆金額小的特點,一般實行的都是授權個人審批制度,而不是對部門、一級分支機構或其法人代表授權。授權的依據主要是被授權個人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從業經驗,其過去所經辦過的個人消費貸款的質量,對個人消費市場的了解以及審批資格考試的結果等。每一位獲得審批權限的風險經理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和逐個層次的資格考試,風險經理一般分為若干個級別,各級風險經理的授權額度大小依據個人的級別和所審批項目的風險評級而定。同一行政級別的風險經理,其授信額度的審批權限是不盡相同的。個人審批權限的設置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商業銀行還要建立對所有風險經理的審批業績進行動態的考核,根據每位風險經理審批貸款的質量,每年對其審批權限進行調整,對審批貸款質量好的風險經理升高其授權額度,反之則下調,對個人消費貸款的審批權限進行動態管理。
為提高個人消費貸款的審批效率,我國商業銀行應實行授信審批“雙簽制”。即每一筆個人消費貸款授信業務的批準,根據其額度的大小,需要有一定級別的兩位風險經理簽字同意就可以放款。這種“雙簽制”實際上是授權個人審批制,只要超過權限就上報有權審批人審批,不存在層層審批問題,因此這種“雙簽制”可以說是一級審批決策制。但是對于一些特殊的、比較復雜的、或數額較大的個人消費授信項目也可以通過上會討論決策。審批決策的重要原則就是審貸分離原則,也就是說貸款的拓展發放部門跟貸款的審批部門不能是同一個部門,從而形成相互制約的機制,以便明確責任,防范風險。
四、強化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研究和監控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個人消費貸款的風險監控水平還比較低,主要表現在不能利用個人信用征信系統對貸款申請人進行歷史信用評分,風險預警能力較差,行業分析、數理模型應用和計算機應用水平較低等。因此,強化我國商業銀行對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進行研究,提高對風險的監控水平,是當務之急。
首先,我國商業銀行必須重視對個人消費貸款基礎數據的收集、整理工作,盡快補充完善數據格式,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的統計分析功能,提高本行計算機系統的風險預警功能。一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應用程成全行性的數據中心;二是對全行的計算機應用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打破目前各分行各自為政,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建設;三是借助外界的力量加強計算機網絡的研究和發展,請商業銀行外部的計算機公司對程序進行優化和升級,但需要行內的計算人員積極參與建設和提需求。根據個人消費貸款單筆規模小但筆數多,違約率高但單筆違約損失小的特點,因此個人消費貸款的風險主要表現為系統風險,這與公司業務是有本質區別的。所以對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控制研究主要是:宏觀層面系統風險、群體消費行為和信用研究,人文結構變化研究等等,提高對系統風險的控制能力。
摘要:隨著校園信貸消費的快速發展,高校學生信貸消費信用問題也日益突出,對校園信貸市場的發展產生了諸多不利的影響。我國信貸消費市場并不是特別成熟,大多提供校園信貸的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文章將從四個方面淺析校園信貸市場中企業普遍存在的風險管理問題,為信貸市場的完善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校園信貸;個人信用;風險管理
近年來,校園信貸的信用問題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支付在大學生中的逐步普及,使得信貸消費快速風靡全國高校,但高校學生信貸消費信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若把信貸過程看成雙方博弈,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企業則處于劣勢地位,加上企業信用貸款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信貸風險進一步增加。
一、校園信貸發展現狀
當今時代,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對于新產品和新概念有濃厚的興趣,崇尚個性,追求變化,并且消費過程中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依附性強。然而大學生缺乏消費規劃意識,消費過程中不能做到理性思考,并且消費經驗匱乏,尤其是大部分人在大學校園已經脫離了父母的監督管理,消費的行為不再受到約束,因此大學生信貸消費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風險。因為大學生信貸消費行為復雜性、沖動性、多樣性的特點,導致企業提供信貸服務時需要承擔一定風險。而目前傳統銀行貸款模式僵化,網絡貸款規模迅速膨脹,民間借貸質量又參差不齊,并且企業信用貸款風險管理機制不夠完善,使得校園信貸風險管理存在許多問題。
二、校園信貸放貸方風險管理問題分析
(一)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
因為校園信貸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依舊存在在借貸雙方中,導致企業很難真實把握大學生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同時無法隨時掌握大學生的可支配金額的變化,而且企業也沒有辦法觀察到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所以就無法事先預測到大學生是否會違約,而這種不確定性就會導致信用風險的存在。
(二)企業缺乏對校園信貸信用風險進行管理的動力
企業的運營管理體制不健全,且監督機制不完善是造成這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部分企業例如京東、分期樂的主營業務不在通過信貸服務獲得差額利潤,他們提供校園白條服務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營業收入;另一方面,客戶拖欠貸款,企業也沒有較為有效的追究措施,往往靠有損個人信用的威脅。所以企業本身不注重信用風險的管理,考核的指標也往往只是考慮贏不贏利,而忽略了信貸的風險和損失,缺乏管理動力。
(三)企業在校園信貸消費管理的控制機制不完善
盡管近幾年來我國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慢慢重視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大多采取審貸分離、統一授信以及對學生進行信用評估等手段,有的企業還建立了風險管理部門,投入了這么多可風險管理的功效不明顯,壞賬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還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第一,風險管理部門和內部控制部門不夠獨立,且權威性不足,企業也沒有真正認識到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第二,實行崗位責任制的企業,這一制度的執行還是不夠嚴格,并沒有清楚地將責任和權利劃分到每一個人;第三,比如會計以及財務這些輔的管理制度還沒有真正做到公開透明,還需要再次完善,信息化建設的腳步也相對落后;第四,有很多業務范圍很廣的企業,由于自身的管理鏈過長,導致企業信息流通緩慢,所以上傳下達的效率太低,企業控制能力差,也就造成了信用風險。
(四)企業在校園信貸風險管理的經驗和技術落后
在我國,很多企業在對大學生的信用進行初始認定時只要求你出示身份證、學生證等基本證件材料,企業也很難了解到一個學生是否遵紀守法,無法對信用狀況進行評估,況且還沒有正規有效的渠道和程序去進行調查。同時企業在信用貸款發放上表現出來的重放輕管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企業在收取了你的資料后就會決定是否給你貸款,而且發放后也沒有制定出一套相對應的管理措施,對大學生的可支配收入情況沒有相應的跟蹤和監控手段,所以如果借貸大學生的可支配金額發生重大變動造成無力還款,企業也不能及時得知,更別提對大學生的品德、信用以及貸款償還能力的動態變化的掌控。企業有的只是一些較為籠統且效果不佳的管理制度,不能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實際操作性差。書面上反映的問題往往是企業內部在界定責任時的唯一依據,往往進行簡單處理,一般就按照材料情況談貸款??傊?,各家企業既缺乏大學生動態信息的來源,也缺乏一套針對大學生的信用評價體系,所以沒有辦法做到多全方位并且動態地核對收集到的大學生的信息材料。
三、加強校園信貸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根據目前校園信貸處于的兩難境地來看,我國必須加快規范我國個人信用征信體系,規范對個人征信服務機構的管理,同時加快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建設,建立有效的個人信用報告制度。企業也要設計一套適合自己的信用評價體系,選取一定的指標,構建針對大學生的信用評價體系,科學準確地對大學生進行個人信用評估,從源頭上減小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企業健全校園信貸貸后信用風險控制機制同樣勢在必行,要有自己的校園信貸信用風險轉移機制,將信用風險造成的損傷控制在最小。
只要我們針對當前信貸消費市場問題對癥下藥,積極采取對應的措施予以改善和調整,建立起針對高校學生的信用評價體系,引導樹立以“信”立“貸”的觀念,實現良好大學生信貸消費生態環境的營造,從樹立信貸消費理念,構建信貸風險防范機制,完善信貸消費法律體系等角度入手,使得大學生信貸消費在規范化和法律化的背景下開展。同時企業加強監管,完善信貸風險控制機制,提高風險控制的技術,加強借貸雙方信息的對稱性,我國大學生信貸消費市場定會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英,任慧英.對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及教育對策的幾點思考[J].社科縱橫,2008(11).
[2]孫浩.對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信用風險管理的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2011(02).
[3]祁問雪.我國消費信貸的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關鍵詞:校園信貸;個人信用;風險管理
近年來,校園信貸的信用問題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支付在大學生中的逐步普及,使得信貸消M快速風靡全國高校,但高校學生信貸消費信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若把信貸過程看成雙方博弈,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企業則處于劣勢地位,加上企業信用貸款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信貸風險進一步增加。
一、校園信貸發展現狀
當今時代,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對于新產品和新概念有濃厚的興趣,崇尚個性,追求變化,并且消費過程中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依附性強。然而大學生缺乏消費規劃意識,消費過程中不能做到理性思考,并且消費經驗匱乏,尤其是大部分人在大學校園已經脫離了父母的監督管理,消費的行為不再受到約束,因此大學生信貸消費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風險。
因為大學生信貸消費行為復雜性、沖動性、多樣性的特點,導致企業提供信貸服務時需要承擔一定風險。而目前傳統銀行貸款模式僵化,網絡貸款規模迅速膨脹,民間借貸質量又參差不齊,并且企業信用貸款風險管理機制不夠完善,使得校園信貸風險管理存在許多問題。
二、校園信貸放貸方風險管理問題分析
(一)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
因為校園信貸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依舊存在在借貸雙方中,導致企業很難真實把握大學生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同時無法隨時掌握大學生的可支配金額的變化,而且企業也沒有辦法觀察到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所以就無法事先預測到大學生是否會違約,而這種不確定性就會導致信用風險的存在。
(二)企業缺乏對校園信貸信用風險進行管理的動力
企業的運營管理體制不健全,且監督機制不完善是造成這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部分企業例如京東、分期樂的主營業務不在通過信貸服務獲得差額利潤,他們提供校園白條服務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營業收入;另一方面,客戶拖欠貸款,企業也沒有較為有效的追究措施,往往靠有損個人信用的威脅。所以企業本身不注重信用風險的管理,考核的指標也往往只是考慮贏不贏利,而忽略了信貸的風險和損失,缺乏管理動力。
(三)企業在校園信貸消費管理的控制機制不完善
盡管近幾年來我國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慢慢重視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大多采取審貸分離、統一授信以及對學生進行信用評估等手段,有的企業還建立了風險管理部門,投入了這么多可風險管理的功效不明顯,壞賬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還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第一,風險管理部門和內部控制部門不夠獨立,且權威性不足,企業也沒有真正認識到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第二,實行崗位責任制的企業,這一制度的執行還是不夠嚴格,并沒有清楚地將責任和權利劃分到每一個人;第三,比如會計以及財務這些輔的管理制度還沒有真正做到公開透明,還需要再次完善,信息化建設的腳步也相對落后;第四,有很多業務范圍很廣的企業,由于自身的管理鏈過長,導致企業信息流通緩慢,所以上傳下達的效率太低,企業控制能力差,也就造成了信用風險。
(四)企業在校園信貸風險管理的經驗和技術落后
在我國,很多企業在對大學生的信用進行初始認定時只要求你出示身份證、學生證等基本證件材料,企業也很難了解到一個學生是否遵紀守法,無法對信用狀況進行評估,況且還沒有正規有效的渠道和程序去進行調查。同時企業在信用貸款發放上表現出來的重放輕管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企業在收取了你的資料后就會決定是否給你貸款,而且發放后也沒有制定出一套相對應的管理措施,對大學生的可支配收入情況沒有相應的跟蹤和監控手段,所以如果借貸大學生的可支配金額發生重大變動造成無力還款,企業也不能及時得知,更別提對大學生的品德、信用以及貸款償還能力的動態變化的掌控。企業有的只是一些較為籠統且效果不佳的管理制度,不能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實際操作性差。書面上反映的問題往往是企業內部在界定責任時的唯一依據,往往進行簡單處理,一般就按照材料情況談貸款??傊?,各家企業既缺乏大學生動態信息的來源,也缺乏一套針對大學生的信用評價體系,所以沒有辦法做到多全方位并且動態地核對收集到的大學生的信息材料。
三、加強校園信貸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根據目前校園信貸處于的兩難境地來看,我國必須加快規范我國個人信用征信體系,規范對個人征信服務機構的管理,同時加快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建設,建立有效的個人信用報告制度。企業也要設計一套適合自己的信用評價體系,選取一定的指標,構建針對大學生的信用評價體系,科學準確地對大學生進行個人信用評估,從源頭上減小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企業健全校園信貸貸后信用風險控制機制同樣勢在必行,要有自己的校園信貸信用風險轉移機制,將信用風險造成的損傷控制在最小。
只要我們針對當前信貸消費市場問題對癥下藥,積極采取對應的措施予以改善和調整,建立起針對高校學生的信用評價體系,引導樹立以“信”立“貸”的觀念,實現良好大學生信貸消費生態環境的營造,從樹立信貸消費理念,構建信貸風險防范機制,完善信貸消費法律體系等角度入手,使得大學生信貸消費在規范化和法律化的背景下開展。同時企業加強監管,完善信貸風險控制機制,提高風險控制的技術,加強借貸雙方信息的對稱性,我國大學生信貸消費市場定會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英,任慧英.對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及教育對策的幾點思考[J].社科縱橫,2008(11).
[2]孫浩.對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信用風險管理的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2011(02).
[3]祁問雪.我國消費信貸的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關鍵詞:小額信貸;經濟;風險管理
小額信用貸款也是現代金融當中的一種借貸體系,它主要以信用為基礎,通過對借貸對象實際狀況的調查確立最終信貸的可行性,并且其主要面對的都是資本狀況較差的企業和個人。現行的小額借貸主要發生在農村,以信用社為中心進行著借貸工作,一般都有確定的借貸額度和期限,農戶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還貸。這種借貸形式沒有中間人,也無須抵押,但是它的操作對象卻是十分地局限,僅僅對于信譽度較高的個人和企業借貸。小額信用貸款不需要進行一次性償還,可以選擇分期小數額還清,這種服務方式剛剛進入中國,就吸引了大量的小資產企業和貧困戶。它也因為自己的特色迅速被人們認可和接收,但是,小額信用貸款也是有一定風險的,而且其主要的借貸依據是以信譽為基礎的,一旦對方不予償還,很難進行追討,同時也會導致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的經濟受到嚴重的損傷。為此,必須逐步加強對小額信貸運行過程中存在風險的關注,并進行及時的完善改革和風險防范,才能有效地控制信貸風險損失降到最小。
一、小額信用貸款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一)市場的穩定性較差,不利于資金的合理回收
小額信用貸款面臨的市場風險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主要有市場總體利率的變動、價格定位的變革、匯率的改動等等,一旦其中的任何一項發生改變,都會造成小額信用貸款市場收益的變動,產生各種不利的影響。小額信貸體系本身也屬于一種基礎的投資收益項目,借貸的主體方需要從其中獲得一定的利益,否則就失去了信貸的本質意義。小額信貸在進行資本收回時,主要受到市場變動的影響,這主要是由于當前的市場穩定性十分差,隔段時間就會發生各樣的狀況,但是現階段的小額信貸體系還不完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漏洞,對于市場風險的防范機制還不是很健全,面對市場變動帶來的風險,只能選擇承受,間接造成了經濟的損傷十分嚴重的情況。此外,小額信用貸款的借貸對象是較為分散的,數量十分多,但是借貸的經濟總量是不變的,一旦市場發生變動,會對整體的經濟收益回收造成嚴重的困難。許多的借貸費用也極大地投資了個體戶產品,其中不乏大量的農產品,農產品本身的銷售就極為不穩定,很容易出現變質腐爛的狀況,而一旦農戶出現了這種狀況,往往會拖延應還貸款,導致信貸風險愈加嚴重。
(二)以信用為基礎的借貸體系本身就存在極大的風險性
小額信貸不同于普通的銀行款額借貸,其沒有確切地擔保和抵押,一旦出現逾期不還的現象,借貸的主體方很難進行經濟的追討。雖然信用責任是每一位貸款人應履行的義務,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認真地遵從這一規定。由于小額信用貸款的對象主要是貧困戶和小資產企業,它們的還款能力本身就較為低下,一旦資金流轉不靈,出現虧損的狀況,他們并不會拿一定的資產去償還借貸的款項,而是選擇盡力地拖延還款期限。這些狀況都導致了小額信用貸款面臨極大的風險性。
二、小額信用貸款發放過程中的風險防范措施
(一)高度加強小額信貸的監督管理
小額信貸的運行過程之所以會產生較多的風險,主要是由于風險控制和防范的不當,事前未曾對貸款對象的資信情況進行切實地了解,導致極其容易出現信用貸款的各類問題。為此,借貸的主體單位應當設立一定的借貸審核制度,并對貸款對象進行一定層次的信用評價,確定對方符合借貸信用要求后再進行資金的借貸,有效地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同時,借貸單位也應當逐步加強各項監督管理措施的落實,確保貸款人信用評價的真實性,進行多重地考察,深入地了解貸款人的詳細運營情況,全面保障借貸資金用到最為合理的用途上,進而提高還款的效率。
(二)多層次地進行風險分擔,降低風險造成的損害
小額信貸首先是一種分散性較強的借貸方式,它的借貸風險也因為這種狀況變得相對較高。而且大多數小額信用貸款都發生在農村,主要用于農產品行業,其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風險性,容易受氣候等因素出現多樣的問題。為此,小額信用貸款單位可以與保險公司合作,為貸款人提供農業意外保險,一方面可以提升貸款人的還款效率,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地進行風險分擔,降低風險產生的損害。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額信貸是現階段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金融體系,在時代的迫切要求下,其也應該得到全面地完善與發展。面對小額信貸存在的風險,借貸單位要切實加強風險的防范與管理,最有效地降低風險程度,促進小額信貸的進一步優化。
參考文獻:
[1]劉雪蓮.基于博弈論的中國農村小額信貸問題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09.
[2]譚民俊.農村小額信貸效率改進的微觀基礎研究[D].中南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