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3:06
序論:在您撰寫金融風險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金融風險的涵義
每個投資者和消費者無時無刻不在面臨金融風險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是每一個經濟實體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內容。在經濟生活中開展的各項經濟活動,與金融風險之間都存在著密切聯系,同時對一個國家宏觀決策和經濟發展,也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怎么減少和回避金融風險對于金融界而言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問題。為了可以更好地、更有針對性地防范金融風險,不斷加強金融風險管理,就需要對金融風險的涵義和種類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金融風險作為風險中的一方面,就好像人們對于風險存在不同的定義一樣,針對金融風險的定義,實務界和理論界也一直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有些人認為,所謂金融風險,其實就是人們在金融活動中可能發生的經濟損失或者事件;有些人認為,金融風險是主要發生在金融領域的一種風險模式;有些人認為,金融風險主要是一種經濟損失所表現出來的不確定性等。綜合上述三種觀點,最后一種觀念與風險的范疇似乎更為貼近,換言之,金融風險是一種可能性,與金融風險的本質更為接近。所謂金融風險,其實就是指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每一個經濟主體,在金融活動或者投資經營活動中,由于各種因素的不確定變動,所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金融風險的種類較多,主要有外匯風險、利率風險、信用風險、貨幣購買力風險、流動性風險、證券市場價格風險以及國家風險等幾類。
二、金融風險管理起源
金融風險管理的產生和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其發展時間已經有30多年,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環境和規則,都呈現出較大的變化。金融市場不斷出現波動,使金融風險管理理論和工具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需求;第二,隨著經濟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金融學理論也得到較大程度地發展和進步,在此基礎上,對金融風險管理起著決定性的重要作用;第三,當前,計算機軟件和硬件得到了較為快速地發展,這樣一來,風險管理在發展過程中,就會具有一定的技術支持和保障。在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世界經濟環境主要發生了以下兩方面的變化: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了世界經濟一體化。世界各國的經濟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不管是哪一個國家,外部經濟環境都會對其經濟發展、政策的制定產生影響及制約;第二,20世紀70年代初期,布雷頓森林體系全面崩潰,進而宣告世界范圍內的固定匯率制度走向衰亡。在此之后,很多公司以及個人都會面臨形式各樣的金融風險,例如,匯率風險等等。尤其是在之前的10多年進程中,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出現在世界范圍內,例如,1987年美國的“黑色星期一”大股災,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等。通過這些事件,可以得知,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和損害。與此同時,人們也開始對金融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引起重視。20世紀70年代之后,在經濟學研究中,新古典經濟學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逐漸取代之前傳統的經濟學。通過新古典經濟學,可以看到很多針對信息和不確定性的經濟分析框架,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傳統的經濟發展理論和模式。與此同時,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金融學已經從眾多學科中獨立出來,并成為一門單獨的學科。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全新的經典金融理論和模型逐漸創立起來,并且也得到了廣大金融學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廣泛接受和運用。例如,20世紀60年代,被稱為“有效資本市場之父”的Fama提出“有效市場假說”,夏普和林特納等人創立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羅斯的“套利定價模型”,以及布蘭科-斯科爾斯創立的“期權定價理論”等。綜上所述,在金融風險管理理論和工具的發展過程中,會有更為堅實可靠的依據。與此同時,隨著計算機硬件技術和軟件開發能力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也可以充分運用數學模型、仿真模擬等手段,對遇到的各種金融風險管理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進而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一門新的學科,稱為“金融工程學”。
三、我國目前金融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1.金融組織機構不完善,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當前,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組織機構也隨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要求其不斷完善和健全,這就需要一個完善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作為其正常運行的基礎和保障。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金融體系也逐年發生變化,同時也獲得了較大成效,銀監會和證監會相繼出臺了相關文件和規定,進而使我國金融內部體制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進步。然而,與國際上較為先進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相比較,我國還沒有建立足夠健全和完善的金融風險防范體系以及管理體制。主要可以表現為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央行的信貸資金管理和金融監管工作主要針對業務范圍的控制展開,現行的風險管理體制還是運用傳統的信貸風險管理模式,相對而言,較為薄弱,已經不能與當前金融市場的運行模式相符合和適應;第二,金融機構內部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導致出現大量債權,同時不良貸款的現象也逐漸增多,從而使信用風險不斷上升,致使金融資產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第三,當前,我國很多金融機構并沒有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監管組織機構不夠完善,同時其他部門也沒有能力獨立承擔各方面風險的風險管理職責,從而使風險管理出現更多難以解決的難題??偠灾?,我國很多金融機構風險監管不夠健全和完善,管理體制也存在較多問題。
2.風險防范意識差,法律意識淡薄。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金融市場全球化發展也隨之出現更多相關金融風險管理方面的問題。在這種環境下,我國金融機構進行全面轉型,但是卻不能正確認識金融風險,甚至對金融風險的基本概念和根源沒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法律意識較為淡薄。例如,針對銀行而言,商業銀行為了擴大自身資金規模以及貸款規模,進而出現很多不良貸款,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沒有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盲目擴展各項理財投資業務,不斷增加金融風險。針對投資者而言,為了獲得更多收益,沒有了解金融市場行情,盲目投資,風險防范意識較弱。因為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相關制度和規定不夠完善,在金融體系中還不能完全滲透相關法規和制度,造成監管力度不夠,法律意識淡薄。所以,針對金融風險意識和法律觀念重要性的大力宣傳,對于全面提升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金融市場信息不透明。所謂信息透明度,其實就是指信息者應該在第一時間將全面、可靠的消息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公開披露,從而使信息使用者可以對某家企業的經營活動、財務狀況以及風險投資理念等進行較為準確地評估。在很大程度上,金融產品其實就是信息咨詢的集合體,在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信息透明度發揮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當前,我國金融市場信息并沒有實現透明化,這樣就會使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失真,存在很多內部交易,而且也極有可能對資金流向進行自行操縱。從宏觀角度分析,會使市場秩序混亂,而且也會引起市場的巨大波動。上述這些情況對于投資者進一步投資金融市場產生了較大影響,也進一步使金融投資風險加大。而資金的短缺,使金融市場資金融資出現惡性循環,從而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4.金融業務和金融產品單一。當前,國際金融市場主要金融機構屬于混合經營,就是將傳統存貸款業務、理財業務以及期貨交易業務作為有機整體,同時開展,并實現全球化運作模式。但是,我國還在沿用傳統的經營模式,主要為存貸款模式,針對中間業務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沒有作為之后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金融產品相對較為單一,面對需求各異的投資者無法滿足,投資渠道越來越窄,投資者不能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務。在我國,金融企業存在較多的指令貸款,致使利潤降低,呆賬積累現象嚴重,從而使金融風險概率不斷加大。而更多的外資金融機構已經開始瞄準我國作為發展基礎,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國市場發展,若是我國不能與當今國際市場流行慣例運作相匹配,那么我國金融企業,將很難找到一席之地。
四、完善金融管理的應對策略和措施
1.完善風險管理體制。為了使金融機構免受外界金融風險的影響和制約,就要將內部風險管理體制放在重要位置,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其抗風險能力的強弱,需要與其內部管理體制的完善程度相結合。所以,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體制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一,應該定期組織相關金融人員學習相關法規制度,從而使相關從業人員以及公眾對風險管理防范意識得以不斷提升。金融主管部門應該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結構設置,進而使內部管控更具有有效性。第二,應該建立合理有效的責任制度,使各相關規章制度更加規范,進一步明確責任人的權限和責任范圍,強化風險和責任意識,進而使相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第三,應該不斷加強相關人員自身素質的提升,使其具備發現潛在風險的能力,并且可以針對風險進行有效地防范和解決,從而使風險管理體制得到不斷完善。
2.加強國際合作。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聯系越發緊密,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國際金融發展變化的趨勢和導向。總結美國金融次貸危機可以得出: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全球性的,任何地區或國家均無法避免,因此,加強國際金融合作,以共同面對和應對危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應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的溝通聯系,應對流入或者流出的國際資本進行嚴格的監管,以降低金融風險的發生,維護和增強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此外,還應對過往的金融危機事件進行科學合理的總結,為以后工作的開展提供寶貴的經驗財富。
3.加強監管力度。金融監管是指一國政府通過金融主管機關對金融市場和機構進行的某種規定或者限定。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可以確保金融市場發展穩定。第一,應明確市場定位,對違規問題進行處罰,嘗試建立信用等級制度。第二,應完善財稅制度,并正確處理企業、財政、銀行三者之間的關系。第三,還應加強宏觀調控,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為加強金融監管力度提供重要支持。同時,也應注重金融法制建設,以加強金融機構本身防范監控風險的能力。
4.加強金融風險管理制度創新。在各種類型的金融創新中,制度創新是經濟的創新,這不僅因為制度創新決定著其他創新依托的制度環境,從而影響其他創新的收益,更因為制度創新可以發揮先進制度的激勵功能,對金融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首先,針對風險管理體制的制度創新。為了保證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需要更好地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審貸分離的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風險管理控制體系,并按照新資本協議的要求,創建全面風險管理制度。其次,針對交易工具的制度創新。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金融理論的發展,衍生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雖然我國目前的交易手段和交易工具都較為單一,但應及時建立針對衍生金融產品的管理制度,從而為新交易工具的推廣奠定制度基礎并有效規避由此誕生的風險。再次,針對金融監管的制度創新。監管機構應給予交易主體和交易工具充分的成長空間,從原來的靜態合規性監管向動態審慎性監管轉變。監管制度應側重于審查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例如,風險模型是否合理、完善和有效,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是否對風險進行了及時、準確的度量、監測和控制,是否有充足的資本金抵御銀行面臨的風險,等等。
五、結語
關鍵詞:金融創新;金融風險管理;金融業務;金融產品
Abstract:TheChinesefinanceopensoutwardcompletelyalready,winningthebankofforeigncapitalandlaunchingtheoverallcooperationandcompetitionswiththeforeigncapitalbank,financialindustrymustfinancialcreativestrengthofenlargement.Thecurrentfinancialinnovationpresentsanewtrendandcharacteristicses:theliberalismthatfinancetakechargeofandinternationalization,financialbusinessdiversification,thefinancetradestheelectronicalandfinancialproductcomplication,financeservicecharacteristicandthefinancinginstitutionturnwithquality.Creativeinthefinanceatthesametime,alsoproducedthelatelyfinancialrisk,tostrengthenthemanagementtothefinancialrisk,guaranteethefinancestability,promotethefinancecreative,raiseinternationalcompetitionabilityoftheChinesefinancialindustry.
Keywords:financecreative;financialrisk;financialriskofmanagement
一前言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改革浪潮和金融創新的實踐,特別是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發展,以及金融市場國際化的形成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金融創新在世界范圍內正形成一股世界性的強大浪潮,沖擊著各國傳統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業務,給世界金融業的發展與改革經營與管理帶來了極為深刻的影響,與此同時,金融創新也被人們賦予了越來越豐富的內涵而中國的金融創新是伴隨著20世紀80年代金融體制改革而開始的,在金融不斷突破傳統舊體制,不斷推進金融市場化,促進金融發展的改革過程中,每一步都離不開金融的創新,所以,中國金融改革的過程實際是一個金融不斷創新的過程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金融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顯著進展:一是匯率并軌,實現人民幣經營項目的可兌換,并不斷采取更寬松和更對稱的資本管制措施;二是銀行體系的不良資產情況不斷好轉,目前已經進入相對良性的穩健狀態;三是金融機構改制取得突破性進展,中資銀行的治理結構在加速完善之中;四是資本市場經歷各種波折,重新步入健康發展軌道;五是伴隨中國加入WTO承諾的到位,中國金融體系將全面對外開放,中國金融體系日益融入全球金融體系以上改革成績的取得毫無疑問是伴隨著一系列的金融創新成果的情況下取得的,但是,在這些成果背后也帶來了一些新的金融風險,如匯率機制改革后的今天稍有不慎就會可能帶來災難性的金融危機,股權分置改革同樣也面臨著潛在的風險所以說,金融創新的過程雖然規避了風險,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風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特別是在2006年12月11日,隨著中國加入WTO五周年后,金融業全面開放的形勢下,這意味著中國將更加融入全球化的金融市場,中國經濟金融將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金融體系,中資銀行將與外資銀行展開全面的合作與競爭,外資銀行將給中資銀行帶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市場競爭將日益加劇加入WTO對中國金融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創新對于政府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管理者以及個人投資者來說有著更重大的意義
二當前中國金融創新活動的特點
創新,通俗地講就是創造與更新,過去沒有的東西被創造出來,過去已有的東西被不斷的更新和完善廣義的金融創新就是為了提高和改善金融資源分配效率,將金融領域內部的各種要素進行重新組合和創造性的變革所創造和引進的新事物,主要是指新的金融制度金融體制金融產品金融技術金融管理金融業務金融機構金融服務的創新和變革狹義的金融創新主要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務等業務創新,包括:表外業務,主要是金融衍生交易;技術風險性較強的業務,主要是電子銀行和銀行卡,以及理財業務資產證券化商業銀行投資設立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業務活動
當前中國金融業已全面對外開放,金融業加大了金融創新的力度,創新業務發展迅速,金融創新呈現出新的趨勢和特點:
第一,金融監管的自由化與國際化由于金融創新,使當前的全球金融監管出現自由化傾向,同樣由于金融創新,金融風險在不斷加大,各國政府的金融監管更注重國際間的協調與合作金融業的全面開放加快了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外資金融機構廣泛介入我國金融市場,將直接帶來創新業務,由此帶來競爭的加劇也將迫使國內金融機構加快創新步伐同時,受國際金融發展趨勢的影響,我國金融管制必將趨于放松,寬松的外部環境也將推進金融創新的發展毋庸置疑,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金融創新將進入一個發展期,并將成為推動我國金融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金融業務多元化隨著2006年金融產品創新的開展以及金融機構業務多元化,主要表現為銀證銀保等業務領域的交叉銷售,混業經營的潮流已經顯現出來當前世界各國金融業普遍呈現出業務多元化的趨勢據統計,全球有50多個國家允許銀行經營證券業務,30多個國家允許銀行經營保險業務在我國,商業銀行通過組建金融集團設立基金公司以及探索設立保險公司,嘗試著銀行資金的跨業流動從2006年以來,工農中建交5家銀行相繼提出了設立保險公司的意向2005年,開發銀行和建設銀行開展了資產證券化業務試點工作,開發銀行已經發行了100億元以公司貸款為支持資產的證券化債券;建行發行了30.16億元以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為支持資產的證券化債券銀行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穩健探索跨業經營,拓展了業務領域,增強了資金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探索開展多層面多形式的綜合經營已成為許多銀行的發展需求
第三,金融活動國際化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已超過1萬億美元,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也高達16.66萬億元由于國內投資渠道相對狹窄,同時面臨流動性過剩且人民幣資本項目尚未實現完全可兌換,如何為巨額的外匯儲備和居民儲蓄存款尋求投資機會以分散風險,是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個難點在這種情況下,中資銀行開展了代客境外理財業務,引導國內資金投向國外安全穩定的金融產品截至目前已有8家中資商業銀行5家外資銀行內地分行獲準開辦了代客境外理財業務,這使我國資本進入了國際市場,優化了中資銀行的業務結構,同時,還鍛煉了隊伍積累了境外投資經驗隨著我國銀行業全面融入國際金融體系,資本的跨境流動必將更加活躍
第四,金融交易電子化現代金融具有時效性和迅捷性的特點,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必須開發高效安全穩定的電子金融服務平臺目前,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電子銀行和銀行卡業務迅猛發展,我國幾乎所有大中型商業銀行都開辦了電子銀行業務,2005年交易額達到了100萬億元,已初步形成了以互聯網電話和手機為渠道,包含信息查詢支付結算和投資交易等多種功能,覆蓋企業個人用戶的電子銀行網絡銀行卡作為方便快捷的支付結算工具,受到金融消費者的青睞銀行卡的發卡量成倍增長,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卡量已經超過10億張,信用卡在這幾年也快速增加,已達5000萬張金融服務電子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不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便利信息交流與資金融通,更將為金融領域的技術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第五,金融產品復雜化為了規避自身風險以及滿足客戶投資與避險需求,商業銀行開展了自營和代客的衍生品交易業務目前,已有62家中外資銀行獲得了衍生品交易資格,2005年,我國主要商業銀行衍生產品交易額達到了14萬億元近年來,商業銀行不斷推出形式多樣的衍生產品,不僅包括期權期貨和掉期等衍生品工具,還推出了與利率匯率商品價格和股票指數掛鉤的結構性票據,以及其他復合型金融工具這些產品的推出,提升了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但是,由于產品結構日益復雜,潛在風險也不斷增大,這就對商業銀行的市場定價和風險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六,金融服務個性化改革開放28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6年,GDP高達20萬億元,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加速了個人財富積累,為商業銀行開展財富管理提供了廣闊空間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已開始提供針對特定客戶“量身定做”的財務規劃投資分析和私人銀行等個性化服務可見,金融個性化服務將成為未來金融創新的重要內容
第七,金融機構同質化由于金融機構在業務形式和組織機構上的不斷創新,使得銀行與保險信托證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職能分工界限逐漸變得越來越不清楚,各國的金融機構正由分業經營向綜合化方向發展
三金融創新活動中金融風險的表現
金融創新具有轉移和分散金融風險的功能,例如,衍生金融工具的創新以及當前正在實行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撐的證券化就是為了更好的規避風險的需要,提高資本的運營效率但是,金融創新卻無法消除整體風險,而只是分散和轉移了個別風險,所以,金融創新只是在微觀上降低了風險,在宏觀上卻是將風險從風險回避者轉移給風險偏好者,以新的方式重新組合,金融體系的總體風險并未因此而減少而且在當前的金融創新活動中還產生了新的金融風險,以前的金融風險還是初級的幼稚的,但是,隨著金融業的全面開放和金融創新的發展,未來的風險會是集成的相互作用的更加復雜的風險具體表現為:
第一,金融創新增加了金融業的系統風險金融創新之后,各機構間交往越來越密切,形成了以資金聯系為基礎的伙伴關系,表現出很強的相關性這樣,任何一個部門出現問題都將迅速波及其伙伴,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影響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1997年,從泰國開始的金融風暴迅速席卷東南亞國家,連日本韓國也未能幸免于難,這充分顯示了“伙伴風險”巨大的危害同時,大規模的金融電子創新,在提高金融活動效率的同時,也伴生出新型的電子風險,如計算機病毒電子犯罪網絡安全問題等電子風險具有明顯的系統性特征,隨著金融電子化的推進不斷增加,這種新型的風險具有巨大的破壞力最后,在當代金融創新中,一大批高收益和高風險并存的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應運而生,如股票指數交易期權期貨交易等衍生工具的虛擬性特性使金融市場成為一個充滿不確定的市場根據現資理論,衍生市場其價格的高低往往取決于投資者對未來價格的預期當一種金融產品價格發生波動時,價格越是上漲,越是有人由于價格上漲的預期而入市投機,從而產生所謂的“羊群”效應,出現虛擬資本市場價格數倍數十倍于原生資本市場價格而膨脹的現象這種泡沫膨脹和過度投機造成金融資產價格失真,一旦消腫必然導致價格狂跌,引起金融動蕩,增大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也是金融危機發生的直接誘因
第二,金融創新增加了金融業的表外風險即沒有在資金平衡表中得到反映而又可能轉化為銀行真實負債的業務或交易行為可能帶來的風險隨著表外業務的開展及規模的增大,金融企業的表外風險隨時都可能轉化成真實風險金融創新中涌現出諸多新型表外業務,如貸款承諾借款擔保備用信用證等這些經營項目都不表現在資產負債表內,業務發生時銀行并無資金外借,但銀行承擔了潛在風險,這些潛在風險一旦轉變為現實風險,將給金融機構造成巨大損失所以,表外業務的風險也成為金融機構風險的主要來源
第三,金融創新增加了金融業的脆弱性金融市場國際化和自由化進程加深后,外資可能大量流入該國銀行體系,促使銀行資產負債規??焖贁U張,尤其是銀行的對外負債增長更為顯著在一些國家,以銀行對外負債形式流入的資金絕大多數投資于國內市場,導致銀行體系外幣凈負債上升特別是當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時,大規模資本流入使銀行的流動性出現大幅度擺動,銀行貸款膨脹和收縮時期交替出現,引起影響全局的風險,甚至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第四,金融創新增加了金融業的經營風險金融創新使金融機構同質化,加劇了金融機構間的競爭,銀行傳統的存貸利差縮小激烈的競爭迫使各金融機構不得不從事高風險的業務,這又導致金融機構經營風險增加,信用等級下降近年來,國際上發生的大銀行倒閉事件無不與金融創新有關
第五,金融創新為金融投機活動提供了新的手段金融創新是一柄“雙刃劍”,既增強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提供了新的金融產品,由此也為更大的投機創造了可能性比如,我國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雖然為股市良性發展有了促進作用,但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機手段,如果運用不當也有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四加強金融風險管理,促進當前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在給金融業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使金融業面臨一些新的風險因此,金融機構在進行金融創新的同時,要提升風險識別與管理能力,特別要注重防范創新過程中新的風險,保證金融穩定,提高中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具體措施為:
第一,加強政府部門的金融監管金融監管是一國政府為保證宏觀經濟平穩有序進行,實現宏觀經濟目標,通過一定的金融主管機關,依照法律法規和一定程序,對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實行檢查組織協調的過程按照國際慣例,從市場準入市場運營市場退出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性監管中國金融業已全面對外開放,中資銀行要盡快提升市場競爭力,那么就要加大金融創新的力度,監管部門要積極鼓勵和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創新,有效地規范金融機構的創新活動,提高風險監管水平同時,還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規和部門規章,創造有利于創新發展的法制環境對于目前正處于成長階段的金融創新活動,應在控制好風險的前提下簡化準入審批程序減少審批環節基本原則應該是“區分風險,允許探索,加強協調,逐步理順”要區分不同新產品的風險狀況,鼓勵商業銀行探索新業務,開發新領域,給予他們試驗的機會監管部門的風險監管要體現到新業務開展的具體流程中去,通過不斷的溝通與協調,揭示業務風險,及時糾偏和糾錯,促進新業務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如果創新業務尚未出現就將其扼殺,就永遠不會有創新的存在;沒有創新的出現也就無法發展和探索新的監管思路和方法,無法總結相關的經驗和教訓,也就沒有更高的目標引導我們去學習和提高
第二,加強銀行業市場風險管理控制能力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市場風險正日益成為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現階段,我國銀行業衍生產品風險定價能力還不高,風險轉移和對沖手段還較少,大部分銀行缺乏有效的市場風險管理模型,具有現代金融工程知識的專門人才更是鳳毛麟角特別是面對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市場風險的管理意識及經驗更是缺乏因此,如何提高市場風險管控能力是擺在監管部門和銀行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加強信息技術風險管理隨著我國銀行業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在銀行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信息科技手段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直接關系到銀行業的安全穩定和健康發展在此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目前,許多創新業務和產品都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如電子銀行和銀行卡業務應該說,目前在電子銀行和銀行卡業務上,信息技術風險防范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是,信息技術風險的防范絕不僅僅局限于特定的業務部門,而是涉及到科技服務部門科技風險管理部門科技風險審計部門以及任何信息數據使用部門所以,銀行要像重視信用風險市場風險那樣重視信息技術風險
第四,加強金融業的國際間合作在復雜的國際金融環境中,一國控制金融風險已經顯得勢單力薄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和金融衍生業務的開展,必須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比如,我國可以與國外金融衍生交易自律組織簽訂關于金融衍生市場信息互享的諒解備忘錄,或者與國外政府簽訂相關合作監管的協議,還可以參與國際監管組織并且參照其標準制定我國開展金融衍生業務的相關規則,從而達到全面有效監管的目的
第五,加強銀行業的內部治理首先,建立由董事會高層管理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組成的風險管理系統包括要有健全的組織結構恰當的職責分離,明確劃分機構內部各部門的職責和權限,建立起對業務經營活動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適當機構,在管理人員和執行人員間設定明確的轄屬和報告關系,建立嚴格的授權和審批制度,對越權行為予以嚴厲處罰;通過機構的各個有機組成部分實現內部控制,督促穩健的經營方針的貫徹實施其次,要加強內部信息的透明度,強化信息公開制度,主動接受外界的監督通過建立獨立的會計及核算體系,對所有的業務活動進行及時完整準確的記錄,會計報表一經生成,不得更改;杜絕信息獨占,任何會計統計信息都應做到分層共有,并在不損害商業利益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公開
第六,加強銀行業資產的管理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不良貸款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成為中國金融風險的代名詞這幾年通過清收剝離盤活核呆等各種辦法,不良貸款率由以前的50%已降至今天的不足10%,為中資銀行和國際接軌奠定了基礎,為金融創新的更好進行創造了條件2007年,隨著農行股改上市即將完成,四大商業銀行即將全部完成股改上市,銀行的公司治理又上一個臺階,將為推動金融業務創新提供體制制度保障
總之,金融創新在中國還是新生事物,它的成長需要商業銀行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共同推動銀行是金融創新的主體,對創新活動及其風險承擔第一責任,銀行要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包括建立爭議處理的解決機制;投資者在享受現代金融服務的同時,也要遵循“買者自負”的原則,承擔決策風險;監管機構要履行服務于公共利益的職責,督促商業銀行向金融投資者充分披露信息,揭示風險,保護金融投資者合法權益,同時,建立公平的市場交易規則,完善法律法規;另外,監管機構和商業銀行還共同承擔對投資者教育的責任,向社會公眾普及金融知識,增進投資者對金融產品,尤其是對創新產品收益和風險狀況的了解,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承受能力
參考文獻:
[1]何小鋒,黃嵩.投資銀行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鄧長春.關于金融創新內容的新思考[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0(1).
新常態之一:普惠金融vs.長尾風險互聯網金融雖然發展歷史不長,但傳統銀行業已明顯在向藍海進軍,逐漸開拓新的市場,互聯網企業也在通過新的技術手段和產品,向傳統金融領域滲透。這無疑會使“更大的人群”成為金融產品的消費者,普惠金融的前景也必將更為廣闊。然而,這個“更大的人群”,將主要來自前文所說的“長尾”客戶,即傳統意義上的非主流市場。以授信業務為例,“長尾”客戶的典型特征是信貸歷史較差(或無)、創業時間較短(或尚未開始)、抵質押物較弱(或難以管理)、未來收入波動較大(或難以預測),因其不確定性較大,故難以成為傳統金融業的授信支持對象。而在互聯網時代,盡管大數據提供了更多、更好、更新的量化風險解決方案,在某些特定網絡平臺針對特定長尾人群開展的授信業務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真正實現對更大范圍(長尾)客戶行為的精準刻畫,尚待時間、數據、技術和實踐的積累??梢哉f,未來的金融風險將更多來自于“長尾”領域。新常態之二:創新加速vs.相爭相容在長尾時代,創新來自各個層面的整合:既有來自于不同技術、不同平臺、不同數據之間的整合,更有來自于不同產品、不同服務、甚至不同行業的整合,包括傳統的銀行、保險、證券、電信運營商、互聯網電商等行業之間的融合。創新的不斷加速和用戶體驗的不斷升級將成為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新常態,其中,“寶寶”類產品就是創新與整合的突出代表,也正因如此,2013年被業界命名為互聯網金融“元年”。以渤海銀行為例,其試水互聯網金融跨界產品的進程不斷加快,2014年推出的“添金寶”更在寶寶軍團中獨樹一幟。作為一款“現金管理型全自動基金理財產品”,客戶簽約該產品后,系統每日自動歸集指定賬戶內的活期余額,并自動申購貨幣基金。當客戶需要支付結算時,無需贖回基金份額,直接通過POS刷卡、ATM取現、轉賬、匯款等操作即可完成對外支付,不僅獲得了寶寶類產品的收益,而且實現了傳統銀行卡的便捷。由此可以看出,金融市場的“藍?!迸c“紅?!敝g既相競爭、相博弈,也相融合、相促進。新常態之三:安全隱憂vs.維權意識當線下的交易移至線上,數據存儲在了云端,除了軟件、硬件、網絡的安全之外,更令人擔憂的是數以億計的個人客戶的隱私安全。隨著時間的推移,跨平臺數據將更大范圍收納客戶的身份識別信息、支付行為信息、消費習慣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社交網絡信息,甚至包括指紋與虹膜等生物識別信息,個人隱私安全的隱患及隱私維權意識的崛起將成為新常態。大數據時代,數據的應用分兩個層級:第一層級是滿足最初交易目的的數據應用,這個層級的信息采集和應用一般都會有比較嚴格的隱私保護條款;第二個層級是數據匯集后的分析應用。當來自四方八面數據相互整合起來,不但為巨大潛在商業智能挖掘創造了條件,也為個人隱私泄露帶來了機會。研究表明,即使每一個數據來源都是匿名,當數據整合之后完全有可能做到對個人身份的精準識別,傳統意義上的隱私可能將無所遁形。我們需要對隱私進行新的定義,并研究新的防護機制。新常態之四:損失事件vs.理念回歸由于承擔了更多的“長尾風險”,損失事件必然不斷出現。但按照以往的經驗,人們往往只接受“剛性兌付”,對于風險與收益匹配關系的理解還停留在書本上和概念上,對實際遭受的損失的認識不夠,難以接受。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買房后,一旦房價下跌就出現“房鬧”事件,以及為什么商業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時,對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盡管反復強調風險,并對客戶進行投資偏好測算,嚴格防范“誤銷售”,可是一旦出現損失,就會有投資者在銀行門前“討說法”的情況。同樣,對于P2P,在國外大多數都是不承擔信用風險的“純平臺”,而來到中國后卻經歷了變異,由平臺承擔顯性或隱性的擔保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究其原因,還是對“高風險、高收益”的理念認識不深,或者說是對風險的“本質”認識不夠直觀。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為了應對風險損失事件這個新常態,風險本質的理念回歸是民眾的必修課。
二、互聯網金融時代風險管理特點
無論是傳統商業銀行,還是從事金融業務的互聯網企業,抑或是跨領域的金融服務提供者,都是在經營風險。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二者總是相伴相生。特別是在行業融合與博弈成為新常態的“長尾時代”,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僅以風險定價為例,風險經營能力強的金融企業,在準確識別和計量潛在客戶風險水平的高低的基礎上,能夠給“好”客戶提供更為優惠的服務價格;而風險經營能力較差的金融企業,由于對客戶風險識別不清、計量不準,只能給客戶提供一個偏向于平均水平的價格,而這對真正的“好”客戶來講,反而得不到其應得的優惠條件。因此,在充分競爭的市場條件下,“好”客戶會流動到風險經營能力強的金融企業,因為其為同等服務付出的成本更低;“差”客戶則會選擇風險經營能力差的金融企業。這就是所謂的“逆向選擇”。因此,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風險管理能力依然是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可否認,互聯網大數據將給金融企業帶來很多思想理念和技術手段方面的變革。長尾時代,風險管理的方法需要主動應變,傳統商業銀行要向互聯網企業積極學習和借鑒,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更加深入地了解位于“長尾”部位的新客戶,并為其提供更加卓越的金融服務體驗。但同時,傳統銀行業的風險管理理念不能丟棄,其思想精髓是經過長期實踐和驗證總結出來的方法體系,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不僅需要堅守,而且需要進一步發揚光大。
三、大數據:機會與陷阱僅一步之遙
互聯網和大數據革命性地降低了批量獲取尾部客戶的成本,使長尾時代的到來成為了可能。談到大數據,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商業智能和無限商機,但實際應用中,要對其持有客觀和理性的態度,技術方面更要謹防“大數據陷阱”。大數據分析和挖掘算法可以幫助金融企業找出很多潛藏在數據里的“規律”,但這只是商業智能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值得引起高度關注的是,數據量大不一定就是好事。一方面,當數據量從幾十條變為幾百條、幾千條、上萬條甚至更大時,很多微弱相關的變量會在大數據里變得顯著相關,很多實際并無關聯的變量會呈現相關的表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加甄別地盲從于數據挖掘的結論,往往造成模型運行中的偏差,或加速模型本身區分能力的退化。這方面的案例很多,基本都是過度挖掘的結果。另一方面,大數據不僅僅是“大”,更要求“全”,即不同領域、不同來源的數據需要進行整合匯集,這也意味著數據種類和形態變得更為多樣和復雜。然而,數據“全”是一把雙刃劍,既賦予了數據挖掘無盡的想象空間,也帶來了數據質量的良莠不齊。特別是互聯網“全民造數”時代,數據應用者必須審慎區分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即哪些屬于客戶真實的交易數據,哪些則可能屬于客戶在好奇心理驅動下的“試試看”行為。因此,數據挖掘要謹防“偽規律”。防范大數據滑入“陷阱”要做到三個尊重。一是尊重數據質量,在充分了解數據來源、意義和規則的基礎上,做好數據質量的甄別、糾正和取舍;二是尊重小數據時代的統計分析規范,如合理抽樣、充分驗證等,并在必要的情況下,進行嚴格的實驗設計,以確定因果關系的存在性;三是尊重相關領域專業知識和專家經驗,不能唯數據或唯挖掘,而是要在數據分析和應用的全流程引入專業經驗,并對模型規則進行合理的經濟學解釋。
四、金融企業踐行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
對于金融企業來講,互聯網金融時代依然要面對信用、市場、流動性、操作、科技、戰略、聲譽等常規風險,與過去相比,雖無本質區別,卻有量的差異。要求金融企業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相關的規章制度、組織架構、操作流程、系統工具、企業文化和人員隊伍。重點包括下列幾個方面:一是客戶選擇與風險偏好管理,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并把風險與收益的最優平衡作為經營管理的最終目標;二是信息對稱與“全流程”管理,確保在業務的完整生命周期內充分了解客戶的風險狀況并采取相應的風險緩釋措施;三是數據應用與風險計量能力,將專家經驗與基于大數據的風險分析進行有效結合,精準計算和預測客戶風險;四是資本約束與風險文化建設,按照巴塞爾協議的基本理念和方法體系,完善與各類風險相對應的資產管理,并建立與之相對應的風險文化體系,確保各項風險管理工作在前、中、后臺得到有效落實。以渤海銀行為例,其開業之初即構建了全面、垂直、獨立的風險管理模式,并在經營管理實踐中按照巴塞新資本協議的要求和理念逐步完善了適應本土管理實際的全面風險管理組織架構、風險偏好政策和風險管理流程,對于所面臨的每一種主要風險,均通過“四眼原則、雙線報告”建立矩陣式風險報告體系和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A設施建設方面,不斷加大研究和開發力度,持續提高風險分析、信息管理、計量工具、系統等量化風險管理基礎能力,持續推進風險管理的精細化、專業化品質提升;業務發展方面,不以放松風險管理為代價換取短期發展,不脫離風險管理實際盲目擴張,資產質量始終保持同業領先水平。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以“鍛煉和培養一支職業操守好、專業水平高的風險管理隊伍”為目標,注重開辟立足長效的風險管理人員培養機制,開展深入、立體、全方位、滲透式的風險管理培訓。文化建設方面,注重在風險管理實踐中培養和塑造獨具特色的風險文化,提煉出以“專業、責任、規范、創新”為基礎的風險文化理念,并力求使之成為凝聚力量、規范行為、推動持續穩健發展的“無形之手”。上述措施無疑將為渤海銀行在互聯網時代的“藍?!焙叫斜q{護航。
五、監管與創新間的辯證平衡
監管與創新向來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有效的監管是保障健康創新和金融安全的必要條件,但如果監管過度,則會扼殺創新于搖籃。監管的重點,首先是風險。長尾時代,由于行業之間跨界滲透、金融交易的數字化和虛擬化,以及金融消費群體的實質性擴大,金融風險在企業之間、地區之間和行業之間的傳染性將更加顯著,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也更加顯著,局部的信用風險、科技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都可能會以聲譽風險為媒介,并以流動性風險為表現,快速波及整個企業,直至全行業。因此,風險管理不再是某一家或每一家金融企業自己的事,而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如何防范類似P2P平臺卷款跑路的風險事件?如何保護廣大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如何維護國家金融體系的整體安全?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頂層設計與關鍵制度安排,相關法律法規、風險隔離制度、資本約束制度、流動性備付制度、民間借貸陽光化等都需盡快建立健全,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二是行業自律與準入資格管理,要在重新定義“金融行業”的基礎上,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和負面清單管理,并著重加強企業從業門檻制度及其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審核,確保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三是信用評分與征信體系完善,要盡快建立起更大范圍的誠信體系,有效提高新興業態下借款主體的違約成本,并運用數據優勢,積極拓展跨領域數據整合,基于信用歷史、交易行為、誠信記錄,甚至社交網絡信息,開發通用評分,幫助授信企業更好地識別和計量客戶風險;四是信息披露與市場紀律監督,金融企業要自覺接受市場監督,規范化地披露相關信息,不僅包括金融企業的自身經營管理情況和風險狀況,而且包括其業務所涉及的具體產品和具體借款人風險和收益狀況的披露,幫助金融消費者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五是風險教育與金融知識普及,要將“普惠金融”與“普及教育”兩項工程同步推進,確保金融消費者理解風險與收益的匹配關系,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和投資決策能力。
從這種模型運行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其基本內容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將金融工具以及資產等進行組合,將風險具體化為可以相互比較的兩個數字,因此,可以清晰明了地對市場的風險進行明確。第二,這一模型可以加強監管部門對市場風險的重視,為金融市場發展的穩定性和透明性奠定了基礎。通常情況下,對VAR模型進行計算可以充分考慮到三個因素,置信區間、持有期以及資產價格的分布特征等等。在對置信區間以及持有期進行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嚴格地按照金融決策者的風險偏好來進行。這三種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資產價格的分布特征。所以,需要考慮到資產組合的價值、收益率以及最低回報率等等。
1、對VAR值進行判定
采用方差—協方差法是較為常見的,基本思路就是首先利用相關的數據資料來對資產組合收益的方差和協方差進行計算,然后根據收益值來判定偏離均值的臨界值。最后,將風險損失因素融入到其中,進而計算出VAR的數值。
2、歷史模擬法
就是根據一定時期內的市場因子的變化來推測未來市場因子的變化趨勢。在估算的過程中要對市場未來因子的頭寸進行估值,然后計算出損益,并且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來進行排列,得到分布趨勢,將分位值作為依據,得出VAR值。市場因素對于金融資產的影響程度相對較大,要明確資產的價值和市場因素之間關系之所在,然后對市場營銷因素的改變量以及資產的盈虧情況進行計算。
3、蒙特卡羅模擬法
是人們較為常見的模擬法,要在數據分析之前建立相應的概率模型和相應的隨機過程,尋找其參數值和解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模型進行觀察,找到參數的統計特征,給出一個近似值。具體來說,需要按照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第一,要對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市場因素進行概率分析。第二,計算出每一種參數的估計值,然后明確其與市場因素之間的關系,同樣計算出估計值。第三,利用蒙特卡羅模擬法和VAR模型所有的時間要求來計算模擬變化值。
二、VAR模型的應用
現如今,這種模型在金融風險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范圍逐漸增大,為了順應金融行業發展的需要,這種模型也在不斷進行模式的改進,無論是市場風險還是信用風險都可以進行研究和規避。另外,VAR模型還和LPM以及ULPM相結合,為金融業控制風險提出了一定的決策。利用VAR模型可以有效地對金融市場風險進行掌握,在此過程中,不需要技術人員具備專業的金融知識,就可以實現對風險數值的把握。同時這種模型對于銀行風險質量的提高以及風險的管理的高效性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模型的應用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VAR模型在市場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早在1993年,用VAR模型作為衡量風險的重要手段的觀點就已經提出,同時還在銀行的工作中得到了有效地應用。兩年之后,美國某交易委員會也將這種模型作為披露信息的方式?,F如今,多個金融組織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以及投資機構等都紛紛采用這種方式來進行風險管理。進行風險的控制可以對風險的交易數量和規模加強了解,同時可以設置相應的權限。在此過程中,不會出現投機倒把或者是交易失衡的問題。如果這種VAR模型應用更嚴格就會避免出現金融行業的虧損。另外,金融風險的評估和管理工作對于社會發展的意義重大,不僅可以全面地了解市場的運行,更能夠提供準確的數據信息,實現金融企業管理的合理化,促進經營目標的實現。
2、VAR模型在信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新用風險的管理業應用了這種模型,并且取得了質的突破。隨著第一個測量信息風險模型的退出,不同的信用風險量化的模型不斷出現,在金融領域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從未來信用風險管理工作的趨勢上來看,采用VAR模型來進行風險的量化是一種普遍的趨勢。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公司有麥肯錫、KMV公司等等。對于VAR模型的運用不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還給其他的公司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3、VAR模型在流動性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任何一個成熟的市場最終都難逃標準化和同質化的命運,這是由于市場充分競爭消除了經濟租,參與者只能通過努力獲取一個正常的經濟利潤,雖然金融手段的創新可以讓個體機構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短暫的競爭優勢,而高度發達的信息傳播很快又或抹平這種差異。如最初“余額寶”出現的時候獨樹一幟,高利率、高流動性、低風險迅速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但隨后不久騰訊、國金證券等也相繼推出,各家產品無論是收益上還是性質、形式上都漸漸趨同,差異化越來越不明顯。
二、金融創新所引起的金融風險
(一)資產證券化加劇金融風險
資產的證券化本質上是通過金融杠桿綁架國家貨幣政策,變相的增加貨幣的發行。因為在資產證券化之后,首先會增加流通性,流動性帶來的結果就是貨幣貶值,這對當局的貨幣政策顯然具有一定的沖擊。其次,在資產證券化支出,銀行雖然應當對資產進行評估定級,但更多的時候銀行為了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而忽視廣大投資者的投資安全,不惜用欺騙的手段和擴大杠桿的辦法來提高自身經營收入,卻將大量的風險推給了投資者和整個經濟市場。
(二)市場投機擴大風險破壞性
金融市場從誕生之初就是風險規避與風險投機的樂園,投資者通過金融工具轉嫁風險,而投機者則是通過金融投機獲取經濟收益。這二者是共生共存的,沒有大量投機的存在,投資風險無從轉移同樣金融市場也將是一潭死水。
三、加強風險管理推進金融創新
金融風險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代表金融創新就不能發展,事實上只要我們把握好風險控制,合理規劃管理做好風險預警,積極發展穩步的金融創新對社會發展還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
(一)加強監管規范金融創新環境
政府作為社會的統一管理機構,也作為市場公平正義的維護者,在金融創新這個大市場里一定要當好守夜人的職責,為金融市場提供一個良好的經營投資環境。即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構建健全健康的金融創新體系,對金融創新產品進行嚴格的審查和信用評估,對金融機構的行為進行嚴密監督,嚴厲打擊一切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二)完善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機制
金融機構自身在經營過程中也要更加注重風險管理和金融風險的防范,在進行金融服務產品創新的同時要全面考慮到產品的風險等級、對自身經營的影響、對投資者的影響等。這就要求金融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特點,在借鑒國外成熟金融機制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對企業金融創新情況進行全面監控,確保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三)嚴格把關金融創新產品質量
金融產品的創新和投資者風險管理密切相關,金融機構作為風險的評估者應當本著對投資人負責的態度,避免片面的以高收益為目標而忽略掉風險控制。在現階段,更多地應當以優質資產作為創新標的,盡量規避不良資產的創新。
四、結語
(一)制度方面的風險
原來分業經營時我國《商業銀行法》中的規定,也就是商業銀行經營的業務只能是自己的,不能經營其他的業務,例如保險、信托等。在這樣的環境下,商業銀行可以經營的業務就很少,只能進行資產負債業務以及中間業務。可是當前逐漸加強的金融一體化趨勢促使發達國家一些銀行改革金融制度,經營方式轉變為混業經營,并且還在我國設立分行或者以獨立法人的方式發展混業經營,增加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如果我國的商業銀行還是堅持傳統的分業經營模式,將會在競爭中被淘汰,阻礙了我國金融機構優化的步伐,降低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增加了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風險。
(二)經營方面的風險
當前,國內和國外的金融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商業銀行在逐步邁向一體化的過程中,原來我國封閉的、效率低的、抵抗風險的商業銀行發展面臨很大的挑戰。在當前的環境中,經營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首先,較低的資本充足率。《新資本協議》中設置的最低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是8%,可是我國商業銀行嚴重缺乏資本金,增加了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的風險,雖然近幾年這種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還是沒有和銀行的發展保持一致,這是一個不足之處,大大降低了我國商業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銀行的發展會受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如果銀行的資本不夠,就會影響資本規模的正常發展,增加其風險。其次,較高的不良資本比例。我國商業銀行雖然對不良資產的危害有一定的認識,而且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降低不良貸款的比例,可是相對來說,不良資本率還是比較高的。原來,因為銀行是國有性質的,所以資金的流動性沒有明顯的表現,可是當前不斷增強的金融一體化顯示出了資金流動性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同時不斷的創新金融還提高了金融的流動性,如果商業銀行不能將這個問題好好解決,也會嚴重影響其經營。接著,不高的盈利能力。盈利是商業銀行的一個重要屬性??墒歉鶕壳暗那闆r,盈利能力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想要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要不斷的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和國際上的一些大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還是無法相提并論。可是我國商業銀行具有壟斷性質,所以還是會得到較高的收益的,可是金融產品的創新要求更高的收益,也存在著較高的風險。所以如果商業銀行一直保持低收益的話,進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就更大。
二、管理金融創新環境下金融風險的策略
(一)積極增加國際合作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是全球化、一體化。以此為背景,僅僅依靠一個國家維持經濟的穩定和對金融風險進行控制是無法實現的,所以國際各國要相互合作,加強宏觀調整經濟,并且相互合作,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金融風險,維持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促使各個國家穩定的金融發展。所以我國商業銀行也可以加入各個國家相互監管的協議,或者在制定金融行業標準、創新和推廣金融業務的時候參考國際規則,確保我國和國家金融接軌。
(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為了更好的避免金融風險,強化管理金融風險,就要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充分發揮自我管理的作用。首先,要從思想上加強認識。事物是具有兩面性的,金融也是,有利,也有弊,所以我國銀行要清醒的認識到金融的缺點,認識金融創新的本質,根據規律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雖然金融創新工作在金融創新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可是也增加了金融創新的復雜程度,也就增加了金融創新的風險,所以要時刻保持風險意識,提高風險觀念,敏銳的嗅到風險,然后提早采取措施應對。其次,建立健全防范風險的制度,在金融行業肯定會存在著風險,而金融創新更是增加了金融的潛在風險,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更加需要完善的防范風險的制度,通過總結實際經驗,建立預測風險的指標體系,提高度量金融風險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制度上確保金融創新的順利進行。
(三)對金融監管進行完善
金融創新是一種發展趨勢,不斷的創新才能提高金融市場的生機和活力,可是維持穩定的金融市場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要求,所以我國在監管金融市場的時候要既要維持穩定,又要鼓勵創新。根據我國當前的金融情況,金融創新可以快速推動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所以對金融創新的態度是鼓勵,而不是制止。為了創設良好的金融創新環境,需要不斷的調整管制的程度,可是也要把握好度,如果放任其自由發展的話,就會導致違法違規現象的產生,對我國金融環境產生破壞作用。因此,需要提高金融監管的完善程度,就要調整金融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并切實落實這些法律法規,使其發揮相應的作用。首先,可以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因為金融創新和很多實際問題相關,可是這些問題并沒有在法律法規中體現,所以以金融創新中的實際問題為基礎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防治打球的現象產生。其次,對于已經不發揮法律作用的相關法律法規,要及時的修正和廢除。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很多業務都是交叉的,和這些業務有關的法律法規很可能已經不適用,所以要及時的修真或者廢除,提高法律法規的指導作用。
(四)對創新路徑進行優化
金融創新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也就是產品、機構、制度。首先,在創新金融產品時,在開發產品的時候要以優質資產為依托,將不良資產的比例降低,同時因為我國的金融創新還不夠成熟,所以可以創新要從易到難,在充分考慮金融機構的能力之后在創新,盡可能的創新債券、股權等基礎產品,一步一步發展,最大程度的減少潛在風險。其次,創新金融機構,當前我國的經營是混業經營,這是一種發展趨勢,只有不斷的改革,建立健全配套設施,對我國的金融經營模式進行完善,可是在創新金融的同時,也要體現出主要的經營業務,形成自身的業務優勢,以此得到更多客戶的信任。接著,創新金融制度,就是更新和完善監管和激勵制度,以此來創設更好的金融創新環境,良好的管理金融風險。
三、結語
第一,信用風險。典當行開展小微企業融資業務時,便為信用風險提供了一條可傳播通道,使得小微企業與典當行之間形成了一種博弈關系,且在這個博弈的過程中,信用風險的傳播便得以實現。第二,市場風險。主要表現為:絕當物品銷路不暢通、絕當物品出售的價格風險。除此之外,典當行業很容易受到國家宏觀政策調整的影響。例如利率政策的調整,尤其是下調利率,會使得典當行的放款利率貸款門檻降低,盡管如此,這對于不具競爭力的典當業而言,無疑會來帶一定程度的沖擊。第三,操作風險。主要包括:典當行經營過程中的道德風險、從業人員素質能力較差造成的風險、具體業務操作風險,如審當環節的鑒定風險、驗當環節中的估價風險、當物保管風險、轉當(倒貸)的風險等。第四,流動性風險。典當行的流動性風險指典當行辦理業務過程中產生的絕當物品是否有銷路以及典當期限長短帶來的風險問題。
2典當行小微企業融資的VAR金融風險管理方法
2.1典當行的VAR金融風險方法適用
2.1.1典當行VAR的基本模型與參數典當行VAR描述的是在市場正常波動下,典當行的某項金融資產或資產組合可能面臨的最大損失。其統計內涵為:典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和持有期限內,處于風險狀態的價值。VAR=預期收益/損失-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損失=(H:c)=E(V)-V*=V-(1+u)-V(1+R*)=V(u-R*)=-σαV其中:V:風險敞口的市場價值;R:持有期H內的收益;u:預期收益;R*:置信水平c下的最小收益率;墜:置信水平臨界值;σ:標準差。典當行金融資產或者資產組合的VAR模型參數包括:第一,持有期H??疾斓洚斝性谀囊欢螘r間內的持有資產的最大損失值。持有期的確定應依據典當行所持有的資產的特點確定。第二,置信水平墜。置信水映了金融機構對待風險的容忍程度。典當行選擇的置信區間越大,說明其風險容忍程度越小,希望能得到把握性較大的預測結果。參照巴塞爾委員會對于銀行業置信水平的相關要求,典當行的置信水平可以確定為99%。第三,觀察期間。又稱數據窗口,考察給定持有期限回報的波動性與關聯性的整體時間長度。參考巴塞爾委員會對于銀行業觀察期間的相關要求,典當行的觀察期間可以確定為1年。
2.1.2典當行VAR測度的計算方法VAR的計算方法包括:方差-協方差法、歷史模擬法與蒙特卡羅法。這三類方法各有優缺點。歷史模擬法概念直觀、計算簡單、實施容易,容易被監管當局和風險管理者接受;歷史模擬法需要大量日回報歷史數據的支持,而且一般都是短期預測。不僅如此,歷史模擬法屬于全值估計方法,能夠處理市場的大幅波動、非線性等情形,容易捕捉風險。對于典當行而言,其質押品可以在其交易市場獲得相關的日價格數據,例如黃金價格、房地產價格等,其典當行VAR計算一般短期分析即可。
2.1.3典當行VAR模型的計算第一,建立映射關系,即將金融資產或者資產組合頭寸的價值表示為投資收益率的函數。第二,數學建模,即利用投資收益率的歷史數據,利用統計方法模擬投資收益率的分布特征與動態變化。第三,計算VAR數值。結合映射關系估算投資組合的價值變化及分布特征。
2.2典當行的VAR金融風險管理的應用
2.2.1計量經濟資本以優化資本配置作為發放貸款機構的典當行,同樣應該具有經濟資本。當典當行配置的應對風險的實際資本不小于經濟資本時,我們可以說該典當行具有利用資本應對風險的能力。經濟資本覆蓋的范圍應涵蓋典當業務所有的金融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與流動性風險。合理的經濟資本配置需要典當行在各級別、各部門、各營業部前后臺與各項業務之間合理分配,以實現經濟資本的有效流動性。
2.2.2實施風險限額管理以實現風險可控性基于VAR計量的風險限額綜合反映了典當行的風險容忍程度。VAR限額屬于金融風險的事前管理,體現了典當行對于金融風險的實時動態管理,也體現了風險與收益的綜合管理。典當行構建風險限額管理主要目的是在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與自身面臨的金融風險之間構建一個長效穩態機制,達到能夠充分吸收其所面臨的金融風險的作用,進而實現風險資本與風險額度的匹配。
3基于VAR的典當行小微企業融資金融風險管理對策建議
3.1構建基于VAR的金融風險預警體系
3.1.1構建金融風險預警信息采集數據庫宏觀方面:主要收集對典當行未來經營發展影響密切,能闡述經濟形勢的各類經濟指標,包括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的經濟增長率、各類金融相關政策,利率匯率變化浮動、反映價格水平的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和反映當前經濟狀況的通貨膨脹率等;中觀方面:及時收集作為競爭對手的典當行業貸款條件與政策及同行業公司的新型業務與危機動態;微觀方面:典當行風險預警系統對微觀信息方面的收集要求更是重中之重。包括申請貸款企業全面的考察和自身管理制度的評價與完善。
3.1.2設置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根據典當行的小微企業融資業務特點,設定典當行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第一部分,流動風險指標體系。主要包括:抵押貸款率、資本風險比率、絕當率、典當資金周轉率等。第二部分,信用風險指標體系。主要包括:抵押貸款率、利息回收率、當金損失率。第三部分,市場風險指標體系。主要包括:GDP增長率、利率敏感比率、CPI指數;第四部分,操作風險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典當資金運用率、當金息費率等。
3.1.3設定金融風險指標的閥值在Kaminsky,Lizondo,Reinhart模型中,預警閥值是指金融指標達到可誘發金融危機時的數值,并在無警點增減一定程度后取得的。作出錯誤警報的概率與未作出警報而出現危機的概率兩者相等時的概率作為閥值是在具體操作中確定閥值的方法。對于常用指標已有國際公認的通用風險預警閥值作為參考依據,例如經常項目逆差與GDP的比率的通用風險預警閥值為5%;相對通貨膨脹率的通用風險預警閥值為2%;金融機構基本充足率的通用風險預警閥值為8%;資產價格泡沫度的通用風險預警閥值為20%;在對典當行的風險預警閥值確定時,主要依據平穩運行時典當行的各項數值指標進行提取參照。
3.2建立基于VAR理念的內部控制環境
首先,典當行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組織機構,積極引入外部董事制度或獨立董事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員工激勵懲罰機制,完善企業內部薪酬制度,將績效與風險、績效與薪酬有效結合,激發員工工作的最大熱情;其次,典當行應不斷提升現代風險管理意識與風險管理能力,針對不同的風險控制點,建立基于VAR的風險預警機制,以及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金融風險的預防、風險的規避。第三,典當行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管理作用,對于容易產生風險的經濟事項,加強重點監督,嚴控重大VAR金融風險。第四,典當行不斷建設VAR風險管理的企業文化,并加強對企業文化的宣傳力度,發揮企業文化的軟作用,不斷激發員工積極性與主動性。與此同時,典當行還應當充分的利用內部的人力資源,加強企業內部創新管理,構建學習型組織。
3.3開展業務創新,降低典當行金融風險
3.3.1貸款置換積極尋求與商業銀行合作針對小微企業開展創新金融服務。在與銀行合作過程中,貸款置換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典當行為銀行貸款提供質權或者抵押權的擔保。在這種情況下,典當行可以通過此類貸款置換積極拓展自身業務空間,實現業務多元化經營,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從小微企業角度而言,貸款置換可以幫助小微企業較快的獲得所需資金,還可以提高小微企業在商業銀行的信用評級;從商業銀行角度而言,貸款置換可以幫助商業銀行穩定其小微企業客戶資源,分散自身的中小企業風險暴露;從典當行角度而言,貸款置換有助于典當行發揮自身靈活多變的操作方式,積極拓展業務領域,并把握新經濟形勢的大好機遇。
3.3.2開辦特色典當只要有短期融資需求,典當業務就有市場空間。典當行小微企業客戶結構復雜。抓住目標客戶的資金需求特點,開展積極的創新,需要典當行與一些金融機構或者非銀行機構開展積極合作。例如典當行與拍賣公司合作,開展競拍典當融資,使得貸款購買拍賣房產變得可行,也從中拓寬典當行的業務空間。
4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