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2:47
序論:在您撰寫運動營養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搭建學術交流平臺
在中國營養學會特殊營養分會的發展歷程中,分會通過召開特殊營養學術會議等方式,為各界專家學者和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的平臺,有力地推動了國內發展特殊營養學研究。
1986年11月,第一屆特殊營養學術會議在西安召開。出席這次會議的有80名正式代表和47名列席代表,再加上其他相關人員,共計187人。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特殊營養專業組,于志深擔任組長,吳訓賢擔任副組長,而這便是中國營養學會特殊營養分會的前身。在這次大會上,共收到了各界特殊營養研究人員的94篇論文和12篇專題報告,這些成果最終匯編成了我國第一部特殊營養學專著――《特殊營養學》。該書于1991年10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自1986年首屆特殊營養學術會議召開至今,特殊營養分會已經召開了8屆特殊營養學術會議。每一屆會議都有眾多的學術論文和專題報告,每一屆會議都對當時特殊營養研究的前沿問題進行了探討。
其中2006年8月20日至2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召開的第六屆特殊營養學術會議上,與會專家提出了修訂1991年出版的《特殊營養學》專著的意見,以反映我國特殊營養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推動我國特殊營養工作的發展。
而3年后在吉林延吉市召開的第七屆特殊營養學術會議上,中國營養學會榮譽理事、《營養學報》名譽主編顧景范教授受邀作了題為《特殊營養學的發展與展望》的專題報告,同時程義勇教授也作了題為《改善軍人應激適應能力的營養措施研究》的專題報告,兩篇報告受到與會代表的熱烈歡迎。也就是在這次學術氛圍濃厚的會議上,《特殊營養學》第二版出版發行。
第二版《特殊營養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由顧景范教授、郭長江教授主編,經過20多位從事特殊營養學研究的專家共同修訂完成,并由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葛可佑教授親自作序。該書反映了近年來國內外特殊營養研究的最新進展,對于我國今后特殊營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最近的一次特殊營養學術會議是2012年8月16日至17日在貴陽召開的第八屆會議,這次會議上眾多特殊營養學專家作了研究報告。
會上,掛靠單位為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汪海研究員親臨會議,并發表了講話。汪海研究員在自己的研究報告中回顧了近年來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在高原營養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通過采用基因組學、代謝組學等先進技術,發現急性高原暴露可導致一些維生素的營養狀況顯著下降,補充相關維生素后,營養狀況顯著改善,同時對低氧的耐力也顯著增強,其作用機制與調節多基因表達有關;該所的科研人員還應用一些藥食兩用的中草藥,研制成功了參歸片,可顯著提高機體的低氧耐力。
同時,李可基研究員通過文獻調研,提出了科學補鈣的新理念,即除了補鈣外,還應考慮其他影響骨骼健康的因素如運動等,以針對性防治骨質疏松的發生發展。而杜松明博士則在自己的研究報告中分析了我國四城市成年居民夏季飲水量,并提出了我國成年人每日飲水推薦量。
另外,白樹民研究員的報告針對長期航天飛行營養和食品研究面臨的挑戰,展望了今后我國航天營養工作者面臨的主要任務。而楊昌林研究員則在報告中探討了雷達兵服用膳食補充劑營養改善效果,其研究結果表明雷達兵服用膳食補充劑后相關營養素的營養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劉民航副研究員報告了模擬480m氦氧飽和潛水試驗的營養研究結果,表明潛水員在水下存在著頭痛、頭暈、惡心、厭食、口感異常等問題,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其他學者的報告也從不同方面反映了近年來我國特殊營養研究領域內所取得的主要進展。
由此可見,歷屆特殊營養學術會議,不僅僅是特殊營養學專家的交流平臺,更是眾多相關領域科研成果的平臺。
特殊營養研究 成果豐厚
中國營養學會特殊營養分會是中國營養學會領導下的二級學會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團結全國特殊營養工作者、共同交流特殊環境與特殊作業營養研究和營養保障工作經驗、培養特殊營養人才。
分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研究、傳播和普及相關的營養科學理論和實踐技術,改善或提高高溫、低溫、高原、低照度、輻射、航空、航海、潛水和工礦、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人員以及運動員、軍人、農牧民等的營養水平狀況。
如今,特殊營養分會在郭長江主任委員的帶領下,分會以上述目的與任務為指導,不斷開拓進取,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郭長江教授先后負責或參加了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中國營養科研基金課題等研究任務。在他所主要從事的特殊人群營養代謝、營養需要量與食物天然成分保健功效等研究領域,200余篇,主編專著 8 部,參編專著 10 部,并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中國營養學會優秀青年人才獎、美國農業部研究成果證書等多個獎項。郭長江教授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為他在特殊營養分會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未來,他將繼續從事特殊人群的營養代謝研究,并針對特殊人群存在的營養問題,研究制定特殊的營養干預措施,以改善或提高特殊人群的健康狀況與作業效能。
近年來,在郭長江教授等一批優秀的特殊營養專家的推動下,特殊營養分會進行了多項特殊環境和特殊人員的相關研究,并獲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郭長江教授說:“特殊環境條件下,人體對于營養的需求也會與正常條件下有所差異,特殊營養分會在此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在高原環境條件下的對人體所需能量和營養素的研究。研究發現,營養干預可提高人的耐缺氧能力,機制與改善能量代謝有關。進而,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人員提出了高原人群營養素推薦供給量,有關研究成果已被納入國家軍用標準《軍人營養素供給量》?!?/p>
關鍵詞:運動員,營養,礦物質膳食調查
1 引言
膳食調查是研究運動員合理飲食的基礎。常用的營養調查方法有記帳法、回顧詢問法、稱重法和化學分析法四種。其中,稱重法和化學分析法相對準確,本次調查采用稱重法。沈陽體育學院競技體校是培養省級、國家級、世界級運動員的搖籃,學校有速滑、乒乓球、蹦床、跆拳道、舉重等多支運動隊,其中運動員以青少年為主。合理營養是決定運動員運動能力和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和正確選材、科學訓練共同決定運動員的運動成績。為了給運動員的生長發育和運動成績的提高提供科學參照,制定合理的膳食結構,特對沈陽體育學院競技體校運動員進行膳食調查。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沈陽體育學院競技體育學校在校青少年運動員,共131人,男68人,女63人,年齡7-18歲,以16歲為標準人進行計算。
2.2研究方法
于2009年11月29日至12月4日,連續六日采用稱重法對體校學生進行膳食調查。
1稱重:稱出每餐所用食物的生重,烹調后稱出熟重,用餐結束時再稱出剩余食物的重量(熟重)。最后計算出各種事物的實際消耗量(熟重)。
實際消耗量(熟重)=熟重—剩余食物的重量(熟重)
2生熟折合率:根據烹調前后食物的重量計算生熟折和率(生熟比)。
生熟比=熟重/生重
3統計每餐就餐人數:統計每餐就餐人數,并計算出總人數,折合成標準人計算。
4總人日數的統計:根據準確記錄的就餐人數和中國的膳食習慣,三餐的食物消耗量比例分別為1/5、2/5、2/5。[2]
總人日數=早餐人數×1/5+午餐人數×2/5+晚餐人數×2/5
5計算出每人每日平均攝入的生食物重量:
平均攝入量=各種食物實際消耗量(生重)/日總人數
6所得數據與運動營養學中運動員的推薦標準及醫學營養學中普通人群推薦標準進行比較。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研究結果
數據經整理和統計,詳見表1、2、3
表1 競技體校運動員三餐人數統計表
關鍵詞 大學生 運動營養 營養補充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6-040-01
科學的膳食營養攝入是保證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和運動中營養需求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對影響身體素質和成分的先決條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的關鍵因素。合理的膳食營養對運動員來說能夠提高運動能力、促進對訓練的適應和疲勞的消除、防止傷病、有利于運動員發揮出最佳的運動水平以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
一、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以首都體育學院網球專業的本科學生的膳食營養為研究對象,學生為19歲至24歲的成年人。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學校圖書館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查閱的有關運動膳食營養及網球專項營養補充的論文進行綜合整理分析,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為本文的分析和討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指導。
(二)觀察法
通過對追蹤觀察網球專業本科學生日常攝入食品的種類及多少來推算運動員攝入的營養,總結運動員的飲食習慣,為研究做好充足詳實的準備。
三、結果與分析
(一)結果
1.首都體育學院網球專業學生食譜調查與分析
(1)早餐:主食:油條、燒餅、糖餅、雞蛋,湯類:大米湯、小米湯。
(2)午餐:主食:饅頭、米飯、面條,副食:白菜、蘑菇、油菜、洋蔥、豆芽等素炒菜;也有菜和蛋類肉類搭配的副食如西紅柿雞蛋、苦瓜雞蛋、青椒肉絲等,肉食:雞腿、雞翅、排骨、肉丸,湯類:雞蛋湯。
(3)晚餐與午餐種類大致相同,有時提供高淀粉類食物。
通過以上總結看出,體育學院網球專業學生所攝入的食物中涵蓋了: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淀粉、糖這些運動員必需的營養物質。
2.首都體育學院網球專業學生飲食習慣調查與分析
(1)早餐:一般為燒餅和雞蛋,去食堂就餐的學生一般食用雞蛋搭配油餅富含淀粉蛋白質的主食。
(2)午餐:網球專業學生進行午餐時通常會選擇燒餅、米飯做主食,并搭配兩菜一湯,但由于口味原因有時會出現浪費過多現象,這種情況下運動員無法攝入足夠的營養來應對下午的訓練,造成過早疲勞的出現。
(3)晚餐:由于食堂晚餐與午餐供應食物的種類相同,學生在經過訓練后偏向于“味道可口”的食物,忽略了維生素的攝入,不利于運動員在下午經過中高強度訓練后的恢復。
(二)網球運動員的合理膳食研究對策
1.網球運動員訓練日配餐依據及設計原則
網球運動是一項集技巧、耐力、爆發力、速度、反應等綜合素質的體育運動。網球運動員膳食食譜設計既要考慮均衡、全面等原則,同時也要針對每個運動員自身不同特點以及在訓練、比賽前后不同生理階段的狀態分別進行膳食設計,需要遵循以下幾條建議:
(1)保證食物多樣性,以谷物為主,營養平衡;
(2)早、中、晚餐及加餐的熱能分配比分別保證為25%、40%、25%、10%。
(3)三大產能營養素的熱能配比要合理,分別是碳水化合物占55%-60%,蛋白質占11%-15%、脂肪21%-30%。
2.網球專業訓練課后的營養和恢復措施
為了調整需要,以恢復最佳比賽狀態和進行高效的訓練,此時補充營養的主要目的在于達到或超過(超量補償)賽前水平。由于賽后酶活性增高,機體急需必要的營養素(如糖原合成)。水和電解質大量流失,需要及時補充富含礦物質的水或功能性、運動性飲料,所以要補充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質。此時營養安排:
(1)運動后按照運動體重的偏差,應保證體重每下降1公斤補液1升。
(2)多方面的高糖飲食(大米、面條、土豆),使工作肌群的糖原快速、廣泛、高效的恢復。
(3)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相應地減少脂肪的攝入(可食用去脂奶制品、低脂肉類),尤其是兒童和少年。
(4)新鮮的含糖食物,以及大量的水果蔬菜,都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和纖維素,使機體能快速的消除疲勞。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對首都體育學院網球專業學生的飲食調查發現,他們攝入的食品種類較為單一、固定,食堂的午餐與晚餐所提供的食品種類、菜色基本相同,導致口味與營養單一,間接地導致了學生不在食堂內而是在校外就餐情況的出現。
(二)建議
學校應不斷加強對食堂管理員和廚師的營養學知識培訓;食堂應在采購時保證副食與主食原材料的多樣化;加強食堂管理,嚴格控制含添加劑食物的進貨數量,運動類飲料要根據其配方進行選購,碳酸類飲料要減少。
參考文獻:
[1] 王維群.營養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關鍵詞:心理學;營養學;健康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今天的我們不再需要擔心溫飽問題,而健康成了大家新的關注點。不僅如此,人們在關注生理健康的同時更加的關心起了心理健康。怎么吃更營養,吃什么能促進我們的心理健康,其實心理學和營養學這兩門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營養跟心理的相互作用能夠促進個體的身心健康。在現代的醫學、心理學和營養學等很多相關領域里面,研究者們已經發現了一些證據來證明個體的飲食習慣和性格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通俗的講就是,人們偏好吃什么就很有可能養成什么樣的性格成為什么樣的人。美國心理學家通過一系列事實進一步分析了具體的關系,比如他們發現,喜歡吃面食的人言語表達能力會更好一些,更善于講話,但是他們的意志力不夠堅定。
營養學是研究營養規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學。而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又是一門應用學科。但是這兩門學科之間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為人的飲食習慣會影響人的性格,而人的心理因素反過來又會作用于個體的飲食習慣。同樣的事物比如說榴蓮、臭豆腐等,同樣的事物同樣的味道沒有的人會覺得他們非常好吃,而有的人會覺得令人作嘔,事物的味道是一樣的但是不同的人卻做出了不同的反應,這里除了事物本身的味道外,人的心理因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讓個體做出了最終的判斷。由此看見,營養學和心理學之間存在著一個相互作用的關系,兩者是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一個關系。除此之外,心理學和營養學之間還有著其他非常密切的聯系。
例如人的趨甜習慣,人類喜歡吃甜的東西是因為甜食能夠促使體內多巴胺的產生從而讓人感到快樂。多巴胺的分泌不足會影響人的心境,人們會變得情緒低落感到生活沒有意思。其實,多巴胺的產生不僅僅可以通過食物,也可以從心理角度來調節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是“享樂主義”的大腦物質,通過改變自己的目標設定也可以讓我們的大腦分泌多巴胺。比如說一開始我的目標是要考第一名,那么這個艱難的任務可能會讓我苦惱,而如果我給自己的目標設定是認真完成今天的作業,那么只要完成作業我就會感到很開心,體內的多巴胺分泌就會增加。另一個方面來說,多巴胺的異常也是一些心理疾病的產生原因,多巴胺分泌過少可能會引起抑郁癥發作,而精神分裂癥常常和多巴胺分泌過多有關。由此可見,心理原因可以與食物等其他因素一起影響個體健康,而營養學上的飲食、內分泌等因素也會引起人們心理的變化。另外,愛吃甜食的人性格往往樂觀外向,這也正是營養學能夠影響人的性格人的心理的重要表現。
還有主要的供能物質葡萄糖,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質,它在氧化反應的過程中所釋放出淼娜攘課我們的生命活動提供了重要的能量。葡萄糖不僅僅對我們的生理健康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它也影響著我們的心理供能。食物進入人體后形成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上升的速率和程度就是我們所說的血糖指數。Gailliot 等人(2007)發現,我們人體內的血糖水平影響著一系列關于自我調控行為的表現。例如在實驗中,對情緒的調節,克制優勢反應以及本能反應能力的抑制控制能力,還有注意控制等相關的自我調控任務引起了被試自我損耗的發生,同時他的血糖水平也降低。隨后的實驗中給被試補充葡萄糖讓其血糖水平恢復到正常狀態,這個時候他的自我損耗也消失。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了營養學與心理學之間的密切聯系,我們在考察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所能提供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該關注它對于我們心理健康的影響,而且心理因素作為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也會影響我們的生理健康。例如很多心因性的疾病,患者在醫院檢查不出任何的器質性病變,但是就是會感到身體某個地方不舒服,這就是其心理因素影響到了生理健康。而一些與飲食習慣有關的,因為不良飲食習慣而導致的身心并發疾病不僅僅需要營養學上的治療,在調整飲食習慣的同時心理干預有時可以幫助個體在治療過程中事半功倍。利用心理學方法也可以幫助病人更好的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病人有時候知道自己的飲食習慣是有問題的,知道這么做有損自己的身體健康,但是由于長期形成的習慣或對于某種事物的偏愛導致病人無法控制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此時,心理干預可以幫助病人擺脫不良習慣,例如行為療法中的一些厭惡療法等,讓病人將成癮物質與不好的刺激相聯系以修正不當的飲食習慣。
心理學的干預可以對飲食習慣的調整起到重要作用,同時,營養學的一些方法也能夠對心理疾病起到積極作用。比如抑郁癥和營養學上的一些聯系。抑郁癥的治療過程中,藥物對其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些輔助療法的應用也在不斷的探索中,而營養學的一些方法對于抑郁癥的治療也有促進作用。有證據表明,飲食營養對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營養學與心理學除了相互作用的關系外它們還有一個重要共同點就是運動鍛煉。運動鍛煉對于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健美操等涉及到跳躍的運動影響人體的骨密度,讓人體不容易骨質疏松。而某些家族性的非遺傳疾病的唯一改善途徑就是有氧運動,而藥物調節會引起其他副作用的產生。當然,過度的運動鍛煉同樣不利于人體健康,馬拉松等耐力訓練項目會損害運動員的健康。
在心理學中運動鍛煉同樣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運動對于抑郁癥的治療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長期堅持鍛煉的人能夠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并且氣質類型作為一個相對穩定的主要由遺傳決定的心理特質,因材施教的長期運動鍛煉卻能夠對其起到積極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與營養學上一樣,運動并不是越多越好。目前,運動成癮也開始慢慢受到人們的關注,它和網絡成癮一樣也是一種成癮行為,是一種有損身體健康的行為。
所以,適度的運動鍛煉不僅有益于我們的生理健康,同時對我們的心理健康也有積極意義。并且,心理因素也能夠幫助我們養成和維持鍛煉的習慣,如果我們總是將每天的運動鍛煉固定在一個時間點,那么久而久之會習慣在那個時間去運動,每天到了運動的時間點心理因素也能夠激勵自己去運動。另外運動伙伴也能夠促進個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有同伴共同運動更容易讓自己堅持鍛煉。
現代社會,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康的定義也不再局限于身體健康沒有生理疾病,心理健康成為影響個人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認為營養學與心理學是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的,我們在探討飲食等生活方式對我們身體健康的影響的同時也可以將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作為一個關注點。例如上文所提到的主要功能物質葡萄糖,它就不僅僅是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質,也是心理功能的重要能源產物。葡萄糖對于我們的自我損耗、記憶等有重要影響。心理健康不僅僅可以作為健康的結果,并且也可以將心理因素作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心理狀態本身也有助于我們抵抗疾病的侵襲。在考慮心理與營養健康的相互關系的同時也應該將運動鍛煉作為一個重要方面進行考慮,適量的體育運動能夠影響我們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因素也能夠促進我們的鍛煉行為。綜上所述,營養學和心理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健康不能夠忽略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并且兩者的相互作用能夠更有效的維持個體的健康。
參考文獻
[1]鄭智生.(2015)葡萄糖影響自我損耗的作用機制[D].碩士學位論文. 武漢體育學院.
關鍵詞 體育教育專業 就業 專業理論課
近年來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就業現狀
近年來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就業從本專業就業的角度來說可謂“廣種薄收”,跨專業就業占著絕對大的比例。雖然存在部分城市中小學、農村中小學缺少專業的體育教師的現象,但每年畢業的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已呈現出供大于求的明顯失衡狀態,更何況還有重點院校同專業畢業生競爭者,以及歷屆畢業的“師哥師姐”年復一年地翹首期待。據有關調查表明,近幾年省屬二本體育教育專業本專業就業率大約只有30%,還有約70%畢業生只能在生存的壓力下,不得不跨專業就業,但以他們在大學所學的知識、發展的能力與其他理工科、文科學生競爭自然“相形見絀”、“舉步維艱”。
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理論課設置和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以四川和安徽兩省為例,通過對四川師范大學、西華師范大學、綿陽師范學院、內江師范學院、西昌學院、宜賓學院、安徽師范大學、安慶師范學院、阜陽師范學院、皖西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理論課設置和實施的深入細致了解,發現其中存在如下幾個突出問題:
理論課仍然處于一種被淡化狀態。多數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仍然在已往體育教育專業“重視技能,淡化理論”的傳統培養模式下固步自封。
理論課課程設置不全、開設時間不當。大多數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只開設了一些必不可少的基礎理論課,如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運動訓練學、體育概論、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體育科研等。至于像定向運動與野外生存、運動營養學、運動處方、推拿與按摩、鍛煉心理學、體育經濟、體育產業營銷和管理、體育賽事管理等發展性理論課往往處于被忽視或擱淺的狀態,大多數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根本就沒有開設或只停留在理論設想階段,只有少部分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開設了個別發展性理論課,如安徽師范大學開設了運動處方、推拿與按摩,四川師范大學開設了戶外運動、野外生活生存,宜賓學院開設了營養學和運動營養學。此外,部分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在學生東奔西走四處求職的大四下學期竟然還安排幾門專業理論課。
理論課教學過于隨意。部分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隨便找教師拿著教材在課堂上照本宣科。這無疑造成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逃課、課堂睡覺或聊天,知識薄弱、思維狹隘。
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理論課設置和實施的多渠道就業化
第一,走出淡化理論課的誤區?;趪榈牟町?,我們自然無法絕對效仿類似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現今的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模式,也不能完全模仿一些重點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方式和要求,但我們必須走出“上不了技術課就去上理論課”、“上理論課只要會照本宣科就行”的誤區。
【關鍵詞】 大學生飲食;營養與健康
我國政府歷來重視學生的營養健康狀況,有關調查也表明近些年來我國人們群眾的營養情況在逐年改善,相關疾病也在逐年降低。但因為學生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也受到眾多研究人員的關注,針對學生群體的營養調查文獻很多,都認為科學的飲食結構才是保障營養的前提,對學生的健康有促進效果。
大學生營養健康現狀隨著每天早上第一節上課鈴聲響起,一手拿著早餐,一手抱著書的大學生們快步地穿梭在教學樓里,草草幾口下去,算是結束了早餐的飲用。這種現象幾乎在每個高校都存在著。營養學家表示,進食的時候,人體內負責后勤的副交感神經興奮,于是消化道和消化腺功能活躍起來,供血增加,運動增強,分泌增多。在這個時候做運動,大量血液就會供應骨骼肌,以至于消化系統供血不足,會造成消化和吸收障礙。尤其是早上,體內能量水平很低,更應該有一個好的用餐環境和氣氛,不能邊走邊吃。大學生們盡可能在食堂或者宿舍用早餐,切勿囫圇吞棗式進餐。長期草草飲用早餐,不僅會導致胃的不適,還會造成營養不良。專家還表示,人們群眾的營養情況可以整體地反映出這個國家的各項情況,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物質等發展的體現。故對人們群眾實施營養監測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學生這一群體,其是國家今后的發展,應予以重視。
飲食無規律是影響大學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有關數據表明,近年來,飲食無規律成為形成大學生亞健康現狀主要因素之一。大學生對飲合理膳食平衡營養食的重要性明顯認識不足,而無規律的飲食是造成消化系統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有關資料顯示,日常飲食無規律的學生比例已分別占41.9%。長期無規律的飲食,不僅會引起營養不良,影響睡眠質量,甚至會影響人體神經體液調節和內分泌調節,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2001年營養學家孫建華在上海大學生飲食、營養、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分析中顯示挑食、偏食,對某些食物有嗜好者較多。女生的蛋白質攝取量較低,尤其是動物性蛋白的食用量低。2005年營養學家辛碧芬對中南大學營養狀況調查的結果是:中南大學學生營養不良率為19.9%,肥胖率為26.3%,膳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A、B2、C、鈣等攝入與標準相當。2005年鄧杰對南京高校大學生營養狀況調查中顯示:營養良食品營養與保健論文好者占36.9%,營養不良者占52.6%,營養過剩者占10.5%。查閱了近幾年對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等的問卷調查研究資料。資料統計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的營養知識缺乏,有一部分學生存在不良的營養行為,如不吃早餐,常吃零食等。應付用餐者比比皆是為了能多睡一會,許多學生都有不吃早餐的習慣,中午和晚上多吃些就認為能把早餐的營養補回來。而有些女大學生,考慮到要保持身材,也養成了長期不吃早餐的習慣,中午還能按時吃飯,但晚飯也是擔心發胖,隨便應付一口。熟不知,長期下去,這種營養流失,缺乏最基本的營養食物帶來的危害可是非常大的。首先,一、對大腦的危害。雖說腦組織的重量只占人體重的2-3%,但腦的血流量每分鐘約為800ml,耗氧量每分鐘約為45ml,耗糖量每小時約為5g。二、對消化系統的危害。正常情況下,頭天晚上吃的食物經過六小時左右就從胃里排空進入腸道。第二天若吃不好早餐,胃酸及胃內的各種消化酶就會去“消化”胃粘膜層。長此以往,細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會遭到破壞,很容易造成胃潰瘍及十二指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三、更靠近肥胖族:人體一旦意識到營養匱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最后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為不吃早飯會有助于脂肪的消耗。相反,不吃早飯,還會使午飯和晚飯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飲食營養是大學生身體發育的先決條件專家建議,必須按時吃早餐,并且進食速度不能過快。盡量去食堂進餐,相對于學校周圍的餐館,食堂的就餐環境要好很多。另外,早餐不吃反誤瘦身大計不要以為不吃早餐就可以少吸收熱量而因此減肥,根據營養學家們的證實,早餐是每個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轉變成脂肪的一餐。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會讓午餐吃得更多。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最好是3:2:1,這樣子就能讓你在一天內所吃的精華在體力最旺盛的時間內消耗掉。
高校應努力創造適合學生身心特點而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形成寬松有序的業余生活環境,提高大學生耐受挫折及適應生活的能力,利用體育科學知識及相關科學知識教育,教會學生自我心理調節和心理放松的方法。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健康與保健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人生觀;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絕不良嗜食品營養與檢測論文好,學會自我醫務監督檢查手段,建立良好的健康觀念和健康行為習慣。高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培養大學生的體育能力和健康意識為目標,開設一些有關體育文化、體育鍛煉與健康的專題講座,進行體育知識、飲食營養與健康教育的培訓,增設大學生開展健康體育的專業指導教師。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 營養學 模式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in nutriology course in university
Wang Rongmei, Xu Xizhu, Dong Fang, Liu Haibin, Zhang Jinming, Wang Dongmei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Nutri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We applied many life element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of experiments, course assessment and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 Nnutriology life-oriented teaching mode, which improved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roused their thirst for knowledge, guided them in science research based on life, learned scientific thought and improved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life-oriented teaching; Nutriology; mode
在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教育無用論”開始凸顯,這對學校教育的破壞性無疑是巨大的。陶行知先生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這就告訴我們,教育要面向現實生活。營養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學科,脫離了現實生活,營養學的教學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我們采用了生活化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通過捕捉生活中的學科知識,挖掘學科知識的生活內涵,將抽象的教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經驗之上,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陶冶情操,獲得有活力的學科知識、技能、方法,并能學以致用,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現學科教學的生活化[1]。本文是我們近幾年對營養學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1 生活實踐開啟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高校大學生課程考核的壓力相對較小,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再加上目前存在著就業難等現象,很多大學生對學習缺乏熱情,逃課、不認真聽課的現象時有發生。
在課堂的導入部分,教師將教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提出一系列貼近生活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踴躍地參與到課堂中。在營養學第一節課中,提出一系列源于生活的問題,如目前國家GDP高速增長,我國居民還存在營養缺乏嗎?哪些營養素缺乏?與營養相關的疾病還多嗎?接著引入2002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內容,指出全國城鄉居民一些營養缺乏疾病依然存在,鐵、維生素A、核黃素等微量營養素缺乏,高血壓、肥胖率、惡性腫瘤等與營養相關的慢性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引發學生對全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的關注與思考,繼而聯系到自身實際情況,增強營養缺乏病及營養相關疾病的預防意識,同時也對營養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2 生活實踐貫穿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營養學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學活動內容應緊密結合現實生活,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感到營養學的現實意義,認識到知識的價值,引導并鼓勵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中,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通過對生活現象的實驗研究,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激發探究與創新精神。
2.1 教學課件生活化,激發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打牢基礎理論知識
目前大多數高校利用多媒體授課,多媒體課件可以提供聲光電等多種信號刺激,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2]。為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中,在課件制作方面盡量做到生活化。第一,幻燈片配有來源于生活的圖片。例如講授營養素缺乏癥時,插入相關營養素缺乏表現的圖片,當學生看到大脖子病、癩皮病、壞血病、佝僂病等患者的真實照片時,對學習產生了熱情,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所以恰當利用圖片而達到的教學效果是單純的文字所不能企及的。第二,幻燈片配有來源于生活的視頻。在講授鋅的生理功能時,給學生放一段“小兒不愛吃飯可能是缺鋅”的廣告視頻活躍課堂氣氛。在講授碳水化合物里面糖醇的功能時,放一段關于含有木糖醇口香糖的視頻。通過一系列來源于生活的視頻,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他們深刻體會到營養學知識在生活中發揮的重大作用,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理論知識。
2.2 創設生活情景,以啟發式教學培養發散思維
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的核心,是要有問題引導,教師以問題為基礎,啟發學生的思維,組織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熱情[3]。在講解各個知識點時,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提出一些啟發式問題,讓學生學會推理和思考,學會發散式思維。例如在講授膳食寶塔及以植物為主的膳食結構時,提問學生當前的膳食結構,學生大多回答以谷類為主,接著問學生工作以后能不能天天吃大魚大肉?“將軍肚”是否值得擁有?在講授飲料的選擇時,讓學生自己思考可口可樂、醒目、雪碧等碳酸飲料與匯源果汁在營養學上有什么差異,我們該怎樣合理選擇飲料?在營養與疾病防治章節中,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家人、朋友中有相關慢性疾病的患者的飲食是如何控制的,其他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疑問并展開討論。在課堂上,通過引入這樣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融入生活,通過發散思維對遇到的問題進行科學分析,并主動應用營養知識,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通過這個過程加強了師生及生生互動,使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獨立性得以充分發展。
2.3 實驗課程生活化,提高學生的探索及創新能力
教學必須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懷疑、學會質疑,而不是停留在教授學生現成的結論或答案上[4]。大學生通過低年級的學習,進行了一些驗證性的實驗,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到了高年級,他們不再滿足于對已經定性的理論進行重復實驗,更喜歡具有創新性、探索性的實驗,特別是對于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及現象,假如能通過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解釋,將會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從而更加喜歡思考問題,喜歡通過實驗進行科學研究與探索。在我們的實驗課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首先對生活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或現象進行質疑、討論、分析,之后提出實驗方案并解決問題。我們根據學生的建議,開設一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例如有的學生質疑利用機械設備被動運動減肥這一現象,認為肌肉主動收縮做功時能量消耗較多,而肌肉被動收縮時能量消耗很少,因而猜想被動運動減肥效果不佳,并提出一個實驗方案。一組同學為對照組,做主動仰臥起坐,另一組同學做被動仰臥起坐,運動完后分析相關的生化指標,并根據學過的理論知識分析,得出結論。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對一些被動運動減肥機械產品有了深刻的認識,也就不會輕易迷信一些廣告夸大的宣傳效果,能夠透過表面現象挖掘事物的本質,學會科學的思維。
3 生活實踐引入課程考核,考查學生的應用能力
目前在我國多數高校中,課程考核大多采用閉卷考試形式,卷面成績占總成績的絕大部分。往往導致學生不注重平時學習,臨考前突擊復習,依靠短時記憶有時能取得不錯的成績,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深入學習的學生有時不能取得好成績[5]。營養學課程考核的題目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重點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及綜合分析能力,增加主觀題的比重,降低客觀題的比重,避免學生死記硬背。我們考核采用的題目,一類是根據所學的理論結合現實情況談體會,例如根據膳食寶塔及膳食指南談談自己的飲食是否合理?解答這個題目需要學生對膳食指南和膳食寶塔的內容熟悉,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飲食,進行科學的評價,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另一類是進行案例分析,如根據某人的臨床表現及膳食特點,判斷他所患的與營養相關的慢性疾病,并提出膳食指導意見等。這種類型的題目,考查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不拘泥于書本,敢于獨立思考。
4 將營養知識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社會,體現學生價值
知識應用于生活中才是活的知識。在課程結束前,我們組織學生在社區里開展營養宣傳與咨詢活動,為社區居民進行身高、體重、皮褶厚度、體成分等體質指標的測量及膳食調查,學生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在教師的指導下,給被測居民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導。通過開展此類社會實踐活動,將知識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社會,獲得了社會認可,體現了學生的自我價值,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同時對于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及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具有重要意義。
5 結束語
經過近幾年營養學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學生學習營養學的熱情高漲,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院先后有8名學生申請到泰安市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項目,并發表相關的學術論文。學生課余時間參與教師科研的積極性也變得強烈,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比例也在提高。高校教學如果關注學生的需要,減少枯燥的理論灌輸,回歸生活、體現生活、創造生活、改變生活,使課程充滿生活氣息,才能實現教育目的,提升教育價值,提高人的素質并最終促進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文,高玉柏.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6(10):47-49.
[2] 李梁.多媒體課件與教材、教師、教學之間的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12):89-92.
[3] 曾明,徐晨.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探尋創新人才培養新路[J].中國高等教育,2011(15-16):47-48.